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

首页 / 报告 / |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 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是重视学*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 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 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20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20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的研究,20xx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2

  论文题目: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1. 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 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3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本课题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论上开展研究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 一刀切 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国外发达国家在分层教学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丰富,加之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基础教育摆脱了高考的影响,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具有的学历水*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他们的分层教学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 小班制 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对象的确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自主决定。

  国内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的分层教学主要定位在 大班授课制 下的实施,在分层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测练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和起始分层、中途分层、班内分层、年级内分层等多维度的分层;同时,也明确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及对教学管理上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我国大班授课制情况下,分层教学是解决差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其研究前景非常广阔,需要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实践层面的研究还很多。

  本课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 学案导学 的形式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即以 学案 为依托,将因材施教等基本理论转化为分层教学的教育实践,试图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独特的个性。通过研究该课题,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学*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能力和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对如何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 学案 ,运用 学案导学 的方式有效解决分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广大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变 教授化 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策略培养的 学*化 教学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指导、目标、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思路和操作样式。

  (2)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分层教学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更加具体化,充分运用了巴班斯基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使分层教学的理论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关于 学案导学 的基础性理论和规律性的认识丰富了教师教学理论的研究。

  研究内容

  ①分层教学:本课题的分层教学是指在常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

  ②学案: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目标,把经过认真制定的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

  ③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操作蓝本,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学*、教师主导调控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为目的、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体系。

  研究目标

  ①使学案的编写水*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形成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特色的学案校本教材,使学案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②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法指导为主线,形成以培养学生学*策略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

  研究依据

  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② 最*发展区 理论

  ③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

  研究的方法和分工、步骤

  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对课堂分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层教学的切入维度,并根据学生差异,形成学案导学式的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③比较研究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检验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

  课题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组织机构;

  (2)人员分工

  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定为2年,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深化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1)准备阶段(20xx.5 20xx.9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启动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的初步操作方案及开题报告 阶段负责人:刘雪芹

  (2)实施阶段(20xx.9 20xx.2)①制定明确实施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研究任务②深入进行 学案编写与应用 的调查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③开展 学案编写与应用 的经验交流活动,(4)开展 课堂分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的学术讨论。

  (3)深化阶段(20xx.3 20xx.9 )①及时修改、完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扩大研究成果②完善本学科的导学学案校本教材③撰写科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

  (4)总结评价阶段(20xx.120xx.12 )

  研究能力:

  (3)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用新的观念指导实践。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围绕实验研究课题,开展实验。课题组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课题中期成果

  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阶段性理论讲座、调查报告、教学案集锦、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教学案集、优秀课例光盘、科研论文等。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4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中国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中常设性机构与临时性机构职责不分、关系不顺这一难题的方法;

  2.全面总结中国高校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1.课题组长:王江屏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 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五、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1.吸收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泽泉同志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妮同志为课题组成员;

  2.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5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的整体水*。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

  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7

  第一部分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中国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中国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中国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还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加强理论学*,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三部分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中国,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中国如何。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如:一份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实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中国,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中国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的确有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中国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如:“一名老师在《中国中国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和国家要求,依据省委省中国的决定,依据市委市中国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如:《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中国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中国。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它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如:某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

  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学校教学的现状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要详细制订调查表,仔细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中国均数就行了。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情况。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中国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要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研究,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优质课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第五部分材料的积累

  (一)课题研究档案材料包括: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研究实施方案、每学期阶段性总结(包括各研究阶段完成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预期成果及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变更、经费使用情况等)、能体现研究进程及取得成效的原始材料和复印件、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二)档案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全部用A4纸打印,页边距左边为2.5厘米、其它为2厘米,沿左侧装订,大标题用黑体二号,一级标题为仿宋三号,正文为仿宋四号。

  (三)材料积累注意事项:

  1.引用的材料注明出处、作者等。

  2.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比如:学*材料、会议记要、比赛活动等相关的过程材料。

  3.建好*时的档案,尽量规范化、精细化。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8

  一、课题名称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欣赏”作为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学*领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忽视,一方面,欣赏课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往往对欣赏课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少。具体说来,在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活动的着力点不正确。有些教师,往往以美术家的介绍、以“文学性”的解释、以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讲述代替美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忽视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语言、风格、审美价值的赏析;

  (2)课堂中基本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讲述,师生互动少;

  (3)初中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不浓。

  本选题旨在通过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研究,探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加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倡又一次为其搭建了跳跃中国台。要完成上述目标,就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也就是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扩大。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五、实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中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教学各要素、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更优化。从而发展自我,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能正确把握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

  (2)克服以往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创设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适宜的教育情境,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初中美术欣赏课活动着力点的研究;

  (2)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兴趣、课堂参与性调动的研究;

  (3)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4)美术欣赏课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

  (5)美术欣赏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学*欣赏课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同时开展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为欣赏课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并结学生实际,初步进行尝试教学,为下一步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进行了解。

  2.研究进入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根据微课题研究的规定,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上传到网上,与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网上交流,相互学*课题研究经验。

  3.精心备写教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教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书写教学反思、认真收集资料。

  4.研究告一段落,对学生的收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结果,证明了试验研究的预期效果。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对本课题的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所积累的教学反思和阶段性小结等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后,拟取得以下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计划和总结;

  4、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5、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等;

  6、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及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于中学各个学科来说,作业都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老师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反馈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认知水*及操作运用情况,进而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

  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改革,却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和评价方面思考的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作业模式。比如我们在许多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时总会说:“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本XX页的作业做完交上来”。这种简单粗放的传统作业布置,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极其有限,成为长期制约历史教学发展和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统历史作业模式缺乏新意,很难调动学生学*历史知识和完成历史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二、传统历史作业模式下,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欠缺;

  第三、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使学生的答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容易程式化,对能力的考查体现不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不大;

  第四、历史老师长期将班里的优秀生与学困生进行“一锅烩”式的作业布置,就会造成优秀生觉得没意思,学困生无法适应等状况。从而降低和打击了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所存在的这些弊端,若不尽快改变,将会给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针对上述这些传统落后的作业模式,试图通过调查、实验、论证、分析、研究,找出这些传统作业模式的缺陷,并针对这些弊端,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的历史作业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通过这些新方法使历史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理念,同时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作业感受,让学生们由过去的应付历史作业到现在的喜欢做历史作业,进而使学生在这种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历史作业之中越来越喜欢上历史课,愈加喜欢学*历史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历史学*能力。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课题名称的界定

  所谓“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学生,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如何打破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课题名称的解读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作业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研究,对于教师,在研究中试图给他们一种既能全面掌控学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学生历史学*兴趣和成绩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带给他们一些自己比较喜欢、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课题研究方向上,我们紧扣“创新”二字,从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入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将有趣和有效两点结合起来,总结开创一种先进的历史作业布置与评价理念和一些新颖灵活的作业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还要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教师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召集课题组及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对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进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论证,并在实验班级进行有效的尝试,进而总结出一些对历史教学非常实用而且有效的作业布置理念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听课调研、师生座谈、跟踪实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理论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筹备课题的申报立项等工作,并将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即由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申请报告,并考虑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即开题报告);考察并确定实验学校和班级,即陕鼓子校的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课题组成员张涛老师具体参与实验,并负责搜集和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编写和收发问卷调查表及调查分析报告等。课题组在对课题进行研究之前,要对课题实验学校以及周边一些高中进行走访调查,力争掌握更多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将涵盖各校历史老师对历史作业的常用布置方法;学生对各种作业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师对历史作业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学生对作业布置方式的建议等。

  2、中期实验阶段:(20xx年9月中旬――20xx年1月上旬)

  (1)课题组将对调查搜集到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整理,并针对整理出来的数据,初步得出区域内历史作业布置上的问题所在;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并吸收国内外的一些优秀历史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奇思妙想,来展示一套先进的的作业布置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

  (3)结合课题实验学校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划定的高一年级六个实验班内进行分层次、分组别的具体的实验,并从实验中总结出一些操作性较强而且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

  (4)在充分验证、反复实践之后,课题组将对有关作业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汇总、成文,由课题实验老师撰写阶段性教学实验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实验小结。再由课题负责人撰写小课题中期报告。

  3、后期总结结题阶段:( 20xx年元月中旬――20x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概括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由张涛老师撰写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调查分析报告;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主件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交给西安市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准备好所有课题研究的文本资料与影像资料等待结题。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课题成果预期

  1、总结并推出一套全新的历史作业布置理念;总结出若干套具体的历史作业布置方式供教师借鉴;

  2、在实验学校老师中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风气;

  3、能让这种全新的作业布置模式带给学生对历史作业的热爱并带来学生学*成绩的进步;

  4、进而通过教研室,逐步在全区推行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改革尝试。

  二、课题成果的呈现

  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论文;

  3、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形式下的作业布置实例若干;

  4、《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5、《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

  6、《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10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国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中国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中国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五、课题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中,使减轻语文学*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中国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3撰写结题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

  八、成员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阅读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1)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欣赏”作为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学*领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忽视,一方面,欣赏课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往往对欣赏课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少。具体说来,在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活动的着力点不正确。有些教师,往往以美术家的介绍、以“文学性”的解释、以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讲述代替美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忽视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语言、风格、审美价值的赏析;

  (2)课堂中基本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讲述,师生互动少;

  (3)初中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不浓。

  本选题旨在通过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研究,探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加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倡又一次为其搭建了跳跃中国台。要完成上述目标,就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也就是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扩大。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五、实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中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教学各要素、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更优化。从而发展自我,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能正确把握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

  (2)克服以往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创设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适宜的教育情境,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初中美术欣赏课活动着力点的研究;

  (2)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兴趣、课堂参与性调动的研究;

  (3)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4)美术欣赏课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

  (5)美术欣赏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学*欣赏课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同时开展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为欣赏课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并结学生实际,初步进行尝试教学,为下一步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进行了解。

  2.研究进入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根据微课题研究的规定,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上传到网上,与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网上交流,相互学*课题研究经验。

  3.精心备写教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教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书写教学反思、认真收集资料。

  4.研究告一段落,对学生的收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结果,证明了试验研究的预期效果。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对本课题的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所积累的教学反思和阶段性小结等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后,拟取得以下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计划和总结;

  4、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5、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等;

  6、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及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国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中国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中国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五、课题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中,使减轻语文学*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中国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3撰写结题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

  八、成员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中国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2、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3、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研究措施:

  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六、课题研究步骤

  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4

  第一部分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中国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中国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中国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还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加强理论学*,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三部分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中国,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中国如何。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如:一份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实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中国,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中国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的确有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中国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如:“一名老师在《中国中国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和国家要求,依据省委省中国的决定,依据市委市中国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如:《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中国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中国。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它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如:某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

  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学校教学的现状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要详细制订调查表,仔细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中国均数就行了。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情况。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中国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要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研究,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优质课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第五部分材料的积累

  (一)课题研究档案材料包括: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研究实施方案、每学期阶段性总结(包括各研究阶段完成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预期成果及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变更、经费使用情况等)、能体现研究进程及取得成效的原始材料和复印件、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二)档案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全部用A4纸打印,页边距左边为2.5厘米、其它为2厘米,沿左侧装订,大标题用黑体二号,一级标题为仿宋三号,正文为仿宋四号。

  (三)材料积累注意事项:

  1.引用的材料注明出处、作者等。

  2.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比如:学*材料、会议记要、比赛活动等相关的过程材料。

  3.建好*时的档案,尽量规范化、精细化。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的*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惯,并将这些*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行为、学*现象和学*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活动是有效的?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学*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有关小组合作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三)、形成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6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中国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中常设性机构与临时性机构职责不分、关系不顺这一难题的方法;

  2.全面总结中国高校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1.课题组长:王江屏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 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五、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1.吸收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泽泉同志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妮同志为课题组成员;

  2.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的整体水*。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8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本课题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论上开展研究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 一刀切 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国外发达国家在分层教学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丰富,加之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基础教育摆脱了高考的影响,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具有的学历水*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他们的分层教学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 小班制 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对象的确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自主决定。

  国内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的分层教学主要定位在 大班授课制 下的实施,在分层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测练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和起始分层、中途分层、班内分层、年级内分层等多维度的分层;同时,也明确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及对教学管理上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我国大班授课制情况下,分层教学是解决差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其研究前景非常广阔,需要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实践层面的研究还很多。

  本课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 学案导学 的形式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即以 学案 为依托,将因材施教等基本理论转化为分层教学的教育实践,试图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独特的个性。通过研究该课题,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学*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能力和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对如何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 学案 ,运用 学案导学 的`方式有效解决分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广大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变 教授化 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策略培养的 学*化 教学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指导、目标、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思路和操作样式。

  (2)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分层教学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更加具体化,充分运用了巴班斯基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使分层教学的理论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关于 学案导学 的基础性理论和规律性的认识丰富了教师教学理论的研究。

  研究内容

  ①分层教学:本课题的分层教学是指在常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

  ②学案: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目标,把经过认真制定的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

  ③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操作蓝本,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学*、教师主导调控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为目的、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体系。

  研究目标

  ①使学案的编写水*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形成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特色的学案校本教材,使学案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②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法指导为主线,形成以培养学生学*策略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

  研究依据

  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② 最*发展区 理论

  ③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

  研究的方法和分工、步骤

  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对课堂分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层教学的切入维度,并根据学生差异,形成学案导学式的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③比较研究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检验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

  课题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组织机构;

  (2)人员分工

  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定为2年,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深化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1)准备阶段(20xx.5 20xx.9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启动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的初步操作方案及开题报告 阶段负责人:刘雪芹

  (2)实施阶段(20xx.9 20xx.2)①制定明确实施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研究任务②深入进行 学案编写与应用 的调查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③开展 学案编写与应用 的经验交流活动,(4)开展 课堂分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的学术讨论。

  (3)深化阶段(20xx.3 20xx.9 )①及时修改、完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扩大研究成果②完善本学科的导学学案校本教材③撰写科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

  (4)总结评价阶段(20xx.120xx.12 )

  研究能力:

  (3)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用新的观念指导实践。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围绕实验研究课题,开展实验。课题组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课题中期成果

  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阶段性理论讲座、调查报告、教学案集锦、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教学案集、优秀课例光盘、科研论文等。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9

  课题来源也可写成选题依据,包括:

  1,国内外背景,研究动态,;

  其中国外的动态可以少写一点(毕竟了解的少),就从网上搜集一些数据资料什么的儿就行。国内动态,就写一些*几年的研究状况成果什么的。

  2,理论及实际意义

  阐述下你设计对理论或者实际工作的意义等情况。

  3,可以加上本设计的创新点

  课题来源一般写学校自主选题,或是老师指定选题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多参考下同类型的论文,其实技术路线讲的就是你的论文的整体思路、逻辑推理过程以及采用的'论证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美国的CarolMarra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老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的实效性,是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把握课堂的实效性,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审美创新、交流发展的智慧场。

  三、该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实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专家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老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是未能从实际操作中的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性的支撑,尤其缺乏一线老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老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老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老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途径和手段。

  不过,大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音乐艺术的研究,研究颇深的无外乎是那些音乐教育家了。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大家均在学*着,摸索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音乐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感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唱、律动、创编的指导,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3、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力求使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研究效益的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验老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现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实验老师将根据学生不同水*和存在的问题,在*时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老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指导的实效性。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老师把教育实践能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的程序,分析现象,探索规律,撰写相关的经验文章,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六、课题研究内容

  1、音乐教学的实效评估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2、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包括低年级的游戏设计,合作设计。中高段的合作创新设计,音乐课提问设计,拓展设计等等。研究这些设计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设计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的实效性。从而建构实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七、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欣赏、演唱、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音乐的一系列变化。并能发现音乐的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从而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完全体现。

  八、研究过程

  (一)课题启动(20xx年4月—20xx年6月)

  1、确立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人员。

  3、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3、调查分析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掌握,为更好的开展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老师个性以及知识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课题组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活动:探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对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整改。进行活动尝试,积累心得体会。

  5、实验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老师教学生活经验积累。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2、收集资料,汇编成册。

  3、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音乐实效性教学本身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2、本校经常有机会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校“小白帆”艺术团的学生也能经常参加市级的比赛和展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骨干老师,学生对音乐的学*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本校还被定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常得到专家的垂询与指导。

  4、学校硬件实施不断改善,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 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是重视学*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 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 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20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20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的研究,20xx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2

  1、课题名称:促进学生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的研究。

  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国、中国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1。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主动权,在学*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方式”“变革”“多样化”。学*方式是指学生学*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研究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3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10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中国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CY09014),于20xx年9月正式立项。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4

  课题名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中体现出来。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目标的能力,选择学*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方式和调整学*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途径的能力,与学*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

  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探究式学*、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学*软件。

  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5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中国,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中国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中国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中国。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中国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中国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中国,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中国。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课题开题报告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一般从三个方面阐述:

  教育科研目标,阐述要探索、研究、总结什么科学规律;

  育人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工作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

  (2)意义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七、课题研究程序

  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开题报告模板

  “广东省高考英语效率课堂建模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程序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2)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8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

  题目: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20xx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东等四省区试点试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状态,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果我们深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领域尚欠深入具体,未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得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弱,我校在本课题研究更是欠缺。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我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效率较低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应用性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从现有的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上,提出一些实践操作措施,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验证,为我市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课题主要是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实验性创新,会考成绩及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如果达到预期目标,课题组则建议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将此种教学方法逐步推广至茂名其他同类学校的历史教学,扩大实验面积。

  另外,此次实验也是新课标条件下历史教学的一次探索,对各地的相关实验也应该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二、可行性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均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多位成员的研究论文获市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本研究一个周期为三年,属历时研究,资料的定期采集和存档十分重要。实验结束后,需要开展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包括同年级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比研究,同类实验学校和非实验学校的对比研究等。完成一个研究周期至少需要三年(含撰写研究报告时间)。

  三、学术前史

  (一)学术专著

  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高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纪80年代后,又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诸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的《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的《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指南》,等等。

  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人对高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合著的《高效率教学》,黎世法的《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等。

  此上诸多专著,或多或少涉及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然对于我们国家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领域的研究则甚少。

  (二)学术论文

  综论方面,夏伟在《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的素质教育》一文中分析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中**出来,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夏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某些颇有价值的想法,如积极向国外同行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史料教学;提倡社会实践教

  学;不要将高中历史课上成政治课,等等。

  朱国*《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个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此后,朱氏提出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方法:首先,教师需不断学*,努力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其次,教师需要做好教案设计;再次,教师需善于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有,教师需学会教学反思;最后,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崔女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提高效果》文中,结合其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某些措施,如讲究课堂语言艺术;以问题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防止或缓解学生的疲乏心理;和谐*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知识的掌握,课堂效果更佳等。

  某个方面,姜南《异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结合其的教学实践,较详细地介绍异步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教师明确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指示学*方法;学生学*,了解学情;强化效应;学生演练等五个步骤。

  李春才的《提高高中历史课课堂交往效果之我见》,文中以为课堂交往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在课堂交往中,师生都应注重提高自己。

  吴银春《让高中历史课堂熠熠生辉——小议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历史课堂提问的角度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其文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坚持启发性,让课堂提问激活思维;坚持联系性,让课堂提问接轨社会;坚持开放性,让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效果;坚持灵活性,让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杨奕信《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文,既肯定历史课堂教学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利用,但同时指出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正确处理好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正确处理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董志辉《高一历史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提出解决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问题的三点看法:兴趣引路,能力渗透;理清主线,建构体系;随机训练,点拨提高等。

  张海霞的《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着重论说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如诗歌及民谣类、讲话类、典籍类史料,甚至小字部分内容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徐增山的《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则较具体地论说活跃历史课堂气氛的方法,具体如下: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把诗词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教师把情感引入课堂;教师把国内外大事引入课堂;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和现实。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1、研究提高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2、研究提高高中学生历史学*活动的有效性的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我校高一某班为实验班,高一某班为对比班。

  在研究方法和统计上,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有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程序

  准备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8月,该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文献查阅,确定研究主题

  制定研究计划

  组织研究人员

  2、立题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教学有效性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数据分析、资料整理阶段。采用调查法,对高一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两年有关教案和教学设计,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

  2)行动研究案例分析阶段。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两周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课

  题教学论文;每学年组织两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理论学*与研究,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指导下大胆创新,提出案例。

  4、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1)省会考成绩抽样分析,主要针对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会考抽样分析。 2)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形成结题报告。

  五、创新之处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自20xx年广东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地各学校均有相当数量的相关论文陆续发表,但时至今日,该课题仍是不少地方不少学校的探讨的焦点,原因部分源于之前论文理论性太强,而可操作性稍弱;部分由于各地生源不同,学生素质各不相同,导致得不到一套可以套用的方法。本课题旨在结合本地生源实际情况,采用数据呈现的方式,解决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期能够为新课标的推广提供可行性参考。

  本课题基本内容涉及:

  历史教学资源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历史学*过程研究

  历史教师发展研究

  高中历史学*者学*能力研究

  历史教学评价研究

  除此之外,本课题预计需突破的难题,如下:

  1、如何在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

  2、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状。

  3、如何使学生的快乐学*与高分成正比。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于中学各个学科来说,作业都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老师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反馈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认知水*及操作运用情况,进而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

  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改革,却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和评价方面思考的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作业模式。比如我们在许多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时总会说:“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本XX页的作业做完交上来”。这种简单粗放的传统作业布置,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极其有限,成为长期制约历史教学发展和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统历史作业模式缺乏新意,很难调动学生学*历史知识和完成历史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二、传统历史作业模式下,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欠缺;

  第三、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使学生的答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容易程式化,对能力的考查体现不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不大;

  第四、历史老师长期将班里的优秀生与学困生进行“一锅烩”式的作业布置,就会造成优秀生觉得没意思,学困生无法适应等状况。从而降低和打击了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所存在的这些弊端,若不尽快改变,将会给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针对上述这些传统落后的作业模式,试图通过调查、实验、论证、分析、研究,找出这些传统作业模式的缺陷,并针对这些弊端,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的历史作业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通过这些新方法使历史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理念,同时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作业感受,让学生们由过去的应付历史作业到现在的喜欢做历史作业,进而使学生在这种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历史作业之中越来越喜欢上历史课,愈加喜欢学*历史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历史学*能力。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课题名称的界定

  所谓“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学生,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如何打破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课题名称的解读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作业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研究,对于教师,在研究中试图给他们一种既能全面掌控学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学生历史学*兴趣和成绩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带给他们一些自己比较喜欢、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课题研究方向上,我们紧扣“创新”二字,从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入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将有趣和有效两点结合起来,总结开创一种先进的历史作业布置与评价理念和一些新颖灵活的作业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还要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教师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召集课题组及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对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进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论证,并在实验班级进行有效的尝试,进而总结出一些对历史教学非常实用而且有效的作业布置理念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听课调研、师生座谈、跟踪实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理论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筹备课题的申报立项等工作,并将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即由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申请报告,并考虑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即开题报告);考察并确定实验学校和班级,即陕鼓子校的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课题组成员张涛老师具体参与实验,并负责搜集和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编写和收发问卷调查表及调查分析报告等。课题组在对课题进行研究之前,要对课题实验学校以及周边一些高中进行走访调查,力争掌握更多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将涵盖各校历史老师对历史作业的常用布置方法;学生对各种作业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师对历史作业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学生对作业布置方式的建议等。

  2、中期实验阶段:(20xx年9月中旬——20xx年1月上旬)

  (1)课题组将对调查搜集到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整理,并针对整理出来的数据,初步得出区域内历史作业布置上的问题所在;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并吸收国内外的一些优秀历史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奇思妙想,来展示一套先进的的作业布置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

  (3)结合课题实验学校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划定的高一年级六个实验班内进行分层次、分组别的具体的实验,并从实验中总结出一些操作性较强而且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

  (4)在充分验证、反复实践之后,课题组将对有关作业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汇总、成文,由课题实验老师撰写阶段性教学实验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实验小结。再由课题负责人撰写小课题中期报告。

  3、后期总结结题阶段:( 20xx年元月中旬——20x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概括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由张涛老师撰写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调查分析报告;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主件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交给西安市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准备好所有课题研究的文本资料与影像资料等待结题。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课题成果预期

  1、总结并推出一套全新的历史作业布置理念;总结出若干套具体的历史作业布置方式供教师借鉴;

  2、在实验学校老师中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风气;

  3、能让这种全新的作业布置模式带给学生对历史作业的热爱并带来学生学*成绩的进步;

  4、进而通过教研室,逐步在全区推行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改革尝试。

  二、课题成果的呈现

  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论文;

  3、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形式下的作业布置实例若干;

  4、《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5、《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

  6、《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的*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惯,并将这些*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行为、学*现象和学*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活动是有效的?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学*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有关小组合作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三)、形成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4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DD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默认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同意开题。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5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本课题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论上开展研究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 一刀切 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国外发达国家在分层教学方面的研究理论比较丰富,加之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基础教育摆脱了高考的影响,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一切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具有的学历水*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他们的分层教学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 小班制 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对象的确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基础自主决定。

  国内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的分层教学主要定位在 大班授课制 下的实施,在分层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测练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和起始分层、中途分层、班内分层、年级内分层等多维度的分层;同时,也明确了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及对教学管理上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观念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上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我国大班授课制情况下,分层教学是解决差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其研究前景非常广阔,需要研究的内容,尤其是实践层面的研究还很多。

  本课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 学案导学 的形式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即以 学案 为依托,将因材施教等基本理论转化为分层教学的教育实践,试图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形成独特的个性。通过研究该课题,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学*历史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能力和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理论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对如何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 学案 ,运用 学案导学 的方式有效解决分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对广大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变 教授化 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策略培养的 学*化 教学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将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指导、目标、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思路和操作样式。

  (2)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得分层教学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更加具体化,充分运用了巴班斯基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使分层教学的理论更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关于 学案导学 的基础性理论和规律性的认识丰富了教师教学理论的研究。

  研究内容

  ①分层教学:本课题的分层教学是指在常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

  ②学案: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目标,把经过认真制定的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展示给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向往,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

  ③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操作蓝本,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学*、教师主导调控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为目的、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体系。

  研究目标

  ①使学案的编写水*得到大幅度提高,并能形成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特色的学案校本教材,使学案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②以学案为载体,以学法指导为主线,形成以培养学生学*策略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

  研究依据

  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② 最*发展区 理论

  ③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

  研究的方法和分工、步骤

  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对课堂分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层教学的切入维度,并根据学生差异,形成学案导学式的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③比较研究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检验分层教学实践的效果。

  课题组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组织机构;

  (2)人员分工

  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定为2年,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深化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1)准备阶段(20xx.5 20xx.9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对象;启动课题研究。撰写课题的初步操作方案及开题报告 阶段负责人:刘雪芹

  (2)实施阶段(20xx.9 20xx.2)①制定明确实施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研究任务②深入进行 学案编写与应用 的调查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实践③开展 学案编写与应用 的经验交流活动,(4)开展 课堂分层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的学术讨论。

  (3)深化阶段(20xx.3 20xx.9 )①及时修改、完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加强实践,扩大研究成果②完善本学科的导学学案校本教材③撰写科研论文,总结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

  (4)总结评价阶段(20xx.120xx.12 )

  研究能力:

  (3)日常工作中要加强理论学*,用新的观念指导实践。把课题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围绕实验研究课题,开展实验。课题组定期举行集体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课题中期成果

  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阶段性理论讲座、调查报告、教学案集锦、课堂教学录像、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教学案集、优秀课例光盘、科研论文等。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6

  论文题目: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1. 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 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的整体水*。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4 / 27

  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5 / 27

  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是重视学*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20xx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20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的研究,20xx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3)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的整体水*。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2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中国,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中国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中国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中国。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中国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中国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中国,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中国。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课题开题报告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一般从三个方面阐述:

  教育科研目标,阐述要探索、研究、总结什么科学规律;

  育人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工作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

  (2)意义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七、课题研究程序

  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开题报告模板

  “广东省高考英语效率课堂建模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程序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3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10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中国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CY09014),于20xx年9月正式立项。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4

  第一部分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中国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中国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中国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还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加强理论学*,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三部分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中国,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中国如何。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如:一份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实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中国,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中国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的确有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中国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如:“一名老师在《中国中国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和国家要求,依据省委省中国的决定,依据市委市中国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如:《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中国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中国。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它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如:某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

  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学校教学的现状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要详细制订调查表,仔细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中国均数就行了。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情况。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中国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要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研究,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优质课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第五部分材料的积累

  (一)课题研究档案材料包括: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研究实施方案、每学期阶段性总结(包括各研究阶段完成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预期成果及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变更、经费使用情况等)、能体现研究进程及取得成效的原始材料和复印件、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二)档案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全部用A4纸打印,页边距左边为2.5厘米、其它为2厘米,沿左侧装订,大标题用黑体二号,一级标题为仿宋三号,正文为仿宋四号。

  (三)材料积累注意事项:

  1.引用的材料注明出处、作者等。

  2.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比如:学*材料、会议记要、比赛活动等相关的过程材料。

  3.建好*时的档案,尽量规范化、精细化。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名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中体现出来。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目标的能力,选择学*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方式和调整学*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途径的能力,与学*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

  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探究式学*、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学*软件。

  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6

  1、课题名称:促进学生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的研究。

  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国、中国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实现学*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1。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主动权,在学*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方式”“变革”“多样化”。学*方式是指学生学*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研究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7

  论文题目: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1. 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 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8

  课题来源也可写成选题依据,包括:

  1,国内外背景,研究动态,;

  其中国外的动态可以少写一点(毕竟了解的少),就从网上搜集一些数据资料什么的儿就行。国内动态,就写一些*几年的研究状况成果什么的。

  2,理论及实际意义

  阐述下你设计对理论或者实际工作的意义等情况。

  3,可以加上本设计的创新点

  课题来源一般写学校自主选题,或是老师指定选题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多参考下同类型的论文,其实技术路线讲的就是你的.论文的整体思路、逻辑推理过程以及采用的论证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9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的*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惯,并将这些*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行为、学*现象和学*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活动是有效的`?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的表现、学*的兴趣和态度、学*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效果的学*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有关小组合作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三)、形成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美国的CarolMarraPelletier的著作《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老师教学的实效性,还包括学生学*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的实效性,是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养,把握课堂的实效性,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活跃思维、审美创新、交流发展的智慧场。

  三、该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实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专家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老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是未能从实际操作中的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性的支撑,尤其缺乏一线老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学经验。

  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老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老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促进老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途径和手段。

  不过,大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还未上升到音乐艺术的研究,研究颇深的无外乎是那些音乐教育家了。作为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大家均在学*着,摸索着,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明确在小学开展音乐课堂实效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以中国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理论为向导,重视对学生的音乐艺术感觉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唱、律动、创编的指导,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3、以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力求使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实现研究效益的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其次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验老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整理成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现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研究,要求实验老师将根据学生不同水*和存在的问题,在*时的工作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老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指导的实效性。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验老师把教育实践能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的程序,分析现象,探索规律,撰写相关的经验文章,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

  六、课题研究内容

  1、音乐教学的实效评估设计,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2、音乐教学的实效性设计,包括低年级的游戏设计,合作设计。中高段的合作创新设计,音乐课提问设计,拓展设计等等。研究这些设计的步骤和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设计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的实效性。从而建构实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七、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欣赏、演唱、综合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升华。

  2、引导学生学会体会音乐的一系列变化。并能发现音乐的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从而能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完全体现。

  八、研究过程

  (一)课题启动(20xx年4月—20xx年6月)

  1、确立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人员。

  3、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申请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3、调查分析阶段。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理解掌握,为更好的开展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调查资料、学校实际、老师个性以及知识的不同特点等具体情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课题组以月为单位,定期组织成员进行活动:探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自己取得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对实践活动设计方案进行整改。进行活动尝试,积累心得体会。

  5、实验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6、老师教学生活经验积累。

  (三)、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

  2、收集资料,汇编成册。

  3、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音乐实效性教学本身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新课改以来,小学音乐教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2、本校经常有机会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校“小白帆”艺术团的学生也能经常参加市级的比赛和展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拥有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骨干老师,学生对音乐的学*已经有浓厚的兴趣。

  3、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工作,同时也获得了家长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本校还被定为江苏省实验学校,常得到专家的垂询与指导。

  4、学校硬件实施不断改善,为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1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中国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中常设性机构与临时性机构职责不分、关系不顺这一难题的方法;

  2.全面总结中国高校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1.课题组长:王江屏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 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五、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1.吸收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泽泉同志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妮同志为课题组成员;

  2.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2

  一、课题名称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欣赏”作为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学*领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忽视,一方面,欣赏课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往往对欣赏课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少。具体说来,在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活动的着力点不正确。有些教师,往往以美术家的介绍、以“文学性”的解释、以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讲述代替美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忽视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语言、风格、审美价值的赏析;

  (2)课堂中基本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讲述,师生互动少;

  (3)初中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不浓。

  本选题旨在通过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研究,探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加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倡又一次为其搭建了跳跃中国台。要完成上述目标,就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也就是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扩大。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五、实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中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教学各要素、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更优化。从而发展自我,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能正确把握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

  (2)克服以往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创设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适宜的教育情境,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初中美术欣赏课活动着力点的研究;

  (2)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兴趣、课堂参与性调动的研究;

  (3)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4)美术欣赏课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

  (5)美术欣赏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学*欣赏课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同时开展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为欣赏课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并结学生实际,初步进行尝试教学,为下一步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进行了解。

  2.研究进入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根据微课题研究的规定,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上传到网上,与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网上交流,相互学*课题研究经验。

  3.精心备写教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教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书写教学反思、认真收集资料。

  4.研究告一段落,对学生的收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结果,证明了试验研究的预期效果。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对本课题的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所积累的教学反思和阶段性小结等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后,拟取得以下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计划和总结;

  4、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5、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等;

  6、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及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3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国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中国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中国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五、课题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中,使减轻语文学*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中国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3撰写结题报告。

  4推广研究成果。

  八、成员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4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中合作这种学*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主体合作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学*快乐、快乐学*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出现了合作学*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目前国内对合作学*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形式亟待改变。

  主体合作学*在学*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

  引导学生合作学*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小组学生合作学*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态度、合作精神、学*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作为系统的学*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评价机制能够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与合作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与小组合作学*相融合转变观念是学*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者学*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中国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②.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④.实验法:在学*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⑤.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⑥.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合作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合作学*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合作学*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xx年4月- 20xx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xx年6月- 20xx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1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中国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2、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3、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潜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2、研究措施:

  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六、课题研究步骤

  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4)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生物课题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原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新教材重视以生物学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其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仅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概念约有450个,有具体定义的概念有*200个,*均每节课中都要涉及4~5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年来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回归课本,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考生因为对基本概念记忆不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有误而导致严重失分,造成高考成绩不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生物的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体现生物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特征。对于生物概念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同时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同时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物学概念,才能构建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更进一步完成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这个目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生物概念生物学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其生理现象本质属性的认识。在生命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原理和方法都得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能得以正确表述。

  概念教学生物学概念常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生物学概念不仅仅是属于识记水*,它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和能力水*有重大的作用。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生物学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研究内容以高中生物课的全册内容复*为例,研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复*方法。同时对学生出现的混淆概念的原因以及对部分不完善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思路

  首先要明确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全方位了解有关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各地各校生物概念教学实行的现状。其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方法及现状,调查了解教师(主要是本校)对生物概念教学复*方法及实行现状。进而进行分析选择学生乐意接受且效果好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在我校实施并推广。从而促进我校生物学的教学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对象

  以我今年所带的高三年级14班——16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与课题相关的知识

  3、制定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5月)

  1、 XX年9月—12月:

  研究高中生物学科复*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与理解及其教师对生概念教学复*的基本策略。方法是通过与教师沟通以及在学生中进行试卷调查来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认真学*生物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查阅资料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

  2、 XX年元月:

  汇总整理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上传传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3、 XX年2月—5月:

  将完善的概念教学复*策略实施到教学过程中。对部分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比听课,对比教学,试卷调查与试卷测试,总结实施过程中任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纠正以后再次应用于另外一些班进行教学,然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逐步完善,形成合理的高三概念教学复*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5月)

  1、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完成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料的整理、统计工作。

  3、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主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复*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二、附件:

  中学生物概念教学的有关资料、学生测试,调查等相关内容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2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在学*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3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即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课堂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强化学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上课前,教师可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情境;在课堂提问时,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情境;在反馈训练时,可以创设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情境教学应该贯穿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有心,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我们要注意各种情境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生物课也不例外,它和生活、生产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学*生物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生物课所学的知识是遥远的、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功用,从而产生学*生物的兴趣。如讲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后,学生不但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会对学*生物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学*方式,其中探究式学*是至关重要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不但参与了整个学*过程,而且亲身参与了整个阶段的实验、研究过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亲历性和独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学生学*生物兴趣自然就会得以培养。

  四、用游戏互动激活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游戏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利用游戏将学生带进欢乐的学*环境中,与学生互动,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摆脱严肃、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拉*师生关系,激活学生学*生物的兴趣。

  五、总结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兴趣的确应该值得教师思考。以上论述的提高学生生物学*兴趣的几种方法仅是个人的一些建议,仅供广大生物教学者作参考。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这些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生物教师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摆脱定式思维的约束,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生物的兴趣。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4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在学*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XXXX年1月-XX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XXXX年1月-XX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1999年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xx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xx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99年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9)。

  7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xx年第15期。

  9陆艳阳。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8期。

  10曾繁荣。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绘图的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1冯庆婷,全刚。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2黄建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2期。

  13苏霍姆利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4王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

  15胡姣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J].中小学教育论坛,20xx(3)。

  16黄建书。《生物探究教学论著》(第一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xx(1)。

  1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8张大钧。《教师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肖国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一期。

  20赵占良。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二期。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5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惯有待培养,学*方法不够科学,学*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的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惯的培养、学*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更甚。练*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畏难情绪减弱,学*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XX同志,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态度、学*方法、学**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和整理。学*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

  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的自律性。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5)

——课题开题报告菁选

课题开题报告4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开题报告1

  选题的缘由和目的

  (1)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

  (2)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需要;

  (4)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课题是在认真学*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素质发展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述

  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活跃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视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成为当时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自然常识教育基本上是为智力服务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现象,教学方法仍未摆脱教师讲、幼儿观察与听讲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鉴了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在自然常识教育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

  对知识的学*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在综合品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二、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

  1.美国的20xx计划及有关科学教育研究

  2.国内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1)在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和“八五”规划中,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均为重点研究课题。

  (2)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幼儿教师素质的制约,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始终未能开展。

  ①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②幼儿教师科技素质现状。

  幼儿教师职前科技知识教育是薄弱环节(调查说明)。

  b.幼儿师范学校在校生科技素养水*不高(调查说明)。

  c.幼儿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有待提高(调查说明)

  三、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1)关于幼儿科学教育。

  (2)关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含义。

  (3)关于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二)怎样研究

  在研究计划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设计、研究数据的搜集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在研究计划的结构中,它表现出来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开题报告2

  毕业论文题目: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选题依据:

  课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水箱在生活的广泛应用,如居民房顶水箱供水,饮料加工厂的液体存储箱,化工工厂中燃料的调配等都涉及到水箱也为控制问题,如用人工控制,不仅效率低操作繁琐,且易造成空箱,溢水等现象。因此水箱控制越来越重要。

  许多公司生产中都会用到水箱系统,它的性能和工作质量的优良不仅对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关系着生产的安全,在过去,大量的对水箱操作是由人工或者机械系统进行操作的,这样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弊端,比如水位的控制,时刻监控水箱的环境,夜间的控制等等,操作员稍有疏忽,或者简易的监控器件损坏,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更严重的会危及到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等,还有控制装置故障多,错误动作多,且只能单独控制,与计算机进行通信较难实现,所以,对水箱控制,如过能够使用精密的而且完全会严格按照生产规定运行的自动化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几率,同时也能节省资源并能邮箱提高生产的效率

  那么我们再从其他方面考虑,中国是一个资源*穷国家,我国大部分能源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尤其是水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仅为世界*均水*的28%。目前,全国年*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水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了,而每年因为水箱的老旧或设备的非智能化,造成数以万吨的水资源浪费。那么就要提高生产技术,积极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生产的水量,减少生产用水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对于水箱水位的监控以及自动化的引入可以很好的改善补水过多和及时补水的情况,可以很好的节约资源有效的降低成本。

  随之而来的是怎样实现水箱的自动化?答案很简单,一块小小的单片机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单片机,又称单片机微型计算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单片机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单片机以其强大的功能,简单的设计,制造的廉价,支持指令集多,所以应用到众多嵌入式系统开发中。

  紧紧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按照导师的要求完成,主要阐明该项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本研究课题范围内国内外己有文献的综述,以及该项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内容安排等。

  因此,基于单片机的双容水箱设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我们的生活与实验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箱控制的发展:

  水箱系统是典型的过程控制实验设备之一,在国内外有很多大学和实验室都已得到广泛地运用。如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中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都引进了水箱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它不仅可以作为液位过程控制的实验装置,还可以应用到非线性控制和故障诊断的'研究项目中。

  在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测量与控制系的研究者使用dts200模型成功的测量非线性解耦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nourahassan用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作为实验模型对执行器容错控制的设计进行研究;又如r。sehab以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来一种用于非线性系统的模糊pi监控器的设计报告。又如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的金秀慧做了基于mcgs的液位监控系统设计,它是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远程液位数据采集监控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上位机采用mcgs编写的监控软件,整个系统可以完成液位信号的采集与转换、数据传送和显示、控制等功能。

  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者研究水箱的控制问题,如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安艳伟做了基于单片机的分布式液位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为核心多机分布式液位控制系统,由数据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多种通讯*台组成,既满足了测量精度的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成本低,控制灵活。又如南京邮电大学的牛标和张代远所做的可监控智能液位控制器系统设计中列举了液位控制系统可以采取的硬件方案以及他们各自的优缺点,采用fpga作为控制器可以实现各自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密度高,他将所有芯片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减小了体积,提供稳定性,并且可应用eda软件仿真、调试,易于进行功能扩展。

课题开题报告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模式,建立新的学*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的空间。

  3、XX年12月——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 邓小庆 刘书华 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 何江顺 邓 勇

  成员:龚照华 杨 培 石 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世群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邓 勇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邓 勇 组员:黄银华 谢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组:组长:龚照华 组员:黄 芳 程舒燕 张红艳 凌文泉 黄志伟

  第三研究组:组长:杨 培 组员:赵 放 王纪蓉 古远鹏 雷 波

  第四研究组:组长:石 敏 组员:张胜男 黄 智

  档案整理:邓 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课题开题报告4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前年已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且大多是在中学以上的学段进行,在小学阶段进行校本开发研究的我校尚属少数。美国17***为感谢印地安人的救助英国移民度过难关,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正式确立为感恩节,至今延续,节日前后各种感恩活动较多,主要是商家赚钱的需要,真正懂得感恩的尚少,许多华人认为“养儿防老”的心态在美国是行不通的,孩子一旦成年就杳无音信,偶尔打个电话问侯都很少。这就说明了当前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感恩教育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研究价值: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学校往往是天天说德育,天天抓德育,德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校从反思小学德育现状入手,执著地探索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积极创建凝聚我校特色有着极高实践价值的校本德育课程。

  (1)力争通过开发和实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途径与资源方面有所创新,让学校德育工作贴*学生生活现实,贴*学生思想道德需要,通过构建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

  (2)使教师在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指导下,开发出以德育实践为主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增强校本课程实施能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形成现代校本课程实施理念。

  (3)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实践“知行统一”的德育灵魂,积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主体道德素质的人。

  二、相关概念解读

  1、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2、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教育是让学生一学会品味这种美好的感情,让学生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本课题对“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界定:它是德育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不是刻意去落实多少知识与能力,而是如何将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课程是一种大课程的`概念。是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有目的、有步骤甚至有评价的教育行为。德育课程体系化的目的在于克服“盲点”,整合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德育。德育课程体系庞大科目众多,本课题的研究则力求通过整合国家课程标准、上一级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教育资源,将感恩教育融入我校德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以创新主题与内容、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体验与收获三大渠道进行课程开发研究,建立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回到学校生活中去,让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使德育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计划分“感恩亲情、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四大主题来开发感恩教育课程,培养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为他们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3、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5、以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开发课程,形成综合性学*的教育格局。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对小学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并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道德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校本化、德育课程化。我校德育课程的研发要的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而是来自于实践的归纳。让学校德育课程汇聚集体的合力,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主要进行学生感恩教育专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挂钩,全面带动学校少先队工作,以“围绕感恩育德”为指导,努力形成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将以“唤醒真情、回归生活、关注细节”为策略,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影响学生文化心理的策略,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一方面,学校成立“感恩教育”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大胆探索“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策略,在全面孕育“感恩情感”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学会回报”这一环节,增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努力形成小学德育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拟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等科研方法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来进行的行动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2、方案编制与教材设计。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这种规划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有这些好处:(1)体现课程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不是随意的想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2)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有助于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3)有利于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4)有利于统一开发具体课程的教师的思想和认识;(5)便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

  3、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4、制度与管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表,并严格按课题进度组织实施。

  5、课程审议。由校长负责,健全组织网络。通过审议发现课程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20xx年7月参与由市教研室领衔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校本教研基本特征与模式的研究》,我校被作为安徽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学校,20xx年9月我校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校本教研基地接受省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验收。

  2、20xx年我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校本教研特色学校”。

  本课题组研究人员都经历过和正在经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尤其在校本研究方面有过尝试,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本课题将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域中进行拓展和创新。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晓燕,女,大专学历。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行政校长。曹克俊,女,大专学历并顺利完成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市幼教学科骨干教师,现任本校大队辅导员。两人均参加过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意识的培养研究》。研究人员*均年龄37岁左右,均为一线骨干教师,教科研实力雄厚。本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层次、技术职称层次、研究能力都较高,大都是大专、本科毕业。课题成员中有担任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级和市级报刊上发表、获奖。他们有创新精神,对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有独到之处。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是学校行政校长,研究经费学校能主动承担、大力支持,并为课题的研究订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学校与多家单位鉴定了校外实践基地,健全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将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大队部——班主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并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

  另外,我们将请市、区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最终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讨论稿、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主题实践活动、班队会案例、阶段研究报告、总结调整、班级自治记录、环境建设资料、学生及家长访谈记录等

  第三阶段:研究论文、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集

  (二)最终成果形式

  1、形成德育校本课程的教材;

  2、研究报告;

  八、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九、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xx年3月开始启动,研究周期初定为3年,计划在20xx年2月结束,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围绕德育、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由大队部组织全体班主任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有关理论。

  3、组织调研,分析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现状,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和研究实施方案。

  4、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全面开展课题实验,各项子课题进行开发与利用阶段,要定期做好实验计划,积累材料,记录研究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估,并定期举行培训会。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对教材的不当处进行修改。


历史课题开题报告优选【10】份(扩展6)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5)份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1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帮助他们学会学*、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惯、行为*惯、卫生*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 课题研究准备。

  ① 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 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 召开课题会议。学*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 申报课题立项。

  ⑤ 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 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 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 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 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 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 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 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 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 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 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 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 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 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 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 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 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 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 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邹波武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校 长

  副组长:朱汝谆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成 员:刘志明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吴凤初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李华初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副校长

  葛国清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小学部副主任

  王 芳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 桃源县实验学校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 李德斌

  副组长: 敬太浩 王 芳

  主研人员: 高庆华 蔡小玲 李美芳

  参研人员: 童 玲 林 峰 黄 丽 郭宏忠

  戴朝辉 张馨予 姚建军 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 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 课题主研 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 课题主研 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 课题主研 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 峰 课题参研 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 玲 课题参研 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 丽 课题参研 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 课题参研 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 课题参研 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 课题参研 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 课题参研 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听课,学*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2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省级课题《基于智慧学*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调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石化一小,对各位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石化一小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13名学生,82名教师,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骨干教师23人。*年来,学校在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机构,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树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追求,在对“快乐教育”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快乐阅读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三张教育名片,学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小学”、“安庆市示范小学”、“安庆市‘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石化一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有特级教师陈杰*副校长和骨干教师程张芳副主任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英语老师,更有省、市区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引领与指导,这些都为我校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

  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校长,我深感高兴,也倍感责任重大。高兴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激发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各学科的发展;倍感责任的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积累案例,反思得失,让学校的教研文化达到高的水*,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质的飞跃,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理想合理的水准上。我期待在聆听专家、领导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后,会豁然开朗,和老师们一起,再次坚定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好学生的学*兴趣,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课题组老师有了一次深入的学*研讨,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大家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实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边研究、边实践,使自身的教科研水*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呈螺旋式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会在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以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领导和成员校同仁们常关注和指导我们的研究过程,为我们指路、导航。我校的课题负责人要利用网络资源,拉*与专家的距离,在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方法、丰富经验,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最后,再次对今天莅临课题调研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课题研究工作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3

  本课题拟作为“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1、选题原因

  1、江苏省虽然经济发达,在均衡发展教育上努力不小,但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仍存在。特别广大农村学生在学*上,不管是知识积累,还是学*方法*惯,还是心理,等有其特殊性。

  2、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先进科学。在目标、教科书的编写、评价等方面兼顾了城乡差别的客观情况。但实际教学中,似乎农村学校在目标的达成上,困难更大,问题更多。

  3、有效教学,其中之1就是分层教学。如果不忽略城市和农村的学生素质是不同的两个层面的话,研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就是研究该课程在农村高中的分层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和城区学生1样,获得较好的语文素养。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学生应该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5个方面获得发展。其中“应用与拓展”特别要求“能在生活和其他学*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适应了这1要求。

  2。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规定:“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主要有两个模块:《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这两个板块都充分体现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可见,研究其有效实施的必要性。

  3、农村高中实施教学的现状:

  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优质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终结。

  虽然在设计选修课程方案时已经考虑到了目前我国城乡高中的语文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的现状,但实际上,课程标准的理想和实际实施的现状之间肯定存在差距,特别在广大农村高中,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序列两个板块的实施上,存在的问题相对城区高中更为突出。无论是选课、教学安排,还是教学方法和学*方式上,甚至学分的管理上,都或多或少地影响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实施效果。

  4、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规范与创新》是1门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教学内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新,它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训练应试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有条件,变革教育、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方式,切实做到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教学的有效实施。

  如何针对农村高中的现状,农村高中的客观条件和农村高中学生的学*基础等,遵照有关有效教学理论,以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反思已有的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源有否需要修正之处,并探求更有效的教学实施途径,为各地区、各学校根据实际不同情况搞好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普适的、可操作的经验,最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1切为了学生”的愿望,这是我们想通过研究达到的目的。

  3、课题研究现状

  高中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专门的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苏教版的《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教科书实际上也是中国高中教育史上的第1个系列的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语言文字应用系列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特别是对苏教版“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教科书及其有效教学及评价的全面研究,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作为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的子课题“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也就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的“有效”,1个方面指教科书内容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重要和最实用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更不用说也考虑到了中学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同时,教科书内容也是适合课程教学的。另1个方面,“有效”更体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使中学生能够真正变“死记硬背”为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变“题海战术”为灵活地解决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问题,变“应试”为具备较高水*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修养。同时,通过课程的教学,让教师通过课改实践,实现教学业务和教学思想的提高、发展。

  语言文字应用选修实施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母语素养是否提高。①母语素养是1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包括志向情操和道德修养、思维和语言的*惯特点、文化视野和知识积累、审美情趣、学*方法乃至言谈举止等各方面。开设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认同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②母语素养的水*通常表现为言谈举止文明、高雅、合乎礼仪,思维严密有条理性,口语表达连贯、流畅、富于文采,书面表达规范、清晰、生动等。1旦形成良好的*惯就会对个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无形的`影响,就会收益终身。③语文选修课要培养学生的母语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以母语为载体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母语素养,也是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的需要。

  既然,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适用的教科书;

  (2)适用的教学参考书;

  (3)有效的教师培训;

  (4)有效的教学活动;

  (5)科学的评价体系。

  而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的研究工作更微观、更具体。那么,在农村高中有效实施自然就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1)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2)有效的师资调配;

  (3)有效的教学活动;

  (4)有效的学分管理。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包含了5个方面:

  (1)农村高中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不足或者需要。

  (2)有效处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3)有效的师资调配;

  (4)有效的教学活动;

  (5)有效的学分管理。

  由于,《语言规范与创新》是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的核心板块。我们以它及其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当代语言生活》。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有3个基本观点。第1,学*是1种意义建构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知识的获得是学*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2,学*是1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由于每1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1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者在学*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第3,学*是1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法既是1种方法技术,也是1种新的科研理念。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求实际工作者进行积极的反思、参与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要求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本课题在反思“语言文字应用”序列,特别是《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在农村高中选修现状的基础上,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开展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如何有效实施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1步发现和解决有效实施所存在的问题,修正选课、学生学*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关做法,为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可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为课改的成功增加保障。

  6、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访谈、网络研讨等。

  首先在有关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农村高中“语言文字选修”序列的选修情况作调查,包括学生、学校、教师3方的调查意见。然后梳理归纳结论,再针对现行选、教、学的弊端,尊重客观事实,探索新的实施语言文字选修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然后形成研究成果,比如教科书及其辅助资料的修订,论文,调查报告等。

  7、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3月—20xx年7/8月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预期成果: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及实证

  预期成果:语言文字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

  3、结题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8月

  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1线教师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或专题论文。

  8、课题组人员

  1、徐德斌:海安县孙庄中学校长兼党委**,教育硕士。

  2、许维龙:海安县孙庄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管理与研究经验均非常丰富,有多篇论文发表。

  3、**珠:海安县孙庄中学语文教师,海安县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发表文章20多篇,其中多是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甚至直接关于教材的,具体如:

  (1)《“娥”与“蛾”》(《语文报》)

  (2)《“省”字探疑》(《读写月报》)

  (3)《文言传记常用字类说》(《读写月报》

  (4)《数词在运用中的5种常见错误》(《语文教学与研究》)

  (5)《苏教版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中的几处商榷》(教育部继教网)

  (6)《从语言连贯性看“惟其所愿”译文》

  (7)《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献疑》(教育部继教网)

  (8)《苏教版选修教材〈实用阅读〉指瑕》(教育部继教网)

  (9)《苏教版选修教材〈当代语言生活〉中的失范——兼议苏教版教材应加强的工作》(教育部继教网)

  (10)《“潇洒”探究》(《新语文学*·中学教学》)

  (11)《“初程”是“开头的1段路程”吗?》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面向城区学校,更应面向广大农村学校。我们不能不承认,城区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学**惯、文化视野(见识)等方面优于农村学生,迫切需要“有效实施”的,是农村学生。只在城区开花结果的新课改不是完整的新课改。甚至可以说,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在1定意义上,决定于农村学校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扎实工作,刻苦钻研,有序推进,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1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在农村高中的有效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标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4

  课题名称: 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1研究背景*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然而随着教育科研项目、课题的不断增多,教育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教育科研部门的科研管理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基于传统的“手工+纸质”或是常规办公软件等管理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目前科研管理的需求。如何加强科研信息的管理、提高科研质量、降低科研成本并争取最优化效益,是各级各类科研管理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己有部分教科研管理机构都实现了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教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陕西省教科所作为全省唯一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的省级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承担全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普及。陕西省是教育大省,*年来教科所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逐年增多,课题申报数量也逐年递增,这使得课题管理人员任务繁重,工作效率低下,导致课题的审理周期漫长,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课题申报、评审及管理的信息化,本研究依托导师主持的陕西省2012-2013年度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陕西省教科研网络化*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在“陕西省教科研网络化*台”中设计和开发课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课题申请指南的在线发布、课题通知的即时推送、课题申报材料的在线提交、专家网上评审、课题细节信息的快速查询等功能,该系统将大大提高课题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强度,使课题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因此,课题管理系统是因实际而需,是实现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信息与网络技术应用到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中,探索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信息化的途径。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根据陕西省教科所科研管理部门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发一个多级用户分层管理,并且包括科研信息发布、科研业务管理、专家在线评审等功能的网络化课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科研课题的发布、申报、评审、中检、结题等系列流程的网络化管理,为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的信息化提供途径,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2研究意义本研究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结合实际情况与需要,对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途径的探索,具有很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改变传统的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方式,有利于课题申报者便捷地申报课题、评审专家高效公正地评审课题,排除评审过程中“人情关系”的干扰,保证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性;

  (3)实现了县(区)级、市级、高校、省级科研管理部门在线审核,通过多层逐级审核的方式,便于对课题研究过程的调控,提高了课题的研究质量;

  (4)课题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课题研究过程信息分类存储、课题研究进展及审核状态查询等功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及最终的研究成果也会被分类存储,形成教育科研资源库,非常有利于科研资源的整合和成果的应用推广;

  (5)目前国内省级层面的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较少,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对教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尝试,对国内类似*台的建设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把握课题管理的基本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必然要求。[2]为了解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笔者对国内教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状况和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C1)国内教科研管理机构设置状况我国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是由上而下进行设置的,从国家到省级再到市级和县(区)级,最后到各个学校,都设置有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体系。

  在国家层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国内科研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建设任务。[3]在省级层面,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为各省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或教育科学研究所,例如陕西省为陕西省教科所,其他各省(直辖市)均设置有同种类型的机构,其业务范围虽然因地域差异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职责一致,主要负责全省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规划、指导与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市级和县级层面,一般设有市教研室或县教研室,主要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科研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国内少部分省、直辖市级教育科研机构开始尝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课题的管理,具体表现为不同特点的课题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些已有的课题管理系统按照应用方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主要是离线的单机课题管理系统,教科研管理人员在陆续收到课题的材料之后,利用系统记录课题的申报信息、材料提交情况、评审状况、经费使用情况以及结题情况等,并且能够对以上信息进行索引查询。此种类型的课题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单机的软件,只能起到存储信息的作用,然而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课题管理部门及时对课题信息进行手动更新和调整,效率较低,此外由于这种方式只能通过定期地对数据整理来把握课题的相关信息,因此得出的数据相对滞后。

  第二类是多角色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课题申报者、评审专家、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均可登录系统,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安排与要求,不同角色用户对课题进行相应的操作,基本实现了课题的动态管理;课题管理人员也很容易通过网络向课题负责人针对性地发布相应的通知,并且能随时查阅课题申报及研究的情况,掌握最新消息;课题的评审专家则可以在网上实施对课题的评审,在线提交评审结果。

  3、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科研网。单位概况[EB/OL].

  [2]李倡*。浅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叨。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0:18-20.

  [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机构介绍[EB/OL].

  [4]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4,09:3-10+14.

  [5]郑明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好四座桥[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48-49.

  [6]欧启忠,魏文展,李向红,覃克服。科研管理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优化探析田。科技管理研究,2005,03:48-49.

  [7]王天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J].现代情报,2007,06:224-225.

  [8]罗方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1:20-22.

  [9]刘红霞。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其比较明。机械管理开发,2005,04:114-115.

  [10]崔红娟。MIS开发方法研究一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J].硅谷,2010,19:17.

  [11]何礼富。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8.

  [12]高扬。基于。NET*台的三层架构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02:77-80+85.

  [13]范振钧。基于ASP net的三层结构实现方法研究明。计算机科学,2007,04:289-291.

  [14]徐朝辉,樊银亭。MVC设计模式在。NET三层结构开发中的研究和实现[[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02:70-73.

  [15]魏志军。Struts+EJB框架技术在Web开发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1:95-97.

  [16]王济昌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名词选编[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58页。

  [17]孙践知。ASP:NET程序设计实践教程(VB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一13.

  [18]邵良杉,刘好增。ASP.NET 3.5(C#)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9]魏江来。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陕西科技,2009,03:25-26+3 5.

  [20]哈尔*。信息建模与关系数据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1]康纳利,贝格,玉洁等,数据库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2]廖媛媛,唐振军。基于ASP.NET的数据库连接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07,05:166-168.

  [23]徐枫,马国之浏良旭。基于ADO技术的数据库访问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1:107-110.

  [24]张裔智,赵毅,汤小斌。 MDS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8,07:295-297.

  [25]魏晓玲。MDS加密算法的研究及应用[J].信息技术,2010,07:145-147+151.

  [26]胡颖,郑文波。工程软件测试势在必行[J].自动化博览,2008,12.

  [27]周煌,周国庆,奚文骏,软件测试技术概述[J].中国测试技术,2005,03:56-58+75.

  [28]许赞泉。针对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测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

  [29]宋波,张忠能。基于系统功能测试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可行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12:31-33.

  [30]王晓华。软件安全测试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03:122-124+128.

  4、论文提纲。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研究现状

  1.3.1国内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现状

  1.3.2国内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1.6本人参与的工作

  1.7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7.1研究思路

  1.7.2论文框架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

  2.1教育科学研究

  2.1.1教科研

  2.1.2教科研课题

  2.2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

  2.2.1课题管理

  2.2.2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流程

  2.3管理信息系统

  2.3.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2.3.2管理信息系统在教育中的应用

  2.3.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4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3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3.2系统总体业务流程

  3.3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1用户角色划分

  3.3.2用户信息管理

  3.3.3课题通知发布

  3.3.4课题申报及材料上传

  3.3.5各级管理员审核

  3.3.6为评审专家分配课题

  3.3.7专家在线评审

  3.3.8课题查询

  3.4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第4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设计

  4.1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4.1.1系统的技术架构

  4.1.2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4.1.3系统的开发环境

  4.2系统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2.1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4.2.2课题发布模块

  4.2.3课题申报及材料上传模块

  4.2.4课题审核模块

  4.2.5课题查阅模块

  4.3数据库的设计

  4.3.1数据库需求分析

  4.3.2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4.3.3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4.3.4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第5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实现

  5.1数据库的连接

  5.2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5.2.1用户必要信息的设置

  5.2.2用户登录的实现

  5.2.3用户注册的实现

  5.2.4管理员管理用户的实现

  5.2.5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保障

  S.3课题发布模块的实现

  5.3.1课题通知发布的实现

  5.3.2课题通知的接收

  5.4课题的申报及材料上传的实现

  5.4.1课题申报的实现

  5.4.2材料上传的实现

  5.5课题审核的实现

  5.5.1各级管理员的审核

  5.5.2专家课题审核的实现

  5.6课题查阅模块的实现

  5.6.1管理员查阅课题

  5.6.2用户查阅所申报课题详情

  第6章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测试

  6.1系统测试的意义

  6.2系统测试的内容

  6.3本系统测试过程及结果

  6.3.1界面及功能测试

  6.3.2性能测试

  6.3.3安全

  第7章研究总结及反思

  7.1研究总结

  7.2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7.3展望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国内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目前我国各级教科研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把握省级教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方式。

  其次,对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确定系统的功能流程以及用户分类和角色,同时调研国内已有的省级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总结归纳其可借鉴的功能特点,制定系统的需求分析书。根据需求分析书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可分为五个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课题发布模块、课题申报及材料上传模块、课题审核模块及课题查阅模块等。角色共有六大类:普通注册会员、县(区)级科研管理员、市级科研管理员、高校科研管理员、教科所课题管理员及课题评审专家等,对每一模块的功能结构进行详细设计。确定系统开发所使用的技术、工具和数据库的类型,并对数据库的概念结构、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数据表结构进行设计,最终形成系统的总体设计书。

  最后,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选定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开发与实现,并对初步完成的系统进行试运行和测试,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论文写作初期,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教科研管理的政策文件、教科研课题管理的实施办法、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及软件工程理论等。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理清了目前我国教科研课题管理的现状,明确了本系统开发的方向。

  (2)访谈法在本系统开发的初期,笔者多次与省教科所课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主要了解他们开展课题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所发布课题的类型、课题评审方式等信息,并且对他们所期望的课题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后期的设计及开发过程中,阶段性地进行沟通协商,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结构化开发方法本文总体上遵循了软件工程开发的方法和思想,具体按照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原则和步骤,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对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试及改进之后,目前已在团队内部局域网中进行试运行,总体运行效果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兼容性、功能完善性这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在系统的兼容性方面,由于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工具较新,系统中的小部分内容在IE9版本以下的游览器中浏览时会出现界面的不兼容现象,但不影响正常功能的使用;

  在功能方面,虽然课题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能够满足,但是总体来讲不够完善,例如缺少课题经费管理、用户的支持服务等功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进行开发完善。

  7、预期的结果。

  1.对国内省级教科研管理机构进行了文献及网络调研,得出了目前国内省级教科研管理系统应用的现状;

  2.梳理了陕西省教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流程及业务范围,对教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3.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各个子模块的工作过程。在数据库设计部分,分析了系统中所需要用到的各项信息以及各项信息的属性,并对概念结构、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终定义了各个数据库表的结构和字段,并对各个表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4.采用ASP.NET技术,基于MVC设计模式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在开发完成后将系统部署到局域网中,组织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经过反复的修改和调整,最终使系统趋于完善。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15.05-2015.06 开论文会议

  2015.06-2015.07 确定论文题目

  2015.07-2016.02 提交开题报告初稿

  2016.02-2016.06 提交论文初稿

  2016.07-2016.08 确定论文终稿

  2016.08-2016.09 论文答辩

  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5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省级课题《基于智慧学*空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调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石化一小,对各位专家、领导和课题组成员校同仁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石化一小创建于1996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413名学生,82名教师,其中安徽省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人,安庆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区骨干教师23人。*年来,学校在经开区管委会和市、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指导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机构,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我们树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追求,在对“快乐教育”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快乐阅读特色”、“校园足球特色”和“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三张教育名片,学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小学”、“安庆市示范小学”、“安庆市‘快乐阅读’文化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特色学校”、“安徽省最美校园书屋”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石化一小课题研究工作的历程,我们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教科研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有特级教师陈杰*副校长和骨干教师程张芳副主任以及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英语老师,更有省、市区专家、领导对课题的引领与指导,这些都为我校参与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坚定了我们参加课题研究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引发学校的一种有序的、高层次的、有品位的发展,一定要做课题,实现课题、课程和课堂的三位一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发展。

  我校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校长,我深感高兴,也倍感责任重大。高兴的是,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激发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各学科的发展;倍感责任的是,如何通过课题研究,积累案例,反思得失,让学校的'教研文化达到高的水*,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质的飞跃,让学校的教学质量稳定在一个理想合理的水准上。我期待在聆听专家、领导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后,会豁然开朗,和老师们一起,再次坚定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好学生的学*兴趣,推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

  今天的调研活动,让课题组老师有了一次深入的学*研讨,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大家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的研究要求和进度安排,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实每一个细节,高起点、严要求,边研究、边实践,使自身的教科研水*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呈螺旋式成长。在这里,我代表学校郑重承诺:学校会在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予以保障,以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也借此机会,拜托各位专家、领导和成员校同仁们常关注和指导我们的研究过程,为我们指路、导航。我校的课题负责人要利用网络资源,拉*与专家的距离,在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方法、丰富经验,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力度。

  最后,再次对今天莅临课题调研活动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课题研究工作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