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师说作文300字1

  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园丁、是粉笔、是蜡烛等等,虽然在我们心目中老师是无穷无尽的某某东西,但是他们都站在一个*台上,那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小学是我们的母校,她哺育了我们,我们就像羽毛渐渐丰满的小鸟;初中、高中、大学、成家、立业就是我们头顶上的天空。

  啊!老师,我想对您说:你们的恩情教诲,我们永生难忘!是你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唱歌、读书、写字、做算术……,现在我看到一年级的小学弟、小学妹觉得他们是那么幼稚,我们不就是从这种童稚中一步步走来,这一路上不都是有你们大家陪伴!

  我还想对我们原来的语文黄老师说:“老师,我们喜欢您、尊敬您!您还觉得不够吗?我建议,在下星期一,您在我们班再上一个星期的课,您觉得好吗?您可以留下来为我们上课吗?如果不好,您可以继续上五?四?班。我们班的同学,包括家长,都非常希望您——语文黄老师能重新回到我们五?一?班,我们的愿望您接受吗?我们都非常期望您能够接受,好吗?”我现在深深明白那句话: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和可贵!

  以上是我想对老师说的话,谢谢!希望数学黄老师能给我们原来四?一?班的语文黄老师看一看,谢谢!

  说到这里我已经泪眼蒙蒙了!

师说作文300字2

  我们的范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可敬的人。

  范老师是一位中等身材,一头卷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范老师讲起课来有声有色。范老师讲《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西沙群岛。特别是老师分析课文时,我眼前的景色更迷人了。那海里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都好像浮现在眼前。

  我想对老师说:“您是一位迷人而有魅力的老师。”

  范老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有一次,我做课堂作业时把“放”字的反文旁写成“几”字。范老师看到后,立刻给我指出来,并让我改正。

  我想对老师说:“你是一位最让我佩服而又有眼力的人。”

  范老师不仅对工作认真,而且还很关心我们的身体。有一天我们班的陈俊杰突然发高烧,范老师很着急,她不仅送了他去医院。还送他回了家。

  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就是我们的妈妈。”

师说作文300字3

  在以往的教师节中,我只知道给老师送礼物。

  可在今年的教师节,我长大了,我要感谢老师,就应该认认真真地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要感谢我的钱老师,我亲爱的班主任是她,带领我走进知识的大门,度过重重困难与失败,才让我展翅高飞,遨游于知识的世界。从不识字到会看报,会写文章,了解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是她,在我坠入谷底的'一刹那,把我拽了出来,教我要克服困难,鼓励我奋发向上。

  我要感谢臧老师,我亲爱的数学老师,是她带领我在浩瀚的大海上遨游,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来到一个充满数学的神奇王国。

  我要感谢MissDou,我亲爱的英语老师,是她带领我并肩作战,向渊博的知识冲去,并把它牢记在脑海里。让我了解到,大洋彼岸的人文*俗,知道了什么是英语与*文化的不同。

  我要向有学问的人看齐,不要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石晨毅,加油!

师说作文300字4

  敬爱的蔡老师:

  您是从三年级开始教我们的,一转眼已经有一年多了。您凭着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知识,给我们纠正错误。

  三年级的时候,您为了使我们作文水*能够得到提高,为我们创建作文网,让我们在网上写作文,提高了我们写作兴趣。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写作文,提交到网上编辑部,通过就可以为我们发表。被评为精品作文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同时提醒自己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加油。我们还可以阅读好友的作品,互相学*。老师,您的用心良苦,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条光明大道。这学期您又给我们定了一个“怪”规定,我们班同学都不爱举手发言,这让您很是苦恼,于是您就对我们说:“以后我只要提问,你们必须都给我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嘿,您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就连*时胆小的.我也举起了手。

  老师,您就像一支蜡烛,默默的燃烧着自己,照亮着我们的心灵;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的培育着我们这些幼小的树苗。您的工作岗位是*凡的,而您的无私奉献精神却是伟大的。

  蔡老师,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对您说:“谢谢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说作文300字5

  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已到了毕业的年头,在此我要祝愿你在未来的学校里身体健康,逢考必过,成绩优秀,不被群殴。为什么我要祝你不被群殴呢?那是因为你太容易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总是不让自己受委屈,太倔强,不懂得察言观色。

  我希望你在未来的学校里拥有良好成绩的同时可以多交一点朋友,保持并突破现在的美术水*,努力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四年级的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很好,可在五下的那段时间你因为成绩太优秀,喜欢的东西不大合群,还有心直口快这些特点,被全班孤立,我们之间也走得有些远,不亲*了。我变了,是因为我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你也变了,不找我玩了,我们的关系也变淡了。幸好在临*毕业的六年级,我们的关系又变融洽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又深厚了。

  在未来,如果你又被孤立时,别怕,来找我,我会帮助你。

师说作文300字6

  朱老师首先我要对您说一声谢谢。虽然您只教了我半学期多,但是您是教过我第二好的老师。

  记得上次语文期中考试是您的生日。但您还是把它当做*常的日子。

  朱老师我们一家人都觉得您教的方法很特殊。爸爸常说:“这个老师精明啊”

  每次您发现学生不对时,您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训斥学生,而是柔和的告诉学生的不对。

  在上周五听课的时候我竟然看到了一个您让我意想不到的举动——让韩驰发言。我觉得其他老师是不会让一个差生发言的。因为这样会影响荣誉。您对韩驰说:“试试吧,韩驰。只要只读得好同学们和老师就会送给你热烈的掌声。”韩驰送你一句话:把爱心送给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

  朱老师啊!您像园丁一样呵护着我们;您像母亲一样爱护着我们……朱老师我发自内心的想对您说一声:“谢谢您,朱老师。”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1)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5篇)

师说作文300字1

  “同学们,不要心不在焉!”听,诲人不倦的俞老师又在心*气和地给大家耐心地讲课了。那甘甜的声音,循循善诱,不紧不慢,恰似一缕温柔的.清烟,慢慢地沁人心脾……

  插柳之恩,怎能忘怀。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俞老师。时间像动车组似的飞逝如电,渐渐有了一些心里话。

  你看,那忙碌的身影,好像流水一般,那温和的面孔,让人阳光般温暖。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次写通讯稿时,您瞪大眼睛,张大了嘴,一五一十不厌其烦地说着,生怕我听不见。那马尾辫不停地摆着,好像在鼓励我。您的脸涨得通红,好像一个大柿子。您汗流浃背,毫不在乎,那双手像螺旋桨似的不停比划着,直到酸得巍巍颤抖。那张樱桃小嘴,像机器似的不停运转,直到口干舌燥,直到我点头说是。

  啊,俞老师,您是伟大的阳光雨露,我是一株弱不禁风的小草。您爱抚着我,滋润着我,您的勇往直前的信心,给了力量,让我懂得“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是幸福的摇钱树,也是品德的聚宝盆。

  让我说出憋得要胀破腮帮子的话:“俞老师,我们大家都爱你!”

师说作文300字2

  在我的心里藏着许多秘密,其中有一件我至今难忘。那是一年级的时候哦,我正在开心地看着动画片时,命运忽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我突然想起来:作业忘了写了。这可怎么办呢?

  有一个念头在我眼前一闪而过:抄答案。不,我一个小学生怎么能这么做呢?而且如果被老师破了“天机”,那可就不妙了。哎!形势所逼嘛!我不假思索地拿出了答案抄起来。老师来检察了,轮到我了,我心里就像拎着小兔子一样,七上八下的,怕被老师一眼看穿。

  想不到的是,老师不但没有把我这点小把戏看穿,反而夸我:“韦传熙这次作业写得不错,应当表扬。”我虽然当时感觉松了一口气,可后来一想起来就脸红。老师,我想对你说,那次作业不是我写的。老师,我想对你说,我错了…可是这些话到了嗓子眼上就卡住。这件事至今成为了我的一个秘密,我相信,将来会说出来的。

师说作文300字3

  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已到了毕业的年头,在此我要祝愿你在未来的学校里身体健康,逢考必过,成绩优秀,不被群殴。为什么我要祝你不被群殴呢?那是因为你太容易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总是不让自己受委屈,太倔强,不懂得察言观色。

  我希望你在未来的学校里拥有良好成绩的同时可以多交一点朋友,保持并突破现在的美术水*,努力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

  四年级的那段时间我们的关系很好,可在五下的那段时间你因为成绩太优秀,喜欢的东西不大合群,还有心直口快这些特点,被全班孤立,我们之间也走得有些远,不亲*了。我变了,是因为我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你也变了,不找我玩了,我们的关系也变淡了。幸好在临*毕业的六年级,我们的关系又变融洽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又深厚了。

  在未来,如果你又被孤立时,别怕,来找我,我会帮助你。

师说作文300字4

  一天石老师带来一个坏消息----她要去南方学*。

  老师走的时候我们可真舍不得啊,但这有什么用呢,认命吧!但如果老师不去肯定会被校长骂吧,我们可不想老师挨骂,这样想着想着我的心变的难受起来。

  听说要来一个代课老师,也不知道代课老师会不会像石老师一样和我们笑,和我们一起认真学*?但此刻我有种不祥的预感---代课老师肯定不温柔。果不出我所料,我的预感落实了,代课老师留的作业和大学的一样多,真不想写啊!可是我又想起石老师的话:“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我把作业一字不落的写完了。终于熬到星期五了,我拿起笔给石老师写了封信:

  老师您不在的日子里,我在代课老师的课上非常认真,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我们的心每天都在想您,可是一个星期好像七个世纪一样。老师我想上您的课,回来吧,老师!

师说作文300字5

  老师,您就像长明的灯,点燃了自己,照亮了每一位学生;老师,您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关心着我们;老师,您是我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教会了我无穷的知识。

  那时候,我刚开始写作文,一写,心里就想:作文作文,叫人头疼。作文写得乱七八糟的。可因为杨老师鼓励我,教我,所以让我的写作能力提升了很多,也让我喜欢上了写作文!而且我还有几篇文,章发表在贵州少年网上。

  我二年级的时候,刚开始学乘法口诀。背都乘不熟,我把二二得四,背成了二二得五。经过李老师教导,我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做乘法的时候,一道题都没做错。

  杨老师,当您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您。您给我们上课总是很有趣,我知道,您这是想让大家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可您有时候又很严肃,但我知道,您这是为教育我们,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李老师,您还很关心我们,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摔跤的.时候,老师您会像爸爸妈妈一样问:“摔着没有?要不要紧?”

  杨老师、李老师,我永远爱您!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2)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9篇)

师说作文300字1

  感谢阳光,给了万物生命。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家庭。感谢朋友,给了我快乐。然而,我更感谢老师,教我知识、教我做人。在这幸福又激动的时刻,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我想对老师说;“……”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日夜工作着。是您,用知识浇灌着我们这些小小草,使我们茁壮成长。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是一根红烛,为了我们却燃烧了自己!是您,用知识照亮了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灵更美丽!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是一根粉笔,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下了成长之路,您在黑板上耕耘,又是您播种下知识的种子。

  老师,在一个夏天,您手拿数学书,一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算式,一个个例题。有时,您讲到口干舌躁也不休息。您辛苦了!

  愿我的祝福像清茶一样,滋润您干涸的喉咙,像蜡烛一样照亮您的办公室,像鲜花一样送给您一片清香。在教师节到来之际,祝全体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永远快乐!

师说作文300字2

  时光如流水,是您把我们从不懂事的一年级教到今天的四年级,我们现在已经变成了活泼可爱、既懂事又听话的大孩子了,您那么辛苦的教育我们学*新的知识,但我们却辜负了您对我们的期望。

  记得有一次,您去外面学*半个月,您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让我好好学*。刚来的那位老师讲课时,我们都觉得枯燥、无趣。在这半个月里,我们的学*态度很不好,成绩下降了许多。

  半个月过去了,老师回来了,我们也开始月考了。当成绩发下来时,我傻眼了,竟然考了91分,心里好像放了个大疙瘩!我看了看错题,填空两道、应用题和判断题各一道,共九分,心里一想,全是自己马虎写完考卷不检查造成的。

  老师迈着沉重的步子进入教室,表情严肃,老师去学*的时候我们说过不会让辜负对我们的期望,可现在月考成绩很不理想。我暗自从心里刻下了:考试一定要认真、仔细。

  第二次月考的时候,我考了98分,班里面考到90分以上的同学很多,70分以下的同学少了许多,还有几个同学考了一百分。这都是您辛勤耕耘的果实,我相信下一次我一定会考一百分!

师说作文300字3

  我想对老师说。

  我们的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可敬的人。

  范先生中等身材,卷发,眼睛明亮。

  范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有说服力。范老师讲《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尤其是老师分析课文的时候,我面前的风景更加迷人。海里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分叉的鹿角,似乎都浮现在我们面前。

  我想对老师说:“你是一个迷人迷人的老师。”

  范老师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有一次,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在“方”字的反文旁边写了“己”字。范老师看到后,马上指给我看,让我改正。

  我想对老师说:“你是我最佩服的人,视力很好。”

  范老师不仅对工作认真,而且非常关心我们的健康。一天,我们班的陈俊杰突然发高烧。范小姐非常着急。她不仅把他送到了医院。送他回家。

  范老师,我想告诉你;“你是我们的妈妈。”

师说作文300字4

  大家都说,一个好老师都是“乐做人梯通大厦,甘当绿叶托红花”,这样的好教师会让她的学生没齿难忘。是啊!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你的浇水施肥。

  在和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清晰地记得,您经常利用课间时间,和我们谈心,帮我们解难,甚至生病了,您也不肯休息。我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小秘密告诉您,您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良师益友。您苦口婆心的教诲,循循善诱的教育,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回顾六年难以忘怀的小学生活,所有的点点滴滴不禁让我再次感受到母校的温馨。听,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仿佛还有我们琅琅的书声;瞧,绿草如茵的操场上似乎依旧跃动着我们矫健的身影。

  亲爱的老师,泉水以她优美的歌声感谢哺育它的大自然,我要用我的优异成绩来报答您,老师!

  我还要对您说一声“谢谢”,感谢您的关爱和培养。

师说作文300字5

  今天是本周上课最后一天了,我特别开心,还有一节体育课可以开心地玩玩了。

  第三节课上课铃一打响,大家都盼着体育老师进教室,可是外面下雪了,不能上体育课。

  不料走进教室的竟然是语文老师,我心想:今天,语文老师会说出怎样“真实”的谎言呢?语文老师充满歉意地说:“外面下雪了,体育老师有事,所以这节课我们写卷子,写完后我给大家发一个电影。”“耶……”同学们叫道。

  开始写卷子了,我奋笔疾书,很快地写完了卷子。“啪嗒”一声,我放下了笔。随后,“啪嗒、啪嗒……”声越来越多,全班同学都写完了。我们正等着老师放电影时,老师却说:“同学们,电视坏了,你们干自己的事吧!”“不!”同学们又一次尖叫道。

  我们这么专心致志地写卷子,就是为了能看电影,结果老师却说电视坏了,真烦人!

  “叮铃铃”下课了,我心里想:老师真是说话不算数。

师说作文300字6

  赵老师,从我一年级开始,我就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家。

  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您就用温柔、甜蜜的声音纠正着我们全班同学的坐姿,我很感谢您为我们付出,每次做一件事都要让我们用自己的脑袋去解决,而不是去用暴力解决,您每次都提醒我们要完成作业,我真的为您骄傲。

  而且,您每天早上还给我们播放“小古文”的录音,按时检查作业,有错误的就发下来改错,我觉得您是一个很认真的老师,很用力的老师。

  还有一件事,您每天对我们说:“现在你们要读好书,学好*,上课认真听讲,你的愿望就会实现。”我觉得您还是一个说话很甜美的一个老师,我真的.很喜欢您。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你放出学去,您就回来检查我们的卫生,看看我们扫没扫干净,有时候您出去开会,回到教室的时候您还要检查一遍,比如说:地没有扫干净,拖地没有拖干净,没有拉窗户,没有拉窗帘,没有关灯,……我觉得您还是一个很爱卫生的老师。

  我虽然不是学*最好的一个学生,但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师说作文300字7

  记得,我在四年级愚人节的时候。同学们都欢快的“说谎”,不知道是那个同学出的馊主意,被老师数落了一顿。

  事情是这样的,那时,有一个同学说:我们不如把门开开点,然后把书放到门上面,之后我们就坐好,等老师来了就行了,我们想了想也可以,于是就照办了。等老师来了,我们的想法没有成功,老师走了进来,拿了一个板凳放在了讲台,坐了上去说:这是那位同学的想法啊。一个男生站了起来,老师是我,这个男生笑眯眯的说。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应该把这些小聪明放在学*上,今天虽然是愚人节,但这一样是上学的时间,我希望你们不要把我的一片希望,变成一片无望……我的话说完了,上课。

  那一节课,老师说了很多,我们也深深的记下了,我不会辜负老师的`一片希望,也不会让它变成无望。

师说作文300字8

  “嗒……嗒……嗒”伴随着脚步声,从教室里进一个熟悉地身影,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中等身材,有一头飘逸的秀发。

  刚进学校的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走进教室,第一眼看见的是正在忙碌的班主任,身边围着许多陌生的同学,我紧张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晚自*,老师用她的活力消除了我们的陌生,大家一个个站在台上介绍自己。我们都很羞涩,但老师鼓励我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经过一个周的.时间,我们慢慢地熟悉了彼此,同学们变得团结友爱。

  我们也爱上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亦师亦友。老师用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让我们领教了她能言善辩的“幽默”:上课时,她讲得使我们入迷。在下课时,她能跟我们打成一片,时不时和我们开开玩笑。在生活中,她对我们特别关爱,每次都用她的工资为我们买零食,看着我们“狼吞虎咽”时,她的眼角散发出一种慈爱的光芒。在她的悉心呵护下,我们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老师,我想跟您一声:“谢谢您。感谢有您地陪伴与教导!”——有您,真好!

师说作文300字9

  老师,每当我看到您为同学们批作业而皱起眉头时,每当我看到您为解决某些难题而冥思苦想时,我真想对您说:“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老师,您就是这样,像一只蜡烛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记得有一天的语文课上,您仍旧像往常一样,为我们详细地分析课文。可是,我觉得那一天的您声音有点奇怪。难道是错觉?我看着站在讲台上播撒着知识火种的您,心想到。可是后来,我了解到,您在双休日时,因为生病,嗓子变得沙哑了。我听了后,大吃了一惊,心想:老师,您嗓子沙哑了,应该应该少说话,慢慢养好它,可是您呢?您并没有因为嗓子沙哑而降低教学质量,还是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在我们幼小的心田中播撒知识的种苗。想到这,我的心好似被什么刺了一下,生疼生疼的。这时,我又想起我以往种种惹您生气的事,于是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接下来的课上,我怀着一颗感激和惭愧的心仔细地听着,你那一句句沙哑的话语变成了最美的鲜花印在我心中。

  老师,这四年来,是您牵着我们的手,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这一路上,您不仅付出了精力,还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因此,老师,我要由衷地对您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3)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10篇)

师说作文300字1

  我想对老师说。

  我们的范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可敬的人。

  范先生中等身材,卷发,眼睛明亮。

  范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有说服力。范老师讲《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尤其是老师分析课文的时候,我面前的风景更加迷人。海里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分叉的鹿角,似乎都浮现在我们面前。

  我想对老师说:“你是一个迷人迷人的老师。”

  范老师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有一次,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在“方”字的反文旁边写了“己”字。范老师看到后,马上指给我看,让我改正。

  我想对老师说:“你是我最佩服的人,视力很好。”

  范老师不仅对工作认真,而且非常关心我们的健康。一天,我们班的陈俊杰突然发高烧。范小姐非常着急。她不仅把他送到了医院。送他回家。

  范老师,我想告诉你;“你是我们的妈妈。”

师说作文300字2

  老师您就好像一本书,捉摸不透而又读不完。您似乎又是一根蜡烛燃烧自己而照耀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们。每当我走过您窗前,您都在批改我们的作业。敢问谁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您又好比一把伞,温柔细心给我们支撑着。老师,此刻我只想对您说“辛苦了”。

  老师,你是辛勤的园丁;你是抚育我们的肥料。

  你每天都在不惜任何代价来该我们的作业,你辛苦了!请休息一下吧!

  有一次,你感冒了,你在上课的时候,一直在咳嗽,那时,我的心如刀割一样,还在坚持给我们上课。

  我只希望你能够休息一下。

  老师我想对您说说我的心里话。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的钢笔突然没有墨水了。我就举手给您说了,您就问:“你们谁有墨水。”有一个同学就举了手,您就叫我去吸墨水,还对我说:“下次千万不要忘了吸墨水哟!”

  我在此对您说一句:“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师说作文300字3

  寒假里,我读了好几本杨红缨写的学校小说,有系列丛书等。它们搞笑,却又让我感触深刻,它给我的感受,便是我要对教师讲的话。

  在教师看学生的问题上,我便有一些异议:作为一位好的教师,哪怕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也应当,并且是必须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优点,否则就算看到学生表面的优点与缺点,而不能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那也是事半功倍。

  别外,在教师看优等生与差等生的问题上,往往还存在一些偏见,对优等生要好一些,而对差等生或许与优等生不一。人人者是*等的,而正如我上头所说,教师往往看差等生时缺点看的多一些,而不能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优点。这样下来,只能使好学生更好,差等生更差,使国家所以而可能损失掉一批未来的有用人才。

  这只是我的一些观点,也是我想对教师说的心里话。

师说作文300字4

  老师,我想和您说说心里话:老师,您讲课的声音很好听,课上得很生动,我很喜欢上您的课。

  老师,您每天早上很早就来到学校,很晚才回家,您辛苦了。老师每次看到您带病上课,您的精神依旧那样专注、投入,您的态度依旧那样认真。因此,*常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的同学,今天似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教室里举手发言的人也比以前多了好多!讲台上下一呼一应,是那样融洽、活跃!

  老师的一举一动,我想起了妈妈,即使妈妈生病卧床,放学回家,她也会把热气腾腾的饭菜准备好。老师就像妈妈,不愿耽误学生一节课,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此时此刻,我多想为老师倒一杯热水,让您润润嗓子;我多想搬一把椅子来,让您坐下来歇歇;我多想变作一只百灵鸟,用清脆悦耳的歌声解除您一点点病痛。

  老师,我以后上课一定认真听讲,好好学*,天天向上,努力做一个好学生。

师说作文300字5

  老师,我想对您说,五年来,您的课是那样丰富多彩,每讲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您给我们上课时,总是那么认真、耐心。每节课,我们坐着,而您一直站着,但从来也没见您厌烦,总是面带微笑地上好每一节课。您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下课后,您不让我们玩危险的游戏,生怕我们磕着、碰着。为了让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和睦,您要求我们不打架、不吵嘴、不说脏话。放学后您再三叮嘱我们早点回家,注意安全……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辛勤的园丁,我们就是鲜艳的花朵,没有您的浇灌我们怎能尽情地绽放?您是建筑工人,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没有您的培养我们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您是红烛,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您的`爱就像太阳般温暖,清泉般甘甜。

  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及时雨,每当我们需要您的帮助时,您总是出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您帮我们撑起前行的风帆;当我们遇到问题感到迷茫时,您给我们指点迷津;当我们取得好成绩而骄傲时,您及时给我们降温,让我们清醒。

  老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谆谆教诲,我想大声地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爱您!

师说作文300字6

  高老师我想对您说声谢谢。在这半个学期来,您不仅教懂了我不少知识,还教育我人生的道理。在您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作文方面。

  我在以前就有偏科的现象,最差的就数语文,第一天见到您时,感觉您就想您的名字——高洁一样,如同天使般圣洁,良善,似是上帝派来引导我们的使者。后来,我似乎吃了的喜欢上了您的课,在课上您对我们很严厉,我们知道你的严厉是为了我们好,有时我会惹你生气,但我知道这点小事你不会在意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拿出良好的表现和最好的成绩给您看,让您开心,让你永远带着那迷人的微笑!

  就是在一天见不到您的日子里,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高老师,谢谢您,您是蜡烛,给我们带来光明;您是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您是米兰,为我们默默的奉献。老师,我想对您说:每一缕阳光是我对您的祝福,每颗星星是我看您的眼睛。

师说作文300字7

  一个学生,想对老师说的话总是好多。有埋怨,有感恩,有建议,当然,还有意见。

  当老师冒雨送排时,我想说的是——谢谢!当老师留了许多作业时,我想说的是——好烦!当老师没收的是读物时,我想说的是——凭什么?当老师不教我时,我却又想说——感谢您!

  当做间操下雨了,同学们赶着进教室时,老师会尽力为我们插一个排,尽快避雨,我很温暖。但当老师一进教室就留一堆作业时,我那颗刚刚温暖的心又凉了下去,我好想说:“老师,能不能让我的心多温暖一会儿啊!”

  在空闲课给我们体活时,我好想对老师说:“太好了!老师您太好了!太体会民心了!”但这时,老师如果突然来一句:“作业没写完,没改完的人留下!”我又恰好没改完时,又想对老师说:“老师啊,可不可以饶了我啊!这分明是再餐桌上摆块又热又香的肉不让人吃嘛!然后等完成作业后,肉都凉了,甚至都没了,才让我们开动啊!真狠心啊!”

  当回忆这些想法时,我又觉得很好笑。其实啊,当把这些想法捏在一起时,它会成为一个蜡烛,这上面会点燃小小的火苗,温暖着我的心。我最想对老师说的是:“老师,您真好!”

师说作文300字8

  “同学们,不要心不在焉!”听,诲人不倦的俞老师又在心*气和地给大家耐心地讲课了。那甘甜的声音,循循善诱,不紧不慢,恰似一缕温柔的清烟,慢慢地沁人心脾……

  插柳之恩,怎能忘怀。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俞老师。时间像动车组似的`飞逝如电,渐渐有了一些心里话。

  你看,那忙碌的身影,好像流水一般,那温和的面孔,让人阳光般温暖。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次写通讯稿时,您瞪大眼睛,张大了嘴,一五一十不厌其烦地说着,生怕我听不见。那马尾辫不停地摆着,好像在鼓励我。您的脸涨得通红,好像一个大柿子。您汗流浃背,毫不在乎,那双手像螺旋桨似的不停比划着,直到酸得巍巍颤抖。那张樱桃小嘴,像机器似的不停运转,直到口干舌燥,直到我点头说是。

  啊,俞老师,您是伟大的阳光雨露,我是一株弱不禁风的小草。您爱抚着我,滋润着我,您的勇往直前的信心,给了力量,让我懂得“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是幸福的摇钱树,也是品德的聚宝盆。

  让我说出憋得要胀破腮帮子的话:“俞老师,我们大家都爱你!”

师说作文300字9

  敬爱的蔡老师:

  您是从三年级开始教我们的,一转眼已经有一年多了。您凭着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知识,给我们纠正错误。

  三年级的时候,您为了使我们作文水*能够得到提高,为我们创建作文网,让我们在网上写作文,提高了我们写作兴趣。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写作文,提交到网上编辑部,通过就可以为我们发表。被评为精品作文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同时提醒自己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加油。我们还可以阅读好友的作品,互相学*。老师,您的用心良苦,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条光明大道。这学期您又给我们定了一个“怪”规定,我们班同学都不爱举手发言,这让您很是苦恼,于是您就对我们说:“以后我只要提问,你们必须都给我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嘿,您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就连*时胆小的我也举起了手。

  老师,您就像一支蜡烛,默默的燃烧着自己,照亮着我们的心灵;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的培育着我们这些幼小的树苗。您的工作岗位是*凡的,而您的无私奉献精神却是伟大的。

  蔡老师,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对您说:“谢谢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说作文300字10

亲爱的徐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学生,也许您没记住我的名字,但是我相信您今天看了我的作文一定会记住我的——My name is li yueyang !

  我是一个不出众的小男孩,性格比较内向。心里有话想对您说,却迟迟不敢开口。我害怕,我胆怯。我看着别的同学和您一起谈心,我也多么想凑上去和您聊几句。可是害怕让我止住了脚步。当听着您喊着别的同学的名字时我心里有多么的羡慕。也许我没有别的同学优秀。可是我也渴望您亲切地喊我一声李越洋。

  我这样说,并不是来责怪您。因为我知道您刚转到我们班对我们都不熟,叫不出我们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不怪您!徐老师,说句实话我真是打心眼里喜欢您。因为您和蔼可亲,教学有方,据我所知,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您。说这些我绝不是为了吹捧您,讨您开心。

  我说的决无半句虚假。真的啊?老师,学生在这给您提个缺点就是您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您在教我们课的时候有许多字的'音都念错了,请您好好想想是不是?天色不早了先就聊到这吧!再见!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4)

——《师说》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师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从”等实词的含义;掌握虚词“之、其、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了解词性活用的词语,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4.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找出作者的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3.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4.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诵读文本 (读准字音,读懂文句,读清句读)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说过“推敲”的故事,讲的是韩愈帮贾岛琢磨一个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韩愈对后生晚辈一直持勉励提携的态度,他还为名不经传的李蟠写了一篇传世之作《师说》。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了解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从而写下了此文。

  3.了解题旨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诵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投影仪显现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多音字,指导学生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初读课文)

  传道(chuán) 句读(dòu ) 针砭(biān) 阿谀(yǘ)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巫(wū)医

  2.读懂文句(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字词和文句的预*情况,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1)检查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投影仪显现)

  (2)检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译(投影仪显现)

  3.读准句读(引导学生讨论第一段文句的句读停顿,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诵读的停顿示例:

  ①惑/而不从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从/而师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翻译课文,整理字词

  板书内容:1、疑难词的用法

  2、常见词的用法

  (一)一词多义

  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他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这 其可怪也欤

  他们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老师 圣人无常师

  师 以……为师 孔子师长弘、郯子、老聃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 吾师道也

  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问 道相似也

  道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指知识和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惑: 疑难问题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糊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二)古今异义

  所以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 用来…的

  今:表因果的连词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研究或学问的人

  小学 古:小的方面学*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不必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人

  句读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五、作业: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答案:B(A项中的两个“传”,一念chuán ,一念zhuàn;B项中的两个“师”都是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的两个“从”,一是跟从之义,一是表方向的介词;D项中的两个“道”,一是道理,一是风尚)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各项的一项( )

  A. 吾从而师之。

  B. 孔子师郯子……

  C. 不耻相师。

  D. 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C(C项中的“耻”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其余各项加点的词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师”“以……为师”“以……为宾客”)

  第二、三课时

  研读文本 (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思考)

  一、读懂文意(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加以理解)

  1.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理解:“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教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理解: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作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作者突破教师“授之书而*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进步

  3.择师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理解:这明确指出从师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理解:不论年龄长幼,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

  5.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理解:作者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倡学问面前,人人*等,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6.老师和弟子的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理解:这个结论是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二、读出情感(指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来研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来研读课文。

  从写作背景上可以明确看出作者是为了抨击时弊才写的,给门生李蟠不是真实意图,可以用忧虑的口气读出韩愈对当时社会不从师风气的担心。还要读出韩愈对“从师”问题的恳切、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一方面很生气,一方面又特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太谦虚了不足以表达这种效果,必须读出庄重、冷静、深沉的感情基调。

  2.结合具体语句,了解作者的情感起伏。

  (1)分析第一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开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观点,要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接着的点明教师的职能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自豪的语气。择师原因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欣慰的语气。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的句子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要读的短促有力,一气呵成;后一分句,用反诘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最后从师的原则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结论,要呼应首句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此段的语调较*。

  (2)分析第二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二段开篇要用深沉的口气读出作者一种结论性的认识。接着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在这三组对比中,每组作者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作者都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三句的言辞越来越激烈,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此段的语调是逐层上扬。(见下表)

  三组对比: 语气变化: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虽肯定但有请考虑之意

  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 从古到今 语气肯定,指出不明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 反问语气强烈,批判猛烈

  三组对比,分别从错误态度、错误认识和荒唐行为三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并进行批判,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

  (3)分析第三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三段开篇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接着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这要用肯定叙述的语气读出来。下面的论说老师和弟子的关系结论句要读得明白肯定。此段的语调较为*缓。

  列举

  (4)分析第四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四段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因此,此段要读出褒扬的语气,语调要上扬。

  3.结合文段,找出诵读课文的“拐杖”

  (1)层次。在较长的语段中,表达的意思不会那么单一,因此口气要随意思的变化而变化,咱们要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然后再来决定应该如何读。比如本文第二段有四个层次:1.总写当时社会中不从师的坏风气;2.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3.“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4.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根据这来读出语气的变化。

  (2)句式。①整句散句结合。本文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这样读起来就能富有变化。②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标点符号。文章往往会运用感叹号和反问号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感叹号能鲜明地流露出作者潜藏的感情,要读出感慨的语气,如“其可怪也欤”,就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反问句的问号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时,作者在纵向比较中用反问号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4)语气词。如第二段中的语气词特别多,我们仿佛能从“嗟乎”“呜呼”“欤”“乎”以及多达五处的“矣”中听到作者的声声叹息和呼唤。

  三、读出思考(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研读课文,从而引发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深层思考)

  1.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作者认为哪一项是主要的?

  明确: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

  2.韩愈为什么给他的学生写这篇文章?(李蟠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写这篇文章?)

  明确:最后一段:不拘于时;好古文。

  (1)“不拘于时”的难能可贵。(要有“师道”精神,反对“耻师”)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做官。这就是“耻学”的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就是文中说的“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总之,他们是“耻师”,李蟠和他们比的可贵就可见了。作者也是借李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从师而学。

  (2)“好古文”的可贵。(师“是传道受业解惑”之人,反对“耻学”,“小学”)

  这里所说的“古文”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有关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明人把他列为之首。因为他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内容: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作者说的“道”就是儒家思想,“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惑”就是学*这些著作时候碰到的疑难问题。“师”就是掌握“道”的人,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不分年龄、贵贱。韩愈赞李蟠是因为李蟠的好古文和当时人的“耻学”“小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之,李蟠“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的态度。

  3.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如何认识学*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

  韩愈的学*观,就是倡导从师问道,圣人无常师,要向一切可以学*的人学*,特别要向他那样的“经师”学*。“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师”解决;而对“道”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韩愈把“知识之师”和“问道之师”作了区分,不一定有歧视的成分。

  4.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作对比,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无意中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

  四、课文总结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句读”。也是片面的。当然,正是由于对这篇课文的反复诵读和研读,才能使我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把握住文章的这些观点。以后请同学们在学*古文时,一定要围绕“读”来下工夫。

  五、课后作业

  1.根据对课文语气语调的分析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的老师的看法。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前一个“师”是动词“从师学*”,后一个“师”是名词“老师”;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表所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4、句式积累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4)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①我学*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②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③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④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

《师说》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学*本文“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破”“立”结合、正反对比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三、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初读课文:

  1、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

  2、划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六、学生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的重要性、必要性,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与标准,意思是说,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从师学*,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

  七、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

  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

  2、圣人无常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

  八、研读第1段。

  1、学生诵读,之后点评。

  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朗读时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重点理解:

  (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ⅰ、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ⅱ、所以:古义为“用来……的凭借”;今义为“因果关系连词”。

  ⅲ、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今义为“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

  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

  吾从而师者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3、引导学生分析层意:

  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

  从师学*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

  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明确: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本段主要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读第2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中心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分论点)

  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明确: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的重要性。

  今之众人古之圣人圣益圣,愚益愚疑问语气

  为子择师自身耻师小学而大遗肯定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讽刺语气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

  4、词句辨析。

  师道者不传也久矣(风尚)

  吾师道也(道理)

  师道之不复(风尚)

  惑而不从师(老师)

  吾师道也(学*)

  师道之不复(从师)

  不耻相师(学*)

  5、古今异义词辨析。

  众人古:一般的人;今:许多人

  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6、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合叙)

  三、学生诵读本段,要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

  第三课时

  一、学生自读第3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读第3段。

  1、提示如下:

  中心句: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言,进而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第一段提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2、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这一段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研读第4段: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的态度。

  2、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总结全文。这段话中“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表示作者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赞成以道为师的好风尚,分别照应了前文的第二、三段。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四、学生诵读第3、4段。

  五、讨论: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表示?

  明确: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

  文中赞颂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确表示对古文的推崇,说明韩愈“抗颜而为师”,是以恢复古文的优良传统自居的,通过培养“后学”,扩大古文的影响。

  六、根据以上问题进一步归结本文的写作目的。

  作者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居首位的是“传道”,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以恢复儒家的“道统”。而要恢复儒家道统,就要在文风上来一个**,提倡古文,反对骈体文。

  提倡尊师重道

  写作目的

  推进古文运动

  七、总结全文结构、写法。

《师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掌握积累“师、传、从”等实词的含义;掌握虚词“之、其、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了解词性活用的词语,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学*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4.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找出作者的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2.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

  3.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

  4.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诵读文本 (读准字音,读懂文句,读清句读)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说过“推敲”的故事,讲的是韩愈帮贾岛琢磨一个字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韩愈对后生晚辈一直持勉励提携的态度,他还为名不经传的李蟠写了一篇传世之作《师说》。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了解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从而写下了此文。

  3.了解题旨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诵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投影仪显现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多音字,指导学生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初读课文)

  传道(chuán) 句读(dòu ) 针砭(biān) 阿谀(yǘ)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 老聃(dān)

  李蟠(pán) 经传(zhuàn) 巫(wū)医

  2.读懂文句(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字词和文句的预*情况,指导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1)检查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投影仪显现)

  (2)检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译(投影仪显现)

  3.读准句读(引导学生讨论第一段文句的句读停顿,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轻重缓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诵读的停顿示例:

  ①惑/而不从师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从/而师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四、翻译课文,整理字词

  板书内容:1、疑难词的用法

  2、常见词的用法

  (一)一词多义

  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他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这 其可怪也欤

  他们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老师 圣人无常师

  师 以……为师 孔子师长弘、郯子、老聃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 吾师道也

  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问 道相似也

  道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指知识和道理 人非生而知之者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宾语前置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惑: 疑难问题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糊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二)古今异义

  所以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 用来…的

  今:表因果的连词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研究或学问的人

  小学 古:小的方面学*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不必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人

  句读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五、作业: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答案:B(A项中的两个“传”,一念chuán ,一念zhuàn;B项中的两个“师”都是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的两个“从”,一是跟从之义,一是表方向的介词;D项中的两个“道”,一是道理,一是风尚)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各项的一项( )

  A. 吾从而师之。

  B. 孔子师郯子……

  C. 不耻相师。

  D. 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C(C项中的“耻”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其余各项加点的词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师”“以……为师”“以……为宾客”)

  第二、三课时

  研读文本 (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思考)

  一、读懂文意(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并加以理解)

  1.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理解:“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教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理解: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作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作者突破教师“授之书而*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进步

  3.择师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理解:这明确指出从师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理解:不论年龄长幼,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

  5.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理解:作者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倡学问面前,人人*等,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6.老师和弟子的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理解:这个结论是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二、读出情感(指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来研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来研读课文。

  从写作背景上可以明确看出作者是为了抨击时弊才写的,给门生李蟠不是真实意图,可以用忧虑的口气读出韩愈对当时社会不从师风气的担心。还要读出韩愈对“从师”问题的恳切、深刻的认识,因为在当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况下,他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一方面很生气,一方面又特想让别人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太谦虚了不足以表达这种效果,必须读出庄重、冷静、深沉的感情基调。

  2.结合具体语句,了解作者的情感起伏。

  (1)分析第一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开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观点,要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接着的点明教师的职能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自豪的语气。择师原因的句子要在肯定的语气中加入一点欣慰的语气。择师的标准与原则的句子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要读的短促有力,一气呵成;后一分句,用反诘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最后从师的原则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结论,要呼应首句读出肯定有力的语气。此段的语调较*。

  (2)分析第二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二段开篇要用深沉的口气读出作者一种结论性的认识。接着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在这三组对比中,每组作者都把着眼点放在后面的对象上,作者都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三句的言辞越来越激烈,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此段的语调是逐层上扬。(见下表)

  三组对比: 语气变化: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虽肯定但有请考虑之意

  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 从古到今 语气肯定,指出不明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 反问语气强烈,批判猛烈

  三组对比,分别从错误态度、错误认识和荒唐行为三方面说明当时不从师的坏风气,并进行批判,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

  (3)分析第三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三段开篇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接着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这要用肯定叙述的语气读出来。下面的论说老师和弟子的关系结论句要读得明白肯定。此段的语调较为*缓。

  列举

  (4)分析第四段的朗读语气和语调

  第四段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因此,此段要读出褒扬的语气,语调要上扬。

  3.结合文段,找出诵读课文的“拐杖”

  (1)层次。在较长的语段中,表达的意思不会那么单一,因此口气要随意思的变化而变化,咱们要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然后再来决定应该如何读。比如本文第二段有四个层次:1.总写当时社会中不从师的坏风气;2.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3.“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4.百工之人和士大夫的对比。根据这来读出语气的变化。

  (2)句式。①整句散句结合。本文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这样读起来就能富有变化。②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标点符号。文章往往会运用感叹号和反问号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感叹号能鲜明地流露出作者潜藏的感情,要读出感慨的语气,如“其可怪也欤”,就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反问句的问号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时,作者在纵向比较中用反问号点出不从师的原因。

  (4)语气词。如第二段中的语气词特别多,我们仿佛能从“嗟乎”“呜呼”“欤”“乎”以及多达五处的“矣”中听到作者的声声叹息和呼唤。

  三、读出思考(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研读课文,从而引发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深层思考)

  1.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作者认为哪一项是主要的?

  明确: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

  2.韩愈为什么给他的学生写这篇文章?(李蟠有什么地方值得他写这篇文章?)

  明确:最后一段:不拘于时;好古文。

  (1)“不拘于时”的难能可贵。(要有“师道”精神,反对“耻师”)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可以做官。这就是“耻学”的客观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就是文中说的“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总之,他们是“耻师”,李蟠和他们比的可贵就可见了。作者也是借李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从师而学。

  (2)“好古文”的可贵。(师“是传道受业解惑”之人,反对“耻学”,“小学”)

  这里所说的“古文”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有关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明人把他列为之首。因为他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内容: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作者说的“道”就是儒家思想,“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惑”就是学*这些著作时候碰到的疑难问题。“师”就是掌握“道”的人,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不分年龄、贵贱。韩愈赞李蟠是因为李蟠的好古文和当时人的“耻学”“小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之,李蟠“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的态度。

  3.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如何认识学*的阶段性?“童子之师”与“读经之师”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从终生学*的目标看,我们目前的“学业”起的是什么作用?

  韩愈的学*观,就是倡导从师问道,圣人无常师,要向一切可以学*的人学*,特别要向他那样的“经师”学*。“句读之不知”,在韩愈看来,是基本知识的欠缺,可以由“童子之师”解决;而对“道”的认识,是一般教师解决不了的。韩愈把“知识之师”和“问道之师”作了区分,不一定有歧视的成分。

  4.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他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作对比,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无意中流露出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这是社会等级观念所致。

  四、课文总结

  本文以“师说”为题,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其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强调了从师学*的必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阐述了能者为师、虚心好学的从师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辩证地指出了师生关系。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当然,韩愈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他所说的“道”,是指“圣人之道”。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君子不齿”的,“士大夫之族”本应比他们高明,这是作者的阶级局限。又如,作者重“传道”,而轻“彼童子之师”的“授书”、“*句读”。也是片面的。当然,正是由于对这篇课文的反复诵读和研读,才能使我们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来把握住文章的这些观点。以后请同学们在学*古文时,一定要围绕“读”来下工夫。

  五、课后作业

  1.根据对课文语气语调的分析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当代社会中的老师的看法。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前一个“师”是动词“从师学*”,后一个“师”是名词“老师”;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表所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4、句式积累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4)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④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①我学*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②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

  ③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④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

《师说》教学设计4

  一、目标定位

  1、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积累语感。

  2、学*论证方法,梳理论证思路,提高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大家情怀,提升人文精神。

  二、方法阐述

  读写句读,自主探究。

  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应该特别注意基础的训练和夯实,能顺畅地朗读和正确地书写,对于学生准确理解意思、积累文言知识都有直接的帮助。而自主给文言文添加标点,对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是有着重要意义。在正常状态下,学生所见到的文言文基本上是已经添加了完整标点符号的材料,“原始”状态的“天书”几乎不可能与学生谋面;一些资料或考试中的断句题往往也只限于简短的几个句子,一般没有整篇文章的断句。《师说》属于自读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和逻辑思辨却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教师有必要提供给学生学*的“抓手”,使他们寻找到思维的突破口,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能在讨论和交流中理清思维的脉络,训练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自主阅读

  1、具体操作。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朗读或默读的形式通读课文,结合注释以及课后练*、资料等,尽自己最大努力把握课文内容。时间约为五分钟。

  2、设计意图。在不提前预*、也无相关背景介绍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第一印象”感知文本,能更真实地显现自身在文言文学*方面的实际能力。大量信息在短时间内集中冲击学生大脑,能有效地激发其活跃度,增加其敏感度,使信息的接受和掌握达到最大化。教师最好不提前告诉学生要听写,以免学生“死记硬背”而忽略对意思的理解。

  (二)朗读听写

  1、具体操作。教师按照一定的语速逐句朗读课文,尽量保持匀速,一句只朗读一遍。学生逐句听写,不写标点,也不留空格;可以隔行书写,留出空白以备修改。

  2、设计意图。逐句听写既是对学生自主阅读效果的检查,也能训练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听写文章,所以,根据上下文听清楚字音,准确书写字形,并且不添字、漏字,这更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验。每个句子只念一遍,学生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耳、脑、手等各器官高度配合,会有高强度的学*状态和高效率的学*效果。不写标点、不留空格是为了接下来“断句”环节的需要。时间约为十二分钟。

  (三)断句标点

  1、具体操作。学生给自己听写的《师说》先用斜线断句,再根据意思添加标点;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直接添加标点。在断句和添加标点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上下文意同时检查和修改听写中出错的文字,包括错别字、添字、漏字等。

  2、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可以训练学生语感和节奏感,也能增强其阅读理解能力———斜线断句和添加标点是不同层次的理解要求;如果学生凭记忆能根据老师朗读的节奏断句,至少也能训练机械记忆能力。时间约为五分钟。

  (四)检查提问

  1、具体操作。学生对照原文,逐句、逐字核对自己听写的文字和添加的标点,有错误则逐一修改;同时,思考错误的产生原因。如果因此发现有文意理解困难之处,则及时提出,由老师组织讨论解决。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增加同桌相互检查的步骤,以更准确、更彻底地纠正错误和理解意思。时间约为六分钟。

  2、设计意图。逐句、逐字检查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要特别提醒不能求快而应求准,核对的过程更应成为理解的过程,思考出错原因更是提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分析探究

  1、具体操作。

  (1)引导学生阅读注释中对韩愈的介绍,关注“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等关键词。根据学情,可以由学生或老师补充介绍相关常识———议论文的阅读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需要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到文字深处和作者内心。

  (2)再由注释中的“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引出对作者行文思路的解读。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第四段“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提醒学生区分表面目的和真正原因,从而抓住“不拘于时”中的“时”,懂得“文章合为时而著”———为现实服务才是文章的真实写作目的。“不拘于时”的直接表现就是“学于余”,所以“,拘于时”的表现就该是“不学”,这就涉及了《师说》的核心———对是否应该“从师而学”的思考和缺乏“从师而学”社会风气的批判。

  (3)社会现实的相关内容出现在第二段,由此可以引出对第二段的理解。第二段明显地使用到对比论证的方法,共有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与“于其身,则耻师”和“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之族”。对比中批判了当时社会现状:

  耻学于师。这里需点明作者论证的角度是反面论证。在这部分的的既是完整的句子,也是完整分析中,要重点阐明学校教育的“授之书而*其句读”与韩愈主张的“传其道解其惑”的区别,前者重在具体知识的传授,后者重在解人生之惑和传儒学之道。

  (4)由第二段的反面论证,顺势引出第三段的正面论证。通过“孔子”的例子,讲解事例论据选择的典型性,以及事例论据与道理论据的结合。

  (5)由第二、三段的正反结合论证,引出对论点的把握,从而进入第一段内容的分析,重点是论点的确定和论点提出的方法,以及第一段的行文思路。

  (6)最后,总结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归纳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模式。时间约为十二分钟。

  2、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迅速抓住文章主线的能力,同时学*简单有效的论证方法。这部分看似环节较多,似乎很复杂,其实这些内容步步相连、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分析基本可以由学生在思和讨论中完成;要注意避免教师“放手”太少,讲得太多———本来清楚明了的问题往往因为过细、过滥的分析而变得繁琐、模糊。

  四、教学反思

  第一次尝试在高中采用听写的方式接触、理解课文,原因已在前文分析到。从具体操作效果来看,“自主阅读”“朗读听写”“断句标点”和“检查提问”四个环节进行都非常顺利,学生在高“强度”训练环境下,身体和精神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氛围中,能够很高效地完成学*任务,整个课堂节奏很好。而“分析探究”环节的效果好坏与教师个人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弱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师引导学生沿着主线保持逻辑思维的顺畅连贯而不“旁逸斜出”是成功的关键。努力保持学生学*的兴趣和欲望,简洁明了、不贪多求全地处理文章是能否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另一个关键。

《师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师学*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由《马说》导入

  2、“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

  1、骈体文

  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2、古文运动

  指唐代中期以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词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载道。

  3、唐宋八大散文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三、研读课文

  (一)第一段

  1、疏通文意

  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从师的重要性?你觉得老师重要吗?

  从教师的职能作用来正面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道之有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第二段

  1、疏通文意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本段分为几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三层,对比论证。

  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把为子择师而自己却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

  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三)第三、四段

  1、疏通文意

  2、第三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第四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四、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1、运用排偶句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有助于增加文章的气势,而且有一种音节的美,在语气上也很自然流畅。

  2、语气语调婉转多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嗟乎”,“呜呼”(语气词加强感叹)

  “其皆出于此乎”(疑问语气)

  “吾未见其明也”(判断语气)

  “其可怪也欤”(感叹语气)

《师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 小结全文。

  四、 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一、 检查上堂作业: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一导入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5)

——《师说》教案 (菁华6篇)

《师说》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

  1.第1段

  (1)补充注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今异义,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

  ②生乎吾前。

  乎,在。

  ③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动词的意动用法。

  ④吾师道也。

  师,从师学*。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共3页,当前第1页123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1段。

  2.课后练*二、三、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课后练*二、三、四。

  2.补充讲解

  (1)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虚词

  ①之:

  古之学者 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 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 之,代词

  ②其:

  其为惑也 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 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 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①耻学于师 (形→意动)

  ②吾从而师之 (动→意动)

  ③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 说

  韩愈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2.对比论证

《师说》教案2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 (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 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 小结全文。

  四、 作业 :

  1、 背诵第一段。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

  一、 检查上堂作业 :

  1、 背诵第一段。

  2、 结合练*一导入 新课。

  二、 内容结构: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

  ②为什么从师

  ③ 以什么人为师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

  于其身耻师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

  论证方法: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郯子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附:第二段论证方法简表

  第二段分论点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论 据

  (三个对比)

  对 比

  作者议论抒情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论 据(1)

  (纵 比)

  古之圣人

  犹且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其皆出于此乎

  论 据(2)

  (自相矛盾)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论 据(3)

  (横 比)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位卑,官盛

  呜呼,师道之不复

  其可怪也欤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

  批判中阐明总论点

  三、 重点词

  1、 实词

  ①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有很高学问的人

  ②受授 ③知智

  ④众人: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大多数人

  ⑤下:低下。

  ⑥惑: A、疑难问题。 B、糊涂

  ⑦不齿:看不起。

  不足挂齿:指事情小,不值得挂在嘴上。

  ⑧嘉许:赞许。 ⑨贻:赠送。 ⑩攻:研究。

  ⑾道: 道理。 传道受业解惑也。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⑿师 以师:我从而师之

  学*:不耻相师

  从师:则耻师焉

  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 作业

  1、 翻译课文

  2、 背诵第二段

  3、 课后练*二、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 虚词、活用词、句式

  2、 相关文化常识及背诵

  内容及步骤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作业 :

  1、 背诵第二段(方式:2人上黑板默写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句读之不知段尾)

  2、 默写填空并翻译:

  每人一句,默写出原文并翻译:

  ① 作者阐述老师职责的是:

  ② 韩愈认为从师的原则的是:

  ③ 作者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态度后发表了什么感慨?

  三、 词句

  1、 活用:

  ① 吾从而师之:名意动。

  ② 吾师道也:名动。

  ③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名。

  ④ 耻学于师:形意动。

  ⑤ 圣益圣,愚益愚:形名。

  ⑥ 小学而大遗:形名。

  ⑦ 不耻相师:形意动。

  ⑧ 孔子师郯子:名意动。

  2、 虚词:

  ① 之: 古之学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道之所存

  句读之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

  ② 其: 其为惑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③ 乎: 在 生乎吾后

  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 所以: 用来 例:

  原因 例:

  ⑤ 乃:竟。 例句:

  ⑥ 无:无论。例句:

  3、 句式: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②不拘于时 (被动句)

  ③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

  四、 相关文学常识: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五、 作业

  1、 基础训练有关题目。

  2、 《东方高考》随课一练。

  3、 背诵第三段。

《师说》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学*本文“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三、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初读课文:

  1、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

  2、划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六、学生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的必要,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与标准,意思是说,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从师学*,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

  七、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

  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

  2、圣人无常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

  八、研读第1段。

  1、学生诵读,之后点评。

  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朗读时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2、引导学生疏通文句。

  重点理解:

  (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古:求学的人

  学者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古:用来……的凭借

  所以

  今:因果关系连词

  古:跟从……并且

  从而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

  吾从而师者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3、引导学生分析层意:

  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

  从师学*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

  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本段主要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读第2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中心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分论点)

  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的重要性。

  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圣益圣,愚益愚 疑问语气

  为子择师 自身耻师 小学而大遗 肯定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讽刺语气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

  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

  4、词句辨析。

  师道者不传也久矣 (风尚)

  吾师道也 (道理)

  师道之不复 (风尚)

  惑而不从师 (老师)

  吾师道也 (学*)

  师道之不复 (从师)

  不耻相师 (学*)

  5、古今异义词辨析。

  古:一般的人

  众人

  今:许多人

  古:小的方面要学*

  小学

  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6、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三、学生诵读本段,要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

  第三课时

  一、学生自读第3段,并思考: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一角度来进行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二、研读第3段。

  1、提示如下:

  中心句: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言,进而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第一段提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2、讨论:有人说,这一段的结论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这一段以孔子从师的言行,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崭新观点,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说明师生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就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界限取消了,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研读第4段: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进一步倡导了从师学*的态度。

  2、这一段与前面两段有什么关系?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总结全文。这段话中“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表示作者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赞成以道为师的好风尚,分别照应了前文的第二、三段。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

  四、学生诵读第3、4段 。

  五、讨论: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表示?

  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

  文中赞颂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确表示对古文的推崇,说明韩愈“抗颜而为师”,是以恢复古文的优良传统自居的,通过培养“后学”,扩大古文的影响。

  六、根据以上问题进一步归结本文的写作目的。

  作者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居首位的是“传道”,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以恢复儒家的“道统”。而要恢复儒家道统,就要在文风上来一个**,提倡古文,反对骈体文。

  提倡尊师重道

  写作目的

  推进古文运动

  七、总结全文结构、写法。

  板书设计

  破 正 人必从师,以“道”为师(理论论据) (立)

  立 反 士大夫耻学于师 (反面现象) (破)

  结 对 (三层对比)

  合 比 孔子从师的言行 (正面实例) (立)

  李蟠从师行古道 (身边活例) (立)

《师说》教案4

  教学目标 :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1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复*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

  三、学*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作者介绍、解题;

  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于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二、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四、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五、生字

  六、古今异义字(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七、“师”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八、“之”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九、“其”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十、意动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师说》教案5

  一、情景导入

  展示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问:大家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吗?

  解答:出自《进学解》,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

  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假以老师的身份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韩愈在《师说》中又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韩愈的《师说》。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经历及思想主张,了解古文运动。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韩愈强调的从师的重要性。

  4、联系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5、背诵课文第一段。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理解本文的论点及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强化理解韩愈从师的观点,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风尚。

  三、预*检测

  1、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

  经传()传道()

  老聃()冉()

  李蟠()潘()

  苌弘()*谀()

  须臾()贻()

  dòufǒu

  zhuànchuán

  dānrǎn

  pánpān

  chángyú

  yúyí

  四、作家作品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

  (“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6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五、写作背景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韩愈“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的心理。韩愈反对“士大夫之族”的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即师所在。

  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六、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就是“说师”,说说关于老师的事情。

  七、朗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

  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8个小组分工,制作学*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

  其他组成员回答。

  第一组展示:【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①受,同“授予”,传授②不,同“否”,不愿。

  第二组展示:【古今异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表结果。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

  ④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今义:连词,因此就。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

  ②或师焉。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结:(一)名词的活用。

  第三组展示:【词类活用】——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②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③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⑤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⑦其贤不及孔子。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

  第四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①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名词,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津津乐道动词,谈论。

  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传。

  作七十列传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六艺经传皆通*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达,传授,动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动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③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授之书而*其句读者代词,他,代那个童子。

  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代李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郯子之徒代词,这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结构助词,取独。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取独。

  六艺经传皆通*之音节助词。

  第五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④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第六组展示:【一词多义】——其他组成员回答。

  ⑤而。

  授之书而*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不译。

  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却。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但是。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不译。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目的。

  第七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依据:者、也、是。

  ②、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宾语“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前省略主语“人”)。

  判断依据:句子成分。

  ③、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判断依据:

  宾定语前置标志词:之。

  状语后置标志词:于。

  被动句标志词:于、被、为、所、为……所。

  ②、固定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原因……的原因)。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表示得出结论,因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哪里……呢)。

  第八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教师点拨:

  句中“是故”表示总结;“道”即“道理”;“无”,即“不论、无论”。

  翻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教师点拨:

  句中“圣”形容词活用名词,“圣人”,“所以”为固定形式,“……的原因”“其”,表推测,“大概”。

  翻译: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不”是通假字“否”。“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明”,“明智”。

  翻译:(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小的方面倒要学*,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不齿”是“不屑一提,看不起”。“乃”是“竟然”“反而”;“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翻译: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八、课堂练*

  列句中红色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B)。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之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

  九、拓展提高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D)。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十、课堂总结

  要想学好文言文,必要的文言储备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中,通过分门别类的方法整合文言现象,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牢记特殊句式的特殊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就能大概理解一段文言文的含义,从而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十一、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通假字

  学*古今异义阅读

  文言基础知识词类活用浅易文言文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师说》教案6

  学*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读懂“师道”的内涵,领悟文章情理交融的艺术魅力。

  学*重点:

  品味课文饱含感情的语言,感受韩愈针砭时弊、倡导恢复师道尊严的勇气;理解“师道”的丰富内涵。

  学*难点:

  “所以”“众人”“乃”“嘉”“贻”的意义或用法,“之”在文中作助词“的”、作宾语前置标志、取消句子独立性三种典型用法,以及“师”字的活用。

  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步骤:

  一、初读,读通文意。

  1、自由朗读,参照注释,自行疏通文意,疑难字词相互交流释疑。

  2、标注课件展示的“所以”“众人”“乃”“嘉”“贻”等五个字词,准确翻译,掌握其意义或用法;说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三句中“之”字的不同用法;说出“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不耻相师”三句中“师”字的词性并准确翻译。

  3、画出每段中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概括各段内容,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二、美读,读明感情。

  1、勾画文中“乎”“矣”“嗟乎”“呜呼”“欤”等语气词、感叹词;标注反问句、感叹句、否定句、判断句等句式,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分组朗读,进行比赛,评出优胜组。

  3、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向往(古代师风)——叹息(当今风气)——痛心(师道不复)——讽刺(权贵愚昧)——渴望(理想局面)——欣慰(后继有人)。

  三、精读,读懂内涵。

  《师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韩愈专门写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学的文章,但文章思想深刻,十七岁的李蟠不见得真能领会多少真谛,这显然是韩愈“借题发挥”,向当时的教育现状、师道风气发出挑战的战斗檄文,字里行间既有对恶劣风气的批判;又透出睿智、冷静的思考和合理的建议,虽时隔1200多年,但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师说》这个题目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其实就是《论师道》,所以作者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就是文中多次出现的“师道”的概念,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只有理解了韩愈所主张的“师道”的丰富内涵,我们才能领悟文章思想的合理性和深刻性。

  首先,朗读第一段观点句中的四个排比的“无”字,感受作者决绝的态度,从而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一——择师标准唯一。

  其次,找出第二段的三层对比,分组朗读,感受作者对当今恶劣风气的痛恨和对师道不复局面的痛心,理解是否从师学*乃是人圣和愚的分野,进而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二——从师作用重大。

  第三,齐读第三段,翻译“常”和“不必”,思考问题:韩愈认为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身份之间有怎样的辩证关系?讨论后明确师道的内涵之三——师生关系合理。

  四、品读,读出魅力。

  宋代苏洵曾盛赞韩愈之文,说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灏流转,使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我们穿越千载,从他的文字里读到了“文起八代之衰”的雄浑气势,也读到了“道济天下之溺”的责任担当。交融的情与理在千年的时光中一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重拾经典,让我们的心灵穿越千年的时间屏障与古人沟通,让经典照进现实,在属于我们的时代熠熠生辉、流光溢彩!请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品味,并争取熟读成诵,背诵全篇。

  五、课堂小结:《师说》堪称*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我们以“四读”为主线,以读情、读理为两翼,以品味情理交融的艺术魅力为目标,对这篇经典散文作了鉴赏,这就是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1、初读,读文

  2、美读,读情

  3、精读,读理

  4、品读,读美

  这种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作为我们鉴赏其他古代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借鉴。

  六、课堂检测: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要求:句式大体一致,综合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我理想中的老师是。

  我理想中的课堂是。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6)

——师说说课稿 (菁华6篇)

师说说课稿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第4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运动的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状态。在学生学会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帮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会利用相对运动的道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现象。

  学情分析

  通过前3课时的学*,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参照物,学会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所以本节课内容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法学法:我将教学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设计理念:

  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所以,本节课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起认知矛盾,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荡秋千"活动,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最后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对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现象。

  依据这一思路,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呢?本课开始时,我就提出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时都坐过汽车吧?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赏车外的景物,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等。这时我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运动着的世界之《动与静》,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思考解决问题中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用课件出示"荡秋千"活动 ,此时我会借助课件提出问题:"小明和小立同时坐在一个秋千上荡秋千,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动脑筋想一想,秋千上的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你是小立,会感觉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你是旁观者小方,会感觉小明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会不同,我会抓住这一点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

  当然,必要时我也会做适当的补充,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分别从秋千上的同学、地面上的同学的角度去观察小明的运动情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作出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变化,就是运动的;没变化就是静止的,动与静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我不只是让学生知道最后的结论,而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提升,最终获得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真正体现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适时对他们做一下引导,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效果如何呢?所以接下来我安排的是: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这时我播放多媒体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以及在湖中划船的运动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参照物不同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通过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使学生的理论认识得到提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整个学*过程进行回顾,进一步明确如何去正确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进一步提升对物体运动的认识,更好地去解决实际问题。)五、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认真观察电扇各部件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是从课内向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他们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最后本节课在"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走……"的音乐声中结束。

  (设计意图:借助一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曲既渗透静与动的相对性,又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使学生能回味无穷。课虽至,意犹在。)板书设计动与静

  有变化———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相对的没变化———静止(设计意图: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板书时,我力争做到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板书,对探究的结论一目了然,)那么以上就是我设想的<.<动与静》的教学思路,我想在讲授时,加上教师的灵活调控,一定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师说说课稿2

  各位评委、领导、老师们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四说"的说课模式。今天我准备: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理论根据将贯穿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八册第十五课内容,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类创作课型。本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绘画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变化彩印版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另外,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

  2、课时安排: 2--3课时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认知目标: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合理的组织画面,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彩印版画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③情感目标: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惯,体验版画创作的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

  难点: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对美的感受,对新的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直接的视觉感受。因此,教学开始时,我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了直观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范图等直观教具,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和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此外,我还采用师生共评法对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充分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学会互动发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学法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完全当作教学的主体,学*的主人,做到学与连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进行版画制作过程的岩石,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掌握了解彩印版画的结构特点,学会制作和运用,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环节:

  (1)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2)深入认识彩印版画,充分感受版画的情感性、表现形及主观性等特征。

  (3)在基于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怎样用彩印版画表现自己的所想所感。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导入:开拓视野,激发学*兴趣

  1、媒体导入:"同学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了怎样制作黑白纸变化。那么,你们还想知道版画的一些其它变现方式吗?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屏幕。"(多媒体出示放大的黑白纸版画和彩印版画的范图,让学生观察。)

  2、教师提问:

  ①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前者只有两种颜色,后者有很多种颜色)

  ②哪种版画比较美观?(彩印版画)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比较,大家可以看出,彩印版画要比黑白纸更直观、更形象。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版画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彩印版画

  (二)展开: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1、媒体播放: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一首熟悉的歌曲,大家愿不愿意听呀?(播放音乐《一分钱》)

  2、演示制作方法:看!老师现在手里就拿着一枚硬币,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怎么样?我要把硬币给他便到纸上去,你们信吗?(我在硬币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

  3、师生互动:通过老师刚刚的演示,大家是不是也想动手做点什么呢?鼓励学生直接用手在橡皮尺子等学*用具上涂上颜色,已在我事先备好的宣纸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4、出示范画:通过刚才你们高昂的情绪,老师知道了你们很喜欢彩印版画,那么,老师出示一张范图《母爱》,大家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总结特点:造型稚朴、色彩艳丽)

  5、注意事项: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

  6、学生构思:如何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和画面呢?出示范图,让学生探索讨论,自主合作学*。

  7、教师小结:总结彩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三)深入: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按4人为一组分组合作制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得又快又好。(注意小组间各人的分工的要明细)

  2、学生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构思新颖的'小组或个人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同学学*,鼓励不足的学生。

  3、学生创作时播放音乐,并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彩印版画制作步骤和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

  (四)结束:情感升华

  1、作业展评。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前台展示作品,讲解创作的意图,并通过比较、推荐、自荐、自评、师生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各小组选择题材有意义、文字与画面组织有特点、画面主题突出、表现手法有特色的作品讲评。教师小结,并寻找每一幅作品的闪光点,评价以表扬为主,同时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新的方法——彩印版画来表现美,那么,版画还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知道呢?同学们可可以课下查一些资料,下节课老师看谁知道得更多,好不好?

  附: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教学内容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因此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彩印版画

  流 程 : 听一听 看一看 做一做 评一评特 点 : 造型稚朴 色彩艳丽

  注意 事项:: 划痕 固定 填色

  步 骤: 画图 制版 印刷

师说说课稿3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的,为以后学*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的综合素养。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学*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师说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的老师》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下的最后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会议往事的,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作者回忆了七件小事:蔡老师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对老师的依恋;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们的纠纷;梦中寻师。这七件小事的顺序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时到假期,从学*到生活,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想写。这样安排不但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而且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这篇课文共13个自然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开头、结尾简洁明快又蕴含深情。用“最使我难忘的,使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头,立即进入会议。用“可惜我在原校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全结尾,充满了惋惜依恋之情。开头、结尾不仅从内容上呼应,而且使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学*目标:

  1、学*本文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间深厚的情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课文重点体会如何围绕中心从日常生活的*凡小事中选择材料,并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

  2、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贬义词褒用,如“狡猾”。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根据先学后教的原则,制定了“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的语文学*方法。学*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三、课时安排

  学*本课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生质疑探究。第二课时:了解课文写的蔡老师的七件事情,重点学*后两件事,突出我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穿**行,具体操作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本说课稿是这篇文章的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检查预*。

  1、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师生情。

  2、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学*任务(示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1、浏览课文,思考: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2分钟完成)

  2、读一读——仔细阅读课文。

  想一想——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画一画——画出这样的语句,品读,再旁边写批注(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钟后小组交流。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组内交流。

  (2)检测。

  后教: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学指导(二)

  1、浏览课文,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汇报2分钟完成)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读一读——仔细阅读课文。

  想一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画一画——画出这样的语句,品读,再旁边写批注(即自己的感受)。

  3、4分钟后小组交流。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组内交流。(2)检测。

  后教: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学指导(三)

  1、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读一读,想一想,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做上记号。

  2、2分钟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还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相机巡视指导。组内交流。

  (2)检测。

  后教:教师点拨,指导朗读。

  自学指导(四)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七件事作者是*均用力吗?那些详写,那些略写?标在书中。(2分钟)

  2、再想一想: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分钟)

  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三、当堂训练

  文中的老师是一位()的老师

  文中的“我”是一个()的孩子

  四、小结

师说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利用补白和给词语换个说法等方式来理解“远*闻名、渊博”等词语。

  能力目标: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3.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二、说教法学法

  1、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授课时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上前行礼”、“再次行礼”、“特地”、“毫不保留”等词语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因此,我打算采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创设情境读,默读等方式品味语言,引导感悟,激**感。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的话。

  3、本节课的关注维度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现在才三年级,但我班学生的表达能力已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像程潇艺、祁致远等学生能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像季文静、徐仁贵等学生很少发言,还有部分学生表达时不够流畅、连贯。针对以上问题,在这节课中我将采取以下策略:⑴课前就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发放了预*要求,要求他们以作业的形式较扎实地完成预*。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上课时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不要总是在优秀生的带领下完成学*目标,只有他们真正读懂了课文,他们才会乐于表达,才会愿意听别人说。⑵在感受人物的品行时,以学生的汇报交流为主,给他们表达的时间。⑶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复述别人的话,在倾听和模仿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用课文最后一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引入今天的学*,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思考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用“──”标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他们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谈孔子的品行。通过研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等句子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如果学生在理解词语、感悟句子时有困难,我将采用给词语换个说法、创设情境、换位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三)谈老子的品行。让学生默读课文2、3自然段,并思考: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你又体会到了老子的什么品行?引导学生抓住“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等句子感受老子的谦虚等。

  (四)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用自豪的语气读文章最后一段,来赞颂两位大思想家的学识与品行。

  (五)以“我想对孔子说……”或以“我想对老子说……”为开头写或说几句话。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我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诵读、理解课后列举的几句传诵最广的孔子名言。二是学生读一读他们课前预*时搜集的老子和孔子的名言。

  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孔子和老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亲*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在诵读这些闪烁着先哲圣贤们智慧的名言中结束本课时的学*。

  四、说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交流,我随机板书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师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二、说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孔子的好品质,我选择了上课文的二三四段,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重点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字词的理解还是句子的理解都体现了这一点。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这里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

  首先我紧扣课题,由“孔子还有哪些好的品行”这个问题开始,激起孩子们走进文本的阅读期待。以学生的自读为主,让他们在放声诵读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整体感知课文的第二段,并请他们把能表现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划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学会读书,培养自我学*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觉:“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质”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接下来是重点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学这个重点去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让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紧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关键词,体会孔子拜师路上的艰辛。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孔子可能是怎么样的?于是学生想到了他走得渴了,可能会去喝河里的水,想到累了睡在露天,可能会冻得发抖。学生还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没有灯光而摔跤,可能会碰到野兽,还可能会被荆棘划破!通过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想象到了生活场景,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读中悟,悟中读,在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孔子当时路途中的艰难困苦。为下文理解“风尘仆仆”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

  第三是角色朗读,语境体验。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学*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这篇课文语言流畅,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对话很有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读读孔子和老子的话,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

  整堂课下来,感觉必竟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太远了,所以学生在理解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等词时,体会还不是很深刻,在有些地方显得有点乱,学生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如果上好此类课文,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去实践研究。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证。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们学科组全体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7)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菁华6篇)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1

  敬爱的聂老师,从学前班到现在我们已经一起渡过了五个春秋,一同聆听了五个新年的钟声。您用了五年辛勤的汗水,五年美好的时光,手把手的将我们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爱护学校,热爱社会的好学生。总而言之,您和我们学生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难以表达的师生情谊。

  聂老师您既是一个严师,也是一位慈母。您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威信极高。您的双眼能够看穿学生的心思。我们都很敬畏您。而你那慈母般的教导又让同学们非常的热爱您。

  在*时的生活学*中,聂老师您像我们的母亲,将所有的爱倾注到我们身上。您的爱就像雨丝一般不停地滋润着我们一个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抚育着我们一天天茁壮成长,期盼着我们快快成长为参天的大树。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当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心里像刀绞一样难受。伤心的留下了眼泪。同学们见了纷纷来安慰我,您这时候也来了,我想,这次一定要挨批评了,低下了头,都不敢看您。可是,您的话却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使我不再伤心掉泪。您亲切地对我说:“每个学生都有会做错题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在错误以后吸取教训,*时多努力,争取以后考好就行了,不要气馁,要有勇气。”

  您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鞭策,结果在后来的考试中,我真的考好了。当我看见考卷时,我也看见了老师您欣慰的笑容。这时的我是那么的高兴,那么的开心。

  我在心里想对您说:“谢谢您,我敬爱的聂老师。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2

  老师,您手把手教我知识,讲给我做人的道理,生活上也像妈妈一样关心我,我对你有千言万语的感谢话要说。但是,今天我更想对您说:老师,请您理解我。

  我从小写字慢,写得也不好看,为此,我有时间就抓紧练*,甚至连课间十分钟也舍不得出去玩。开学不久,您推荐我当上了文明监岗,您知道我当时是多么得激动啊!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干好,不辜负您的希望。由于每节自*课我都去“执行任务”,所以经常是最后一个才能完成作业。为此,我很内疚,就竭尽全力得往上赶。您却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宣布:“李萌同学写字太慢,把文明岗的职位换了吧。”我知道您是在激励我,可我心中的坎儿总是迈不过去。老师,您知道我刚刚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感觉吗?用“万箭穿心”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尽管我有万般不舍,但还是无可奈何地退出了文明兼监岗职位。老师,您知道我当初被推选为文明监岗是多么地自豪啊!

  还有一次,我们换了座位,每个组都要选一个小组长,您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喊:“李萌,李萌!”我的心像小兔子般砰砰直跳,我是多么地高兴啊!我信心满满,本以为你一定会选我。因为,从一年级起,我就是您的得力帮手。比如抱作业,组织同学打扫卫生,帮您维持秩序。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您这次竟会摇摇头,说:“不行,李萌写字太慢了”,随后选了另一个作业潦草,但是却写字快的同学当了小组长。我惊呆了。此刻的我,就像一只刚刚吹涨的气球,被您那像钢针一样的话语,扎得瘪瘪的。

  老师,我不是怪您。但请您给我时间好吗?我一定把写字速度提高,把字练好。妈妈说我从小性子慢,我一定努力改正。但请你不要因此让我损失好多锻炼的机会好吗?老师,请您理解我。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3

  有人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遍了所有的词典,找遍了所有的词汇,也无法用再美的语言来形容我最亲爱的老师——段老师。

  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一个耀眼的词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每天细心的呵护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儿们,让我们健康成长,沐浴着阳光和雨露,您为我们架起知识的桥梁,为我们打开知识的殿堂,引领我们走向无穷的境界。

  段老师——曾经是我的启蒙老师,还记得一年级我们还是稚嫩的孩童时,是段老师拉起我们的小手走进了校门,对我微笑着,从此,段老师就成了我在小学中受益一生的良师。老师,我想对您说:六年的时光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也带走了您的青春,不知何时您的额头上爬满了皱纹,而我们也从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翩翩少年。老师,我想对您说:当我遇到挫折退却的时候,您对我说:不要怕,迎面而上,战胜它;当我遇到伤心事情一个人暗自落泪的时候,你走到我身旁,亲切的抚摸我的额头,地给了我一块手帕;当我在期末考试中考了好成绩的时候,您看着我满意的答卷,欣慰的笑了笑,曾今,因为我们的不懂事,使您生气,使您落泪。老师,教师节快来临了,在这里,我真心的对您说一声:祝您教师节快乐!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4

  俗话说得好“三尺讲台催苗绿,一方净土育花红。”老师,您不正是这样吗?让我们这些小苗茁壮成长,谢谢您。

  老师,我想对您说一声:“您辛苦了!”您为了让我们养成早读的*惯,您每天早上早早地来到学校,守望着我们读书。课堂上,您总是竭尽全力地教授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各种文化知识,让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夜晚,您还要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老师,您实在是太辛苦了!

  老师,您教给了我们高尚的品德。记得有一次,我在语文竞赛中得了第二名,我高兴得忘乎所以,这时,您来到了我的身边,告诫我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定要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学*,才能长期进步!”您的话是一场及时雨,浇灭了我的一颗骄傲之心,让我*静了下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热情投入到了新的学*当中。

  老师,你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会永记心中,我对您的感激千言万语也难表达!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确,教师的工作是*凡的,可教师对人类的贡献却是伟大的,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老师,感谢您!感谢您教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感谢您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5

  纷纷扬扬的思绪如同一辆纺车,纺出我对您的思念,纺出我对您的感激,纺出我对您的敬佩,纺出我对您的赞美……

  可曾记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灯下聚精会神地批发作业?在人们欢度假日的时候,是谁不辞辛苦地备课?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指点迷津?在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又是谁为我们讲道理,督促我们改正?是您啊,敬爱的老师!

  有人说,你像蜡烛,献出自己,照亮别人,我却认为照亮别人的火焰将会永远燃烧;有人说,您像石子,默默地铺筑历史的跑道,我却要说,铺筑大路的石子,与青山一样不老……

  老师——一个多么伟大的字眼!您为了我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不求一点儿报酬。

  您使我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少年;使我由一个羞羞答答的小女孩成为一个落落大方的少女,而且能说会道……这其中,您不知费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啊!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崇敬的职业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老师。”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

  如果有人问我,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我会斩钉截铁地回答:“老师。”

  是啊,老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灵魂。今天,我要向您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最想对老师说的话作文6

  是谁让我们在知识下成长,是谁让我们有更好的营养。我们总是那么健康,是因为我们脑子装满了智慧,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师。

  老师让我们有更远大的理想,知道了尊老爱幼的道理。如果我们是没有播种下去的秧苗,老师您就是那位那位农夫,把我们播在知识的土壤里;如果我们是干枯的花朵,您就是那清澈泉水,给予我们更多的道理。

  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骄傲,没有您给我们开启智慧的钥匙,我们也不会懂得这么多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同学偷了东西,而且是偷的您的。你知道后,并没有狠狠地责备他,而是叫他说实话,最后那位同学承认了错误,把东西还给了您。您还和气的对他说:“做人不能这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如果继续这样的话,以后长大了,你还会去偷别人的东西。”

  还有一次,我们那天让您很生气,一节课就要停下来教育我们好几次,每次教育我们,您的声音都是响亮如铃。第二天,您的声音就沙哑了,您吃了许多许多的药,才治好。您为了我们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我们心底真的感到内疚和自责。

  您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劳苦。每天,都会牺牲休息时间批改我们的作业。我们现在脑子里的知识都是老师您给的,您就像母亲一样关爱我们。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永远都不能忘记您对我们的亲情,我想对老师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师说作文300字 (菁华6篇)(扩展8)

——对老师说说心里话作文300字 (菁华3篇)

对老师说说心里话作文300字1

  老师,您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您就像花园里的一位辛勤的园丁,我们是花园里的一朵朵小花,经过您的精心栽培,使我们渐渐长大,三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啊!

  您每一次帮我们修改作文,您是那么的仔细,在我们的作文本上印上了密密麻麻的红笔字,一看就知道老师您是那么的希望我们的作文能够写得好。记得有一次老师您喉咙痛,疼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您都不请假,依然当我们上课,我们却不听课,有许多同学讲话开小差,害您生气,说我们没心肝!其实不是我们没心肝,而是想关心您,只是由于一些同学的.影响,所以才。老师您为了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们怎么能忘了您呢?

  老师我爱您!我会永远记住您的。您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其实我们都想您教我们到毕业,如果您真是不再教我们到毕业班,我觉得会很可惜,但是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一定会成为我国的栋梁,到时再来报答您。

  老师祝您在教坛展才华,桃李满天下。

对老师说说心里话作文300字2

  夜,静悄悄,无暇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星星对我眨着眼睛。此时此刻我心情非常复杂,拿起笔要和马老师说说心里话。

  马老师,我想对您说:希望您不要那么严厉,希望下了课没事时可以和同学们玩玩;希望您不要拖课,让我们有时间做做眼保健操;希望您能早点布置晚上或星期六的作业……

  那天下午上第三节课时,下课铃打响都要有半个小时了,您才慢慢吞吞地布置作业,慢慢吞吞地让我们下学。要知道,那天作业多得很,只要您说一句:“同学们,咱们明天再讲这几道题吧!”就可以拯救很多人了。

  还有一天,上午第一节、第二节都是您的'课。但是第二节课下了,眼保健操完了,上操也结束了,我们都没有上厕所。我们很着急,那时侯您只要轻轻说一声“同学们,下课吧!”就会让我们欣喜若狂。老师,您知道吗?

  老师,我们不希望您再重复以上的事,做一个让我们喜爱、自豪、骄傲、拥护的好老师吧!

对老师说说心里话作文300字3

  吴老师,我想对您说:“谢谢您这半年多来对我们细心地教导,我们是报答不了的。”

  还记得有一次,也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考得一点儿也不好,甚至以前比我差的同学也比我考得好。我顿时惊讶了吴老师您却在全班面前说:“你的语文功底非常得好,一点儿也不差,真的,学*一下真、善、美,就一定会考到全优的.。”

  我本来以为您是胡言乱语的,回到家里和妈妈说,妈妈说:“吴老师一定不是乱说的,她是一个老教师,对什么都是有经验的,而且你听见有哪一位老师会乱说吗?”我回答道:“好像真的没有。”妈妈说:“你去把老师的要求去学*一下,这样才能全优。”我马上反复学*真、善、美,结果我这次第一单元真的全优了,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所以吴老师谢谢您之前对我的鼓励与宽容,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天天向上,争取做一个好学生,不让吴老师您和爸爸妈妈们失望。以后一定要让你们看见和上一个学期不同的我,有这新的一面,新的光彩。

  吴老师,因为有您,能让我改变自己,能让我的成绩不再一点的降下去,还能让我吧变得有出息。谢谢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