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做陶泥作文1

  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去少年宫学陶泥。这节课是给做好的糖葫芦、花篮、西红柿和老鼠等陶泥作品染色。

  首先是给糖葫芦染色。老师教我们先染上一层白色,再晾上1分钟后,然后再上红色,刷红色的时候需要刷四遍。刷完红色还要再刷两遍黄色,等晾干后,一个鲜艳的糖葫芦就做好了。我真想尝一口,不知道它是甜的还是酸的?老师又让我们给花篮、西红柿和老鼠分别上好颜色。上了颜色的花篮、西红柿和老鼠就像真的一样,老师夸我们做得很好。

做陶泥作文2

  今天,我和我同学林子明一起去大学城做陶泥,到了做陶泥的地方,我看见一位老师在教两个学生。

  我们过去问老师,陶泥是怎么做的,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你们要做手工的还是机器的?”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们要做手工的。”因为是第一次做选择手工的,我想手工的应该比较好玩吧。

  老师给我们一块泥土,让我们使劲地拍打里面的空气,拍着拍着,大约过了20分钟,老师说要做什么先想好,我们想了想说:“做杯子吧。”这时老师拿出两个手动的大转盘,老师让我们把泥巴放上去,我们把转盘转动起来,把泥打成圆,再用大拇指往中间撮一个小洞,边转边捏,把杯子的形状给捏出来,在再杯子外面做些装饰,再捏了条手柄,老师说:“杯子已成形,但还是半成品,得让杯子凉一周,下周把杯子烧制一下,就是成品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都好期待下周看我们的劳动成果!

做陶泥作文3

  “叮铃铃……”,传来上课的铃声。噢,原来这节课是上“传统文化体验一小时”。我既激动及开心。

  这次我们是学泥塑。这位给我们讲泥塑的老师姓冯,他面容清秀,十分和蔼。

  冯老师首先跟我们讲起了泥塑的文化和故事,他讲得通俗易懂,很快就到我们自己动手做陶泥的环节。

  冯老师吩咐大家都要做一个蝙蝠。过了五分钟,大家还在犹豫,不知从何下手,此时,冯老师说:“不要想着一次就能做好,先把陶泥一块一块放上去,好的陶泥都是改出来的。”我们听到此话后,纷纷开始动起手来,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做的蝙蝠都已经成形了,我看了看袁畅同学的蝙蝠,再看看自己做的蝙蝠,我又修改了起来,再过了五分钟,我终于完成了。冯老师还说到:“这种泥是软陶,把它放进锅里隔水蒸20分钟就会变硬,定型。”冯老师的话刚说完就传来下课的铃声。

  这次学*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收获了许多。

做陶泥作文4

  前天,妈妈给我从网上买的陶泥工坊到货了,我*不急待的想马上玩一下,不过妈妈对我说:吃完饭再玩儿。我同意了,吃完饭我立即打开了一包泥,放在了转盘上,拿出脚踏板,踩上去,转盘就可以转了,我先用模具弄,怎么弄也弄不好,我又用手弄,还是没有弄好,和刚才一样,还是一堆烂泥,这时,我想起上次上陶艺课的时候,老师三下五除二的就做好了。

  最后,我还是请妈妈帮助我,妈妈也觉得很难做,反复弄了四、五回才弄好一个四不象的杯子,最后,我发现地上、桌子上、凳子上、腿上到处都是泥巴,东西没做好,自己却成了个小泥人了,我和妈妈分工合作,妈妈洗东西,我拿一块小抹布,擦桌子、地板和椅子,之后,我又洗了一个澡,从小泥人变回了小公主。

  我觉的今天玩的真是又累又高兴啊!

做陶泥作文5

  我的快乐我作主,星期天的下午,我跟随晚报小记者团来到凯旋花园,在这里有一场快乐的活动——玩泥巴。我们到现场时,老师已经在等我们了,还有一位老师在为我们做道具,老师用力地和着泥,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

  泥巴终于被老师弄好了,看到我们急切的眼光,老师顾不得洗手就给我们发陶泥了,看着那一块块的泥巴,有的女同学不敢下手,有的不知怎么弄,还有的怕弄脏衣服。我不管那些,老师告诉我们怎么做以后,我们就开始了。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响起来——老师说,陶泥里有很多颗粒,要把颗粒都摔出来,才能继续往下做。同学们越摔越带劲,好多都站起来了,我们高兴地摔着手中的陶泥。

  同学们开始塑形了。手中忙着,嘴上说着,脸上笑着,大家都陶醉在其中,我也开始做了。先做一个雪人吧!圆圆的身子上用牙签接上了一个圆圆的脑袋,又做了胳膊、眼睛、鼻子、嘴巴。做完后可我还觉得少点什么,左想右看,哦,原来是少了一顶帽子,很快我做出了帽子戴在雪人头上,果然好看多了。看着我亲手做的泥雪人,心里的高兴劲就别提了,捧着它就爱不释手了。我看到同学们有的做的杯子、有的做的花瓶、有的做的小动物、有的做的火箭、还有的做的豌豆荚、糖葫芦……大家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自己的作品,就像得了奖状一样自豪。老师看我们这么爱不释手,就让我们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回家,我们一听这消息,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最后老师还告诉我们怎么保存。

  快乐的陶泥快乐的我,我们在泥巴中玩出了丰富多彩的暑假,这样的活动真令我开心。

做陶泥作文6

  今天我用陶泥做了一个十分喜欢的作品,就像废弃工厂里的那些作品一样,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不再是只求美观,而是一个有内涵的作品,那么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吧。

  这个作品主要的外观是一个像女王一样的人伫立在那里,十分的威严,严肃,后面隔了一扇心门。在那后面,则是一个和她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坐在那里,伤心的哭泣着,面部已经扭曲了,整个人如骄嫩的豆腐般一碰就破。这个作品的意思想表达,再强大的人,在那扇心门后也会有一个弱小无助的心灵。

  而这,只是作品其中一个意思,当我们把作品逆时针旋转180°来看,就会发现它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意思,你会感到,再弱小的人都有坚强的一面。

  我想表达实物都有两面性,看的角度不同,意义不同,人亦是如此。不要因为她看着弱小就欺负她。或者不要看着她强大,就觉得她什么事都能做的成,不需要关爱。

  我自己做完这个作品之后,妈妈也看了很久,说她的感触居然也深得很,这个可以称为是作品了,我真的为这个作品骄傲!

做陶泥作文7

  今天,我去上美术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要一起玩陶泥,请大家跟我去‘陶泥屋’。”

  一到陶泥屋我就看到了个盆子,里面装了一个袋子,表面却没有一点陶泥,我就想:这是装陶泥的袋子吗?怎么这样干净?等找到座位时,老师才打开那个干净的袋子,只见袋子里露出了一堆黏糊糊的东西,老师将这些泥分成一坨一坨的发给我们,一人一坨,当发到我手里时,我用手指先碰了碰才开始的,我做了一个蒙古包和一个烧水的炉子,我重点说一说这个烧水的炉子。我先把这一坨泥做成一个圆柱体,将里面掏空,用掏出来的泥做成细条条贴在上面,然后用底下的泥做了一个圆盖子,并用工具在上面雕刻上了一朵花。为了烧水,我把花的中间用工具开了一个大洞,我想:烧水的炉子嘛一定要做个壶,要不然怎么烧水呀!可我想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壶,一个没有盖子的壶。我先做了壶的底部,又做了壶嘴,最后做了壶把。我又想:来点趣味吧!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水饺,自己想着想着就玩开了!

  玩陶泥真是太好玩了,但就是太脏了,可我想:只要我玩的开心就行了,比如今天我就玩的很开心,所以我喜欢玩陶泥!

做陶泥作文8

  你玩过陶泥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陶泥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艺术,举手之间就能捏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了青少年宫玩陶泥,看看我的手艺能做出什么呢?

  来到了一间做陶瓷的房间,里面摆着许许多多的工艺品,看着这些精致的作品,相信这一定是出自一个高人之手。

  我拿起一团陶泥,它表面上看去很光滑,软软的。我先把陶泥分成两半,一半把它捏成了一个小球,另一半捏成了大球,把它们合在一起,雪人的轮廓就出来了,经过我一双“巧手”的装扮,一个漂亮雪人在我的手上诞生了。

  忽然,我看见旁边有个旋转的仪器,这是干嘛用的呢?妈妈告诉我这个就是做类似花瓶一类的东西,我迫不及待地过去尝试了一下。我先把陶泥放上去,脚踩住“油门”,整个转盘就开始旋转起来,我双手按着陶泥,想把它做成一个杯子,可是它却不听使唤,真是急得我满头大汗。妈妈鼓励我,做陶泥要有耐心,现在你是新手,要一步步慢慢来,在妈妈的支持下,陶泥在我的手中慢慢变得乖巧起来,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完整的茶杯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虽然它不是很漂亮,但这是我亲手做出的劳动成果,我依然很喜欢它。

做陶泥作文9

  元旦那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大唐西市游乐园玩,我们一进游乐园,就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人,有大人,有小孩,他们有的在玩沙子,有的在玩骑马,有的在玩扑克牌······。妈妈看了看周围,问我说:“玩陶泥可以吗?”我说:“太好了,我正想玩陶泥,”于是,妈妈买了票,我们一起去玩陶泥了。一开始,我怎么做都做不好,还弄的满手都是泥,可是后来,我做的越来越好,不仅把陶泥做成了圆圆的小球,我还把陶泥做成了许许多多的造型,比如:碗筷、杯子和花瓶,除了这些外,我们还做出了很多漂亮而又华丽,在生活中也能见到的造型。

  玩了一个多小时,妈妈说:“时间快到了,今天就玩到这吧?”我听了妈妈的话,把手上的陶泥洗干净,临走之前,我还是有点依依不舍。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给我买了营养快线和一根香肠,我吃得可美了。元旦这一天有爸爸妈妈陪着我过的非常愉快和有意义!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1)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

做陶泥作文1

  今天,我和梁佳欣一起去拱北的“陶一天”做陶泥。

  一进门,“哇!”好多用陶泥做成的小作品,看得我眼花缭乱。老板让我们挑个自己想制作的作品。我百里挑一的选出了一个Hello。kiti小瓶子。开工了,我抽出了一小部分的陶泥(握起来好柔软呀!)把它压成一个小圆片,当瓶底。围着它在上面绕两条长条形的陶泥,当瓶身。拿来木条,把瓶子里外给抹*。(抹外壁从上往下,抹内壁从下往上。)我一手扶着瓶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抹着,我屏声息气,瞪大眼睛看,生怕把它给抹碎。不一会儿,就把瓶子抹得很光滑了。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了,拿起我手中的瓶子,用一个像饭勺一样的工具,用力地拍打着。“啪!啪!啪!”我吓坏了:老师啊!你千万不要把我辛辛苦苦做好的瓶子弄坏呀!出乎意料,渐渐地,渐渐地,瓶子从歪七扭八变成了有模有样的,而且既有形又匀称。下一步,就是我最拿手的印图案了。我三下五除二印好了两个小猫图案。然后用锋利的刀,把它的背面刮毛糙,再涂上一层有粘性的陶泥,把它粘在瓶子上。最后我拿来吹风机对着瓶子“呼呼”地吹着。眼见着瓶子由原来的棕色,慢慢地,慢慢地泛白了。三四分钟后,一个朴素的瓶子出炉了……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亲身体验了做陶泥的乐趣。

做陶泥作文2

  假期里我学会了一项手艺,那就是做泥猫。这只猫的身体胖胖的,头小小的,它还有一双尖尖的耳朵和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它的尾巴最为奇特是卷起来的,很可爱。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小猫咪。

  这么漂亮的猫是怎么做成的呢?很简单。先用三四块泥片叠成一块,再用泥水糊上去,使它们合为一体。接着用大姆指充当‘推土机’,把猫身体粗糙的地方打打滑,这样身体就做好了。

  做完身体,开始捏猫的头部。用泥搓成一个球,再用两粒黄豆般大小的泥球作为猫的眼睛,轻轻地按在头部的中间,这样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就是做鼻子。我用小姆指充当‘打洞机’伸进猫鼻子的部位,戳一个小洞,当我拔出‘打洞机的’的时候,这个猫鼻子竟然发出了‘啵’的一声。好像亲嘴一样,真好玩!最后再把准备好的姆指般大小的小泥团放进鼻子的部位。一个圆鼓鼓的猫鼻子诞生了。

  我用余下的泥片搓成条状,粘在身体下面充当猫腿。再用闲泥条做了条粗壮的尾巴,这尾巴还是向上翘着的,看上去简直就是个神气十足猫将军。

  做泥猫最难做的要数捏胡须了。我捏的胡须要么一边高一边低,要么一边细一边粗,要么一边长一边短。最后我只能借助尺子,精确地量一下,再比一下,最后好不容易做好了两条大小,粗细,长短对称的胡须。

  看着我亲手做的泥猫坯,还来不及上色我便双手小心地捧着回家了。做陶艺真有趣!

做陶泥作文3

  “叮铃铃……”,传来上课的铃声。噢,原来这节课是上“传统文化体验一小时”。我既激动及开心。

  这次我们是学泥塑。这位给我们讲泥塑的老师姓冯,他面容清秀,十分和蔼。

  冯老师首先跟我们讲起了泥塑的文化和故事,他讲得通俗易懂,很快就到我们自己动手做陶泥的环节。

  冯老师吩咐大家都要做一个蝙蝠。过了五分钟,大家还在犹豫,不知从何下手,此时,冯老师说:“不要想着一次就能做好,先把陶泥一块一块放上去,好的陶泥都是改出来的。”我们听到此话后,纷纷开始动起手来,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做的蝙蝠都已经成形了,我看了看袁畅同学的蝙蝠,再看看自己做的蝙蝠,我又修改了起来,再过了五分钟,我终于完成了。冯老师还说到:“这种泥是软陶,把它放进锅里隔水蒸20分钟就会变硬,定型。”冯老师的话刚说完就传来下课的铃声。

  这次学*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收获了许多。

做陶泥作文4

  今天,美术课上做什么呢?我期盼地想。

  哇!是陶泥!今天我们要学*做陶泥。我想:陶泥应该和橡皮泥差不多,橡皮泥做东西那么简单,那用陶泥做东西也肯定很简单的吧。

  这次是一小组合作来做“墙”,墙可以分成3个部分:墙顶,墙身和墙底。可以做各式各样的墙,长方形的,正方形,斜的,正的,高的,矮的……什么样的都行,但必须得牢固,不会倒。老师对我们说:“做陶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做陶泥看着很简单,像橡皮泥一样,其实里面还有很多重点,比如:做墙可以用搓泥条的方法,搓泥球的方法,还有做小泥砖的方法,粘贴的时候要用水来连接,不然的话一但搭高了就会倒掉的,相当于白做了,那样可是相当的惨呵!这一点可要牢牢地记住了。”“原来做陶泥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可比想象中难多了。”我想。

  听完老师的话,我们小组讨论了一下,最后决定用做泥球的方法做一个有创意的“墙”,我们先开始坐底,把一大块泥经过拍,拉和揉给这块泥给揉和,软了之后,搓成一个光滑的大球,把它压扁再在上面刻一个正方形出来,撕掉多余的泥,哇,一块正方形的底“出炉了”!这次做底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做泥球了。

  我们分工合作,一个小伙伴来揉球,我和另外一个伙伴来粘贴,摆造型,不知不觉,经过我们3个人的默契合作已经搭了4层了,可是我们不知道怎样做窗户,正在我们苦恼的时候,老师过来指点我们,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学*,她首先在两排泥上扎了2根牙签,再横着扎了一根牙签,呵,一个窗户框做好了,把泥球包上去,一堵墙就这样做好啦!

  经过我们大家齐心协力,默契的合作和老师的指点,我们完成了一堵独一无二的墙,这可真是一堂有趣的陶泥课!

做陶泥作文5

  你玩过陶泥吗?你知道陶瓷的历史吗?今天,我就参观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我先欣赏了一些精美的瓷器,接着听讲解员讲了一些关于陶瓷的历史,比如:一万多年前,人们就会烧制瓷器了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会雕刻外形精美的陶器了等。

  然后,我来到了“陶泥吧”。我先听讲解员讲解瓷器的制作过程,听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人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等着能懂动手制作。

  制作开始了,工作人员发给我们每一个人一块陶泥、一根竹签与一小碗水,我兴奋极了,我先用手将陶泥分成两半,再用手掌把其中一块压扁,厚度大约一厘米半左右,再像煮荷包蛋一样把陶泥翻了个身,继续压。压到一厘米厚时,我就用竹签在上面刻了一个圆,再将剩余的部分拿掉,一个底盘就诞生了!接着,我把一块搓成了一圆条,可它总是不听我使唤,粗细一点都不均匀。我费了好多力气才把它搓均匀,我在它上面涂上水,贴在底盘上。然后,我就照这个方法往上贴了五层,接下来,我搓了一根大圆条作为杯柄,再贴在杯身上并在杯底刻上自己的名字,一个小杯子就完成了,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指定的木条上。

  原来以为做这种工艺品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连一个小杯子都觉得很难,那古代那些精美瓷器就更难做了,那些做出精美瓷器的人真伟大,我在车上想。

做陶泥作文6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非遗文化中心去体验非遗文化。这里的项目还真不少,有剪纸、活字印刷、碑拓篆刻、布艺印染、木工棕编、传统美食的制作等,我选的项目是做陶艺,也就是玩陶泥。

  老师介绍说,陶器有两种制作形式:一种是用机器做,就是将陶泥放在大转盘上,转转转,拉成自己想要的器皿;另一种是手工捏。我选择第二种,我要自己捏房子。

  我到作品陈列处拿了一个小茅草屋的模型,妈妈说要捏就捏大一点的,我又换了一套大四合院的模型。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工啦!我负责“打地基”,妈妈负责“砌墙”。我们配合得很好,我也玩得兴致勃勃。心里期待着:等房子造好了,肯定很漂亮,我要把它放在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

  没过多久,我发现我同学也在这里,我马上坐不牢了,就跑去和他们一起玩,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孤军奋战。妈妈一直喊我和她一起合作,完成了再去,可是我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尽情地玩闹,根本就听不见妈妈的呼唤。过了一会儿,我同学磨的豆浆煮好了,我们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我也和他们分享带来的红樱桃,我们几个吃得津津有味。

  我吃饱喝足去陶艺馆看妈妈的房子捏得怎么样了,妈妈却气急败坏地说:“没有你的配合,我不来捏房子了。”就这样大房子没了,后来我们只捏了一个爱心形的小花盆。

  下次,我不能当那只三心二意的钓鱼小猫了。

做陶泥作文7

  昨天我放假。下午吃完中饭,我和郑浩就去天虹玩陶泥了。

  我手下的那个盘子飞快地转动。小朋友要开始玩泥巴了。说着,我用手抓住泥巴,变了一个小洞出来,接着又有小洞,最后变成一个很大的盘子。

  我洗了洗手,阿姨又给我看了一个烟灰缸的做法:把手打开,在顶上慢慢地合起来。不过一下子,烟灰缸就做好了。接着阿姨又做了一个花瓶,我一下子就学会了。我把手做成交叉形状,慢慢合起来,再拉伸就可以做成花瓶了。

  小朋友,我就只教你做这一下,剩下的由你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做吧!说完,这位阿姨就去教别人了。

  下一秒我就想到了,我要做一个宝葫芦。于是我先按照做花瓶的样子,慢慢把中间合起来,接着再换一个地方,合起葫芦点上一下,再由*变成了圆柱形状,一下在中间变小了,我把上面调整一下,把多出来的一部分给搞*,一个又像葫芦,又像瓶子的东西出现了。我看了看,一点都不好看。我继续调整,没想到郑浩这家伙把我辛辛苦苦做的宝葫芦给变成了一个盆子。我气急败坏,把他做了好久才做成的花瓶也变成了一个盆子。

  在天虹玩,我们愁眉苦脸的心情,一下子就不见了,无比开心。

做陶泥作文8

  今天上午,我们班组织了户外捏陶泥活动。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到玛钢公园捏陶泥。不过,这次不是王老师教我们捏陶泥,另有老师教我们。

  我们早早地到了玛钢公园,放好书包就开始跟同学们集合照合影。

  随后,我们来到树木最密集的地方画树木。老师说要写上它的名字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我画了一棵高大、挺直的大槐树。妈妈说,槐花可以入药,治头晕,糖尿病等等。

  然后我们开始捏陶泥。我先把它摔成正方形然后听和看老师教我们怎么捏成一个井的样子,就算成功了。

  我小心翼翼地做着,捏出了样子,老师说要捏得一丝没有裂缝。我捏成了,可是里边还有缝隙,我就又仔细地捏了一下给老师看。老师满意地说:“这就可以了,捏下一个去吧!”我高高兴兴地把第二个陶泥捏完,晒干,给老师,等下个星期给我们作品!

  接下来,我和高泽鑫还去了旁边的射箭场去射箭。我射中了一个,高泽鑫却没射中。他需要继续加油!

  这个周末过的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意义。

做陶泥作文9

  今天,我亲身体验了一次用陶泥做一个泥人,我是第一次体验,我一定要做得好一点。

  我先把陶泥用水淋湿,再把它放到阳光下,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不停的捏,直到捏软为止。我想了又想,不知道该做怎样的一个泥人,正在我冥思苦想时,我突然看见美术书上的一个泥人,我灵机一动,连忙按照美术书上的做,我先把陶泥分成三部分,我把一部分捏成圆,当作人的头,再把一部分捏成长方形,当作人的身体,最后,把剩下一份捏成四个长条,当作四肢和头发。

  我在把头上的五官刻好,再把身上的衣服也刻好,最后把手和脚都按上去,就完成了。我真觉得自己太厉害了,居然能够做出这么精美的泥人,我觉得这还不够完美,最后还在他的脚上刻出一块花瓣来,把他成正在滑滑板的样子,我看了又看,真觉得这泥人太完美了。

  通过这次体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它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精神,艺术真是一门好学问。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2)

——《陶行知》读后感 (菁华9篇)

《陶行知》读后感1

  《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是《现代教育报》的主编雷玲,选取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征集了校长、老师们从吾学、吾思、吾行三个方面学*、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动故事编撰而成的。

  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许多主张。虽然他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的许多思想和方法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教育教学中学*和借鉴。

  一、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或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或以事为中心”,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疑问,这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因此,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传统教育教学的最在弊病就是脱离学生生活,脱离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需要,不重视学以致用和创新。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照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二、推行“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要因材施教,他曾生动地比喻:“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组成、经济条件、父母情况、个性*惯、天资禀赋等方面都各有不同,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有了切实的了解,才能找出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去培养、教育学生。就像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这也就是陶先生所说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他们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三、教到老,学到老。陶行知先生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教到老,学到老”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人生态度。特别是在今天的电子时代,孩子们的学*能力,向我们发起了挑战。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碗水。而这一桶水,经过一二十年的滴、漏、跑、冒,可能只剩下半桶,甚至已经成为死水。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教师桶中的水,真的需要好好地补充。我想,只要我们愿意当一块虚心的海绵,随时都可以获取成长。

《陶行知》读后感2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点击陶行知》读后感。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读后感《《点击陶行知》读后感》。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下一代人的素质上的,现实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最突出的一条是创新能力。而我们的现行教育是应试教育,在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的师生们哪里还顾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不说美国、英国等国,单是日本、德国等国家能在二战的废墟上快速崛起,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国外教育的现实无情地让我们思考,如果*的教育再这样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凭什么在世界舞台上与他国同台竞争?而早在半个世纪前,陶行知老先生就已提出了“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的教育理念,在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既感到遗憾又感到欣慰和喜悦,遗憾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却走了弯路,欣慰的是我们又走了回来,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能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努力去做,去实践,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

《陶行知》读后感3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读后感4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爱是最伟大的信念,爱是教育的至宝。只有心中有爱,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学生,爱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有热情,也才会有意义。可以说没有爱就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诚;没有爱,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深厚的爱生之情,会促使教师去尊重学生,愉快地去接*和理解学生,积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以真诚的目光去关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他们以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育教学才会顺利进行。只要凸现出爱,爱也永远伴随着你。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陶行知》读后感5

  认真拜读过《点击陶行知》一书之后,获益匪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把爱的教育寓于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每设计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三、实践创新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陶行知》读后感6

  读完了《陶行知教育学》,感觉获益良多。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学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也爱学校,他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发人深思,给我很大的启示。

  书中介绍了他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行,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他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以为然,他坚定而又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当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和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学校。教师应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教师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

  对学生没有爱,即使教学也没有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用心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他当年倡导的教育的国民性、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生活性、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创新性,与现在的素质教育如出一辙。学*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照当前的教育现状,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张扬“人”的大旗,以完善人自己为目的,以提升人的价值为目的,以“立人”为本,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先生为榜样,始终把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做到人格上尊重他们,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上关注他们,身体上关心他们,使全体学生生活在充满爱的浓浓氛围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增进学生努力学*、报效祖国的雄心。

《陶行知》读后感7

  读了陶行知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校长收留了一些因为战乱影响而流落流离失所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些孩子在不同方面,也显现出不同的天分。可是外界却有很多人反对,最终陶校长以“天才”的独到见解,使他们心服口服。

  文中的这些孩子,个个都离开了故乡,失去了父母,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拥有聪明才智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天才。而我们都有爸爸、也有妈妈,我们还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既然他们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当然也可以,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机会,借陶校长的话说:“天才绝不是天生而成的,除了白痴以外,每一个孩子只要培养,引导得当,社会关心,环境适宜,再加上他们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成为天才。”

  读完了这个《人才大才和天才》这个故事以后,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天才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权利,而是大多数人都有机会。

《陶行知》读后感8

  假期我认真地读了《陶行知》感触非常大是其中的“生活即教育”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下面,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里谈到: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他同时又谈到,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因为,他要实现一种教育的理想,就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问题。陶行知先生为此在文中进一步用实例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教育”是相连的,是一个学理。他进而又提到,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这教育。

  陶先生在文中,把生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他不仅给我一震憾,更给我一感叹,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我想,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提倡和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吗?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与劳动。这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教人做真人。自有人类生活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我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读了陶知知先生的著作,既感觉受益非浅,又感觉责任重大,同时又得到了启迪。在当今社会,生活教育,是社会所求;素质教育,是社会所需;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社会所盼。我只有竭尽全力,多学,多思,多想,多做,按陶行知先生所言,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陶行知》读后感9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的确,学生是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的知识,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地学*,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个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教师,他的课堂会日渐单调、陈旧,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让学生获得快乐与帮助呢?

  就如陶老所说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的一本书,我也将于它置于案头,让它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之路走得更远。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3)

——《陶行知》读后感 (菁华9篇)

《陶行知》读后感1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读后感2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

  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陶行知》读后感3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读后感《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教学十几年,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热情。

  只有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去爱他们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善于接*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这是我们教育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陶行知》读后感4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爱是最伟大的信念,爱是教育的至宝。只有心中有爱,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学生,爱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和生活才会有热情,也才会有意义。可以说没有爱就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诚;没有爱,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深厚的爱生之情,会促使教师去尊重学生,愉快地去接*和理解学生,积极寻找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以真诚的目光去关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他们以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领路人,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育教学才会顺利进行。只要凸现出爱,爱也永远伴随着你。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陶行知》读后感5

  读完这本书,引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

  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

  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用真心来对待他,只有这样才会更好。

《陶行知》读后感6

  今年是学校的读书年,上周五,学校刚进行了精彩的读书交流论坛,彰显了“书香浸润人生”的活动宗旨。的确,读一本好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受益良多,在寒气还没有褪尽的二月,每晚灯下,除了阅读了王微老师的《不幽默,你就别做教师》之外,我还看到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走*陶行知》。

  书虽然不厚,却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片段记录了一位教育大家给祖国的宝贵馈赠,用质朴的言语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民教育”、“学校观”、“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这本书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引领,也是实践中的导航。

  全书的中心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这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源于美国杜威的“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教育实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来,“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为了考试而背一些默一些诗句啊、文章啊。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的考试,因为这种考试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

  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取得和谐发展。这也要求了学生从“要我学”的死胡同中**出来,步入“我要学”的求知天地。

  读着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着他纯朴而又精深的理论,更让我震撼的是,像这样“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论,其实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出来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成就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向前辈们学*,一方面从理论上提升自己,多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从实践中充实自己,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会更加的发扬光大!

《陶行知》读后感7

  假期我认真地读了《陶行知》感触非常大是其中的“生活即教育”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下面,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里谈到:好生活就是好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改造社会的教育;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他同时又谈到,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因为,他要实现一种教育的理想,就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解决民生问题。陶行知先生为此在文中进一步用实例证明,“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教育”是相连的,是一个学理。他进而又提到,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这教育。

  陶先生在文中,把生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他不仅给我一震憾,更给我一感叹,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我想,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提倡和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吗?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与劳动。这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教人做真人。自有人类生活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我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读了陶知知先生的著作,既感觉受益非浅,又感觉责任重大,同时又得到了启迪。在当今社会,生活教育,是社会所求;素质教育,是社会所需;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是社会所盼。我只有竭尽全力,多学,多思,多想,多做,按陶行知先生所言,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陶行知》读后感8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的确,学生是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个理论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个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运动能力、学*能力、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目标,都能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许多的知识,作为老师,只有不断地学*,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个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教师,他的课堂会日渐单调、陈旧,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让学生获得快乐与帮助呢?

  就如陶老所说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的一本书,我也将于它置于案头,让它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之路走得更远。

《陶行知》读后感9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和积累。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二是指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和最*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陶行知,向前辈们学*,多积累知识,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们教育现代化的一盏指路明灯。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4)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菁华9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联系教学实践活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颇有收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学*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数学贴*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价格。学*“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识”,帮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电费情况(按人口比例)。学了“*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均身高、*均体重、*均年龄,菜场某一蔬菜的*均价格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第二、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发展的理论,其实与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教材和学*内容才是学生“做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在招考营业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我是小顾客”活动中,通过付币、找币巩固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在我刚上班的前几年,单位由于没有读名著的现象,虽然知道陶行知老先生,但很少见过有关他的资料,偶尔见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句,就总是把它写在教案本的第一页,来激励警示自己。后来虽然也接触到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但没有真正拜读过他的著作。因此当学校把《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发到我手里时,顿有亲切之感,好像又和自己熟悉的慈祥的老人意外的见了面,于是一有时间就要翻看。

  读陶行知,感觉仿佛与陶老作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

  陶老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这本书汇集了陶老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比如陶老先生说:“民主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会照顾每位学生,尽量“蹲”下来看学生,多引导,多点拨,多鼓舞,多激励;在课堂上,我尽量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兴趣盎然,思维活跃,领悟知识就显得主动而又迅速了。

  比如陶老先生主张“以教人者教己”,就是“为教而学”必须舍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更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老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个例证让读者更明白“以教人者教己”的内涵。看了这篇文章,我很快就想起美女中医专家李智有关健康的讲解,可谓是饶有趣味。听过李智讲解的人恐怕都有同感。她在传授健康知识时,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让听众听得更明白,更有趣,大大克服了讲知识枯燥的现象。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源于她丰富的知识,她之前肯定是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了较厚的知识储备。当时我就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应该这样,知识更丰富,课堂更有趣,那课堂上就会呈现一种“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的喜人局面。今天接触了陶老的著作,知道了原来今天的教育理念陶老早就探索出来了,今天的新教育也正合了陶老的理论和经验。

  如今推行的新教育,似一阵春风,吹遍了教育的角角落落。王永新说:“做,就会成功!”人生的最大乐趣是赢在奋斗,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享受人生。在新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中工作,在工作中学*,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之路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

  *日,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一书,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也曾困惑。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那么老师的做人显得尤其重要,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育教学?在实践中,我也不断探索着,尝试着……通过阅读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仔细斟酌,我有两点体会:

  一、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离不开生活,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二、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多学*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

  闲暇时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 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21世纪的*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即头脑**、手脚**、身体**、感官**、时间**、语言**;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惯,需要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的时候,把地下室给他做实验。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创造儿童的教育,还在于**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出来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觅食”式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时代呼唤教育家,时代也造就真正的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

  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做合一”、“教育改革”、“创造的教育”、“生活教育”等多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一、做生活中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这样指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陶老先生把*的教育进行如此形象的阐述。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而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更不是生活中的教育。单凭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难道这是教育吗?陶行知所提倡的是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这正符合我们当代的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活学活用。难道不是吗?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我们职业教育也是一样,教育我们学校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他们有知识、技能和想象力,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做到不但是课堂上的主体,更是生活中的主人。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已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

  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陶行知指出,是活人必须做。无论你多大年纪,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生活在世界上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学*美发专业的学生通过做头发才知道发型的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美丽,学*烹饪的学生通过尝试做菜会知道通过调整火候才有别样的美味,参加高考的学生通过测试才知道付出就会有回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仅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爱的教育的诠释。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陶行知老先生。让我感受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是那么的肤浅,也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和积累。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会视陶先生为我的榜样,不仅做到修身养性,坚持学*,关爱同事,同时努力让自己做到财务工作中的研究者,实践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善待他人,服务他人,做一个完整的人。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7

  原文:“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出来。**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惯。良好的*惯有助于学*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他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从而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态度,师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师要用心向学生学*,不仅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从学生身上所隐藏的无穷的创造力中汲取和丰富自身的创造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8

  初闻“爱满天下,知行合一”,还是在大学军训时,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训,要记。却不知这几个字如随风潜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润物细无声般深入我心。

  暑期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整书由浅入深,虽是教育箴言,却如沐春风般感受字里行间的温暖,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

  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必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爱的教育,作为工作室的学员,一直深受乔利荣老师教温暖的数学影响。爱无处不在,爱温暖童心。

  爱上自己教育工作,陶行知一个重要思想“教学合一”,在我看来,教与学的融合,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教师要爱上自己的所教学科。爱上它才能从心底想着把这份对学科的爱传递出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在教学反思中自我学*,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去学*,把老师教的方法与自己学的方法结合起来,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老师学的更多,于我而言,爱上所教学科,才会本能的去充实,去完善。唯有芬芳才能散发芬芳,唯有爱自己的学科才会让学生体会你有这份爱,跟随老师的脚步,逐步爱上你,爱上这门学科。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爱溢于言表,教育理论便是最好的印证。乔利荣老师暑期让学生制作2021年的日历,看着孩子一个个精美的手工日历,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爱着这份事业,才会想着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温暖孩子的小学生活。

  爱上自己的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师对学生有爱,师生关系便会更加和谐。在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乐学,主动学*,不同方面都有所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着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让他们与自己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陶行知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认为:“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想,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爱是默默无闻的,但爱也要大胆的表达出来。小学阶段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有时真的“没心没肺”,但爱自己的学生,一直坚持着,学生终有那一刻的顿悟,用心去对待你。我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六年级了。尤记得一年级时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教室乱跑,被要求回座位后大声喊叫,着实头疼,每天就让他跟着自己,没有“自由”的他见我就说,“老师,我讨厌你”。对于那时刚工作的我来说,这句话无形中快浇灭自己的工作热情,但心底透着陶行知爱的教育那束光。随着学*的深入,不仅有*惯的要求,还增加练*的要求,这个孩子依然抱着讨厌我的态度。但我依然彼此“陪伴”,作业的再练*让他更讨厌我,一个零食仅仅让他对我有个笑脸,彼此相伴已五年,有一天,主动找我,说“老师,虽然你有时对我很凶,但我很喜欢你,也喜欢数学”。那一刻的自己热泪盈眶。爱真的润物细无声。我也将继续秉承陶行知的那句格言,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对待他们。

  爱满教育,爱上自己的教育工作,爱上自己的学生,这是我读《陶行知教育名著》的最大体会。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9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5)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菁华9篇)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里面的内容让我深有感触,很多观点和我们的教学紧密相连,而且讲的非常的确切和适用,虽然时过境迁,但这本书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大。

  比如这篇《教学合一》,陶行知先生认为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想到自己的教学课堂,深感惭愧。“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会挣扎着不肯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教师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的越充分,学生参与学*的自觉性就越大,学*效果就越好。

  第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生学*上“苦恼太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因为不喜欢这一门学科,不喜欢教这门学科的老师。尽管我不完全苟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老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不及时对自己教学做调整和改进的话,他肯定是“教不好的老师”,新课程要求我们“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如陶先生所言认真去思考如何“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需要加强学*,终身学*。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老师,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有趣。做一个学*型的老师,多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学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学生“终身学*”,我们更要在“终身学*”方面身体力行。言而总之,教学合一就是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教学相长。只有做到教学合一,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教实学。

  比如《活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教育。陶先生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点,也可以去锻炼,本领是锻炼出来的。为了使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陶先生认为“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天进步,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不使进步,把它束缚起来。”而“活的教育”的要求则是:(1)“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2)“要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3)“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

  陶先生说:“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焕发师生的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首先要焕发师生的学*活力。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时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其次,“师生”和谐,充分参与。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师生”和谐的关键是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融,而情感因素正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因此,活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人的创造潜能,仅仅是每个人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活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思想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学*、创新学*,让课堂学*成为孩子们自主展现自己自尊、自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的*台。

  陶先生说:“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那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积极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教材本身容纳着无穷无尽的人类智慧,我们要复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达为一种活生生的、形象具体化的东西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所接受。

  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无声的变为有声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把教材中能够反映“变化”的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去勾勒。其次要了解学生实际,分层次备课。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儿童,就要以儿童的力量为转移。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备课中首先需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查他们学*上的差异,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后备课,并且要按学生能力差异分层次备课。分层备课不仅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而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了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分层备课,要研究不同认识层次,不同个性特点儿童的“个性差异”,按他们的需要备课,这是“活的教育”对我们备课的更高要求。细细体会和理解陶先生关于活教育的的要求的论述,我们更要做到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注入式教育。

  读了《陶行知文集》,我们深深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留给后人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我国教育和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愈来愈显示着它永恒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2

  读书节,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他是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以教人者教已”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他以睿智的目光、哲学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一、教育要用情,这种情是来自与对学生的大爱,来自于做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二、教育要讲信,要教育孩子做诚实的人。

  教育本身就必须是诚实的、追求真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化学老师为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用手指头蘸了(其实没蘸)了蓖麻油尝了尝,之后让学生跟着做------本书中美国的教师也做了类似的事:花一节课的时间考试教师叫给学生的错误的东西,然后再在试卷上画上0分,让学生明白老师讲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要用自己的头脑思索,思索之后对的才值得去坚持,不要人云亦云。教育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教会学生探究。

  三、要做一个自信的教师。

  *年来很多老师“信课件”、“信教学时尚”、“信课改新潮概念”、“信评价标准”、“信应试指挥棒”,惟独缺失了自信力。适当的使用课件、课改理念、评价标准等等也都是教学所必要的,但教师断不可忘却自信力的培育与发掘。

  (一)要努力。路遥说:“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的确如此,人归根结底是精神的存在物。当夜深人静,万赖俱寂时,我们会在心底响起清脆的声音,直扣心灵,追问每个当下的日子究竟有何意义。虽然,我们似乎难以握住生命的真理,但当我们努力于一份自觉有意义的事物时,我们的心就多了份安定,少了份浮躁与空洞。要激励学生多读多写,语文教师就得多读多写,读好,写好,在读书做文中享受语文。如此才能将这份兴趣、热情与方法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受其感染,亲其师,信其道,走上热爱语文的路途,终身受益。王尚文先生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说:“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我明白先生的意思是教师要比学生更可教才行,唯教师学好、学实,才能将所学之得与学生分享,否则只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而已。钱梦龙在其新著《教师的价值》)中也说:“老师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才能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因而,做教师,首先自己要努力。

  (二)要是思考。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作为语文教师,仅有阅读与写作本身还不够,需有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沉淀,在反思中烛见理性之光。诸如语文教学的性质之争(工具论、人文论,亦或两者兼顾),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否统一为正确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都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再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等问题,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要境界。特别欣赏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是人伴随自己最大潜能地改变世界”。在罗曼·罗兰的表述中,我清晰地发现幸福的本质在于个体实现改变、影响世界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层次即为境界。身为人师,我想呼唤我的学生,走进田野,去感受一草一木的蓬发,激发他们阅读优秀的作品,唤醒内在沉睡的生命……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3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读好书更为重要。

  假期我有意阅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是*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在我的班级,我有计划地开启了爱的征程。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因为工作的不便,请我转告孩子中午的落脚点,我时刻记在心中;有时家长请我帮忙照顾生病坚持上课的孩子,我一会儿摸摸他的额头,一会儿询问一下,“你现在感觉怎么样?”“难受吗?难受一定要告诉老师啊!”一会儿又送来了热气腾腾的蜂蜜水;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拜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课堂上,我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他们的一个皱眉,一个委屈的眼神,我就会心焦半天。下课第一时间就找他们谈天,了解心理想法,巧妙地化解他们的顾虑;课外时间,我还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有个男生他叫李程雨,他是班上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弯着腰,不抬头,小眼睛滴溜溜乱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老师写一举一动。作业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课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怎么办?我不能让他在我的手下变成问题生。我的语文课上,我故意走到他的座位边,暖暖地看上他一眼。他显得更加羞涩了。我又轻轻地推一推他的脊背,他把腰挺直了。可是,过不了一会儿,背又塌了下来。我一次又一次不经意地走过的他的座位,一次又一次爱抚他的头颅,并投以鼓励的目光。他的背直了,眼睛睁开了,第一次把目光,属于他的感激的目光投向了我。我欣喜若狂,我给他示范汉字的`书写,我帮他擦去错误的答案……他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努力,虽然比不上曹文奥的书写和成绩。相信,他会越来越棒。因为有爱的浇灌,小苗的成长会更加茁壮。

  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秋的硕果。做为教育者,我们能做的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让爱常驻每个孩子的心间,让爱常驻我们的心间。让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让爱伴随孩子们成长。“精彩六年,幸福一生”,我们就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誓言。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4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假期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学生的语文学*仅仅靠阅读课本中的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始终在不断摸索、尝试:

  (1)、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自然就落到了实处。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5

  *期我阅读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爱是施教的前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兴趣和学*积极性。

  三、实践创新教育是关键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语发扬光大: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如:《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又如: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继承父辈的成就,把它发扬光大,好教下一辈得到更好的精神的与物质的遗产。——老舍《四世同堂》六十四

  成语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又如: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6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7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马可连柯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是陶行知对教育无限的爱的最真实的写照。“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是陶行知对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营造出和谐、亲切、温馨而且乐观向上师生关系。陶公“四块糖果”的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即被陶公那博大的胸怀和睿智的教育机智深深地折服,更由衷地敬佩先生对学生的那种信任和尊重,也就是那种对孩子深深的爱。

  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斥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励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每当我们遇到学生打架事件时,我们是否会有这样的胸襟和机智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呢?在我的印象中,我们自己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时,更多的是对孩子的说教,有时甚至会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指责和数落。根本无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无法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我们的学生在这种说教中也形成了的是一种等待和应付,等待着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后的一句“你错了吗?”学生会应付式地、高兴地回答“我错了。”“以后还会不会这样?”“不会了。”跟小朋友说“对不起”。犯错的孩子会在心里长长地舒口气,兴高采烈地对被欺负的孩子说对不起。开心地走出这说教的大门,回到教室去,继续着自己快乐的游戏。这样地说教有没有用呢?各位老师心里很明白,也许第二天孩子还会继续着他欺负学生的游戏,老师又会继续着自己的说教,实在没辙了就请父母。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赋予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孩子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诱导,让孩子们自己一步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我们以往的批评,指责,抱怨换成欣赏,启发,激励。

  教师没有爱,教学就会没有动力。没有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心与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要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的,比什么伟人都要大”,陶公亲切地称学生为他的“爱人”。心中有学生,心中就会有爱,有爱的课堂总是那样地亲切、和谐;有爱的课堂总是那样的美,那样地能吸引老师和孩子。民主的爱,智慧的爱,公*的爱,会让教师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从小沐浴在爱中的孩子他以后给予人家的也是爱。只有爱的教育,才会让孩子在充满阳光的道路上成长;只有爱的`教育,才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的职业情感,爱就是理解、尊重、信任与公正、赏识。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碍,读书则可使人顺畅。”,从《陶行知教育文集》中,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然而我想读出更多的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8

  潘苗和最*我怀着对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研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潘苗和。陶行知先生,*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其中,他提出的现代有效教学理论,值得我们借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

  学生读书是为了用书,用书是读书的目的和归宿。用书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学生既要读书,更要用书。学生读书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技能,以便更好的把知识与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应用到生活中去,取得一定的经验。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掌握了书本内容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因材施教”的这一条有效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照顾差异,坚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教什么和怎样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他说:“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对此,我们“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它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陶行知先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儿童个体内在,而不是外界任意制定的。若为学*语文而学*语文,就在语文学*和生活实际应用之间造起了一道高墙,学*是学*,生活是生活,没有生活基础的学*从来是低效的,因为这是读死书、死读书。

  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学*的真正目的是致用,是指导和改变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真正给学生学*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在自己的空间里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9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假期之中,我阅读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实施爱的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的积极性。

  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三、实践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了陶行知先生的“五大**”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

  1、**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

  2、**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

  3、**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

  4、**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

  5、**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6)

——橡皮泥作文 (菁华9篇)

橡皮泥作文1

  曾经,一页页浏览着自己斑澜的梦,才发现,理想仅是一个奋斗的高度,憧憬只是内心最美的单纯。而对与错,正义与邪恶,仅仅是一个衡量标准罢了。当世界换上了新眼球,我仍在反复琢磨着同一个问题:生活到底是什么?

  总觉得,它是有生命的,那样饱满与鲜亮,每一寸细腻的肌肤都让人的指尖充满了凉意,每一抹浓艳都直勾勾地插在我那柔软的心间。不知为何,看着它,我心中有些酸楚。呵,没办法,眼睛固执得不肯掉下一滴眼泪水。

  我爱秋,或许是爱它的凄凉罢。有时,情绪涌上心头,总忍不住想:秋风啊,你在喊些什么?是叹人声的短暂还是哭大地的凄惨?是啊人们都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唯吐情不变。但是,人生那般茫然,每天都在反反复复地做着一些无谓的工作,不知哪一天,世界将永远沉寂,身边的亲人,包括我自己,将一个一个莫名其妙地消失。总想不通,那些人是否去了另一世界,在那里还有亲情吗?我害怕寂寞……。

  但是,橡皮泥的气息让我内心深泉向西流去。突然由它联想到人生,一块橡皮泥是那么地脆弱,但它早已得知干成硬块的命运,仍毫不犹豫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任人怎样挤压,它仍然能黏合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因为那是它身体的一部分,仅此而已。人生不也一样吗?无论怎样挫败,好歹在世界上走了一遭,看见了太阳,感受到了情的温暖。人生如此妩媚,又何必畏惧死亡,只要敞开心中的窗户,一个微笑便可以融化结实的冰窟,放飞希望,才能用指尖触到阳光。世界本没有色彩,是憧憬让世间开满了粉嫩的花朵,是理想让科技的标尺骄傲地上扬,是正义为社会洗净了污点,擦出了和谐与美满!

  人生的风雨也许还在吹打,但是在生活充满黑暗之时,别忘了去寻找那一个光点——爱的力量!不要担心寂寞,勇敢地去吧,因为,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爱着你,用双手去创造生活,不要停止。

  我仍然爱着秋天,但爱的是枫叶飘落的缠绵,是秋菊淡淡的清香,是不久后明媚的春光!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骨肉情不变,人间暧永存!

  那一笔流沙,轻轻地从指尖滑过,当万物早已沉寂,唯有你,还在寂寞地流淌,抚不住似水年华。但是,人生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在我的心中留下一个深深的洛记,直至流水的最后一次冲击。

  橡皮泥的人生……。

橡皮泥作文2

  想要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过得精彩,就要学会拥有一盒属于自己的橡皮泥。

  人生就像橡皮泥。它有红、蓝、绿、紫、黄、黑等多种颜色,只看你如何用罢了!困难是考验,挫折是考验——一切阻碍是难免存在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相信自己能行。其实,橡皮泥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在生活中提点你,指出成功的秘诀:有的人,将它展现在生活的道路上,像雄鹰翱翔在无边的天际,没有一丝掺假;而有的人,却把它埋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像蚯蚓钻进土里,不知哪儿去,要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要为目标奋斗,积极进取。我们不必收藏,既然选择了生活就要活出它的亮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像橡皮泥。创新在生活中占着不可缺少的地位:有人的生活是多么火红,就似非凡的红色;有的是多么黯淡,就似冰冷的蓝色;有的是多么寂寥,就似枯燥的黄色;有的则是黑魆魆的,就似无情的黑色;亦有人的生活如同一张白纸,这时他无从选择,只有悲伤和痛苦……让我们过在惊喜、浪漫里吧!我的前途我做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妙的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只要,我们都知道黄加蓝变清新的绿,白加黑变纯然的巧克色,还可以抓住白色的橡皮泥,就可以多选择地调制,那缤纷的颜色何曾不是自己创造的呢?就像多拉A梦变魔术一样,变幻多侧。生活就是这样,是多变的,是意想不到的。常言道:生活越简单越美好。

  但一定要懂得创新,他尽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

  人生就像橡皮泥。多姿多彩的人生要用自己的双手捏造。生活需要我们开凿,开创人生前进的道路。若你在这条崎岖不*的小径上遇到堵塞、风吹雨打;若你在捏不出形体,而失去信念和变得狂躁,不用求助于人,靠自己:宝剑峰丛磨砺出,梅花出自苦寒来。希望就在你身旁,相信风雨后会有彩虹。困难的背后总有一些无穷的力量支撑着你,使你铲*崎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无论怎样的险阻,也不能制止它们前进的动力,奔流的信念。不必怀疑,它就是人生的精彩,人生的支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我们真的迷失了方向,请不要放弃,成功就在前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橡皮泥的“人生”,富有动感,过得充实、或可歌可泣、或受民景仰,人才不枉此生。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具有自信、创新、坚忍不拔的品质。

橡皮泥作文3

  有一只小老鼠,一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开过。有一次,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得一个星期后才回来。我会想你的,爸爸!小老鼠吸了一下鼻子。我也会想你的,小宝贝!老鼠爸爸捏了捏小老鼠的鼻子。

  妈妈和小老鼠站在门口送爸爸。爸爸的背影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个小黑点了,最后就看不见了。

  小老鼠有点难过,他想看会图画书,但是那些画都在跳舞呢,他什么都看不进去。

  让我来搭一间小房子吧!小老鼠拿出一盒积木,自言自语地说。搭着,搭着,只听哗啦一声,一堵积木墙倒了。

  真没意思,真没意思!小老鼠噼里啪啦把积木统统推到墙角。

  书柜旁,有一大桶彩色的橡皮泥。那是爸爸送给小老鼠的生日礼物。

  小老鼠打开盖子,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飘了出来,这是一桶有香味的橡皮泥哦。

  嗯真好闻!小老鼠拿出一块咖啡色的橡皮泥:捏什么好呢?小鸟?小熊?小蚂蚁?嗯再想想看……

  小老鼠想啊想,忽然就跳起来:让我来捏个爸爸吧!

  爸爸是咖啡色的,爸爸喜欢喝咖啡,这块咖啡色的橡皮泥就像我爸爸。小老鼠一边想一边把橡皮泥搓圆、压扁……很认真地捏起来。

  好了,鼻子歪点也没关系。爸爸做鬼脸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嘴巴大点也没关系,爸爸唱歌的时候,嘴巴就有这么大。眼睛小一点更加没有关系了,爸爸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只剩一条缝呢。这是又装鬼脸又哈哈大笑,又在唱着歌的快乐爸爸!小老鼠捏好了爸爸,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咯咯咯笑起来,他觉得这个爸爸是最最滑稽的爸爸。

  好了,爸爸,现在我想跟你说会话。小老鼠把爸爸放在窗台上:我是你的儿子小老鼠,你在想我和妈妈吗?橡皮泥爸爸才不会说话呢。小老鼠只好自己回答:我非常非常想老鼠妈妈和小老鼠!这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小老鼠踮起脚尖,吧咂吻了一下橡皮泥爸爸的脸,就好像爸爸真的在眼前一样,小老鼠开心得吱吱叫起来。

  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有点慢,又有点快。

  老鼠爸爸回家了,他看到小老鼠捏的橡皮泥爸爸,觉得幸福极了!然后,爸爸打开行李箱,取出一个橡皮泥小老鼠和一个橡皮泥鼠妈妈。

  原来,当我和妈妈在想爸爸的时候,爸爸也在想我们呢!小老鼠觉得幸福极了,当然,老鼠妈妈也很幸福!

橡皮泥作文4

  今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生活用品。我们不小心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橡皮泥。我对他们很感兴趣,就缠着妈妈给我买了一盒。

  我兴高采烈的拿着橡皮泥回到家,心想:我什么都能捏。我走进书房,把橡皮泥放在桌子上,打开盒子,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在阳光下特别刺眼。

  我坐在办公桌前想,我该捏什么?不然捏雪人。开始,我拿出白色橡皮泥,挤出两个大小不一的球,分别做雪人的头和身体;然后用黑色橡皮泥挤出两只圆圆的眼睛,贴在头上;然后用红色橡皮泥捏雪人的嘴和鼻子,嘴是一条小长条,呈弧形;然后用黑色橡皮泥捏一顶大礼帽放在雪人身上。看起来很有礼貌,看起来也是这样。它还捏了四个扣子,粘在雪人的身上;最后我捏了一把橙色橡皮泥的扫帚插在雪人身体的右边,这样就做了一个绅士雪人。看起来真的很可爱!而且,它好像在对我微笑。

  这时,我妈推门进来了。它看到了我的工作,称赞我做得真好!于是,我妈有了一点想法。她想和我一起拍一部作品,但是什么题材可以好看一鸣惊人呢?我在努力思考。我明白了。为什么不以“水下世界”为主题?我妈也同意我。

  我先拿了一个蓝色的硬纸板,相当于水下世界,但最重要的是水下世界的生物。我把绿色的橡皮泥拿出来,挤成几条细条,均匀的放在纸板上。关键是要让他歪,这样才能符合水草的形状。这只是开始,然后我会捏一个小章鱼。我拿出粉红色的橡皮泥,揉了揉,揉成一个球体,就是章鱼的头。然后我捏了八个小圆球作为章鱼的八只脚,然后均匀的粘在章鱼的头下,几乎成型。然后用黑色橡皮泥捏章鱼的眼睛,用粉色橡皮泥捏成扁圆形,再往下压中间,用一张嘴完成。就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妈不甘示弱,拿起一块蓝色橡皮泥,捏了一只鲸鱼的身体,头和尾巴。我妈捏橡皮泥的手法好像很好!然后他用黑色的橡皮泥捏了捏眼睛,然后用手挖了挖嘴巴,就这么一条小鲸鱼吃完了。妈妈太棒了!

  然后,我们捏淘气的小龙虾,笨拙的乌龟,灵活的鱼,可爱的海星等等。最后,我们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纸板上,完成了一幅生动的水下世界地图。看着我和妈妈的成就,说不出的开心!

  我认为发明橡皮泥的人真的很聪明,它给了孩子们无限的白日梦空间,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各种乐趣。

橡皮泥作文5

  橡皮泥是我小时侯最爱玩的玩具。它有五颜六色的色彩。有的还带有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更令人兴奋的是刚买回来,有的盒子底部还有一个图案让捏造者拿着橡皮泥去印出它的形状,盒子里面还有各种形态的印章,如:猫眯、狐狸、大白菜等,让人忍不住都要去印一印,捏一捏。有的里面有8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有的只有6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有时,盒子外面还附有一个圆柱体的小滚筒,让你在橡皮泥上任意滚动,让橡皮泥更加的*整。

  我最爱的是捏橡皮泥。在一次同学的生日中,我与她一起玩耍,忽然,她拿出一个圆形的塑料盒子,外面写着“橡皮泥”三个大字,我惊喜的跳了起来。这时,他提议说:“我们来一个动物大聚会,好吗?”我大声地说:“好!”我们便开始行动了。我拿起了一个红色的'印章,上面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我兴奋极了,拿起一小块黄色的橡皮泥搓成了一个圆圆的小球,往印章上一印,哇!小花猫的头印好了。我便想:这好象缺点什么?对,一个完整的身子,还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想着想着我便开始动手了,左捏捏,右捏捏,终于大公告成了,瞧着这只小花猫,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真漂亮,黄头发,白裙子,红鞋子,真像一位小公主。

  瞧!我的同学已经把桌子做好了,“猫眯夫人”开始用餐了,这时,我学着小二的声音说道:“夫人,菜来喽!是您喜欢的‘辣椒炒鱼’,‘白菜炒鱼’!还有一杯‘红酒’。”我心里想:啊!一顿上等的美味佳肴诞生了,如果再加上一朵玫瑰花,那该多好哇!说干就干,这不,一朵玫瑰花就大公告成了!

  哎!时间过的真快,一下子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便与同学匆匆告别了!

  现在,我有好久都没有去商店逛了,所以有好久都没有看见橡皮泥了,有时帮妈妈洗菜,都把菜当成橡皮泥捏起来,如果不是妈妈叫我,恐怕菜就要被我捏糊了。好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那个快乐的我。

  我爱橡皮泥,我要捏出最好的菜肴给太空人员吃,不过,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吃了,就会消化不良,“死了死了的”。

  橡皮泥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但你更是我童年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橡皮泥作文6

  今天早上,我随意翻起一本《童话世界》,发现书上有可爱的小玩偶,并且它们都是用橡皮泥做的。看着这么多可爱的橡皮泥小玩偶,我也忍不住想捏几个。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我的橡皮泥,开始捏了起来,可是我怎么捏,也没有书上的那么好看,自己看看也觉得不好看,没办法,只好请教妈妈了。在妈妈的一点一点指导下,我先捏了一个比较小的,感觉还挺像的,接着好像一下子来了灵感,又捏了几个大一点的。

  看着我捏出来的小玩偶,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橡皮泥作文7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游戏。

  我们先分了几组,老师兴致勃勃地说:“现在我们来捏橡皮泥吧!”我先把橡皮泥捏起来,接着在小心翼翼地揉,然后我用吃奶的利器把它用力压扁了,最后我再把橡皮泥撕开了凉拌,我再切一下,我再把橡皮泥拼了拼,但是一掉地,全散了。我大叫起来:“我的心血呀!”哎,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只能在捏了。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拼起来了,这回我可不会让橡皮泥掉地了。我捏的是三不像,因为它不像猪,不像人,也不像僵尸。

  通过这次游戏我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橡皮泥作文8

  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很无聊。心想家里有什么好玩?我灵机一动,看见盒橡皮泥,我是捏橡皮泥的高手。我会捏棕色的小狗、雪白的小兔、有长长尾巴的小猴…

  还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是一个下午,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在家没意思,突然我想起了橡皮泥,我想捏一个恐龙。我先拿起团泥搓搓,在拿起另外一团泥搓搓,再给恐龙的身体捏了个尾巴。再拿小刀刻了个大大的嘴,嘴里有锋利的牙齿,又长又粗的大腿,还有那肥肥的肚子。可是怎么可把身子和头连起来呢?我左思右想,终于我想到了怎么连身体和头了。拿一个牙签串在头和身子中间。看,力大无穷的'恐龙做好了。它好像在说:你真聪明!

  我最喜欢捏橡皮泥。

橡皮泥作文9

  我会用橡皮泥捏小狗。首先,我会用棕色橡皮泥把它揉成椭圆形,作为小狗的脸。然后我会从黑色橡皮泥里拿出两小块面团,放在小狗的脸上做眼睛。然后我会用两小块棕色橡皮泥轻轻拍打小狗的耳朵。然后我会用黑色橡皮泥做小狗的鼻子。接下来就是做一个小狗的身体,揉成褐色的椭圆形身体,身体就准备好了。然后从棕色捏起四条腿,好像少了什么。哦,一条棕色的小尾巴/加一条尾巴,就做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7)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精选十篇)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1

  今天我和妈妈再次来到体育场的黄土坊,这次我可是想做软陶。

  花花绿绿软陶在小朋友的手里可以做出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作品, 太令我兴奋啦! 。这里的阿姨发给我一套彩色的陶泥及要用到的材料,有软陶、 裁纸刀、 牙签、 推棒。

  软陶就是比橡皮泥要硬好多。

  阿姨给我做示范, 硬梆梆的陶泥在她手心里搓来搓去,一会就像魔术般变得软绵绵的。

  太神奇了!我顿时来了精神,我我想做个什么呢?突然脑海里闪过一 个念头,做个漂亮。先用一块的红色的在手中搓搓,等软了以后再把 它放在玻璃上来回滚一滚,一会就变成一个红彤彤的圆柱体,随手又 扣了一点点的黑色小点拼成花型粘在红色的圆柱体上, 又一次在玻璃 上来会滚动。啊,太神奇了!一个古香古色的挂件做成了。看着我的 作品,我得意极了!这可是我的`第一个作品。接下来最后一道工序就 是‘烧制’,温度是 130 度,时间 10 分钟。”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 进盘子里。时间好像停住了脚步,终于我的软陶作品出炉了,没想到 它变得十分坚硬。红艳艳的底色上嵌黑色的牡丹花,真像回到了古代 的唐朝。阿姨称赞我是一个有心的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做陶成功更是我相信: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什么事情 都能成功。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2

  一个星期天,我和妹妹,还有几个朋友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捏橡皮泥比赛。

  我们分为两人一组,分成了3组,我和妹妹为一组。分好组后,大家仍然打闹着,仿佛比赛不重要。比赛开始了,大家的脸变得比六月的天还快,从原来的嬉皮笑脸变成了一副一丝不苟的表情,仔细地盯着橡皮泥,仿佛怕捏错或漏了一步似的。我和妹妹自然也不闲着,开始争分夺秒地做起小兔子来。两只红红的眼睛,再粘到圆圆的脑袋上,粘上一对长长的耳朵……哈哈,一只小巧玲珑的小白兔终于诞生了。这时大家都已经做成一个成品了,大家不再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喜悦,虽然还在细心地做着第二个,但目光总是望向成品。我和妹妹也十分开心,干劲十足地做起了小花狗。

  比赛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家停了下来,在桌子上摆放好捏好的橡皮泥,有吃的`、有玩的、还有动物样式的,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根本分不出优劣。于是,我们请来邻居家的外婆做评委,选出最好的一组。那位外婆看了看我们的“作品”,又看了看我们紧绷的脸,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们做得很努力,也很棒,所以都是第一名!”我们听了,高兴地又蹦又跳。

  这次比赛使我明白了:名次是无所谓的,只要努力了,我们都是第一名!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3

  周四下午第一节课是美术课。任老师教我们做橡皮泥名片。学生们听了非常高兴。

  任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制作泥巴名片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只听老话:“准备好,开始。”让我们携起手来。我和周也配合得很快。首先,我拿了一些紫色和粉色的,用手按了一下。我把它们做成长方形,放在绘本上当名片。我们会小心翼翼地让我们的名字。我的外号是“甜”,所以用黑色橡皮泥做了个“甜”字;周称“玉”为“玉”,并用白造字“玉”。我们还用水彩笔在名片周围装饰了许多美丽的线条。写下我们的电话号码和学校地址。像大人一样的名片都准备好了。下课的.时候,我们给名片起了一个完整的名字“香玉翡翠”。

  和俞渝合作了的一张泥巴名片,得到了任的好评。我们俩都笑得很开心。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4

  星期六下午,我闲得没事干。忽然想起可以玩橡皮泥。我打开橡皮泥的盒子,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出现在我面前。这些橡皮泥可以做什么呢?我想了想,红色的可以做西红柿,绿色的可以做黄瓜,白色的可以做藕,黄色的可以做土豆。我选个红颜色准备做个草莓。

  于是,我学着妈妈和面的样子开始揉。把橡皮泥放在我的.手心里使劲揉,渐渐地我的手越来越热,橡皮泥越来越软。我打开掌心一看:啊,橡皮泥像鹅卵石一样光滑。

  一切准备妥当,开始入模子了。我选了一个草莓模子,把模子放在桌子上,把橡皮泥使劲往里面塞,直到塞不下为直。最后该拿出橡皮泥了,我心里想:“如果做不好,怎么办呀!”可是总不能不打开呀!我用食指轻轻的顶住橡皮泥使它倾斜,先把高的一端取出来了,慢慢的把低出一端也取出来了。我一看完好无损,我真高兴!又做了许多蔬菜,都像真的一样!

  我喜欢玩橡皮泥,我喜欢今天!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5

  这个星期二,我们班要举行了一次捏橡皮泥活动。

  星期一晚上,我高兴得不得了,连觉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的综合课,大家都是一组组做的,我们也不例外,小组里有徐世初、丁楠、冯泽楠、阮诗青等同学,我们想:做什么好呢?对了!做面条吧!于是我们用丁楠的一个做面条的东西,拉出了许多面条。可是,光做面条不做其它的东西,好像太单调了,我们马上让冯泽楠做面条,其他人做其它的。说干就干,我们马上动起手来,同学们有的做紫莹莹的茄子,有的做绿油油的黄瓜,还有的'做红彤彤的蕃茄,丁楠做了个草莓,那草莓做得可像了。这时,我想:我去问问盛老师喜欢吃什么吧!于是,我便跑去问,原来盛老师喜欢吃草莓呀!我赶紧通知大家,于是,我们又做了许多草莓。

  我们终于赶在下课之前做好了,心急火燎的我们赶紧把作品拿给盛老师看,嘿嘿!我还在里面加了一个小东西,就是一双筷子。盛老师看了以后,夸我们做得真好,我们高兴极了!

  这次捏橡皮泥活动真好玩。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6

  余闻地球也久。二十一世纪,从先人还家。但被神仙误为断了的手指,后投胎至一文具店,乃为地球人所开之店。余发现自为一软绵绵之物也。原来,余投胎为“橡皮泥”。余不能称前时之闻。明道中,余本为一牛粪,或远远躲避也。如今,今非昔比,竟成了橡皮泥!或还喜爱余也!自是人们玩物――橡皮泥也。又三年,余泯然众人矣,成了正宗的“地球人”也。乃至说标准普通话也!

  “妈妈,我想买盒橡皮泥!”“乖女儿,妈妈给你买!别闹啊!”一对母子正站在我身旁,还“盯”着呢!只见那女的拿起我,擦拭着我身上的灰尘。哇!好舒服啊!“老板,多少钱呀块给你啦!”就这样,我被她买下来了。

  走着走着,那女的拿出一个银灰色的东东,好像是叫什么匙?!她用那银灰色的东西打开了一扇门。哇!里面好漂亮啊!我简直觉得自己在做梦!我开始感叹我的.“生存价值”了!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7

  今天的陶艺课,老师神神秘秘的拿出一个盖着布的东西,然后叫学生闭上眼睛。当学生们睁开眼睛时,他们不禁“哇!”大声叫了起来。我在同学眼前看到了一条用橡皮泥做成的栩栩如生的“鱼”。然后,老师清了清嗓子说:“这个陶艺课就是让你把橡皮泥作品做得看起来真实一点,越像越好!”

  大家都开始做了,我也不例外。我要做一个蛋糕。先选了黄、蓝、绿、灰等多种颜色的泥,然后切、卷、搓,最后把蛋糕的`各个部分都做完。接下来就是拼接了。因为技术不在家,已经变形好几次了。我气得差点泄了气,但我没有放弃。我拼接了几次,终于成功了。令人垂涎的蛋糕准备好了!我高高举起,同学们都用新的眼光看着我。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他们的作品,包括红色的草莓,小巧精致的老鼠,快乐的小乌龟。

  这门课真的很有趣。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8

  今天,我的姐姐买了一盒橡皮泥,让我和她的宝宝李丞淏一起玩。

  哈哈!现在马上开工!不过,应该做什么好呢,我在拆开橡皮泥的包装纸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张说明书,我打开一看,哇!有好多的用橡皮泥做出来的东西,太好了!我可以一个一个的研究了。到底做哪个好呢?哈哈!就是它了——草莓。哈哈!它可是我最喜欢的水果了,事不宜迟,我要开始做了。我取出红色的橡皮泥,用剪刀剪下一半,把它揉成一个圆球,然后把一端捏成尖尖的,草莓的下半部分就做好了,接下来就要做叶子了,我取出绿色的橡皮泥,剪下一部分,也把它揉成一个圆球,然后压瘪,做成星星状,接下来就要把这个星星安装在草莓的上面,对了,还不能忘记给草莓做出“芝麻”,可是这个芝麻怎么做呢?噢!别忘了我还有说明书呢!我来看一看,嗯,原来如此,只要用牙签在“草莓”的上面刺上点点,这个芝麻就完成了,哈哈!我的草莓就做好了!

  我刚刚拿出我的作品,李丞淏他就假装咬了一口,还说“好吃”哈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不过就一眨眼的时间,李丞淏他就用剪刀把我的草莓剪烂了,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9

  软陶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欧美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软陶艺术历史。因为制作软陶公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制陶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古人制作出的精美陶器至今让后人叹为观止。所以我非常想学它。

  记得学校也有一次这样的活动。一天,学校组织3-5年级的同学去活动中心。到了那儿,在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实践活动,开始了一天的学*。我选的是“软陶在线”。这节课老师教我们做软陶公交卡套。首先,老师让同学们挑选底色,接着就让大家挑选颜色把软陶搓成条然后贴在底板上,拼成彩条。有的同学把软陶搓的一头粗一头细,有的搓的太长了……看来搓软陶也要下功夫呀!然后就要制作上边的花纹装饰了,先把两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软陶放在一起,然后卷起来,再用小刀切成片,装饰在彩条上。我小心翼翼地拿着花纹,轻轻地贴在彩条上,生怕把它弄坏。最后再放到烤箱中烤10多分钟,等软陶硬了,就大功告成了。

  那天我真开心,学会了软陶工艺又有了自己的作品。软陶可真有趣呀!我爱软陶。

  做软陶的作文350字 10

  今天,我和妹妹一起在家中玩橡皮泥。我先将各种各样颜色的橡皮泥堆放在桌上,供我和妹妹选用。

  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大展身手,做得比妹妹的好。我先选了黄色的橡皮泥,用手将它搓成像小汤圆一样圆圆的一团,放在桌上。再用一根小棒子将“汤圆”擀成一个小圆盘,用小刀子在上面画上一些小花纹,做成一个小花盘。然后,我又选了红色、黄色、紫色、橙色等好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做成一朵朵盛开的小花,放在这个花盘里。花盘的中间是一朵大的红色玫瑰,四周均匀摆放着各种颜色的小花,一盆漂亮的`花盆就做好了。

  我拿眼角去看妹妹的,她正加紧地做,好像在和我暗暗较劲。过了不久,妹妹做的五颜六色的小圆点也一圈一圈地摆在了桌上,像夜晚满天的星星一样漂亮。我不由在心里暗暗佩服妹妹,她真的好能干的!


做陶泥作文 (菁华9篇)(扩展8)

——玩彩泥作文优选【五】篇

  玩彩泥作文 1

  爸爸前几天从深圳出差回来了,他给我带回来一大盒3D彩泥,非常好玩!我打开盒子一看,哇!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彩泥映入我眼帘,还有各种各样的模具,看得我眼花缭乱!这一盒彩泥能做出让人垂涎欲滴的各种各样的好吃的食物,做出来的'蛋糕好像都能闻到香气扑鼻的水果味,还有香甜丝滑的奶油;还能做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爸爸给我买的这个3D彩泥真好玩,我太喜欢他了,真是爱不释手!

  玩彩泥作文 2

  今天,我和妈妈参加了一场彩泥活动。首先,我们来到了会场,工作人员分发给我们每人一套各种颜色的彩泥,然后说由我们自由制作各种小东西。

  我想了想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来做个小刺猬吧。”妈妈说:“好的呢!”接着我就动起手来,我先用一块橘色橡皮泥捏成了小刺猬的头,再用灰色的橡皮泥做为它的.身体和四肢。现实中,刺猬的皮毛是棕色的,可我却把它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小刺猬啦!

  玩彩泥作文 3

  今天上午,我和姐姐玩彩泥,姐姐比我捏的花样多。姐姐捏了两只小狗,我问姐姐:“你能不能给我一只?”姐姐说:“行!那咱玩个打狗仗的游戏怎么样?”我听了高兴地说:“好!”

  两只小狗就这样打起来了,打着,打着,打得都不成狗形了,逗得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玩彩泥太有趣了!

  玩彩泥作文 4

  一学期一次的.家长课堂开始了,又是一次让我们展示手艺与智力的机会,我们要好好利用它。

  阿姨上台了,说:“今天,我来教大家玩彩泥!”说完,她就从一个小盒子里拿出各种动漫人物。有马里奥、雪宝、大白......让大家惊叹不已。她还教我们做章鱼的步骤:先做出一个大圆球和八个小圆球,再将小圆球粘在大圆球下,围一圈,接着做眼睛和嘴,然后做些小装饰,最后等它干了,就可以玩了!

  开始自己玩喽!我花费了好大力气,才想出该做什么了——爬行者。爬行者就是一个大脑袋,四只脚的奇怪生物。我开始动手了。先要做出一个正方形的头,还要贴上器官。我用绿泥搓出一个圆球,轻轻地捏出八个角来。然后,我吧黑泥取出,把它做成五个扁扁的,方方的形状,再把它贴在正方体上,就把头做好了。再做长长的身体。我试图做出一个椭圆,再捏出八个角,在身上点缀上花纹,就把身体也做好了。最后做出四只小巧玲珑的腿。我捏出四个椭圆,再慢慢捏成四个圆柱。腿也做好了。然后把这些部位凑起来,就是一只机灵的爬行者。

  今天的家长课堂,带给了大家极大的乐趣!

  玩彩泥作文 5

  爸爸买来了一袋蓝色的彩沙给我和弟弟玩,我抓了一把彩沙放在手里,软软的,粘粘的,我使劲捏了一下,彩沙顺着我的手缝出来了,我打开手一看,彩沙成了一个小饼了。

  我拿了一个城堡的磨具,用小勺挖满沙填进去,又压了压,按出一个城堡,然后给城堡打了个台阶,最后又给城堡打了一个三角形的山。弟弟看到了,想来城堡参观一下,他用小手刚走上台阶,城堡就塔了。他嗯嗯的指着城堡,好像再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彩沙做作品可真好玩,我还要搭建更多的作品和弟弟一起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