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惯,但是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它离我们越来越*了,在我的家乡有这些风俗分别是:“吃饺子,扭秧歌,看冰灯,舞狮子,放鞭炮……”

  在一年来临之际,我们家会去超市买一些春节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后我的奶奶会将买回来的面粉弄成面团,再在里面包上豆沙,再放进天然的冰柜里,因为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阳台上。把这些干完,我们还会把房子擦的一尘不染。弄完了我会和我的爷爷去门外面贴对联,我们把旧的摘下来,把新的贴上去。然后我的姑姑们会带我去买一身新衣服,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还会再给我买一身红衣服预祝一年吉祥、安康。

  过年的时候,我会和我的爷爷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会去参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爷爷去看冰灯,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们会看春晚,等到了十点我们会一起去包饺子,我会在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只要有人吃到硬币,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福气,有好的运气,我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两个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会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饺子,刚好是十二点左右,我们会全家出动,我负责盯着表看,等到了十二点整我们会点燃烟花。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去爬山,滑冰。并且会好好的休息一天。

  这就是我老家的风俗,如果你们家也有这样有趣的风俗,那就说来听听吧。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年前请祖宗也被称为“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这天,人们会摆上酒*,虔诚的祭祀一番。是为了感恩祖宗并祈求来年**安安,财运滚滚。

  我们全家今年又来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后,我们就开始进屋帮忙干活。妈妈与奶奶在厨房做菜,爷爷与爸爸摆菜,倒酒。像摆筷摆杯这种活就由我来负责。桌子上九双筷子、九个杯子、九道荤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续长长久久。

  地上也要摆十二双筷子和三样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为酒过叁巡。这些流程对我来说很繁琐,但在我爸爸和爷爷他们老一辈心中是神圣的,觉得祭祖会让子孙**安安,身体健康。

  当一切准备好后,以前都是由爸爸负责点香,可今天却让我来一次,练*一下。于是,我拿起一束香,学着爸爸的样子把香放在蜡烛上点燃,然后双手握紧,拿着它对着祖宗们恭恭敬敬鞠三个躬,再把香插入香炉里,磕三个头,我叩拜时还嘀咕着:“祖宗呀!请保佑我们一家*安健康吧。”我刚起身,家人们就开始轮流叩拜了,连三岁的妹妹也争着叩拜,她学着鞠躬,磕头,还把那双胖嘟嘟的小手合并摇一摇,嘴里也嘀嘀咕咕什么,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叩拜了才两个来回,我的肚子已经开始*了,看看桌上的'饭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但我咽了几口吐沫,控制住了,心里念道:“加油,只要坚持到结束就可以了。”我的心里也增加了一些坚持的动力。

  等到三炷香烧完了,我们就要请“祖宗走了”。步履蹒跚的爷爷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请祖宗走一样。奶奶和妈妈把饭菜端进厨房,重新热一遍吃掉,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则扛着几麻袋的金“元宝”,来到祖宗的坟墓前把“元宝”烧掉这也被称为“送钱粮”。回去以后我看见满桌着香喷喷的饭菜,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可以吃饭了!

  像这样的传统*俗,已经有许多人放弃了。可我不会,我要把这个*俗,代代相传下——祭祖。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和多姿多彩的'风俗*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从而受益匪浅,了解颇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所以这一天象征着家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话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体恤民情,挺身而出决心要拯救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代苍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绝代美人,夫妻俩十分恩爱,有一次后羿向王母讨得了灵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为神仙,但他舍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灵药,一天后羿去打猎,之身嫦娥一个人在家,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起了坏心,企图夺取灵药,嫦娥没办法只好当机立断吃下灵药,突然间立刻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来后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绝,仰望天空长叹见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最爱吃的饼摆在院子里,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于此来祈求*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我的家乡壮族人过中秋节的*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特别的丰盛仅次于春节。饭后将月饼供奉给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康快乐。祭拜完祖先接下来精彩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圆圆的大月饼切成每人一份,预示着一家人永远团圆,缺一不可。一边吃月饼一边悠哉悠哉的赏月,听着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趣事,还举行成语接龙或讲谜语,猜对了就奖赏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下吃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令人流连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自全归各地的朋友们,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们能普天同庆,伴着一样的圆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圆月,陷入沉思,是它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进入畅想……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俗真有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五月五,是端午……”这句民谣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节这天华夏很多地方会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国爱国诗人,由于国家破败,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自杀的那条江边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让鱼儿不吃屈原的尸体……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学会了包粽子。

  刚到外婆家时,外婆正在包粽子。粽叶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脚粽,顾名思义,小脚粽形状如三寸金莲,顶儿尖尖,脚跟儿圆圆。她先用手指将粽叶窝出一个凹槽来,裹成一个漏斗状,裹紧一点,把米倒进去,封顶,再取了另外一片粽叶对着雏形一裹,最后用绳子包扎。外婆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见外婆做出了一个粽子,我便也兴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试一试,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窝出一个槽,把糯米倒进去。就在这时,“哗啦”粽叶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来,下面的口子开了,糯米就顺着这个口子洒了下来。再看外婆,她已经又包好两个了。尽管心急但也不是办法,只得虚心请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并告诉我:“你捏的太松了,所以才会散。”听到外婆的指导,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试了一次。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没有再漏了,第二片粽叶也顺利地包了上去。一个小粽子就这么诞生在我的手里,尽管有点小,但它毕竟是粽子嘛。而最后扎线的任务就交给妈妈了。有了之前的经验,包的粽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外婆和妈妈看见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饭时间快到了。外婆端着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进了厨房。过了一段时间,厨房里传来一阵“噗噜噜”的声音,我想掀开锅看看,却被外婆拦住了:“还没烧好呢,现在开了锅它烧出来就不好吃了。”我有点扫兴,只得脑补锅中的画面:包住粽子的那本来碧绿的粽叶,现在应该已经成墨绿色的了吧?包扎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线,现在也应该变得松散了吧?被粽叶包裹着的糯米,应该变得又软又粘了吧?

  “吃饭了,吃饭了。”又是爸爸来喊吃饭了,我飞也似地冲进厨房,锅边两个大盘子里已经装了冷在那的粽子。粽叶和毛线,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样。粽叶里包裹的糯米膨胀,变软变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经从粽叶缝隙之间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厨房里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并把手上一个剥好的“小脚”插上筷子,递到了我手里。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团被粽叶清香环绕着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么东西都没放,却无比的清香甜美。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是苏轼的一句关于端午的诗句。端午节当中包粽子这个*俗,不就是一种*古代文化素质的体现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提起元宵节的*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做籺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或已经开始做了。“籺”是粤西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食品,以高州地区的最为出名,有点类似北方的糍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绿豆或黄豆、虾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肠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个个如半桃子状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寿桃籺”,但它风味独特,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是本土家居必备的应节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买好了材料,用葱、猪肉、香菇、木耳放在锅里翻炒,再加上一点蚝油,馅儿就炒好了。这是奶奶煮了一锅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这米粉会越来越有弹性,吃起来也会有嚼劲。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做。扯一个小剂子出来,搓圆,压扁,然后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里,舀一点刚才炒好的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对折回来,捏紧,这样就捏好了一个。别看它简单,也是有讲究的:馅一定要放饱满,不能瘦,要装多点馅,不然太扁会很难看,但也不能装得太饱满,会对折不回来的,最好放馅儿放得刚刚好,这样包的才好看。这就是煮汤籺了。

  奶奶除了煮汤籺,还做了一种椰丝花生芝麻馅的甜籺,吃起来甜甜的',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欢吃籺吗?欢迎你到高州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那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寿,他怎样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明白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够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后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午时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午时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河南,也有不一样的*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里地外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大,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儿。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有许多小孩子大人骑自行车赛跑像是开运动会似的,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儿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家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地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17,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儿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菁华10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每到冬至,我们家里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这是家里常有的*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包饺子当然先要把食材准备好,有猪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榨汁机里炸碎,放上盐、味精等一些调味的东西,将他们在大碗里搅和一下,包饺子用的馅儿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片面皮摊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围沾上水,再放入肉馅。奶奶说:“看!像奶奶这样包的饺子准好看!”

  我慢吞吞地将手中的饺子拿起来说:“奶奶……我这饺子……吃的好像……有点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这的确是吃得有点多啊!连它的小肚皮都给撑破了呢!少放一点馅儿,这样就不会破啦。”我点了点头,继续拿起一片饺子皮,专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学。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馅,这次包的馅不多不少,没有撑破。我小心翼翼地将皮边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说:“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饺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饺子吗?一点形状都没有。”

  “哦,能包拢就不错了。”我嘴上不服气,心里想着一定要包好。我偷偷观察奶奶是怎么包的,也学着一步一步包,包着包着就会了。我不仅包出了元宝饺子,还有三角形饺、鱼形饺、月牙饺……包的馅儿也不一样,有蘑菇馅儿、香菜馅、萝卜馅儿……

  饺子煮好后,我们家人吃的那是一个开心。你说说,一边看着有趣的'电视,一边吃着自己包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怎能不高兴?怎能不快乐?

  每到冬至,都有饺子吃。饺子皮薄馅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因为饺子,我喜欢冬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指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我急忙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我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告诉我:“傻孙女,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你一装米,它往外漏,当然装不满。”我往下一看,让我大吃一惊,真的有一个洞!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一勺米进去,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但我却如获至宝,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发现已经煮爆开了,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比如中秋节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汤圆,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家乡的风俗无疑是难以忘怀的,尤其是在外地读书的这段时间里常常回忆起家乡的风貌,也许我的确是离开家乡太久才会缅怀这些吧,对我而言家乡的风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己的乡愁,每当思念家乡的时候总会想起各种有趣的风俗。

  首先端午节这天用艾蒿洗澡的风俗是十分实用的,也许是在城市里待的'时间太长导致我对端午节的理解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吃粽子以及电视上的划龙舟之上,至于门前挂艾蒿以及泡水洗澡的风俗已经是记忆中的事情了,事实上这种做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至少在我经历了这种风俗以后能够感到很舒服,事实上后来听家中长辈的讲解才知道艾蒿的功效有很多,无论是辟邪的意义还是用来驱蚊或消毒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我不确定将来是否提到这个节日只能想到粽子,但对于其他出现较少的风俗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也希望将来过端午节的时候能够在城市之中看到艾蒿。

  其次则是大年三十这天需要给逝去的亲人“点亮”,即类似于扫墓的形式在坟前放置花朵以及蜡烛,要确保彻夜长明从而带来保佑*安的意义,后来为了环保将其改成了塑料花和电子灯,虽然不知道其他地区是否在这个时间段有着这样的风俗,但在我小时候的确和父母以及家中的亲戚经历过这种风俗,虽然不知道是否会在将来消失在历史之中却有着曾经存在的证明,也许在下次回家过年的时候也会参与到这项风俗之中吧,年纪越大的长辈越是重视对风俗的遵守,也许这种做法的确能够让我们的内心有所寄托吧。

  家乡的风俗并不只有上面的两种,但由于我*时关注较少以及在外地上学很长时间了,这也导致我连家乡的方言都仅仅停留在能听懂的层次上,似乎只有和家中长辈打电话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家乡的那种氛围,我觉得每种家乡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保护的珍贵事物,一方面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明白家乡有哪些风俗,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从而去除风俗之中的一些陋*,不知道长大以后家乡的风俗是否还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

  我会珍惜现在的校园生活并在以后努力学*,希望将来回到家乡以后能够再次和家人们体验记忆中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我迎来了2022年的春节。在春节中我家有许多的风俗:看春晚、拜年、穿红衣服等,但最有意思的还是吃饺子。

  春节那天,我三四点钟就起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终于要吃饺子了。我家乡的饺子,特别好吃,从锅里乘出再端上来,老远就能闻见饺子的飘香,并且,有几个里面还包着1角或5角的硬币。这可有意思了。我们家有七个人只能三四个人得到硬币,如果好的话一人能得两三个。我又紧张又激动。在给长辈们拜完年后,我迅速的跑到餐桌开始吃饺子。只见一个个又大又胖的饺子都躺在盘子里,上好的韭菜和鸡蛋被洁白无暇的饺子皮包在了里面,还发出阵阵的飘香。突然,我瞅见一个饺子里面似乎有个银色的东西,我立刻把它夹了过来,一咬,是软的,我迅速地把它吃掉,又夹了一个,又是没有。

  这时,爷爷高兴地把一枚硬币吐了出来,说:“我吃到了一个,你们要加油了。”我非常紧张,现在只剩下两个了,我加快速度起来,恨不能一口吞掉一个。

  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也获得了一枚硬币。大家看到他得到之后,更加闷头吃了,所有人一句话也不说,都在狂吃饺子。我也非常害怕我得不到那个最后的硬币。

  当我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我随便的夹起了一个饺子,我想都没想就咬了下去,一个硬硬的东西突然硌了我一下,我高兴的大叫一声:“我吃到那个最后的硬币了。” 我非常高兴,其他没有得到硬币的人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而我全身上下似乎都散发着光芒,把剩下的饺子都吃了。

  我非常喜欢春节吃饺子这个风俗,他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后来,我还听爷爷说:“春节吃饺子是*的传统,每家每户在春节那天都是要吃的。”我点了点头,不管怎样,家乡的饺子永远是我爱吃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端午节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节有着许多*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节,都会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节前一天,奶奶会先到街上去买糯米、猪肉、粽叶、大枣……先将猪肉用酱油和盐腌制好,再煮熟,再将糯米进行同步操作,之后,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猪肉块放进去,然后加上一颗大枣,把粽子用丝线缠绕,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门前,在我很小的时候是听奶奶说这样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让插艾草的这家人百毒不侵,我听了觉得很新奇。

  端午节到了,还在床上的我就能闻到楼下的粽子的阵阵清香,我赶忙洗漱完走到楼下,大锅上热气腾腾,白烟袅袅,绿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帘,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称赞,我急忙拨开粽叶,软软的糯米便透了出来,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边的糯米十分鲜甜,我终于意识到了,肉旁边的糯米就是这个粽子的好吃的所在,这糯米进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细细品尝着这一口,仿佛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战乱时期,想到了那个时候的人们一点粮食都吃不到的样子,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点凄惨而悲凉,我又想到赵国战败,屈原那痛苦的样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们的一切都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现在的时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我的家乡浙江和*的许多地方一样,春节也有同样的*俗。

  除夕熬夜或通宵

  *民间有除夕守岁的*惯,俗称“年年”。守年夜饭从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吃,有的人要吃到深夜。根据宗八《荆楚岁时记》,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吃年夜饭的*俗。守年夜饭的*俗,既有送别之感,又有似水怀念逝去岁月之感,更有给即将到来的新年送去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是家庭主妇在厨房最忙的时候。前几天已经准备好了年夜饭,年夜饭一定要在除夕夜做。在北方,元旦的饺子会在30号晚上包好。这时,每个案板都在忙着切肉切菜。这时候,家家户户传来的案板声,大街小巷传来的鞭炮声,小商店里传来的算盘声,会计的抑扬顿挫声,处处夹杂着笑声,一个接一个,交织成一个欢快的除夕夜乐章。

  除了这些,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拿其中一个。

  赵天蚕

  又称“田里烧蚕”、“田里烧财”,是江南地区流行的拜年民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绑着火炬的长杆立在田间,火焰用来拜年。火焰若旺,预示来年大丰收。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因为今是腊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神仙。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准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蜡烛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们来年**安。但我认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神仙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态度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虽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除夕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说起咱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风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风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安的好生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2)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菁华10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指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我急忙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我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告诉我:“傻孙女,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你一装米,它往外漏,当然装不满。”我往下一看,让我大吃一惊,真的有一个洞!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一勺米进去,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但我却如获至宝,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发现已经煮爆开了,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比如中秋节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汤圆,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传达出哀伤。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我们一家总要早早起来,拎上装满了纸币、金银元宝和香的袋子,准备去扫墓。我们从城里驱车来到乡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这时,太阳已经升出地*线很高了。在我们老家,必须等到太阳把露水晒干了才可以祭祖,我们到达坟地时,时间把握得正好。

  这时,爸爸拿出铁铲,从附*的田地里挖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块,我忙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这是土帽子,用来压钱纸的。然后爸爸把钱纸放在坟头,再用刚才挖的这块土稳稳地压上。爸爸还跟我说,这钱纸,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坟墓里的人后继有人。就这样,扫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纸把他们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机点燃,跪下来,然后,再拿出一些纸钱。烧了起来。边烧边说:保佑全家**安安,保佑我们小川学*成绩好……。我看了看,感觉很简单,便说:我能试试吗?爸爸点了点头。我也像爸爸一样,跪了下来,拿着纸钱开始烧了。先拿了一些把他们分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纸钱,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烧到我,我越来越热,便让爸爸来烧了……

  直到所有的纸钱和用纸折成的金银元宝全部化为灰烬我们才能离开,这样,祖先们都收到后辈进贡的钱物了,他们在那边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幸福了。

  清明时节,用这样的方式祭奠祖先,虽然有些迷信,但能表达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难怪这样的风俗代代相传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

  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记忆里,家乡最热闹的节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乡比春节还要热闹、隆重。

  冬至,孩子们的第一件大事是买汤圆,有豆沙馅,绿豆馅的,也有表里如一的白汤圆,第二件大事是买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们,什么“二踢脚”、“窜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抢手货,有钱人家还会买火箭礼花,冬至前一天夜里,要是看见自家阳台上有人放烟花,那大人们的往往只会笑骂几句,随即打住了。

  小孩子欢喜,大人们也忙碌,男人们要自己开车或托人进城采购冬至当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们则在家中制作各类粿品,还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贩抓住商机,在市场边上卖起了小吃,还有人杀鸡宰猪,好不热闹。

  冬至,终于到了。各家各户倾巢而出,把满满一大桌的鱼肉、卤鹅、粿品和猪肉等搬到村子的广场上,用来拜“老爷”,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几座老爷庙都人来人往,香火不绝,还有一个从外边请来的戏班子,在村内广场搭台演潮剧,小孩子们都在自家天台上“帮”大人放鞭炮,鞭炮声一响,村里也算是开始准备过年了。

  家乡的冬至,年年都是热闹非凡,咱们村里虽不比城里,却也要过冬至,而且过得比城里还热闹。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过年”是*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人最重视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来……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们守岁,小孩子们总是沉沉地睡去,做着香甜的梦……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寒。春分送暖入屠苏。”正是我家乡的风俗――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是除旧迎新。之所以要大扫除,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传说坏神仙“三尸神”最喜爱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报告,说人间那些挂了蛛网的人家正在作乱犯事。玉帝听了很生气,要惩处人间,这事被灶王爷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户赶紧打扫卫生,玉帝一看,人间到处气象更新,并没有像“三尸神”说的那样,于是吩咐诸神为人间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们会点燃早就打算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雳吧啦”的响,孩子们多躲在门后,之后再点燃一排圆形花炮,火炮“嗖”的一声声直冲云霄,再“轰”的一炸,化作一缕白烟。到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外出的家人再忙再远,也要在这天赶回来,年夜饭上有象征团圆的圆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代表长寿的面条……吃过年夜饭,长辈还要给小辈发压岁钱,红包上有“万岁千秋”“却殃除凶”等吉祥语,或者是龙。鬼。双鱼等吉祥图案,表达了长辈的关爱和祝福,孩子们收到红包也是非常欢喜。

  拿过红包,小孩子们出去找玩伴,她们结伴放着花筒,燃着烟花。烟花在夜晚显得分外美丽,有红的,有蓝的,有紫的,有黄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孩子们还要守岁,一直要到镇远初一还算结实。

  期望家乡的风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年味变的越来越浓,让这种历史文化能够更加悠久的继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河南民间剪纸历史悠长,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描写出售剪纸的盛况,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已经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剪纸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叫做“花丫头”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纸来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赚几分钱。她心里想着肯定是我技术不好,剪出来不好看,所以没人买我的剪纸。她四处拜访,偶然间她看见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给别人剪纸,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样,转几个圈就完成了。花丫头立刻前去拜师,可老奶奶不紧不慢的从后背拿出一把剪刀说:“孩子,你把它磨好,再来找我。”花丫头日复一日地磨,磨石也换了一块又一块,花丫头在这个艰难的磨剪子的过程中,技术不断提高,终于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锐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纸,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样,从此花丫头名声大起。

  剪纸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乱抖动,剪错一下,这张纸就废了,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心*气和,心不能烦躁,要把自己当成剪刀,这样剪出的纸才好看。剪纸也可以任由你的发挥,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

  河南剪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然后“嚓,嚓”几下就完成了;第二种是由你勤劳的双手撕,手撕画在我们当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术高撕出来可好看,怎么样,剪纸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乡有这样优秀的风俗,希望他永远的流传下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每个人的家乡的风俗都不一样,就说过春节吧,我的家乡最奇特的风俗就是送“恭喜”。

  大年三十晚上不仅仅是家家张灯结彩、放鞭炮等*俗,其实鞭炮声中还有我们在送“恭喜”。送“恭喜”其实就是给别人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家里有些大人走在一起,抱着或牵着比较小一点的小孩,稍微大一点的小孩子就不跟大人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家一家的去送”恭喜”。每家都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零食招待送“恭喜”的人,只要小孩去了便会给零食,这样小孩子们把零食装在自己带的袋子里,然后高高兴兴带回家享用。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姑姑一些人去送“恭喜”。我们来到了一户人家前,便会一起大声说:“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听到声音便会出来,热情的迎接,又是递烟,又是端茶,又是邀请我们坐下吃东西。我们便会跟他们说些过去的一年里的生活情况,过得怎么样,然后夸一下对方,祝福他们。那些人呢,也会夸过来,要是看到小孩便会给零食,有时是一个小红包。一阵对话后,我们便会走,然后去下一家。快到下一家时,我们拿着手电筒会对着他们那照来照去,让他们知道,到了时同样会说:“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同样出来迎接,每次走一家都是一样的。其实过年就是亲朋好友的相见,和小时候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其实每走一家,心里都会有些开心,看着爸爸、妈妈、姑姑和那些大人们说说笑笑,让我感受了亲情、乡情和友谊的珍贵,几十年都不会散。

  一眨眼,我们一下就走了许多人家,但是并不觉得累,小孩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装满袋子,心里特别开心。而大人们也见到了自己小时候玩得很好的朋友,心里也是很高兴。鞭炮声响个不停,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恭喜啊”,使过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当然也寓意着来年我们生活更幸福!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3)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9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年初一,过大年”。这妈妈家乡过年时老人都会这样告诉小孩的过年风俗。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个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规距,在腊月初八时,春节就差不多开始啦!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腊八饭,俗话说得好:“吃完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在吃完了那极具特色的腊八饭后,大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所有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时最自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饼,灶饼分为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馅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咸的则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说到这个,整个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想想那个味,好像就在鼻间萦绕。每到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发面,等到面整理个发好已是下午。她又把准备好的馅包进面里,做成饼状,一个一个的先放在锅里把两面炕成金黄色,然后再放进蒸锅蒸二十分钟,这样灶饼才算做好。按照风俗,第一个灶饼,我们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丢到灶里,敬灶王爷。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在农历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要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都是在为过年的年菜做准备。

  “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农历二十七日时,每家每户都要炒花生、玉米一类的东西,到那时,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几个来吃。农历二十八与二十九日,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包子,留到过年吃。

  “年三十,包饺子。”包饺子要包“元宝”,这样表示来年财源广进。以前,在年三十还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烧炭火,三十晚上,火盆里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烧着。另一个是打好水,水缸里的水必须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满缸才行。

  这些都是老一辈的风俗,理应流传下来,但却因一些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一些传统逐渐成为了历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应该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让过年更有年味,让传统节日保留传统的味道。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风俗,而我们家乡的风俗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都彰显着风俗的独特魅力。

  我的家乡在淳安,我们这儿的.风俗——跳竹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在春节的时候,家乡的跳竹马活动就开始了,这表演我看过几次,十分隆重,也极具特色。

  我印象最大的是,今年的跳竹马了。那一天是村里来了艺人们的一天,说是艺人,其实是村里*时表演的人。

  不一会儿,城里乡下,不少人们都聚了过来,到了舞台旁,大家都赶来一睹热闹。

  随鞭炮与锣鼓声的响起,竹马也开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壮年们都从各地纷纷的赶了过来。不一会儿,竹马表演到了高潮部分,人们不禁欢呼着,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马服,与他们共舞呢!

  竹马演出的地方,在村里的“毛族广场”上。表演进行到了最后部分,在后台的村干部们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领导们的加入,我们就更开心了。

  竹马表演完了,睦剧也隆重的登场了,主要戏目有《南山种麦》、《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我们*俗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要去保护,传承这种美好的*俗,让美好与快乐持续下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传达出哀伤。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我们一家总要早早起来,拎上装满了纸币、金银元宝和香的袋子,准备去扫墓。我们从城里驱车来到乡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这时,太阳已经升出地*线很高了。在我们老家,必须等到太阳把露水晒干了才可以祭祖,我们到达坟地时,时间把握得正好。

  这时,爸爸拿出铁铲,从附*的田地里挖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块,我忙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这是土帽子,用来压钱纸的。”然后爸爸把钱纸放在坟头,再用刚才挖的这块土稳稳地压上。爸爸还跟我说,这钱纸,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坟墓里的人后继有人。就这样,扫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纸把他们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机点燃,跪下来,然后,再拿出一些纸钱。烧了起来。边烧边说:“保佑全家**安安,保佑我们小川学*成绩好……”。我看了看,感觉很简单,便说:“我能试试吗?”爸爸点了点头。我也像爸爸一样,跪了下来,拿着纸钱开始烧了。先拿了一些把他们分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纸钱,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烧到我,我越来越热,便让爸爸来烧了……

  直到所有的纸钱和用纸折成的金银元宝全部化为灰烬我们才能离开,这样,祖先们都收到后辈进贡的钱物了,他们在那边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幸福了。

  清明时节,用这样的方式祭奠祖先,虽然有些迷信,但能表达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难怪这样的风俗代代相传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春节贴对联,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汤圆,冬至吃饺子……每个节日,都有特色。虽然我很喜欢吃饺子,但包饺子更盛我的心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转眼间冬天就悄悄走到了我们的身旁。在冬至这一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可能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吃饺子容易,而我要吃自己包的。

  清晨,我和妈妈走进了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买饺子皮、饺子馅。我们差不多把大半个菜市场都走完了,才把所有的材料给买齐了。

  回到家里呀,妈妈做一些配料,爸爸来剁肉做馅,而我们就等着包饺子。

  一切都准备好,终于可以开始包饺子了。“我不会呀!”我无奈地说。“你不会呀,那么自信满满,我还以为你在哪学会了呢。来吧,我教你。”妈妈有点不可思议地说道。这样说我不服气,我决定一定要把饺子包好。

  窗外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包饺子之旅也正式开始了。“首先把饺子皮*放在手上,用食指和无名指沾一点水,涂在饺子皮外圈,就像画一个圆一样,这样是为了让最后的工序更方便,接着用勺子弄一勺陷,放在皮的中央,再把皮对折添彩就可以了。”

  听见妈妈这样说,可真简单啊。但是我动起手来,那简直比上天还难啊!

  每一次,我弄的馅都会很多,包起来肉总是出来。这个好办,少弄一点就可以了,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还有第二个呢,还有第二个呢,包得总是瘪瘪的,立不起来。像是一根棍子,哪怕立住了,还是总会倒下。

  我的眼睛瞟向了妈妈的手,看见妈妈手里的饺子,轻轻地就放了上去,怎么动都倒不下来,像不倒翁一样。我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我只能向妈妈求救了。

  妈妈把饺子皮对折,将中间捏紧,两侧折了几个皱纹,饺子就像一个弯弯的月牙,立了起来。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我立刻上手,果不其然,成功了,我高兴得都快蹦起来了。

  再接再厉,包一个又成功了,两个,三个,我越包越快,一个下午就包了100多个,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时窗外的雪已经大了起来,厚厚的一层雪,怎么也融化不了?是对我的嘉奖吧!

  晚上,我们就煮了饺子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锅内的饺子。它一出锅,就被我拿到桌子上面,还是滚滚烫烫的就被送进了嘴里。那味道妙不可言,一点点咸味夹杂着一点点肉的鲜美。

  一只老虎灵魂就被升上了天堂,这个饺子立刻走上天使的殿堂。窗外的雪变小了,路边的积水也消失了许多。仿佛被我们家里热气腾腾的饺子给融化了一般。

  屋外寒风呼啸,一碗碗饺子使我的小屋异常的温暖。在这样的冬至,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自此,我学会了包饺子。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端午节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节有着许多*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节,都会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节前一天,奶奶会先到街上去买糯米、猪肉、粽叶、大枣……先将猪肉用酱油和盐腌制好,再煮熟,再将糯米进行同步操作,之后,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猪肉块放进去,然后加上一颗大枣,把粽子用丝线缠绕,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门前,在我很小的时候是听奶奶说这样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让插艾草的这家人百毒不侵,我听了觉得很新奇。

  端午节到了,还在床上的我就能闻到楼下的粽子的阵阵清香,我赶忙洗漱完走到楼下,大锅上热气腾腾,白烟袅袅,绿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帘,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称赞,我急忙拨开粽叶,软软的糯米便透了出来,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边的糯米十分鲜甜,我终于意识到了,肉旁边的糯米就是这个粽子的好吃的所在,这糯米进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细细品尝着这一口,仿佛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战乱时期,想到了那个时候的人们一点粮食都吃不到的样子,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点凄惨而悲凉,我又想到赵国战败,屈原那痛苦的样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们的一切都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现在的时光。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往常一样,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绵绵。

  我和妈妈来到森林公园踏青……上山时,周围全都是油菜花啊!细细的'雨丝柔软地飘落在花瓣上,融成晶莹的水珠。只见几只燕子在低空寻找落脚之地。

  只顾享受森林山脉的清香,双脚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青团递给我,我看着拳头一半大小的青团,墨绿色的青团因为和了糯米粉变得晶莹剔透,活像一个圆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团是粘的,是甜的,活像过年吃的汤圆,但又有一股清香,我两口把青团塞进嘴里,挤出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只有清明才有青团吃呢?“

  妈妈微笑着给我讲了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一位农民在耕地时见清军正追赶以为太*军官,农民急中生智,将太*军官扮成自己的样子,才让他逃过一劫。后来,为了不让清军发现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团。后来,太*军官成功返回大本营,原来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将。

  为了纪念“救命青团“太*军每年都吃青团。

  我咽下甜甜的青团,顿时觉得它不止是吃起来香,还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力量。

  对于这些风俗文化,我们不仅要感谢,更应该永远牢记这些富含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智慧的传统,将它们传扬出去,名扬海外。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那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寿,他怎样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明白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够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后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午时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午时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要说到春节的*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待和喜欢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终于可以吃汤圆啦!此时的我心情真的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盘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这味道简直是妙不可言呐,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只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开始做汤圆吧!希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发痒,不时地加入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向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仅是人们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项目。每当这个时候,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种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场,为节目增添无限的喜庆。我们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蹿动着,追逐着,嬉戏着,心里别提多开心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4)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2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风俗,而我们家乡的'风俗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都彰显着风俗的独特魅力。

  我的家乡在淳安,我们这儿的风俗——跳竹马,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在春节的时候,家乡的跳竹马活动就开始了,这表演我看过几次,十分隆重,也极具特色。

  我印象最大的是,今年的跳竹马了。那一天是村里来了艺人们的一天,说是艺人,其实是村里*时表演的人。

  不一会儿,城里乡下,不少人们都聚了过来,到了舞台旁,大家都赶来一睹热闹。

  随鞭炮与锣鼓声的响起,竹马也开始“翩翩起舞”,老幼青壮年们都从各地纷纷的赶了过来。不一会儿,竹马表演到了高潮部分,人们不禁欢呼着,鼓起了掌。有些人也想去穿那一身竹马服,与他们共舞呢!

  竹马演出的地方,在村里的“毛族广场”上。表演进行到了最后部分,在后台的村干部们居然也加入了大家的表演,有了领导们的加入,我们就更开心了。

  竹马表演完了,睦剧也隆重的登场了,主要戏目有《南山种麦》、《挑女婿》等,也是十分精彩。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我们*俗的独特魅力。我们应该要去保护,传承这种美好的*俗,让美好与快乐持续下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在山西,那里盛产煤炭。那里过年的*俗很有趣。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早饭过后,家里的男的就去贴对联,女的就在家里做饭。我和哥哥一起去贴对联。他们那里贴对联不用胶带,用一种叫浆糊的东西。我们把对联抹上浆糊,端端正正地贴在门上。红艳艳的对联很喜庆。

  正在这时,爸爸在家里已经把红灯笼准备好了,挂在了门框上。

  快开饭时,爸爸从家里拿来了一些砖。我很好奇,这是干什么呢?原来是要做个火炉,晚上点上火,愿明年红红火火。

  我一作进家门,就看见大妈正在做年糕。只见大妈把豆沙放入面里,卷成一个卷。我们一定认为下一步是用刀切,那就错了。这里不是切年糕,而是割年糕。用什么割呢?找来一段白线,然后抻直线,放在年糕上用力向下割。把年糕割好,放入锅中炸。就做好了香喷喷的年糕。

  初一,大家争先恐后地来到山上的庙中。我们也去了,愿自己风调雨顺。我们每个人领了一条*安绳,兴高采烈地下山回家了。

  家乡还有好多风俗,我就不细说了。如果你感兴趣的,可以来我的家乡亲自体验一番。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提起元宵节的`*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那里的风俗有很多,不过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还是元宵节。

  有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火神鸟闯入了人间,被人类给误杀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让大火烧遍人间。当上帝施法后,火神鸟十分可怜人类,把上帝的法术给消除了,并告诫人类,每当正月15这一天家家户户挂满红灯笼,好蒙骗上帝。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们,除非万不得已是一定会回来看望家里的长辈的。在那之前,长辈们会在家里亲自做元宵,元宵的种类很多:花生仁馅的、黑芝麻馅的、桂花馅的等等;形状有圆圆的,有大如核桃的汤圆,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汤圆,现在汤圆的种类花样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选择去商店购买元宵,等到子女们回来,热腾腾,香喷喷的元宵已经恭候多时了。情人们互相寒暄,诉说着最*的不易与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长辈领着亲人们来到寺庙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鸡一鸭和一碗元宵汤,族人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开始祈祷,领头的长辈嘴里发出“叽里咕噜”的怪声,像是在念什么咒语似的,不过大致意思是请求上帝保佑人间百姓安康之类的话。

  夜晚降临,家家户户就立即挂起红灯笼,放焰花,并做好元宵,搬一个桌子在院子里,摆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衬托下,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着皎洁的月光,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生在城里,长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几趟南乡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乡,有许多风俗*惯,比如叠罗汉,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寿”了。

  今年,外公六十岁了。到了大寿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准备热热闹闹地为外公祝寿。

  祝寿选在大年三十的`头天,我们大家都来到外公家里。这可是我们小孩最热闹的时候了,叫啊,跑啊闹翻了天。大人们忙里忙外,厨房里飘来丁丁当当的案板声和葱花香味儿。

  傍晚时分,我们开桌吃寿酒了。我看见外公这个“老寿星”没有上酒*,就纳闷地叫着“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妈妈听见我喊,就笑着说:“外公不在那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寿,他怎样不到呢?”我的话刚说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红着脸,有些害羞了。舅舅说:“这是家乡的*俗,老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的。而是请几个和外公要好的长者作陪,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喝酒呢?”

  听了舅舅的话,我们几个小孩吵着说:“舅舅,你就给我们说说家乡祝寿的*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说:“我明白多少说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几个异口同声地叫着。舅舅一边倒酒,一边说:“祝寿是南乡的一个风俗,一般以女婿女儿为主,我们儿子就是作陪的。无论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够做寿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岁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岁呢,太满了,‘满招损’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后说:“祝寿还要拜寿的。拜寿要先设好寿堂,挂灯结彩,正中挂‘寿’字,两边挂寿幛。早上吃茶叶蛋和长寿面。午时拜寿,老寿星上座受拜。我们午时不是拜了吗?”“拜了!拜了!”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

  这次给外公祝寿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家乡的*俗让我难忘而充满好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那里的风俗有很多,不过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还是元宵节。

  有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火神鸟闯入了人间,被人类给误杀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让大火烧遍人间。当上帝施法后,火神鸟十分可怜人类,把上帝的法术给消除了,并告诫人类,每当正月15这一天家家户户挂满红灯笼,好蒙骗上帝。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们,除非万不得已是一定会回来看望家里的长辈的。在那之前,长辈们会在家里亲自做元宵,元宵的种类很多:花生仁馅的、黑芝麻馅的、桂花馅的等等;形状有圆圆的,有大如核桃的.汤圆,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汤圆,现在汤圆的种类花样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选择去商店购买元宵,等到子女们回来,热腾腾,香喷喷的元宵已经恭候多时了。情人们互相寒暄,诉说着最*的不易与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长辈领着亲人们来到寺庙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鸡一鸭和一碗元宵汤,族人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开始祈祷,领头的长辈嘴里发出“叽里咕噜”的怪声,像是在念什么咒语似的,不过大致意思是请求上帝保佑人间百姓安康之类的话。

  夜晚降临,家家户户就立即挂起红灯笼,放焰花,并做好元宵,搬一个桌子在院子里,摆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衬托下,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着皎洁的月光,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熟睡时,突然”啪啪”的声响给我吵醒了,我起床一看,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穿好了衣服,妈妈提着篮子把鸡、鱼,放蓝子里,然后我们就出发了,我问妈妈去哪里,妈妈告诉我要去拜访老爷,求老爷保佑我们,我似懂非懂。可是为什么要这麽早出门呢?

  等到了,早上7点30分的时候,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我被挤到人海里,感觉像被挤在海绵里,无法喘息。我来到公厅里,看到有这么多人,我感觉我身在大海里,是一粒渺小的沙粒。

  到了晚上,这才是高潮啊!正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当然是要灯啊!只见一轮明月早早地挂在天空上,有几颗星星顽皮的眨眼睛,我来到街上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灯海、我很喜欢因为我们可以猜灯谜,到处万象更新。

  街道上,到处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到处是各式各样的灯,有的花灯是小鱼

  有的花灯是小猫,有的花灯是白云我看着琳琅满目的花灯,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这时,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砰砰”只见九束美丽的烟花像条龙一样接二连三地在空中绽放,有的作文像菊花,有的像雪花,有的像星辰,有的像花朵,让人赞叹不已,小孩子则发出“哇哇”的尖叫声。

  深夜了,大家还沉浸在喜悦中,不舍分离,这一天,是大家高兴又忙碌又热闹的一天。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乡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我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哪一个不能扭上一段呢!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大街上响起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的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听到的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街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绢,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动。顿时大街上变得热闹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虽然队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着内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也些发痒,不时地加入队伍。一条条彩色的“长龙”也在不断加长。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吹唢呐的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疲,这样喧嚣的场景一向会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仅是人们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项目。每当这个时候,秧歌手们便身着彩装,那种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场,为节目增添无限的喜庆。我们这些小孩子在人群中蹿动着,追逐着,嬉戏着,心里别提多开心哟!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在我的家乡新兴县,一提起那里独有的是热闹的“走大王”活动,连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飞色舞地向你道来。

  活动还没开始,已经到处挤满了人。我挤在观看的人群里,周围的人们都开心地大喊着,有的孩子一边举着大大的风车奔跑着;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劲地往里挤;还有的孩子被挤在了外面,急红了眼。风吹着路旁的树发出了“沙沙”的响声,似乎是在为即将开始的“走大王”活动而欢唱,风车快速地转着,似乎为“走大王”活动快乐地舞动。

  活动开始了,每一间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抬出来,排在第一间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护一方之地的力量,当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时,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抬出来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游完毕之后,人群爆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因为比赛开始了。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点处,“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劲往前冲,生怕比别人那坊慢,夺不着好彩头。

  比赛期间,观众们也没闲着,纷纷把头上的帽子、手上的风车高举过头,热烈地挥舞着,为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气,似乎自己的加油声能让参赛人员们跑得快一点。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毕,热闹的“走大王”活动结束了,但人群还迟迟不愿散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青海,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示出它不同的风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活来帮助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里的环境,而是那里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开斋节,在过开斋节的这一个月里我们过得很开心。我们过的节日可能跟别的地方过的节日不一样,因为别的地方过节一天或者几天,可我们过的这个节日是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节日是这样过的:凌晨3:00吃一顿非常饱的早餐,然后到了四点就不能再吃一口饭,也不能喝一口水,直到晚上8:00才能吃饭。有时候不用在自己家里吃饭,这个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让全村的人到他家去吃饭,有很多好吃的肉啊,菜的什么的都有。

  到了晚上的时候,如果你睡不着,可以到山上看月亮。说起月亮,那是有规律的,第一天月亮是圆月的三十分之一就这样一点一点变大,到第十五天的时候,月亮就圆了,然后一点一点的又变小了,最后的一天,月亮就又回到了第一天的模样,那也象征着这个节日结束了。看着月色,夏天的暖风迎面而来,心里开心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美景,更爱我家乡的独特风俗,开心的过每一个节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5)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9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1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端午节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节有着许多*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节,都会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节前一天,奶奶会先到街上去买糯米、猪肉、粽叶、大枣……先将猪肉用酱油和盐腌制好,再煮熟,再将糯米进行同步操作,之后,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猪肉块放进去,然后加上一颗大枣,把粽子用丝线缠绕,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门前,在我很小的时候是听奶奶说这样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让插艾草的这家人百毒不侵,我听了觉得很新奇。

  端午节到了,还在床上的我就能闻到楼下的粽子的阵阵清香,我赶忙洗漱完走到楼下,大锅上热气腾腾,白烟袅袅,绿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帘,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称赞,我急忙拨开粽叶,软软的糯米便透了出来,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边的糯米十分鲜甜,我终于意识到了,肉旁边的糯米就是这个粽子的好吃的所在,这糯米进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细细品尝着这一口,仿佛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战乱时期,想到了那个时候的人们一点粮食都吃不到的样子,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点凄惨而悲凉,我又想到赵国战败,屈原那痛苦的样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们的一切都来之不易,请大家珍惜现在的`时光。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那里的风俗有很多,不过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还是元宵节。

  有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火神鸟闯入了人间,被人类给误杀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让大火烧遍人间。当上帝施法后,火神鸟十分可怜人类,把上帝的法术给消除了,并告诫人类,每当正月15这一天家家户户挂满红灯笼,好蒙骗上帝。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们,除非万不得已是一定会回来看望家里的长辈的。在那之前,长辈们会在家里亲自做元宵,元宵的种类很多:花生仁馅的、黑芝麻馅的、桂花馅的等等;形状有圆圆的,有大如核桃的汤圆,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汤圆,现在汤圆的`种类花样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选择去商店购买元宵,等到子女们回来,热腾腾,香喷喷的元宵已经恭候多时了。情人们互相寒暄,诉说着最*的不易与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长辈领着亲人们来到寺庙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鸡一鸭和一碗元宵汤,族人们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开始祈祷,领头的长辈嘴里发出“叽里咕噜”的怪声,像是在念什么咒语似的,不过大致意思是请求上帝保佑人间百姓安康之类的话。

  夜晚降临,家家户户就立即挂起红灯笼,放焰花,并做好元宵,搬一个桌子在院子里,摆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缤纷的天空衬托下,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着皎洁的月光,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和多姿多彩的风俗*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从而受益匪浅,了解颇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所以这一天象征着家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话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体恤民情,挺身而出决心要拯救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代苍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绝代美人,夫妻俩十分恩爱,有一次后羿向王母讨得了灵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为神仙,但他舍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灵药,一天后羿去打猎,之身嫦娥一个人在家,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起了坏心,企图夺取灵药,嫦娥没办法只好当机立断吃下灵药,突然间立刻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来后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绝,仰望天空长叹见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最爱吃的饼摆在院子里,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于此来祈求*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我的家乡壮族人过中秋节的*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特别的丰盛仅次于春节。饭后将月饼供奉给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康快乐。祭拜完祖先接下来精彩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圆圆的大月饼切成每人一份,预示着一家人永远团圆,缺一不可。一边吃月饼一边悠哉悠哉的赏月,听着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趣事,还举行成语接龙或讲谜语,猜对了就奖赏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下吃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令人流连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自全归各地的朋友们,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们能普天同庆,伴着一样的圆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圆月,陷入沉思,是它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进入畅想……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传达出哀伤。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我们一家总要早早起来,拎上装满了纸币、金银元宝和香的`袋子,准备去扫墓。我们从城里驱车来到乡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这时,太阳已经升出地*线很高了。在我们老家,必须等到太阳把露水晒干了才可以祭祖,我们到达坟地时,时间把握得正好。

  这时,爸爸拿出铁铲,从附*的田地里挖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块,我忙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这是土帽子,用来压钱纸的。”然后爸爸把钱纸放在坟头,再用刚才挖的这块土稳稳地压上。爸爸还跟我说,这钱纸,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坟墓里的人后继有人。就这样,扫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纸把他们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机点燃,跪下来,然后,再拿出一些纸钱。烧了起来。边烧边说:“保佑全家**安安,保佑我们小川学*成绩好……”。我看了看,感觉很简单,便说:“我能试试吗?”爸爸点了点头。我也像爸爸一样,跪了下来,拿着纸钱开始烧了。先拿了一些把他们分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纸钱,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烧到我,我越来越热,便让爸爸来烧了……

  直到所有的纸钱和用纸折成的金银元宝全部化为灰烬我们才能离开,这样,祖先们都收到后辈进贡的钱物了,他们在那边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幸福了。

  清明时节,用这样的方式祭奠祖先,虽然有些迷信,但能表达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难怪这样的风俗代代相传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5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种风俗。农历二月半,人们会在这天举办庆典迎“伏虎禅师”,并且邀请亲朋到家中做客。

  这个节日的来历啊,可是个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个罗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他取火回来,便以身饲虎。他舍己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观音菩萨点化了他成为“伏虎禅师”,老虎成了他的坐骑。人们也把二月半这天定为伏虎禅师的纪念日。

  农历二月半这一天,是我除了过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阳才刚掀开云彩,探出头来,庙会里已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了。年长的爷爷奶奶为我们化妆,有扮成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有扮成肥头大耳的猪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脸上化着大青衣的妆,身披红衣,头戴帅盔,英姿飒爽的'样子!

  最激动人心的时候来了,庆典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出的“伏虎禅师”;后面紧跟着声势逼人的军鼓队,鼓声如雷、震天动地;腰鼓队的奶奶们鼓槌飞舞、彩绸翻飞,极富感染力;还有一支由小朋友组成的小号队,号声嘹亮、意气风发;再后面就是我们了,我们这个方队最有意思,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腾云驾雾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当然还有我的穆桂英挂帅。我和“花木兰”、“楚霸王项羽”一起坐在特制的车上宛如骑在马上,后面还跟着坐轿子“大家闺秀”……最后一个方队是由全村人舞着彩旗、举着香组成的,有年过七旬的老人、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活泼踊跃的小孩……*结束后,会向村民们分发水果、礼物,这还有多层意义呢!希望大家*安长寿,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是纪念“伏虎禅师”的舍己精神,第三层是希望每个人在这一年都能得到守护和祝福。

  这时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们在舂粿,女主人们在做美味的菜肴:烧牛肉、红烧鱼……客人们一边帮忙,一边聊着天,大家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一天。

  这风俗节日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家乡特色和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家乡,把家乡的风俗继续传承下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往常一样,今年的清明也是细雨绵绵。

  我和妈妈来到森林公园踏青……上山时,周围全都是油菜花啊!细细的雨丝柔软地飘落在花瓣上,融成晶莹的水珠。只见几只燕子在低空寻找落脚之地。

  只顾享受森林山脉的清香,双脚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从包里拿出一个青团递给我,我看着拳头一半大小的青团,墨绿色的青团因为和了糯米粉变得晶莹剔透,活像一个圆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团是粘的,是甜的,活像过年吃的汤圆,但又有一股清香,我两口把青团塞进嘴里,挤出一句话:“妈妈,为什么只有清明才有青团吃呢?“

  妈妈微笑着给我讲了个故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一位农民在耕地时见清军正追赶以为太*军官,农民急中生智,将太*军官扮成自己的样子,才让他逃过一劫。后来,为了不让清军发现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着糯米粉做成青团。后来,太*军官成功返回大本营,原来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将。

  为了纪念“救命青团“太*军每年都吃青团。

  我咽下甜甜的青团,顿时觉得它不止是吃起来香,还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力量。

  对于这些风俗文化,我们不仅要感谢,更应该永远牢记这些富含古代劳动人民精神智慧的传统,将它们传扬出去,名扬海外。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xx,这里有许多风俗。比如说过年。在过年的前一天晚上每个人都非常高兴、兴奋,因为明天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还能放烟花爆竹……

  拜天公、贴春联

  除夕这天早上,人们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子,但大人们比我们早起来炸鸡翅排骨等食物,要去拜“天公”。拜完后,就要贴春联,叔叔拿着春联涂上胶,就粘在门的上面,和左右两边,每个门都要贴。大门的门上还要贴门神,家里还要贴福字,一般来说都是贴倒的,寓意福倒了。

  吃年夜饭

  到了晚上我们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可丰盛了有大鱼大肉龙虾螃蟹等菜品。我们吃得有说有笑,可开心了。吃完就去亲戚家拜年,分压岁钱。

  跳火群、放烟花

  回到家,奶奶就在干草上点了火,家里的男丁就开始跳,我看着他们跳。

  跳完后,小孩子们就拿着打火机点烟花了,还有“转转转”,“仙女棒”。有的去看《春节联欢晚会》。

  守岁

  到了要睡觉的时候,每个人都不能睡,因为这是一个风俗“守岁”。

  这些风俗伴随着我们成长,真开心……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6)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菁华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端午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投河自尽,人们划船追赶拯救。岸上的人则是把食物投下江去,以免水怪吃了屈原,这才有了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俗。

  端午节也是我们这几天最忙的时候,一大早,我们就要把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有时邻居还会过来互相祝贺,端午节的热闹气氛洋溢在每人心头。

  而端午节最大的事莫过于包粽子,事先准备好粽叶和米,米要在前一天夜里泡下,使米膨胀,煮得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可是偏偏,*时细心的妈妈今年却变成了愣头青,今天才想起泡米。妈妈这时也毫无办法,只好去请教外婆。外婆说道:“晓燕啊!长这么大,怎么还那么健忘啊,你只需要用热水泡上一小时就行了。”妈妈悻悻然地跑了回去。

  开始包粽子了,这次轮到我发愁了,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叶中,再想想粽子那金子塔的外表,手足无措。妈妈走了过来,露出了会心的`一笑:“来,过来看。”只见妈妈手拿两粽叶,一翻,变成了三角,放入米,再放豆沙和枣或放肉,再放米,手接着一翻,绳子一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经过多次尝试,也开始变得顺手。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边聊边包,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你瞧,邻家的那个“小公主”也相当积极,一连包了好几个粽子,但她也遇到了和我同样的问题,弄得到处都是馅渣子儿,人们见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却不肯停手。只是狠狠瞪了那几个起哄的人一眼,就掘起嘴不理他们了。盘中的粽子越来越多,样子也各不相同,谁包的粽子一清二楚,大人们手法娴熟,手一动,粽子就出现在盘子中了,孩子全神贯注,汗水直流,也包不好一个。但是大人虽笑,却从不骂孩子,只在一旁静静地看,有时指点两句。终于粽子包好了。“这包得怎么看都不像个粽子。”我在心中暗想,但大人却说“真棒!”这情景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包粽子。

  终于,粽子包好了,粽子一个个排队跳下了锅。刚出锅的粽子清香四溢,男女老少无不流露出喜悦的笑容。这让我感叹祖宗的智慧,还让我知道家人的意义。包容是家庭组成的原因,包容对方,包容对方的一切,包括缺点,才能让家庭坚实、稳定。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还有许多节日和*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过年”是*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人最重视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个民族都有她独特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寒。春分送暖入屠苏。”正是我家乡的风俗!

  过年时,家家户户大扫除,也就是除旧迎新。之所以要大扫除,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传说坏神仙“三尸神”最喜欢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报告,说人间那些挂了蛛网的人家正在作乱犯事。玉帝听了很生气,要惩罚人间,这事被灶王爷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户赶紧打扫卫生,玉帝一看,人间到处气象更新,并没有像“三尸神”说的那样,于是吩咐诸神为人间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们会点燃早就准备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雳吧啦”的响,孩子们多躲在门后,之后再点燃一排圆形花炮,火炮“嗖”的一声声直冲云霄,再“轰”的一炸,化作一缕白烟。到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外出的家人再忙再远,也要在这天赶回来,年夜饭上有象征团圆的圆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代表长寿的面条……吃过年夜饭,长辈还要给小辈发压岁钱,红包上有“万岁千秋”“却殃除凶”等吉祥语,或者是龙,鬼,双鱼等吉祥图案,表达了长辈的关爱和祝福,孩子们收到红包也是非常欢喜。

  拿过红包,小孩子们出去找玩伴,她们结伴放着花筒,燃着烟花。烟花在夜晚显得格外美丽,有红的,有蓝的,有紫的,有黄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孩子们还要守岁,一直要到镇远初一还算结实。

  希望家乡的风俗可以一直传承下去,让年味变的越来越浓,让这种历史文化能够更加悠久的继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新年可以让大伙团圆,可以吃年饭,还可以放鞭炮、讨红包。

  大家除夕回到了湖北,因为湖北有一个风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儿除夕晚上不能回娘家住。所以当天,我和母亲去宾馆住了一天。虽然我觉得这种风俗不好,刚回来又不能回娘家住,还不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是入乡随俗,大家还是在母亲同学开的五星级酒店里住了一晚,也是很好的。

  年初中一年级,大家坐舅舅的车来到了乡下。我特别高兴,由于我可以见到姥爷姥姥了。到了姥爷家,只见姥爷姥姥正在厨房里忙着,忙得不可开交。我挤过去一看,呀!是珍珠丸子、红薯丸子,还有可乐姜,都是我的最爱。珍珠丸子是用猪肉剁成碎,做成一个个小丸子,外面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糯米,好似孩子子穿上了一件白棉衣,之后放入蒸笼里蒸熟。红薯丸子是把熟红薯弄成红薯泥,加入糯米粉揉均匀,然后搓成丸子的模样放入油锅里炸。这个时候一股香味飘了过来,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叫醒了,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刚炸好的红薯丸,不考虑脏手、不考虑烫嘴,直接向嘴里塞。母亲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

  年初中三年级,我跟着母亲来到了姑奶奶家拜年,表哥表姐携带我到处玩,我还讨到了几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全是整百的。”我高兴地大叫。我还想:这过新年会让我发财的。

  新年那几天,大家几个孩子叫爸爸妈妈帮买鞭炮回来放。弟弟买了一大盒摔炮,哥哥买了两排大鱼雷,我买了五盒蜘蛛炮。弟弟把所有些摔炮都拆开,一包一包地扔。弟弟和哥哥开战了,弟弟扔了一包在哥哥身边,“砰”的一声把哥哥吓一跳,哥哥火了,点燃一个大鱼雷到弟弟身旁,一声巨大的“砰”把弟弟吓得团团转。我点燃两个蜘蛛炮,扔到他们各自的脚边。“砰”地一声,把他们吓进了房屋里,最后的赢家是我。

  那几天我特别高兴,我多么期望天天都是新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菁华3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1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通俗。”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不同地区的过法也会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话把过年叫做“做年”,这个叫法就可以看出过年时人们的忙碌了。大人们忙着“筅堂”,干干净净迎新春;忙着采购年货,高高兴兴迎新春;忙着贴上春联,红红火火迎新春。除夕一到,就为年夜饭忙碌开了。

  除夕夜,在城里的人都会回到老家,家里的长辈则会准备一大桌年夜饭。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有时候啊,椅子都不够坐的,就让给老人和小孩子,像我这样比较大的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站着吃饭。这顿年夜饭也是有讲究的,桌上必有一道菜――鱼。一整条大大的鱼装在盘子里,用筷子划破鱼皮,鲜嫩可口的鱼肉映入眼帘,夹一块鱼肉蘸上鲜美的鱼汁,一并吞进肚子里,这何不是一种享受呢!之所以一定会有鱼,是因为鱼预示着“年年有余”。

  吃饭时,长辈们的态度与*时截然不同,这时吃剩下的,家长不但不会用“粒粒皆辛苦”来教育你了,还会特别提醒你不能吃完,一定要剩一些,这叫“年年有余!”

  吃完饭后就要洗碗了,“当――”一声刺耳的响声刺进我的耳朵,我往厨房探了探头,呀!奶奶怎么把盘子打碎了呢?太不小心了吧!我还以为这是小孩才犯的错。怎么……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只手指着碎盘子对我说道:“知道吗,这叫‘碎碎’*安!”我豁然开朗,“碎”同音“岁”,原来打碎盘子还蕴含着好彩头啊!

  除夕又有守岁的*俗,这天大人小孩都不睡就在那儿,守到十二点也就是大年初一凌晨零点,此时就会“嘭”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响彻云霄,鞭炮着就会“噼里啪啦”响成一片,热闹极了!

  过了除夕,就是令小孩子最为期待的大年初一了。初一可以收到好多好多的红包!早上,大人会领着小孩去拜年,人们则会包上红包送给小孩子。我每次一拜年就会特意起得很早,早早地穿好新衣服,早早地吃完早饭,跟随爸爸一同拜年,摸着包里鼓鼓囊囊的红包,心里很满足。

  除了红包,我最喜欢的活动便是初一晚上放的“起漆花”(一种可以拿在手上燃放的烟花)。大人们放他们的鞭炮,我们放我们的“起漆花”。点燃一支“起漆花”,棒尖上一下子会跳出火花,似一支小型烟花。它好似一支神奇的画笔,随手挥舞,半空中便会出现它走过的痕迹,荧光闪闪很是好看。

  放完“起漆花”就是欣赏烟花的环节了。五彩的烟花射向天空,在空中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图案,炸出一朵花似的图案,然后慢慢消失,接着又有另一朵大花,五彩的花在黑夜的幕布上绽放,无数的人仰望烟花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健康*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2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了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3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哈~~.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莓.

  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都可以放呢?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8)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精选10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1

  我的家乡是山城五莲。我们五莲虽然小,但是节日的风俗可不少。其中“二月二”的风俗,令我印象颇深。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皇帝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把饭送。”也就是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皇帝和皇后都得到田间和农民们在一起耕种。在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早早的把灶底的灰掏出来,放在簸箕里,用这些灰在院子里画一个大大的圆圈,在这个圆圈的中心放上五谷杂粮,这就是农民贮存粮食的囤,它寓意着农民开始忙春耕了,人们也盼着今年是个丰收年,谷丰登,粮满仓!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炒糖豆,吃糖豆。可是二月二为什么就要吃糖豆呢?原来呀,炒糖豆也是有着占卜的寓意,所炒的糖豆开花的大小,也会预示着新一年的收成。也就是说,豆子开花开的越大,今年的收成就会越好。所以,人们的心里都期盼着自己炒出来的豆子开得大大的。二月二是万物复苏之际,也是害虫苏醒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说:“金豆开花,五谷丰登。”所以,家家户户便会用炒豆子的方式来祈求驱除虫害。另外,人们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安健康,庄家也能够得到丰收。所以,二月初二的这一天,人们便都会炒豆子,长期下来也就形成了*惯,直到现在,就成为了糖豆。

  传说二月二这天也是土地爷爷的生日,在这一天,我的家乡的人们都忙着包水饺供奉土地爷爷,让土地爷爷保得这一方土地的*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二月二这一天我的家乡的各个理发店,不论大小,统统爆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理发店理发,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来理发呢?原来,这一天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这一天去理发,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是寓意着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我的家乡五莲的风俗还有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罢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2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一般都是晚饭。这天,人们总要买来香烛冥纸,摆上酒*,虔诚地祭祀一番,也是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安和财运。

  今年,妈妈照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且我不需要上课的日子来做羹饭。大清早,妈妈就去菜场买了最主要的食材,回来立马准备了起来。下午,我们一家去墓地化纸锭回来后,马上忙活了起来。

  第一桌:请六神;妈妈端上整只鸡(旁边还要放一把刀),整条鱼,整刀猪肉,素菜和豆腐,点了红的团子,还有水果和糖。随后,爸爸将六个小杯子整齐地放在桌子的东西两排,再倒上酒,摆上筷子。妈妈又拿出了香炉放在桌子北边,然后打开大门,用方言说了句:“来吃年夜饭咯!”以往,这个时候还会放鞭炮,但现在禁止燃放,我便灵机一动,找来了天猫精灵来放“无烟”鞭炮,楼下的住户听到这声音也开门纳闷。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在门口铁桶里化纸锭,妈妈一边化,一边喃喃自语。烧完纸后再回到香炉前轮流磕头。磕完后,爸爸又在他们的酒杯中添了点酒。之后我们开始盛饭了。

  吃了一会结束后第二桌就要开始了:请祖宗;这次要准备十二个酒杯和十二个碗,把整个的鸡、鱼、猪肉切块加热端上桌。同时,香炉也要换位置,从北边移到南边,大家就团团圆圆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结束了。仪式结束后,爸爸妈妈把酒和饭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饭和酒就这样被倒入了垃圾桶,实在觉得太浪费了,毕竟粒粒皆辛苦。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做羹饭的方式也有了些改变,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迷信,愚昧,但实质包含了朴实的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3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午节的欢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明白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明白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明白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齐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惯,期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欢乐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4

  “黑色小精灵,身上穿红衣。门前驱小鬼,伶伶又俐俐。”这是我自己编的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呢?当然是——春联!

  印着龙凤呈祥的红纸上,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字傲立在上面。嘘,可别小看了这春联。相传古时有两个神仙专门负责捉拿小鬼,后来人们便将他们的名字写在桃木上,将其挂在门上驱鬼,许多许多年后,就演变为现在的春联。

  小时候,我踮起脚尖看那些搞送春联活动的人写春联,看他们神气的随手几笔,马上就有人恭恭敬敬地拿走,临走前还连连道谢。年幼的我,看着他们潇洒的模样,好生羡慕。

  呀,今年我也可以写春联啦!学校举办了在鼓山公园送春联的活动。望着那一沓沓厚厚的、朱红色的`春联,我仿佛觉得它们也在笑呢,也在兴奋,也在紧张并激动,也在分享着我的欢喜。“别急。”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老朋友,既是对它说,也是对自己说。

  终于开始了,我沉着地在鲜艳的红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上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我没注意手指上不小心染上的墨渍,也没注意到雪白的衣已被红纸染得不成样子。要知道,这些可是即将挂在一户户人家前的祝福啊,怎能不认真对待呢?

  排着队的人一个个心满意足地捧着对联走了。可不知怎的,队伍并没有变短,反而越来越长了。我那提着毛笔的手臂早已僵硬,可是看着那长长的队伍,我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他们在热辣辣的阳光下继续等待,而自己去阴凉处喝水休息。厚厚的一沓纸越来越薄,我赶紧跑过去又拿了一沓。不知道是不是看出我的疲惫,有的等待的人还特意买来了一些橘子。我一边吃着清凉甘甜的橘子,一边继续拼命地写,仿佛太阳也没有那么毒了。

  写着,写着,眼前的红纸是逐渐幻化出一个个黑色的小精灵,穿着喜庆的红衣裳,挨家挨户地敲门,并送去一声声红色的问候:“新年快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5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

  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福州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从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

  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

  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中国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6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春节。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特色。

  按照广东的老规矩,在除夕前是要大扫除一次的,把灰尘都扫干净。然后还要去逛花街。花街里一盆盆鲜花争芳斗艳,一盆盆金桔硕果累累。金桔象征着大吉大利,所以通常人们都会在屋外摆放一盆大桔树,屋内摆放一棵结着金光闪闪果实的小金桔树,以求来年大吉大利。

  盼着盼着,除夕终于来临了,人人都穿上了喜庆活泼的新衣。屋里摆上了糖果饼干,屋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忙着准备饭菜又需要装点屋子,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也忙着,又是吃饼干,又是吃糖果。吃完中午饭大人们又忙了起来,为的是晚上的那顿年夜饭,有的'人在酒楼也早早订好了酒*。天一黑,人们就陆陆续续的去酒楼,酒楼里可谓是人山人海,还没走进去就已经被喧闹声包围了。好不容易年夜饭做好了,开饭了。餐桌上有鸡寓意“有计”;有鱼,寓意“年年有余”;有生菜寓意“生财”,还有很多……

  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转眼八点了,电视机里的春晚就要开始了,家人们团团围坐在电视机旁,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十一点了,还不能睡,因为要守岁“五、四、三、二、一”,随着新年钟声响起,新年来临了!“嘭嘭嘭”屋外,有人放上了美丽的烟花,我也没心思去看,回到房间倒头就睡。

  大年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天人们不再忙碌,都在休息。街道里时不时传来舞龙舞狮的锣鼓声,人们见面都会说新年好。从初二开始人们就会去好友亲戚家拜年,一进门小孩子就会说恭喜发财随之红包也会到来。孩子收到红包后,不管大小多少都是笑盈盈的。当父母口不停地和主人聊家常时,孩子们也口不停地吃东西。在初二至十五的那段日子,父母的手机都“叮叮叮”地响个不停,都是亲朋好友发来的新年祝福。待到十五那天,元宵节,大家还要吃元宵,春节才算结束。

  春节来地快,又离开地快。细细回味,我还意犹未尽,仿佛又听到了那一声声新年好。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7

  你们小时候都爱干什么呢?我记得我幼儿园时,最爱播放我的周岁生日光盘。一放就是3、4圈,自己不看也不让爸妈看别的电视节目。我想那时的我是第一次当主角,所以被众星捧月般的感觉陶醉了。

  那我就介绍一下我主演的周岁生日纪录片。

  朝鲜民族历来就重视婴儿的周岁生日,再加上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原因,很多家族许多年才会有一位新生的宝宝,所以更是把这一天当做父母双方家族的盛大家庭节日。

  生日那天,众多亲属都是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爸爸、妈妈更是打扮得像新郞、新娘一样漂亮。但全场最漂亮、最耀眼的还是我。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声,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一步一步走在红地毯上,向我人生的第一桌盛宴走去。周岁生日桌可以称之为巨大,桌上分层摆满了水果、饼干、玩具、蛋糕、以及各种新奇的物品。

  当我坐在生日桌前,随手抓起一样物品时,众多亲属们欢呼起来,爷爷、奶奶还站起来跳舞。原来这个环节叫“抓周”,是一种预卜婴儿前途的*俗。传统风俗中桌面上会摆放笔、本、算盘、钱币、小木锤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有寓意,如:笔是寓意着孩子将来学*好;钱币寓意着孩子将来会挣钱;小木锤寓意着孩子将来从事秉公执法的职业。当时我抓的第一件物品是笔,难怪爷爷、奶奶会高兴得跳舞。在他们看来,小孙女一定是清华、北大的苗子。

  抓周之后是点燃生日蜡烛、许愿;接着是奶奶、姥姥为孩子送祝福;然后是所有来宾们为孩子送上祝福;最后是全体来宾们一起欢歌笑语、手舞足蹈。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后,客人们开始推杯换盏进入酒精的世界。一切的节日都是为了吃,一切纪念都会在吃中结束。我的周岁生日也是如此,而且每年的生日都是以吃的方式来让我感受到家人团聚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8

  中国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要说热闹,那定是春节排第一,要说到团圆,大家会立马想到中秋节。而能把两者集于一身的,就是我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

  相传,在汉明帝的朝代,有一位宫女想要投井自尽,被大官东方朔拦下。一问才知,由于没法和家人团圆,这位宫女一时想不开便出此下策。为了帮助她,东方朔扮成算命先生到街上为路人赠签,殊不知每个人抽中的签上都写着:正月十五有大火。人们以为是上天示警,害怕极了,把这件事禀告了汉明帝。

  汉明帝十分苦恼,找来东方朔出主意,东方朔顺水推舟,建议正月十五那天给火神供奉汤圆,再让人们挂上灯笼,营造火光的假象,以便瞒过玉帝。汉明帝听从建议,派出宫女出宫教大家制作汤圆,那位想要投井的宫女也得以出宫,一见家人。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果然没有大火,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安地和家人度过了一夜。

  后来,每个正月十五,挂花灯,吃着汤圆,和亲人团聚一起,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俗。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过灯会,但是,对于汤圆,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将黑芝麻和花生打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后冷冻,就是汤圆馅了;再将糯米面粉和成面团,醒一醒;最后把醒好的面团包入馅,揉成圆形,等水开后,下锅煮熟就好了。

  煮好后的汤圆,变得晶莹剔透,但依然保持着纯白,看上去肉嘟嘟的,十分惹人怜爱。一口下去,馅从里面流出来,冒着热气,香气扑鼻,那花生的香味,甜而不腻,柔软的馅皮入口即化。这美味,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畅谈着故事的`精彩,欣赏着灯会的绚烂,品尝着汤圆的美味,祈祷着家庭的团圆。这,便是元宵节的魅力。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9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大中华地大博深,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它——春节。一个让千万个家庭团圆的好日子,他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节日,更是我们千万炎黄子孙传承的好日子。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们这里把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节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俗,那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祥。在这个时候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快和欢乐的气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饺子里的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长大后会很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呢。

  春节不仅有吃饺子的风俗,还有拜年给压岁钱的风俗*惯,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也有专门上家中拜年磕头的,但是不常见了。一般都是问好,有些人也在手机上给别人发微信或用打电话的方式给别人拜年,说一些祝福话语之类让人们开心的话。

  过了春节又迎来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说到元宵节还有一个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节那天,我们家家都要吃元宵(汤圆),那天爷爷给我们买了两袋汤圆,我们都很高兴。爷爷煮好后,把它们放到碗里,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嘱我们: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让他们出出热气。虽然我们嘴上答应了爷爷的话,但我们心里可不这么想。看着那些挺着大肚子睡着了的大汤圆,我们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终于,弟弟还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结果……还真是被烫得“嗷嗷”大哭。但我们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我爱春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50字 10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到过年我都想起王安石的这句诗,马上又快过年了,它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日。

  说起春节,大家知道春节的来历吗?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长长的触角,巨大的身子,样子非常凶猛,爱吃动物和人。它特别爱睡大觉,一觉就有三百六十五天,睡醒起来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它就下山找食物。每到这时,人们都很害怕。这不,又到了“年”苏醒的时候,桃花村村民正准备上山避难,从村东头来了一个乞讨的白发老人,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些馒头,并让他一起避难去。白发老人却说他要在村里待一夜,还要把“年”赶走,大家都不相信,并纷纷劝说他一起离开。白发老人毫不所动。大家刚走,白发老人就在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了大红纸,挂上了红灯笼,还放起了炮。晚上,果然“年”来觅食了,它看见满村的红色和火光不知何物,吓得逃回了山谷。第二天,村民们才知道白发老人原来是位神仙。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贴大红春联,挂红灯笼,放鞭炮,久而久之成了今天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每一年的春节都是我最期待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带我回老家吃团圆饭。大娘准备了一桌非常丰富的饭菜,桌上有鲜美的鱼,有香气诱人的'烧全鸡,还有表示团圆的四喜丸子......真是太美味啦!吃完饭之后,我拿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带着表弟去买了炮,这可是在城市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砰”随着一次次炮竹的爆炸,我和表弟决定比一比谁放的炮更响。我先把炮放在地上,再用打火机小心翼翼的把它点燃,然后迅速跑开,捂起耳朵。只听哧的一声,紧接着一声巨响,炮在空中画了半弧线,然后开出了一朵“花”来,发出了光彩夺目的色彩。我和表弟高兴得直拍手!炮的声音太大把村里的小狗吓得汪汪大叫,逗得我和表弟哈哈大笑。

  过年真好玩呀!我真想天天过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菁华10篇)(扩展9)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通用10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1

  春节那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都在门上贴起了红对联,挂起了红灯笼,还吃起来团圆饭,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这一天,接*傍晚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开始忙碌。爸爸负责贴对联,妈妈负责带弟弟,爷爷负责洗菜,我负责拼凑灯笼。

  我把那两包扁扁的红灯笼拿出来,打开包装,一堆零零散散的灯笼零件掉了出来。我翻开说明书,开始了漫长的拼凑过程……

  奶奶开始烧菜了,那一阵一阵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烧的菜最好吃了,我一边想一边做灯笼。当时太阳还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个灯笼组合好了又开始另一个……

  时间转瞬即逝,开始吃团圆饭了。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吃饭之前都能收到爷爷准备的红包,收完了才开始我们的年夜饭。

  奶奶烧了好多的菜,有红红的清蒸大闸蟹,绿油油的莴笋,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人们喝酒,小孩喝饮料,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家里笑声不断。啊—突然感觉活着好幸福啊。忽然,我两眼放光,看见了一块瘦肉。我动动筷子,一伸,一夹,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啊!我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吃完了饭,我打了个饱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楼。

  我上楼没多久,爷爷就开始放鞭炮了,我们家放鞭炮总是比别人家要早,爷爷说是因为弟弟会害怕,所以早一点放掉。

  这就是我家的过年,你们也是这样过年的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2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是过完一个完整的年。

  元宵节说起来有两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赏灯。用古人的语言来说元宵节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春节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长气吹到元宵…。

  说到元宵节,不得不提到汤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元宵是“摇滚青年”,而汤圆是“包工大师”管他是不是呢帮汤圆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最盼着妈妈包的汤圆。汤圆快成形时,锅中慢慢飘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过几片刻,小小的汤圆便躺入碗中,细腻软糯的糯米团,静静的泡在温水中,慢慢的香味越来越浓郁,摆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用筷子轻轻咬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好像绿水荡漾一般舒畅,慢慢的便散成一个圆,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腻,水果馅儿流出各种颜色,嘴间流露着糯米的香甜,馅料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家家门口前,挂着“满色天仙”,门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纸质彩花,也有可能是“扬帆纸船”还有可能是色彩绚烂的长龙,但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在上面附上了对新一年的盼望与美好。

  边赏烟花,原来赏花灯,每年,宽阔的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点灯,灯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这元硕的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的传统*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我的家乡,领略一下那历史悠久而传统的*俗——捣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时必吃的食物。捣年糕虽然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从米缸里取出来,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彻底湿透以后,再把米捞起来过滤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着把磨好的米粉倒进一个特制的桶里,放到锅里蒸,待到厨房里的蒸气弥漫着米香时,米粉已经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进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捣,使木槽里的米粉变成膏状,再用力,使那些膏状物从一个方形的小口里挤出来,钻出长条,像是一条巨大的蚕从蛹里爬了出来。边上的妇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来,期间还要给它不断地翻身,等年糕完全变硬之后,就可以装入袋子里保存起来了。

  家乡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刚成型时,还冒着热气,黏黏的,撒上一些红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变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欢的吃法。也有人喜欢吃咸的,放入榨菜丝包起来,这样吃甜丝丝,咸滋滋。

  捣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俗,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色。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族……有能歌善舞的***人,有性格温顺的傣族人,有善良淳朴的苗族人。那现在,我们来看看热情好客的湖南人。

  我是湖南人,我知道很多湖南的风俗。在过年时,拜年就是一个风俗。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也很有讲究,人们一般在晚上拜年,大伙儿坐在一起,说说新的一年的打算。在拜年之前,很多人都喜欢送礼物,表达自已的心意。如果给老师拜年,送水果与鲜花都是很好的选择,既表现得大方,又表达了自已美好的祝福;如果给亲朋好友拜年,送水果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水果代表**安安,吉祥的意思;如果我们给长辈或是远方亲戚拜年,送一些家乡特产,或是一些补品,长辈也会很高兴。

  每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时,我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的红包。红色代表吉祥,代表*安,还祝愿每一个人发大财。每当我收到红包时,我会乐呵呵地说:“谢谢,新年快乐!”在接到红包后,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从这以后,我才明白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希望湖南的风俗,大家能喜欢。其实,拜年更多是希望全家*安、亲友和睦、友谊地久天长和快乐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5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6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

  家乡的8月15是中秋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在这天月亮会特别圆,特别大。

  有一次中秋节,那时我们一家都在老家过中秋节。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做了好多好吃的,我们一家人一起坐在院子里吃团圆饭,此时的月亮特别大,特别圆。看到这皎洁的月光,突然我想起了游戏:“我们边吃团圆饭,边说关于节日的古诗吧!”随后爸爸又问:“输了有什么惩罚?”“输了自罚一杯酒或果汁,行吗?我提的建议大家双手赞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我立马就想出来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然而妹妹也不示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妹妹背完这首诗,我瞪大了双眼,我居然还不知道,妹妹居然会这首诗,于是我就带头鼓起了掌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咦,是谁背了一句诗呢?原来是我的表哥。一开始我们都愣了愣,之后一阵欢呼声爆发出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一轮游戏结束了。就是我和妹妹喝的果汁最多,我们的小肚已经装不下了。奶奶一看吃完了饭,就把早已买好的月饼拿出来当甜点,接着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成语接龙,玩到十点多才去睡觉。

  虽说中秋节不像其他节日一样热闹,但它留给我的回忆总是最好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不猜你也知道,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童谣。

  端午节,你们做什么呢?那年端午节,我跟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把洗干净的粽叶*铺在桌子上,还有一大盆腌过的肉和剥好的栗子,一旁的椅子上放着用酱油和盐调好味的糯米。

  我一看食材便起了劲,迫不及待地催外婆包粽子。我学着外婆拿起一张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哈哈,这真像我们吃的甜筒。紧接着,我舀进了几勺糯米,放进一大块肉,几颗栗子,再加两勺糯米,再跟着外婆笨笨拙拙地把多余的部分给裹了起来。正当我准备扎绳子时,手没抓好,粽叶豁开一个大口子,米和栗子便逃回了刚才的盆子里。外婆见我这狼狈样,慌忙来补救我那不成形的粽子……

  终于,在外婆的努力补救下,一个不正常,但还算可以的畸形粽子就登场了。我学会了包粽子的步骤,便熟练地包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粽子包好了,接下来的步骤便是煮了。粽子刚下锅便有一股淡淡的调味香,过一会儿,一阵浓郁的糯米香飘了出来……

  时间从棕香间流逝,不一会儿,粽子便出锅了。我挑了一个畸形的粽子,这可是我包的。我小心翼翼地撕开粽叶,一个金黄饱满的粽子便出现在我眼前,我轻轻地咬下一口,感觉这粽子比*日里都要好吃。

  我一边品着粽子,一边与外婆聊着端午节的*俗,我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棕香回荡在屋子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8

说起咱家乡的*俗,那但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能够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 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务必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此刻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信息拜年、打电 话拜年。完美祝福:吉祥、*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期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情绪,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期望过上幸福、*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9

  我的家乡在泰州,家乡的*俗很多,其中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赛龙舟。

  赛龙舟通常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当钟摆正好敲到第十下时,突然间鼓声大作,如雷声轰鸣般震耳欲聋,十几列龙舟队一齐划动起来,一艘艘连头带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组合随着鼓手的鼓点声越来越快,选手们头上不禁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从脸上往脖子里灌。个个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挤出一盆来。有的甚至汗珠都滴进了眼睛里,一片朦胧。现在红队遥遥领先,他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动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虽然脸上都冒着汗珠,但都咬着牙,拼劲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因为这并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体,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红队因为沉浸在快要胜利的.喜悦中,队员们感觉已经胜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样,个个放松了警惕,明显动作慢了下来。此时白队的鼓手配合着音乐声和号子声快节奏不停地敲着鼓,给队友增添了势气,照着这样的节奏他们团结一致,红队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桥上、路边的人们都在为各自喜欢的队伍加油打气,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还没结束,到了四点队伍才慢慢散开,两股人流渐渐向西东流去。今天这场比赛,每个人都拿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无不展示出家乡人民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 10

  五月五,是端午,温州人家家户户都有草头汤洗澡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大街上都飘着一股草药的味道。

  所谓的草头汤其实就是艾草、葛蒲、金银花等十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煮成。在端午节这天温州人*惯用草头汤为小孩子洗澡。据说,可以防止皮肤病,洗了之后不会长疥疮,还可以清凉解毒,驱暑避热。

  端午在五月,“五”为阳数,正逢夏至左右,天气开始转热,阳气会开始变盛,寒气收起,一起蚊虫苍蝇滋生。

  五月开始,由于气候温热的原因,食物容易变质,小孩子容易长痱子。因此,端午节时,温州人们就用中草药洗澡来防止皮肤病。

  记得五岁那年的端午节,妈妈跑大老远买来了菖蒲,说要用“草头汤”给我洗澡。

  到了晚上,从浴室中飘出一股中草药的味道,一探头,看到盆中的液体是棕黄色的,于是上前询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我指着盆里的液体。妈妈笑了笑“这是草头汤,给你洗澡用的,快点进来吧。”

  妈妈一边帮我洗澡,一边给我念诗: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得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状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

  洗完澡,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那年之后的每年端午,再也没有用草头汤洗过澡,真希望这家乡的风俗可以永远流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