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

首页 / 作文 / |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1

  打开电脑,一张张照片出现在我的眼前:哈,这是地下河,这是“情侣鸳鸯”,

  那是,我的思绪飞到了“五一”节,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到永泰天门山游玩的时候。

  天门山青翠欲滴,处处绿得清新,绿得透亮,绿得生机勃勃。我边走边看,

  真可谓目不暇接。

  我们顺着那条清澈的小溪走下去,很快来到了天门山第一道风景名胜——地下河隧道。远看地下河犹如一条沉睡的白龙,弯弯曲曲;*看地下河,则好似一条玻璃带子,清澈透亮。走进幽暗的隧道,一阵凉风扑面而来,令人感到神清气爽。

  当时正下着毛毛细雨,白雾轻纱般蒙在地下河河面上,只能隐约看到些鹅卵石。

  我置身隧道中央,贪婪地呼吸着地下河清鲜的空气,浑身轻松,心旷神怡。 当走出幽暗的河道,重新投入到绿的海洋中,我的心情既快乐,又有些恋恋不舍。接下来,我们又游览了“情侣鸳鸯”、“幽幽谷”等风景,最后来到了天门山第二风景名胜——葫芦瀑布。

  这葫芦瀑布分为两个帘洞,一大一小,形状像个大葫芦,故名“葫芦瀑布”。那瀑布,好似一条飞龙,伴着濛濛白雾,从帘洞中穿出,化为万颗珍珠落入水中,把那一池碧水搅得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我仰望青山,俯看碧水,觉得中间的'瀑布飞泉实在壮丽,便拍下了无数瞬间。

  游遍了天门山景色,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它。我不仅带走了愉快的心情,也带走了满心翠绿。

  思绪飞回到电脑前,我继续欣赏着那一张张照片,并回味着天门山的无限风光。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2

  你走过九十九道弯的通天大道吗?你爬过九百九十九个台阶的天梯吗?你坐过全世界最长的缆车吗?如果没有,那就跟着我去张家界天门山体验一下吧!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张家界游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天门山。天门山的雄伟壮丽、惊险刺激总是让我回味无穷。

  上山那天,我们是坐的交通车,天门山号称有九十九道弯,逢九都有一块石碑作为标记。上山的路上,山路弯弯曲曲,每到一些很险的地方拐弯时,总会引起车上一些小姐姐的'尖叫,我坐在窗边,拐大弯时总感觉自己要摔下去似的。当交通车开到高处时,我向下看了看,哦!我说怎么这么险,原来这儿的公路不像其它山的盘旋而上,而是S形的,回头看那上山的路,就像散落在林间的长丝带,轻盈飘逸,一眼看不到头,怪不得被称作通天大道!

  通天大道尽头就是天门洞,一下车我就被这雄伟壮丽的景象惊呆了。只见两边山体间自然形成了一道门,让人情不自禁地想探一探门后的奥秘。想要跨过这道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前面有九百九十九个台阶的天梯等着你,所以这又叫登天梯。我是没这个体力去登天梯,所以走了捷径,通过山体里安装的十二段电梯到了天门洞。从这里远眺,只见山下云雾缭绕,隐隐约约能看见树木郁郁葱葱,仿佛置身仙境。

  下山的时候,我们坐的是缆车,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缆车,从天门山山顶直达市中心,在缆车上的时间整整半个小时,真正让我体验了一把坐着缆车翻山越岭的感觉。

  这就是美丽又壮观的天门山,一个你来了绝对不会后悔的地方。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3

  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天门山也是如此,形态万千,空中云雾缭绕。

  我走过蜿蜒在山中的福道,游赏过水中小道,但都没有玻璃栈道的惊险刺激。玻璃栈道很长,它在两座高山之间,蜿蜒在悬崖峭壁之上。在栈道上往下看,人们像蚂蚁一样渺小,汽车跟快速行走的螳螂似的。

  大门旁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的更加翠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地形复杂而且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的地下河。地下河的溶洞石顶众多,个个都很尖锐,仿佛是未磨好的锈花针。头上有石顶,旁边有凹凸不*的山石,如果你不小心翼翼的话,身体肯定会擦伤的。地下河的水很清,清得都能看到河底的沙石。

  走着走着,忽然感觉有水打在脸上,走*一看原来是葫芦瀑布的水花。此时的葫芦瀑布不像葫芦,倒像两个正在冲洗的茶杯,我继续往前走,走到侧面的时候,葫芦瀑布真的很像葫芦。我的目光转向了河上,河中有一块大石头,仔细一看这好像一只万年龟,小小的头,大大的'身体。

  路途中小溪的哗哗声,再加上周围茂密的竹林树木,仿佛到了仙境一般。溪中自由自在的小鱼,翱翔在空中的大雁,生活在这儿的小动物肯定过得无忧无虑,一点烦恼都没有。

  前面是通往最后一个景点的高坡,可我现在已经气喘吁吁,快累趴了,但我仍然继续坚持,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了上去。过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最后的景点﹕红军洞,这是景点最高处,从这看到的景貌,比在下面看到的美多了。红军洞里有一栋建了一半的小土楼和一个小灶。

  天门山的景点个个都很美,个个都是摄像佳地,个个都让我流连忘返,果然是名不虚传的AAAA级景区。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4

  清晨,我拿上几两银子,来到楚江边。看见附*有一个小船经过,我就大声把它叫来了,然后给了船夫几两银子,上了船观赏风景。

  我先抬头看看前面这天门山,立刻感叹道:“好雄伟啊!”只见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大门。两座山像巨人一样守护着这里,楚江就从它们脚下流过。岸的两边还有几片枫林,叶子火红火红的,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它们“哗哗”地舞动叶子,仿佛在迎接人们的到来。

  再一低头,我又发现了水面的几只白天鹅,它们优雅地游着,还不时地伸一伸脖子,真令人赏心悦目。这里的山都是绿油油的,大片大片的树林挺立在山上。还有许多好看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着,唱着自己的歌曲,这可真美啊!

  转眼间,船就驶到了“大门”的中间。在这里,水形成了巨大的漩涡。这些漩涡不时地飞出许多水珠,在太阳的照射下亮晶晶的,让人感觉仿佛是在仙境一样。我觉得,楚江真是个调皮的娃娃,他故意制造出这些漩涡用来玩耍,他可真顽皮啊!这时,几条银色的小鱼游到了我们的船边,跟着我们的船尽情游着。可能,它们也知道,这里有漩涡,所以才跟着我们的船,想**安安地游过这里吧。

  终于,我们离开了这个“大门”。这时,太阳伯伯也升起来了,它发出耀眼的光芒,把水面都照的亮晶晶的'。扭头一看,我才发现岸两边有许多清秀的山,它们像早就商量好了似的相对出现在我们眼前,仿佛在迎接我们。看那个山,它仿佛在翩翩起舞呢!再看看这个山,它就像一个圆形的绿球,可爱极了!哇,那边的山更是美丽呢,它们一个个形态各异,有的像在踢球,有的像在跑步,还有的……我开心极了,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些美丽的山。

  “哗哗”,远方传来一阵划水的声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孤零零的小船正在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向我们行驶来。在它上面坐着的,正是大诗人李白!他看到这一切,有感而发,于是写出了一首千古名诗《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5

  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我和爸爸妈妈经常去旅游。

  今年六月爸爸妈妈带我去天门山。一到天门山,当天的景象,白云黑黑的。我觉得冷冷的。

  后来,我和爸爸妈妈就上公交车了。公交车开始开动了,我的朋友已经睡着了,不到一会儿的时间,就开始下毛毛雨了。我甚至想去装睡,这次成功了。爸爸妈妈真的以为我睡着了。我睁开了一个眼睛,妈妈看见我睁开了一个眼睛。我睁开了另一个眼睛。妈妈说孩子你在装睡。

  到了站,爸爸妈妈和我下了车。我们改坐小式公交车。山路弯弯曲曲的,我头晕了。我觉得弯弯曲曲的`山路,小式公交车就快要掉下悬崖了。等到小式公交车到地点了,我们走了一小段路,我们走出停车场,看见天门洞了,拍了几张合影。我和爸爸妈妈就上天门洞去了。

  我以为爸爸妈妈跟着,然后,我看见爸爸妈妈没跟,我就在那等了一会。我朋友的妈妈也叫阿姨,她来了,给我们拍了一张照,我们就继续走了。她把爸爸妈妈叫过来,上天门洞的时候我有点发抖,因为台阶有60度呢,爸爸紧紧地牵着我的手,我朋友比我走得快。天门洞有九百九十九个台阶呢。爬到顶端,我看见一个很大的池塘,我问妈妈,“池塘边的红色布条是干什么的呀?”妈妈说,“是以前别人来天门洞旅游的时候为了纪念挂上去的。”我问妈妈,“天门里的雨是怎么下的?”妈妈说,“你要观察。”妈妈说,“是不是风一吹把雨吹下来的呀。”我去雨最多的地方把我淋了一会,爸爸说,“别淋了,我们等会就要走了。”我就出来了,我朋友已经走了,我去叫她。爸爸说,“不走。”我就带着我的朋友回来了。等到其他人已经赶上了,我们就继续往前走。

  我和爸爸、妈妈去天门山的玻璃栈道里玩,导游还有其他人也来这里玩。保安说,“穿上布鞋才能进,小孩不用穿。”我们在玻璃栈道上玩的好开心,我觉得我好害怕。我们走到玻璃栈道的尽头,发现门关了,前面还有好多呢,我们就只好不走了。爸爸说,“他的办公室朋友还在后面呢。”我们走完最后一个玻璃就回去了。

  我们接下来坐缆车,一直要通往车站呢。缆车上,妈妈问,“你有没有看见飞机场?”我说:“没有。”爸爸说:“绿色的草坪就是飞机场。”我终于看见了,我还看见了几架飞机。到了火车站,我看见了几辆火车。我们继续前行,终于到停车场了。下车真好玩,缆车旋转着让我们下,很慢很慢。我们下了缆车有一个很长的通道,我朋友还有其他人都在那块等着我们呢。我们过了一晚上,到白天,我们又经历了很多其他地方的旅程,过了几天,我们就回了。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6

  今天,我从妈妈手机上看到同学们做了好多美食,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做。”

  妈妈带我去厨房找材料,看到厨房里有土豆。我和妈妈商量,打算做李白的“望天门山”。

  妈妈把削好的土豆放进锅里煮。煮好后,我用勺子把它压得扁扁的。变成土豆泥后,我偷偷吃了几口,特别香!一不小心被妈妈看到了,妈妈笑我是贪吃鬼。

  我和妈妈一起用土豆泥做出两座山,这就是天门山。妈妈帮我在山峰两边放了煮熟的.豆角和青菜,我又用胡萝卜做了一只小船,还用馒头做了一个“李白”,这就好了!

  看着做好的美食,我把李白的《望天门山》背诵了一遍。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7

  七月中旬,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中外闻名的张家界天门山。

  天门山索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客运索道,全长约7。5公里,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坐上了索道,索道缓缓的向山顶出发,往下面望去,一条条小路就像一根根皮带,一座座房屋就像一块块积木,山越来越险峻了,索道也越升越高,真正的山峰立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四面八方都是悬崖峭壁,气势磅礴,高不可攀。

  我们足足坐了约28分钟的索道来到了观景台,踏上了东线的旅程,最先迎接我们的就是玻璃栈道了,它建于丛山峻岭之间,全长60米,走上栈道上,往下望去,一片万丈深渊,深不见底!我小心翼翼地扶着一旁的石壁走了过去,一路提心吊胆,不赶重重的'迈步子,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克服了恐惧,走完了路程。

  沿着下山扶梯,到达了天门洞,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仰首望去,它犹如一扇天设的门户,拔地依天,因此,吸引不少中外极限运动者来天门山挑战。

  接着,我们坐上了环保车,感受天下第一公路——九十九道弯,环保车在蜿蜒的公路上飞奔着,时而左时而右,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山脚下。

  我爱天门山,爱它如诗如画的美景,爱它巍峨壮丽的山峰!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8

  好似人间仙境的天门山坐落在张家界一个美丽的地方,又是张家界最高的山,真的'很高,有四千八百多米耶!站在地面上望着它,却望不到顶,只有一些悠悠的白云,我竟觉得天门山有一丝神秘,我要去那里!

  游客通往天门山只有一条路,就是索道,索道也可以算天门山的一道风景,随着它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低,在山与山之间有一层薄薄的雾,是云吗?它似纱,又若隐若现,似烟。又不曾消失,美丽至极啊!

  登上天门山,夏天的炎热已经一扫而光!好像这里开着室外空调一样,我们继续向前走去,不久,我们来到了玻璃做的小路,他是挨着山的一边修建的,就像山上的盘山公路呢,走上去,胆小的人只要一上去脚就会发软,然后就跑走了,胆大的人一边拍照,一边向下眺望,还敢躺在上面呢!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9

  我们坐了几小时的车,又排了几小时的队,终于登上了前往天门山的索道。

  缆车缓缓上行,我们进入了绿色的世界,远离了城区。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像一条长蛇盘曲在山间。低头望去,山谷间深深浅浅的绿色,如渲染的一般。渐渐的,公路也被绿色藏起来了,看不见一丝人类的.踪迹。索道离谷底有几百米深,让人不禁感到眩晕。同行的伙伴不敢探头远望,双手紧紧抓住缆车内的扶手,笑容僵在脸上,似乎有些崩溃。

  经过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我们终于抵达景区最高的点——天门山顶。我们几乎是从缆车里跳出来的,迫不及待地跑向观景台,层层叠叠的奇峰怪石映入眼帘。“我的天哪!”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惊喜,脱口而出这四个字。

  上了天门山走了没一会儿,就到了玻璃栈道。我们上了玻璃栈道,别去了落荒而逃的导游,穿上鞋套,迈出了登上栈道的第一步。还没走几米呢,我们团中有几个人就不敢了,他们猫着腰,不敢走在玻璃板上,紧紧贴着石壁,踩在那小块的石头上,看着脚边的“万丈深渊”不敢迈出一步。在我等人的帮助下才走出了这“几万米路”。

  在兜兜转转中,我们来到了堪称世界级奇观的天门洞。据说此洞是通往天庭的一道门,山岚萦绕的时候,还有神兽在此洞周围出没过。有胆大的人曾穿着翼型服穿越过天门洞,估计是想体验一把上天庭的感觉吧。我在洞中仰望四周,洞顶常年滴水而长满青苔,四周石壁上光滑可鉴,人们只可仰望而不可攀岩。高处还点缀着一些不知名的灌木。通向山脚的台阶,在我们脚下延展,看看就叫人心寒——太陡了!

  听着导游讲解,看着奇形怪石,穿过浩大天门洞,不禁感叹:壮哉,张家界!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 10

  一年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暑假到了,相信许多朋友们都按耐不住出门游玩的想法了吧?这个暑假,爸爸妈妈要带着我和姐姐去湖南,体验体验他乡的民俗风情,我早已是迫不及待了。

  到了长沙,我们下了火车,先去了韶山——***的故乡、***先生的故居,之后又来到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城和墨戎苗寨,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天门山。

  天门山上有一道世界之最的神奇山路,从山底盘旋到半山腰,途**有九十九道弯,每一道弯都是180度的旋转。据说在修建这条山路时死伤无数,这条山路的`那个刺激,还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到现在我都还回味无穷,载着我们上山司机大叔的的沉着冷静也让我佩服至极。

  下了车,到了半山腰,一座陡峭起伏的阶梯,耸立在我的面前。听导游讲说这座天梯,一共有九百九十九个台阶,并且有五个坡道,体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是去往山顶的必经之路。

  等我爬上这九百九十九个台阶之后,好似我站在了人生的顶峰向下眺望,一望无迹的漫漫路程尽收眼底,那种感觉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

  我们继续一路前行,乘着直直的扶梯上了山的顶端,山下一股股的雾气向上弥漫开来,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清爽的风擦过脸颊,我打开了一小包腊肉,慢悠悠的品尝着腊肉的香与辣。看着眼前的景物,我一时兴起,在山顶做了一首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

  《游天门山》

  天门山上白雾飞,九九阶梯悟人生。

  山间林中处处绿,何时才能再游玩。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阅读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1)

——《望天门山》古诗优选【10】篇

  《望天门山》古诗 1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天门山》古诗 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古诗 3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学*这首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很难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境界中去,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景,深刻地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

  一、交流资料,感受意境。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出示课件:天门山两山对峙,长江汹涌奔腾,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小帆船由远而*顺流而下。)

  (师生共同欣赏。)

  3、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地交流。)

  [评: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美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

  1、师:请同学们读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看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描写这一壮观景象的。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大声诵读,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即对“至此回”与“相对出”的理解。(师相机板书:“至些回”?“相对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词语。

  (1)理解“至此回”。

  (师再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①再次启发学生说自己又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了哪个“?”)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大家能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出示配乐动画,指名配音朗读。)

  [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播放课件再现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与课件的形象直观感受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再加之教师播放配乐动画,学生在这种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声地配音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

  (2)理解“相对出”。

  ①师:记得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也有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是哪两句呢?

  (生齐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师:很对!作者所望见的两处景象都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不过,《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的“望”却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儿吗?

  ③师再次出示课件,(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想一想,作者分别站在什么地方望的?

  (引导学生比较:《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远远地望,《望天门山》是他乘着小船,从远处驶过来时望见的。而从远处看天门山和在*处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远处看山很模糊,到*处就变大变清楚了。而“**青山相对出”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感受。)

  ④再次请学生说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乐动画,让学生大声地诵读这两句诗。

  三、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说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师配乐诵读诗句,生想象)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点拨:眼前这番壮丽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情诵读)

  [评:古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优美的意境,深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师: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师: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师: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案例评析: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因此,古诗“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的兴趣,倒了学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设计中,教师摒弃了以往单纯地理解诗句意思的教学,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了一片诗意的天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还能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望天门山》古诗 4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赏析

  李白这首诗,用碧水、青山、帆影、红日等绚丽多彩的物象,与诗人心中的.断、开、出、来等意象,表现了雄伟壮丽的江山景观。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特写镜头。

  在这幅壮丽的山水画中,山显得多么灵秀,水显得多么矫健,帆又显得多么潇洒。在这景色的背后,反映了诗人的气宇、感情和风貌。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充满青春活力,对前途无限向往。

  《望天门山》古诗 5

  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译文二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边的青山...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

  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青山相对出”...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望天门山》古诗 6

各位旅客、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门去参观美丽的天门山。

  相传古时候,孙悟空用三打白骨精时使用的金箍棒,一下就把山辟成两半了。因而,楚江水奔腾咆哮着,从天门山中间一泻而下。

  有一天,李白坐着一叶扁舟饮着酒,看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看,水面上小鱼儿不停的跳跃,如果你运气好的话,就能看见一条美丽鱼儿跳到你的手心里,使你欣喜若狂,笑得合不上嘴。

  看,河**的青山魏峨屹立,非常壮观;树木郁郁葱葱,风景异常秀丽。瞧,树林里的小松鼠爬在松树上,摘松果的样子,真是太可笑了;金丝猴爬到一棵桃树上,东摘一个西摘一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今天我们运气可真好,小松鼠把松果仍给我们,真好玩;金丝猴把桃子仍过来,差一点连它都一起下来了。小鸟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给我们唱着欢乐的歌曲。

  看到这样的风景,是不是有机会还想来看这人间仙境?

  你见过天门山美丽的景色吗?今天风和日丽,我跟随旅游团乘船要到风景秀丽的天门山旅游区旅游。小船行驶在长江上,顺江水东去,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入我的眼帘。

  天门山是由两座山峰所组成的,即由江南面的东梁山和江北面的西梁山组成,在江流之中远望东西梁山,才更觉得左右两山像座天门,所以东西梁山合起来又叫做天门山。坐在激流中的小船上,遥望远处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深处朦胧的`山,再看*处**陡峭险峻的山峰,岸边林立的怪石,哗哗流淌的江水,听着岸边树林中鸟儿的歌唱,你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这人、船、山、水,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乘船顺江水继续东下,天门山的景色就会逐渐呈现在你的面前。当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汹涌的江水拍打江岸,形成浪花,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时江水一个急转弯向东北方向流去。当你还在欣赏天门山这美好景色的时候,小船又会忽然把你带入一个新的景点,一道靓丽的风景又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江面豁然开朗,水流也*缓了许多,太阳正在东方冉冉升起,给江面涂上了一层朱红,江面上波光粼粼,金光闪闪。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你会感觉到**青山迎面向你扑来,瞬间又会被你甩在身后。小船激起串串浪花,真是孤帆红日,绿水青山。这不又是一幅风景画吗?还犹像什么,我赶紧拿出照相机,让天门山这美好的景色永远保留在我的心中。

  有一天,“我”李白闲来无事,看天气如此的晴朗,干脆出去转转。

  “我”去长江三峡那里租了一只小小的帆船。“我划着帆船,慢慢悠悠的转来转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要知道,“我”堂堂大诗人的眼睛除了见到美景以外就不会亮地!“我”可要比那些摄影师更会抓景物)。只见我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天门山的前面。天门山有宽有窄,江水到了窄的地方就会波涛汹涌,到了宽的地方就可以*静一些。“我”立马停下来,站在船头,仔仔细细的品位这迷人的景色,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在走,流连忘返了。一时间,“我”摆出一副潇洒的样子,灵感又降临在“我”身上,“我”便马上诵起“我”刚刚作出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哇哈哈……“我”就是“我”,又作了一首诗啦!!!!!!!

  时间不早了,“我”就游到这。“船啊船,都是你的船租要付不起了,不然我就要在这美景边过夜啊!”

  《望天门山》古诗 7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首诗,留意每句诗最后一个字。

  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开,回,出,来)

  生:“回,开”和“出、来”是两对反义词。

  生:不对,应该说它们都是动作词。

  师(点头):对。我们判断时不要想当然,要认真分析和体会。

  师:再想想,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仔细读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默读古诗后作答。

  生1:“开”是楚江的动作,是说楚江将天门山分开了。

  生2:“回”也是楚江的动作,说的是江水从这儿折回而去。

  师:对,这是因为天门山将江水阻断了,滔滔的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所以称“回”。

  生3:“出”是青山的动作。

  师:(紧跟着扮不解状,问)咦,青山为什么要“相对处”呢?它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生(笑):不是!因为小船驶过来了,站在小船上看**的天门山,好像青山也在移动。

  师:噢。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移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对吗?

  生若有所悟,纷纷点头。

  师:对啊!同学们看,楚江、孤帆和天门山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开始在浪漫的诗人李白眼里,他们像活了一般。楚江一往无前地浩浩荡荡向前奔流,像一把巨大的斧头劈开了天门山,可是迫于天门山的阻挡,又不得不“至此回”。而青山呢,它们会彬彬有礼的“相对出”来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而“孤帆”虽是小小的一片,却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有峻伟的青山专程相迎,李白屹立船头,多么自豪!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读读诗,体会这些感觉?

  学生纷纷自由读诗。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反思]

  本诗作者李白素有“浪漫主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部分想象雄奇,语言大胆夸张。《望天门山》是诗人25岁时途经长江中下游(此段称楚江)写下的又一名作。以往教学古诗时,有个常见的毛病――难以共鸣。诗人所描绘的前景与学生的情感无法相通,有的`只是干巴巴的反复诵读。没有动情的朗读。即便动用声、色、影像课件,也难以激发起学生与诗人的的情感碰撞。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我试图先让自己仔细研读李白的诗歌,找到他的诗歌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对古诗“字斟句酌”。象诗人一般想象画面,推敲品析。我们发现这首诗将天门山的峻拔,楚江的气势,及诗人的豪迈通过四个动词――“开、回、出、来”体现出来。于是,教学初始,我便抓住四个动作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动作的发起者”――“楚江、天门山、孤帆”。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感悟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面对高山峭壁,滔滔江水,而依然豪迈的气势。通过这样的引导想象,再带着体会和感悟诵读,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望天门山》古诗 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古诗 9

  《望天门山

  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诗歌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涌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望天门山》古诗 10

  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译文二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边的青山...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鉴赏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

  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青山相对出”...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2)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实用5份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1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

  (一)复*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

  1.指名读《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

  望天门山:往远处看天门山。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第3、4句:“**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2.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3)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4)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提示“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

  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

  附: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按诗题、诗人、诗句这个顺序背诵)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赞美之情。)

  二、指导预*《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三、按上节课三步方法学*第二首《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

  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七、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反馈: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讨论

  作画背诵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李白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悟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古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古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古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古诗,*时积累一些李白的古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古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一首古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古诗文,初悟古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古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古诗就是一首古诗,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古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古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古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古诗、读懂古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古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古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古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古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古诗里还有写山的吗?(**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古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古诗人和他们的古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四、诵吟古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古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古诗、背古诗,他们是吟古诗,吟唱古诗歌,也就是把古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古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古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古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古诗人,背后人誉为“古诗仙”,现存古诗歌将*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古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3)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优选【5】篇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1

  一、预设目标:

  1、培养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2、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3、在熟悉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4、学*创编古诗的动作。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准备:

  flash动画、幻灯片、板书、乐曲《*湖秋月》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齐背《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一起学**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李白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诗的意境美。

  3、教师范读古诗,请幼儿欣赏古诗的音韵美。

  4、古诗欣赏与理解:

  (1)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诗题:望天门山。望:就是观看,欣赏。望天门山: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2)古诗大意: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3)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4)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5)“**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6)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6、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手指点读教材中的古诗《望天门山》。

  7、游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

  9、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10、教师鼓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四、活动延伸:

  了解了古诗的内容,回家和父母结合古诗内容画一幅图画。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生字词。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我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些。

  9.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0.(师板画**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1.**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12.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3.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这**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师述: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4.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五、总结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加动作背《天门山》。)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3

  学*目标:

  一、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

  1、尝试学*,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扶”学生学*第一句,初步掌握学*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 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 碧水东流至此回”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感悟理解古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古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古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古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古诗,*时积累一些李白的古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古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山),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一首古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古诗文,初悟古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古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古诗就是一首古诗,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古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古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古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古诗、读懂古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古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古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古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古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古诗里还有写山的吗?(**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古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古诗人和他们的古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四、诵吟古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古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古诗、背古诗,他们是吟古诗,吟唱古诗歌,也就是把古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古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古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3、知道这么精彩的古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古诗人,背后人誉为“古诗仙”,现存古诗歌将*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古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

  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

  1.同座对讲。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4)

——《望天门山》说课稿 (菁华5篇)

《望天门山》说课稿1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营造氛围,激发学*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

  明确学*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为主动学*。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1.“扶”学生学*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望天门山》说课稿2

  一. 紧扣特点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

  3、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更加爱祖国,以此突破难点。

  2、学法 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做尝试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材设计说明

  这首诗有景有情,诗中有画,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拓展阅读”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在本诗教学中,我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本次教学中,我适时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理念,读书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读,背读。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情感得到升华。

《望天门山》说课稿3

  说教材

  《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能正确背诵。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默写《望天门山》。

  说教学法

  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说教学过程

  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扎实,我以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背诵本首诗《望天门山》,因为之前在诵读古诗中已读过,有的学生也已会背诵。当学生背之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组织学生再读古诗。

  二、以读为主,并结合练*题加强读和写。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会多些,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同时交给学生任务去读,这样读书更有效。因此我交给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画一画,做上记号。学生读时,我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之后检查读书的情况。采用师生互对诗句,生生互对诗句,男女生比赛背诵。学生读时组织全班评价。接着出示改正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清山相对出

  狐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中少了标点符号和学生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在书写和默写容易犯的错误。最后,指导学生背诵。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题,并试写出字来。

  天门中( )( )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 )( )一片日边来。

  这道练*题目的是引出所要学*的四个生字,达到在学*古诗中学*生字。

  经过多种方式的训练读背和识记,学生已能顺利地背熟古诗。

  三、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试根据诗意默写古诗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阶段对古诗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诗意,不必要做过多的解释。所以当学生已能正确地背诵了古诗,我相应地出示本首诗的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诗意来说诗句,让学生在读诗意和诗句中巩固古诗也从中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望天门山》说课稿4

  一. 紧扣特点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

  3、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更加爱祖国,以此突破难点。

  2、学法 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做尝试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材设计说明

  这首诗有景有情,诗中有画,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拓展阅读”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在本诗教学中,我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本次教学中,我适时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理念,读书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读,背读。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情感得到升华。

《望天门山》说课稿5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更加爱祖国,以此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做尝试练*,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材设计说明

  这首诗有景有情,诗中有画,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拓展阅读”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在本诗教学中,我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本次教学中,我适时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理念,读书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读,背读。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情感得到升华。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5)

——天门山游记作文实用十份

  天门山游记作文 1

  暑假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湖南张家界旅游。我们去了湖南省博物馆、凤凰古城、猛洞河漂流、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峡谷、岳麓书院,其中我最喜欢天门山了。

  天门山很高,我们选择坐观光车上山,导游说我们要过99道弯,真多啊。刚上车时,我觉得就是普通的环山公路,只不过有99个弯而已。可是刚上车没多久,几个大转弯来袭,车倾斜的十分厉害,让大家因为惯性而一起倾斜,车里"啊"声一片,我的手死死地抓住前面的靠背。我悄悄透过窗户向外看去,每当大转弯时,一个山峰扑面而来,让人觉得马上要撞上了,我吓得连忙闭上眼睛,祈祷司机的高超车技能保佑我们顺利到达山上。到了高处,我看着下面像蛇一样的路绕在山上,弯弯曲曲,心想:下面都是我们走过的路啊!太恐怖了!

  下了观光车,就可以看到天门洞,它仿佛贯穿大山南北的门户,穿过它可以看到高高的蓝天,天门山,天门洞因此得名。我们继续乘坐洞中扶梯到达山顶,去走玻璃栈道。它是从悬崖峭壁上搭起来的,海拔1430米,中间是玻璃,可以观赏下面的景色。我在没走上去时,有点害怕,小心脏砰砰地跳,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当我走上去时,感觉很稳,看到同学们坦然的样子,自己也就没那么怕了,渐渐沉浸在周围的美景中。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朝下望去,那树像一大块绿色的地毯,美丽极了。

  美景、惊险、刺激并存的天门山令我流连忘返。

  天门山游记作文 2

  “这个假期我们去登天门山怎么样?”爸爸问我。我开心地答应下来,并随口背起唐代大诗人李白那首耳熟能详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想想那壮观的景象,我充满了期待。

  终于启程了,我们直奔湖南张家界市的天门山景区。在景区外住宿一晚后,次日一早开始登山。景区观光车把我们载到了索道乘坐点,突然两座大山之间一个大大的、椭圆形的“洞”映入眼帘,仿佛大山的眼睛。此时,大山周围弥漫着朦朦胧胧的雾,宛如仙境,而这个“洞”还真像是通往天境的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通往天门的“洞”?

  我们乘坐索道直奔“天门洞”去,沿途风景层出不穷:像盘龙缠绕般延伸的盘山公路,据说有99个弯,号称“通天大道”;回望索道在崇山峻岭中穿梭,犹如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载着我们飞渡“天上人间”;时而穿云驾雾,如临仙境,时而与峭壁“亲密接触”,惊心动魄

  下索道后,之前看见的那座山变得高大起来,正当我努力寻找“天门洞”时,一长串楼梯直插云霄,原来楼梯的尽头就是“天门洞”啊!那一刻,我非常震撼,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长、这么陡的楼梯,原来它有个霸气的名字天门山天梯。天梯共有999个台阶,爬天梯的过程称作“登天门”。攀登的过程确实难于登天,我中途休息了三四次,才抵达终点,累趴在地。“咦,天门洞呢?”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因为山下看到的洞,现在已变成一个巨大的门,而我此时正在门中间,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我终于恍然大悟,天门山正是由此而来呀!

  对了,“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江呢?方圆几十里,除了山还是山,哪里来的江呢?被我问得糊里糊涂的爸爸只得找“度娘”。这才知道,李白《望天门山》中描述的景象是在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的长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唉,本因诗而来,但却不是诗中景。不过也挺好,它终究对得起“天门山”这个自带气场的名字。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的好地方张家界市“天门山”景区。

  天门山游记作文 3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不知何时起,我深深地被诗仙李白笔下的天门山所吸引。它的巍峨气魄,它的碧水丝绦,令人心驰神往。

  所以,我一直缠着老妈,每天在她耳边叨叨着虽然世界这么大,可我只想看天门山。估计也是被我执着的意念给磨烦了,老妈终于还是松了口,但却不改她狡猾的本性她以此相挟,要求我除非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否则一切免谈。最后的最后,我妥协了,答应这个要求。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暑假来临时,我和妈妈先坐索道上山。索道全长七千四百五十四米,被称为亚洲最长的索道。刚开始坐缆车,我还是有点害怕的,生怕自己会掉下去。但舒适的缆车徐徐上山,我开始*惯了这种悠闲的感觉。缆车不断地升向云层高处,头顶上是洁白的云雾,脚下是蜿蜒起伏的群山。高空失重的感觉突袭而来,这种体会是*常感受不到的。隐约间,我看见了天门山开辟的盘山公路,据说盘山公路一共有九十九条弯,乍看它真的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守护着天门山。

  到达山顶后,目及所处,云雾缭绕,天门山被云彩给笼罩着,我们仿佛来到了仙境。低头望去,脚下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呼忽地一阵清风吹来,霎时山顶上清鲜一片,崇山峻岭的天门山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不过,在山顶站久了真有中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我们被山风吹得瑟瑟发抖。

  天门山的另一亮点是惊险的玻璃栈道,全长六十米。走在玻璃栈道上,就可以看见张家界的全景,也可以看见脚底下的万丈深渊。讲真的,走在上面我全程提心吊胆,双手紧紧地拉住妈妈的手,就差没有黏在她身上了。娘俩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移。也不知怎的,在走完玻璃栈道后,我的心竟然神奇地*静了下来。

  最后我们还去游览了山上的其他景点,还乘车去著名的九十九道弯。坐在车上,我们所有乘客东倒西歪,在每一处要拐弯的地方,都会有一座石像端庄的耸立在这里,据说这是保佑游人的神像。

  什么叫流连忘返,到了天门山后你就会流连忘返。真希望还可以再去一趟,如果可以,我一定会欣然接受老妈的要求!

  天门山游记作文 4

  我的家乡芜湖是座江边小城,这儿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她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其中天门山就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好地方。

  从市区出发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美丽的天门山脚下。我们远远地就能看见天门山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高大的塔,威武雄壮,犹如一名站得笔直的士兵在山上执勤、放哨。那是什么塔呢?听爸爸说,那是渡江战斗中用来送电的塔,任务就是把电输送到江对岸去。

  从天门山脚下向山上望去,虽是初春,但已见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山脚下有几块大大的草地,初春的小草碧绿中还透着一丝丝淡黄。人们三五成群的悠闲地或坐或躺地在草地上看书,聊天,沉思,野餐。我选了一块人少的地方躺了下去,咦,是什么刺了我一下?哦,是调皮可爱的小草在和我打招呼呢!和煦的阳光温暖的照在我的身上,微风轻抚着我的脸庞,我的思绪跟随着蓝天白云在轻轻飞扬。忽然耳边传来欢快的笑声,我坐起来一看,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大大小小的风筝,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蓝天白云下竞相媲美。

  拾阶而上,我仿佛一下子就置身于鸟语花香中。淡红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斜斜的映照在微湿的石阶上。一棵棵不知名的树木开满繁花,白的,粉的,红的,在绿树丛中忽隐忽现,一阵微风过后花瓣轻盈飘落,晶莹娇嫩,细细碎碎。大树枝头有数不尽的鸟儿们,他们清脆的鸣叫声像是在唱春天的赞歌……就这样停停走走我终于来到了山顶。倚着巨塔只见山下江水浩浩荡荡,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远处一块一块金黄色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青翠的麦苗绿得逼眼,他们互相辉映,共同构建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这时,我想起了李白那首著名的诗篇《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是啊,诗仙虽已仙逝千年,但这不变的青山和江水却在向我们诉说着天门山永恒的魅力。

  天门山游记作文 5

  中国有两个天门山,一个是李白所描绘的有水流穿过的天门山;另一个是位于湖南省西北方,位于张家界,被群山环绕的天门山。今天有幸来到这里,目睹他那神奇的面容。

  早上7:10,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天门山售票处。走出车外,一股凉意袭来,不禁哆嗦了一下,此时正下着牛毛细雨,转身看向远处的天门山,被一层云雾遮掩,难见他的真容。现在她好像是一位害羞的姑娘,躲在云雾深处,不曾露面,凭空给她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带我们前去揭开。

  买了票便上了缆车,开始向上攀升,寻找那位害羞的姑娘。山脚下,田野纵横,房屋零散,即便是下雨,农民伯伯人不辞劳苦的跟做牵着水牛,头上戴着笠,身上披着蓑,水牛深身后的泥巴翻卷着,牛儿还时不时叫几声。半山腰,绿水苍翠挺拔的树干支撑着身子,不让头顶上的绿色不显现出来,一棵棵参天耸地,谁也不让谁。

  良久,终于到了山顶。出了缆车,寒气逼人,我多加了一件衣服,勉强将寒气抵御在外。看看此时的温度只有15℃啊,看来这天门山有点过于害羞了,连自然空调都打开了。

  我们漫步在观光道上。雨已经停了,但仍云雾缭绕,路上湿漉漉的。看着栏杆外大雾弥漫,不知下面是怎样陡峭。不知要是一滑落入云雾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八点过后,阳光开始驱赶云雾,看看外面,仿佛是一片仙境,太阳升在天空,云朵就仿佛像海水一样翻滚着,那突破云海的山峰不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小岛吗?

  太阳不断驱赶云雾,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害羞的姑娘也只好将就,将她那美丽的面容毫不保留的展现了出来。高耸的大山神奇般的中间破了一个大洞,洞中绝壁上长着绿树。山洞下是百龙天梯,那密密麻麻的阶梯看着就让人双腿发软,所幸我是坐缆车上来的。

  站在天门洞看着天门洞,心中激荡。这雄伟的大洞,这美丽的江山,这世上哪里还有呢?真庆幸我生在华夏,这美丽的中国。

  天门山游记作文 6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一边背着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边在车上游览着天门山的风景。天门山是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西两山中间,横穿长江,两山遥遥相望,而两山从远处看,“如一道高大的石板门”,所以被称为天门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望天门山】而出名,让我们一睹它奇特秀丽的景观。

  我们来到了山脚,踏着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山间小道直达山顶,整齐划一。路的两边种植松树扎根在石缝中,茂密的.树叶遮住了毒辣的阳光,江风吹来一丝丝凉风,感觉十分清爽。

  到了半山腰,我环顾山下,铜佛寺依山盘水,黑瓦黄墙的庙宇,优雅华丽的吊脚楼,悠远肃穆的钟声。吸引全国各地信徒前来拜佛,听说每逢佛事,香客如潮。再看上方,一个水泥浇筑的过江高压电杆矗立山顶,横跨长江,与对江西梁山电杆相连接气势宏伟。越往上走越陡峭,爬到后来竟没石梯了!我们好奇地顺着羊肠小道艰难地爬到山顶,累的我疲惫不堪,但是我看见脚下奔腾的长江就像一条巨龙横穿山涧,载着现代化的船只。听见树上小鸟欢快的鸣叫着,仰望一片苍翠欲滴的大树时,心情豁然开朗,正如古诗里描写的风景回忆着诗人李白当时的心境。

  夕阳西下,我们一家人恋恋不舍赶往回家之路。天门山因风景而秀美,为李白而生辉!

  天门山游记作文 7

  五一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如诗如画的天门山。

  天门山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主峰1518.6米,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

  我站在天门山脚下,抬头望那无数座密如林立的山峰,如云似的雾,宛如仙境般的画卷。我们开始攀登天梯,天梯有999级台阶,似乎从天下直挂下来一般,我看着就觉得心惊,脚也不禁发软。

  我们走上天梯,刚爬没多久,爸爸说,他有点头晕,我却什么事也没有。爬了一半后,我就双腿发软气喘吁吁了。休息了一会儿,我咬紧牙一口气坚持爬上顶。终于到了天门洞口,我已经汗水直流,只觉得凉风**一阵阵凉意,遥望四周,薄薄的云笼罩着连绵不断的青山,使人心驰神往。

  我们又来到了山上的鬼古栈道里,最有趣的地方——玻璃栈道: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建造的,而且是用玻璃铺设的道路。走上栈道,脚下是上千米的悬崖,往远处看只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分不清楚是雾还是云。

  我们要下山了,乘坐世界上最长的索道。坐在览车上,有一种凌空翱翔的感觉。此时,太阳西斜,天边一片金色的红色的云霞。夕阳将整个天门山镀上了一层金色,我们的缆车也闪着金光,我们的缆车徐徐地在城市间穿越了,大约坐了20分钟才下车了。

  这次天门山之旅让我满载而归,欣赏了如诗如画的风景,锻炼了我的意志和毅力。

  天门山游记作文 8

  张家界那里有一座山,它很美、很怪、很险,这座山叫天门山。

  8月16日,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天门山景区门口,排队检票后,我们坐上大巴车,妈妈叫我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因为等会儿我们要往上经过99道弯才能到达天门山,坡很陡,弯很急。果然,我们一坐上车,车子就左拐右拐的,每一次都是180度急转弯,把我晃得忽左忽右,一会儿就感觉晕了,等这99道弯终于拐完下车,我们就到天门山了。

  天门山的出名来自一个洞,这个洞是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天门洞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因为这个天门洞很壮观,像仙境一样,仿佛仙女从这里路过,所以也叫天门仙山,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和天界仙境。不禁让我想到了一首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最难的当然就是上天门洞的天梯了,天梯一共有999个台阶,因为我们是跟团游,所以没能亲自走上去,很遗憾。我们是坐扶梯上去的,扶梯是从天门山中间挖出来的,它是笔直地竖上去的,到了天门洞,只见洞中不时有云雾翻腾,犹如仙境,气势非常磅礴,凉风**,感觉有一丝丝的凉意向我袭来,有许多薄薄的云围绕着我们。在天门山曾举行过很多比赛,比如:索道高空挑战天门山、漂移挑战赛、以及翼装飞行、跑酷和自行车等等。

  我们下山是从山顶坐索道下来的,我发现这个索道很特别,一是索道特别长,要坐25―30分钟的时间;二是它是一条从城市的上空通过的索道;三是它的起点(终点)是在张家界市的市中心。我们坐索道下来时,每遇到有震动,妈妈很害怕,不敢往下看,爸爸则是闭上了眼睛,只有外婆和我不害怕。我们觉得下面的风景很好看,我看见了99道弯,很险,像一条正在盘旋的巨龙,弯弯都是鬼门关,它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名通天大道,长达10.77公里,令人叫绝。

  这次的天门山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天门山的风景很美丽,空气清新,真是一幅既险峻又壮观的美景,让我难以忘怀。

  天门山游记作文 9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望天门山》。今天,我有幸跟着爸爸妈妈登上这天门山,欣赏它的美。

  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张家界的著名景点--天门山。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只能从A线索道上下。这条索道特别地长,全程有7.2公里,被称为“全世界最长的索道”。

  刚坐上索道不久,我就拿起相机东看看,西瞧瞧,看看有什么好拍的,只见 索道跨过了繁华的`城市,跨过了宽阔的火车站,开始向一座座雄奇壮丽的山峰靠*,从缆车里向下看,连绵起伏的大山像龙一样若隐若现,非常壮观。

  快到天门山顶的时候,眼前是云雾缭绕,白花花的一片 根本看不清景物,仿佛到了人间仙境。到了天门山顶,就可以看见树枝上挂满了一条条亮晶晶的银条,地上积满了白雪像给大地铺上了雪白雪白的地毯。靠着栏杆,放眼望去,云山雾海,让人心旷神怡,一个字“美”!还有一个最吸引人的景点就是玻璃栈道,建在悬崖峭壁上,可惜,天气的原因,我就看不到它下面的万丈深渊了,但是,看着周围的白雾缭绕,那么神秘,我还是有些害怕,扶着峭壁,一步一步抖着脚向前走,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惊心动魄。

  虽然此行天气不作美,但也掩盖不住好似人间仙境的天门山它的雄伟壮观,希望下次好天气的时候我再来,欣赏你那别样的美。

  天门山游记作文 10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一边背着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边在车上游览着天门山的风景。天门山是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西两山中间,横穿长江,两山遥遥相望,而两山从远处看,“如一道高大的石板门”,所以被称为天门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望天门山】而出名,让我们一睹它奇特秀丽的景观。

  我们来到了山脚,踏着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山间小道直达山顶,整齐划一。路的两边种植松树扎根在石缝中,茂密的树叶遮住了毒辣的阳光,江风吹来一丝丝凉风,感觉十分清爽。

  到了半山腰,我环顾山下,铜佛寺依山盘水,黑瓦黄墙的庙宇,优雅华丽的吊脚楼,悠远肃穆的钟声。吸引全国各地信徒前来拜佛,听说每逢佛事,香客如潮。再看上方,一个水泥浇筑的过江高压电杆矗立山顶,横跨长江,与对江西梁山电杆相连接气势宏伟。越往上走越陡峭,爬到后来竟没石梯了!我们好奇地顺着羊肠小道艰难地爬到山顶,累的我疲惫不堪,但是我看见脚下奔腾的长江就像一条巨龙横穿山涧,载着现代化的船只。听见树上小鸟欢快的鸣叫着,仰望一片苍翠欲滴的大树时,心情豁然开朗,正如古诗里描写的风景回忆着诗人李白当时的心境。

  夕阳西下,我们一家人恋恋不舍赶往回家之路。天门山因风景而秀美,为李白而生辉!


改写望天门山的古诗作文实用十份(扩展6)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1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

  知识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的能力与合作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具准备:《望天门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指名背诵)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回答),师出示课件1。

  3、这节课我们再学*他写的一首诗歌:《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性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那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1、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2、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齐读):

  (1)把诗读正确、流利。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3)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进行自主学*。

  4、小组里交流、讨论疑难问题。

  5、展示学*成果。

  (1)谁来读读这首诗?

  (2)说说你在刚才的学*中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借助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有感情的朗读呢?(生自由发言)

  师归纳:这首诗应该用高昂、奔放的情感去读,才能读出天门山的豪迈气势。(播放《望天门山》朗读课件)

  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生: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模仿古人诵读古诗)—→配乐朗读师:这么美的古诗,你们能背一背吗?(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时小结,课外拓展

  1、诗配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反馈:天门山长江太阳帆船)我还知道同学们的画画水*挺不错,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画下来。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诗人李白,学*了他的《望天门山》一诗,大家的表现老师非常棒,其实李白只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搜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我们在下次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上举行一次古诗擂台赛,看谁在相同的时间里背诵的古诗最多。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1、师:在上课前,首先来欣赏几句名诗。

  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指名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

  师: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2、今天,我们学*一首跟长江有关的诗歌。(师板书课题:望天门山)(生齐读。)

  3、谁理解了这题目的意思?(指名说)

  生:看天门山。

  师:“看”和“望”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理解:向远处看就叫“望”。)

  师:同学们可能要觉得奇怪了——刚刚老师明明是说跟长江有关的诗,现在怎么变成山了?(停了停)别急,请听老师细细说来: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课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图)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志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东西梁山,也就是我们诗题中的“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课题)这首诗既描写了天门山的高耸险峻,也描写了长江的汹涌奔腾。

  二、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复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诗歌,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齐读。(预设评价:读得不错,如果能把每个字音咬准就更好了;读得真不错,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

  3、师:想把它读得更有味道吗?

  生:想。

  师:那首先得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听清要求:先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互相说一说。记住了吗?(生:记住了)那好,开始吧。

  (生合作学*)

  4、你们读懂了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吗?(指名说)(随机板书: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嗯,找得很准,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地去读了这首诗,那能读懂它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说)

  师:这只是我们对这首诗的粗浅认识,后人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来看看吧。

  5、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从诗里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师:特别是这个“开”字,让你想象到什么?(板书:开)

  生:让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板书:吞吐山河)

  师:你能读出这种吞吐山河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

  师:特别是这句里的哪个字?

  生: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板书:回)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你能读出这种急流回荡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谁能把前两句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青山相对出。

  师:这里面有个字把静止不动的山写活了,是──

  生:出。(板书:出)

  师:是呀,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这是何等的壮观啊!

  东西梁山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师手指插图)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师: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种气势──(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谁能来读一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吗?(如果没有学生说,师就引导)“孤帆一片日边来”是表现雄壮、磅礴的气势,还是表现温柔、*静的感觉呢?

  预设1:

  生:温柔、*静的。因为“日”给人温暖的感觉。

  师: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温柔吗?

  生:不温柔,很雄壮。

  预设2:

  生:雄壮。

  师: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

  生:从“日边来”,让人感觉江水是从天而来,“水从天来”这气势当然雄壮啦!

  (板书:江水天来)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6、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师手指板书)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

  课件出示诗歌。(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我来试试好吗?(生:好)

  但老师有个请求,就是我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8、师小结:从诗歌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壮)(板书:雄壮)

  你想说些什么?

  9、这么狂放豪迈、充满激情的诗歌,想不想永远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给你们两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感。

  1、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现象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千首诗。他的诗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同学们,长江水的汹涌奔腾,天门山的高耸对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课件出示:《天门山》、《天门山铭》)师与学生一起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学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也想来展示展示,可以吗?

  (课件出示描写祖国风光的诗。)

  四、布置作业。

  将《望天门山》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画出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 “天门中断楚江开”, “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3

  学*目标:

  一、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

  1、尝试学*,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扶”学生学*第一句,初步掌握学*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 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 碧水东流至此回”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掌握古诗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3、4名同学,及时评价)

  同学们背的诗真不少,看来都非常善于积累。

  二、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指名说)

  现在,我们就来学*-----《望天门山》(齐读)

  三、初读古诗

  1.自读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

  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

  四、小组合作学*

  为了把古诗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古诗。合作理解诗意,再来读古诗,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个人自学开始)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收获。

  五、交流、品读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

  (出示天门山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汹涌的江水录像)

  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5)学生练*,再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青山------相对出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自己。)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指名读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小结: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味欣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评价:非常有感情,体现出了长江流经天门上时的壮观景象。

  五、欣赏录像

  1.下面就让我们走*长江,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再说长江》的片段)

  解说: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她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你们看,这**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长江水只好紧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从两山之间挤出一条弯弯的水路,奔腾汹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当。有人说长江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也有人说长江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看,长江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你们听,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壮!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江山胜景,我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难怪当年的李白看到后诗兴大发,写下这如此不同凡响的《望天门山》,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称赞这首诗:“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六、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配乐)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

  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精彩,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七、总结拓展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同学们记得可真清楚。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板书:

  望天门山

  青山碧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白帆红日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想像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祖国山川景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李白的资料,侧重于写景方面的。

  vcd课件:

  教学方法:读读画画,读读讲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最*,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学*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以怎样来学*?教师引导归纳学法:

  (1)说作者

  (2)读诗文

  (3)讲诗意

  (4)画风景

  (5)评意境

  (6)背课文

  (7)赏类文

  二、学*古诗《望天门山》

  1、说一说作者:李白。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自己对李白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现存诗约700余首,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其诗作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大。这首诗是作者遇赦返乡途经天门山时,看见长江流经天门山附*一段的雄奇壮丽的景色后写下的一首诗。

  2、读一读。

  ①师范读;②自己读、小组合作读,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插图自学古诗,读通,试着说意思。③抓住重点词语读。(断、开、回、出)④集体读。(注意音调和诗的*仄)。

  3、说一说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a、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结合画面说)

  b、师相机提问补充:

  “天门”指天门山,天门山怎么了?从中间断开了, 一个“断”字,让人觉得奇,为什么断了?是楚江水冲断了,能把山冲断的江水,是怎样的浩大和汹涌?楚江水使天门山从中间断开,冲开了(板书:出)一条顺畅的通道,可以想象出天门山地势的险要。

  “碧水”指楚江水,“碧”写出了江水的颜色,“东流”,向东流去。“至此回”,原文说是“直北回”,回的意思是到这里拐弯,(板书:回),楚江在这里因山势而转,形成回旋北流的气势。从前两行诗,我们可想象出山之险,水之大。(感情读一读)。

  “青”,绿色,写出了山的颜色,青山隔江对峙,相对而出,(板书:出)“出”,冒出来,体现了山之高。“孤帆”,孤是单一的意思,孤帆是江里只有一只小船。由于山势险要,江水奔流气势非凡,帆船在长江里显得很小。由于作者是远望,所以感觉到小舟仿佛来自水天相接的地方,仿佛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板书:来)作者赦免返乡,坐船顺流而下,感觉**青山相对而来。这也是作者行船的感受。给人以辽阔、浩瀚之感。

  c、看板书的四个动词,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d、同桌互相讲一讲。

  4、画一画。

  学生在准备好的画纸上画一画,指名到台上说一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5、评一评

  (1)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很优美,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如“断”“开”“回”“出”,生动形象,给全诗带来活力。(运用动词带活力)

  (2)李白把天门山这么美丽的画展现在大家眼前,从色彩上看,楚江水(碧)绿,天门山(青)绿,日(红),色彩明丽。画中的山是静态的.、水、孤帆是动态的,行船的感受中,山也动起来了“出”,组成了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景物色彩明丽,动静结合。

  (3)短短的四行,描绘了长江流经天门山附*一段的景色,真可谓是雄奇,壮丽的景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即为诗。

  6、背一背

  齐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美,音韵美,思想美,这首诗赞扬了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指名读,分组读,背古诗。

  7、赏一赏

  欣赏大家收集整理李白的其它的描写景物的诗。

  (课件出示)师生诵读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用语言描写《望天门山》,写成一段话,完成图画填色。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会“断、楚、孤、帆”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断、开、流、回”,背诵古诗。

  难点:能想象并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李白写的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生可能会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

  师:看来,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他的另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师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大声的读,干脆的读)

  (二)分析题意

  师:“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师PPT出示“望”在字典里的解释,那“望”在这里是第几个解释?

  生:看,在远处看。

  师:根据你对”望”的理解,你能说一说望天门山的意思吗?

  生: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师:天门山你们了解吗?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天门山?生汇报!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注释!

  师:你真会学*!注释能够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这就是天门山(出示天门山图片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三)初读古诗,感悟意境

  PPT出示整首古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走进天门山,去欣赏它的雄伟与秀丽吧!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和语调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这首诗里藏着几个有趣的词语,只有读懂了这几个词语我们才能读懂古诗,老师给他们涂了颜色,谁来读一读?(指名读2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注释了解了天门山,那楚江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楚江?请看书中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讲解:这里的楚江指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

  “楚”是我们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字词都过关了,再读古诗我们会更加顺畅的,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2学生)

  师:我们把字音读准了,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谁来读?(指名读)

  师:请按照老师划分的这个节奏来读。

  生读;

  师评价:读得不错,奖励你一个任务,听好了,请你推介一位同学,推介的理由只有一个:他的朗读水*很高,可能超过你!

  师:你为什么推介他?生说明推荐的理由。

  师:多么谦虚的一个孩子!同学,请你不要辜负你同学对你的期望!来,请你读一读!

  师:孩子,首先得感谢你,因为你的眼力很准,你为我们推荐了一位朗读的**湖!

  师: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望天门山更是一幅精彩绝伦的画,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找一找看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笔圈出来。

  (指名回答)

  生可能回答: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相互补充)

  师:把你们的回答串联了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的山水画了(出示PPT图片)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一起乘坐小船去感受天门山的雄伟与壮阔吧!

  (四)指导想象,感悟诗境

  师(出示第一句诗):读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生读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师:这一句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给我们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生:断,开

  师:PPT出示断字小篆体)这是断字的小篆写法,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生可能回答:被江水的气势给冲断了,是被江水像刀子,像斧子的波涛给冲断了。

  师:哦,江水的这种气势你感受到了,用一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生可能回答:波涛汹涌、封号怒吼等

  师:让我们聚焦这个开字,(板书“开”)

  师:波涛汹涌的长江竟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请你再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吗?)

  我仿佛看到: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师(出示PPT):高高的天门山被浩荡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形成了水冲山断的画面,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生读

  师指导

  全班读

  师:那又是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出示第二句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片展示);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够把浩荡的长江水给调转方向,

  生汇报:山

  师:是呀,湍急的河水流到那里又受到了山的阻碍,你是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生:回(板书“回”)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老师这里有回字的两种解释(出示PPT)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谁来说?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二种(说出自己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生:高大、坚固、坚不可摧

  师:是啊,天门山真坚固啊,现在的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思考汇报

  生: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时激起回旋

  师(出示意思):形成了一幅山阻水回的画面(板书—回)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诗,读出山阻水回的气势。楚江水撞击(或是板书勾画楚江水撞击天门山构成巨大回旋的简笔画)

  师: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这样的壮举,让我们合着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波涛中,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行着,终于*了,李白又看到了(出示PPT—**青山相对出)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生汇报:“出”(化静态为动态)(板书:出)

  好一个“出”字啊,这**的山好像是面对面的在比高矮呢!读————**青山相对出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这**的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读——**青山相对出

  师:当小船在青山间穿行的时候,李白抬头向远处看,他的眼前一片开阔,进入他眼帘的是(出示PPT—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可能回答:一只小船从日边漂来、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板书:来)

  师: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让我们把这两句读一读。

  那诗人当时途径天门山挥毫写下这千古绝唱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原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呀!所以面对眼前这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男生读)

  2、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女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李白!想到李白,你就一定会想到今天学的这首诗《望天门山》,你一定也会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总结: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愿同学们能熟读经典,成为传承文化的使者。

  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

  (六)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方法一)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是《天门山》ppt出示

  (方法二)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除了今天学得这首望天门山,还有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都抒发了这种感情。

  总结:同学们,我们祖国江山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开借注释

  回看插图

  出想画面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这**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五、总结方法,赏析拓展

  1、(指板画,配乐)瞧——青山、绿水、红日、白帆,多美的一幅画啊!(贴草书诗句)看,书法也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刚劲之美。(板书:书画)

  2、诗可以是一幅美妙的画,也可以是一行行灵动的字,难怪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课件出示)生齐读。

  3、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一个地方留下两首诗、一篇文章,这在李白写诗的生涯里是不多见的',可见天门山在他的感情生活里的地位。

  4、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加动作背《天门山》。)

  5、总结:相同的地点不同的诗,我们又可以用怎样的画、什么样的字来表现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赏析写景的古诗。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自制的课件。

  2、 学生准备:朗读古诗,*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 ),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1.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2.“望”是什么意思? “望”字的甲骨文很传神,(板书 )你们看,像一个人站在土坡上睁大眼睛抬头向远处看。让我们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3.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

  4. “天门山”你们了解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李白的《望天门山》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①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②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能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吗?(它的停顿是二、二、三,这是一首写景诗,境界辽远,是“望”出来的,所以要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读出辽远的感觉。)

  ④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⑤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的画画水*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学生自由作画。

  4、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

  ①仔细看这个“碧”字(板书“碧”),这是个会意字,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

  ②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后来,

  这“碧”,是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碧”,是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碧”,是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读--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是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③仅一个“碧”,就让我们感觉到色彩的美丽和生动。

  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④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⑤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⑥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胜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李白心情愉快,仅仅是因为天门山的美景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李白吧。

  ②(出示资料)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②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③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这时,正好借眼前的山水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板:情)--**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在皇帝身边工作了*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这时侯的他对朝廷十分不满,你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⑤于是,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⑥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⑦(出示两首诗的对比)

  ①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青山相对出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情无比欣喜的李白,眼中的楚江、青山才会如此多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望天门山》。

  2、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3、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六、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对“断”、“开”、“回”、“出”等字的理解,并充分发挥想象,感悟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色;

  3、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诗人李白的其他诗歌、ppt课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句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

  古代圣人孔子曾经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意境优美,而且想象丰富。说起意境开阔想象丰富的古诗,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说,他的诗也不能不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思出了多少游子的悠悠乡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送给友人多深的切切情谊;还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直下的何止是庐山瀑布啊?这些诗都是出自他之手,他是谁(生答)是的,李白(板书:李白)

  诗仙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一次,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诗兴。于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大家齐读课题(板书:望天门山,齐读:望天门山李白)

  二、读通诗歌,初悟诗意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板书“中”“帆”)

  2、指名读诗,正音,强调上面几个字。(师:其中有两个字容易读错,“中”“帆”,第一个“中”,它是多音字,指名说,这里应该读什么?“中断”就是中间断开,所以读第一声,“中断”读,第二个“帆”,指名读,你真棒,好多大人都会读错,第一声,“船帆”,以前的船啊,要靠风把张开的船帆吹动才能行驶,“船帆”。指导写“帆”字)

  3、指名读。(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非常通顺了,谁想读,指名两个学生读)

  4、范读。(你们读得这么好,万老师也想读一读了,好吗?可不能只是竖着耳朵听,还要仔细听听我读诗时候的节奏和停顿。准备好了吗?)

  5、生自由读,初悟诗意。(指名读,谁想模仿老师读一读。还有许多想读的同学,读给你的同桌听吧。一边读还可以一边想想,哪里还不太明白,可以在读不懂的地方画一个问号,还可以联系课文注释和插图来理解诗句意思。开始吧。)

  6、生提出疑问。(你有哪里还不明白的吗?指两名生说)

  7、不急(没关系),这些问题我们学着学着,你就能豁然开朗了。诗题是望天门山,诗人到底望见了什么呢?读读诗,和同桌讨论一下吧。

  8、指名说(引导:天门、楚江、孤帆、日,分别板书)

  三、激发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

  4、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从哪两个字里看出来是楚江把天门山劈开的呢?(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开”?能组一个词吗?怎么开的呢?读读这一句吧。

  5、是啊,一个“断”一个“开”就写出了这奔腾东去、汹涌澎湃的楚江水,一起读这句!(板书:汹涌)

  6、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板书:雄伟)(师:至此回是怎样的呢?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7、闭上眼睛,你能看到这幅画面了吗?指名答(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是啊,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回答完再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9、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0、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无人回答就引导到后两句诗)

  11、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青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字理解。是静止的吗?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12、**的青山相对着,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坐车的时候,是不是发现窗外的景物都往后退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

  13、现在我们来看看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来”)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的青山好像纷纷出来迎接诗人呢!)

  14、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这**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

  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再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情

  1、这个时候,你要是坐在这片孤舟上,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指名答)

  2、是啊,诗人李白跟你有着同样的心情。

  3、师述: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3、山的热情、水的澎湃,都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宽阔的胸襟和奔放不羁的情思。

  4、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五、赏析拓展,总结全诗

  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许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

  入蜀中,便有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

  出三峡,便有了“**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

  东至齐鲁,便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苍凉景色;

  西游华山,便有了“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引读:来到安徽当涂天门山,便有了(生读全诗 )

  师:李白的诗还有许许多多,都等着你们去读呢!

  六、指导书写:(依据时间)

  我们读诗有点诗人的感觉了,写字能不能像诗人一样呢?古代的大诗人可是除了能写一首好诗,还能写得一手好字啊!我们来看看诗中几个比较容易出错的字,一起来写一写,好吗?(“断”、“孤”、“帆”、“楚”师讲解强调 “断”字的笔顺,“孤”字下面一点,“帆”字横折弯钩,生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

  七、板书

  望 天 门 山

  李 白

  天门 雄伟

  楚江 汹涌

  孤帆

  日

  八、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自制的课件。

  2、 学生准备:朗读古诗,*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谈话:

  师:听说你们很聪明,那我考考你们。(板书: ),什么字?你能说带有山或与山有关的成语吗?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哪些山?还想去游哪些山?

  一、揭题

  1.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2.“望”是什么意思? “望”字的甲骨文很传神,(板书 )你们看,像一个人站在土坡上睁大眼睛抬头向远处看。让我们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3.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

  4. “天门山”你们了解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李白的《望天门山》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①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②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能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吗?(它的停顿是二、二、三,这是一首写景诗,境界辽远,是“望”出来的,所以要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读出辽远的感觉。)

  ④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⑤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跟着老师的手势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的画画水*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学生自由作画。

  4、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

  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

  ①仔细看这个“碧”字(板书“碧”),这是个会意字,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

  ②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后来,

  这“碧”,是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碧”,是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碧”,是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读--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是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③仅一个“碧”,就让我们感觉到色彩的美丽和生动。

  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④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⑤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⑥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四、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胜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李白心情愉快,仅仅是因为天门山的美景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李白吧。

  ②(出示资料)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②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③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这时,正好借眼前的山水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板:情)--**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④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在皇帝身边工作了*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这时侯的他对朝廷十分不满,你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⑤于是,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⑥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⑦(出示两首诗的对比)

  ①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读--天门中断楚江开 **青山相对出

  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情无比欣喜的李白,眼中的楚江、青山才会如此多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望天门山》。

  2、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3、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

  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六、板书设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