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小学作文菁选

首页 / 作文 / | 2023-03-15 00:00:00

精选风俗小学作文合集9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风俗小学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风俗小学作文 篇1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日夜盼望的新年终于伴着阵阵的.鞭炮声向我们走来。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二,我与姐姐起了个大早,准备与爸爸妈妈到外婆家拜年。

  一路上,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到了外婆家,“蹦,啪。蹦,啪。蹦,啪……”更是热闹非凡。一向怕打炮烟,又非常想打炮烟的我终于鼓起勇气拿了一根,可我还是不敢打,我叫外婆试一遍,姐姐也打了一根,最后我终于也打了一根。“哇,好痛快啊!”我先将右手把打火机打起来,左手拿起炮烟,小心翼翼地往火上点,“点着了,点着了。”我高兴地叫起来,同时,我马上将炮烟扔了出去。可我没用力,炮烟掉到了我的脚跟前,我吓得拼命逃,连打火机都扔到了河里去了。幸好我跑得快,跑得远,扔出去时火花马上就灭了,接着清烟飘了出来,然后一下子就“啪”的一声炸开,声音震耳欲聋。我虽然心里不怕,可还是一哆嗦。

  通过了这次尝试,我的胆子大了许多,现在我总算敢打炮烟了。这个春节我的收获真大呀!

风俗小学作文 篇2

  清明已经来临了,不知怎么的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下起大雨来。这正如杜牧所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天,大家刚好去祭拜已经逝世的亲人。

  来到昌国寺,已满头大汗的大家望了望接下来的路,只见蜿蜒曲折山路泥泞不堪,看起来很不好走啊!但想想来这里的目的,大家还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一个“泥菩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行走,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这里鸟叫声声,空气新鲜。来到坟前,只见叔叔把准备好的食物拿了出来,把筷子摆好,接着拿出并点燃蜡烛、香和纸钱,然后再在坟前一个接一个地跪拜。轮到我时,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时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间被泪水占满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么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风俗小学作文 篇3

  家乡濮阳,是一个年味非常浓厚的城市。

  浓烈的年味从腊月初八就弥漫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煮香粥、购年货、求*安……腊八节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喝腊八粥了。腊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燕麦、花生等熬制而成,又香又黏,香飘满堂。古时穷苦人家过年,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只好一收缸底,把家里能熬得都熬上,从而变成了腊八粥,这种*俗也流传了下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渐渐就变浓了,祭神、买芝麻糖祭灶开始了。过了二十三,家里人开始购置年货,鸡鸭牛羊猪肉大块大块的买回家,从此家里一直漂浮着肉菜的香味。

  除夕真有趣。在外地工作的'亲人不论多忙都会抽空回家,吃顿团圆饭。那顿饭真是丰富啊——热气腾腾的饺子、清香四溢的鲈鱼、色彩鲜艳的炒菜……大家喜气洋洋的吃过团圆饭,就开始围坐在电视机旁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不过新年钟声敲响不能睡觉,全家人要一起守岁。党你睡觉时,你会发现,枕头下面已悄悄地藏好了几百元大钞,啊哈,那是爸爸妈妈给你的压岁钱。把压岁钱放在子女的枕头下面,也是一种民俗,传说压岁钱会压住妖魔,不让妖魔靠*孩子们,如果不放压岁钱,孩子就会被咬摸摸头,从而导致高烧不止。

  大年初一更是热闹。长辈们开始串亲戚,而跟着大人们的小孩子享福了。到了亲戚家,不仅会吃到香甜的饭菜,还有收到压岁小红包。这天,亲朋好友家的孩子们聚到一起,迎来了燃放鞭炮狂欢季,每个人都会拿出各式各样的花炮一比高低,摔炮、擦炮、五响炮、烟花、旋转小马、烟雾弹……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春假的最后一个高潮便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一天,热闹劲儿一点也不亚于初一初二。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更有打扮得花红柳绿的民俗秧歌队,踩高跷的,划旱船的,锣鼓喧天,热火朝天!

  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春节匆匆的来,又悄悄地走了,我又在期盼着明年春节的到来……

风俗小学作文 篇4

  端午节有许多的*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在我母亲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爷、姥姥插茱萸。只见姥爷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姥爷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姥爷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安的!”

  这就是我的故乡的端午节*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风俗小学作文 篇5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民族节日,在端午节中我们要干两件事:一是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二是要给我们系上五彩绳。你们知道吗?因为古人说:如果端午节这天给小孩子们手腕上系上五彩绳,这样小朋友就不会被虫子咬了。现在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怎样做粽子吧!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1、我先帮妈妈买30颗大枣,你知道为什么要买30颗大枣吗?因为我们要做30个粽子。再将洗好的粽子叶拿出来,粽子叶是用芦苇做的,因为它非常结实。妈妈又让我拿出一个大盆出来,我问妈妈用盆做什么呀?妈妈说:包好的粽子放在盆里呀!妈妈将提前泡好的'米又用清水洗了两遍,放在那里,这样一切准备工作结束。

  然后是包粽子了,我先帮妈妈把粽子叶屡*直,四个有层次的叠起来,只见妈妈双手捧起叠好的叶子把它们打个筒,然后将糯米放进筒里,再把一颗大枣放上,最后把叶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后用绳将它緾上,这样一个三角棕就包完了。看看妈妈重复着,二个、三个......就包完了,放入锅内开始煮,我已经等不及了,终于闻到了香味,我感谢妈妈做这么好吃的粽子给我!大家端午结也是这样包粽子的吗?

风俗小学作文 篇6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然而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然而“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然而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然而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然而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然而鸣放鞭炮,也仅然而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然而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然而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然而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风俗小学作文 篇7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然后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然后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然后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风俗小学作文 篇8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俗。

  这天在宽阔的河边,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是为了看赛龙舟比赛的。我也跑到人群中间,站在有利的位置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发令枪一响,每一条船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旁边的人都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船上的人非常努力地划着,在船中打鼓的人也用力地敲打着鼓。每一条船都争先恐后地划着,想得第一名。马上就到终点了,一条穿红衣服的队伍,已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看完了赛龙舟比赛,我们回到家里看见奶奶在包粽子,只见她先挑一大一小两张粽子叶,叠在一起,然后用双手捏住两张叶子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形,放入米和肉,最后封口扎绳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做出来的粽子样子都是奇形怪状,在奶奶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一个粽子。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呀!

风俗小学作文 篇9

  不知不觉,大年已经到了。小区里的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漂亮的春联和窗花。除了贴春联这个*俗还有很多其他的*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些*俗吧!

  在贴福字时,爸爸把门上所有的“福”字都贴倒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的‘福’字贴倒了,赶紧把它们撕下来重贴。”爸爸说:“你以前不知道,现在爸爸告诉你吧!‘福’代表福运和福气,贴‘福’是民间传统*俗。把‘福’倒过来是指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才知道为什么要将“福”字倒过来贴了,我恍然大悟。

  还有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呢?传说,年是只凶猛的大怪兽,会吃人的牲口,它循环365天就会出来一次,人们十分惧怕,但是它怕光和响声,因此人们就燃放很多带光的鞭炮来驱赶它们。为了确保安全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做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吃完静等12点,开始大量燃放鞭炮,放鞭炮击退年兽,年兽被赶跑了,人们就安全了,又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十二点就有了守岁的`*俗。

  这就是春节*俗。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俗,比如吃饺子,包春卷,看花灯等等。为了体验更多的春节*俗,我们大年初五还去杨柳湖去看了花灯,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财神爷爷、鲤鱼跳龙门、秦淮八艳、十二生肖、深海明珠......让我大饱眼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春节里用心体会春节*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阅读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1)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

【精选】风俗小学作文汇总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俗小学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风俗小学作文 篇1

  今天卖我就来说说除夕。如果你是土生土长于武义的人,会明白,鞭炮很重要!虽说大家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可不属于“大开杀戒”知识按照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有一个人喊“开饭”大家先拿酒杯在桌子的转盘上敲敲以示已准备好。接着河虾这一杯就,算是开始。然后就一些“客套菜”。先上菜,再上汤,有时会有一些羹,最后一品锅饭。这顿饭一般都在8:00之前结束,因为大头是放爆竹。

  要问有什么种类,那可就太多了,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呢,就举例一些主要的。冲天炮,算是鞭炮中的“大胖墩”,粗的有两个男人大腿这样,它的发射像战车射大炮一样,一飞冲天。花炮,不冷不热,**凡凡。虽说色彩丰富,可我也只是“冷眼相待:最小的,要属摔炮了。顾名思义,就是扔在地上会炸开的那一种。

  我好像对于炮竹声天生有一种抵触感,从小不参与这种“霹雳巴拉“的`事。可是毕竟随遇而安,于是我就傻傻地坐在道路旁,任凭那灯火阑珊,映在漆黑的天空上多么绚丽,还依旧是“坐在路旁鼓掌的人”。别以为这有多安全按,其实更危险!一会儿理你两米远的地方来个冲天炮,非把你耳朵炸聋不可。马上,当我就要溜到别处去的时候,我的脚还没站定,一个摔炮就不分青红皂白向我冲来。我顿时愣了,摔炮在我脚边炸开!

  我惊魂未定,发了疯似的,一*生最快的速度,拔腿就走。突然,一只可恶的手拦住了我的去路,我心中暗自喊“苍天啊!”,又诅咒道:“那个吃饱饭没事干的!”我强颜欢笑,转过身子,硬是被拉回了“初始阶段”。

  虽然说对于放鞭炮这种活动我不太喜欢。不过,家乡过除夕的喜气洋洋,使我也跟着“闹”了起来。

风俗小学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国家地大辽阔,每个地区的风俗有千千万万,但我想,有一个风俗定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更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桌边,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都叫它“年兽”。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滥杀无辜。有一年除夕,“年兽”挣断了铁索,又窜回村中去吃人咬牲畜。村民们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走。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俗。时间一长,人们逐渐找到了“年兽”的弱点:怕光、怕红色、怕响声。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这样,“年兽”就不会再害人了。这一天,人们称为“过年”,又称“春节”。

  到了除夕这一天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富有年味的“福”字。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论着趣事。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坐在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五、四、三、二、一!过年啦!”屋里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表示对家人的祝福,大人们听了这些美滋滋的话,都掏出腰包,给孩子们压岁钱,顿时,孩子们心花怒放。

  春节多么热闹的节日,一个家家都知晓的风俗,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风俗小学作文 篇3

  外婆家的20xx年春节大年初一,妈妈对我说:“明天我们要去看望外婆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驾着心爱的小汽车,踏上了前往外婆家的旅程。汽车开出了市区,跨过了长江大桥,又在高速公路上欢快地飞驰。我在车上不停地问爸爸妈妈:“还有多远啊?还有多远啊?……”妈妈说:“还远着呢,别打扰爸爸开车。”

  过了好半天,汽车终于离开了高速公路,驶进了乡村,节日的乡村真是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人来人往,喜气洋洋。我打开车窗,不停地跟乡亲们打招呼。我们穿过了一堆又一堆的草堆,终于到了外婆家。

  我刚进门,就发现外婆的房间装了一个空调;房顶上又架起了太阳能热水器。这时,外婆也从厨房里出来了,我连忙冲过去,抱住了外婆,祝外婆新年快乐。外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下午,亲戚们有的'骑着摩托,有的乘着拖拉机,满载着丰富的年货,纷纷来到了外婆家。一时间,院子里人山人海。

  这时,“噼哩啪啦”响起了鞭炮。人们都在鞭炮声中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晚上,别的村子都放起了礼花。我实在坐不住了,也放起了礼花。

  顿时,天空上百花齐放,真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屋内,人们纷纷举起手中的酒杯,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工作顺利。欢笑声弥漫在外婆家的上空。外婆家的春节非常快乐!

风俗小学作文 篇4

  端午节有许多的*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在我母亲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姥爷、姥姥插茱萸。只见姥爷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姥爷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姥爷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安的!”

  这就是我的故乡的端午节*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因此,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风俗小学作文 篇5

  “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 “砰砰砰”,我敲响了大姨家的门。

  门开了,大姨抱着妹妹笑吟吟地迎了出来。“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进门就向大姨祝贺新年。大家互相问候着新年,大姨忙着给我们泡茶水,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最令我惊喜的是给了我包了二百块钱的`红包呢!这时,我的伯伯不在家,我便问“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这不,大年初一都到去值班去了。”她假装生气地说。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气了呢,她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告别了大姨和妹妹,我又踏上了去老家的火车。我外公外婆还有另外一个大姨家在娄底,要向娄底进发了~!坐了两个半小时的火车,终于到了娄底火车站。我外公家住在火车站旁边,我三步并作两步往外公家跑去。一进门,外公就迎进来了。

  “外公,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外公笑得合不拢嘴,连忙给了我一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观呀!

  在外公家吃了中饭,我们又来到了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楼下了,正在放鞭炮呢!看见哥哥是我最开心的事了,因为他总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点子。他迫不及待地拉着我一起他家玩起赛车游戏,好刺激啊!

  这一天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

  大姨的厨艺在我们家族中可是最好的了,晚上肯定要留下来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

  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过年真好,我不禁开始盼望明年的新年了!

风俗小学作文 篇6

  家乡濮阳,是一个年味非常浓厚的城市。

  浓烈的年味从腊月初八就弥漫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煮香粥、购年货、求*安……腊八节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喝腊八粥了。腊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燕麦、花生等熬制而成,又香又黏,香飘满堂。古时穷苦人家过年,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只好一收缸底,把家里能熬得都熬上,从而变成了腊八粥,这种*俗也流传了下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渐渐就变浓了,祭神、买芝麻糖祭灶开始了。过了二十三,家里人开始购置年货,鸡鸭牛羊猪肉大块大块的买回家,从此家里一直漂浮着肉菜的香味。

  除夕真有趣。在外地工作的亲人不论多忙都会抽空回家,吃顿团圆饭。那顿饭真是丰富啊——热气腾腾的饺子、清香四溢的鲈鱼、色彩鲜艳的炒菜……大家喜气洋洋的吃过团圆饭,就开始围坐在电视机旁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不过新年钟声敲响不能睡觉,全家人要一起守岁。党你睡觉时,你会发现,枕头下面已悄悄地藏好了几百元大钞,啊哈,那是爸爸妈妈给你的`压岁钱。把压岁钱放在子女的枕头下面,也是一种民俗,传说压岁钱会压住妖魔,不让妖魔靠*孩子们,如果不放压岁钱,孩子就会被咬摸摸头,从而导致高烧不止。

  大年初一更是热闹。长辈们开始串亲戚,而跟着大人们的小孩子享福了。到了亲戚家,不仅会吃到香甜的饭菜,还有收到压岁小红包。这天,亲朋好友家的孩子们聚到一起,迎来了燃放鞭炮狂欢季,每个人都会拿出各式各样的花炮一比高低,摔炮、擦炮、五响炮、烟花、旋转小马、烟雾弹……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春假的最后一个高潮便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这一天,热闹劲儿一点也不亚于初一初二。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更有打扮得花红柳绿的民俗秧歌队,踩高跷的,划旱船的,锣鼓喧天,热火朝天!

  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春节匆匆的来,又悄悄地走了,我又在期盼着明年春节的到来……

风俗小学作文 篇7

  这年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 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家乡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爷爷奶奶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新年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下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风俗小学作文 篇8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俗。

  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2)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菁选

关于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1

  还记得父母对我说过,他们刚来到钟楼区,这里只是一个并不繁荣的地方,不像现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天,我让妈妈带我去了解一下钟楼区的发展情况和去看看我们原来住的周家村。

  奔驰在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的马路上,看着两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马路上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和四周随处可见的绿化,我仿佛感受到了钟楼区宏大的发展前途。妈妈告诉我,昔日这里只是一大片农田而已,几十年发展至今,这钟楼区经历过了无数的风风雨,真的很不容易。听着妈妈的话,又看看这一大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不难想象,钟楼区发展至今,经历过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妈妈告诉我,钟楼区还是一个集聚文化内涵的地区。听说最*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展览了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我决定一探究竟。走进运河五号,仔细看着这个从一家纺织厂改造过来的创意街区,我发现了许多常州钟楼区发展的足迹,找到了一些与纺织企业管理有关的提示标语和激励人们工作的锦旗。从这另外的发现看出,钟楼区的企业有了区**的良好规划,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产业生产当中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真是钟楼区发展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五号展区,这里就是展览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的地方。一走进大厅,我顿时怔住了:好一派华丽的景象!

  只见到处都展览着我们钟楼区小学生的`优秀精美美术作品,墙壁上贴的,柜子上摆的,栏杆上挂的……到处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品种也很丰富,绘画作品、布艺作品、陶艺作品、纸艺作品样样俱全。走*一看,我发现每一件作品都是无比精美的,几乎天衣无缝,仿佛这些美术作品都是出自美术大师的手里的。

  从这一件件精美的美术作品可见钟楼区教育也不逊色,练才艺都是“从娃娃抓起”。学生作品美,除了天赋以外,大部分功劳都归功于老师。没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哪来学生们简直巧夺天工的作品?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2

  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乡,包粽子这个风俗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长方形都有,中间加入蜜枣,也有加肉馅的,最后用粽叶包起来。

  儿时的端午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进粽叶里铺*,再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枣给盖住,最后把粽子裹起来用草或者绳子扎紧。

  我们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撒掉的糯米。因为力气不够跟经验不足,包出来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还有的都露馅了!我们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包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包进去的是甜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对我们的耐心。

  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这一个个翠绿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腾的水花里了,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馋!我们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尝了一口,哇好烫好烫,把舌头都烫坏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的家乡的风俗啊!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3

  这年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 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家乡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爷爷奶奶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新年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下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4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俗。

  这天在宽阔的河边,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是为了看赛龙舟比赛的。我也跑到人群中间,站在有利的位置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发令枪一响,每一条船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旁边的人都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船上的人非常努力地划着,在船中打鼓的'人也用力地敲打着鼓。每一条船都争先恐后地划着,想得第一名。马上就到终点了,一条穿红衣服的队伍,已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看完了赛龙舟比赛,我们回到家里看见奶奶在包粽子,只见她先挑一大一小两张粽子叶,叠在一起,然后用双手捏住两张叶子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形,放入米和肉,最后封口扎绳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做出来的粽子样子都是奇形怪状,在奶奶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一个粽子。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呀!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5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6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王安石说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的春节都表示新年初始,同时又代表长大了一岁。

  在远古时候,“年”常常侵扰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但人们还是想到了好主意——门贴大红纸、放鞭炮,果然赶走了“年”。

  春节*俗数不胜数,比如贴春联、守岁、放鞭炮……。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放鞭炮。每年春节,当外面的第一声炮仗打响起,我就赶紧约上小伙伴下去玩。

  一来到步行街,天上、地下、各种烟花满天飞,有冲天炮、飞天陀螺炮、甩炮……数不胜数,我们点燃蜡烛,把鞭炮点燃,只听“呲”的一声,烟花喷出绚丽多彩的`火花,有红色、黄色、绿色……相互变换,非常美丽。还有电光花,既像星星在空中飘舞,又像银杏树上的叶子回到树妈妈的脚下。我们用它来烧小盒子,慢慢地,这些盒子也都被电光棒烧成了灰烬,这也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多么开心,多么愉悦啊!

  春节时,广场上人山人海,春节多么美好,我喜欢春节!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7

  每逢过年,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年,其中,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是不可少的。我国的祭祖方式非常多,有的以一个村庄为团体、有的以姓氏为团体。到了祭祖先的日子,大家聚集起来,来到村里的祠堂祭祖,但是,我家乡的祭祖与众不同。大年三十,就是家乡祭祖的日子了。家乡的祭祖是每家每户自己祭的。我家吃好午饭便开始祭祖宗了。

  首先,祭祖是从*到远的,所以,先是太太(是家乡的土话,也就是爷爷奶奶的爸爸),祭祖的食物丰富多彩,既营养又美味,比如:蹄胖,鸡,鸭,年糕,糕点,水果,不可以少的,接下来的菜是根据他们自己喜欢吃的菜来烧的,太太喜欢吃汤圆、带鱼、鲫鱼……所以,奶奶也烧了这些菜肴,等菜肴摆上桌,左右两旁还要摆上一排小小的酒杯,奶奶把它们满上黄酒,每个酒杯右边放上整整齐齐的筷子,然后,还得点上一对大红蜡烛,等所有食物摆上了,接着,家里人开始一一叩头祭拜,过了一会儿,要把许多的纸钱啊,金元宝啊……烧掉,就好像把这些钱给他们送去似的。

  我在边上看着奶奶烧纸钱觉得好玩,也情不自禁的去帮忙烧。接着,是祭我太太的爸爸妈妈了,我们也这样和前面的形式摆了起来,在这期间,我还闹出了一堆笑话呢!比如:我在帮妈妈折金元宝,站的累了,一屁股坐到了祭祖的凳子上,于是,妈妈似乎尖叫着说:“小桐!你不能坐上去的`,这是让太太们坐的,你怎么能抢他们的坐位呢?”我说:“哪来的人呀?”“哈哈!哈哈!

  这是我们想像的,其实,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们是为了纪念他们!”奶奶大笑说,在场的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还有一个笑话,我看见奶奶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来,我正准备吃,就被奶奶大喝一声:“不能吃啊,这是太太们吃的。”我也笑了,我想,我怎么这么傻呢?接着,这样的形式,一桌一桌的摆了过去,一共摆了6次呢……这次的祭祖宗让我回味无穷,既让我知道了家乡祭祖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祭祖的非常多美食!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8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惯。我家乡的风俗也有很多,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九月重阳放风筝了。

  重阳节风筝上市,每家店铺的门前都摆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一清早就有许多人上街去买风筝了。孩子们更是和风筝结下深厚的情谊,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头串攒动的铺中,总能见到孩子们的身影。人们买上风筝,自然是到风筝场去放了。

  我拿着新买的风筝——它是一只羽翼丰满、深褐色的`老鹰风筝,跟看爸爸来到了风筝场。呵!风筝场上的壮观场面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那是彩;地上人头攒动的人群那是江。我们挤入“江"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宽阔的空地。我们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劳。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们的眼前,只见他把蝴蝶风筝放到地上,右手拿着线轴,拉着长线,风一起,他立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风筝“哗——”地一声飞上蓝天,随着线越放越长,风筝就越升越高了。它扭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随风舞动……我们看得心痒痒的,顾不上疲惫了,也学着那位叔叔放起风筝。我们并不了解风向,只要有风一起,我们就向前跑。结果呢,飞上半空的风筝,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这儿碰那儿撞的,最后干脆一头栽到了地上。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我的筝终于成功飞上天空了,因为我们都学会了如何看风向。

  望着展翅高飞的老鹰风筝,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黄昏已经慢慢的逼*,风筝场上的人群越来越少,天上的许多风筝也失去了踪影。我望着被夕阳染得通红的老鹰风筝,恋恋不舍的把它收回来,和这美丽广阔的风筝场告别了。

  重阳节已经过去,可放风筝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这个风俗给我带来无穷快乐,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的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加上姑姑和我表弟一起去扫墓。

  到了扫墓的地方,我们拿出了食物,你们想知道我们这边要带什么食物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这边要带的食物有:豆腐干、青团、馒头、米饭、清明果和酒。

  接着我们站在去世的亲人面前,给她送上食物,然后爸爸点燃了香,*均分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拜。我们给逝去的.亲人背了古诗和国学。

  等扫完了墓,姑姑说:"我来教你们制作青团吧!""好!"我叫了一声。"首先把艾草放锅里煮,等煮好了就把它拿出来拧干,然后和面粉合为一体之后,并分成一个个小小的团子,接着在里面放进八八喜欢的东西并封住口,最后放锅里蒸,就大功告成了!"姑姑说。

  我按照姑姑的说法我果然完成了。

  清明节这一天,我既懂得了我老家的*俗,又学会了青团的制作。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3)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

【精选】风俗小学作文汇编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俗小学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俗小学作文 篇1

  河南民间剪纸历史悠长,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描写出售剪纸的盛况,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已经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剪纸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叫做“花丫头”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纸来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赚几分钱。她心里想着肯定是我技术不好,剪出来不好看,所以没人买我的剪纸。她四处拜访,偶然间她看见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给别人剪纸,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样,转几个圈就完成了。花丫头立刻前去拜师,可老奶奶不紧不慢的从后背拿出一把剪刀说:“孩子,你把它磨好,再来找我。”花丫头日复一日地磨,磨石也换了一块又一块,花丫头在这个艰难的磨剪子的过程中,技术不断提高,终于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锐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纸,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样,从此花丫头名声大起。

  剪纸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乱抖动,剪错一下,这张纸就废了(但可以废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心*气和,心不能烦躁,要把自己当成剪刀,这样剪出的纸才好看。剪纸也可以任由你的发挥,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

  河南剪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然后“嚓,嚓”几下就完成了;第二种是由你勤劳的'双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须很长才能做手撕画),手撕画在我们当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术高撕出来可好看,怎么样,剪纸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乡有这样优秀的风俗,希望他永远的流传下来。

风俗小学作文 篇2

  春节然而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然后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然而靠“观象授时”,然而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然后农历新年的*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然而“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这天的话来说,就然而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然而怎样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方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然后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但然而,天阴雨雾,影响测量,之后,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明白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然而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期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光,建立历法,然后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状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明白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明白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然后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此刻正然而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之后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然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然而为了纪念万年的。

  此刻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风俗小学作文 篇3

  这年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 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家乡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爷爷奶奶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新年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下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风俗小学作文 篇4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风俗小学作文 篇5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然后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完美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然后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然后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礼貌、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风俗小学作文 篇6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风俗小学作文 篇7

  正月十二,表姐的奶奶做七十大寿,请我们一家去吃寿酒。表姐老家在柯桥农村,我们到了奶奶家,只见家门口的空地上点满了蜡烛,大的有大腿粗,小的只有手臂粗,虽然大小不一,但是排列的方方正正,煞是好看。每家亲戚来拜寿都要拿一对蜡烛,我们也不例外,点了一对十斤重的大蜡烛,这应该也是绍兴的*俗吧!

  到了中午,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的`鞭炮声,只见三五成群的亲戚邻居陆陆续续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吃饭。这时,帮忙的亲戚马上端来热气腾腾的菜肴:有张牙舞爪的大龙虾、有美味的大甲鱼、有象征富贵的富贵鱼、还有寿面和蛋糕。其中最有趣的是一种叫“金屋藏娇”的菜,外表像一颗鸡蛋大小的巧克力,剥开外面一张金纸后,原来是一个盐鸭蛋,里面还有糯米,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我尝了一下,觉得非常好吃。

  饭后,我们大家对为什么要放鞭炮的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为了喜庆吧,有的说为了好玩,表姐的爷爷给我们介绍说在柯桥放鞭炮是为了通知亲朋好友可以前来吃饭了。这独特的通知方式很有趣,也很有效,比我们老家要先进、方便,我们老家那边是需要挨家挨户地去请,有时候主人不在,还需请二三趟,真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呀!

风俗小学作文 篇8

  每逢过年,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年,其中,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是不可少的。我国的祭祖方式非常多,有的以一个村庄为团体、有的以姓氏为团体。到了祭祖先的日子,大家聚集起来,来到村里的祠堂祭祖,但是,我家乡的祭祖与众不同。大年三十,就是家乡祭祖的日子了。家乡的祭祖是每家每户自己祭的。我家吃好午饭便开始祭祖宗了。

  首先,祭祖是从*到远的,所以,先是太太(是家乡的'土话,也就是爷爷奶奶的爸爸),祭祖的食物丰富多彩,既营养又美味,比如:蹄胖,鸡,鸭,年糕,糕点,水果,不可以少的,接下来的菜是根据他们自己喜欢吃的菜来烧的,太太喜欢吃汤圆、带鱼、鲫鱼……所以,奶奶也烧了这些菜肴,等菜肴摆上桌,左右两旁还要摆上一排小小的酒杯,奶奶把它们满上黄酒,每个酒杯右边放上整整齐齐的筷子,然后,还得点上一对大红蜡烛,等所有食物摆上了,接着,家里人开始一一叩头祭拜,过了一会儿,要把许多的纸钱啊,金元宝啊……烧掉,就好像把这些钱给他们送去似的。

  我在边上看着奶奶烧纸钱觉得好玩,也情不自禁的去帮忙烧。接着,是祭我太太的爸爸妈妈了,我们也这样和前面的形式摆了起来,在这期间,我还闹出了一堆笑话呢!比如:我在帮妈妈折金元宝,站的累了,一屁股坐到了祭祖的凳子上,于是,妈妈似乎尖叫着说:“小桐!你不能坐上去的,这是让太太们坐的,你怎么能抢他们的坐位呢?”我说:“哪来的人呀?”“哈哈!哈哈!

  这是我们想像的,其实,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们是为了纪念他们!”奶奶大笑说,在场的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还有一个笑话,我看见奶奶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来,我正准备吃,就被奶奶大喝一声:“不能吃啊,这是太太们吃的。”我也笑了,我想,我怎么这么傻呢?接着,这样的形式,一桌一桌的摆了过去,一共摆了6次呢……这次的祭祖宗让我回味无穷,既让我知道了家乡祭祖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祭祖的非常多美食!

风俗小学作文 篇9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我们顺德也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想知道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节是广东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顺德的春节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去商场买过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红瓜子、开心果、龙江煎堆等.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风俗小学作文 篇10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式各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年俗。我的外婆家台州的春节风俗非常隆重和有趣。

  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家就开始忙碌了,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连最角落里的一小颗灰尘都不放过。搞好卫生后,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吃的.东西,杀鸡买肉,做冻米糖、做年糕、磨豆腐到了二十九,就算是正式过年了,在那一天,每人都要吃大圆子,表示团团圆圆。大圆子和包子很像,不过外皮是糯米粉做的,上面还开了一个口子,便于蒸熟得快一点。除夕那天,一吃过中饭,各家各户就忙着祭祀了,先摆好台子,放上猪头、整只的褪好毛的公鸡、年糕、碗筷,酒倒得满满的,两边还点上红蜡烛。首先谢年、祭天,感恩能*安健康地过完一年。再烧一大桌菜,祭祀祖先,对他们表示怀念和感谢。吃过晚饭以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零食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还可以拿到压岁钱。

  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天还没亮,鞭炮声就响得让人睡不着觉。大家先放开门炮,又摆起台子,摆放上清水、米饭、水果,点上香和蜡烛,进行新年祝福、祈祷。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跑来跑去互相串门,热闹极了。

  台州的年俗真是隆重有趣!同学们,大家都来说说,你们老家的春节风俗是怎么样的?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4)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菁华10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

  这年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 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家乡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爷爷奶奶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新年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下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国家地大辽阔,每个地区的风俗有千千万万,但我想,有一个风俗定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春节了。

  春节是*最古老的节日,更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桌边,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都叫它“年兽”。每年除夕,它都出来滥杀无辜。有一年除夕,“年兽”挣断了铁索,又窜回村中去吃人咬牲畜。村民们与它拼死搏斗,才将它赶走。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门庆祝,这样就有了“拜年"的*俗。时间一长,人们逐渐找到了“年兽”的弱点:怕光、怕红色、怕响声。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这样,“年兽”就不会再害人了。这一天,人们称为“过年”,又称“春节”。

  到了除夕这一天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富有年味的.“福”字。一家人欢欢喜喜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论着趣事。吃年夜饭,一家人聚坐在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五、四、三、二、一!过年啦!”屋里洋溢着欢乐的笑声。

  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人们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表示对家人的祝福,大人们听了这些美滋滋的话,都掏出腰包,给孩子们压岁钱,顿时,孩子们心花怒放。

  春节多么热闹的节日,一个家家都知晓的风俗,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山西忻州,忻州有很多有趣、好玩的风俗*惯。

  过春节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蒸花馍。精致美观的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当地的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图个吉利。花馍能够捏成各种形状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等,应有尽有,连工艺复杂的龙凤都能捏出来。一个花馍,简直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说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在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娴熟地揉搓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做十二生肖!”她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栩栩如生。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还听奶奶说,“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民间艺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不该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研究,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4

  元宵被称为“小年”,也是一年当中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成都会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汤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得起来包汤圆。包汤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头一天就得把皮儿给和好,只需要用开水把糯米粉冲好,慢慢搓成团状,留着第二天包汤圆用。第二天一早外婆会把芝麻和黄糖放到一个石头做的容器里使劲捶打,直到它们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馅儿就做好了。这时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灶前包汤圆,首先在搓好的皮团上揪下一小块,按成皮饼,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馅儿放到皮儿上,再包裹起来,一定要包紧,不然等会儿就会煮烂。

  汤圆在锅里煮,我们在外面等。汤圆一出锅,我们眼睛都掉到里面去了,吞下嘴里的口水,拿起勺子就开始吃汤圆。小孩子都狼吞虎咽得吃,挣着抢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们都会细嚼慢咽地吃,觉得好不容易过个元宵,吃个汤圆,就要细细品味。

  吃完汤圆,大人们去聊天,小孩们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动。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都会挂起花灯,有红的、黄的、绿的,有长方形的、圆形的、花型的。大人们都会牵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灯、打灯谜。听说猜出最难的灯谜,就回得到一碗免费的汤圆,这可吸引了许多大人纷纷上去破解这个“难题”。小孩们则会去制作他们自己的小花灯,带回家做纪念。还会有小孩去找老师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满欢笑声、说笑声,好不热闹。*时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这个元宵节所有的乐趣都放到这个晚上了。如果自己愿意的话还可以去祈个福,祈求自己这一年*安健康、多财多福。

  元宵过完,也就证明年也过完了。大家就会去工作、上学。像这样的热闹,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5

  这年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 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家乡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爷爷奶奶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新年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下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6

  我的家乡在无锡,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也有着各种传统节日,而我参与最多的是无锡的清明节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开是无锡最美丽的季节,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花儿都绽放起来,那些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都显得格外美丽。可是往往在这个美丽而又寂静的时候,总会迎来我们那悲伤的节日——清明节。

  记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国外亲戚都会来到上海一起开车到无锡去扫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过世的亲戚。我们会上山去烧香祭拜,我总会见到那些大人都会拿着花,在那儿默默地祈祷。扫完墓后我们还总是会去参观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爷爷奶奶们也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每次听着他们的`述说,我都会幻想起老人们的童年,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我们会在一起聚餐聊着闲话,每次清明节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刚才的忧伤,都会谈论着各自的将来。

  这就是我家乡无锡的清明节,有悲伤、又有欢乐,又有童年的回忆,又有丰盛的美食,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们每次回家乡的常态。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7

  在枣庄2月4日立春这一天,有一个十分可爱的风俗——“打春,缝春鸡”。家中的长辈会将原先缝好的一对迎春鸡布娃娃缝到自家小孩的帽子、肩膀处,以求吉利之意。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人都不会缝迎春鸡布娃娃了,不过不用担心。在立春的前一天,当你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卖手工迎春鸡布娃娃的老人,坐在摊位前的老人一边在等待着顾客上门,一边忙着缝制,而摊位上待售的迎春鸡一般是用各色的布和棉花缝制而成的,所用布料色彩鲜艳,五颜六色,大多都是两只缝在一起,而前来购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还记得上次回姥娃家时,正逢立春这天,就给弟弟买了一对儿,那鸡的尾巴是由许多布条条组成的,这些布条条颜色十分鲜艳,一只鸡的嘴里有着用红线穿成的一串儿黄豆;另一只的嘴里使用红线穿成的一串儿红辣椒。据说是寓意以后可以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对此,我查阅资料了解到,“打春鸡”的出现是因为天花病毒的传播。当时的医疗水*低下,多数人只好用偏方治疗,还有的甚至听天由命。传说一位母亲突发奇想,在打春前夜为儿子缝制了一只布公鸡,第二天缝在孩子的衣袖上祈求能够驱邪祛病,保佑孩于健康。这种布公鸡被同样爱子心切的母亲们传播开来,而缝在衣服的春鸡要一直戴到正月十六日,在孩子的母亲回娘家的路上扔到河里,让水漂走——河水长流不息,喻长命百岁之意。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些风俗,渐渐地也就失传了……

  不知,你的家乡都有哪些可爱的风俗呢?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阿拉宁波人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呢!老话说得好:“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岁”喜庆的气氛延续到元宵节。最让我们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顿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年夜饭啦!

  年夜饭的准备,从大清早就开始了。瞧,各家各户去菜场进行大采购“鲳鱼,透骨新鲜。”“买点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这红膏……”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购置完成后,打道回府。这时,阿拉宁波的厨房恐怕已经忙成一团,准备年夜饭了。

  制作年夜饭时,小孩子能参与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汤圆了。据传,汤圆起源于宋代。现在,宁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鸭狗,还流传着“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圆缸鸭狗”的顺口溜呢!一般来讲,传统的芝麻汤圆需要准备糯米粉团、猪油、黑芝麻馅材料,先把糯米粉团分成数十块,再把猪油馅和芝麻馅搓成小球,手指钻洞,把馅料放进去封口,揉搓成圆,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脸上、手上沾满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对包汤圆这事儿还是乐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看着锅里寓示着“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也满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琅满目:热腾腾的暖锅讨了个新年的好彩头,蕴含着团圆红火的寓意;鲜爽嫩滑的咸菜黄鱼汤让人们不禁咋舌;年糕预示“年年高”,咀嚼着绵软的年糕,就像飞上了天般开心;清蒸鲳鱼、腌咸蟹、蒸鳗鲞干……最后每人一碗汤圆。全家围坐一起吃顿年夜饭,这一年的辛苦烟消云散,未来的一年充满期盼!

  在阿拉宁波,春节洋溢着欢声笑语,不知此时的他乡,又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9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干什么的吧?我们*的*俗:发红包、放鞭炮、贴对联,这些*俗也像东西一样有一个由来、历史、特点。它们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柱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会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

  夜晚时分,”年“兽进了村看见了火红的对联,听见了一声声巨响,又看见了火光,吓得浑身一抖,怪叫一声,便逃了回去。

  从此以后,年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等*俗来吓跑”年“兽。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0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5)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菁选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1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风俗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及目的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乞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地分东西南北,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春节*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点。

  调查对象

  1、区域 本次调查区域为重庆市东北部山区,以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为重点调查对象。

  2、人群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春节*俗,调查人群为当地居民,对人群年龄等不再细分。

  调查经过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式,走访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观察当地居民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并向其询问具体*俗。 调查的第一站是万州区枇杷坪某街道居民秦伯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大年夜还有三天时间。秦伯家刚刚乔迁新居,正在宴请宾客庆祝,当地人称“贺房子”。

  从秦伯口中得知,由于临*春节,腊月里许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摆酒*的人特别多,酒楼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另外在万州王家坡地区,调查员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里面都是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一打听,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给自己和家人买身新衣裳,给家里添置些红红火火的装饰品,买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饮料等。

  第二站是万州区郭村镇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王婆婆*时和老伴儿两个人住在家里,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过年,儿孙们都从外地赶了回来陪老两口欢度春节,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为年夜饭忙碌着,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第三站是云阳县滨江路张女士家,时间为农历大年初二,张女士一家正准备出门去拜访孩子的外公外婆。张女士夫妻二人提着为二老准备的新年礼物,签着他们的女儿,乐呵呵的出了门。

  最后一站是云阳县江口镇某村居民黄先生家,是时间是农历正月初六。黄先生一家基本结束了走亲访友,回到自己家里,收拾收拾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奋斗之中,向着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前行。

  此次调查共经十天,从节前到节后,观察了解到了重庆市东北部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的*俗,为调查结论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查结论

  经过调查,关于重庆市东北部山区的春节*俗,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居民和全国所有群众一样都十分看重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由于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特别的多,尤其是在农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临*新春佳节,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亲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

  比较有特点的是,该地区居民十分看重除夕当天的午饭,菜品十分丰盛,猪头肉、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前会先在屋外点燃一挂爆竹,在屋内饭桌旁先烧几张纸钱,桌上摆好三荤三素三碗饭三碗酒,请祖先来吃顿团圆饭,撤掉后才能开饭。相邻的几家人之间还会比比谁家更早开饭,抢个步步争先的好彩头。

  2、当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节前一定会给自家祖先“上坟”,即除掉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还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来添土,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过年的时候会给祖先烧纸钱、上香、放鞭炮、挂坟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一部分人会同时在坟前放烟花。当地人十分看重风水玄学,据说明年是闰年,闰年不能动坟,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烧些纸钱之类的。

  3、该地区居民在尊重传统的情况下也会有些变通,比如说守岁,现在很少有人会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会等到零点钟声响起,燃放过爆竹烟花过后便去睡了。听说先前当地还有在零点时放十二个大炮仗的*俗,由于安全系数实在太低,出现过很多起被鞭炮炸伤的事故,这个*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坚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忌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不吉利的事,总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为新的`一年求个好的开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长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床,那样不吉利,很多家长会在睡觉前叮嘱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懒觉的小孩儿家长可就没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由着他了。

  5、在该地区走亲访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随着父母去拜见外公外婆。从大年初二开始,大家便忙碌着走亲戚了。为了避免客人来了主人却走亲戚去了这样的尴尬情况,一般会约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这样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晚辈也会给长辈钱,但不叫压岁钱,只能说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孝敬长辈的。如果初次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话,几乎会收到所有长辈的压岁钱。初次随父母走亲访友的婴儿也一样,不光长辈给,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也会给压岁钱。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2

  调查人员:王坤,赵春光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目的: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皖北农村(花园村),鄂西南农村(九毫堤村)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寻访老人等当地村民农村地区春节风俗了解农村春节风俗文化,传成传统文化

  南北方农村地区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以皖北和鄂西南农村地区为例

  【调查人员】 王坤,赵春光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调查地点】 皖北农村(花园村),鄂西南农村(九毫堤村)

  【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寻访老人等

  【调查目的】 为响应院系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方式,拓展学*资源,拓宽学*空间,激发学*体验,并与专业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素养,我们于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别在各自家乡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顺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能够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及民俗民风,并进行比较,从而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调查内容】

  【前言】

  春节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春节的*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而春节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春节的*俗逐渐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们通过此次调研就是希望能够具体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和民俗文化,进行简单比较,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周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汉族及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予以庆贺,*些年,东北亚的韩国,东南亚的泰国,南亚的马来西亚等中国周边国家也开始注重春节举行各种活动或仪式。在中国大陆,这些活动也

  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祈求丰收等为主要内容。在皖北地区,广义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至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在鄂西南地区,春节在广义上只指每年的最后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广义的春节则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一般鄂西南地区的民众过春节的时候都只过四天,过完就算是春节完毕,开始新一年的准备和活动了。等过过完了十五,大人们都会说年也过完了,节也过完了,忌讳也可以除掉了,同时,小孩们也不能调皮了,不然就不会像过年那些时间不管孩子怎么淘气也不会责罚的那样简单了。一江之隔,南北差异总是明显的,究其根源,还是各自当地自古就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发挥作用。

  腊月初八,即我们*时俗称的“腊八”。皖北地区的农村,在这一天早上,要吃腊八饭,就是把几种杂粮(大米,小米,馓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咸淡皆有。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有一种是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当皇帝后,为不忘从前的艰难经历而教育后人 的,也有别的相关的传说,但大都与勤俭节约相关,这也表达了不忘先祖的勤俭之美德。而在鄂西南地区,当地居民是不过腊八节的,这样的猜测可能和腊八节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关,反正鄂西南地区的民众是没有腊八节的概念的,这也符合南方地区的饮食上主产大米有关。腊八节毕竟是八中粮食的综合食用,这在鄂西南地区是没有生存的饮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皖北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三,鄂西南则是腊月二十四。称为“辞灶”。旧时,家家都有“灶王爷”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简称“九天司命”,而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辞灶这天是灶王爷上天面见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对其进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说好话,以此保佑一家人来年丰衣足食。记得在小时候,农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饺,大扫除,并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现在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农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的活动,只有少数老年人嘴上念叨。这样飞春节*俗的改变也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日益受驱使于丰富的物质,对繁琐而单调的春节*俗而能免则免,加上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部分开始脱离土生土长的土地,而开始去城市打工,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则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讲究这些*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觉得没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俗则开

  始丢弃了。

  腊月二十五——二十八,在这几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节的气息,因为这几天的在农村的活动并没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进行阐述。在皖北农村这几天要蒸馒头和包子,并不是像*时一样,首先数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锅馒头的时候要放鞭炮,并拿两个馒头,两个包子(一个馒头一个包子在放在一个碗里)分别祭祀玉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天老爷”和灶王爷。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从前一天半夜就起床,而忙到很晚,从时间上的忙碌也凸显对春节的重视。另外在皖北农村地区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为油炸,有丸子,面叶等,俗称这一天为“过油”。鄂西南地区则是开始准备长达四天过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访亲戚的礼物了而到如今,礼物则开始用简单实用的现金代替了,这和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时不在家,过年匆忙赶回来过个年,在对年长亲戚表达感情的务实观念有关。同时,一年一年的,农村地区打工返乡过年的青壮年对自己的颜面也是越发的看重了,这体现在对除夕夜对鞭炮和礼花的使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体现。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时间越长,放的礼花越贵,则表示这一家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财源很旺盛,家庭闹的很好。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要置办年货,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赘述。

  腊月二十九,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鄂西南地区上坟的*俗则是在正月初一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奋的意义。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皖北农村仍保留这一风俗,去上坟的多为家里的长者,但是现在也有年轻人,没有女性,这也是古代重男轻女的表现。同样的,鄂西南地区的上坟多是每家每户的壮年人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安的心愿。妇女则是没有资格祭祖的,同样的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是今年在鄂东南地区则有所改变,体现在家族女性开始进入族谱中了,这是社会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之一,代表了现在文明的进步。

  除夕,多为大年三十,是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20xx年春节没有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为除夕)一般这一天为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福字等。皖北地区当地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张贴春联的,去世一年两年分别紫色和黄色春联,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贴红色春联。许多地区在当天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在凌晨时吃饺子。在皖北农村过年丰盛的正餐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饺子。吃饭之前燃放鞭炮,多为一年之中燃放最长的鞭炮,表示对这一天的重视和纪念。鄂西南地区则不同,在这一天之前,家中必须有人烧纸钱给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阴间也要子孙为其准备过年的钱,让祖先过个好年,表达子孙后代的孝顺之意。这一天家中人必须早起,小孩们做家中卫生的全面打扫,写、贴对联和福字,大人们同时准备中午的团年饭,饭准备好后,家中男性成员必须洗手静脸,准备香烛鞭炮和祭祀食品,去当地土地庙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赐福。完毕后,家中开始吃团年饭,在摆放碗筷餐具时候,都要多准备一到两幅,菜肴中也必须要有鱼,以示年年有余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员未回家过年,堂屋大门则只能半关,后门全关,只有全家人吃饭都吃完比后才能开门,然后年饭吃完了则开始个人的活动,所谓个人的财路而已。走访拜年此时可以开始。同时,家庭成员这天必须洗澡,所谓洗尽污秽,迎新发财之意。

  大年初一,除夕夜晚,春晚成为了全国家家户户的一顿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当凌晨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晚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鸣,这也昭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皖北农村地区仍保存着一*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早饭是伴随着鞭炮生开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饺子”,在当地俗称“扁食”,初一的早上不能吃荤。早饭过后,给老年人拜年,会象征性的收到压岁钱。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电话,信息,网络也成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

  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元宵节全国各地都有燃放烟花炮竹,点灯过节等共同*俗。在这里我只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皖北农村的一些特色。如腊月底一样,要蒸馒头,数量较多,但是与其不同的是,这次也蒸面灯(用面粉做成灯的形状,有灯座),还要单独蒸“月灯”,代表十二个月(每个“月灯”上都有花边,花边的数量代表月份)。据老人说,刚蒸好的十二个月灯里蒸馏水代表着来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较精准。如贴春联一样,当年家里有人去世的,在这一天也是不能蒸馒头和面灯的,到傍晚时分,村庄里其余各家都会给他们送去两个馒头和两个面灯,在茅山派术数中据说是需要“集万家灯火,借以还阳或者转世”。鄂西南则简化些,食物跟春节一样,加上在祖坟上点灯笼,和自己点灯笼之外,与皖北地区无异。

  【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春节有着新的内涵,同时春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对民俗和民风的敏感性,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本应是大众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春节,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在保持传统文化和接受现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构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与时俱进中解读我们的春节文化,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

  历史文化学院 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3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4

  【调查人员】

  xxx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

  xxx凤翔镇

  【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

  【调查目的】

  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方式,拓展学*资源,拓宽学*空间,激发学*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

  xxx农村新年*俗和禁忌

  【前言】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腊月二十九清晨上坟祭祖,去上坟的都是家里的长者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安的心愿,祭祖一般没有女性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除夕即大年三十,这一天就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和福字,xxx农村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粘贴春联的,去世三年才可以张贴红色春联。除夕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菜肴中必须有鱼预示着年年有余。守岁,在十二点时吃饺子,燃放最长的鞭炮,接财神。春晚成了全国家家户户的'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大年初一,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年,早餐要吃素饺子,吃过早餐开始走访拜年,这是小孩最高兴的一天可以收到压岁钱。大年初一有个禁忌就是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着大人小孩会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有观灯吃元宵的*俗,所以我们都叫元宵节。

  在我的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禁忌剪头发,据说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什么好处,记得小时候妈妈就不让我剪头发,现在我长大了,社会也进步了也就没有这样的做法啦。我还听说在xxx地区正月里做媒也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意思。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里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到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家乡的新年期间对天气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到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民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人们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

  【结论】

  这次调查报告让我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系统地收集了xxx地区乡村民俗的信息,想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的大量流失。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5

  院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班级:汉文

  姓名:杨文康

  学号:xxxxxxxxx

  教师:xxx

  20xx年2月10日

  家乡春节*俗及其文化内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

  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

  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调查时间:20xx 春节期间

  调查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调查对象:家中及附*男女老少,风俗*惯,网络,书籍

  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 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县的春节*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网络书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1、腊月二十三—“送灶爷”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下午,家里的妇人,尤其是经常在家做饭的女人会准备好“献饭”(是一种由小碗盛装的、用土豆丝,粉条,炸豆腐片,炸鸡蛋等做出来的色香味美的饭菜),通常家里厨艺好的妇女会将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过,妇女们将会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厨艺献给“灶爷”。让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厨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这是给灶神坐骑的草料。然后拿来献饭供奉在锅灶的正中心,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烧香画马,磕头作揖打发灶神上天汇报主家一年的善恶好坏。在烧香化马时,念念有词,最为普遍的颂词“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颂灶神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见到玉皇说好话,回到家里降*安”然后放炮以示欢送。之后每天早晚要烧香磕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2、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

  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3、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家乡读音pàn’jián)”

  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gai’shang)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甘谷县城里,有的还去天水市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甘谷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小伙子,姑娘们都打扮得神采飞扬、花枝招展。说不定就找个好对象,等到年后初五、六就准备定亲。

  4、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炸“块块(kuokuo)”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块块”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块块”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

  5、腊月三十日—“耙对纸(ba`dui`ci)”,“接先人”,“年夜饭”,“守岁”。

  “耙对纸(ba`dui`ci)”即春联,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要贴上新的春联,其含义是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它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例如家里做生意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家里有当兵的:“人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光 ” 等等。“对纸”一般是由村里的老师,老文化人写的。一清早孩子们就拿着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红纸,去老文化人家去写;

  “接先人”是一种北方的祭祀活动,也是活着的人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届时,一个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点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长者拿着香盘(有香,斟饯即浆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着纸钱(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着鞭炮等等。人到齐后就出发到大路上朝着埋葬先人的方向,磕头祭拜。之后大家一起边放炮边回到那一家在门口跪拜并烧香放炮,表示将先人接回来了。之后知道十五将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会做好献饭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饭有饺子,煮骨头(其实是煮猪肉),等等;

  守岁是全家都在一起吃着瓜果,看着春晚,聊着这一年来的见闻及收获,青年们打着扑克,喝着酒,吃着菜,等着00:00点的到来。 等到00:00是准时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压岁钱”,“去庙里烧香”

  “去拜年”:早上6点起来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们一起去各家的亲房(家族的人)给先人烧香,给长者拜年。

  “迎喜神”其实是迎喜神和财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麦场上拿着香,斟饯,去迎接喜气和财气。

  “压岁钱”,“去庙里烧香”和*常一样。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changren),走亲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体时间各个村子都不一,我们火石屲组是在大年初三。我们村子里没有“老人家”的神像,我们村人信仰的是龙王爷,去隔壁河南村“抬”, 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一辈人说是认为将神像抬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驱散邪魔。

  9、正月初九—烟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这天我们贯寺村庙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为这天是众神的节日,也可以说是我们贯寺村的庙会,到时会有周围3个村子的社火表演齐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树银花,精彩绝伦。

  10、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先人”

  过元宵节就是吃一个“饺团”也是一种面食,有浆水的(酸的),有汤水的.。

  还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来的地方送别先人。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安安。

  10、放爆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娱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与年夜饭一样,最能体现年味儿的春节*俗。拜年拉*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12、逛庙会、观社火:庙会上,人们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3、包饺子: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饺子的形状象元宝,意味着包住福运,象征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三、不同时期的过年方式

  下面由我来当小记者,分别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1、 爷爷奶奶儿时的记忆。

  小记者:“请问爷爷小时候过年吃什么?”

  爷爷:“我小时候,过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情况是在初一早晨吃上一块白面馒头。”

  小记者:“啊?那么不好!怎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那时穷呀!哪像你这么富有,还有地主要来收税呢!”

  小记者:“那过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一小挂,没有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你们过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没有了,都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呀!”奶奶插嘴说,“那时候呀,我们过年都追着大人磕头,只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记者:“没有压岁钱还要拜年吗?”

  爷爷说:“当然要拜年,初一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给长辈一一磕过头,才能吃饭呢!”

  “我的妈呀!我可不要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到。

  2、 爸爸妈妈儿时的过年方式

  小记者:“请问您小时侯吃什么呢?”

  爸爸:“我小时候,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过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呢!”

  “哇,那么好,比爷爷奶奶可强多了!”

  “那当然,旧社会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嘛!”爸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看着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接着问道:“那你过年玩些什么呢?”

  “过年可是我们的天堂,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拣许多的鞭炮回来,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说。

  “为什么不买成串的新鞭炮回来,那不是玩得更爽吗?”我问道。

  爸爸的情绪开始失落起来,“那时大人怎肯花这个钱呢!他们觉得花钱给我们买炮是一种奢侈。”

  “那您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道。

  “大概一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不错了”妈妈插话说,“我小时候,奶奶让磕头,一次才给2元呢!”

  “那你们的年有什么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着呢!”妈妈说,“我们小时候,快过年时,会上街买漂亮的年画送同学;大人们都休息下来了,在一起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踩高跷……大人玩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我们跟在后面,一路吃着、笑着、闹着,别提多开心了,可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个场面了。”妈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心她会喘不过气来,馋得我呀……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妈妈又说:“还是你们幸福,我小时侯,为了能吃上肉,妈妈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馋狗,围着妈妈,只等着香喷喷的肉出锅,好有大骨头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们现在过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多,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但是,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多的年味儿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现:传统文化*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年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俗不应该被我们丢掉,有了它们,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7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为“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目,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五,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风俗*惯,许多相传至今。

  关于过新年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这天从海底爬上岸伤害人命。一位智慧的老人,在门上贴大红纸,燃放能发出劈劈啪啪响声的竹子,把“年”吓跑了,人们再也不用四处躲藏了。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俗。主要有:

  1、腊八粥:腊八这天,不管富人和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是过新年的前奏。这天之后,人们就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2、祭灶神:腊月二十三,人们供红烛、糖瓜,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3、扫尘: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年终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4、贴对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对联,表达人们迎新纳福,祈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5、贴年画:年画和对联一样,起源泉于“门神。”各种彩色年画,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发展到现在,月历和年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挂历。

  6、倒贴福字:人们用福字来表现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除夕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重要时候。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别换新岁。俗称“熬年”,在年夜饭之后,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8、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全家团圆。

  9、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安安。

  10、放爆竹: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给人们带来欢娱和吉利。

  11、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与年夜饭一样,最能体现年味儿的春节*俗。拜年拉*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12、逛庙会、观社火:庙会上,人们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还有各种小吃和传统节目: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3、包饺子: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饺子的形状象元宝,意味着包住福运,象征生活富裕,大吉大利。

  14、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三、不同时期的过新年方式

  下面由我来当小记者,分别采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

  1、 爷爷奶奶儿时的记忆。

  小记者:“请问爷爷小时候过新年吃什么?”

  爷爷:“我小时候,过新年只能吃黑面馒头,最好的情况是在初一早晨吃上一块白面馒头。”

  小记者:“啊?那么不好!怎么不吃点面包什么的。”

  爷爷:“那时穷呀!哪像你这么富有,还有地主要来收税呢!”

  小记者:“那过新年放鞭炮吗?”

  爷爷耸耸肩:“也放鞭炮,但是只有一小挂,没有现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烟花。”

  “那你们过新年有压岁钱吗?”小记者好奇地问。

  “当然没有了,都没钱吃白面馒头,有什么压岁钱呀!”奶奶插嘴说,“那时候呀,我们过新年都追着大人磕头,只为了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小记者:“没有压岁钱还要拜年吗?”

  爷爷说:“当然要拜年,初一的早上,早早起床,先给长辈一一磕过头,才能吃饭呢!”

  “我的妈呀!我可不要回到旧社会!”小记者惊呼到。

  2、爸爸妈妈儿时的`过新年方式

  小记者:“请问您小时侯吃什么呢?”

  爸爸:“我小时候,因为爸爸在外面工作,所以过新年不但可以吃上大肉包子,还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肉呢!”

  “哇,那么好,比爷爷奶奶可强多了!”

  “那当然,旧社会正在一点点地消退嘛!”爸爸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看着爸爸那得意洋洋的模样,我接着问道:“那你过新年玩些什么呢?”

  “过新年可是我们的天堂,穿着新衣服到外面去拣许多的鞭炮回来,每天都有小鞭炮放。”爸爸说。

  “为什么不买成串的新鞭炮回来,那不是玩得更爽吗?”我问道。

  爸爸的情绪开始失落起来,“那时大人怎肯花这个钱呢!他们觉得花钱给我们买炮是一种奢侈。”

  “那您能有多少压岁钱?”我问道。

  “大概一次20元吧!”爸爸怔怔地说。“已经很不错了”妈妈插话说,“我小时候,奶奶让磕头,一次才给2元呢!”

  “那你们的年有什么好的?”我嘟囔道。

  “好玩着呢!”妈妈说,“我们小时候,快过新年时,会上街买漂亮的年画送同学;大人们都休息下来了,在一起耍狮子、舞大龙、划旱船、踩高跷……大人玩得热火朝天、红红火火,我们跟在后面,一路吃着、笑着、闹着,别提多开心了,可惜你现在看不到这个场面了。”妈妈一连串说了这么多,我真担心她会喘不过气来,馋得我呀……

  看着我有点失落的表情,妈妈又说:“还是你们幸福,我小时侯,为了能吃上肉,妈妈晚上煮肉,我就像只小馋狗,围着妈妈,只等着香喷喷的肉出锅,好有大骨头啃。”哈哈,我又笑了。

  想想我们现在过新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放鞭炮;吃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压岁钱也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多,坐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拜年;生活不知要比以前强多少倍呢!但是,在娱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许多的年味儿和乐趣。

  通过调查,我发现:传统文化*俗正在一点点消退,新的过新年方式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俗不应该被我们丢掉,有了它们,我们的春节会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8

  调查时间

  20xx年春节

  调查目的

  通过观察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调查地点:

  我家

  调查方法

  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

  调查成果: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惯,有些甚至沿用至今。

  一)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古时候人们以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如今,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但根据我的调查,现如今城市中,由于人们多住在楼房中,不便贴春联,以致城市中这一风俗*惯正在慢慢消失。

  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春节期间,处处可见人们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DD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我家门前贴上了“福”字。据说,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就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五)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乡村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表达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根据我的调查,现如今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城市人中很少挂年画,但也总少不了挂历,想必就是这个原因。

  六)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但根据我的了解,由于每个人生活方式的不同,少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已不再认为守岁是一种必要的活动。

  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我家除夕夜团年的时候就燃放了爆竹。

  八)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初二则为出嫁女回娘家拜年。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根据我的调查,现如今拜年不同于往日,大多数情况只是大家聚在一起互赠礼物,吃饭或者进行某项娱乐活动,比如打牌、唱歌等,而不必真正地进行跪拜。

  调查感言:

  通过此次调查才大致上了解了春节民俗,但多数现已不用,或者改变。大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年味淡了”。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该有更加长足地发展,因此,我们在注入新的文化的同时,也要维护那些传统的民俗,不让“年味”在我们身边渐行渐远。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9

  调查目的: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调查地点:自己家里及邻居家 亲戚家

  调查方法:查书 查电脑 问长辈

  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 ,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俗,故又称灯节。灯会

  元宵放灯的*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因此,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年来,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0

  调查目的: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调查地点:

  自己家里及邻居家亲戚家

  调查方法:

  查书查电脑问长辈

  调查结果: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俗,故又称灯节。灯会元宵放灯的*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年来,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1

  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俗,这些*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 …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地度过一岁。

  五、调查结论

  我们的春节*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风俗小学作文菁选(扩展6)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范文五份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 1

  大年30是家家户户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日子,这是我们每家每户的共同的节日*俗,但是不同的人家也有细微地不一样的区别。比如,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南方人一定要吃汤圆一样。

  我们家的*俗也很特别,就先说说吃年夜饭吧。我们一家人在吃年夜饭时非常讲究,端上桌子的每一道菜都要配得上一句吉祥的成语,如:清蒸鱼——年年有余、年糕——节节高、汤圆——团团圆圆、烤全鸡——吉祥如意、苹果——**安安等等,没有吉祥成语含义的菜就算再好也不能上桌子,你们说是不是特别的有趣呀?另外,我们家还有一个*惯,那就是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必须坐在一起,一同观看精彩而又华丽的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还要守岁,一定要等到夜里12点,此时,钟声一响,新的一年就来到了,我们又长了一岁了。

  每年过年,爸爸妈妈,奶奶,伯伯他们都会给我压岁钱。妈妈每次都要告诉我,压岁钱要放在我的枕头下压一压,因为压岁钱的意思,就是要压太岁。

  吃年夜饭既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我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奋发向上,取得好成绩。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 2

  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乡,包粽子这个风俗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长方形都有,中间加入蜜枣,也有加肉馅的,最后用粽叶包起来。

  儿时的端午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进粽叶里铺*,再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枣给盖住,最后把粽子裹起来用草或者绳子扎紧。

  我们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撒掉的糯米。因为力气不够跟经验不足,包出来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还有的都露馅了!我们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包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包进去的是甜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对我们的耐心。

  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这一个个翠绿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腾的水花里了,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馋!我们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尝了一口,哇好烫好烫,把舌头都烫坏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的家乡的风俗啊!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 3

  我们家乡也没什么风俗,大概唯一不变的风俗就是春节打麻将了吧。

  每逢新春佳节,普天同庆,家家户户都闹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火红的鞭炮在空中翩跹起舞,火星落地生花。喜悦的气氛传遍了大街小巷,整个富阳都一派喜庆的氛围,好不热闹。

  我的老家,临江,在春节有个奇特的*俗。当别村的人都在和家人团团圆圆的时候,村里的人们总是会零零散散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打麻将。很多同学有疑惑,春节不是应该家人聚在一起共同欢乐度过的吗,怎么会出门打麻将呢?这恰好是我们村的特别之处了。打麻将在我们村寓意着团结合作,在来年富富贵贵,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每当春节的夜晚,我的邻居们都会聚集在麻将桌旁,共度春节。

  每到那个时候,夜色朦胧,有时天空会飘起一点小雨,渲染着神秘的气氛。热腾腾的开水配上上等的安顶茶叶,飘散出浓醇的香气,沁人心脾。一声“胡了!”表达着村民多大的喜悦呀。

  打麻将的传统虽然在我们这代年轻人这儿渐渐淡了下去,但是在老一辈那里却炉火纯青。这是我们村长久以来的*俗,却随着世事变迁而慢慢消逝在历史长河中,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惋惜的结果啊。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我们身边不断地有传统在无声无息地消失着,而我们却不懂得怎么去保护它们,那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啊。

  传统值得我们珍惜,更需要我们传承。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 4

  在枣庄2月4日立春这一天,有一个十分可爱的风俗――“打春,缝春鸡”。家中的长辈会将原先缝好的一对迎春鸡布娃娃缝到自家小孩的帽子、肩膀处,以求吉利之意。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人都不会缝迎春鸡布娃娃了,不过不用担心。在立春的前一天,当你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卖手工迎春鸡布娃娃的老人,坐在摊位前的老人一边在等待着顾客上门,一边忙着缝制,而摊位上待售的迎春鸡一般是用各色的布和棉花缝制而成的,所用布料色彩鲜艳,五颜六色,大多都是两只缝在一起,而前来购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还记得上次回姥娃家时,正逢立春这天,就给弟弟买了一对儿,那鸡的尾巴是由许多布条条组成的,这些布条条颜色十分鲜艳,一只鸡的嘴里有着用红线穿成的一串儿黄豆;另一只的嘴里使用红线穿成的一串儿红辣椒。据说是寓意以后可以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对此,我查阅资料了解到,“打春鸡”的出现是因为天花病毒的传播。当时的医疗水*低下,多数人只好用偏方治疗,还有的甚至听天由命。传说一位母亲突发奇想,在打春前夜为儿子缝制了一只布公鸡,第二天缝在孩子的衣袖上祈求能够驱邪祛病,保佑孩于健康。这种布公鸡被同样爱子心切的母亲们传播开来,而缝在衣服的春鸡要一直戴到正月十六日,在孩子的母亲回娘家的路上扔到河里,让水漂走――河水长流不息,喻长命百岁之意。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些风俗,渐渐地也就失传了……

  不知,你的家乡都有哪些可爱的风俗呢?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 5

  今年,我并没有回老家过年,而是在深圳过年,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深圳过年。

  小年,大街上可热闹了,人山人海的,小店、便利店和超市都挤满了人,大街上卖冰凉粉的、肉夹馍……各式各样的零食小摊,甚至还有卖花的,妈妈说这是“迎春花市”。

  花市里什么样的花都有,有迎春花、菊花、紫罗兰、百合花、水仙花……等等,我觉得最好看的是迎春花,既好看又香。

  除夕那天,花市还在。中午的时候家家炒菜,从窗户里飘进来各种味道,红烧味、油炸味、辛辣味,有肉的味道、有海鲜的味道,各种味道,就和我听说过的百家饭一样。虽然没有见过,但一想大概就是这种味道。

  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有各式各样的表演。我最喜欢看的是魔术――变幻莫测,神奇的表演让人好奇不已。

  凌晨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开着灯守岁,甚至有点像开派对,灯一会儿亮,一会儿黑,有节奏的开灯关灯,感觉这就是一场大型的灯花秀。

  正月十六开学了,我有点舍不得,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