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首页 / 总结 / | 知识点总结,地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2、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5、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等。

6、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7、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8、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济津工程)。(我国降水量800mm分界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9、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10、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1、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12、*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

13、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

1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15、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有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活动p3)

16、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17、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8、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19、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20、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22、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3、亚热带季风气候

24、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25、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26、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27、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28、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9、欧洲西部地形以*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0、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31、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32、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3、气候: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4、气候: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35、*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36、*优越的地理位置

37、*的国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38、*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39、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40、气候:*北方地区主要是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2、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4、*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均水*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5、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6、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8、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9、*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

10、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1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其次是冬季风的影响。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低于0℃,有冰期;该线以南高于0℃,无冰期。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是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12、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13、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14、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15、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日本是位于太*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19、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20、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1、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2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23、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4、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25、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7、气候:*北方地区主要是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8、*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29、*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30、*四大工业基地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1

  *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类 型

  名 称

  主 要 分 布 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 湿 地 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山地和丘陵

  草 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高原和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沙漠、戈壁、石山、冰川

  【三大林区】

  林区名称

  东 北 林 区

  西 南 林 区

  东 南 林 区

  分布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丘陵地区

  主要树种

  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红松)

  常绿阔叶林

  (红木、楠木)

  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

  林区特点

  最大的天然林区

  第二大天然林区

  人 工 林 区

  【四大牧区】

  牧区名称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牧区

  分 布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尔自治区

  青海省

  *自治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细毛羊、伊犁马

  牦牛、河曲马

  牦牛、藏绵羊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原、松嫩*原、江淮地区、太湖*原、江汉*原、成都*原、洞庭湖*原、鄱阳湖*原、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2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主要铁路干线】

  走 向

  干 线 名 称

  起 止 点

  南北干线

  (五纵)

  京哈———京广线

  哈尔滨——北京——广州

  京 沪 线

  北京———上海

  京 九 线

  北京———香港九龙

  同蒲——太焦——焦柳线

  大同———焦作———柳州

  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干线

  (三横)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运费

  运量(吨)

  速度(千米/小时)

  运输货物的特点

  铁路

  较低

  较大(上千吨)

  较快(60—10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陆上运输

  公路

  较高

  较小(几吨)

  较慢(40—60)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路途不远

  水路

  最低

  最大(几万吨)

  最慢(30—4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水上运输

  航空

  最高

  最小(400人)

  最快(400—1000)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小

  管道

  低

  大

  慢

  气体或液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

  *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类 型

  名 称

  主 要 分 布 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 湿 地 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山地和丘陵

  草 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高原和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沙漠、戈壁、石山、冰川

  【三大林区】

  林区名称

  东 北 林 区

  西 南 林 区

  东 南 林 区

  分布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丘陵地区

  主要树种

  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红松)

  常绿阔叶林

  (红木、楠木)

  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

  林区特点

  最大的天然林区

  第二大天然林区

  人 工 林 区

  【四大牧区】

  牧区名称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牧区

  分 布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尔自治区

  青海省

  *自治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细毛羊、伊犁马

  牦牛、河曲马

  牦牛、藏绵羊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原、松嫩*原、江淮地区、太湖*原、江汉*原、成都*原、洞庭湖*原、鄱阳湖*原、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 (菁华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1

  第五章:*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

  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至;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东北*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原地势*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

  2.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西至B北连C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2、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2

  第五章*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

  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名师点睛】

  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原为主。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

  (1)发展条件有利:地势*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3)分布特点: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和铁路沿线地区。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3.严重的水土流失:

  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名师点睛】

  (1)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2)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3

  1、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8、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0、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1、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减少,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4、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1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

  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的B澎湖列岛、C*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地区。

  (2)主要城市:

  ①台北

  ②台中

  ③高雄。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2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位于*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 、俄罗斯为邻,南连 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 ,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地区地理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陆上与朝鲜、俄罗斯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渤海、 黄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原。(山环水绕,*原居中), 东北*原由三江*原、松嫩*原、辽河*原组成。

  4、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长东严寒。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原和辽河*原人口较为稠密。*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朝*、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 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惯。旗袍是*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1大连是*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3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

  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的B澎湖列岛、C*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地区。

  (2)主要城市:

  ①台北

  ②台中

  ③高雄。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醋酸菌:用于酿醋。

2、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3、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4、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5、扁形动物

6、环节动物

7、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8、1鱼的种类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10、3蜥蜴的主要特征

11、1运动系统的组成

12、1先天性行为

13、4动物间信息交流的应用

14、1维持生态*衡

15、2细菌的结构

16、3细菌的生殖

17、5真菌的生殖

18、1分类的依据

19、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20、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21、真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22、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转基因技术与胰岛素

23、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24、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25、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26、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27、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28、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9、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30、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31、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3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3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34、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35、对比记忆法。

3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7、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38、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蝙蝠、鸟类等

39、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0、代表动物:主要包括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