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地理,初中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1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原:西西伯利亚*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原:亚马孙*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2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原:西西伯利亚*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原:亚马孙*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3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教,*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人信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原为主,地势*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读图6.12p9,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

  3、读图8.26p67,区域经纬度位置,主要国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

  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p74。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

  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独占大陆的国家,三个美名传天下。特有动物大袋鼠,鸭嘴鸸鹋和考拉。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它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煤铁资源储量大。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侯好安家。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1

  1、日本是一个太*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原是关东*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p29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附*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第三节印度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坦,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2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海)之地,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教,*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人信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原为主,地势*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读图6.12p9,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

  3、读图8.26p67,区域经纬度位置,主要国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

  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读图8.37p74。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

  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独占大陆的国家,三个美名传天下。特有动物大袋鼠,鸭嘴鸸鹋和考拉。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它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煤铁资源储量大。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侯好安家。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3

  1、日本是一个太*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原是关东*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p29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附*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第三节印度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坦,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初中地理考点知识

  1.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

  2.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河南省

  4.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5.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6.领土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

  7.领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8.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E)

  9.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鸭绿江口

  10.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北仑河口

  11.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12.最长最宽的山脉:昆仑山脉

  13.最长的河流:长江

  14.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5.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6.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17.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18.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9.最早的越岭运河:灵渠

  20.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21.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22.最深的湖:长白山天池

  23.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

  24.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25.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山瀑布(落差310米)

  26.最大的瀑布群: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

  27.面积最大的*原:东北*原

  28.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9.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30.地势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初一地理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在哪里?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初中地理知识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 (菁华6篇)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1

  *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

  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 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与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

  地区

  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地形

  特征高原、*原高原、*原、盆地和丘陵高原高原、盆地

  气候

  特征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

  河流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江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湟水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

  矿产石油、煤、铁有色金属、铁、

  水能钾盐、石油、

  天然气、水能石油、煤、

  有色金属

  主要

  农业区东北*原

  华北*原

  渭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套*原、宁夏*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青稞、小麦、豌豆小麦、棉花、瓜果

  主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水土流失、旱涝、盐碱化旱、涝严重沙化、草地退化沙化、干旱、草地退化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2

  第一节、东南亚

  1、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地形特点:

  ⑴、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居多,*原较少,河流湍急,多火山和地震。

  3、气候特点:

  ⑴、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明显的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吹东北风)雨季6月-----10月,吹西南风)。

  ⑵、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

  4、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洋的“十字路口”,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5、国家和居民:

  ⑴、国小:

  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与*南面陆上相临、泰国、柬埔寨,、

  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

  ⑵、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6、物产:

  ⑴、泰国是世界天然橡胶、棕榈油量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首位;

  ⑵、菲律宾:世界上椰子、椰油最多;

  ⑶、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

  ⑷、印尼和文莱是东南亚著名的石油出产国;

  ⑸、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最多的三个国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第二节、南亚

  1、地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两段与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临*海,南临印度洋。

  2、南亚三大地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两大河流:

  ⑴、印度河:发源于*的*,由北自南注入*海,主体在巴基斯坦境内;

  ⑵、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注入孟加拉湾,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4、气候: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一年分三季。

  热季:3—5月,高温多雨;

  雨季:6—10月温热多雨;

  凉季:11—次年2月,凉爽。

  5、农业:

  ⑴、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

  ⑵、三大经济作物的分布:

  ①、茶叶:印度东北部和南部;

  ②、黄麻:恒河三角洲;

  ③、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6、宗教: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⑴、斯里兰卡、不丹信仰佛教;

  ⑵、印度信仰印度教;

  7、人口和经济:

  ⑴、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其中印度人口(世界第二),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过亿。

  ⑵、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3

  *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

  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 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与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1、我国四大区域地理的差异:

  地区

  内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地形

  特征高原、*原高原、*原、盆地和丘陵高原高原、盆地

  气候

  特征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

  河流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江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湟水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

  矿产石油、煤、铁有色金属、铁、

  水能钾盐、石油、

  天然气、水能石油、煤、

  有色金属

  主要

  农业区东北*原

  华北*原

  渭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套*原、宁夏*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青稞、小麦、豌豆小麦、棉花、瓜果

  主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水土流失、旱涝、盐碱化旱、涝严重沙化、草地退化沙化、干旱、草地退化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4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5

  运输业

  巴西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的70%,铁路占17%,水路不足10%。公路总长150万千米,铁路总长3.03万千米。主要港口有维多利亚、桑多斯、里约热内卢等。全国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欧共体、日本、中东及拉美邻国。主要进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学仪器、小麦等。出口钢材、交通运输设备、铁矿砂、纸浆、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总结: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

初中地理书知识点归纳6

  1、国土辽阔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1700万*方千米

  (2)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洲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3)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

  东欧*原

  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4)气候: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气温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减少,自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夏季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1)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2)重工业发达:

  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发达的交通

  (1)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管道,其中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最大

  (2)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3)太*洋沿海的港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波罗的的沿岸的港口是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是摩尔曼斯克。

  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也是我国的友好盟国。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地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地理知识点总结1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七分海71%三分陆29%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无论怎样*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33页图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半岛,许多岛屿合起来叫群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6.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课本33页图2.7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7.七大洲的轮廓图

  8.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9.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距南极洲最*的大洲:南美洲

  10.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1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1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

  1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洋、印度洋

  15.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按顺时针方向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16.各大洋濒临的大洲:课本33页七大洲、四大洋图

  各大洲临的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3、证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2、主要内容: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1、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3、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

  6、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中海将会消失。课本43页图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7、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地理知识点总结2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注入***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地形地貌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地质构造

  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原残丘状地块。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带或*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原之一。

地理知识点总结3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坦开阔);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xx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20xx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20xx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

  (结合第一章复*学案合作探究5)

  1.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15°每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24点。(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夏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光照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1)某一天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某一纬度随时间变化: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先变大(直射时90°)后变小。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4.昼长的计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也可以是标准

  时间)=(日落时间-12)—2(时间为地方时)=(12-日出时间)—2(时间为地方时) ②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每小时③某纬度的昼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夜长

  5.时间计算:不跨过日界线,已知东边时刻A,求西边时刻B=A-经度差/15°

  一直西边时刻A,求东边时刻B=A+经度差/15°

  第二章: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30页图2.3):如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是该地*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极地高气压带是该地大气冷却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2.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右图)、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表述

  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3.

  (3)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第三章

  1.表层洋流的分布、名称(课本57页图3.5、58页图3.6):根据模式图记忆洋流性质(寒暖流),根据地名记忆洋流名称(如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等)

  2.渔场的成因;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与拉不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或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鱼类饵料丰富。

  第四章

  1.岩石圈物质循环(判读类型、内外力作用,)

  关键点:(1)岩浆岩只有一种来源(岩浆)(2)岩浆只有一种去向(岩浆岩)

  (3)如果一幅图中,岩浆只有一种来源,一般是变质岩

  2.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脉是由太*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

  3.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地貌类型(山地、山岭、高地、谷地、低地等)的判读和成因表述、地形倒置的描述: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背斜成岭: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上弯曲隆起,形成山岭。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向斜成谷: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4.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的位置、成因表述:

  山麓冲积扇:水流流出出山口是,由于地势突然趋于*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路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五章

  1.三种地域分异的比较2.自然带的分布

  地带性:注意图形中字母对应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课本91页图5.6)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均1o/日*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均盐度为3.5%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第13 / 17页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第14 / 17页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建筑风向与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第15 / 17页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第16 / 17页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原地区地势*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

  (结合第一章复*学案合作探究5)

  1.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分赤道,(3)自东向西运动。速度15°每小时(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24点。(5)晨昏线只有在两分日才和经线重合;(6)晨昏线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夏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光照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1)某一天随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某一纬度随时间变化: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先变大(直射时90°)后变小。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结合以上图形分析落实)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4.昼长的计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可以是地方时也可以是标准

  时间)=(日落时间-12)—2(时间为地方时)=(12-日出时间)—2(时间为地方时) ②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每小时③某纬度的昼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纬线的夜长

  5.时间计算:不跨过日界线,已知东边时刻A,求西边时刻B=A-经度差/15°

  一直西边时刻A,求东边时刻B=A+经度差/15°

  第二章: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30页图2.3):如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是该地*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极地高气压带是该地大气冷却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2.高低气压中心名称位置(右图)、

  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表述

  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

  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3.

  (3)冷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第三章

  1.表层洋流的分布、名称(课本57页图3.5、58页图3.6):根据模式图记忆洋流性质(寒暖流),根据地名记忆洋流名称(如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等)

  2.渔场的成因;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或墨西哥湾暖流)与拉不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冷海水上泛(或上升补偿流)带来营养盐类,浮游生物众多,鱼类饵料丰富。

  第四章

  1.岩石圈物质循环(判读类型、内外力作用,)

  关键点:(1)岩浆岩只有一种来源(岩浆)(2)岩浆只有一种去向(岩浆岩)

  (3)如果一幅图中,岩浆只有一种来源,一般是变质岩

  2.板块构造学说: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脉是由太*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

  3.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地貌类型(山地、山岭、高地、谷地、低地等)的判读和成因表述、地形倒置的描述: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背斜成岭: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上弯曲隆起,形成山岭。

  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形成山岭;

  向斜成谷:岩层受挤压作用,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4.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的位置、成因表述:

  山麓冲积扇:水流流出出山口是,由于地势突然趋于*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路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五章

  1.三种地域分异的比较2.自然带的分布

  地带性:注意图形中字母对应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课本91页图5.6)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均1o/日*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l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l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

  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搬运堆积

  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均盐度为3.5%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第13 / 17页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第14 / 17页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资源与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建筑风向与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第15 / 17页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第16 / 17页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农业发展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原地区地势*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初中地理经纬网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7)

——初中地理知识点实用5份

  初中地理知识点 1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西北地区大**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和河流:由于距海遥远和山岭阻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4、自然景观: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5、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 分布有高山草场。

  (2)优良畜种有三河牛、三河马和新疆细毛羊等,草原上可移动的房子叫蒙古包。

  6、灌溉农业

  (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县级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3)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4)引水工程—坎儿井:利用山麓地带的坡度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古老的水利工程。它的暗渠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当地干旱的环境。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气候: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又有高的山脉环抱,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称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3、这里戈壁、沙漠广布,人迹罕至,在盆地中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4、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当地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主要分布地区。

  5、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天然气储量的1/4。 西气东输工程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环境改善;缓解东部能源短缺、改善东部环境。

  6、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油气资源时避免环境破坏,要加强绿洲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知识点 2

  关于地理中纬度和经度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以上对地理中纬度和经度知识点的内容总结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地理知识点 3

  下面是对地理的学*中,关于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哦。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通过上面对地理中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的吧。

  初中地理知识点 4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在我行使**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形

  1、: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原.华北*原地势低*,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原.长江中下游*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四)气候

  l.: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六)海洋的利用

  1.邻*我国大陆的海洋

  我国*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东侧的太*洋海区.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2.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我国*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全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我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初中地理知识点 5

  下面是老师对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相信会给同学们的学*上提供很好的帮助的吧。

  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希望上面对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总结学*,同学们对上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