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 / | 实*心得

报社实*心得1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心得2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心得3

  一、前言

  *惯了每天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惯了从小到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惯了春去秋来四季轮回的运动??可如今的我们正处于学生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学着去离开那些我们已经*惯了的一切,学着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喧嚣的一切。实*,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是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步入社会前重要的历练,更是寻找人生又一个起点的开始。

  眨眼间,大一就过完了,以至于我还没来得及顾暇周围的事物,所以在今年的这个暑假我要抓住大一的尾巴,去追逐青春的脚步。不能让时间白白虚度了。7月25日,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一份虚心求学的态度,走进了报社,开始了自己人生当中第一次实*生活。

  二、内容

  我进的是社会新闻部,这里每一个记者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和地理区域。我跟的老师,是负责体育新闻和新闻评论方面的。回想自己到报社的第一天,是那样的紧张,那样的胆怯。初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而老师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报纸,要我在看报纸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与新闻的价值感,当时,我心里想怎么会有这样简单的任务呢?还真是看过了才知道,原来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报纸一看就是一上午,先不说精神集中了,脑袋里还得不断地在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越是看着,就越觉得昏昏欲睡,我强忍着自己不打瞌睡,心里想着,“这才第一天,我怎么能这样没出息呢?”最终在顽强地坚持下,看完了报纸,也领悟到了什么叫认真。就在这样的练*下,我开始对于新闻有了初步的了解。

  1、一个人做事情必须要有计划,不能盲目地去干一件事情

  从第二天起,我每天都会按时到报社,而且要比老师早到。等到了报社,就安静地坐在一旁看报纸,这样才能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在边看报纸的时候,边 思考着“什么新闻具有价值?怎样才能具有是新闻的敏感度?”做到有的放矢。 终于在第三天结束了整天看报纸的生活,老师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要我和一个大二的姐姐去弄个关于“书信渐渐淡出我们生活”内容的深度报道。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但想到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所以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困难,我都会勇往直前。就这样,我跟着这个大二的姐姐好好地开始了我们的任务。

  首先,我们要围绕主题拟定一个采访提纲,然后根据这个提纲布置采访的内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采访人物,记录他们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我们采访的对象是从身边的人入手,还有关于内容比较权威性的机构,我们这次所要找的就是市邮政总局。作为新手的我任务是记录,那个学姐就负责询问问题。等到采访完,再把两个人记录的消息汇总,整理,删除,就开始写新闻稿。记得那几天,我满脑子都是这篇报道,一心就想做好给老师看,每天晚上忙着整理稿子到凌晨,大清早地又爬起来赶去报社和学姐商量着下一步怎么做。为了有好的新闻由头,我们还跑到了市邮政总局去采访了相关领导。终于,在三天后我们稿子成功地交到了老师的手里,真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修改下,几天后我们稿件在晚报上发表了,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啊

  从这次的任务中,我学到了很多*常的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从这此任务中,我体会到一个人做事情必须要有计划,不能盲目地去干一件事情。这个星期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我的知识,无论是在人际交往的方面,还是专业技能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能耐

  第二个星期了,我又开始在报纸上寻找最初老师提出来的问题,看了好多的报道,好多的消息,好多的通讯,内心深深地感觉到了做一名记者的不容易。就在我沉思之际,另一位老师叫住了我,她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在下午3点前把一些资料,变成一篇具有价值的新闻稿,接过任务后的我表示很有压力,因为这又是一次新的尝试。

  我不敢怠慢,中午吃过午饭后,马上跑到办公室把那篇稿子认真的弄起来,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就得看老师的评价了,当时我心里很没谱,害怕自己没做好会使老师失望。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说我的稿件虽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思路还比较清晰,听到这,我如释重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将进一步完善这篇新闻稿,接下来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打电话去询问当事人的一些情况并记录下来,再将这篇稿子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说实话,胆小的我很害怕和陌生人打电话,心里很是纠结,矛盾了好长一段时间。但为了完成任务,我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话筒??还好当事人很友好,虽然他的回答和我的提问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从我们的对话中还是获得了不少信息。回家后,拿着资料我又忙到凌晨1点,这篇新闻稿好不容易才完功。第二天把这篇稿子交给老师时,我看到老师满脸的微笑,心里又一次的如释重负。

  看到晚报上再一次地出现了我的名字,我的稿件,满满的成就感又一次的弥漫在心头。随后的几天里,也许因为自己的持着,又或许是自己的认真,老师又给了我一个重大的任务,我也如实如果地完成了。在这个星期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写新闻稿的辛苦,也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道理:“一个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

  3、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时间在不停地奔跑,不知不觉中我在报社已待了两个星期,而在第三个星期里,我接过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接待过求助者并进行了采访,跑过新闻并做了一回暗访。在此期间,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老师便会带我一起去采写。这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生活的压力,以及记者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老师却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地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在不断的采访中,也让我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思维上也活跃了不少。

  这段时间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这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一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二是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这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所以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去挥霍青春的汗水。

  三、总结

  通过在报社期间的实*,不仅让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自己做到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效果。在这实践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辛苦,我还学会了怎样与其他人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这里的三个星期的实*期间,感获颇多且受益匪浅。这次实*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精彩的瞬间,也为我的人生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不是说自己收获了多少,而是觉得这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帮助。我很幸运地走进了这里,也很幸运地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有些可以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有些可以用情感表达出来,那样的感觉有时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感激报社里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报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敢于搏斗的勇者。

报社实*心得4

  八月是如此的炎热,长沙的天气更是让人难受。每次“沐浴”在太阳光中,我没有幸福,倒是感觉自己下一秒就可能中暑晕倒。这周,我一个月的实*期就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并没有预期中那种无比的兴奋,也没有对这段时间的太多不舍,一切都显得这么自然,似乎它们都是我生活规划的一部分,沿着轨道静静行驶,不曾有半分脱离。

  记得刚来报社时,我感到特无聊,每天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就像一只呆鹅,或许,我还不如他,连傻傻望着天空幻想都不知道拥有。这时我无数次在心中酝酿回家的想法,我向爸妈哭诉:“我要回家,我不想在这儿了。”这时,爸爸、妈妈没有再纵容我,而是在坚定的回答中安慰我:“这一个月你必须呆在那里,你在家的日子不是更无聊,过的更没有意义。这是一个过程,慢慢适应就好了。”是啊,在家我还不就是看电视,聊网络,在这只是没有我想象中的忙碌,好歹还是可以学到些东西的。于是我在心中告诉自己,我要坚持下去,只是口头上的抱怨并不曾停止。

  很庆幸,两周的等待,等来了幸福。跟着老师出去跑新闻,出去采访,然后回家整理记录,自己写稿。虽然改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觉得自己的稿子有很多很多地方不好,还有多处让自己不满意,甚至于我已经知道错误在哪,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要怎样去修改它,就像曾经在课堂上做改错*题,明明知道这个地方有语法错误,可是我就是不知道方法,只能在无奈中丢失分数。现在,我同样知道错了,知道不足,可我还是将东西交给了老师。当看到老师出版的文章时,我猛然醒悟,哦,原来要这样去改正,原来还可以这样子写,原来还有这些地方我不曾发现。

  说真的,在昨天我还觉得自己一个月收获颇少,实*太差离我的计划。可是与我姐姐聊天时,她居然跟我说:“我最*都有观察你的空间动态,我觉得你实*收获挺大的。”是真的吗?我感到质疑,感到迷惑,感到不可思议。静下心来,细细回忆这即将远逝的八月,我第一次有了收获的喜悦。其实,我在无形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只是我曾只关注于某些方面,忽视了其它。写作方面没有期盼的成果,可是在其他方面我学到了不少:我对自己未来有了小小的定位,不再向以前那么茫然,我在生活方面学会了独立,我也从其他实*生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点。这一个月是我人生中一段小小的插曲,或许它不够动听,不够美妙,但是我不会忘记人生中这一重要部分。

报社实*心得5

  第一天到报社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再写入新闻消息中。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在实*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实*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 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在业务方面,我觉得我们要想要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融入这个社会,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第二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第三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第四要终生学*。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保持终生学*,才能时时进步。

  第五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第六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最后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

  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通过这次实*,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1)

——报社实*心得 (菁华6篇)

报社实*心得1

  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在这学期进行实*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的同学,我们的实*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字,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字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字变成铅字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字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确实还显得不够。

  四、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报社实*心得2

  按照学院里的安排部署,我们新闻系大三的学生要在这学期进行实*锻炼。经过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

  说实话,相比于院里在其他报社实*的同学,我们的实*道路更为艰辛,除了需要更多财力支持外,还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顾”——长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来,这段等待要比高价实*费对我的刺激来的更猛烈些。的确如此,报社长久的杳无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尽管之前曾经在一家党报社短暂临职,不过想起都市报记者的那种独行侠形象,我还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动。

  在中青大厦一楼入口处有条商报标语:我们还只是第二。从这些言语标识中,我知道这是一家自信的报社,外加一拨儿自信的记者。

  报社总编助理关老师,体型高大,是我们的大师哥,经典动作是*惯性地晃动着与自己身体不太对称的小脑袋,在埋头读报一段时间后,会猛地抬头,两眼圆睁,以作深思状,他在说每句话前,必会先积攒足够多说话所需的气息。刚进报社,他就把我们6个实*生纠集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我知道报社在大家实*这条路上设了不少门槛儿,不过这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好事多磨。我现在可以向你们保证,商报会是众多报社中让你们收获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试

  毫无征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经济新闻部。关老师的随手一挥,着实让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在我想来,经济新闻属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诸如地产、财经等门类,对于我这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一点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当我怀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说着带有推脱意味的话向老师请教时,老师却安慰我说,慢慢来。

  报到的第一天,总是那么地让人刻骨铭心。

  徐主任原是给我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姓陈,另一位也姓陈。两位老师很有特点,陈清利老师体型肥胖,笑起来颇给人一种弥勒佛的感觉;陈薇老师虽然本是女儿身,可是你看她走起来路来的派头,两只胳膊甩得老高,颇有一股男儿气概,别人笑称她为“企鹅”。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实*生需要轮流接创富热线。商报每周二至周五会有一个创富版,主要是针对一些有创意的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为创业者之间进行合作提供一个*台。负责创富版面的是郑雪老师和纪宇老师。

  郑雪老师年轻漂亮、活泼开朗,给人一种亲切感,初到报社,我甚至以为她也是实*生,想来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骗”了;纪宇老师外看穿着打扮时尚前卫,内含丰富的采访写作经验,是位*湖的资深新闻从业者。

  临*下班的时候,负责创富版的郑雪老师来到我们两个实*生身边,问我们哪个周六下午没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访,于是自告奋勇满口应允。

  后来了解到,每周六下午,商报会有一个互助公社活动。活动主要针对创业的中小企业者,每周会选择不同的主题内容,然后邀请一些营销方面的专家或者成功的创业老板,与到场的中小企业者一同交流,或传授生意经,或分享经验。而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正是郑雪老师,我周六要参加的也正是这个活动。

  那天是3月13号,针对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那期的主题定为“商家*”。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邀请来的律师在听取了现场商户遭遇的种种侵权案例后,对症下药,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当天,我按照郑雪老师的嘱咐,针对商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律师的解答,在采访本上写了密密麻麻几大页,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脑里装了不少商家*方面的知识。

  活动结束后,老师让我回去自己尝试着写下。晚上回到寝室,我先在网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动的稿子,比着葫芦画瓢,洋洋洒洒写了1000多字,然后传给了老师。

  周一下午,老师在指出几点不足外,告诉我说稿子基本还可以,就是字数有些少,因为互助公社每周的版面几乎是一整版,每周二刊发。

  就这样,我后来便长久的跟着郑雪老师,共同负责每周的互助公社活动以及创富稿。

  周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学校,走访学校设置的一个投诉点。转悠了一上午,问东问西,生怕丢掉每一个细小处。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让我脚上先磨了个鸡眼。无奈之下,只好买来鸡眼膏,只是走起路来还是一颠一颠的。为了怕老师知道自己腿脚不便而影响采访,我只有忍着脚的疼痛,没有告诉老师。

  等到花儿快谢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在周二见报了。看到自己通过键盘敲打成的汉字变成铅字印刷体的时候,便是自己最为幸福的时刻。

  二、展露锋芒

  过后几天,生活略有沉寂,我进入到了实*生必经的读报时代。每天早上拿来四家都市报,挨个儿看个究竟,进行分析比较。无可否认,这段静下心来读报的经历对自己确有帮助,对于刚进门的我们,完全可以倡导“拿来主义”,只不过在“拿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自我创造。

  不久,实*的脚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来到报社,接听创富热线。在别人眼中,接热线可能是个单调乏味、纯属机械运动的活儿,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商报的创富热线主要是接听一些创富口信,或者是对于我们之前推广项目的反馈,寻求项目人联系方式的一种途径。从这个角度看,热线的繁多与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质量高低。

  其他时间,我主要跟着郑雪老师出去采访,发现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项目写成稿子进行推广,由于创富版是免费帮创业者进行项目推广的,加上推广的都是一些特色、创意项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很多时候,创富热线会响个不停,最频繁的时候甚至达到每3秒一个热线,经常会听到商家怀着感激的心情在电话的一端说道:“你们的这个栏目办得很不错,是真正为我们商家着想,希望你们越办越好。”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便为自己作为一个商报人而自豪不已。

  实*生活开始进入正轨后,我便开始忙得不亦乐乎。除了工作日外,为了让自己的实*生活更加充实,我每周六也继续工作。上午跟着陈薇老师参加商报的藏金鉴宝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玉器、瓷器以及字画收藏等方面的知识,下午跟着郑雪老师组织每周的互助公社。两个月下来,经济新闻部的记者我几乎跟了个遍儿,学到了不同经济新闻题材的写法,收获颇丰。

  三、自我反思

  这段实*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包括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记得有一次,郑雪老师让我走访一些大型超市,了解当时市场上奶粉的价格情况,以及涨价原因。因为之前大多是跑创富这条线儿,对于市场调查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终于,当我大摇大摆走进超市,来到货架前向销售员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后,销售员的态度立马由晴转阴,他们像见了瘟神一样开始躲避我的问答,无论我说什么,他们只是冷淡的记住了那条单一的回答:不知道,不了解。

  不知道,不了解。这几句空洞的回答让我有些无奈。我只好拿起采访本对价格进行记录,没想到销售员看到后,竟然赶忙上前阻止,并且告诫我:再不走的话,便叫保安把你轰走。

  这时候,我的走投无路让自己感到有些恼怒,可是此时的自己就像被关进太上老君炼丹炉的孙猴子,任凭你使尽浑身解数,却依然于事无补。最后,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无功而返。

  回到报社,没有完成任务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终老师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况。

  晚上回到寝室,看到郑雪老师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了我,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了解到记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进行市场调查有学会运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骗”。而对于我这个毛头小子,仅仅两个月的实*确实还显得不够。

  四、结语

  如今,两个多月的实*已经结束,但自己亲身采访的情景还犹然在目。

  离开报社后的最初几天,还真有些不*惯。本来已经融入报社的我突然意识到,今后,在向别人做介绍时,那句开头语“您好,我是商报记者”已经不能再挂在嘴边。

  最后,感谢这段时间给我帮助的商报老师,感谢学院,感谢国家。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今后的自己也可以像你们那样,做个理想中的独行侠。

报社实*心得3

  20xx年8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在珠江时报实*,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师所说: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带我的记者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当时我心想: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的,而且实*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记者为老师,其它认识的`记者就叫XX姐、XX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运,我跟的记者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作为实*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的机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学*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比如在实*期,搭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 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有内涵。这是人际关系中要求较高的一点。如果自己肚子里没有内容,如何来吸引别人来和你聊天、交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更多知识、增长更多见闻,做一个有墨水的人,将身边的人吸引过来。

  业务方面:

  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保持终生学*,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到后期,经常能听到记者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实*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记者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如果有太多材料的话,我往往会逻辑混乱,不知道如何安排内容;另外专版(4000字左右)也无法统筹。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专业知识。

报社实*心得4

  一个人,无论他(她)到哪座城市,只要内心很*静,并且有一种积极勤奋、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标尺。

  昨天早上来的遂宁,在火车上特别兴奋,也特别的期待自己很勇敢地战胜一次。当然,首先我得感谢心地善良、才华出众的白老师给了我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对于一个想从事文字的我来说,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有的时候,并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我的语言有的时候显得柔情、空洞,走新闻这一块,就必须懂得怎样去生存之道。要了解的知识宽广,而且要了解的全面性;文字的风格要多元化,更要博大精深。我想,这跟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是一样的道理。

  来到这里,我觉得有一点,我很想学到很多东西,然而,这过程,肯定要慢慢来。

  这是我实*的第二天了。这两天我就学到了以前从未学到过的东西。由此,这些跟我在学校是不同的,然而,可以这样说,学校跟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昨天跟着白老师和高姐姐去天马公司采访,我很白痴的问了一个傻问题,给某个部门的经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我得反思。首先,因为我不了解,只是一时的头脑火热起来,就问了。也许,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地成长。

  学到重要的一点,怎样去看报纸。首先,第一,要看筞划,第二,要看版式,第三看标题,第四看照片,第五,看内容。可是而知,文字有的时候没有照片这么吸引人,所以,多看不同的报纸对比,并钻究,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白老师说。

  确实是这样的。这让我受用很多。

  我的命运是好的,认识这样有智慧的老师和姐姐。有一句说的好,“你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学*。”

  今天去记录公司优秀党员的颁奖,学到很多的东西。还有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方面的,高姐姐也很细心的教给我,真的很感动。喝的8小杯的舍得酒,是长辈们敬我和高姐姐的,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得喝。谢天谢地,我喝完还清醒着,并且还和白老师高姐姐去了射洪一趟。

  这我写的杂。现在我想的是,明天是高姐姐的生日,得和白老师精心地筞划一下,明天给她一个惊喜。

  因为我们善良,因为我们勤奋,因为我们热爱文字,所以我们的学*生活很愉快!

报社实*心得5

  从7月20日到8月20日我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4个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看清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业集团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谢报社的各位记者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4周的实*中,我主要在海南日报社的编委办里实*,这里是负责社会新闻的。我在这里接过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还接待过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我的指导老师叫古月(别误会,不是*扮演者那个古月)是海南日报的老记者,为人是有些刻薄,但是待我还是不错的,时常开他那快报废的(连开门时门都要掉了的)海马领着我去同样的餐馆吃同样价格的饭,在去吃饭之前总是爱说同样的话:小唐啊,今天我带你去吃好吃的东西,你肯定没有吃过!说的时候口水总是咽一大口;但是他在采访的时候,总是喜欢跟受访人瞎撇,把别人都弄的晕头转向和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采访就结束了,可要采访的重点见报的时候都有,这令我十分佩服!而他采访过程中贯用的伎俩就是喜欢向受访者吹嘘:今天或者昨天的报纸你看没有(关于什么小偷被打或者什么业主与物业公司闹的怎么样之类的拿来和受访者瞎吹牛),那就是我写的!把受访者吹晕了,使人相信他是可以为自己主持公道的人而自原向他透露信息。

  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从未实践过,所以初到记者的这行业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处事的观念也很不成熟。但是,指导老师总是显得很有耐心,每次一有新闻线索时,都带着我到现场,回到报社后由我自己来写稿子,然后又细心地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干脆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的信任与认可。实*期间,我发表 十几 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社会实践性,职业道德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我说一下理论在时间方面的运用。在实*以前,我通过学*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新闻学理论》这本书曾经提到的“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我在接待群众*时,经过与他们的对话才彻底领悟,群众*表明有很大的难处,但是如果我们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向社会发出,就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有时候有些东西就可以不报道而写成内参让其他有关部门来解决,问题要解决、但是能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要见报,而见报的问题也不一定就可以解决,反而有可能增加了问题的解决难度。

  接下来说说我领悟到的东西。第一,工作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做记者,这点上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扎实,不实是求事,做虚假报道,误导群众,致使报业集团名誉受损,个人利益也会受到重大的损失;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中发觉,其实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并没有安排记者天天上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天天都会耗在报社,有时候还要自己加班加点,甚至有些人在半夜里写稿子。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甚至一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写稿件。第三,做记者应变能力要强;在实*期间,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在采访过程中,因受访人隐蔽的回答或刁蛮的回答,使我的采访陷入冷场,这个时候不是嘴巴勤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应变能力来应付,我在这方面的缺陷需要很大的改善。

  总之,这次的实*使我受益匪浅,实*中的不足将会使我在以后的学*生活中更加注意和完善;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报社实*心得6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material),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的报告!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2)

——报社的实*心得汇总5篇

  报社的实*心得 1

  报社实*的两周里,我感觉收获还是颇大的。刚开始去的时候,我心里挺担心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忐忑不安的,很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更怕自己找不到新闻,导致没有新闻上报。去实*的这段时间,大概了解了当记者是怎么一回事,也算是为了自己解惑了。曾经想过,大学毕业后,自己有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看来,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这份职业。

  看得出,记者上班的时间很自由,除了会议之类的时间要到之外,只要有新闻可写,就可以不用去报社,我觉得这样的上班时间还是蛮好的,感觉挺自由,更可以充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我们去实*,其实主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说白了,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一天分为两个阶段,半天接电话,半天跑新闻。接电话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而一天里能接到的电话也不多,其实自己本来也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在报社里,我强烈感觉自己到一种人情冷暖,我只觉得冷漠也许是我们呆的时间太短,他们可能认为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因而也就没怎么关注我们,当我们不存在吧!

  在外跑新闻的过程中,刚开始挺有激情的,后来就感觉越来越来越累,也许是走的路多里吧!当然,正因为跑新闻,使我熟悉了更多地方,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民生,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开始与相关部门打交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锻炼的作用,至少我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以后再面对问题时会更有勇气去解决它,同时也让我变得更成熟,更了解社会。

  因此,我建议:再有机会去实*的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把握这次机会,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

  报社的实*心得 2

  一.实*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暑期报社实*心得总结报告。

  二.实*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 实*任务:学*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 报社概况

  1. 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大楼对面

  2. 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状况

  从7月12日到8月23日日我在《桂东电视报报》《桂东生活周刊》报社进行了五个周的实*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心得体会《暑期报社实*心得总结报告》。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工作

  从自身:

  1实*不是被动的学*,在实*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从单位:

  单位都希望有新人才的加入。实*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体会实*单位的工作*惯与文化氛围,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心得,就是要利用实*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报社的实*心得 3

  从7月20日到8月20日我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4个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看清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业集团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谢报社的各位记者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4周的实*中,我主要在海南日报社的编委办里实*,这里是负责社会新闻的。我在这里接过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还接待过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我的指导老师叫古月(别误会,不是***扮演者那个古月)是海南日报的老记者,为人是有些刻薄,但是待我还是不错的,时常开他那快报废的(连开门时门都要掉了的)海马领着我去同样的餐馆吃同样价格的饭,在去吃饭之前总是爱说同样的话:小唐啊,今天我带你去吃好吃的东西,你肯定没有吃过!说的时候口水总是咽一大口;但是他在采访的时候,总是喜欢跟受访人瞎撇,把别人都弄的晕头转向和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采访就结束了,可要采访的重点见报的时候都有,这令我十分佩服!而他采访过程中贯用的伎俩就是喜欢向受访者吹嘘:今天或者昨天的`报纸你看没有(关于什么小偷被打或者什么业主与物业公司闹的怎么样之类的拿来和受访者瞎吹牛),那就是我写的!把受访者吹晕了,使人相信他是可以为自己主持公道的人而自原向他透露信息。

  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从未实践过,所以初到记者的这行业上,有很多东西都不是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处事的观念也很不成熟。但是,指导老师总是显得很有耐心,每次一有新闻线索时,都带着我到现场,回到报社后由我自己来写稿子,然后又细心地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干脆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的信任与认可。实*期间,我发表 十几 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社会实践性,职业道德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既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又包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我说一下理论在时间方面的运用。在实*以前,我通过学*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新闻学理论》这本书曾经提到的“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我在接待群众**时,经过与他们的对话才彻底领悟,群众**表明有很大的难处,但是如果我们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向社会发出,就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有时候有些东西就可以不报道而写成内参让其他有关部门来解决,问题要解决、但是能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要见报,而见报的问题也不一定就可以解决,反而有可能增加了问题的解决难度。

  接下来说说我领悟到的东西。第一,工作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做记者,这点上非常重要的,工作不扎实,不实是求事,做虚假报道,误导群众,致使报业集团名誉受损,个人利益也会受到重大的损失;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实*中发觉,其实做记者是很累的,虽然报社并没有安排记者天天上班,但是几乎所有的记者天天都会耗在报社,有时候还要自己加班加点,甚至有些人在半夜里写稿子。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甚至一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写稿件。第三,做记者应变能力要强;在实*期间,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在采访过程中,因受访人隐蔽的回答或刁蛮的回答,使我的采访陷入冷场,这个时候不是嘴巴勤的问题了,而是需要应变能力来应付,我在这方面的缺陷需要很大的改善。

  总之,这次的实*使我受益匪浅,实*中的不足将会使我在以后的学*生活中更加注意和完善;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报社的实*心得 4

  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

  报社总编陈际阳重点强调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们要办最权威的报纸,权威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共同努力。为着这个目标,陈总编会上多次明确指出:“我们的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做全面深入地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地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以此来正确处理稿件。”听了总编的话后,我是这样理解的。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也是晚报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

  在实*以前,我通过学*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新闻的定义、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在跟秦彦学长实地拍摄报道时才彻底领悟。从中我学*到新闻摄影要多找角度,构图要饱满,拍摄照片中要讲究新闻元素,要考虑到照片的新闻价值大小等一些注意问题。

  总之,我在这次实*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能够让我受益一生。我在实*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今后更好地发展。

  报社的实*心得 5

  新闻专业在大二没有实*的要求,但是两个月的暑假,自由又珍贵,我想借这个时间好好地锻炼一下自己。 看到长江日报光谷编辑部在招聘实*生,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简历。“你后天带着笔记本电脑和作品过来面试吧。”两天后,我收到了编辑的回复。

  我带着两年来在文新社新闻部和人文记者团里创作的一些作品来到了编辑部,简单的面试之后,我被分配给了一个大学毕业刚满两年的小姐姐。 “老师,跟我说一下你们的工作流程呗。”因为怕当面问会有点尴尬,我战战兢兢地在微信上和老师聊天。“哈哈哈,其实你不必叫我老师,叫我学姐就好。”得知小姐姐是文华新闻系毕业的直系学姐之后,我瞬间安心了许多,和学姐的交流也越来越自然。 由于之前在学校里很少接触微信排版,所以实*的第一天主要是熟悉各种排版软件以及微信排版的流程。Ctrl+c、ctrl+v,从零开始学的我显得生疏又笨拙。和我一起来实*的还有两个其他学校的小伙伴,三个人彼此切磋,一起讨论,自我感觉还小有进步。

  我的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是“武汉市***”微信公众号的“一周速递”。从找选题、找资料开始,一个人做了整整两天时间。最后给老师一看,还是错漏百出。当时老师帮我反思了一下,主要原因还是太粗心了。“微信排版是慢工出细活,你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双挑剔的眼睛,所以越是细节就越要把握好。”指导老师的教诲确实是醍醐灌顶,想到自己之前做事拖拉又散漫,才明白一个养成一个学*工作的好*惯是多么重要。

  实*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一起实*的,大多是985、211大学的大二大三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我渐渐的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他们的想法很多,但是做的永远比说的多,做的永远比说的要好。我也很佩服他们的学*能力,总是能用最快的速度,学好一项全新的技能,我想这与他们年复一年坚持下来的求知若渴的学*状态是分不开的,他们确实值得我学*。

  总而言之,实*不久,收获良多。新学期也快开始了,怎样在大三的时候利用实*得到的经验教训指导我去更好的学*,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3)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 (菁华3篇)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1

  报社实*的两周里,我感觉收获还是颇大的。刚开始去的时候,我心里挺担心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忐忑不安的,很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份工作,更怕自己找不到新闻,导致没有新闻上报。去实*的这段时间,大概了解了当记者是怎么一回事,也算是为了自己解惑了。曾经想过,大学毕业后,自己有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现在看来,自己可能不太适合这份职业。

  看得出,记者上班的时间很自由,除了会议之类的时间要到之外,只要有新闻可写,就可以不用去报社,我觉得这样的上班时间还是蛮好的,感觉挺自由,更可以充分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我们去实*,其实主要的还是靠我们自己,说白了,就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一天分为两个阶段,半天接电话,半天跑新闻。接电话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而一天里能接到的电话也不多,其实自己本来也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在报社里,我强烈感觉自己到一种人情冷暖,我只觉得冷漠也许是我们呆的时间太短,他们可能认为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因而也就没怎么关注我们,当我们不存在吧!

  在外跑新闻的过程中,刚开始挺有激情的,后来就感觉越来越来越累,也许是走的路多里吧!当然,正因为跑新闻,使我熟悉了更多地方,同时也深刻的了解了民生,为了了解情况,我们开始与相关部门打交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起到锻炼的作用,至少我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以后再面对问题时会更有勇气去解决它,同时也让我变得更成熟,更了解社会。

  因此,我建议:再有机会去实*的情况下,同学们应该把握这次机会,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2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xx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短短的实*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3

  我在《襄樊晚报》进行了为期4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期间,我被安排到机动部跟张伟老师和包东流老师跑突发(社会)新闻。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每天早上7点就要挤公交车往报社赶;有时上午在宾馆采*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我的实*指导老师高立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2篇,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报社,我一直记着我来自武汉体院,我告诉自己不能够给母校丢脸。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个来到报社,帮老师擦好办公桌,准备好采访本、录音笔等设备;每天晚上,记者都已经回家了,我还在报社反复比较自己写的稿子与编辑修改后的稿子,寻找其中的差距;有突发事件时,我立即从租住处出发在第一时间赶至新闻现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社的一位记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宋,你不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实*生,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实*生。”我把这句话当作报社对我最大的肯定。

  实*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 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4)

——报社实*报告 (菁华10篇)

报社实*报告1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苏老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记者,写作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动,写一些策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两次的活动虽然很累,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以前都觉得搞一次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经过这次的锻炼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写的策划不止一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在发生突**况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关系到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场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经过几次三番的思考后得出来的。我们的策划也是经过了一改再改。

  在活动结束后,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两篇稿子也由周报刊登了出来。

  实*结

  两个月的实*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两个月中收获很大,明白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自己还欠缺许多东西,像采访时候问题的准备,对待不同的采访者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还有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采访结束后资料的'整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明白了还需要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对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一点,对时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会失去许多的机会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采访者。

  作为一个实*生,你的姿态也必须是谦虚、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有时候毛遂自荐需要的一股勇气,它可以帮你争取到一些锻炼的机会,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一定要向那些资深的记者请教,而且在办公室的时候也要表现的活泼点,多与那些记者聊聊天,向他们咨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话题。

  实*期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但实*生之间的较量也别有风趣,大家会各自表现自己,希望可以争取到去采访的机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这样的比赛、较量也让我明白了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在实*生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如此这般,若是真正的面对岗位的竞争时,我们的压力将会是现在的几倍。而我们的素质、学历等等就是我们进入社会时的资本。我们真的必须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

报社实*报告2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2,策划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

  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

  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

报社实*报告3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报社实*报告4

  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选择留校在广西工人报社实*了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更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搞好专业的学*了。

  从小,我就很喜欢报纸,喜欢报纸的油墨香,喜欢码着的密密麻麻的字,对报纸上记者的名号更是崇拜有加,总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呢?记得小学时,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的时候,还领到了二十块的稿费,心情特别的激动.上个学期,我在社团出了XX份的报纸,狠狠地过了一把瘾,但由于从拉赞助到编辑到印刷,都是自己在弄,所以格外辛苦.之前大概都是闹着玩,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工人报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前大大的愿望才真正实现了,不过到现在它已经变成小小的愿望了,但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都还是会一样的开心.

  我很喜欢传媒这个行业,可谓是死心塌地,当初也是奔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来的,对我来说,尽早实*尽好。在大一时,觉得专业的课程还学得太少,之前是打算大二暑假开始去报社或电视台实*的,我提前完成这个任务了。

  没到报社之前,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在媒体实*的文章,看了又看,里边酸甜苦辣都有,我也以为是不是在媒体工作的人都有些高不可攀或者不那么友善呢?一进报社后,我才发现我那想法真荒谬了.社长、总编、我们专刊的主任、其他专刊的主任、还有记者、编辑们等等非常友善,对我也很关照,让我感觉很温暖,并不觉得陌生。

  在不了解工人报时,听名号,我以为大概都是写工人工厂的东西。在仔细研究了一番报纸,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内容很贴*生活,类似都市报纸的模样,但又跟都市报纸的表面报道不同,工人报大多是深入报道。广西工人报分为4个专刊,有工会新闻、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读者周末。本来社长让我挑,看我想进哪个专刊。我看了看几份报纸,觉得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理论性强了些,读者周末比较贴*生活又生动有趣些,我就想选读者周末专刊,可后来听说读者周末已经不招了,我又觉得金融的知识自己不怎么掌握,于是留在了创造者专刊,后来我才发现若是在财富专刊的话,很多身边的经济现象都是可以写的,不过我们创造者专刊也是很不错的,可写的也不少。

  我们创造者专刊的肖主任是个认真而又严谨的人,财富专刊的韦主任开朗又健谈,带我的小邝姐三四个月前还是实*记者,现在已经是见*记者了,她是研二的学生,半工半读来着,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虽然小邝姐个子不高,但非常能干,开朗又友善。小邝姐的办公桌在财富专刊办公室,小邝姐经常出去采访,我到了报社就坐在小邝姐的办公桌那里,后面是韦主任的办公桌,还有财富专刊其他记者的办公桌。在办公室里面,我经常听他们在讨论报纸的事宜,比如说该去采访谁啊,该上哪篇稿啊,图片该大还是该小啊等等,我经常是一边看报纸一边新奇地在听着。有空时,我就向主任记者们请教下如何写报道。也经常闲聊,有一次,我和韦主任提到了我最爱玩的qq空间,主任不会玩空间,不过在我的"指使"下,还帮我留言板留了个笑脸,真好玩了。

  开始时,我在报社拿了十几份报纸回去"研究",看看别人怎么写,看多了,自己也有了一些头绪。在年前,小邝姐和我去了客运站,采写农民工回家的图片新闻,农民工们也蛮乐意接受采访的,拍了一些相片后,我就给那其中的四五张相片分别配上一百多字的说明,难度不大,不过当时一个问题让我寻思良久,知道了他们的姓,倒是不晓得怎么分别称呼,后来小邝姐一修改,我才晓得可以叫老杨阿田大叔阿杨大哥阿黄阿姨啊等等,看来每一个细节的知识都是不容忽视的呀。有一次,和小邝姐去了区医院采访一个心理咨询师关于社交恐惧症的一些问题,小邝姐说,当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及时问清楚。之前我问小邝姐,那些专业的医学词汇怎么可以写得出来呢,我们又不是学医学的。小邝姐说,医师会告诉你专业词汇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专业词汇解释得通俗给读者去了解。春节时,小邝姐安排我写了两个人物过年的故事,还特别嘱咐了要多写一些细节。初6为了赶这两篇稿子,是我最忙的一天了,不仅要和每个人物聊上一两个钟,而且为了更好地选择人物,我多聊了一两个人物,然后在晚上前终于把两篇分别一千多的稿子给赶出来了。采访也不那么容易,有些是不想接受采访的,有些是不大乐意给照相片的,我只能好言相劝咯。交给小邝姐后,小邝姐说我写得不错,听了真开心,另外小邝姐帮我改动了一些地方,还让我琢磨下改动的地方,我从改动的字句上发现,不要小看每一丁点的用词,要把字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我也真得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拥有一手好文笔,也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梦想的东西。写多了一些后,我也越来越有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了。

  同时,我越来越感觉到人脉的重要性了,比如说你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要是熟识的话,就好办多了,要是采访比较成功的人士,就更如此了。当然人脉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若不多出去跑跑,怎么去认识别人呢?所以在以后这段时间,在保证专业的学*后,我得好好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了。

报社实*报告5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报社实*报告6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

  从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

  主要内容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通过短信*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短信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而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神州好丹青”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内容如下: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甘肃各地以及四川泸州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搜集整理四川以及甘肃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段实*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最好。在本报的实*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但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

报社实*报告7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中看!

  通过实*,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一定要过硬。

  在实*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报社实*报告8

  (一)实*心得

  大学生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大一生活学*的总结,我也参加了社会实*活动。得到了实*单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在实*活动中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长了才干。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

  xx工人日报的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没什么人在办公室,以至于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办公室见过每个人。他们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只有赶稿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说,只是来交稿的时候出现在报社。跟着“来无影,去无踪”的老师们学*,确实有点难度。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中看!

  通过实*,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建议事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

  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一定要过硬。

  在实*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报社实*报告9

  20xx年7月7日,我们药学专业一行三十人来到了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收获也很多。

  行在福瑞达

  福瑞达在济南共有两个厂区,一个是坐落于山大路南口的老厂区,一个是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我们三十人被分成三个小组,我们组的实*路线是新厂区——老厂区——新厂区。由于新厂区离学校较远而且坐公交车不方便,因此我们每天要先坐公交车到达较*的老厂区,然后再坐二十分钟的公司班车去新厂区。虽然时间有点漫长,但是和同学们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却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一路上总是会有看不完的风景,美轮美奂的奥体中心、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枝叶繁茂的青翠柏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细细观察车窗外的济南,你会发现这座四千年的古城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吃在福瑞达

  要说起在福瑞达实*期间的伙食,岂一个爽字了得!据我所知,我们整个院里也就我们的伙食最好了,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美味可口。去新厂实*的第一天中午,刚进食堂就惊喜于眼前的情景,一排排桌椅整齐的排列着,白色的地面一尘不染,打饭的师傅统一着装,带着白色的口罩和帽子。我不由得感叹:“哇,真是太干净了!”旁边的同学说:“显然啊,人家gmp都能认证上,更别说这区区一个食堂了。“我很认同的使劲点了点头。这个餐厅是半自助式的,每人中午三份菜是限量的,米饭、馒头和汤是不限量的,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里没有一个人会大把大把地浪费粮食,大家都尽量将自己的米饭或馒头吃干净后才倒入收残桶中,这让我不由得感慨福瑞达人的自觉性和高素质。公司的饭菜质量很不错,而且懂得科学搭配,每顿有荤有素,每周有粗有细。在那里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都觉得自己胖了不少。后来我们再到老厂区的时候,由于原食堂搬迁在即,饭菜是由快餐店送过来的,所以不如以前那么可口,但是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虽然现在实*已经结束了,但是福瑞达的美味饭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在福瑞达

  众所周知,按空间中细菌的数量可将药厂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区级别最高,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工作区域也有不同的着装要求。还没有开始正式实*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实*期间不能穿短裤,不能穿凉鞋、拖鞋,虽然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做出这样的规定似乎有点不*人情,但我们理解这也是为达到生产条件,保障药品质量而要求。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是在外沿区域打扫卫生,因此只需要穿上隔离衣,戴上帽子,穿上鞋套就可以了。后来我们进b区工作时就要按更严格的规定换成专门的无菌衣,从头武装到脚,只能露出两个眼睛,虽说这衣服有透气孔,但整个人被装在里面也是很不舒服的,半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可是他们有些工作人员却要一穿穿一整天,想想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若不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真是撑不下来,由此,我不禁更加佩服他们了。

  学在福瑞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在福瑞达和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安排人员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几次培训,我们对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的历史背景、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有了大概了解,简单的培训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主打产品“润洁”和其他产品的生产线,深入了解了药品从原料的配制到生产出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这让我我不禁感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在参观结束后,车间的盛主任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药品生产设备的原理和具体生产步骤,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知识。除了通过面对面的课堂式传授外,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就拿最简单的打扫卫生来说,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才能最快速、最便捷、最省力的清洁地面,这些看似小的技巧着实让我们省力不少,而且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颇具指导意义。

  这些天在福瑞达的实*,不仅提高了我的科学素质,还提高了我的思想素质。那里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奋忘我、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为我以后的学*和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的热情和蔼友善也时时感染着我,让我少了分忐忑,多了些自信,让我在劳碌的工作中依然乐观向上。

  总而言之,福瑞达的人、福瑞达的厂、福瑞达的文化、福瑞达的管理制度都了我很多的启迪。

  爱在福瑞达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和厂里的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福瑞达人的自豪和对福瑞达的热爱。还依然记得在包装车间工作的秦大叔,总是能从枯燥无味的打包工作中寻找无穷的乐趣,我们在和他一起工作时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点累,快乐和笑容总会溢满脸庞。还有卫生岗位上的张姐,工作之余热情开朗,常和我们聊天,但是一工作起来,那认真劲儿,我们个个都自愧不如。还有车间主任盛主任,温文尔雅,知识扎实,车间里的大小机器的每一个部件他都了如指掌。

  虽然在厂子里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福瑞达,对福瑞达里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待到离开之时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工作,有关人生……

  再见了,福瑞达,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来合肥曼迪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快三个月了,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渐渐适应,回首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成长许多,再结合张主任的要求,写了这份实*结,这份总结主要包括我对公司及部门的认识,对领导及同事的印象,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在网上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时曾登陆过公司的网站,大致地了解了公司

  的情况,它占地56000多*方米,年销售收入8亿多人民币,员工200多人,还是安医大、安中医的实*基地。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公司的一大特色,支助希望小学,奖励高考中榜的员工子女,组织旅游,举办运动会等等,加强了员工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价值观,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这些种种深深地吸引了我,尝试性地投了简历,最后很荣幸地进入了公司。

  刚来的两周,我在储运部和采调部实*,清楚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情况。储运部主要负责公司药品的收发和保管工作,也是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在刘富俊和李刚部长的领导下,储运部有条不紊的运行,岗位分工明确,员工活力激情,团队和谐合作。而采调部主要就是负责公司经营药品采购调拨工作,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采调部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电话一直不断,客户川流不息,这种繁忙也展现着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公司。

  两周后我真正开始接触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联接和服务各部门的重任,文件的上传下达,人员的进出调动,证照的变更换新,档案的保管,办公用品的领用,车辆的使用等等都是办公室的工作,事物繁琐杂乱也是让我震惊的。但是在张部长的带领下,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为公司其他部门及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

  这两个多月,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和以前接触这个行业不多的缘故,刚来公司时我还是有点迷茫的,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做起,不过在同事们尤其是郭雨姐姐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胜任了基本的工作,比如发放餐券,协助准备变更换证资料,甚至当起了电话维修工等等,渐渐地我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这两个多月来的大致经历,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首先是关于对领导和同事的认识。张部长,我的直属上司,是个很博学的长者,无所不通。参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研究图纸,体现了他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当任董事会秘书,撰写各类文件,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另外张部长的终身学*的思想值得我效仿。他每天都阅读报纸,收藏有价值的版面,思考、分析、研究当前热点、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张部长的绅士风度。去天柱山的漂流过后,大家都*车上等待人员到齐返回合肥,他却慢慢挪下车,原来是到外面去抽烟,这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在这里我也顺便大胆地建议,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希望张部长少抽点烟,还有适当地控制下自己的暴躁脾气。

  郭雨姐姐非常和善漂亮,也教会我很多东西。当我复印出差池时,她手把手教我怎样操作,当我傻傻地坐在桌上吃饭时,她提醒我给张部长敬酒,当我帮张部长打印材料时,她帮我校正修改,我由衷地感谢她。工作上她忙而不乱地处理者繁杂的换证变更,一丝不苟地统计办公用品,沉着稳重地应对领导突发指令,这些都值得我钦佩。生活上她多才多艺,经常代表公司参加活动表演节目,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品,注意保持身材,是个非常可爱的姐姐,刚进公司时我还以为她是二十多岁的同龄人呢。

  接下来是我个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很多旧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人治色彩太浓,企业唯领导人至上,领导人可以随心所欲。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就是规范化经营,制度和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公司就可以获得静态稳定地发展,高层管理的职权就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们公司,车辆是公司集体的财产,它的使用应当会有相关程序制度规定,而不能单纯由高层管理者决定。重大决策的制定(比如与国中医药的股权换置)应该发扬民主精神,毕竟员工有权利知晓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变动。

  公司要设法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状况有很大关系。我感觉公司里很多同事经常会把自己的私人情绪带进工作,对待客户和同事态度都很冷淡,上级对下级缺少人文关怀,耐性不足,专断独行。一个公*、*等工作环境再加上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在公司里有归属感,真正做到以公司为家,肯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此公司可以建立客户评价制度及员工互评制度,再结合公司一贯的上下级互评,而考评的成绩与被考评人的工资及升迁挂钩,这样方能客观公正的反映每个员工。

  再次是公司的工龄工资模式老旧,吸引力不强,我建议制定“抛物线型”工龄工资政策。这种工资模式式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符合员工对企业“抛物线型”贡献规律,体现了“青年员工渐长,中年员工快涨,老年员工慢长”的原则。这种模式将员工总工龄分为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这两部分按合理比例组合来计算工龄工资,但应遵循“企业工龄工资标准高于社会工龄工资标准”、“企业工龄工资标准与员工贡献率挂钩”两项原则。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

报社实*报告10

  七月的苏州,夏日躁动的气息改变不了这座城市固有的静谧。鲜红的夹竹桃林、园林里幽径曲折、老城区的白墙黑瓦、园区的大道无一不在诠释着这座身处的城市——园林城市、旅游业发达、经济发展快、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

  能够进入苏州日报社实*,也是一次“机缘巧合”。这说长也不长的一个月里,我熟悉了采写流程、业务技巧,也熟悉了这座城市。日报的社会生活部是一个贴*群众生活的部门,带我的记者蒋丽英老师也是一位敬业的和善的女记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完成了新闻作品十余篇,参与报社组织的公益活动一次,自觉受益匪浅。

  一、记者这一行业要求记者本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更需要广博的学识,对生活的热情,对人民的同情。此外,灵活的'交际能力,积极的处世态度,*易*人的谈吐举止,都应该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记者可以不能说会道,可以不能言善辩,但是一定要以最真诚的一面来面对百姓;记者可以不外向活泼,但是一定要有把握事物本质和主体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要有观察力,要有行动力。

  以采访“小候鸟”们为例。苏州是一个外来人口大市,外来人口(通常称之为“候鸟”)占总人口数已*50%。那么在放暑假时,外来民工的子女(自然被叫做“ 小候鸟”)不免涌进苏州,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苏州市内难免对出现一些新的不安全的状况。找到了这个切入点,蒋丽英记者就带着我前往火车站、汽车站,对这些“小候鸟”和家长们进行采访。

  采访过程中,“小候鸟”们对苏州的各个游玩景点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期待父母能带他们去动物园、苏州乐园等地游玩。但是大多数孩子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没能够实现。听到这些,蒋老师当即问道:“如果我们报社组织活动让小朋友们去苏州动物园玩,你最想看什么小动物呢?”在得到“大象”、“狮子”等答案后,蒋老师回到报社就立即着手准备起了这次“小候鸟夏令营”活动。

  在得到主任的允许后,蒋老师联络了苏州市动物园,在说明情况后得到了园内工作人员的欢迎。她又联系了她自己的一个朋友,对活动进行赞助,给孩子们准备小礼物……第二天一早,一篇以“小候鸟夏令营欢迎你”为主题的稿件上了报,呼吁对全市的外来民工子女参与这次公益活动。“小候鸟”们的家长纷纷按照要求拨打电话报了名,这才有了7月12日的这次公益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来,不管是记者的人脉、行动力,还是沟通能力,都是好记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而我通过这次实*看出,我通往新闻记者的这条路,需要走的还有很长。

  转眼间就到了八月,实*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思考的停滞。在不断的思考与总结中,我发现既然一位优秀的记者在性格上、素质上等各方面要达到“那么多条”,那么不具备“那么多条”的人便不一定能成为好的记者。而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面并不是那么窄,只要有心、肯干,便一定可以再日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么面对这么多条路,选择什么,如何选择便似乎有了越来越接*“明确”的方向。人生航行中的浓雾似乎正在渐渐散去,剩下来的迷惑不解,则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来解决。

  谨以此,作为我20xx年暑假苏州日报社实*工作的一次小结。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5)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 (菁华3篇)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1

  我在《襄樊晚报》进行了为期4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期间,我被安排到机动部跟张伟老师和包东流老师跑突发(社会)新闻。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每天早上7点就要挤公交车往报社赶;有时上午在宾馆采*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我的实*指导老师高立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2篇,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报社,我一直记着我来自武汉体院,我告诉自己不能够给母校丢脸。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个来到报社,帮老师擦好办公桌,准备好采访本、录音笔等设备;每天晚上,记者都已经回家了,我还在报社反复比较自己写的稿子与编辑修改后的稿子,寻找其中的差距;有突发事件时,我立即从租住处出发在第一时间赶至新闻现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社的一位记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宋,你不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实*生,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实*生。”我把这句话当作报社对我最大的肯定。

  实*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 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2

  去年,11月29日到今年1月22日,我在《消费时报》进行了历时两个月的毕业实*,虽然时问短暂,但我的收获却不小,它对我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年的大学学*,我的知识基本上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理论、概念、规律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我们认识社会现象,进行社会实践的指向。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能力,如何将所学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处理实际事务,毕业实*就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练兵的机会。

  刚进报社,我首先进行编辑、组稿,画版等工作。以前,虽然在纸上,编辑课上学了不少常识,干起来还是不容易。比如画版,不仅要做到字数计算准确,行文合乎规范,更要力争文字不出错,美观,新颖。在报社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多次练*,开拓思路,加强熟练程度,两个月下来,我进行了五块版的编辑,画版工作,多个版的编稿,校对工作。目前,已能独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报社的一个重要工作是采访与写作,它是最能体现个人实力的工作。最初,接到外出采访任务,我心里直打鼓,不知人家怎样接待咱,自己又怎么与人交谈。在几次采访任务完成后,我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还与人合写《新年京城商战鏖》, 采访五星啤酒集团公司的《五星闪烁群星璀璨》等报道,前者在1993年12月31日报纸版面:重要位置发表。此外,还有两篇编者按,多条消息见报。另外。学*期间,我正参预了本报事业发展部的_美菱杯*产品质量法有奖知识竞赛的抽奖、 新闻发布的筹备活动,做了一些实际工作,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成绩虽可贵,增长了见识,锻练自己是更重要的,两个月中我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已经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报社的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优越条件,关心,帮助我。感谢我的老师沈志鸹,黄秦*,刘丹,扬子云等,是他们的帮助,使我走向人生的第一步。

2022报社实*心得体会3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

  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material),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的报告!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6)

——报社实*日记 (菁华5篇)

报社实*日记1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日记2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日记3

  第一周周记

  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真正实*生活的开始,是汇报在学校学*成果的开始,是步入社会大展宏图的开始。

  我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对我自己充满自信参加了多场的招聘会、面试了多家的报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快把我刚丛那学校里出来的一腔热情磨灭了,自己好回念当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光,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根本就无法回到过去,每天拖这沉重的脚步穿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就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时间是那样的残酷,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成功的收获,有的只是失败与无奈。

  第二周周记

  地球总是在转的,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而我还是在为工作的事在发愁,天天去面试,去网吧上网投简历,重复的做同一样事情,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身上的钱花了差不多,这时候的我跟是万分的焦急,又不怎么好意思在开口往家里的人要。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一分工作。

  来到报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让我感觉有点拘谨,努力让自己的微笑减少言语上的笨拙。第一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人事经理带我们熟悉报社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事。大家似乎都很忙,可能现在是业务的旺季吧。

  第三周周记

  经过一周的实*,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过,但是在接触到新的事务不再不知所措,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懂得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事情的发那个发,而且从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大家刚开始实*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整理文档等的“杂活”,因为刚开始对于报社的工作内容、流程还不了解,所以做“杂活”成了实*工作必做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所以说事情是不分大小,只要积极学*积极办事,做好份内事,勤学、勤问、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周周记

  在经历了一周的打杂工作,让我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以及业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这一周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小变化,除了进行简单的技术资料整理, 还有就是如何去做好这个产品方面的设计,我本来以为就要将具体的尺寸用工具测量出来,然后通过autocad画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总是叫我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画的图是否还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检查,我开始感觉到一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有些疲倦,整天面对着电脑,看着那枯燥无谓的图形,我有点开始厌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做着,细心的检查着。就这样我熬过了枯燥的一个星期。

  第五周周记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又是一个星期的开始,早上起来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来到厂里开始新的工作,将上个星期的零件图把他装配起来,我以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过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个弄荤了,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比如说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尺寸的不一样,出现很大的间隙等等其他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看出许多的毛病和错误,只好在次慢慢的修改,寻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奋斗,修改和检查这个工作快临*尾声了,我总是在希望我的图不要在出现其他的错误。这个星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地方值得我去学*的,真的是不易乐呼

  第六周周记

  图是弄好了,接下来是开始进行生产,调试。真是毛病重重,错误多多啊!产品刚出来进行调试微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后来才清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学到不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原来在设计绘图,这个零件是考虑的并不单单是把图绘出来,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价格,一些常用的毛坯,怎么做起来才方便简洁,如何把他设计成又好又方便的产品。还要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还有一些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不想到这些结果会是难以想象的,浪费时间上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报社经济的损失。

  第七周周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虽然对报社不是那么的太了解,但是多少不等也有所了解。天天做着一样的事,感觉得无比的枯燥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一整天,只有电脑从早到晚的陪者我,觉得好孤独,没有了以前在学校的那种欢声笑语,没有在学校的那种轻松悠闲自在了,有的只是空虚和寂寞。有些时候闲下来就坐在电脑面前发呆,不知道做什么。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耗着,感觉除了工作以外,自己的生活中就没有其他的新鲜的事情,或者是值得人去回忆,留念的了,没有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的工作有些时候都有点冲动想不干了,去换换别的工作,想给累积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但是想了想还没有那么的冲动,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老实的呆着。

  第八周周记

  虽然时间是过的那么的艰苦,但是还是有快乐的时光的,那天我和师傅出去吃饭了,在饭桌上,师傅没有以前那一脸的严肃,让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就象兄弟一样,并没有那么的陌生。在吃饭的时候叫我注意一些细节方面,并不象在学校大家在一起吃饭那么的随便,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礼数。叫我如何去喝酒,虽然我不会喝,他们就让我少喝点,意思一下,叫怎么在这里结交新朋友,也好为自己以后在社会混多一条路,多见见世面。那天我们吃的很高兴,也很开心,我第一次感觉这样无拘无束。回到厂里的宿舍,呼吸着外面的空气,感觉到无比的舒畅,来到厂里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放松,心理觉得乐滋滋的。

  第九周周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又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进行新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匆匆忙碌后,终于有了可以闲下来的一点时间。可以稍微的偷懒一下,好好的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快乐。在这以后才上体验生活那种家庭生活的开始,开始我的新的工作:学*怎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细事,比如说说是挖排水沟,看似一件简单事,但是实际哂纳感做起来就显得的非常的棘手,对于我们刚步入社会的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虽然我并不知道怎么去弄,更不知道如何弄好,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努力的学*,领悟其中的心得。这些活原来在家里并要自己去做,但我在这里能够亲身的体验到家人的辛苦与劳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

  第十周周记

  上一周的劳累与辛苦使我牢记心理,不过这一周又学到新的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很容易出

  错,我和我一个师傅去浇水泥板,在浇焊一块铁架子,放在里面来增加的它的强度,以防被什么大型机器从上面走的时候压坏了,我看着师傅做,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做成和扳子一样大的架子呢?师傅起初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后来和他一起浇的时候才发现,如果和它弄成一样大的话结果就放不进去,或者说以后弄出来,边上就会不*齐,不仅外观上面不怎么好看,而且有些时候不注意的话,他人从它旁边经过的会弄伤其他人。这个虽然简单,也许在书上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但你一旦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想不到,只有实践了,才能更深的体会。第十一周周记

  锻炼远不止这些,丛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又有一件事情是我记忆犹新,那天天阴着,风吹着,冷极了。老板叫我们去刷树,这些简单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没做过,不怎么会做。我都不怎么情愿去做,老板说了不得不做,正所谓在别人的屋檐下吃饭,不得不低头。硬着头皮拿着家伙干了起来,起初上一脸不愿意,慢慢做起来觉得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学问,比如说一般树干要刷多高,才能达到保护树的最佳效果,书皮上面一般刷成什么样子才能最好,怎么样刷才能使多有的白色在同意高度,怎么样刷才能让人看上去更加的美观舒服等等,从臆见小的事情上就能学到很多,只是有些时候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已。 第十二周周记

  学*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报社是搞二手摊铺机的维修,这一次家里来个大家伙,要进行大修,这下好了一忙就大伙给忙坏了,大家一天到晚就开始为着这个大家伙弄来弄去,开始

  天天加班。一天从早到晚都干个不停,晚上还要加班,那几天真是一个尽的叫累啊!恨不得一下就过去,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一天又一天在忙碌中度过。回头想想这几个星期感觉自己尝到人间的酸甜苦辣,感觉时光是度日如年,十分的难熬。有些时候整个人早上都不怎么想起来,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放假休息一下,好好的放松个一天两天,终于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劳累生活,回过头在想想这个星期的点点滴滴,不禁的笑了起来。

  第十三周周记

  时间过的真是快啊!不知不觉的将*两个多月了。对于刚出学校的我来说生活的点滴都是一个学*的过程,比如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学校出来了,什么都要靠自己,刚来厂里的时候,自己连做饭都不怎么会,有些时候都煮的不熟,正所谓在家里过惯了那中衣来伸手,反来张口的生活。开始几次都没做好,不过后来慢慢的适应了,越做越好了,同时自己也开始慢慢的学*做菜了,虽然做的不怎么好,但是自己还是每天坚持的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好的,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信总有一天会弄好的。离开了学校,怎么样去搞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只要你去用心。

  第十四周周记

  到了这一周说说我的感想最深刻的还是交际方面的。象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确实不容易。俗话说的好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出来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而看准人,看好人,交好人是更重要的,在结交新朋友之前要考虑好。

报社实*日记4

  今天是我在报社实*的第二天,昨天回来已经很晚了,还要赶稿,所以拖到了今天才写。

  虽然只有两天,但这两天感触颇深。不仅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初步了解,而且还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清徐居然也有看守所,而可爱的考考同学还进去小小参观了一下。

  昨天上午去报社报到,一上午没什么任务,无所事事的,看书似乎也看不进去。中午回来就给我的MP5充饱了电,想着下午带上去看电影。下午去了报社以后跟众“同事”(都是前辈,对我很照顾)打过招呼以后就掏出我的MP5看海上钢琴师,中午被我妈摧残看百家讲坛也没睡成觉,下午看电影的时候居然一不小心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就有了好消息,领导派我跟一位阿姨出去采访。县委*要下乡调查。我们到了*院,上了一辆中巴,车里坐了十几位领导,后来我才知道那都是县里的一二把手。第一次见到县委*,哇,太帅了,长得一表人才,绝对能和涛哥(191的不要瞎猜!)有一拼,而且身高一米八几,看得我口水直掉。嗯嗯,转入正轨。我们跟着领导们到了清徐县城周围的一些乡村调查新农村场所建设情况大学生报社实*日记大学生报社实*日记。这一行改变了我对当官的看法。以前总觉得当官的就是受贿和收贿的代名词,欺压百姓。而当我看到领导们尤其是大帅哥县委*到处关心慰问老百姓,并不是皮毛的走形式,而是落实到实处,解决资金、建设等各个细节问题,我对官员的印象就改变了,他们是优秀的父母官,切切实实为人民某福祉,觉得很开心,很欣慰。那个县委*特别敬业,听说有时候晚上从6点开会能开到半夜2点,第二天早上7点再继续,呵呵,佩服啊!昨天晚上走了4个村,每个村庄都各有特点,但愿我看到的是真实的,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糊弄领导的假象。晚上回来写稿不用说。

  今天早上去了报社,另一个阿姨又把我带走了,嘿嘿,这次是到*局!*局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清徐县侦破了两起系列抢劫案,一起是抢劫出租车,一起是拦路抢劫,都在短时间内被清徐县**一举抓获。开完新闻发布会所有的记者又去了派出所,见了受害者和受难家属。可恶的犯罪分子心狠手辣,丧尽天良,将出租车司机骗到偏僻地方抢劫财物,还将其用刀刺伤,有一个清徐的司机被刺伤了5刀,幸亏没有刺中要害。而有一位交城的司机就没那么幸运了,刺伤后被仍在了荒郊野岭后不治身亡。遇难家属憔悴的面容哭肿的眼睛牵扯着每个人的心。在安慰了受害者和受难家属以后我们又去了看守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看守所里戒备森严,每个人都是在测过体温以后才能进去。进去以后警察叔叔提审了几个重要嫌疑人。使我们感到震惊的是有一个嫌疑人只有19岁,和我一样年龄,同属九零后。而就在这风华正茂的年龄里他却触犯法律伤及无辜,更可悲的是,在犯罪嫌疑人分赃的时候他不曾分到一分钱,从始到终他充当的只是别人的**和数钱工具。我想,只能用愚昧来形容。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没有露出丝毫悔恨,无所谓的样子,只在说自己行凶时“不怕”,对于受害者受伤、死亡他没有同情、怜悯,更别说悔恨了。在采访大致结束的时候我趴在窗户上看了看里面,有个屋子里面能看到监控录像,每个黑压压的小屋子里住满了人,是那种大通铺,犯人们戴着脚链手链。正好有警卫推着餐车路过,我问警察叔叔他们伙食怎么样,警察叔叔说挺好的,有菜有肉,还笑着跟我开玩笑说比咱吃得好大学生报社实*日记默认。但没有了只有吃得再好能怎么样呢?但愿那些犯罪分子早点觉醒吧

  从看守所出来已经一点多了,记者同志们都饥肠辘辘,后来一行人到了*局的*餐厅吃了中餐,吃的心满意足。嘿嘿。吃完饭继续回报社上班写稿。有点累,但觉得有意义,很开心。明天不知道又能接到什么任务,哈哈,期待。

报社实*日记5

  今年假我第一次走进公司开始了我的实*生活.我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工作之前李主任就给了我一些有关公司情况的资料让我回去先了解一下.还有一些助理人员应该必备的素质.

  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单位熟悉一下环境然后了解一下公司的作息安排.之后的几天开始我就需要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工作生活了.每天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就要到单位,整理这一天经理的工作.然后检查一下卫生员有没有按要求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我还要负责接电话,在经理不在的时候,把这些电话记录下来.每天我还要把办公室和总公司的文件复印然后送到各个部门的主管那里.

  在那里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别人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溶入了工作者很多的热情,单单一个助理的工作其实你就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做好,比如你要会接发传真,我是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才学会的,这件小小的事情却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开车,有一次司机去送客户了不在,而我们经理又赶着要出去,我就当了一回司机的角色,一年前我拿了驾照*时放假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出门或是当爸爸的司机来锻炼自己的技术.这会就有了可以用的地方.还要会有好的写作水*,因为当助理我需要给经理写一些发言稿,只有了解了公司和事件本身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写出好的稿子……

  实*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注意提高我的自身素质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竞争力才可以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报社实*日记。

  今年寒假我在市的晚报社进行一个月的实*,主任为了让我们几个大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新闻采访工作的全貌,把我们安排到了新闻最多的热线部,在这里我受益非浅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第一天就是早晨七点的采访任务,冬天的寒风并没有阻挡我实*的热情,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对社会知识的了解还很欠缺。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写新闻首先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社会大众说话,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我想这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其次通过这次实*,我得到了深刻的锻炼,使自己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所加强,在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方面也有了提高。同时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最后在报社老师的身上,我还学会了对工作的热情,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一项工作。

  一个月下来我发表 了六篇稿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成果。

  年寒假放假后没有立即回家,想想自己也该实践一下了。于是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娱乐信报人力资源部实*。虽然没有跟记者去跑抢新闻,但是毕竟也真正感受了一下报社气氛,感觉自己对新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在这里进行了将*两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7)

——报社实*日记 (菁华6篇)

报社实*日记1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日记2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日记3

  实*的第一天

  我满怀好心情去报社。走进编辑室,遇到的是一张张新面孔,我的难题来了:如何和同行相处融洽?幸好在学校期间,人际交往还算不错,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原则。实*老师叫我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当然,我的实*一天,就在和报纸排版组的人员交谈中结束。我的收获就是,人际关系处理好的话,为我接下来的实*会带来方便。

  实*的第二天

  熟悉环境后,今天我就要真正进入排版工作。可是,实*老师又拿出一大堆的报纸和有好几本关于排版的书放在我面前,嘱托我半这些资料看了,不要那么心急做排版工作。看来我的工作量还是蛮大的,我也没有怪老师的理由,于是耐心地看起她所给我的资料。看完那么多的报纸,我才发觉原来排版并不是我想象中简单,这些都是一些排版出错的报纸,应该总结,避免历史性重复错误。关于排版的书我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排版的流程。

  实*的第三天

  我认为应该可以让实*老师让我操作排版的过程。老师布置我的任务是要我自己了解计算机排版的初步知识。令我可喜的是我业余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终于派上用场了。所以今天任务提前完成,由于我对计算机的操作较熟练,老师非常欣赏我就把明天要我做的事情今天也做了。我耐心地看着我的老师和其它的工作组人员在计算机上精心的制作、排版,我如果不用心的话,明天自己上场会出丑的。时光在我看着他们不断地敲击键盘,移动鼠标中流逝,这天又过了。

  实*的第四天

  我才真正开始我的主旋律??报纸的排版。我将自己*来几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天的报纸排版中来。老师说我的统筹观念还是比较好,有一定审美情趣,尤其是对一篇文章的整个摆放结构有独特的视角。头版,第二版,第三版,……最后一版的内容报道也没有出现偏差。但是毛病也不少,图片与文字没有处理协调,对新闻稿的主次性没有很清楚。这一天我就在不断的改进中度过的。

  实*的第五天

  我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份报纸是通过自己的手出来的,无比的喜悦。今天我的主动性也比昨天强了,在同一工作组的人员们也都特别照顾我,帮助我度过一些难关。今天的工作量明显要比昨天大,因为这是周末版特刊。我的工作不是占主要的,但是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在一旁向他们讲讲我的意见与建议,而且有写时候计算机操作还需要我的光顾。整天下来,人比较累呀,可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这是对我辛勤耕耘的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重复着类似第四、五天的工作。

  短暂的十天实*,让我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会有代沟,怎么样才会让代沟越来越小呢?最好的办法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报社实*日记4

  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常也很*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尾声

  一个月的实*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报社实*日记5

  实*日记(一)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实*日记(二)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常也很*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实*日记(三)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也许是吧。

  实*日记(四)尾声

  一个月的实*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报社实*日记6

  星期一

  今天是进入XX日报实*的第一天,天气阴沉但心情却挺好,第一次接触报社这行业感觉挺新鲜有趣,同时也有一些压力。毕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作一件陌生的事,不过人总是要学会适应的。早上在主任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谈,感觉在报社这环境下应该会有较大的收获,也很庆幸来到了这个集体,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学*进步。也许是本就学理工的我不怎么了解报社,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过从今天起我也成了报社的一员,从认知上告诉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为集体抹黑。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不断提升自己,和同事们和谐相处。

  星期二

  实*的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得到老师的通知整理了一个文件,上午完成了文件的整理工作,感觉有点进入状态的感觉。不过下午又进入了看报纸的状态,唯一的事情就是看报纸看新闻。在这几天看报纸似乎成了一种*惯,每天发报纸后都会仔细阅读一下,看看新闻是怎么写的和*常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办公室的关系还是很融洽,每天有说有笑的,办公环境很轻松没有想象中压抑,老师也很耐烦的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眨眼就过了。

  星期三

  今天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做的很少能见到老师,唯一能干的就是改下稿子,读读报纸,没什么能干的感觉。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感觉和前几天一样*淡无奇,还好办公室的环境很凉快。这几天下来还是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差距,文采方面的确欠缺很多,一直读理工的我对于文字一向不敏感。一篇稿子给我改,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改才好。写一篇稿子总觉得像是挤牙膏一样字字句句都来之不易。

  星期四

  今天突然觉得好累!不是因为说这里的工作累。其实真的很清闲。这样的实*和我原本想像中的是很不一样的!可是现在却有一个问题。我有点高估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其实很想和这些人都打成一片。一个多星期了,来了这里,怎么的也学了点东西。刚刚这里的一个老师这样和我说,来这里学什么对你以后也没什么用处。来这里学的只是接人待物,先接触下社会罢了。现在我还只是一个观察者,看其他同事是怎么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进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变成一个实践者。

  星期五

  上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到了福利院,去采访了福利院的志愿者大学生,他们在福利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为老人疏导,和老人一起搞活动,为老人免费服务。这种精神很值得人们学*。当我们去采访时福利院也比较热情,尽量让我们了解福利院的各个方面。完成采访后回到报社已经12点了,简单的吃了饭后下午又去采访了几家工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的做着笔记。整个采访还是特别辛苦的,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头顶着炎炎烈日。在各个厂家间穿行,完成一家采访后马上就去另一家。下午6点多才完成了采访,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报社,整理文件准备写稿子。忙碌而有意义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待人接物的必备知识,而这些正是学校不能学到的。


报社实*心得 (菁华5篇)(扩展8)

——报社实*心得体会合集十篇

  报社实*心得体会 1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这次的实*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报社实*心得体会 2

  我在《襄樊晚报》进行了为期4周的实*。

  在实*期间,我受益匪浅,不仅熟悉了报社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了记者采写的工作方法,而且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期间,我被安排到机动部跟张伟老师和包东流老师跑突发(社会)新闻。

  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每天早上7点就要挤公交车往报社赶;有时上午在宾馆采**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

  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

  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

  我的实*指导老师高立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中遇到的问题。

  有付出便有回报,实*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2篇,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报社,我一直记着我来自武汉体院,我告诉自己不能够给母校丢脸。

  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个来到报社,帮老师擦好办公桌,准备好采访本、录音笔等设备;每天晚上,记者都已经回家了,我还在报社反复比较自己写的稿子与编辑修改后的稿子,寻找其中的差距;有突发事件时,我立即从租住处出发在第一时间赶至新闻现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社的一位记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宋,你不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实*生,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实*生。

  ”我把这句话当作报社对我最大的肯定。

  实*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

  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

  在报社实*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

  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

  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

  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

  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时要给自己定好位

  在实*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

  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报社实*心得体会 3

  20xx年8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在珠江时报实*,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师所说: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带我的记者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当时我心想: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的,而且实*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记者为老师,其它认识的记者就叫XX姐、XX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运,我跟的记者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作为实*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的机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学*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比如在实*期,搭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 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有内涵。这是人际关系中要求较高的一点。如果自己肚子里没有内容,如何来吸引别人来和你聊天、交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更多知识、增长更多见闻,做一个有墨水的人,将身边的人吸引过来。

  业务方面:

  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保持终生学*,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到后期,经常能听到记者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实*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记者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如果有太多材料的话,我往往会逻辑混乱,不知道如何安排内容;另外专版(4000字左右)也无法统筹。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专业知识。

  报社实*心得体会 4

  XX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实*为期*四个月的实*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实*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实*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实*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实*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实*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演讲,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演讲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邻*11月份,随着报社内部的调动,带我的老师去了教育工作室,我也随同前往。时间虽断,却也收获颇丰。这期间,我遇到了在报社期间让我最郁闷,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情。一天中午,老师突然安排我下午去采访。采访对象是某某书画学校校长,曾因某某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大人物”。此次又是去捐书,而且是今报独家采访。我深切的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赶紧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详细的列出了两个关于他“下跪”和“不下跪”的采访提纲。早早的来到了采访地点,心中依然忐忑不安,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次采访,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感觉持续采访过程的始末。到后来采访很不顺利,采访对象对我这个“记者”流露出不满,采访勉强进行下去。后来仔细想想,主要是我没有把自己和采访对象放在“同等交流”的地位上。以至于采访过于被动化,导致事先设想的问题都没有完整的提问。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育很深刻,其实,采访当中,不管你面对的是高管还是*民,不管是老妪还是幼童,都要把自己的肩膀和他们放的一样高,才能和他们进行*等的交流。采访交流如此,*常与人沟通同样如此。

  实*不过四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四年的宽度。尽管也有过不悦和伤心,有过郁闷和苦恼,但最终留在脑海中的却是美好的记忆和收获。在加强我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心得体会 5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报社实*心得体会 6

  ~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为期*四个月的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邻*11月份,随着报社内部的调动,带我的老师去了教育工作室,我也随同前往。时间虽断,却也收获颇丰。这期间,我遇到了在报社期间让我最郁闷,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情。一天中午,老师突然安排我下午去采访。采访对象是某某书画学校校长,曾因某某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大人物”。此次又是去捐书,而且是今报独家采访。我深切的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赶紧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详细的列出了两个关于他“下跪”和“不下跪”的采访提纲。早早的来到了采访地点,心中依然忐忑不安,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次采访,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感觉持续采访过程的始末。到后来采访很不顺利,采访对象对我这个“记者”流露出不满,采访勉强进行下去。后来仔细想想,主要是我没有把自己和采访对象放在“同等交流”的'地位上。以至于采访过于被动化,导致事先设想的问题都没有完整的提问。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育很深刻,其实,采访当中,不管你面对的是高管还是*民,不管是老妪还是幼童,都要把自己的肩膀和他们放的一样高,才能和他们进行*等的交流。采访交流如此,*常与人沟通同样如此。

  不过四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四年的宽度。尽管也有过不悦和伤心,有过郁闷和苦恼,但最终留在脑海中的却是美好的记忆和收获。在加强我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报社实*心得体会 7

  20xx年8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在珠江时报实*,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师所说: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带我的记者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当时我心想: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的,而且实*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记者为老师,其它认识的记者就叫姐、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运,我跟的记者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作为实*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的机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学*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比如在实*期,搭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有内涵。这是人际关系中要求较高的一点。如果自己肚子里没有内容,如何来吸引别人来和你聊天、交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更多知识、增长更多见闻,做一个有墨水的人,将身边的人吸引过来。

  业务方面:

  要学以致用。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时将PDF中的文字打出来,整理完后我才发觉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用软件转换格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忘记了这一技能。这说明学*得还不够扎实!后来写稿中,我也发现我们的理论学*与现实操作确实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课堂上学的一般都是通识的,在工作中,每一个公司、每一个岗位、甚至每一个职员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如此,但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力学好通识,让它日后与实际工作接轨,学以致用,发挥它的价值。

  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保持终生学*,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到后期,经常能听到记者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实*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记者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如果有太多材料的话,我往往会逻辑混乱,不知道如何安排内容;另外专版(4000字左右)也无法统筹。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专业知识。

  报社实*心得体会 8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报社实*心得体会 9

实*期间,我被安排到机动部跟张伟老师和包东流老师跑突发(社会)新闻。从此,我开始了和大学生活迥异的记者生活:每天早上7点就要挤公交车往报社赶;有时上午在宾馆采**议新闻,但下午已经在农村采访斗殴的双方;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晚上10点钟还有采访任务……

由于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但是,每次有新闻线索时,我的指导老师都带我到现场,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给我修改稿件,并且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我的实*指导老师高立也经常帮我分析解决实*中遇到的问题。有付出便有回报,实*期间,我发表各类稿件共计52篇,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

在报社,我一直记着我来自武汉体院,我告诉自己不能够给母校丢脸。为此,每天早上都是我第一个来到报社,帮老师擦好办公桌,准备好采访本、录音笔等设备;每天晚上,记者都已经回家了,我还在报社反复比较自己写的稿子与编辑修改后的稿子,寻找其中的差距;有突发事件时,我立即从租住处出发在第一时间赶至新闻现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社的一位记者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宋,你不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实*生,但你是我见过的最努力的实*生。”我把这句话当作报社对我最大的肯定。

实*的一个月很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开始亲身体会到做一个好记者究竟该需要哪些素质。

第一,做一个好记者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做一个记者不难,难得是做一个好记者。在报社实*期间,常常有群众到读者接待室找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他们总是十分热心却极其无奈。很多老百姓办不了的事情,比如说包工头厂拖欠工资,消费者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记者只要一句话一个电话就能给他们解决。我发现,为老百姓说话就会得罪很多单位,但是,记者是个需要爱心的工作,只让小部分人说好不是好,只有让老百姓说好才算好。

第二,做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尤其是机动记者。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

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这样,一条重要新闻的现场性就会变得很淡。甚至,报社会在和同城对手的竞争中落在下风。

第三,实*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中,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但是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第四,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报社实*心得体会 10

  ~年9月4日,怀着对新闻无比的憧憬崇敬心情,开始了我在某某报专刊部机动组为期*四个月的生涯。每天,在体会记者艰辛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新闻的魅力;在感叹于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我逐步的成长;在苦和累当中学*着各种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刚进去的时候,机动组刚刚成立。我们组的的三个记者都还没有从原来的工作中转型过来,工作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帮老师打开电脑,看当天的新闻,打扫一下卫生。有时候也很郁闷,但是始终牢记着从学校出来时老师叮咛的话:一定要做个勤快的人。尽管无聊我依然坚持下来了。后来,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为以后三个记者乐意带我出去打下了基础。报社是讲效率和成果的地方,一个采访有没有生记者照样可以完成,与其这样,又有谁愿意多一个累赘呢?那就只能看你的表现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了。勤劳,几乎可以说是让带你的老师认可的第一任法宝。

  相对于整个报社来说,机动组是最灵活的一块,它不像别的部门记者那样专跑一个口,它几乎可以涉及报纸的各个版面。对于记者来说,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以及应对各种事件和稿件的能力。对我来说,却是一次求之不得的机遇,这样以来,我所接触的行业领域就宽阔了很多,对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稿件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视野放的更宽阔一些。

  来报社之前,听过的同学讲报社关系很难处,弄不好就身陷囹圄。对于我这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实在是头痛了不少。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记得刚开始时,我写稿特别慢,而且主题总是选不好,亮点也突现不出,稿子交上之后又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这着实让我痛苦了好长时间。后来有一次和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出了自己的烦恼。没想到老师很快帮我分析了原因,然后又给我细细讲解了对于不同稿件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提炼主题。还教会我怎样读报纸。对我以后的特别适用。其实,记者同样也是人,只要你诚恳的对待别人,别人一定可以和你真诚的交往。

  在某某报期间,经历和收获一样多。不仅在专业上,对我以后在社会的生存都是很适用的。在纵多的事情当中,我想通过三件事来说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希望对以后即将踏入报社的朋友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第一件事情是: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刚去不久,老师忙不过来时就会交给我独立的采访任务。采访大多是事先约好,我拿着她的名片,打着老师的“旗号”去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时间长了,我就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电视台的一个朋友邀我和她一起去采访,我像往常一样带了老师的名片,出于礼貌问题我发信息给她说了一声。没想到她给我的回复却是:“不可以,你要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我就试着去积累自己的人脉资源了。我主动的和采访对象、采访同伴交流,互留联系方式、向别人索求名片等。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原本陌生城市不再陌生,记者的工作也不再是艰涩难做。现在想来,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不是写稿子,而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人脉关系,没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做记者实在是寸步难行。我非常感谢我老师发给我的那条短信。

  “十一”期间,我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替她参加报社的一个会议。去到后才知道,是报社一年一度的首*记者、统筹、主管竞聘大会。各个部门,各驻地记者都一到场。看着他们,我就在想,每天成千上万人手里拿的报纸就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心里不免为见到他们而窃喜。想要竞选的依次上去,下面很多人都在聊天、翻报纸杂志。而我不同,我觉得台上每一个人的都很精彩。他们都有和新闻同生共死的经历,以及对新闻执着追求和梦想。这次以外的会议让让我的心灵很震撼,对新闻的喜欢也与日俱增。期间我尤为注意的是竞聘娱乐版首*记者的一个女孩,年轻有活力,语言魅力特强。后来从以为老师口中得知她特擅长写娱乐新闻,经常飞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去采访,敬佩自然流露。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告诉我:社会上有360行,会一行就可以,报社也一样,懂一行就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精良之处。想来真是终生受益。这是第三件让我感触很深的事情。

  邻*11月份,随着报社内部的调动,带我的老师去了教育工作室,我也随同前往。时间虽断,却也收获颇丰。这期间,我遇到了在报社期间让我最郁闷,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件事情。一天中午,老师突然安排我下午去采访。采访对象是某某书画学校校长,曾因某某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热议的“大人物”。此次又是去捐书,而且是今报独家采访。我深切的感觉到任务的艰巨性,赶紧搜集了很多资料,并详细的列出了两个关于他“下跪”和“不下跪”的采访提纲。早早的来到了采访地点,心中依然忐忑不安,终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次采访,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感觉持续采访过程的始末。到后来采访很不顺利,采访对象对我这个“记者”流露出不满,采访勉强进行下去。后来仔细想想,主要是我没有把自己和采访对象放在“同等交流”的地位上。以至于采访过于被动化,导致事先设想的问题都没有完整的提问。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育很深刻,其实,采访当中,不管你面对的是高管还是*民,不管是老妪还是幼童,都要把自己的肩膀和他们放的一样高,才能和他们进行*等的交流。采访交流如此,*常与人沟通同样如此。

  不过四个月,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四年的宽度。尽管也有过不悦和伤心,有过郁闷和苦恼,但最终留在脑海中的却是美好的记忆和收获。在加强我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同时,也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