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

首页 / 心得 / |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1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出来,促进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易*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2

  第一单元第二章提到“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真正的学*经验能够使学*者发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学*即成为,教学及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加渗透情感教育。比如,可以在语言上激励他们。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多采用正面性的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的某些过错或错误,使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惯,树立再进取的信心。其次,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目标也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人格,在一次次情感的熏陶下,学生受到共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此达成。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3

  大家都知道,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练*。练*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第六有效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他们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会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所以有效教学策略也就难以固化,更不会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它不但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当然,有效教学不止上面讲到的这些,还有更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因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教学的水*,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4

  刘向说过: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了《有效教学十讲》如珍似宝,同时也感慨不已。当久了老师,让自己能认真的读一本书,而且不是所谓的闲书,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知道大家如何,对于我是这样的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打动我的是余教授的亲切,从字里行间透射出的诙谐与诚恳,他用敏锐的目光,娓娓道来的语气和生动的比喻,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当今教学的看法。其中信手拈来的案例,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参照物,这真的是弥足珍贵。我记得林高明老师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有打开教室的门,才能敞开学生的心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说的是,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走学生的心门,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是抱着学*的心态来的,不敢说有什么体会,就暂且谈谈一些心得,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之后我有很多的疑问,每次上完课之后,总觉得不满意。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当了*十年的老师,现在去回想说,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时,居然是茫茫然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华而不实,一心想让课堂热闹,可是事后回想起来,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了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可能就是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真的很惭愧。

  这本书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第二讲的教学的生成性。不知道老师们对旧版本的《景阳岗》这一课有没有印象,里面有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要提倡保护动物,可为什么要来学*这一课昵。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真的是各抒己见,气氛好不热闹。有的同学说,武松要上景阳岗,当然要把老虎打死,要不然,他自己就得死。学了这一课,我明白了,应该出手就出手,所以我们要来学*这一课。我当时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聪明呢。有的同学说,武松太残忍了,不需要把老虎打死,只要打昏,照样可以过岗呀。当时我表扬这位同学说,很有爱心,还叫我们班的学生向这位同学学*。其实,在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已经偏离了思考题,我自己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还鼓励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武松是被披的体无完肤了。其实这一个问题,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学*的是他机智、勇敢的精神,不是让我们去学*他打老虎的。读了这一讲,我才知道,这是价值观的偏离,扭曲了学*的方向和实质,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

  当然读了这本书也许是我自己的水*不够,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有一个疑惑,如果有机会,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是关于第五讲的教学关系。在125页中有对于好老师的讨论。我们六年级里有一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其中的老师,以独特的教学方法,折服了很多的学生。肯学*的学生,当然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好的老师,可是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是不接受这样的方法呢?其中有一位参与互动的老师,说让差生说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可是,根据这本书里的一些作法,好的学生肯定是乐意接受的,可是对于一些宁愿老师喂一口,吃一口的学生呢,在我的课堂上我哪道不管他们了吗?当然这决对不行,可是在课室上我应该如何来*衡我的教学呢?这是我的一个疑问?请各位老师能指教我。谢谢。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刘加霞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本书。这本书以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背后都有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该书作者列举出了我们*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真实而细小的问题,并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针对性又有扩展性。也许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却真正为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线教师重点应该做哪些工作呢?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刘加霞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较深入地探究:一、把握数学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二、技能的背后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四、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

  课前精心备课。课前精心的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靠课堂内的发挥。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课前的备课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知识结构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方案、情况预设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有时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知识延伸、内容拓展、练*题型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联系的,作为教师必需要将这种联系弄清,并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进行分析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是基于学生的设计,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条,根据学生特点、课的特点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预设,对各种情况做出处理。

  第二要做到课中周密组织,细心指导。如何组织活动、安排环节、都要在老师的掌握中。教学组织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正常进行、学生能否快乐有效的学*。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长辈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在超过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时,在回答问题“卡壳”时,这时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就显得那样的及时而有用。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内容要把握,并不仅仅是教学生正确解题,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关心自己的,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关注下,学*就是有效的。

  第三优化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练*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练*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练*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我们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6

  寒假期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没想到原来认为枯燥乏味的文字细细品读下来竟让自己受益良多。

  首先就此书的特点而言,它以《***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理论基调,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国内当前英语教学环境想结合,使新课标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将国内外英语课程标准作了对比,内容更为充实,并在英语语言技能、学*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使新课标的指导性更细致明确,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更容易落到实处。

  其次,就此书对我自身的教学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更为明确。书中作者就英语学*所要达到的层次标准作了明确要求,在目标等级清晰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将更切合实际,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此前,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达不到预设目标的情况,而在读过本书后这一困扰便随之清除。

  第二,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以前,自己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便是让学生能看懂句子,能够正确答题。而在读完本书之后,恍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及学*自信为主,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并非是让学生们会做题目。第三,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老师只是学生学*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显然,在这一课程标准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课堂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英语教学要求。

  于是,我便采取更多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如小组讨论、表演展示、知识竞答等,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第四,教学评价更完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体系被定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量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反映要以人为本。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改变了以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从更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行为。这一改变让我看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在英语学*上都有不同的出色表现,只是并非所有学生都体现在考试成绩这一评价方式上。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让我在教学上更有热情,而我更多的热情投入又带到了学生们更大的学*兴致,如此良性循环让我的教学收获颇丰。

  再次,就我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新课程标准让我专业知识更为丰富,专业技能更为成熟。《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分级标准以及实施建议上都作了明确而又细致的讲解。让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上积累上更多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上每项教学活动的安排更为合理得当,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犹如一名良师,传授了我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解除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纠正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过错。我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认真研读教育理论专着,用心总结经验教训,自己的英语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7

  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阅读《有效教学》一书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备学生,才能备活课堂”。因此在备课中,多获取学生信息,准确诊断和预测学生在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内容,是“备学生”的重要原则。教师备课如果单单凭借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学生的经历水*和反应水*,一堂课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教师应该试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学生难懂的内容;学生疑虑的内容;学生易错的内容;学生激动的内容;学生易忘的.内容。教师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更好地驾驭课堂,有效教学。总之,要“备”好学生,我们就要与学生为伍,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同甘共苦;我们就要放得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

  引导学生投入学*过程。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监控,给学生个人或全体学生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口语操练等,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监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业,教师就站在讲台上,根本不去接触下面的学生,或偶尔遇到学生有违纪现象,只朝学生指指点点,这便会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无法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制止某位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作业顺利进行。

  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对走到身边的教师则敢于大胆求教。走到学生间还有一个好处,教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注意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书秉承课程改革目标要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有效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环节,活化教学资源,绽放师生智慧”的特点。书中渗透了教学实践、部分课型实施流程、实施的关键等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步骤和环节加以详尽阐述,以求实现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旨意,解决课堂教学瓶颈。《有效教学》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纯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人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8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赖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无论我们是将课程视为“预成的学科”“预期的计划”“行动的目标”,还是理解为“应获得的经验”“法定文化”以及“师生对话”,若缺少了有自觉性的、有理想的教师,所有的课程定义都将毫无意义。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太多的任务,从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控制者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指导者,从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如今关心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应该说,此次课程改革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台,而且还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改变”成了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对课程、目标、教材、教授、学*、评价和资源的认识,对设计、过程、方法、手段和生成的理解,一切都在“改”中变化。虽然我们还有诸多的理论问题要解决,也有诸多的实验困惑,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我们已在改变之中,并且教师在其中正在积蓄自信力,学生在其中正在活跃精气神,课堂在其中正在复发生命力。我们看到,教师们开始亲*教与学的理论,学生越来越*惯自主的学*,课堂也向民主化迈出了可惜的一步。“改变”是课堂改革无休止的努力,已然在改变就不是无望中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无限追求。因此。我们需要抱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不断的对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脚步逐一记录,以便自己有更充盈的智慧和健全的能力去激励前行的信念、承受改变的义务。

  作为我们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有些困难,在观点上不接受,通过学*这本书,在新的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低年级来说尤其如此。关注学科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结果的同时个人能够更多地关注过程。只有设计适宜的活动,学生才能在经历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9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自参加工作以来,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基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教师的我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人意呢?经过几翻思考我从中得出,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并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水*以及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的那样,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这两方面如果有一方失衡,那教和学就谈不上有效了。记得初登讲台时,我如履薄冰,怕自己教不好,所以课下花很多时间备课,去粗取精,将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但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因为有些学生方法不对,不注重预*,复*,短短的.40分钟课堂听讲就更是敷衍了。所以我经常告诫学生,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每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这也许是老师花了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准备的,都是精华,如果你们漏掉了哪怕一分钟,课下也许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补偿。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练*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好的练*能主动地把学生学*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练*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少而且精;二是能当堂完成的,决不留到课下去做。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他们在学校或者在课堂把该做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既能把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一举两得,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厚,学生学*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里我所说的兴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对知识学*的兴趣。学生只有以主动热情的心态,带着兴趣学*,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因为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的乐趣。学生一旦对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能愉快的接受,从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一点,兴趣还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让学生学好你教的科目,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讲的课。由此可见,提高兴趣,能够使学生保持有效的主动学*,提高学*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不断学*,在学*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10

  今年暑假我阅读崔允�t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本书分别从“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三方面,阐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学”主要是把学*还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下面所谈内容是我学*《有效教学》思考心得。

  要还学生以民主,用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崔允�t先生说,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集体活动,并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对学生要求高,总感觉学生知道的太少,于是,不自觉地急于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忘记了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讨论。这样以来,学生少了思考的时间,被动的接受教师强塞来的知识,学生自然对强塞来的知识就有了抵制情绪。现在想来,无论如何,教师在一节课上是至少要给学生一次讨论的时间的。

  例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我的操之过急,把文本知识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疲于学*。在《有效教学》的指引下,我不断成长与进步。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在活动中,我发现课堂气氛顿时就多了些生机。他们讨论后,我再给以小结和板书,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讲的内容也变得少而精了。是啊,学生是充满了活力的,还他们以民主,经过他们思考后再给以引导帮助,质和量都会提高。所以,永远不能剥夺学生民主的权力。

  因此,从《有效教学》中了解了课堂气氛的重要,让我惊恐万分。于是,在备好内容的同时,我总要考虑学生会出现的反应,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课,更应该设计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因为这时的课学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们的困意。像这样经过多次思考,方敢确定自己备好了课,才敢走进课堂。

  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尽量去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自己的每堂课学生都爱听,尽量达到积极课堂气氛的几项指标。我想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学生会爱上课堂,爱上老师,老师也会受感染,而爱上课堂,爱上学生!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阅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1)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0)份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1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遗忘的规律,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复*。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都要过关一首古诗,我发现有些孩子背诗很艰难,背了忘忘了背,或者前一天晚上背好第二天早上就忘记了。因此要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合理组织材料,古诗词的背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其次,要背诵好古诗文,关键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得顺畅、流利,琅琅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个时候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往往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还不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反复尝试,就能很快记住要背的内容。

  我还发现一些学过的词语隔一段时间再听写错误率依然特别高。比如最*复*时期,我给孩子们听写了一二单元的部分词语,孩子们之前怎么错现在还是怎么错,甚至错的更多,感觉之前强调过的都无济于事,全还给我了。不过想想,似乎也不能全怪学生,长时间不复*,孩子早已遗忘了。我想到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法,在每节课上开始,花五分钟给孩子们听7~8个同一类或者相关联的词语,这样孩子吸收得快,词语记忆的效果更好。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2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3

  本学期,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有效教学》一书,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这一时下教学热门词语的含义,同时也体会到了“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有效学*》更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走向那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语文学*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法也要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到霍山中学和诸佛庵中学考察的情景,学生分为学*小组,采用多元的学*机制,这其中就包括了导学案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课堂的教学实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的情况。而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时间不说,还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而并非是课堂内容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三)课后的有效练*

  课后练*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的教师。还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最后,还要有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读完这本书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感谢《有效教学》,它教会了我用前沿的思维来看待学生,对待教学,更把我的心洗涤得一片明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4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在意,下定决心认真看后才发现这本书真奇妙,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书本上的阐述就很有道理: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级阶段的目标,这样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把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5

  *期抽空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从而也形成了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两个层面。而要使教学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间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资源因素。

  一、时间因素

  对于科学的教学来说,有些内容是通过课时教学能够实现的,并能马上测量的,是教学的短期效应。拿英语这门课来说,就是这堂课下来,学生能学会使用那些字词,掌握那些句型结构,能用英语进行某项活动。有些内容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学*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教学一个长期的效果。《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的目的,发展自主学*和合作学*的能力。形成有效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是英语有效教学的长期效应。英语教学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应是有长期效应的基础,教学的长期效应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舍长求短”是与新课程目标相违背的。英语教学有效性与否的评价不应只停留在短暂的单位课时,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方可体现全面性。

  二、教师因素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师执教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英语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英语的所有行为。这道出了英语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英语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英语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好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水*。其次得具有很强的英语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学*充电和不断开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识。当然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生因素

  教学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英语有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就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而学生作为主体,他的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或仔细扎笔记等都是学生参与的重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是需要客观的分析,不能臆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学生想参与但没有参与课堂的能力和勇气,当然也有不想参与的学生。因而英语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上开展的,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或者是低效的教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有的*惯成为“ eaders”、有的*惯成为“fo owers”。有的个性张扬、有的喜欢沉默。有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出,有的则在书面上表达出其强项。有的.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则对一切都很漠视。有的努力学*英语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的则只想安逸地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语基础扎实,有的英语基础则不达小学生水*。

  因此,英语有效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开展的,只有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的了解,有效教师才能设计出学生外语学*的“最*发展区”。

  四、资源因素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

  因此要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效果,这就要求英语有效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物质条件,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极力营造非物质条件,使优良学校校风、学风以及教师风采、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成为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6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出来,促进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易*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7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许多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有效教学的含义,而且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许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研究》,有了几点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2.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活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出来,促进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8

  生日之际,收到吕主任送的一本书:《有效教学十讲》。扉页上吕主任的寄语让我既感动又倍觉激励,我决心好好研读这本书。

  该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他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他撰写了多篇有关论文,并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的报告很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本书就是他的关于课堂教学和校本研究的论文和报告结集而成。

  看这本书,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英国文豪萧伯纳说:“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

  原来一直简单地认为,只要我上的课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那么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然而看了书中的论述,不禁为自己的肤浅汗颜。余教授指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方法,应该是每个教师都会想到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应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学*的乐趣,自觉自愿养成学**惯,确立终身学*的意识。享受到学*的乐趣和欢乐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也应使教师本人获得提升。我觉得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概括这个意思,即“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必须不断自我充电,从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学生,也关注自己,能够自我提高教学的调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余教授有一句话非常鼓舞人心: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

  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发现要实现有效教学并非易事,我们正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或者某个时候曾经达到过。学无止境,优质教学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优质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优质教学的定位是:优质,高效,高境界。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二、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启迪学生。

  三、有激情。教师有激情才能够带动学生走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情境中,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

  四、有个性。教师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五、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学,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教学。

  二、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美舍的英语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课堂上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新知的导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的体会是创设情境能够让孩子们更自然更愉快地学*新知识,记得更牢固。书中对此做了更详尽的解释和陈述。情境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余教授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书中关于情境的创设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联系生活,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汤”,枯燥的知识,是很难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消化。

  关于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余教授作了五点归纳:

  一、基于生活。即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挖掘利用学生的经验。

  二、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三、体现学科特点。即紧扣教学内容,凸现教学重点。

  四、内含问题。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融入情感。这一点引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最为贴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如何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也是我们美舍的一大教学特色。我在美舍执教有一年了。这一年当中,我从起初被动应付地写干巴巴的教学反思,到*惯主动地把课堂的精彩瞬间或教学尝试记录下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其中。教学反思使我不断扬长避短,改进工作。至于如何写教学反思,我总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今天写课堂中出现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写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书中的论述,我才知道反思有这么多门道。

  余教授说,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他永远无法实现自我发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就教学工作而言,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进程,可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的自我反思又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

  我们通常所作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立足于以下三点:

  一、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一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或者有收获之处,长期积累下来教学经验必将日益丰富;

  二、查找失败的原因。教师应本着豁达的胸怀,无论教学设计得如何完美,课堂教学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

  三、记录学生情况。把学生在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

  自从看了书中有关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写反思不再随意而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记录收获、不足和学情。

  余教授指出,教师要善于从理论学*中自我反思,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那么,我这篇读书心得,也算是在理论学*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学十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处迷人的风景,在此也向赠书之人致以深深谢意!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9

  本学期,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有效教学》一书,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这一时下教学热门词语的含义,同时也体会到了“有效教学”这一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有效学*》更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走向那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语文学*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法也要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到霍山中学和诸佛庵中学考察的情景,学生分为学*小组,采用多元的学*机制,这其中就包括了导学案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课堂的教学实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的情况。而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里��嗦,挤占了学生的学*时间不说,还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而并非是课堂内容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三)课后的有效练*

  课后练*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的教师。还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最后,还要有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读完这本书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感谢《有效教学》,它教会了我用前沿的思维来看待学生,对待教学,更把我的心洗涤得一片明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10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运用多样化的小组合作方式,增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以往我在课堂上较多采用的小组合作方式是3人小组;虽然我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变换小组合作方式,但是时间长了就发现了不少问题,无论是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仅仅是邻*的几个同学,时间长了,难免学生对相互交流的信息会没有新鲜感,其参与的兴趣也会降低。我想这也是有时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原因。那么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小组的分组方式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在读本书的第三单元描述自己的收藏时,李老师就根据教学的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先让学生用纸条写出了上课时自己要带什么样的收藏品,然后根据学生所写的纸条,利用这个表格为学生进行分组,如把收藏石头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娃娃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收藏昆虫的学生分为一组等,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有共同收藏爱好的学生来讨论他们的收藏,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在李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得到了提高。在这本书中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分组建议:

  Height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高度站成一排进行分组。Haircutrow: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他们头发的长短进行分组。Birthdayline—up: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生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日的月份或日期站成一排,然后进行分组。

  Colourrow:老师既可以根据学生所穿的上衣的颜色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裤子等衣物的颜色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因为我们学校是大班教学,每班学生有70人左右,在开始尝试这些分组时也出现过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是学生不知道该与谁分为一组的情况,但随着学生对于这些不同分组方式的了解,学生会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不同的伙伴进行交流,提高了他们参与小组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样化的游戏,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儿童外语的时候,游戏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有效的、趣味化的游戏,可以提高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读本书的每一个章节时,每个教师都能有效的利用一些英语课堂游戏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练*。如在本书第二单元红紫相间的猫中赵老师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所画的图画,进行链条传画游戏,让学生边传学生的作品边用所学的颜色的单词对这个图画进行描述。在本书第四单元从头到脚中林老师选取了一个读句子画外星人的游戏,趣味性强,而且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这些老师所作的游戏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中的语言具有重复性,而且可能会使用基本的语法结构。

  (2)游戏中使用的语言目的性强。

  (3)游戏能在班级里创造亲切感。

  那么我们在选择英语课堂游戏时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该游戏英语所学的语言知识相关。

  (2)游戏规则应该容易解释,布置简单,操作简便。

  (3)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游戏。

  (4)游戏应该能让学生开心愉快。

  我想我们在进行英语课堂活动时,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则来有效的选择适合我们课堂教学的游戏。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2)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实用十份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1

  读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通过学*后对有效教学的肤浅认识。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2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3

  有幸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主题沙龙”活动,在短短一天中,观摩了特级教师周卫东等三位老师精彩的示范课,听取了专家们的交流发言,聆听了市教科院蒋康华院长的报告,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采。三位老师以深厚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构思、流畅的教学过程、新颖的教学视角、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学机智给我们听课者营造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一种意境。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整个课堂飞扬着灵性、涌动着奇思。学生在“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境界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拓展了学*的思路,发展了数学的思维,同时获得了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下面我就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有效教学应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动态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新课程强**师是“课程”,是“教材”,倡导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课堂生成更具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的乐趣。而学生学*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的成功之后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生的学*的兴趣,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

  三、有效教学应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更是有效课堂追求的一种境界。

  四、有效教学应设计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有效生成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也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铺设台阶,通过提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在思维碰撞中精彩生成,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新知,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诚然,有效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我还想说:我不是名师,但我会朝名师的方向去努力;我的课堂未必精彩,但我会极力做到有效。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4

  有幸参加“盐城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主题沙龙”活动,在短短一天中,观摩了特级教师周卫东等三位老师精彩的示范课,听取了专家们的交流发言,聆听了市教科院蒋康华院长的报告,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中我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采。三位老师以深厚的教学功底、巧妙的教学构思、流畅的教学过程、新颖的教学视角、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学机智给我们听课者营造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一种意境。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整个课堂飞扬着灵性、涌动着奇思。学生在“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境界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拓展了学*的思路,发展了数学的思维,同时获得了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下面我就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一、有效教学应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动态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新课程强**师是“课程”,是“教材”,倡导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为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课堂生成更具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学*的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的乐趣。而学生学*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的成功之后产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生的学*的兴趣,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

  三、有效教学应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更是有效课堂追求的一种境界。

  四、有效教学应设计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有效生成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学*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在学生学*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也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铺设台阶,通过提疑问、设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在思维碰撞中精彩生成,在思维碰撞中掌握新知,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诚然,有效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我还想说:我不是名师,但我会朝名师的方向去努力;我的课堂未必精彩,但我会极力做到有效。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5

  读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通过学*后对有效教学的肤浅认识。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6

  一位教授在一次报告中谈到:“这次的课程改革到现在,教师们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现在的教师大多能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现在的课改。以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也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上来。但是,仍然有一些现象是值得研究和商榷。

  一、创设良好的学*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创设良好的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让学生面对的学*情境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我觉得,本次沙龙活动的三节课都很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的`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同课异构的特点更鲜明,三个情境虽然不同,但为绕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从创设情境引发充突,引起学*者对“确定位置”研究的需要,如: 开家长会当你不来教室,你会如何向你父母说出你在教室的位置.的第一节课;我要你记录下某位同学的位置,用写第几行第几列的方法去记,从一个两个更多个的记录,如何更简捷更快速记录的第二节课;向大家介绍你的好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写在纸上,如何表达得清楚准确的第三节课.几个案例中的情境创设,都显示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践性,通过设置的情境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需要,对小学生的学*不但起到了吸引注意为学服务的作用.还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找到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一堂真实有效的好课,就是要让创设的学*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不是为了“有情境”而去创设情境。

  二、选用合式的教学方式

  开展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的学*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质疑问难、实践活动等方式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抓好基本训练的教学

  数学教学要有一个本真的追求,要让学生能过学*能用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发现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就要切实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高度的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

  四、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因此,现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学生回答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后,其他同学则在老师的指挥下,一齐给予“棒、棒、棒,你真棒!”的“殊荣”。引进开放题后,更是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这是我们部分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鼓励,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于是便盲目地进行了所谓的“鼓励性评价”,熟不知:过多、太滥、无度的表扬,就会失去表扬其应有的价值。学生们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退去应有的喜悦,渐渐地“迷失了自我”,最终导致了“表扬依赖症”,这种做法才是真正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适当的教学评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7

  读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通过学*后对有效教学的肤浅认识。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8

  读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通过学*后对有效教学的肤浅认识。

  1、师生和谐为有效教学奠基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羹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潜入文本为有效教学铺路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3、质量引领为有效教学助推。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4、持续反思为有效教学服务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9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当然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语文课堂正悄悄地起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学......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快乐”、“热闹”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在新课程教学中脱离了课堂常规而一味在形式上求新求异,则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那真是“快乐”中现隐忧,“热闹”里要反思。

  案例描述:

  那是几年前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在一次校级观摩活动课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由于片面理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的教学理念,导致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课前,我把全班48名学生分成了6组,让他们8人一组围桌而坐,每组配备了一个无线话筒。并要求孩子们,上课一定要积极发言,声音一定要响亮。还特别宣布一条:不必等老师指名,甚至可以不用举手,随时都可以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上课一开始,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我都报以赞许的目光和微笑,还不停地给予表扬和奖励。眼看有的孩子得到了那么多老师精心制作的“智慧星”,为了争取发言的机会,一些孩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停地摇摆着高高举起的小手;有的为了抢话筒,与同伴争执起来;有的干脆跑到讲台前,抢过老师用的话筒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后面的几个小组似乎觉得眼前的一切与他们无关,孩子们随意地摆弄着桌子上的东西,谈论着不着边际的话题.....看着这乱糟糟的一幕,我意识到了不妥,想竭力调控课堂,于是不断地发出口令,要求孩子们静下来,但我的声音早已被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淹没了.....可想而知,这堂课就这样砸了。

  案例分析:

  这是我从教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它给了我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必等老师指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教学不可谓不民主、不开放;让8人一组围坐一桌,也不能说教师没有关注每一个学生。但学生却不领情,使课堂变得难以控制,让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把我的疑惑提了出来,没想到许多老师都有同感。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分析着。经过深入地讨论分析,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

  再三思考后,我们认为课堂常规应该存在,只不过教师心中应该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及探索性学*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课堂常规就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能保证我们课堂的有序、有效。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常规管理呢?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最基本的三点:

  一、课堂常规--教师心中有杆秤。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包含着对规则的学*,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所以说,课堂依然需要常规,但更需要教师心中有一杆秤,以便在自由与限制中把握分寸。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心中这杆秤是多么的重要。

  二、课堂常规--那秤砣应是学生。

  课堂常规不能简单地冠以“传统”和“现代”的帽子,现有的课堂常规需要去粗取精。

  对于课堂常规,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加以评价,只能从合不合理的角度加以评判,评判是至少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为谁而定?有何前提?

  为谁而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规的制定自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像前面案例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果对象是中学生,所有“说”的内容就会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好动、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就不见得能领这个情了。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课堂上难免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说闲话等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地组织课堂,采用多种方法适时适当调控课堂。

  1、提问法: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时,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老师已准备提问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引起其注意。

  2、冷处理法:采取隔离的方式来分散影响,从而控制课堂的方法。如两个学生打闹时,可采取前后或左右分开他们的做法。如在座位排列上可以稍加调整,男女隔开或动静搭配坐。

  3、暗示法:当发现学生出现走神或教室内出现小骚动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可以马上停止讲课,用目光注视这些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并提示他注意听课;或者运用提问法,请他回答问题,牵动他的注意力回归;也可以教师在授课时,走进学生当中,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摸一摸他的头,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提示他注意听讲。

  4、无声法:在大多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以无声的方式,x或站立1分钟,以示警告,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

  5、活动法:适当的时候,可以课中有游戏、活动穿插,使学生快乐接受而不会开小差了。

  有何前提?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学*,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就是前提。教师应该在每天新开课前反复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的要求告诉他们,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课堂常规--“秤”与“砣”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而课堂常规则要求学生遵守一定的课堂规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是课堂教学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只强调个性发展,就会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只讲课堂常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特长进步和个性形成,失去课程改革的意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实现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呢?

  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用*等的口吻、亲切的语气、中肯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对话。

  其次,教师需要增强自己的“行为分辨”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学生的违规行为存在“犯错不知错”、“犯错不自觉”、“知错还犯错”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需要分别对待。

  第三,教师之间需要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尽管学校的课堂常规大同小异,教师心中的标准却千差万别。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之中。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读书心得 10

  “有效课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有效课堂”体现不同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新课程下“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我想应该:强化一个基本共识,关注五个核心要素。

  一、强化一个基本共识--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是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接受性学*为中心,欧美教育理念的主流思想也是三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中心,而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则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教育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使人们体会到:东西方的教育观念处于两个极端,而真理恰恰在两个极端的中间。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接受性学*与研究性学*的关系、打好基础与谋求发展的关系、生活经验与数学现实的关系......,这许多问题的解决,认识的统一,都只能通过改革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寻求合理的*衡来解决,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能持久的。

  当今美国的数学教育,着重强调数学基础,而中国则强调创新发展,实际上双方都是在不同的极端寻求合理的中间地带。20xx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在“寻找中间地带”一文中指出:“寻找中西方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不仅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策。”实际上,寻找合理的中间地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个基本共识。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想首先要强化这个基本共识,广大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要把这个基本共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当前“有效课堂”的研究中,只有把这个基本共识转化为“有效课堂”中的实际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五个核心要素--课时目标、数学活动、学生思维、基础训练、教学反馈

  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有些核心要素是必须重点关注的:

  1、课时目标具体、明确。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有长、短之分。简单地说,管长远、能一生受用的效果就是长效;管眼前、管特殊技能形成的就是短效。长效要长期积累,难于一蹴而就;短效可立竿见影,易在一节课内形成。“有效课堂”首先要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关系,在知识与技能学*的同时,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会方法,有机渗透情感教育。要防止新课程实践中有些课堂三维目标关系重心偏移,忽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而把后两者当作新课程改造传统课程的标志和第一追求的做法。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定位要科学、合理、恰当,“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与教学要求,去设定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起点。

  2、数学活动扎实、有效。学生的学业负担有物理负担和心理负担两种,这是大家公认的。*来有研究表明还有第三种负担,这第三种负担就是学生在学*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进一步说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这个观点非常清晰地建立了两个概念,一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以往总说,社会大趋势不改我有什么办法,高考指挥棒不改我能怎么样,家长的观念不改我老师也没辙,推得一干二净。这个观念,明确了,你作为教师,你的责任在于把每节课都上好;二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重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是否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扎实、有效,目标直接指向数学本质,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活动不要多而杂,不要流于形式。

  3、学生思维主动、灵活。有人说,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否主动、全面、全程、深度参与,外在活动状态与内在思维状态是否活跃,学*是否有效,不同水*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目标上是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是评价一堂课最根本的出发点。反观我们的学生,基础扎实,循规蹈矩,是不是缺少了一点敢于狂想的劲头?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和标准答案太多,而基于*等的质疑和独立思考太少了呢?当学生长期被标准答案压制的时候,他自由思想的空间,还有多大呢?因此,学生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深度的激活与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需要避免的是:课堂上出现“表面的热闹”、“散乱的活跃”,一节课热热闹闹,下课后学生该会的却什么都不会。

  4、基础训练适时、适度。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打好数学基础上有许多好的经验,如“九九表”的背诵,分数知识的把握......,都是很成功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一书中提到,规则记忆可以通向理解,运算速度能够提高思维效率,逻辑严谨可以保证思维精确,变式使得重复练*增加效益。这些成果,是我国“熟能生巧”、“愤悱启发”、“业精于勤”等传统教育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在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双基”应当发展为“四基”,即增加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在研究“有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学的传统优势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基础训练要适时、适度,靠拼时间、拼消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能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让学生学得太苦、太累,必须在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反馈多元、及时。真正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全要素上。反馈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次考试成绩,一次提问后的表扬或赞许目光,一份对作业不乏严厉的批语,一个专为某人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一次有区别的检查或提问......都可能是有效的反馈评价手段。反馈可以是表扬,也可以是批评或者警示。

  必须明确,表扬、批评和惩戒,都有教育价值。以独生子女为代表的新一代,在生活中更多接受的是长辈的关心甚至溺爱,因而在成长中就更加需要恰如其分的准确批评。在重视发展性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它评价方法,如:与合情合理的标准要求参照比较,与相似相关伙伴发展状况的参照比较,都应该恰当利用。有效教学强调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因此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明确,以便于检测。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新课程下“有效课堂”的研究,是广大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市的小学数学课堂将会越来越扎实、有效。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3)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范本5份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1

  暑假时,读了许多遍的《有效教学十讲》,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和手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把*时看到听到的各种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好处:这个书内容直观,语言直白,实例较丰富,易懂,对有效教学从概念到具体操作方法都有叙述,比较全面,作为教师*时没多少时间查这些新概念新说法,可以作为工具书,操作上有疑惑的时候可查阅。方便。但是书本作者总是在回避一个很直观的问题,即分数和作者观点相背时的对策,常用妥善处理,协调,逐步改进,摸索等模糊字眼带过,所以虽然讲得天花乱坠,读完多次也是心中无底。读是读了,实际中遇到问题还是迷茫。教师学了这些思想方法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感觉风险好大的,实施中的问题谁来买单?教师,领导,还是学生?还是总得有做小白鼠的,我不做谁做……

  二、我可以改正和改进的:

  1、文化程度偏低,要努力学*,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教学过程中要收放自如,心想的,嘴说的,要和当时的情境想适合。比较难。努力靠*。

  2.积极主动改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把握难度大,说说容易做做难,具体操作难度更大。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和时间,学*方向把握,结果和过程不一致……等等矛盾,只能是逐步的探索。

  3、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率。注重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由“接受式学*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为主”转变。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4、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尽量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风险极大,现阶段实行在无法保证分数的前提下,极有可能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多方面误解。

  5、教材分析依据“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学生能力。

  6、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总的说,有效教学也好,素质教育也罢,一切看起来很美……我要做的很多,很多……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2

  "有效教学"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来解决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方向。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看完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既定的学*目标?那就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发展,也是我们该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在做好这两个问题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学才会走向优质。

  一、从学生方面

  要以学生为本,用真爱构筑课堂。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从《有效教学十讲》中明白了我今后更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教师方面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背景知识,内化为对教学有用的东西,使文本在学生眼前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心理。通过阅读这一段我理解要提高教学效率,我觉得第一步应该从钻研教材入手。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发掘,领会其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进一步发挥新教材的作用。

  三、从教学方面

  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和精彩的生成。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

  四、从反思方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将教学实践和反思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因此我们就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看完《有效教学十讲》后我明白了应该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对《有效教学十讲》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3

  刘向说过: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读了《有效教学十讲》如珍似宝,同时也感慨不已。当久了老师,让自己能认真的读一本书,而且不是所谓的闲书,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知道大家如何,对于我是这样的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打动我的是余教授的亲切,从字里行间透射出的诙谐与诚恳,他用敏锐的目光,娓娓道来的语气和生动的比喻,向我们表达了他对当今教学的看法。其中信手拈来的案例,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参照物,这真的是弥足珍贵。我记得林高明老师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有打开教室的门,才能敞开学生的心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说的是,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走学生的心门,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是抱着学*的心态来的,不敢说有什么体会,就暂且谈谈一些心得,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之后我有很多的疑问,每次上完课之后,总觉得不满意。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当了*十年的老师,现在去回想说,让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时,居然是茫茫然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华而不实,一心想让课堂热闹,可是事后回想起来,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了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可能就是涉及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真的很惭愧。

  这本书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第二讲的教学的生成性。不知道老师们对旧版本的《景阳岗》这一课有没有印象,里面有一道思考题是这样的:现在我们要提倡保护动物,可为什么要来学*这一课昵。当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学生们真的是各抒己见,气氛好不热闹。有的同学说,武松要上景阳岗,当然要把老虎打死,要不然,他自己就得死。学了这一课,我明白了,应该出手就出手,所以我们要来学*这一课。我当时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聪明呢。有的同学说,武松太残忍了,不需要把老虎打死,只要打昏,照样可以过岗呀。当时我表扬这位同学说,很有爱心,还叫我们班的学生向这位同学学*。其实,在当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已经偏离了思考题,我自己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还鼓励他们。在我的课堂上,武松是被披的体无完肤了。其实这一个问题,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学*的是他机智、勇敢的精神,不是让我们去学*他打老虎的'。读了这一讲,我才知道,这是价值观的偏离,扭曲了学*的方向和实质,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

  当然读了这本书也许是我自己的水*不够,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有一个疑惑,如果有机会,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是关于第五讲的教学关系。在125页中有对于好老师的讨论。我们六年级里有一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其中的老师,以独特的教学方法,折服了很多的学生。肯学*的学生,当然认为这样的老师是好的老师,可是学*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是不接受这样的方法呢?其中有一位参与互动的老师,说让差生说好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可是,根据这本书里的一些作法,好的学生肯定是乐意接受的,可是对于一些宁愿老师喂一口,吃一口的学生呢,在我的课堂上我哪道不管他们了吗?当然这决对不行,可是在课室上我应该如何来*衡我的教学呢?这是我的一个疑问?请各位老师能指教我。谢谢。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4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为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正在进行福州市基础教育课题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了让课题组成员能拥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决定带领大家开始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学*。《有效教学十讲》是推荐大家读的第一本专著。

  初读《有效教学十讲》,对文中所提到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成绩与问题深有同感,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的认识感同身受,于是,有了第二遍细读的愿望。品味之后发现,自己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众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过玉米地的启示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新课程赋予有效教学新的`含义。余教授讲的过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问题。

  在过玉米地的比赛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两手空空,一个玉米棒都没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浑身是伤;还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还没受伤,所以感觉很快乐。在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谁是最有收获的?第一个人跑得快却一无所获;第二个人得到的多,却很费时;第三个人跑得快,获得多,可伤了身体,代价也很重;第四个人跑得快,得到的多,还很快乐。答案很明显,最后一个是也。

  过玉米地掰玉米的结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伤且快乐几项指标综合衡量的,最后一个过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么教学呢?教学是否也要考虑学*的速度、获得的结果和学*的过程各项指标呢?很明显,无所获的学*,无论多么快乐,是不能称为有效的,因为获得知识是学*的第一要务;花费大量时间获得的知识是低效的,因为它往往以牺牲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为代价,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知识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被看做是一种沉重负担的学*不但无趣,还随时会终止的,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便再也没有学*的热望,为完成学业而欢呼雀跃的人不是少数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解脱的办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学*。这样的学*因为没有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力,是过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学不得不考虑获得知识的时间、结果和过程三个要素,速度、结果和体验是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指标。

  有一定的速度,获得必须的结果,在学*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是考量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综合指标。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 5

  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如果在学*的过程中,没有领悟或者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他掌握的就是一大堆"死"知识,是"行尸走肉"。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在教学中是否是为了达到目标,而把过程给省略了呢?是否为了省时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了呢?是否为了节省更多的成本,而排斥学生的思考呢?是否把教学过程庸俗到无需智慧努力,不要动脑筋,只要记忆练*就能掌握教师所讲的东西呢?是否我们培养的就是那些不思考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呢?是否我们在困惑,为何学生学了那么多,却不会运用,盘活呢?以前曾看过的一个故事窜入了我的脑海――

  一个外国的孩子,他正在独自玩沙,显然玩得很专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动作也很慢,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总也装不满,疑惑地看了一阵漏斗之后明白是因为漏斗会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这样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这个外国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会一点漏地顺利进入瓶子。于是他按照这种方法很快装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妈,而妈妈则拍手以示鼓励。

  一个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也同样是发现了沙子进漏斗后都流出来,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头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也没有体验任何失败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为这个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什么意思了。

  当那个外国孩子还在津津有味地与沙同乐的时候,这个中国孩子已经玩腻了,正缠着妈妈要抱。

  想到这儿,我的心情已不再*静:在教学中,我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了吗?我是否也充当了中国妈妈的角色?对于孩子学新知的探索过程,我是否总是在无意或在好意中干扰了这一过程的自然进行?答案肯定的!不止做过,还不止一次。在我的思想理念中,虽然已有了一些强调"过程"的意识,但我也不是认为孩子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就越好吗?当孩子在学*中遇到困难,我不也多少次地手把手地教孩子,让他们很快地学会比较难的知识吗?忽然想起了以前听过的"做中学""玩中学",原来还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终于,在我的脑中理论和实践的断路给联结上了:

  联结学*理论认为,一切学*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理论与实践链接的顿悟的惊喜令我兴奋!在未来的日子里,就让书香继续浸染我吧,我将会迎接更多的反省!

  运笔至此,发现已难再下笔,只能感慨:一笔难书尽此书的奥妙啊!因本人的眼力、领悟力、素养的限制,实难把其精髓处一一道来,还是让我们一起都去看看这本书,亲自去感受感受、体验体验,我相信,你会更深地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理论与实践链接的顿悟的惊喜令我兴奋!在未来的日子里,就让书香继续浸染我吧,我将会迎接更多的反省! 运笔至此,发现已难再下笔,只能感慨:一笔难书尽此书的奥妙啊!因本人的眼力、领悟力、素养的限制,实难把其精髓处一一道来,还是让我们一起都去看看这本书,亲自去感受感受、体验体验,我相信,你会更深地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含义。再次默默地注视《有效教学十讲》,心中一个念头不期地出现了:好书,是需要我们一读、二品、三回味的,"有效教学",我会再次与你相约在书中、梦中…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4)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1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责任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现在,很多老师都知道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通过学*《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过程中教师具有学*的主动权和自*。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提问贯穿在每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环境,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那些将要学*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2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有效教学”一词,应该是很熟悉了,我却迟迟未深入学*。最*有幸读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学》一书,颇有感触,一直以来,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非常浅薄:有效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师教学领域里,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结果来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达到又快又好的本质。其实,我的理解有些偏颇,不仅失之科学,而且过于片面。现就阅读崔允漷《有效教学》一书写点读后感想。

  一、书中基本框架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者“像专家一样思考”。本书的单元组织、各章内容、正反信息、练*设计、站的选择等都体现了如下思考:如何把问题还原到原点来思考?如何将教学问题置于课程、教育、社会大背景中综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学*者将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学*、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学*者形成教育领域的大观念,而不至于去记去背书中提供的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

  本书的组织架构按学*单元的方式来呈现: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诠释了何谓有效教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让人读起来轻松、易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读书收获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规范的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在阅读第一章的开头,文章就提出问题:什么是教学?我在线教育已经十多年啦,可还不曾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来还真的有点不可思议。总是认为教学就是把已知的东西教给未知的学生。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引起意向——学生想学*,即引起学生学*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调适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学*,是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术中在讲述理论时要配合适当的实践操作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四)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所以一些课堂行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脱离了最初教学的意向性,教学最实质的内容在于学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二)理解怎样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之前,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或书面形成一个计划。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思考怎样教得更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单元的“怎样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路径是:一个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导;最后是专家引领。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师。以前读书的时候,心理学的书中也有提到,波斯纳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我们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书中明确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经验的桥梁、是锤炼思维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对于我来说,懒于记录、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要养成反思的好*惯。

  其次是同伴互导。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会坚持不断地自我反思外,还要学会同伴互导。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当你遇到一个难题时,自己怎么绞尽脑汁都无从着手时,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别人总会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吧,师资少,学校里仅有五位信息技术教师。书中提到一点同伴互导时应注意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第一是要积极参与合作;第二是心态要*和,坦诚相待;第三是学会如何合作;第四是积极行动,共同担当。在师资少的情况下,同伴互导可以激发每位参与者的合作动机或智慧,让每位参与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专家引领。书上的定义说,专家引领是当你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你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虽然在中学中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们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导,有些问题是我们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专家引领。那专家在哪里呢?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专家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当然,如果学校给我们搭建和专家交流的*台那当然更好。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体会3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引以为意,随便翻看几页后,便将其搁置一旁,弃之不理了。只是在学校布置学*任务时,才慌忙将其找出,用心梳理,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啊,这书里并没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论和花哨架子,写的还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通过学*了袁教授的《有效教学》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5)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1

  读了《有效教师》一书,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爱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学*,热爱生活,才能让孩子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将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学*与生活当中去,让那颗未泯的童心生根发芽。

  三、在学*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的`职业。对于我们教师学*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象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 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2

  最*我学*了《有效教师》这本书,感受颇多。有效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研究者,是成功的教育合作者,是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本书也让我对成为一名有效的教师产生许多的体会。

  一、胸怀大志

  理想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教师应该树立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社会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为人生目标。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的工作是在学生的心田里开辟一片绿地,播撒上*的种子。我想,这世界上,如果由于我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么我便获得了人生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我想我也应该有这样远大的目标,为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二、爱岗敬业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拥有无限的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在教师中,敬业是使所有其他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好的教师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帮助学生的生活与学*中。许多名师,都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教育孩子的工作中;他们的教育超出了课堂,敬业精神扩展到了学校、甚至社会。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热爱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与互惠的感受创造了一种对学*的积极态度。好的教师总是给学生送去温暖,即使没有报答;总是拥有极大的耐心,一边又一边的传授知识;总是维护着学生的自尊,给于信心。

  四、学而不厌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的职业。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几年,教材地不断更新,加入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将大学的知识带到高中阶段要求掌握。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的重要性。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要向书本、实践、各种信息渠道学*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五、自我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显然,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的环节。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学*,通过反思,教师能获得改进教学实践的专业知识,还能有助于建立学*共同体。最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时的工作和学*中也要有强烈自我反思的意识。

  通过对《有效教师》的学*,我体会做一名教师不难,但是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就不容易了。同时也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明确目标,想着做一名有效教师的目标不懈努力!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3

  最*学*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未完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6)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 (菁华3篇)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1

  读了《有效教师》一书,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爱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学*,热爱生活,才能让孩子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将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学*与生活当中去,让那颗未泯的童心生根发芽。

  三、在学*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的`职业。对于我们教师学*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象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 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2

  学生进步时如何表扬?学生犯错时如何批评?学生有矛盾时如何化解?学生缺乏自信时如何激励?

  作为老师,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开展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李进成老师的著作《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一书,采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和大量的实例分析告诉我们,老师的说话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与否,并且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感悟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地犯错和改错中进行的,换句话说,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学生犯错的态度。批评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而后者要比前者复杂得多。

  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李老师总结了用"空杯心态"了解事实真相,在没有确定事情真相之前放下主观评价、违纪行为的定性,不轻易和人、品相联系、优化语言模式,少问why(为什么),多问what(是什么)和how(怎么做)、尽量不当面批评等方法。当他面对一位在课堂上吃棒棒糖的学生时,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请他起立,说说吃棒棒糖有哪些好处?学生尴尬地笑,无言以对。李老师又问在课堂上吃棒棒糖有哪些坏处?这时,学生有话可说了,如不尊重老师、不礼貌、违反课堂纪律等。"看来你都懂,我希望你真正能在课堂上有甜蜜的感觉,而且不是棒棒糖带来的,"李老师幽默而机智的回答正是体现了说话艺术的`魅力,既避免了师生对立情绪的产生,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

  书中多个类似案例使我感悟到: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寻找自己的不足;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把错误转化为成长的财富;用恰当的语言教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达到教育的更高境界。

  感悟二、有效的教育是正面激励

  卡耐基说:"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愿望;我们也要相信,每个人内在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只不过暂时没有被开发而已。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使用表扬、激励式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

  李老师的激励模式另辟蹊径、富有特色,如绘制"取经"路线图,使学生明确目标,勇敢面对恶魔,找到守护神,挖掘优点完成"取经"任务;根据动漫任务大力水手形象,给学生大力水手"菠菜",激发学生无穷能力,发挥自身优点;用积极暗示激发能力等。李老师的一名学生对写作缺乏信心,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很差,他就告诉这位学生:"不要说自己作文写得差,而应该说自己哪个地方还有待提高。字写得很漂亮、作文结构很清晰、内容很充实,都是优点,只是在写作思路和身体上还有待提高。"学生欣然接受,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要向李老师学*,学做一位会"说话"的老师,充分运用说话的艺术,以激励的方式,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小题大做夸奖一番,再稍转话锋,指出美中不足。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说话,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让我们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抱怨;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成为会"说话"的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

《有效教师》读书心得3

  最*学*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未完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智慧的光芒。我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得到了更新。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岁高龄还在与不学生亲切密接触,谭迪敖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著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当前,面临有很多学生厌学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来思考。通过学*《有效教师》,深有感触,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

  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中来。

  6.教师做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有效教师》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走一条“教研结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之路,我决心成为一名这样的教师,以不愧对自己的青春年华。查有梁先生总结了一段关于“研”的妙语,我时时用他来鞭策自己!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7)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1

  大家都知道,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第一备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双基”目标,忽视其他目标的达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知识同样重要。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科本位目标,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目标。第二备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一是读懂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二研究教材,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吃透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第三备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失去实效。所以说只有关注学*起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二是抓准切入点,数学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三是亲历过程,关注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话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握指导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二是指导适当,就是教师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有效互动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用具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二是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所以说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以上条件,才能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第四有效管理。教师也是管理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练*。练*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紧扣和服务于教学目的,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

  第六有效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们说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创造者,他们所采用的的方法也不会有所不同,因人而异,所以有效教学策略也就难以固化,更不会千篇一律,教学策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它不但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当然,有效教学不止上面讲到的这些,还有更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因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教学的水*,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2

  寒假期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没想到原来认为枯燥乏味的文字细细品读下来竟让自己受益良多。

  首先就此书的特点而言,它以《*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理论基调,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国内当前英语教学环境想结合,使新课标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将国内外英语课程标准作了对比,内容更为充实,并在英语语言技能、学*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使新课标的指导性更细致明确,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更容易落到实处。

  其次,就此书对我自身的教学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更为明确。书中作者就英语学*所要达到的层次标准作了明确要求,在目标等级清晰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将更切合实际,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此前,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达不到预设目标的情况,而在读过本书后这一困扰便随之清除。

  第二,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以前,自己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便是让学生能看懂句子,能够正确答题。而在读完本书之后,恍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及学*自信为主,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并非是让学生们会做题目。第三,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老师只是学生学*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显然,在这一课程标准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课堂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英语教学要求。

  于是,我便采取更多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如小组讨论、表演展示、知识竞答等,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第四,教学评价更完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体系被定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量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反映要以人为本。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改变了以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从更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行为。这一改变让我看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在英语学*上都有不同的出色表现,只是并非所有学生都体现在考试成绩这一评价方式上。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让我在教学上更有热情,而我更多的热情投入又带到了学生们更大的学*兴致,如此良性循环让我的教学收获颇丰。

  再次,就我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新课程标准让我专业知识更为丰富,专业技能更为成熟。《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分级标准以及实施建议上都作了明确而又细致的讲解。让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上积累上更多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上每项教学活动的安排更为合理得当,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犹如一名良师,传授了我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解除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纠正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过错。我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认真研读教育理论专着,用心总结经验教训,自己的英语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3

  当代社会发展较快,学生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愈来愈高,如何把握最新教育动态,如何满足学生最*发展需求。这些问题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特地通读了扬州大学教授潘洪建教授着作《有效学*与教学》一书,受益匪浅。

  要变革教学,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对于学*方式。该书作了极为精辟的解释“是学*者在学*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认知与行为的方式、策略及其倾向的总和”这一定义不仅仅将传统的感知倾向、思维方式、学*方法和学*策略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更是将我们*时不注重的学**惯,学*态度和学*情感也归纳进去,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次划分,因为,经过*段时间的摸索,学生的学**惯和态度较之于思维、方法而言,更是决定了学生的学*效率,所以要有效地提升学*和教学效果,改革的应该是全方位的学*方式、而非方法和思维*惯。

  学生的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总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共同的特征“个体性、稳定性、多样性和互补性”而每一个特征都各有优劣,切不可偏颇评判。但是,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学*方式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单一、被动、机械化训练、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这不仅仅加重了学生的学*负担,背离了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遭受压制和打击。

  所以,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将学*方式进行改变,变单一为综合,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接受为意义建构。

  在谈了有关学*方式及其变革的内容后,该书就以大量篇幅叙述了多种新型的学*方式,,例如“自主学*、合作学*、表现性学*、反思性学*、服务学*和体验学*”等等,其中有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而其中又有我们颇感陌上的学*方式。接下来就书中所讲的“表现性学*”,来谈谈我对其的看法。

  所谓表现性学*,其主要内涵是指:表现主体通过在操作或者在做的情境中,选择最合适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学*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方式。根据这个内涵的界定,可以深层次的对表现学*进行解读,首先是表现性学*发生在操作或者做的情境中,人的活动是获得认识的途径,学*也是活动的一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当十分重视学生从做中学,而不是静听、静观。

  其次,表现性学*应属于学*主体内在心理特征的实时、自然的表现和释放,表现性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释放其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到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而表现性学*正是学生在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得到的释放将会以情感的方式获得,并最终影响学生发展。

  最后,在表现性学*方式中,学生作为主体,能够能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或者表达方式,这是源于人类自身智能的多样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个体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每个个体自身能力的多元性和独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4

  又是一个岁末的到来,寒假,一个学期承前启后的时刻,在假期休息之余,本人认真拜读了宋运来先生的作品《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特别是对于第二篇品课部分,我是颇多感触。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听课我总认为是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训而已,这样的心态造就了*时听课的随意性,课后不去细细咀嚼,很难对自己教学路上的创新有所帮助。读了这篇文章后,才真正明白,听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经验,而是需要我们互相去做深层次的学*、交流和思考。看字识意,品就是要我们分三口食,方能得出个中真滋味,品课亦如此。品课到底品什么?在此我谈谈对于我的心得体会。

  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德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教师在听、观、评、议课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品课是初为人师的起点,品课让新教师虚心品味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评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品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品课让教师在品味他人课堂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并有更多的教学收获。品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品课让教师能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改进,正是这一次次的完善与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品课,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的更高一层次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是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的渠道。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我们注重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最被注重的是听课、评课、议课。我认为在此基础上就听课参与者来说,应该还有一个意义上的深加工品课,寻求在听完本课的授课和评课、议课后的更高层次的收获:品味本堂课给学生发展带来的欢乐和收获;品味本堂课给授课者本人的成长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品味评课参与者在评完本课后的心得和体会;品味我本人在此次活动中的积淀和超越。

  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味

  所听的课堂课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最受启示的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会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不清楚?

  这课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怎样?

  本课中我的学科技能提高了多少?

  本课中的教学过程脉络怎样?

  通过本课,可以让我把握哪些学*方法?

  养成哪些学**惯?

  本课使我的思想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得到了哪些熏陶与提升?

  二、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课前我的准备怎样?

  学情的预见、活动的设计合不合理?

  哪些新课程理念在本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中最成功的教学环节有哪几个?

  本课中的知识构建还需改进吗?

  本课中的德育资源把握怎样?

  本课中师生、生生情感传递、心理交流有特色吗?

  众多的评课意见,你都能认同吗?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几条?

  三、站在听课者的角度来品味

  作为欣赏者,我最赏识本堂课的哪些方面?

  作为评价者,我给本堂课打上哪些评语?

  作为指导者,我为本堂课提出哪些指导性意见?

  作为研究者,我给本堂课提出哪些的探究方向?

  作为学*者,我从本堂课中能学到哪些知识,增长哪些见识,借鉴哪些成功经验?

  吸取哪些不成功教训领悟哪些理念或动向?

  作为管理者,我从本堂课中能着到多少花钱多办事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

  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域特色,整体状态?课堂教学研究改革的进程怎样?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状态怎样?

  课堂中师生的表现与管理层面提出的理念、方案、要求是否相适应?该做哪些调查呢?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5

  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许多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有效教学的含义,而且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许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学生活动的研究》,有了几点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效活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2、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有效活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出来,促进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8)

——《白说》读书心得通用十篇

  《白说》读书心得 1

  在白岩松的新作《白说》中有这么一段内容,说的就是成功与失败。他说道: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

  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在回答体育如何影响下一代的问题时,是这么回答的,“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回头***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项羽是成功者吗?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

  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是需要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白说》读书心得 2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书心得 3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书心得 4

  约莫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某出版社到学校里摆书摊的地摊里看见了老白的《痛并快乐着》,依然清晰的记得白色封面下写着痛并快乐着几个字。翻开书,不是一上来就balabala的开讲,而是有几页十几幅照片,每幅照片下面都是一句话,或描述内容,或描述场景。深刻体会到老白是一个性情中人。果断,书买了。回家花了两个晚上读完,初次体会到在当时我看来的一种独特的思想在思考人生,从此认为老白是难得的思想隐士。

  两天前,无意在书城看到老白的《白说》,果断,入手,看看在说些啥。就是这么巧,又是两晚读完,即使身体再累,熬夜,也有想要把它读完的.冲动。拜托,哪里来的这么多冲动,应该说,老白在讲的事,以及困扰过他的事都是最*困扰自己的。没有标准答案,但老白以老朋友的身份,及时的出来告诉你,这些都是要经历的,过去了,突破了,内心就*静了。太认可他的主要观点,人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追求,一旦物质上满足以后,能否寻找到信仰就成了焦虑和烦恼的源头,其实我们追求发都是内心的*静!

  老白的《白说》在前半段对这些思考特别到位,尤为喜欢他讲道德经的那篇,读来之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白说,他说了很多,读了后很快也会忘了那些话,但留下的是曾经有过的共鸣,和寻找内心*静的另类领悟。

  《白说》读书心得 5

  说完后白岩松深深的摇了摇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月都没看一本书了,之前说的一周一本书的量好像有说话没算话了。突然想起也有买白岩松的一本书,趁着这个时间,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还记得看柴静的《看见》时,眼泪一次次狂飙。总觉得新闻媒体人都有一种让人崇拜且向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细节让人落泪,回过头又觉得社会还有很多层面,但是还是需要保存乐观,继续生活。

  这次翻开《白说》也一样,虽然和看《看见》的文体非常不一样,也确实男士的表达也许没有女士那么细腻。但是同样,给予了我很多感触。

  书分为了“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五个章节来呈现。因为有些涉及新闻的.内容,虽然看得懂但是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只能看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想法。

  作者多次在书中说到中国人惯有的思维,不管什么事情,上来就先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也导致我们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实生活好像很难分清楚那几分钟好,那几分钟坏,有的好像只是*淡与不断的重复。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学会接受*淡看,在*淡中寻找能够让自己无限靠*幸福的事情。内容很多,我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欢“岁月”这节的最后一句话“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现在合上书却想不起来到底讲了些什么,这也许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的内容,但是有些画上线的内容能够被说一说。

  《白说》读书心得 6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我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

  《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样的。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确实让我喜爱。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爱,因此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白说》读书心得 7

  第一次知道老白还是高三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地抽出了两节课,让我们看了老白在耶鲁大学的那次演讲视频,或许真的在那个时候,仿佛除了学*课本上的知识,其他的都会显得多余,我们每个人脑子里其实都充满了许许多多地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说小一点,是对中国社会的一些想法,由于这些都是高中课本外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去思考,但是我很庆幸我在那个时候听到了老白的演讲,听到了关于他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通过高考,现在能够站在耶鲁的讲台上,与同学们交流的故事。是啊,看起来语文老师是“浪费”了两节课事件,放了一些无关学*的东西,但是能接触到老白对于农村学生如何通过高考,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这样的故事,又何尝不是稳定了我们认真学*的心态呢,这是哪怕花十节课也讲不出的效果,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很感谢,能碰到一个这么有思想的语文老师,让我们接触到了老白,也接触到了这么多高中课本上永远也提不到的,却能够真真切切让我们自我思考的问题。总觉得大学的老师再也没有高中的那些老师看起来“可爱了”,可能大学需要的更多的是导师,而不是老师。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自己能够,把老白在耶鲁的演讲视频,带给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们……

  《白说》读书心得 8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我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

  《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样的。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确实让我喜爱。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爱,因此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白说》读书心得 9

  前些天朋友给我推送了这本书,让我读完说说怎么样。

  虽然作者在本书后面特意强调,这不是一本演讲集,但是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本集演讲与讲座整理汇编出的一本书。书中汇编了作者20多篇经过整理的演讲稿,每一篇都是值得一读的,有内容,有趣味,有深度,这20多篇汇编成一本书,是作者40多年的阅历与心路历程。

  而我个人的感觉,就是看待事物的一种新的角度,一种新的眼光。人们因为思维的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作是透过一个40多岁的媒体人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中国,看待社会。有些东西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确实过于遥远和陌生,但又时时刻刻存在我们身边,比如说改革。

  在看本书之前,也听说过这本书,但很多人把这本书归到鸡汤类,也有些评论说太过于正规,观念太正,以致于太多无用的正确言论。我个人的感觉,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看,若把本书当作一本工具书去读,企图从中学到一些硬东西,显然是有些行不通的,我更愿意是与当作一个40多岁的媒体人的一次聊天,一次交流,有些深度我们现在无法触摸到,有些感慨我们现在无法体会到,就真的没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对错是非。

  《白说》读书心得 10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的作品,一部言语中的心灵之路。通过*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从《白说》这本书的序章可以看出这本书是白岩松在做了央视第一位新闻评论员之后结合自身感悟而创作的一本关于人生道理的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白说两个字让我感到很迷茫,这到底是写的什么,读着就发现这本书就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我们许多“大道理”。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每一章节都会引入一句名言,作者会对着这句名言开始展开自己对于这句分析与理解,进而引向更高的.层面,深至内心,广至社会。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懂得他的思想,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话,我在读的时候总感觉这本书不像是荧幕上那个拥有一张标准国字脸,满脸严肃的白岩松写出的,更像一位年轻人用轻松的口吻对你诉说着一些道理。道理就是为成功而出现,成功并不容易,鸡汤遍地的年代,你喝的再多也许你还是个,白岩松的这本书并没有高歌众人所传唱的大道理,反而反对一些话如;坚持就是胜利,并且充分论证自己所说的正确性。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有时间的朋友们,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非常值得读!


有效教学读书心得通用十篇(扩展9)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实用5篇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1

  由于个人业务成长的需要,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类的书《有效教学方法》。仔细阅读后,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师若想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将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具备相当的素质。

  阅读至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突出教学重点时,教学语言要易于理解;概念教学时要清晰、规范;规律教学时要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实验教学和*题教学要让学生明晰步骤与方法。

  2、多样化教学:本人依据理解提出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教师提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精细设计提问的环节、调控课堂的气氛等。

  第二,学生回答。可以是口头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对于观点或解题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认识清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组合作。合作为个人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小组成员内的合作将学生的行为集中在完成教学中的既定任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较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任务导向:教师提出待定课题,布置给全体同学或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单元”,以任务的形式,因“任务而导”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如何办呢?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的比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必然是自主学*,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不可否认,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2

  这几天我认真地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在读了《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课题《和谐互动式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研究》,有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今天,不妨写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和谐互动的前提。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二,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和谐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出来,促进以学*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和谐互动的基础。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等的对话。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和谐互动的重要条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

  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易*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

  五,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

  激发鼓励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激励是培养兴趣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互动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可以使学生们共同对他们的学*负责。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活动的内在动力。

  六,关注与倾听是实现课堂和谐互动的必要的修养。

  和谐互动要求要学会关注。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教师和其他学生,课堂上就不可能呈现出和谐乃至高效的"互动"。教师关注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着眼发展。不仅要关注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偏差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学会关注是"和谐互动"所必不可少的。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形成以"静听"为主的学*定势,使学生养成心理上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走出"静听",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位善于"倾听"的教师就像一位高明的心理医生,能够准确把握学生脉搏的跳动,能够及时预测学生情绪的波动,能够巧妙调整课堂的气氛,把师生的沟通上升为一种艺术。教师的"倾听",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状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层含义:一是倾听教师,二是倾听学生。学生倾听的质量是"和谐互动"的重要保证。

  七,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和谐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

  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

  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

  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间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而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

  课堂提问需要体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好奇心,产生求知欲望。

  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是培养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想,敢说。四是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最好效果。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3

  优化检测方式。

  英语的单词检测是每周都必须完成一定任务的,我一改往前大家统一时间同一任务的检测模式,将检测内容出4套不同的测试题,监测的时间很灵活,学生可以选择在一周的周一至周四的答疑时间,无论哪天只要准备好了,就可以随时到我这里随机抽取一份试题检测,试题的答案和登记表都在我办公桌旁边的墙上贴着,学生检测完后自行核对,错误的地方我就会让他及时订正或者给他讲解疑惑,完成任务了就自行在表上作好记录。这样基本既避免了学生在测试时有时会抄袭或者有疑惑也不解决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间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学*氛围的形成。

  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调整后,很明显的是学生答疑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通过*时的单元检测也好,期中的段考也好,都反映出多数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不同的任务设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这种选课走班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可能和原来完全不同。大家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伙伴,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仅限于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沟通合作,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伙伴,愉快的学*,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有效的利用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时间和精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惯。

  一开始,我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理解是混乱的,也是非常深恶痛绝的。每两周一次的过评让我痛苦不堪,经常为了完成过评耗时耗力绞尽脑汁,但是好像没什么效果,学生不怎么当回事,家长也很少看。我将过评表好好分析了一下,那上面既有对于学生学**惯的监督,也有对学生学校效果的反馈,觉得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它来服务于我的日常教学。于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任务将过程性评价记录作了改变。

  例如,在学生的口语实践练*中,我让学生以英语教学班为单位自行组合完成英语配音任务,准备时间是两周,要求必须是三至五人,不足三人者在团队合作评分项上有扣分。不同班级的学生互相评价,给出评价建议和分数,然后三个班级中最好的三组做巡回展示。这一活动前期准备比较费时费力,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观看或者收听别人的音视频时,学生们非常认真而且很有收获。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在完成任务时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不一样的渠道学*知识的乐趣,还有和同伴愉快合作后的情谊。

  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环节,提高学生复*的有效性。

  在每个学段的考试前,我们学科都有口语测试的环节,占比10%。为了使学生能够即达到口语练*测试的目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帮助他们自己养成良好复**结的*惯,我设计的内容是提前三周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从本学期所学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要求尽量多的使用本话题相关的重点词汇和语法表达,每一个话题给出简单的内容提示和要求。

  在第一周的准备后,学生需要把所选话题的内容写成文字,以电子稿的形式发到我邮箱里,我在第二周会将学生的电子稿打印出来后,给每个学生约好时间当面批改,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且说明错误的原因,督促他们及时纠正。第三周的答疑时间,学生按照交稿时间编好的组,每天下午15人,自行来我教室进行口语交流测试,除了讲述他们所选话题外,我或者是其他同学会根据他的所讲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其他同学根据他的表述和反映给出成绩。这样,学生的口语测试成绩既能够体现他的口语交流的能力水*同时也能够通过写作的小练笔帮助他们及时总结复*。

  一年下来,摸爬滚打,有过苦闷和疑惑,也有喜悦和快乐,我边思考边摸索,和同事们也常常沟通和交流,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停的调整和改进。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于每一个学生,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所以,我们依然在路上!

  在“变”中寻找课堂教学策略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需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那么45分钟的课堂讲不讲,讲多少成了首要的问题。四高一第一学段的两个月,我真的是可以用焦头烂额,精疲力尽来形容。

  首先是课堂上,比较严格的恪守少讲,学生基本能自己掌握的基本不讲的原则,然后等候下午答疑时间学生自觉的来我这里答疑解惑。没过多久,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多数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理想化的好学生:又好学而且积极上进。下午答疑时间,相比较对面化学教室的门庭若市,我这里简直是门可罗雀。

  难道是学生真的很好,所学的知识都掌握了么?可是前诊也好,后测也好,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少啊?于是,我开始想如何在提高课堂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答疑。我的办法是把教室变成超市,学生根据老师的学*任务和自己的学*能力,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各取所需。在教学任务不变的前提下,从老师的授课形式到学生的学*形式等方面做出改变。授课形式上不再死板的遵从四步走:前诊,自研,任务完成,核对任务。而是灵活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任务的步骤和顺序,而我则根据学生的选择适时的监督指导。

  课堂的教学任务的推进也逐渐从班级变成小组,这样,使得学*能力相*的同学能够自行组合,便于我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解决他们个性化的问题。在授课内容方面,对于课堂上需要通过核对答案来检验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环节,我也一改往日用PPT投影,大家集体核对的方法,变成将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以分类的方法课前打印好粘贴在功能教室的各个角落,由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和速度去决定何时核对答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容易自行核对纠错的任务,由学生自行对照然后互助完成,而那些课后练*中能力提升的部分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也最能发现学生知识漏洞的内容。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完成的快,他们的疑惑和错误经过老师稍稍点播就很好的完成了,从而可以开始其他任务的学*。而那些程度稍弱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同伴互助后还有的疑惑就是我要重点给他们辅导的地方。

  课堂上无法完成答疑解惑的,我会要求他们在答疑时间来完成任务。如此一来,我基本上一直能够跟进每一组学生的学*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乱,因为不时有学生下座位去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去核对自己完成的练*,但是,不同层次学生的学*能力基本上都能够兼顾到,基本可以做到个性化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4

  杜威对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进行了抨击。他指出传统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教育中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成年人的经验预先编制的系统化知识,超出了儿童的经验和理解能力;

  第二,因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过去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行为规则,所以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教学活动只有单纯的“讲”和“听”,学生没有寻求新的知识和方法的空间、只能接受机械训练的任务;

  第三,学校采用的刻板的并且不同于儿童所处家庭和社会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如学生要在固定狭隘的场地、班级、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进行严格升学和考试。

  杜威认为,教育需要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系统化的知识,不能够“既不关心它原来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同时,掌握过去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应该立足着眼于生活的未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发觉真正存在于经验内的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问题这两者间的联系”,“我们的问题是明确怎样把熟悉过去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有力的工具”。

  在杜威看来,理智和知识是应付生活环境的工具。有机体进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和环境接触、并学*去控制作为客体的环境的过程。杜威认为,经验和实践先于知识,因此,如果有机体再按那一方式行动的话,他就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情。在环境中如果行动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除非希望不愉快的反应,有机体将不会重复这一行为;如果行为产生了预期的反应,有机体就会知道当他期望这种结果时,他可重复达一行动。在这种行动和反应的过程中,有机体也就学到了控制环境的知识。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需要时才会行动,因此知识是于需要,这是所有知识的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预期愿望去控制和影响其他人和物质环境,在此知识充当了他控制他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工具。

  这种理论在《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具体化。杜威认为,只有当有充分的原因需要思考时,只有当个体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当行动不满意或被阻止、或不能确定行动是否正确时,一个人才思考。在此情况下,他分析情境,以弄清问题的性质,然后运用意识中原有的材科或收集新材料,提出假设,并在思想中加以验证,直到发现一个满足他全部要求的假设,然后按照达一假设去行动。如果行动成功了,他就学到了如何处理这种情境的知识。如果行动不成功,他就会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假设是不起作用的。

  作为对传统教育的**,杜威认为,学校教授学生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如何获得知识以指导下一步的经验以满足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学*的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主动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每一思维的两端,开始是一个迷惑、纷乱或困难的情境,结果是一个澄清、统一或解决的情境,思维就在这两端之间进行着。

  在这两端之间,思维的过程经历了五个步骤:

  (1)有疑难的情境引发思维的冲动;

  (2)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每个阶段所台的结果,看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进行试验、证实,驳斥或改正这个假设。

  在实际经验的过程中,有的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甚至没有被人察觉,因此,五个步骤并非固定不变的方式,应随个人对境反应的情况而定(如胡适就将其改造成“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杜威认为,思维过程 “既是组织思想的方法,又是做学问的途径”。所以他从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提供给学生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愿意连续下去的活动:第二,从这个情境内部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对学生思想的刺激和活动目的;第三,学生要通过调用已有知识、查阅新的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学生必须一步一步地形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学生要通过实际活动来检验他的解决方法,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晰具体,并且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省赂其中酌某个步骤。这就是杜威的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法”。

  有效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5

  刚拿到《有效教学》这本书时,说心里话并没有引以为意,随便翻看几页后,便将其搁置一旁,弃之不理了。只是在学校布置学*任务时,才慌忙将其找出,用心梳理,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啊,这书里并没有印象中的高深理论和花哨架子,写的还都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确实是深有帮助,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是有效备课。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通过学*了袁教授的《有效教学》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