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

首页 / 心得 / |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1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整本书读完,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做到心中有学生。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要眼中有学生。文中《等一会,让他把话说完》。有位母亲告诉我,她的孩子从小就懂事,三岁时就有些让人想不到的话。有一回,客人问:“如果你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你把哪个给妈妈?”这类愚蠢的测试往往令人生厌,可是民间教育经常热衷于用这类问题折磨孩子。——孩子回答说:“我在苹果上都咬一口??”客人惊愕的叫了一声:“这孩子??”她想说的是:“这孩子心眼儿太坏了,两个苹果都霸占了!”可是孩子慢吞吞地说:“??然后我把甜的那个给妈妈吃。”客人很羞愧,对做母亲的说:“我差一点儿以为??”母亲笑着说:“我的*惯是让她把话讲完;而且可以等他,让他把话重讲一遍。”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好多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有种树人那样的耐心,在*静中等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得真的很准确。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然而走进了这个学校,其中的很多东西不适合拿来教导学生,特别是在小学。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小孩子尤其喜欢模仿。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 除了教授知识以外,小学中所教授的更重要的是*惯,而*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书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是,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作为老师能不断地在他心里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的太可怕。教育不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情,不仅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里,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的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

  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觉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学无止境,路也没有尽头。每一处的风景,哪怕是一草一叶都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热爱的心灵。不轻视每一件小事,力所能及地认真教育,和学生一起成长。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2

  一、比赛目的

  为了迎接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暨“作家进校园”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推进魅力教师研修班学员进修,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氛围,特举办本次《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4月6日

  三、参赛对象:

  魅力教师研修班(各学科)成员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四、活动安排

  1、初赛阶段:参赛对象于3月26日前将《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征文打印纸质稿上交各年级组长,组长对照名单收齐汇总后上交给教科室,电子稿请各人妥善保存。学校将于3月31日前根据上交的征文进行初步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

  2、决赛阶段:根据初评结果,学校将组织获得优秀作品的参赛选手于4月6日进行演讲比赛。本次大赛将现场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和证书。

  五、征文和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1、征文要求:

  结合《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谈谈读书收获,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育心得,也可结合身边的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撰写心得体会。打印格式:标题宋体小二加粗,正文宋体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左右页边距均为2厘米,姓名日期写在最后,A4纸打印。

  2、演讲评分标准:

  采用10分制评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均分即为选手的最高得分。

  思想内容:3.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

  仪态印象:2.0分。要求服饰得体,仪表大方,举止自然,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素质的评价。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3

  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学的常识,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在心间。

  书中《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中写道:“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引者,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通过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书中每一个*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4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5

  我是一名新青年教师的我刚刚大学毕业,走进小学来任教英语学科,既紧张、惊讶,又欣喜、惶恐……对我而言,小学这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经儿时的我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点,却发现小学的教学对我来说是有点措手不及的;曾经长达6年的小学生活,学到的知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简单,但是要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教授给这些孩子却非易事。

  每当我面对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时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有些茫然,更别说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有时一节课上完,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握还是个问题。渐渐地我发现,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教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顾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那毕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按照常识来引导他们。比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绩也不会好”,这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因此,我也正努力来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我这门英语课。同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那我就离成功不远了。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年级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比学*知识要更重要。比如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大气……同时小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为规范守则》,因此小学生的行为教育需要教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学生们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现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

  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相互学*,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该属于二年级学生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师也是一个*凡的人,在*凡的岗位上做着*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这*凡的人群中的一员,以自己的*常心对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因为一切只道是寻常。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6

  20xx寒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虽然我已步入中年,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尤其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些教育经历,由于感情过于投入,当教育失败时,觉得特别伤心,甚至当着大家面痛苦。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

  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者”“实践者”“写作者”。

  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我还知道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7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常识”、 “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 “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8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写给初入教师团队的青年人的书。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种种困难,以及困难出现的原因,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

  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其切入角却不尽相同。从课堂上,到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与学生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足可以称之是初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新手宝典。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帮助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还从教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出现的原因,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教师岗位,并处处细留心地观察教师工作中的种种细节,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准确把握的。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吴非老师运用大量事例说明了青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产生困难的原因。青年教师由于初入岗位,经验上十分匮乏,对孩子们的认识处于空白阶段。这样往往容易使得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不理解。其实这不是学生做的不到位,而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而这也正成为困惑广大青年教师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及时的改进,会对初入岗位的教师产生各种障碍。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错误下去,那么就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感谢吴非老师,在我初入教师岗位时对我产生了如此细致的指导。来到岗位后,我发现我与这帮孩子们完全融为了一体,与孩子们共欢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将书中的经验与知识逐步消化,成为我自身的精神财富,引导着我向着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使我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架起了进步的阶梯。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9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

  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

  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

  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

  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

  让我们一步步回忆《危险游戏》中露安老师的作法吧!感谢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怀揣教育理想,艰难前行。

  当全班学生乱作一团,无人理睬这位本该是课堂权威的露安时,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围同事看笑话般想看露安出丑,为她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议,但确实,露安成功了。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无视教师的存在,那对教师就是最可怕的错误。

  走出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个小小缺口,至少现在,学生们可以注意这位课堂的主宰了。

  当露安想讲授知识时,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们听不下去,也听不懂。这时,露安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死亡”,还有那首带有点隐喻的诗。露安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学生开始出入图书馆,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图书馆的老师摇头,哈哈,我们盼望的情节中出现的奇迹,一点点在我们面前展开。

  教书、育人同样重要。露安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她想帮助孩子,挽救心灵。一个黑人男孩犯错,她来到男孩的家里,抚摸着孩子的头,跟父母说:“他是好孩子。”我们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到激动,因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阳光一下洒到脸上一般。之后,因为金钱问题,露安也尝试给他帮助,虽然自己的钱只够每天买个麦当劳,但露安几乎是威胁的让男孩接受自己的帮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为结婚,想放弃学业,到一所可以学*家政的学校学*,从此成为家庭妇女时,露安又带着她的那份执着出现了。她要让这个有才华的女孩继续读书。读书,是一种梦想,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帮助还有很多,以至于当露安因为自己失误想离开校园时,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对和一块作为挽留的巧克力,还有作为教师的最高赞赏:我们爱你!露安感动了,此时她知道,自己已是她们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安全感,她,已经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离开时,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一般: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纸飞机上的深情祝福与留恋、还有那伴随自己离开的脚步、渐行渐远的天籁歌声作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插曲,表达了这样的命题:教育不是万能的。其中,两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园,露安执着的想唤回他们时,却遭到黑人母亲的唾骂:他们读书有什么用?他们注定是失败者、社会的边缘人,无法改变命运的弱者。没有人能挽救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另一种尝试也是失败的,这个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经试着踏出改变命运的一步,他几乎听从了露安的建议,但是,当他急切想改变人生,进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故事永远的结束了。仅仅是因为没有敲门,仅仅是因为校长自以为高明规则,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是不是编剧的一个隐喻,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敞开心扉,来接纳这个孩子,来接纳这一帮无助的放牛班。

  这两个插曲,也许都是编剧给我们的艰难思考,露安,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怀惴教育理想,却不能真正改变别人的命运。是否这部影片也想让更多的人走入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群体,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与关怀这样的孩子。

  无论怎样,我们内心深处会都被露安这样的教师,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这样的教师深深感动,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个个真实的灵魂!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10

  利用空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退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学生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过先

  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广,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初一学生,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书中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我觉得没有我工作中的例子来得好,有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小学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他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有些学生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这样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初一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小学进入中学应先学会适应中学生活,其实就是中学生的*惯,而*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其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还没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一直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虽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在初中阶段,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还没步入社会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好。

  二、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要不断学*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珍视我们的专业》、《理想,然我活着》、《不放弃理想》前者从反面,后两者从吴非先生自己的经历正面说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学*工作不能停滞的,是不能畏惧辛劳的。他那个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现在,教育也仍旧是个良心活,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这苦不仅是工作上的,还有工作之余自己对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其实很难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从来都意识到他是“苦”的。当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他自己还浑然不知。可正相反,当他看到有的老师不珍视自己专业,为了成绩“功利”了自己的专业时,他反而生气了、伤心了。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成长即使教师自己学*的结果,又是师生在教学实践**同进步的结果。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故又再细细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想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绝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极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把学*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灭的追求。《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中写道,一个满腹理想的孩子对父母倾诉,父母一言不发的离开。吴老师觉得这是不好的,他对那个孩子说:“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许你就庸俗了。”可我觉得,难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吗?生来的啼哭被说成降世的磨难,谁生来不是带着个性棱角而来。而然尘世消磨,渐渐圆滑世故,追忆当年,谁能没有痛楚。当儿子的一番山高水常惊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许是感慨万千故而无言。虽然教师都已经是大人,对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种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观,我们自己也先得调整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心态。是谓感同身受,让学生奉献自己亦应奉献,让学生保有纯洁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杂念。童继红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激情。是的,哪怕是为了筑一片圣洁的教育之地吧,我们也得先让自己“松静匀乐”起来,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阅读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1)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优选【10】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1

  我哭过,就在我心爱的学生面前脆弱地哭过……我从来不敢对任何人提起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那代表了脆弱、无能和不成熟。没想到翻看第一页便是吴非老师真诚地劝说“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我激动地接收了吴非老师的这一劝告,因为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这份激动更来自玩吴非老师点出了太多我们所“不敢承认”的真实。为了这份真实,我愿意永远为教育事业奋斗着。

  我可以紧张么?

  紧张,几乎每节课我都会紧张,我悄悄地掩藏着这份不安,面对孩子面对同事都故作镇定。教授三个班级的英语,这个学年已是我教课的第三个年头,虽谈不上经验十足但总不至于课课紧张课课担忧,然而事实却是——我真的很紧张。站在讲台头第一年紧张在外,怕自己不被领导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长认可;第三个年头站在讲台的紧张,不怕领导同事来听课,不怕课堂难以被人称赞,紧张的是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会觉得无趣,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能理解我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意义。每一个学年过去,我又紧张学生能否能在英语学*上有一个学年之后的螺旋跨越。

  故不知这种紧张在吴非老师的书中得到了认可“课前紧张是正常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

  吴老师的这句良言确实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德高望重的数学汪老师,她是退了休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的,足以见得汪老师的教学和为人。但是她几乎每节课后都会深入同学问我们 “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 “我年纪大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时我太刻板,和我有距离?”也许汪老师她也课前紧张吧,也许这也是我们在每一阶段推进自己创新、实干的动力吧,无论怎样我将对我的这份“紧张”释怀下了。

  我可以让我的学生喜欢我的课么?

  这是一个我最在乎的问题,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拥有一批喜欢你以及你所任教学科的铁杆粉丝,而一个老师最失败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没有一个喜欢自己以及自己任教学科的学生。我视这一个标准为我终身教学奋斗的目标。

  吴非老师说的很对“你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的热爱,你的努力知识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而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排异性,你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你的学生对学科的学*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

  学生喜欢你的课不仅仅在于教学设计的有趣精巧,还在于一个老师的综合管理教学能力。以前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贴切学生的兴趣,把课弄得花哨可爱点,学生就是喜欢了,例如加入很多的卡通、加入很多孩子们时下关心的游戏等等。现在随着教学管理的逐步成熟,我觉得如果培养维持那批喜欢你的课的铁杆粉丝,那么我需要具备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难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团体讨论,全班一团糟,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一味地迎合学生沉浸在学生喜好的无聊的乐趣中去,学生错失了英美有趣的寓言童话、英语世界语言的超前绝伦,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难以智慧地教会学生学*方法,留给他们独自思考判断的空间,把他们所有的学*都丢在我设好的框里,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的英语课仅仅是无聊地讨论,学生每天觉得自己在无方向地交谈而失去了在英语课上感受亲情、友情、礼仪的话,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我的课呢?

  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和我一样吧,把这个标准定为终身为师奋斗的目标,那么我们会收获更多。

  我可以留给学生记忆么?

  “这些课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能记住的?学生会记住的是教师的什么呢?这些老师的站姿、手势、笑容、神情、口头禅和轶事,往往成为学生的话题,继而又被学生带往遥远的年代。”

  针对前几个记忆,我想将其归结为“教学记忆”,我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确乎没几节课是能成为我的记忆的。但也确乎有这么几节精彩的课的片段永远藏在脑海,这是一个老师教学的自豪同时也是一个老师多少年教学积累的精华,这个不堪奇怪,这个应该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为了留给学生这些稀少而宝贵的课堂片段,那么我们需要继续地努力着,学*是我们唯一的法宝,我们这一职业要求我们更多地学*,有极强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因为我们使命艰巨。

  而针对留给学生后半部分的记忆,我称为“行为记忆”,那么应该是不计其数的,学生回忆起你来第一时间应该回忆起的是你的言行而不是上了什么课。针对这种记忆,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着很多的角色,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走下去我还是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朋友的知音、卖家的顾客……我们需要为师的执着、认真,也需要驻足观赏这个美好世界的胸怀,懂得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的心怀,懂得感恩感怀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这些就是学生回忆起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些光靠我们的职业道德很难维持的,这些是做人为事的态度、是一种*惯,这些只能在*时生活中去体验。换句话说“一个不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老师,怎么可能会耐心地对待我们身边年迈的家长;一个对身边的朋友不耐烦的人,怎么能心*气和地耐心教导学生?”

  因此,两种记忆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去努力,用哲学的说法就是“矛盾辩证统一理论”了!

  如果我在短暂而宝贵的教学生涯中解决完了这三个问题的'话,我觉得我够格了,现在我会努力再努力的!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2

  一、比赛目的

  为了迎接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暨“作家进校园”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推进魅力教师研修班学员进修,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氛围,特举办本次《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4月6日

  三、参赛对象:

  魅力教师研修班(各学科)成员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四、活动安排

  1、初赛阶段:参赛对象于3月26日前将《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征文打印纸质稿上交各年级组长,组长对照名单收齐汇总后上交给教科室,电子稿请各人妥善保存。学校将于3月31日前根据上交的征文进行初步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

  2、决赛阶段:根据初评结果,学校将组织获得优秀作品的参赛选手于4月6日进行演讲比赛。本次大赛将现场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和证书。

  五、征文和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1、征文要求:

  结合《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谈谈读书收获,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育心得,也可结合身边的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撰写心得体会。打印格式:标题宋体小二加粗,正文宋体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左右页边距均为2厘米,姓名日期写在最后,A4纸打印。

  2、演讲评分标准:

  采用10分制评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均分即为选手的最高得分。

  思想内容:3.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

  仪态印象:2.0分。要求服饰得体,仪表大方,举止自然,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素质的评价。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3

  最*,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还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工作中只有爱我们自己专业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一定是一个与书为友,勤奋好学,博才多识的人。只有这样,我们心里的底气才足,我们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学生照耀他们的人生之路。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兴趣很多,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长,那就会变成我们自己与学生不合群,从而被学生所疏远,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还要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样样精,但起码能通一些。在当前新大课改的形势之下,我们老师更应当表现得比学生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用我们的智慧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在教育事业上继续学着、继续努力着……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4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读书对老师具有巨大的帮助,作为一名老师,你有什么教师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篇1)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当初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和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偏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还可能传染学生。

一位教师在专业方面能走多远。两位退休的理科名师说,从学科而言,语文教师的个人发展空间比理科教师大得多;因为他的思想情感体验远多于其他学科,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创造的机会可能更多;如果他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他其的作用更大,特别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篇2)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并养成好*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学*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 吴非 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篇3)

几年前就读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此书篇幅很长,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吴非老师的确是一代大家,把*三百页的内容浓缩为一段话启迪我们,使我感触颇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这本书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前,校长不惜重金购买了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百余本,每人发了一本,让暑假阅读。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刚上班的老师了?《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触膝相谈一样亲切。读起来竟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5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

  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

  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

  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

  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

  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

  让我们一步步回忆《危险游戏》中露安老师的作法吧!感谢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怀揣教育理想,艰难前行。

  当全班学生乱作一团,无人理睬这位本该是课堂权威的露安时,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围同事看笑话般想看露安出丑,为她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议,但确实,露安成功了。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无视教师的存在,那对教师就是最可怕的错误。

  走出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个小小缺口,至少现在,学生们可以注意这位课堂的主宰了。

  当露安想讲授知识时,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们听不下去,也听不懂。这时,露安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死亡”,还有那首带有点隐喻的诗。露安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学生开始出入图书馆,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图书馆的老师摇头,哈哈,我们盼望的情节中出现的奇迹,一点点在我们面前展开。

  教书、育人同样重要。露安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她想帮助孩子,挽救心灵。一个黑人男孩犯错,她来到男孩的家里,抚摸着孩子的头,跟父母说:“他是好孩子。”我们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到激动,因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阳光一下洒到脸上一般。之后,因为金钱问题,露安也尝试给他帮助,虽然自己的钱只够每天买个麦当劳,但露安几乎是威胁的让男孩接受自己的帮助。

  另一位黑人女孩,因为结婚,想放弃学业,到一所可以学*家政的学校学*,从此成为家庭妇女时,露安又带着她的那份执着出现了。她要让这个有才华的女孩继续读书。读书,是一种梦想,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帮助还有很多,以至于当露安因为自己失误想离开校园时,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对和一块作为挽留的巧克力,还有作为教师的最高赞赏:我们爱你!露安感动了,此时她知道,自己已是她们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安全感,她,已经不能走了。

  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离开时,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一般: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纸飞机上的深情祝福与留恋、还有那伴随自己离开的脚步、渐行渐远的天籁歌声

  作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插曲,表达了这样的命题:教育不是万能的。其中,两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园,露安执着的想唤回他们时,却遭到黑人母亲的唾骂:他们读书有什么用?他们注定是失败者、社会的边缘人,无法改变命运的弱者。没有人能挽救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另一种尝试也是失败的,这个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经试着踏出改变命运的一步,他几乎听从了露安的建议,但是,当他急切想改变人生,进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故事永远的结束了。仅仅是因为没有敲门,仅仅是因为校长自以为高明规则,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是不是编剧的一个隐喻,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敞开心扉,来接纳这个孩子,来接纳这一帮无助的放牛班。

  这两个插曲,也许都是编剧给我们的艰难思考,露安,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怀惴教育理想,却不能真正改变别人的命运。是否这部影片也想让更多的人走入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群体,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与关怀这样的孩子。

  无论怎样,我们内心深处会都被露安这样的教师,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这样的教师深深感动,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个个真实的灵魂!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6

  利用空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本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退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一、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学生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过先

  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文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广,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初一学生,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书中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我觉得没有我工作中的例子来得好,有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像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小学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他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有些学生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这样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初一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小学进入中学应先学会适应中学生活,其实就是中学生的*惯,而*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其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还没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一直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虽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

  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在初中阶段,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还没步入社会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好。

  二、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要不断学*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珍视我们的专业》、《理想,然我活着》、《不放弃理想》前者从反面,后两者从吴非先生自己的经历正面说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学*工作不能停滞的,是不能畏惧辛劳的。他那个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现在,教育也仍旧是个良心活,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这苦不仅是工作上的,还有工作之余自己对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其实很难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从来都意识到他是“苦”的。当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他自己还浑然不知。可正相反,当他看到有的老师不珍视自己专业,为了成绩“功利”了自己的专业时,他反而生气了、伤心了。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成长即使教师自己学*的结果,又是师生在教学实践**同进步的结果。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故又再细细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想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绝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极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把学*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灭的追求。《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中写道,一个满腹理想的孩子对父母倾诉,父母一言不发的离开。吴老师觉得这是不好的,他对那个孩子说:“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许你就庸俗了。”可我觉得,难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吗?生来的啼哭被说成降世的磨难,谁生来不是带着个性棱角而来。而然尘世消磨,渐渐圆滑世故,追忆当年,谁能没有痛楚。当儿子的一番山高水常惊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许是感慨万千故而无言。虽然教师都已经是大人,对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种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观,我们自己也先得调整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心态。是谓感同身受,让学生奉献自己亦应奉献,让学生保有纯洁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杂念。童继红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激情。是的,哪怕是为了筑一片圣洁的教育之地吧,我们也得先让自己“松静匀乐”起来,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7

  一、比赛目的

  为了迎接第四届校园读书节暨“作家进校园”活动,展示青年教师的青春风采,推进魅力教师研修班学员进修,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氛围,特举办本次《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演讲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4月6日

  三、参赛对象:

  魅力教师研修班(各学科)成员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四、活动安排

  1、初赛阶段:参赛对象于3月26日前将《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征文打印纸质稿上交各年级组长,组长对照名单收齐汇总后上交给教科室,电子稿请各人妥善保存。学校将于3月31日前根据上交的征文进行初步评选,评选出优秀作品。

  2、决赛阶段:根据初评结果,学校将组织获得优秀作品的参赛选手于4月6日进行演讲比赛。本次大赛将现场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和证书。

  五、征文和演讲比赛评分标准。

  1、征文要求:

  结合《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谈谈读书收获,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育心得,也可结合身边的'优秀教师感人事迹,撰写心得体会。打印格式:标题宋体小二加粗,正文宋体四号,行距固定值22磅,左右页边距均为2厘米,姓名日期写在最后,A4纸打印。

  2、演讲评分标准:

  采用10分制评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均分即为选手的最高得分。

  思想内容:3.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语言表达:3.0分。要求脱稿演讲,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

  仪态印象:2.0分。要求服饰得体,仪表大方,举止自然,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综合印象:2.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素质的评价。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8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常识”、 “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 “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9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对于刚走上教师岗位上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10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2)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十)份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1

  前些天跟新入职的老师吃早饭的时候闲聊,我向他抱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与学生斗智斗勇,总是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有一种职业倦怠感。”

  他啃着手里的白馒头,反问我:“你还记得你大学时为什么要学师范吗?”

  我愣了愣,兀自衍生出一种愧疚,终究还是没有回答他。

  读罢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惊喜地发现这确实是一本青年教师思想成长的涤荡书,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也在书中重拾起曾经的那份梦想、热爱和格局。

  1、“敬畏理想”

  走上三尺讲台前,我熬夜看着《死亡诗社》和《心灵捕手》这类温馨浪漫的教育电影,心里踌躇满志,想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等我做了老师,一定要善待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

  可真正走上讲台后,我已经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纠结上课时是微笑着还是严肃着,开始考虑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不让学生爬到自己头上,现在想来不过是图省事和安逸罢了。然后或许是尝到了考得好的甜头,自己慢慢地钻营起分数来,即使自己内心很了解“分数高”与“教得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这种状态,就像吴老所说,背着成袋的白馒头,胸前挂满大饼,向应试教育靠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班里的“小老师”扯着嗓子对她的帮扶对象喊:“为什么《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到现在你都看不出,这道题目三分呢!”我没法形容当时羞愧的心情,或许她就是我身上的影子,那种极其功利的,把理想和信仰抛之脑后的畸形产物。

  我突然怀念起刚教书那会,一首绝句教一节课的自己,那个“慢下来”的自己,那个让学生把话说完的自己。我也懂了吴老浪漫的教育里应当有诗、有虹、有梦。我所谓的职业倦怠感就像兀自生长的杂草,唯有让在长期的热爱与坚持中产生的幸福感像庄稼一样茁壮成长,杂草才没有立足之地,也许不经意间会开出一朵朵艳丽的玫瑰。

  2、“敬畏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我们留给学生的记忆。这两天开家长会,有家长告诉我小孩语文成绩提高挺快的,还补了一句孩子也很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说实话补的这句话让我内心窃喜,没有什么比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更高的评价了。我想这都归功于一次课堂比赛的“事故”:也许自己当时太紧张了,当学生回答问题偏离我预设很远的时候,我叹了口气,无奈地望着学生。后来当时的评委私下里指出了一些不被我重视的细节,告诉我,我的负面情绪其实都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走向。其实教育就是生活,你对待教育的态度,其实就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与消极,其结果大相径庭。读吴老的这本书的好多章节时,这次打击常能被记起,想必这些都是前辈的谆谆教诲:教师的仪态也是“范”,他的学养决定了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课堂有你,更有学生,尊重学生,敬畏课堂,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学教育又何尝不是呢?让学生在课上把他想说的说完,让他在闲暇时间追求诗意的人生,播下一粒粒善良的种子,让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2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更多精彩的教师读书笔记推荐: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英语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赏识助您走向成功

《学会做一个偷懒的老师》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3 —6岁儿童发展与学*指南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3

  《致青年教师》是我读过的吴非老师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二本是《不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的书,只看到书名或文章题目便能深深吸引我。他的文字酣畅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淳朴中饱含着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有时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讥讽,更多时候是一位长者在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表达对青年教师的亲切叮嘱与殷切期望,表达对教育的责之切与爱之深。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并养成好*惯。吴非老师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阅读整本书,也仿佛是学*、发现和审视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难免着急、焦虑、浮躁。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儿慢慢绽放、一粒谷子缓缓抽穗。我们巴不得一棵小树苗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与安详,我们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却做着竭泽而渔、毁林开荒的傻事。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商业的浮躁与喧哗在教育中却四处可见,充斥耳目。教育何时能够真正“慢”下来?

  “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为了0。5分的成绩,能够当着学生的面与人争吵。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叮嘱”学生“互相帮助”甚至亲自给学生递答案。的确有的老师为了他看重的东西,连自尊与人格也丢掉了,而且还是当着学生的面儿丢的。即使他做足了装饰、遮掩的工作,但学生还是能够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与小气量。这样的老师教育出的学生,难免沾染上相似的气质,也变得斤斤计较,不够大气。教师需要给与学生的那一桶水里,不仅应该装着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还得有面朝大海的气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当我读到这里时,深深感到自责与羞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学生识字、写字还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们能够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糊弄得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能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蒙混得了同事和领导,但是我们没法欺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多长时间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了?讲过无数次的同一篇课文,有些许长进之处吗?较之于几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的增长,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只有自己能够作答。当“终身学*”沦为一个熟悉的名词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对着年幼单纯的孩子讲“好好学*”时,会不会感到脸红?当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不学*却要求学生学*的人时,“以身作则”被我们置于何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拜读《致青年教师》,实数有幸。吴非老师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师者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无不令人动容。读完整本书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也不愉悦,更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相反,心中仿佛隐隐有一股力量在压制着自己,沉甸甸的。这股力量敦促着我,让我开始反思:那些关于教育的常识,我留心发现过吗,深入思考过吗,努力维护过吗?

  ——或者简言之,我是有常识的教师吗?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4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在政治课上竟然找到了上课的乐趣。

  今年带初一的政治,我更多的是忐忑。我私以为政治是初中生三观塑造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备课时,小心谨慎,言语间字字斟酌。一进门,四五十个小脑袋摇摇晃晃,齐刷刷地逼向门口,这些小可爱们打乱了我的教学理念——一本正经的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在一节政治课上,谈及“家庭的含义与作用”时,我首先举了个例子让大家定义自己的家庭:我的家庭是一个××的家庭,我之所以这样定义它,是因为……很多学生纷纷举手,其中一位女生说她的家庭是一个冷清的家庭,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她晚上回家也见不到人,父母周末也要上班。我因势导利:“大家记住了没,以后周末就去××家蹭饭”大家纷纷响应,课堂氛围十分热闹。我相信那一瞬间,女生的心中也不全是心酸无奈感。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是真的可以说,也是真的能说出来的。而对于老师来说,他们的教学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了。

  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谈到:“多让学生说说话吧。现在多说说,在说中想,在说中提高表达的水*。”我深以为然。教学的本质决定了这是一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言语沟通无疑在这场谈话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如何说?怎样说更为合适?这些显然需要多花费些心思。

  初二语文教学任务中,有一篇写景作文,让我甚为苦恼,原因无他,班里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即使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的辅导课程占得满满的,哪来的时间和心思去看看身边的景呢?她们印象中“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不知是哪位前人留下的“牙慧”。所以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我与她们商量,趁秋意正浓,我们在校园里看看秋景,将所观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完成一篇秋景散文,题目就叫《遇见秋天》。那天下午,很多老师都看见一群学生在中央大道旁的银杏树下叽叽喳喳,三三两两坐在树下;几个女生在人工湖边给芦苇“画肖像”,几个调皮的男生之间互相品尝树上刚摘下的橘子,后来看他们在作文中写道:“原来橘子也不都是酸酸甜甜的,也有些偷懒的橘子是苦涩的。”我在旁边批注:所以我们要不负好时光,努力做个“甜甜的橘子”。更有写细心的同学问我同是一排的银杏树,有的满是黄叶,有的却多是绿叶,这是什么原因。

  我忽然想起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也曾在数学课上提出类似问题:正值春夏交替之际,为什么同一排的树木有的先生的枝繁叶茂,有的却枝头绿叶寥寥?同学们都很好奇,老师便让我们勤于观察,思考作答。我记得那天中午放学,我骑着电动车路过桥时,倏忽间发现桥底河岸高低的几排树木果然是如老师所说,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枝头绿叶稀稀疏疏,回家查阅资料才发现,靠*岸边的树叶因为没有遮挡物,受阳光雨水比其他树木充沛,长势自是喜人。秋天万物凋零程度不一也是此原理。那一刻我无比认同吴非在书中的这句话:“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总的来说,一本好书不在于通篇都是至理名言,而是其中只言片语与你的生活有所交集,如此,你才会有所得、有所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人生。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5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写给初入教师团队的青年人的书。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种种困难,以及困难出现的原因,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

  吴非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其切入角却不尽相同。从课堂上,到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与学生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应有尽有,足可以称之是初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的新手宝典。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帮助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还从教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出现的原因,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教师岗位,并处处细留心地观察教师工作中的种种细节,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准确把握的。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吴非老师运用大量事例说明了青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产生困难的原因。青年教师由于初入岗位,经验上十分匮乏,对孩子们的认识处于空白阶段。这样往往容易使得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不理解。其实这不是学生做的不到位,而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错误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而这也正成为困惑广大青年教师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及时的改进,会对初入岗位的教师产生各种障碍。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如果掌握不了好的方法,一味的错误下去,那么就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感谢吴非老师,在我初入教师岗位时对我产生了如此细致的指导。来到岗位后,我发现我与这帮孩子们完全融为了一体,与孩子们共欢笑、同悲喜。希望我能将书中的经验与知识逐步消化,成为我自身的精神财富,引导着我向着优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使我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架起了进步的阶梯。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6

  《致青年教师》是我读过的吴非老师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二本是《不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的书,只看到书名或文章题目便能深深吸引我。他的文字酣畅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淳朴中饱含着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有时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讥讽,更多时候是一位长者在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表达对青年教师的亲切叮嘱与殷切期望,表达对教育的责之切与爱之深。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并养成好*惯。吴非老师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阅读整本书,也仿佛是学*、发现和审视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难免着急、焦虑、浮躁。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儿慢慢绽放、一粒谷子缓缓抽穗。我们巴不得一棵小树苗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与安详,我们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却做着竭泽而渔、毁林开荒的傻事。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商业的浮躁与喧哗在教育中却四处可见,充斥耳目。教育何时能够真正“慢”下来?

  “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为了0.5分的成绩,能够当着学生的`面与人争吵。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叮嘱”学生“互相帮助”甚至亲自给学生递答案。的确有的老师为了他看重的东西,连自尊与人格也丢掉了,而且还是当着学生的面儿丢的。即使他做足了装饰、遮掩的工作,但学生还是能够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与小气量。这样的老师教育出的学生,难免沾染上相似的气质,也变得斤斤计较,不够大气。教师需要给与学生的那一桶水里,不仅应该装着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还得有面朝大海的气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当我读到这里时,深深感到自责与羞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学生识字、写字还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们能够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糊弄得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能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蒙混得了同事和领导,但是我们没法欺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多长时间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了?讲过无数次的同一篇课文,有些许长进之处吗?较之于几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的增长,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只有自己能够作答。当“终身学*”沦为一个熟悉的名词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对着年幼单纯的孩子讲“好好学*”时,会不会感到脸红?当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不学*却要求学生学*的人时,“以身作则”被我们置于何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拜读《致青年教师》,实数有幸。吴非老师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师者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无不令人动容。读完整本书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也不愉悦,更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相反,心中仿佛隐隐有一股力量在压制着自己,沉甸甸的。这股力量敦促着我,让我开始反思:那些关于教育的常识,我留心发现过吗,深入思考过吗,努力维护过吗?

  ——或者简言之,我是有常识的教师吗?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7

  “我经常憧憬这样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我非常喜欢《致青年教师》中的这一段话。这样的一个场景,估计所有的教师和对教育事业关心的人都心之所向往。本书的作者是吴非,一名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了十几页时,我还一度误以为这本书的作者也和我一样,是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直到我读到其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是一位老教师时,我感到一阵惊讶,他怎么可能会是一位老教师呢?促使我有这种错觉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这本书给我传达的那种朝气蓬勃,那种青春萌动。

  *一年来,我读过许多关于教育的书籍,但是我初读它时,仍然感到心灵被净化,境界被升华,心智随之顿悟而豁达,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书里那种非同凡响的文字,让我听到了教育中不一样的声音,带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心得。

  首先,我要放下我的“着急”,放*我的心态。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生活的独特个体。我应当慢下来,用心去看学生,尤其是这些心智还在完善和成熟中的小学生们。他们有的脑子很聪明,只是父母过于宠爱,自律的*惯比较差,学**惯、生活*惯不好,导致没有好的成绩;他们有的家庭有种种问题,所以养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他们有的家庭生活并不完满,缺少父亲或母亲一方的陪伴,因此我经常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或者朋友,与他们聊聊生活,解决他们的困扰,一步步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看见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在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其次,我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怀,吴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位教师,他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最看重什么,他就有可能在未来收获什么。”这让我突然觉得自己虽微不足道却又那样不可或缺,我的一言一行,我的理念和想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让我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慎重。我明白并坚信心中怀揣美好的期望,播洒完美的种子,那么在学生的心田定会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尊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自己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自己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这些高尚的、仁爱的胸襟不是靠说教得来的,而是在具体的耳濡目染中浸润内化而来的。以爱示爱,以慈化慈,也许成长只是时间的事。

  再次,我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引导。吴老师在书中有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教师是一盏灯,这盏灯既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别人。有光明就有希望,这盏灯可能亮光微弱,但只要能指引学生前方的路,引导他们向更亮处迈进,微弱的光就是有价值的`。在大千教育伟业中,有太多微弱的光,他们并不耀眼,也不被人所知,但只要他们能知道自己就行,让自己永远亮着!

  最后,我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吴老师在书中讲到“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的职业……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这种工作会在未来起作用,就能感受到美和幸福。”如果没有理想与情怀,不只是教育,任何一种职业也会是无趣的。人的选择如果过于现实,必然领略不到诗和梦的美。要想自己的生活像诗和梦一样美,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在追求的道路上享受过程。生活和工作想想都是忙碌和繁劳的,如果以一种跟跑的步伐行进,那无疑是在自己的腿上捆绑上重重的沙袋,如果是追着风筝跑,那么自己的脚步和心情就会跟着飞起来。

  每天的生活看似重复千篇一律,却又因面对每个独特的个体而不同。我能够理解小学生们好玩的天性,却也时常埋怨他们不懂事,不懂得在自己最好的时光,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用尽全力去读书学*;我希望他们能够多一点点时间可以活动,不要做学*的机器,但每每看到他们因玩而忘乎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些急躁。其实想到最本质的原因,他们本来就是孩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不该拿**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我常常提醒自己,孩子慢一点成长也无妨。作为教师我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我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陪伴者。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整体,不能“一刀切”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必须所有人同步达到怎样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速度,慢下来,给他们时间讨论、探究,训练自己的思路和学*方法,“看见每一个孩子”,在“慢”中,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8

  利用课余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者”“实践者”“写作者”;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自己的手里;我还懂得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令我感悟很深的是第一章中的“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只有教师胸襟辽阔,她的学生才会大气,才能顶天立地。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还有在第三章中的“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和“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的内容也是让我感悟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我要爱所有的孩子!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9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并养成好*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官员阅读!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10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如下: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那个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点还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对了,老师笔下的那“钩钩”可就是大大的了。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我做教师多年,每次给学生写评语或是推荐信,最不愿意写的短语就是所谓“刻苦学*”。但是很多家长却特别在意评价中有没有这个“刻苦学*”,好像不写上这一句他的孩子品格就有缺陷似的。

  我看过一些青年教师死记硬背学生的生日,他们很想让学生在生日那天收到老师的短信或是问候。动机很好,但我认为这样做可能多余。爱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心他人,培养仁爱之心,可能更为重要。

  任何职业都有都有危险,教师工作也不例外。说起来好像有点玄乎,但这种危险性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吴非老师一贯以来的追求,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待,也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只有教师自己敬重自己的职业,自觉进德修业,才会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而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他才会更像一个教师。真正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吴非老师的这个词——“负责”,而不是常见的“热爱”。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职业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负责”却是从事每一项职业的前提。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呢?在吴非老师的笔下,我们欣喜地找寻到了最佳捷径: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学*者、实践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不断地实践,才能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永葆创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教师这个职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更好的懂得了爱,体会了爱,体会了温暖,体会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亲爱的老师们努力吧,一切的一切总会有快乐的收获。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3)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范文5份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1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2

  我是一名新青年教师的我刚刚大学毕业,走进小学来任教英语学科,既紧张、惊讶,又欣喜、惶恐……对我而言,小学这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曾经儿时的我就是从这里起航的,如今回到了起点,却发现小学的教学对我来说是有点措手不及的;曾经长达6年的小学生活,学到的知识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简单,但是要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教授给这些孩子却非易事。

  每当我面对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的时候,心中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有些茫然,更别说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有时一节课上完,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听明白了,有没有掌握还是个问题。渐渐地我发现,要想教会孩子,得从孩子的心灵入手,知道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走进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新教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顾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那毕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按照常识来引导他们。比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绩也不会好”,这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因此,我也正努力来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我这门英语课。同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那我就离成功不远了。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二年级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比学*知识要更重要。比如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容、大气……同时小学生并不能完全明白《行为规范守则》,因此小学生的行为教育需要教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学生们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现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

  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相互学*,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该属于二年级学生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师也是一个*凡的人,在*凡的岗位上做着*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这*凡的人群中的一员,以自己的*常心对待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因为一切只道是寻常。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3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师读的是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吴非,这个大名闻而久之。那是因为他的《不跪着教书》,一次我在翻阅一本杂志时,偶然的看到对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的报道,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主要是被题目深深吸引了。书中倡导的理念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正好本学期学校为我们数学教师准备的是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因为钦羡作者而渴望读这本书。当我拿过这本书时,心里有点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书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是希望倾听这位名师的教诲,所以虚心的一页一页的翻读。剔除了午休,课间见缝插针的读。一星期时间,一页不落的看完了。心里满满地全是收获,回到家想把这些收获梳理一下,与老师们共勉。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深刻的交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也很赞同:“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是啊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对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所以又细细品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觉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对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懈怠。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老师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把学*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所以,要想改变学生,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王力宏的歌里都是这样唱的,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不求做到最好,但求做到更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4

  最*我有幸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之前总认为教育理论的书比较深奥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师》单看它的目录就比较新颖、独特更符合我们青年教师的胃口,作为教师资历不深的我,这些宝贵意见可以使我少走很多弯路,作者的问题就像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谈一样亲切。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通过阅读“做个有胸襟的教师”这一辑使我了解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的确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教师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5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这本书作者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

  一、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

  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 吴非 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

  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中国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三、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书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深意的道理,要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注意学*的还有很多,作者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与希望,激励我前行。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4)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6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是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赠送给来凤县的青年教师们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书,结果当我静下心来读这本书时,我发现我想的完全错了,作者吴非老师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理想且十分谦卑的优秀的教师。

  何谓学有所“成”

  吴非老师的书中并没有写过多的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并不是他想要说给青年教师们的话。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教育的担忧,以及那种难以改变现状的无力感。“他的教育观过于理想化”,“他说起话来像个儿童”,他把这些同行们几乎是有些嘲讽他的话写进了文章里,但他改变不了别的同行的想法,他只能寄希望于青年教师们,希望青年教师们能有所改变。

  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也*10年了,看着吴非老师的文章,我边看边想,审视自己是不是也已经变成了吴非老师文中的那些“同行”。其实吴非老师的“理想化”的教育是很简单的,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当然这里的“成”,并不是指同行们眼中的考试成绩。我想起今天我看过的一个短视频: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回答“你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也不要求做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能求到养家糊口就不错了”,说完,孩子笑了,记者也笑了。为什么要笑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成功”“梦想”之类的词过度的渲染,让评价“成功”的标准太过唯一了,而这也是让吴非老师的担忧之一,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按照家长和学校的理想获得世俗眼里所谓的“成功”,更多的孩子是要像视频中的那个孩子所说的那样,归于*凡的,而这种*凡,也是需要教育者的引领的,而我们如今的教育者,似乎并没有什么闲心来做这样的事情,考试成绩是我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别着急,等等孩子们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在轮下》,就描写了一个被家人、老师寄予厚望的少年最终覆灭的故事。“在轮下”这个书名,是指在教育这辆大车的车轮下,书中的校长告诫学生:抓紧研*,以免丢落在车轮下。回想我们的教育,有多少孩子被丢落在教育的车轮下,被无情的碾压。我看过一个谈话节目,里面主持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的国家发展得太快了,应该要放慢脚步等一等她的人民了。”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快了?是不是也应该放慢脚步等一等那些被丢落在车轮下的孩子们?就像吴非老师在书中问的:“你为什么要着急呢?”

  坚守理想

  吴非老师的这本书,叫做《致青年教师》,应该改名叫《致教师》,所有的教师们都应该要读一读,因为我们都还站在讲台上,我们都直接面对着孩子。一个学生在求学生涯中能遇到像吴非老师这样的教师是幸运的,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运气。也许你会说像吴非老师这样的名师在书中也不免表露出一些悲观的想法,我们这些普通的教师如何改变现状?是的,个人确实很难与体制对抗,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中保留一些理想,在浮躁中保持一份宁静,也许你的这一点理想、这一份宁静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看着那么多的同行,跪倒在馒头前,我无权干预他们的选择;我对那些用生命吟咏教育之诗的灵魂,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对于吴非老师,我也永远送上我崇高的敬意。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2

  1、教师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或伤感,那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当着学生的面哭泣吧。让学生看看,老师和自己的母亲、父亲一样,和普通人一样,也有悲伤,甚至会感到绝望。

  2、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我不在乎学生说老师多愁善感,但我在意自己教出的学生能不能成为情感健全的真人。

  3、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我宁愿他们面对你的眼泪感到惊愕或尴尬,也不愿意他们那样木然地面对人间的一切。

  4、青少年能被感动,除了天赋善良,更需要在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地获得良知,而家长和一些教师却只在意他们的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教育的欠缺。

  5、作为指引者的教师,应当引导他去关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阅读的经历,他的阅读如果是有效的,能孕育人文情怀的,他的情感就能被唤醒,也就一定会有感动。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

  1、原谅他们,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

  2、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飞翔的,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徜徉在理性思考的乐园中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所有的人和自己持一样的生活观。坚持自己的追求,尊重别人的选择,在一个文明社会里,这是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素养。

  3、当然,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志趣,关注教师应当具备的情感与情趣。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都在看着我们。

  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为了你的学生,你应该首先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长空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

  1、其实,不管是什么地方,每个*人的根都在农村,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小农意识哺育了民族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知识阶层。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把小农意识带进教育。可怕的是这种*气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传染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2、有些教师回忆自己的学生,会发现在做人上差异过大,其实种子是在青少年时代种下去的。如果你嫌自己的学生“小气”,既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找原因,可能也得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气”的人。

  珍视我们的专业

  1、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值得从业教师去热爱。我在中学,看到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了生活的乐趣。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

  2、对受教育者而言,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只能占他一生学*经历中的一小部分。在那样一个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因为“教会学”也是他的专业技能。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教师有可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因为他的风格,因为他的专业素养,因为他的教学素质——当然还会有一种可能:因为他的不学无术。

  3、我想到,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有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致发光,一直在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4、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而对一个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文明人的操守。

  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

  1、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

  2、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教育根本不输在所谓的硬件上至少在城市是这样。在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

  3、你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粗俗的东西,任怎么装扮也脱不了俗;而从小养成的文明,不会褪色。

  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

  1、教师担负的是教育使命,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意志,对公民实施教育,这不是做买卖,也不仅仅止于服务,不能忽视教育的教化功能;教师不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取悦学生和家长,他也不能利用学生和家长的喜好作为向社会向学校讨价还价的筹码。教师利用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是缺乏自尊的表现。

  2、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3、经常在体育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战胜对手后跳跃奔跑,倒地狂喜,或是喜极而泣,甚至有极端的动作,我理解运动员的心情,因为毕竟冠军只有一个。然而教师没必要这样。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致力于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的某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有很多人共同再做类似的工作。我们所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

  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1、教师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缺乏耐心,说话方式不当,都可能形成隔膜,使学生畏惧老师,从而失去很多学*机会。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主要责任在教师。

  2、在教学不顺利的时候,教师们能不能做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成长需要靠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能时时想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谈话,都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他的人格养成,关系到他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鞋子,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的作业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1、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捉弄学生。比这更失败的,是教师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2、千万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结束后,我们看到,当年的那些“检讨书”、“思想交代”记录的是全社会的耻辱。那样的教训,永远不该忘记。

  3、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我们不要扮演圣徒,众生*等,所有的人都不过是人世间的匆匆过客。作为教师,无论如何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

  你们年轻,年轻真好,和学生的距离小。但是与学生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尽情地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中小学生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与情感,还应当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梦和诗。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3

  “请别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还要向别人问好”、“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请让绿水长流,请让绿树常青”等,这便是最*看的一本书《旅游心理学》中关于景区景点服务心理的一段阐述,这些在景区里本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而被赋予人情后,既让游客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让其领会到景区景点的善意提醒,从而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与此同时,这些人性化的新鲜标语构成了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诚然,这就是心理学中细微服务在旅游服务各行业的运用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对旅*为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等进行研究的一门边缘学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展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读了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之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旅游服务心理中一些彰显细节过程的`实际操作问题,以前只听说旅游服务无小事,现在却深深地体会到小事做到细微处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及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一、细微服务的理念及其特征

  细微服务,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扩展和深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要注意细节。

  细微末节往往被人忽视,也往往是容易出纰漏,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要注意从小事做起。

  服务过程的大事大家也想到了,也都有人做,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人们不关注,不愿去做,或不想去做。

  3、要亲历亲为不想当然。

  如在客房服务中,每个电器的开关要天天检查。不能认为这个灯昨天还亮,没坏,懒得动手,有时恰恰是这种想法会出现问题,引起客人的投诉。

  4、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

  *有句老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喜好、需求都是不同的,现在的客人更喜欢符合自己个性的服务产品。有了个性化的需要,就应有相应的个性化的服务。细微服务正是个性化产品中所必须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通过细微服务来满足客人个性化的需求,使其需求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尊重,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对企业的忠诚之心,维持和扩大企业客源。

  二、尊重是搞好旅游细微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求尊重的心理是马斯诺需求理论中的一个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旅游服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等与自由是人人所向往的。人们常说:“客人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中最不好的”。可见,尊重客人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笑脸迎客,礼貌待客。让客人处处感到温馨,处处得到尊重,即使是景区里那些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我们也要赋予人情,体现对人的尊重,游客既能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领会到你的善意提醒,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

  满足游客求尊重的心理,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同样也适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件小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厚的师德、师爱。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掘出其闪光点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和人生的态度产生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每一个细节问题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如课间情绪的低落、某次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的不高、甚至是迟到的理由等这些细小的、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只有在这些小事上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其受尊重的心理才会得到满足,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学会去如何尊重他人。

  三、细微处的尊重是优质服务的体现,也是教师授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游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只有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入手,在服务中真正做到“无微不至”,才能及时地、准确地为客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反之,忽视了服务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导致优质服务的失败。模拟导游课授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关于导游服务心理方面的细节,如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带客人进黑店或用隐语来向客人索要小费;导游应忌讳当着客人的面议论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等等。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这些细节的细致分析与生动讲解,让学生意识到细微处的尊重在旅游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始终本着细微处体现尊重这一原则来为游客服务,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具体操作细节的讲授。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4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书中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们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欢笑流泪呢?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给我耳目一新的启迪。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我感触颇深。文科作业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理科作业可能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理科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打结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让我们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非老师教育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嫉贤妒能,不要心胸狭隘,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指出,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只有不断地学*,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安老师演讲时曾说过:“如果学生不知道,我们要知道;如果学生知道,我们要比学生知道的多;如果学生知道的多,我们要比他们分析的透彻;如果他们分析的透彻,我们就要比他们总结的有个性”,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亮学生面前的道路。

  合上书卷,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有些东西在慢慢沉淀!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5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力而为”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因为我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图景: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6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5)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5篇)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1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

  最*,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吴老师一样。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2

  1、(珍视我们的专业)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p16)

  感悟:学会学*,学会读书 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

  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p74)

  感悟:关注细节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 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

  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p117)

  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 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p9)

  感悟:老 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 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5、(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感悟:学生可以离大志,考名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名校,不培养动手能力,考进了名校又有何用,高 分低能,毫无创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人的教育观念,是时候需要彻底革新了,让学生对社会多点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多点认识,这也 是学*,也是教育的外延,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越来越狭隘!

  看完整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 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3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洗脑,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力而为”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因为我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图景: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4

  为什么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我究竟该以什么态度面对学生?我究竟该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这些问题,在我成为教师的几年时间里常常困扰着我。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时而能将我浮躁的心情抚*,吴老师的谆谆话语,他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历,虽未能完全解惑,却也为我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让自己慢下来,用心看学生。

  让自己慢下来,用心看学生。首先,我应当放下我的急功*利,放*我的心态。学生是作为人生存于世上,他们有情感,他们有生活,他们不是制造成绩的机器。

  在追逐成绩的道路上,我应当慢下来,用心看学生的生活。他们有的家庭并不完满,他们有的心事重重,有的没有朋友玩伴……我想,偶尔闲暇时,和学生们聊聊生活,将课堂教学与他们的生活相连,正如书中所述的那个涉及“离婚”的案例一样。“心里装着学生”,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温暖,我想,这是教育的基点。

  我应当慢下来,用心看学生的情感。曾埋怨孩子们太过幼稚,但读着这本书,惊觉自己的想法变得有些可笑,他们本身就是孩子啊。我着急地希望学生们快点长大,让我“省心”一些,却从未发现吴老师笔下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他们愿意表达,他们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有时没心没肺,有时也脆弱胆怯,他们不是大人,但也有尊严。我该反省的地方有太多,我应该常常提醒自己,他们是孩子。慢一点成长也无妨,“揠苗助长”从来不可取。我是引导者,也是陪伴者,*等的对话,尊重学生的想法,是我需要学*的方式。

  我应当慢下来,用心看学生的学*状态。学生总有其自己的学*状态,他们是个体不是整体。面对整个班级上课的我,常常会忽略这个事实。每一个孩子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慢下来,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此外,训练自己的语言,让我的每一句话精练且通俗易懂,这应当都是我需要学*做到的。

  “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吴非老师如是说。我想,我应当慢下来,认真细致地面对学生,走进他们,用心地关心爱护他们,在“慢”中,帮助孩子们稳健快乐地成长。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5

  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本书主要写了吴非老师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有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所以,本书是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为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学费!在本书的第三辑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一节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虽然所有的失败也是相对的)。”

  曾几何时,这句话风靡校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会上,教学讲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学校标语出现在校园围墙上,作为老师,家长,学生看到,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

  作为老师,对于这就话的理解我想应该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不管孩子基础如何,性格怎样,我们都应该把孩子培养**,如若不然,就是老师的失职,老师的无能。而对于不同个体的`每个孩子,因其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水*,对于社会影响的自我控制力的差异,会出现极其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控制的吗?

  作为家长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的失败。理性的家长会体会到,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培养方能成才,而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学生看到这句话,最多的是给自己开脱责任,我学不好,是老师没有认真教,没有对我尽职尽责,才导致我没有学好。而自身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万事不能绝对,其负面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观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才会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对于个别的害群之马,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学会了许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真的很好。几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谈,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6)

——致青年教师阅读心得菁选

致青年教师阅读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青年教师阅读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简单的常识,往往也要我们用一生的职业生命去体验,即使我们在从业之初就知道的规则,可能也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

  2、医学家奥勒斯在他的《行医的金科玉律》中认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职业。”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

  3、说到对学校的感情,可能只有把生命燃烧在课堂里的教师们最清楚,当一种职业成了你的生命,当你在从事这项工作时有宗教清洁,你就不会容忍任何玷污它、亵渎它的行为,你会用生命去保护它的纯洁。爱的太深了,所以我的眼睛里才会饱含泪水。

  4、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5、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6、作为教师,一旦有粗俗的行为,他在学生面前就很难有威信。教师的粗俗,一定会以各种形式传给学生,学生时代学到的一切,都会渗入他们**之后的生活中,教师今天这样粗野的对待他,在未来的年月,他也有可能这样对待别人。

  7、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样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的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8、浮躁之风一旦传给学生,祸害无穷。作为教师,岂可不慎!

  9、不能让学生认为我们不认真——我宁可让学生认为我的水*差,也不愿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基础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惯,教师水*不够,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教学态度不端正,会影响学生的*惯养成。教师必须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10、告诉年轻的同行:在你们开始教学生涯时,在你们以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去爱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无意间放纵了他们!

  1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养,他的学生就会是什么样,学校也就是什么“档次”的。

  1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13、教师的仪态也是“范”——凡是过犹不及,教师要内外兼修为好。

  14、教师不是导演,课改提出的主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的主动者,非但不可能充当教师指挥下的表演者,更不能充当皮影或木偶。

  15、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为什么人文素养更显得重要?教师在和学生的接触中,必然会把自身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如果为人处世违背做人的常识,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情熟视无睹,怎么当教师?

  16、要想到他们走上社会时的样子——我总是在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贵的气质,让学生从青少年时代就有精神上的追求,有高尚的人生目的。他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和芸芸众生一样,过普通的生活,但是他的教养必须是这个社会上最优秀的。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庸甚至很庸俗。我们在当今社会上可以看到,不管一个人如何装扮自己,他的“底子”往往是掩饰不住的,他的庸俗与猥琐总会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他自己一点儿也察觉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体现了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水*,当年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17、究竟什么是“教养”?看见别人跌跤不要笑,看见穷人心里难过,这就是教养。教育者如果没有悲悯与同情心,将很可悲。

  18、与学生的沟通,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的心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不是哗众取宠,除了学养,可能还取决于你有没有教学的激情,能否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之上尽情的表现自己(哪怕犯点错误)。

  19、中小学的课堂,除了有探索和发现,有理智和情感,还应该有孩子的童趣,有少年的率性,有青春的诗和梦……

  20、如果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课堂,这位教师的工作就没有什么价值。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7)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实用十篇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1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2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的热情、有主动学*的渴望、有探究学*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坚持不懈地钻研。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3

  我哭过,就在我心爱的学生面前脆弱地哭过……我从来不敢对任何人提起这个事情,因为我觉得那代表了脆弱、无能和不成熟。没想到翻看第一页便是吴非老师真诚地劝说“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我激动地接收了吴非老师的这一劝告,因为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这份激动更来自玩吴非老师点出了太多我们所“不敢承认”的真实。为了这份真实,我愿意永远为教育事业奋斗着。我可以紧张么?紧张,几乎每节课我都会紧张,我悄悄地掩藏着这份不安,面对孩子面对同事都故作镇定。教授三个班级的英语,这个学年已是我教课的第三个年头,虽谈不上经验十足但总不至于课课紧张课课担忧,然而事实却是我真的很紧张。站在讲台头第一年紧张在外,怕自己不被领导看好怕自己不被家长认可;第三个年头站在讲台的紧张,不怕领导同事来听课,不怕课堂难以被人称赞,紧张的是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会觉得无趣,紧张学生一节课内是否能理解我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意义。每一个学年过去,我又紧张学生能否能在英语学*上有一个学年之后的螺旋跨越。故不知这种紧张在吴非老师的书中得到了认可“课前紧张是正常的”,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比较敬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科教学,看重学生的感受,对自己的教学有所期待。一名教师,心中有使命感,心中有学生,才会很在意学生对他的态度,在意学生的接受度。”吴老师的这句良言确实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又想起了我初中时德高望重的数学汪老师,她是退了休又被学校返聘回来的,足以见得汪老师的教学和为人。但是她几乎每节课后都会深入同学问我们“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我年纪大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时我太刻板,和我有距离?”也许汪老师她也课前紧张吧,也许这也是我们在每一阶段推进自己创新、实干的动力吧,无论怎样我将对我的这份“紧张”释怀下了。我可以让我的学生喜欢我的课么?这是一个我最在乎的问题,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拥有一批喜欢你以及你所任教学科的铁杆粉丝,而一个老师最失败的事是在教书生涯中没有一个喜欢自己以及自己任教学科的学生。我视这一个标准为我终身教学奋斗的目标。吴非老师说的很对“你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的热爱,你的努力知识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而无形中给学生灌输了排异性,你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你的学生对学科的学*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不仅仅在于教学设计的有趣精巧,还在于一个老师的综合管理教学能力。以前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贴切学生的兴趣,把课弄得花哨可爱点,学生就是喜欢了,例如加入很多的卡通、加入很多孩子们时下关心的游戏等等。现在随着教学管理的逐步成熟,我觉得如果培养维持那批喜欢你的课的铁杆粉丝,那么我需要具备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难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团体讨论,全班一团糟,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一味地迎合学生沉浸在学生喜好的无聊的乐趣中去,学生错失了英美有趣的寓言童话、英语世界语言的超前绝伦,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难以智慧地教会学生学*方法,留给他们独自思考判断的空间,把他们所有的学*都丢在我设好的框里,学生能喜欢我的课么?如果我的英语课仅仅是无聊地讨论,学生每天觉得自己在无方向地交谈而失去了在英语课上感受亲情、友情、礼仪的话,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我的课呢?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和我一样吧,把这个标准定为终身为师奋斗的目标,那么我们会收获更多。我可以留给学生记忆么?“这些课的内容,有多少是学生能记住的?学生会记住的是教师的什么呢?这些老师的站姿、手势、笑容、神情、口头禅和轶事,往往成为学生的话题,继而又被学生带往遥远的年代。”针对前几个记忆,我想将其归结为“教学记忆”,我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确乎没几节课是能成为我的记忆的。但也确乎有这么几节精彩的课的片段永远藏在脑海,这是一个老师教学的自豪同时也是一个老师多少年教学积累的精华,这个不堪奇怪,这个应该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为了留给学生这些稀少而宝贵的课堂片段,那么我们需要继续地努力着,学*是我们唯一的法宝,我们这一职业要求我们更多地学*,有极强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因为我们使命艰巨。而针对留给学生后半部分的记忆,我称为“行为记忆”,那么应该是不计其数的,学生回忆起你来第一时间应该回忆起的是你的言行而不是上了什么课。针对这种记忆,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因为,我们在社会上扮演着很多的角色,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走下去我还是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朋友的知音、卖家的顾客……我们需要为师的执着、认真,也需要驻足观赏这个美好世界的胸怀,懂得体会亲情、友情、爱情的心怀,懂得感恩感怀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这些就是学生回忆起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这些光靠我们的.职业道德很难维持的,这些是做人为事的态度、是一种*惯,这些只能在*时生活中去体验。换句话说“一个不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老师,怎么可能会耐心地对待我们身边年迈的家长;一个对身边的朋友不耐烦的人,怎么能心*气和地耐心教导学生?”因此,两种记忆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去努力,用哲学的说法就是“矛盾辩证统一理论”了!如果我在短暂而宝贵的教学生涯中解决完了这三个问题的话,我觉得我够格了,现在我会努力再努力的!

  暑假读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感觉受益匪浅!边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觉得自己缺少的,是那份久违的教育理想。吴非老师一是位行走的智者,一位语无惊人死不休的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人指明方向。在他的一篇篇指点迷津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是啊,读书时的教育理想,有多久没有去触碰它,真是久违了!一遍遍想在教室里的自己,想在课堂上的自己,想在校园里的每分钟。是缺少激情的日子,很少有事让自己全付精力去应对。回想自己少年时,还是颇有几分壮志豪情,一部电影就能让自己激动不已,看来,自己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啊!于是,有翻出那曾让自己激情的岁月印记。我用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两部电影《危险游戏》《放牛班的春天》,来唤醒自己。

  先与我来到这部电影《危险游戏》中。这是个教育挽救心灵的故事。露安,从海军陆战队退役的青年教师,怀着一个教育理想,来到高中教书。不料,她教的是一群桀骜不驯的放牛班学生。当她遇到这班“无药可救”的学生时,她无奈的叹息。但是,这位初为人师的率性女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倔强的用自己的爱,感化了这班原本处在社会边缘、丧失对未来信心的人,孩子们信任她,依赖她,把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感动之余,让我想起另一部著名的师生情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对《放牛班的春天》有更深的情感,因为唯美的画面、真挚的感情,和纯美如天簌般音乐。两部影片中,教育者面对的,都是一群被定性的坏孩子,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鄙视、甚至在仇恨他们。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于是,用最偏激的行为来回应世界。他们尝试破坏、戏弄老师,但这些行为,正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只有最具有爱心的人,才能感觉到。有爱的人,比*常人多一份慧质,敏感的看到孩子们渴求关怀与爱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大慈的心给他们最真挚的帮助,用点滴细节给孩子暗示:“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让我们一步步回忆《危险游戏》中露安老师的作法吧!感谢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怀揣教育理想,艰难前行。当全班学生乱作一团,无人理睬这位本该是课堂权威的露安时,露安用“跆拳道”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不按常理的有趣作法,真的很有效。是的,周围同事看笑话般想看露安出丑,为她这一着怪棋感到不可思议,但确实,露安成功了。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无视教师的存在,那对教师就是最可怕的错误。走出这成功的一部,就象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个小小缺口,至少现在,学生们可以注意这位课堂的主宰了。当露安想讲授知识时,她又一次感到迷茫,孩子们听不下去,也听不懂。这时,露安选择了一个切入点:“死亡”,还有那首带有点隐喻的诗。露安真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学生开始出入图书馆,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图书馆的老师摇头,哈哈,我们盼望的情节中出现的奇迹,一点点在我们面前展开。

  教书、育人同样重要。露安不仅仅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她想帮助孩子,挽救心灵。一个黑人男孩犯错,她来到男孩的家里,抚摸着孩子的头,跟父母说:“他是好孩子。”我们所有观众都应该感到激动,因为男孩父母的表情,就象阳光一下洒到脸上一般。之后,因为金钱问题,露安也尝试给他帮助,虽然自己的钱只够每天买个麦当劳,但露安几乎是威胁的让男孩接受自己的帮助。另一位黑人女孩,因为结婚,想放弃学业,到一所可以学*家政的学校学*,从此成为家庭妇女时,露安又带着她的那份执着出现了。她要让这个有才华的女孩继续读书。读书,是一种梦想,是改变命运的必经之路。这样的帮助还有很多,以至于当露安因为自己失误想离开校园时,她得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对和一块作为挽留的巧克力,还有作为教师的最高赞赏:我们爱你!露安感动了,此时她知道,自己已是她们的精神支柱,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无限的安全感,她,已经不能走了。就象《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离开时,收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礼物一般:那满天飞舞的纸飞机、纸飞机上的深情祝福与留恋、还有那伴随自己离开的脚步、渐行渐远的天籁歌声作为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故事也展示了两个小插曲,表达了这样的命题:教育不是万能的。

  其中,两位黑人男孩不再回到校园,露安执着的想唤回他们时,却遭到黑人母亲的唾骂:他们读书有什么用?他们注定是失败者、社会的边缘人,无法改变命运的弱者。没有人能挽救他们,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另一种尝试也是失败的,这个故事中被打死的男孩,已经试着踏出改变命运的一步,他几乎听从了露安的建议,但是,当他急切想改变人生,进入校长办公室时,他的故事永远的结束了。仅仅是因为没有敲门,仅仅是因为校长自以为高明规则,男孩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这是不是编剧的一个隐喻,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敞开心扉,来接纳这个孩子,来接纳这一帮无助的放牛班。这两个插曲,也许都是编剧给我们的艰难思考,露安,只是一个个体的人,怀惴教育理想,却不能真正改变别人的命运。是否这部影片也想让更多的人走入深层的思考,我们的社会群体,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与关怀这样的孩子。无论怎样,我们内心深处会都被露安这样的教师,也包括《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莱门特这样的教师深深感动,燃起教育的理想,改造、挽救一个个真实的灵魂!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4

  暑假在校值班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致青年教师》成书于吴非老师即将跟三尺讲台告别之际,他通过长谈在书中拉进与读者的距离,用通俗的手法将自己*三十载为人师之经验付诸笔端,跃然纸上,倾囊相授。希望给还在教学一线孜孜以求的“后浪”们照亮前行的路。

  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一辑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在这一辑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刚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年轻班主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话是有据可循的,走上社会,会看到有人不敢“冒尖”,有人故意藏拙,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对自己,对别人都尽可能的做到一片坦荡吧,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第二辑中《教师不是演员》这一篇文章也让我感受颇深。很多青年教师免不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无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想大抵是这样两种原因:一、青年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过硬,容易照搬乱套;二、学校公开课的要求过多。有过这样一种经历,实*学校的公开课必须要有小组合作,没有就不过关,不合格,若有人推门听课,得临时找个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应付检查。阅读吴非老师的这边文章后,我知道了教学上的“拿手好戏”常常是方法或是“技术”,而不是“戏”。优秀教师应该了解少年思维的共性,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善于和学生对话,从中找出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看一场演出。

  拜读通篇著作,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后生受益良多,从书中我读出了吴老师对于未来教育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同时吴老师传授的宝贵经验也激励着我在教育的征途中披荆斩浪,乘风前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始终秉持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走在教学创新的一线、始终保持乐学善教的初心!在基础教育事业中风雨前行,努力做汹涌澎湃的“后浪”,不负芳华亦无愧于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5

  最*,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6

  最*,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作为一名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7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常识”、 “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 “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8

  开学前,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致青年教师》,我想,自己正是刚开始上班的年轻老师,确实应该多借鉴有经验前辈的经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浅。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谈一样亲切。读起来竟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9

  昨天终于读完了《致青年教师》一书,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用其*实的语言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我懂得了要做一个成熟、理性的教师是不能只靠教龄的累计、丰富的经验和资历的。

  我懂得了“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职责,更应当是我们教师自身的追求。

  我懂得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学*者”“实践者”“写作者”。

  我懂得了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我还知道了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之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我要爱所有的孩子!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10

  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书中*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他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比业务更重要。爱因斯坦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十)份(扩展8)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精选十篇)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1

  翻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我不禁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干””。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书中*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读后感觉受益匪浅。

  读完后,就如同说的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当孩子听写词语老是错误时,我们也会急,甚至有时会责骂他们。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

  我们经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性会不自觉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行为直接对学生起了一个示范。就像吴非老师在《不能忽视的教育细节》中指所说:因为工作繁重,事务庞杂,许多教师的案头总是堆满了各种东西。如果摆放有序,关系不大;如果既杂且乱,学生看到了,他对自己的杂乱无章也会变得无所谓。在行为*惯的养成上,教师常常是榜样。看到一些青年教师注意办公桌的整洁,书本摆放整齐,私人物品和办公用品位置安排恰当,学生对他们的教学自然会多一份责任感。所以 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在教学的同时忽略了一般的细节,特别是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聋哑学生的模仿能力更强,我们特师的教养对聋生的影响力会更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难教的学生时会急,在我们面对聋生听不懂、学不会的时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吴非老师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残疾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现在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2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写到:“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常识”就是“基本知识”,我们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学,那教育教学的常识是什么?

  新教育提出的“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是常识;李镇西老师说的“用儿童视角做教育”是常识;“最起码的尊重,最朴实的教学”是常识;“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慢,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是常识;爱孩子是常识;相信孩子也是常识・・・・・・

  原来这些都是常识,可我们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识呢?

  在学校现场,很多老师为了考个好成绩,拿个好名次,一味增加学生的学*负担,学生考得不好,就用罚抄十几乃至几十遍的方法来补自己的教学之不足,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这样的现实还时有发生。

  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着、讲解着,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给一点就装一点,不给就等着,学生没了问题意识,没了自主思维,甚至没了自我,这样的课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话浅薄粗俗,更有甚者恶语相向,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坏影响。

  大家都知道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教”和“学”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可当我们高高举起所谓“教师的尊严”旗帜,俯视学生时,又怎能奢望学生的亲*呢?由于我很少批评学生,学生和我走得比较*,和学生谈话时也多是温和的语言,曾有同事见了说:“你班学生怎么不怕你呀!”呵,为什么非要让他们“怕”我呢?难道不怕就不是老师了吗?“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也是常识吗?很多老师嘴里念叨着这句话,手里却拿着惩罚的“鞭子”,没有“亲”,何来的“信”?

  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就不会采用无用的罚抄形式和无休止的繁琐讲解了;如果能时时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养成,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或许会重视话语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为;如果懂得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就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把学生当成朋友或孩子。

  再次回味吴非老师的那句话:“我们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可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现这些教育常识,或许一个教师,要通过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而这也都是在不断学*中总结发现的,同时又需要众多发现者在以后的实践中去努力维护,做一个不违背常识的教育者。

  老师们,教育常识就在那里,你可看得到?又能否做得到?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3

  这学期根据老师的要求 ,我读了吴非先生的力作《致青年教师》。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 我们学过 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吴先生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并养成好*惯。教师职业对于民族未来具有深远意义,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将是无可替代的。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他的“亮度”在于他的个人修炼。 想想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话,虽然我现在不是老师,但是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就该处处留心如何做好一名老师。

  我觉得我有几个想法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形成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这是 第三辑 “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的体现。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作为老师,那就是像父母一样。在学校我们就是学生的父母,父母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有爱才是可以打动他们,并且真正帮助他们的`。

  第二,要*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我们 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他们 最 希望 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这个在文章《 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 》是很有体现。学生虽然会犯错,我们要正确的处理。既要把问题处理好,也要尊重他们,更不能区别对待学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要让学生学会开放性思维,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才利于他们成长。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文章《珍视我们的专业》写得很好。说实话,我之所以选择化学师范这个专业,就是源于我对化学的热爱。但这样也许不够,我还要爱教师这个专业,只有我们自己珍爱我们的专业了,学生们也才会相信我们。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这本书读完后,我觉得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 我 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在今后的 学* 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以充实、以发展。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4

  几年前就读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此书篇幅很长,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吴非老师的确是一代大家,把*三百页的内容浓缩为一段话启迪我们,使我感触颇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这本书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前,校长不惜重金购买了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百余本,每人发了一本,让暑假阅读。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刚上班的老师了?《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触膝相谈一样亲切。读起来竟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5

  几年前就读过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此书篇幅很长,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吴非老师的确是一代大家,把*三百页的内容浓缩为一段话启迪我们,使我感触颇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这本书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前,校长不惜重金购买了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百余本,每人发了一本,让暑假阅读。当拿到书看到书名时,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刚上班的老师了?《致青年教师》这书是给刚上班的老师看的。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拉家常式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触膝相谈一样亲切。读起来竟然爱不释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对我的触动很大。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6

  这个暑期过的不*凡,去阿城学*期间,每人发了一本吴非著的《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需要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7

  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吴非老师以*易的语言,将自己教书生活中那些生动典型的案例,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很多宝贵的意见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阅读这本用心灵浇灌的文字,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在彻夜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在人生必经的岁月里,青春的印记弥足珍贵。在灿若繁星的时光中,流逝的是青春的光阴,记录的是思想的沉淀,而正是信仰支撑着青春的脚步。信仰是呼吸的空气,信仰是沙漠中旅人的饮水,信仰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正值青春的我,怀揣激情和梦想,走上了教学的工作岗位,工作七年有余,心中一直坚守者那最初的信仰——示人以美好,授人以希望。

  在第一辑中有一篇名为《做个有胸襟的教师》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写道:“教师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一位优秀教师的心境,就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如同长空一样高远。只有教师的心胸博大,那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乐园;他所教的学生,才会愉悦的开垦自己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中不光是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对学生在日常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拥有爱心、耐心,宽容对待。如有学生迟到了,别为难他,让他进教室。因为学生迟到了,内心一定很不安,能站在教室门口,那也得需要很大的勇气啊!教师用宽广的胸襟对待学生以及身边的人,无形中透露着教师不凡的气度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将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将心胸开阔起来,不自私,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同时,吴非老师还指出有的教师心胸狭隘,总会把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同行爱好读书,他马上就批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同行发表了几篇学科论文,他就说“评价教师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看到同行上课受到好评,他又会说“只能上课不搞科研是不行的”;而如果自己样样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了,他甚至又会说“没有生活情调又有什么意思“。这些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举步维艰。这就让我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刚看这本书时,还不以为然。现在走上社会,到处都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肚鸡肠们的脸色……然而,自己对别人,则尽可能地做到一片坦白。我的人生个样就是:简单做人,真挚待人,*凡人生。我对学生说过,我要说到做到,一视同仁,做到公正、公*、公开。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吧。

  追寻着吴非老师那束光,品读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使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心怀理想,不懈追求,追寻心中的那片光,朝着教育的理想不断前行!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8

  最*,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太深奥,看得很累但收获甚少。可是,翻开《致青年教师》一书,会发现它的目录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让我有兴趣继续深入阅读。于是,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

  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让我一下子就把整本书看完了,吴非老师主要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理想和素养。我边读边对照自己的教育过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发现和吴老师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吴老师提出的观点,展示的事例,让我牢牢记住在心间。

  读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一名大学刚刚毕业、长相阳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师,他从不向同学们发脾气,即便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在他课上行为放肆:有人吃东西,有人睡觉,有人换座位,有人坐地上听课……老师也从来不发脾气,只是默默叹气。直到有一天,老师终于爆发了,他居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流泪了,我们都震惊了,一位男老师居然会对着学生流泪。老师说,他把对我们的放纵当成了放松,对我们很无奈。那天老师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后来我们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再也不是从前的杂乱无章。这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不正是吴老师所说的: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要担心在学生面前流泪,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倘若你竭力掩饰,有可能会被学生误认作是冷漠,也有可能会让敏感的学生也去学*克制和忍耐。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不断充电。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9

  在朋友的推荐下,研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获益良多。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 “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书中的事例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小学,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那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想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一年级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她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老师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小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小学阶段是*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验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看了《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有些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中,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

  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 10

  在朋友的推荐下,研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获益良多。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 “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书中的事例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小学,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那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想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一年级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她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老师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小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小学阶段是*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验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看了《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有些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中,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