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

首页 / 文库 / | 数学

数学听课记录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谁想来?

  生:(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

  师:请你们三个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沈春鹏最重,王宇洋最轻。

  生2:我觉得沈春鹏比高一民重。

  生3:我觉得王宇洋很轻。

  师:看来,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

  生:(掂物体,感知轻重)

  生1:一袋盐和一袋奶比,盐比较重,奶比较轻。

  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

  生3:一块橡皮比一本字典轻很多。

  ……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

  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

  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呢?

  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

  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

  生3:我还知道毫克。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千克和克。(板书课题)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安排了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三个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活动,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给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并发现数学知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感受。]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

  生:应该用秤称一称。

  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

  生1:我认识弹簧秤。

  生2:我认识台秤。

  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

  师:今天我们主要要用到台秤和天*。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两袋盐有多重呢?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

  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

  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

  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

  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

  生:(操作感受)

  (3)估一估。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

  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

  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

  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

  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

  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

  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

  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

  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

  生:拿下来1个橘子。

  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

  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

  [评析:这个活动是讨论—体验—交流—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估得比较准确的方法。当学生体验完,交流后有了进一步感受后,他们产生了再次体验、探究的需要。而这时让学生再次体验,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人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4)找一找。

  师: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2袋挂面、4袋奶……

  (5)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

  生1:棉花重。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

  生2:我猜可能一样重,因为铁沉。

  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

  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称一称)一样重。

  师: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

  师:是啊,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

  [评析:设计“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喜欢。孩子想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活动时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活动学生是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交流时,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轻松、*等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猜想—验证这一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6)拎一拎。

  师: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

  生:(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

  (7)说一说。

  师: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

  生: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

  师: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

  生1:王帅的体重是29千克。

  生2:徐哲的体重是28公斤。

  师: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

  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

  生: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

  师:那这枚2分硬币还能不能用千克做单位表示它的重量呢?那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

  生:用“克”做单位。

  师:想知道它的重量吗?我们可以用天*称一秤。(介绍天*的使用方法,并称重)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

  生:1克。

  师: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动手操作,感知1克)

  生1:太轻了,我好象一点感觉也没有。

  生2:太轻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没有。

  师: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

  生:3粒花生大约重1克。

  师: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

  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

  生: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

  3、建立千克与克的联系。

  师: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

  [评析:学生经历感知实际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的快乐。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1:我估计大袋大约100克。

  生2:我估计大袋约重150克。

  师: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

  生:大约50克。

  师: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

  生:重250克。

  师: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

  生:1000克。

  师:来,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

  生:1千克。

  师:通过实际称重,我们又知道这些大米的重量是1千克,(指板书:1千克 1000克)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千克=1000克

  师:(板书结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有谁知道?

  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师:那我们还可以写成1kg=1000g

  三、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点评:

  本课教学流畅、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老师通过一些贴*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多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通过感知,拉*了抽象的“重量”与形象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这一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证明我们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二、提供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各人思维也不尽相同,思维的交流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满足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惯。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听课记录2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数学听课记录3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

  “锐角三角函数”属于三角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数学课程标准》看,中学数学把三角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放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第二部分放在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主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章的内容,就是本章“锐角三角函数”。在高中阶段的三角内容是三角学的主体部分,包括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思考问题的方法上看,前一部分都是后一部分的重要基础,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准备。

  本章包括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主要是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以及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为锐角三角函数提供了与实际联系的机会。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些结论,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赖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等内容,因此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等是学*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重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正确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利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绕满远老师在上课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比较准确,能以学生的现有水*,重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复*,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二)从处理教材上看

  在进行新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一副三角板有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接着,老师又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对以上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这个让学生“怎么想的”说出来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引导和启发,而且我认为,把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说出来,让学生从“说数学”的高度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再上一新台阶的处理方法令人赞叹。

  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下,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很快完成了求30°、45°、60°的三角函数。怎样让学生记住这几个函数值呢?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首先,开始一个测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仅仅是理解了函数值的求法还远远不够的。“哪位同学已经知道各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请举手。”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学生举手,老师让一个学生提问,另一个学生回答。结果,回答不是很流畅,出现百分之三十三的错误。在事实面前,使学生认识到记忆三角函数的重要性。于是老师介绍了多种方法,在介绍这些方法时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这堂课知识教授准确科学,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看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

  1、看教学思路设计

  这个教学思路由易到难,不断拓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内容,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和能力。在记忆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当时,正弦值是怎样变化的?利用这个结论,给出一个问题,比较 和sin17°35′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清晰,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各知识点的合理编排、组合、衔接、过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以课程目标为主线,教师采用复*、引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课堂安排紧凑。绕满远老师上课特点鲜明,节奏快语速并不快,不是给人以慌里慌张的感觉,相反却使听课老师感到轻松自然,没有担心感和压抑感。

  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语言稳重得体,不失诙谐和幽默。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理论阐述,又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既有问题的不断抛出,又有学生的奇妙对唱,一曲和谐,给人一份享受。总体感觉这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把关注学生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自己下步教学的出发点。对于三角函数值的理解和记忆既能充分让学生暴露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又实时扑捉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缺陷。

  学生的演板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绕满远老师对此很重视,不惜利用宝贵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矫正和耐心的指导。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暴露教师教学问题是绕满远老师特别设计和关注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节课有很多地方都是要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能适时、适当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得以体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数学语言表达正确。

  (六)从教学效果上看

  教学效果好。学生学到了知识,体会来思考问题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时学到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知识方法和态度。教师的榜样作用得以体现。

数学听课记录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

  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数学听课记录5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评析:影响学生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课学*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评析: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评析:基于猜想的学*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方式,但合作学*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 0.75:2。

  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三、结论总结

  四、课堂练*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听课评析: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

  一、 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

  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兴趣直接影响学*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独立学*、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坚持浓厚的学*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经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构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进取状态,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本事。

  提议在学生活动时间上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控。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3

  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经过让学生数袋子里的饼干,统计小兔、小熊和小猴分别投进了几个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本事。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安排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搜集、整理数据的意义。同时,在统计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并且组内有分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流。课始,沈教师以学生喜爱的“口袋里的饼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数目分别是多少”作引,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动态演示饼干一块一块掉下来之后便随机消失,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饼干的块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统计需求自然生成。

  在学生产生统计需求后,放手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记录,当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顺利完成任务时,适时指出:能够小组合作。在强调了注意事项后,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记录,这次,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可谓精彩纷呈:按次序画图形记录;把图形归类记录;打“√”记录;画“︱”的方法……“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记法。哪一种记法既清楚又简便”沈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种记录方法、引导学生在“清楚”和“方便”两个方面比较、评价各种记录,使学生对分类用符号记录的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和使用这种记录方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4

  1、以猜拼图组成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初步构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经过教师点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学生的学*过程进取主动。

  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终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而是鼓励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本事。

  4、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精讲多练,学以致用,学生解决问题本事培养很到位。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5

  同样的一节"商不变规律"课,使我有了不一样的反思、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次行动(教学)

  ……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资料精彩吗?这天教师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它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分桃子时,它想和孩儿们玩一玩,孙悟空说:"把8个桃*均分给2只猴子吧!"下头的'孩儿们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均分给20只猴子,怎样样?。"小猴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貌:"那就把800个桃子*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

  ……

  2、探索规律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随机板书:

  8÷2=4

  80÷20=4

  800÷200=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开始小组活动。

  生1:依次扩大10倍,商还是4;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

  ……

  (接下来的汇报中有不少学生汇报并没有按照我备课的思路去回答,整个安排全部打乱,耽误了许多时间,在汇报中有的学生还发生了错误。)

  反思

  按照我的备课思路,自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就应很顺畅,学生就应能够顺利完成此环节教学的,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这样呢?在反思与本组教师的评课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自我的安排看似合理,其实没有认真思考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水*,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没有做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由于自我提出的问题过大,导致在此处的教学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我虽然蹲下来"扶学生,学生还是"够不着"。看来我的认识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

  改善策略

  不要着急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给他们一根"拐杖",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抛出的问题适当并及时地引导、点拨。因为这是一堂走出校外的观摩课,所以我根据本组教师的意见,结合自我的反思,在经过用心和独立的思考后,我对第一次的行动计划再次进行了改善,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行动(教学)

  在讲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后,提问: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观察并探索出规律:二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不变;三式和二式比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商不变;三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0倍,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询问学生:还有什么发现?(从下往上看,又有什么规律呢?)此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完成。

  整节课的反思

  接下来的教学,我与孩子们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潜力,以及学*数学的方法。在学*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这连续两次的教学中,使我的教学品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帮忙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制造"他们;要学生以自我真实的感受去体验、理解;要让更多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构成的全过程。此刻,我深深地感到:课程改革,没有休止符;课程改革,永远是此刻进行时。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2)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3篇)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应用圆柱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教师:

  刘艳玲(**小学206班)

  课堂实录:

  一、复*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

  生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生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

  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

  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点评:关于圆柱相关知识的回答,学生很积极有6名同学发言,教师能适时总结,及时跟进。建议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纲要。

  练*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

  生1:底面周长5厘米,S侧=5×5。

  生2:底面直径8厘米,S侧=3.14×8×5。

  生3:底面半径4厘米,S侧=2×4×3.14×5。

  师:S侧=ch=dh=2rh

  点评:练*1的设计很好,所需的三种情况,在一个题目中全部展现了,为学生下面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只列式不计算,提高了时效。

  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练*2:(用小黑板出示)

  一个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在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读题

  生2:我知道底面直径6厘米,高10厘米,求表面积。

  师:什么是表面积?

  生:S表=S侧+2S低。

  师:请同学们在练*本上解答,谁愿意上黑板解答?

  (两个学生上黑板练*,集体点评)

  师: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还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板书课题:圆柱表面积的应用)

  点评: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了充分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承前启后。学生读题后,列举所获得的信息,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很好的练*。这种方法学生的掌握很熟练,说明教师*时注重了这些方面练*。

  三: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练*3:(用小黑板出示)

  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需要铁皮多少*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

  师:请同学们读题,看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已知高6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求需要多少铁皮?

  师: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

  生1:没有盖子,只需要求一个底面。

  生2:得数保留整数,我觉得取材料保留整数要用“进一法”。

  师:保留整数我们学过“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2:“进一法”:就是小数点后面有数就进一。

  师:好的,我们就带着这些提示开始练*,我请两个同学上黑板练*。

  学生练*后,师生集体点评。

  师: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应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但一定要灵活运用。

  点评:教师通过建立的知识进行练*,问题生活化。学生关于“进一法”的说法很到位,学生的思维,随着练*坡度的增加,达到高潮。

  四: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出示练*3:出示练*六第七题:“博士帽”是用黑色卡纸做成的,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是底面直径16厘米,高10厘米的无底无盖的圆柱,制作20顶这样的“博士帽”,至少需要黑色卡纸多少*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读题后思考,“博士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求“至少需要黑色卡片多少*方分米”是求什么。

  生1:博士帽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无底的圆柱组成。

  生2:需要卡片多少*方分米就是求表面积。

  生3:需要把单位转换,*方厘米换成*方分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请你们推荐男女各一名上黑板比赛,看谁能得到“博士帽”

  生:我们推荐刘学敏和**

  师生:集体点评

  点评:“推荐”“慢点,”“得博士帽”等一些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

  生2:我知道了“进一法”。

  生3:我知道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生活中的问题。

  师:是啊!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时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作业:练*六第8、9题。

  点评: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建立知识后再练*,再练*,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点和重点的学*。

  3、教师在授人于“渔”方面,做了很多训练,“读题收集信息法”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实效。本节课教师所有的练*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4、本堂课的实效性很强。学生的作业,全班六十多人只有二人有错误,知识掌握牢固;

  5、关于学*态度,教师在练*中和小结处进行了很好的教育,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话学生也于似懂非懂,但这种实时进行数学意识渗透,对学生是有益的。

  建议:1、学生的课堂作业,应该安排在课堂上完成,这样课堂作业才名副其实。

  2、对学生要进行关于圆柱表面积的应用的拓展训练,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呈现开放式。

  3、教师语言很有活泼,但关于数学思维,定义方面的言语一定要严谨,严谨就是一数学态度,数学思想。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2

  一、复*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6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3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假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3)

——八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3篇)

八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1

  一、回顾、提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二、新课导入

  求证直角三角形角c=角a ,BC=a,AB=c,

  教师留时间学生自行思考,教师讲解做法。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例题讲解

  课本19页例题讲解、20页例题讲解。

  四、课后作业

  *题1.6

  学生活动: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总结。

  2、学生自行画直角三角形并与教师所做图型进行对照。

  3、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与记忆。

  4、例题中困惑的知识点的提出,教师点评。

  学*重点: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需要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 能通过定理的简单理解求证三角形全等。

  听课意见:

  本节课设计连贯、容量较少,学生易于掌握

八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2

  这节课属于任务型教学,整节课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互相配合,默契度非常之高。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熟悉新课标标准,面向全体同学,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同时也以学生为中心,整节课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课程。

  这节课属于任务型教学,这节课属于任务型教学,整节课流程流畅,任务直接斜街非常好,学生清晰明白老师的教学流程,学*任务。可见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看出老师的教学专业素质高。

  除了时间上的不完美,这次课给人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整节课有活动在支撑,自始至终的活动教学,梯度有序的学*过程,自始至终的形成性评价,有效的奖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积极尝试,整合教材资源和自编资源,这也体现特级教师的教师魅力,让人不禁佩服赵老师。

八年级下数学听课记录3

  这次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反思如下: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在小组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了。

  但是,我在这里也碰到了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预设中先告诉学生:老师是免票的。但上课时由于紧张,忘记告诉学生,在反馈时,学生想到可以加两个老师,我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就加两个老师凑足50个人。但我想着自己的预设,就生硬地告诉学生说老师是免票的,错过了课堂生成精彩的好机会。事后我想了一想,可以在学生说加两个老师,赞同学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老师免票的话,怎么办?再让学生思考。这样整节课可能更完善。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4)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学生评语 50句菁华

1、你开朗上进,头脑灵活。身为班长,无论是学*还是纪律,你都能为同学们做好表率。总之,你是一个令老师放心的孩子,希望你在新学期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你为人谦和大方,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学*上为同学表率,班级工作认真负责,令老师们省心。希望你保持良好的学*劲头,争取各个科目更上一层楼。

3、x同学:你真诚,生活简朴,和同学相处很好,老师的话,你也能听进去。但学*上不够努力,学*的自觉性稍显欠缺,上课定力不足,爱开小差,喜欢讲小话,导致你的学*成绩老是提高不快。希望你下定决心,鞭策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摘取进步之果。

4、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是在课上老师却能发现你专注的神情,感受到你对知识的渴望,*时学*也是兢兢业业。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份开朗,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自信,下学期老师希望你能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你活泼可爱,舞台上留下你优美的舞姿,语文课上留下你清脆的读书声,音乐课上留下你甜美的歌声。对音乐的酷爱,使你有些偏离了航线,你应拨正航标,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6、你是一个令家长欣慰,令老师骄傲的学生。温顺*和的性格使你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得很好,至于学*,你更是认真,精益求精。也许你的性格,你的气质,你的成绩才是你“古典淑女”的完美展示。不过,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现代的社会不需要那种三门不出六户不入的大家闺秀,所以,老师更希望看到你在体育场、舞台上展现你的风姿,更希望你会成为一个充满个性而又不失风采的好学生。

7、经历艰苦的磨砺时不失奋斗的勇气,享受荣誉的赞美决时不沾沾自喜。你的行为表现是无可挑剔的,你学*的顽强毅力令我感动。你应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坚定、稳重,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8、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哪有各方面的进步?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你,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我相信,明天的你,会付出得更多。当然,你将来得到的回报自然也会更多。

9、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愿这四颗“心”,永远伴随着你的人生!

10、在老师的印象中,你聪明,有才智,你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课堂上,你的奇思妙想总能引来同学们敬佩的目光。每次的作业都能欣赏到你那清秀的字体。学*成绩一直保持优秀。更为可贵的是,劳动中你从来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做得是那样井井有条。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找你,你总是乐意帮助解决。愿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者、胜利者!

11、同学们喜欢你的热情助人,老师喜欢你遇到问题时的那股探究精神。所有关心你的人都在为你祝福,为你喝彩!

12、你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孩子,*时严守纪律,与人为善。和你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你是比较聪慧的,但是你深藏不露,又缺乏了一点自信,所以使自己的潜力没有好好发挥出来。还想回味你的佳作在网上发表的喜悦吗?希望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练好钢笔字。张老师相信只要你开朗大胆再踏实细心些,一定会比现在更出色!

13、我对你最满意的是,你能够理解老师对你的帮助,还能虚心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正因为这样,你下半学期的表现不错,让老师感到欣慰!你的作业又干净又工整,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你能歌善舞,是班级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你头脑是聪明的,可学*成绩还不够理想,老师认为主要是你上课听讲不够全神贯注,不能最大限度地约束自己。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上,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4、老师赞赏你胆大乐观,又很关心集体;能歌善舞,字也写得很好,可谓多才多艺。但在学*上一定要加强,作业要认真完成,不会的要多向老师同学请教。同时课后也要抓紧些。只要你能做到相信不久以后你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高。

15、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是在课上老师却能发现你专注的神情,感受到你对知识的渴望。你在班里从不张扬,总是默默无闻的,但这并不影响你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因为你用自己优秀的学*成绩证明着你的实力。你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是你文静开出的花朵。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希望你能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你辛苦了!看着你跑前跑后的,为我们的体育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感激你。你不但工作认真负责,在学*上也是一样好榜样!你总是笑哈哈的,一幅乐观的情景,好象什么困难都不伯,真是好样的!

17、不要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人生的征途上,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18、你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子,值日生工作,你能够服从安排,认真完成。不过,希望你今后能进一步改进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学*,克服各种困难,将各科成绩提高一个档次,争取在下个学期中有更大的进步。

19、你忽闪着一双聪颖智慧的眼睛,在全班同学和老师心目中树立了优秀小干部的形象,全部同学都默默地把你作为榜样。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你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貌,诚恳。老师布置的事情,你能默默地记在心里,积极去做,从来不用老师操心。学*上能刻苦钻研,课堂上常能听到你那清脆悦耳的回答声;你工作积极,乐意当老师的小助手;成绩总是保持优良;*时你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与同学友爱相处。希望寒假里能多看些课外书,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相信你在明年将赢得更多的掌声!

20、你文文静静踏踏实实的作风令老师畅然。似一首典雅的小诗,不管外貌还是性格都给人以清新隽永之感。细细品味,清丽之中更蕴藏着你坚强的品格。你是我的学生,更似我的朋友,对你有别样的关怀!只是由于你精神压力大,遇到数学考试就紧张,所以未能语数英三门功课并驾齐驱。老师希望在新的学期中,克服弱项,勇往直前!相信在你的努力之下,历史的昨天终将与你挥手告别,你灿烂的笑脸会明媚如春!

21、见到你的第一眼,就被你那双小机灵而有神的眼睛给吸引住了。因为你那里盛满了顽皮热情……课堂上,你比较好动,很难做到安静的做在那里听讲,不时地做一些可爱的小动作,引起同学的哄笑;课间,从没见你好好休息,不管做什么游戏,你总是特别活泼突出,“生龙活虎”,喜动“干戈”。其实,你挺能干,也挺可爱的,你的朗诵小品表演作文都是高人一头的!。而且在你这个科代表的带动下,班里学*英语的风气浓厚,成绩优秀。你看,自己的功劳有多大!看来,老师没有看错,你的确具有着卓越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知道吗?如果你把这份管理天赋,拿出一部分用在自己身上,那么,你将更加出色!我相信,学*刻苦认真工作负责严于律己的你将是老师家长同学心目中最棒的!

22、张艺函:你是一个内敛的小女孩,*时沉默不语。但一旦说起话来,会开心地与他人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上课时,喜欢静静地做一个听众,偶尔因为太静了,让自己处于出神的状态,这可不好喔。端正的字迹,很有自己的特色。更让老师感到惊喜的'是你的数学成绩进步了,希望你的语文成绩能与数学一起齐头并进。

23、你是个学*认真,工作负责的好孩子。懂得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能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可是,你有一个马虎、粗心的小毛病,望今后改正。

24、杜嘉乐:个子在班级里最高的你,体育方面也是佼佼者。犹记得一年级时,你一个人独挑大梁,为班级赢得了光荣的分数。三年级的你,由于妈妈不在身边,显得有些落寞,不再那么自信,周末在家因为无聊,所以有些无节制地玩电脑游戏。孩子,电脑游戏固然吸引人,但它会损害我们的神经和视力,让书本成为陪伴自己的好友吧。

25、上课回答问题,你总是那么精彩,讲的滔滔不绝,常会答出其他同学所不知的疑难问题,你很聪明,不仅会说,还会写出篇篇好文章来,这不,作文比赛经常中奖哩!作为班上的领头雁,老师的好助手,老师对你有更高的期待,希望你在各方面都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那样,同学们会更佩服你,老师会更信任你!

26、韦星雨:聪明而又敢作敢为,学*成绩优异,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热心班集体工作,协助老师完成班务工作,你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与同学友爱相处,希望学*上多点细心与耐心

27、有着小鸟般的童心的你,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天生一副好嗓子,为同学们带来欢乐与美的享受,学*上,你成绩优异并列前茅,一篇篇作文写得文情并茂,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希望你在新的学*生活中不求真知不罢休,老师等着你的好消息。

28、你是一个聪明、活泼、上进心很强的孩子。课堂上有你响亮清脆的回答,下课后有你关心集体的身影。作为一个中队委,你真是非常尽责。老师一直都很喜欢你,你知道吗?不过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你,那是因为你上课经常会讲“悄悄话”、开小差。老师希望你会做得更出色!继续努力!

29、你是一个待人随和的学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基本上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方法有待改进,掌握知识不够牢固,但上课不够认真,希望你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打好基础,争取做一名好学生。

30、你聪明好学,诚实纯朴,优点很多,前途无量!希望你不要满足今天取得的成绩,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把心中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

31、你是一位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女孩,当老师看到你一篇篇内涵丰富,文情并茂的作文,了解到你独到的见解时,是多么喜悦,你的特长真不少,画画弹琴样样都行,成绩也十分优异是难得的全面发展的聪明学生。

32、你是个清纯善良外柔内刚的孩子,*时你是那么温文尔雅严守纪律,从不要老师操心。你能尽力参加各项活动,忘不了你为了准备足球赛和踢毽比赛流下的辛勤汗水,忘不了你在联欢会中的出色的表现,忘不了你默写本上令人羡慕的分和清秀的字迹……其实你还有许多优点,张老师希望你能抓住每个机会锻炼自己,让大家能看到你更多的闪光点,也期待你开朗些,像阳光一般灿烂!

33、别看你长得又高又壮,可仍然很很天真,很可爱。这学期,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书写越来越认真,作业正确率越来越高。老师知道,只要你学会了独立自主,把自己当个勤奋的男子汉,你就是好样的。相信下学期的你会取得更大进步,各方面表现更突出。加油哦,宝贝!

34、你是个善良、文静、热情的女孩子。同学们喜欢你,老师喜欢你。你总是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你热爱学*,也很自觉、认真。要是课堂上更善于思考,生活中更善于观察,课外阅读时更善于积累,书写速度跟快一些,相信你的成绩会更优秀的。加油吧,宝贝!

35、你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这很好。看着你的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记住了:彩虹只是瞬间的美丽,而把握今天才是永恒的改变。愿你坚持不懈,再创辉煌!

36、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是你的特点、优点。看到你用心听课时发言是那么积极,老师是多么高兴。可你有时也很让老师生气,作业不及时完成,上课不专心,让老师伤心。你知道吗?如果你改掉这些小毛病,你肯定会成为一名好学生,老师期待着这一天。

37、喜欢看到你上课时专注的眼神,喜欢你上课时高高举起的小手,喜欢看到你端正整洁的作业,喜欢你活泼可爱的样子,老师希望你再努力一番,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孩子,加油噢!

38、你是个聪明机灵而又活泼的孩子,课外活动常因有你的参与而增添了不少欢快的气氛。如果你在考试时能认真地写出一个个答案;如果你能下定决心认真学*,你将会跑在大家的前头。老师相信你能行!

39、你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劳动积极肯干。但学*上缺乏自觉性,上课有时走神,作业马虎少做。希正视缺点向优秀生看齐,早晨来校后认真读书,要利用自己聪明头脑,做个爱学*的好孩子。

40、你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学*中总能很自觉,小品表演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你在各方面继续努力,在四年级中有更大的进步!

41、你的成绩真令老师和家长为你担心,自己好好利用假期补一补,好好再把学过的东西复*下,希望你在四年级的时候迎头赶上其他的同学,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啊!

42、你时时都在思考问题,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你时时都在伏案苦读,所以成绩十分优秀,你能完成好老师交给的一切任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就是你,一个勤学善问的好孩子,愿你不断锤炼自己,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3、你是个诚实、善良、文静的好女孩,上课的时候你能专心听讲,作业能认真完成,但老师发现你很拘谨,不能很好地发表你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话,老师相信你的成绩更好。

44、人缘好,很好胜的阳光男孩。学*上认真与执著的你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劳动中埋头苦干的你令老师很欣赏。如果你能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要知道,命运的纤绳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45、你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对工作你认真负责,热爱班集体积极为班级做好事。与同学团结合作,友好相处,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不错。如果你能自觉的学*多花点时间在学*上,你会更优秀的。

46、在老师面前,你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但走出校门,就会贪玩,把作业丢在脑后,忘记了自己是个学生,而且字迹较差,上课老走神,希望你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以学业为重,上课多动脑筋,用心举手发言。只要努力,相信你能行。

47、难于强者是铺路石,于弱者是绊脚石。相信你会做生活的强者,你会努力做得更好,是吗?

48、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问老师,这是好现象,老师发现你听讲时,没有做到心到口到和眼到,如果你能做到,学*成绩肯定是不错的,教师还发现你作业不够细心,把不就应做错的题做错了,真可惜,老师希望你今后大胆发言,多看课外书,提高自己的说话潜力。

49、你像个可爱的小天使,成天挂着灿烂的笑容。老师很喜欢你!你是同学们的好伙伴,团结同学,热爱班级。你亲*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学*越来越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提高书写速度,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加油哦,宝贝!

50、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孩。上课认真听讲,时而也能听到你精彩的发言。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过,你学*的目的不够明确,总让老师为你担心。在这里,老师真诚地送你一句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必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才行。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5)

——怎么写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3篇)

怎么写数学听课记录1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 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1、 能很快算出结果吗?(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 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 拆开一捆,与个位的*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 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 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 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 练*与应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数最合适。(我怕麻烦,就用横式表达吧,方格也用括号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67-39=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

  (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仍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的数学现实。

  本节课,学生已有的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呢?仅仅是能够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吗?

  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

  二、关注学生的反应。

  1、关注练*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即形如例题的练*。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随想: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

  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插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

  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觉思维*惯。

怎么写数学听课记录2

  一、复*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7”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惯。

  2、这节课的课题只是在课件上出现过,在后面的学*中就没有再出现过,所以一节课的课题还是很有必要板书出来,因为孩子看在眼里,才能记在心里。

怎么写数学听课记录3

  导入新课

  1.复*引入

  (1)小数化分数,再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0.2 1.5 0.375 1.25

  问:要把小数扩大100倍(缩小1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指名说 (目的:为后面的移动小数点作准备)

  (2)分数化小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题(指名化)(强调: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课件出示课题(指名改写)

  启发思考观察:百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都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成百分数)

  (4)填空。

  指名说0.25=25/100=25%说明了什么?(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可以互化)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1

  a+30这个式子表示小红爸爸的年龄,表示小红爸爸比小红大30岁,也表示小红比小红爸爸小30岁。

  小结: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

  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关系。

  五、经历概括“数量关系的表征句”,假设字母并写出用字母表示式子的过程,初步学会假设字母表示关系。

  1、关系:小红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30岁。

  表示小红与小红爸爸年龄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我们是怎么用字母去表示关系的?(课件显示)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假设 小红的年龄a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2

  一、 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3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

  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

  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游戏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为新知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 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 )毫米 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多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

  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 (内容见练*纸)

  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学生完成P5第二题。

  5.动动手:

  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

  (开心。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就可以用毫米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4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xx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

  二、 介绍天*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5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6

  按数排下去应该是什么?扑克牌怎么排呢?(J Q K)

  7、K哪一张大?为什么?

  生1:K大,因为K排在7的后面。

  生2:K大,因为A,2,3,4,5,6……J,J比7大,K比J大,所以K比7大。

  生3:K大,K是KING的缩写,KING是国王,国王很大,比7大。

  生4: K在牌中表示13,13比7大,所以K比7大。(课件显示:7)

  如果K表示13,J表示什么?Q呢?

  揭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经历求出数列中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明确字母可以表示确定的自然数、小数和分数。

  1、求出下面的字母分别表示的数。想一想,你是怎样求出这些字母表示的数的?

  1、0,1,2,m,4,5,6…… m=

  2、1,2.3,2.5,a,2.9,3.1 a=

  3、2/15, 4/15, 6/15, b,10/15,12/15 b=

  想一想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课件显示:字母可以表示自然数,小数,分数等。

  三、经历求运算中字母所表示的数和用字母表示钱数的过程,明确字母可以与数一起进行运算:

  1、求出下面字母表示的数。想一想,可以通过怎样一个算式的计算,求出这些字母表示的数?

  ①a+5=16 a=? ② k-8=1 ,k=? ③5×y=20 ,y=? ④x÷4=2 x=?

  (学生报答案,说算式:a=16-5,k=1+8……)

  课件显示(第一个算式):a与5一起进行加法运算,根据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求出a表示的数。

  能像这样说一下另三个算式中的1个算式,这个字母与数字进行了什么运算?根据什么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求出字母表示的数。

  小结:字母可以跟数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2、课件出示存钱罐。(说明:里面都是一元的硬币)

  你估计有多少? 100表示了什么?(100个1元硬币)有可能不是100吗?用数字表示时,5意味着里面有5个硬币……用字母C表示,存钱罐里有C元钱,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1:里面的钱不知道,只能用字母表示。

  生2:里面有c个1元硬币。

  (1)再放进去3个一元硬币,现在有多少呢?(C+3)

  (2)从罐里倒出2个1元硬币,里面有多少钱呢?(C—2)

  (3)3个一样的存钱罐,合起来一共多少钱呢?(C×3)

  (4)把钱C*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得多少?(C÷5)(第3、4两题同时进行)

  我们知道c到底是多少钱吗?看一看(1)—(4)题,字母C与数一起进行了哪些运算?

  小结: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字母表示的未知数可以与数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四、经历数量关系具体与一般的表征过程,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变化关系:

  1、显示:小红的年龄 小红爸爸的年龄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7

  一、情境导入:

  1、 师:小朋友,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我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生1选用棋子,摆出来有5个棋子那么长。

  生2选用回形针,摆出来有6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选用正方体,摆出来有4个正方体那么长。

  2、质疑

  师:这可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可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是因为选用的工具不一样)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学生活动:(听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长度。)

  评:一开始就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比如棋子、回形针、正方体等作为测量物体的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标准不一样,那么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认识厘米

  1、 观察直尺

  师:下面咱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数。

  师:对,你们按顺序读一读。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

  生:0。

  师: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点。

  师:对,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板书)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线,有长有短。还有“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评: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三、用厘米量

  1、 估几厘米

  师:咱们估计一下,这座小桥大约几厘米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2、 量几厘米

  学生量,老师巡视。选取几位学生演示,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说说是怎么量的。

  师: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评:这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在量的基础之上再用说的方式来巩固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环节的新知识。而且选取学生进行演示,那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让学生对这些错误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尝试时便会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错误。)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要重点讲解让学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知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8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最后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三、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先有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然后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9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10

  XXX

  班别

  三年级(1)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 边 形

  时间

  xx-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 边 形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 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惯。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听课记录汇总5篇

  小学听课记录 1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xx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

  二、 介绍天*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听课记录 2

  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小学听课记录 3

  一、复*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第一句,练*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朗读。

  四、学*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评课稿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的语言内化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小学听课记录 4

  一、 注重情景设置,培植审美心境

  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

  2、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学生预*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小标题

  第一位写:红霞 慢慢 扩大 亮光 天边 红霞慢大亮天边 第2段

  云堆 光线 海水 天上 一片灿烂 云光水天一灿烂 第3段

  第二位写:负着重荷冲破云霞夺目光彩 负荷破云夺光彩 第4段

  放射 光芒 镶金边 放射光芒镶金边 第5段

  学生齐读生字

  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早起?四周清静说明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四周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后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思考:天是什么颜色?转眼间又有什么变化?接着又有什么变化?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引导理解:指明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从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明读、评读、齐读)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段,注意思考:“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生甲:“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生乙: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生丙:我想: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生丁:后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终于冲破了云霞)谁能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指明读、齐读)

  3、本段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那些?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那些?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句有那些?(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生: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小半边脸、圆东西

  生: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红、深红

  生: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语有: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三)、学*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天?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四)、学*第五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思考:“有时”说明了什么?“金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有时”是一种不经常的现象,“金边”这么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词,谁不想亲自瞧一瞧呢?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伫立海边观看太阳被黑云档住,云端边缘,光芒四射,红而白亮,犹如金边镶嵌的自然美景中,(出示: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一个“冲”和“染”把太阳赋予了人的行为,太阳就是镶嵌金边,美化云彩的使者,(出示:后来太阳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边,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云、水同时融入了霞光万道,水天一色的光亮的世界里,(出示:这时候,发亮的不只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你们感受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1、指明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什么?(指明回答)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

  3、分组讨论,引导理解。

  剖析“伟大”、“奇观”:

  “伟大”:“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或钦佩的算伟大”;

  “奇观”:“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算奇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4、出示课文后面的练*

  ①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

  指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伟大”、“奇观”所在

  ② 给2-5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根据前面听写的内容提炼出2-5自然小标题

  5、以读怡情,回归全文

  ①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太阳也升高了许多,我们就要离开海边了,希望你们能把这难得一见的“海上日出”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②、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你们能做吗?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小学听课记录 5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到72页,自由读这篇识字韵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好了就坐正。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读好了。来,这么短的时间就读好了。谁想试一试?

  指名读,看黑板。

  生:读韵文:

  狮子 大象 老虎

  仙鹤 孔雀 鹦鹉

  猴子 猩猩 麋鹿

  斑马 棕熊 袋鼠

  师:他的三个轻声读得特别准确,真棒!还有谁想试一试,来就同桌吧。

  生:读

  师:咱们每一位同学读词语,就要像他这样,不仅要读准确,还要把每一个字音读满。老师把这个拼音帽子摘掉,你们还认识吗?别急别急,咱们自己先试一试。

  生自由读。

  师:来,谁想挑战一下?好,就你吧。

  生读。

  师:不仅勇敢,而且自信地读准了每一个词语。来,咱们班的同学就像他这样,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这12个词语都读正确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几个带有生字的词语,谁还想再读一读?指名读。

  师:都读正确了,不知道动物们愿意和大家成为朋友吗?看——

  播放视频

  师:读出每个动物的特点,这可不容易。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动物你了解它们吗?你最了解哪一个?你说说

  生:我最了解孔雀。孔雀开屏的时候就像一把扇子。

  师:那就把你的感受送进这个词语里,读

  生:孔雀

  师:真美!还要谁想读一读?你最了解哪一个?

  生:我最了解仙鹤。传说仙鹤是神仙的旅伴。

  师:读吧

  生:仙鹤

  师:太美啦!你说

  生:我最了解袋鼠,因为袋鼠它从不喝水

  师:他还是澳洲的吉祥物呢,你读吧!

  生:袋鼠

  师:说到这些动物,同学们看一下,你们对于麋鹿了解吗?

  生:我了解麋鹿。麋鹿号称四不像。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麋鹿的资料,谁来读一读?

  生:读“角似鹿非鹿,……又称四不像。”

  师:没有拼音,都把这些生字给认识了。你识字可真多。麋鹿号称四不像,它可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我们要爱护他,珍惜他。看到这么可爱的麋鹿,谁还想读一读?

  生:麋鹿

  师:可爱的麋鹿

  生:麋鹿

  师:更可爱了!

  师:那么,我们刚才吧这些词语一个一个都读好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串儿,谁还能再来读一读?一边读,记住,读出每个动物的特点哦。

  生练读。

  师:一共四组词语,你想读哪一组?

  生:我想读第一组:狮子 大象 老虎

  师:这头大象虽然大,但是很可爱。还有谁想读?

  生:我想读第三组:猴子 猩猩 麋鹿

  师:别紧张,你看,他在读的时候,还注意到了音调的起伏,这样读起来很好听。虽然有点紧张,没关系,让我们像他这样,把第三横排的词语来读一读。

  师:还想读哪一组?

  生:我想读第二组:仙鹤 孔雀 鹦鹉

  生:真是美丽的鸟。来,爱美的女生么,咱们站起来,一起来读一读。没关系,自信一点儿。来吧,爱美的女生,咱们一起读。

  生:仙鹤 孔雀 鹦鹉

  师:谢谢你们。感觉到我们这儿好像飞进了很多美丽的鸟儿。

  师:还想读哪一组?

  生:斑马 棕熊 袋鼠

  师:这只袋鼠真可爱。请坐。谁能把这12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的。我们读词语就是要像她这样,不仅读正确,还要读出每个动物的特点。我们像她这样,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动物的特点都已经读进这些词语里面了。接下来,相信同学们写字一定更认真。起来,站起来,写字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活动。来,跟着老师一起做。

  师生共做写字操。

  师:请坐。刚才我们随着韵文一起认识了这6个字。来,谁再来读一读?

  生: 狮 猴 猩

  鹿 斑 袋

  师:非常准确。我们有什么非常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呢。没关系,想一想

  生:第一排的字,都是反犬旁。

  师:对了,这种归类识字是一种认字的好方法,你真棒!还有吗?

  生:鹿 ,看起来没有偏旁,也没有部首,就可以按它的意思来记。

  师:它是表示可爱的麋鹿。其实说到这个鹿,他是一个象形字,几千年前不是这样写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受到鹿的启发,创造了最初的甲骨文“鹿”字,后来经过演变演变,又创造出了金文、小篆、隶书,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楷书。鹿字,有趣吧。这就是咱们中国汉字的文化,要引以为豪。你还通过了什么样的方法记住了字呢?

  生:我还通过了那前面三个字右边的字,3个都是形声字。左边是它的偏旁,右边是它的读音。

  师:对了,形声字的方法也可以记住字。这里还有一个形声字,发现了没有?

  生:还有袋鼠的袋。

  师:对了!老师要问同学们,为什么袋鼠的袋要用衣字袋呢?

  生:因为口袋是缝在衣服上的。

  师:哦,原来这个衣服袋表示装东西的大口袋。我们以前还学过这个“带”,它表示的是长长的带子。底下的这些词语我们应该填入哪一个呢?来,我们找一竖排的小朋友,一人填一个。

  生:第一个,口袋,第一个袋

  师:大声,自信一点。对不对呢?正确。

  生:鞋带,第二个带

  师:非常棒,接下去。

  生:睡袋。我感觉是第一个袋

  师:答对了!

  生:领带,我感觉是第二个带

  师:正确

  生:皮带

  师:都对了,真棒。你看,我们通过这种辨析同音字的方法也可以认字。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记住了这些字,我们又该怎样写好它们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首先,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一下,虚线框。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狮子的狮是左窄右宽的字。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来看这个狮,写的时候?

  生:狮 的末尾是在竖中线上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它的末尾跑到哪儿去了?

  生:跑到了底下去了。

  师:竖撇跑到另外一个格子里去了。汉字书写的时候通过这种穿插,可以让汉字写得更紧凑。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个“狮”。

  师:边写边说:左窄右宽的字,左边的反犬旁写得窄一些,避让一些。关键笔画“竖撇”在竖中线上。

  来,同学们,现在拿出你们的*字纸,把“狮”描一个写一个。用自己的语文书垫一下,不好写。来,注意一下你们的姿势:头正正,肩**,小脚丫放好,开始写字。

  生: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托在笔杆里。一尺一寸一拳要做到。

  师行间巡视。不时肯定:写得真美,很漂亮。

  师:多数孩子已经写完了。我们接着再看下一个字“鹿”,观察一下虚线框,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了虚线框是个梯形。上边要窄,下边要宽。

  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着老师写“鹿”这个字。

  师范写,讲解:上面窄一点的时候,这一横不要写得太长,写得略微倾斜一点。这一笔竖弯钩写得一定要舒展。好,同学们,继续拿出*字纸,咱们继续把这个字写一个,描一个。

  行间巡视,点评:很好,姿势很漂亮。

  师:我们同学认真读帖,大部分同学写出来的字都非常工整,又美观。接下来的四个字,大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认真读帖,把字写好。好,接下来的四个字,就用这种方法,描一个,写一个。

  生在音乐声中,静静练写。

  师行间巡视,指导。

  师:没写好,我们待会儿再写。来,先看一下这儿。我们先拿第一位同学的。

  师:看得还可以吗?能不能看清楚?再看一下。

  我们像这样来看。这个同学的字里面,你看哪一个字写得最漂亮?

  老师刚才拿了3个同学的字,发现我们同学写的字特别好看。其中这位同学,她的狮、鹿……都写得特别漂亮。老师会毫不犹豫地给他红圈圈。写得特别漂亮。下课时,同学们可以去她那里看看,写得特别漂亮。

  这位同学的也是特别漂亮。(哨声响)

  同学们,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只要你们每天都像这样,一定能写得一手好字。

  下课。


数学听课记录 (菁华5篇)(扩展8)

——数学听课记录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数学听课记录心得体会 1

  听了这五堂数学课,让我感受颇深,有年龄大的老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和思考的地方,下面我就谈一下听了这几课以后给我的启发

  一、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语言魅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王老师虽然是一名男教师,但语言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他儿童化的语言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的地方。刘老师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其语言已经做到了严谨简练。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时刻注意的一点。

  二、数学源于生活,最后必须要回到生活当中。

  学*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知识的话,其学*的意义不大。所以在数学课上,必须让学生知道在现实中的应用。这几位老师在讲课的最后,都会把今天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也是我以后课堂上应该做的。

  三、教师要有灵活的教育机智。

  在巩固练*环节,翟丽华老师反馈纠正及时,分解了题的难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功能。

  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基本功过硬,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魅力,很值得我学*。今后一定多向其他教师学*,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听课记录心得体会 2

  昨天听了三节新教师的数学课,其中有两节是一年级的《认识图形》,我把两节课进行了一下对比,看看各自的亮点和不足,趁热打铁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1、两节课都注重了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如小叮当和宠物狗的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重要的是这个情境能从头贯彻到尾,作为新教师的课堂,真是难得!其中小叮当的三次出现各有其目的,第一次在新课开始,通过变魔术引出新知的学*,探讨如何分类?小叮当后面两次的出现,其实可以看作是多元评价,如“为自己鼓鼓掌”“谢谢你们”等。第二节课宠物狗从开课的出现到最后的练*,也是有始有终,最后用学过的新知识来帮宠物狗解决新问题,其实更是本课的一个拓展,一举两得!

  2、有关学具的使用:

  学具的合理使用会给课堂锦上添花,使用不当就添乱。这两位新教师的课堂都组织了操作活动,学生活起来了,但新教师都控制不住课堂了。那么如何使用好学具?当时我考虑:能不能把这几样学具放到一个带格子的收纳箱里,给它们编上号码?现在收纳箱比较多见了,而且有的收纳箱本身中间就是有隔断的,况且每个格子里空间也不小,放学具应该正合适。甚至开课都可以从给学具分类开始,把所有的学具都混乱的放在一起(数量10个左右为宜,数量太多了,孩子年龄小,眼睛看不过来),然后让学生讨论分类。分完类之后,问:“现在谁能一眼看出几号是长方体?”“迅速拿出长方体,每个同学都摸一摸,小组同学都摸完后立即放回原位。”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摸的感觉。所以要学会引导小组合作,既要细化合作之前的工作,又要学会如何组织课堂。

  3、有关*惯的养成。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还不适应,教师要训练并组织课堂常规,一节课有时候甚至要拿出半节课的时间来组织课堂,所以训练常规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吸引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师喊“一、二、三”不管用的时候,该怎么办?作为新教师更要训练,更要学*。而我们作为过来人,也要学*,因为不学*就跟不上现在孩子的想法了。关于学**惯的培养,我认为:第一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一定要按照一定顺序来观察,切忌乱指乱说。第二当学生汇报想法的时候,教师要指导,要示范。如本节课,“我是把谁和谁分在一起的,因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谨性。第三引导学生尝试回顾学*,“闭上眼睛,想想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数学听课记录心得体会 3

  我区组织全体教师听教学能手公开课,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兴趣。从这两堂课中是我意识到好的教学环节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法,它会把原本看似非常难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使学生会感觉到知识理论不在那么可怕,可以说几乎达到了新课程理念当中所要求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这句话的含义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听课记录心得体会 4

  在玉田三中观摩了两位老师数学优质课,半天的听课学*我收获很大,下面就这半天的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听课记录心得体会 5

  3月17日,我与钱培丽老师一起参加了在太仓市新湖小学举行的“改进课堂,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听取了新湖小学朱涛老师和金仓湖小学刘菊老师执教的《100以内数的顺序》一课,很受启发。朱涛老师亲切细致,对学生循循善诱,刘菊老师大气温婉,让学生体验数学学*的快乐,同课听了这两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两节课听后发现,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比如:朱涛老师在让学生探索规律时,学生在回答时,都会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数怎样变化”这样标准的语言来表述,说明老师在*时的教学中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时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创设实践与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提供观察发现的时空,让学生在观察、发现、验证的过程中,得出规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我们可以从数学知识、方法、应用、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重视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成为数学学*的主体,逐步学会学*。

  这次学*,让我受益匪浅,同时鞭策自己在教学道路上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