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

首页 / 文库 / |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1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课前我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了了解。一小部分学生接触过鸡兔同笼问题,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鸡兔同笼》可能会有必须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决定主要借助教师引导探究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在整个课堂中,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就应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设计上还是有必须优势的,主要体此刻以下几点:

  一、在课始,导课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明白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忙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由于“鸡兔同笼”问题在小学五年级学稍复杂的方程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思考到这个状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帮忙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用课件展示分析过程。透过这两步的学*,大部分学生就应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理解潜力和时间上的思考,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个性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抬脚法”讲了,可能学生练*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抬脚法”。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就应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那里,用26-16=10条腿,那里就应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能够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那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就应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资料。本节课重在方法的渗透,学生务必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过场的,务必实实在在的引导,这样学生务必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了,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来解决生活中更多类型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2

  虽然课已经上完,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也已经结束,但是我明白我们的教学工作并没有结束,我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是就应静下心来,好好地自我反思、总结的时候了。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全面、到位,把握内在联系,分清主次轻重。

  从一开始对教材的理解,就让我对本课的教学倍感压力,总有个疑惑:有部分学生已经能理解并解释应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了,为什么北师大版的教材却不同人教版的教材一样,提倡教给学生运用假设法、画图法、金鸡独立法、代数法、列表法……等多种方法解题,甚至是要求教师除了列表法以外的方法都不宜补充教学,以免干扰学生思绪。难道教学不就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出发?学生已经掌握的我们还要给硬逼回原点,从零开始吗?

  这一连串的疑惑多亏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语道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让我重新细细地、全面地解读教材,才明白其实假设法、画图法等与列表法并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干的几部分,而恰恰相反的,假设法、画图法与列表法一样都是在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教材将这一经典、传统的题目“鸡兔同笼”选编为“尝试与猜测”一节,其目的是借助“鸡兔同笼”这个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即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和取中列表法。

  二、注重思维潜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让学生在参与观察、猜想、验证、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潜力。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潜力的重要途径。从课初的随意猜想到表格中的有序猜想,从一般验证到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的发现,从列表法很快自然联想到画图法、假设法,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特殊到一般、从借鉴到创新、从肤浅到深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潜力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列表法”、“画图法”等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承。

  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一道影响较大的名题,一向流传至日本等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众多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教学中,教师把“数学文化”和《孙子算经》及其中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原题,用课件科学而生动地再现于课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也让“数学味”萦绕课堂,贯穿课堂始终。

  四、真正让学生亲身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学有不同的数学。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水*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列表中,学生的认知水*也有必须的层次。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也没去指责他们,而是肯定他们想出的方法有序且不遗漏。再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从左往右看发现规律,体会鸡兔只数变化之间的置换关系。等待学生充分掌握规律,已经跃跃欲试了,教师再指引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变化规律在表格中调整验证过程,进行二次调整,快一点找到答案?学生不但能够应用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来调整过程,而且部分学生已能把跳跃和取中的方法相结合起来列表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对解题技巧进行归纳与总结:做任何题目的时候,都要先认真思考、分析,根据题目的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小窍门!

  这样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来只要求从3道题中任选1道题进行解答,没想到一会功夫,已经一大部分学生把3道题都解答完了,就因为他们在自己亲身经历的调整过程中学会了将取中和跳跃的方法相结合,所以速度之快。这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学有不同的数学。

  五、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里,注意捕捉并利用课堂生成的新资源。

  这是我教学这一课之前感到有困难的,也是我教学时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比如:学生猜出鸡兔各几只后,有个别学生就开始用口算进行验证。此时,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觉需要列表的必要性不够明确。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3

  “鸡兔同笼”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资料。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尝试探究”这一部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潜力。透过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应用练*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选取适宜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用哪种方法适宜?为什么?应用练*的设计,这样都能使学生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潜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透过向学生带给了现实、搞笑、富有挑战的学*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能够应用作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1)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2)假设法教学与画图结合分析的方法上的突破,到达好的效果。

  (3)列方程解决问题做为后进生的学*良方,也是解决难题的途径,也值得老师重点关注与突破。

  2、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人,在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带给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透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透过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图形与鸡兔同笼的有效结合,让知识“二合为一”,有效沟通对知识的迁移,以及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潜力有重要的好处。

  3、在学*中注意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过程,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后再强调学生之间交流,在合作交流学*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提高合作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教学有效性更注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这堂课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有的地方只是蜻蜓点水,部分学生理解上还有点问题,我想将在练*课中进一步完善。一句话:尊重学生的思维水*。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4

  有幸听了郑老师上的《鸡兔同笼》的一课,本想认真听,好好做做笔记,吸取些经验。可是听得入了迷,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在那儿算,鸡几只,兔几只,三轮车几辆,自行车几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忘记了做听课笔记。我想想这就是一节好课。现回想郑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亮点: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初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牛顿是一个什么人?”“数学是用来干什么?”看似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可通过这问题他让学生明白分类越多,想法也就越多。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在读完《孙子算经》原题,让学生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解决问题后,看着算式,说一说每一步什么意思。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完“8头、26足”后,回到《孙子算经》原题“35头、94足”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想到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做到有始有终。教师还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地运用中得到发展。

  二、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本节课郑老师有意识得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和方法;用“画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数与形结合思想;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转化《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转化”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把《孙子算经》中用“抬腿法”这种特殊而灵巧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郑老师用表演、编口令形式再现于课堂,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

  三、解题策略的多样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中,郑老师组织学生先后运用列表法、画图法、假设法、等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化乱为序、化杂为纯四种解决问题策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创新意识。

  四、评价目标的多元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历程,激励学生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的过程;要关注学生他们在数学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郑老师在检查学生预*中,对书中表格全填完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格没有填完也进行了表扬,让学生懂得看侍一件事可以一分为二。经常听到郑老师说“没准你就是马顿、林顿”,“你太有才了”这类表扬的话,这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话。

  我的困惑:在一节课里给学生介绍这么多的解题策略,学生能消化得了吗?是否对这些策略进行优化呢?在这节课里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哪个解题策略呢?*时对于后进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能让他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呢?

  总之在郑老师的课堂体现:教师应该为思维而教,让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智慧,使他们最终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思维之花永绽放。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 5

  史老师一向是个踏实上进的好老师,今天她又给我们上了一堂成功的而且有实效性的数学课。教师教态自然,思路明确,语言规范,教学节奏把握准确,有着很好的教学素质。教师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而且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非常注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渗透,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下面我谈一下,我对这堂课的感受:

  首先,课前准备充足,尤其是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其次,教学安排详略得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再者,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比较困难,它的思维含量很高,然而鸡兔同笼问题又作为六年级的内容,势必让每个孩子对这类问题都应有各自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优化的方式。从史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史老师关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和体验。从列表的枚举法到假设的算术法再到方程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更关注每个孩子的学*起点和成长体验。

  纵观整节课,我有点个人的建议:

  本节课的解题方法比较多,刚才也说了,有列表法、假设法还有方程法,我想可以在列表法之后再加入跳跃的尝试法,比如可以直接尝试如果是6只鸡,2只鸭,那么就是20条腿,小于26条,所以鸭少了,那么再猜,是4只鸡,4只鸭,24条腿,还少,3只鸡,5只鸭,猜到。这就像算X2=676时,你可以猜测性的找,14*14,26*26等,有助于对学生渗入猜测思想,质疑思想。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扩展1)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教材呈现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史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可以让我们的头脑越来越聪明。我们*人自古以来就喜欢数学并且研究数学,早在1500年前就有一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那里面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其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

  二、独立探索,构建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指名读)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你从这道题中,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鸡的只数+兔的只数=20只,一只鸡2条腿,一只兔4条腿,鸡的腿数+兔的腿数=54条……)

  这样一道1000多年前的数学名题要大家短时间内找到答案,确实不容易,就让我们先来猜测猜测。(板书:猜测)

  谁先来猜一猜,鸡可能多少只?兔可能多少只?(鸡8只,兔12只)

  能说说你猜测的依据吗?(鸡的只数+兔的只数=20只)

  有了猜测的依据,还有谁想继续猜?(……)

  给老师一个机会,我猜鸡是1只,那兔有几只?(19只)

  怎么知道我猜得对不对?(通过计算来验证)

  (板书并验证)计算的腿的条数是78条和实际的腿的条数不相符,说明我的猜测怎么样?(失败了)

  虽然我的猜测失败了,但如果继续猜测下去,我的这次失败的猜测和验证对以后的猜测有什么启示和帮助吗?(因为78条腿比54条腿多,这就说明兔的只数多了,再猜测应该减少兔的只数,增加鸡的只数。)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你的练*本上,继续老师黑板上的猜测,如果你有更简单的猜测方法,也可以重新列举一个猜测。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

  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均不对

  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

  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结合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出示)

  3、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4、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一)、尝试列表法

  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少算两条腿)(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二)、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2、假设全是兔

  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边或小组讨论。

  小结:

  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种方法能化难为易,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扩展2)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

  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均不对

  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

  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3——P104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列表法或假设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表法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两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知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营造轻松的学*环境,同时引出课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谈话引出问题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质疑:提问:

  (1)一只鸡和一只兔不看外表单从数量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鸡和兔相比:什么比什么多?多多少?

  (3)出示:如果有4只兔和3只鸡同笼,一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只脚呢?

  (4)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5)出示交换已知条件以后的题目。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两种动物的异同,引出基础题目,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鸡兔腿数数量的差别,每只兔比每只鸡腿数多2,这为下一教学环节,猜测、调整和有序整理探究列表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探究假设法做好铺垫。)

  2、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和前面的题目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鸡兔各有几只?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共有8个头)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两题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同时也为后面的猜测、有序整理、验证做好铺垫。)

  (2)学生自由猜测。

  师:大家的猜测有很多种,听起来有点乱,我们按顺序整理一下(出示表格)。

  (3)验证猜想。

  (4)观察发现规律。

  (5)总结概括:在数学中这种方法叫列表法。(板书)。

  (设计理念:通过猜测让学生感知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这是最基础的方法,然后通过列表法进行验证让学生感知有序整理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通过观察、交流探讨发现鸡兔数量的变化引起腿数变化的规律,这样也积累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质疑:如果遇到鸡兔数目多的时候,这种方法行吗?怎么办呢?

  3、探讨假设法:

  a、假设全是兔。

  1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引入全是兔的情境。

  2集体探究,引导交流。

  b、假设全是鸡。

  1师再次继续童话故事引入全是鸡的情境。

  2小组独立探究交流假设全是鸡的计算方法。

  3指名小组展示并叙述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5延伸:其实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下来以后可以了解一下。

  (设计理念:通过情境假设,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也为假设法的探究增添了趣味。同时,学生又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为后面灵活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练*巩固

  出示练*题。

  四、课后总结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练*一方面加强了对列表法、假设法的巩固,另一方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小结收获整理课堂新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鸡兔同笼

  1、列表法

  2、假设法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方法。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出示以下情境图)

  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的问题。(板书课题)

  结合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二、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1.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题目里的数字改小一点。“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说明:为了便于分析时叙述,把“26只脚”改成了“26条腿”出示)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出示)

  3、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4、怎样才能确定你们猜测的结果对不对?(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

  (一)、尝试列表法

  为了研究老师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了,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里面的兔也看成鸡来计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少算两条腿)(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二)、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2、假设全是兔

  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笼子里全是兔)那是不是全都是兔呢?(不是)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那把兔当了鸡在算。那就是把里面的鸡也当成兔来计算了,那把一只2条腿的鸡当成一只4条腿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多算两条腿)(出示:把一只鸡当成一只兔算,就多了两条腿)

  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边或小组讨论。

  小结:

  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种方法能化难为易,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扩展3)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菁华5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列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了解使用假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和列表中经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只有个别的学生在校外曾接触到会用方程法列式计算。大多数孩子不知道怎么解决,更不要说多种方法解决了。由于方程是学生五年级新接触的内容,所以大多孩子还不*惯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不会主动想到列表。基于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假设的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准备在第二节课体会方程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尝试、分析中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了一件小礼物,猜猜多少钱?猜对了就送给你?

  教师:这样漫无边际的猜测什么时候能猜到啊?你们不想问我点什么吗?

  生:在什么范围?老师告诉范围

  教师:刚才同学们每一次猜测实际都是一种假设,假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以假设为基础的,假设有对有错,那错误的假设有没有价值呢?每一次假设都会帮我们排除一种错误,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只要不断尝试下去就会成功。今天我们就利用假设的方法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示课件。学生一起读出课题。板书:鸡兔同笼

  2、师: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你知道它出自哪吗?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孙子算经共分三卷,(出示课件),你们知道鸡兔同笼问题记录在哪卷了吗?

  3、(课件出原题)读题

  师:那就让我们看看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记录这一趣题的。(出示课件)

  学生读体,并理解雉的意思,请一位同学译成现代文。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孙子算经》的历史,增强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起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师:哎呀,想想就头疼,那么多头挤在一起好乱啊,怎么解决呢?

  记得我们数学上一种方法,就是当问题复杂不便于研究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待找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你们记起来了吗?这是什么思想啊/这是化繁为简的思想

  活动2【讲授】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教师:那老师就把数换小点,看看这类问题有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学生也容易接受,将数目较大的数换成比较小的数,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板书。还隐含了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鸡腿和兔腿

  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教授列表法。

  1、师: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和几只兔?

  师:在猜测时,我们要抓住哪些条件?

  师: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想对不还是错?那现在就把你们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检验的*惯

  2、学生汇报: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请一个采用逐一列表法解决的同学汇报,汇报讲出理由(你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进行调整的也就是调整的方法),并且说一说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

  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补充说明理由和发现的规律。(贴出表格)

  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请这些同学为他们的方法命名。(板书:逐一列表法)

  2)、哪个同学与他们的列表方法不同?(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你的调整策略,在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当计算验证腿数多时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调整?相反呢?)

  还有那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补充调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发现。(贴出表格)

  种不同的列表(1)逐一列表(2)跳跃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

  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情况在表格中一一列举出来,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三)教授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师: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

  生:不会

  出示课件

  师: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气,它觉得鸡两条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两条腿,也学鸡两条腿走路了,此时从下面看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腿会减少

  师:为什么腿会少呢?

  生:因为是把里面的兔当成鸡来计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每只兔会少2条退。

  师;如果比原来总共少了8条退,你能知道有几只兔子了吗?

  生:4只

  师:好,现在我们把刚才假设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师: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这时笼子里一共有几只脚呢?

  课件出示:8×2=16(条)。

  师:但实际是几条脚呢?(16条)与实际相比,脚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比实际少26-16=10(条)

  师:为什么会少10条脚?少了的10只脚是谁的?

  课件出示:因为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把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所以会少10条脚,这些脚是兔子的。

  师:兔子的只数应该怎么算?

  课件出示:兔有10÷2=5(只)

  师:那鸡有几只?

  课件出示:鸡有8-5=3(只)

  【设计意图】简单地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解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展,不仅能减低题目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板演假设全是鸡的书写过程

  师:谁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讨论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这解题过程写出来?请同学们试试看。可以两人一组讨论完成。

  3、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

  总腿数:8×2=16(条)脚

  比实际腿数少:26-16=10(条)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

  兔的只数:10÷2=5(只)

  鸡的只数:8-5=3(只)

  答:笼子里兔有5只,鸡有3只。

  4、师:我们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怎么办呢?(回顾与反思的过程)

  (课件出示:3×2+5×4=26(条)脚,5+3=8(只)。

  师: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5、师:刚才我们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的解题方法,我们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设计意图】通过把解题思路的整理和归纳,向学生渗透什么是假设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6、师:现在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兔,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7、板书:

  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总腿数:8×4=32(条)脚

  比实际腿数多32-26=6(条)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

  鸡的只数6÷2=3(只)

  兔的只数8-3=5(只)

  答:笼子兔有5只,鸡有3只。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利用假设法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与巩固对假设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同一道题用同一种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8、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对比列表发法和假设法,你们觉得更喜欢哪种方法呢?(得出假设法更具一般性,列表发有局限性)

  活动3【活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师:现在你有信心解决《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解题?(课件出示题目)

  2、自己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幻灯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师: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孙子算经》中出现,也曾远渡重洋,传播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流传甚广的龟鹤问题出示课件,它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并让生说说思路。

  2、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鸡兔同笼问题,看看这道题又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不同之处在哪?

  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分析,解答,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的价值,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的吗?

  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一读,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古人的聪明,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现在的解题方法与古人创造的“抬腿法”相比较,引导学生对祖先赞美,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数学热情。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你能尝试着编一道吗?

  活动5【作业】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既探讨了*古代的数学趣题,又解决了咱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

  生:方程的方法。

  教师:对,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数学作业是自己编一道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出示课件)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大胆猜想,那么数学将会变得很美丽,你也会因思考而变得更有智慧。(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列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了解使用假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和列表中经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只有个别的学生在校外曾接触到会用方程法列式计算。大多数孩子不知道怎么解决,更不要说多种方法解决了。由于方程是学生五年级新接触的内容,所以大多孩子还不*惯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不会主动想到列表。基于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假设的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准备在第二节课体会方程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尝试、分析中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了一件小礼物,猜猜多少钱?猜对了就送给你?

  教师:这样漫无边际的猜测什么时候能猜到啊?你们不想问我点什么吗?

  生:在什么范围?老师告诉范围

  教师:刚才同学们每一次猜测实际都是一种假设,假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以假设为基础的,假设有对有错,那错误的假设有没有价值呢?每一次假设都会帮我们排除一种错误,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只要不断尝试下去就会成功。今天我们就利用假设的方法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示课件。学生一起读出课题。板书:鸡兔同笼

  2、师: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你知道它出自哪吗?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孙子算经共分三卷,(出示课件),你们知道鸡兔同笼问题记录在哪卷了吗?

  3、(课件出原题)读题

  师:那就让我们看看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记录这一趣题的。(出示课件)

  学生读体,并理解雉的意思,请一位同学译成现代文。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孙子算经》的历史,增强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起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师:哎呀,想想就头疼,那么多头挤在一起好乱啊,怎么解决呢?

  记得我们数学上一种方法,就是当问题复杂不便于研究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待找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你们记起来了吗?这是什么思想啊/这是化繁为简的思想

  活动2【讲授】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教师:那老师就把数换小点,看看这类问题有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学生也容易接受,将数目较大的数换成比较小的数,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板书。还隐含了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鸡腿和兔腿

  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教授列表法。

  1、师: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和几只兔?

  师:在猜测时,我们要抓住哪些条件?

  师: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想对不还是错?那现在就把你们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检验的*惯

  2、学生汇报: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请一个采用逐一列表法解决的同学汇报,汇报讲出理由(你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进行调整的也就是调整的方法),并且说一说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

  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补充说明理由和发现的规律。(贴出表格)

  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请这些同学为他们的方法命名。(板书:逐一列表法)

  2)、哪个同学与他们的列表方法不同?(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你的调整策略,在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当计算验证腿数多时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调整?相反呢?)

  还有那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补充调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发现。(贴出表格)

  几种不同的列表(1)逐一列表(2)跳跃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

  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情况在表格中一一列举出来,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三)教授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师: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

  生:不会

  出示课件

  师: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气,它觉得鸡两条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两条腿,也学鸡两条腿走路了,此时从下面看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腿会减少

  师:为什么腿会少呢?

  生:因为是把里面的兔当成鸡来计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每只兔会少2条退。

  师;如果比原来总共少了8条退,你能知道有几只兔子了吗?

  生:4只

  师:好,现在我们把刚才假设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师: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这时笼子里一共有几只脚呢?

  课件出示:8×2=16(条)。

  师:但实际是几条脚呢?(16条)与实际相比,脚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比实际少26-16=10(条)

  师:为什么会少10条脚?少了的10只脚是谁的?

  课件出示:因为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把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所以会少10条脚,这些脚是兔子的.。

  师:兔子的只数应该怎么算?

  课件出示:兔有10÷2=5(只)

  师:那鸡有几只?

  课件出示:鸡有8-5=3(只)

  【设计意图】简单地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解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展,不仅能减低题目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板演假设全是鸡的书写过程

  师:谁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讨论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这解题过程写出来?请同学们试试看。可以两人一组讨论完成。

  3、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

  总腿数:8×2=16(条)脚

  比实际腿数少:26-16=10(条)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

  兔的只数:10÷2=5(只)

  鸡的只数:8-5=3(只)

  答:笼子里兔有5只,鸡有3只。

  4、师:我们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怎么办呢?(回顾与反思的过程)

  (课件出示:3×2+5×4=26(条)脚,5+3=8(只)。

  师: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5、师:刚才我们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的解题方法,我们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设计意图】通过把解题思路的整理和归纳,向学生渗透什么是假设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6、师:现在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兔,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7、板书:

  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总腿数:8×4=32(条)脚

  比实际腿数多32-26=6(条)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

  鸡的只数6÷2=3(只)

  兔的只数8-3=5(只)

  答:笼子兔有5只,鸡有3只。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利用假设法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与巩固对假设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同一道题用同一种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8、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对比列表发法和假设法,你们觉得更喜欢哪种方法呢?(得出假设法更具一般性,列表发有局限性)

  活动3【活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师:现在你有信心解决《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解题?(课件出示题目)

  2、自己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幻灯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师: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孙子算经》中出现,也曾远渡重洋,传播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流传甚广的龟鹤问题出示课件,它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并让生说说思路。

  2、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鸡兔同笼问题,看看这道题又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不同之处在哪?

  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分析,解答,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的价值,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的吗?

  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一读,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古人的聪明,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现在的解题方法与古人创造的“抬腿法”相比较,引导学生对祖先赞美,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数学热情。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你能尝试着编一道吗?

  活动5【作业】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既探讨了*古代的数学趣题,又解决了咱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

  生:方程的方法。

  教师:对,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数学作业是自己编一道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出示课件)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大胆猜想,那么数学将会变得很美丽,你也会因思考而变得更有智慧。(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列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本书《孙子算经》,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谁来读一读,你见过这类题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鸡兔同笼)

  二、探索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鸡、有兔、20个头、54只腿,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

  现在同学们就来猜一猜鸡、兔各有多少只?

  把你猜想的结果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后:请学生汇报猜想的情况

  教师随机板书

  看到这么多种猜测,你知道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吗?你又想说什么

  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看就很清楚

  师: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在表格里那会看得更清楚

  那么列表先做什么

  生:(1)画表

  (2)填写第一行

  师:请你们把猜测的结果按一定的顺序填在表格中,并验证,哪种猜测正确。

  出示学*要求1、先独立尝试猜测

  2、把尝试的数据在表格中表达出来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尝试列表

  展示学生的表格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师:一共尝试了几次

  生:13次,尝试出了这道题的答案

  师:我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写腿的只数时特别快,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头数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腿就少2只。

  师:给这种列表法起个名字

  生:起名字

  师:在数学上也有一个名字逐一列表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一列出,肯定能找出答案,但有些麻烦

  师:那还有什么列表方法

  展示学生第二种列表方法出示表格

  生:说这种列表的方法

  师: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种列表,先几个几个的数,再逐渐调整

  师:先几个几个数,再往回调,在数学上也有个名字跳跃式列表

  展示学生第三种列表方法出示表格

  生:说这种列表的方法

  师: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种列表,先假设鸡兔各占一半,再调整

  师:这种列表有直接特点,我们称这种列表方法为取中列表

  想一想,为什么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简单,能准确计算结果

  师:你更喜欢哪种列表方法,你们在不知不觉中找到解决问题策略,是什么

  生:列表

  师:首先根据信息尝试猜测,再计算验证,最后合理调整。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计算

  师: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这道题吗

  课件出示资料

  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三、实践运用,巩固深化

  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2、赛场上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进行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

  3、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和体会“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概括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受到祖国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明白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你们想看一看吗?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现在有一些鸡和兔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鸡和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这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

  为便于研究,我们先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请看下面问题。

  ●学校买来50张电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张的学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张的**票,总票价是260元。两种票各买来了多少张?

  【设计意图】以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数学文化,激起探知这类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对于这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根据提示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温馨提示:

  ①用列举法怎样解决问题?

  ②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吗?

  ③如果把这些票都看成学生票或都看成**票如何解答?

  ④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经验,怎样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根据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共同协商解决。

  教师巡视,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同时参与小组的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请把你的好办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举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这种方法。(多媒体展示。)

  学生票数(张)**票数(张)钱数(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质疑:有50张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举,你是如何列举的?

  (引导学生通常先从总数的中间数列举。)

  质疑:根据假设算出的钱数与实际总钱数不一样时,你是如何调整的?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调整方向、调整幅度。)

  师强调:像咱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列举出来,并最终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2.假设法

  (1)假设全是**票:

  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展示假设为**票,学生试画的分析图。(图略)

  ②引导:上面的过程如果用算式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预设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张)

  50-20=30(张)

  ③质疑:你这样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据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学生票和**票的?

  预设回答:

  假设全是**票,就50×6=300元,而实际花260元,这样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张学生票看做**票就比1张学生票多2元,学生票的张数就是40÷(6-4)=20张了,**票就是50-20=30张。

  (2)假设全是学生票:

  如果假设成全是学生票该如何解答?(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推理思路。)

  总结方法归纳抽象出这类问题的模型。

  学生票数=(**票价×总张数-总钱数)÷(**票价-学生票价).

  **票数=(总钱数-学生票数×总张数)÷(**票价-学生票价).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票数+学生票数=50;**钱数+学生钱数=260

  元)

  (2)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设**票有x张,则学生票有(50-x)张。

  列方程为:6x+4(50-x)=260

  (解略)

  4.学生比较以上几种方法解题方法。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让学生结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列举法:适合数据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数字比较大,这样一一列举法就太麻烦了。

  画图法:操作简单,比较直观。但数字大的时候,画图也是比较麻烦的。

  假设法:适合所有的这类问题,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适用面广,便捷,容易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探讨出了用枚举法、假设法、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种题。只不过列举法对于数据较大时比较麻烦。一般我们采用假设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归纳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回应开课时的问题。)

  温馨提示:

  A.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同桌讨论)。

  B.然后自己解决,汇报交流。交流时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数学文化。

  2.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处理方法:

  ①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对比“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分析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独立解答。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各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巩固练*:回应解决例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全课小结:

  回顾总结,引发思考

  本节课,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采用了几种策略,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下课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尝试一下。

  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共同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问题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好多问题都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抽象出一个总的模型进行解决。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各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拿来让大家看看。这样按顺序推算,对于数据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不过一旦数据比较大,比如笼子里的鸡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这样的办法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师:我们看这个方程列得是否正确?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脚数+鸡脚数=什么?这就是列这个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谁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完整的说一遍?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应有脚8×2=16只,比实际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脚,列式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师解释:刚才我们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课件图画上显示)那么笼子里共就应该有多少只脚?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3只鸡了。

  师: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你们会算了,要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兔,(师板书:全看作兔)又该怎样思考呢?你能参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师:同学们看,通过上面的探究学*,我们共找到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种)哪三种?(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你们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师: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发明出这么的数学问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还想出那么巧妙地解决办法,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方程法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全看作鸡

  4X+2(8-X)=268×2=16(只)

  2X+16=2626-16=10(只)

  X=54-2=2(只)

  8-5=3(只)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8×4=32(只)

  2X+4(8-X)=2632-26=6(只)

  26-2X=4(8-X)4-2=2(只)

  26-4(8-X)=2X6÷2=3(只)

  8-3=5(只)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扩展4)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实用5篇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各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拿来让大家看看。这样按顺序推算,对于数据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不过一旦数据比较大,比如笼子里的鸡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这样的办法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师:我们看这个方程列得是否正确?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脚数+鸡脚数=什么?这就是列这个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谁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完整的说一遍?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应有脚8×2=16只,比实际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脚,列式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师解释:刚才我们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课件图画上显示)那么笼子里共就应该有多少只脚?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3只鸡了。

  师: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你们会算了,要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兔,(师板书:全看作兔)又该怎样思考呢?你能参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师:同学们看,通过上面的探究学*,我们共找到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种)哪三种?(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你们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师: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发明出这么的数学问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还想出那么巧妙地解决办法,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方程法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全看作鸡

  4X+2(8-X)=268×2=16(只)

  2X+16=2626-16=10(只)

  X=54-2=2(只)

  8-5=3(只)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8×4=32(只)

  2X+4(8-X)=2632-26=6(只)

  26-2X=4(8-X)4-2=2(只)

  26-4(8-X)=2X6÷2=3(只)

  8-3=5(只)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

  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均不对

  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

  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3

  教学内容: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尝试与猜测第一课时《鸡兔同笼》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尝试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列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明确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明确鸡兔同笼问题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

  教学过程

  一、历史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师读,课件中标注出题目中的“雉”:(读成“zhì”)野鸡;几何:多少。) 师:谁知道,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这道题目是说,现在有一些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

  师:古代人对这样的题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把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统统称为:“鸡兔同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板书:鸡兔同笼)

  2、我们先从简单一些的问题入手,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好吗?大家请看屏幕。出示题目: (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新知:

  1.师:请大家自由读题,你们都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鸡和兔一共有20个头。鸡兔一共有54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还有补充吗?有两个隐藏条件看谁细心发现了?。

  生: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鸡和兔一共有20个头。鸡兔一共有54条腿。求分别有几只?

  师评:他还发现了隐藏条件,审题真细心。

  2.先猜一猜,鸡兔可能有几只?可能只有一种动物吗,为什么?

  学生猜测,汇报。不可能都是鸡,因为如果都是鸡就会有40条腿,而题目中是54条腿。也不可能都是兔,因为如果都是兔就会有80条腿。

  3.独立思考:

  (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举手,师:不着急说,先自己想一想!学生静想10秒。

  (2)师:你们愿意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我教给你们方法你们做?好,那就请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一比,看看那个组想出的办法多,方法巧。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汇报时,师生、生生质疑,评价)

  A、师:谁愿意展示你的方法?

  (1)列表法: ①逐一列表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

  师:学生说出“1只鸡,19只兔子”,问“怎样计算出的腿数?”1×2+19×4=2+76=78 问“结果就是13只鸡,7只兔子吗?怎样可以知道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是的,可以用算式来验证:13×2+7×4=26+28=54(条)

  师:谁和他的方法一样?能再讲讲吗?

  师:追问“有些同学在填表时写出的腿数特别快,让我们采访一下有什么秘诀?” (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反之依然,所以列表列得特别快。)

  师:评价“像你们这样,采用列表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这种逐一列举的方法在数学中也称为“枚举法”(板书)

  小结:逐一列表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是不重复不遗漏;

  师:除了像他们这样逐一列举,还有不同的列表方法吗?

  ②跳跃列表

  请小幅度跳跃列表的同学汇报;(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计算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调整的谁还有不同的调整策略?) 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简便、快捷)

  请大幅度跳跃列表同学汇报(你是怎样想到把鸡或兔的只数从 只一下调整到 只的) 请大或小幅度调整与逐一相结合的汇报(重点追问:你每一步是怎样进行调整的?根据什么进行调整的?)

  小结:列表过程中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规律的小幅度跳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大幅度的跳跃;(板书跳跃) ③取中列表法

  请选用取中列举法的同学汇报?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列表法的(说出理由)

  还有那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

  小结:取中列举法在逐一和跳跃的基础上直取中间数,验证后调整幅度缩小更为简便快捷(板书取中)

  (2)、回顾一下我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尝试猜测,然后进行计算验证,分析后进行合理调整。(相机板书:猜测、验证、调整)

  (3)你最喜欢那种列表方法?理由呢?

  (4)、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直观画图法:大家明白了吗?你觉得这种解法怎么样?

  小结:画图的方法非常直观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

  (5)、同学们还有具有独特个性的解法吗?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汇报。

  过渡: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你们很了不起。

  三、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列表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吗?

  1、鸡兔同笼,有17个头,42条腿,鸡、兔各多少只? 抓住数学的本质,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的兔也不仅仅代表兔,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3、运输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用大小卡车往城市运29吨蔬菜,大卡车每辆每次运5吨,小卡车每辆每次运3吨,大小卡车各用几辆能一次运完?

  尝试运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此题 学生汇报:

  你采用的是那种列表方法 为什么要选用这种列表方法?

  谁有不同的列表方法?

  1)、(如分别出现两种不同的正确答案)两种答案都正确吗?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使所有的正确答案都不遗漏呢?师生集体尝试逐一列表的方法。

  就这道题而言,你认为它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不同之处呢?(没有限定大小卡车的总辆数)

  哪种方法解决最好? 或

  2)、(如出现一名同学有两个正确答案和分别一个正确答案)你认为谁的方法更好?

  过渡语: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耐心细致的做每一件事请。

  四、总结全课交流收获

  生活中随处可见鸡兔同笼问题,愿意告诉老师这节课你的学*收获吗 结束语:数学自古以来是中国历史上的璀璨明珠,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敢于猜测尝试、并且不断的实践验证、调整创新,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五、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思路

  逐一 猜测

  跳跃 验证

  取中 调整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4

  一、古语鸡兔同笼题,揭示课题。

  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生模仿古人读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2、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简化鸡兔同笼。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探究方法

  (1)列表法

  鸡876543210兔012345678

  (2)画图假设

  用圆圈来表示鸡兔的头。那么,不管鸡兔具体有几只,我们首先要画几个圆圈?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师根据学生的述说添画脚,并适时地提问、板书:

  少了几只脚?

  2只2只地添,得添几个这样的2只?

  94-70=24

  24÷2=12

  35-12=23

  小结:看来,画图确实挺形象、直观的,同学们也容易理解。

  三、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还流传到许多其***家。比方说

  我们的邻国日本,有一种“龟鹤算”的数学问题,就是从“鸡兔同笼”演变过去的。

  出示: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师:请你们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四、全总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其实,像“鸡兔同笼”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对你们的学*是很有帮助的。

  本节亮点:

  1、本节课,杨老师主要介绍的是”表格法“和”画图假设法“,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或者画图,化抽象为具体。

  2、杨老师在处理”画图假设法“中,借助画图,把每一步列式所求的什么,引导学生说清楚。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3——P104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列表法或假设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表法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两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知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营造轻松的学*环境,同时引出课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谈话引出问题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质疑:提问:

  (1)一只鸡和一只兔不看外表单从数量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鸡和兔相比:什么比什么多?多多少?

  (3)出示:如果有4只兔和3只鸡同笼,一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只脚呢?

  (4)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5)出示交换已知条件以后的题目。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两种动物的异同,引出基础题目,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鸡兔腿数数量的差别,每只兔比每只鸡腿数多2,这为下一教学环节,猜测、调整和有序整理探究列表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探究假设法做好铺垫。)

  2、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和前面的题目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鸡兔各有几只?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共有8个头)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两题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同时也为后面的猜测、有序整理、验证做好铺垫。)

  (2)学生自由猜测。

  师:大家的猜测有很多种,听起来有点乱,我们按顺序整理一下(出示表格)。

  (3)验证猜想。

  (4)观察发现规律。

  (5)总结概括:在数学中这种方法叫列表法。(板书)。

  (设计理念:通过猜测让学生感知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这是最基础的方法,然后通过列表法进行验证让学生感知有序整理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通过观察、交流探讨发现鸡兔数量的变化引起腿数变化的规律,这样也积累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质疑:如果遇到鸡兔数目多的时候,这种方法行吗?怎么办呢?

  3、探讨假设法:

  a、假设全是兔。

  1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引入全是兔的情境。

  2集体探究,引导交流。

  b、假设全是鸡。

  1师再次继续童话故事引入全是鸡的情境。

  2小组独立探究交流假设全是鸡的计算方法。

  3指名小组展示并叙述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5延伸:其实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下来以后可以了解一下。

  (设计理念:通过情境假设,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也为假设法的探究增添了趣味。同时,学生又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为后面灵活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练*巩固

  出示练*题。

  四、课后总结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练*一方面加强了对列表法、假设法的巩固,另一方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小结收获整理课堂新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鸡兔同笼

  1、列表法

  2、假设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评课稿合集五篇(扩展5)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范本5份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 1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始,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实质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智力热身活动,为鸡兔同笼问题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铺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趣题,明白了鸡、兔的头数与鸡、兔脚的只数之间的复杂关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识上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画图法和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忙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对学生进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帮忙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然后学*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用课件展示分析过程。透过这两步的学*,大部分学生就应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就应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那里,用26-16=10条腿,那里就应说是“多10条腿”还是“少10条腿”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这样就多出了10只脚”,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能够直接说“比实际少了10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那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就应是少算10条腿。如果说成“多10条腿,为什么多呢?”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2条腿联系起来。

  本节课重在方法的渗透,学生务必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过场的,务必实实在在的引导,这样学生务必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 2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出现的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本节课我依然遵循数学学*的规律,从较简单的问题入手,由易入深,先让学生尝试解决,熟悉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再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两种动物的只数和脚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随着鸡兔只数的变化,脚的数量也跟着变化的规律。通过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等量关系式,运用以往学过的方程知识,用方程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然后采取自学的方法体验鸡兔同笼中鸡兔的头数和脚的只数关系到用“假设法”经历探究过程,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从体验、尝试到此处的讨论、汇报,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得到展现,最后了解古人的解法“抬腿法”,然孩子感受古人的无限智慧。方程解、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在这节课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或者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太流程化,没有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突出重点。比如孩子们在表演网络解决法事先准备的就不够充分,导致当堂搞砸。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机敏地倾听和机智地诱导,对于学生的列式没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觉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能理解的情况。由于此处设计的失误,导致后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时间不够,课堂巩固练*也没能很好的展开。我想这也可能是我在设计教案时并没有准确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认知水*,本课内容安排过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学鸡兔同笼,我想我会把假设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两个课时,争取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来解题。小组合作学*中我觉得自己调控不到位,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的效果等;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加强小组合作的建设,让小组合作学*有目标,有过程,有结果。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不断突破,使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 3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探究,经历数学学*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在学*中我注重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学*过程,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鸡兔同笼”以前是属于奥数类型的题目,如今编入教材,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使用假设法解答时,学生理解起来很难,为此我先采用列表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然后再引入假设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列表法数据较大,假设法又不易理解,所以我也将抬脚法引入课堂,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对于本节课的学*,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外辅导班学*过了,课堂上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深刻理解鸡兔同笼的意义,但这就造成了个别程度较差的学生偷懒现象,所以在接下来的练*课上要更多的关注那些做题速度较慢、思维不清晰的学生。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 4

  “鸡兔同笼”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资料。在这节课当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尝试探究”这一部分,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潜力。透过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应用练*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选取适宜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用哪种方法适宜?为什么?应用练*的设计,这样都能使学生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潜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透过向学生带给了现实、搞笑、富有挑战的学*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能够应用作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1)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2)假设法教学与画图结合分析的方法上的突破,到达好的效果。

  (3)列方程解决问题做为后进生的学*良方,也是解决难题的途径,也值得老师重点关注与突破。

  2、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人,在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带给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透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透过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图形与鸡兔同笼的有效结合,让知识“二合为一”,有效沟通对知识的迁移,以及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潜力有重要的好处。

  3、在学*中注意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过程,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后再强调学生之间交流,在合作交流学*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提高合作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教学有效性更注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这堂课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有的地方只是蜻蜓点水,部分学生理解上还有点问题,我想将在练*课中进一步完善。一句话:尊重学生的思维水*。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的教学反思 5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此刻《孙子算经》中。教材首先透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透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本节课我从较简单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熟悉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再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状况下两种动物的只数和脚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随着鸡兔只数的变化,脚的数量也跟着变化的规律。透过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体验鸡兔同笼中鸡兔的头数和脚的只数关系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经历探究过程,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从体验、尝试到此处的讨论、汇报,个人或群众的智慧在那里得到展现,方程解、算术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但是,可能是由于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或者驾驭课堂的潜力有限,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机敏地倾听和机智地诱导,对于学生的列式没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觉学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能理解的状况。我觉得可能是在处理鸡兔只数和脚的数量变化规律的推导过程时,我直接让学生透过表格的形式进行观察,并没有引导学生到比较实际的方向上。

  如果我能插入具体的鸡和兔的只数变化时的动态图像,学生就应能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其中的规律,那么对后面的教学展开将易如反掌。由于此处设计的失误,导致后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时间不够,课堂巩固练*也没能很好的展开。我想这也可能是我在设计教案时并没有准确思考到学生自身的实际认知水*,本课资料安排过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学鸡兔同笼,我想我会把假设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两个课时,争取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