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中元节

中元节吃什么1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中元节吃什么2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中元节吃什么3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以皮而论,饺子皮较厚,而扁食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饺子馅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点,因此饺子的个头也比较小,一碗饺子虽说也有十多个,但在碗中却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并且饺子的馅较为单一,多为猪肉加些素菜和调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样了,不仅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1)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

中元节吃什么1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中元节吃什么2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中元节吃什么3

  广西人过“鬼节”,都是很少出远门、游泳、做其他生意上的大事,下午街上的商铺店面早早地关门歇业。“鬼节”给人们偷懒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托辞, 活着的人也有了饕餐的理由。早早地准备好祭拜祖宗的香烛、元宝、纸钱,买好糕点水果,最重要的在这一天广西人家家都会吃鸭子!这一天凌晨,农贸市场卖家禽的摊位前就已经排满了要买鸭子的人群!(这一天的鸭子可以卖出全年的最高价)。广西境内靠江靠河的地方,还会放河灯以告慰祖先以及新亡的灵魂。(南方有水的地方居多,因此他们会认为江河是贯穿了阳间和阴间的地方)

  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如同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也有一些当地人说:七月十四吃鸭子,主要因为在广西无鸭不成*,在七月十四这样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像样的祭品来供奉祖先呢!民俗史专家则认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约十只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从而降低成本。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烤鸭早在明朝时烤鸭就已成为达官贵人家的座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作为菜肴。为了增加鸭肉的香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入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的称赞。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2)

——中元节相关古诗 (菁华3篇)

中元节相关古诗1

  殷尧藩

  兀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鸶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节相关古诗2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壸。

  从来酷署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中元节相关古诗3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兹辰喜佳节,凉雨忽惊秋。

  晼晚兰径滋,萧萷庭树幽。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刀笔随事屏,尘嚣与心休。

  端居讽道言,焚香味真诹。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优游。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3)

——中元节上坟禁忌 (菁华3篇)

中元节上坟禁忌1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中元节上坟禁忌2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中元节上坟禁忌3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4)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 (菁华3篇)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1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2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3

  在*大陆、台湾、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中元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农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全年的*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中元节前后(前三后四:即中元节的前三天或后四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相传农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这位神祇的来由有二:一是祂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祂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有的祭祀者为求隆重,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在祭祀期间,会将大士爷塑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大士爷样貌一般是: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5)

——中元节是什么节 (菁华5篇)

中元节是什么节1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是什么节2

  1、祭祖

  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时,往往是半夜起床,天蒙蒙亮全家就开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为“送祖”日,当晚要把所有的纸供品烧化,以示送给祖先带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亲戚,嫁出去的女儿,这天都要拖儿带女回娘家。

  2、泼水饭

  怀远、三岔、洛西、龙头等圩镇有外地来经商(迁居)的汉族还有七月十四晚泼水饭给野鬼的*惯,即入夜时,各家在门口烧几支香,烧几张纸钱,把水饭泼洒于地供野鬼享用,怀远外省商人多,各会馆凑集经费请鬼师打醮做道场泼水饭给野鬼。

  七月节期间(初七至十四),农村有禁止小孩到河边游水洗凉之俗,意为怕被溺水死鬼抓去做替身。

  3、放柚子灯祭河神

  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两日,有一个祭河神的*俗(晚上点了柚子灯放到河里),仪式大概进行2-3小时。为了祭祀河神,黄姚人用木板木条制作一个两米长、一米多宽、一米高五色纸糊成的装饰精美的小屋。在小纸屋里面插上蜡烛香之类的东西。

  然后用绳子串连一个个柚子、排成几十米长的两串,在割*的柚子上插上蜡烛和香、纸旗让它漂在水面上。几个水性特好的年轻人一边游水,一边推送小纸屋拖动两条长长串的,每隔一尺穿一个柚子的成串柚子灯。晚上天黑下来,柚子灯从下游拉到上游,又从上游拉回下游,大约一个多小时,活动才结束。放柚子灯活动连续举行两个晚上才算结束。这项民间活动千百年来从无间断。

  4、吃鸭子

  在这个日子里,吃鸭子成了广西人约定俗成的风俗*惯。据说,广西人的祖先认为,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正是它们长大成熟的时期,肉肥而美。而七月半这一天,鬼门大开,许多的鬼魂涌入阳间,为了防止孤魂饿鬼伤害生者,肥美的鸭子就成了最好的祭品。

  这个节,黄姚人还在*惯包粽子。此时,到黄姚来旅游的人还能品尝到一种美食叫做“落水狗”的灰水糍。

  5、烧包

  另外也有的“烧包”*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七月半,鬼乱窜。”除了在家里、祖庙摆祭品祭祀祖先,广西大多人还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给祖先的祭品上写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不要)来抢”等字样,还会准备一些冥币烧给孤魂野鬼。

  6、连续三天宴请宾客

  在广西来宾、百色等地,除了春节,中元节就算是最盛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祭祀之余,还把中元节作为宴请宾客、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为了让宾客吃得更开心,不少人还会提前一个星期左右开始磨面做饼、蒸馍,做芝麻糖等。

  据悉,在广西来宾,中元节宴请是一种*俗,有的家里还会连续三天宴请亲朋,宴请的人越多,家里越热闹,人们就越高兴越自豪。

中元节是什么节3

  不放。

  中元节不是法定节假日。

  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发布。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中元节是什么节4

  鬼门开是什么时候

  七月十四的午夜,到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

  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因此都极少出夜门。事实上是七月十四的午夜,到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后的那天,鬼门又会再开一次,让鬼魂再次游历人间。大概这两次鬼门大开。

  鬼门开在什么地方

  鬼门的方向

  在风水学说中,鬼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居风水实地勘测时,以东北45度的方位为外鬼门,以西南45度的方位为内鬼门。房屋内太阳始终照射不到、或者说阳光很难充沛光顾的地方是东北角和西南角45度范围,这里被人们认为是阴冷潮湿的区域,这个区域风水忌讳颇多,若不加以注意,则邪气横生,与其说是不吉,不如说大凶来得更加贴切。

  西南方

  先天八卦中“巽”卦在西南方,后天八卦中“坤”卦在西南方,“坤”卦是纯阴卦,“巽”卦也属阴,两个阴卦相见为重阴之地,所以西南方是阴气最重的方位。在民间传说中,人死了之后要魂归西南方,古代丧礼中的招魂仪式要在西南方向举行,丰都鬼城也在我国西南的川渝地区,在奇门遁甲中更是把西南坤位直接定义为死门。

  鬼门开要注意些什么

  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5、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6、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7、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8、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中元节的诗歌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节是什么节5

  中元节

  中元节即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

  中元节祭祀活动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中元节的由来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吃什么 (菁华3篇)(扩展6)

——中元节是什么节(五)份

  中元节是什么节 1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按传统俗谚有这样说法,“年兜不回家无某(老婆),七月半不回家无祖”,由此可见七月半是祭祖祀先重要活动,否则便会被笑为“无祖”。海外华侨,*常月令家信批银可以疏漏不寄,但清明、中元节、冬至和年兜这四节批银一定要寄,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由此可见中元节祭祖祀先之重要性。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

  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

  中元节是什么节 2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 3

  农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中元节更有百般禁忌:

  (1)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2)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5)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

  (6)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何况,治安败坏有时人类的凶神恶煞比鬼还来得可怕!

  (7)半夜勿晒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吓人的)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来;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10)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诸多禁忌,族繁不及备载。

  中元节是什么节 4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中元节是什么节 5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