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

首页 / 文库 / |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 1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录像、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之后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情绪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最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 2

  1.开课前先简介黄山天都峰,再配以图片,使学生对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险峻笔陡,爬上去非常艰难。还可以与学生知道的山或爬山经历进行对比,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为下文埋下伏笔。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比较注重。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笔陡”这个词语结合版画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攀”字根据字形来理解等。

  3.挖补课文中的空白。《爬天都峰》中的“我”和老爷爷在问对方“也来爬天都峰”时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空白点,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和老爷爷在问对方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又各自在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散。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 3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好处可见一斑。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个性是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明白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那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遗憾的是学生能理解到小姑娘与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到人与人相处也就应是相互鼓励,相互学*,共同进步这一点时,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阅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够?

  课堂上是不是还就应增提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相互鼓励,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相处,而不会停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到多深呢,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 4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这样一件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并纠正课题中“都”的正确读音,紧接着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课题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呢?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学*新知,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在学*课文内容时我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录像、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在学*爬天都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如:“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联想“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他们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两个人爬上天都峰之后,为什么会互相道谢,学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说的话了。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 5

  《爬天都峰》是一篇哲理意味较强的文章。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刻含义,体会到成功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这是此课的一大难点。也将是我下面反思的重点。

  总的来说,课堂上呈现出的总体情况是:发言的较少,课堂气氛略显生硬,安静,学生对问题主旨的领悟较慢。特别是在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上,有的学生理解得不透彻,读不出站在天都峰脚下那种惊讶之情,通过教师的指导稍好一点。

  另外,本文的主旨是如何战胜困难,我忽略了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来谈,因此主题的揭示就显得单薄、苍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错:生字的小组自学、攀峰情景的再现及朗读指导。我以自己的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在理解的基础上赛读、巩固得还不错。

  所以我想,如果我前面的铺垫能深入下去的话,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及朗读会更好。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阅读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1)

——《爬天都峰》教案 (菁华5篇)

《爬天都峰》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 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提纲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 汲取 老爷爷

  犹豫

《爬天都峰》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练*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学*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

  3.学*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5.学*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爬天都峰》教案5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学*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2)

——爬天都峰作文优选【十】篇

  爬天都峰作文 1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爬了黄山。在黄山游玩的景点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爬天都峰。

  在黄山游玩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不爬天都峰,白来一场空。”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论天都峰有多么艰险、多陡峭也一定要爬上去。

  在百步云梯上我远远地望着天都峰,“哇——”我两眼瞪得大大的,瞧着这座高大雄伟,直冲云霄的山峰,一步步石级仿佛就是一条长龙蜿蜒在丛山之间,石级边上的铁链好像是从空中垂挂下来的一条银链似的。让人看着得也会手脚发颤。

  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仰望这峰海拔有1810米的山峰,好高啊!我和爸爸妈妈各拿一根拐杖,开始攀登。我一手紧紧得拉着一边的铁链,生怕一不小心被这滑溜溜的台阶给绊倒了,一手柱着拐杖向上攀登着。我一直爬在前头,脚酸极了,腿累坏了,我们就在台阶上歇会儿。我们越爬越高,我已经气喘如牛。抬头往下看,我被吓得手脚发颤,脸色苍白;抬头往上看,云雾茫茫,好像永远没有顶一般。窄窄的台阶只能容下一人通行,许多有人从峰上下来,我们都要相互礼让。他们也拼命的鼓励我们,让我更加信心十足。最令我惊险的一段,台阶两边没有铁链,一旁直接裸露出的是那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往下望真恐怖呀!于是,我就像一条小狗,四脚朝天,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我就这样坚持着,努力着,拼尽全力攀上山顶。爬啊爬,身边的云雾逐渐增多仿佛自己变成了仙人脚踩着祥云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穿过狭窄险峻的一线天,我们终于来到了天都峰顶。我们全家在峰顶遥望,一座座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山上的一棵棵松树苍翠挺拔,犹如一个个壮士;小野花也争奇斗艳,对我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在天都峰上,我想到了两个哲理,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成江海。

  爬天都峰作文 2

  早已久仰黄山大名,而天都峰更以峻而闻名中外。暑假中,我终于来到了这座奇山,登上了这座险峰。

  那天,我们来到天都峰下,我抬眼一望,陡梯蜿蜒而上,旁边只有一根铁链子。爬了几下,我骤然发现猴子啊猩猩啊,它们不直立行走是非常省力的!于是,我也手脚并用,开始了真正的爬山。

  刚开始,我还上窜下跳,一直在最前面。有时候,甚至我跟着前面一群人走,爸爸妈妈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可到了半山腰,我就快支架不住了,可我咬牙坚持着,终于要到峰顶了!峰顶,已经*在眼前,我高兴极了,但是,我没高兴多久,一个几乎笔直的小坡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要上去实在太难了!只有几个踩脚的地方,非常陡,接*90度呢!我很害怕,畏畏缩缩,小心翼翼地向上爬着。此刻,我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怎么还没到?爸爸在后面保护着我,我胆战心惊地爬上了小坡。当我们爬上去才发现,陡梯的另一侧就有一截很*缓的梯子,哎,我们观察真不仔细呀!可是,还没等我松一口气,我就被坡顶的险峻惊呆了,一座石头桥,悬在空中,两侧只有两根绳子,总感觉人会掉下去。爸爸告诉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鲫鱼背!”我仔细一看,真的像一条鲫鱼,我们正从它的背上通过呢!我死死地抓住绳子,不肯挪动一步,爸爸不停的鼓励我,我才慢慢地跨出了一步,又一步……终于走过了,我感觉好像在云雾中,根本不敢往下看,百感交集,差点掉下泪来。

  爬过鲫鱼背,我们顺利到了峰顶上。此刻,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勇敢,什么叫成就感。我在心里大声呐喊着:天都峰,我征服了你!

  爬天都峰作文 3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攀着铁链向上爬了一会儿,感觉好累,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时,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汗流浃背,他一边擦汗,一边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向上挪。我受到鼓舞,又奋力向峰顶爬去。

  老爷爷奋力向峰顶爬去,攀着铁链向上爬了一会儿,感觉好累,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时,老爷爷看到我正攀着铁链努力地向上爬,老爷爷又奋力向峰顶爬去。

  我爬啊爬,实在太累了,正想放弃,老爷爷笑着说:“小姑娘,快到山顶了,我们都要坚持啊!”我又鼓足了勇气,向峰顶爬去。

  老爷爷爬啊爬,实在爬不动了,也打算放弃了。我向老爷爷伸出了大拇指:“老爷爷,你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老爷爷又鼓足了勇气,向峰顶爬去。

  就这样,我和老爷爷、爸爸艰难的爬上了天都峰。

  爬天都峰作文 4

  在光明顶休息了一晚,迎着朝霞,我和小伙伴们经过了鳌鱼峰、百步云梯,在迎客松的指引下,来到了黄山最险峰——天都峰的山脚。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级级石阶,几乎垂直而上。抬头一望,只见旁边的一座山顶上,一块石头长得像一只松鼠,惟妙惟肖,好似要跳到对面的天都峰上。这就是有名的“松鼠跳天都”。

  一开始往上爬时,我提心吊胆,抓紧绳索,生怕自己会掉下去。后来,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手拄着拐杖,一步步坚强地往上爬,我就想:老爷爷都可以,我也一定行!突然,我的一个小伙伴手脚并用,抢先在前,我不服,就越走越快,跟她不分上下。就这样,我和伙伴们一路向上,妈妈们一路追,不知不觉就到达了山顶鲫鱼背。鲫鱼背只有一米宽,扶着绳索栏杆只能一人通过,走在鲫鱼背上,伸手仿佛能碰到天,两边是万丈深渊,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这天都峰的险真是名不虚传啊!

  关于鲫鱼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鲤鱼跳龙门的时候,鲫鱼也去跳,但每次都跳不过去。有一天,一位神仙告诉它,只要帮人们做好事,积德行善就一定能跳过去。于是,鲫鱼来到天都峰上,看见两座悬崖之间是空的,游人过不去,它就用自己的身体为人们搭桥。很久之后,那位神仙来到黄山,跟鲫鱼说可以跳龙门了,但鲫鱼决定继续留在这里为人们搭桥。

  黄山之旅,真是不枉此行啊!

  爬天都峰作文 5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爬天都峰,到了那里,峰顶可高了,似乎在云彩上哩。我高要爬的时候,后面好像有人叫我,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走过来,你也是来爬天都峰的吗?

  老爷爷问,我回答说:是的老爷爷又说:真巧啊,那我们就一起爬吧。好啊。我说。说这说这,我们爬了半天,终于爬上了山顶,到了山顶,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张相留作纪念。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呀。

  爬天都峰作文 6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课文先描写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接着写“我”和老爷爷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一老一小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的精神。整篇课文描写了“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学*如登山一样,我们只要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就能攀上知识的高峰。我要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要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去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爬天都峰作文 7

  坐缆车上了黄山,走几里路,我们就看见了天都峰。山峰犹如一个巨人,低着头俯视着群山。

  我们走了一小段路,就到了天都峰脚下。抬眼望去,只见山上苍松葱郁,还裸露出许多巨岩。山坡上挖出一条条石级,几乎是垂直的,只够两人并肩行走。石级旁的绳索,仿佛是从天上垂下来的。石级上行人有上有下,有几分拥挤。不知爬了多久,回头看一眼,石级上人群挨挨挤挤;山脚下,人也变得只有拳头那么大了。

  花了不少功夫,我们终于登上了鲫鱼背。鲫鱼背真有点像鲫鱼的背,鲫鱼背两边是数千丈深的悬崖,崖下是一片片松林。崖边的山坡上长满了黄山松。这些黄山松苍翠欲滴,受山风的影响,这些树的松叶向山的反方向长出,像是在迎接着游人。这些松树成片成片地铺在山坡上,像是一件件绿衣。放眼望去,远山云雾弥漫,犹如仙境。

  鲫鱼背前面,有一片岩石带。有的石头搭在另一块石头上,组成了一个石门;有的组成一个石洞,里面非常清凉,像是天然的空调房。

  再往前,我们就到了天都绝顶。绝顶往下望,只见滚滚云海中露出了一个个尖尖的山顶,犹如一棵棵竹笋。

  这时,我真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爬天都峰作文 8

  我在爬天都峰的时候,看见一个老爷也不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的年纪比较大,头发都白了,留着长长的胡子,穿着一双灰色的运动鞋,他看见我,对我说:“小朋友我们一起爬天都峰吧!

  ”我对老爷爷说:“呢能爬上去吗?”老爷爷说:“我一定比你快。”说完了老爷爷就开始爬山了,爬了一会儿,我看见老爷爷,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气喘吁吁,脸涨得通红,爬石级的.时候,他把腰弯的很低,手扶着铁链,爬上一级,站着休息一会儿,努力地向上爬,没有放弃的想法。

  我在前面,不时回头看,见老爷爷这么坚强,我很感动,故意放慢脚步,陪着老爷爷,在难爬的地方,我扶着老爷爷,我们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在天都峰上,老爷爷拉着我的手指着远方,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的帮助,看我们的祖国都漂亮啊,看见老爷爷这么开心,我高兴地笑了。

  爬天都峰作文 9

  今天,我读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这让我受益匪浅。

  《爬天都峰》主要写“我”和一位互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奋力地向前爬去,最后“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天都峰的事情.

  学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不禁回忆起我二年级时的一件事。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语文测试,我只考了90分。回到家,我十分害怕,幸亏有爷爷奶奶护我,要不,我又得挨打了。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那位班级中第一名的同学,我若有所悟。第二天,我请教那位考100分的同学,那位同学对我说出他学*的*惯和学*方法。我感到吃惊,决定按他的方法所做,可这样一来,矛盾发生了。我按他的方法所做,我就没有时间看我喜欢的动画片。好几次动画片播放的时候,我总想着动画里的情景,心思都不在学*上了,巴不得立刻去看动画片。可想到他的话,他的优秀成绩,我就立刻认真起来。后来,我喜欢上了学*。第三单元,我竟考了99。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要不是从他身上吸取力量,我永远考不出这样的好成绩的。

  爬天都峰作文 10

  俗话说:“去黄山不到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这次去黄山,本来是不爬天都峰的,但在我们的一致要求下,导游也无可奈何,只好让我们去爬。

  站在迎客松边远眺天都峰,这座雄伟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群山之间。一只松鼠似的怪石伏在一块大石头上,眼睛望着天都峰顶,准备起跳的样子。这就是著名的“松鼠跳天都”的景观。

  我们走到天都峰山脚下,两条巨龙般的铁索盘旋而上。天都峰真高呀,山顶直冲云霄;天都峰真神哪,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满天云雾;天都峰真险啊,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我们开始登山了。爸爸牵着我的手往上走,不久就气喘吁吁了。我坐在半山腰一块隆起的岩石上,放眼望去,整个黄山风景区都呈现在我的眼前。一阵和煦的风吹来,吹走了炎热,好舒服呀!

  越走越险,山路窄得只能一个人通过。我一手拉着爸爸的衣角,一手柱着拐杖,吃力地爬上去。这时爸爸看见另外一个叔叔像狗熊似地往上爬,就打趣说:“这可真叫爬山呀!”

  在鲫鱼背上,我和爸爸把一个苹果吃掉了,补充体力后,我们下山了。但是,还有更大的考验在等着我们大家呢!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3)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优选【5】篇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0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子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3.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学*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过程教学预设

  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

  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

  五、学*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 对话朗读。

  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

  二、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教师引领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读后,让学生用动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学*,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边读边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六、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教学反思: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写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这两句话时,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及时地进行积累。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假设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体会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3.课文中一老一少的对话是重点,采用默读、引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他们复杂的心情。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4)

——《爬天都峰》教案 (菁华9篇)

《爬天都峰》教案1

  设计背景:

  为了贯彻新的课改理念,配合新的课改理念的实施,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翻新座位安排形式,到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再到引入探究性学*……课堂上真是五花八门、热闹非凡。尤其是在公开教学中,教师们更是追求形式新颖独特的教学,甚至是以作秀来吸引眼球、用噱头博得掌声。而学生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学会了什么,教师却无暇顾及,真可谓是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迷迷糊糊。为此,崔峦教授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常态语文教学。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如何才能让自己教起来轻松,让学生学起来扎实。

  教材简析: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通过对话的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是本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陡”“攀”等六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书写生字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金鸡叫天都吗?请看

  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

  2.板书课题,书写课题中的生字:爬、峰

  3.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指名说“我”是一位――板书:小朋友

  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爷爷?板书:老爷爷,课文是怎么写的?(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体会“险峻”,背诵积累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画: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2.谁来读你划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特别是哪些词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挂;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齐读词语。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地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宵啊!齐读。

  天都峰高1829米,而我们的教学楼只不过几十米!再次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她会怎么想?

  指名说,师:她的心里直――发颤。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不怕困难、互相鼓励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谁使她克服了害怕,爬上了天都峰?(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2.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当小朋友和老爷爷见面时,他们彼此都问了对方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你们找出来。

  指名说,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两组互读对话,师: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并不*静的内心,他们在问对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名说,引读问题

  师: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决定克服困难,爬上去,所以老爷爷也

  点点头,说(引读):对,咱们一起爬吧!

  3.师生合作读课文3――5自然段。

  4.他们说爬就爬,瞧,“我”爬得多用劲!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找出

  哪些词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劲?圈出来。

  指名说,谈感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攀(这么陡峭的山峰,一不留神就会掉下来,必须得紧紧地抓着这铁链,怪不得“攀”字下面是一个手,)板书:手脚并用

  5.朗读:这么险峻的山峰,小小年纪的我却能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自由练――指名――齐读

  6.引读: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奋力――一会儿――一会儿――

  7.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

  8.听了彼此的鼓励,他们坚持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齐读第7自然段。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来。

  学生自由写――指名说

  五、课堂小结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板画:箭头)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评析:

  语言和思维是语文课的双翼,一堂好的语文课要给学生充分语言实践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应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发展语言和训练思维的过程中,还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爬天都峰》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就是以此为理念支撑进行设计的,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在语言、思维、情感这几方面都有所收获。

  一、扎扎实实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

  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惯。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的教学任务,一节好的语文课应是学生的语言有所发展的课。

  1.扎扎实实学字词。《爬天都峰》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正从低年级向

  中年级过渡,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比较注重。在揭题环节,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写题目中的生字“爬”、“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我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笔陡”这个词语结合板画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攀”字根据字形来理解等。

  2.扎扎实实背句子。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学*语言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群,乃至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写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这两句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朗读的基础上,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

  三、灵活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核心地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学*质量。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1.挖掘课文空白,发散思维。课文往往会留着一些空白,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空白点,巧妙地设计问题,给学生创造“填补”空白的机会,这样学生就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思维能力也将得到训练。《爬天都峰》中的“我”和老爷爷在问对方“也来爬天都峰”时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空白点,于是我设计了“小朋友和老爷爷在问对方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又各自在想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组织、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散。

  2.创设学*情境,发散思维。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氛围,

  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心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爬天都峰》第六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在攀登天都峰时的情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攀登时劲头十足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之后,我语锋一转:“老爷爷这时候也是在努力地向上爬着,他也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接着进行引读:“老爷爷也是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在这样的感情朗读和创造性引读中,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努力向上攀登”的情境,在这个时候让学生来说说“小朋友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时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他们肯定会思维活跃,语言流畅。

  五、自然而然地熏陶学生的情感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但是我们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的。

  作好铺垫:要让学生感受老爷爷和小朋友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天都峰是多么险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攀登天都峰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教学描写天都峰的句子要充分,给学生作好情感铺垫。

  读中感受: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我们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染。《爬天都峰》的教学中,我设计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朋友和老爷爷那种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说中感染:《爬天都峰》除了让学生感受不怕困难的品质,还告诉学生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老爷爷和小朋友在攀登过程中会说些什么鼓励的话”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行为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爬天都峰》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教学重点:

  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 汲取 陡峭 发颤 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 (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爬天都峰》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 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 抄写生字词。

  2、 感情朗读课文。

  3、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练*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在谈生活感受中加深理解。】

  五、提示综合性学*

  最*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超市

  1、 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 继续完成综合性学*。

《爬天都峰》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爬天都峰》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 汲取 陡峭 发颤 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 (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爬天都峰》教案6

  一、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4.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生字、新词。

  5.推选读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读员。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用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口头组词。(课件出示6)

  陡、级、链、颤、攀、猴、鲫、辫、呵

  2.识记字形。(课件出示7)

  辫—辩、辨:左右均相同,关键是分析中间。

  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纟”。

  3.书写提示。

  教师示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4.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

  五、词语理解(课件出示8)

  石级:石头台阶。

  抬头望:仰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发颤:颤动,发抖。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0)

  tiě liàn pān dēng biàn zi chàn dòng

  铁链、攀登、辫子、颤动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

  二、紧扣课文题目,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课件出示11)

  学生讨论后,使同学们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12)边读边想“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4.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气势。

  5.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积累优美的词语。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学*,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13)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决心要爬上峰顶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2)“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您)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课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朗读。

  (3)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圈画描写爬山的词语。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是“拼尽全身的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3)引读第七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悦。

  (4)让学生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舞,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舞才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六、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请你把这一周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爬天都峰》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

  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五、学*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 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爬天都峰》教案9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5)

——《爬天都峰》说课稿 (菁华3篇)

《爬天都峰》说课稿1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①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②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①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 ”的句子来读一读。②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①“犹豫”是什么意思?爬山前我是怎样的?为什么现在“我不再犹豫”了?课文是怎样写的?②“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③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①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②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爬天都峰》说课稿2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⑵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路()时,我心里(),有点()。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向峰顶爬去,()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了我,现在()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爬天都峰》说课稿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耐人寻味。所以在本节学*中,我将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得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完成。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在实践中学*、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要求,我根据教材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并能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句中爸爸的话:“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交流爬山的感受,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

  这一环节先出示本课的生词,检查学生的预*掌握情况,采用先读后记再听写的的形式来检查。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探索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我又设计了四步:

  第一步:感知天都峰的样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想象和感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二步:朗读第一次对话,体会勇气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就不会学*。”学生不仅要“学答”,更要“学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刚刚还在犹豫不决,是什么原因让她下定决心要爬天都峰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3、4、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和老爷爷心里所想,以体会勇气的力量。

  第三步:朗读6、7自然段,体会爬山的艰难。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来体会爬山的艰难。

  第四步:朗读第二次对话,领悟互相道谢的原因

  本环节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互相道谢?让学生领悟到他们是从别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互相鼓励,所以战胜困难。从而也体会了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通过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作业设计:

  为了照顾全面学生,我设计了层次化的作业。作业超市里面出示了三道题,让学生在作业超市里自主选择一项或两项来完成。

  板书设计: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爬天都峰

  高陡

  奋力终于

  我汲取力量老爷爷

  以上就是我对《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总结、反思、调整。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6)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1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

  1、激发兴趣,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

  (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体会“我”的畏难情绪。)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

  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

  ⑴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积极地思考,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⑵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准备在班内交流。

  5、交流汇报:

  ⑴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⑵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要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重点词,读出兴奋的心情。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

  ⑶第三次对话中,“居然”一词饱含深意,突出了相互鼓励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想象他们在登山中是怎么用对方的言行为自己打气的。

  5、总结全文,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在对话上的特色。

  2、学*文中对话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你熟悉的人之间的对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间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力量、战胜困难的。

  4、学*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教学重点]

  读课文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懂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的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意的能力。

  第二课时

  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天都峰,那么怎样才能对同学的喜欢的

  描写天都峰的这段留下深刻印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先边读边想,然后画出天都峰

  3、屏显——学生的画

  a、绘画学生说出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b、评画——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4、指导朗读: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生练*读)

  抽读——评读——齐读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是什么样意思?如果没有个这词,这句话的意思有变化吗?

  生讨论后回答

  6、请齐读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7、提问:(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圈点句画)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我”的害怕畏惧?

  (1)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8、问:是什么促使我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呢?请自由读3—7节,找出我心理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生自读勾画3—5节

  屏显——“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1)为什么都带有“也”字?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大)怎么也来爬呀?]

  春面互相怀疑,实则表示敬慕,说明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9、我是怎么爬的?默读6、7节,用“。”标出写爬山动作的词

  (1)“奋力”?(拼尽全身力气)

  (2)“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山的艰难

  10、引读第7节

  (1)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什么?(爬得辛苦,上后喜悦)

  屏显——第二次对话

  讨论(1)“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引导想象:

  “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分别会怎么想?

  11、屏显——爸爸的话

  (1)“汲取”?“我”和老爷爷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只要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学*,再加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三、总结延伸

  1、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山峰退缩了,有的人望着笔陡的山道犹豫不前,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该如何前进……这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提炼: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你们面对困难,挫折时,一定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3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初步学*了第3课,这节课来深入理解课文。

  (师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生质疑。或从读题中发现错误。

  2、释疑:“爬”和“登”不一样吗?(生答)就用“登”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读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改课题“爬”,齐读课题。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

  1、听读:其他同学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脑中的“图画”。出示图片。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吗?

  2、自由读:那我们再加深一下印象。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拿出笔,边读边圈点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在读中仔细体会。

  (1)师: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板书。高到什么程度?你能读出来吗?评。——创设情境,指导再读——生练读。

  ▲“陡”——板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读)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更能体现它的陡呢?——演示法或举例体会“挂”——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生读,评。

  ▲“我”的心理感受怎样?(板书:犹豫)

  (2)齐读。谁能把这段完整地读一读?想读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吧。板画天都峰。

  3、引导质疑:面对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让人发颤的天都峰。文中的小朋友最后爬上峰顶了吗?快速扫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结果的句子。!(板书:终于)

  师:从开始的犹豫到最终爬上峰顶,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

  ---小结:“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现在就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围绕这个问题(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仔细读一读。(巡回指导时提示:养成动笔读书的*惯。)

  (2)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再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汇报。

  2、师:谁能代表小组来说说你们的体会?(以下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现-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一)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生答,师: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板书:鼓舞。

  谁能具体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爬山前(第一次)对话:(生具体答)追问:怎样的一位老爷爷?你能读出来吗?这一老一小互相说了什么?指一桌来读。

  屏幕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自由读:从一老一小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也”(屏:变色)——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评读。同桌合作读。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对”(屏:变色)——下定决心。怎么读?(坚定些)——指名读,评—齐读。

  ●这一组从爬天都峰前他们的对话看出是老爷爷鼓舞了我,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读“我”爬上峰顶后说的话(屏幕出示)同意吗!

  (二)启发想象:体会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知道,“我”是受老爷爷的鼓舞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那么老爷爷呢?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读老爷爷的话。(屏幕出示)换词法理解“居然”

  (2)自己读一读,从老爷爷的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师:在小朋友的爬山鼓励下,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敢爬天都峰了。

  ●2.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现在老师把这一老一小爬上峰顶后的对话放在一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师提示)

  回答:(1)都有“勇气”。(变色)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2)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其实是在?-互相道谢。追问: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现在你知道了吗?板书:互相(鼓舞)

  3.师指导读第二次对话:这一老一小在互相鼓舞下,都能鼓起勇气爬天都峰了,那么爬上峰顶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能试着把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一桌读,评(导读)—同桌练读--全班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

  ●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爸爸说了什么呢?

  (1)指名读爸爸的话(屏幕出示)

  (2)自己默读一遍,体会一下。“汲取”是什么意思?“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现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三)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爬山的艰难)

  过渡:有了互相鼓舞,有了决心,这一老一小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么?谁能具体说说?

  (1)“我”是怎么努力的?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6.7段——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艰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一画。

  (2)▲“奋力”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呢?指名读齐读。

  ▲想象一下“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做动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多危险,多艰难啊!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

  ▲句末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体会用词:下面老师接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问:发现了什么?▲少念了个“终于”。——没有它不行吗?请你自己对比着读一读(屏幕出示两句话),体会一下。——指生答。——这个终于用得多好啊!这句话该怎么读?(前面艰难,重而慢;后面高兴,轻而快)谁来试试?——评读——谁能用“终于”说一句话?

  (4)齐读这两段。

  师:文中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

  四.总结全文,再读中心句,升华主题,明白道理。

  1、开始你们提出的问题:这一老一小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现在大家明白了吗?那么,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总结一下?

  2、师:课文最后爸爸笑着说的话也是对这一老一小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爬上险峰的赞扬,让我们也学着爸爸,笑着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小吧!(屏幕出示,齐读)

  3、从爸爸所说的话中,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活动。课文结束了,可故事还没有完、

  教师引导:(屏幕出示)“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险,那么文中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老师搜集了些有关天都峰的图片,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天都峰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c、谁能再用“终于”造个句子?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学*8—10自然段。

  (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a.分角色读。

  b.讨论:“我”谢“老爷爷”什么?“老爷爷”又谢“我”什么?

  c.“居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d.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2)出示“爸爸”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1、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2、师总结:战胜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与人相处,要善于互相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爬天都峰

  (四)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探究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⑵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一、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二、完成作业

  听写、基础训练练*。

  三、课后小结

  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常规方面今天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学生读书声音大了,不再细声软语了。下一步将培养学生大声地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7)

——《爬天都峰》教案 (菁华5篇)

《爬天都峰》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 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指导朗读。

  (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积累好词好句,学以致用,来拓展语文学*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提纲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板书设计

  3 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 汲取 老爷爷

  犹豫

《爬天都峰》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练*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2、愉快的假日结束了,班级开展假日活动汇报活动。你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都峰的险峻,可以向大家讲讲自己的爬山过程,也可以向大家谈谈自己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爬天都峰》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学*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

  3.学*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5.学*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爬天都峰》教案5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学*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优选【5】篇(扩展8)

——续写《爬天都峰》作文实用五篇

  续写《爬天都峰》作文 1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爬天都峰,到了那里,峰顶可高了,似乎在云彩上哩。我高要爬的时候,后面好像有人叫我,我回过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走过来,你也是来爬天都峰的吗老爷爷问,我回答说:“是的”老爷爷又说:“真巧啊,那我们就一起爬吧。好啊。我说。说这说这,我们爬了半天,终于爬上了山顶,到了山顶,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张相留作纪念。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呀。

  续写《爬天都峰》作文 2

  今天晚上,爸爸答应明天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呼喊着:“爸爸万岁!爸爸万岁!“

  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早,来到天都峰脚下,我心里就发颤,这么高呀!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可一想到《爬天都峰》文中的小女孩,我就鼓起勇气向上爬了。我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一路上,爸爸时不时就给我鼓劲。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峰顶,山顶上的景色可真美呀!在山顶上,我看到了更多的奇石,让我明白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的含义。

  再见了,美丽的天都峰,我还会来看你!

  续写《爬天都峰》作文 3

  在光明顶看完日出,我们就去了天都峰。去天都峰的路可真远,我们走了3个小时才到。

  开始爬山了,这条上山的路,从地面看上去就像垂直的。我们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一会儿拉着绳子向上走,终于走到了通向山顶的鲫鱼背。我从鲫鱼背上往下看:两边都是深不可测的大峡谷,掉下去一定会摔成肉饼吧。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们又往“天都绝顶”的方向爬去。天都绝顶就是天都峰的最高层。在那里许多山头都被踩在了脚底,这让我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看完天都绝顶,我们就要下山了。我们要从前山爬下山,前山的路比后山更陡,我们得像爬梯子一样往下爬,不然,背包就会卡住。2小时后我们走到了天都峰底下,可是,还要下2.3KM才能到车站。

  在车站旁,我们看到了一群小猴子,原来它们是来向乘客要吃的`,也许顺便来欢送游客以行天都之礼,真是太可爱了!

  随后,我们坐车来到了山下的酒店,开车去宏村了。

  续写《爬天都峰》作文 4

  今天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我和爸爸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穿的衣服,便兴高才烈的出发了,我们开车开了4、5个小时,都没到。

  嘟—黄山到了,我在黄山底下往上一看,哇!好高哇。我心想:我能爬的上去吗?我又想:我是来爬山的,我一定能爬的上去。

  想完后,我便对爸爸说:“爸爸,我们来比较一下,看谁先到山顶,谁就是胜利者,好不好。”“好” 爸爸说,但爸爸又说那输的人怎么办?输的人就给赢的人买一瓶饮料,话音刚落,爸爸就飞快的往上爬,我见此情况我也不甘示弱的去追爸爸,没有一会儿我就和爸爸爬的差不多快了,所以我追上了爸爸,但我爬到中间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口渴,就在半山腰上喝起水来了,瞬间爸爸超过了我很多,我还不知道,才慢慢吞吞的往山上爬,快要到山顶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人在叫我,我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我才清醒过来,原来我落后啦,我便快速的跑上山顶,爸爸说:你落后了,快请我喝饮料,我只好心甘情愿的把钱给爸爸,通过这次比赛我终于知道龟兔赛跑的含义了。

  续写《爬天都峰》作文 5

  今天,我读了《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这让我受益匪浅。

  《爬天都峰》主要写“我”和一位互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奋力地向前爬去,最后“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天都峰的事情。

  学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不禁回忆起我二年级时的一件事。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语文测试,我只考了90分。回到家,我十分害怕,幸亏有爷爷奶奶护我,要不,我又得挨打了。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那位班级中第一名的同学,我若有所悟。第二天,我请教那位考100分的同学,那位同学对我说出他学*的*惯和学*方法。我感到吃惊,决定按他的方法所做,可这样一来,矛盾发生了。我按他的方法所做,我就没有时间看我喜欢的动画片。好几次动画片播放的时候,我总想着动画里的情景,心思都不在学*上了,巴不得立刻去看动画片。可想到他的话,他的优秀成绩,我就立刻认真起来。后来,我喜欢上了学*。第三单元,我竟考了99。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要不是从他身上吸取力量,我永远考不出这样的好成绩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