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学心得菁选

首页 / 文库 / | 2023-02-21 00:00:00

美育教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育教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育教学心得1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bd&bd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bd&bd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

  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学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或功效,这是大学美育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大学美育重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激发完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能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能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还有学者基于大学美育本质的认识,指出大学美育本质上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美育教学心得2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形体美、姿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都有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以美启真,开发智力;以美储善,培养意志;以美怡情,陶冶情操;以美练身,增进健美,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具体的做法是:

  一、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应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向成熟发展,可塑性很大,所以要懂得教育规律和美学知识,对他们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仪表和示范动作,都应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美学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受到美的感染。其次,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共同欣赏和相互评价,使同学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美、造型美、组织艺术美等会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追求美,进而去理解、鉴别和体现美。使创造美的情感趋向稳定,持续和形成自觉的行动。

  二、加强素质训练,使其体态健美。

  体形的姿态有遗传因素,但也不排除人在生长期的有意训练。通过走、跑、跳、投等专项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力量和发达程度,从而使其体态健美。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两个方面:

  1.较大负荷的素质练*(如跑、跳、投等)强健了学生的身体,对学生体态的美感和气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2.健美操是一项有氧体操,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的协调性和灵巧性,而且还可以活动关节,减少肌肉粘滞性和防止损伤,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产生一种新颖和活力感。通过健美操的训练,不但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两项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美的熏陶中增强了体魄。

  三、通过队列活动,培养布局美和整体美。

  队列活动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圆形、方形,进行蛇形走和“s”形走,这实际上是全体同学在集体创造美。这种美的感受,显示了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参与意识也有很大益处。

  四、在集体游戏过程中塑造美的心灵。

  体育和美育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游戏又是塑造心灵美的最好方式。通过“打龙尾”培养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好品德;进行绕旗接力和传球接力,能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优良品质;“春种秋收”会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侦察兵”游戏,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的高尚情怀。这些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能力,而且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受到美的陶冶。

  五、通过音乐、舞蹈艺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理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重要环节,但往往不被学生重视。我们把单纯的揉腿、捶背改为轻松的舞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则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整理活动的作用,并使其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仅仅是初步尝试,点滴收获。要真正做到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中,使两者完美结合,尚需进一步探索实践。不容置疑的是,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能确立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树立审美的理想,懂得爱美、维护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学心得3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美育教学心得4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美育教学心得5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教学心得6

  “草翠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朋友们在大地妈妈的身上‘撒着娇’欢快的玩耍着。”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么叫文明呀?”这是我起初听到时问的.第一句话。文明就是看见一片废纸主动捡起;文明就是不乱扔一片废纸;文明就是看见小朋友摔倒了将他扶起来;文明就是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文明太多了,以至于把我的嘴说烂也说不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不经意干的事也许都是文明,相反,也许我们不小心干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象。比如:

  场景一:一位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没说什么,那个小伙子却斤斤计较起来了:“,没长眼吗?走路不会看着点吗?”可那个老奶奶却慢慢地走开了。试问一下,假如你的老妈妈受到了这样的语言伤害,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场景二:小红喜爱学同学,同学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一天,他看见同学把一页纸撕下来,随手扔了,她看见了,觉得很酷,也学着同学的样子,撕下来,随手扔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小红:“你那页纸还没有用完,为什么要撕了它,难道你不心疼吗?”

  场景三:小明买了一瓶饮料,走到了濮水河边,饮料正好喝完了,小明随手把饮料瓶扔进了濮水河中,随着“哐啷”一声,河面上溅起一层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样把瓶子扔进河中,那河里的小鱼怎么办?小虾怎么办?

  以后,只要我们不再乱扔一片废纸,不再说一句骂人的话,不再乱扔饮料瓶,文明城市就会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建成功的!

美育教学心得7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8

  美学与文学概论一样,理论性很强,全是概念,一开始的几节课就像正儿八经的哲学讲座一样,有些深奥,老师列出的书单我一本也没看,所以前几周听课是比较吃力的,但是自己渐渐接受理论分析后,课程也就容易些了。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稍一分神就跟不上讲课的进度,因而课堂也不敢开小差。不过我觉得老师不使用课件是对的,有些课程因为有课件,我总是认为不听课没关系课后看课件就可以,然而美学内容就是大段大段的说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上课时老师会举例,再用课本理论分析,这样总比课后冥思苦想好些。这学期学*美学课所持的心态不是考试而学*,而是一种模仿。*时看一些文学作品鉴赏,总觉得作者的分析处处都是美学或文概理论依据,而有些依据也能用以分析与其想通的作品,胜于自己浅薄的分析鉴赏,课本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活动、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审美和审美教育。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美学的历史、性质、规律及其基本问题,这些都是为整个学期的课程打基础,认识到美学“是什么”的话,再学*就容易多了。

  以前自己一直把美学的'指示对象是雕塑、绘画这些艺术品,视野很狭窄,也很零碎,自己没有了解过中国美学的起源,但是潜意识里一直把美学的起源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因这时的艺术发生了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学*美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把美学从哲学中孤立了。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随着对象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本把《易经》里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还把入到俩昂家思想的相互关系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这就把美学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美学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辅助性工具,也是心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自然而然地把美学的对象当作是关于文化艺术中的美的部分,那些较容易为人民所接受的东西。丑和荒诞都是现代美学里重要的审美形态,但是又与自然形态、道德形态里的丑、荒诞有着区别。我也是趋“美”避“丑”的人,喜欢那些在颜色、线条上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但丑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那些外形不讨喜的事物,应当把它当作对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种表里不一的矛盾状态。美丑不是绝对的,两者就像一对矛盾共同处于事物之中,每一件事物在包含着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小时候我总看金庸,也认为堂吉诃德是个大英雄,单枪匹马闯天下,符合自己对侠客生活的向往;长大后渐渐嘲笑起他的滑稽来,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假如用美学分析,许是因为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中世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而堂吉诃德无法在现实生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虚无感、无助感,于是把希望寄托在骑士生活中,但是这个又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总是那么荒诞不经。

  慢慢地,我发现似乎美学与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亦或者说,美学就是这些文学的理论性概括、反映。美学课本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的后三节都列举了大量唐诗的例子;此时文学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恰好是唐诗;两者相互联系;似乎唐诗的美妙不是那么懵懵懂懂无处可言了,不仅是可以感悟,还可以通过这些审美形态分析唐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在文学史课程的期中小论文里,我也引用美学课本“气韵”、“意境”、“神妙”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诗“妙处玲珑透彻、言有尽意无穷”的原因;同时美学课也不是那么干涩难懂了,每次老师为某个理论举例时,自己也会在思索可证明理论或可用理论分析的例子。

  就性质而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应当解释、阐明审美现象、美的规律,帮助人们了解美的特征。学*美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创作、鉴赏、分析能力应是十分重要的,学*这门课程正是为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自己懂得鉴赏美,懂得用理论分析艺术的美,才能有传授给学生审美意识的条件。学*美学不仅仅是为了明白某个事物为什么是美的,更应该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是美。当大家认识到什么才是美,美的条件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把浅层的、感官上的满足作为美,就会去寻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规划生活,让每一天都有乐趣,这也挺好的。

美育教学心得9

  以美引导,以美引善的形体美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它不仅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动作美,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美、心灵美,是由内而外的塑造“秀外蕙中”的完整儿童。它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起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形体美育,美之形体。

  形体美作为一种自然美,不仅仅反映了有机体机能发育的完善程度,还反映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气概和精神面貌,是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生命科学院郑娟博士曾说过:“人体美,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整个人类历史和社会。它是生的赞歌,人的自觉和**,必然要在形体美的发现和创造中得到更为彻底的实现。”现代人都具有同时代特征相宜的审美观,许多青年一直渴望为自身树立一个完美的具有魅力的现代青年的形象。他们对自身的形体美的重视,尽可以从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俱乐部、专业健身中心反应出来。人们从火爆而整齐划一的健美操转向柔和而更加个性化的Shaping,从千篇一律的跑步转向丰富多彩的.芭蕾形体课程,这些都是大家追求形体美的进步,不是吗?在这种形势下,幼儿现在不够挺拔,老年更甚。因此,形体美更要从娃娃抓起。

  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本人认为幼儿园开展形体美育,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立足课堂教学。在形体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通过把杆、地面及中间练*,以四肢体态协调与健美为主要手段,塑造优美身体形态,达到事半功倍。第二,融入生活。我时刻提醒自己树立整体意识,在一日生活中随机渗透,把对形体美的要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深入。在幼儿早操、画画及日常的站、立、行等都渗透着形体美育的目的。第三,针对个别。面对一些体形先天有缺陷的幼儿,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及措施,做了个案跟踪。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都在潜移默化的起着让人惊喜的变化,那几个有着“唐老鸭”的外八字和“刘罗锅”的小驼背们,现如今已有明显改善了。抬头挺胸——这是自信,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也许孩子们并不是最完美的,不过拥有了挺拔的体形,拥有了自信,就会使他们变的更有吸引力。张一凡小朋友顺利的选入小荧星艺术团、范舜瑶也考取了小伙伴艺术团,更是被导演选中出演一个“生病”的女孩。家长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形体美育在孩子身上起到的显著变化。

  二、 形体美育,美之心灵。

  我一直深信形体美育培养的不是舞蹈家,首先是培养人!人的美既包括形体美,同时也包括内在美、精神美,即道德、学问、素养、性格等精神因素和内心世界美。外在美需要内在美做基础,需要内在美的底质,只有形体美与精神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才会浑然一体的充分展现真正的美。通过形体美育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美的教育。在欣赏音乐《雪绒花》、《梁祝》等优美音乐时,幼儿沉浸在音乐气氛中,把粗糙浮华的心也慢慢浸化得轻柔和美丽,每个动作在情感的引领 下自然舒展,形成一首流动的旋律,夭夭自如柔美流畅;在故事、儿歌的引发下幼儿既较快的掌握了动作的要点,更是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懂得了许多例如:谦让、友好等传统美德。在一次次的“小舞台”、“今天我来跳”中,幼儿自由组合创编律动小组合,学会了商量、交往、合作,并在相互间的表达与展现中,其大胆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在完成姿势的过程中把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和对象,在审视周围事物美的同时审视自身的美,享受无穷的快乐;在练*“一字开”、“两头跷”等难度较大的基本功时,从前娇生惯养的孩子现在会一边练*一边喃喃自语提醒自己说:“我一定行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们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不断的完善;在一次次的文艺汇演、社区巡演中,幼儿俏皮可爱、活泼大胆的表演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他们的赞许更多是来自对孩子们身上那甜美的笑容、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自信及文明的行为举止。这种秀外蕙中的美不仅折射出孩子自身的光芒,同时也为幼儿园*添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如果说容貌身材可以“引人”,举止风度可以“袭人”,那么形体美育则可以“塑人”。塑造完美人格的儿童是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的航标!

美育教学心得10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华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11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学校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20__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艺术水*、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及长远影响,提高全体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师“唯分是从”的片面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美育教育项目及学校的开展情况,宣传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育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挖掘潜力,健全美育教师队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艺术的教师队伍。音、体、美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任劳任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学期,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美育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老师上好艺术课,敦促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严防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庆六一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我校剪纸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爱上剪纸。

  五、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学校规范化验收的通过,我校的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在校园建设上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每月的学生作品展览继续进行,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和教学水*,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美育教学心得12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

  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阅读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1)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9篇

  在*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育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1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2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3

  “草翠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朋友们在大地妈妈的身上‘撒着娇’欢快的玩耍着。”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么叫文明呀?”这是我起初听到时问的第一句话。文明就是看见一片废纸主动捡起;文明就是不乱扔一片废纸;文明就是看见小朋友摔倒了将他扶起来;文明就是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文明太多了,以至于把我的嘴说烂也说不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不经意干的事也许都是文明,相反,也许我们不小心干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象。比如:

  场景一:一位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没说什么,那个小伙子却斤斤计较起来了:“,没长眼吗?走路不会看着点吗?”可那个老奶奶却慢慢地走开了。试问一下,假如你的老妈妈受到了这样的语言伤害,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场景二:小红喜爱学同学,同学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一天,他看见同学把一页纸撕下来,随手扔了,她看见了,觉得很酷,也学着同学的样子,撕下来,随手扔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小红:“你那页纸还没有用完,为什么要撕了它,难道你不心疼吗?”

  场景三:小明买了一瓶饮料,走到了濮水河边,饮料正好喝完了,小明随手把饮料瓶扔进了濮水河中,随着“哐啷”一声,河面上溅起一层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样把瓶子扔进河中,那河里的小鱼怎么办?小虾怎么办?

  以后,只要我们不再乱扔一片废纸,不再说一句骂人的话,不再乱扔饮料瓶,文明城市就会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建成功的!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4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5

  一学期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地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结束了。大学的两年里,我选修了两门美育课,都受益匪浅。上一学期,我选修了国标,感受到了力与美的结合,而这一学期,我选修了杨越老师的礼仪与形体课,之所以选修礼仪与形体,是因为我认为礼仪是人一生的必修课,虽不能短时间内形成,但是却可以慢慢培养,这对于我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认为美育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的一门课程。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美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品格,作为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以及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杨老师的这门课程教会我们培养自身良好的气质修养,其次是能够使我们明确大学四年的甚至是人生的规划,这些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一些有长远目标理想的同学,也许还会是影响一生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大半学期对礼仪与形体的学*,我对于美育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我认为,美育是重在育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在礼仪方面的学*,让我更是深深感受到礼仪方面的知识在未来求职中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接待礼仪,餐饮礼仪,职场礼仪,还有一些应试技巧,如何正确合适的处理人际关系,及一些职场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等,都将让我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受益,这些对于我们在大四时面临的求职都将帮助我们披荆斩棘,虽然这不是必然因素,但是礼仪必将是我们工作的一块敲门砖。

  除了这些,对于我们学校的美育课程,我觉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程很少,虽然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老师有事而不能上课,但是我觉得这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延后结束课程时间来*衡这个问题。还有就是,虽然这门课程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是我觉得知识面可以再扩展一些,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杨老师在与学生互动这点上做的很好,让部分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

  总之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程的学*,我学到的很多,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有两次缺课记录,一学期的美育课程本就不多,这样一来我学的也相对少了很多,这是一点遗憾。但是在去过的时间里我都是认真的听了,并且做了一些课堂笔记,这学期的学*将会成为我未来的一大笔财富。如果我的意见有什么不当之处,请老师原谅。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6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bd&bd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bd&bd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

  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学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或功效,这是大学美育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大学美育重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激发完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能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能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还有学者基于大学美育本质的认识,指出大学美育本质上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7

  一、 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

  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三)美育的多样性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bd&bd 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bd&bd 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8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9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华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2)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

美育教学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育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育教学心得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美育教学心得2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学校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20__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艺术水*、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及长远影响,提高全体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师“唯分是从”的片面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美育教育项目及学校的开展情况,宣传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育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挖掘潜力,健全美育教师队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艺术的教师队伍。音、体、美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任劳任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学期,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美育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老师上好艺术课,敦促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严防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庆六一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我校剪纸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爱上剪纸。

  五、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学校规范化验收的.通过,我校的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在校园建设上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每月的学生作品展览继续进行,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和教学水*,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美育教学心得3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美育教学心得4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华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5

  以美引导,以美引善的形体美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它不仅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动作美,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美、心灵美,是由内而外的塑造“秀外蕙中”的完整儿童。它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起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形体美育,美之形体。

  形体美作为一种自然美,不仅仅反映了有机体机能发育的完善程度,还反映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气概和精神面貌,是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生命科学院郑娟博士曾说过:“人体美,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整个人类历史和社会。它是生的赞歌,人的自觉和**,必然要在形体美的发现和创造中得到更为彻底的实现。”现代人都具有同时代特征相宜的审美观,许多青年一直渴望为自身树立一个完美的具有魅力的现代青年的形象。他们对自身的形体美的重视,尽可以从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俱乐部、专业健身中心反应出来。人们从火爆而整齐划一的健美操转向柔和而更加个性化的Shaping,从千篇一律的跑步转向丰富多彩的芭蕾形体课程,这些都是大家追求形体美的进步,不是吗?在这种形势下,幼儿现在不够挺拔,老年更甚。因此,形体美更要从娃娃抓起。

  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本人认为幼儿园开展形体美育,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立足课堂教学。在形体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通过把杆、地面及中间练*,以四肢体态协调与健美为主要手段,塑造优美身体形态,达到事半功倍。第二,融入生活。我时刻提醒自己树立整体意识,在一日生活中随机渗透,把对形体美的要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深入。在幼儿早操、画画及日常的站、立、行等都渗透着形体美育的目的。第三,针对个别。面对一些体形先天有缺陷的幼儿,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及措施,做了个案跟踪。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都在潜移默化的起着让人惊喜的变化,那几个有着“唐老鸭”的外八字和“刘罗锅”的小驼背们,现如今已有明显改善了。抬头挺胸——这是自信,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也许孩子们并不是最完美的,不过拥有了挺拔的体形,拥有了自信,就会使他们变的更有吸引力。张一凡小朋友顺利的选入小荧星艺术团、范舜瑶也考取了小伙伴艺术团,更是被导演选中出演一个“生病”的女孩。家长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形体美育在孩子身上起到的显著变化。

  二、 形体美育,美之心灵。

  我一直深信形体美育培养的不是舞蹈家,首先是培养人!人的美既包括形体美,同时也包括内在美、精神美,即道德、学问、素养、性格等精神因素和内心世界美。外在美需要内在美做基础,需要内在美的底质,只有形体美与精神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才会浑然一体的充分展现真正的美。通过形体美育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美的.教育。在欣赏音乐《雪绒花》、《梁祝》等优美音乐时,幼儿沉浸在音乐气氛中,把粗糙浮华的心也慢慢浸化得轻柔和美丽,每个动作在情感的引领 下自然舒展,形成一首流动的旋律,夭夭自如柔美流畅;在故事、儿歌的引发下幼儿既较快的掌握了动作的要点,更是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懂得了许多例如:谦让、友好等传统美德。在一次次的“小舞台”、“今天我来跳”中,幼儿自由组合创编律动小组合,学会了商量、交往、合作,并在相互间的表达与展现中,其大胆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在完成姿势的过程中把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和对象,在审视周围事物美的同时审视自身的美,享受无穷的快乐;在练*“一字开”、“两头跷”等难度较大的基本功时,从前娇生惯养的孩子现在会一边练*一边喃喃自语提醒自己说:“我一定行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们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不断的完善;在一次次的文艺汇演、社区巡演中,幼儿俏皮可爱、活泼大胆的表演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他们的赞许更多是来自对孩子们身上那甜美的笑容、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自信及文明的行为举止。这种秀外蕙中的美不仅折射出孩子自身的光芒,同时也为幼儿园*添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如果说容貌身材可以“引人”,举止风度可以“袭人”,那么形体美育则可以“塑人”。塑造完美人格的儿童是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的航标!

美育教学心得6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形体美、姿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都有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以美启真,开发智力;以美储善,培养意志;以美怡情,陶冶情操;以美练身,增进健美,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具体的做法是:

  一、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应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向成熟发展,可塑性很大,所以要懂得教育规律和美学知识,对他们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仪表和示范动作,都应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美学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受到美的感染。其次,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共同欣赏和相互评价,使同学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美、造型美、组织艺术美等会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追求美,进而去理解、鉴别和体现美。使创造美的情感趋向稳定,持续和形成自觉的行动。

  二、加强素质训练,使其体态健美。

  体形的姿态有遗传因素,但也不排除人在生长期的有意训练。通过走、跑、跳、投等专项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力量和发达程度,从而使其体态健美。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两个方面:

  1.较大负荷的素质练*(如跑、跳、投等)强健了学生的身体,对学生体态的美感和气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2.健美操是一项有氧体操,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的协调性和灵巧性,而且还可以活动关节,减少肌肉粘滞性和防止损伤,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产生一种新颖和活力感。通过健美操的训练,不但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两项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美的熏陶中增强了体魄。

  三、通过队列活动,培养布局美和整体美。

  队列活动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圆形、方形,进行蛇形走和“s”形走,这实际上是全体同学在集体创造美。这种美的感受,显示了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参与意识也有很大益处。

  四、在集体游戏过程中塑造美的'心灵。

  体育和美育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游戏又是塑造心灵美的最好方式。通过“打龙尾”培养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好品德;进行绕旗接力和传球接力,能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优良品质;“春种秋收”会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侦察兵”游戏,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的高尚情怀。这些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能力,而且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受到美的陶冶。

  五、通过音乐、舞蹈艺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理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重要环节,但往往不被学生重视。我们把单纯的揉腿、捶背改为轻松的舞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则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整理活动的作用,并使其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仅仅是初步尝试,点滴收获。要真正做到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中,使两者完美结合,尚需进一步探索实践。不容置疑的是,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能确立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树立审美的理想,懂得爱美、维护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学心得7

  “草翠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朋友们在大地妈妈的身上‘撒着娇’欢快的玩耍着。”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么叫文明呀?”这是我起初听到时问的第一句话。文明就是看见一片废纸主动捡起;文明就是不乱扔一片废纸;文明就是看见小朋友摔倒了将他扶起来;文明就是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文明太多了,以至于把我的嘴说烂也说不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不经意干的事也许都是文明,相反,也许我们不小心干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象。比如:

  场景一:一位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没说什么,那个小伙子却斤斤计较起来了:“,没长眼吗?走路不会看着点吗?”可那个老奶奶却慢慢地走开了。试问一下,假如你的老妈妈受到了这样的语言伤害,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场景二:小红喜爱学同学,同学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一天,他看见同学把一页纸撕下来,随手扔了,她看见了,觉得很酷,也学着同学的`样子,撕下来,随手扔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小红:“你那页纸还没有用完,为什么要撕了它,难道你不心疼吗?”

  场景三:小明买了一瓶饮料,走到了濮水河边,饮料正好喝完了,小明随手把饮料瓶扔进了濮水河中,随着“哐啷”一声,河面上溅起一层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样把瓶子扔进河中,那河里的小鱼怎么办?小虾怎么办?

  以后,只要我们不再乱扔一片废纸,不再说一句骂人的话,不再乱扔饮料瓶,文明城市就会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建成功的!

美育教学心得8

  美学与文学概论一样,理论性很强,全是概念,一开始的几节课就像正儿八经的哲学讲座一样,有些深奥,老师列出的书单我一本也没看,所以前几周听课是比较吃力的,但是自己渐渐接受理论分析后,课程也就容易些了。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稍一分神就跟不上讲课的进度,因而课堂也不敢开小差。不过我觉得老师不使用课件是对的,有些课程因为有课件,我总是认为不听课没关系课后看课件就可以,然而美学内容就是大段大段的说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上课时老师会举例,再用课本理论分析,这样总比课后冥思苦想好些。这学期学*美学课所持的心态不是考试而学*,而是一种模仿。*时看一些文学作品鉴赏,总觉得作者的分析处处都是美学或文概理论依据,而有些依据也能用以分析与其想通的作品,胜于自己浅薄的分析鉴赏,课本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活动、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审美和审美教育。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美学的历史、性质、规律及其基本问题,这些都是为整个学期的课程打基础,认识到美学“是什么”的话,再学*就容易多了。

  以前自己一直把美学的指示对象是雕塑、绘画这些艺术品,视野很狭窄,也很零碎,自己没有了解过中国美学的起源,但是潜意识里一直把美学的起源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因这时的艺术发生了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学*美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把美学从哲学中孤立了。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随着对象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本把《易经》里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还把入到俩昂家思想的相互关系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这就把美学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美学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辅助性工具,也是心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自然而然地把美学的`对象当作是关于文化艺术中的美的部分,那些较容易为人民所接受的东西。丑和荒诞都是现代美学里重要的审美形态,但是又与自然形态、道德形态里的丑、荒诞有着区别。我也是趋“美”避“丑”的人,喜欢那些在颜色、线条上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但丑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那些外形不讨喜的事物,应当把它当作对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种表里不一的矛盾状态。美丑不是绝对的,两者就像一对矛盾共同处于事物之中,每一件事物在包含着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小时候我总看金庸,也认为堂吉诃德是个大英雄,单枪匹马闯天下,符合自己对侠客生活的向往;长大后渐渐嘲笑起他的滑稽来,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假如用美学分析,许是因为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中世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而堂吉诃德无法在现实生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虚无感、无助感,于是把希望寄托在骑士生活中,但是这个又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总是那么荒诞不经。

  慢慢地,我发现似乎美学与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亦或者说,美学就是这些文学的理论性概括、反映。美学课本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的后三节都列举了大量唐诗的例子;此时文学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恰好是唐诗;两者相互联系;似乎唐诗的美妙不是那么懵懵懂懂无处可言了,不仅是可以感悟,还可以通过这些审美形态分析唐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在文学史课程的期中小论文里,我也引用美学课本“气韵”、“意境”、“神妙”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诗“妙处玲珑透彻、言有尽意无穷”的原因;同时美学课也不是那么干涩难懂了,每次老师为某个理论举例时,自己也会在思索可证明理论或可用理论分析的例子。

  就性质而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应当解释、阐明审美现象、美的规律,帮助人们了解美的特征。学*美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创作、鉴赏、分析能力应是十分重要的,学*这门课程正是为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自己懂得鉴赏美,懂得用理论分析艺术的美,才能有传授给学生审美意识的条件。学*美学不仅仅是为了明白某个事物为什么是美的,更应该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是美。当大家认识到什么才是美,美的条件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把浅层的、感官上的满足作为美,就会去寻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规划生活,让每一天都有乐趣,这也挺好的。

美育教学心得9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

  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美育教学心得10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教学心得11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bd&bd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bd&bd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

  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学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或功效,这是大学美育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大学美育重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激发完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能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能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还有学者基于大学美育本质的认识,指出大学美育本质上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美育教学心得12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3)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

美育教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育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育教学心得1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学校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20__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艺术水*、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及长远影响,提高全体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师“唯分是从”的片面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美育教育项目及学校的开展情况,宣传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育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挖掘潜力,健全美育教师队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艺术的教师队伍。音、体、美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任劳任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学期,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美育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老师上好艺术课,敦促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严防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庆六一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我校剪纸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爱上剪纸。

  五、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学校规范化验收的通过,我校的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在校园建设上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每月的学生作品展览继续进行,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和教学水*,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美育教学心得2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

  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美育教学心得3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华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华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4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美育教学心得5

  以美引导,以美引善的形体美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它不仅培养幼儿的形体美、动作美,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美、心灵美,是由内而外的塑造“秀外蕙中”的完整儿童。它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起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形体美育,美之形体。

  形体美作为一种自然美,不仅仅反映了有机体机能发育的完善程度,还反映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气概和精神面貌,是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生命科学院郑娟博士曾说过:“人体美,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整个人类历史和社会。它是生的赞歌,人的自觉和**,必然要在形体美的发现和创造中得到更为彻底的实现。”现代人都具有同时代特征相宜的审美观,许多青年一直渴望为自身树立一个完美的具有魅力的现代青年的形象。他们对自身的形体美的重视,尽可以从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俱乐部、专业健身中心反应出来。人们从火爆而整齐划一的健美操转向柔和而更加个性化的Shaping,从千篇一律的跑步转向丰富多彩的芭蕾形体课程,这些都是大家追求形体美的进步,不是吗?在这种形势下,幼儿现在不够挺拔,老年更甚。因此,形体美更要从娃娃抓起。

  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本人认为幼儿园开展形体美育,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立足课堂教学。在形体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通过把杆、地面及中间练*,以四肢体态协调与健美为主要手段,塑造优美身体形态,达到事半功倍。第二,融入生活。我时刻提醒自己树立整体意识,在一日生活中随机渗透,把对形体美的要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深入。在幼儿早操、画画及日常的站、立、行等都渗透着形体美育的目的。第三,针对个别。面对一些体形先天有缺陷的幼儿,制定一系列的目标及措施,做了个案跟踪。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都在潜移默化的起着让人惊喜的变化,那几个有着“唐老鸭”的外八字和“刘罗锅”的小驼背们,现如今已有明显改善了。抬头挺胸——这是自信,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也许孩子们并不是最完美的,不过拥有了挺拔的体形,拥有了自信,就会使他们变的更有吸引力。张一凡小朋友顺利的选入小荧星艺术团、范舜瑶也考取了小伙伴艺术团,更是被导演选中出演一个“生病”的女孩。家长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形体美育在孩子身上起到的显著变化。

  二、 形体美育,美之心灵。

  我一直深信形体美育培养的不是舞蹈家,首先是培养人!人的美既包括形体美,同时也包括内在美、精神美,即道德、学问、素养、性格等精神因素和内心世界美。外在美需要内在美做基础,需要内在美的底质,只有形体美与精神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才会浑然一体的充分展现真正的美。通过形体美育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使他们感受美的教育。在欣赏音乐《雪绒花》、《梁祝》等优美音乐时,幼儿沉浸在音乐气氛中,把粗糙浮华的心也慢慢浸化得轻柔和美丽,每个动作在情感的引领 下自然舒展,形成一首流动的.旋律,夭夭自如柔美流畅;在故事、儿歌的引发下幼儿既较快的掌握了动作的要点,更是受到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懂得了许多例如:谦让、友好等传统美德。在一次次的“小舞台”、“今天我来跳”中,幼儿自由组合创编律动小组合,学会了商量、交往、合作,并在相互间的表达与展现中,其大胆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在完成姿势的过程中把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和对象,在审视周围事物美的同时审视自身的美,享受无穷的快乐;在练*“一字开”、“两头跷”等难度较大的基本功时,从前娇生惯养的孩子现在会一边练*一边喃喃自语提醒自己说:“我一定行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们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不断的完善;在一次次的文艺汇演、社区巡演中,幼儿俏皮可爱、活泼大胆的表演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他们的赞许更多是来自对孩子们身上那甜美的笑容、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自信及文明的行为举止。这种秀外蕙中的美不仅折射出孩子自身的光芒,同时也为幼儿园*添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如果说容貌身材可以“引人”,举止风度可以“袭人”,那么形体美育则可以“塑人”。塑造完美人格的儿童是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的航标!

美育教学心得6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在“美育云端课堂”中,我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历史铭刻的画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心中那份为艺术献身,为祖国高唱的伟大情怀。延安精神、红色文化、爱国情怀必将厚植于我们的心间。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文化!

美育教学心得7

  “草翠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朋友们在大地妈妈的身上‘撒着娇’欢快的玩耍着。”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么叫文明呀?”这是我起初听到时问的.第一句话。文明就是看见一片废纸主动捡起;文明就是不乱扔一片废纸;文明就是看见小朋友摔倒了将他扶起来;文明就是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文明太多了,以至于把我的嘴说烂也说不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不经意干的事也许都是文明,相反,也许我们不小心干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象。比如:

  场景一:一位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没说什么,那个小伙子却斤斤计较起来了:“,没长眼吗?走路不会看着点吗?”可那个老奶奶却慢慢地走开了。试问一下,假如你的老妈妈受到了这样的语言伤害,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场景二:小红喜爱学同学,同学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一天,他看见同学把一页纸撕下来,随手扔了,她看见了,觉得很酷,也学着同学的样子,撕下来,随手扔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小红:“你那页纸还没有用完,为什么要撕了它,难道你不心疼吗?”

  场景三:小明买了一瓶饮料,走到了濮水河边,饮料正好喝完了,小明随手把饮料瓶扔进了濮水河中,随着“哐啷”一声,河面上溅起一层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样把瓶子扔进河中,那河里的小鱼怎么办?小虾怎么办?

  以后,只要我们不再乱扔一片废纸,不再说一句骂人的话,不再乱扔饮料瓶,文明城市就会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建成功的!

美育教学心得8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教学心得9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形体美、姿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都有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以美启真,开发智力;以美储善,培养意志;以美怡情,陶冶情操;以美练身,增进健美,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具体的做法是:

  一、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应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向成熟发展,可塑性很大,所以要懂得教育规律和美学知识,对他们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仪表和示范动作,都应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美学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受到美的感染。其次,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共同欣赏和相互评价,使同学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美、造型美、组织艺术美等会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追求美,进而去理解、鉴别和体现美。使创造美的.情感趋向稳定,持续和形成自觉的行动。

  二、加强素质训练,使其体态健美。

  体形的姿态有遗传因素,但也不排除人在生长期的有意训练。通过走、跑、跳、投等专项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力量和发达程度,从而使其体态健美。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两个方面:

  1.较大负荷的素质练*(如跑、跳、投等)强健了学生的身体,对学生体态的美感和气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2.健美操是一项有氧体操,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的协调性和灵巧性,而且还可以活动关节,减少肌肉粘滞性和防止损伤,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产生一种新颖和活力感。通过健美操的训练,不但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两项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美的熏陶中增强了体魄。

  三、通过队列活动,培养布局美和整体美。

  队列活动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圆形、方形,进行蛇形走和“s”形走,这实际上是全体同学在集体创造美。这种美的感受,显示了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参与意识也有很大益处。

  四、在集体游戏过程中塑造美的心灵。

  体育和美育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游戏又是塑造心灵美的最好方式。通过“打龙尾”培养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好品德;进行绕旗接力和传球接力,能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优良品质;“春种秋收”会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侦察兵”游戏,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的高尚情怀。这些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能力,而且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受到美的陶冶。

  五、通过音乐、舞蹈艺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理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重要环节,但往往不被学生重视。我们把单纯的揉腿、捶背改为轻松的舞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则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整理活动的作用,并使其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仅仅是初步尝试,点滴收获。要真正做到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中,使两者完美结合,尚需进一步探索实践。不容置疑的是,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能确立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树立审美的理想,懂得爱美、维护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学心得10

  美学与文学概论一样,理论性很强,全是概念,一开始的几节课就像正儿八经的哲学讲座一样,有些深奥,老师列出的书单我一本也没看,所以前几周听课是比较吃力的,但是自己渐渐接受理论分析后,课程也就容易些了。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稍一分神就跟不上讲课的进度,因而课堂也不敢开小差。不过我觉得老师不使用课件是对的,有些课程因为有课件,我总是认为不听课没关系课后看课件就可以,然而美学内容就是大段大段的说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上课时老师会举例,再用课本理论分析,这样总比课后冥思苦想好些。这学期学*美学课所持的心态不是考试而学*,而是一种模仿。*时看一些文学作品鉴赏,总觉得作者的分析处处都是美学或文概理论依据,而有些依据也能用以分析与其想通的作品,胜于自己浅薄的分析鉴赏,课本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活动、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审美和审美教育。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美学的历史、性质、规律及其基本问题,这些都是为整个学期的课程打基础,认识到美学“是什么”的话,再学*就容易多了。

  以前自己一直把美学的指示对象是雕塑、绘画这些艺术品,视野很狭窄,也很零碎,自己没有了解过中国美学的起源,但是潜意识里一直把美学的起源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因这时的艺术发生了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学*美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把美学从哲学中孤立了。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随着对象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本把《易经》里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还把入到俩昂家思想的相互关系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这就把美学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美学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辅助性工具,也是心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自然而然地把美学的对象当作是关于文化艺术中的美的部分,那些较容易为人民所接受的东西。丑和荒诞都是现代美学里重要的审美形态,但是又与自然形态、道德形态里的丑、荒诞有着区别。我也是趋“美”避“丑”的人,喜欢那些在颜色、线条上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但丑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那些外形不讨喜的事物,应当把它当作对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种表里不一的矛盾状态。美丑不是绝对的,两者就像一对矛盾共同处于事物之中,每一件事物在包含着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小时候我总看金庸,也认为堂吉诃德是个大英雄,单枪匹马闯天下,符合自己对侠客生活的向往;长大后渐渐嘲笑起他的滑稽来,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假如用美学分析,许是因为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中世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而堂吉诃德无法在现实生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虚无感、无助感,于是把希望寄托在骑士生活中,但是这个又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总是那么荒诞不经。

  慢慢地,我发现似乎美学与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亦或者说,美学就是这些文学的理论性概括、反映。美学课本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的后三节都列举了大量唐诗的例子;此时文学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恰好是唐诗;两者相互联系;似乎唐诗的美妙不是那么懵懵懂懂无处可言了,不仅是可以感悟,还可以通过这些审美形态分析唐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在文学史课程的期中小论文里,我也引用美学课本“气韵”、“意境”、“神妙”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诗“妙处玲珑透彻、言有尽意无穷”的原因;同时美学课也不是那么干涩难懂了,每次老师为某个理论举例时,自己也会在思索可证明理论或可用理论分析的例子。

  就性质而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应当解释、阐明审美现象、美的规律,帮助人们了解美的特征。学*美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创作、鉴赏、分析能力应是十分重要的,学*这门课程正是为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自己懂得鉴赏美,懂得用理论分析艺术的美,才能有传授给学生审美意识的条件。学*美学不仅仅是为了明白某个事物为什么是美的,更应该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是美。当大家认识到什么才是美,美的条件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把浅层的、感官上的满足作为美,就会去寻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规划生活,让每一天都有乐趣,这也挺好的。

美育教学心得11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教学心得12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bd&bd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bd&bd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

  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学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或功效,这是大学美育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大学美育重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激发完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能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能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还有学者基于大学美育本质的认识,指出大学美育本质上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4)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1

  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区教育局主办的由铜仁民族学院承办的“美育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的聆听和学*,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样,是学校贯穿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和任务。它能改善环境,净化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美育启发了我们,有美育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同样,在此次的培训课堂中,培训老师言传身教的体现出来的,以及运用于课堂中的美,我们领略到了美育的风采,感受了美育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深的影响。

  自然界是按美来设计的,美国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中写道。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自然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大自然本身似乎就是按照某种美的法则来生成和营构的。我们地球的球体现这种自然本身的完美。说一个东西美,对称与不对称是其中一条法则,一片树叶。你会惊叹按照数学上对数形状排列,也就是最美的形式排列着。人以鼻梁的中线垂直延伸,可以相当精准地分成左右两半均等的对称体。这种生理的决定,人视觉上有基本的`审美要求,不合对称原理的东西就会引起人的脑垂体的不良反映,而出现不舒服、反感。但自然界,绝对对称基本上是没有的,只有对称中的不对称才有艺术效果。绘画如果完全对称,就成了图案,桂林山水倒影绝对对称是不美的。科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艺术化过程。换言之,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都是艺术的状态。符合*的理想的境界,都会殊途同归,通往艺术的境界。

  我认为,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向往的老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心灵美的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体会到其中的美,从而将其中的美传递给学生,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美。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美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美的享受,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德育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德育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善人格。“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则说明美育是德育的先导,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列如,优秀的艺术作品、文艺节目、体育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都能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兴趣是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怎样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对事物感到有兴趣,进而转化为乐趣和志趣往往是从直观开始的,它是一种无条件反应活动,是感性认识。而这种感性认识经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定向发展等过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就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与创新。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在教育中形成互补的关系,谁也不能代替谁。智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体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人们的体能体质,德育解决的是一个人健康心理所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而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其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因此,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个性,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人才的一种整体性教育活动。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学*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2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3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学校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20XX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艺术水*、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心得体会如下: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及长远影响,提高全体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师“唯分是从”的片面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美育教育项目及学校的开展情况,宣传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育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挖掘潜力,健全美育教师队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艺术的教师队伍。音、体、美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任劳任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学期,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美育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老师上好艺术课,敦促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严防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庆六一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我校剪纸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爱上剪纸。

  五、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学校规范化验收的通过,我校的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在校园建设上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每月的学生作品展览继续进行,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我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和教学水*,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4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5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形体美、姿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都有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以美启真,开发智力;以美储善,培养意志;以美怡情,陶冶情操;以美练身,增进健美,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具体的做法是:

  一、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育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应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向成熟发展,可塑性很大,所以要懂得教育规律和美学知识,对他们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仪表和示范动作,都应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美学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受到美的感染。其次,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共同欣赏和相互评价,使同学们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另外,教师的动作美、造型美、组织艺术美等会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追求美,进而去理解、鉴别和体现美。使创造美的情感趋向稳定,持续和形成自觉的行动。

  二、加强素质训练,使其体态健美。

  体形的姿态有遗传因素,但也不排除人在生长期的有意训练。通过走、跑、跳、投等专项训练,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力量和发达程度,从而使其体态健美。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两个方面:

  1.较大负荷的素质练*(如跑、跳、投等)强健了学生的身体,对学生体态的美感和气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作用。

  2.健美操是一项有氧体操,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的协调性和灵巧性,而且还可以活动关节,减少肌肉粘滞性和防止损伤,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产生一种新颖和活力感。通过健美操的训练,不但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而且培养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通过这两项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美的熏陶中增强了体魄。

  三、通过队列活动,培养布局美和整体美。

  队列活动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圆形、方形,进行蛇形走和“s”形走,这实际上是全体同学在集体创造美。这种美的感受,显示了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参与意识也有很大益处。

  四、在集体游戏过程中塑造美的心灵。

  体育和美育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而游戏又是塑造心灵美的最好方式。通过“打龙尾”培养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好品德;进行绕旗接力和传球接力,能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优良品质;“春种秋收”会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侦察兵”游戏,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的高尚情怀。这些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能力,而且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受到美的陶冶。

  五、通过音乐、舞蹈艺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理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重要环节,但往往不被学生重视。我们把单纯的揉腿、捶背改为轻松的舞蹈,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则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起到了整理活动的作用,并使其接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仅仅是初步尝试,点滴收获。要真正做到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中,使两者完美结合,尚需进一步探索实践。不容置疑的是,把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能确立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树立审美的理想,懂得爱美、维护美,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6

  美学与文学概论一样,理论性很强,全是概念,一开始的几节课就像正儿八经的哲学讲座一样,有些深奥,老师列出的书单我一本也没看,所以前几周听课是比较吃力的,但是自己渐渐接受理论分析后,课程也就容易些了。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稍一分神就跟不上讲课的进度,因而课堂也不敢开小差。不过我觉得老师不使用课件是对的,有些课程因为有课件,我总是认为不听课没关系课后看课件就可以,然而美学内容就是大段大段的说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上课时老师会举例,再用课本理论分析,这样总比课后冥思苦想好些。这学期学*美学课所持的心态不是考试而学*,而是一种模仿。*时看一些文学作品鉴赏,总觉得作者的分析处处都是美学或文概理论依据,而有些依据也能用以分析与其想通的作品,胜于自己浅薄的分析鉴赏,课本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活动、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审美和审美教育。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导论部分,主要介绍美学的历史、性质、规律及其基本问题,这些都是为整个学期的课程打基础,认识到美学“是什么”的话,再学*就容易多了。

  以前自己一直把美学的指示对象是雕塑、绘画这些艺术品,视野很狭窄,也很零碎,自己没有了解过*美学的起源,但是潜意识里一直把美学的起源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因这时的艺术发生了从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学*美学之后才意识到这是把美学从哲学中孤立了。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随着对象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本把《易经》里人对自然、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形成之道的理解作为*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还把入到俩昂家思想的相互关系作为*古代美学的基本格局,这就把美学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美学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辅助性工具,也是心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自然而然地把美学的对象当作是关于文化艺术中的美的部分,那些较容易为人民所接受的东西。丑和荒诞都是现代美学里重要的审美形态,但是又与自然形态、道德形态里的丑、荒诞有着区别。我也是趋“美”避“丑”的人,喜欢那些在颜色、线条上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但丑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那些外形不讨喜的事物,应当把它当作对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种表里不一的矛盾状态。美丑不是绝对的,两者就像一对矛盾共同处于事物之中,每一件事物在包含着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小时候我总看金庸,也认为堂吉诃德是个大英雄,单枪匹马闯天下,符合自己对侠客生活的向往;长大后渐渐嘲笑起他的滑稽来,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假如用美学分析,许是因为他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中世纪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而堂吉诃德无法在现实生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虚无感、无助感,于是把希望寄托在骑士生活中,但是这个又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总是那么荒诞不经。

  慢慢地,我发现似乎美学与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亦或者说,美学就是这些文学的理论性概括、反映。美学课本第三章《*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的后三节都列举了大量唐诗的例子;此时文学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恰好是唐诗;两者相互联系;似乎唐诗的美妙不是那么懵懵懂懂无处可言了,不仅是可以感悟,还可以通过这些审美形态分析唐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在文学史课程的期中小论文里,我也引用美学课本“气韵”、“意境”、“神妙”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诗“妙处玲珑透彻、言有尽意无穷”的原因;同时美学课也不是那么干涩难懂了,每次老师为某个理论举例时,自己也会在思索可证明理论或可用理论分析的例子。

  就性质而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应当解释、阐明审美现象、美的规律,帮助人们了解美的特征。学*美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创作、鉴赏、分析能力应是十分重要的,学*这门课程正是为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自己懂得鉴赏美,懂得用理论分析艺术的美,才能有传授给学生审美意识的条件。学*美学不仅仅是为了明白某个事物为什么是美的,更应该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是美。当大家认识到什么才是美,美的条件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把浅层的、感官上的满足作为美,就会去寻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规划生活,让每一天都有乐趣,这也挺好的。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5)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菁选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1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俞峰教授在讲解中连线91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原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央歌剧院的首*指挥、郑小瑛教授,她介绍了***的“文艺为人民”的思想对她音乐人生的巨大指导作用,介绍了学*演唱指挥《黄河大合唱》的经历,请大家观看了20xx年90岁高龄时指挥《保卫黄河》的片段,还连线著名歌唱家、93岁的中央音乐学院郭淑珍教授谈她传唱《黄河大合唱》的难忘经历,这部作品对于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请大家欣赏了92岁高龄的郭淑珍教授在宝塔山下演唱的《黄河怨》。

  连线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和,讲述《黄河大合唱》传唱朗诵的难忘故事;连线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讲述传唱《黄河大合唱》的经历,这部作品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欣赏了他演唱的《黄河颂》片段;连线著名指挥家张国勇,谈他心目中的《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重要历史使命;连线著名指挥家、中国交响乐团团长李心草谈《黄河大合唱》的难忘故事。

  最后,俞峰教授请大家欣赏了20xx年在延安宝塔山下众多艺术家们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鲁艺师生合唱团和延安的父老乡亲们同唱的《黄河大合唱》选段“保卫黄河”。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2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1、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合金”,是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尽管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其功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它却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渗透在人的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审美教育促进个体和谐发展。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或中心环节在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建造“从个人来说是经过教育的结果,所以讲欣赏能力,就直接牵涉到培养这个心理结构的问题。假如我们所受的艺术熏陶多,文化教养水*高,那就会使心理结构丰富,审美能力强,你就能够在人家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并进行美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有助于智力和品德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是审美的人。

  3、审美教育对智育发展的作用。关于审美教育提高人的智力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审美教育。不但如此,从“重理轻文”这一现象中也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的这一尴尬。这一后果就是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的大学生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

  4、当我们面对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思考如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时,重新评价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统一的教育形态,但与偏向于逻辑思维、理性素质的教育形态(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教育)相比,更偏向于感性教育。智育着重于知识方面的教育,美育着重于感情、意志方面的陶冶。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偏废任何一面,只有两者并重,才能使知识和感情调和并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3

  美无处不在,它可以是外在美,也可以是一种心灵美。但在艺术中也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

  陶瓷也是一种艺术,它也有着一种特殊的美,它不仅拥有着美,还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迄今,制作陶器的方法也是一代一代的传受着。

  今天,我们来到了陶器制作基地,只见叔叔踩着踏板,双手捏住泥土,里面那圆圆的“鼓”不停的转着,泥土在那位叔叔的手中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花瓶,花瓶外面均匀,虽表面是棕色的,但是,他们将塑好的花瓶拿去烤制后,再将其涂上白色,画上那一条条五彩的图案。

  望着那花瓶,我们仿佛看到一片洁白的天空,在空中彩霞若隐若现,那条蜿蜒的长龙,身上的鳞片细细密密,脸上似乎挂着威严,让人有些恐惧。那条龙的眼睛好似被画活了,用一根筷子轻轻敲打花瓶,一键声音及其清脆的声,这种声音似乎从花瓶的口中涌出。

  花瓶那纤细的身体又是那样的美丽,它的腰细细的,从上往下看,自然向上大而中戏下面鼓鼓的。形成一条弯弯的波浪,再将几数玫瑰插入瓶中,为装饰点缀,我似乎看到的不是一个美丽的'花瓶,而是一个穿着花裙的窈窕淑女,站在那儿。它的表面是那样完美无瑕,光滑的表面没有露出一丝丝的凹凸痕迹,将水滴滴在花瓶里,咕咚咕咚,我仿佛听到了一位音乐演奏家,在灯光的照亮下,它的表面被照得反光,那生动的话,也为它的美景锦上添花。

  当你看见它时,似乎他很是珍贵。将它摆放在群中,它是那样耀眼迷人。其不止花瓶是陶瓷做的,碗也是,那看似不起眼的泥土,在修饰之后,类似于完全释放,从一堆泥土,变成了一个洁白的花瓶。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4

  虎年伊始,中央台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民间走访活动,这一话题也得到人们的热议以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自古至今,由中到外,几乎没有一家是没有家风的,例如说,傅雷家书就是傅家家风的传承及对后代们的教诲的家风的典例。还有的比较熟知的,那大概就是清末重臣曾国藩了。曾国藩曾以“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九个赫赫大字警示自己及子孙,他一生忠于国家和自己的子民,从不做违心的事,他本身的修养就极高,在朝中享有盛誉也因此才委以重任。他对家族每一位成员严苛以待,这也是曾家在后清长盛不衰的原因,

  家风不一定必须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它其实相当于一种信仰,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去恪守的一种信仰,就像晋商坚持“诚信经商,客户之上”的原则一样。潜移默化,慢慢传承下去,渐渐浓缩,最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形成了这种精神的精华所在,并从中获益,

  一般来说,家风都是些比较正义,比较美好的词语形容的',比如诚信,自强,老实,孝顺等等。我还记得年后某夜晚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旁谈心时,爸爸也适时问我:“你说说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想了想问你往日的一些琐事,父母对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些说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细数出来。都是些再*常不过的小事,却恰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折射出我们的家风。父亲朗然大笑,褒奖了我的小机灵。

  其实,回归正题。家风是对中国数千年来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传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一个人在家庭里所熏陶的比学校里的各种人所感染形成的性格会有所不同。家风就像基因一样,是一个家庭独有的特色,这样的家风才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独立性、特殊性。亿万个家庭,亿万种家风,这样凝聚为一体便是我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新世纪即将的领头人,我们应承担好这一家风,将它们完美地凝聚为一体,形成中国特色的民族风,发扬光大。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5

  蔡元培在1912年2月所著《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五种教育之一(其他四种为**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通过美育,可以提升人们的趣味和情操,树立美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该思想后被***教育部立为全国教育宗旨之一方面。1917年4月,他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再次集中论述了美育,认为纯粹的美育,能陶养人们的感情,使人有高尚纯洁的*惯,使人超越人我之见,渐灭自私自利之心。认为“盖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蔡元培之前,严复曾论及美术对提高社会道德水*的作用。蔡之后,美育观念渐得普及。 [4]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是与个体生命状态、独立人格、综合素养等紧密联系的。

  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 篇6

  白毛女有一个名字叫喜儿,喜儿有一个慈祥的爸爸叫杨白劳。

  在那个年代,过年了,千家万户的人们都没吃的,只好包饺子吃。大雪纷纷的落了下来,正在大家包饺子时,喜儿的爸爸出现在地主黄世仁的家里,因为地主逼杨白劳还债,而杨白劳却还不起,然后,地主说:“那就让你女儿抵债吧。”杨白劳听到这话,连忙跪下来苦苦哀求地说:“这是我唯一的女儿呀!”可是,地主像什么也没听到一样,不理杨白劳。

  杨白劳只好愤怒地走了,他在寒冷地天气中走啊走啊,突然,他晕倒在地了,再也没有苏醒过来,杨白劳整整躺了一晚。

  第二天,喜儿出来了,她看见父亲正一声不吭地躺在那,她连忙上前跪了下来泪流满面地说:“爸爸,你怎么就这么离开人世了呢。”听到哭声,大伙儿纷纷都来看了,这时,黄世仁又把喜儿抓起来,要她干重活,地主还要把喜儿卖了,有一天,喜儿逃出了地主家,喜儿边跑边想:要是回村子里,那不是又要被地主抓去干重活吗?我只能躲到深山老林去了。

  喜儿来到一个破庙里住,她整整住了三年,吃了野果、野菜、野物,渐渐地,喜儿的头发开始发白了,老百姓们以为她是仙姑,所以,天天都来拜佛。

  后来,***带着一部分人马来到了地主家,把他抓了起来,然后,把他们家的贵重物品统统都用火烧掉了,这时,喜儿来了,喜儿真想打地主,可是,大家说:“算了。”最后,喜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现在过得很幸福,在美丽的环境中玩耍,而她们呢,即不能玩,也没有吃的`,更不能读书,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就要好好学*,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中国争光彩!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6)

——数学教学心得菁选

数学教学心得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心得1

  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今年我任教四年级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欢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提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环境和学*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到达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结果,更注重学*过程以及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

  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本事”,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提高,具备了什么本事。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坚持与学生家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可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

数学教学心得2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数学也是一样,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学好数学固然重要,但是要上学生意识的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的美才是学生持续学*数学的动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法展。

  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在入学时是一个问号,却在毕业时成了一个句号。”也就是在孩子最初的认识里数学是美的,只是在逐渐的学*中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值得教育者深思。怎样才能使孩子回到最初的认识,回归数学美。

  首先我觉得要对自己执教的班级做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一下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现状,及学生心目中数学美应该隐藏在哪里,以及心目中的数学课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底,对症下药。还可以找到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惊醒一次小的座谈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要想引导孩子认识数学美,前提是教师本身认为数学中的美,这样才能教出认为数学是美的学生。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认识到数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美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杨正宁教授在中美学生的对比中谈到:“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学生学得少,却悟得多。这就是中国教育不出诺贝尔奖得者的.重要原因。纵观我们的教学,学生总是被塞得满满的,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美的重要原因。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辅助以必要的间接经验。就像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的那样“在做中学”。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体会自己总结,进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成功感,以培养孩子欣赏数学美认识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另外,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启发、一些思考的余地和自由掌握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地活动,从“ 无”中生出“有”。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一些东西。

  另外我认为也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感受数学美的氛围。在学生的周围时刻的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精美的反应数学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包含数学美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自己分享一下。或者让学生自己感悟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心目中的数学。

  我想只有让数学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才能唤醒孩子心中的数学美.

数学教学心得3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有幸听了陈阳,曾影,张青三位优秀老师的课,感触挺深的,她们的对教材和学生的准确把握,课的设计来源于生活,还有丰富的语言,语言方面的环环相扣,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等等,这些都值得我学*,自己各个方面欠缺的太多太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次的培训,除了听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还有幸听了小学数学微课制作讲座,让我们观看到精美的作品,让我们知道微课在课堂上的作用,让我们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同时刘刚老师还给我们讲解微课制作步骤,真的很感谢他对我们的讲座,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数学教学心得4

  20xx年10月31日---11月3日,我有幸在西双版纳参加了云南省第十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在这4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各地州19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专家报告,及有关市地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这一点值得学*。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

  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求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行程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地州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北京华应龙上课时的感觉。他的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信心的鼓励,学*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

  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算术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数学教学心得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惯要着重从头培养,才能为以后的学*打好基础。比如课前准备的*惯,专心听讲的*惯,勤于思考的*惯,敢于说的*惯,认真写的*惯等等,需要培养的*惯很多,但有一种*惯往往被别人忽略的——认真读题*惯的养成。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惯,很有必要。

  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比较小,识字量较少,而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又有限,再加上在思维方式上与**也不同,所以读题及对题意的理解就成为了部分孩子学*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孩子本身很聪明,学*也很认真,可是一独立做题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下来单独询问,其实孩子是会做的,只是在读题上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错误。这个问题看似不严重,但是,却足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经过认真分析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漏读。

  2.只读了题目要求的前半部分,剩下的不读了,或看到了却没在意,导致孩子在做题时只完成了题目要求的一部分。

  3.有的孩子对题目中的字都认识,但对题目中某些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因此,作为教师,从低年级就要着手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题*惯抓起,为孩子将来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读题的*惯呢?

  一、相信学生,多给他们读题的机会

  刚入学的一年级,识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时间由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这样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这是难免的。但是当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可应该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或拼读出声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因此,在我们的练*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学生不认识的字应加上拼音,让学生拼出字,然后读出字词,并引导他们自己理解题意。这一点语文教师会很注意,但是数学教师便很“勤快”,这对以后学生读题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不能贪图省快而放弃了拼音这个工具。应充分利用拼音这个工具让学生自己读题解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更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读题,如果老师把题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办,仔细地帮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养成独自读题的*惯,所以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对要求一眼看过,不求甚解。在读题*惯的培养上,我的原则是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懒”老师,该让学生理解的要求,读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会抓住重点的词,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惯。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教给正确的读题方法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认真仔细,读准。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凭经验做题,所以对题常会一扫而过,就动笔了。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惯,我在*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咬文嚼字,读懂题意。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如:一年级30人,二年级33人,一年级和二年级一起做游戏,*均分成7组,每组多少人?在反复读题后,让学生划出关键字(和、*均),并理解和是让我们求和要用加法,*均是让我们分得一样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让学生先划关键字,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说去对关键字的理解,从而培养其理解能力。

  三、高质量读题—理解题意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读题就要求学生眼到、口到、手到。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学生会去观察与题无关的信息如白云、蓝天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注意主要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要语言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然后再读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多时候读题不仅要求眼到、口到,要求手到。一是划出关键字,还有就是在特殊的题型上更应该去动手。比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四、提高学生读题的兴趣

  当做练*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便有了凭经验做题的贪懒思想,而忽视题的要求。在这时,我们不妨采用多种形式,变换读题方式来刺激学生读题,比如让读题最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大家读,当小老师是小朋友觉得最荣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题读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个。再比如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都是小朋友们喜欢的

数学教学心得6

  当前,教育战线课程标准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地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央“数学新课标”规定“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数学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改的总方向。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源于生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又回归生活,把这些方法和理论“广泛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丰富生活,让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数学应用题乃是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却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应用题难点呢?“四步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应用题基本教学方法,正好能突破这一难点。何谓“四步教学法”呢?就是笔者于20xx年6月撰稿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20xx年9月发表于东北师大《数学学*与研究》现有改动)中提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即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

  一、牢固掌握‘四种基本数量关系’,

  二、学会分析方法,画好分析思路图,

  三、一题多解,发展多向思维,

  四、抓住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种教法称“四步教学法”。

  学*贵在用功,教学重在方法。只要师生遵循“四步教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刻苦用功的兴趣和*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全面突破应用题难点,促进我国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

  “四步教学法”是第一个对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性研讨,第一个发掘出应用题教学四大关系,再系统剖析这四大关系,探索出来的一流“基本”教学方法,教法“完整”“系统”在教学中“行之有效”,教法能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惯,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作了精辟的评价。来信说:“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四大关系可谓研究到家了。”“《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是您多年教学得出的真谛,不但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受到教育界同仁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曾获得“中国基础教育学会”一等奖,“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中国教育网”“中华优秀教育论文”,“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优秀论文作品奖”。“四步教学法”得到网络界的大力支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与《再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双双收入“维普学术论坛”,征求用户评论,两篇论文分别各有*六千条评论,关注*1.3万。点击率最高!网络界有四十来家网站分别转载、刊登“四步教学法”论文、博文和有关信息。除国家图书馆珍藏外,360doc不少个人图书馆收藏供阅读转载。20xx年7月10日进入《中华人物文化网》“人物频道”“教育精英”栏目,关注*5000,下载20xx多,评论150多条,评论投票最多*700。点击率最高!“四步教学法”已得到我国高级数学专家和广大数学界朋友、网友的初步肯定和认可。朋友们为研讨和传播、推广“四步教学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敬表谢意。

  北京巧顾网以锐敏的眼光首先发现“四步教学法”,将“四步教学法”纳入课题研究,把《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当作实施方案,及时发布《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文。站在新课标改革的高度,中肯地评价说:“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指《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这样能做到新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四步教学法”是完全符合中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四步教学法”遵循小学生数学自身特点和心理规律,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从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入手,抓住数量关系本质,归纳抽象出“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完成了人类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各种错综复杂数量关系及其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深刻认识。用精辟的数学理论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根据基本数量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准确快速!

  对教学复合应用题,根据“四种基本数量关系”,用分析法、综合法等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层层剖析,找出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法,解题也快速准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之所在。

  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注重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教法强调画分析思路图。一位专门研究教育改革的《罗必新的博客》,该博主“新视野”评价说:“四步教学法突出了思维导图,有利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真诚感谢您为教育的付出!”

  教法注重一题多解,强化学生发展多向思维,开阔学生观察事物的视野,提高学生从宽视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惯。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常此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当代国际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再创辉煌。这符合新课标精神,也紧跟世界教学改革大潮。

  从列算式解答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图找出多种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建立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列出多个方程解答应用题。这样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等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方程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训练了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初学列方程过渡,为初中进一步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修改后的教法以“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找等量关系,用多种方法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惯和能力,能指导列方程解应用题全过程(包括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

  《水边仙鹤的博客》博主水边仙鹤说得好:应用此教法,“通过教师的智慧,教师辛勤,去糟粕,留精华,推陈出新,环环相扣,引学入胜,达到使学生学而不忘,学而致用,用的灵活,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教师才可教出水*,教出精彩,教出人才,教出祖国的未来。”又说:“您的四步教学法应该是很好的方法,即基础、分析、解题、总结,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方法且反复循环教学,学生们一定会收获颇多。”

  实施这套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准确快速的解答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全面实施这套教学方法能突破应用题教学难点。在推行新课标改革的今天,如果遵循“四步教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题,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艺术、课堂艺术,那就如虎添翼,将使大面积应用题教学水*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促进新课标改革的更加深入地进行。

  一位在特校工作的老师的《心雨心愿的博客手写我心》,博主“心雨心愿”一直支持研讨和推广“四步教学法”,曾鼓励说:“‘四步教学法’,凝聚了您三十余年的心血,是您在教学生涯中,总结出的解答应用题的成功经验,是您对教育教学执着追求而取得的卓越成就。实施‘四步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准确快速的解答应用题。全面实施这套教学方法能突破应用题教学难点,您为教育教学作出了伟大贡献,向您学*致敬!祝您幸福!”

  一位新浪网友高度地评价“四步教学法”说:“‘四步教学法’不仅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应用题基本教法,而且是一套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最佳良方!”

  “纵观世界教育科研界,迄今为止,李老师是第一位全面研讨出如此完整的教法。让世人瞩目!更让人欣赏的是这套教法,特别重视学生的思路引导,思维训练,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惯和能力,这完全是一套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

  “教法首先抓住应用题数量关系本质,发掘出“四种基本数量关系”。这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完成了人类对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及其渗透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根本性认识!李老师还剖析了数量关系之间区别和联系,研究深刻。根据数量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应用题数量关系准确快速,这是一大突破!”

  “李老师对复合应用题教学乃至列方程解应用题,至始至终,一直抓住学生的思路引导,逻辑思维和多向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惯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法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处处留心抓住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契机。简直无可挑剔!李老师总结的“四步教学法”十大优点,真真切切,一点不假!”

  “李老师是老三届,不枉***和人民的培养,对教育事业刻苦研究,研讨出如此重大的新兴成果,国家最高科研机构和最高教育机构应当引起极大的重视,及时评估,全面推行!还要推向世界,促进世界教科的发展,再一次以铁证,说明中华民族是富于创新精神的!一个极普通的山区教师,竟能发掘出如此巨大的科研成果,实属罕见!”

  “四步教学法”不但是一流的基本教学方法,而且是一套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能培养创造性(型)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实施这套一流的“四步教学法”不但符合当前课程标准改革的总方向,还能促进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因此,全面推行“四步教学法”是当务急!

数学教学心得7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直角三角形》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另外,在学*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数学教学心得8

  本人本学期继续担任高一(3)(32)的数学教师,另外,学校给我增加了个高一(8)的教学任务。这是名副其实的调高班,因此从一开始压力就伴随着我走完了一整个夏天。有了之前一学期的经验后,我觉得要想把这届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努力,相信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特别是现在一直提倡的新课改理念更应该要体现于各个方面。

  学校下学期即将迎来了“申示”的成功后的复检工作,我作为本年级的数学备课组长,倍感压力很大。在专家对教学的评价上来看,我发觉自己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好好的研究和改进,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专家从课堂的优化及有效课堂的构建等方面对我们很多老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仔细回想起来真的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对新课改的理解上,使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科学合理的练*是学生学*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能主动地把学生学*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自己的实践,特别是针对三个班级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层次,使我对真正的有效课堂构建有了新的认识,不是说我下来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就能把学生教好,就能把课上好,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的要求这样是不可行的,这些只能作为能上好课的前提,老师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方式来构建课堂教学过程,所有人都必须兼顾到位,不要让好的学生觉得老师上的没有意义,更不能让后进生觉得老师已经放弃了他们,所以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个学生,这样才能在理解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出好的教学过程,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内容。高二的知识随着教材的改动过,原来的重点只需要学生会用,不需要推导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理解专家的目的,如果一味按照老方法来教授的话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总之,有了前几年的积累,尽管已经带过了一届毕业班,进行过一次高考的备考复*,但我还要更加的努力,专心研究每一个学生,毕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尝试着前进,我相信,只要肯努力,那么一定会在新课改中占有一*之地。

数学教学心得9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xx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xx市特级教师xx老师、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xx教授,还有xx省特级教师xx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x教授,xx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xx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xx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xx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xx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心得10

  6月底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班组长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从中收获颇多。对演绎思维、归纳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创新思维需要有独特的想法,就如老师所说的,“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其实创新也是蛮简单的,就是把*时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答案去实践,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结果。

  老师让我们对一些案例使用头脑风暴来说出筷子的几百种用途、杯子里的水在不倾斜的情况如何倒出来等,通过这两个案例,让我知道其实你所想的也是别人所想的,你所想到的不一定别人也想到了,只要自己能通过自己大胆独特的想法去想每一件可行的事情,这样才能收获学*更多,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让我知道如何填写九宫格,虽然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据逻辑思维题,但是这次老师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便有效的填写方法,通过规律可以快速的填写出正确的数据,而且该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它类似的数学游戏中,这次培训的最大收获就在于此了。

  对于问题的认识,在进行问题分析时,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问题?问题是从哪儿来的?谁的'问题?问题具体是什么?我们真的想解决问题吗?通过这五问,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出现在工作中及生活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我们把所遇到的问题过于想得复杂化、矛盾化,所以往往在面对问题时出现逃避、躲避的错误想法,通过这次的问题分析,让我在以后面对出现的问题时可以从容面对,且能快捷的解决每一个问题。

数学教学心得11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无论是新知学*还是课后练*,如果活动组织方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疲倦期,这个时候如果课堂的节奏毫无变化,学生很可能会昏昏欲睡或是乱作一团。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展示课《有几棵树》中,设计教学活动时牢牢把握“变化”二字,充分体现活动多元化,课堂与课下充分结合,使学生不仅经历课堂上的练*过程,更能在*时生活中自觉主动的去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口算抢答”的环节,既复*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摆一摆,数一数”,验证计算结果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练*分别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连一连”,基本上都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课后练*第一题“摆一摆,算一算”,我让学生带了17根小棒,先摆8根,然后在剩余的一堆中任意拿出几根,列算式,并算一算,计算有困难的可以看着小棒数数。这样设计使得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练*变得有趣,使得同桌合作更有必要。课后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能用8加几来解决,并给家长说一说,并做成一篇数学小报。

数学教学心得12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我作为一名刚教数学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大。经过一年的教学,我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有一些感受。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收效甚微。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学*,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中:一个文具盒10元,可以怎样付钱?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到操场,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后看,侧看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三、在情境教学中要会“动”

  如在教学中有这样一到题:小红和同学排队从前面数她是第2,从后面数是第2,这一队共有多少人?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会多说一人,有时会少说一人,这时,有时候就不知道到底是多少人,我就指几个学生扮演小红,按照题目要求自行站队,等学生站好队之后,他们会自然明朗,马上欣喜自信的告诉老师正确答案,不必教师做烦锁的讲解。

  、在情境教学中要会“记”

  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好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因学生个性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进行设置,也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设置,也可自己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增添一份乐趣,达到因材施教,激发兴趣的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13

  一、用爱心去教学,用真心去爱学生。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其职责,但做得好与不好,这完全在于每个人良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这两种工作态度与自身的修养是离不开的。只有做到用爱心去教学,用真心去爱学生,才能为自己的教学生涯添光增彩,才有机会出现“桃李满天下”。

  二、学*—实践—学*—实践。

  我们教师一向被称为“有学问的人”,其实这与自己的职业是分不开的,教学生怎样去学,怎样去“做学问”?所谓学问,是学了以后不懂的就要问,问了以后再学,如此往复。我们教师应该努力地去做做“学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补充自身的缺陷,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服务、为培养国家栋梁之重任奋斗!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态度、学*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转变为创造、主动学*。

  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我们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作老师的反思过自身吗?比如我们与孩子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么呢?他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转着在寻找着什么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现出的行为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什么,以及我们对孩子抱着什么幻想呢?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通过业务学*,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仍需要不断的学*,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如果我们教师只靠仅有的知识和业务水*,就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也许常常会在学生面前出现黔驴技穷的尴尬。所以,我定会将所学所得,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并竭尽所能地去影响身边的每位同行。因为只有不断的学*,才能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数学教学心得14

  这学期我接受了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开始以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面比起语文应该简单些,其实并不是我想的样子。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于是不断地摸索、请教,渐渐地适应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内容、每一道练*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执行,达到预计的目标。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慢慢的适应,做了好多地调整。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 在认识数时,让他们寻找身边藏着的数;在分一分时,让他们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在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一课时,让学生把他看成一条张大嘴巴的小鱼,嘴巴张得大大的,喜欢吃大的东西,尾巴尖尖的对着小小的数。学生的兴趣大大激发了,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迷茫无知的样子,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教学“分一分”,当做到树叶分类一题时,我提问:你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对于“形状”,“颜色”这类词,一年级的学生可能还没怎么接触过,因而也就没法直接的讲述出来。所以,当有学生这样回答“叶子的样子不一样”时我乘此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真不错,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我们可以按照叶子的形状长得不一样来分一分??你们看叶子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没有其他的不一样的地方了?”听到我的鼓励,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找到了按照叶子颜色来分类。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尽量把抽象地数学结合到现实生活中,如放到天*上比轻重的时候,我把天*比成翘翘板,学生马上就联想到,重得东西沉到下面,轻得东西翘到上面。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数学教学心得15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学*兴趣。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

  3、重视再现知识过程。

  4、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7)

——数学教学心得菁选

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心得1

  “高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这是师生座谈时学生们问得最多的问题。这同样也是老师最难回答的问题。很多人都单纯的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题,见的题多了,做的题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成绩就提高了。于是“题海战术”便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熟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当然,多做题肯定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好处。但长期这样进行大量的机械性的重复,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进而导致抄作业现象出现,更有甚者导致部分学生厌学、逃课,这样做远远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思想: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对此我有几点感想: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前预*,淡化课堂笔记。

  很多教师*惯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他们认为做好课堂笔记可以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所学知识,然而事实真如他们所想吗?大家可能会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因为教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这些同学总是忙着一字不落的抄教师的板书,根本没有参与到解题的思维过程中去。这样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怎么会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又怎么会得到锻炼?真正会记笔记的同学,他会认真听,积极思考,有选择性的记下关键性的部分,然后在课后进行思考,并重新整理。真正会学*的同学,他会课前认真的预*要学的新内容,把不懂的知识圈点起来,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自己的疑问向老师提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课堂上适时的做好笔记,所以我认为做好预*工作比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效率更高。

  作为教师有必要给学生提出预*计划,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进行自主学*;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教师则要提前设计预*导学,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思路,降低课堂听课的难度。教师适当的介入,可以降低学生对学*新课的畏惧感,从而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学**惯,增强其学*数学的自信心。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切忌一言堂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与此类比,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学”呢?如果是这样,那上课讲什么呢?我在备课时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非讲不可的?什么内容可以不讲?怎样才能把课堂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

  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导学案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的一种授课方式。我们要充分的信任学生,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而不能急功*利的期待一种“药到病除”的效果。因此,我更认同一种新的观念: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以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比如,对于一道题目,我们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审题、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说出自己做错的原因,允许他们对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结论质疑,允许他们说出他们不同的解法。

  3、教师要关注一题多变的.教学价值,切忌只追求解题的数量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一个与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疲于应付繁琐的教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推理能力。一道题目,如果静止地、孤立地去解决他,即使再好充其量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是如果不仅能多角度探索解题的方法,而且能适当的对原题进行深层的探索,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有益。下面以两个例题为例:

  例1、将3个不同的小球任意放入4个大的不同的玻璃杯中,杯子中球的最大个数极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学生思考完该题目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种情况:

  变式1:如果小球相同杯子不同,结果会怎样?

  变式2:如果小球不同杯子相同,结果会怎样?

  变式3:如果小球相同杯子相同,结果会怎样?

  通过条件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做题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因为题目中一个字的不同,或者一句话叙述的重点不同,可能导致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从而结果产生很大的差异。

  再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我设计了一道例题:

  例2、从3名男生和4名女生,选5名同学排成一行照相,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1、全体站成成一排,其中甲只能站在中间或两端,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2、全体站成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在两端,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3、全体站成成一排,其中甲不在在左端,乙不在在右端,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4、全体站成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5、全体站成成一排,男生必须站在一起,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6、全体站成成一排,男生不能站在一起,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7、全体站成成一排,男、女生各不相邻,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8、全体站成成一排,其中甲、乙中间必须有2人,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9、全体站成成一排,男生必须站在乙的右边,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10、全体站成成一排,甲、乙、丙三人自左向右顺序不变,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11、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12、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且甲必须在前排,乙必须在后排共有多少种方案?

  变式13、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且甲、乙必须都在前排,共有多少种方案?

  此题目学生还可以有学生再改变限制条件提出更多新的问题,学生设计问题,学生回答,通过这道题目,学生不仅掌握了相邻问题用“捆绑法”,不相邻问题用“插空法”,特殊元素优先考虑法、定序问题用除法、直接法、间接法等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设计问题,这样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做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便会养成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惯,对一道数学题积极开展一题多变的训练,哪怕是学生部分题目学生不能完全求解,也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及发散思维的形成,增强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敢于探索并予以解决的勇气。

  4、教师要注重及时反馈练*,多元评价学生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学生要完成的科目比较多,所以很多学生就开始抄作业,或者不认真对待作业,所以教师在批阅作业时就出现两种现象:全班作业对错情况完全相同,作业非常容易“批阅”,或者全班作业出错情况五花八门,作业批阅难度很大。有个别老师为了避免学生抄作业、不交作业、作业很难批改这些情况的出现,就采取让学生把讲过的题目再作为作业上交。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跟教师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学生做练*的时间也与学*成绩成正比。因此不值得作业量很大,经常占用晚自*的时间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给学生加班加点的补课,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离开教师就不会做题的这种现象。他们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不惜挤掉学生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讲授,认为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绩。殊不知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单靠教师讲授和师生共同活动,充其量只能使学生听“懂”,而达不到学“会”的目的。

  课后独立作业是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尤其是学困生。因此,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分层、适量,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哪怕时间不够,只写出解答思路,宁可不计算,或者,题目只做了一半也可让学生先上交作业,以便使教师从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同时还能有效地辅导学困生及时学懂数学知识,掌握基本学*方法。

  在课堂作业中,要对这些学生的每一次精彩作业以口头或书面等多种形式予以肯定,及时评价,让成就感及时地渗入学生心灵,让学生都能充满兴趣地、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次的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更要经常鼓励,交流,通过小组互助和教师的个别辅导,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让他们有继续学*并且学好的欲望和勇气。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多学*,多反思,转变观念,以研究者和体验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学*中的问题,在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以此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更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数学教学心得2

  5月16日至17日,永州市第三届小学数教师学素养比赛在零陵区黄古山小学举行,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亲临现场亲眼目睹各位优秀教师的风采。

  此次大赛主要分为赛课、现场问答与才艺展示三个环节,几天里,我们一共观摩了来自12个县区的12堂优质课,12堂问答与才艺展示。无论是“概念”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还是才艺展示,各位老师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合理、精当,令人耳目一新。

  在*时的数学课堂中,总感觉不够形象、生动。听取冷水滩区马坪学校周建华老师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才认识到数学课可以如此生动。在感知“间隔”与“间隔数”时,她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像老师这样,张开的5指间有几个空隙呢?(4个)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4个间隔,间隔数就是4。4根手指呢?3根手指呢?2根手指呢?老师与学生有效地互动,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了数学的概念。

  二、课堂教学注重实效,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

  参赛老师具有很好的教师素养,基本功扎实,能灵活的把握教材,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关注学生的表现,促进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如:我县骥村中心小学雷云香老师教学的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活起来了。她围绕物质循环排列规律这一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猜一猜(空盘子里应摆放什么水果)、摆一摆(学生动手按规律摆图形)、游戏(男、女同学各4名,按规律排队进行比赛)。环节目标的细化、落实,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个课堂教学充实、扎实、有效。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极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来服务数学。如:运用四川雅安7.0级地震的情境进行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六一”联欢会布置(彩旗的排列顺序)引出找规律的概念等。既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新课改强调体验性学*,就是要求学生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用头脑去思考、探究,用心灵去意会、感悟,让知识得到内化。如:江华县桥头铺镇完全小学朱隆邦老师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在画图时,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尽情让学生思考、研究、探索在合作中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数学课堂中,在关键问题的探索中有的学生确实“慢”,但是优秀的老师总会“等待”。同时这堂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我认识到教好数学需要增强策略意识。

  五、才艺展示、精彩纷呈

  在大赛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数学教师的才艺展示环节。没有想到数学老师的才艺也能如此丰富,而且还能与数学联系起来。在才艺展示环节中,教师展现的形式有:数学故事、数学魔术、数学情景剧、数学简笔画、脱口秀、舞蹈书法与数学融合、数学图案剪拼,伴着轻快的音乐,我们回味着数学教学路上的历程,一切是那样熟悉而感动。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双牌县江村学区张玲老师表演的《数学小魔术》。她借助52张扑克牌中的数字,运用“循环排序”这一数学规律,进行了神奇的数字表演。看来魔术也是很好的数学素材。

  江华县沱江镇一小周丽君老师展示的瑶族长鼓舞,从鼓声中的节拍中与数学的找规律联系起来,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美,感受到了瑶族的风情。

  六、专家提出的数学思考

  1、如何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数学传统教法?

  2、如何打破沉闷的数学课堂?

  3、老课新上,怎样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4、教师如何做好评价,做到不忽略学生的错误,及时、准确、有效评价?

数学教学心得3

  作为凤凰乡三康小学教师,我于20xx年9来到巴马一小轮岗交流。虽然有五年的教学经验,面临着新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学生,百感交集。对于县城学校来说,对于老师的要求更高,心情感觉很惆怅,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应对,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巴马一小。

  作为一名轮岗交流教师,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要遵守轮岗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改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与老师们共同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安排我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从这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在工作准备方面

  首先我能较快的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特点。要积极了解班级情况。对于新编班级来说,我应该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观察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学生,由于对于原班的留恋,有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要积极调解学生的情绪,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圈出其中我认为很有必要谈话的学生名字,然后再抽时间来找他们聊。

  其次,学生面对新的班级,在面对新的新老师,难免有些陌生,为了较快的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我抓住一切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交流。除了上课时间,我一直是跟班的。刚开始几天,学生都不怎么和我说话,都非常被动。我发现自己好象很难融入这个班级,原因是彼此还不了解,这时我应该采取主动,通过关心他们的学*、生活情况,慢慢的和他们交流。通过自己的主动以及对他们的关心,学生也逐渐放开来了,都愿意主动找我交流了。在他们的心理我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个贴心的朋友。师生之间就应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

  二、班主任方面:

  初次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总感觉手忙脚乱的,然而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也是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需要我们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落实到班级工作中,我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学校里,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琐碎。要成为一名真正尽职尽责的班主任仍然需要努力,在学生身上下的功夫比学生的父母还要多。班主任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一个标准”,就是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同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则常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如果处理有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惯和骄傲的性情,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对于班级中“典型”,是班里最“活跃”的分子,也要做到一视同仁,慢慢帮助他们进步。

  三、班级管理方面: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初次担任一年级班主任,觉得自己不知道从哪几方面着手,很茫然,也觉得自己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比如在卫生方面,在学生的*惯养成教育方面,学生的两操方面,学生的纪律方面,还需要向老教师学*的地方很多,多多向老教师探讨管理班级经验,把自己当做一名实*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管理班级的能力和有所提高,但是自己的工作仍然没有做到位,还需要继续努力。

  四、课堂教学方面:

  (1)听课

  对于新老师来说,听课是最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的。听我听了二十多节课了,各色各样的老师讲课,或严谨或幽默,或深入浅出,或步步深入,*惯了听课只是记笔记,学知识,从来没有留心去观察老师上课的方法。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作业批改

  语文的作业主要是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以及小练*册。不过还是发现了自己改作业的缺陷。批改时发现有些题目学生错的比较集中,甚至答案都错到一个选项上,说明那个题目很容易被误导到那个错选项上。这样讲评时便需要着重讲解。批改作业主要也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查漏补缺吧。(3)课堂教学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九中学生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结果后来下课一调查,一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反应跟不上,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有的以前从来未学过。于是,我在课后更多的主动走*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

  在这一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教研课的机会,向其他老师学*,汲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了解当代教育新理念,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心得4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0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讨论了新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教学理念和思想上做出突破,强调了学生是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把抽象的数学通俗化、生活化,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重现,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绽放它的“文化魅力”。

数学教学心得5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同学*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

数学教学心得6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研读了《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以“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几个版块,围绕“爱、勤、创”三个字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爱”。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做教师,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当孩子们的学*遇到困难时,我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们扫清障碍;当孩子们内心充满孤独和惆怅时,我又走*他们,为他们分担忧愁,成为可以倾吐肺腑之言的知心朋友;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又是我满怀真诚地去欣赏和赞美他们,和他们共同体验成功的快慰。在学生们的眼中,我再也不是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面教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和爱,能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以前,我也和吴老师一样,脑中有这样的意识:我是数学教师,把1+1为什么等于2讲清楚了,学生会解题了,成绩提高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心理健康似乎与数学学*关系不大,那是班主任和父母的事。做为数学教师,总是单纯地从知识系统方面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心理对他成长的重大影响。我们校长经常教育我们要尊重学生,再看吴老师的书,吴老师把这做为她教学思想的升华,这中间有多少值得思考的内容啊。只有内心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

  第二: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里。

  听吴老师的课,吴老师善于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对每一位发言学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勇于创新。在她富有激励性语言的鼓舞下,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思自己,一着急,就轻过程重结果了,一着急,就恨不得把学生的脑袋换成电脑,我把知识直接输进去了事,课上难免填鸭式。现在我终于明白,教师要敢于放手,为学生的学*探究创设更大的空间,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师心中必须要有这个目标及落实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未来的社会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课堂上老师拽的还太多,走教案的痕迹太重,还不够放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的去探索,少一些一问一答,多一些原生态下的自然对面;少一些“谁再来说说”告之标准解答,多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变为追问为什么;少一些教师指令,多一些自主探究;少一些教师独自的热情,多一些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把我们的热爱、把我们的真诚通过我们的语言、神态表示出来,把老师的热情四射变为学生的四射的热情。

  第三:要创造孩子们喜欢又有营养的数学。

  课堂教学是抽象的,有时学*数学又是枯燥的,许多人对数学是望而生畏。而数学又是有用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都离不开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不懈地探索数学的奥秘,而不好的数学教学可能把学生扼杀在学*数学的初期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学*数学的启蒙阶段就显得十分重要。让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份责任。吴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数学教学的方法,不断研究数学与数学教育的规律。课堂上,吴老师善于制造、把握、激发思维矛盾,将冲突在师生的交流、探索、辩论、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化解,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受着智力活动的快乐。学生在吴老师精心编织的智慧摇篮中孕育智慧,体验着数学学*的快乐,智慧的吴老师带着智慧走进课堂,又在课堂中播种智慧、催生智慧,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快乐的数学乐园。

  书中还收录了吴老师的很多课堂实录和点评,读来却一点不枯燥,难怪孩子们会这么喜欢吴老师的课了。什么是课堂?用吴老师的话来概括就是:课堂是交流,交流需要真诚;课堂是生活,生活需要真实;课堂是生命,生命需要真爱。这段话,就足够我回味和深思的了。以后,我想我的课堂也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使孩子们慢慢地喜欢学数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总之,通过学*吴正宪老师的书籍,,聆听吴老师的讲座,使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深刻的体会到学*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在今后教学中,我尽力做到让孩子们学喜欢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数学教学心得7

  一、目前练*课存在的问题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师能够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处理。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课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练*课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出现练*课变成*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走过场,基本上是教师统治课堂,一题一题地练*交流,不注意让儿童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练*形式也是单一呆板。

  上述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练*课缺乏重视,对练*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练*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

  二、练*课的功能定位

  小学数学中的练*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是学*者对学*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堂练*必须体现教学的如下功能:通过练*可以使学生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实现“两力”目标;通过练*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

  三、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课,根据练*内容可以分为单项练*课和综合练*课两种。单项练*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和专项练*,而综合性练*课则较注重深化练*和发展练*。

  1、单项练*课:练*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以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在*时作业或试卷解答中,发现问题和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和补漏,一般采用针对性练*。

  2、综合练*课:综合练*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练*课安排的*题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又能做的出的练*题。练*题的深度难度比单项练*课的要求要高。综合练*课中的*题设计,要利于知识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练*题的安排层次要清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内容间要衔接,达到知识的沟通。

  四、优化练*课的教学设计

  1、练*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要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的实际情况。练*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内容,并对练*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练*,然后是发展性练*,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范例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

  练*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多层次练*能促进学生巩

  固所学的知识,并促进技能转化,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练*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3、练*设计应与教材*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题为主,课外*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量,这时可适当补充*题。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自身具有创新意识。

  4、要合理安排练*的份量和练*时间。练*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降低学生的学*兴趣。所以练*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5、练*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有差异。在练*时,无论是*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好的学生能吃饱,学*较差的学生吃得了。

  6、练*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课的练*设计上,要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每次练*,都必须严格要求,练*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小学数学练*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课。让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出精彩的练*课来。

数学教学心得8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

  学生要主动地学*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方法。学*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题。还可以预*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创造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女?39岁?中**员?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数学教学心得9

  新课标背景的数学教学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标、新的思路。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几乎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必要性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课堂”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四、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五 、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八、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数学教学心得10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学了表内除法和表内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上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和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学*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也正为进一步学*其他除法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以及技能训练,显得比较枯燥。诚然,计算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反映的内容又常常是真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经历一些现实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受、理解运算的意义。

  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的'算法,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在这一环节,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也是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像刚开始解决用一位数去除三位数时,很可能有的同学用口算;也有的同学对一位数除两位数进行迁移,试着用竖式计算。在数学课上我们允许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在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恰当予以肯定,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但注意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竖式计算,要抓住时机做好点拨。

数学教学心得11

  《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有难度的课。老师需要花大量时间讲授概念,按照常规的教法,整节课会显得沉闷,学生的主动性无法激发。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大胆创新,把机会留给学生,以学*共同体的形式,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感受分数的意义,自己找出单位“1”,自己寻求分数单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与交融

  学*共同体,既有独立学*,又相互学*。第一环节,每个人从材料堆中选择一种材料,分一分、画一画,学生有独立思维的过程,也有互相交流的学*。当一个人感受到有困难时,他会自主地寻求帮助,这时学*共同体自然的形成。在巡视学生操作过程中,我观察到共同体在悄悄滋长,同学们互相帮助,自然又和谐。

  激发与提升

  从例子中总结出规律是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概括、总结、提升,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概括能力。通过列举6种不同的*均分,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当我发现学生面露难色时,我知道这时候需要小组交流,同伴之间的相互轻言细语可以减轻任务的难度,大家的争辩也能拓展各自的思维,经过全班这个大的学*共同体的努力,我们顺利地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单位“1”表示*均分的物体。这样的学*,提高了效率,解决光由老师讲授的'尴尬,也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历史与现代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穿插介绍分数的历史。知史才能明今,了解分数的发展史,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感受文明的传承,数学发展的不易。我和学生们说:“我们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学*的。”小小的分数,需要多少古人的智慧与汗水,相信很多学生看完这段介绍后,心里会波澜肆起,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埋下热爱数学的种子。

  传承与幸福

  上一节好课不易,上一节让学生铭记在心的课更不容易。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在传授数学文化,教会学生数学的思维,理性的思考,完整的表达,温和的交流,认真地倾听,我们需要教的太多太多,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数学教学心得12

  通过一段时间对小学数学练*课教学策略的研究性学*,我从网络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对练*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明确了练*课的任务、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学模式。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练*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的独立练*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我认为小学数学练*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特点。

  一、要有“情趣”。练*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题的单调或者说*题的模仿与套用等,学生学*起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等,所以练*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战”。练*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练*课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练*,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练*课的课堂设计要合理地选择范例和练*题。一要典型,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是难度要适当,选题难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承受能力,将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过多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三是要通过多层次的练*,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水*,使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得到满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练*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练*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如何寻找创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内涵”。练*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忌无的放矢,为练*而练*,甚至泡制“题海”。一要深入钻研新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的实际情况。练*课的课堂教学计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练*课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进行。选择重点练*题、设置疑问、分析讲解、启发指导,都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重难点,防止无重点的满堂练,转移和干扰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题。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题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的差异,对教材里的*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题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题的价值。

  要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或小结。这部分最好由师生共同完成,应提倡、鼓励学生通过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课所涉及的解题和技巧。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运用不同的小结方式。如,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比较弱,归纳、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于“图示”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运用图示法进行小结,适合低年级学生。

  五、要有“个性”、有“自我”。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和交流时间。要让学生感觉是“我在练”、“我在思考”,“我在用‘心’来练*的”,而不是老让学生感觉“老师在统治课堂,我是在为老师而练”,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

  总之,无论是什么课型的课,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充满智慧挑战,能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有生活性,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心得13

  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校园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新的一天开始了。我担任小学一年纪的数学教学,为了让一年纪小学生形象记住***数字,我设计了一套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0象月饼。”叫学生背诵,效果还真不错,几天下来,学生背得滚瓜烂熟,自然记住了***数字。今天我教数学减法,也设计了课堂教学,想必也能同样取得成功。

  走进教室,我在黑板上画了5只栩栩如生的`小鸭子,问学生:“这里有5只小鸭子,捉去了2只小鸭子,剩下还有几只小鸭子?”我脸上不露声色,心里在沾沾自喜,自己动了脑筋,又反复练*画小鸭子,对学生进行形象化的趣味数学教学,学生一定会给我一个正确的答案。一个学生举手回答:“小鸭子1只也没有了。”“怎么会没有?”我追问着,这个学生站着一声不响没有回答,看神色他认为自己回答十分正确。另一个学生举手,我让他回答,他说:“我在电视里看相声,一个人问‘树上有9只猴子,捉下了1只猴子,树上还有几只猴子?’另一个人答‘还有8只猴子。’问的人说‘错了,树上1只猴子也没有了。’答的人说‘为什么没有了?’问的人说‘树上捉下1只猴子,其他猴子都跑光了,所以树上1只猴子也没有了。’老师,5只小鸭子,捉去了2只小鸭子,那其他小鸭子也不是都跑光了。”这课堂设计是失败了,没有取得成功。

  下课后,我坐在办公室里深思,课堂设计为什么会失败,考虑来考虑去,我终于感悟到,自己的课堂设计是脱离了生活实际,弄巧成拙,小学生自有他自己的思维来回答问题。

  小鸭子是动的,你去捉其中一只小鸭子,其他小鸭子自然要跑。如果我把课堂设计的小鸭子,改换成苹果,那今天的趣味数学教学一定会成功,会加深小学生对数学减法的理解。我要牢牢记住今天的教训,今后任何课堂设计,必须符合生活实际,才能到达课堂设计的目的,取得教学的成功。

数学教学心得14

  今天在叶县实验学校听了徐萍丽老师的一节课,还有侯老师的讲话,收获颇深,现将心得体会写下。

  听了徐萍丽老师的课,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老师的知识面非常广,每道题都能拓展,从而可以看出老师经验丰富,做题非常多,从学生的上课来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去讲,体现了学生的学*主动性和老师的引导作用,特别是用展台把学生的题展示出来,给出评分标准,这样让学生知道在考试的时候自己失分的原因在哪里?这是值得我学*的地方。另外是小结很详细,让学生主动归纳整理,锻炼了学生主动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布置作业的时候,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特别适合现在的程度不同的学生,这样有助于提高后面的后进生的成绩。

  从侯老师的.讲话中,我们知道候老师在考试的时候给七八年级的同学出题的时候,也是用尽了心思,自己编题使命题包含的非常广,每个题都很新颖,和中招考试联系在一起,每一个题都很好,每道题都想出,但是这些题我感觉只适合程度非常好的同学,也就是班上前十名的同学,我们在中招考试的时候,有1/3的题是非常简单的,中等的占了大部分,难题非常少,我想按照中招考试的难易程度去给七八年级的同学出题,这样不至于学生的成绩非常差,学生没有了学*的信心。

数学教学心得15

  这段时间以来的教学工作很是充实,作为数学教师我也是感觉非常的好的,我真的是能够深刻的感觉到这一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现在这也让我感觉非常的好,在这方面确实让我感觉还是有很大压力的,对于自己各个方面我是应该有一个客观的看待,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主动去做好的,我现在也是做出了很多准备,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应该主动一点,现在我也是在认真的做好这些细节,我一定会让自己搞好这方面的细节,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在这方面我还是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证的提高教学能力,严格按照公司的标准搞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当中努力去做好教学工作,我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能力,初二阶段的学*也是紧张的,每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有的时候也是能够看到教学工作当中的不足,在这方面我也是感觉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有突破的,在工作方面我是能够做的更好的,我也是能够意识到教学方面自己的变化,我也一定会坚持去搞好教学工作,教学进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方面我应该努力去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初二的学生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们也是比较听话,讲起课来还是比较的轻松的,在这方面我也是一直在努力的搞好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是能够深刻的题回到这一点,在以后的学*当中我也是的做好了很多,初二阶段的学*让我感觉自己是进步了很多,现在我也是能够意识到缺点,这让我感觉非常的好,数学是一名逻辑性较强的科目,班上部分学生都是觉得难度较大,对于这部分学生我都是重点去讲解,能够提高一些是一些,对于学生们我都是比较认真的,这样的教学态度是非常好的,初二阶段是时间很快,我也是意识到了在数学教学方面我还有哪些不足,也正是因为能够看得到自己的不足,这才让我感觉自己还是可以做的更好的,我也是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好。

  在工作当中努力的提高自己能力,这段时间我感觉真的是很好,我也一定会坚持去做好这份工作,让自己的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用心去做好这些,我也一定会努力的,认真教导学生,并且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当中努力做的更好。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8)

——数学教学心得菁选

【精】数学教学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心得1

  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工作漫谈》,感到魏书生老师是语文教师中少有的具有数学意识的聪明人。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处处可见数学意识的倩影,从他所著书籍的字里行间也不难发现他对数字情有独钟。

  序言《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中,他讲自己每年要外出开会4个月以上,已经跑了40多万公里,在30个省、市、自治区作了660多场报告,讲了520多节公开课,接待了28个省市的38000多人次来访,处理了15000多封来信,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或撰写出版了12本书。另外,还任38项社会兼职。以上表述完全是数字,而且细致、准确、全面,把自己的工作实绩尽现读者面前。

  课堂教学六个步骤,就是通常所说的魏书生六步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其实就是把一节课按几何学的思路切分成了六大块,每一块里再装入相应的内容,形成六步法的有机整体。

  《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中更是以数学老师才有的统计学思路将初中阶段六本教材所有知识全面梳理,得出如下数据:语文知识大系统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阅读和写作,这是第一层次。基础知识还包括语音、文字等八个方面。文言文包括字、实词、虚词、句式四个方面。文学常识包括外国、古代、现代、当代四个方面。阅读和写作包括中心、选材、结构等六个方面。这是第二层次,共23个方面。然后,每个方面又包括基本知识点,如语法,就包括词类、短语、单句、复句四个知识点。这是第三层次,大约130多个知识点。如此分下来,魏老师就把复杂的语文知识系统换算成了这130多个点,目标明确,均分至三年教学中,其条理清晰令人佩服!

  至于激发学生兴趣十法,归纳中心思想六法,分析文章写作特点五个方面等等恕不一一赘述。

  仅就教学生自己出卷这件事可窥一斑。一次文言文单元自测,魏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需掌握知识点:文学常识12处,通假字7个,易错字85个,虚词13个,实词169个,句子49句,背诵古代诗七首,书后*题12道。规定出七道题,且对每道题的题量、分数也做了严格规定,在此亦不赘述。从此看出魏老师和孩子们对书上的林林总总的知识点手拿把抓,烂熟于胸,一一测之,成绩焉能不好!

  除此以外,魏老师还经常搞调查研究,比如研究学*方法、学*心理,及时调整对策,这一点也符合数学老师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很现实,很实用。

  魏书生老师还非常强调效率,这也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他给学生讲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量)/时间。比如,计算默写课文时间,默写一段500字的课文,当写到300字时,不会了,开始抄书,前后共用30分钟,那么默写效率是10字/分钟或600字/小时;而没有抄书的同学,效率则是16.66字/分钟,或1000字/小时。然后给学生提出单位时间内增大劳动量,需注意四点。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学*效率,魏老师还在班上设立高效学*日,开展一分钟竞赛,45分钟写作比赛,教会学生使用“边角余料”,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增强效率意识,学得充实、有序。

  魏书生老师不仅要求学生是这样,他自己也是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天,创造着令我们称奇的业绩。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在日记里总结时间有效利用率。计算的项目有学*量、效率、有效劳动时间,无效劳动时间、最佳效率时间、最低效率时间及原因和改进方法。正因如此,他才做到了在两年半时间写出800多篇30多万字的日记,120多篇10字左右的文章,共阅读*200本各种书籍。

  魏书生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我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学*他身上透出的可贵的数学意识,是我的一大收获!

  数学教学心得2

  晋级实*教师已经将*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中,我经历了“第一节课”的考验,融入了我们这里活泼可爱的学生当中,接受了学校领导、特聘名师、驻县教师的全方面教学指导,了解了自己以前不曾涉足的体育专业单招考试,见证着这里拥有着高技术水*的运动员们的酸甜苦辣,见证着他们的汗水、荣誉。

  如果当初的我没有选择顶岗实*,没有选择正定县实验学校。我想,我有可能永远不会“在幕后”去接触这样一批冰雪聪明的孩子,去理解他们领奖台背后的“辛酸泪”,更不用说从他们身上去学*那种灵动的感觉了。

  还好,我很幸运。不仅仅是与师大相遇,更是参加了学校提供的顶岗实*。不久前,这份幸运的学*机会就再次显现了它的成果。

  还记得,那是上周五,也就是4月6日那一天的高一班的数学课。说来,也是他们潜移默化教给我的“灵动”给那节课的诞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记得,当天我的数学课是在消防演练结束之后的第一节课。一方面,消防演练结束后,大家情绪比较激动,总想着说点什么。另一方面,最*一周在学**面的有关性质定理,这让本来就不太擅长空间想象的.他们也有一点厌学的感觉。所以,当时站在讲台上的我临时决定先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上来。随即,我便收起了我已经打开的课本,告诉大家老师这儿有一道小学数学题目想让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刚说完,底下的同学就瞬间停止了彼此的讨论,目光一下子转移到了我这个方向。接着我就趁热打铁的说出了题目,有一个完整的西瓜,水*切两刀,竖直切两刀,请问最后有几块西瓜皮。问题一出,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提笔就画了一个圆开始“切水果”的“疯狂模式”。班级瞬间安静到了极点,他们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西瓜皮计算。我的注意力转移至此也就完成了一小步。这个问题的结果出来之后,我便就着西瓜带领同学们复*了一下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然后,就十分顺利的开始了我们今天的*面性质公理的学*。

  点燃大家对于数学课的喜爱至此也算是一个新的小高峰了。在此之前,我试过和他们讲数学中的奇闻轶事,毕达哥拉斯树、百牛定理,七桥问题之类的,趣味计算之类的确实是几乎没用过。

  其实,这道题目还是我在上这节课的前一天的下午,在“好玩的数学”这个公众号里刚看到的题目。它是小学时代印象最深刻的题目中的一道。当时的我,因为自己也差一点算错,所以也就记下来了这道题。当时也不曾想到第二天就会用到,也不曾想到我在他们班的点击率会升高好几个百分点。

  越幸运,越努力;与努力,越幸运。我会继续努力积攒自己的下一次“小幸运”。

  数学教学心得3

  通过学*,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的完善。课程标准从基本概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让我们来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学*新课程标准,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因此,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教师在舞台上,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惯,使学生掌握适当的数学学*方法。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处理好教学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人,不是被动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由活生生、个性化的个体组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1、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眼睛,让他们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三是创造求异情境,感知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科书反映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寻求同一问题的各种不同想法,发现和创新,使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维过程,表达独特的观点。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能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就会精彩,教育成果也会丰硕。

  数学教学心得4

  我刚接受一个新班级,对一年级的孩子不是很了解,他们的气质,他们的数学水*都在那个位置之上,所以在教学之初,确实有很多困难。好在在学校领导老师和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我在不断的成长。

  首先我得了解他们,这样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比如跳绳,课间操的时候和他们聊天;第二节课,和他们一起练*队形;扫地,用它们摆桌椅、、、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我,师生关系日益融洽。

  其次,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我知道高一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各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创设场景的经验,我认为非常适合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造有趣的情境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如果他们只是简单的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枯燥的计算,就不会有学*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等。,并紧密结合数学的特点,创设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从潜在状态走向主动状态,从好奇走向强烈的求知欲,产生热切的主观探索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孩子们对故事、童话和动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把课本上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拟人化的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中。比如我在教北师大小学数学上册《*题3》的时候,就把整个*题3当成了一个故事:几只动物一起回家。首先,他们必须找到一个同伴一起回家,每个动物手里拿着一个号码牌。只要这两个号码牌上的数字加起来是10,这两只动物就可以一起回家。回到家发现没带钥匙,只好找对钥匙开门。我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钥匙?我需要计算一个简单的公式,正确的键就是正确的键,这样动物就可以一起回家了。走进房子,我们应该玩什么?小猴子建议下黑白棋。期间猴子问小白兔白棋多少,黑棋一个,黑棋比白棋少多少,白棋比黑棋多多少,能列出什么样的公式。小猴子和小白兔在下棋。小熊建议他买些水果迎接客人,于是小熊去买了P47图1三种水果。大家一起讨论。怎么才能列出公式呢?当他们吃水果的.时候,他们发现小猪刚刚出去了。他说他买了九个苹果,两个放在厨房,两个放在客厅,让动物们猜他包里有几个苹果。谁能列出配方,谁就能分享袋子里的苹果。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小蜜蜂建议他们去河边玩捉迷藏。要过河,他们必须跨过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一道算术题。你必须正确回答石头,然后才能跨过它。这样整节课,学生们都很积极,他们把自己投入到动物王国的角色中,再也不会像过去的*题课那么枯燥了。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他们复*了10以内的加减法,也感受到了数学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教学应该立足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相关数学问题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运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

  将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将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直接体验。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实现学*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教“整理书包”这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体验整理书包的必要性,然后让他们认识到学*数学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我们的生活干净、舒适、美好。

  三、创设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力,又能增强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兴趣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合教学需要的各种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5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大部分同学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应该更注重学*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分析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整百数乘除整十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会计算带有中括号或小括号的三级运算四则混合题;能再具体情境下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乘除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3、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

  4、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画*行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系统全面地认识角,知道周角、*角、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统计与概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实践活动

  1、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混合运算。

  图形与几何:对称,线和角,*行与相交

  实践与综合运用:影响秋千单位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因素,全家自驾游。

  统计与概率:认识条形统计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些内容是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四、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和改进意见

  1、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

  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二、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10课时

  三、走进天文馆年、月、日6课时

  四、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五、繁忙的工地线和角6课时

  六、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七、交通中的线*行与相交4课时

  八、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九、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3课时

  十、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6课时十

  一、新校服条形统计图4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5课时

  六、教学活动安排

  业务学*相关安排:

  1、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

  2、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县、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七、教师业务学*及有关活动安排

  1、自觉阅读教育名著,写好心得体会。

  2、充分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水*。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写好备课笔记。

  八、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改实验和“作业改革”教改实验;抓好关于“如何专心地听取别人的发言”的小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通过自身学*和课题研究促进自身的成长,密切关注小学一年级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数学教学心得6

  期中考试后,看着学生的成绩,我觉得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作为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台 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交流一会,也应考虑在其中。

  二、课上需要严谨的结构和轻松的氛围

  1、良好的教学导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头三分钟,你就得抓住学生的心。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2、精彩的学*过程就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过程要充分体现3个基本持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心与自己交流。师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并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让动态成为常态,让生成成为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这要求教师有超强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3、细节的准确处理就是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教师要懂得微笑。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上课时,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教师要善于鼓励。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这样做既拉*师生的距离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重差异。高效课堂的教学要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应当实施分层次教学,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和能力。

  三、课后需要认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挑战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更加完美。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断地写教学反思,本身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外在表现。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教师从*时的点滴积累中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参授课,会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数学教学心得7

  在20xx的8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里小学二年级数学科教研。这次数学教研活动是北京的一位非常有特色的数学教研员对教材做了细致的剖析、讲解。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机会,这次数学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本来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足够的`能力去教好我们的小学数学课程。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人无完人,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不断地丰富自己。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加强。如提高口算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应该说每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我们都会从中汲取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很多数学老师在*日繁重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不断地的学*,琢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虽然我们的课本不变,但是我们的数学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变、完善。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实效。在教学中我们都追求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不能只搞花样,而没有实效。

  数学并不是简单的计算一下,比较一下后就此结束,而是一个综合体。学生学的每一单元内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到数学的情感教育。学生的学*压力很大,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

  本次数学教研活动意义重大,既交流了经验共同进步,又增进了教师们的感情,同时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特色。借着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融合的重要性。此次活动为我在今后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数学教学心得8

  这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勤奋认真地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结如下:

  首先,认真备课。

  不仅要准备学生,还要准备教材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班级类型,制定教学方法,详细记录教学过程和进度,认真编写教学计划。每节课都有准备,每节课课都是课前充分准备。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有的课后写教学反思。

  第二,增强课堂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轻松、感到快乐,同时还要培养生动、口头和动脑的学*能力。

  第三,认真批改作业,有针对性,分层次布置作业。

  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认真分析记录学生作业,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深入点评,根据相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针对性。

  四、做好课后辅导,注重分层教学。

  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对后进生的指导不仅限于对学生的智力指导,更重要的是提高后进生成绩的思想指导,首先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产生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从原来的简单粗暴,强行学*变成了有意识的知识。

  五、积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发展智力和能力相结合,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注入知识层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的问题。

  这学期对学困生的帮助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学成果有待提高。

  七、未来整改措施。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艺术。今天,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立足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好好研究学生,做好家访,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创造性地做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让我的教学工作开拓进取,对自己更加严格,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锐意进取。

  数学教学心得9

  这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台,提供了一次学*的良好机会。参赛的每一位教师都做了精心准备,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亮点。这也是我参与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至于交流经验,我感到惭愧。今天,我愿意和老师们分享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的。有效即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在不断实践着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在*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二、从学生的学*方式谈有效。

  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学*方式,对于数学我不提倡死记硬背,而提倡理解加记忆,解题方法的掌握,结合生活实际会分析、会总结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教学图形的变换采用的主要学*方式。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总觉得不好上,比如图形的变换,老师们也都有同感——不好上,我也反复研究教材并听取老师们的建议,还是留下很大的遗憾,不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比较好,学得也很有兴趣。我希望学生学数学一直保持这样的兴趣。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相信我们大家都会不断进步的。

  数学教学心得10

  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宁国市实验小学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移两步、向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11

  最新文章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结合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转为“主动型”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题,练*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数学教学心得12

  通过上一年的数学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而要教会学生学*,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下特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我班学生数学学*现状

  我班的学生在数学学*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效率,主要表现在:

  1、阅读能力差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像浮萍溅水,一摇即落。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越听越玄,如听天书。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

  4、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不去弄清结论的来龙去脉,更不会数形结合,纵横联系,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畏难情绪严重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二、数学学法指导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导“读”

  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传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边划、边圈,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弄清重难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老师、同学)。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完善知识结构。

  2、开导“听”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从培养学*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这样,才能把接收的“频道”调谐到教师输出的“频道”,达到同频共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

  3、引导“思”

  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

  4、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

  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如“在直线上顺次截取”,不能说成“在直线上截取”;其二,书写、作图要规范,如(x+5)千克,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锐角要锐,不能乱来。

  总之,我在教学中尽力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创设正迁移条件,矫正学生学*障碍;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效益。

  数学教学心得13

  20xx年下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一)时、分、秒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测量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2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3.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5.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6.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四、多位数乘一位数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

  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分数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七、数学广角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总复*

  1.通过系统的复*,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进度:

  课题课时重难点

  时分秒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

  概念,掌握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15会计算加减三位数

  测量7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3

  长方形和正方形6

  分数的初步认识8

  数学广角

  总复*

  41234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

  位毫米、分米、千米,质量单位吨,会用毫米、分米度量物体长度。

  理解算理,掌握计方法掌握图形的特征,知

  道周长的含义。

  初步认识及简单计算。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

  合数

  数学教学心得14

  这几天我读了《教学论》一书,本书介绍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这些内容在理论上其实和我们在读师范时学*的差不多,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本书的作者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在第八章到第十四章介绍了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问题及其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多类型的教学介绍使我大开眼界,更使我对教学的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

  下面我想谈谈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其实在几年前我也看过《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这本书,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准备练*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本人也在教学中采用过这一方法,效果不错。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内容。学生知道了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自主地看书,收获会很好。

  数学教学心得15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xx学校选派青年教师xx、xx在xx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xx、xx、xx、xx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xx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xx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的设计结束,贴*生活的练*,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xx老师的`授课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给六年级的同学解决他们五年级就存疑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问、自己通过探寻去明白道理,继而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教学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在不断地追问中让问题引向深入,分享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惯。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xx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9)

——美育心得体会优选【10】份

  美育心得体会 1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之中,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三)美育的多样性

  美育的多样性,是指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的显现差异的特性。第一,美育较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美育的范围广阔,花草树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无端狂笑无端哭的小说、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大千世界处处有美,也就处处有美育的发生;而在时间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须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第二,美育随着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多样风貌。一部爱情小说,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爱的坚贞,有人或许对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体会,它也许激发你对青春的眷恋,也许冲击你对人生的信念??美育不能像数学或物理等一般知识教育那样,有一种一加一等于二的唯一标准,它常常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审美感受也总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美育的特征还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则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点。从美育的实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从美育的心理基础方面看,它要调动人的感情活动,就有感染性;从美育的运作方式来看,它灵活自由、因人而异,就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共同形成了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的独特形态。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学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或功效,这是大学美育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为此,学者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大学美育重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激发完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能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能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还有学者基于大学美育本质的认识,指出大学美育本质上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的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三、*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缺乏深度与宽度

  纵观*十年来我国大学美育的研究,虽然众多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关于大学美育的本质、特点、功能、课程设置和实施途径等具体问题的研究却存在着大同小异、低水*重复的现象,缺乏既符合大学生审美发展特点又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颖独特的理论,影响了大学美育科学化的进程,制约了大学美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大学美育研究必须注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仅要对已有成果做进一步深化研究,而且还要不断拓展其新的研究领域,如大学美育的结构问题、大学美育的过程与规律问题、大学美育与大学其他各育的关系问题、大学美育的模式与方法问题、大学美育的师资培养问题、大学美育的科学评价问题等,从而使大学美育理论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2、研究方法缺乏整合与创新

  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又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论发展的主要标尺。任何理论观点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研究方法上的细微差别。反思*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研究,即从某一视角、某一侧面进行研究,而宏观和整体性研究则相对缺乏;理论研究、经验总结研究较多,但实证研究则比较欠缺。研究方法的相对陈旧和单一,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主要瓶颈。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美育研究方法的整合与创新,以大学美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带动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以单纯进行大学美育研究走向大学美育的整体性研究,从而推动大学美育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

  3、大学生审美形成过程研究的缺失

  大学美育是由教师和学生两种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的因素组成的,它既包括教师传授美的过程,也包括学生接受美和形成美的过程,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往有关大学美育的研究明显过于重视教师对美的教授和灌输,过于重视教师在美育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大学生对美的接受和生成,忽视了大学生在美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大学美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对大学生审美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由于更接*大学美育的本质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而更有助于大学美育功能的发挥和任务的实现,这也将会成为今后大学美育研究的突破口和热点课题。

  美育心得体会 2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心得体会 3

  音乐是一门融入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音乐课的美育教学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上,训练学生达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主体的内容,唱一首歌,不能仅满足于按乐谱教会,学生能唱下来,还应讲究唱得好,让歌声更美。因为唱歌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者进行的再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给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丑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当然要靠*时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的听力、音准、节奏、发声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师还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变化,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在下午上课前自发的齐唱中,曲未终而声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电视节目中看郁军剑的演唱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曲终而意未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者在无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越唱越慢,成了“牵牛歌”、“摇篮曲”,而后者则进行了表演上的再创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变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绪饱满的表演,使演唱时而娓娓细语,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激昂,极富表现力,令人振奋。

  我在教唱〈〈大树桩你有几岁〉〉这首歌时做了这样的处理:

  不能每小节都高嗓门强力度唱完,那样则显*淡,毫无情趣可言。如强调顿音,突出强(f)、弱(p)的变化,再注意节拍的“强、弱、弱”规律,做到有层次、有对比、有起伏、有铺垫,就能恰当表现歌词的意思和孩子数年轮判树龄时天真烂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处理为:每段前面的.提问句分别由男独、女独提问,第三句开始分别由女声、男声齐唱作答。从“嘀哩哩嘀哩”开始全体大齐唱。这样就造成领唱与齐唱、男声与女声、部分与全体之间互相问答的多层次对歌的热烈场面,也给听众带来色彩上的变化,美感由此产生。

  二.在音乐欣赏中,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

  欣赏内容占小学音乐教学时间的15—30%。一盘盘小小的磁带,可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音乐王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轻松愉悦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方面的满足,也被音乐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乐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体现出来了。那史诗般的〈〈黄河大合唱〉〉,把学生带到了“金淘澎湃,挽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黄河岸边,看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看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团结奋起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二泉映月〉〉展现给听众的则是旖旎的太湖风光,悦耳的江南丝竹,诗意的淡雅色彩,悲怆的人生咏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的作品,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领略到绿色欧洲的明丽,蓝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树林的神秘教师只要作好充分准备,提前加以引导提示,就会有效的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观察力,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内容选择上,引导学生认识美的真谛。

  当前小学声受所谓“流行歌曲”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外来音乐,特别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乐市场,在“艺术商品化”、“艺术市场化”的大旗下招摇过市。那些软绵绵、懒洋洋、轻漂漂、娇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杂粗野的狂吼,那些浅薄直露的歌词,居然有不少的小学生模仿和传唱。而对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小学生们,音乐教师应唤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引导小学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声去占领学校的音乐领地,占领儿童空白的心灵空间。

  首先,要教育学生识别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子明白,有些外来的时髦东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弃和抵制的,它并不是什么有价值的艺术。正如群众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们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个“有气无声的”,上来个“扭胯抽筋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及他们表演的激励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启迪学生去发现美的世界。

  音乐留给人记忆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难以相比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乐曲,无不以其真实生动的形象,展现出一副副美丽的画卷。如〈〈我的祖国〉〉、〈〈爱我中华〉〉,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赶圩归来阿里里〉〉、〈〈如今家乡山连山〉〉,唱出家乡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劳动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鹅〉〉、〈〈月亮姐姐快下来〉〉,再现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话〉〉、〈〈大森林的生命〉〉、〈〈小背篓〉〉,讴歌了人性的美;〈〈嘎达梅林〉〉、〈〈马塞曲〉〉,弘扬了英雄行为的美。我国各民族声乐及器乐的介绍,我国各地民歌的介绍以及外国音乐作品和器乐的介绍,展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使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过音乐作品形象置一画卷,被孩子们不断发现和认识。而且和美好的音乐一样,深刻久远的留在心底。

  五.让音乐伴随学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乐和诗词的结合,好多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诗以言志,歌以传情”,好多歌曲可以对一个时代、一大批人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产生巨大的影响。战争时代,多少志士在〈〈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的影响下,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人民的**事业中;建国以来,多少少年儿童唱着〈〈我爱北京***〉〉长大,成为共和国的建设者。〈〈江姐〉〉、〈〈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今天,当〈〈**〉〉的旋律在国外奏响时,又使多少人热泪盈眶。

  小学音乐教师担负有为祖国花朵奉献精神食粮、培养一大批有作为的新人、推进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我们一定要牢固占领小学音乐领地,保护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优秀、健康的音乐内容去塑造少儿的美好灵魂。应积极宣传、推广优秀歌曲帮助青少年辨别美丑,区分良莠,用好歌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热情、道德和情操,让好歌伴随少年儿童长大成材,为提高我们全民的素质作出贡献。

  美育心得体会 4

  美育是一门没有教材的书,当知道有美育课上的时候既惊喜又意外,我不仅不知道美育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上美育这门课,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没有书。

  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了课堂,在这里,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何为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事物来进行。

  为什么我们美育没有课本,那是因为这门课程不需要课本,老师可以以自己所知道所理解的东西来自由发挥跟我们所讲述,不需要仅限制于课本的那点东西。我觉得这样也是挺好,毕竟课本里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课本讲的话,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老师也会因此对这方面的讲述会受到限制,好的老师不需要课本,当然啦,这并不是说需要课本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美育的课程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美育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我生活中完全不会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学会了欣赏舞蹈,学会了欣赏声音带给我们的情感,学会了欣赏书画,学会了欣赏我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艺术,还学会了应该怎样摄影才能更好的突显一个事物的美等等。

  比如对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懂得的人会这样欣赏,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的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画中人物体态消瘦飘逸之美不难领会,洛神含情脉脉描绘的细腻、生动传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纸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雾,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而不会欣赏的人就知道洛神赋图里有一些不知道到在干嘛的人物跟人物身边的一些背景。真的不懂画的人就真的这样的。

  美育心得体会 5

  素质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要,而且在不断地推进,所以,音乐在启蒙教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一改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适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在音乐教育中音乐美学是贯穿整个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他知道在音乐教育中使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不断被用于实践当中。

  一、音乐美学思想

  (一)音乐实用价值音乐美学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对于儿童基本素质的培养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比如在看电影的时候,现在很多电影都注重于自己插曲以及主题曲的塑造,可以培养学生在观影的同时来欣赏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所学到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呈现出来,让他们体会乐曲所存在的美学价值,所以音乐的使用价值体现可以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都来进行实地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用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去接触音乐,这样他们才能够认真地去听、去感受音乐的美。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己去拍打来体会音乐的节奏和拍点,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歌曲当中去学*音乐的美。

  (二)音乐可以被用于在实践当中在具体的音乐启蒙教育过程中,可以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说先通过来欣赏音乐并对音乐做出自己的评价,来感受别人的音乐,也可以把音乐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逐步形成自己创造音乐的能力,让学生不会把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作是枯燥的课堂学*,而是让学生有一种畅游在音乐世界中的自由感,把音乐当成是自己的乐园,在里边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去欣赏、去评价,在正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的规律,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让他们去体会音乐的美,因为是幼儿,他们主要还是以听为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引导他们去听,然后去表达自己听过之后的感受,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面。

  二、音乐美学实现美育功能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所感所想形成具有思维性的审美音乐这样一门学科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既要理性评价好听与否,也要认真地去理解,去解读它的文化和歌词,同时也要感性去感知他,感受它所传递的文化底蕴,传递的感情等。例如,《溜溜山歌》因为他一首民歌,然后歌词中“溜溜”这样的词反反复复出现,所以被大家熟知,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先放一曲山歌来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山歌,山歌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韵律,然后让学生逐渐走入山歌的世界,然后让他们来感受山歌,在歌唱的过程中通过歌词来明白歌词所要传达的,关于团结就是力量的内涵,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理解真音乐真正所要表达的内容。

  (二)不断地学*是为了给以后的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欣赏教学,他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并不是说简单地让学生去听这首音乐,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于音乐很多技术相关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才会说出一些专业的有价值的话,是要通过对音乐的学*培养自己艺术方面的修养,所以并不应该立足于简单学单一的一首歌曲,而要对整个音乐的发展、整个音乐的历史都要有所了解,要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所衍生出来的音乐其不同的风格,所表达的不同的音乐内涵等,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基础知识比较枯燥,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影视资料来进行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更乐意去主动地了解有关音乐的不同的内容,在音乐的背后往往有很多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去领悟音乐这门艺术、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去累积、一点一点培养,所以,相关音乐方面的知识是他以后艺术修养不断养成的基础。

  (三)音乐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去鉴赏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作品也一样,它的灵感和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要认识到这一点,从生活中去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情景当中去,因为是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才更能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来感悟作者的作品,然后不断地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修炼和提升。比如贝多芬,他非常出名的《献给爱丽丝》,这样一首曲子就是写自己曾经经历的一段爱情的,用跌宕起伏的音乐节奏来表达自己与心爱的人之间那种美好的'爱情,那种矛盾冲突和最后两个人走到一起的这种爱情的旅程。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很难通过无线谱来感受这种他所蕴含的背后的故事,但是如果我们通过生活把它放在生活当中的话,那就可以把抽象的五线谱变得具体化,这样也能更好地去体悟音乐所要传达的情感。所以如果一个人热爱生活,他愿意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那么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一定会要高一些,他也更能体会音乐中所传达出来的美的东西,因为他可以和作者产生更多的共鸣,更好地去理解作者,所以他的视角,他的鉴赏视角也会更加丰富一些。

  (四)要有属于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魅力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有魅力,那么就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要想交给学生审美能力,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一定要非常的高、非常独特,所以在交给学生之前,教师要认真地备课,去了解自己所要讲的内容,然后要有自己的感想,自己的领悟,要发现一些问题,这样才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有新的突破点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自己的教学。音乐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教育方式,如果教师自己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有自己的特长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特长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来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当中,而且在认真备课之后,要跳出基础知识的框架,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多彩,更具有即兴讲课的能力,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应该而是有趣、丰富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长去表演自己所讲内容的一部分,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个人魅力得到展现,让学生被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学生自然会更愿意去倾听老师的课,同时也会被教师的这种个人魅力所打动,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这样的魅力。

  三、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既要求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发展能够更加全面。

  美育心得体会 6

  美学就像文学入门一样,理论性很强,充满概念。前几节课就跟严肃的哲学讲座一样,有些深奥。老师列的书我一本都没看,所以前几周听课比较难,但是逐渐接受理论分析后,课程就变得轻松了。课程太多,稍有走神就跟不上讲课进度,上课不敢乱走。但是,我觉得老师不用课件是对的。因为有些课程有课件,所以我一直觉得下课看课件没问题。但审美内容是大板块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老师上课会举例,然后用课本进行理论分析,比课后冥思苦想要好。这学期学美学的心态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模仿。*时看一些文学作品的赏析,总觉得作者的分析处处都是以美学或者文学理论为依据,有些依据也可以用来分析他琢磨出来的作品,比他浅薄的分析和鉴赏要好。教材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活动、审美形式、审美体验、艺术审美和审美教育。老师花大量时间讲解绪论,主要介绍美学的历史、性质、规律和基本问题,为整个学期打下基础。如果你意识到什么是审美,再去学*就会轻松很多。

  以前我一直指出审美对象是雕塑和绘画。我的视野非常狭窄和零碎。我不知道中国美学的起源,但潜意识里我总是把美学的起源定在魏晋南北朝。只有当艺术在这个时候从自发性变成了意识,我在学*美学之后才意识到美学是与哲学隔绝的。美学本来是依附于哲学的。随着研究对象的扩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它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科书将《易经》中人们对自然、世界及其形成方式的认识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也将两种昂加思想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模式,将美学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学不仅是文艺的辅助工具,也是心理学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知识”,把美学的对象看作是文化艺术中关于美的部分是很自然的,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丑与荒诞都是现代美学中重要的审美形式,但它们在自然形态和道德形态上都不同于丑与荒诞。我也是一个倾向于“美”,回避“丑”的人。我喜欢颜色和线条都赏心悦目的东西。但是,丑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外表不讨人喜欢的东西,而应该看作是对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种与外界不同的矛盾状态。美丑不是绝对的。它们就像是事物中的一对矛盾。一切都有美也有丑。小时候一直看金庸,也觉得唐吉诃德是个大英雄,他一个人走向世界,符合他对侠义人生的向往;长大后我渐渐对他的丑态一笑置之,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果用审美分析,那是因为他的理想无法实现,

  中,但是这个又是不合时宜的,于是总是那么荒诞不经。

  慢慢地,我发现似乎美学与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亦或者说,美学就是这些文学的理论性概括、反映。美学课本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的后三节都列举了大量唐诗的例子;此时文学史老师的讲课内容也恰好是唐诗;两者相互联系;似乎唐诗的美妙不是那么懵懵懂懂无处可言了,不仅是可以感悟,还可以通过这些审美形态分析唐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在文学史课程的期中小论文里,我也引用美学课本“气韵”、“意境”、“神妙”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唐诗“妙处玲珑透彻、言有尽意无穷”的原因;同时美学课也不是那么干涩难懂了,每次老师为某个理论举例时,自己也会在思索可证明理论或可用理论分析的例子。

  就性质而言,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应当解释、阐明审美现象、美的规律,帮助人们了解美的特征。学*美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创作、鉴赏、分析能力应是十分重要的,学*这门课程正是为了提升艺术鉴赏能力,自己懂得鉴赏美,懂得用理论分析艺术的美,才能有传授给学生审美意识的条件。学*美学不仅仅是为了明白某个事物为什么是美的,更应该是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么是美。当大家认识到什么才是美,美的条件什么,就不会轻易地把浅层的、感官上的满足作为美,就会去寻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规划生活,让每一天都有乐趣,这也挺好的。

  美育心得体会 7

  美育云端课堂”中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美育云端课堂中欣赏到了许多延安的精神,山西吕梁青海化隆当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作品,延安精神一种可以振奋人心的力量,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革命战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满热血激情的汉子,为了生活,为了***,为了新中国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中国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国人的努力不是白费,中国人的梦想不是白色的梦,中国一个具有坚韧不拔顽强意志的少年,在灾难与挑战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与炽热的正竞争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一的市**,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延安精神,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睡醒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需要钱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美育是述诸于人的情感活动啊,以情感的激发方式来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

  美育心得体会 8

  一学期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地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结束了。大学的两年里,我选修了两门美育课,都受益匪浅。上一学期,我选修了国标,感受到了力与美的结合,而这一学期,我选修了杨越老师的礼仪与形体课,之所以选修礼仪与形体,是因为我认为礼仪是人一生的必修课,虽不能短时间内形成,但是却可以慢慢培养,这对于我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认为美育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的一门课程。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美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品格,作为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以及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杨老师的这门课程教会我们培养自身良好的.气质修养,其次是能够使我们明确大学四年的甚至是人生的规划,这些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一些有长远目标理想的同学,也许还会是影响一生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大半学期对礼仪与形体的学*,我对于美育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我认为,美育是重在育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在礼仪方面的学*,让我更是深深感受到礼仪方面的知识在未来求职中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接待礼仪,餐饮礼仪,职场礼仪,还有一些应试技巧,如何正确合适的处理人际关系,及一些职场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等,都将让我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受益,这些对于我们在大四时面临的求职都将帮助我们披荆斩棘,虽然这不是必然因素,但是礼仪必将是我们工作的一块敲门砖。

  除了这些,对于我们学校的美育课程,我觉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程很少,虽然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老师有事而不能上课,但是我觉得这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延后结束课程时间来*衡这个问题。还有就是,虽然这门课程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是我觉得知识面可以再扩展一些,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也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杨老师在与学生互动这点上做的很好,让部分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

  总之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程的学*,我学到的很多,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有两次缺课记录,一学期的美育课程本就不多,这样一来我学的也相对少了很多,这是一点遗憾。但是在去过的时间里我都是认真的听了,并且做了一些课堂笔记,这学期的学*将会成为我未来的一大笔财富。如果我的意见有什么不当之处,请老师原谅。

  美育心得体会 9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认为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学*一学期的《美学概论》使我对“美”这种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以前我只是通过感性来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种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以前我对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好看,美丽、漂亮,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美”与美相对应的就是丑。

  学*了《美学概论》我知道了美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美学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现实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在《美学概论》里我们可以学*和探讨审美活动的起源、美感心理、审美活动的构造与形态等。

  学*美学不仅可以学会审美、认识美,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或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在生活中用美学的思维来引领我们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学会怎样正确的去认识美,发现美和审美。有了正确的审美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当今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在学*美学后我把美学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起来,通过总结我领悟到了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德、智、体、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强调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图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响。他主张美育与德育应该统一。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学*美学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品味。罗丹一直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他认为只要人们自己对某件事情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与心血,就一定能够发现美,即使是别人都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能够发现美的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样在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美和绝对的丑。美与丑就像矛与盾一样共同存在于事物之中,每一种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美与丑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的“美”,并非“美”而是“美感”。这种“美感”是源于人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所以在人们的眼中美是永恒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们一直都伴随在我身边。比如:明媚的阳光、绿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样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围绕在我们身旁:真挚的友情、浓浓的亲情、甜蜜的爱情。也许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过。以至于对自己身边美好的事物都无暇顾及。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应当**自己的眼镜,放飞自己的心灵。也许我们会突然发现在我们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其实“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美育心得体会 10

  美的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素质已成为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素质,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观念、审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风和价值取向等素质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育的基本性质音乐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音乐美育坚持德智体美等诸育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情感与认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它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而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善和和谐个性的人。

  智者普罗塔哥拉认为:“音乐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识谱、唱歌,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音乐学*中养成自制以摒弃一切陋*。通过和谐的旋律来陶冶性情。)音乐美育应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玩味和领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音乐美育如何促进人向善呢?我们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社会舆论和行为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它往往只诉诸于人的理智,总是以说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和客观社会的价值标准,其教育手段和形式显得呆板、严肃和单调。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道德训诫的方法,已很难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要使人们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识等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音乐审美教育将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审美教育既不带任何强制性,又不带个人功利性,它是在诉诸人的情感和唤起人的情感的过程中,以审美的方式来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刻、持久。

  音乐美育作为一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善。音乐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并进而凝聚和积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使人逐渐变得更为纯真和善良。人们希望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构筑起一个完善的心理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具备强烈的音乐审美感受力和敏锐的音乐审美判断力。这样,人们在接受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就可以把音乐的美感和他们体验到的快乐吸收到心灵之中,并且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善、更为高尚。


美育教学心得菁选(扩展10)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心得实用5篇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心得 1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集学*能力、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与一身的发展性创新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幼儿教师我肩负着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的重任。要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水*。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

  通过这次暑假的师德培训,让我明白如何来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幼儿教师。我觉得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必须具备各种综合能力。

  首先要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活动的能力。教师能尊重幼儿,会根据幼儿的认知需要,选择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把内容和任务设计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教师设计的.活动和任务应该是可供幼儿探索的、有趣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希望他们发现的某种现象、某种规律或某些问题等。同时,幼儿在完成有难度的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性和受挫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要具有创造性的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认真的做好记录。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巧妙地进行引导,向幼儿提出一些互不相容的或缺少某些因素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给予指导,使他们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旁观者,活动的任务要随时根据幼儿的反映,及时的进行调整,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思考探索,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等品质。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教师就必须参与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运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的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努力积累有效的指导活动的理论和技术,积极撰写经验论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科研能力。

  现代创新教育的提出,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成为一名创造型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心得 2

  我是个刚刚踏上幼儿园教育工作岗位的教师,但我深深地认识到对幼儿充满爱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关键。记得有位老教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准则。

  一、纯真的爱心是“施爱”的基础

  有人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一切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幼儿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孩子。

  刚接触幼儿,他们纯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自尊心。幼儿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严厉批评时,我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幼儿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打开幼儿的心扉,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充满欢乐的人生大道,这比什么都重要。

  三、尊重幼儿是“施爱”的关键

  优秀的教师给幼儿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幼儿。在“施爱”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幼儿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感情,有礼貌地对待幼儿。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的好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

  四、了解幼儿是“施爱”的途径

  教师对幼儿的情况要深入了解,对幼儿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好地接触到幼儿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就好像是“心窍”,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

  老师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自己的幼儿,然后适时地进行鼓励,这可能改变幼儿的一生,毕竟,一个人人品好,诚实,可贵。

  五、面向大多数,是“施爱”的良法

  教师生活在幼儿中间,深知幼儿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幼儿,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儿。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关心使幼儿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

  教师的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幼儿。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幼儿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微笑着面对幼儿,幼儿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幼儿心灵深处的道路;爱,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幼儿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幼儿的心灵。

  之后,让我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吧: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幼儿,以使我们的幼儿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那段青春年华。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心得 3

  一年一度的暑期师德培训开始了,暑期师德培训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次集训,是教师心灵的一次洗礼,是思想素质又一次充电。作为秋季开学的前奏,师德培训,既是教师的收心会,也是新学期的一次动员会。

  每年的师德培训就像一顿心灵的鸡汤,洗涤着污浊,净化了灵魂!今年的培训更是如此。

  通过学*,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我深深地熟悉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点的直接体现。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点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人。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老师作为学*的榜样并加以模仿。

  师德是师爱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酷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实在不是一件轻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类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类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进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有的人以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授业”,这是很片面的。却不知传道、授业、解惑是密切联系,同步实施的任务。教书育人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光荣职责,要完成这个光荣而神圣的重任,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地。这应视为教师修养的重要题目。君子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见,为人师表必先修养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范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使学生有纯粹心灵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位普通教师,该以甚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当快乐地迎接天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让每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捉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建立较强的科研意识。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我熟悉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进步对教师道德的再熟悉,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心得 4

  在x年x月x日下午,我园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了一次师德师风培训,我积极参与活动,让我受益颇深。现就学*培训情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幼儿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幼儿的表率。

  二、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要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以*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

  三、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呵护和培养。只有幼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学*进步,作为老师才能真正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幼儿园教师美育培训心得 5

  只要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这样一些词: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的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集体的团队精神,然而更重要的是具备爱与责任。

  反复阅读这一期师德培训的资料后,我深深感受到的是许多教师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向他们那崇高的师德致敬。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教育得以可能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爱与责任”。教师们用爱与责任为学生筑起了学*与成长的长城,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

  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有人说,师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师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在面临个人问题与更多学生的需要的抉择的时候,他们没有表现任何的犹豫,有的只是义务反顾。因此,通过这些教师的伟大而又*凡的事迹,我门更应该深刻认识到,“爱与责任”应放在师德的首位,热爱学生不能作为一句大话、空话挂在嘴上。要爱教育事业、爱本职工作、爱每一个学生并能让学生爱你。从这一点上讲,“爱是相互的,爱是一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没有对学生心灵的关爱,就不会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师生关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以爱育爱”就是要用老师的爱唤醒、培育学生的爱,这也是教师道德行为的根本特点。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后进生,我们更要遵照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理想,对学生不分等级、不分贵贱,不厌弃、体罚学生,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沐浴下成长,从而使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充分**出来。只有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真正从生活和学*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这样就在他们心中树立的威信。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的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通过对师德的深入学*,一个个生动而赋予爱心的教师形象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以他们为学*的榜样,学*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学*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教师的事迹和精神,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教材,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把学到的这些品德与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

  我觉得“爱与责任”这一主题并不是空洞无形的,它是具体的、细腻的、真诚的、纯洁的、持久的行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言语,扎实开展全员育人,认真落实教师值班,都是讲师德的表现。常常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自重、自省、自警、自厉,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内铸师魂,外塑师表,在教师这一*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努力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志趣高尚、风度气质优雅的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