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教案,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均分的概念,板书:*均分

  (3)有1个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这块月饼,两人就是每人一半,陈老师应该从哪里切?也就是把它怎么分?(课件演示*均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把月饼*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均分,再写2表示*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生书空。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

  2.找一找,感悟*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 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

  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再看看,阴影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样是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2)汇报:你折出的分数是怎么来的?你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3)师拿出一张三分之三,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追问:一个是三分之一,两个是三分之二,三个是?

  (4)师:同学们真能干,大家互相看一看,不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吗?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 吃西瓜》,为学*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分,*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理念,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吗?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同学们想一想,到底谁吃的多或少呢?它与哪一部分知识有关呢?

  生:悟空吃得多,八戒吃得少;与分数的知识有关。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乐不乐意?板书:分数的初步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欲望。)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方格:

  师:谁能看着这幅图说出一个分数?

  生:师:你能自己到讲台上用阴影部分标出这个分数吗?

  师:为什么这些阴影部分都能用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从*均分的8份中取出两分,所以都用表示。

  师:你还能在这个图中找到别的分数吗?又怎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你找到的分数呢?

  生:……

  师:同学们真不错。写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结合下图,谁还能说出涂红色(蓝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

  一、导入: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你能像小明一样把方法说一说吗?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三(五)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一些。

  2、把这块饼干*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均分成几份*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均分成两份。

  8、都折好了吗?老师想请问一个同学你折出来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这一半呢?这张圆片有多少个1/2?那么这一半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折纸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小明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练*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用下面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2、第二个图形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吗?有不同意见吗?哦,没有,可我有意见,它明明已经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呢?谁来帮助我解答这个疑问。

  3、这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让你把这*均分成两份,你应该从何下手!

  四、学*1/4、1/5

  1、听说三(五)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5、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6、板书:1/5这里有多少个1/5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五、小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是不是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动你的大脑,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分,*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理念,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吗?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同学们想一想,到底谁吃的多或少呢?它与哪一部分知识有关呢?

  生:悟空吃得多,八戒吃得少;与分数的知识有关。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乐不乐意?板书:分数的初步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欲望。)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方格:

  师:谁能看着这幅图说出一个分数?

  生:师:你能自己到讲台上用阴影部分标出这个分数吗?

  师:为什么这些阴影部分都能用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从*均分的8份中取出两分,所以都用表示。

  师:你还能在这个图中找到别的分数吗?又怎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你找到的分数呢?

  生:……

  师:同学们真不错。写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结合下图,谁还能说出涂红色(蓝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菁华5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76页的例1~例2,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二十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

  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

  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

  练*二十一的第1~5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休、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X页,自学例4、例5。

  例4、

  (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XX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X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郊游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分月饼,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公*的分一分?

  生:*均分才公*。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2=3每人分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呢?

  生:还是*均分,用4÷2=2每人分2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呢?

  生:还是*均分,把这块月饼*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师板书)

  三、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四、我们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谁来说一说下面这个月饼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桌讨论)抽生回答。

  师:唉呀,真厉害。

  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中我们还要继续走*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均分

  2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3 ……分母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均分,这为本课的学*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菁华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休、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X页,自学例4、例5。

  例4、

  (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XX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X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设想: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做: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情境,帮助学生学*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苹果”的情境,在突出*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让概念学*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发现分数,借助图形寻找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3分钟)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水果和月饼,请同学们分一分,怎样才公*。(课件出示情境图)

  1、提问: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合理?

  2、那2瓶水要*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称为*均分。(板书:*均分)

  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指名学生回答)

  揭示课题: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思(1分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半”怎么分?

  三、议(17分钟)

  1.认识1/2(课件演示)

  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月饼图)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也是1/2)。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同时教师板书)

  2.认识1/3和1/4

  (1)提问:把一个月饼*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2)提问:把一个月饼*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

  3.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完成预*提纲任务一)

  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均分,然后把*均分的总份数写在短横线下面,叫分母;最后把表示其中的份数写在短横线的上面,叫分子。(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4.把一张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色颜色。

  5.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四分之一?请看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认识的四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四分之一。

  四、展(6分钟)

  (1)展示几个表示1/4的作品。

  请学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判断涂色是不是1/4

  五、评(3分钟)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操作活动,我们已经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和组成,还会读写几分之一。

  过渡:大家学得真不错,那还敢不敢继续挑战吗?请看: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

  六、检(8分钟):

  1、第91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预*提纲任务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拓展练*。

  七、练(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同学们,孙老师早就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均分”。(板书:*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个圆形)老师这有一个圆形,谁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安排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儿童学*数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的教学以恰当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形象直观,一举多得。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新知,在学*新知中锻炼了能力。以游戏自创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建立的表象。巩固了对所学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为后面学*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学

  1.认识。

  引导:刚才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像这样,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给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判断分数。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你们能不能判断下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多少?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高潮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 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 (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 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 ……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 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 (菁华5篇)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均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从而达到初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2、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用分数表示一份或涂色部分。

  2.请你说一个分数,它表示什么意义?

  二、思考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4个蛋糕情景图

  ①初步感知,认识整体的

  (师出示1盒蛋糕)这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看成是一盒蛋糕。现在把这一盒蛋糕要*均分给4个同学。你有话想说吗?(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现在分的是一个蛋糕吗?把这一盒蛋糕*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

  引导:每个同学分几个?是几份?1份占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板书:把一盒蛋糕*均分成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

  ②动手操作,认识整体的

  还是这盒蛋糕,如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盒蛋糕的几分之几?怎么分?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得出 ?另一份呢?课件展示

  ③观察分析感悟。课件出示2幅图。

  思考:同样的蛋糕,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体会*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每次得到的分数也不一样。*均分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拓展一个整体的含义。

  刚才我们是把4个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其实,还有好多东西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比如6个香蕉、10个苹果、50名同学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请你举个例子,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

  3.桃子的情景图,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一盘桃子。一盘桃子(6个)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吗?把一盘桃子*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4.提升领悟。

  课件出示一筐桃子。这是一筐桃子,不知有多少个,把一筐桃子*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筐桃子的几分之几?*均分给8只小猴呢?还可以怎么分?为什么不知有多少个桃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得到分数呢?

  5.看书,质疑问难。P64

  三、实践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2.第2题。注意第2图的理解与辨析。

  3.第3题。先*均分,再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4.第4题。

  5.智慧树。(10个智慧果)

  四、个人交流学*收获。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分,*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份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二、想想做做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研究讨论: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二、想想做做

  1、请学生先分一分,再填写。让学生体会到12的三分之一和12的四分之一结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先做一做,说一说感受:同样是二分之一,8的二分之一和12的二分之一是不一样的。

  3、独立完成。

  4、学生直接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独立完成。

  6、思考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四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题

  1、引导看图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这个问题,该怎么想?(小组讨论)

  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小结:把一些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二、想一想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

  把10个萝卜*均分成5份,3只兔分得这样的3份,即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

  三、想想做做

  1、仔细看图,说说可以把几个看成1份?

  进一步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均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说一说总数是多少,*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分之几?

  3、思考:*均分成了几个?每份是几个?应该把这样的几份涂色?

  4、拿出这堆小棒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5、举例说明是怎么计算的?

  6、独立练*。

  7、看线段填分数

  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

  体会分数与“1”、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联系。

  8、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3厘米和7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9、看着图,说一说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5角和8角呢?

  10、直接填写。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1、做游戏:

  填一填,全班交流。

  第五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例题

  1、引导题图

  出示题图,引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讨论

  要知道分给它们多少个,该怎么想?

  ①我用圆片分一分。

  ②12个蘑菇,*均分成4份,给小兔3份。所以是9个。

  谁能来列式呢?

  12÷4=3(个)

  3×3 = 9(个)

  3、小结:

  把12个蘑菇,*均分成4份,每份3个,给小兔3份,就是9个。

  二、想想做做

  1、先分一分,在和同学说说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说说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求的分数分别是几个?

  2、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在列式计算。

  让学生操作:把摆出的圆片*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3份。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么你能帮帮他们吗?请看屏幕。

  提问:如果盘中只剩1块饼了,我也想把它*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吃,那该怎么办?(课件演示盘中只剩1块饼的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碰到分得的结果不是“整个”的情况,同学们遇到过吗?请说说。为了表示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手操作,自主获取

  1.进一步认识1/2。

  (1)刚才,我们把这块饼是怎样分的?

  *均分成了几份?这个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几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小朋友吃了这块饼的1/2。谁能学着老师的这样说说另一个小朋友呢?为什么?

  (2)学生活动。

  ①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一个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

  ②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2?

  ③汇报成果。请拿长方形的同学展示:

  (3)巩固练*一。课件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为什么?

  通过这个练*,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

  对于分数同学们已经有一点了解,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并画下重要的地方。

  1.汇报学*成果。

  2.既然同学们已经认识分数,那该怎样写“分数线”、“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学们每人写两个(读同桌听,再让他看看写得对不对)。

  四、反馈练*,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1)先让学生填一填;

  (2)再说说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决。

  3.“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

  (2)再组织学生交流。

  4.开放题:你能用几分之一表达自己的生活实际吗?请说一说。

  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分数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以后会继续学*。

《认识分数》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正确理解*均分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体验小组合作、成功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均分,对分数的意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数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片(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三分钟,导入新课

  1、数字,猜一猜他表示什么?一个数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比如我们班有47名同学。

  2、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在前一段学*中研究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谁能提出两道生活中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动笔解答。

  4、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老师也有几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助解答。

  5、老师这有4个苹果,要分给咱班每天干活最多的陈思齐和徐鹏程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好在哪?(*均分)

  6、老师这还有两个橘子,要分给为咱班做贡献最多的王奕研和王柯然同学,谁会分?分的好吗?

  7、老师这还有好吃的,一块月饼,想要分给咱班学*最认真刻苦的杜怡静和赵子钧同学谁会分?

  8、好 ,让我用刀把它切开。那么他们每人得到了多少呢?(一半,板书)

  9、刚才,4个苹果*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2个;2个橘子*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1个,我们都能用这样的整数来表示;可现在我把这一个月饼*均分给2人,却接住了语文的表达方式“一半”,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能表示出这样一部分的数呢?

  10、有,他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

  1、刚才我们把这个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我们就可以用1/2这样的分数来表示。(现电脑出示,再黑板演示写法,再读一读)

  2、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这个1/2是怎样来的?(强调“*均分”和“是谁的”)

  3、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4、现在我想把这个月饼*均分给四个人,该怎么办呢?

  5、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4。

  6、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昨天买了一块蛋糕,*均分成3份,分给我、我先生和我们家的那个小宝宝,那么我们每个人得到的那一份,就是这块蛋糕的1/3,你还能举这样的例子吗?

  7、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数能用分数表示吗?

  8、注意,只有*均分才有分数!

  三、折分数

  1、让我们自己动手折一折分数。

  2、先拿圆形纸,你能折出他的1/2吗?哪一部分能用1/2表示那,请你写在上面。(两面都可以)

  3、如果我想要他的1/4呢?

  4、拿出正方形纸,折出他的1/4,哪一部分能用1/4表示标出。

  5、长方形纸,随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5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编排特点

  1.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

  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如让学生用纸折出1/4。用涂色的方法来比较分数大小。

  四、具体编排

  (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1.主题图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因此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分数。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在公园里玩耍、野餐的情境图,图中有许多分数的例子,如苹果一人一半,一个西瓜*均分成了8块,一个月饼*分成了两块,有几个小朋友在折纸,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均分成若干份,喂鸽子的器皿*分成三格或四格,远处小朋友在搭积木,也有许多*均分的原型。通过以上素材,可以使学生看到生活中把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的现象到处存在,认识到产生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这个主题图时,可以作为引入,等学生学会了分数的表示法以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表示一下图中的各种分数。

  2.例1(认识几分之一)

  把主题图中的*分月饼的情境图抽取出来,结合直观图,先出现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的“这块月饼我们一人一半”,小精灵把这种生活语言数学化,直接提出分数的意义: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读法),并给出写法。使学生明白二分之一中的“二”和“一”的含义。接下来,把这块月饼进一步*分,*分成四块,让学生根据1/2的意义进行迁移类推,自己说出1/4的意义。

  然后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儿并没有对分数进行文字性的定义。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在本例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用分数表示。教学时要强调*均分。

  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1)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分数1/4,虽然正方形纸的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分数的意义相同),所以可以用同一分数表示。

  (2)要利用折法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除了教材上的三种,还可以有很多种折法。

  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学*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

  5.例4(认识几分之几)

  可看成是例2活动的延伸,学生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再认识几分之几就比较容易了。教材中给出了2/4的含义,3/4和4/4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式自己写出来。

  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

  在学*了一般的几分之几以后,再出现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均分成10份,让学生自行写出其中的若干份所表示的分数。本单元的分数分母一般都在10以内,这儿出现十分之几主要是为以后学*小数的认识作铺垫的。

  接下来,教材直接说明像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把一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数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8.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2)第2小题出现6/6,也是为后面学*1减去几分之几做准备的。

  9.练*二十二

  第1题,涂法不唯一。

  第2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是*均分。

  第7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涂色部分与未涂色部分的两个分数的关系,为后面的分数加减法作铺垫。

  第9题,通过三个1/4相加与3/4大小的比较,为分数加法作铺垫。

  第11题,答案多样,可以是4/16,也可以是1/4。

  (二)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正式学*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准备。

  1.例1(分数加法)

  (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

  (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A.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B.用说理的方式表示。

  2.例2(分数减法)

  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

  3.例3(1减去几分之几)

  前面相关练*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困难。

  4.练*二十三

  第5题,把钟面的刻度和分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的层次较高,可以在教材*题的基础上增加60分之几的练*。最后一题,可以写出6/12,也可以看成1/2。

  第7、8题,从图上都不能直观地看出剩下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求学生抽象地运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第8题,计算时可以连减,也可以先把红色和蓝色加起来,再减。

  第9(2)题,要引导学生把两次对折转化为把绳子*均分成四份。

  五、教学建议

  要把握好教学要求。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分数,对于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的确切含义,教材都不要求掌握。在学*分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和加减法时,都要借助于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也不是为了学*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方法本身,而是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活动,培养学*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的,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

  一、导入: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你能像XXX一样把方法说一说吗?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三(五)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一些。

  2、把这块饼干*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均分“---”*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2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均分成两份。

  8、都折好了吗?老师想请问一个同学你折出来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这一半呢?这张圆片有多少个1/2?那么这一半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折纸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XXX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练*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用下面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2、第二个图形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吗?有不同意见吗?哦,没有,可我有意见,它明明已经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呢?谁我解答这个疑问。

  3、这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让你把这*均分成两份,你应该从何下手!

  四、学*1/4、1/5

  1、听说三(五)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5、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6、板书:1/5这里有多少个1/5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五、: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是不是感到数学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就会发现数学王国是多么奇妙、多么有趣呀!擦亮你的眼睛,活动你的大脑,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精彩。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92--93页例1、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4、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认识二分之一

  (1) 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 :2表示*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均分)

  (二)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

  B、汇报怎样折的。出示课件,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三)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四)练*:做一做第1题

  3、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最大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

  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 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练*:做一做第2题。

  4、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5、巩固延伸,课堂练*: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12月30日我代表三年组的全体数学教师在家长开放日执教了这一课,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猪八戒和孙悟空争吃月饼。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

  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四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学生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在教学用正方形的纸折四分之一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课件的素材,让学生领悟到同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由于*均分的方法不同,导致分的四分之一的形状也不同,但是大小却相等。

  3、在做练*的时候,没有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说,有的同学在同一幅图画上发现了另外的几分之一,老师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说,这样就显得课堂上教师控制得太多。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的。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通过对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我相信以后我将加倍努力,积极反思、积极评课、反复研究,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纸片若干(每个学生至少两张纸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均分。

  师:同学们,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出示情境图——蛋糕】要想把这2个蛋糕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生:*均分)2个蛋糕*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分得1个。

  【设计意图:创设圣诞节老人为小朋友分礼物的情境,不仅贴*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利用情境中的学*素材可以清楚地揭示分东西时要想分得公*,必须要*均分,方便学生从整体上架构数学知识,为后面认识分数奠定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并掌握二分之一的意义

  (1)符号创造及介绍。

  师:要想把这1个蛋糕*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呢?(生:一半或1/2)

  【若生说一半】师:一个蛋糕,在数学上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那能不能也创造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半个蛋糕呢?(让学生进行符号创造)→虽然这几位同学表示一半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在想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在把一个东西*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表示一半。师: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个呢?生:1/2

  【若生说1/2】师:你真棒!知道用1/2来表示一半,那你能来介绍一下你说的这个数字吗?(生: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正像同学们想的这样,数学上统一规定用“1/2”表示一半,先写中间的“—”表示*均分;再写2,表示*均分成2份,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接下来,一起写一写1/2这个数吧!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认知冲突,从而自发产生符号创造的需要;学生经历了符号创造的过程,对分数的读法,写法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2)理解1/2的意义。

  师:刚才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板贴,用粉笔重点标注)另一份呢?(生:1/2。用粉笔重点标注另一份)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认识了蛋糕的1/2,你能找到学具纸片的1/2吗?【课件出示操作要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①动手折一折,找到手中图形的1/2,并把它涂上颜色;②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2的。——将合作要求再具体点:一折:动手折一折;二找:找到手中图形的1/2;三涂:把它涂上颜色;四说:说说你是怎么得到图形的1/2的。】下面计时三分钟,动手做起来吧!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片,具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纸片,动手操作。学生操作后,全张展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1/2?

  生:我把( )*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修改:把一个圆形*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交流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将他们学具纸贴到黑板上】

  师:孩子们,请你观察黑板上的学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图形不同,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却都能用1/2表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一个图形*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2来表示。

  师:老师也涂了几个1/2,你们帮我看看我找到的对不对?

  出示课件:几个被分成两部分的图形,(有*均分的,不*均分的)。

  (3)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对1/2这个新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是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物体*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设计意图:理解1/2的意义是学生认识分数意义的基础,在本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环节让学生在认识了蛋糕的1/2之后,动手利用学具纸片析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不同图形的1/2。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在大量的直观体验中,学生逐渐加深对1/2意义的理解。在理解的同时,学生用语言充分描迷1/2,逐渐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

  (1)创造四分之一:

  师:把一个蛋糕*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生:1/4。)谁能借助学具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1/4的?(生:把正方形*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圆形*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4,把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学生边说,教师边板贴学生作品】

  师:为什么图形不同,折法不同,却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生:因为它们都是将一个图形*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4来表示。)

  (2)小结提升。

  师:【课件出示:依次出示很多圆被*均分成2、3、4、5、6······等不同份数,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把一个物体*均分成2份,涂色的这1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1/2),那*均分3份,1份是?(1/3),*均分成4份,1份是?(1/4),这是?(1/5),这是?(1/6、1/7、1/8)

  师:继续分下去,还能得到哪个分数?(1/9、1/10、1/11·····)

  还能继续分下去得到其他的分数吗?这样的分数能说得完吗?(生:分不完,这样的分数由无数个。)

  (课件呈现“······”)

  师总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有了认识1/2的基础,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就相对简单了,本环节除了让学生利用直观材料感知1/4的意义之外,还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帮助学生想象:可以无限分下去,有无数个分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思想,同时可以渗透分数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儿

  (1)认识几分之几。

  师:我们再来看分蛋糕,把一个蛋糕*均分成8份,1份是多少呢?2份是多少呢? 3份呢? 4份…那你能用学具纸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找到图形的3/8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将学生的作品板贴到黑板上。)

  (2)揭示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咱们研究出的这么多的数,有成就感吗?比较这些数和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它有自己的名字——分数,是*均分得到的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你能说出3/8的中间这条横线叫什么?分子与分母分别是多少吗?(边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以及几分之几之后,黑板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分数素材,此时,介绍分数及分数各部分名称,揭示课题,水到渠成。】

  (3)了解分数的由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其实分数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分数的由来) 【设计意图:此处不仅是了解分数的由来,渗透教学文化教学。更是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分数创造发明的过程。这个过程与课堂中学生进行符号创造的过程很相*,从而学生体会到学*创造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三、拓展应用,内化新知:

  师:看到大家学的这么认真,圣诞老人可高兴了,现在他想考考大家,请看题。(出示*题)

  四、课堂回顾,拓展延伸:

  师: 本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补充:“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分数。而是缺少发现分数的眼睛。”同学们,这节课后,让我们带上数学的眼睛,走出教室,去发现更多的分数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范文10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

  (2)出示:5+5+5+5+5+5

  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乘法做了孕伏。

  (3)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学*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学*乘法做了铺垫。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板书: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④乘、加比较:乘法与加法相比,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仅读、写比加法方便,计算也比较简便)(板书: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巩固练*,强化新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饶有趣味的练*,这样可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起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么读?(读“乘”)

  4、2×4还可以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己问: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么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么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来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只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这里这么多电脑,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接着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内容:

  (1)魔术师变花,变了( )次,每次变( )朵;有( )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 )条鱼;空中挂了( )串灯笼,每串有( )个;有( )盏聚光灯,每盏有( )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

  ①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②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④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

  1、尝试练*: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2、达标练*: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自主练*1: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学生观察图意,独立列出算式,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

  (3)自主练*2: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练*时,同桌合作,变换学具的个数反复进行。通过练*,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练*:

  第3题:数一数,算一算。练*时,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4题提供的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题目。练*时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后独立解答。

  第5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时,先让学生交流有关洗照片的生活常识,知道通常镜头中有几个人就洗几张照片,然后独立解决。

  第6题是找规律的题目。练*时,在学生独立涂色后,充分地交流。学生找出的规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连加

  2+2+2=6 3个2相加

  3+3+3+3+3=15 5个3相加

  4+4+4+4=16 4个4相加

  加数相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6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1)

  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

  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面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10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 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 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 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 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D�D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而且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很不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均分”概念的认识。练*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过程。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的“最*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4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而且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很不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均分”概念的认识。练*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过程。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增强了学*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实用五份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

  1。把4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以前学*过的“*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均分成几份,*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

  1。练*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矗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

  1。把4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以前学*过的“*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均分成几份,*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

  1。练*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均分,这为本课的学*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经验,自主地学*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首先,说教材。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均分,这为本课的学*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