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1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时间:20xx年4月

  班级:大班

  教师:李永华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4、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5、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3

  【教材分析】

  球体和圆柱体是幼儿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形体。大班幼儿基本具备区别典型球体和圆柱体的能力,也能够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但对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使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发现、了解、表达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体滚动方向切人活动,鼓励幼儿大探索、仔细甄别并有条理地表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能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

  3.乐意与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体和瓶子、易拉罐圆柱状的积木、薯片筒、管子等圆柱体以及不能滚动的物体)。

  2.报纸,长方形硬卡纸,不同大小的硬币,橡皮泥若干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1)引导幼儿按照能否滚动将玩具进行分类。

  要求:把可以滚动的物品放在筐子里。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并通过演示进行验证。

  (3)引导幼儿将会滚动的物体再按形状分类。

  2.观察圆柱体和球体,尝试概括表达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1)引导幼儿摸一摸,转一转,从各个方向观察圆柱体和球体的异同,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2)引导幼儿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摸起来很圆滑;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圆的且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可以液动,但方向单一。

  (3)鼓励幼儿找出周围环境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运用其特性进行检验。

  3.分组操作,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1)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报纸组:引导幼儿用报纸制作球体或圆柱体,鼓励幼儿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进行验证卡纸组:提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硬卡纸,引导幼儿制作圆柱体。

  硬币组:提供各种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将其变成圆柱体和球体。例如:把一个硬币竖起来迅速转动,看看像什么把相同大小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橡皮泥组: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做球体和圆柱体,鼓励幼儿采用观察、触摸、液动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2)各组操作后,集体交流、分享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球体和圆柱体滚一滚、试一试,重点引导幼儿交流怎样利用材料让球体滚得更流畅,让圆柱体上下一样粗。

  活动反思:

  优点:

  1、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并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2、能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品。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圆纸片、乒乓球各40各;橡皮泥40块;圆柱体积木、光盘、小球、弹珠、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发现球体可向任何方向滚动。

  1、 小朋友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圆片)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小圆片,你来玩玩这些小圆片,但在玩的过程中不能让圆片离开桌面,一会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操作。

  3、 你是怎样玩的?(转着玩的、滚着玩的)怎样滚着玩?(立起来滚)谁和她的玩法是一样的?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前后,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只能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如果不离起来会不会滚?(不会)师总结:把小圆片立起来他可以朝一个方向和与这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滚动。

  4、 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他可以向哪些方向滚呢?我也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乒乓球,你来试试,看看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

  幼儿操作:谁来说说,乒乓球可以朝哪些方向滚动?

  师总结:乒乓球及可以朝前滚朝后滚,还可以转着滚,他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

  二、比较乒乓球和圆片,指导球体不管从那一面看都是圆的。

  1、 请小朋友摸一摸,握一握乒乓球和圆片,然后告诉我他们在什么东方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摸上去扁扁的**的,所以在摸的时候有一条楞,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握住两只手就会撑起来。

  2、从不同的角度看乒乓球和圆片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圆片看上去有两面是圆的,但也能看到一条直线,乒乓球从不用的方向看都是圆形的。

  师总结: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

  三、联系生活找出并说出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一些物体。

  1、出示大盘: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请你找出里面的球体。相互之间看看找的对吗?为什么不对?

  2、老师也找了一个,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球体?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像球体?

  四、幼儿操作:制作球体刚才玩具公司的老板给老师都打来电话,他要生产一批玩具,他想请小朋友帮忙制作一批球体,请你用橡皮泥来做一做吧。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6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8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10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1)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实用10份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8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9

  认识球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2)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实用5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2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3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4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时间:20xx年4月

  班级:大班

  教师:李永华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4、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5、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 5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3)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通用5篇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1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时间:20xx年4月

  班级:大班

  教师:李永华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4、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5、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3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4)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菁华6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1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自制幼儿作业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复*“=”

  师:天气真好,蜜蜂蝴蝶都出来做游戏了,看,飞来了几只蜜蜂?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师:那蝴蝶有几只呢?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5只蜜蜂和5只蝴蝶的数量一样多,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出示“=”)

  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1、师:“咦,又飞来了两只蜜蜂?现在蜜蜂有多少只?那蜜蜂和蝴蝶的数量相比,谁多谁少?(蜜蜂的数量多蝴蝶数量少)那我们能用什么符号表示呢?今天老师就教小朋友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师出示红色的“>”)。

  (师带领幼儿读一遍7只蜜蜂大于5只蝴蝶,7比5大。)

  2、师:“谁知道7只蜜蜂大于5只蝴蝶代表什么意思?”(7只蜜蜂比5只蝴蝶的数量多)

  师:7>5,大的数字在前面,大于号的大嘴巴总是对着数字大的那头。

  3、师:“蜻蜓和瓢虫看到我们班来了那么多昆虫,他们也想来凑热闹了,看都来了几只蜻蜓,几只瓢虫?

  师:4比5小,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新的符号 “<”来表示(师出示绿色的“<”)

  师:4只蜻蜓小于5只瓢虫,那谁知道4只蜻蜓小于5只瓢虫代表什么意思?

  师:4<5,小的数字在前面,小于号的小嘴巴对着小的数字那一头。

  4、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符号,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

  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两个新的符号“>”“<”,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到底有没有记住它们了。(师交替出示“<”和“>”)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而且大于号的大嘴朝前面,小于号的小嘴巴朝前面。

  三、巩固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提供数量图片贴大于号小于号

  师: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我们的小朋友们了,看谁的本领掌握的最好。

  ① 出示7朵小花、5片叶子。请小朋友找到跟老师一样的图片贴。

  师:小花和叶子他们要比赛,看谁多谁少,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用“<”“>”来表示谁多谁少?

  师:你用的是哪个符号?为什么你要用大于号(小于号)?

  (请一个幼儿上台讲解自己的作业,并请幼儿自己观察自己做得对不对,不对的立刻改正)

  ②出示6只苹果、8只香蕉,同上操作。

  ③出示8个气球、9个皮球,同上。

  ④出示9只杯子、4只碗,同上。

  2、幼儿作业。

  师:接下来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作业,请小朋友们来完成,做完以后可以请客人老师帮你们检查一下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做对的小朋友可以让客人老师奖励你们一朵小红花,做错的小朋友呢也可以请客人帮忙教你怎么做!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2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自制幼儿作业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复*“=”

  师:天气真好,蜜蜂蝴蝶都出来做游戏了,看,飞来了几只蜜蜂?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师:那蝴蝶有几只呢?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5只蜜蜂和5只蝴蝶的数量一样多,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出示“=”)

  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1、师:“咦,又飞来了两只蜜蜂?现在蜜蜂有多少只?那蜜蜂和蝴蝶的数量相比,谁多谁少?(蜜蜂的数量多蝴蝶数量少)那我们能用什么符号表示呢?今天老师就教小朋友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师出示红色的“>”)。

  (师带领幼儿读一遍7只蜜蜂大于5只蝴蝶,7比5大。)

  2、师:“谁知道7只蜜蜂大于5只蝴蝶代表什么意思?”(7只蜜蜂比5只蝴蝶的数量多)

  师:7>5,大的数字在前面,大于号的大嘴巴总是对着数字大的那头。

  3、师:“蜻蜓和瓢虫看到我们班来了那么多昆虫,他们也想来凑热闹了,看都来了几只蜻蜓,几只瓢虫?

  师:4比5小,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新的符号 “<”来表示(师出示绿色的“<”)

  师:4只蜻蜓小于5只瓢虫,那谁知道4只蜻蜓小于5只瓢虫代表什么意思?

  师:4<5,小的数字在前面,小于号的小嘴巴对着小的数字那一头。

  4、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符号,他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两个新的符号“>”“<”,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到底有没有记住它们了。(师交替出示“<”和“>”)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而且大于号的大嘴朝前面,小于号的小嘴巴朝前面。

  三、巩固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提供数量图片贴大于号小于号

  师: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我们的小朋友们了,看谁的本领掌握的最好。

  ① 出示7朵小花、5片叶子。请小朋友找到跟老师一样的图片贴。

  师:小花和叶子他们要比赛,看谁多谁少,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用“<”“>”来表示谁多谁少?

  师:你用的是哪个符号?为什么你要用大于号(小于号)?

  (请一个幼儿上台讲解自己的作业,并请幼儿自己观察自己做得对不对,不对的立刻改正)

  ②出示6只苹果、8只香蕉,同上操作。

  ③出示8个气球、9个皮球,同上。

  ④出示9只杯子、4只碗,同上。

  2、幼儿作业。

  师:接下来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作业,请小朋友们来完成,做完以后可以请客人老师帮你们检查一下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做对的小朋友可以让客人老师奖励你们一朵小红花,做错的小朋友呢也可以请客人帮忙教你怎么做!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3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数字“1”

  2、了解数字“1”表示的意义,引导幼儿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娃娃家的物品,其中有些事一个,有的是又许多。如: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一个玩具车、一把牙刷、一把梳子、许多书、许多积木、许多彩色笔(散的),可以实物。

  2、卡片:数字1、许多

  3、1和许多操作卡片

  教学过程:

  一、 问候、 热身:

  教师数字幼儿指五官,1—眼睛2—鼻子3—眉毛4—嘴巴,教师报数字幼儿作出反应。

  二、 呈现教学主题

  1、玩娃娃家的游戏,感知1和许多都是表示数量的。

  布置娃娃家

  ———请幼儿说说娃娃家有些什么?

  ———找数量:请幼儿找找娃娃家里哪些东西只有1件,哪些东西有许多

  ———教师小结:像书,积木、彩色笔有许多,出示准备好的图片。一个娃娃、一个杯子、一面镜子、一个玩具车、一把牙刷、一把梳子只有一个的,想想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2、认识数字1、理解意义

  (1) 分析字形,字意。1像什么。

  (2) 教师小结:一样东西都可以用来表示。

  三、识别概念和辨别

  1、1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师提醒它可以表示很大的一样,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一样。

  2、找找教室里或生活、身体上哪些东西可以用1或者许多来表示。

  3、认识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出示许多书。

  师:这里有什么呀?书。有多少书?(许多)

  师:哇,老师手里有许多书,那现在呀就让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分享分享。

  ———将书分给幼儿。

  师:小朋友,还有书吗?

  幼:没有

  师:那你们手中有几本书?

  幼:也是一本。

  师:那我把许多书分成了1本1本1本。(边说边指着自己和幼儿的书)

  师:可是现在已经分享好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许多本书呢?

  幼讲述。

  ———总计:一本一本放在一起就是许多。

  师:许多书放在一起就是一叠书,我们现在可以直接说它现在是(一叠书),那这里我们可以用数字什么来表示呢?(1)只是这个1是表示一叠书。分开来就是(许多书)。许多书可以组成(一叠书)。

  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就是许多。许多也可以组成1,这个1表示更大的东西。

  四、规则内化与应用

  1、游戏拍手,教师说1幼儿拍一下,教师说许多,幼儿快速拍手知道老师说停幼儿才停,重复。(或者跺脚,拍肩)

  2、送卡片(准备1和许多数量实物图片),出示字卡1和许多,请幼儿将卡片送到相应的数量。

  五、认知策略形成

  1、正确学会书写1

  师:原来1这个数字这么厉害,现在我们来学学它应该怎么写。

  师:看看梁老师现在把1写进了什么里面?格子里。

  师:可是它在格子里是怎么站的?

  幼:斜的。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示范

  2、布置课堂作业:1写一行。教师提醒幼儿的写作业的姿势和握笔方法。

  3、两位老师巡视指导幼儿的写作业的坐姿和握笔方法

  六、布置回家作业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4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对半点,时针的位置无法正确拨出。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5

  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人8根小棒(6根一样长,2根一样短)、几何图形片、拼图二幅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T: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对兄弟,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出示图形)

  二、幼儿观察、操作,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1、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

  ③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T:教师总结: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一样大的角,都有四条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房子和船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

  3、分类活动

  给每位幼儿发一套几何图形片。

  ①请幼儿把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②请幼儿把四个角一样大,对面两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找出来,数数共有几个?

  4、活动延伸:比比谁多

  请幼儿动脑筋,用已学过的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并讲出自己用什么图形拼出了什么物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6

  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准备:

  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

  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

  过程:

  一、复*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 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

  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 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 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

  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

  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

  1、出示4+2( )7 5+3( )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 >”

  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四、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会了没有。

  1、首先,小朋友分成两组,每组选一位队长,选一个名字。

  2、当老师出题卡后,喊开始,我们的小朋友才可以举手抢答,答对加1分。

  3、如果老师没有说开始,小朋友抢答了,那么这一组要扣1分。

  4、最后评出冠军,进行表扬。

  五、本节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小朋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学会了在活动中运用。知道,张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数。

  2、我们比赛也结束了,有赢也有输,那老师知道,赢了你们高兴,但是,我们小朋友不要骄傲,继续加油,输的呢,老师希望你们不要伤心,不要气馁,以后我们多努力,多加油,我们争取下次赢得第一。

  六、结束,收动动板小朋友在教室也上了半天课了,我们一起去外边活动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活动比较成功。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5)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菁华5篇)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1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惯。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2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幼儿对整点的认识很明确,但是对半点,时针的位置无法正确拨出。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3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4

  活动目标

  1、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动作认识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

  2、会正确运用“>”“<”,初步理解不等式的特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5个、操作卡15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PPT情景引入大海深处的故事。

  教师:美丽的大海深处一群小鱼在快乐的游来游去,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课件大鳄鱼吃数量多的小鱼,初步感知大于号。

  教师:啊,谁来了?大鲨鱼来吃小鱼了,大鲨鱼什么样子?请幼儿学一学大鲨鱼张大嘴巴的样子。

  小鱼吓的赶快逃跑,鲨鱼会吃哪边的小鱼呢?学学大鲨鱼对着多的小鱼张大嘴边做出吃的样子。

  2、聪明的小鱼隐身变成数字,猜猜它会吃哪个数字,为什么?初步理解不等式含义。

  3、认识大于号:有人把大鲨鱼吃小鱼记录了下来,这个和大鲨鱼一样张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字的符号就叫“大于号”。

  4、操作:从黑板前的五组数字卡片中找出运用大于号的卡片,请幼儿粘贴大于号,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

  5、认识小于号,其中一组为什么不能用大于号表示,该怎么办?出示小于号,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开口方向。

  6、教师小结:关于大于号小于号还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大于号大于号,大嘴巴对着前面的大数笑,小于号小于号,小尾巴对着前面的小数摇摇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7、你们现在知道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了吗?幼儿两人一组数字卡,请幼儿选择合适的符号贴在中间,展示操作结果。

  三、结束部分

  游戏:鳄鱼来了,活动结束。(游戏玩法:先请一组幼儿玩游戏,其他幼儿用动作做出相应符号的动作。逐渐增多幼儿人数,游戏三次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

  2、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二、导入:

  故事:第三天,小兔子们又去采蘑菇了,今天的蘑菇比较少了,他们才采到四朵蘑菇,他们回到家,准备吃了,(出示:四只兔子和四朵蘑菇一一对应。“=”兔子和蘑菇的数量一样多。)这时兔妈妈回来了,有五只兔子了,只有五朵蘑菇,妈妈没得吃怎么办?(兔子比蘑菇多了一个。“﹥”)老大和老二想*时妈妈那么辛苦,应该让妈妈吃,所以老大和老二就偷的走掉了。(这时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少,“)”)出示:=、》、﹤

  三、教学过程:

  1、教学“=”①一个对一个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

  ②教师示范写法“=”。

  ③学生操作,摆几个○对应摆同样多△。

  2、教学“>”

  ①从图中让学生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②讲评书写。

  ③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④小结。

  3、巩固强化:做一做:1—3题,相对应的一课一练。

  教后记:1通过小白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通过记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区分清楚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

  3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大于号、小于号还不太能区分。主要是方向性的错误。

  能认真、详细地提前备好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6)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菁华5篇)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1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4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7)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5)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1

  活动设计背景

  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都骄傲地捋开袖子向我展示他漂亮的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但是大多数孩子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不了解钟面内容,不认识整时。因此,本节课主要学*任务定位在:

  1.贴*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鱼水之亲”。

  2.重视动手操作,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整点钟

  活动难点:整点钟的两种表示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幼儿自制小钟表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快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哦,是小天使。(幼儿扮小天使与小朋友对话)小天使要带我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正是秋季,我们沿途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我们可以开汽车,可以开宇宙飞船,开火车,也可以和小动物搭伴去。Ok,let’sgo!

  播放课件音乐《秋天多麽美》,师幼开始热身运动。

  大家快看,我们的目的地到了——钟表王国。(师扮国王)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

  二、了解钟表的种类及用途

  1、了解钟表的种类

  请大家参观我们的王国,我们王国的'人口可是相当多的,*时你们都在哪里见到过他们?(播放课件)

  2、了解钟表的用途

  小朋友们可聪明了,谁知道我们的成员有什么作用吗?(幼儿思考并回答)

  三、认识钟表

  1、介绍钟表:钟面、分针、时针、数字

  2、通过讲故事、直观教具演示的形式向幼儿再次介绍分针和时针,以及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

  3、认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播放课件)

  4、介绍整点钟的另一种表示方法:电子表示法。如8:00

  四、巩固、练*

  1、游戏——“连线比赛”。(播放课件)

  2、幼儿动手操作“拨时间”。

  五、讨论时间的重要性,提出如何珍惜时间?

  六、师幼随音乐共舞。

  欢迎小朋友下次再来做客,Byebye!

  教学反思

  运用多媒体演示,借助孩子的想象,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中安排了观察、操作、议论、交流、归纳和整理等教学活动,让孩子自己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在交流中,孩子们把自己在*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交流中,较优秀的孩子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一部分小朋友在小组学*中得到了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凡是孩子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孩子们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幼儿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符号的运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符号的运用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3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在学会看整点的基础上,学会看半点。

  2.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猜谜:一张大圆脸,有腿没有嘴,有腿会走路,没嘴会说话。(时钟)2.出示圆形时钟,让幼儿观察钟面。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3.在熟悉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看课件)

  (1)师:小朋友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可简单讲述故事大意)钟表上的分针和时针就像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课件拔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分针(兔子)跑得快,时针(乌龟)跑得慢。

  (2)小结:在龟兔赛跑故事中,虽然兔子跑得快,乌龟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在钟表上,虽然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但是它们走的时间是一样的。

  4.复*整点,认识半点。

  (1)出示课件,认识时间,复*整点。

  提问: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看课件,你知道这是几点吗?你发现了什么?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12点除外。)

  (3)复*巩固。(看时钟认半点)

  5.分组活动。

  (1)第一组:游戏“我的一天”。

  请4——6人站成一排,教师举起钟面让坐着的幼儿看钟上的时间一起大声报时,如“早上6点半”,站着的幼儿就做起床动作。依此方法继续游戏(早上8点上幼儿园,下午5点离园,晚上9点睡觉等)。

  (2)第二组:按要求拔钟。

  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时钟拔出相应的时间,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3)玩游戏“我说你拨”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6.听小故事,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惯。

  师:听完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教师归纳: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活动反思:

  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公开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内容的选择、环节的准备”我丝毫不敢懈怠,此次活动让我又经历了一次专业化的成长,现将我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之后我发现幼儿对时钟的学*兴趣很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制作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 ②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索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的主动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选择贴*孩子生活的交谈进行导入:“你在家中喜欢做什么事情?引出孩子们喜欢的少儿节目《智慧树》,并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准时收看?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看钟表?”(提问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情趣和学*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第二环节我出示实物钟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又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整点、认识半点。(观看幻灯片帮助小动物看时间的情景中,通过让孩子观察、发现、比较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活动中整点到半点的过渡不清晰,也没有具体让幼儿实际用表拨一拨,缺少的是让幼儿充分感受时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对时间重要性的探究。在课程的中难点把握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在第二课时中我就将认识半点做为重点重新安排并组织了一节活动,并且充分利用了自制时钟来辅助这一教学活动,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孩子们也充分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经验。)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方式。

  第三环节是幼儿动手操作练*。我以幼儿的实际能力分为4个组:画一画、连线、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我说你拨。(准备材料时我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层次不同的四组操作材料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孩子们在操作中跳一跳,够得着,因此非常的投入,寓教于乐中激发了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结尾小故事。(又把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故事让孩子一下就能明白他们喜欢有时间观念的小狗,让孩子自己用语言表述作息时间重要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要遵守时间并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加强了幼儿的时间观念,思想教育很到位。)

  我的体会:我认为每一次活动结束,教师都应该针对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反思,提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而且幼儿园的一课多研会出许多优秀的教育活动,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在目标的定位上怎么样就准确、活动的重难点把握等,这些意见都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也使我认识到反思确实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的话,那无疑会锦上添花。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建构游戏。

  2、熟练运用排列、结合、连接等技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3、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建筑、风景区。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结构的土楼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土楼。那你们有去土楼玩过吗?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座土楼的结构特点?

  二、了解圆形土楼的外形特征。

  师:对了,这是一座圆形的楼,哦,有好几层。还是用土块建起来的,很棒!

  三、讲解、示范圆形土楼的建构方法。

  师:今天,我们要用建构材料来搭建土楼,怎么搭呢?对了,首先,我们要先搭个圆形的底座,然后加上柱子,再加一层圆形底座,这样一层一层垒高起来。那土楼有屋顶吗?对了,它的建筑中间是镂空的。

  四、强调建构规则与合作意识,幼儿分组建构。教师巡回指导。

  师:等会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建构,有的小朋友可以用雪花片,有的'可以用胶粒,有的可以用纸砖积木,有的可以用牛奶箱。

  师:但是,等会建构的时候,小朋友们要保持安静,自己选择材料进行建构,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也不能争抢材料。建完后,要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不能去破坏别人的作品。

  五、幼儿互相参观作品,并作出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座?为什么?

  六、活动结束,幼儿有序收拾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只有个别小朋友没有认真地建构,声音太大,希望下一次建构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也能表现得更棒!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观察,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关系有以下看法:有个别幼儿较不愿与他人合作、分享,独占欲也强。这使在集体活动的多数幼儿缺乏交流,语言的沟通,及游戏经验的交往,在某些程度上约束幼儿相互学*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幼儿模拟建构的同时,可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又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

  这次结构活动,虽然有小部分幼儿在合作建构,但有时局限在好朋友中,对其他幼儿的介入拒而远之。因此,教师在评价他们作品时,要多多表演多人合作后的不同成果,让幼儿愿意接受合作后的集体喜悦和荣耀,相互模仿学*到同伴游戏时的玩法与经验,体验分工合作,分享结果的喜悦。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钟表 5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滴答滴答响)

  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3-65认识钟表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点,4点,8点.课件:3-64认识钟表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

  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地掌握知识。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在认识时钟环节,我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并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产生学*兴趣和学*动机。

  本次活动的不足在于,自己在环境创设方面有所忽略,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钟表,或者一些FLASH游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教师预设还是幼儿生成,任何活动都有一个目标,环境就是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服务的,它潜移默化地促使幼儿根据其原有经验做出判断。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做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逐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8)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范文五份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 1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 2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 3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 4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柱体》 5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十)份(扩展9)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五)份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 2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认识球体数学教案 5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