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通过考虑,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字词——探究体验——学*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四、总结:

  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默读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读书方法,考虑到马上生三年级了,我让他们尝试了这种读书方法。

  在默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读书时自然而然的出声音、生字词的干扰让孩子手足无措等等。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可能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专注度、读书*惯的转换等都有关系,当然有些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的。我现在的默读尝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对于少数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很快的接受,可是对于大多数而言,可能有些拔高的成分了。

  看来,教学中确实应当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况,才能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啊。

《玲玲的画》说课稿4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说课稿5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6篇)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说课稿2

  【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这位叫玲玲的小女孩画得也十分棒,她就要参加评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课文,要求: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检测学生学*情况:

  个别读文,注意读准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玩游戏“过关夺旗”。

  第一关:读词。

  第二关:扩词。

  第三关:读句认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己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3、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质疑:

  ⑴读了课文之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体会感悟。

  五、扩展活动

  1、把你喜欢的字、词、句积累起来吧!

  2、找一些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开一个交流会。

《玲玲的画》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字词——探究体验——学*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玲玲的画》教案 (菁华5篇)

《玲玲的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读出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出爸爸关切的语气,玲玲的画被弄脏后伤心着急的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同上2

  教学难点:

  同上2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评价如:你的'画一定很美!你将来一定能成小画家!)

  2、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也喜欢画画,想认识她吗?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声招呼吧!(评价如:真热情,玲玲一定会喜欢你的!你知道第二个玲要读轻声,读准了,真不错!)想看看玲玲的画吗?那咱们今天就走进第25课《玲玲的画》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幻灯片1,补充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3、不过呀,玲玲说只有上课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乖孩子才能欣赏她的画。现在老师就来帮她考考你们。(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评价如真是咱班的金嗓子!)

  4、(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瞧,这就是玲玲,你发现了什么?.(高兴-难过-高兴)

  这是怎么回事呢?快快打开书第25课,快去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知课文内容,解惑。

  1、孩子们,读了课文,你们心中的这个问号解开了吗?

  2、(出示幻灯片3)看,这就是玲玲的画《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学校评奖了,你觉得这画能得几等奖?玲玲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评价如:你们真会读书!)

  3、(解端详意),能把端详和别的词语换换吗?为什么?(评价如:你真会思考。)看得出来,玲玲特别喜欢这幅画,(幻灯片4)咱们就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4、玲玲正高兴地收拾画笔准备睡觉呢,忽然,叭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出示幻灯片5)

  5、这可怎么办呀?这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假如你是玲玲,心情会怎样?从哪个词语体会玲玲很着急?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幻灯片6)

  6、是啊,孩子们,玲玲多难过,多着急呀,美丽的画儿被自己弄脏了,正在她着急难过的时候,救星爸爸来了!爸爸的主意是什么?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出示幻灯片7)你觉得爸爸这个人怎么样?

  7、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呀?用你喜欢的线勾画出来吧!(鼓励:都在认真的思考问题,玲玲决定把自己的这幅画给大家欣赏,出示幻灯片8)结果怎样呢?(板书令人满意的事)

  8、这时,你们想对新朋友玲玲说点什么?(板书:肯动脑筋)

  9、(出示幻灯片9)这话是谁说的?刚才孩子们读得那么带劲,我也想来读读。

  孩子们,玲玲的画虽然不小心被弄脏了,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自己动脑筋,这幅画变得让大家更满意了,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小故事吧。(幻灯片10)

  三、交流,感悟。

  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在事情变得很糟的时候,通过动脑筋去弥补,反而成功了?(评价如:原来你就是生活中的玲玲,真会想办法。)

  四、小结。

  动脑,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完美,那就让我们都做像玲玲那样爱动脑筋的孩子吧!(补充板书:只要动变成)

  今天,玲玲觉得大家表现太棒了,想把得一等奖的这幅画送给大家,愿意接受吗?(幻灯片11)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让自己很伤心的事,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玲玲小朋友是怎样解决这类事情的。

  2.板书课题:玲玲的画。教师边写边指导“玲”的写法,注意右边不要写成“今”。

  3.齐读课题。注意不要把“玲”读成“lín”。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想办法记住不认识的字。

  3.同桌接力读,看谁读得最流利,没错字。

  4.朗读比赛。指名读。师生评价。

  5.默读全文,画出好词语。

  6.玲玲要考考大家,看看你认识这些词语么?(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端详 脑筋 收拾 满意 参加 楼梯 懒洋洋

  三、快乐识字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2.小组交流记字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记忆,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联想,猜谜语等。

  3.给生字组词,给个别的词造句。

  4.游戏:开火车识字,小组竞赛。

  四、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中捺却没有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2.指导“狗”字时注意反犬旁的写法。

  3.学生描红。

  4.作业展览。

  五、积累词句

  1.把你画出的好词写下来。

  2.完成课后“读读抄抄”。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请同学们用心细读课文两遍。什么叫用心读呢?就是边读边思考,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只要读完书有话要说,就说明你用心读了。为了防止自己读完就忘记要说什么了,你可以用笔在书上空白处简要写写自己要说的话,或者做个你自己懂的记号,等一下我们共同交流。

  2.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发现好的读书方法要及时鼓励。如:把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下来等等。

  二、汇报交流,教师引导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不露痕迹地引导。

  2.玲玲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满意──着急──满意)

  3.第1~3自然段:

  (1)端详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示。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可能会说些什么?

  (2)导读爸爸和玲玲的话: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①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当爸爸看到女儿忙得很晚时,心里怎样?该怎么读爸爸的话?

  ②玲玲这时候的心情如何?该怎样读?

  ③分角色读这两句话。

  4.第4~6自然段:

  导读爸爸和玲玲的话:

  “怎么了,孩子?”“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这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话的?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样读?这幅画明天就要参赛了,现在一下子弄脏了,玲玲的心情如何?如果你就是伤心着急的玲玲,你怎么读?

  5.第7自然段:

  “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1)从爸爸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该怎样读?

  (2)爸爸的提议用一个词表达就是“将错就错”。

  6.第8自然段:

  当玲玲看着可爱的小花狗出现在画面上时,她满意地笑了,可能会说些什么?

  7.第9自然段: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读一读爸爸说的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联系课文说一说。

  (2)你在生活中碰到过类似这样的事么?(教师可以先自己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再让同学说。)

  (3)向学生说明这里的“坏事”是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8.玲玲的这张有小花狗的画竟然得了一等奖,如果你是评委,请说明理由。

  9.得了奖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

  10.分角色读全文。

  11.本文的两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爸爸的遇事沉稳,学*玲玲肯动脑筋。)

  三、总结全文,赠与名言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会碰到坎坷,是原地哭泣,还是利用智慧奋勇向前,全在于你是否肯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我们一起共勉。

《玲玲的画》教案3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 次 备 课

  预*提纲

  1、初读课文圈划文中生字

  2、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

  (1)桌合作学*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生字。

  ◎教师引导:*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

  四、指导观察、练*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47个生字,会写39个字。会用字典学*字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边读边悟课文,读懂课文并从文中受到启示。

  3.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能根据图意编故事,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交流中理解,在师生互动中产生奇妙、独特的感受,并把感悟与生活现实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正确看待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并正确扩词,说句子。会正确书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我检查、同桌合作的方式初步学*独立识字;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2.通过读悟结合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 学 准 备: 玲玲的一幅画、字词卡、学生自备字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认8个字,并恰当组词、造句,正确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难点:了结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体会玲玲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引导法、谈话法、游戏法、读悟思结合法、演示法、对比感受法

  手段:自画图画、自制词卡、投影运用、音乐使用与学字词、读课文、悟课文相结合。

  使用教材的构想: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中,我计划和学生完成两个层面上的学*:一、从言语智慧上引导学生认识8个字,并且会正确组词,扩句这个目标,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从人文素质上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基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上)的学*,学生在识字中已经具有初步独立学*的能力,所以我对8个字的教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而感情朗读及对“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人物、联系生活经验在问题引领下、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体会。

  教学流程:

  一、 图画导入 吸引兴趣

  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欣赏《我家的一角》,并进谈话。

  2.导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画,想欣赏吗?(出示《我家的一角》)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从哪儿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25课---玲玲的画,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注意‘玲’的右半部分是‘令’不是‘今’。”

  学生行为:1.边看画边进行和老师的对话

  2.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

  二、 借助课题 写“玲”字

  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师:“‘玲’长什么样子呢?”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师:“我们喊喊‘玲玲’怎么样,注意后鼻音。”

  3.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师:想写写“玲”字吗?请同学们打开书119页,先认真观察,再动笔写写!(在音乐中完成书写)

  学生行为:1.仔细观察,会用熟字相加法说出“玲”字

  2.注意后鼻音“líng”。

  3.先观察,再书写,再对照“铃”比较异同。

  设计意图:结合课题学*写字,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三、 自主识字 游戏巩固

  教师行为:1.引导质疑

  师:“玲玲的画准备参加评奖呢!可是突然被弄脏了,但是最后还是得了一等奖,这时候,你最想问—”

  学生行为:1.可能会问:怎么弄脏的?

  脏了怎么还会得奖呢?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疑质问的能力。

  教师行为: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在读文前,指导思考:遇到生字怎么办?

  师:“这个小故事我们第一次读,遇到生字怎么办?”(多鼓励学生识字方法)

  (2).要求边读文边圈字、注音。

  (3).组织全班同学给生字正音。

  师:“你在读字音时,哪个容易读错呢?当小老师领我们读一读!”

  (4).引导学生自己从生字表中找出不认识的生字,重点突破。

  师:“这些生字去掉拼音还认识吗?打开课本118页的我会认的字中,已认识的打对勾,不认识的打叉,并和同桌一起想办法。有哪些方法呢?”

  (5)游戏巩固“开火车”

  师出示词卡:端详 一等奖 催人 弄脏 叭的一下 动脑筋

  师:“小火车呀,开起来,一开,开到你这来!”

  相机指导:1.“端详”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到两种解释①详尽;②仔细看)联系上下文确定解释并确定“祥”的读音。

  2.用“一幅画”、“动脑筋”说句子。

  3.用“奖”、“脏”扩词。

  4.“叭的一下”请学生用动作演示。

  学生行为:2.教学预设

  (1)可能会说:“请教老师。”“看本页下的注音。”“。”……

  (2)用喜欢符号圈字。

  (3)当小老师:可能注意到催(cuī)是*舌音,不是翘舌音,请跟我读cuī……

  (4)能正确读出的字做标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想办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实在不会的和同桌一起想办法。

  (5)小组“开火车”,随老师学*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而游戏也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及心理特点,并在游戏中夯实词语教学,使学生真正活学活用。

  四、 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师:看大家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谁和老师一起读?

  3.读后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4.小结:三个问题的回答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1.力求读正确流利。

  2.主动和老师合作读后,并评价。

  3.“玲玲和爸爸”;“画脏了一起想办法”;“最后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4.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并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课文,并初步感知如何概括课文主要课文。

  五、 再读课文 体会理解

  教师行为:1.引导学*第1-3段自然段。

  (1).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玲玲”满意的、高兴的心情。

  师:“同学们,既然玲玲的这幅画要参加评奖,那么她对这幅画一定很—”

  师:“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表现了玲玲的满意,画出来。”(注意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

  (2).相机理解“端详”。提问:这里“端详”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3).指导全班齐读

  师:这是一幅要评奖的画,玲玲很满意,所以玲玲仔细地看了又看,舍不得放下,此时,她可能在想—(预设生:玲玲会想还有不合适的地方吗?)

  师:是呀,这幅画饱含了玲玲多少心血呀,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第一段)

  师:“这是一幅要参加评奖的画,玲玲很满意,所以很晚啦,她还舍不得睡,她可能还在想—(预设生:这幅画会不会得奖呢?)

  师:是呀,这幅画饱含着玲玲多大的期望啊,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第一段)

  学生行为:教学预设:

  (1).生可能会说“高兴”、“满意”“喜欢’。

  (2).了解“端详”在本文中意思为“仔细地看”。

  (3).读出玲玲的满意、期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和养成边读书边体会,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

  教师行为:2.引导学生学*4-6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画被弄脏后的着急的心情,并指导读出来。

  师:是呀,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场景呀,可是意外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发生,只听叭的一下,水彩笔把画能脏了(演示:把墨点粘在画上)

  师:如果你是玲玲,你一定会很--(预设学生:着急,难过……)

  师:而这所有的心情都融入到一个词---(生:哇的一声)

  (2).指导女生齐读。

  学生行为:(1).自由读文.抓住“哇的一声”。

  (2).读出着急哭诉语气。

  设计意图:演示让学生如临现场,感受真切;多种形式的读,减少学生单调枯燥之感。

  教师行为:3.引导学生学*7-9自然段。

  (1)指导学生默读第7段,找出并划一划“爸爸知道画被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师:“是呀,同学们,刚才的玲玲还意气风发,喜气洋洋,而一刹那却心急如焚,不知所措,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的主人公玲玲以及她的爸爸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相机出示两组句子:(1)爸爸看了看。

  (2)爸爸仔细地看了看

  (1)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2)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师:“你发现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去掉这些加点的字行吗?”

  (2)读一读在爸爸启发下玲玲处理画的句子,并演示墨点变为小花狗。

  师:“那么这两幅画,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读到这儿你想对大家说?

  小结:是呀,玲玲的爸爸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对玲玲说___

  学生行为:(1)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爸爸的句子,玲玲的句子。并对比老师出示的两组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词语的准确表达及丰富内涵)

  (2)可能会认为“画了小狗的画”好,有生气!

  (3)自由说 接读第八自然段爸爸的话和第九段的话

  教师行为:4.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学生行为:4.自由发言

  六、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1.总结本课

  师:同学们,故事学完了,说说你的收获吧!

  2.布置作业:(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故事。

  学生行为:1.自己总结:可能说学到的词或者爸爸说的那番话。

  2.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的能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 动脑筋 好

  课后作业:

  我会填

  看见了吧,孩子,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 ),( )往往会变成( )。

《玲玲的画》教案5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2)齐读课题,学*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

  (1)同桌合作学*课后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生字。

  教师引导:

  *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置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

  四、指导观察、练*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示范 “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 (菁华5篇)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讲述故事;懂得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她的名字叫玲玲,她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可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件不高兴的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吧。

  (板书:5玲玲的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音

  注意“幅”是第二声,读“fú”;“叭”要读“bā”。

  注意读准后鼻音“玲、评、另、并”。

  ②识记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玲、详、幅、评、叭、脏”。如,“玲”中王字旁表意,和“玉”有关,“玲玲”是玉器发出的声音,“令”表示读音。“详、评”言字旁与“语言”有关,“幅”,巾字旁与纺织品有关,“叭”口字旁的字跟嘴巴、语言、声音有关。“脏”月字旁的字与身体各部分有关。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玲玲、详细、端详、催促、催人、弄脏、脏了、懒惰、偷懒、糟糕、糟了、肯定、肯去

  (重点指导生字:*舌音“催、脏、糟”,前鼻音“懒、肯”后鼻音“玲、详”等。)

  (2)学*多音字:兴(xīng xì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家走失的狗又回来了,我很高兴。

  在这里,“兴”读“xìng”,意思是“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还有一个读音是“xīng”,意思是“兴致”,组词如下:

  兴xīng(兴奋)(时兴)(兴旺)

  xìng(高兴)(扫兴)(兴冲冲)

  ②读一读:

  明天去春游,我兴(xīng)奋得睡不着。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满意①仔细地看。②端庄安详。

  端详①指思考、记忆等能力。②指意识。

  脑筋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课文写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四、学*“会写字”

  画幅评奖候报另及拿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幅评奖”。

  形*字比较:候—侯奖—将另—别及—级报—服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奖、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幅评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候、画、拿”,学生练写。

  重点指导“候、画、拿”的书写。

  “候”;左右结构,短竖起笔与“亻”的撇、竖相接处持*。

  “画”半包围结构,写时注意先写完“田”再写“凵”,“田”写的稍小一些,下半部分包住“田”的一半。

  “拿”字注意上下两部分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尊重学生的认知,先观察、讨论再补充,范写,接着描红、临帖,最后评价指正。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得意伤心满意

  2、练*运用:练*用“得意伤心满意”说话。

  玲玲的画画好了,她很(得意),可是不小心,弄脏了画,她又非常(伤心),在爸爸的引导下,她把弄脏的部分添上几笔,画变得比原来更好了,玲玲很(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玲玲,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朋友,并且很快认识它们,会写好这些生字宝宝。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玲玲的画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板书:弄脏)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板书:脏地方画小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画,一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具体学*打下基础。】

  2、自读课文,想一想: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把代表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用“——”划出来。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满意地笑了。

  3、玲玲开始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你从“得意地”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意地”写出玲玲对自己的画非常喜爱,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

  4、当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爸爸是怎么说的?

  出示: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一词说明了什么?(“仔细”说明爸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

  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

  出示:“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想了想”说明了什么?(说明玲玲在动脑筋思考。)

  被修改后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更好)

  你能写出ABB式词语(如:懒洋洋)吗?

  乐呵呵笑哈哈金灿灿

  5、玲玲的心情先是得意,后来伤心,最后满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玲玲得意是因为对自己的画很满意;伤心是因为把画弄脏了,重新画有来不及;满意是因为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

  6、爸爸看到玲玲把画改好了,是怎么说的?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怎样理解爸爸的话?

  (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不能把一些没做好的事看成坏事,因为坏事也能转化成好事;另外,遇到做不好或做错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弥补。)(板书:坏事能变成好事动脑筋弥补)

  (2)你从爸爸的话中悟到了什么?

  (我从中感悟到坏事有可能会变成好事,所以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能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学画画》

  听读《学画画》,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把儿歌读下来,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自己画一画,感受画画的乐趣。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五、学*写话方法

  学一法: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

  举一例:老师走进教室,宣布获奖名单:李博、黄强……我一听,这不是我的名字吗?“我竟然获奖了,回家后我一定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夸奖我的,我真高兴啊!”

  练一练:用心理描写写一段话。

  示例:看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站在那儿,心理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一定会狠狠批评我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妈妈送给我的小猪猪储蓄罐打碎了,我很伤心。看着这些彩色的碎片,我突发奇想,把这些瓷片拼成漂亮的茶花图案,不是很好吗?于是,我找来一张厚卡纸,按自己的设想开始拼起来,很快,插花图案拼好了,爸爸妈妈都夸我心灵手巧,我高兴极了。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2)

  弄脏坏事

  玲玲的画脏地方画小花狗动脑筋弥补肯动脑筋

  更好好事坏事能变成好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中,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伤心、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不足之处:

  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玲玲心情情感的变化,以及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5课《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一)、复*生字

  1、 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一遍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生字。

  2、(1)CAI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读一排;齐读,每组词读两遍)

  (二)、写生字

  1、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么多的生字中,有谁发现了哪一组词非常特别,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快?

  (学生汇报)。

  2、对了,看这两个字“脑筋”,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生字。

  3、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大家一起交流。

  a、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左窄右宽、上宽下窄)

  b、两个“月”字不一样;

  师评价: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黑板,舒老师把这两个字示范一遍,也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时一定要让学生说笔画顺序)

  5、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好,请把你们的书轻轻地翻开到第118页,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把“脑筋”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去。同时在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哦!

  6、展示与评价

  a、谁愿意把自己刚才写的字与大家分享呀?

  b、师生评价(2名学生)

  7、小结:

  看到大家刚才那么认真的写字,老师相信你们在写的时候也一定动了脑筋!

  朗读感悟,学*课文

  (一)、提问设疑

  昨天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汇报)

  说得可真好,我们表扬他“顶呱呱”。

  2、师小结:

  玲玲在这篇课文里一共画了两次画,(CAI出示两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图是第一次画的,哪幅图师是第二次画的呢?

  3、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画,玲玲要画两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4、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

  (二)、学*第一幅图

  1、师: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你们找到了吗?

  (指名读1,女孩子读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满意)

  玲玲为什么满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的画?(CAI出示玲玲的画)

  5、好吧,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样?

  6、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很——满意。

  板书:满意

  7、 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赶快在这一段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铅笔把它画出来。

  A、CAI(端详)点红色 。

  B、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C、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

  D、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呀?老师演示。生回答。

  E、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玲玲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F、现在我们全班同G、学都来当玲玲,H、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8、谁能读好这句话?

  9、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10、过渡:

  玲玲的画画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画第二次呢?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8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想一想:为什么玲玲还要画第二次呢?

  (三)、学*第二幅图

  1、谢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真可惜,正当玲玲准备收拾东西睡觉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板书:哇地哭了)

  3、这时,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

  4、怎么办?(指名回答)

  (哦,原来是爸爸提醒了玲玲,说了什么呢?“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5、玲玲后来又画了些什么?

  (1)、CAI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2)、所以,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满意地笑了)

  6、现在请全班同学也带着满意地心情,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CAI出示8自然段)

  (四)、比较两种不同的心情

  1、CAI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

  2、比较两个“满意”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

  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五)、感悟、体会爸爸的话

  1、看到了玲玲满意地笑容,这时爸爸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2)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同学们,坏事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事情?(板书:坏事)

  好事又指什么事情呢?(板书:好事)

  坏

  事为什么能变成好事呢?是因为肯——动脑筋!(板书:肯动脑筋)

  4、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请你动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5、齐读这句话。

  拓展训练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形呢?

  2、老师这有几个例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将它们变成好事。

  A、当你不小心把墨水搞到墙上去的时候,你会?

  B、当你看到快要丢弃的废塑料瓶时,你会?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所以,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像玲玲那样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候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3

  学*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三、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小结

  五、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4

  教材分析:

  该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的好*惯。《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同时,《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地学*特点,在成分发挥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能力时,也给于他们充足的朗读和感悟的时间,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的学*活动来领悟课文中包含的道理。最后,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课文传授的道理内化成他们的一种优秀品质和好*惯。

  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学生在入学至今的持续培养下已逐步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学*能力,掌握一些较好的学*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他们非常乐意在主动、*等的环境中交流、学*,所以课堂中,我尽量发挥他们学*的主观能动性,以他们为主体,同时,发挥好教师主导的作用。

  教养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育目标: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发展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3、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道理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等。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感悟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6单元的学*主题引出7单元主题。(学生自读导语感悟。)

  2、过渡:今天,我们就首先看看发生在一位名叫玲玲的小朋友身上的故事吧!(板书:玲玲的画)

  (承上启下,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各篇课文时有一个方向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去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新课

  (一)初读文,识生字。

  1、生准确地拼音节读生字,通顺、流利地读课文。

  2、同桌互相帮助学*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3、请小老师拼音节领读生字。指名两人读生字。及时纠正字音问题。最后,学*多音字。

  4、小组交流认字的好方法,全班交流。

  5、游戏:接龙读生字。

  (因为学生的识字能力已提高,有时他们在预*和合作学*时就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的生字问题,所以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抓住学生学*生字的难字加以提示,并进行检查就可以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去记忆生字,不仅提高了生字学*的效率,更增加了学*的趣味性。)

  (二)再读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悟。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两三句话说出来。读完书后可将自己思考的答案和同桌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2、指名分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进行评价。(正确、流利)

  3、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在小组交流不明白的词语。如小组解决不了的,最后全班一起解决。同时,利用对“坏事”理解,明确课文中的好事与坏事。(板书)

  4、全班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边默读边在在课文中勾画出答案。)最后,指名读出相关的段落。

  5、全班就此问题展开交流,同时,围绕相关语句设计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感悟课文和爸爸的话。(在理解了爸爸的话后,全班齐读这个句子。)(把三个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去讨论。讨论完自己组的问题后,如有时间还可以讨论其它的两个问题。)

  (有层次地读课文。在做到读好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这样一来,整个教学就显得比较紧凑,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有读有思和多种形式的读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避免了反复读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达到了在读中感悟的教学要求。对课文重点内容进行研读,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物,从细处感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旨。将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感受课文的机会,这样才能将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更有利于良好*惯的形成。)

  第七段:

  1、“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仔细地”?为什么?

  2、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3、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

  第八段:

  1、“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2、画画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玲玲,你在那时会想到些什么?

  第九段:

  1、你找了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它是什么?

  6、总结课文讲述的道理。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全班齐读这句话和爸爸的话。

  7、师小结:从爸爸启发玲玲到玲玲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使坏事变成了好事中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那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处事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自己成为一个能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的人。

  (学生的经历、见闻的交流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正确地观察、认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最后,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8、和好朋友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或者把课文读给家长们听,还可以请家长给你们讲一讲与今天所学课文类似的故事和事情。

  (给予学生充分回顾所学知识的空间。与人交流,让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复*生字。

  2、与家长交流课文中的故事和故事的道理,并请家长讲一讲类似的故事,也可以向家长说一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过的类似故事。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弄脏了 画了只小花狗 得了一等奖

  奥秘?

  坏 → 好

  动脑筋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5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爸爸的话。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培养善于思考的情感。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识字

  1、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3、你们刚才想的问题,玲玲都知道。我们一起去问问她吧!

  4、玲玲是个很任性的小姑娘,谁要是没把生字学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能做到这些吗?老师相信你们自己一定能把生字学会把课文读熟。我们开始自学吧。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自学的情况。看,这是本课的生字卡片,谁读完生字再组一个词?

  6、玲玲还有一个特别的能耐,就是看到大家读的口型不用听就可以知道你们读的什么字。要不要试试?

  7、现在,我就是玲玲。请大家开始看着生字卡片做口型,记住,可千万别发出声音啊。(学生做口型老师读生字)

  1、齐读课题。

  2、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样? 这一课写了什么事呢?

  4、能。自主学*。

  5、认读生字。

  6、要。

  朗读感悟

  1、生字认得很好。课文读得怎样啊?

  2、很好?愿意试试吗?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三人一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开始练*。

  5、那个小组先来?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

  7、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这样好,玲玲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

  8、不信?那我问你: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怪了,一幅已经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

  11、说的好,这就是这一课主要的一件事。

  12、看,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是谁告诉了你们?

  13、对,就是你们自己。是你们自己通过读书读懂了课文。看来,会学*的孩子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14、如果你是玲玲的好朋友,得知她得了一等奖,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1、很好呀!

  2、愿意。

  3、分角色读。

  4、练*分角色朗读。

  5、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朗读。

  7、没有啊。

  8、我家的一角。

  9、很漂亮,还得了一等奖。

  10、玲玲的画脏了以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把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

  12、我们自己。

  14、⑴ 祝贺之类的话语;

  ⑵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写字写句子

  1、玲玲这么可爱,大家想和她交朋友吗?

  2、但是,和玲玲交朋友可不容易。她很挑剔:任何人和她交朋友都得先递上自己的名片,而且,名片上还必须写着她最喜欢的两句话,还要写的好看。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的是哪两句话?

  3、真聪明!玲玲最喜欢的就是这两句。(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不过,这两句话当中可有几个字特别难写。就是那几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4、第一个“糟”字我可以帮大家。请先看老师写,然后大家再跟着写。(示范写“糟”)

  5、还有三个字,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能发现这三个字有相同的地方,而且这个相同的地方还有点不同。仔细看看。

  6、嗯,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7、哎呀,看的真准!看来大家遇到问题能认真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了不起!那就先把这一个字一个词写一遍吧。(巡视)

  8、写的很漂亮呀!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动手写这两句话了。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这是写句子,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那样既慢又写不好看,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连着写。最好能一句一句地连着写。我建议大家把这两句话再读读,读熟,记在脑子里才好呢。开始读吧。

  9、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开始!

  10、第二,写句子时,最好能理解你要写的句子的意思。你们理解吗?

  11、请把手放下。不要说它的意思,我想听大家说说你遇到过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如果说的好,就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12、玲玲是把脏地方改成了什么才得了一等奖的?

  13、所以,我觉得她一定很喜欢小狗。你们可得把“小狗”的“狗”写好看哦。我先帮帮大家(范写“狗”并讲解反犬旁)请大家也写一个“狗”字吧。

  14、好了,现在可以写了。不过,最后提醒一点:还要小心那两个黑色的字,很容易写错的哦!

  15、写完了咱们就下课,回家做名片去。下课! 1、想。

  2、“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能。

  4、看后再书写。

  5、三个字都有“月”。

  6、⑴ 肯字下面的月字底要把撇变成竖。⑵ 脑字的月字旁要写的瘦瘦的,长长的。⑶ 筋字中的月字要写的瘦瘦的、小小的。

  7、写字。

  8、自由读句子。

  9、齐读句子。

  10、理解(纷纷举手)。

  11、说例子。

  12、小狗。

  13、写字、写句子。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菁选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记的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留下印象更深的并不是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毕竟这些道理是我们耳熟能想的,做为一个母亲,我更佩服的是爸爸的那片刻的“仔细看了看”,和那不露声色的“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聪明智慧的爸爸用自己轻轻的一句提醒,让女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己的动脑筋解决问题之后,将道理阐述,对于孩子而言,道理就不是硬邦邦的灌输了,接受也就显得容易的多了。不管是作为老师,亦或是母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有效的教育策略都是我必须学*的。

  可是,也是那么一次的《画画》,儿子的画画,我用的“越刍代办”使儿子与“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一道理擦肩而过,曾使我懊恼不已。(文章附后)

  于是,当我抛出:为什么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于玲玲的那句话,以及写爸爸的两句话,在学生分析之后,不知怎么,我的头脑中就蹦出了发生在儿子身上的这件事,我就这样讲述起来。学生听的十分的认真,因为他们对扬帆起航很熟悉,学生听的也很入境,有时还发出一阵阵笑声,我知道那是他们对扬帆起航的疼爱,所以,当我再抛出问题时,那气氛可够热烈的。

  师:小朋友,知道扬帆起航为什么对那幅改后的画不感兴趣吗?

  生:我知道,我知道,那画不是他们自己改的。

  生:老师代他们改了,他们不满意。

  师:那么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扬帆起航,你们要记住: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

  生:扬帆起航,你们要自己动脑筋啊!

  生:扬帆起航,没什么好生气的,那么要自己想办法让坏事变成好事啊。

  (哦,学生的劝说可紧扣中心哟,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生:老师,我还想说说您,可以吗?

  (我正期待着呢。只是小鬼竟懂得用“您”,懂得用商量的语气。)

  生:老师,您应该让他们自己改,您不应该自己改。

  生:老师,您自己改,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坏事能变成好事呢?

  生:老师,您怎么不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啊!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一、识字教学:

  本次识字教学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达到正确认读生字的目标,每个环节由易到难,重点指导读准三拼音节、检查前后鼻韵母及*翘舌音的发音。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只要方法得当的都及时给与肯定。指导写字时让学生教老师写的目的是想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字形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书空、书写练*进行巩固,最后设计了展示及评价这一环节既为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评价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指导学*课文的1——7自然段: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伤心(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配合两幅图,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图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哭着说的句子时,想想玲玲说些什么)、师生引读、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仔细地”时)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课前预*,培养*惯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及如何借助字典去理解词语,因此,我把理解“端详”一词的教学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查找“端详”的意思,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自己动手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去解决难题。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在最后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端详端详第二幅画,思考: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出什么主意来安慰玲玲呢?请用上“玲玲,别哭。要是——不是很好吗?”这样的句式来进行表达。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来巩固新知“端详”,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比较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之间的评价,板书做到图文并茂,合理利用课件。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识字教学还未能做到高效,没有让学生通过说组词来记忆和理解生字。

  2、未能及时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3、在指导朗读对话时,幻灯片中没有出示旁白,使学生未能更好的读出感情来。

  4、由于紧张,把同桌合作读对话一环节误说了小组合作读。

  5、学生在识记“叭”字存在困难时没有及时给予识记方法的指引。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字是重点。难点是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

  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2、自主读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

  标出本课的字词语多读几遍。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语

  (1)出示带拼音生字词

  同桌合作学*,互读、互听、互纠。

  学生当老师,主持学*生字。

  (2)不带拼音生字词

  指读,开火车读,挑战读

  2、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分段指读课文,纠正读音,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三、品读领悟。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2、朗读指导。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

  幼稚的语气。

  3、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认读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3、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

  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观察、练*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

  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写的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5、做一做:完成课后练*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

  25玲玲的画

  画(我家的一角)弄脏

  添画小狗

  得一等奖

  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教后反思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这篇课文,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寻找同类题材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

  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

  ①自读,感知文本。

  ②选读,读出兴趣。

  ③跟读,读出节奏。

  ④练读,读出方法。

  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

  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玲玲的画》这一堂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修改了画,并且使画看上去更好了。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优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语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态自然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学校就已经打好的基础,并不是我能够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这屈指可数的优点,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太多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一直往前面走,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学生是不是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没有跟着我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着我思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走神、发呆。

  二、不会组织学生,课堂的纪律不好

  虽然有老师告诉我说,纪律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我不会组织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放飞的思想收拢,心思收回到课堂,课上有一个说拟声词的环节,学生们说出了很多,课堂一下就活跃了,之后我就收不回来了,只能干巴巴的喊口令,强制收回来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还是处于这个环节,只是没有讲出来,这样一来,课堂的听课率自然很低。

  三、不会发现课堂闪光点,联系实际不足

  课后评课时,廖老师和张主任说课堂上课件上面出现错误,我立马能够改正,而不是说老师课后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这一个闪光点,继续点明课文的道理——坏事变好事。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么处理的。

  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少说,没有用的不说,学生不理解的不说。这一课我说的太多,很少让学生自己说,甚至于联系实际时,都没有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匆匆结束。

  四、朗读不够,板书不严谨

  *时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严重,老师读得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学*。周丽老师给了我建议:*时朗读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读的音频,给课文打拍子,有节奏就会好很多,朗读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也要到位,指明读的哪里好,其他孩子就会模仿。板书不严谨,不足,无法看出课文的过程,字迹不工整,需要多多练*。

  今后,要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得到能力;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每一堂课中间练*自己组织学生,吸引注意,收回学生思维的能力、经验,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生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比较成功的地方。

  1.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如:“端详”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学生懂得快。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

  3.爸爸的话是文章的主题,我设计“玲玲改画后心情是那样的高兴,但更让他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后,“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再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是第一课时,生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写字的时间还是少了点。教学语言不是很严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然后,课堂究竟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更何况面对的是自己很不熟悉的50张小面孔呢?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对孩子们来说,一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卞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赛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菁选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课文,不仅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他通过玲玲妙笔生花的画画过程,来告诉我们其实事情并不是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解决的方法,还是能够把他变好的。他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案不够熟悉,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学不够扎实,知识点没有落实。

  1、在进行“玲”字的教学时,字音没有落实。“玲玲”应该读轻声,后鼻音,也没有进行指导,只是一读而过,不够扎实。在进行“玲”字的拓展时,“领、零、铃、岭……”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现,而不是词的形式,这对学生来说印象不够深刻。在进行积累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读不准的情况。如果说此时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印象应该比较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对形*字的积累。

  2、在进行词语检查时,对难读字音及多音字落实不够到位。我的词句检查是分两步走的,第一部是词语。但在ppt出示词语时,我给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已经没有必要,只需要将重点字音予以指导标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带而过,并未重点指出。比如说“催促”两个都是*舌音,学生在读的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但我并没有领着全班将其落实,只是稍加纠正,这是不够的。其次是对多音字“脏”的教学,也不够落实,还是PPT的问题,没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而形*字“叭”和“趴”进行比较教学时没有将他们的意思与偏旁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不够到位,学生印象不够深刻,知识点难以掌握。

  二、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1、指导第一小节朗读时,叫了几个学生读,但这几个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玲玲满意的心情读出来。而我并没有进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带过,可以说指导不到位。如果在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教师进行一下范读,突出重音,学生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过场。语文学*最忌走过场,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教学。

  2、除了第一小节朗读指导不到位外,对第四小节、第八小结的朗读指导都是有所欠缺,不够到位的。第四小节因为玲玲的着急、伤心“哇地哭了起来”这种伤心、着急的心情学生没能很好地读出来。第八小节中“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中玲玲失而复得的高兴心情都没能指导到位。其实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着急将课文上下去,不肯花时间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为上课而上课,还是没有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这是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脱离了教案,做到位学生而上课才能真正地上好课。只有做到认真、扎实才会有进步。不光是我会进步,学生也同样会进步。

  三、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准确,评价语不够恰当。

  1、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到位。朗读不好,不好在哪里没有明确点出来,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学生朗读的进步,也会造成教师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比如说在进行第四小节的朗读评价时,一个学生读得并不好,没有将玲玲伤心着急的心情读出来,我只是说:“你读得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样的点评是不负责任的,不错不错在哪里,如果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又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2、同样如此,在最后的总结,讲故事的.环节,我的点评也同样不到。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语言不够简洁,出现了读课文的情况。我对他的评价是“讲得不够简洁,能不能再简短点”。但是什么地方应该简短,什么地方说得太多了没有明确指出,这对下一个学生的概括没能起到任何帮助。所以下一个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时,仍然犯了跟第一个学生一样的错误,概括不简洁。这就是我的点评不到位、不准确造成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辨别能力、自我感知能力还不强,所以需要老师的点播。如果教师的点播不准确到位,是不利于学生的改进的。

  3、点评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太普通,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不够,仍需锻炼。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通过这些反思能对自己有所帮助,在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出现相同的错误,慢慢进步,上出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

  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

  ①自读,感知文本。

  ②选读,读出兴趣。

  ③跟读,读出节奏。

  ④练读,读出方法。

  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

  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在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以下是我在教学时的几点作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就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仔细地”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

  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四、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

  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以为课堂中的亮点。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周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我们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让学生在读中悟。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最后拓展部分,让学生说的`不够多,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

  掩卷深思,这次赛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抓住一切向名师、优秀的教师学*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从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一、识字教学:

  本次识字教学的设计意图是让孩子在游戏中识字,达到正确认读生字的目标,每个环节由易到难,重点指导读准三拼音节、检查前后鼻韵母及*翘舌音的发音。在交流识字方法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只要方法得当的都及时给与肯定。指导写字时让学生教老师写的目的是想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字形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过书空、书写练*进行巩固,最后设计了展示及评价这一环节既为了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同时也想通过评价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指导学*课文的1——7自然段: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伤心(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配合两幅图,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图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哭着说的句子时,想想玲玲说些什么)、师生引读、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仔细地”时)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课前预*,培养*惯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及如何借助字典去理解词语,因此,我把理解“端详”一词的教学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字典查找“端详”的意思,这样既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惯、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自己动手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去解决难题。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在最后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端详端详第二幅画,思考: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出什么主意来安慰玲玲呢?请用上“玲玲,别哭。要是——不是很好吗?”这样的句式来进行表达。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来巩固新知“端详”,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比较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之间的评价,板书做到图文并茂,合理利用课件。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识字教学还未能做到高效,没有让学生通过说组词来记忆和理解生字。

  2、未能及时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3、在指导朗读对话时,幻灯片中没有出示旁白,使学生未能更好的读出感情来。

  4、由于紧张,把同桌合作读对话一环节误说了小组合作读。

  5、学生在识记“叭”字存在困难时没有及时给予识记方法的指引。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我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人物心理描写:

  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玲玲三幅画的句子体会玲玲的心情。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此刻玲玲的心情。课堂上自我感觉这部分落得很实,学生真正明白玲玲的心理变化,效果很好。

  二、抓朗读,读中指导感情。

  上课开始,我直接检查学生预*情况,采用开火车朗读课文,因为这课内容简单,没有难读的句子,所以直接检查朗读,节省时间训练说话。在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时,我就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如“爸爸催玲玲睡觉的句子,爸爸对玲玲说话的句子”。我都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字,我也及时纠正,如“叭----趴”学生把这两个字读错,立即板书在黑板上,提醒学生注意,只是当时处理时教师没有落实,今后注意。

  三、抓说话训练,为写话奠定基础。

  本节课我在多处进行说话训练。如在体会“端详”这个词语时,课堂上我随机叫学生说一句话,虽然学生在造句时有点难度,但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能说造几个句子,只要坚持学生在准确用词上就会有进步。

  当学生体会玲玲把弄脏的画画了一只小花狗,此刻高兴的心情时,我设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补充句子,训练学生想象空间,训练说话。

  学生了解了爸爸和玲玲的为人时,我又设计了你此刻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训练说话,进行教育。只要能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相信学生在训练中说话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写话能力也能提高。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因此没有进行写的训练,以后要把写的内容安排在课内。

  四、抓拓展。

  本节课课堂容量很大,理解完课文,又指导四个生字,我还进行了拓展,虽然拓展安排时间有点紧,但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进行语文主题学*,相信今后我会不断改进,合理安排时间。

  虽然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任务,但有些地方落得不实,教师的话过多,时常重复学生的话,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我本着以读为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学生走进文本。

  1、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我们就把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在课件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从什么地方去说、该怎么去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玲玲从中明白的道理。找出来后自己读、汇报读、比赛读。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3、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找找坏事是什么好事又是什么?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通过对坏事和好事的理解,来进一步的感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4、再次读这个道理时,学生对这句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就能读出一定的哲理意味。在老师总结时,有两个字正好是本文的生字,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还得以识字为主,所以我在板书“脑筋”俩字时,做了一下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学*了生字一举两得。

  5、下面就该通过读对话走入人物,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从文中找出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先汇报玲玲的话,通过指导“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和“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来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我先是指名读,在学生读时相机指导,齐读时我加了一些提示语,比如说第一句我就说“玲玲高兴地说”有了提示语的铺垫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好了这句话。第二句话时,我就很伤心的说,“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说”学生立刻就进入的角色。读爸爸的话时,我对学生读进行点评,你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你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爸爸,从中体会到爸爸的启发对玲玲的成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的爸爸的话从中又更深一步的体会到文中的道理。最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激起学生想把这个故事讲下来的欲望。从而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我从文中又拓展到课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坏事变好事的的事?学生说了很多自己的一些生活小事。说的很好。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这篇课文的内容贴*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我说:老师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坏事变好事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帮我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在钩破的地方绣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的说可以从不要穿的旧衣服上剪一朵花下来粘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上面绣一只采蜜的蝴蝶。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并对他们的建议表示感谢。这群孩子已经真正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对说话内容进行拓展,问:在*时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孩子们思如泉涌,各抒己见,把教学推向高潮。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局限,无法打开。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玲玲的画》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而且篇幅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如果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让我想起了《塞翁失马》的故事。于是我就由《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出了本单元的单元导读(我一般在一单元开始或结束都会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因为单元导读常常很明确地告诉孩子们本单元学*的'重点,为中高年级孩子的学*打下基础)。

  再利用单元导读,引入本课的学*。虽然看起来饶了一个弯,但结果在实际的课堂上却为孩子的学*降低了难度,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打下了基础。那么情感目标达成顺利,我就把接下来的重点放在了句式训练和分角色朗读上。这样一来夯实了语言的训练,使课堂就显得更有实效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6)

——《玲玲的画》说课稿优选【10】份

  《玲玲的画》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 2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得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画好作品)――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三幅画,理清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更满意”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了“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去体会玲玲的“满意”;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拓展,联系生活,重视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课中,在理解端详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否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呢?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由交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

  四、教学反思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玲玲的画》说课稿 4

  学*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三、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小结

  五、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玲玲的画》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 6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这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其中字词教学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读通这篇记叙常见的生活小事的文章已不算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和长句子的朗读,仍是学生学*重点,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情境、联系身边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创设情境,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练*读好课文,真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我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 悟中朗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多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等。“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 落实训练 积累语言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音、形、意整合的方法,来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在随文识字中掌握字的音、形、意,并会用这些字,在集中识字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

  生字口字旁的“叭”是一个十分容易读错的字。所以我提取了熟字足字旁的“趴”与之相对比,让学生区分两个字的异同,从音、形、意三方面把两个字正确区分开来,以往的课堂中,希望通过

  总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不仅让学生认识这8个生字,同时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让他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玲玲的画》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 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 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 落实训练 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字词——探究体验——学*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 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 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 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 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 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 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 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复*生字词:游戏“摘苹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这 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二)、走进文本,探寻主线

  1、听课文录音,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2、玲玲的心情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究其中的缘故吧!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画好作品,体会“满意”

  ①出示第一幅图,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漂亮吗?你认为这张画去参加评奖能得几等奖呢?玲玲认为自己能得几等奖呢?你怎么知道的?

  理解“端详”。(指名表演“满意地端详”)

  指导用“端详”说话。

  指导朗读,体会“满意”。

  ②、就在这时,爸爸说(生接读),一个“又”字,你能读出什么?

  指 导读出催促的语气。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①、在爸爸的又一次催促下,玲玲说:“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可这时意外发生了,(动作演示并引读)玲玲的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哦,这么美的画弄脏了,玲玲的心情该是多么――(生回答),哪个词最能体现玲玲此时的心情呢?

  哭声惊动了爸爸,爸爸放下报纸问:“怎么了,孩子?”来,全班同学一起问问玲玲――怎么了,孩子?

  ②、玲玲哭什么呢?(指名回答)

  ③、指导朗读4――6自然段。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①、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7――10自然段,边读边想: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②、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读出来了?怎么会有这种变化呢?她是怎么做的?

  玲玲“想了想”,说明什么?能不能把“想了想”这个词去掉?为什么?

  玲玲在想些什么?

  在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用“懒洋洋”说话。

  ③、指导朗读。

  ④、出示第二幅画,并和第一幅进行比较,说说哪幅更漂亮?为什么?

  ⑤、正哭着的玲玲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可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谁来说说,爸爸是怎么帮玲玲的?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

  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⑥、 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教师加以补充:这里的坏事是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好事”又是指什么?你找到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了吗?

  ⑦、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四)、课堂 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以后,我们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办呢?对,大家一定要记住――(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读读抄抄”,鼓励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抄写“读读抄抄”中的句子。

  《玲玲的画》说课稿 9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玲、催”等8个生字,会写“肯、楼、梯”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板书:玲玲

  学*生字“铃”(出示课件2):读音(后鼻音,第二个“玲”念轻声。);辨别相似的字“铃”“龄”“零”“领”“岭”。

  2、补充板书:的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设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带着问题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朗读,老师带读,学生自读。)

  三、读中识字

  1、出示词语:端详评奖脑筋楼梯催眠糟糕弄脏肯定懒洋洋叭叭响一幅画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指导书写“糟糕”中的“米”字旁最后一笔要变成点;而“楼梯”中“楼”上面的“米”不用变。“肯定”中的“月”字竖撇变成了一竖,且这个“月”要写得稍微宽一点;而“弄脏”中“脏”月字旁不用变。

  2、出示句子:

  (1)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bā)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小花狗懒洋洋地趴(pā)在楼梯上。

  辨析“叭”与“趴”的读音、字形。学*生字“狗”,强调反犬旁的书写“撇、弯钩、撇”。

  3、积累词语:仔细地看懒洋洋地趴满意地笑高兴地说满意地端详(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读中悟理

  1、依次出示图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做动作帮助理解“端详”(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指导朗读。读出喜爱、激动、兴奋之情。

  B、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思考:不就是一幅画吗,弄脏了就弄脏了,有什么好哭的!什么原因让玲玲哭得这么伤心?

  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小结:玲玲画这幅画用了好长时间,已经很晚了,很迟了,很不容易,她画得太认真了。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抓住“时间不早了”“又在催她了”读出时间长;第二句话抓住“来不及了”读出玲玲的着急和无奈。

  C、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指导朗读。读出喜悦、满意之情。

  说说你认为哪一幅更好?(最后一幅比第一幅更生动了!)

  (在读中梳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板书: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

  在“哭了”和“笑了”之间画上一个弯箭头(或虚线)。

  (指着板书)同学们,从玲玲的“哭了”到“笑了”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坏事好事)

  如果要在这个箭头上写四个字,你会写哪四个字?(肯动脑筋)

  玲玲刚才动了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想了想)

  除了玲玲动了脑筋,还有谁也动了脑筋?从哪看出来的?(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在看的过程中动了脑筋。)

  指导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往往”两个字能去掉吗?(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把坏事变成好事。)

  二、拓展延伸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帮忙把坏事变成好事:

  a、手里的笔筒掉在了地上被摔了一条缝。(用彩色卡纸折几朵漂亮的小花贴在有缝隙的地方)

  b、漂亮的裙子被勾出了一个洞。(在破洞地方绣上一朵花或小动物)

  2、出示“我要说”:

  在今后,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满意地端详——哇地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

  (肯动脑筋)

  坏事—————好事

  《玲玲的画》说课稿 10

  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

  (1)桌合作学*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生字。

  ◎教师引导:*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

  四、指导观察、练*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