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课《风的魅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风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认识风能,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科学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

  3、情感态度目标: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难点是: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

  五、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操作法、体验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风筝,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老师和学生风筝作品等。

  学具:纸、细竹条、彩纸、细线、剪刀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体验活动,导入新课

  1、展示同学们带来的会飞的玩具——风车、各式各样的纸飞机、飞碟等。

  请同学们现场演示一番,学生会争相演示,会飞的玩具成为课堂的景观。

  经过体验,让同学们说说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呢?小组讨论得出是风能的作用。

  及时补充风能是空气中水*流动的气流,由于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因而流动时必然有一定的能量,这就是风能。

  2、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如风能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致热等等,风能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灾难,如龙卷风、飓风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强大的风能,为人类造福。

  引出本课课题《风的魅力》。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玩会飞的玩具,体验风的作用,引出本课。本环节用时4分钟)

  (二)、设置情境,探究学*

  1、首先播放山东潍坊风筝节视频,让学生置身风筝节,感受风筝节盛况和放飞风筝的乐趣。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课前收集到的风筝节资料进行解说: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制作历史悠久,属*三大风筝派系之一。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

  在潍坊风筝博物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陈列展出,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2、问题:同学们放过风筝吗?——放过

  制作过风筝吗?——没有。

  3、技法点击:(板书步骤)

  多媒体演示制作风筝的步骤:

  1 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 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 用一根线拴在横杆和竖杆的交叉点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 美化风筝

  (本环节通过观看潍坊风筝节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且以学生自己当解说,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让学生对风筝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现场示范制作步骤,使学生明确制作方法。)

  (三)、学生创作,老师辅导

  先请同学们欣赏别班同学的作品,并提议用和他们比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创作构思,根据各自带来的材料,进行制作。

  (学生是学*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四)、体验放飞,总结经验

  制作完成后,风筝带领同学们到学校操场,进行试飞活动。

  有的小组的风筝不仅制作漂亮,而且飞的很好,有的小组的风筝可能会飞不起来。大家一起帮他们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

  然后让同学们集体选出最喜欢的风筝作品,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并从中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造型奖以及最佳工艺奖等。然后,让制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生活中也要多动手,勤动脑,享受生活的乐趣。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体验风能的作用,并感受成功的快乐。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交流学*。)

  (五)、课后拓展

  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风能玩具。

小学美术说课稿2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上午好!

  我是面试小学美术的__号考生,下头我将进行我的说课,说课的资料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远*的奥秘》。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本次说课。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教师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远*的奥秘》一课节选于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生对*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和对视*线,消失线的概念理解。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具有十分丰富和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他们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所明白的东西。他们喜欢按照自我的想法自由的表现;但观察本事较差,只能用简单的描绘来表现自我的想法。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本事和艺术创造本事,学*正确的透视规律。让他们在简便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的想法,贴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学*,了解视*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经过观察,探讨,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思维,并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观察远*的实践活动,搭建美术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经过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发现*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理论和规律。并在绘画实践中应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讲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真实。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备好教学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作业纸等。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资料,本课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

  2、创设情景法,经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打破传统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

  (2)学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学*也不例外。科学的学*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经过设问,观察,合作交流,创作,互评,让学生进取参与并亲身经历知识构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效率,顺利完成学*任务。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景。

  (2)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图片”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远*奥秘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图片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图片,为后面同学自我创作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经过体会图片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远*的奥秘》

  (3)引导启发了解透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由于每个学生成长历程不一样,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一样,所以,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透视”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经过“*大远小”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从而得到本课的重点,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视*线,消失点的概念。

  (4)大胆创作绘制远*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绘制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生活的事物进行自我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透视规律的使用,以及视*线和消失点的寻找。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简便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5)展示欣赏自评互评我之后设计了“展示欣赏—自评互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我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我的作品名称,讲述自我作品的构思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我的看法,讲出各自的优缺点。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本事。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一样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进取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本事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所以我最终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这一环节对欢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终,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图画拿到学校来,把自我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总之,本节课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进取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本事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本事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多谢各位评委教师!

小学美术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本课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学生在已学过的《小花饰》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画、折、剪等操作技能,学*剪纸团花主要训练学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图案的简单设计能力。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人以美的感受,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显性内容与目标

  1、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历史、制作方法及应用。

  2、 在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观察与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镂空图案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范例作品、剪刀、彩纸、胶带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及意图:

  一、 激趣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花瓶教具,让学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还缺少什么?学生发现没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师顺势拿出剪刀与彩纸剪出漂亮的花朵贴在花瓶上,并告诉学生这是团花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 学*探究部分:

  首先从课题入手,结合学生看到的团花和图片想一想什么是团花?为什么叫百变团花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小结。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团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加深了解,利用课件演示图片,欣赏团花的历史、图案的寓意。由此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其次进入探究学*的想一想、做一做环节。课件出示团花的制作步骤图片,请学生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由此看出剪纸团花的关键在折和剪,教师板书,然后播放课件请学生来想一想并判断谁折的好、哪种方法折的正确、哪种方法剪的圆、怎样剪不会散,学生做出判断后让他们做一做,学生分组尝试2折、3折、4折、5折后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种折法剪的圆,教师演示课件小结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多尝试。

  最后是小组合作学*,教师将做好的团花范例分发给各个小组,然后出示合作学*目标分别讨论剪去的部分是团花的什么地方?团花的外轮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团花的外形与图案有什么不同?团花由几层图案组成?教师结合课件检验学生合作学*的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想一想、做一做的环节教师强调了剪纸团花制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合作学*过程中,了解团花的制作过程,抓住团花的特点学会镂空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在学*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能力,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解决教学难点。

  三、 艺术实践部分:

  让学生想一想剪什么样的团花,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剪剪看,让学生欣赏书中的纹样并设计制作。教师在辅导中强调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环境卫生。请学生将自己剪好的团花贴到花瓶上师生共同欣赏评价。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与评价能力。

  四、 应用拓展部分:

  教师首先结合课件讲解团花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应用在生日祝寿、结婚庆典还有邮票等图案设计中,请学生再想一想团花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最后教师出示利用团花制作成的贺卡,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剪纸团花来做成礼物或工艺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装扮空间。这样设计能将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静物一家》,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内容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将身边的静物进行合理分类、组合,感悟构图中主次关系,运用线描的工具,有意识地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物品,表达个人对生活的关注,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材设置了两个尝试性的小训练,以分解本课学*的重点、难点。第一个小训练是根据主题选择出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使学生从中对静物的分类有所感悟;另一个小训练是以画家作品为范作,在示意图中标出主要物品的摆放位置(构图),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图中主体物品摆放的位置关系的意识。

  作业的设置包含了两种活动:

  一、选择物品进行分类组合;

  二、用线描表现物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绘画,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学生实际。强**师课堂直观绘画示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以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与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为落实教学目标,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1、了解静物的分类;

  2、以线描的形式表现静物。

  教学难点:

  1、静物的有趣组合;

  2、作品突出构图形式美。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准备对于美术课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准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条件。在课前布置学生选择静物时,可提示学生一定的选择范围,贵重物品、大型物品、危险物品等不宜作为课堂学*用具,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

  教师准备:静物图片、范作、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绘画6B铅笔、白纸、美术课本、多件不同用途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二、教法和学法:

  (一) 教法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建立在学生尝试体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根据此认识我采用情境设置、探究感悟、演示指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营造给学生全面参与和体验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感悟,在体验的活动中获得认识,并借助多媒体及教师示范,增加直观印象,提高学生学*兴趣,解决教学难点。

  (二)学法

  学生是根据一个主题联想画出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从中对静物的分类感悟;另外是以画家的作品为范作,在示意图中标出主要物品的的摆放位置,以此加深对构图中主体物品的摆放的位置关系的意识。为了增加感性体验,课堂上同学们能够通过分类摆放自己带来喜欢的物品,自主解决问题,和老师收集的一些生活

  中各个场所中常见的的各类静物的图片,以图片和名家作品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物品,达到小训练的目的。为了引起学生绘画的激情,老师在作业前安排静物绘画演示。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老师如何构图,如何用笔。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1分钟内)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采取了 “开门见山”式直接导入法。(如:老师说:今天我和同学们去认识一个特殊的家庭,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家——静物的一家。)这样的做法直接明了,又节约了时间。

  (二) 讲授新课(约15分钟)

  1、理解静物概念。

  通过提问,举例、老师小结。让学生理解“静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2、让学生寻找身边的静物并且学会分类。

  在学生懂得什么是静物后,我让学生在课室内找一找有什么静物,在家里又有什么样的静物,你们会分类吗?怎样分?通过活动让他们关心自已的生活。

  3、品读名家作品,学*如何构图美。

  优秀的名家作品包含着很多构图美的元素,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述,同学们的研讨,分析。从绘画中学会如何组合有趣的静物、如何构图表现。

  4、操作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让个别学生到讲台前体验:不同物品的外形,大小、类别摆放出优美的静物组合。老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三) 教师直观绘画演示,再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约3分钟)

  教师的现堂的绘画演示,能体现出老师基本功,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不但让学生更直观的学*,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的欲望。

  (四) 学生作业(15分钟)

  本课的学生作业我安排约15分钟。因为本课是线描造型教学,用具较为简单,学生也易于掌握,绘画速度较快。学生创作可以自选2—3件物品,与同学一起分

  类,用线描的形式把它画下来。也可以用回忆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熟悉的题材。关健能体现出生活情趣。

  (五) 作业展示与评价(5分钟)

  我把作业展示分两大类,一类是构图美的作品;另一类是线条美的作品。学生们通过自评、互评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探讨。 教师适时概括小结。

  (六)课后拓展

  向同学们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景物都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表现,就能把最普通静物画成艺术作品。

  四、板书设计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扬,我确定分两类进行展示。以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美术活动。

  第6 课 《静物一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好,天气炎热,各位老师都辛苦了。

  希望我的说课能够给各位老师带来一丝清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3课《我心中的未来》《我心中的未来》是一节关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造型表现方法的基础上,以进一步运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未来的蓝图,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为目标的课程,为今后学生们学*运用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进行造型表现奠定了基础。

  基于我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的变化,了解想象画创作的基本表现形式与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想使学生表现出心中的我心中的未来,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了解我心中的未来浅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构思、想象、合理构图,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心中的未来是我认为的本节课的重点所在。而尝试用不同的美术造型表现方式体现心中的未来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绘画示范作品,科幻类资料、视频等。并让学生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准备铅笔,白纸,橡皮擦、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以便更好的完成这一次有趣的互动。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启发引导法、讲解分析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取欣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欣赏观察,合作练*等方式自主学*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那么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呢?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听音乐引好奇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贺瑞斯曾说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更是学*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以儿童歌曲《种太阳》来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幻想过未来呢?在你们的心中,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们通过音乐的歌词和讨论,对今天的课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之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看视频谈构思在这一环节讲解知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重点。我会采取欣赏、交流、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到未来的高科技世界里遨游。播放视频和图片,展示高科技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想象,鼓励他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的说说自己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和看法,让学生在欣赏分析的过程中,得到启发。然后引导同学们欣赏教材上的范图和老师展出的示范作品,从表现形式、材质、色彩、构思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它的构思、构图以及色彩应用等有值得你学*的地方吗?如果让你去画,你打算怎么去表现呢?”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承担着激发兴趣的任务,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创作素材,让他们对心中的未来有个更准确的想象。

  三、画未来显个性在这一环节,学生将动手亲自实践,突破难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共同尝试绘制一副我心中的未来,同时老师简单讲解绘制的方法与步骤,之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表现心中未来的方法及合作方案,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和合作方法后将本组的合作方法和制作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我播放梦幻轻松的背景音乐,鼓励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动脑,有创意的用水彩笔、铅笔、蜡笔等工具,尝试以不同绘画的方式表现心中的未来。在同学们绘制的过程中,我来回巡视,全面观察学生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随时表扬有创新的学生作业,做其他学生的榜样,这样学生们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作品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同时,学生们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和被认可的乐趣。

  四、展览作品评优缺在这一环节评价学生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表达和欣赏评价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举办一个故事会,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和描述自己的创作画面,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推荐,并谈谈在这次创作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然后让所有的'同学作为观众,从色彩、构图、创意等方面以欣赏宽容的态度对作品进行评述。“你觉得这些作品中有哪些值得你学*地方呢?”这么做,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后老师评价:对所有的作品都进行肯定,从作品的美感、绘制方法、设计创意、合作意识等鼓励和认可学生,同时对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创造,就没有对与错,只有好和更好了。

  五、总结收获试创新在这一环节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延伸课后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们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有没有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吗?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科幻资料和图片,或者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最后我想说说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便于梳理知识,让本堂课学*的内容简明扼而直观的再现在学生面前,我采用了趣味型和知识型想结合的板书:我心中的未来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各位老师耐心的倾听,希望老师们多多点评,为我今后的教学设计指出完善的方向。


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1)

——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

美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流动的颜色》,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流动的颜色》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使用水彩颜料,体验色彩融合变化的初始课。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教学重点)

  情感目标:感受吹画活动及合作学*的乐趣,体验抽象绘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吹画后,能展开想像,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启发法 、 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上,我将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作等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

  三、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低年级学生想像力丰富,表达方式大胆,学*兴趣持续时间短,动手探究能力不强等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故事激趣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老师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接着,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叫乐乐的小朋友调好颜色正准备画画时,被他的朋友喊出去玩,忘了收拾桌上的颜料。这些调皮的颜色跳出来,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红色和黄色撞到了一起,“天啦!”蓝色看到后尖叫起来,立刻跑去扶它们,蓝色为什么会尖叫?扶它们时又发生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导入,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自然地进入课堂状态。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把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藏在故事的情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低年级学生学*的主动性及求知的欲望。

  (二)初步尝试,探索发现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自己调颜色滴在纸上,先尝试用一种颜色吹,然后再换一张纸,用红黄蓝等颜色吹,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总结自己的发现,找到故事的答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合作交流。因此,我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得到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方法,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颜料加水过多颜色就会太淡,水太少就会吹不动,以及两种颜色流在一起后会变色等规律,由于这一发现,学生很快明白了故事中蓝色尖叫的原因是看到红色和黄色撞到一起变成了橙色;扶它们时发生的变化是:扶红色的手变成了紫色,扶黄色的手变成了绿色。

  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运用课件展示:当这些颜色发现自己变色了,正感到疑惑时,乐乐回来了,“呀!好漂亮、好神奇的颜色呀,我要给它取个名字——流动的颜色”(板书课题),乐乐说完便把其它的颜色也吹到纸上,玩了起来,真是美极了,我要把它们变成一幅幅漂亮的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以故事贯穿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的情境,及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迅速投入到课堂中去。

  (二) 作品欣赏,启发联想

  1、 作品欣赏

  教师及时问道:乐乐画了些什么?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自然地进入作品欣赏阶段。看:《和谐家园》、《缤纷海洋》。通过这些作品带给学生巨大的惊奇和莫大的兴趣。

  【设计意图】好的范图就好比一块引路石,帮助学生及时进入角色。

  2、启发联想

  欣赏完乐乐的作品之后,课件展示:乐乐向大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学生观察后回答:“吹了之后添画的”。

  课件继续展示:乐乐还吹了很多作品,想考考我们,看,这幅可以添画成什么?有的说可以添画成大树,有的说可以添画成怪兽……当学生对吹画的作业一时想不出能添画成什么的时候,通过课件转动作业的角度,再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想像。当学生的脑海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时,我利用课件把乐乐的添画作品展示给他们看,让作品与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刚才这幅,乐乐把它添画成了花瓶,这幅添画成了……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教师示范

  教师根据今年*.常德“桃花节”的盛大活动,即兴创作《三月桃园》。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常德首届“桃花节”为创作题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再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教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种直观感受与体验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取代的。

  当学生欣赏完乐乐的作品,感受了老师创作的全过程之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马上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快乐作画,展示评价

  首先让每组同学,相互观察、讨论自己的画面,看看流动的颜色像什么。然后让学生确定是自己一个人作画,还是和同学合作,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把作品贴到我设计的作品展示评价板中,然后采用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在这个阶段,运用讨论法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去观察,体会、发言,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作用,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完成精美而神奇的作品。

  (五)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教师简单地小结今天的学*情况后,用课件展示,美国画家波洛克用滴流的方式创作的特色作品以及*画家利用喷水、撒盐、实物压印等方式创作的精美作品,让学生了解到作画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善于探索、尝试就能创造出更精彩更神奇的作品。

  【设计意图】最后设计的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使教学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将文字与画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板书: 流动的颜色

  吹 —→ 想 —→ 添画

  四、教学反思(设计理念)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一个完整有趣的小故事,贯穿在整个教学中,能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参与实践——交流探索——引导想象——快乐作画——展示评价。轻松愉快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本课的创新之处是:发挥精品范画的魅力,让作业等于作品。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在小候都尝试过吹画,我小时候也玩过吹画,但只是照着书上的作品吹吹玩玩,从没想过这样简单的技法也能创作出神奇的作品,其实美国画家波洛克,他的世界名作,就是运用的这种技法。用简单的技法创作出非凡的作品,这就是艺术的真谛。所以,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让作品感染学生,让学生知道其实画画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多动脑思考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的作业等于作品,并爱上美术课。

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及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学法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眼睛的注意。然后我让小朋友们闭上眼

  好学教育:

  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眼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小朋友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细心观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组成?小朋友们会说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结构图片,小结眼睛的基本构造,使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接下来,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事物的呢?这样提问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后,我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来简单的讲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课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图片,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生活)学生会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等,这时用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眼睛形状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外形、色彩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眼睛。这个小练*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的眼睛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评价重点在于表现的眼睛是否结构正确、特点突出。

  (三)深入

  我神秘的告诉小朋友们:“你知道吗,眼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眼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会发生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表情下的眼睛变化。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成语表演游戏,出示如“眉开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圆睁”“虎视眈眈”等成语,请学生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眼睛发生的变化。接下来,再请学生画一画不同表情的眼睛,并进行展示评价。

  (四)欣赏构思

  在画过有表情的眼睛以后,请学生欣赏《错误的镜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制作、彩纸剪贴、电脑绘画、废旧材料组合的一些关于眼睛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思考自己打算画一个怎样有趣、独特的眼睛,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等。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评价

  学生进行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

  好学教育:

  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请小朋友们课后收集有关动物眼睛的图片和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美术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十课《风的魅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风的魅力》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该领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五年级下学期安排《风的魅力》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制作能力。教材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认识风能,运用各种材料加工出风力玩具。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科学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风能。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风能玩具。

  3、情感目标:在制作风能玩具的乐趣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难点是:制作简易风筝的骨架扎法以及风筝的绘制。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教”,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乐于去发现美,感悟美,进而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方法;(2)动手尝试练*的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直观欣赏范作、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自主创作等多种形式。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风能玩具,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老师和学生作品等。

  学具:纸、细竹条、彩纸、细线、剪刀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以以下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会飞玩具如——风车、纸飞机、飞碟等。请同学们现场演示一番,学生会争相演示,会飞的玩具成为课堂的景观。这样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学*氛围,激发求知的欲望,经过体验,让同学们说说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呢?小组讨论得出是风能的作用。

  (课件出示)介绍了什么是风能及合理利用风能,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减轻越来越大的能源短缺的压力。自然界中的风能资源是极其巨大的是地球上可资利用的水能总量的10倍。引导学生说说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如风能发电,风帆助航,风车提水,风力致热等等,风能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还会带来一些灾难,如龙卷风、飓风等,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强大的风能,为人类造福。这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加深刻的了解风能。

  这时引出本课课题《风的魅力》并板书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玩会飞的玩具,体验风的作用,引出本课。)

  (二)、设置情境、探究学*:

  刚才老师已经用体验活动和课件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对风能以及风能玩具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这个最佳的学*状态基础上,老师再次给学生介绍一个重量级的风能玩具——风筝,从而更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这时老师播放山东潍坊风筝节视频,让学生置身风筝节,感受风筝节盛况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点视频)潍坊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属*三大风筝派系之一。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

  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潍坊风筝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博物馆,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学生了解了潍坊风筝节之后,教师再以著名诗人高鼎写的一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休息日在广场上放风筝的体验。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对风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风筝制作步骤,同时教师进行示范制作

  1 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

  2 用两根竹条做斜杆,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 用一根线拴在横杆和竖杆的交叉点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4 美化风筝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提示:

  制作风筝时的最重要因素要对称,否则两边会受风力不均衡,影响风筝上天。可除了风筝外形,图案色彩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制作步骤和方法,能设计出有个性的风筝

  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图案样式的风筝给学生欣赏,从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三)、学生制作,老师辅导:

  此时创设学*情境:一年一度的风筝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潍坊正在募集优秀风筝作品进行展评,你们有兴趣参加吗?心动不如行动,还等什么呀,赶紧开始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时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创作构思,并在小组内展开竞赛,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完善构思,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让学生根据各自带来的材料,进行制作。

  (学生是学*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点评,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体验放飞、总结经验:

  制作完成后,让同学们带着风筝到学校操场,进行试飞比赛活动,感受风的魅力,有的小组的风筝不仅制作漂亮,而且飞的很好;有的小组风筝飞不起来,让大家帮他们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请学生选出选进风筝节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并拓展: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拓展这一环节让学生课后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风筝、最小的风筝、最重的风筝、最长的风筝,还可以制作更多的风能玩具。让学*从课堂走向课外,进一步发现美,探究美,提高审美情趣。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以学、练结合,发现学*和美育相融,符合美术新课标要求。

  八、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做到和谐一致。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多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引领我在今后提升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术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古代园林的欣赏。*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园林的起源、发展;*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颐和园、拙政园、水绘园等,启发学生体会*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通过*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

  学情分析:

  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

  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学生带课本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阶段(媒体短片欣赏)

  *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过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古代建筑,故宫,天坛-------。今天我们同样学*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遗产中的一颗明珠--*古代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顾上一课学*的内容,初步感受*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思考):*园林的概况(幻灯片放映并讲解)。

  园林的历史:

  *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造园艺术的原则:

  *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的分类:

  提问:上面我们看了相关园林的历史以及*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原则,那同学们知道*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

  寺观园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

  活动二(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

  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该园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的"天人合一"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

  活动三(探索分析):欣赏*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

  结合教材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介绍一下颐和园,包括颐和园的历史、景点的布局设计、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景点等。

  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宫"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

  学生: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皇家园林,但是风格上不一样。凡尔赛宫的设计上很规则,很有现代感。颐和园给人的感觉很随意,与自然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教师总结:古代建筑艺术是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同属于皇家园林,在园林设计上共有的特点是大型建筑物布局严谨,体现了等级制度,具有宫廷气概。但是它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颐和园把建筑通过巧妙地组合与地形和山石树木互相配合,创造一种富丽堂皇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突显我国古代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凡尔赛宫是以中轴线对称、均匀、规整式的园林布局手法。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四(课堂拓展)忆水绘园

  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展示如皋水绘园的美景。

  水绘园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水绘园是苏北*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通过幻灯片展示再结合同学们自己对水绘园的记忆描绘出你心中水绘园的景象。

  找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同学们手中表现的水绘园各有特色,都很美。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作为如皋的名园水绘园,学生基本上都游玩过。通过忆水绘园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园林的情感。

  三、本课小结

  *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它是*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

  纵向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横向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公*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是以四个活动(了解思考-感受体验-探索分析-课堂拓展)为主线,思路清晰,节奏紧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控制好知识的深浅度,合理地利用课堂开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既有兴趣学*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美的东西存在。

  合理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放飞思想。

美术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切割移位的方法,感受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移位作品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进行切割。

  教学难点:

  进行有序的排列。

  教学过程:

  1.欣赏:

  (1)选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经过切割后重组的画面有特有的神奇。

  (2)组织学生寻找规律:有规则的间隔,可以横向切割排列也可以纵向切割排列。

  2.发现:这样的作品会产生变形的效果。

  运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什么?动物形象、风景画面等。

  3.动手切割要点:

  方法指导:先用尺子良好尺寸,做到均匀;然后用尺子对起上下两点,注意手要按紧,不使尺子移动,用工具到进行切割。

  4.重新组合要点:

  方法指导:将切割好的图片摆在作业纸上,拼摆好间距后再用胶水粘贴。

  5.布置作业:根据自己所带的图片经过切割后再重组成一幅有趣的作品。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

  注意学生的用刀的安全指导;

  粘贴方法的指导。

  7.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美术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面试小学美术的XX号考生,下面我将进行我的说课,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远*的奥秘》。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七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本次说课。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一. 教材分析

  《远*的奥秘》一课节选于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学生对*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和对视*线,消失线的概念理解。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具有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他们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所知道的东西。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但观察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学*正确的透视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学*,了解视*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通过观察,探讨,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思维,并以这样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远*的实践活动,搭建美术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发现*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理论和规律。并在绘画实践中应用。

  教学难点是: 如何讲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真实。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学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作业纸等。

  六、 教法学法

  (1)教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

  2.创设情景法,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打破传统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

  (2)学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方法,学*也不例外。科学的学*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通过设问,观察,合作交流,创作,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效率,顺利完成学*任务。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图片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图片”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远*奥秘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图片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图片,为后面同学自我创作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图片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远*的奥秘》

  (3)引导启发 了解透视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 由于每个学生成长历程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透视”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大远小”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从而得到本课的重点,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视*线,消失点的概念。

  (4)大胆创作 绘制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绘制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生活的事物进行自己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透视规律的使用,以及视*线和消失点的寻找。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5)展示欣赏 自评互评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自评互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讲述自己作品的构思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讲出各自的优缺点。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图画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2)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 (菁华6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1

  一、说教材(——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具,更易引起幼儿共鸣。)新《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想象、创造,活动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关节进行玩色)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幼儿对于色彩丰富,内容鲜明,形象生动的美术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要,而他们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生活艺术氛围也成为了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我设计的这堂美术活动《魔力手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艺术力的机会,而且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根据年龄,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

  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多元化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尝试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变形想象添画,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胆动手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想象添画。(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利用关节弯动印染;难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

  三、说准备——考虑周全,注重细节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物质准备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颜料(滴于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记号笔、抹布。

  (经验准备有:幼儿了解过手的特征,有过玩色经验。)

  (在物质准备时还注意细节的设计,将颜料滴在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这样幼儿在蘸的过程中就不会打翻或滴漏,能适度控制颜料,保证作品的成功率。)

  三、说过程——游戏贯穿,层次清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目标为指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兴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儿戴手套操作,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方法);最后,组织小手变形游戏、添画,(启发想象)。

  (一)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第一环节:观察小手,引发兴趣)

  1。师:我们都有一双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弯弯有关节,我的小手真灵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请幼儿分别点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弯曲手指,发现关节。

  (幼儿对小手已有认识,所以都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从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了在师生的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打下铺垫。

  (二)教师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环节,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师:快乐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礼物。(出示手套)看,这是什么?(手套)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来试试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教师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动小手,变化手的动作。(师引导语:"六一六一真快乐,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老师继续弯动手指,变换不同部位去轻触颜料。(引导语:"跳进颜料真有趣,拇指弯弯碰一碰,食指弯弯碰一碰……每个关节动起来"在这里我巧妙地将指导语言编成小儿歌,使讲解示范的过程更清晰、简练。并注意)提示:轻轻地触碰颜料,自由选择颜色。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方法)而运用示范讲解使得内容很直观,易于幼儿了解,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暗示、提示,为幼儿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础(做准备)。

  (三)幼儿戴上手套尝试(第三环节,幼儿操作,运用方法)

  (引导语:你们的小手有没有得到六一礼物?让你们的魔力手套也来变一变!)

  1。在这里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轻碰颜料;尽量多的弯曲不同关节,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师:你们也来戴上魔术手套试试吧!

  3。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戴上手套后,弯动各个关节,进行印染。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信心和发挥想象。

  4。待大部分幼儿完成后,老师组织欣赏评价:我们的魔术手套都变成什么样了?请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变成五颜六色了)这一环节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四)组织变形游戏(第四环节:变形添画,启发想象)

  1。哎呀,我的魔术手套又要变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师做一个造型。

  2。请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老师的魔术手套变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师随即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添画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这两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接着请幼儿也来变一变,说一说,画一画。这一环节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受任何限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充分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力,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请幼儿互相展示新造型,与同伴一起自由欣赏。你的魔术手套变成什么?邀请你的魔力手套变出的朋友一起来跳一个"快乐的六一"舞吧!(带领孩子跟着音乐自由地跳舞。)这一环节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及分享的乐趣。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说教法——丰富形象,灵活运用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法、)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沉醉在与手套的游戏中,使幼儿感受魔力般的变化,动静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大班美术《魔力手套》的说课稿,有很多不足,请评委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2

  设计意图

  《快乐大转盘》的绘画形式新颖、有趣生动,促使孩子们尝试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活动通过传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别人作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并大胆创作的一节活动,重点是放在大胆想象上。但这里的想象并不是不着边际的,通过而是一个图形作为线索来激发幼儿想象的。原教案的规则是:整个班的孩子围坐成一个圆,将自己画好的图形统一往一个方向传递,让下一个孩子进行创造性地添画。而为了活动的可操作性、可实用性,我修改为以小组为单位,五六个孩子进行传递、轮流添画,这样一来,小组里的孩子们可以一起商讨如何添画会更恰当更好看,也逐渐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一)能在同伴原有绘画基础上大胆想象,为同伴的作品添画。

  (二)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体验交换作品作画的趣味性。

  (三)在游戏情境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图片、黑板、音乐、录音机、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想象:“你觉得它看上去象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画面上大胆想象并表述。

  教师在画面上添画,让幼儿想象:“你们看,现在它又象什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

  (三)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让幼儿进行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传递添画,提醒幼儿变换纸张的不同方向,大胆想象,在别人的基础上作画。

  (四)作品评价

  “你原来想画什么的?现在变成什么?”

  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范文三:水仙花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水仙花外形的基础上学*用水墨画形式绘画水仙花。

  2、初步掌握勾线填色的方法来表现水仙花的形态。

  3、激发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勾线填色的方法来表现水仙花的形态。

  难点:用毛笔作画时线条大胆流畅,能初步运用留白方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水仙花的基本部位特征。

  2、宣纸、毛笔、墨、颜料、水桶、抹布若干。

  3、ppt课件、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出示水仙花图片)小朋友,我们都认识过水仙花,那你能说说水仙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它们分别是长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水仙花有圆圆的球茎,弯弯长长的根,绿绿长长的叶子,还有白白的六瓣花。

  二、学*勾画水仙花的外形

  1、介绍作画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画水仙花。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毛笔、墨汁、颜料、宣纸和毛巾)

  小结:今天我们就要用水墨画的方式画水仙花。

  2、出示范例,讨论绘画方法

  (1)师:你看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呢?(引导幼儿按照生长规律进行绘画:先画球茎)

  (2)师:水仙花球茎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像大蒜头一瓣瓣)

  教师示范画出水仙花球茎。(边画边说出蘸墨及握笔注意点)

  (3)师:球茎上慢慢长出什么?(细细长长的根和绿绿长长的叶子)我先请一位小朋友来画画水仙花的根和叶子(幼儿尝试)

  (4)老师也想来画画的,看好老师和他画的方法一样吗?(教师示范)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剩下的叶子画一下吧,我们要把毛笔竖起来轻轻的画哦。

  提醒:你们要记住了哦,画叶子的时候要用一笔完成,这样才可以把水仙花变得更加漂亮。

  (5)师:最后再画上水仙花的花朵,水仙花的花朵是什么样的呀?(水仙花由圆圆的花心和6片花瓣组成的)

  教师小结:我们按照水仙花的生长方式从球茎、根、叶子和花朵,现在我们把画好的'水仙花装到花盆里吧。(教师添画花盆)

  三、学*为水仙花上色

  1、师:你们看,一盆水仙花画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吧。蘸颜料的时候要把颜料蘸的饱满一点,从上往下进行涂色。

  2、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呢?(个别幼儿示范)你看这应该怎么上色呢?(强调从上向下一笔涂色,留有空白没关系,不要反复填涂)

  教师总结:一副漂亮的水仙花就完成啦,看看水仙花大大的茎块应该画在纸的什么地方呀?(靠下方,但要留出花盆的位置)

  四、幼儿动手画水仙花,教师巡回指导

  1、要求:

  (1)根据水仙花的生长规律进行绘画,要注意留出花盆的位置。

  (3)画的时候要把毛笔宝宝竖起来。

  (4)换颜色的时候要把毛笔洗干净,洗干净了再在毛巾上舔一舔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点评

  师:我们小朋友的水仙花好了,真漂亮!你最喜欢哪一盆水仙花呢?为什么?(评讲点放在用水用墨上。)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3

  一、说教材(——来自生活、高于生活)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手套"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具,更易引起幼儿共鸣。)新《纲要》中也指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充分利用手套,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想象、创造,活动中充分(巧妙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关节进行玩色)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现在的幼儿对于色彩丰富,内容鲜明,形象生动的美术活动有着很大的兴趣和需要,而他们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生活艺术氛围也成为了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我设计的这堂美术活动《魔力手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艺术力的机会,而且充分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幼儿手的各个部位及各部位的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根据年龄,多元发展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

  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发展情况,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多元化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尝试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变形想象添画,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能大胆动手操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于充分利用手的各个关节、部位弯动印染手套,并进行想象添画。(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利用关节弯动印染;难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添画。)

  (三)活动准备:

  三、说准备——考虑周全,注重细节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在备教材的同时备幼儿。)

  (物质准备有:范作、小型)白色五指棉手套若干、颜料(滴于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记号笔、抹布。

  (经验准备有:幼儿了解过手的特征,有过玩色经验。)

  (在物质准备时还注意细节的设计,将颜料滴在铺有海绵的盘子里,这样幼儿在蘸的过程中就不会打翻或滴漏,能适度控制颜料,保证作品的成功率。)

  三、说过程——游戏贯穿,层次清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以目标为指导,我设计了四个环节。首先,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兴趣;其次,戴手套示范染色,(感知方法);然后,幼儿戴手套操作,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方法);最后,组织小手变形游戏、添画,(启发想象)。

  (一)观察小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第一环节:观察小手,引发兴趣)

  1。师:我们都有一双手,手心、手背和手指,手指弯弯有关节,我的小手真灵巧。你的小手在哪里?

  2。请幼儿分别点出手心、手背和手指,弯曲手指,发现关节。

  (幼儿对小手已有认识,所以都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从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了在师生的互动在老师的引领下教师带领幼儿了解小手并指出手心、手背和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打下铺垫。

  (二)教师戴手套示范染色(第二环节,示范染色,感知方法)

  1。师:快乐的六一要到了,小手得到了一件礼物。(出示手套)看,这是什么?(手套)这是一副有魔力的手套,我来试试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2。教师戴上手套表演示范:舞动小手,变化手的动作。(师引导语:"六一六一真快乐,得到魔力小手套,魔力手套跳呀跳,跳呀跳……哎呀!"魔力手套)不小心跳进了颜料里,老师继续弯动手指,变换不同部位去轻触颜料。(引导语:"跳进颜料真有趣,拇指弯弯碰一碰,食指弯弯碰一碰……每个关节动起来"在这里我巧妙地将指导语言编成小儿歌,使讲解示范的过程更清晰、简练。并注意)提示:轻轻地触碰颜料,自由选择颜色。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方法)而运用示范讲解使得内容很直观,易于幼儿了解,并且在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暗示、提示,为幼儿之后的操作打下基础(做准备)。

  (三)幼儿戴上手套尝试(第三环节,幼儿操作,运用方法)

  (引导语:你们的小手有没有得到六一礼物?让你们的魔力手套也来变一变!)

  1。在这里老师提出要求:注意轻碰颜料;尽量多的弯曲不同关节,利用手的不同部位去印染;注意不混色;不碰到自己的同伴和衣服。

  2。师:你们也来戴上魔术手套试试吧!

  3。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戴上手套后,弯动各个关节,进行印染。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幼儿树立信心和发挥想象。

  4。待大部分幼儿完成后,老师组织欣赏评价:我们的魔术手套都变成什么样了?请幼儿自由观察,并说说。(变成五颜六色了)这一环节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四)组织变形游戏(第四环节:变形添画,启发想象)

  1。哎呀,我的魔术手套又要变了!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师做一个造型。

  2。请幼儿看看、想想、说说老师的魔术手套变成的造型像什么?老师随即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添画眼睛,嘴巴等,使之更形象。

  这两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并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接着请幼儿也来变一变,说一说,画一画。这一环节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不受任何限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充分引导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力,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4。最后,请幼儿互相展示新造型,与同伴一起自由欣赏。你的魔术手套变成什么?邀请你的魔力手套变出的朋友一起来跳一个"快乐的六一"舞吧!(带领孩子跟着音乐自由地跳舞。)这一环节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及分享的乐趣。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说教法——丰富形象,灵活运用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法、)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整个活动始终沉醉在与手套的游戏中,使幼儿感受魔力般的变化,动静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综合发展。)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大班美术《魔力手套》的说课稿,有很多不足,请评委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4

  一、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线无处不在,大到蜿蜒的公路、笔直的高楼、挺拔的山峰;小到一草一木、一桌一凳,甚至小朋友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眉毛、翘翘的小嘴巴……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线,世界才更加绚丽精彩。这些存在于生活中有趣的线,正是幼儿教育鲜活的教育资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强调:加强课程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关注幼儿的学*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此我设计了大班美术活动《我们身边的线》。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幼儿认知特点,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以下目标:1、通过在自然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认识到线的存在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2、多种感官参与感受不同形态的线,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作品欣赏中,幼儿对画面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活动重点和难点就是:能够正确的感受并理解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三、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准备,教学具方面:画面优美、富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录音机、不同节奏的音乐若干段、展版、柔软的线、彩笔、纸张。幼儿知识经验方面:对不同形态的线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幼儿学*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幼儿的学*方式和特点与**不同,存在于动手操作中,存在于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之中,存在于接触鲜活的自然界中。为此本活动的教法是:引导探究、鼓励参与、倡导操作。幼儿是学*的主人,在幼儿的学*方法上,要引导他们大胆地感受、观察、体验、表现,进行主动学*。

  五、活动程序

  本活动中,在认识线、理解线并学*用线造型的过程中,我有意将简单的线复杂化,以各种手段调动幼儿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为幼儿架起了一座通往审美世界的桥梁,把抽象的线赋予情感、注入美感,并在幼儿心中得到活化,成为幼儿自由创造的个性化符号。教学中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画一画、说一说"五个环节。

  1.玩一玩——手中的线

  首先,让幼儿"玩一玩手中的线",并引导幼儿回想,线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然后利用课件,向幼儿展示一根动态的"S"形线,请幼儿把手中的线也试试变成这种形状,幼儿愉快投入到操作中去,变好后引导他们说一说,这根线象什么呢?还可以将线变成其他形状吗?幼儿的积极性极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再玩的时候,幼儿兴趣盎然,把手中的线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完全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充分表达着他们对线的理解和认识。

  2.看一看——画中的线

  在玩线的基础上,幼儿对线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看一看画中的线"——教师打开课件欣赏画面:雄伟的建筑;弯曲优美的河流、公路;波澜起伏的山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得吸引着孩子,令他们新奇不已,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自然界的东西竟然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线组成的,他们情不自禁地用手把画面中的线在空中体现出来。此时,孩子们思维更加活跃,又说出了生活中、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线。在发现和表达过程中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线,体验到了线的美感和魅力。

  3.听一听——音乐中的线

  在情绪高昂的氛围中,教师打开录音机,缓慢而优雅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教师把幼儿领入了"听一听音乐中的线"这个环节。随着乐曲的起伏,孩子们的身体、手势竟然开始动了起来,他们进一步惊奇地发现,音乐中也存在着美妙的线。幼儿跟着音乐十分投入地表演起了音乐中线的旋律和节奏,教师及时参与互动,使幼儿更加活跃。(表演)乐曲不断变化,或*稳、或急速、或喜悦、或悲沉,伴随着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促使幼儿手舞足蹈,活动达到高潮,从而带领幼儿步入最佳的审美境界。

  4.画一画——心中的线

  线条真奇妙、用它不仅可以表现自然界中的美景、音乐中的旋律,还可以表达人们各种各样的心情?带着疑问幼儿进入了"画一画——心中的线"这个环节。首先,展示第一幅作品毕加索的《哭泣的女子》,引导幼儿说说看到画中人有什么感觉,通过整体感知,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觉,这是一种最原初的、最真实的知觉体验,它伴随着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幼儿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此时,教师支持、鼓励和激发幼儿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参与进去和幼儿一起做出真实的感受。接着引导幼儿深入感知画面的语言,猜猜她在干什么?她的心情怎样?她为什么会伤心?她的面部用了哪些线条?逐步引导和启发,使幼儿逐渐体验到作品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带给人痛苦、割裂的感觉。

  第二幅是同龄小朋友的作品《我们多快乐》,非常贴*幼儿的生活,及易和幼儿产生共鸣,他们非常轻松的理解了画面,并且发现线条的应用、画面表达的情感等,和上一幅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反差。通过对比,使幼儿明白了:不同的线条表现的画面,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从而突破重难点,使幼儿正确感知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幼儿经历了对线的多方位审美体验与感受,线在幼儿心目中因赋予情感而情绪化,幼儿触、视、听觉的审美与心灵的体验与一体,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再让幼儿尽情地用线条表达各自的心情或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感受,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幼儿会个个跃跃欲试,急不可待地投入到创作中去。通过幼儿对线的理解和表达,直接检验了活动是否在认识、情感方面达到了目的。

  5.说一说——作品中的线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环节,"说一说——作品中的线"就是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作品表达了每一位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每一幅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作品呈现的方式也是多样。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布置的展板上,主要以幼儿的自评和幼儿之间的互评为主,体现出幼儿评价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在展板前随意走动,向同伴介绍自己作品,画的是什么?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再看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他们画的是什么?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教师对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给予肯定,并对个别有创意的作品给予激励性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喜悦的体验,从而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圆满结束此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5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新奇的生物。它同样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孩子们往往会被这种神秘与新奇所吸引。而作为美术活动,今天要挖掘的是它的绚丽斑斓的色彩。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好奇心强,对未知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和向往。而且大班幼儿在绘画、泥工、剪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对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特别爱好。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次活动《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贴和绘画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和操作的过程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让幼儿通过剪贴、绘画的学*活动,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二、说活动目标这次的活动目标是: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海底探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挥幼儿的想像大胆绘画,同时形成良好的美工活动*惯和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

  三、说活动准备首先是材料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彩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其次经验准备,在活动前让幼儿知道大海里也生活着鱼,而且是色彩斑斓的鱼,而且掌握了画鱼的基本技能。

  四、说教法:

  在此次活动中,我所用的教学方法有

  1、引导发现法:在活动的开始,老师引导幼儿欣赏海底世界,所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发现法,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孩子的引领者,要引领孩子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

  2、观察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3、个别指导法:在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老师个别指导一些美工基础较差的幼儿,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使用多种颜色,达到有层次的教学的目的。

  4、情景法:教室布置就是一个海洋世界的背景,还有海底世界的大背景图,让孩子置身于海底的感觉。

  五、说学法:

  1、观察法

  2、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我首先出示光碟,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播放光碟,让幼儿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通过提问和观察图片,引导幼儿想像各种鱼的不同外部特征。

  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几个提问:刚才小朋友在画面里都看到了那些鱼?它们是一样的吗?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和花纹?在幼儿回答后让幼儿观察各种鱼的图片,了解鱼的种类很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是不对称的。

  3、在幼儿了解到鱼的一些外部特征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可以让幼儿大胆发挥想像的问题:海底里除了鱼还有什么?让幼儿说一说海底的各种各样海洋生物。

  4、隐性示范,幼儿思考海底这么美,那把我们的教室也布置成美丽的海底怎么样?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在次过程中让幼儿思考怎么布局?颜色怎么搭配?海底有哪些海洋生物?

  5、介绍操作材料,幼儿动手操作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室的四面墙,介绍每一面墙旁准备的不同材料,简要讲解不同材料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通过剪贴、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丰富海底世界。老师巡视整个操作情况,适当进行提醒。由于准备充分,材料选择得当,幼儿美术功底较好,又是幼儿自由选材,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的发挥,所以每个幼儿表现都很出色,特别是集体作画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气。

  6、幼儿欣赏自己创作的海底世界,互相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活动反思:

  《海底世界》这个活动我发现幼儿兴趣非常高,而且很快乐,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选择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海底世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海底世界图展示了海底的各种生物,形象而且丰富,神秘的海底世界给孩子们带来无限遐想,让他们画海底世界实际上给了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所以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作画的材料新颖,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纸盒上画《海底世界》,画时纸盒是拆来了*面的,画好后把纸盒再拼好,立体效果很好,幼儿感受从*面到立体的神奇变化,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整个活动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入部分花费了很长时间,海底世界图生动形象,幼儿都能看出来,不用一个幼儿只说一样。在幼儿尝试示范好后,老师在装饰上再示范又花了很久,幼儿作画时比较紧凑,有些幼儿来不及,色块不明显。而且在作画前要求提的不够明确。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美术6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体验动手操作带来的愉悦。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我设计了《扇子摇摇》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各自的意愿和方法装饰不同的扇面。

  2、体验摇动扇子时的凉快感觉。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带扇子一把。

  2、各种不同形状的扇面,用来制作扇把的冰糕棍或方便筷人手一根,双面胶、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企鹅图片: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他想给生活在热带森林的动物送礼物,让他们感到凉爽,你们猜他会送什么呢?(引导幼儿想出各种降温的方法)噢,原来是扇子啊。

  二、认识扇子。

  (一)各种各样的扇子。

  师:瞧,企鹅送来这么多扇子。(带幼儿欣赏扇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摇一摇。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看到的扇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你看到的扇子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说说扇子的结构,介绍扇面和扇把。引导幼儿观察扇把的位置。

  ——你摇扇子有什么感觉?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扇子?

  (二)做把扇子。

  教师出示自制扇子,让幼儿比较和别的扇子有何不同?

  ——你想做一把扇子吗?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扇子?

  ——根据幼儿的想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步骤,重点引导幼儿学*扇把的粘贴位置(对称,找中心),引导幼儿说说想怎样装饰扇面。

  ——教师提供小棒,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尝试用各种方法制作扇子,并适当进行装饰。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尝试摇动扇子,验证扇子的质量,并做局部调整。

  (三)扇子摇摇。

  ——制作完扇子后,幼儿间相互扇一扇,说说有什么感觉?

  三、教师讲评。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你喜欢哪把扇子?为什么?你做的扇子在炎热的夏天想送给谁?

  四、活动结束。

  我们一起把这些漂亮的扇子展出去吧。

  五、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电风扇》


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3)

——小学美术画汽车说课稿 (菁华3篇)

小学美术画汽车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结合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疑问导入

  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奇奇买汽车的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汽车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汽车,为后面画汽车做好铺垫,并为学生设疑问,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二)引导启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三)自主探究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我的汽车我做主”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到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五)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课虽尽,但趣无穷”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汽车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小学美术画汽车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程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儿童从涂鸦期开始,就对外形各异,功能多样,色彩丰富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表现,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独特的个性。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我把教学目标简单的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会表现,学会学*、发展个性。教学重难点主要是:如何用想象、夸张等等方法去设计、表现汽车。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和分析的外形特点,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异同之处,掌握汽车绘画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及示范,引导学生进入汽车的乐园,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绘画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汽车构图。2、自主完成一幅完整的汽车绘画。

  难点:将构图、创新得以应用和发挥,完成一幅作品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师生间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鼓励——比一比(亮点)

  首先设置这一环节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惯和课程学*的自我要求和约束,同时为了鼓励孩子更大限度的把课堂利用好,内容是:老师今天要在我们班评选五个小明星:1、问答小明星2、倾听小天使3、观看小宝贝4、坐姿小士兵5、巧手小画家,看看随表现得最棒,老师把小卡片发给他,下课每人奖励一朵大红花。

  (二)视觉导入——看一看:

  因为学生最喜欢唱歌看动画片,通过儿歌和动画的共同形式更直接让学生知道所学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三)自主探究——想一想

  学生最喜欢表现自己,当我课件中出现几张汽车的图片让他们认认汽车,找找相同的部分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主动表现自己的所知、所见、所想。从而引出汽车从外形上看的组成部分。

  (四)范画示范——想一想:(亮点)

  接着我设计了“范画示范——想一想”环节,以学生们最常见的轿车为例,通过我的引导和学生的回答,分步骤先画出车轮,在画车身,在车身上再找车灯、车门、车窗等。同时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出答案和方法,例如:学生园的小朋友们要出去玩,他们班有30多个下朋友呢,这辆小汽车能坐下吗?谁能给他们想想办法?方法有二:1、座大客车,大客车为什么能坐下那么多的小朋友,外形有什么特点;2、开很多辆这样的小汽车。两个情境创设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知道不同车的外观特征、性能和作用。同时强调画画步骤和构图问题。

  (五)思维拓展——猜一猜:(亮点)

  找出生活中的车,让他们说一说车的外形、性能和作用,同时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课件中的图片是不是车,是不是有汽车的基本特征,车轮和车身。从而打开学生的固定思维和模式,让他们大胆联想和想象,并巩固知识点。

  (六)大胆创作——画一画: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画一画”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理解和想象相结合基础上大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画出自己想象或生活中的汽车。

  (七)展示欣赏——说一说: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说一说”的环节,通过:1、找构图饱满的,2、找最有创意的,3、给不足的画面好的建议和方法。等但各方面进行评价和学*,这样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自己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同时让大家相互学*,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八)课堂小结——说一说: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什么?还想让你的汽车变得更漂亮吗?下节课我们给自己的小汽车涂上漂亮的颜色!

  最后,我给给学生鼓励,五位小明星起立,大家掌声鼓励!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五部分:课题《画汽车》、明星区、外形结构区、范画区和学生作品展示区。

小学美术画汽车说课稿3

  【教学目标、重难点】

  1、认知目标: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情感目标:树立赶超先进、为国争光的志向。

  3、技能目标:能用线条勾画出一二种不同类型的汽车。

  4、创意目标: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功能上、造型上设计汽车。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构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汽车。

  【教学难点】

  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几何图形纸片(教师为学生准备:圆形2个、长方形2个、梯形2个)4人一组,共10组

  教师:车组合一组、奖杯(“迷你车”、“多功能车”、“皇冠车”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局部)这是一幅图片的局部,猜一猜图片上的内容是什么?(出示答案——草莓车)原来是一辆草莓汽车!你觉得这辆车给你什么感觉?有趣吗?那我们今天也来设计一辆有趣的汽车好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图片的局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草莓,但答案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通过猜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图片上草莓—汽车这一视觉矛盾的冲击,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

  二、眼力游戏,拼组创造

  在画汽车之前,谁能说一说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汽车呢?预设:轿车、载重车、客车、翻斗车、消防车、警车同学知道的汽车可真不少,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敢试一试吗?请注意力集中,盯住屏幕,然后回答出现了哪几个图形?组成了什么汽车?(出示课件,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见到过或知道的汽车,了解汽车的种类,通过眼力大考验这一游戏环节,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视运动反应,重要的是在游戏中了解各种汽车的图形组成、造型特点,为学生接下来的图形组合游戏做铺垫。】

  老师这还有一辆汽车请同学们猜猜看(图形板演),由哪几个图形组成?什么汽车?(出示课件——越野车)这些车虽然造型不同,但却拥有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它们都有什么?

  预设:车灯、车窗、车门、车轮、后视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汽车更多的细部结构,并通过教师演示,了解添画的具体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你们能用这些图形做材料,来造一辆与众不同的车吗?说明游戏规则:1。任选其中的几个形状进行组合2。小组成员必须一起完成游戏3。时间:1分钟

  学生分组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游戏环节,随意的拼摆、组合成各型各状的创意汽车,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掌握用图形组合进行创作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

  三、汽车赏析,激发想象

  谈话:没想到同学们设计的汽车还真有创意,看来你们具备了成为汽车设计师的潜质,老师这还有更有创意的汽车,你们想看吗?

  1、有趣的汽车:注意看这些汽车是什么造型的?原来我们生活中的动物、食物、生活用品都可以变身成为汽车,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事物变成汽车?

  2、汽车彩绘:还有的汽车穿上了漂亮的外衣,它们的外衣上都有什么?不但色彩丰富,而且图案美观。

  3、多功能概念车:汽车从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汽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车展上的概念车以更环保、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展示着汽车发展的趋势,电子导航、卫星跟踪、乘坐更舒适、造型更富有科技感,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还会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设计意图:欣赏造型奇特、有趣的汽车能够启发学生将生活中的物品改造成汽车;欣赏汽车彩绘,引导学生可以用色彩、图案去装饰、美化汽车;欣赏多功能概念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开发更多的功能;通过这一环节的赏析,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下一步的创作做铺垫,解决教学难点。】

  四、明确要求,自主创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提出作业要求:

  1、设计一辆造型美观、奇特、功能强大的汽车。

  2、构图要合理、大方。

  3、请在作业空白处为自己的作业画上相应的标志。

  美观有创意功能强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创作,并通过教师给出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作品评价

  1、展示各组设计的作品【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验成功的快乐。】

  2、学生当评委,评价作品

  六、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知道一汽都生产哪些品牌的汽车吗?(出示课件:一汽汽车品牌)我们一汽拥有大众、奥迪、红旗、丰田、马自达、**六个品牌,但我们的自主品牌却只有红旗、**这两个,相信作为一汽接班人的在座的同学一定能用自己的双手为一汽设计、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汽车。是吗?

  对汽车感兴趣的同学请在课后查一查我们一汽的发展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我们一汽的汽车品牌,激发学生身为一汽子弟的自豪感,并通过对一汽自主品牌的剖析,激发学生为一汽的自主发展而努力学*的勇气,树立志向。】


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4)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扩展5)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菁选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cn-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2

  设计意图

  《快乐涂鸦》是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活动。我注意到孩子们*时喜欢用笔自由涂画,3—4岁的孩子正于绘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中的命名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画面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条,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线条是比较抽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但它却能表达出孩子们对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时的绘画活动中,一般都是老师规定主题,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该如何下笔。让孩子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乐涂鸦,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机会,无拘无束的想象、随意地涂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绘画模式,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2、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画线涂色。

  活动难点:会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保罗克利的抽象画,贴有彩色线条的场地及创意画廊的挂画墙。

  学具准备:图画纸、蜡笔、自制小画框人手一份。

  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快乐游戏法、演示法、提问法等,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法:孩子们则通过欣赏、想象、表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涂画。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欣赏—想象—绘画—展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游戏与欣赏,初步感知线条与色彩。

  一、走线游戏。

  我是这样引导幼儿的:“孩子们,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我们到这些有趣的线条上走走看好吗?”

  通过走线游戏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一个最初的感官体验。

  二、欣赏抽象画。

  在走线游戏的基础上,我向孩子们进一步提出问题:“刚才你都过走什么样的线条?”

  在孩子们充分描述之后,引导他们欣赏抽象画。“老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画,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线条,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老师出示瑞士画家保罗克利的抽象画,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在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这里都用了那些颜色?你最喜欢那种颜色?画里的这些线条像什么?”

  通过欣赏与提问,让孩子们对线条与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环节:运用想象,进一步理解线条。

  有了以上的体验和认识,我继续引导孩子们对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条宝宝,它可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能看到它,不过它最喜欢在我们的画纸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们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们说说画纸上的线条宝宝像什么。”

  一、 教师画线条,请小朋友说说线条像什么。

  二、 请个别小朋友画线条,请其他的孩子来进行想象。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线条展开丰富了的想象,借此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幼儿随音乐涂鸦绘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在上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进行涂鸦绘画。并且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关注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肯定孩子们的独特表现方式,鼓励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涂画。

  第四个环节: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请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选一个小画框,把自己的画粘到上面并挂到创意画廊中。欣赏着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他们作品中,线条的勾画和色彩的运用让我惊叹,丰富的想象更是让我自叹不如。

  活动反思:

  看到那一张张兴奋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让我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真正体现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快乐涂鸦。这次快乐体验,超越了绘画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它是孩子们一次情感上的宣泄。通过涂鸦,我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在愉快得氛围中自由涂画是解决重点的关键所在,有趣的游戏和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愉快的情绪,从而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涂画,难点的解决则通过引导孩子们欣赏世界名画。在对线条进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则是他们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3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一册中的第7课《下雨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下雨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使人类蒙受灾难。可是在儿童看来,下雨是一件有趣而令人激动的事情,它能够给孩子带来创造的灵感和真实的体验。本课是一节绘画练*课,创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雨,画出自己对雨的感受;二是表现雨中的情景,可以是真实的回忆,也可以是建立于真实基础上的想象。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雨的科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有着不受制约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非常活跃,个性突出,具备初步的表现能力。

  三、设计思路

  通过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会议、观察对下雨时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让他们带着不拘形式的去大胆绘画。

  四、教学目标

  l、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关于雨的想象。

  2、选择各种形态不同的线条表达出对雨的印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及雨中人物、景物的特征。

  2、教师搜集有关雨景的图片、录像、音乐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引起学生对雨的回忆。

  3、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雨的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

  4、 引出本课课题――《下雨啦》。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

  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雨”的形成。

  (学生对雨有了科学的认识。丰富了有关雨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2、按照强弱程度,雨可以分为小雨、中雨、暴雨。给学生放一段分别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学生们感受出表现小雨、中雨、暴雨的音乐。)

  3、在雨中,人、动物会是怎样的'?

  4、下雨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绘画练*

  1、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3、启发学生画出雨中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这样既能为创作做铺垫,又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效果)。

  4、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

  5、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6、同学之间相互学*,取长补短。以此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的提高。

  7、小结:让学生知道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课后总结: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通过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充满活力和自信,本课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完善人格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4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6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xxxxxx》一课属于"xxx"学*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7

  这一天我说,本课的材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 游戏介绍激发学*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道路。)

  2、 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铺*道路,体现自主学*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八)课后拓展(1分钟)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乘风破浪》。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乘风破浪》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13篇课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领域。引导学生从各方面研究、讨论目前船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课以"我心中的船"为主线,带给学生无限的期待、无尽的遐想和无穷的创造欲。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把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本课的教学。本课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制作的技法、步骤。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我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五、教学准备:

纸、画笔等

  六、教法和学法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运用谜语导入,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我在上《乘风破浪》这一课时,先谜语导入,再取出学生常见的船的图片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一下子拉*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三)、想象激发法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船》这一课我根据内容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运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七、教学过程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接下来我着重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采用谜语"不着地,不腾空,一座高楼在水中。打一交通工具。"导入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再用或图片示范和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出这一课的主题"船"。

  (二)、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2)作业分析,船体*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三)、资料欣赏

  ;(看各种各样的船)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四)、教师示范

  ;(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五)、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

  1、提供作业方式;(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六)、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3、乘风破浪

  立体感船

  前后遮挡物

  形体穿插

  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将这节课总结如下:

  第一、时间把握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只有精细准备,合理引导和安排,才能驾御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二、在学生作画,教师应再次强调,船的形状多样。可以装饰不同的图案,让船更有特点更好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励,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xx》是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课的课程资料。新课标推荐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构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课的《xx》、第课《xx》以及前面的第课《xx》、第课《xx》、第课《xx》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x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十分容易再次表现出来。)在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构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超多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务必贴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状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潜力。但他们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探索潜力和表现潜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潜力相对较弱。教师就应创设一个相对*衡、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x应用领域的学*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透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状况和认知水*,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明白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搞笑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潜力和鉴赏潜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用心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到达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搞笑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这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取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等对话。结合我校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到达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个性的重要,学生的准备也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齐熟悉一下课本的资料,将我们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推荐。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就应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推荐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能够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忙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状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能够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取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能够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就应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十分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貌,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这样的话他们会十分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潜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用心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潜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扩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透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用心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潜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必须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学*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通过学*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惯,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制作刮画的方法。

  难点:学*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刮画纸、各种刮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以前都学过哪些绘画形式?(水彩画、蜡笔画、线描画等)

  课件展示:让学生进行两张范画对比(蜡笔画的效果和刮画的效果),说一说这两幅画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说,师小结:这是一种有非常特殊效果的画,叫做刮画。

  请欣赏以下几幅漂亮的刮画(课件展示),小朋友们,漂亮吗?想学吗?(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画法。看看到下课的时候有哪十位小朋友可以获得“刮画大王”的称号。出示课题:刮出来的画。

  二、赏析

  1、刮画底色的区别

  课件出示图片,让生找出其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刮画的底色可以是有一种颜色和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只有一种底色的称为单色刮画,把有几种底色的称为彩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单色刮画和彩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随机在两个组各取一张刮画纸,让学生猜底色是单色的还是彩色的。

  生观察,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师引出:作品完成的时候大家就知道答案了,看哪些小朋友猜对了。

  2、线条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刮画作品中除了看到刚才我们讲到的色彩以外还有线条,这幅刮画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变化呢?

  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有粗有细,有疏有密,有曲有直、有长有短……

  师故做思考模样,然后提问:这些线条是怎样产生变化的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使用不同的刮画工具以及使用工具时的力度不同都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的变化。

  三、体验

  师:我们知道了工具不同可以使线条产生不同效果,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变化。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物件可以成为刮画工具?

  生:思考并汇报,师小结:可以在纸上留下刮痕且有棱角的物件。(课件出示各种刮画工具,有牙签、钥匙、钉子、直尺、笔芯、梳子、硬币、筷子……)

  师:现在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这些工具所带来的线条的不同效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两人一组,表现线条粗和细、长和短、疏和密、曲和直,学生自选工具进行绘制。(在实物展台上演示操作)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工具产生的线条效果,对刮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生:想)

  四、创作

  1、六人一组,根据要求各完成一幅作品。

  要求:

  (1)大胆去想,大胆去刮。

  (2)工具多样,线条多变。

  (3)我的刮画,我来取名。

  2、游戏

  在进行创作之前让学生完成一个游戏,提出游戏要求,必须安静。

  每个人各抽一张小组内的抽签纸,看看是否是1-6这几个数字,有没有重复的。师提示:可别小看这几个数字,它可是和我们每个小朋友要创作的主题有关。

  课件出示创作主题:①海底世界;②茂密的花;③可爱的小动物;④童话城堡;⑤大树的'故事;⑥手型的联想

  每个小朋友找到数字对应的绘画内容后,看谁最快开始创作,记得要大胆想象,大胆绘画。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播放伴奏乐曲(宫崎骏动画钢琴合集)

  五、展示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展示到指定位置,让全班同学评选出10幅最喜欢的作品,并授予作者“刮画大王”的称号。

  方式:先选取一人上台,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问其他学生的意见,如果举手的超过半数,就请该幅作品的作者上台,授予“刮画大王”的称号,再由这位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画……依次类推,评出10位“刮画大王”。

  六、总结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每一位小朋友都画得非常不错。希望小朋友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提示:在离开教室之前,小朋友们把工具整理好,桌面收拾整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