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循环小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循环小数又为学生学*分数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达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认为循环小数的概念的理解是这节课的关键性教学事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周七天循环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

  三、教学目标:

  1、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

  2、知道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3、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4、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观察、分析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充分体验和感悟,掌握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如果直接地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从身边的生活例子引入: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季节的排列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依次不断地重复”这一特性。这样利用学生身边形象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对于认识循环小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感性中初步理解循环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转化感悟抽象的'数学现象,并能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1.5÷1.1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学生计算中遇到麻烦,商总也除不尽,怎么办?学生疑从中而生: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与什么有关?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从而通过研究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知道循环小数的由来,对循环小数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借助教师的板书,理清重点和关键,为概念的形成顺利概括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概念的巩固做好了铺垫。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分层练*,牢固概念的掌握。

  整节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即“生活实例——计算质疑——师生探究——学*反思——巩固练*”。有了前面的生活实例和计算质疑,学生了解了循环小数特征,凸显了循环小数不同寻常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又指导学生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来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下面学*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的欲望,就这样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使学生牢牢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以至于在做后面判断是非的练*时,学生对于循环数的概念已脱口而出。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有了循环小数清晰的概念,怎样设计练*能让学生容易掌握省略写法、简便写法和读法呢?我安排了这样的练*: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明理由、是非判断题、比较大小等。特别是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的练*,有几个特别容易和循环小数混淆的数,看学生能否清晰地做出判断,如果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概念了。是非题和比较大小是针对学生是否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而设计。最后设计的挑战题是循环小数的概念的引申。我希望这样的设计层层铺垫,最终使学生牢固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循环小数》说课稿2

  一、对教材的认识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写法以及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么多知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掌握,实在是难度很大。因此我打算这个内容分两课时完成。今天这一课时,知识目标就是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生活情景引入,初步体验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通过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现象,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个季节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通过让学生跟着图片说,来加深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1)从分类入手,引出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在分类时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后,由一人负责记录下分类结果。

  (2)再次分类,将上述的无限小数再次进行分类,得出循环小数、不循环小数。

  由于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安排时,我让学生通过一层一层的分类,明确其中的一类就是循环小数,然后逐个进行观察,找出特点,加深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不过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是不能很准确地归纳的,这时教师给出规范的`概念,来完善学生自己归纳的定义。我认为一些传统的概念教学的方法还是需要的。

  在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之后,安排了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这一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自学书本,进行知识的拓展。

  书本上的“你知道吗?”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安排学生自学,并提供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目的更明确,效果也就更佳。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不仅了解了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也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

  (4)计算,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明白两个数相除时,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出现的几种情况,从而也明确了在除法中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

  因为只是初步感知,所以对于除法竖式的规范行没有作任何规定,有待在下一课时进行完善。

  3、课堂总结,完善板书设计

  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4、课堂作业

  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达到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安排一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水*得到提高。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时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

  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新知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5)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6)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不断重复出现。

  ②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

  0.43561…2.35354.1212…7.432432…1.02525…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5÷86.64÷3.3

  在学*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1.5÷74.5÷1.83.7÷2.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的积极性。

  (五)从练*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②0.625,③4.1666………,

  ④6.5555555,⑤4.8686……,⑥0.00909……。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让学生在重温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

《循环小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循环小数又为学生学*分数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达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认为循环小数的概念的理解是这节课的关键性教学事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周七天循环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

  三、教学目标:

  1、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

  2、知道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3、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4、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观察、分析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充分体验和感悟,掌握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如果直接地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从身边的生活例子引入: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季节的排列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依次不断地重复”这一特性。这样利用学生身边形象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对于认识循环小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感性中初步理解循环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转化感悟抽象的'数学现象,并能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1.5÷1.1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学生计算中遇到麻烦,商总也除不尽,怎么办?学生疑从中而生: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与什么有关?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从而通过研究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知道循环小数的由来,对循环小数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借助教师的板书,理清重点和关键,为概念的形成顺利概括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概念的巩固做好了铺垫。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分层练*,牢固概念的掌握。

  整节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即“生活实例——计算质疑——师生探究——学*反思——巩固练*”。有了前面的生活实例和计算质疑,学生了解了循环小数特征,凸显了循环小数不同寻常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又指导学生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来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下面学*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的欲望,就这样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使学生牢牢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以至于在做后面判断是非的练*时,学生对于循环数的概念已脱口而出。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有了循环小数清晰的概念,怎样设计练*能让学生容易掌握省略写法、简便写法和读法呢?我安排了这样的练*: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明理由、是非判断题、比较大小等。特别是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的练*,有几个特别容易和循环小数混淆的数,看学生能否清晰地做出判断,如果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概念了。是非题和比较大小是针对学生是否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而设计。最后设计的挑战题是循环小数的概念的引申。我希望这样的设计层层铺垫,最终使学生牢固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循环小数》说课稿2

  一、对教材的认识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写法以及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么多知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掌握,实在是难度很大。因此我打算这个内容分两课时完成。今天这一课时,知识目标就是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生活情景引入,初步体验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通过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现象,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个季节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通过让学生跟着图片说,来加深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1)从分类入手,引出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在分类时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后,由一人负责记录下分类结果。

  (2)再次分类,将上述的无限小数再次进行分类,得出循环小数、不循环小数。

  由于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安排时,我让学生通过一层一层的分类,明确其中的一类就是循环小数,然后逐个进行观察,找出特点,加深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不过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是不能很准确地归纳的,这时教师给出规范的`概念,来完善学生自己归纳的定义。我认为一些传统的概念教学的方法还是需要的。

  在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之后,安排了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这一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自学书本,进行知识的拓展。

  书本上的“你知道吗?”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安排学生自学,并提供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目的更明确,效果也就更佳。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不仅了解了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也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

  (4)计算,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明白两个数相除时,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出现的几种情况,从而也明确了在除法中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

  因为只是初步感知,所以对于除法竖式的规范行没有作任何规定,有待在下一课时进行完善。

  3、课堂总结,完善板书设计

  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4、课堂作业

  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达到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安排一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水*得到提高。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时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

  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新知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5)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6)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不断重复出现。

  ②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

  0.43561…2.35354.1212…7.432432…1.02525…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5÷86.64÷3.3

  在学*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1.5÷74.5÷1.83.7÷2.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的积极性。

  (五)从练*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②0.625,③4.1666………,

  ④6.5555555,⑤4.8686……,⑥0.00909……。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让学生在重温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7,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8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找规律,感受循环同时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的幻灯片,让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什么叫“循环“。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来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因而导致商中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达标检测,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 ...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故事中的循环和重复现象,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含义,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以例7创设的情境,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通过充分感知(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然后通过例8两题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汇报交流,找出本质属性,再适当给予启发、点拨,最后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带着(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循环节和怎样写循环小数等概念。这样既调动学生学*的自觉性、积极性,从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巩固练*

  我设计了填空、判断、比大小、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巩固对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循环小数简写的方法的规范:有些学生对循环节数字较多的往往判断不准确,还有的学生在写时,将第一个循环节上全部写上点。

  2、用循环小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时,结果用“=”连接。

  3、在计算时,适时将算式过程优化。除的过程中,只要余数连续第二次重复出现,就不必再除,可以确定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很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上课一开始,我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感知。可以说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现在再看这节课的导入,可以和生活联系更紧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关注细节,循序渐进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而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循序渐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知识与知识的连接,才会让整个教学里流程十分的顺畅。在教学设计中使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关注教学内容。

  四、注意练*的针对性,设计多种类型的练*

  我这节课的知识容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我关注了练*的设计。尤其是最后的开放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进行了一些训练,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增加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区分的有关练*。但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方式的练*,比如,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练*或者是趣味练*。会使练*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有所增加。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我没有预设的情况也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往常一样揣着教学“必备品”,登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求知的眼神,颇感自豪。今天这节课上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求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满意。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刘谷玄同学突然站起来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也觉得学*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生2: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生3:我不同意,如果学*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得花的;

  生4: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

  生5:可我们有时没带啊!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我刚想发火,但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移到课堂。“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呢?”孩子们又投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

  生1:春夏秋冬;

  生2:日落日出;

  生3:周一至周日;

  生4: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生5: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

  生6: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

  生7: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

  确实,从人的个体来讲,它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但如果从人的生命繁衍的整体来讲,人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孩子们讨论得太好了!这真是智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

  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地体悟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这一节课,与其说是我教给学生新知,不如说是孩子们大胆地质疑教材,敢于提出“这个阶段学*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从而促使我深深地反思:作为教师,我本应该明了传统教材存在着忽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弊端,本应该对教材很好地进行研究、取舍、改进,然而。

  下课了,当我再次听到孩子们“谢谢老师”这稚气的声音时,以往的*以为常变得有点窘迫,但之后,我心里涌动着一种压力,一种鞭策,重新开始“为师”的远征……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让生命更精彩的孩子们!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2、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学*卡,检测题,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完成的自主学*卡,卡片上的五道竖式题,对照老师(投影)给出的算式,看看自己做的如何?

  师:这五道题3.03÷25= 37.2÷24= 28÷18= 78.6÷11= 1.5÷7= 的商究竟是多少呢?请从几个商中找到合适的商,对号入座,把它贴在相应的等式后面。

  生上台做出选择。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选择商呢?说明原由。

  生:前两道题可以除尽,没有余数,商是有限的。

  师:你知道这样的数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

  生合:有限小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剩下的三道题的商是什么小数呢?

  生合: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算式永远除不完,总有余数。

  师:我们一起看这五道题的竖式(投影),前两道题没有余数,可以除尽,也就是可以数出商的小数位数,而后三道题都有余数,永远除不完,对吗?

  那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第3、4道题竖式,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3和45.

  师:余数呢?

  生:第三道题的余数总是10,而第四道题的余数总是交替出现5和6,添0后继续除,所以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4、5.

  师:像0.555……,7.14545……这样的小数是什么小数?

  生:无限小数。

  师:它是无限小数里一种特殊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新内容有信心学好吗?

  出示学*目标:

  1、 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2、 学会循环小数的记录方法。

  二、 探究新知:

  出示学*任务:小组合作交流①什么是循环小数和循环节?

  ②如何简便记录商?(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交流8分钟后,以小组形式上台汇报学*成果:

  预设:学生可能理解了循环小数是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或几个数,但口语表达会不太明确,教师适时引导。对于循环节,从书中给出的材料中不难理解,但需要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具体操作一下才行。

  在汇报交流完之后,教师着重让孩子们看例8的竖式,体会商不断重复出现3,是由于余数不断出现25的原因,让同学们再算两道题,深刻体会循环小数出现原因及过程。

  三、 练*:

  请将12.36 、 12.36 、 12.3636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交流方法和原由。

  四、检测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循环小数了解了很多,就是不知道会做题吗,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检测题:

  ① 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在( )里画“√”。

  ② 3.6767…的循环节是( ),用简便方法记作( )。

  ③ *8÷4.4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

  ④ 比较大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小组汇报的答案,要求用星级来对自己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在小组交流错误原因、改正。

  五、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畅谈学*所得。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2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应通过学生试算、观察、讨论、归纳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拍节奏游戏:

  师:(1)老师拍节奏,你们能拍出来吗?

  (2)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

  (3)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4)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5)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2.找规律,猜图形。

  多媒体出示: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当逐个出现至第十个图形,即第四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呢?

  你是怎样想出来呢?

  出示第12个图形时,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三角形时,出现......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对的,也就是说,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

  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这样的?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每个星期有七天,每年有52个星期,开着的红绿灯,这些都是循环现象,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展示过程 探究新知

  1、循环小数

  ①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下面各题,用竖式计算,并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

  3301100 26 1.233

  ②自学例2 7.3 2.2 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止。

  自学提示:(1)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2)谁来猜一猜第6位小数是几?

  (3)等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能不能不用省略号?为什么?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表示什么?

  29=0.222 512=0.4166

  955=0.16363 2.4666 2.583583

  ④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小数吗?

  ⑤概括并揭题。

  像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你们认为这句话里哪几个字比较重要?

  ⑥判断,请同学们判断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999 5.02727 *16416

  3.5656565656 3.1415926 0.123321

  2、循环节

  0.333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在3.31818数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个名称,请看书上第61页,什么叫循环节?请找出以上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①记法和读法。

  记法:把循环节写出两遍或三遍,是一种记法。简便记法:只写一个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尾数字上各记一个圆点,这个点叫循环节。

  读法:5.327 五点三二七,二七循环。

  ② 练*。

  (1)写出3.333的简便写法。

  (2)写出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判断题.

  (1)9.6666是循环小数。 ( )

  (2)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3)循环小数57.575575记作57.57 ( )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 )

  2、把下面的循环小数圈起来。

  4.3737 5.28383 5.314162 0.7563563

  3.小结:

  如果用这是个什么样的循环小数?

  循环节是什么?可以简写成什么?学生板演.

  (四)课堂总结,鼓励质疑。

  通过这堂课的学*,你们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能比较熟练地求循环小数的*似值。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索规律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动作游戏,过度铺垫

  请一名学生做游戏,根据老师的指令,用手指向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结合动作口令,请学生说一说,游戏过程有什么特点.(理解关键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用游戏动作作铺垫,激发兴趣,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学*的境地,初步感知这节课的重要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理解无限、依次、重复等词语)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象我们刚才的游戏那样,依照一定的次序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的呢?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例如学生的回答:四季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年12个月的交替、每周星期数、老和尚讲故事等)

  3以此为契机引入新内容的探索,小数中也有这样有趣的现象,你想知道么?引入并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新知探索

  1、课件出示情景图.例题1:王鹏跑400米只用了75秒,*均每秒跑多少米?

  (1)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列算式400÷75,讲明列式理由(速度=路程÷时间)

  (3)请学生在练*本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

  (4)当学生露出疑问的神情,窃窃私语交流时,及时让学生停下来,说一说自己的疑问,也就是数谈一谈计算中发现算式的特点。余数25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一直商3.那么算式的结果怎样写呢?请学生说一说:可以写作5.333......,多写一个重复的数字3然后点上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无数个3.

  2、深入探索,说明竖式计算中的特点。

  (1)出示练*:28÷18= 78.6÷11=

  (2)请学生观察算式中特点:第一个算式余数不断重复出现10,因此商不断重复出现5,所以商是1.55……;第二个算式余数5和6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因此商4和5也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所以商是7.14545……。

  (3)观察写出的3个小数,像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呢?请小组内集思广益交流一下。

  (4)反馈交流内容:

  a生:有一个数或者多个数不断的重复出现。

  B生:小数部分有一个数或者几个数字不断的重复出现。

  C生: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和课本上循环小数的科学定义进行比较。强调概念重点的词语,加重语气诵读两遍。

  在实物投影器上用康熙词典展示“循环”词语的意思。(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叫做循环)

  (5)开展写循环小数的比赛,比一比,一分钟谁写的个数多,种类也多。

  教师行间巡视,挑拣出现的有典型错误的比赛内容,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比如挑选类似性质的题目:3.2828,5.1444……,2.0141526…,5.8105105……,正确的点头,错误的摇头,突出自己的课堂活跃氛围。

  [让学生在尝试练*中认识循环小数,发现当两个数相除出现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巩固练*,发散思维。

  (1)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课件显示)

  0.999…… 3.1415926…… 0.547745…… 3.212121

  5.02727…… *16416……

  这些循环小数能不能简便写法,请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简便写法。只写出一个循环节,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点上小圆点。

  (2)将上面的循环小数用简便写法记录下来。

  (3)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 5÷8 6.64÷3.3

  (4)跳起来摘葡萄。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四、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我用动作游戏的形式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计算王鹏每秒速度,使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笔算、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中巩固、消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从数字乐园中,找循环小数。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这节课所可以精进的空间还很大,在闲暇时间还会进一步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自身的教学风格。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自学能力。

  3、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渗透集合思想,进行“对立统一”观点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做个拍手游戏好吗?

  (1)先听老师拍手:“啪啪啪”,你们会按照这个节奏“依次不断的重复”拍下去吗?

  提问:拍下去能拍完吗

  (2)再听老师拍手:“啪,啪啪”,你们能接着拍吗?

  提问;这样依次不断的拍下去,能拍完吗?再拍下去,还是出现什么节奏?

  教师边板书便叙述:“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出现、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循环”现象、

  生1:;体育课上老师喊的:“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

  生2:太阳的东升西落

  生3:每个星期,星期日为每个星期的第一天,然后循环着日、一、二、三、四、五、六。

  生4:一年之季在于春,每年都循环着春、夏、秋、冬

  生5:火车滚动的声音,“咔嚓,咔嚓……

  生6;人的血液流动

  师叙:看来生活中这种循环现象还是很多的。其实,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知道吗?好,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索发现数学中的循环现象。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循环小数

  1、示例7、例8

  例71÷3例858.6÷11

  师:请左边两排同学完成例7,右边两排同学完成例8,看哪排同学完成的快又好。

  学生完成后教师提问

  (1)从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计算1÷3时,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3”,余数重复出现“1”

  师追问:商为什么会重复出现”3”呢?(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

  生2:计算58.6÷11时,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27”,余数重复出现3和8

  教师追问:商又为什么重复出现“27”呢?(因为余数重复出现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27”)

  (2)这两个算式能除尽吗?再继续除下去会怎样?(商还是不断地重复出现“3”或“27”)

  (3)1÷3的商重复出现“3”,表示商中有多少个“3”?(无数个)

  那么1÷3的商应该怎样表示呢?(用省略号)

  板书:1÷3=0.33……

  (4)58.6÷11的商重复出现“27”,说明什么?(商中有无数个“27”)

  那么,58.6÷11的商应该怎样表示呢?

  板书:58.6÷11=5.32727……

  2、归纳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

  提问:

  (1)谁能照样子说一个类似的小数

  如:0.61555……2.558558……

  (2)看上面的几个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在小数的那一部分了?

  板书:小数部分

  (4)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以上几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看看它们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从小数部分的第几位起的?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什么?重复出现的数字各有几个?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0.33……从十分位起1个数字3

  5.32727……从百分位起2个数字27

  0.6155……从千分位起1个数字5

  2.558558……从十分位起3个数字558

  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从小数部分的第四位起、第五位起依次不断地重复一个或者几个数字呢?(有)

  (5)那么,“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到底是从小数部分的哪一位起呢?谁能用三个字概括?(某一位)

  板书: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

  (6)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一个的,两个的,三个的,还有多个的,那么我们就概括成“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板书)

  (7)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中的循环现象了,那么,数学中的这种循环现象发生在什么数中呢?

  板书:小数

  (8)谁能根据以上小数的特征,给这些小数取个合适的名字呢?

  板书:循环小数

  (9)谁能把教师的板书连起来读一下?(教师边板书边补写“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定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像0.333……5.32727……等都是循环小数

  3、理解概念

  提问:

  (!)你怎样理解“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

  (2)你能再说一个循环小数吗?

  (3)判断:下面哪个数是循环小数?那个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①10.979710.9797……

  ②8.567567……3.1415926……

  ③0.192921.5353……

  ④3.0878.4666……2.142857142857……

  4、循环小数的简写

  (1)师:如果每个循环小数都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吗?(想简写)

  (2)介绍“循环节”

  师: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问:0.333……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几?(3)

  5.32727……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几?(27)

  它们的循环节各是多少?(3或27)

  (4)请同学们说出翻板上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5)介绍简写方法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不循环的部分照写下来,循环的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尾的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

  如;0.333……写作

  5.32727……写作

  *16416……写作

  (6)练*,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746746……0.105353……312.222……

  四、综合练*

  1、判断对错

  (1)一个小数,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9.4747是循环小数()

  (3)是循环小数()

  (4)2.07=()

  (5)3.2456456……=()

  (6)循环小数13.243243……可写作()

  (7)>1.333()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原来数学王国中也有循环现象,那就是循环小数(齐读循环小数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能比较熟练地求循环小数的*似值。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索规律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动作游戏,过度铺垫

  请一名学生做游戏,根据老师的指令,用手指向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结合动作口令,请学生说一说,游戏过程有什么特点.(理解关键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用游戏动作作铺垫,激发兴趣,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学*的境地,初步感知这节课的重要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理解无限、依次、重复等词语)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象我们刚才的游戏那样,依照一定的次序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的呢?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例如学生的回答:四季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年12个月的交替、每周星期数、老和尚讲故事等)

  3以此为契机引入新内容的探索,小数中也有这样有趣的现象,你想知道么?引入并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新知探索

  1、课件出示情景图.例题1:王鹏跑400米只用了75秒,*均每秒跑多少米?

  (1)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列算式400÷75,讲明列式理由(速度=路程÷时间)

  (3)请学生在练*本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

  (4)当学生露出疑问的神情,窃窃私语交流时,及时让学生停下来,说一说自己的疑问,也就是数谈一谈计算中发现算式的特点。余数25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一直商3.那么算式的结果怎样写呢?请学生说一说:可以写作5.333......,多写一个重复的数字3然后点上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无数个3.

  2、深入探索,说明竖式计算中的特点。

  (1)出示练*:28÷18= 78.6÷11=

  (2)请学生观察算式中特点:第一个算式余数不断重复出现10,因此商不断重复出现5,所以商是1.55……;第二个算式余数5和6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因此商4和5也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所以商是7.14545……。

  (3)观察写出的3个小数,像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呢?请小组内集思广益交流一下。

  (4)反馈交流内容:

  a生:有一个数或者多个数不断的重复出现。

  B生:小数部分有一个数或者几个数字不断的重复出现。

  C生: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和课本上循环小数的科学定义进行比较。强调概念重点的词语,加重语气诵读两遍。

  在实物投影器上用康熙词典展示“循环”词语的意思。(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叫做循环)

  (5)开展写循环小数的比赛,比一比,一分钟谁写的个数多,种类也多。

  教师行间巡视,挑拣出现的有典型错误的比赛内容,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比如挑选类似性质的题目:3.2828,5.1444……,2.0141526…,5.8105105……,正确的点头,错误的摇头,突出自己的课堂活跃氛围。

  [让学生在尝试练*中认识循环小数,发现当两个数相除出现循环小数时商和余数的规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巩固练*,发散思维。

  (1)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课件显示)

  0.999…… 3.1415926…… 0.547745…… 3.212121

  5.02727…… *16416……

  这些循环小数能不能简便写法,请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简便写法。只写出一个循环节,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点上小圆点。

  (2)将上面的循环小数用简便写法记录下来。

  (3)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 5÷8 6.64÷3.3

  (4)跳起来摘葡萄。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四、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我用动作游戏的形式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计算王鹏每秒速度,使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笔算、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中巩固、消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从数字乐园中,找循环小数。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这节课所可以精进的空间还很大,在闲暇时间还会进一步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自身的教学风格。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通过学*与探究小数的循环现象,探索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交流的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应通过学生试算、观察、讨论、归纳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拍节奏游戏:

  师:(1)老师拍节奏,你们能拍出来吗?

  (2)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

  (3)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4)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5)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2.找规律,猜图形。

  多媒体出示: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当逐个出现至第十个图形,即第四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呢?

  你是怎样想出来呢?

  出示第12个图形时,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三角形时,出现“......”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对的,也就是说,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

  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这样的?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每个星期有七天,每年有52个星期,开着的红绿灯,这些都是循环现象,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展示过程 探究新知

  1、循环小数

  ①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下面各题,用竖式计算,并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

  330÷1100 2÷6 1.23÷3

  ②自学例2 7.3 ÷2.2 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止。

  自学提示:(1)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2)谁来猜一猜第6位小数是几?

  (3)“等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能不能不用省略号?为什么?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表示什么?

  2÷9=0.222…… 5÷12=0.4166……

  9÷55=0.16363…… 2.4666…… 2.583583……

  ④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小数吗?

  ⑤概括并揭题。

  像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你们认为这句话里哪几个字比较重要?

  ⑥判断,请同学们判断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999…… 5.02727…… *16416……

  3.5656565656 3.1415926…… 0.123321……

  2、循环节

  “0.333……”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在3.31818……数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个名称,请看书上第61页,什么叫循环节?请找出以上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①记法和读法。

  记法:把循环节写出两遍或三遍,是一种记法。简便记法:只写一个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尾数字上各记一个圆点,这个点叫循环节。

  读法:5.327…… 五点三二七,二七循环。

  ② 练*。

  (1)写出3.333……的简便写法。

  (2)写出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判断题.

  (1)9.6666是循环小数。 ( )

  (2)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3)循环小数57.575575……记作57.57 ( )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 )

  2、把下面的循环小数圈起来。

  4.3737 5.28383…… 5.314162…… 0.7563563……

  3.小结:

  如果用这是个什么样的循环小数?

  循环节是什么?可以简写成什么?学生板演.

  (四)课堂总结,鼓励质疑。

  通过这堂课的学*,你们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的是循环小数,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花时较多,我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商总是重复出现几个数,这和余数有什么关系。通过自己的计算学生发现:余数总是重复出现,所以商也总是重复出现几个数,因此计算时就会留意余数总是重复出现某个数或某几个数时,就要引起注意,商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的简写法看似简单,但错误率很高,因此上课时我强调:只要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循环节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加上点。学生还是会弄错,如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时有学生会写两个,加两个点,循环节有三个数字时会加三个点等,因此我让学生先在原题目中圈出第一个循环节,再写出来,最后想想该怎样加点,这样错误率有所降低,但*时还是应多练*巩固才行。

  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有限,什么是无限,在理解了无限和有限后再联系循环小数,主要让学生举例说说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还补充了无限小数的另一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如圆周率,并通过学生自己出题,学生回答的方式巩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知识。

  最后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达到自我检测,即新知探究结束后做以归纳总结,并设计不同层次的练*题,让学生通过相关练*,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反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不同的成功。

  本节课我通过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及无限小数等相关概念。让他们在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获取新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循环小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循环小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能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是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了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进行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把小数除法的知识迁移到循环小数中,只是在写商的时候要学会用循环小数的写法。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是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做法进行教学的,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学导读单的学*情况,解决因为粗心等原因做错的题,对自学导读单上小组讨论交流后还不会的题在接下来的分层训练过程中认真听讲和自学导读单类似的题的解题过程,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第二步重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在分层训练的过程中按照单双列同学分别做不同的题,并且挑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由于本节课知识难度不是太大,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展示的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遇到的一个困惑是在给学生讲“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就是循环小数”这一道判断题的时候,由于害怕讲的太深,学生不但听不懂而且越听越混,还担心在这道题上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影响整节课,处理的时候比较模糊。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要避免的。

  总之,本节课认真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较好的把握了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好。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学新知后的练*,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较多,要学*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和循环小数取*似值。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接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培养他们不断反思的*惯,在协作小组集体探究活动,体验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我已经听过了陈红老师的这节课,从她的课中我注意到了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学生准确表达*惯的培养。所以在课中我非常注意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还非常注意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课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尽可能的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课上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较浓,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也多。为了分散难点,本节课采用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学*,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到成功体验的同时,又不断接受挑战,这些教学措施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浓厚的学*兴趣中主动学*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受陈红老师课的启发,在这节课中注意培养学生们专心听讲*惯的培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引入的时候,我通过图形的循环引入到从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过渡到计算中的循环小数。

  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惯。另外,我在讲解的时候,注意到时间一定不能过长,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讲多了教师辛苦不说,学生也养成了听讲*惯差不动脑筋的坏*惯。此外,我讲课时还注意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

  这节课不仅让他们养成认真听的*惯,还注意让他们养成动脑多思*惯。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惯。在教学中,我尽量多的给学生有自主学*的机会,我*时的课上总是会讲很多,但这节课上我尽可能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学*的空间。这节课,我的讲解其实只是提示和点拨,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或是能发现的,教师决不代替。比如循环小数的一些特点、商的表示法、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即使是循环小数的概念,也是在学生观察共性和异性。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自学,学生归纳出来的。总之,*时每一节课,学生都应该养成多思多想,独立自主的学**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不至于养成思维的惰性。学生良好的思维*惯很大一部份要靠教师*时点点滴滴的培养。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学新知后的练*,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循环小数练*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循环小数练*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通过学*与探究小数的循环现象,探索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交流的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应通过学生试算、观察、讨论、归纳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拍节奏游戏:

  师:(1)老师拍节奏,你们能拍出来吗?

  (2)你们拍的节奏为什么这么整齐?

  (3)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

  (4)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5)你们刚才拍的次数呢?

  2.找规律,猜图形。

  多媒体出示: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

  当逐个出现至第十个图形,即第四组的第一个圆圈后,提问:

  谁能猜到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呢?

  你是怎样想出来呢?

  出示第12个图形时,当学生猜出下面一个是三角形时,出现“......”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对的,也就是说,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中有多少组这样的图形呢?

  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无限)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这样的?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每个星期有七天,每年有52个星期,开着的红绿灯,这些都是循环现象,其实,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展示过程 探究新知

  1、循环小数

  ①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下面各题,用竖式计算,并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

  330÷1100 2÷6 1.23÷3

  ②自学例2 7.3 ÷2.2 除到商是五位小数时停止。

  自学提示:(1)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2)谁来猜一猜第6位小数是几?

  (3)“等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能不能不用省略号?为什么?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表示什么?

  2÷9=0.222…… 5÷12=0.4166……

  9÷55=0.16363…… 2.4666…… 2.583583……

  ④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小数吗?

  ⑤概括并揭题。

  像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循环小数”?你们认为这句话里哪几个字比较重要?

  ⑥判断,请同学们判断哪几个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

  0.999…… 5.02727…… *16416……

  3.5656565656 3.1415926…… 0.123321……

  2、循环节

  “0.333……”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在3.31818……数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个名称,请看书上第61页,什么叫循环节?请找出以上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①记法和读法。

  记法:把循环节写出两遍或三遍,是一种记法。简便记法:只写一个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尾数字上各记一个圆点,这个点叫循环节。

  读法:5.327…… 五点三二七,二七循环。

  ② 练*。

  (1)写出3.333……的简便写法。

  (2)写出判断题中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判断题.

  (1)9.6666是循环小数。 ( )

  (2)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

  (3)循环小数57.575575……记作57.57 ( )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 )

  2、把下面的循环小数圈起来。

  4.3737 5.28383…… 5.314162…… 0.7563563……

  3.小结:

  如果用这是个什么样的循环小数?

  循环节是什么?可以简写成什么?学生板演.

  (四)课堂总结,鼓励质疑。

  通过这堂课的学*,你们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循环小数练*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入,比如今天是星期几,谁会说?接着说能说完吗?为什么?

  引出: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情况称为“循环”(板书:循环)

  2、初步感知循环小数。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400÷75,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3、引出课题。

  追问:像这样除下去,能除完吗?(不能)

  板书:循环小数

  二、互动新援

  1、认识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这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板书:400÷75=5。333……)

  2、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说商的特点。

  78.6÷11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一停,看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

  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商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3、比较上面三个算式的商,你有什么发现?

  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的第二位起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

  师小结: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主学*。

  (1)循环小数的概念。

  (2)认识循环节,

  如:5.333……的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如:5。333……写作5。

  6.9258258……和6.9 5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循环小数练*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理解依次重复出现的意义。

  (1)出示月历表。月历表中的星期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星期一后是星期二,直到星期天,再回到星期一,继续重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依次不断重复”,或者说是“循环”。

  (2)观察月历,理解依次重复和循环的含义。

  2、导入:生活中有这些重复现象,数学计算中也会遇到一些重复现象,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探讨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8。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8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师:请看屏幕,它都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00÷75。

  (让学生试着计算,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前面我们发现有些除法总是除不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时商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4)全班交流。

  问:在计算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问题?

  (它的商有除不尽的现象。)

  (5)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情况?(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还会不断重复出现)

  2、出示例9两题:28÷1878.6÷11

  男生做第一题,女生做第二题。(体验余数的数字和商的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情况。)

  3、讨论:怎样表示这个除不尽的商呢?讨论除不尽的现象。

  4、你知道这样的小数叫什么小数吗?

  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呢?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呢?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看教材P28第一小节,将概念性的名词做上记号。

  5、看教材理解。

  三、理解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看教材。

  反馈看教材的情况。

  (1)举例说明循环小数中的循环节。

  (2)怎样简便表示循环小数?

  (3)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请举例说明。循环小数属于哪一种?

  2、练*反馈。

  (1)下面几个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有(),请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4.20.6666…2.7467467…3.08787…5.476763.1415926…5.7676…

  (2)你还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分类:可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又可分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3、取*似值。

  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似数。任取上面练*中的两个循环小数,取它们的*似值。

  4、试做:如果有需要请老师帮助。

  0.6666…≈()保留一位小数

  0.6666…≈()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一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两位小数

  2.7467467…≈()保留三位小数

  (1)你是用什么方法取*似值的?

  (2)比较0.6666……和2.7467467…在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时有什么不同?

  (比较区别得出:保留几位小数,就看几位小数的后一位,如果大于等于5,则向前进一;反之,则舍去。)

  四、实践、练*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2)9.666是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4)3232.32是有限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评价。)

  2、选一选。

  (1)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A、是B、不是C、不一定是

  (2)3.223223的循环节是()。

  A、233B、223C、322

  3、小刚练*书法,他把“我们是*接班人”这句话依次反复写,第62个字应写什么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交流收获,并提出问题。

  六、作业。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5.7÷95÷86.64÷3.3

  2、8.736726……小数部分第17位上的数字是几?

  5.23434……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

  (通知学生下节课带计算器。)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5)份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设疑引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

  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质疑探究

  (一)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巩固练*: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52、3、3、

  学生评议。

  三、质疑再探

  (一)学生质疑

  教师:针对本节课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

  (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还可以写作,7、还可以写作,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可能出现问题、52,师生共同辨析)

  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

  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

  2、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叫做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四、运用拓展

  (一)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题供学生练*。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课后反思:

  练*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P30练*五第3—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

  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0.666… 3.27676… 301415926… 40.03666… 100.7878

  0.06262… 3.203203… 0.2142857142857… 70.2641

  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

  有限小数

  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综合练*,运用提高:

  1、求循环小数的*似值:P30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取*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P30第6题

  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 :P30第4、5题。

  课后小记:

  在今天的课上,我向学生说明了为什么所有除法算式的商不可能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所以任何除法算式余数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当除的次数比余数可能性的个数多时,必定出现与前面余数相同的现象。我用1除以7来举例说明,学生领悟得很快,绝大多数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其次,我还向学生介绍了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是初中所要学到的“无理数”。有学生(张子钊)问“我们学不学无理数呢?”我简单介绍了六年级即将认识的小学阶段唯一一个无理数派。孩子们对无理数十分感兴趣,我又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介绍了无理数产生的数学史。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2、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学*卡,检测题,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完成的自主学*卡,卡片上的五道竖式题,对照老师(投影)给出的算式,看看自己做的如何?

  师:这五道题3.03÷25= 37.2÷24= 28÷18= 78.6÷11= 1.5÷7= 的商究竟是多少呢?请从几个商中找到合适的商,对号入座,把它贴在相应的等式后面。

  生上台做出选择。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选择商呢?说明原由。

  生:前两道题可以除尽,没有余数,商是有限的。

  师:你知道这样的数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

  生合:有限小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剩下的三道题的.商是什么小数呢?

  生合: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算式永远除不完,总有余数。

  师:我们一起看这五道题的竖式(投影),前两道题没有余数,可以除尽,也就是可以数出商的小数位数,而后三道题都有余数,永远除不完,对吗?

  那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第3、4道题竖式,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3和45.

  师:余数呢?

  生:第三道题的余数总是10,而第四道题的余数总是交替出现5和6,添0后继续除,所以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4、5.

  师:像0.555……,7.14545……这样的小数是什么小数?

  生:无限小数。

  师:它是无限小数里一种特殊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新内容有信心学好吗?

  出示学*目标:

  1、 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2、 学会循环小数的记录方法。

  二、 探究新知:

  出示学*任务:小组合作交流①什么是循环小数和循环节?

  ②如何简便记录商?(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交流8分钟后,以小组形式上台汇报学*成果:

  预设:学生可能理解了循环小数是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或几个数,但口语表达会不太明确,教师适时引导。对于循环节,从书中给出的材料中不难理解,但需要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具体操作一下才行。

  在汇报交流完之后,教师着重让孩子们看例8的竖式,体会商不断重复出现3,是由于余数不断出现25的原因,让同学们再算两道题,深刻体会循环小数出现原因及过程。

  三、 练*:

  请将12.36 、 12.36 、 12.3636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交流方法和原由。

  四、检测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循环小数了解了很多,就是不知道会做题吗,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

  检测题:

  ① 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在( )里画“√”。

  ② 3.6767…的循环节是( ),用简便方法记作( )。

  ③ ***8÷4.4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

  ④ 比较大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小组汇报的答案,要求用星级来对自己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并在小组交流错误原因、改正。

  五、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畅谈学*所得。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和这个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们一起到运动场上去看一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全班齐笔算王鹏*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28÷18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0.999……52.52525……4.1677……

  3.212121……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

  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

  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1.08÷3.3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

  5.333……=5.37.14545……=7.145

  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练*十九第6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构想

  通过计算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商的特点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是小数概念的又一次内涵扩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 5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

  二、新知学*

  1、继续通过计算探索

  5÷3=1.666……

  14÷37=0.378378……

  25÷22=1.13636……

  2、讨论: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合适?指导书写。

  3、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明白: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观察,进一步理解;无限小数、有限小数。

  5、学*简便书写的方法,认识“循环节”

  0.1818……=

  89.5603420342……=

  1.7290290……=

  46.142857142857……=

  6、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101页的“你知道吗?”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三、巩固练*

  1、下列哪些数是无限小数,哪些数是有限小数?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0.24242424,8.35489621……,5.737373……,6.21363636……,21.3658

  2、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的方法书写出来

  5.252525……=

  7.1478478……=

  9.363363……=

  3、练*十九 第6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