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

首页 / 说课稿 / |

  认识小数说课稿 1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例2。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经历比较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30组小数卡片;课件等

  学生准备:练*本、白纸3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游戏:抓硬币,理解各个数字的意义

  1、要求:请两名同学抓一把硬币并用小数表示出所抓的钱数。

  2、想要知道谁抓的钱数多,其实就是在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找一找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新课部分

  1、教学例2

  A、提问:大家都很喜欢体育运动吧,如果让你参加运动会,你想报什么体育项目?(引出4名同学的跳高成绩,让大家当裁判)

  B、课件出示4名同学的跳高成绩,指名读小数

  C、先自己比较,用自己的方法将四名同学的成绩排出名次。

  D、小组合作探究找到一位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换算单位进行比较

  ②比较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D、汇报总结,并在软尺上进行验证。

  2、巩固练*

  A、课件出示*题(先出示有单位的、带几何图例的,再出示单独的小数比较)订正时请孩子说出自己比较的方法。

  B、写数游戏

  写一个比0。1大比9。9小的数

  C、拍卖游戏

  老师规范的写一个一位小数,请6名同学给评分(10分制),然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4个小数按从大到小排列。

  D、抽数游戏(男女生比赛)

  ①先放在小数部分

  ②一起摸两张,自己决定怎么放

  (三)课堂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开心吗?关于小数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

  认识小数说课稿 2

  说内容:

  教科书第68页“整理与反思”,完成第68—70页“练*与实践”第1-9题。

  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掌握整数与小数的读写方法。体会整数与小数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通过复*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体会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通过复*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的乐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重点:

  能根据概念间的联系与发展把知识分类整理,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的能力。

  说难点:

  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说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总复*,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今后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整数、小数,包括负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整理

  1、自主整理。

  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回忆已经学过哪些有关整数和小树(包括负数)的知识。

  2、完善认知结构。

  (1)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2)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读写整数和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4)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5)怎样求一个数的*似数?求一个数*似数的方法与把一个数改写有什么不同?

  (6)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的?

  三、练*与实践

  完成“练*与实践”第1——7题。

  四、总结与反思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是怎样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认识小数说课稿 3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的内容, 完成练*二十中的1-2题。

  二、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结合情境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整数和自然数。

  基本技能: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基本思想:让学生在经历在生活中体验小数的含义过程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渗透抽象和“迁移、识转化“等推理的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惊醒数学学*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进益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地认读写一位小数,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并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说一下,下面这些数是什么数?

  1/2 、2、 35、 100 、2/4 1/3 、

  生: 1/2 是分数;2是整数; 35是整数 ; 100是整数; 2/4 是分数; 1/3是分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像 2、35、100这样的整数,还学过像 1/2 、 2/4 、 1/3.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

  生:数字中带小圆点的数

  师:数字中带小圆点的数我们叫做“小数”,你在哪里见到过小数呢?

  生:在超市,每样物品多少钱有小数;

  也是在超市,物品的重量在电子台秤上也有小数

  量身高时,我的身高是1.35米。

  量体温时,我的体温是38.5度

  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小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小数,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结合情景,认识小数的读写。

  1、小数的认识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这些数中间都有小圆点

  生2:小数点前面有数,小数点后面也有数。

  师:同学观察很仔细。像3.45 0.85 2.60 36.6 1.2 和1.5 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

  师:下面谁在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生1:我的视力是1.5

  生2:数学书的价钱是7.20元

  生3:我看到大瓶饮料是1.5升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小数,说明小数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小数。

  2、以3.45为例介绍小数的读法

  师:我们认识了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能试一下?

  生:3.4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读作:三点四五)

  师:小数的中间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多媒体再次出示商品标签、体温图片等图片,

  师:请同学们来试读其它的小数

  生:学生读出小数。(结合具体的情境,学生读出小数,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小数,谁能说一下我们应怎么读小数呢?

  生: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三)教学例1。

  师:学校组织同学们测量身高,王东的身高是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王东的身高? 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生1:1米我们会用1米来表示,但3分米怎样用米表示我们组就不会了。

  生2:应是1.3米,1米用1表示,3分米是0.3米 ,加起来就是1.3米

  师:为什么3分米是0.3米你能给大家讲解吗?

  生:把一米分成10份,一份就是1/10米,也是0.1米

  师:刚才这名同学说的非常好,其实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板书)

  生: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

  师:1/10米我们还可以写成0.1米。请同学们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

  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 )/(10 )米,还可以写成( 0.1 )米。

  3分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师:你还能仿照上面的例子,说几个小数吗?

  生1:8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8米

  生2:6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6米

  师:小红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为什么?

  生 :1.3米。因为1米是1米,3分米是3/10米,也是0.3米,1米3分米也就是1.3米。

  4、通过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含义

  师: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1分米和0.1米的关系是什么?

  生: 1/10米=0.1米

  师: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怎样用式子表示?

  生: 3/10米=0.3米

  师:如果老师去掉每个式子中的单位名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1/10 = 0.1 3/10 = 0.3 (板书)

  师: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式子。

  师:根据上面的规律,谁能很快地告诉老师:4/10=( ) 7/10=( ) 9/10=( )

  生:4/10=(0.4 ) 7/10=(0.7 ) 9/10=( 0.9)

  师: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等式左边都是十分之几,等式右边都是零点几

  生2: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师:在线段图上,你能很快的找到0.2 0.9 吗? (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后,脱离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朋友聚会,小数进入蓝房子,不是小数的进入粉房子。

  师:动物朋友举行聚会,小数进入蓝房子,其它的数进入粉房子,谁能说一说这些动物都应进入那个房子呢?

  2、多媒体出示课件练*二十课件

  师:请同学们读出下面的小数,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来读这些小数的?

  3、我来填小数

  (1)用小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师:谁会来填这些小数呢,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了解历史,拓展知识

  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如3.12的表示。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还有一部分国家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的。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非常不错,谁来说一下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数”家族的一个成员---小数,小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小数你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同学们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料。在以后生活中,请同学们多观察小数并正确使用小数。

  认识小数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117-118例1和例2及“做一做

  题目,练*二十八的第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3.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

  (1)复*分数的初步知识,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把长度单位分米改写成用米表示的分数,把货币单位几角改写用元作单位的分数,说明这些分数还可用小数来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3)初步概括出整数、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一位小数读、写法。

  本课题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4.教学目的: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而确定的:

  (1)本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

  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

  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变与

  不变,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可作为它的情感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5.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教学时,先运用迁移法,复*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为学生的新旧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概括出整数、小数的概念,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三、说学法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例1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接着让学生尝试学*例2,迁移类推出任何十进分数都可用一位小数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数含义。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课,以旧引新。

  1.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这样的数:如小明身高1.5米,体重为

  36.5公斤……像1.5米、36.5公斤这些是什么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先复*一些有关的知识。

  2.复*。

  ①P117的复*题。

  ②1米=( )分米 1元=( )角

  ③把1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 ,就是 米;3份是1米的

  就是 米。

  这一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巧妙地引入旧知识的复*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二)加强直观,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先投影1米长的尺,并标出各个分米的点。引导学生识图并回答:把1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几分米?1分米以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板书1分米是 米)。然向学生说明:1分米作单位时,除用 米表示外,还可写成0.1米(板书)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写法,读作零点一米。

  (2)启发引导学生看图说出3分米是 米,还可写成0.3米,并依次说出6分米和9分米用分数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3)引导小结: 米可以写与0.1米, 米可以写成0.3米, 米可以写成0.6米, 米可以写成0.9米。十分之几都不够1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4)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全班讨论,反馈,教师小结:4分米写成0.4米,1米是整米数,先成1,然后在1的右下角点个圆点,最后写4,合起来就是1.4米,读作一点四米。

  这部分练*,目的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加强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联系,使学生写与的小数有“根基”,进一步准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认识小数说课稿 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小数,它是国标版小数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学*小数的性质,小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的内容主要是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教材先出示了几件商品的价格,通过“说”,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小数的认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心理需求。同时利用学生对元、角、分关系的认识,分别介绍把1分、5分和4角8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含义,初步掌握读写方法。接着教材通过在直尺上分别用分数、小数来表示4厘米和9厘米的长度,进一步明确几个百分之一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再让学生在直尺上表示7毫米和15毫米的长度,类推出几个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随后的试一试帮助学生在比例题更为抽象的层次上理解小数与相关分数的关系。最后安排了相应的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信心。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我准备按如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买卖商品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出用“角”、“分”作单位,图中各种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学生集体交流说说每种商品的具体价格。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呢?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小数:认识小数。这部分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买卖商品的情境,建构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已有小数知识的回顾,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小数的动机。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例1,我首先让学生知道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写成小数0.01元。接着引导学生讨论:那么5分,4角8分分别是1元的几分之几,写成小数是多少元呢?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得出5分是1元的5/100,还可以写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48/100,还可以写成0.48元。最后指导学生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让学生试着读给同桌听一听,再交流读法,特别是0.48不能读成0.四十八。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培养了学生知识类推的能力。

  例2,我首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米”作单位表示1厘米的长度?学生观察直尺,讨论交流得出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再引导学生独立写一写:4厘米和9厘米用分数和小数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写一写,并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4 厘米是1米的4/100,也就是4/100米,写成小数是0.04米……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突出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1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1毫米。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呢?写成小数是多少?学生根据两位小数的意义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得出1毫米是1/1000米,可以写成0.001米。随后我引导学生独立写一写7毫米、15毫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写数,交流得出7毫米是7/1000米,即0.007米;15毫米是15/1000米,是0.015米。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指导三位小数的读写方法。这部分教学通过采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知识的类推,使学生逐步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例1、例2,同桌讨论自己是怎样理解小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自己的想法。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并交流得出了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自主探究,结合例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中安排以下内容。

  1、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并说说表示几分之几。学生互相读一读,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练*,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试一试。我先让学生说说每个图形分别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这样的多少份?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填写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练一练。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并集体交流。通过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母与进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4、单位换算的题目。我先让学生说出单位之间的进率,学生回顾交流。再引导学生独立填空,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练*,让学生明白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改写时进率的重要作用,特别像23毫米=()米这样的题目,更应让学生多讨论理解。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特色是:

  (1)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买卖商品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的自主性。

  (2)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认识小数的意义时,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交流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中,逐层深入,各有侧重点。

  (3)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商品价格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认识小数说课稿 6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和的宽松的学*氛围,师生*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

  (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

  (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的兴趣;二是练*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第一个练*: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内容。

  第二个练*: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每种学*方式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可行的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和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认识小数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88-89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突破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认识小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和元、角、分,掌握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数学的实际,选择了创设情境法、谈话启发法、发现法、练*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在学法方面,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的方式。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因此让学生用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类推法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

  1.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2.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逛超市购物的情景,出示各类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分一分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初步认识小数》。让学生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体现学*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联系经验,学*读写

  从刚才的情景得出的数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数,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多让几个学生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是几就读几。学*写小数,师示范写,学生学着写。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本环节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的兴趣;二是练*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1)找找身边的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兴趣。

  (2)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读出上面的小数。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读写的认识。

  (3)你能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吗?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

  六、教学感悟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比较、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认识小数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88-89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突破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认识小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和元、角、分,掌握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数学的实际,选择了创设情境法、谈话启发法、发现法、练*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在学法方面,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的方式。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因此让学生用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类推法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

  1.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2.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逛超市购物的情景,出示各类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分一分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初步认识小数》。让学生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体现学*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联系经验,学*读写

  从刚才的情景得出的数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数,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多让几个学生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是几就读几。学*写小数,师示范写,学生学着写。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本环节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的兴趣;二是练*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1)找找身边的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兴趣。

  (2)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读出上面的小数。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读写的认识。

  (3)你能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吗?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

  六、教学感悟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比较、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认识小数说课稿 9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小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认识的基础之上,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的。教材先在商品的价格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的基础,初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点,再让学生初步学会读、写小数,然后根据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合作交流等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单价引入小数和小数点,试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认读、写小数,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具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的练联系。

  二、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作为本节课教学方法的主线,并辅以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推理、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学*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小数就在身边,学*了小数的具体含义,能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愉悦感。主要体现在: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提供引导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三、提供“说数学”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倾听的*惯。四、通过练*,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渗透抽象的数学思维。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而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根据这个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探究学*(3)巩固练*(4)全课总结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而且在超市购物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事,在购物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就是会读商品的价格问题,因此,我觉得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中的情境图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认真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小数点和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大体分为两个步骤来完成。

  1、小数的读法:

  这部分,我想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相信孩子的能力,运用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让孩子们大胆试一试,读一读,并及时对比引导,总结出读小数的正确方法。本环节充分让孩子大胆尝试,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氛围。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想这样进行:先让学生大胆试读5、98,学生有可能读成五点九十八,也有可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读成五点九八。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其他学生体会,应该怎样读,初步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读法,然后再读0、58,2、60,进而总结出小数的正确读法。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小数的读法,我还选择了一些特殊的小数(课件出示:123、10,50、50等)进行巩固,深刻体验这些小数的左边和右边的数字一样,读法有什么不同,深化小数的读法。

  进而根据课件出示的小数的特点,进一步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2、小数的写法:

  先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会写小数吗?鼓励试着写一写,并指明到黑板上板演,说出自己的写法。再在练*本上练*写,然后根据学生写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总结怎样才能写出最美观的小数,进一步明确小数的写法。

  在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讨论交流的学*方式使学生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智慧的共享,达到了学*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当学生会读写小数后,再通过回归课本情境图中的商品的价格(采用完成表格的方式),用小数表示学*用品的价格,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小数的意义:

  本环节,先通过长度单位的复*,过渡引导出认识小数含义这个知识点。

  在这里,通过学生比划1米、1分米、1厘米,一根粉笔不够1米时如何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引出课件演示把1米长的线段*均分成10份等步骤,实现板书:1分米=米=0、1米,3分米=米=0、3米,7分米=米=0、7米等达到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利用1元=10角进行练*,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和课件,总结出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分米,进而明确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下一步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形式,通过知识迁移,利用课件演示,实现板书:1厘米=米=0、01米,3厘米=米=0、03米,18厘米=米=0、18米,总结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再进一步明确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结:

  第五环节:巩固拓展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练*,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兴趣;二是练*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加深学生的认知水*。

  首先是基础性的练*,出示填一填(课件)这道题时对理解小数意义的及时巩固,指名回答,全班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第二是以课本例题王东的身高为例,巩固小数可以有两种写法,但不是所有的0都可以不写,不仅巩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也巩固了小数的写法。

  第三是8、5米、14、8米、3、98米这三个数中的“8”各表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采用竞猜的方式得出每个8的不同含义,让学生知道同一个数因为在不同的位置,其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第四是用数表示阴影部分,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使本节具体的小数深化到抽象,巩固小数的意义,深化学生的思维。

  第五是大开眼界,通过阅读,升华知识,同时总结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只是小数学*的开始,还有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等着大家去探索,去学*。

  课后反思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但是没有完全依懒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有序的板书,使学生学完新知后,还可以自主地再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忆及巩固。在整个教学中我感到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

  1、整合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中我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点“赶”教学的感觉,如果整合教材,该简要简、该详要详,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更好的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或者说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预设不到位,课堂应大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主动学*,充分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的*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

  认识小数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教材在编写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易于接受。

  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是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二、说教法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本节课,我选择了以讲解法、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启发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补课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价格竞猜,引入小数

  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礼物要奖给今天表现好的学生,但在那之前要请大家先来猜猜这个奖品的价格是多少?(标价牌上的价格是0.7元)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吧,老师也在超市里收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请看(出示主题图)。

  这些价格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区别?

  这些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数——小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小数

  (1)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做小数点。

  (2)你们会读小数吗?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3)学生尝试读,读错的师生进行纠正。(提示小数的读法)

  (4)那小数应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5)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分别是几元几角几分呢?

  (6)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结合实际说一说。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复*旧知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2)课件展示一米长的尺,在尺上找出一分米来。

  (3)把一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课件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4)不足1米,可以用分数、小数表示,那3分米要写成以米为单位,怎么写呢?9分米呢?

  师小结:不足1米,小数点左边是0。

  (5)观察这三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观察这三个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课件展示将1米的尺子*均分成100份)

  现在1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2)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3)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18厘米呢?

  (4)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

  (5)观察发现:百分之几可以改写成两位小数。

  4、老师的身高155厘米=()米

  (1)观察前面两组小数的相同点(整数部分都是0),为什么都是0?如果超过1米,整数部分还会是0吗?

  (2)老师的身高是155厘米,你能把它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吗?

  (三)巩固练*

  1、看图填写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2、教材89页做一做。

  3、改写数学日记。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他把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早晨。我从2米4分米的床上爬起来,用2分米的牙刷刷牙,迅速洗脸,到早餐店买了一个6角钱的鸡蛋和1元5角钱的包子后,飞奔到学校)

  2米4分米=()米2分米=()米6角=()元1元5角=()元

  (四)课堂小结

  回顾刚才的学*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总之我是通过生活情景初步感知小数,再利用生活情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刻理解小数的含义,最后运用巩固,不仅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实用工具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阅读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1)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实用10份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对之后学生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中,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2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个例题、试一试、练一练。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

  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

  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

  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熟练,有个别学生对表内乘法都有问题。

  学生在四年级时学*了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第一步,按整数算出乘积这部分应该对学生来说没什么难度,但对于为什么要在乘得的积上点上小数点感到困惑,所以,这一课一定要把这点讲清楚,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都能感知到最后一步一定要点小数点。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

  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

  成积极的学*态度。

  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

  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3)0.8×3=2.4;(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完成“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设计意图]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猜想和验证,自主得出计算的方法,要比传统的做

  法效果好得多。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基于全体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化简问题。

  2、指导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设计意图]这两题让学生从各题的数学实际出发,通过语言交际总结方法,沟通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8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延伸。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六、回顾总结。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练*十二第1―3题。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之前的学*中已有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同时也为接下来要学*的小数乘小数和小数除法做了铺垫。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及当前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买风筝”的生活情景,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方式。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的乐趣,掌握学*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那我们一起到风筝小店去选一选自己喜欢的风筝吧!紧接着我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让学生说说准备买哪种形状的?买几个?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课堂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设计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易于激发童心童趣,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一)出示例1。每个蝴蝶风筝3。5元,买3个要多少钱?

  我让学生说说例1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算出结果,并记录自己计算的过程。

  我发现有些学生用3。5+3。5+3。5的方法,还有些学生用3元乘以3再加上5角乘以3元,得出结果再把角换成元,还有些学生用35角乘以3,最后把结果再换成元,更有些学生用3。5乘3的竖式进行计算。我让这些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展示。

  接着我让学生比一比,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通过比较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知道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再展示学生列竖式中不同的对位方式,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整数要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所以列竖式时是末尾对齐。再让学生运用乘法竖式计算做一做的题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我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差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对比、交流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渗透优化意识,而同步练*,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增强了学*的信心。

  (二)教学例2。

  1、出示算式:0。72×5,引发学生思考0。72不是以“元”作为单位了,你又应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得到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一百分之一。并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3。5×3的积是一位小数,0。72×5的积是两位小数?从而得出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关。最后再让学生与同桌说说小数乘整数列竖式时应该怎样去做?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我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在思考中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反复的思考和学*经验的积累中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学*数学时,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

  1、基本题。

  我安排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并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提高题。

  除了基本的练*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

  《练*一》第2、3题。

  练*的设计有层次,有难度,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注意什么?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洁明了,能清晰的再现教学过程。

  【说小结】

  本课教学,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等学*手段,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说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考官你们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现代教育理论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数学教学更要适应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所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小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整数》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数的计算的方向。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小数的加法和整数的乘法,同时本节课的学*对之后学生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能够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现代教学理念的观点要求教师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仍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情的合理认识下,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列竖式计算解决小数乘整数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提高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确立下,根据授课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因为竖式计算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算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中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于此,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了讲解法、练*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大屏幕展示出售西瓜的示意图,并提问:夏天一千克西瓜0.8元,买3千克西瓜共花多少元钱?

  由情景问题引出本节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利用生活中购买西瓜的情景问题导入,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事实,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从课间活动中牵引到课堂学*中,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这样设计很好的符合了小学生的性格与认知特点。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设计3个教学活动。

  在第一个教学活动中,由学生列出横式,我会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回顾之前学*的小数加法,学生不难想到利用小数的加法,将3个0.8通过列加法竖式的方式算出结果为2.4。

  这里我会进一步问学生们: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

  这里会有学生将0.8元换算成8角,继而算出花了28角,也就是2.4元钱。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示,对于小数乘整数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计算。这里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并向学生们讲解0.8乘3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学生们能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3乘8个十分之一就是24个十分之一。

  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利用由元到角的换算抽象出0.8乘3的竖式计算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再按照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为了进一步得出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我会设计第二个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冬天西瓜涨价,一千克2.35元,买3千克共花多少元钱?让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计算。

  这里我会想学生们提示:在计算0.8乘3时可以用3乘8个十分之一,在计算2.35要用3乘什么?

  学生不难模仿0.8乘3的竖式自己写出2.35乘3的竖式。在这我会向学生强调乘数2.35可以表示235个百分之一。

  接下来是我的第三个教学活动,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向学生们提问:用计算器计算课本试一试的三个题,思考它们的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不难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同。顺势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小数点要对齐。

  通过计算器计算得出结果,比较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更容易让学生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能力。

  到这里新知探索的3个活动就结束了。学生在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认识基础上很容易类比得出后面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

  对于巩固提高这一环节。

  这样的练*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列竖式计算的算法的印象。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们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为了更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作业:

  自己课后出几个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列竖式算一算。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6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例1、例2,小数乘整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

  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主要学*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

  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买笔记本”的生活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5元看作35角来算,变成整数乘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谁能从算式的数据上来直接看出哪一题是错的?这一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渗透学法指导。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7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茶山中心小学的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整数》,我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3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在本册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个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学数学,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关键是充分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自主研究发现,并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自主探究,明理获知,③实践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兴趣与积极性。

  我创设贴*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秋天到了,秋高气爽是最适宜放风筝的好季节,有三个小朋友约好了要去生态园放风筝,他们走到风筝店前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很快就能说出这里有的四种不同的风筝,已经知道每种风筝的单价,还有一个问题买3 个 多少钱?

  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中所给的信息估计3个 需要多少钱?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因为当它是每个3元,33=9元如果把它当成每个4元那么43=12元,那一定是比9元多比12元少所以大约是10元左右。

  (这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自主观察找出图中所给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发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提供条件。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并能为接下来的笔算结果提供检验的标准。)

  让学生估算出结果后教师再问你们有办法准确算出买3个这样的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让学生人人尝试独立计算。

  2、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4元3=12元

  5角3=15角

  12元-15角=10.5角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评价,给所有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上述四种方法,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的一步是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多数会认为第四种算法比较简单,同时认识到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将小数3.5元转化成整数35角,也就是将小数乘整数换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教师将简单的一种板书出来)

  提醒学生小数乘法要跟整数乘法一样是末位对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本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为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台,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的课改理念。用实例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多样的,遇到不熟悉的问题只要我们要多动动自己的脑子,就可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惯同时又渗透迁移、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观察发现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是最简便的,从而达到算法的优化。而且得出这种方法的关键一步是把小数通过单位的换算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通过小组合作的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学生讨论得出计算这种题目的关键是将小数乘法通过单位的换算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即时利用第2页中的做一做买5个 多少钱?

  (利用刚刚找到的最优的法即时进行练*,及时巩固算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要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这一算理。)

  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出示例2,如果因数不是钱数,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板书:例2

  正式转入教学过程的第二环节

  (二)自主探究,明理获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能不能也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学*,尝试计算。

  给时间学生让他们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算法。

  通过讨论学生得到0.72不能利用单位换算转化为整数,但我们可以利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把0.72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因为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积也会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但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原来的结果,那么必须将用整数算出来的积缩小到它的 才是小数乘法的结果.所以要在整数乘法算出结果后点上小数点。

  提醒学生点了小数点后可以将小数末位的0去掉,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然后让学生对照例题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按整数算出积,最后还要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充分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出知识内在的规律,在梳理计算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在合作学*中突破了难点,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体现数学学*的民主性,给学生在充分体现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为了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单纯的练*评讲练*评讲的模式,设计了如下练*。

  【基础练*】

  1.请你当小小售货员。

  根据例1图中的信息同位一人说出自己喜欢哪个风筝打算买多少个,让另一位学生当售货员算出共要付的钱数。然后交换。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算法,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与致用的道理,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真正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

  2. 课本第3页第1题。第1题是一步积(侧重对比)。

  (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提高练*】

  3. 课本第3页第2题。第2题是要注意2.312是计算过程有两步积,最后在算两次积的和。

  4.明辨是非

  (这两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拓展练*】

  5.根据1064=424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0.64= 0.1064= 1.064= 10.640=

  (这道题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是一脉相连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整个练*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层层深入,层层突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回顾小结,知识提升

  首先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自己有什么收获,并谈自己的表现。

  (这一环节的设计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梳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对本节课的认识,再让学生说自己的收获及谈谈自己的表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不但关注到学生学*的结果更关注到学生的学*过程。0

  四、说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10.5(元)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对比强烈,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课力求扭转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算理的教育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前提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构成、发展、应用进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向索求,去发现和理解小数乘法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使学生的感情、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讨本领等获得培育和发展,使数学思维方法获得渗入。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说课稿2)、转化后积有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题的积怎么办?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寻找自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设计意图:把连加结果作用于乘法计算方法的探讨,有利于13.55与1355的联系,通过结果的比较让学生深入推导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题,逐步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根据14923=3427填结果。

  14.923=( ) 1.4923=( )

  1490.23=( ) 1492.3=( )

  ( )( )=3.427

  2、教科书第1页的做一做。

  3、教科书第4页练*一第4题应用题。

  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五、课堂小结

  采取提问的方式。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方法?

  六、课外作业

  练*一第2、3题

  七、板书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

  意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67.5(元)

  用乘法计算:13.5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板书设计的作用,突出重点,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课堂小结。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小数乘法的第一教时,内容包括例1、例2、做一做和练*一(1---4)题。例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的写法。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基础上教学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主要学*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买笔记本”的生活情境,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重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怎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乘法?”把因数3.5元看作35角来算,变成整数乘法。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5)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6)对各种算法做初步的判断。谁能从算式的数据上来直接看出哪一题是错的?这一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渗透学法指导。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2)

——循环小数说课稿(精选10篇)

  循环小数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循环小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包括例8——例9两个例题,分两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本课是第一课时,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3、学生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怎样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

  本课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去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练*”。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为了敲好开课的第一锤,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为学生讲老和尚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语言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状态。学生在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此时,我话锋一转,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

  二、优化教学过程:

  活动尝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00÷75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我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是怎么样循环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像7.14545…这样小数部分从百分位起有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我启发引导观察“比较5.333…、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

  以上整个过程我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优化课堂练*,培养能力

  我在练*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循环小数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商的*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例1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循环现象,初步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研究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归纳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的商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看成小数除法的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商的研究,学生可灵活的处理小数除法的商,为学生用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中、动眼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效。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3)从数学乐园中巩固循环。

  (4)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第一环节: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季节是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感受四个季节的循环现象。接着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这样有机的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环节: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1、在学生课前预*的基础上我出示例1、例2两道算式,让学生分组同时来完成,并用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认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不继续往下除?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整理交流结果,然后组长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有不同意见其它学生可补充。这样设计给学生探究新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成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汇报交流得出三个特点:

  (1)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

  (2)除不尽。

  (3)例1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例2是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意义,从而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写商及商的读法,然后让学生计算4÷37。

  3、让学生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从中进一步观察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循环小数的意义,然后与课本对照,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了加深理解意义让学生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并说一说。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来。然后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这里还应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全是循环小数。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环节:从数学乐园中理解巩固循环。

  *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以下有层次、有针对的练*,并采用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练*形式,来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第1题,找出图中哪个小动物说的数是循环小数。第2题对号入座,让学生从下面数中快速找出有限小数、循环小数与其它。

  第四环节: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鼓励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出质疑,共同解决,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你得表现怎样?目的是让学生在重温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的学*数学知识。

  作业布置:练*十三1、2题。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

  附:板书设计

  附件:《循环小数》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

  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循环节

  0.333……写作0.3

  3.31818……写作3.318

  0.108108……写作0.108

  有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无限的。

  循环小数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循环小数又为学生学*分数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达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认为循环小数的概念的理解是这节课的关键性教学事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周七天循环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

  三、教学目标:

  1、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

  2、知道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3、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4、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观察、分析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充分体验和感悟,掌握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如果直接地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从身边的生活例子引入: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季节的排列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依次不断地重复”这一特性。这样利用学生身边形象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对于认识循环小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感性中初步理解循环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转化感悟抽象的数学现象,并能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1。5÷1。1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学生计算中遇到麻烦,商总也除不尽,怎么办?学生疑从中而生: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与什么有关?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从而通过研究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知道循环小数的由来,对循环小数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借助教师的板书,理清重点和关键,为概念的形成顺利概括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概念的巩固做好了铺垫。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分层练*,牢固概念的掌握。

  整节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即“生活实例——计算质疑——师生探究——学*反思——巩固练*”。有了前面的生活实例和计算质疑,学生了解了循环小数特征,凸显了循环小数不同寻常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又指导学生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来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下面学*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的欲望,就这样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使学生牢牢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以至于在做后面判断是非的练*时,学生对于循环数的概念已脱口而出。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有了循环小数清晰的概念,怎样设计练*能让学生容易掌握省略写法、简便写法和读法呢?我安排了这样的练*: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明理由、是非判断题、比较大小等。特别是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的练*,有几个特别容易和循环小数混淆的数,看学生能否清晰地做出判断,如果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概念了。是非题和比较大小是针对学生是否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而设计。最后设计的挑战题是循环小数的概念的引申。我希望这样的设计层层铺垫,最终使学生牢固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循环小数说课稿 4

  一、对教材的认识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写法以及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么多知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掌握,实在是难度很大。因此我打算这个内容分两课时完成。今天这一课时,知识目标就是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生活情景引入,初步体验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通过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现象,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个季节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通过让学生跟着图片说,来加深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1)从分类入手,引出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在分类时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后,由一人负责记录下分类结果。

  (2)再次分类,将上述的无限小数再次进行分类,得出循环小数、不循环小数。

  由于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安排时,我让学生通过一层一层的分类,明确其中的一类就是循环小数,然后逐个进行观察,找出特点,加深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不过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是不能很准确地归纳的,这时教师给出规范的概念,来完善学生自己归纳的定义。我认为一些传统的概念教学的方法还是需要的。

  在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之后,安排了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这一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自学书本,进行知识的拓展。

  书本上的“你知道吗?”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安排学生自学,并提供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目的更明确,效果也就更佳。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不仅了解了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也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

  (4)计算,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明白两个数相除时,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出现的几种情况,从而也明确了在除法中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

  因为只是初步感知,所以对于除法竖式的规范行没有作任何规定,有待在下一课时进行完善。

  3、课堂总结,完善板书设计

  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4、课堂作业

  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达到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安排一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水*得到提高。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时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循环小数》,希望各位评委、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3、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

  新课开始,采用故事情境法,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设计一个分组计算的动手情境,让学生动手计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竞争比赛,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知识概念。然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在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再采用练*法,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使学生理解"依次不断重复"、"循环".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此时,教师顺势说明: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以此导入新课。

  (二)优化教学过程: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算式400÷75,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请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例9:28÷18、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两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们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们是怎么样循环的?

  学生独立完成例9、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观察"比较1.555…、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同时介绍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以上整个过程教师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学*上述知识后,让学生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计算:15÷16= 1.5÷7=

  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商是整数吗?让学生计算并讨论,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7142857……是一个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三)优化课堂练*,培养能力

  教师在练*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分别安排了如下练*:

  1、判断下面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为什么?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点表示。

  0.9375 1.5353…

  5.1281414… 0.2142857142857…

  5.314162… 8.4666…

  3.1415926… 0.19292

  2、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学*新知后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效果,并能根据相应的情况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全部知识学完后我又安排了系统的反馈练*:

  1、下面哪道题的商是有限小数?哪道题的商是无限小数?

  10÷9 1.332÷4 23÷3.33

  2、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似值。

  1.29090……()0.083838……()

  0.4444……()7.275275……()

  3、在○里填上">","<"或"="符号。

  3.14○3.1 Arial,宋体" * hps28 oad(s· 3. Arial,宋体" * hps24 oad(s·○3.222 8. Arial,宋体" * hps24 oad(s·○8. Arial,宋体" * hps24 oad(s· Arial,宋体" * hps24 oad(s· 4÷9○0. Arial,宋体" * hps24 oad(s·

  4、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这些练*题的形式多样,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这样安排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熟悉、理解、掌握,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并说说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目的

  循环小数说课稿 6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是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让学生观察它们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是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进而简单介绍循环小数的简写。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这是文本安排的顺序。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对文本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首先,我们是建立在学生对循环小数原认知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其次,师生共同经历判别循环小数概念的过程,最后是学生感知与文本概念一致的的结果,因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接下来是学以致用,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次感受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交流比较、自学,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难点:

  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循环小数。

  2、了解学生的原认知:写出自己认为是循环小数的小数。

  3、在判别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引入到认识循环小数。

  4、自学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二)应用

  1、独立计算主题图中的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实际中的发现,感受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出题判断是否是循环小数,加强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三)练*设计

  拓展思维:交流思维方法。

  (四)总结延伸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对本节课新知进行梳理总结。

  教后反思: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课开始,我以学生对循环小数的原始认识为导入点,在交流判别中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循环小数,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逐步的与文本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为后续的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架起桥梁。

  2、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空间。

  在课中,引导学生自学循环节以及读写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学*交流的过程,体会主动学*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内化。

  教学完新知后,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精心改编了文本中的例题作为实际应用练*,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我们所学数学的价值。

  循环小数说课稿 7

  一、对教材的认识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我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个故事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我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400赛跑情景,让学生分组计算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我将分如下几步完成:

  (1)初算,产生疑惑

  我有意安排一、三、五组同学计算能除得尽的除法,二、四、六组同学计算商是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除法。六个学*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比一经哪些组算得又对又快。当我观察到一、三、五组的同学基本完成时,我向二、四、六组的同学发问:“为什么你们还没有算完,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会向我诉苦这些题怎么除也除不完。

  (2)再算,明确问题

  我将这个问题推给全班学生,我让一、三、五组的学生也来算一算,让大家都体验到400÷75、400÷96、400÷74这三道题余数重复出现,商中一部分数字也总是重复出现。当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商的特点.

  (3)分类,引出概念

  让学生将六道题的除法竖式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商的特点,并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学生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将这三题分成一类,另三题分成一类;第二种将商是有限小数的三题分成一类,商是纯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商是混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共三类。当学生说出第二种分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后两类也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归为一类。因此,这六个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这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它为有限小数。另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我们称它为无限小数。然后我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无限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循环小数的主要特征。我随机用课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揭示课题。这里我还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还有些小数它们也是无限小数,但是小数部分不循环,不是循环小数,这种数我们以后会遇到。像这些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循环的,我们书写时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4)阅读、总结

  在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之后,我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本课进行小结。

  3、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五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过程中,一定会有异议和疑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出:“循环小数是否还有其他记法?除到哪一步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等问题时,我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随机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将其设计成课外探究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也为下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点然智慧的火花。

  循环小数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循环小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包括例8――例9两个例题,分两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本课是第一课时,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3、学生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怎样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

  本课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去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练*”。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为了敲好开课的第一锤,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为学生讲老和尚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语言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状态。学生在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此时,我话锋一转,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

  二、优化教学过程:

  活动尝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00÷75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我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是怎么样循环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像7.14545…这样小数部分从百分位起有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我启发引导观察“比较5.333…、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

  以上整个过程我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优化课堂练*,培养能力

  我在练*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循环小数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商的*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例1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循环现象,初步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研究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归纳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的商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看成小数除法的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商的研究,学生可灵活的处理小数除法的商,为学生用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中、动眼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效。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3)从数学乐园中巩固循环。

  (4)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第一环节: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季节是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感受四个季节的循环现象。接着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这样有机的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环节: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1、在学生课前预*的基础上我出示例1、例2两道算式,让学生分组同时来完成,并用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认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不继续往下除?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整理交流结果,然后组长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有不同意见其它学生可补充。这样设计给学生探究新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成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汇报交流得出三个特点:(1)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2)除不尽。(3)例1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例2是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意义,从而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写商及商的读法,然后让学生计算4÷37.

  3、让学生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从中进一步观察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循环小数的意义,然后与课本对照,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了加深理解意义让学生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并说一说。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来。然后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这里还应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全是循环小数。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环节:从数学乐园中理解巩固循环。

  *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以下有层次、有针对的练*,并采用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练*形式,来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第1题,找出图中哪个小动物说的数是循环小数。第2题对号入座,让学生从下面数中快速找出有限小数、循环小数与其它。

  第四环节: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鼓励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出质疑,共同解决,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你得表现怎样?目的是让学生在重温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的学*数学知识。

  作业布置:练*十三1、2题。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

  附:板书设计

  附件:《循环小数》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 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循环节

  0.333……写作0.3

  3.31818……写作3.318

  0.108108……写作0.108

  有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无限的。

  循环小数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循环小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包括例8——例9两个例题,分两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本课是第一课时,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3、学生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怎样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

  本课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去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练*”。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为了敲好开课的第一锤,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为学生讲老和尚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语言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状态。学生在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此时,我话锋一转,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

  二、优化教学过程:

  活动尝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00÷75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我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是怎么样循环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像7.14545…这样小数部分从百分位起有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我启发引导观察“比较5.333…、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

  以上整个过程我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优化课堂练*,培养能力

  我在练*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3)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十)份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1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 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合作学*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 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 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的类型,而选做别的*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 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 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3、针对练*、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0.28×0.28=0.0784 (*方米 )

  0 .2 8

  × 0. 2 8

  2 2 4

  5 6

  0 .0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方米。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个问题:

  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5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

  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6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老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比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比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老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比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老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老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老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老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比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7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三、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9

  一、研究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换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1.2×0.8”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造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引入。课前通过两道练*题,复*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出本节的学*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课本例3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宣传栏上的玻璃坏了,我们需要更换一块新的玻璃,你知道这块玻璃需要多大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学生列出算式1.2×0.8,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由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1.2×0.8,要把1.2变成12,则扩大了10倍,0.8变成8,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

  (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六)尝试应用,提升能力。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的特点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还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46。2元,买这样的面料5。7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七)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4)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菁华3篇)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88-89页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突破点: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认识小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和元、角、分,掌握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教法: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数学的实际,选择了创设情境法、谈话启发法、发现法、练*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在学法方面,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的方式。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因此让学生用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类推法主动学*、探究学*、合作学*。

  四、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

  1.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2.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逛超市购物的情景,出示各类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把这些数分成两类。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再分一分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初步认识小数》。让学生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数学,体现学*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联系经验,学*读写

  从刚才的情景得出的数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组数,比一比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小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后教师小结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

  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多让几个学生起来读一读。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的数和小数部分的数在读法上不同,整数部分跟我们*时读的一样,是几就读几是几十就是几十。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不同,只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是几就读几。学*写小数,师示范写,学生学着写。让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写法。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学生*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通过课件展示商品价格,放手让学生试着填写价格表,再说说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导学生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右边第二位表示“分”。让学生产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的感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也是放手通过“做一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由于1分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因此本环节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时采取接受性的学*方式,而在教学用“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时采取探究性的学*方式,通过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左边表示“米”,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实际含义,以及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4、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的兴趣;二是练*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1)找找身边的小数。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小数的兴趣。

  (2)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读出上面的小数。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读写的认识。

  (3)你能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吗?猜老师的身高,既是巩固小数读法与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数感,形式活泼,吸引学生。

  5、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用小数的形式评价自己的学*行为,既关注了学生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知识的快乐,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的求知欲。

  六、教学感悟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比较、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2~103页例1、例 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3?在学*过程中,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各类商品价格标签、超市购物清单、、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小数

  (1)教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水果吧。

  播放:几位同学去商场买水果的情景。

  小明买了3.25 g香蕉,小东买了2.7 g李子,小红买了0.8 g桃子。(营业员依次报质量,然后定格)

  (2)教师:他们各买了些什么水果?各有多少千克呢?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明——香蕉:3.25 g。

  小东——李子:2.7 g。

  小红——桃子:0.8 g。

  (3)教师:谁能读出这些水果的质量?

  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在后面接着板书:三点二五千克、二点七千克、零点八千克。

  二、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小明他们买好水果,来到出口处付钱。

  (播放:学生到出口处付钱的情景。最后定格为打印出的购物清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他们买水果各付出了多少钱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香蕉:19.50元李子:9.72元桃子:4.16元

  教师:谁能读出买这些水果所付的钱?指名读、同桌互相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板书:十九点五零元、九点七二元、四点一六元。

  教师:谁能说说十九点五零元,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在此基础上,让同桌互相说说其他的几个价钱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指名说。

  练*:出示教科书第103页上面的4笔单价,让学生分别说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36.50元0.85元8.05元9.25元

  三、对比小结,初步理解小数

  1对比

  教师:请同学生们仔细观察,表示水果的质量与价钱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

  2小结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像2.7,0.8,3.5,9.72,11.5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板书:小数)中间的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板书)

  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的是两位小数。

  四、巩固运用

  1第103页课堂活动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是几位小数。

  2第10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全班交流。

  3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商品标签和超市购物清单,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课题的板书)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

  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如:自己的视力是多少等等。

  三、试一试:

  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四、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如: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5)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菁华3篇)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实验课程小学三年级(下册)》。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我对新课程的编排体系作了一些了解,小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本单元认识小数都是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在四下年级开始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三、教学流程:

  (一)、引入小数

  1、回忆学过的数有整数、分数,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有什么数?

  2、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

  3、抓硬币写小数的游戏(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4、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读法)

  1、探索小数的读法。

  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3、总结小数的读法

  (三)、探索一位、两位小数(写法)

  1、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3、探索小数的写法。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xx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课堂练*

  1、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他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3、看图写小数

  4、在数轴上表示数

  (五)、总结

  同学们对你们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四、反思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但是没有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有序的板书,使学生学完新知后,还可以自主地再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忆及巩固。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练*层次分明,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学生的实际开展学*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巩固与课外实践作业,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因此还有部分练*没有完成,特别是对概念的辨析,所以有所遗憾。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2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和的宽松的学*氛围,师生*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

  (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

  (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xx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的兴趣;二是练*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第一个练*: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内容。

  第二个练*: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每种学*方式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可行的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和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学*小数知识的起始部分,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是今后进一步学*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沟通分数与小数联系的重要基础。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数,部分学生已经会读或会写小数。本节课我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授课的。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3、能用学过的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是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知道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可以用百分之几表示。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学生阅读相关信息,引出小数,并通过板书“15.05”这一小数,对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指导。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教材中的情境图,是经过多位专家反复研讨和论证的,它贴*学生的生活并富有极强的科学性,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小数重要性。因此,本节课我通过选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出小数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在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时,我采用了老师领学的教法,向学生渗透一位小数所示的含义,从而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两位小数的含义做好迁移。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经历“学*,模仿,迁移,反思”的过程,学会学*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3、分层训练、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练*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技能的双重效果,授课时,我设计了“知识窗、欢乐谷、智慧园”三种形式的练*。在组织练*时我注重了以下两点:一是练*形式的多样性,二是练*设计的趣味性和层次性。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形成技能,感受学*数学的快乐。

  4、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本环节通过“量一量、填一填”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像0.4,0.48,2.5……这样的数,就是小数。

  15.05读作:十五点零五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如:0.1=1/100.5=5/10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如:0.01= 1/100 0.03=3/100

  总之,本节课我通过四个教学环节的设立,让学生经历了“学*,模仿,迁移,反思”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了学*的方法;通过三个注重,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6)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菁华5篇)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

  一、研究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换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1.2×0.8”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

  2、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造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引入。课前通过两道练*题,复*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出本节的学*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多媒体出示课本例3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宣传栏上的玻璃坏了,我们需要更换一块新的玻璃,你知道这块玻璃需要多大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也感悟道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学生列出算式1.2×0.8,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对于小数乘以小数该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这一尝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由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切入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四)尝试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刚才学生的独立尝试以及小组交流,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从而得出在计算小数乘小数也可以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把小数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对于1.2×0.8,要把1.2变成12,则扩大了10倍,0.8变成8,也扩大了10倍,两个因数都扩大了10倍,则它们的积扩大100倍,那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该把所得的积缩小100倍。

  (五)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的解题过程,然后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A、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C、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们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六)尝试应用,提升能力。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我设计了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的特点在积中点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还设计了一组列式计算题和改错题,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设计了一个生活实际题: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46。2元,买这样的面料5。7米,应付多少元?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七)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个问题:

  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生来说,学*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环节中,变换了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 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合作学*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 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 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 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的类型,而选做别的*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 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 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

  3、针对练*、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0.28×0.28=0.0784 (*方米 )

  0 .2 8

  × 0. 2 8

  2 2 4

  5 6

  0 .0 7 8 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方米。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7)

——循环小数说课稿 (菁华5篇)

循环小数说课稿1

  一、对教材的认识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写法以及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么多知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掌握,实在是难度很大。因此我打算这个内容分两课时完成。今天这一课时,知识目标就是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生活情景引入,初步体验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通过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现象,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个季节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通过让学生跟着图片说,来加深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1)从分类入手,引出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在分类时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后,由一人负责记录下分类结果。

  (2)再次分类,将上述的无限小数再次进行分类,得出循环小数、不循环小数。

  由于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安排时,我让学生通过一层一层的分类,明确其中的一类就是循环小数,然后逐个进行观察,找出特点,加深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不过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是不能很准确地归纳的,这时教师给出规范的概念,来完善学生自己归纳的定义。我认为一些传统的概念教学的方法还是需要的。

  在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之后,安排了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这一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自学书本,进行知识的拓展。

  书本上的“你知道吗?”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安排学生自学,并提供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目的更明确,效果也就更佳。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不仅了解了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也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

  (4)计算,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明白两个数相除时,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出现的几种情况,从而也明确了在除法中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

  因为只是初步感知,所以对于除法竖式的规范行没有作任何规定,有待在下一课时进行完善。

  3、课堂总结,完善板书设计

  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4、课堂作业

  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达到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安排一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水*得到提高。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时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循环小数》,希望各位评委、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3、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4、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二、说教法

  新课开始,采用故事情境法,用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设计一个分组计算的动手情境,让学生动手计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竞争比赛,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知识概念。然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在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的区别。再采用练*法,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三、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导入:使学生理解"依次不断重复"、"循环".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此时,教师顺势说明: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以此导入新课。

  (二)优化教学过程: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算式400÷75,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请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例9:28÷18、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两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们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们是怎么样循环的?

  学生独立完成例9、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观察"比较1.555…、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同时介绍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以上整个过程教师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学*上述知识后,让学生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计算:15÷16= 1.5÷7=

  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的商是整数吗?让学生计算并讨论,汇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7142857……是一个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三)优化课堂练*,培养能力

  教师在练*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分别安排了如下练*:

  1、判断下面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为什么?是循环小数的用循环点表示。

  0.9375 1.5353…

  5.1281414… 0.2142857142857…

  5.314162… 8.4666…

  3.1415926… 0.19292

  2、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 4.8686……, ⑥ 0.00909……

  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循环小数有( )。

  学*新知后及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效果,并能根据相应的情况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概念。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全部知识学完后我又安排了系统的反馈练*:

  1、下面哪道题的商是有限小数?哪道题的商是无限小数?

  10÷9 1.332÷4 23÷3.33

  2、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似值。

  1.29090……( ) 0.083838……( )

  0.4444……( ) 7.275275……( )

  3、在○里填上">","<"或"="符号。

  3.14○3.1 Arial, 宋体" * hps28 oad(s· 3.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3.222 8.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8.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4÷9○0.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4、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这些练*题的形式多样,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这样安排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熟悉、理解、掌握,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并说说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目的

循环小数说课稿3

  一、对教材的认识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我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个故事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我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400赛跑情景,让学生分组计算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我将分如下几步完成:

  (1)初算,产生疑惑

  我有意安排一、三、五组同学计算能除得尽的除法,二、四、六组同学计算商是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除法。六个学*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比一经哪些组算得又对又快。当我观察到一、三、五组的同学基本完成时,我向二、四、六组的同学发问:“为什么你们还没有算完,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会向我诉苦这些题怎么除也除不完。

  (2)再算,明确问题

  我将这个问题推给全班学生,我让一、三、五组的学生也来算一算,让大家都体验到400÷75、400÷96、400÷74这三道题余数重复出现,商中一部分数字也总是重复出现。当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商的特点。

  (3)分类,引出概念

  让学生将六道题的除法竖式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商的特点,并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学生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将这三题分成一类,另三题分成一类;第二种将商是有限小数的三题分成一类,商是纯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商是混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共三类。当学生说出第二种分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后两类也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归为一类。因此,这六个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这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它为有限小数。另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我们称它为无限小数。然后我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无限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循环小数的主要特征。我随机用课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揭示课题。这里我还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还有些小数它们也是无限小数,但是小数部分不循环,不是循环小数,这种数我们以后会遇到。像这些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循环的,我们书写时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4)阅读、总结

  在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之后,我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本课进行小结。

  3、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五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过程中,一定会有异议和疑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出:“循环小数是否还有其他记法?除到哪一步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等问题时,我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随机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将其设计成课外探究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也为下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点然智慧的火花。

循环小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九册第27—28页例8和例9。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学法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二)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试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程序: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新知作好的铺垫。】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循环现象,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及时从生活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1、从乌龟和蜗牛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首先出示乌龟和蜗牛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乌龟、蜗牛的速度各是多少吗?

  (2)然后提供信息:乌龟6分钟爬70米。

  蜗牛11分钟爬9.4米。

  (3)让学生估算这两种动物的速度,培养估算能力。

  (4)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独立计算,提醒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5)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6)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边看课件演示,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70÷6的竖式。)

  ①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不断重复出现。

  ②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

  ③“6”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11.66…,让学生说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9.4÷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6和5,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4

  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

  ③“5”和“4”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

  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0.85454…)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11.66…、0.85454…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

  (2)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2)什么是循环节?

  (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4)怎样读循环小数?

  学生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让学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美,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并将它写成简便形式。

  0.43561…2.35354.1212…7.432432…1.02525…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课本29页第1题。)

  5.7÷95÷86.64÷3.3

  【在学*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第四个环节是:从辨析探索中,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1.5÷74.5÷1.83.7÷2.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个别到一般,为了更好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我在课本给出地两道除法算式的基础上,增加为四道算式。】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小组讨论后再看书28页,自学什么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数包括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的积极性。】

  (五)从练*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创新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①3.141596……,

  ②0.625,

  ③4.1666………,

  ④6.5555555,

  ⑤4.8686……,

  ⑥0.00909……。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2、你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1)小萱家去年11月电费413元,想一想,*均每天用电多少元?

  (2)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童装?

  师:从刚才的题目中你又懂得了什么?

  小结:对于循环小数,有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它的*似值。

  3、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让学生在重温学*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循环小数说课稿5

  一、对教材的认识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写法以及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这么多知识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掌握,实在是难度很大。因此我打算这个内容分两课时完成。今天这一课时,知识目标就是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图形的认识、学*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生活情景引入,初步体验

  本节课一开始,我让学生通过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现象,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个季节是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感受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通过让学生跟着图片说,来加深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1)从分类入手,引出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在分类时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后,由一人负责记录下分类结果。

  (2)再次分类,将上述的无限小数再次进行分类,得出循环小数、不循环小数。

  由于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安排时,我让学生通过一层一层的分类,明确其中的一类就是循环小数,然后逐个进行观察,找出特点,加深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不过学生对于这个概念是不能很准确地归纳的,这时教师给出规范的概念,来完善学生自己归纳的定义。我认为一些传统的概念教学的方法还是需要的。

  在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之后,安排了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这一环节,让学生对这一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自学书本,进行知识的拓展。

  书本上的“你知道吗?”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安排学生自学,并提供自学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目的更明确,效果也就更佳。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不仅了解了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也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惯和自学的能力。

  (4)计算,探究循环小数的产生。

  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明白两个数相除时,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出现的几种情况,从而也明确了在除法中循环小数的产生过程。

  因为只是初步感知,所以对于除法竖式的规范行没有作任何规定,有待在下一课时进行完善。

  3、课堂总结,完善板书设计

  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4、课堂作业

  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达到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

  同时安排一题拓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水*得到提高。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时我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8)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菁华6篇)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页例1,练*一的第1~4题。

  2教材简析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

  3、根据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这一数学课程新理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4、根据《标准》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和积的变化规律,根据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原有的认识水*,我运用迁移、类推,采取自主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中安排了两个层次,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义阶段,通过对整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的复*,回忆积的变化规律,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表中的秘密等这些做法为学生进行新的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积的变化规律是推导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教学设计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布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注重学生是学*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应用多媒体出示表格

  让学生完成表格,并且说135×5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入手,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2、回忆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第一行因数的变化,第二行因数不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设计意图: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找规律的过程,并且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题中的规律,这样对后面的新课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写成13.5×5,它表示什么呢?引出课题:小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妈妈到布店买布的情景,出现对话。售货员说:“花布每米13.5元,”妈妈说:“我买5米布,要付多少钱?”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学生乙用乘法算:5个13.5连加,可以写成13.5×5。

  师问:13.5×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甲说表示5个13.5连加,乙说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整数乘法的意义,归纳出小数乘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板书意义)

  设计意图:将教材上的学*内容转化为现实情景,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人人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讨论回答练*一第1题,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2、师生共同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上式13.5×5=67.5,为了验证该结果是否正确,我设计了个问题:

  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将小数因数转化成整数因数来计算?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生来说,学*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环节中,变换了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所以学好它为以后做良好铺垫。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难点:小数位数的确定。而解决难点的关键:应是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共同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师买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这样引入的: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场景图,让学生根据场景图提出两个问题,引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学生可能会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现①,可以问“还可以怎样列?”,如果出现②,就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揭示课题。这一环节意在通过两个小练*,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的,所以,教师先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发现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完全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体验乘法和加法意义的联系。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拉*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当难点突破。

  (1)解答上面的问题,该付多少元钱?是让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

  (2)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计算得数时,遇到了问题:一个因数是小数怎么办?引发学生的思考,他们的算法可能有这几种:

  (1)根据意义计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竖式计算,但对位不准确

  交流时,可让学生板演或者指名说,教师板书。①②种情况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理由,③④种可先让学生说说做法,教师进行指导并板书正确的竖式写法。竖式完成后,让学生看着竖式,说说0.8×3用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问学生:这个竖式和以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积中都有小数,位数相同。)

  (3)关注新知,透彻理解。接着出示问题(2)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对位。组织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组交流:从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结果,比较对位,初步得出因数的小数有几位,积的小数也有几位的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趁热打铁: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使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有关。

  2、猜猜算算,归纳计算方法

  出示试一试:4.76×12、2.8×53、25×0.103。

  (1)、先让学生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2)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要求学生说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0.18×5的积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简,化简的结果是多少,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2、指导完成第2题。

  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并讨论:各题的积是多少?各有几位小数?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练*十二2、3题

  4、拓展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让学生畅谈收获,提出质疑。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5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基础无非是四年级中因数的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我们的老师都以这两点为突破口,教学细节存同求异各有方法,可以看出五位老师都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的。五节课的基本思路大同小异常,都是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不断产生疑问中,自然而又流畅的进行新知识的学*,基本环节大致都分为: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生活即教育”,数学的知识只有来源于贴*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才有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五节课,五位老师分别通过新校园教室面积的计算、篮板面积的计算、房屋面积的计算,从小数乘整数的式子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式子。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从学生个体的内心产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样计算的冲动,而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产生兴趣,为进一步学*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准备条件。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大致都是让学生估算,掌握估算的技巧,然后联系原由的学*经验学生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然后重点都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都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五位老师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有个人独立自学尝试,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讨,有大组合作动手实践的。学生的思维在这段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运用计算法则,实践联系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必然又回归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五位老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与算理的基础让,应用生活化的练*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巩固,并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是最后一个评课的,前面评课的老师比较全面的对课进行了评价,我只有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共免:

  1、关于估算。

  估算的方法比较多样,根据不同的算式,正确的答案可以在估算结果的左右,也可以在两个估算结果的中间,只要学生能说出估算的方法,那么这样的估算都是有效的。而有的老师在课中的估算只涉及到一种,似乎有所缺陷。

  估算放在哪里?本节课许多老师都是把估算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哪?算式初始,可以根据算式进行估算,大致把精确的结果框定一个范围,也可以放在得出正确结果以后,对这个结果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所以有的老师即使上课中开始把估算这一环节遗忘了,也大可不必把那估算的环节生硬的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其他老师都知道你是把教学环节给忘了,你现在是在补教学环节。忘了就忘了,可以在得出计算结果后补啊,用估算来检验,这样补的环节自然也能很好的完成估算教学。

  而且估算是学生的一种内在本领,不是在新课的时候当环节交了就好了,当学生在练*巩固中出现错误时,也可以用估算迅速的判断结果的对错。要让学生把估算内化为自己的本领,自然而然的应用于自己的计算中。这点任阳的王芳老师做的比较好,她在巩固练*中最后安排了一组判断题:

  (1)1.25*3.2=4……( );

  (2)8.05*1.2=4……( ),这组判断第一个需要学生去计算的,第二个计算不如去估算。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明白估算真的很有价值。

  2、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体现的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更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很容易但到,何小吴津老师的课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该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作为借班上课,课前的谈话还是比较重要的,要让课前谈话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课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教师的语言要科学简洁。最起码做到不罗嗦,教师说的少,目的是让学生学生的表达更充分更自由。同样是小数末尾“0”的处理,有的老师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撇去”,有的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有的说“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化简”,数学语言需要表达的严谨和科学。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等赋予激励的。我摘录了何小吴老师的三句话:

  1、同学们你做完后坐好,我就明白你完成了。

  2、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老师很满意,第二个发言的学生说得完整老师满意。

  3、没关系,我们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教师不经意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会,*等钦敬的人文关怀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3、传统教学媒介与多媒体的比较。

  五节课,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使用了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将例题思考过程算式等都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强悍的呈现力和灵活的交互性,让课变的生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有一节课老师还用到了7块小黑板,挂在黑板上形成了独特的板书结构。这几快小黑板的作用不亚于多媒体的展示,最起码多媒体展示后就没了,而本课的重点利用小黑板始终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小黑板之间的相互移动与对比也能很好的让学生发现新知、探究新知。至少在这节课上,小黑板的手段不输给多媒体。其实有的课,特别是*时的家常课真的每节课都去做课件,那真的很费时间,而且使用的效果也不一定比小黑板等其他传统教学媒介好,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利用仅有的教学手段,上出有特色的好课。

  4、课堂作业。

  公开课不留作业似乎成了惯例。我们五节课都没有布置课堂作业,我觉得作为计算课,在课堂上加强了计算训练的话确实可以不留课堂作业,或者要留在课内也能完成。但我就在想,我们*时的课也能不留作业吗?我们需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不断努力。作业可以直接写在书本上,今天的课有3位老师直接用了课本将练*写在书本,有1位老师设计了作业纸。

  以上的想法比较乱,我是想到哪写到哪,有许多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生来说,学*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环节中,变换了练*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2.8,2.8×1.15与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9)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优选【五】份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2~103页例1、例 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3?在学*过程中,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各类商品价格标签、超市购物清单、、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小数

  (1)教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水果吧。

  播放:几位同学去商场买水果的情景。

  小明买了3.25 g香蕉,小东买了2.7 g李子,小红买了0.8 g桃子。(营业员依次报质量,然后定格)

  (2)教师:他们各买了些什么水果?各有多少千克呢?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明——香蕉:3.25 g。

  小东——李子:2.7 g。

  小红——桃子:0.8 g。

  (3)教师:谁能读出这些水果的质量?

  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在后面接着板书:三点二五千克、二点七千克、零点八千克。

  二、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小明他们买好水果,来到出口处付钱。

  (播放:学生到出口处付钱的情景。最后定格为打印出的购物清单)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他们买水果各付出了多少钱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香蕉:19.50元李子:9.72元桃子:4.16元

  教师:谁能读出买这些水果所付的钱?指名读、同桌互相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板书:十九点五零元、九点七二元、四点一六元。

  教师:谁能说说十九点五零元,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在此基础上,让同桌互相说说其他的几个价钱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指名说。

  练*:出示教科书第103页上面的4笔单价,让学生分别说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36.50元0.85元8.05元9.25元

  三、对比小结,初步理解小数

  1对比

  教师:请同学生们仔细观察,表示水果的质量与价钱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

  2小结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像2.7,0.8,3.5,9.72,11.5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板书:小数)中间的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板书)

  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的是两位小数。

  四、巩固运用

  1第103页课堂活动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是几位小数。

  2第10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全班交流。

  3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商品标签和超市购物清单,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课题的板书)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实验课程小学三年级(下册)》。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我对新课程的编排体系作了一些了解,小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和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小数的形象支撑。本单元认识小数都是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在四下年级开始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三、教学流程:

  (一)、引入小数

  1、回忆学过的数有整数、分数,生活中最常见的还有什么数?

  2、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

  3、抓硬币写小数的游戏(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4、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读法)

  1、探索小数的读法。

  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3、总结小数的读法

  (三)、探索一位、两位小数(写法)

  1、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3、探索小数的写法。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xx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课堂练*

  1、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他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3、看图写小数

  4、在数轴上表示数

  (五)、总结

  同学们对你们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四、反思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有效突破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但是没有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有序的板书,使学生学完新知后,还可以自主地再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忆及巩固。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练*层次分明,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学生的实际开展学*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巩固与课外实践作业,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节课容量较大,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因此还有部分练*没有完成,特别是对概念的辨析,所以有所遗憾。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3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117-118例1和例2及“做一做。

  题目,练*二十八的第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3.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

  (1)复*分数的初步知识,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把长度单位分米改写成用米表示的分数,把货币单位几角改写用元作单位的分数,说明这些分数还可用小数来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都可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3)初步概括出整数、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一位小数读、写法。

  本课题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4.教学目的: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而确定的:

  (1)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由此,可确定为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2) 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作为本课时的能力目标。

  (3) 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变与不变,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可作为它的情感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 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 通过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3)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5.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二、 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教学时,先运用迁移法,复*与新知有关的知识,为学生的新旧知识架桥铺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概括出整数、小数的概念,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三、 说学法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例1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接着让学生尝试学*例2,迁移类推出任何十进分数都可用一位小数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数含义。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 说教学程

  (一) 激趣导课,以旧引新。

  1. 谈话导入

  2.复*。

  这一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巧妙地引入旧知识的复*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新知做充分的准备。

  (二) 加强直观,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先投影1米长的尺,并标出各个分米的点。引导学生识图并回答。

  (2)启发引导学生看图说出3分米是 米,还可写成0.3米,并依次说出6分米和9分米用分数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3)引导小结:

  这部分练*,目的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加强认识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的联系,使学生写与的小数有“根基”,进一步准确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3.教学例2。

  (1)提出1元是几角?(板书1元有10角)

  (2)由学生尝试完成:

  全班反馈、订证。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十分几元,不够1元,也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3)提出:小强有1元3角钱,以元作单位,可以写成( )元。

  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例1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迁移法类推出 元, 元, 元还可以写成0.1元,0.2元,0.5元,深化理解了任何十进分数,都可用一位小数表示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类推出迁移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4.抽象概括并揭示课题。

  ①教师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像0,1,2,3,……,都是整数。像 , , ……都是什么数?(分数)

  我们现在学的一种新数,像0.1,0.2,1.3,1.4,……都是小数(分行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②提问:我们今天是把什么样的分数写成小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零点几的小数,反过来零点几的小数都表示十分之几。

  教学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与分数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表达能力。

  5.小数的读写方法。

  6.看书质疑。

  (三) 强化练*、巩固新知。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设计课堂练*,及时巩固新知,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使知识与能力和谐提高。

  以上练*的设计,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力求做到有坡度,有深度,多种形式的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练*效率。

  (四) 课堂总结:

  1. 我们今天学*了一种新的数,叫什么?(小数)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的小数。

  2. 还学*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是怎样的?

  (五) 布置作业: P119 第3题,P120 第7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反馈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转自数 学吧 )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在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教学时,还应让学生大面积的说,去理解,去感悟。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在学*本知识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了分数,这是学*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拓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写成两位小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变与不变,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的分数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元角分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分数与小数的含义的关键。

  五、说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

  2、讲练结合。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驱动发展。在抛出每一个任务时,都创设适当的情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4、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课取材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掌握在课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了情感交流,为生活创造了快乐,体验到了运用知识的乐趣。

  六、说教学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形式。

  学法:

  1、通过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2、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发挥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

  3、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学*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创造性学*的境界。

  七、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八、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出小数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开始我便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三月)对,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你们愿意做小雷锋吗?(愿意)有个小朋友聪聪到百和超市买文具,可他看不懂标签上的价格,大家能不能帮帮他?(能)大家一起帮他读出这些文具的价格是多少好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爱心和自信心走进课堂。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通过师生交谈: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中间有一条线叫什么?(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思考过程,认识了小数点。

  3、教学读法

  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广度。聪明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读出小数,有的学生家长教过或听到过小数怎样读,所以我让学生大胆试一试,然后经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尤其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价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相信儿童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出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利用课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告诉学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进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然后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并了解到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又通过学生自己的测量活动、汇报身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把练*安排成小动物的跳远比赛成绩,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练*,在练*中巩固,从而巩固了对小数含义的认识。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展开第二个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

  (四)回顾总结 ,完善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

  又一次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九、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

  米=0.1米

  米=0.01米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数的认识》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1、复*小数加法。

  0.37 + 0.58 10.9 + 7.8

  2、重点复*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 铅笔 作文本 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

  0.80元 0.50元 1.20元 0.60元 9.67元 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四、练*作业。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认识小数说课稿(10)份(扩展10)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汇总五篇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练*。

  1.口算第18页第11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46?47=0.18104.78?26=4.03576?75=7.68

  板演后,请学生用计算法则讲述计算过程,并讲出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

  1.练*四第6题。

  做完后教师让学生回答:练*四的第6题中每一组题的被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到的商有什么规律?(第一组题的被除数的数字没变,小数点向左移动了。每一组题得到的商的数字没有变,而小数点也向左移动了。)

  2.练*四第7题。

  学生审题时,教师提出问题:

  (1)在每个算式中,括号处在什么位置。

  (2)要根据什么运算的意义求出括号里的数?

  3.练*四第10题。

  先让学生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做第一行的3道小题。

  4.练*四第11题。

  做题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小数乘法口算题。做题时,要考虑数中小数点的位置。计算时,不要图快,要认真计算。

  集体订正时,要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

  5.练*四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教师问学生题目中“1千克”起什么作用?

  6.做练*四第13题。

  教师学生先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教师说明这是小数除法的两步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等跟整数应用题是一样的,只是计算时有些区别。

  7.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四的第15、16题和思考题。

  (1)15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分别求出每口井每日的产煤量,然后再求三口井*均每日的产煤量。

  (2)16题:要求学生想应该先求出什么?然后再想买练*本花了多少钱,最后求买书花了多少钱?

  (3)思考题:这道题用到特殊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一下,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实际要锯几次?

  三、作业。

  练*四第10题第二行3道小题和第14题。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18页例2、例3,小数除以整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除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整数除法学*的发展,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的基础。

  (二)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因为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关键: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尝试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乘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发现数学的魅力,增加学生学*数学积极的学*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最多的还是怎么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在尝试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像名师上课一样,行云流水,不知不觉中让生尝试探索中学会新知?同时,更想通过尝试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尝试为核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纵横驰骋的天地。所以,我努力的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根据教材的特点,学法上,采用以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尝试自学、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求解简单小数除以整数时遇到的两种不同困难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尝试探究,明理获知,③ 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主要学*方法:转化。另外还有迁移、猜测——验证、归纳。主要教学方法:引领、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开门见山。(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中,能安定学生的情趣,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1.口算。

  6.5÷5 7.2÷4 9.6÷8

  14×0.5 0.12×3 12.5÷5

  2.笔算。

  16.8÷12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过渡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为学*新知铺路架桥,同时,是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点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 尝试探究,明理获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一边出示例题课件,一边幽默语言导入:上节课我班我们替赵虎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可赵虎又出现了状况,看!

  1、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第一种情况:

  解答上面的问题,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因为有上节课的已有知识,学生很自信的独立列式,也自信的计算了,

  第一次尝试:

  (1)充分放手让生计算,适时观察,选对和错的两种竖式的同学上黑板板演,同时,做完的学生对照并讨论各自的方法的理由,在学生汇报时,有的根据意义计算,有的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计算,有的用竖式计算……。教师重点关注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发现两种,争论的焦点就出现了:商的整数部分该不该商0呢?

  (2)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评讲讨论,尝试的讲算理,在越辩越清晰的状况下,学生对整数部分是不够商1时要用0来占位,商的大小才不变,水到渠成的明白了 。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巩固练*。

  完成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方式:比赛,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再次尝试,循序渐进

  1、进一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第二种情况:

  (1)课件出示例3:

  讨论确定用哪个条件合适?

  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第二次尝试:

  (2)当学生计算中发现问题了:做不下去了,师问:“为什么?”

  讨论: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一试和同桌商量商量

  关注新知,透彻理解。你是怎么想的?展示各种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算理。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

  (3)试探练*,错题剖析(这一步是解决中差生学*新知时的思想误区,可以说:“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再次比赛:17页做一做(2)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融入了运用,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中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体会解决小数除法实际问题的喜悦。

  (五)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回顾本节课你们解决了那几个问题?有疑问吗?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努力创设发现问题、尝试辩析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尝试学*、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发现和创造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反思:尝试学*中同学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互补的作用,你会一点,我会一点,相互竞争又共同进步,我们教师如点火器,把学生的“发动机“启动,就像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自我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对数学学*的兴趣。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3

  小数除法例4是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计算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

  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在余数的小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教材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让学生明白这里在应用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又通过“20”表示20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4个十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具体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教学着重解决“应该在整数部分写0”,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小数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学过程如下:

  一、引入课题:由一个生活中讨价还价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数乘法也可以用小数除法来解决,这样引出课题,学生产生强烈学*小数除法的愿望。

  二、教学例题,1、创设情景: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引出1千克的苹果如何算。2、进行估算单价。这是生活中经常要甬道的。3、独立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9。6÷3的商。其中重点是解决用竖式来做的方法,知道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如果对答案有怀疑的还可以检算。4、理解算理:继续探索:12÷5=?5。7÷6=?重点解决余下的2怎么办?整数部分的5比6小怎么办?5、学生完成试一试以及改错的练*,最后学生自行总结小数除法的方法。

  三、巩固练*,结合生活中的里子商场促销活动,请同学帮忙买哪种比较合算,最后提示学生学好小数除法就不会出现开始的笑话了,只有多算、多练,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计算的基本技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能主动探索,找到计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学生学*小数的欲望,由讨价还价的场景吃到学好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学生能通过探索、讨论、尝试掌握小数除法的方法。

  但尝试中学生对9。6÷3,商是3。2都会,但余的6角学生还是*惯表示成0。6,很难转变成6角再除的思维,接着用12÷5大多数同学只会商2(元)……余2元,没有想到精确地算出几元几角。而5。7÷6有许多学生整数部分要商0再除的想法一点都没有。确定商中的小数点是学生作业中难点。总之学生尝试中,有部分对算式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最后的试一试又是两道加除题0。2÷53÷15学生对3的后面加不加小数点起争论,加了就把被除数改了,不加很对齐再算,不加也容易把商的小数点对错。

  这一节自我感受内容很多,同样小数除法,各种可能遇见的问题都在这一教时完成,有些贪多不烂,部分同学在云里雾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这样的课如何呈现,如何处理例题与试一试中5种不同的种情,而且还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这是专家才能解决的了,或者是编教材的人才能很好把握,本人有些手忙脚乱。以上仅此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活动,培养积极的学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再过几天又到双休日,老师这次看望他妈妈时准备带些苹果,到水果市场一看,一个货主的标价是:1﹒3元1斤另一个货主的标价是:5元钱4斤。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猜猜看,哪个货主卖得便宜些?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小数除法。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画面,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欲望,而且自然地引出了新课的学。〕

  二、教学例题,探索算法

  1、出示例4情境图和表格。

  提问: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谈话: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学生列式:9.6÷3

  谈话:这个算式是什么数除以什么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你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想办法计算吗?

  学生在小组里算一算,互相交流想法和算法。

  谈话:谁能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将9﹒6元换算为96角,用96角除以3得32角,32角就是3﹒2元。

  (2)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9÷3=3(元),6÷3=2(角),3元+2角=3元2角,3元2角=3.2(元)。

  谈话:同学们利用人民币的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算出了苹果的单价,其实小数本身也有计算单位,相邻单位间也有十进关系,你们能利用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本身的计算单位说说这道题可以怎么算吗?(9﹒6可以分成9个一和6个十分之一,9个一除以3得3个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之一,3个一和2个十分之一合起来就是3.2)

  谈话:弄懂算理我们就可以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说说坚式的写法?教师板书。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

  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1)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2)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板演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点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学生在小组讨论,说各自的理解和想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在讨论中得出:因为9除以3得3,表示3个一,十分位上的6除以3得2,表示2个十分之一,所以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整数部分的“3”和小数部分的“2”之间,也就是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谈话:计算时为了避免漏掉小数点,在算出商的个位上的数之后,就在商里点上小数点,再接着往下除。

  4、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2)汇报计算过程,师板演。

  (3)1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得到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

  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添上0以后,原来的2就表示什么了?(20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把原来的数12,写成了什么样呢?(12.0,在竖式中轻轻标出)

  你能继续往下除吗?

  商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提出: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学生说完整的笔算过程,集体交流算法。

  5、怎么才能知道我们刚才计算的是否正确呢?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验算?

  用“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的结果对不对。

  6、谈话:比较这三道算式,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交流算法,发现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不同的是第一小题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第二小题是除到被除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上0继续往下除;第三小题是个位不够商1,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上0,再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设计意图:这三小题是学生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常会遇到的情况,用三个算式可以分别讲清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便于学生学领会。最后的综合比较,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感受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三、再次探索,理解算法

  1、完成试一试

  (1)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两道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总结法则。

  刚才几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你觉得和什么计算非常相似?(整数除法)

  又有什么区别?(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里点上小数点)

  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给商点上小数点。

  3、谈话:现在你能解决刚上课时遇到的问题了吗?

  出示题目,学生计算。做好后交流计算结果,发现5元钱4斤的单价要低于1.3元1斤。

  四、巩固提高,熟练算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错在哪里,怎样订正。

  2、完成练十三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独立完成练十三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组里议一议,再在班里交流。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在练设计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改错、计算、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正确率。〕

  教学反思:

  在认识了小数,掌握了小数加、减乘法的基本算法与算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生学小数除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条件。第1个例题9.6÷3我是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关注①:6表示什么?(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2)。②:商的小数点点在哪?(因为6个十分之一*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分之一,即0.2,也就是说小数点应该点在2的前面)什么时候点?(在商2之前)。③完成笔算之后,让学生发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数位对齐)。

  经过几年亲身教学计算,我明白了计算教学既要讲算法,更要在此过程中渗透算理,因为学生会计算只是表面的机械反应,而学生对算法的真正理解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对算理的理解。学生的能力正体现在此,难住学生的也正是对算理的考察。

  在12÷5、5.7÷6、及试一试中的0.2÷5与3÷15,我都是让学生先自行计算,然后针对出现的难点和学生一起讨论是什么,为什么及怎样算,以及计算不同题目时的注意点。应该说,教材的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一起努力都能归纳出小数除法的算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商上点小数点。在计算中,如果个位不够商1就商0,如果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但是由于讲得太细,练一练及练十三的1-3题都没有完成。还是要提高速度、增加效益。

  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 5

  学*目标:

  1、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苹果熟了,每斤4元星期天早上老师在花了224元钱买了一些苹果,谁愿意帮我算一算我到底买了多少斤苹果?

  指生列算式,说计算方法.

  师:谢谢你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好,有一位老朋友小数点来了,它把被除数变成了小数来参与除法计算,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应该怎样算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教材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

  1明确学*目标

  师:请大家看导学卡谁能大声的读一读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学*目标?

  指生读学*目标

  2、自研

  师:请大家依据导学卡,认真自主学*课本24的内容。

  生自研,师巡视。

  3组研

  师:通过刚才的自主学*,有的同学可能有了收获,可能有的同学却有很多疑惑,就让我们到小组中去交流交流吧!

  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自研内容。

  预设:小组长问小组成员你学会了什么?小组成员分别说说自己学会的内容。小组长:谁有疑惑和不懂的?小组成员说出自己没有学会的地方。组长或组内成员帮助讲解使其学懂。

  师巡视

  4展研

  师:大家在小组内都能积极参与,真棒。哪个小组能和大家来分享你们的学*成果呢?

  预设:小组:已知4周跑步22.4千米,求每周跑了多少千米?列式为22.4÷4

  小组:我们的方法是22.4千米先变化成米等于22400米然后用22400÷4=5600(米)最后5600米=5.6千米;

  其他小组质疑点评

  小组:我们的方法是先把22.4扩大10倍,变成224,用224÷4=56,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是5.6;

  其他小组点评

  小组:我小组的是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先用4除整数部分22,商5以后,余数是2,不够除以4,借助小数部分的4接着算,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应在商的个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

  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三、课堂检测

  师: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今天的新知,老师想考考大家是否真的学会了?你们敢迎接挑战吗?请用活页纸动笔自主完成24页的做一做

  生动笔做题,师巡视。

  指生汇报交流。及时点评.(提醒学生把出现的错误整理到纠错本上)

  四、拓展升研

  师:刚才我们班的同学在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上一个年组的赵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发现了两种情况,你能看出来问题出在哪吗?指生纠错.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能准确指出错误,老师希望你们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五、总结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短片来回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把升研中的知识点整理整理.

  师:当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仍有余数时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