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26 00:00:00 说课稿,小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1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对学生今后的学*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

  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

  a、*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

  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

  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

  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

  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说课稿 (菁华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说课稿1

  一、前言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行动。把握这次机遇,坐下来认真思考,努力探索。

  我们对本学期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进行了推敲,考虑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时下,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因此,结合五六月份的父亲节、母亲节。我们决定进行感恩教育。

  二、活动背景: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父母》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工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三、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

  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

  实施:

  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今后,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感恩活动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共建和谐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说课稿2

  一、课题产生原因:

  零花钱是学生亲密的伙伴,每天伴随学生上学,放学时又离他们而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中有几百名学生,他们每天共有多少零花钱?他们每天会花去多少零花钱?他们都买了什么东西?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消费。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决定利用综实课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来一次亲历零花钱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回答“该怎样使用零花钱?”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教研主题是:课题的产生与利用。由学生花钱的现象引领出实践活动的主题,很多学生都会带零花钱,既然有钱,通过课堂上的小调查,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来源。其次,让学生观看学生花钱的真实相片,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不难知道学生零花钱的去向。然后设计话题:我们自己的钱,一会儿就变成了别人的钱,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不要守住自己的钱?引发学生的争议,教师因势利导,导出实践活动的主题。这个环节,可能会花点时间,但并不太难,问题最关键的是:学生子课题的确立,也就是说:让学生研究什么?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最初我认为,只要引导学生对零花钱来源的探寻,对零花钱去向的认识,才有可能正视零花钱的合理使用。因此,我准备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

  2、调查零花钱的去向;

  3、研究零花钱的合理使用;

  然后在过程汇报或是终结性汇报的时候,才对他们各组进行整合。但这样一来,就把各个小组截然分开,知道零花钱的来源,却不知道零花钱的去向,知道零花钱的去向,却不知道零花钱的来源。缺乏着两个方面的认识基础,又怎么谈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呢?如果不从这些方面成立研究小组,那么只能从学生零花钱的去向去调查,于是我试着把学生的研究小组分成:

  1、零食调查小组;

  2、学*用品调查小组;

  3、文体用品的调查小组;

  4、其他方面的调查小组。

  在预设这些小组活动计划时,我又遇到了一个困惑:设计第一个小组活动计划时,还很顺手。设计第二个小组时,就感觉存在一些问题,设计第三、四个小组的活动计划时,我根本就无法预设了。因为我发现这些小组的活动计划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原因就是他们都是按照零花钱的去向去活动的。小组与小组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缺乏个性,也显得很狭隘。怎么办?如果不这样,学生的研究小组又将从那些方面入手呢?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想着明天就要在本中心试上课,而今晚的教案仍无着落,那时候的心情,不只是着急,更多的是找不到问题出路时的苦恼与迷茫。

  但我最终还是确定小组的研究目标:

  1、买零食花去多少零花钱?

  2、零花钱都买了学*用品了吗?

  3、我们用多少钱买健康?

  4、零花钱有多大的作用?

  可是在第二天上完课的评析会上,就有教师提出疑问:既然本次教研主题是课题产生,学生的研究小组的活动目标也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怎么还是按老师的预设进行呢?这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卡住了我的要害,这也是我对本次教研主题理解之后一直避而不谈的话题,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几斤几两,让学生自由畅谈话题,有谁知道他们会提出多少刁钻、离奇古怪的问题呢?我对他们的问题又将如何处置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灵活机智,需要教师*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我都比较薄弱。但是子课题的产生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所以我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只能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随机应变啦。

  学生子课题的产生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我们可以应用归纳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归类,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确定子课题。最终我选择后者,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应该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赶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的成立需要进行的环节就是活动计划的制定,这是整个实践活动的蓝图,如果让学生匆忙的定下活动计划,使计划不完善,势必影响今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准备了制定活动计划必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交流之后,再来完成活动计划,这样有利于他们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他们相互学*、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制定的计划才会更完整,才会更实际可行。这是我在预设教学过程时的真实想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想,恳请各位领导、教师批评指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五、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说课稿4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

  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

  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福建的小吃饺子》。活动对象为302班全体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活动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福建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福建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制作工艺考究,大多是以本地的土特产作为原料,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几千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饺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特色小吃。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孩子们在浓浓的包饺子的喜庆氛围里,来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和本地小吃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摆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法:

  激趣导入法、教师示范法、多媒体展示法、评价法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五、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尝试包饺子阶段、老师示范指导阶段、不同造型摆盘阶段、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等四个环节。

  (一)尝试包饺子阶段

  确定实践小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完成任务,学会包普通的饺子。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和自主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多么蹩脚,也要以爱因斯坦的板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师示范指导阶段

  1、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取一块饺子皮放上肉馅,将饺子皮两边对折用力捏紧,对折叠加。

  (视频)(这一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过程,又是对学生尝试阶段的反馈与指导)

  2、教师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授予一些更难的包饺子的方法——鱼形饺、荷包饺、金元饺等。(课件出示从易到难包饺子图片)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第二次包饺子。

  (三)不同造型摆盘阶段

  孩子们顺利进入活动扫尾阶段,有的同学包金元饺,有的包金鱼饺,有的包荷包饺,有的包美人扇饺子,并进行不同造型的摆盘。

  [指导策略]: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有必要的。此时我除了及时了解各组的进展情况并加以指导,教给他们摆盘的技巧和组织摆盘活动的方法,同时对个人具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给予自信,让学生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课件展示最佳创意奖)

  (四)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

各小组围绕本组的实际情况,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在班级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结束后,各小组煮饺子、吃煮饺子,品尝劳动成果——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是活动的总结和高潮阶段。通过这个环节,

  一是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总结活动得失,以期能够在下次的活动中做得更好,更得心应手。

  二是通过展示成果,让孩子们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与自豪。

  三是通过煮饺子、吃饺子活动,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孩子们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同学情谊,营造融融泄泄的班级氛围

  六、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题很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饺子文化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动手包饺子的热情、饺子摆盘中的兴奋、品尝劳动中的快乐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饺子是一种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让每个学生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次活动研究,学生亲身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中,不仅对饺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饺子的不同包法,更与同学加强了交流合作,推荐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了饺子不同的造型摆盘,交流品尝了劳动成果。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当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说课稿 (菁华3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

  【教材简析】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流程】

  首先,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其实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历年来的校运动会、区运动会以来,对于运动员要站在不同起跑线上,已经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意识,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会跟学*语文一样去预*一下。所以,我打算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来提出问题。通过百米飞人博尔特参加的两个比赛图片,让学生观察。发现两个比赛起跑时的不同点,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呢?从而引出课题。

  然后是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这个部分,我打算分为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和验证规律三个环节。

  由于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验证、应用规律,而不在于计算,由于书上所提供的数据计算比较麻烦,学生会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主要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计算时允许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解决问题第一个环节:独立思考。

  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跑道示意图进行研究,讨论怎样求相邻跑道的长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一种方案是分别求出第一道和第二道的全长,然后减一减,书上的图二也有提示。但是其实关于跑道周长的计算,在之前数学书第71页的练*十六中已经出现过了,学生已经发现生活中的跑道其实是由两个半圆和两条直道构成的,知道如何计算单条跑道的长度。也会出现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解决问题第二个环节:发现规律。

  先请学生计算第一和第二跑道起点相差的距离,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先请第一种解题方案的小组来汇报,并做好记录。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肯定有同学会发现第二种解题方案,也就是书上图三所提示的:因为各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一样,所以要求前两圈跑道差距,只要计算出第二道和第一道所在圆周长的差距就可以了。在汇报完第一种解题方案以后,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新方法,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做小老师,培养他们把内在知识外化的能力。第三种方案其实是由第二种转化得来的,相邻两个圆周长的差就是它们的直径差乘∏。

  至于第四种解决方案,即相邻跑道的差距=2π道宽。这是这节课重点要发现的规律,不一定会有学生想到,这时就要看老师怎么引导了。要得出这个规律,不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算术素养。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急着把答案算出来,而是运用代数的知识,符号化的思考,把一些已知数据先用公式字母代替,合并化简以后再最后求出答案。

  比方说这里,在学生介绍第二种解题方案的同时,老师就可以一边记录,一边引导学生往第三种方案上靠拢。从方案一开始,相邻跑道的差距=第二道全长-第一道全长,转换成符号化表示:=(2a+πD)-(2a+πd)=πD-πd,即第二道圆周长-第一道圆周长。引导到这里,先让同学把第二种方案介绍完。然后让大家一起观察,还能不能继续等下去?有没有新的方法?这时,就会有同学说用乘法分配律=π(D-d)。那么D-d又是什么呢?部分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让他们来说说看,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楚,教师可以再通过课件演示,说明D-d就是两个道宽,而道宽是什么?就是两条半径之差。然后继续等下去:=2π(R-r)=2π道宽。

  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验证规律。

  得出一个规律,就科学的思考过程而言,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要经过验证,这时可以出示刚才未完成的表格,让同学们先根据第四种解题方案预测一下各跑道的总长,把直径和全长两栏填完,并再次强化理解每相邻两道的直径各要加上两个道宽。然后让每组同学任选一个跑道,填一填。

  最后是第三部分:拓展应用

  研究这节课的目的,不只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个跑道问题,而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

  拓展一: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比赛,相邻跑道之间又应该相差多少米?200米只有400米的一半,只要跑一个半圆和一个直道就行了,因此,刚才的三种方案都要÷2。相邻跑道的差距=(a+πD/2)-(a+πd/2)=πD/2-πd/2=(D/2-d/2)π=(R-r)π=π道宽。

  拓展二:我们学校有一个200米的运动场,道宽1米,如果要进行男子400米比赛的话,起跑线应该怎么设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说课稿2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

  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面图形的基础上,学*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p100~p1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新课标里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并能指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能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

  1、周长的认识。

  2、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树叶图片。

  (二)引导学生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对比,引入概念。

  在生活中,学生更多的遇到的是具体图形,而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出现得比较少,所以在第一个层次我采取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树叶为例抽象出周长的概念。首先创设一个具体情境:为了迎接五城会的到来,小瓢虫星星积极开始了体育锻炼,每天都会到青叶操场上跑步。用多媒体演示小瓢虫星星在青叶操场上两次不同的跑步路线,让学生观察跑步路线是否相同,分小组讨论不同在哪里,在矛盾形成的同时,学生的学*兴趣顺势而涨,当学生观察得出结果:一次沿着青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最后跑到终点刚好跑完一周,另一次还是沿着树叶的边沿从树根出发但是最后没有跑回树根,离一周还差一点。在此同时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刚才星星第一次跑的是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通过两次不同爬行过程的比较,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周长完整的表象。在这一教学层次中不是把周长的概念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比较,合作交流,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感性材料,最后再水到渠成的揭示周长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落实概念。

  在学生的具体观察,比较后,教师揭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对周长有初步认识之后,出示多种具体图形,让学生动手自己在手中的卡片上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使学生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了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

  三、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重讲轻练为边讲边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数学知识的活动,实现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分小组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套在图形上,在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②把图形简下来在直尺上滚动③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滚动剪下来的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先量出组成该图形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得出该图形的周长。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

  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

  这时再出示图形中较特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厘米

  3厘米

  让学生求出他们的周长,这对于计算出以上具体图形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简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以下几种做法:

  长方形的周长:

  ①4+2+4+2=12(厘米)

  ②4×2+2×2=12(厘米)

  ③(4+2)×2=12(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

  ①3+3+3+3=12(厘米)

  ②3×4=12(厘米)

  在学生展示出不同算法之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法,而现实生活中正正规规给出长宽求周长的例子少之又少,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与生活实际,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唯一,不总结公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边线移动的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图形的周长和图形大小无关,只和组成图形的边长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伍校长想在咱们学校周围修上一堵新围墙,你能帮伍校长算算围墙要修多长吗?

  新课标里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菁华5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经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惯养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我行为*惯的偏差,激励自我及时改正不良*惯。

  教学难点:

  期望学生们经过这么一次思想教育及时改变过来,为养成更好的*惯努力。

  教学过程:

  培根就曾说过:"*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惯。"专门谈优点是救不了自我的,仅有认清缺点,才能够自救。"请同学们借着以下几个事例先反思下*人的行为和你们自我的各项行为,是否你们也有这样的不良行为。

  请看以下事例:

  1、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礼貌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礼貌行为的大多数是*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礼貌行为也是国耻。"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以往报道,国庆节后的*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方米的*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广场的神圣和庄严构成了强烈反差。

  2、在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去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惯的人怎样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此刻你们看看你们自我的行为*惯呢?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学校内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学校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学校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内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礼貌*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此刻,请同学们自我静下心来想想,你们的行为*惯是否良好了呢再请几个同学分别说说班级的不良行为*惯。那里有学生指出卫生状况是不能忽视的问题,构成必须的卫生良好意识。比如:日常的维护与坚持(新举措)垃圾桶:

  (1)由最终一排两位学生监督同学们放置垃圾。如有不当行为公告于前面的小黑板。

  (2)垃圾桶满了由负责收拾垃圾的同学及时清理,最少早晚各一次。

  (3)垃圾桶盖子早晚要擦洗一次。

  (4)日间卫生小整顿午休预备铃响后,每个同学把自我座位周边的地方清理好。确保地面的整洁。

  (5)晚自*结束后,每个同学也做好自我周边的卫生。并摆放好桌椅。仅有卫生的加强才能让我们有良好的环境,这也是良好行为*惯养成的一部分。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礼貌的行为*惯,学*环境就必须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明白: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礼貌行为*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气氛。此刻,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礼貌的行为就在帮忙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礼貌、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礼貌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礼貌,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行为*惯的表现优异,也能在学风建设中反映出来。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经常抓,抓经常。从*时的学生管理中我们都注意到:我们的不少学生存在着自觉学*本事差、学*目的不明确、靠惯性学*、围绕考试学*、有逃课和抄袭作业的现象,课余时间利用率差等等。针对这种种行为,你有什么好提议去改善这些情景呢?

  请同学们讲讲怎样养成良好的学**惯,给大家提一些提议呢?

  同学们纷纷发言,而后教师总结: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一个好*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他,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所以,要养成好的学**惯,不能心急,但必须要说到做到。例如,想背完1000个单词,能够分成多天来完成。今日背10个,明天背10个,日复一日,这样不仅仅不会给自我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当你完成目标时,会品尝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悦。其次,学会时刻自我约束。如果良好的*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惯又会重新回归。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认识到自*课讲话会影响他人,那就踏踏实实的兀自学*。久而久之,坏*惯会离你越来越远,自然,成功会离你愈发的接*。

  总结:观念改变*惯,*惯积淀素养。生活处处是细节,细节点点积素养,素养默默铸礼貌。以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为结尾,说明人本来性情很相*,但由于行为*惯的偏差,成年后个性等都变化的相差大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注意力训练得好处。

  2、做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学*注意力训练的方法。

  3、养成集中注意力的*惯。

  教学重点:

  学*注意力训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集中注意力的*惯。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明白集中注意力对我们学*、生活的好处吗?

  注意力训练能够让我们的右脑发挥得更好,效率更高。

  今日我们一齐来做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吧。

  二、游戏活动。

  1、数数字、写数字。

  ⑴比赛1

  从数字2开始数,每次增加2,一向数到300,看谁数得快。

  ☆

  ⑵比赛2

  从300开始倒数,每次递减2,倒数至0,看谁数得快。

  ⑶比赛3

  写数字,从数字2开始写,每次增加2,一向写到300,看谁写得快。

  2、传话比赛。

  ⑴将全班分成5组,每组6人,剩下的5人为裁判。

  ⑵教师告诉裁判一个词,有裁判到各个组传这个词,各组开始快速向后传话。

  ⑶最先传话结束,并且不传错的组为优胜组。

  ⑷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传句比赛。

  3、接词扩句比赛。

  让学生进行接词扩句比赛,每人接一词。

  三、想办法。

  每人想一种训练集中注意力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受欢迎。

  板书设计:

  集中注意力

  数数字、写数字

  传话比赛

  接词扩句比赛

  学生对这些游戏很感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明白观察的概念,并学会怎样观察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观察的意义,学会观察的方法。

  难点:观察法的运用,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

  三、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观察的材料:饼干、矿泉水

  3、制作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我请xxx同学先到门外去。(转身问)你们有谁明白xxx同学今日穿什么上衣,什么长裤,什么鞋子吗?(指名回答)。

  你怎样明白这么清楚?(观察了一下)你们怎样没有注意呢?(没有仔细观察)

  师小结: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仅有经过我们的观察,才会有所了解,才会有所发现。今日,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进行观察?(板:怎样进行观察)

  (二)研究讨论

  1、什么是观察呢?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也是用人类的多种感官去认识客观事物现象的一种活动。

  2、*时你都用什么感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呢?(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

  3、此刻,发挥你的多种感官去观察一下你们的教室,你观察到了哪些同类事物?(有生命的、无生命;木质、陶瓷、发光、电器等)

  4、导语:刚才大家观察的十分仔细,发现了教室里有这么多同类的事物。所以仅有经过观察才会有所发现,并且观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怎样对事物进行观察呢?下头我请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这块饼干。

  让学生经过看,发现这块饼干是方的,上头有一些小孔等,之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觉得饼干很香;然后让学生尝一尝饼干的味道,很脆又有点甜,吃起来香喷喷的。

  师小结:刚才这位同*用自我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发现了饼干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们*时能对事物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你所不知的一些秘密。当然,在观察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那么,在观察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5、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并进行小结:(课件出示)

  (1)观察要有序;

  师点拨:观察的顺序有哪些?

  (2)观察要有目的;

  (3)观察要进行比较;

  (4)观察要启发想象。

  (三)实践操作

  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瓶矿泉水,要求经过观察把观察的过程记录下来,填写观察记录。

  附:(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

  观察人

  观察时间

  观察过程和结果

  收获和体会

  2、学生交流观察记录。

  (四)课堂总结与延伸

  1、师生总结。师:请大家再来回顾一下观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课外延伸:期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每位同学都能养成观察的好*惯,做个社会的有心人。

  (五)作业

  课后观察蚂蚁,并写一份观察记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惯。

  2、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也是人类的朋友。

  3、激发学生接触大自然、亲*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接触大自然、亲*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录音机、动物头饰、森林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学小动物飞。

  2、师生问好。

  二、动物模仿秀

  1、揭示课题。

  师:你们真像一群欢乐的小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喜欢小动物吗?

  今日,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一些可爱的动物并给它们安个家。

  板书:给动物找家

  2、游戏:动物模仿秀

  1)猜一猜:我喜欢什么动物?

  师:教师想明白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嘘,不用小嘴告诉我,用动作来告诉我,好吗?

  方法:请学生个别模仿、按小组团体模仿出动物的姿态,请小朋友猜一猜,评一评,谁模仿得最像?(评出几名小小表演家)

  2)唱一唱:小青蛙找家。

  师:刚才,你们用动作展示了自我喜欢的动物形象,演得真不错。此刻有没有小朋友愿用歌声来唱唱小动物的叫声?

  师师范,让小朋友熟悉旋律。

  学生创作:根据教师所给的音乐即兴按句式编唱。

  团体与教师对唱,模唱小动物的叫声。

  三、创:给动物找家

  1、猜一猜:教师请来了哪些动物?

  师: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动物,今日教师就请来了六位动物朋友,它们是谁呢?

  出示挂图(上头贴着六种小动物):这些动物没有家了,心里很难过,这是为什么呢?

  2、分别出示图1—6:

  这些小动物原先生活在哪里,此刻,为什么找不到家了?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无家可归的呢?

  抽六位学生,。(说得好的学生奖励其带上相应的头饰。)

  师:那么,我们怎样帮忙这些动物找到自我的家呢?

  (说理由)

  3、想一想: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每个小动物都一个幸福的家?

  (植树造林、节俭用水、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等等)

  4、玩一玩:团体舞《找朋友》

  (1)师生聊聊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2)游戏活动

  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齐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随着《找朋友》的旋律,指导学生用不一样的形式跳邀请式团体舞。

  (前八拍能够模仿动物走路的样貌。)

  四、小巧手

  用我们灵巧的小手制作出《欢乐的小苯熊》。

  五、总结、拓展

  1、总结:生活中有动物和我们做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动物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让所有的小动物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2、拓展:

  (1)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

  (2)用我们灵巧的小手画出《动物狂欢节》的场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

  一、目的要求与活动准备: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本事:了解关于发现问题、研究方法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本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开展研究的基本过程,尝试给提出的问题分类,学*整合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发现问题,开展研究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良好*惯,激励学生进取主动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查阅综合实践课程关于三条线索、两大领域的理念、要求、等方面的资料,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领域及任务。

  ⑵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当地自然和社会中能够利用的课程资源,设计好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方案。

  2.学生准备

  ⑴学*掌握有关观察、调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研究指导本事。

  ⑵查阅袁隆*、鲁班、莱特兄弟、爱迪生、瓦特、贝尔等古今中外发明家发明创造的资料,着重了解这些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从问题开始发明创造的。

  ⑶了解按题目的大小、难易、远*等给问题分类的方法,其中重点了解按问题来源分类的有关要求,为本课的学*与活动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2—3周

  我是这样长大的

  一、目的要求与活动准备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本事:经过回忆、搜集整理自我成长中的故事,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自我。经过探究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认识自我、赏识自我的本事。

  2.过程与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主要以主题班队会活动为主,适当配合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主要以小组交流、查阅法、发现法、调查访谈法、搜集资料法、动手制作法等开展各种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自我的成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奥妙与价值,学会珍惜和感激。养成勤奋、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⑴设计主题班队会活动的程序。

  ⑵准备对学生开展活动有帮忙的方法:资料查阅法、发现法、调查访谈法、搜集资料法。

  ⑶经过书信及开家长会的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忙。

  2.学生准备:

  ⑴翻阅成长相册。

  ⑵搜集DV、录音等记录成长的音像资料。

  ⑶搜集长辈写给自我的成长日记。

  ⑷听爸爸妈妈讲自我的成长故事。

  ⑸搜集自我用过的东西(玩具、图书、衣物等)。

  ⑹走访幼儿园的教师、同学,和他们共同回忆过去的事情。

  ⑺回忆自我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

  ⑻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组长安排组内分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商讨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三)课时安排:2—3周

  教学设计

  一、音像导入

  公益广告片(课件):种下一棵小数苗,有人来浇水,有人来施肥……慢慢地,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提问:小树苗是怎样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呢?

  生:在别人的精心照顾下……

  师:是啊,我们每一个人,刚出生时,就像这刚栽种的小数苗,很弱小。可是今日,我看到的是每一个同学都健康、欢乐的成长着!那么,你又是怎样长大的?

  生:……(粗浅的印象)

  二、调查指导

  你是怎样长大的?每个人都有着自我独特的经历和难忘的记忆,也许有些自我已经记不清了,也许长辈还对我们保留着一些小秘密。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让我们快快行动吧,开始探寻自我的成长之路吧!

  大家是想结组合作调查,还是个人单独调查,为什么?(提倡结组调查)

  学生自由结组,三五人皆可伙伴已经找好了,你们打算经过什么途径来探寻自我的成长之路呢?

  生:1、问家长,教师……

  2、翻阅相册

  3、找出自我以往用过的东西(玩具、衣物、书)大家的方法都不错,让我们看看小博士还有什么要提醒我们的。

  播课件——小博士语:这次调查必须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你能够向亲人、教师了解自我的成长历程,请他们帮我们回忆自我成长的故事。别忘了把它记录下来,用你喜欢的方式:拍照、录音、摄像、日记、绘画……什么方式都能够。

  你觉得小博士说的哪一点对自我有帮忙呢?

  生:对,调查了还要记录下来,我都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方法能够记录调查结果

  我觉得我们小组能够用XXX方法……

  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标志着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每一幕都会引起你完美的回忆,选取你最感兴趣、最能反映你成长过程的资料用你喜欢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你们小组想用哪些方法,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吧!

  小组活动;全班反馈交流

  师: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不少人关心、帮忙过我们,不要错过这些精彩的故事呀,把它记录在你书上的调查表中。

  学生看书,如何填写调查表。同时,学生浏览教材给我们供给的范例,引发共鸣。

  三、确定方案

  此刻大家已经清楚了用什么方式、调查什么、怎样记录,此刻就在你的小组里商量一下具体的分工和方案吧。

  小组活动

  教师指导

  师:最终,教师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这次调查中应注意些什么?

  1、调查的时间

  调查采访时,不要扰乱被访问人的正常的工作、休息,应当提前预约。

  2、调查的态度

  采访时注意礼貌和形象。

  注:学生调查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合作互助完成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调查,并做好记录。教师要参与调查过程,掌握一手材料,可参与调查结果的整理记录,以便下一课时有所准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菁华3篇)

小学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惯。争做:“劳动小当家”。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一)宣传知识

  1、通过学校广播宣传劳动节的由来。

  2、学生举办黑板报宣传。

  3、学生自办手抄报。

  4、学生自主宣传。

  (二)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每个班上交6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三)我是劳动小当家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四)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演唱比赛。

小学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

  [活动思想]

  以五月劳动节为契机,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为主线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去学*,去实际操作,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知道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最光荣,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和老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

  [活动时间]

  xx年4月28日——5月3日

  [活动内容]

  一、快乐实践负责:各班主任

  全校同学利用春假或双休日时间,来尝试“做一名快乐的小能手”。根据“实践活动反馈表”(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开展实践活动,五一春假结束后把反馈表上交班主任老师,各班进行班级比赛,推选出“快乐小能手”两名。

  二、精彩展示

  1、“创意我们的美食”负责:各班主任、大队部

  三——六年级同学自愿参加《*少年报》“创意我们的美食”活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进行美食创意活动。假期结束后取好作品名称,拍摄下作品照片,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创意背后的故事+设计原因),将这些材料以电子稿形式交班主任老师。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交学生处后,学校择优推荐给《*少年报》。

  2、“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主题摄影负责:各班主任、大队部

  五六年级同学自愿参加以“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拍摄一组在节假日期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的照片,洗出照片后参加少先队“五一”活动橱窗展。

  摄影作品要求冲洗7寸以上照片。假期后交班主任老师。

  三、能手比拼负责:各班主任、年级组长

  各班根据“快乐实践”活动竞选出班级小能手2名,参加年级“我是小能手”比赛,评选出各年级“快乐小能手”。

  [比赛内容]

  一二年级系鞋带、理书包、叠衣服;三四年级钉纽扣、冷菜拼盘比赛;五六年级套被套、炒菜比赛。

  奖项设置:各年级“快乐小能手”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胜奖若干(各年级自定人数)。

  [活动要求]

  1、各中队要高度重视,注重活动过程。

  2、对每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处及各班班主任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小学劳动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二、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三、活动内容

  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做饭、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四、活动要求

  1、一二年级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拍成照片,贴在A4纸上,在照片下面爸爸妈妈写下对孩子劳动的评价。

  2、三——五年级同学“创意我们的美食”活动,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进行美食创意活动。亲手为爸爸妈妈做一道拿手菜。假期结束后取好作品名称,拍摄下作品照片,贴在A4纸上,下面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创意背后的故事+设计原因),和做美食的感想将这些材料以A4纸交班主任老师。

  3、以上材料5月5日前上交班主任,每班评选出五名最优秀作品参与学校展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菁选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对学生今后的.学*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

  主题背景: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动总体安排: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 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3

  《送垃圾回家》是一篇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本课时通过最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垃圾问题入手展开调查、收集、分类等体验活动,以此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对整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回收标志。最终达到通过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一、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垃圾以及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很多

  导入时,利用交流学生亲历倒垃圾时的感受让学生产生送垃圾回家的迫切愿望,随后通过欣赏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垃圾柱来让学生客观的了解到人类产生的垃圾如此之多,由此生会想到要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想的的点子会越来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随即揭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通过给垃圾找家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这一环节设计了“给垃圾找到合适的.家”的游戏,引导讨论,自主选择学*,处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初步体验到自己是学*的主人的乐趣。在活动体验中领悟到垃圾的分类,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此提高学生要将废电池单独存放的意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废塑料、厨余垃圾、废纸是如何经过加工处理的,在交流中认识到将垃圾回收的积极意义,总结到垃圾的回收就是节约能源。

  三、通过送垃圾回家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倒垃圾的方法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通过找错误行为的闯关游戏,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激发学生保护身边环境,为美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态度,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

  总之,本节课是本着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4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说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的*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

  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1)利用桌上大家带来的早餐,四人小组合作把早餐进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组的早餐搭配的最营养?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惯。

  四.说板书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八个字,告诉学生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与健康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5

  大家好!请大家伴着《童年》这欢快的乐曲一同与我走*传统文化,走*十二生肖。

  一、课题的产生

  大家对十二生肖并不陌生,甚至会倒背如流。(教师展示十二生肖图)“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传。生肖文化丰富而深厚,生肖动物形象影响也极其广泛。十二生肖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崇拜,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对于现在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仍有积极意义。

  生肖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年、月、时辰的生肖动物就伴随着他的一生。而十二生肖所代表的多种动物类型也是学生常见且喜爱的动物。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生活现象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真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探究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年级的学生对生肖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并不全面,我在上这节课时,通过一系列问题来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研究活动。

  所以鉴于以上原因又根据我市教科所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本教材,确定了《走*十二生肖》这个课题。

  二、活动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为主导型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性。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总目标。

  (出示知识目标幻灯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考查外国是否有“生肖”,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了解和体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学*掌握收集、调查和归纳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能把把丰富的活动体验写下来。

  (出示技能目标幻灯片)

  2、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个实践活动,学*制定活动计划、自觉参于实践活动,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出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幻灯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学*交际时彬彬有礼、认真倾听的良好*惯和协作意识,体验研究的乐趣,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中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理解并能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

  2、教学难点:破除迷信,通过具体事例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引导法,着重指导学生的方案设计及小组的合作行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在材料收集时,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提高活动的效果。

  五、整体思路

  (出示整体思路幻灯片)

  本主题活动的整体思路是:

  1、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

  2、认识十二生肖的作用。

  3、学会根据出生年月对照生肖年表推算属相。

  4、能解释十二生肖如此排列的原因。

  5、考查外国是否有“生肖”。

  6、收集、制作十二生肖艺术作品。

  7、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

  8、展示活动成果,把丰富的活动体验写下来。

  六、活动过程

  这次活动预计一个月完成,分为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修改并确定并实施活动方案、研究成果汇报总结、拓展活动四个阶段,共计四课时。

  (出示活动四个阶段幻灯片)

  在第一阶段,我通过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与学生一起确定《走*十二生肖》这一活动主题。紧接着,我安排了成语接龙、宝箱取题、小组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确定了本主题活动的六个子课题,并初步制定了个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在上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对各组初定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评价。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己能发现方案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的修改意见的,我会给及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对于方案中学生无法找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同时给予鼓励。在修改方案后,我通过实物投影将修改过的方案展示出来,通过讨论并确定活动的方案;同时,我会提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方案与实际活动之间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进行调整、修改。

  在活动方案确定并实行后,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成果汇报总结阶段。首先,各小组将调查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以各种方式一一展示出来。在展示过程中,我会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我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性评价。当所有小组的展示都结束后,我先给学生安排了几分钟的自我反思时间,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或小组的其他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谈谈感受、收获,并鼓励他们写下来。最后,我对学生们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后,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活动资料的收集。

  在拓展活动阶段,我先请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以讲故事、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针对“属相与成功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属相不存在联系。从而达到是学生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十二生肖的积极意义的教学目的。

  七、情景设置

  (教师出示谜语、生肖图、博士帽、百宝箱)

  在情境设置上,我把握学生荣誉感、探索欲强的特点,在学生猜出谜底后,让学生知道只有找到百宝箱中问题的答案才能赢得博士帽,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我看火口已到,就说“同学们,你们愿意走*十二生肖,帮助生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吗?”这样就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走*十二生肖》这一活动主题。

  下面我主要说的是活动的第一阶段——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我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活动主题:

  上课伊始,我通过师生问好,稳定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紧接着,我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但是要猜对谜语才能见到它们。”并出示谜语。“一人有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全班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同学们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出示谜语幻灯片)

  (出示十二生肖图、博士帽和百宝箱)

  当学生猜出谜底后我会依次出示十二生肖图、博士帽和百宝箱。并且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只有找到百宝箱中问题的答案才能赢得博士帽。同学们,你们愿意走*十二生肖,帮助生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吗?”

  这样设计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出来。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确定了《走*十二生肖》这个活动主题。

  二、游戏热身,提炼子课题:

  (出示成语接龙幻灯片)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从百宝箱中获得问题,每个小组获得两个问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

  当六个小组都得到问题后,我会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各小组成员从他们获得的两个问题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作为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形象的.名字,然后将所选问题贴和小组名字一起贴到黑板上。

  (出示问题和组名纸条)

  到此就确定了本主题活动的六个子课题。

  三、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在子课题确定后,我会出示一张《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的表格,先请一名同学谈谈他想怎样填写这张表格。

  (出示《小组活动实施方案》表格幻灯片)

  这样可以给其他同学一些启示,便于各小组制定各自的活动方案。接下来六个小组分别讨论填写各自的《小组活动实施方案》表。在这一过程中,我到各个小组中去,观察他们的完成情况,并给与适当指导。

  四、集思广益,讨论活动方案

  (出示第四环节幻灯片)

  当观察到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小组基本完成自己的实施方案后,我请学生暂时停止活动,然后从已完成的几份实施方案中选取了两份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修改建议,和学生一起总结。我在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修改建议的同时,适时对学生给予积极鼓励,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阶段的方案修改和确定埋下伏笔。

  五、小结本课,引起学生期待:

  结束了讨论环节,我在对学生本节课的变现给予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下节课继续完善并最终确定自己小组的活动实施方案,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出示幻灯片)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挖掘、去体会,并以鼓励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充满信心与自信,更有兴趣地去完成自己的研究。

  (出示结尾幻灯片)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真理,它诠释了新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内涵:打通书本小世界与天地大世界的通道,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求知,在探索中成长。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6

  各位老师好!

  《奇妙的指纹》的主题是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拓印等手段重点对自己的指纹进行研究。通过写写画画、语言描述等记录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和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尝试用新的不同方法去解决,使学生的学*带着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不停的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准备从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探究等方面来谈一下这节课:

  一、设计思路

  通过课前的指纹画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因材施教,有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中分析出人体指纹的'特点,并能掌握分类等一些研究性的学*方法。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觉地建构关于指纹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者和发现者,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属于自编教材,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这一课,学生对指纹的认识是从基本的观察活动开始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指纹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指纹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这样做除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等能力外,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对指纹有了初步直观的了解后,引导学生根据指纹的特点对指纹进行分类,再了解指纹的用途。最后,再通过绘制指纹画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使学生感到学得有趣、有益。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每个人手指上都有指纹,但他们缺乏对指纹的细致观察,所以没有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五年级的学生对探究活动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但他们不具备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观察的方法、顺序等,一切技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师要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探究事物。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拓印和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弓形、箕形、斗形。知道指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和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2、能有序地、细致地观察指纹;

  3、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作指纹画,激发学生研究指纹的兴趣;

  2、通过观察研究指纹,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指纹的种类。

  教学难点:怎样拓印清晰的指纹。

  五、评价设计

  1、理论依据:时刻记住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2、评价方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注意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我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和自我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

  老师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听课状况、回答问题、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情况。以语言评价、及时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便于老师及时掌握每个同学的学*情况。主要是采用手势反馈。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欣赏指纹画,引入课堂

  自主探究,拓印指纹

  观察指纹,分组研究

  观看视频,了解应用

  自由创作,拓展应用

  七、课后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的起点,是教师为学生开启的第一道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我还设计了课后探究的环节。一是“回去尝试为家人收集指纹,并保存好,与家人约定一年后再对照一下指纹有没有变化。”二是“研究一下自己脚趾的趾纹,看一看你脚趾的趾纹和手指的指纹有什么相似或不一样的地方。”将探究又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活动的探究范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指纹知识与身边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课所提出的问题,把那些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研究方法在课后继续探究,逐步养成课后探究的良好*惯。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讲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内容是《旅游——学做导游》。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活动主题的确立。

  五一长假期间,许多孩子跟随父母外出旅游,“爱玩”的天性被激发出来,在一起交流旅游感受,讲述旅途见闻。他们关注在哪里旅游好玩有趣?好奇导游怎么什么都懂?同时却忽略出行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旅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于是,我们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在孩子们兴趣的传接中,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和他们自我体验的范围内渐渐地浮出水面。

  一、说说这节课活动目标的定位。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目标提出: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一课时中我和学生已经探讨了旅游的一些基本常识,总结了游客出行的关键要素。今天这节课我们转换角色,在模拟旅游中尝试体验导游工作。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知识能力方面:1.通过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培养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利用搜集到的旅游常识,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

  情感态度方面:1.积极参与团队讨论,认真完成团队分派的任务,在集体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2.亲*大自然,热爱和保护家乡的环境,做好宣传工作。

  二、讲讲各教学环节的实践

  1、“感受”:是通过欣赏老师的个人网页“行走的风景”和链接旅游电子杂志,感受看似简单有趣的旅游也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知识,激发学生学*兴趣。

  2、“理解”:链接各个旅游网站,给学生操作*台,让学生从访问各旅游网站、浏览旅游电子杂志中筛选、分类,自主学*襄樊旅游的'相关知识,团队合作自制《襄樊一日游旅行手册》。达到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

  3、“实践”:主要是襄樊景点的图片和困境问题的文字,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在了解掌握一定的旅游知识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理,考察锻炼学生解决事情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4、“拓展”:以征文的形式部署任务:“请你担任襄樊旅游大使,创作一句宣传语。”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谈谈活动的指导方法。

  1、讨论交流法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步骤、方法和分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制作旅行手册、评价旅游表演、创作宣传广告,这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正是重视学生主观感受,尊重个性发展的学*方式。

  2、多媒体创设情景法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拍摄旅游景点,展示摄影作品,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游在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3、实践法

  “实践出真知”。整节课的活动就是学生通过模拟旅游,体验导游做景点介绍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4、合作探究法

  各团队在课前分工合作,搜集资料、采访旅行社;课堂上合作表演、集体创作,都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精神。

  在这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中,我努力构建富有活力而开放的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做到以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我和许多老师一样还在探索阶段,希望这节课中能做些有益的尝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9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执教的《贝雕艺术之贝壳情景画》,是石岛实验小学校本课程《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贝雕艺术》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劳技领域的一节技法指导课。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贝雕作品和参与作品创作,增强变废为宝和亲自动手制作的浓厚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实践活动又是创新的基础。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此,我们团队认为,要上好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充分动起来呢?

  一、确定主题——要让学生心动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确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记得教育学者顾泠沅曾在报告中说:“在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同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因此,在选题阶段,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出发,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美丽的石岛系列作品欣赏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心动,逐步萌发不可压抑的探究兴趣和活动欲望,为后续积极参与作品创作打好了基础。

  二、实施探究——要让学生行动

  毕竟“心动不如行动”,因为行动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会更加精彩。所以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活动欲望的基础上,我引领学生先来观察老师的示范,归纳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再进入到创作活动。在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这一环节,我不是单一的师操作学生看,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加入进来,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扮演一个操作手的角色。教师准确到位的示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教师的示范作用与适时的讲解有机结合,可以突出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创作活动的认识水*,掌握操作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动态生成的课程,在学生观察师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总结归纳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一任务驱动式要求,将使学生对操作要领理解得更深刻更到位。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各种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所以,学生的实际行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出勃勃生机。

  三、体验交流——要让学生互动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结果,还要关注活动的过程,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他们会获得书本上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所以,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我为他们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的*台,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他们的作品创意、组内分工、采用的方法,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成果展示——要让学生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在这节课的结束,我设计了展示评价环节,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相互学*的机会,是为了改进、激励和反馈,而不是为了分出好坏和评出高低。成果展示的方式,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引导他介绍他们组的作品和活动的收获;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展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制作的相关作品。有了这样的引领,同学们以后会更乐于展示,更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成果展示,也是学生们体会成功喜悦的过程。得到别人的肯定,给别人提供可学*借鉴的内容,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感受,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情感上的动力。通过成果展示,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引导策略,使课程的实施处于不断的优化过程之中。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说明,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0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还是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学生活动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指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知道手上有指纹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本节课通过呈现漂亮的由指纹做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问号是开启一切知识的金钥匙”,引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本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指纹有哪几种?指纹有什么用?”。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真正成为自己学*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本次活动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整节课中,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没有停留在表面,体现在学生自身探究过程的完整。

  “拓印指纹”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印泥进行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在小纸条上拓印一次,然后总结用印泥拓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在这个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美术课上学到的拓印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这里展开想像,就得到了拓印清晰指纹的方法。这样既想到了新方法,也对美术课上学到的旧的知识有了一个回顾,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两个学科的联系。并且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拓印指纹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并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事情,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屏幕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印泥将指纹清晰、完整地拓印下来。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另外,拓印出清楚的指纹是学生后继学*和探究指纹一样吗、指纹的形状等问题的基础,所以,让学生自己先练*拓印指纹,并归纳出拓印出清晰指纹的方法。这时才将指纹采集卡发下,让学生采集指纹。

  采集好了清楚的指纹后,让学生观察指纹并试着画出指纹的纹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在画下指纹纹路时的疑问,让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做得很出色,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本节课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指纹的科技应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指纹的重要性。

  纵观整堂课,我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看,去“玩”,去“探究”,本课的重点是拓印下清晰、完整的指纹,尝试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解决。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会由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提升到制订一个研究的方案,自主探究等。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惯。

  最后一个环节“指纹画创作”,学生们的表现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没有想到学生们会创作出那么多生动的画面。

  上完这节课,我想到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醒世恒言。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可以施展出人意料的潜能,尽情发挥聪明才智;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会因此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在被赏识中找到自信,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今天我将和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即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前期汇报和后期规划,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中期反馈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反馈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是整个活动的关键。

  下面我就从主题由来、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指导策略、活动反思五个方面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向各位进行介绍。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活动主题的由来。

  一、主题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生活的世界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自然、社会、儿童生活三个方面。实际上,儿童生活、自然、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往往来源于两两之间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地带。本次《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既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问题。本次活动主题的来源很偶然。

  3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级办公室突然来了三位望月湖派出所的民警找学生问话,同学们议论纷纷,猜测警察来这里的各种原因。正好第三节是我们班的综合实践课,我还没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声,还有人小声嘀咕:“该不会是六年级同学干了什么违法的事吧?”。后来我告诉他们,六一班两个男生上周六在望月湖公园被几位社会青年抢走了手机和钱包,警察是来取证的。当时全班一片哗然,“天啦,真险!人没受伤吧?”“我的手机前几天也被人扒了……”“幸好我没遇上!看样子,以后得小心了!”看到“小学生手机被抢事件”在全班引起的轰动,我当场统计了一下班上有手机的人数。大家一举手,还真让我吓了一跳——15位!差不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有手机,小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好处和弊端,到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很多问题在同学们心中冒出来,大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同学们探究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以后,大家分组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图片展示)活动开展两个星期以后,同学们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上了一堂中期反馈课。这节课,主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3、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汇报展示,培养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自我反思的*惯;

  2、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3、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坚持克服的勇气和毅力。

  三、活动流程:

  1、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

  2、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

  3、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四、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出现新的研究课题等等。这时就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具体来说,这节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积极汇报前段活动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并引导他们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学生共分为了五个小组,这节课上,各组派代表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前段丰富的活动成果。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设计并发放了100份学生问卷,将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将统计表及网上搜集的资料、数据等制成了课件,请看他们的汇报录像。(录像、新闻录像、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将它们的调查表、统计表、网上资料以及活动照片制成幻灯片进行了展示(出示照片、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对学生、家长、老师、领导专家、商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请看一段他们的采访录像。(上课手机响的录像)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调查组:统计表格。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的同学展示了调查表、统计表、采访手机商家的照片和一些网上资料,并制成了幻灯片。

  指导策略二:适当引导各组在汇报活动过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等情感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成果汇报时展示的往往是他们成功的一面,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有点回避。但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所以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过程中点滴的体会随时记录了下来,在汇报交流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掩盖失败后的美丽。

  请看两段录像。另外,学生还积极撰写了体验日记、活动反思等。下面,我摘取几篇与大家分享……也许孩子们的文笔还很稚嫩,但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是这种真实让我们深深感动)

  指导策略三: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学生分组汇报后,我给他们留出了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相互提问、提建议,共同解决困难。王雅佳同学指出,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采访学生不全面,于是,我顺势利导,要他们下阶段多调查几个学校。这时,罗文迪同学马上提出别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配合调查,他们希望老师先帮忙联系一些学校的领导或老师,以便让活动得以成功开展。于是我答应帮他们联系几所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只负责联系,其余的采访活动全部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实施。这时,学生非常高兴。

  接着,陈宇尧同学提出本组同学不团结合作让他觉得很苦恼,导致活动成果比别的组要少。当他讲完后,就相继有几个该组成员站起来表示下阶段会团结一心。

  杨雯欣同学指出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表格设计不科学,只有A赞同B反对,而有被访者说保持中立,不赞同也不反对。

  指导策略四: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认真策划下阶段活动方案,发现新生成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取得成功。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生成性。这节课上,当学生展示《中期反馈表》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认真规划、修改下阶段的活动计划,也发现了生成的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生成中升华。

  (展示《中期反馈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将调查表格、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总结。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建立一个QQ群——“校园手机部落”,让拥有手机的小学生加入进来,一起交流利弊及注意事项,也更利于调查研究。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建立一个网站,吸引更多的人来网上投票发表意见,让调查范围更全面。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给商家建议,从功能、价位等方面设计制造出更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手机;对学校写建议书,建议学校开设手机课程,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制定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措施和规定。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给学生写倡议书,告诉大家正确使用手机;

  另外,学生从网上查到了《专家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一个月话费2400元》等资料,于是很有兴趣在本次活动开展完后,全班开展《小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的活动。

  五、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长和加强。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等形式,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这节中期反馈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相信自己的学生行——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将演绎得非常精彩!

  小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这次活动,五年级学生到校外开展了很多的调查采访活动,调查统计了桐梓坡小学、裕湘小学的各班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及总数,还采访到了望二小的马**、**医院的医生等,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我非常震惊,也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学生到河东国美电器去开展活动的那天,我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在路上遇到坏人或发生什么意外。到下午他们安全返校,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活动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2、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应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做到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学生的分组汇报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开展,而我只是做好一个积极地旁观者——在学生活动时,我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尽量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保证能够对学生做出评价;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环节,我及时发现他们在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和困难,以便下阶段活动能高效深入地完成;在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时,我适度地参与,帮他们找到活动的重点、修改后段活动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下阶段的活动,我将放手让他们去开展。

  3、我们在活动**成长——探究、感动、共同成长!

  这节课中,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鼓励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尽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汇报、课件展示、还有视频资料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细节考虑不够周全,处理不够到位,有待继续改进。

  以上是我本节中期反馈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2

  一、课题设计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我们的学*和生活均至关重要。设计本节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能调动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搜集问题、整理问题、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综合实践课,更深入地了解*视,从而更好的预防*视的发生。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课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研究问题进行比较、归类和提升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远离*视。

  4、通过独立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评价设计

  1、我首先采用的是游戏激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视的危害,然后透过文字对*视的解读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来确立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最后引导学生给主题起名字,共同提炼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汇报、交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游戏导入课题

  2、感受身边的“*视眼”

  3、出示文字资料,确立主课题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视的滋味;伙伴们的照片,让学生感受*视越来越多的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文字资料的出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视的危害。整体环节的设计能调动学生想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题的成立埋下伏笔。】

  二、畅所欲言、提出问题

  1、抽几名学生交流,指导提问的方法

  2、小组合作,选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设计思路: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后面问题的分类也节省了时间。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同时也拓宽了思维。】

  三、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1、交流问题

  2、给问题分类

  3、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子课题由学生自己确立,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四、制定活动计划

  1、将四个子课题分给四个小组

  2、学生选择小组,推选小组长,为小组起名字。

  3、共同为课题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活动方案。

  4、小组中商讨一下你们所要选择的课题名称,并制定出初步的计划。

  【设计思路:回忆以前学过的研究方法,说说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行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更能加深对活动计划的印象。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

  五、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小组交流研究方案,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为他们提出建议。

  【设计思路:虽然小组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此环节不能忽视,全班交流能够广泛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让小组的计划更加完善。】

  六、课堂小结

  1、说收获

  2、放松活动,结束课堂

  【设计思路:以眼保健操这样轻松的气氛结束课堂,再次引起学生保护眼睛的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紧张的一节课得到了充分的放松。】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3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本次活动虽是*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程,选择的内容是《据诗做菜》。整个课例说明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程序、说课后作业、说教学评价、说板书设计7大部分。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据诗做菜》这节课来自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华饮食文化的研究》这一主题,本次活动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以“探究饮食奥秘,合理健康饮食”为宗旨,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动中了解饮食的相关知识、信息,学会科学饮食,并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设计的《据诗做菜》一课,是子课题“饮食与文化”中的动手操作课。整节课是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用切割、拼摆等方法,表现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美的快乐,深切感受到饮食与文化的深厚渊源。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主题背景及学生的认知水*,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尝试做到做菜与品读古诗的有机整合。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切割拼摆各种食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设计制作中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学*基本的刀法,掌握几种景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将做菜与品读古诗有机结合,设计拼摆出符合诗意的菜品。

  二、说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说,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本次活动的操作部分为动手加工食材,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在民主、*等而热烈的氛围中,每组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尝到菜品的香甜,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等。

  学生收集了各类蔬菜、水果等食材并已洗好(小西红柿、黄瓜、草莓、香蕉、萝卜、蒜苔、黑豆等)

  每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盘子等。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铺垫。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还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据诗做菜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有几下内容: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说出想象的画面,并通过观看古诗《江南》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再现了江南的美景,为下一步根据江南的意境亲自动手做菜作了铺垫。

  (2)交流食材,探讨做法

  本环节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食材,主动发现可以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择食材,要注重食材与景物的“形、色”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范作引领,探究小鱼的做法

  通过教师展示范做的小鱼解决了教学难点,既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又能树立榜样形象。

  这一环节可以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理念。

  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包括——

  (1)发挥特长,合理分工

  本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如何分工,充分发挥了每人的特长,便于在分组制作时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是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根据所选的食材进行切、剪、剥等技法并注意安全,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

  本环节引领全班欣赏作品,小组长介绍自己制作的菜肴。学生参与介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重在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增加动力。

  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获时,教师巧妙引导:“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让老师再一次体会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本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懂得要大胆实践,团结协作,珍惜生活。

  五、说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大家看这盘菜中有莲花、有鱼,它还有个非常吉祥的寓意——连年有余。课后,大家可以为家人做上一盘,来寄托我们的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的欲望,据诗做菜的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本节课我设计了简洁的板书,旨在提醒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关注食材形、色与诗中景物的关系。这样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积极性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引领学生在富有生命的、勇于实践的课堂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5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菁选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3

  一、课型的设计思路:

  主题确定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草编制品的图片,倾听草编工艺的由来,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基本流程:设置情境,激趣导入→畅所欲言,生成主题→小组合作,分类提炼→各择所需,成立小组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提炼活动课题,分解子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草编这一家乡民俗的研究,了解草编这一民俗工艺的相关内容。

  三、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草编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课件。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他们具备了实践课中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生成主题——分解主题——选择研究课题。

  五、活动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而后概括生成主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预设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欣赏。(问题:图上所示物品均由什么原材料加工而成?)

  2、是啊,象这种用草、玉米叶、麦秸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工艺品被称为草编制品,这种工艺则被称为草编工艺。

  3、老师第一次见到这种草编制品的时候便甚是喜欢,所以就自己研究创作了几件。大家看!教师叙述有关资料。(草编产品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手工艺品,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其产品是用我们庄稼地里所产的玉米皮、麦秸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如刚才图片中所示的'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玉米皮草鞋、草垫、草编家具、花篮、洗衣筐等,这些产品天然环保无污染,自然时尚又健康,不含甲醇等有害成分,创造真正安全的家居环境,做工精美,款式多样。具有居家装饰和收集归类物品等多种价值。其朴素大方的设计,天然绿色的材料以及厚重的远古风情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4、看完这些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实物及图片资料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评析:草编作为我镇的传统手艺,有着丰富独特的魅力。草艺品天然环保,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学生在观看实物、图片时兴趣盎然,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切入课题,对活动的开展有着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畅所欲言,生成主题(预设20分钟)

  草艺品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浓厚的乡土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这些用品及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想不想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你又想了解关于草编工艺的哪些问题呢?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2、分小组交流。(教师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归纳整理生成主题。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关草编工艺的问题,群龙无首可是不行,我们得根据这些问题提炼出一个既简明又扣题的课题,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把你们的集体智慧写在纸板上,然后派一名代表贴在黑板上,最后还得有一位同学陈述你们组为什么起这个课题。(学生活动然后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把一些好的建议提出共同讨论。预设:家乡草编长流传;家乡草编——编出生活万般彩等)

  评析:本环节,在确定了主题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提出问题,提炼主题,体现了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提炼主课题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辩正地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提炼和论证观点,避免课题的虚、空现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分解主题(预设15分钟)

  同学们看黑板,醒目的主题下罗列了许多你们想知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每个同学都去研究,所以还需要把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然后给可以归为一类的问题起个小题目,作为我们研究的子课题,这样我们后面的研究工作就会清楚明了。

  1、小组合作给问题分类。

  2、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3、选择一类或两类在进行合作提炼子课题。

  评析:学生围绕主课题提出的问题肯定很多,很杂,这些问题必然会有相似或重复的可能性,所以此时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给同类问题取个大家都认可的名称,产生子课题,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为以后的有效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各择所需,成立小组(预设时间3分钟)

  集体的力量可真大啊,这节课我们不但确定了主课题,还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任务,对于这些子课题我提议分组进行研究,而且最终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题研究得更透彻,更有意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子课题。

  2、根据选择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评析: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小组,这样的分头行动、对比研究让每个学生在研究中有章有法,有依有靠,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小组合作与协调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因问题过多而蜻蜓点水式的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课程,选择的内容是《据诗做菜》。整个课例说明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程序、说课后作业、说教学评价、说板书设计7大部分。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据诗做菜》这节课来自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华饮食文化的研究》这一主题,本次活动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以“探究饮食奥秘,合理健康饮食”为宗旨,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动中了解饮食的相关知识、信息,学会科学饮食,并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设计的《据诗做菜》一课,是子课题“饮食与文化”中的动手操作课。整节课是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用切割、拼摆等方法,表现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美的快乐,深切感受到饮食与文化的深厚渊源。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主题背景及学生的认知水*,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尝试做到做菜与品读古诗的有机整合。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切割拼摆各种食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设计制作中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学*基本的刀法,掌握几种景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将做菜与品读古诗有机结合,设计拼摆出符合诗意的菜品。

  二、说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说,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本次活动的操作部分为动手加工食材,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在民主、*等而热烈的氛围中,每组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尝到菜品的香甜,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等。

  学生收集了各类蔬菜、水果等食材并已洗好(小西红柿、黄瓜、草莓、香蕉、萝卜、蒜苔、黑豆等)

  每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盘子等。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铺垫。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还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据诗做菜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有几下内容: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说出想象的画面,并通过观看古诗《江南》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再现了江南的美景,为下一步根据江南的意境亲自动手做菜作了铺垫。

  (2)交流食材,探讨做法

  本环节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食材,主动发现可以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择食材,要注重食材与景物的“形、色”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范作引领,探究小鱼的做法

  通过教师展示范做的小鱼解决了教学难点,既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又能树立榜样形象。

  这一环节可以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理念。

  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包括——

  (1)发挥特长,合理分工

  本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如何分工,充分发挥了每人的特长,便于在分组制作时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是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根据所选的食材进行切、剪、剥等技法并注意安全,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

  本环节引领全班欣赏作品,小组长介绍自己制作的菜肴。学生参与介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重在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增加动力。

  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获时,教师巧妙引导:“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让老师再一次体会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本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懂得要大胆实践,团结协作,珍惜生活。

  五、说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大家看这盘菜中有莲花、有鱼,它还有个非常吉祥的寓意——连年有余。课后,大家可以为家人做上一盘,来寄托我们的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的欲望,据诗做菜的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本节课我设计了简洁的板书,旨在提醒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关注食材形、色与诗中景物的关系。这样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积极性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引领学生在富有生命的、勇于实践的课堂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今天我将和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即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前期汇报和后期规划,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中期反馈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反馈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是整个活动的关键。

  下面我就从主题由来、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指导策略、活动反思五个方面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向各位进行介绍。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活动主题的由来。

  一、主题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生活的世界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自然、社会、儿童生活三个方面。实际上,儿童生活、自然、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往往来源于两两之间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地带。本次《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既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问题。本次活动主题的来源很偶然。

  3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级办公室突然来了三位望月湖派出所的民警找学生问话,同学们议论纷纷,猜测警察来这里的各种原因。正好第三节是我们班的综合实践课,我还没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声,还有人小声嘀咕:“该不会是六年级同学干了什么违法的事吧?”。后来我告诉他们,六一班两个男生上周六在望月湖公园被几位社会青年抢走了手机和钱包,警察是来取证的。当时全班一片哗然,“天啦,真险!人没受伤吧?”“我的手机前几天也被人扒了……”“幸好我没遇上!看样子,以后得小心了!”看到“小学生手机被抢事件”在全班引起的轰动,我当场统计了一下班上有手机的人数。大家一举手,还真让我吓了一跳——15位!差不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有手机,小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好处和弊端,到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很多问题在同学们心中冒出来,大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同学们探究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以后,大家分组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图片展示)活动开展两个星期以后,同学们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上了一堂中期反馈课。这节课,主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3、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汇报展示,培养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自我反思的*惯;

  2、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3、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坚持克服的勇气和毅力。

  三、活动流程:

  1、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

  2、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

  3、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四、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出现新的.研究课题等等。这时就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具体来说,这节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积极汇报前段活动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并引导他们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学生共分为了五个小组,这节课上,各组派代表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前段丰富的活动成果。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设计并发放了100份学生问卷,将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将统计表及网上搜集的资料、数据等制成了课件,请看他们的汇报录像。(录像、新闻录像、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将它们的调查表、统计表、网上资料以及活动照片制成幻灯片进行了展示(出示照片、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对学生、家长、老师、领导专家、商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请看一段他们的采访录像。(上课手机响的录像)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调查组:统计表格。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的同学展示了调查表、统计表、采访手机商家的照片和一些网上资料,并制成了幻灯片。

  指导策略二:适当引导各组在汇报活动过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等情感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成果汇报时展示的往往是他们成功的一面,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有点回避。但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所以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过程中点滴的体会随时记录了下来,在汇报交流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掩盖失败后的美丽。

  请看两段录像。另外,学生还积极撰写了体验日记、活动反思等。下面,我摘取几篇与大家分享……也许孩子们的文笔还很稚嫩,但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是这种真实让我们深深感动)

  指导策略三: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学生分组汇报后,我给他们留出了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相互提问、提建议,共同解决困难。王雅佳同学指出,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采访学生不全面,于是,我顺势利导,要他们下阶段多调查几个学校。这时,罗文迪同学马上提出别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配合调查,他们希望老师先帮忙联系一些学校的领导或老师,以便让活动得以成功开展。于是我答应帮他们联系几所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只负责联系,其余的采访活动全部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实施。这时,学生非常高兴。

  接着,陈宇尧同学提出本组同学不团结合作让他觉得很苦恼,导致活动成果比别的组要少。当他讲完后,就相继有几个该组成员站起来表示下阶段会团结一心。

  杨雯欣同学指出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表格设计不科学,只有A赞同B反对,而有被访者说保持中立,不赞同也不反对。

  指导策略四: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认真策划下阶段活动方案,发现新生成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取得成功。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生成性。这节课上,当学生展示《中期反馈表》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认真规划、修改下阶段的活动计划,也发现了生成的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生成中升华。

  (展示《中期反馈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将调查表格、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总结。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建立一个QQ群——“校园手机部落”,让拥有手机的小学生加入进来,一起交流利弊及注意事项,也更利于调查研究。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建立一个网站,吸引更多的人来网上投票发表意见,让调查范围更全面。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给商家建议,从功能、价位等方面设计制造出更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手机;对学校写建议书,建议学校开设手机课程,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制定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措施和规定。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给学生写倡议书,告诉大家正确使用手机;

  另外,学生从网上查到了《专家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一个月话费2400元》等资料,于是很有兴趣在本次活动开展完后,全班开展《小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的活动。

  五、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长和加强。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等形式,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这节中期反馈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相信自己的学生行——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将演绎得非常精彩!

  小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这次活动,五年级学生到校外开展了很多的调查采访活动,调查统计了桐梓坡小学、裕湘小学的各班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及总数,还采访到了望二小的马**、**医院的医生等,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我非常震惊,也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学生到河东国美电器去开展活动的那天,我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在路上遇到坏人或发生什么意外。到下午他们安全返校,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活动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2、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应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做到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学生的分组汇报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开展,而我只是做好一个积极地旁观者——在学生活动时,我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尽量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保证能够对学生做出评价;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环节,我及时发现他们在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和困难,以便下阶段活动能高效深入地完成;在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时,我适度地参与,帮他们找到活动的重点、修改后段活动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下阶段的活动,我将放手让他们去开展。

  3、我们在活动**成长——探究、感动、共同成长!

  这节课中,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鼓励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尽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汇报、课件展示、还有视频资料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细节考虑不够周全,处理不够到位,有待继续改进。

  以上是我本节中期反馈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缝沙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五、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7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还是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抽象思维不是很发达,学生活动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自己的指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知道手上有指纹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本节课通过呈现漂亮的由指纹做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问号是开启一切知识的金钥匙”,引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本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指纹有哪几种?指纹有什么用?”。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真正成为自己学*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本次活动学生的兴趣是浓厚的,整节课中,我力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没有停留在表面,体现在学生自身探究过程的完整。

  “拓印指纹”这一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也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印泥进行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在小纸条上拓印一次,然后总结用印泥拓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在这个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美术课上学到的拓印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这里展开想像,就得到了拓印清晰指纹的方法。这样既想到了新方法,也对美术课上学到的旧的知识有了一个回顾,同时,也让学生感到两个学科的联系。并且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拓印指纹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并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事情,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屏幕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印泥将指纹清晰、完整地拓印下来。当然,取指纹并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指纹,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活动的目的。另外,拓印出清楚的指纹是学生后继学*和探究指纹一样吗、指纹的形状等问题的基础,所以,让学生自己先练*拓印指纹,并归纳出拓印出清晰指纹的方法。这时才将指纹采集卡发下,让学生采集指纹。

  采集好了清楚的指纹后,让学生观察指纹并试着画出指纹的纹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在画下指纹纹路时的疑问,让学生学会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尤其是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做得很出色,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本节课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指纹的科技应用,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指纹的重要性。

  纵观整堂课,我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看,去“玩”,去“探究”,本课的重点是拓印下清晰、完整的指纹,尝试选择相适应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解决。在以后的综合实践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会由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提升到制订一个研究的方案,自主探究等。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惯。

  最后一个环节“指纹画创作”,学生们的表现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没有想到学生们会创作出那么多生动的画面。

  上完这节课,我想到了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醒世恒言。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可以施展出人意料的潜能,尽情发挥聪明才智;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会因此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在被赏识中找到自信,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8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本次活动虽是*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9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说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的*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

  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1)利用桌上大家带来的早餐,四人小组合作把早餐进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组的早餐搭配的最营养?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惯。

  四.说板书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八个字,告诉学生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与健康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研讨交流活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是开展活动课之前的第一课时选题指导课,我结合导入与结束技能的设计,注重对学生进行选题方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整个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下面我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教学理念与方法、活动流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首先我说一下本节课的活动生成背景)

  活动生成背景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一种学*用品或玩具开始盛行时,很多学生都会去买。每天上学或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商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口围满了学生。这一切源于何处?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爱的现象,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家长给学生手中的零用钱的数额也有所增加。孩子闹着要什么就给什么,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钱大手大脚,不求意义地盲目乱花。特别最*学校开运动会,学生乱花钱现象更加严重起来,家长给的一百元钱一天之内都能花光,而且出现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看到这一情形,为了让学生能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养成合理消费*惯。本学期我校四年级开展以《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本节课是开展活动课之前的第一课时选题指导课。教师应重点对如何规范问题、如何选择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因此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规范问题,正确填写问题卡。

  2、 明确选题原则,筛选提炼主题。

  3、 设计研究方案,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路,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筛选、概括、提炼等选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节约用钱合理消费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活动重点

  如何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

  活动难点

  依据选题原则正确选择自己的研究主题。

  活动准备

  课件 问题卡纸 研究方案表

  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教学理念与方法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结合导入与结束技能的运用,注重选题方法的指导,以小组合作学*为主,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本次活动,逐步增强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意识,从而形成正确消费观念。

  三、活动过程

  接下来重点向大家介绍本节选题指导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直观导入,谈话激趣,引入主题。

  1、古今中外钱币演变直观导入。

  一节开题课的导入能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直接学*动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活动的兴趣和活动效果。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我国各个时期钱币演变过程的图片,同时加以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钱币历史的源远流长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欣赏意犹未尽时我适时出示另一组包含日、美、欧等国家钱币的图片,视觉上的冲击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直接生活经验导入,谈话激趣引入主题。

  引入主题最首要环节便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触摸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这是能否开展活动的'关键。此时我抓住时机从学生花钱的生活经验入手,用一句极具浓厚生活气息又贴*实际的问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有零花钱吗?你的钱从哪里来?每个月有多少零花钱?用到什么地方?”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们围绕“零花钱”积极思考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气氛十分活跃。我顺势加以总结自然引出研究的主题《零花钱与我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自主提问,探究合作,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当一个主题被挖掘展现后,就要给学生创设条件,提供孕育问题意识的空间,激发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兴趣。在板书主题后,我趁热打铁“围绕零花钱你们想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把你感兴趣的问题说给小组内的伙伴听。”在学生畅所欲言中,想研究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指导,指导学生探究如何规范提问,如何根据选题原则筛选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

  1、自主提问,填写问题卡。

  在指导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把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有效指导,规范提问

  结合范例有效探究,学生再次填写问题卡。

  课件出示范例

  怎样少用零花钱? — (节省零花钱) 的研究

  乱花零花钱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 (乱花零花钱)的危害

  学生观察比较后总结特点,教师相机介绍另外几种规范提问的不同形式。

  ( )的调查 ( )的研究 ( )的危害

  ( )怎么办 ( )思考 ( )的现状分析

  教师讲解指导:“我们只要选择恰当形式把提出的问题填充进去,选题就会变得更加规范。”学生照例模仿探究应用,填写问题卡小组内展示交流。这一环节学生结合范例从自主探究到合作探究,真正体验到模仿是探究式教学中有效的方法。

  3、 选题原则,有效指导。

  围绕案例交流选题,填写问题卡。

  在选题原则的方法指导中,我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两个范例。通过比较重点探讨“我班同学使用零花钱的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经过分析自然领悟总结出选题应遵循原则。教师相机板书:贴*生活 容易操作 较有价值 然后小组展开讨论,根据选题原则在小组内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选题并与其他组同学交流汇报。这里突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与操作性的特点。

  4、 填写研究方案

  出示贴*生活实例领会要点,小组探讨填写研究方案。

  本阶段是制定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阶段,因此在指导策略上重点对研究方法的具体选择加以指导。在指导中我并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机械的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份活动案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吸取他人之长,借鉴他人的优势。我首先出示一位小学生有关清明节前后天气情况的调查研究资料,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试补充得出结论。然后回顾讲解案例中运用的常见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意图:结合生活实例指导学生学***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等多种常用研究方法有利于理解运用。

  一份成功的活动方案能使活动有计划、目的性并达到活动的预定效果。考虑到学生整理、分析、设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一份研究方案表格,既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内容,又为学生自主发现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课上,学生结合子课题进行小组研究合作完成表格中的前三项内容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组汇报填写情况,互相评价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研究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研究方法的有关要领。

  5、 回顾小结

  回顾总结本次研究的重点知识内容是结束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通过一句过度语:“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怎样提问,还学会如何选题,怎样做研究”。自然导入结束环节。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勇于探索

  1、 引用科学家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2、讲一讲有关牛顿《一个苹果的故事》

  3、资料《害怕考试怎么办?》

  结束语号召: 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研究探索长大后也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结束环节我首先引用科学家名言过度;接着由学生讲生活中所熟悉的有关牛顿《一个苹果的故事》。故事中学生很自然感受到牛顿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最后出示浙江省的一所重点小学研究的“害怕考试怎么办?”资料。讲述他们的研究得到《中国少年报》的关注,登载在报纸头版头条。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上三个梯度不同的结束设计贴*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大胆探索的科学意识。

  活动反思:

  一、在课堂上,我真正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质疑、操作、探索,以及相互讨论、小组协作研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用这种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课堂里只有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才能燃起求知的火花。在导入环节谈话部分引入中,我发现学生围绕零花钱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思路不够开阔。如改为设计一个孩子找妈妈要零花钱而家长不愿给零花钱的小品取名《我想要点零花钱》,然后提问:“你想了解 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更能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了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教学设计不仅要备教学内容,更要备我们面对的孩子。我想:美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学设计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更是教与学,学与教共同融为一体的快乐。

  各位领导、老师: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综合实践这门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活动我做主》。

  主题背景:

  我校共有学生836名,每周5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间活动就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内容。

  学生们课间有的稳坐教室看书;有的在教室里疯跑,有的在狭窄的楼道内打乒乓球,一度造成拥堵事件,有的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浑身灰尘满头大汗,……由于学生年龄小、安全防范意识弱、是非判断能力差,这些活动往往让人十分担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全校学生课间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有选择的向大家推荐几种既有趣、有意义,又健康安全的课间活动,因此我组织学生进行这次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了解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现状。

  2、通过深入讨论分析知道各种课间活动的利弊,树立正确的课间活动认识。

  3、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愿望,提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研究策略。

  活动总体安排:

  根据本次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主题提出、制定方案——信息收集——实践探究——成果展示”等四环节。并采取“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参与为辅,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主线的组织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课时安排:

  1、确定主题

  (1)谈话导入。

  A、除了学*以外,你最喜欢哪些运动或游戏?

  B、这些运动或游戏主要在什么时候进行?

  C、校园最*比较流行什么游戏?

  D、你对大家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假发学生兴趣?

  (2)提炼主题。

  根据谈话进程提出若干个主题,经过全班讨论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

  2、按照现有学*小组适当合并组成较大的小组,全班分成三组。小组名称根据小组成员的意愿自由命名。

  3、指导编写活动方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活动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活动准备、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指导。执笔人员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着手编拟方案。(课件出示)

  第二阶段:课间观察、信息收集

  课时安排:

  第一部分 课间活动观察研究

  1、课前活动:

  发放课间活动观察记录表。(见课件)

  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连续观察记录3天的不同地点的课间活动情况。学生可以独立或结伴进行。

  2、小组汇总梳理。

  (1)每个人把自己三天来观察记录表提交小组,进行分类统计。

  (2)写出初步的观察记录报告。 (见课件)

  教师提出问题

  1、 这些活动安全吗?

  2、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合适?

  3、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是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

  学生根据最*的观察作答。

  第二部分 问卷和采访

  (1)学校的同学们对课间活动有什么看法?

  (2)可以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集思广益。探寻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A 问卷调查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题目。

  (2)编制题目。

  (3)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所有问卷调查表。

  (4)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汇总报告的文本格式:(见课件)

  B采访活动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采访计划。

  2、引导学生根据低、中、高年级设计不同的采访题目。

  3、编制采访话题。

  4、按照分工到各班进行采访活动,并把采访结果记录下来。

  5、对采访结果进行汇总,撰写报告。

  教师指导写出采访报告文本格式(见课件)

  第三阶段:实践探究、信息处理

  课时安排:

  教师组织学生对学生的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各组汇报各项活动的情况。

  2、小组之间进行补充、质疑、评价等。

  3、师生互动交流。

  预设话题:

  A、你认为课间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B、课间活动的地点有讲究吗?

  C、大家在课间都在进行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都适合吗?

  D、推荐几种有趣的、安全的、健康的活动给大家。

  E、你能够给学校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F、你能给其他小组提出在研究课间活动中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4、小组讨论,围绕刚才的话题进行充分探究,为最终成果的形成做准备。

  成果提示:

  围绕课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

  每个小组根据小组研究的实际情况写出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

  向学校分年级推荐几种大家喜欢的课间活动项目。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

  1、成果展示

  (1)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形成成果。

  (2)各组展示小组中较好的成果,并进行汇报陈述。

  (3)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评价。

  (4)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2、过程评价。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情况。

  (2)也可以对小组中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

  (3)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格。

  3、教师总结本次研究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要讲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内容是《旅游——学做导游》。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活动主题的确立。

  五一长假期间,许多孩子跟随父母外出旅游,“爱玩”的天性被激发出来,在一起交流旅游感受,讲述旅途见闻。他们关注在哪里旅游好玩有趣?好奇导游怎么什么都懂?同时却忽略出行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旅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于是,我们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在孩子们兴趣的传接中,在大自然、社会生活和他们自我体验的范围内渐渐地浮出水面。

  一、说说这节课活动目标的定位。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总目标提出: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一课时中我和学生已经探讨了旅游的一些基本常识,总结了游客出行的关键要素。今天这节课我们转换角色,在模拟旅游中尝试体验导游工作。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知识能力方面:1.通过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培养孩子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利用搜集到的旅游常识,开展实践活动,学做小导游。

  情感态度方面:1.积极参与团队讨论,认真完成团队分派的任务,在集体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2.亲*大自然,热爱和保护家乡的环境,做好宣传工作。

  二、讲讲各教学环节的实践

  1、“感受”:是通过欣赏老师的个人网页“行走的风景”和链接旅游电子杂志,感受看似简单有趣的旅游也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知识,激发学生学*兴趣。

  2、“理解”:链接各个旅游网站,给学生操作*台,让学生从访问各旅游网站、浏览旅游电子杂志中筛选、分类,自主学*襄樊旅游的相关知识,团队合作自制《襄樊一日游旅行手册》。达到认识身边的旅游景点,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

  3、“实践”:主要是襄樊景点的图片和困境问题的文字,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在了解掌握一定的'旅游知识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理,考察锻炼学生解决事情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4、“拓展”:以征文的形式部署任务:“请你担任襄樊旅游大使,创作一句宣传语。”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谈谈活动的指导方法。

  1、讨论交流法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步骤、方法和分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制作旅行手册、评价旅游表演、创作宣传广告,这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正是重视学生主观感受,尊重个性发展的学*方式。

  2、多媒体创设情景法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拍摄旅游景点,展示摄影作品,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游在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3、实践法

  “实践出真知”。整节课的活动就是学生通过模拟旅游,体验导游做景点介绍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4、合作探究法

  各团队在课前分工合作,搜集资料、采访旅行社;课堂上合作表演、集体创作,都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精神。

  在这整个活动过程设计中,我努力构建富有活力而开放的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做到以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我和许多老师一样还在探索阶段,希望这节课中能做些有益的尝试!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3

  一、课题设计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我们的学*和生活均至关重要。设计本节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能调动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搜集问题、整理问题、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综合实践课,更深入地了解*视,从而更好的预防*视的发生。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课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研究问题进行比较、归类和提升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远离*视。

  4、通过独立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评价设计

  1、我首先采用的是游戏激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视的危害,然后透过文字对*视的解读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来确立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最后引导学生给主题起名字,共同提炼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汇报、交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游戏导入课题

  2、感受身边的“*视眼”

  3、出示文字资料,确立主课题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视的滋味;伙伴们的照片,让学生感受*视越来越多的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文字资料的出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视的危害。整体环节的设计能调动学生想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题的成立埋下伏笔。】

  二、畅所欲言、提出问题

  1、抽几名学生交流,指导提问的方法

  2、小组合作,选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设计思路: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后面问题的分类也节省了时间。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同时也拓宽了思维。】

  三、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1、交流问题

  2、给问题分类

  3、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子课题由学生自己确立,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四、制定活动计划

  1、将四个子课题分给四个小组

  2、学生选择小组,推选小组长,为小组起名字。

  3、共同为课题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活动方案。

  4、小组中商讨一下你们所要选择的课题名称,并制定出初步的计划。

  【设计思路:回忆以前学过的研究方法,说说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行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更能加深对活动计划的印象。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

  五、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小组交流研究方案,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为他们提出建议。

  【设计思路:虽然小组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此环节不能忽视,全班交流能够广泛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让小组的计划更加完善。】

  六、课堂小结

  1、说收获

  2、放松活动,结束课堂

  【设计思路:以眼保健操这样轻松的气氛结束课堂,再次引起学生保护眼睛的共鸣,同时,也使学生紧张的一节课得到了充分的放松。】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4

  各位老师好!

  《奇妙的指纹》的主题是学生观察自己的指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拓印等手段重点对自己的指纹进行研究。通过写写画画、语言描述等记录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和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尝试用新的不同方法去解决,使学生的学*带着问题不断向纵深发展,在不停的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准备从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探究等方面来谈一下这节课:

  一、设计思路

  通过课前的指纹画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教学的整体性,因材施教,有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中分析出人体指纹的特点,并能掌握分类等一些研究性的学*方法。注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他们自觉地建构关于指纹特点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者和发现者,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属于自编教材,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这一课,学生对指纹的'认识是从基本的观察活动开始的。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对指纹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指纹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这就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这样做除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分析、合作、探究等能力外,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对指纹有了初步直观的了解后,引导学生根据指纹的特点对指纹进行分类,再了解指纹的用途。最后,再通过绘制指纹画让学生巩固本课知识,使学生感到学得有趣、有益。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每个人手指上都有指纹,但他们缺乏对指纹的细致观察,所以没有认识到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五年级的学生对探究活动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但他们不具备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观察的方法、顺序等,一切技能仅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师要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探究事物。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拓印和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基本类型:弓形、箕形、斗形。知道指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和实践学会拓印指纹的方法;

  2、能有序地、细致地观察指纹;

  3、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作指纹画,激发学生研究指纹的兴趣;

  2、通过观察研究指纹,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指纹的种类。

  教学难点:怎样拓印清晰的指纹。

  五、评价设计

  1、理论依据:时刻记住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2、评价方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注意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我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和自我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

  老师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听课状况、回答问题、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情况。以语言评价、及时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便于老师及时掌握每个同学的学*情况。主要是采用手势反馈。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欣赏指纹画,引入课堂

  自主探究,拓印指纹

  观察指纹,分组研究

  观看视频,了解应用

  自由创作,拓展应用

  七、课后探究

  课堂是学生学*的起点,是教师为学生开启的第一道门。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本课的结尾部分,我还设计了课后探究的环节。一是“回去尝试为家人收集指纹,并保存好,与家人约定一年后再对照一下指纹有没有变化。”二是“研究一下自己脚趾的趾纹,看一看你脚趾的趾纹和手指的指纹有什么相似或不一样的地方。”将探究又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活动的探究范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指纹知识与身边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回顾本课所提出的问题,把那些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研究方法在课后继续探究,逐步养成课后探究的良好*惯。

小学综合实践说课稿15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执教的《贝雕艺术之贝壳情景画》,是石岛实验小学校本课程《走进海洋世界,体验成长之旅——贝雕艺术》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劳技领域的一节技法指导课。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贝雕作品和参与作品创作,增强变废为宝和亲自动手制作的浓厚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实践活动又是创新的基础。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做中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认为的那样:“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此,我们团队认为,要上好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起来。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充分动起来呢?

  一、确定主题——要让学生心动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确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记得教育学者顾泠沅曾在报告中说:“在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同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因此,在选题阶段,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出发,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美丽的石岛系列作品欣赏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境、心动,逐步萌发不可压抑的探究兴趣和活动欲望,为后续积极参与作品创作打好了基础。

  二、实施探究——要让学生行动

  毕竟“心动不如行动”,因为行动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只有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会更加精彩。所以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活动欲望的基础上,我引领学生先来观察老师的示范,归纳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再进入到创作活动。在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这一环节,我不是单一的师操作学生看,而是让所有的'学生加入进来,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扮演一个操作手的角色。教师准确到位的示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教师的示范作用与适时的讲解有机结合,可以突出动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创作活动的认识水*,掌握操作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动态生成的课程,在学生观察师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总结归纳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一任务驱动式要求,将使学生对操作要领理解得更深刻更到位。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各种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所以,学生的实际行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出勃勃生机。

  三、体验交流——要让学生互动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结果,还要关注活动的过程,更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他们会获得书本上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所以,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我为他们搭建起一个相互交流的*台,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交流他们的作品创意、组内分工、采用的方法,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成果展示——要让学生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在这节课的结束,我设计了展示评价环节,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相互学*的机会,是为了改进、激励和反馈,而不是为了分出好坏和评出高低。成果展示的方式,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引导他介绍他们组的作品和活动的收获;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展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制作的相关作品。有了这样的引领,同学们以后会更乐于展示,更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成果展示,也是学生们体会成功喜悦的过程。得到别人的肯定,给别人提供可学*借鉴的内容,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感受,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情感上的动力。通过成果展示,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引导策略,使课程的实施处于不断的优化过程之中。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说明,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1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福建的小吃饺子》。活动对象为302班全体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及活动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福建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福建地方小吃品种繁多,制作工艺考究,大多是以本地的土特产作为原料,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小吃融入了福建人民几千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饺子就是其中的一种特色小吃。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孩子们在浓浓的包饺子的喜庆氛围里,来体验包饺子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和本地小吃饺子。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摆盘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法:

  激趣导入法、教师示范法、多媒体展示法、评价法

  四、说学法:

  小组合作法、观察法

  五、活动过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尝试包饺子阶段、老师示范指导阶段、不同造型摆盘阶段、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等四个环节。

  (一)尝试包饺子阶段

  确定实践小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尝试完成任务,学会包普通的饺子。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和自主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即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多么蹩脚,也要以爱因斯坦的板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二)教师示范指导阶段

  1、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取一块饺子皮放上肉馅,将饺子皮两边对折用力捏紧,对折叠加。

  (视频)(这一环节既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观察的过程,又是对学生尝试阶段的反馈与指导)

  2、教师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授予一些更难的包饺子的方法——鱼形饺、荷包饺、金元饺等。(课件出示从易到难包饺子图片)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第二次包饺子。

  (三)不同造型摆盘阶段

  孩子们顺利进入活动扫尾阶段,有的同学包金元饺,有的包金鱼饺,有的包荷包饺,有的包美人扇饺子,并进行不同造型的摆盘。

  [指导策略]: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有必要的。此时我除了及时了解各组的进展情况并加以指导,教给他们摆盘的技巧和组织摆盘活动的方法,同时对个人具有创意的作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给予自信,让学生享受苦尽甘来的劳动的乐趣。(课件展示最佳创意奖)

  (四)交流品尝劳动成果阶段

  各小组围绕本组的实际情况,设计成果的展示形式,在班级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结束后,各小组煮饺子、吃煮饺子,品尝劳动成果——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展示图片)

  六、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题很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家乡饺子文化有很强烈的兴趣。因此,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动手包饺子的热情、饺子摆盘中的兴奋、品尝劳动中的快乐中,都能感受到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饺子是一种文化,让它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让每个学生喜欢吃饺子也喜欢包饺子,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这次活动研究,学生亲身参与到包饺子的活动中,不仅对饺子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了解了饺子的不同包法,更与同学加强了交流合作,推荐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了饺子不同的造型摆盘,交流品尝了劳动成果。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课当中。

  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出: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据诗做菜》这节课来自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中华饮食文化的研究》这一主题,本次活动立足学生现实生活,以“探究饮食奥秘,合理健康饮食”为宗旨,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动中了解饮食的相关知识、信息,学会科学饮食,并在亲自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设计的《据诗做菜》一课,是子课题“饮食与文化”中的动手操作课。整节课是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用切割、拼摆等方法,表现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美的快乐,深切感受到饮食与文化的深厚渊源。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主题背景及学生的认知水*,本节课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生熟背自己喜欢古诗的基础上,通过据诗做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尝试做到做菜与品读古诗的有机整合。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切割拼摆各种食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设计制作中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学*基本的刀法,掌握几种景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将做菜与品读古诗有机结合,设计拼摆出符合诗意的菜品。

  二、说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说,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法、学法:

  1、实践操作法:本次活动的操作部分为动手加工食材,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在民主、*等而热烈的氛围中,每组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不仅尝到菜品的香甜,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等。

  学生收集了各类蔬菜、水果等食材并已洗好(小西红柿、黄瓜、草莓、香蕉、萝卜、蒜苔、黑豆等)

  每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盘子等。这些都为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铺垫。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

  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

  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还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们的活动兴趣被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据诗做菜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2)激发想象,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主要有几下内容: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说出想象的画面,并通过观看古诗《江南》视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在讨论中再现了江南的美景,为下一步根据江南的意境亲自动手做菜作了铺垫。

  (2)交流食材,探讨做法

  本环节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食材,主动发现可以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择食材,要注重食材与景物的“形、色”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范作引领,探究小鱼的做法

  通过教师展示范做的小鱼解决了教学难点,既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又能树立榜样形象。

  这一环节可以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理念。

  3)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包括

  (1)发挥特长,合理分工

  本环节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如何分工,充分发挥了每人的特长,便于在分组制作时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本环节是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根据所选的食材进行切、剪、剥等技法并注意安全,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作品展评,分享成果

  本环节引领全班欣赏作品,小组长介绍自己制作的菜肴。学生参与介绍、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重在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激发他们再次创作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大胆创造增加动力。

  5)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获时,教师巧妙引导:“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再现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让老师再一次体会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本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懂得要大胆实践,团结协作,珍惜生活。

  五、说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为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大家看这盘菜中有莲花、有鱼,它还有个非常吉祥的寓意——连年有余。课后,大家可以为家人做上一盘,来寄托我们的美好祝福。这样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的欲望,据诗做菜的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是有关知识要点的“结晶”。本节课我设计了简洁的板书,旨在提醒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关注食材形、色与诗中景物的关系。这样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使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积极性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引领学生在富有生命的、勇于实践的课堂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缝沙包”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科。在制作沙包的过程中学*一些基本的针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技法和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设计并缝制形状各异的沙包。

  二、学情分析:

  《缝沙包》——这一内容虽安排在高年级,但对于部分学生只会穿针、引线、打结,如果缝制一个完整的沙包,让学生自己进行缝制时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三、目标确定

  为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针法。

  2、能力目标: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的沙包。

  3、情感目标:通过学*缝沙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沙包的缝制过程及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劳动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1)、实物投影仪;

  (2)、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4)、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沙包);学生准备: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米。

  五、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示范,了解缝制过程——突破难点,学生制作——总结评价——开展游戏,课后延伸的思路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本节课通过沙包创设情境导入,激情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沙包吗?我又提出你们*时玩的沙包是从哪得到的?从而引出我的沙包是我亲手缝制的。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缝沙包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学*欲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多钟。

  (二)、了解缝制过程

  缝制沙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先教学生三种缝法,让学生基本掌握,在把缝沙包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一一讲解,从穿针引线、将布块正面朝里,把正面完全充分的翻过来,在把怎么装沙包内部材料,给学生一一讲清楚,以免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弄的地面桌面都是米粒,最后封口让学生注意要把毛边缝合,这样会使沙包更加美观。了解缝制过程后,要和学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包是方形的,播放一些课件,让学生了解好多样式的沙包。并且让学生树立自信,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这些沙包做的更好,激发起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就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后,在强调缝前的安全注意事项,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0分钟。

  (三)突破难点,学生制作

  由于学生初次缝制沙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指导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此环节20分钟。

  (四)、展示作品、评价总结

  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制作告一段落后,请部分同学说说在制作沙包时的经验或想法,可以激发学生学*动机,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体味学*的真谛、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8分钟 。

  (五)、开展游戏,课后延伸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欢乐,我安排同组学生利用亲手缝制的沙包在一起玩换沙包游戏。在完成以上任务后,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多加练*,回家后缝出漂亮的沙包,用自己缝的沙包去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玩沙包的。为下节课我们继续上玩沙包有学问起到了铺垫,此环节安排时间大约为1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4

  课题设计说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因为眼睛,被人喻为“心灵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对于我们的学*和生活均至关重要。设计本节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能调动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并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搜集问题、整理问题、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爱上综合实践课,更深入地了解*视,从而更好的预防*视的发生。

  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提炼课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研究问题进行比较、归类和提升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远离*视。

  4、通过独立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

  评价设计

  1、我首先采用的是游戏激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视的危害,然后透过文字对*视的解读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来确立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最后引导学生给主题起名字,共同提炼出本节综合实践课的课题。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汇报、交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游戏导入课题

  2、感受身边的“*视眼”

  3、出示文字资料,确立主课题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视的滋味;伙伴们的照片,让学生感受*视越来越多的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文字资料的出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视的危害。整体环节的设计能调动学生想要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题的成立埋下伏笔。】

  二、畅所欲言、提出问题

  1、抽几名学生交流,指导提问的方法

  2、小组合作,选出想要了解的问题

  【设计思路: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后面问题的分类也节省了时间。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同时也拓宽了思维。】

  三、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1、交流问题

  2、给问题分类

  3、全班交流,确立子课题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整理、总结提升的能力。子课题由学生自己确立,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四、制定活动计划

  1、将四个子课题分给四个小组

  2、学生选择小组,推选小组长,为小组起名字。

  3、共同为课题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活动方案。

  4、小组中商讨一下你们所要选择的课题名称,并制定出初步的计划。

  【设计思路:回忆以前学过的研究方法,说说研究计划包括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行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更能加深对活动计划的印象。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意愿。】

  五、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小组交流研究方案,其他同学相互补充,为他们提出建议。

  【设计思路:虽然小组的计划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此环节不能忽视,全班交流能够广泛的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让小组的计划更加完善。】

  六、课堂小结

  1、说收获

  2、放松活动,结束课堂

  小学综合实践课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对学生今后的学*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