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

首页 / 实*报告 / | 实*报告

生态学实*报告1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小结;(3)每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2

  实*地点: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

  实*目的: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时间: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期间实*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面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将此次实*结报告如下:

  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1、该基地的每座温室均配有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配套了沼气灯,合理利用自备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沼气为蔬菜增加温度和提供二氧化碳,沼液和沼渣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

  2、为提高灌溉效率和减少温室内空气湿度,每个温室都配套了先进的滴灌设备,既节水又高效;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 1100*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及大棚管理技术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起,再用夹子夹住,通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可以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马上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况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保持催芽室具有20℃-25℃ , 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能力;必须有忌避强光的一定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 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 特别是棚室内生产, 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出处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三、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实*,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通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实*报告3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生态学实*报告4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小结;(3)每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5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生态学实*报告6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1)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10篇)

生态学实*报告1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小结;(3)每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2

  1实*目的

  1.1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

  1.2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

  1.3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1.4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了解次生演替在外貌、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特征;

  1.5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

  2、实*内容

  2.1黄土高原生态实*

  2.1.1黄土高原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2.1.2植被分布的非地带性

  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自南向北,自然植被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东部、南部的黄龙山、子午岭、吕梁山、霍山、渭北塬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如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桦树、青杆等)

  中部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为半干旱草原带。其中绥德、米脂、安塞以南地区植物有灌木绣线菊、酸枣、荆条、刺李、铁杆蒿,再向北,则以沙棘、锦**等耐旱灌木为主。

  西北部部分地区地貌逐渐向沙漠演变,以荒漠草原为主。

  2.1.3黄土高原自然植被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史前时期,黄土高原在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发育繁茂的森林,而在黄土高原梁峁和塬面上以草原植被为主。根据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的面积估算,史前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不超过50%。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必须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规律,遵循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自然植被为森林的区域,恢复森林植被,在草原区域恢复草原植被

  2.1.4黄土高原植被保护

  自然修复恢复的植被,最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群落最为稳定。吴旗县的封禁实践和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完全可以依靠自然修复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时间也无须很长,3至5年就可以形成较好的植被覆盖。鉴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重点的高位黄土坡地,目前尚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定人工林草建设的实例及相关营造技术,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现阶段应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

  2.2秦岭生态实*

  2.2.1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2.2.2秦岭自然特征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2.2.3秦岭的植被动物

  太白山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2.2.4秦岭植被地带性

  秦岭植被景观概况植被分布能综合反映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地上表现为水*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秦岭由于地势高,造成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植被景观也不相同,北坡多暖温带类型,南坡则多北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成分,是我国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

  具有多种区系成分并存的丰富多样性,因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2.5秦岭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的.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植被--山麓: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混交带以上是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质.;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丘陵地区,海拔在起伏500米左右,植被: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的垂直变化不大。

  2.3群落演替观察

  2.3.1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2.3.2次生演替

  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

  2.3.3初生演替

  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2.4打样方方法

  2.4.1用尺子量取1x1m的样地,即样方一,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

  2.4.1.1植物样本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乔木灌木植物用高直剪和剪子剪取带有茎叶的植物样本,草本植物需要采集带有根茎叶的样本,系上标签(与该物种的登记序号是相对应的)后,尽量将所有的叶子都展开夹在标本纸中,用标本夹盖好。

  2.4.1.2录物种数、各物种出现的株数以及各物种的详细情况

  乔木植物需记录植物的名称高度、胸径、冠径、等;灌木植物需记录名称、

  高度、冠径、胸径、枝数等;草本植物需记录名称、丛数、高度、胸径等。

  1、边量取另一个1x1m的样地,即样方二,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重复1中步骤。

  2、取1x2m、2x2m、2x4m等样方。重复以上步骤。样方大小及打样方顺序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法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

  实*总结

  此次野外实*,进行了对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综合实*。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观察植被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呈现的水*及垂直变化。黄土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20xx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所以植被分布也就以从森林植被逐渐向草原植被演变。而秦岭山脉气候温和、降雨集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秦岭植被分布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和高山草甸为主。

  通过实*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由于黄土高原在各种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侵蚀黄土高原的同时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的措施,也是智力黄河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这次的实*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的热情。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生态学实*报告3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大**、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4

  实*地点:

  xx生态农业示范园

  实*目的:

  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时间:

  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教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期间实*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头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将此次实*结报告如下:

  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经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经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1、该基地的每座温室均配有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配套了沼气灯,合理利用自备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沼气为蔬菜增加温度和供给二氧化碳,沼液和沼渣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

  2、为提高灌溉效率和减少温室内空气湿度,每个温室都配套了先进的滴灌设备,既节水又高效;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及大棚管理技术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齐,再用夹子夹住,经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能够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景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立刻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景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坚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本事;必须有忌避强光的必须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坚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异常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一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来源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三、心得体会

  经过此次实*,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经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进取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实*报告5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6

  一、实*时间

  20xx年5月22日

  二、实*地点

  青岛小珠山

  三、实*目的

  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均气温8~14℃,1月*均温度在0℃以下,7月*均温度24~28℃,年*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 t/(hm2·a),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类,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2、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

  (1)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主要组成是树木,树木生长期长,有些树种的寿命很长。在*,千年古树,屡见不鲜。据记载,苹果树能活100~220xx年;梨树能活320xx年;核桃树能活300~420xx年;榆树能活520xx年;桦树能活620xx年;樟树、栎树能活820xx年;松、柏树的寿命可超过1020xx年。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2)维持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估计,热带森林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至少拥有世界上物种数的一半。这里有野生动物3000种,种子植物55000种。我国西双版纳面积只占全国的千分之二,但据目前所知,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测定,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和活的植被可使50%~80%的降雨渗入林地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量可达200~400t,每公顷森林所含需的水分比无林地每年至少可多300m3,10000hm2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300万m3的水库,故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强大的根系可把土壤固着在自己的周围,土壤表面都被枯枝落叶所覆盖,提高了水分的渗透,防止土壤被冲刷。

  (4)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量对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气候因子的比较证明,夏季和白天林内的气温均比林外低1~3℃,冬季和夜间则相反。据有关资料表明,1hm2的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70~100t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其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50%,大于土地蒸发量的20%。因此,林区上空的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10%~20%。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吸收大量热量,使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5)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光和作用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衡。1hm2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t CO2释放出0.73t O2,可供1000人呼吸;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林为4.5~16t,温带林为2.7~11.2t,寒带林为1.8~9t。森林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阻滞和吸附作用,同时大量减少空气中各种有毒细菌的传播。此外,森林还可以显著降低噪音,起到较好的隔声和消声作用。

  (6)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害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据林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以减缓风速10%~2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产粮食10%~20%。据各地观测表明,一条10m高的林带,在其背风面150m范围内,风力*均降低50%以上;在250m范围内,降低30%以上。

  (7)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其中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落叶阔叶林中还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树木的枝、皮、花、果和种子有的可供药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森林采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以及利用木材作为能源等。世界上无论少林国家还是多林国家,对森林及其培育都开始重视,并由主要以取得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向,转变为发挥其多种功能的永续利用的经营方向。*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被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的*均水*。各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差异悬殊,较多的有黑龙江、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福建等省,覆被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吉林、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覆被率在20%以上;而面积广阔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宁夏等省区,森林覆被率都不足1%。*森林的生产力较低。全国原始林大部分为成熟林或过熟林,每*方公里*均蓄积量约12900立方米,*天然次生林多属中龄林和幼龄林,每*方公里*均蓄积量仅为4000立方米。目前全国有林地*均净生长率为2.66%,每*方公里年生长量为184立方米。*森林的生长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说明*现有天然林的生长受经营水*限制,同时也说明*林地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3、青岛建设生态城市

  青岛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风景区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城市,这就提出了比环保模范城市更加全面的要求。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学的概念,体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谐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对能源尤是自然能源的应用在效率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生产上做到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从自然环境、社会基本设施、生活设施等更多的方面更加强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生态城市所包含的人文因素较环保城市要更多;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比目前的居民要高的多。建设生态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经济投入、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着手,就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从改善区域小气候开始,逐渐向外辐射,从而建设半岛生态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实*结

  通过这次实*,让我如此*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生态学实*报告7

  一、实*目的

  经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动员、实*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小结;(3)每一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资料。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一样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五、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坚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六、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经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经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并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本事。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并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本事。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十分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经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本事。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本事。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午时,我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并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教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可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可是不明白名字,等到教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明白了如何动手学*,仅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我的本事。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忙,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一样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本事。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2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教师和张教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午时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教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可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到达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教师,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必须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经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教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教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并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教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先教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教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我动手的机会。期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8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实*报告《实*报告(四)》。”

生态学实*报告9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大**、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10

  1实*目的

  1.1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

  1.2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

  1.3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1.4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了解次生演替在外貌、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特征;

  1.5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

  2、实*内容

  2.1黄土高原生态实*

  2.1.1黄土高原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2.1.2植被分布的非地带性

  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自南向北,自然植被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东部、南部的黄龙山、子午岭、吕梁山、霍山、渭北塬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如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桦树、青杆等)

  中部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为半干旱草原带。其中绥德、米脂、安塞以南地区植物有灌木绣线菊、酸枣、荆条、刺李、铁杆蒿,再向北,则以沙棘、锦**等耐旱灌木为主。

  西北部部分地区地貌逐渐向沙漠演变,以荒漠草原为主。

  2.1.3黄土高原自然植被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史前时期,黄土高原在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发育繁茂的森林,而在黄土高原梁峁和塬面上以草原植被为主。根据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的面积估算,史前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不超过50%。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必须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规律,遵循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自然植被为森林的区域,恢复森林植被,在草原区域恢复草原植被

  2.1.4黄土高原植被保护

  自然修复恢复的植被,最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群落最为稳定。吴旗县的封禁实践和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完全可以依靠自然修复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时间也无须很长,3至5年就可以形成较好的植被覆盖。鉴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重点的高位黄土坡地,目前尚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定人工林草建设的实例及相关营造技术,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现阶段应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

  2.2秦岭生态实*

  2.2.1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2.2.2秦岭自然特征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2.2.3秦岭的植被动物

  太白山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2.2.4秦岭植被地带性

  秦岭植被景观概况植被分布能综合反映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地上表现为水*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秦岭由于地势高,造成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植被景观也不相同,北坡多暖温带类型,南坡则多北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成分,是我国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

  具有多种区系成分并存的丰富多样性,因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2.5秦岭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的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植被--山麓: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混交带以上是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质.;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丘陵地区,海拔在起伏500米左右,植被: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的垂直变化不大。

  2.3群落演替观察

  2.3.1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2.3.2次生演替

  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

  2.3.3初生演替

  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2.4打样方方法

  2.4.1用尺子量取1x1m的样地,即样方一,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

  2.4.1.1植物样本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乔木灌木植物用高直剪和剪子剪取带有茎叶的植物样本,草本植物需要采集带有根茎叶的样本,系上标签(与该物种的登记序号是相对应的)后,尽量将所有的叶子都展开夹在标本纸中,用标本夹盖好。

  2.4.1.2录物种数、各物种出现的株数以及各物种的详细情况

  乔木植物需记录植物的名称高度、胸径、冠径、等;灌木植物需记录名称、

  高度、冠径、胸径、枝数等;草本植物需记录名称、丛数、高度、胸径等。

  1、边量取另一个1x1m的样地,即样方二,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重复1中步骤。

  2、取1x2m、2x2m、2x4m等样方。重复以上步骤。样方大小及打样方顺序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法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

  实*总结

  此次野外实*,进行了对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综合实*。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观察植被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呈现的水*及垂直变化。黄土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20xx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所以植被分布也就以从森林植被逐渐向草原植被演变。而秦岭山脉气候温和、降雨集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秦岭植被分布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和高山草甸为主。

  通过实*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由于黄土高原在各种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侵蚀黄土高原的同时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的措施,也是智力黄河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这次的实*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的热情。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2)

——生态学实*报告

生态学实*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学实*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生态学实*报告1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实*报告《实*报告(四)》。”

生态学实*报告2

  一、实*概况

  1.实*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2.实*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结束。3.实*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岸边处还有垃圾。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三、实*报告

  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的一大收获。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

  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结束。三、分析与讨论注意到这次实*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

  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

生态学实*报告3

  1.自然环境特征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均温度15、2℃,最热月极端温度34、2℃,最冷月极端温度一7、1℃;*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25、1mm;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供给)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2、植被概况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能够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可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景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能够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到达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能够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能够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构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靠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一样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一样的小环境中,构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构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4、结论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一样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植被类型不一样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一样。所以,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所以,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那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生态学实*报告4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经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必须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教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午时四点多回到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资料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此刻: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供给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坚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坚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经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能够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构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经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一样程度的吸收作用能够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供给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能够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供给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供给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经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能够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经过涵养水源的作用能够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经过实*教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构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异常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构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所以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到达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供给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经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并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本事。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并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本事。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十分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仅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所以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研究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5

  一、实*概况

  1. 实*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结束。

  3. 实*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生态学实*报告6

  一、实*时间

  20xx年5月22日

  二、实*地点

  青岛小珠山

  三、实*目的

  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均气温8~14℃,1月*均温度在0℃以下,7月*均温度24~28℃,年*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 t/(hm2·a),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类,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2、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

  (1)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主要组成是树木,树木生长期长,有些树种的寿命很长。在中国,千年古树,屡见不鲜。据记载,苹果树能活100~220xx年;梨树能活320xx年;核桃树能活300~420xx年;榆树能活520xx年;桦树能活620xx年;樟树、栎树能活820xx年;松、柏树的寿命可超过1020xx年。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2)维持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估计,热带森林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至少拥有世界上物种数的一半。这里有野生动物3000种,种子植物55000种。我国西双版纳面积只占全国的千分之二,但据目前所知,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测定,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和活的植被可使50%~80%的降雨渗入林地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量可达200~400t,每公顷森林所含需的水分比无林地每年至少可多300m3,10000hm2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300万m3的水库,故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强大的根系可把土壤固着在自己的周围,土壤表面都被枯枝落叶所覆盖,提高了水分的渗透,防止土壤被冲刷。

  (4)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量对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气候因子的比较证明,夏季和白天林内的气温均比林外低1~3℃,冬季和夜间则相反。据有关资料表明,1hm2的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70~100t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其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50%,大于土地蒸发量的20%。因此,林区上空的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10%~20%。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吸收大量热量,使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5)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光和作用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衡。1hm2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t CO2释放出0.73t O2,可供1000人呼吸;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林为4.5~16t,温带林为2.7~11.2t,寒带林为1.8~9t。森林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阻滞和吸附作用,同时大量减少空气中各种有毒细菌的传播。此外,森林还可以显著降低噪音,起到较好的隔声和消声作用。

  (6)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害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据林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以减缓风速10%~2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产粮食10%~20%。据各地观测表明,一条10m高的林带,在其背风面150m范围内,风力*均降低50%以上;在250m范围内,降低30%以上。

  (7)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其中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落叶阔叶林中还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树木的枝、皮、花、果和种子有的可供药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森林采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以及利用木材作为能源等。世界上无论少林国家还是多林国家,对森林及其培育都开始重视,并由主要以取得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向,转变为发挥其多种功能的永续利用的经营方向。中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被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的*均水*。各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差异悬殊,较多的有黑龙江、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福建等省,覆被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吉林、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覆被率在20%以上;而面积广阔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宁夏等省区,森林覆被率都不足1%。中国森林的生产力较低。全国原始林大部分为成熟林或过熟林,每*方公里*均蓄积量约12900立方米,中国天然次生林多属中龄林和幼龄林,每*方公里*均蓄积量仅为4000立方米。目前全国有林地*均净生长率为2.66%,每*方公里年生长量为184立方米。中国森林的生长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说明中国现有天然林的生长受经营水*限制,同时也说明中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3、青岛建设生态城市

  青岛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风景区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城市,这就提出了比环保模范城市更加全面的要求。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学的概念,体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谐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对能源尤是自然能源的应用在效率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生产上做到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从自然环境、社会基本设施、生活设施等更多的方面更加强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生态城市所包含的人文因素较环保城市要更多;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比目前的居民要高的多。建设生态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经济投入、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着手,就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从改善区域小气候开始,逐渐向外辐射,从而建设半岛生态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实**结

  通过这次实*,让我如此*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生态学实*报告7

  一、实*目的与意义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可见,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之一。通过农业生态学的课程实*,让我们了解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此外,实*过程中要求遵守实*纪律,不得无故缺*、迟到,有事必须经教师同意方能离队。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发生。全面认真地完成所交给的实*任务,做好实*笔记,认真完成实验分析,为撰写实*报告做准备。按时完成实*报告,并保证报告的质量。

  二、实*时间与地点

  时间:20xx年1月5日星期四早上8点—11点

  地点: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三、实*内容

  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了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接种室、培养室。听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杨老师讲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过程。

  首先在培养基质高温灭菌区参观,看到了搅拌机,培养原料,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那里学*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基质及培养原料的配制。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养基质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壳和腐料组成。腐料一般加适量的玉米粉或米糠。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为原料,如桉树、松树等。其中棉子壳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人工食用菌的接种、栽培流程中应注意:

  1. 原料准备:原料要注意粗细搭配,80%的秸秆、高粱、15%营养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钙、磷肥。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度。

  2. 水分的控制:保证原料不干不湿,用手捏时不出水放开时会散开。

  3. 装袋,高温消毒:用17cmX38cm规格的塑料袋装包,在0.15压力、110℃

  的高温消毒3-4小时是最关键的,可以防止生霉。

  接着参观了食用人工菌培养室,在这里,学*了解食用人工菌菌种。 食用人工菌菌种分为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

  一级种又称为母种,由试管培养,要求也最为严格。原料有:麦糊、水、马铃薯、琼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原料准备好以后放入试管中,5支装包,在0.14压力不超过0.15压力的稳压下放置40min高温消毒灭菌防霉。拿出降温,将试管摆成斜面,2-3天试管内的水汽晾干,接菌种。

  二级种又称为原种,原料有:木屑、腐料、石灰、石膏粉、普钙。将原料放入玻璃瓶内,然后进行冲瓶,把瓶壁上的渣子冲干净。用干净的筷子在土中打孔,打到底,盖上牛皮纸,高温消毒,接菌。

  三级种又称为栽培种,等瓶中菌丝长满,就开始装袋,一瓶二级种可装20包左右三级种,同样也要进行高温消毒。在20℃左右的培养室中培养,1个星期到20天以后菌丝长满。期间袋上如有菌长出,要及时将菌拔出。

  最后,通过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学*到如要保证天天有菌收获,有几点必须注意:

  1. 要保持接种室清洁、规范,不能把接种包放在接种室,必要时要对接种

  室进行定期消毒。

  2. 培养室要单独有一间,培养室温度在20℃左右。温度较高时,菌生长较

  快,大概40多天即可出菌。

  3. 出菇房保持在2-3间,出菇房轮流采菌,以保证每天出菌的数量。出菇

  房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病虫害。出菇房里的出菇包每天加2-3次水,注意通风。

  出菇房的出菇生产包一个星期到十多天会出菌,采菌后继续浇水,十多天后出第二次菌,大概2-3个月腐料全变黑时菌全部出完,一个出菇生产包总产量在1公斤左右,多时可达1公斤半。

  四、实*体会

  这次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一上午的农业生态学实*让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了解 学*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种与栽培过程。还让我学到了循环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就拿对用完的腐料处理来说就是农业生态划的体现。由于培养食用人工菌的腐料变黑后已失去了养分,还含有很多的霉菌,如果随意丢弃在环境中,会污染土壤,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要对用过的腐料进行处理,一般把用过的腐料集中在一起进行腐熟。腐熟后的腐料可以作为肥料供给植物使用。或是把腐料集中灭菌后再丢弃,可以疏松土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我还了解到栽培食用人工菌有很大的经济利润和商机。1支试管里的一级种可接种5-8瓶二级种,1瓶二级种可装20包三级种,一包三级种又可分为25包出菇生产包进行出菇。这样算下来1支一级种可接种出2500-4000包出菇生产包。一包出菇生产包可产1公斤左右的菌,那么1支一级种最后培养下来的产量可达20xx公斤以上。1支一级种的成本为10元,一瓶二级种为5元,一包三级种为3元,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杨老师告诉我们,1-2万袋出菇生产包一年可获4-5万元的收入。可见,食用人工菌中还有很大的商机。 这次野外实*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农业生态学对实际生产的重要性。

生态学实*报告8

  一、实*目的

  经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动员、实*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小结;(3)每一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资料。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一样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五、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坚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六、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经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经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并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本事。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并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本事。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十分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经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本事。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本事。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午时,我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并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教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可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可是不明白名字,等到教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明白了如何动手学*,仅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我的本事。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忙,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一样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本事。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2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教师和张教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午时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教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可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到达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教师,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必须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经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教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教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并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教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先教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教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我动手的机会。期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9

  1.自然环境特征

  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15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均温度℃,最热月极端温度℃,最冷月极端温度一℃;*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2.植被概况

  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

  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可以预测,随着植被的发展,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对生境有相同或相似反应的物种之间,可以利用群落中的共同资源而形成极显著的正联结,或者一个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也呈现出正联结性;与此相反,两个对生境有不同反应的物种,便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形成显著的负联结。另外,如果一个种对另一个种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形成种间显著的负联结。

  4.结论

  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各种测度指标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各森林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常绿阔叶林大于暖性针叶林。植被类型相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接*,植被类型不同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因此,物种多样性能反映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等的差异。除环境因子影响青城山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外,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对物种多样性的大。因此,加强森林保护,减少人为干扰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和特有植物众多,种子植物属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在这里相互交触,充分显示了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

生态学实*报告10

  实*目的1:

  (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

  (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

  (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

  (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目的2:

  1。通过实*,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热情。

  三。实*意义:

  1。通过实*,可以复*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内容以及体会:

  我们于20xx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实*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野外实*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实*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起,爬山的过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疲惫。最喜欢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头上,吃着自己从学校带来的东西,看着崂山美丽的风光确实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崂山的路还算比较*坦,但是由于路途比较曲折蜿蜒,爬上山顶还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相伴爬到山顶。在山顶休息的时候,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种或大或小的成就感。

  野外实*的第二天上午是在教我们生态学的柳新伟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进行的。我们主要是在崂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在这次野外实*中不仅学*到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我们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崂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经济价值。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植物检索表和植物志来查询不认识的植物,不仅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也握了在植物生态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与技巧。

  我个人觉得认植物是很好的一个实践活动。身在校园里面的我们,对很多常见的植物的基本信息感觉很陌生。很多植物我们天天见,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通过这次认植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树木和草本植物的名称。比如,在崂山最常见的黑松树,以及以前从没有见过的山茶黄杨还有樱桃树。但是我知道,这样的认识只是表面性的。如果想要做进一步的了解,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动手多多动脑,遇见不认识的植物要多多翻阅资料或者上网查询。

  在这短短的三天生态学野外实*中,我亲身体验了生态学试验中划定样方和数植物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三天的实*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生态学实*报告11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房在同一个*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生态学实*报告12

  一、实*时间:

  xx

  二、实*地点:

  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经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本事,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本事。

  实*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旅游区大门区——xx旅游区。

  四、实*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批准将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中国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xx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构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一样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和实*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实*情景

  在离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一样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能够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十分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能够看到十分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六、实*收获与感受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教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构成鲤鱼的样貌在眼前跳跃。明白我以往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境。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走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头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能够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

  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此刻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的实*,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经过本次实*,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教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风景区实*,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景以及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生态学实*报告13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仅使用,并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构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构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并且经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构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必须的调查,获得了必须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我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资料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能够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研究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学校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学校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那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必须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之后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以往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梦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理解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我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能够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理解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那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供给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以往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供给了便利。作为北大学校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当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代替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以往的东草坪就在此刻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以往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那里以往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那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学校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生态学实*报告14

  1实*目的

  1.1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

  1.2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

  1.3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1.4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了解次生演替在外貌、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特征;

  1.5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

  2、实*内容

  2.1黄土高原生态实*

  2.1.1黄土高原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2.1.2植被分布的非地带性

  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自南向北,自然植被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东部、南部的黄龙山、子午岭、吕梁山、霍山、渭北塬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如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桦树、青杆等)

  中部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为半干旱草原带。其中绥德、米脂、安塞以南地区植物有灌木绣线菊、酸枣、荆条、刺李、铁杆蒿,再向北,则以沙棘、锦**等耐旱灌木为主。

  西北部部分地区地貌逐渐向沙漠演变,以荒漠草原为主。

  2.1.3黄土高原自然植被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史前时期,黄土高原在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发育繁茂的森林,而在黄土高原梁峁和塬面上以草原植被为主。根据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的面积估算,史前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不超过50%。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必须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规律,遵循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自然植被为森林的区域,恢复森林植被,在草原区域恢复草原植被

  2.1.4黄土高原植被保护

  自然修复恢复的植被,最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群落最为稳定。吴旗县的封禁实践和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完全可以依靠自然修复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时间也无须很长,3至5年就可以形成较好的植被覆盖。鉴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重点的高位黄土坡地,目前尚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定人工林草建设的实例及相关营造技术,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现阶段应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

  2.2秦岭生态实*

  2.2.1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2.2.2秦岭自然特征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2.2.3秦岭的植被动物

  太白山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2.2.4秦岭植被地带性

  秦岭植被景观概况植被分布能综合反映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地上表现为水*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秦岭由于地势高,造成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植被景观也不相同,北坡多暖温带类型,南坡则多北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成分,是我国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

  具有多种区系成分并存的丰富多样性,因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2.5秦岭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的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植被--山麓: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混交带以上是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质.;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丘陵地区,海拔在起伏500米左右,植被: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的垂直变化不大。

  2.3群落演替观察

  2.3.1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2.3.2次生演替

  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

  2.3.3初生演替

  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2.4打样方方法

  2.4.1用尺子量取1x1m的样地,即样方一,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

  2.4.1.1植物样本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乔木灌木植物用高直剪和剪子剪取带有茎叶的植物样本,草本植物需要采集带有根茎叶的样本,系上标签(与该物种的登记序号是相对应的)后,尽量将所有的叶子都展开夹在标本纸中,用标本夹盖好。

  2.4.1.2录物种数、各物种出现的株数以及各物种的详细情况

  乔木植物需记录植物的名称高度、胸径、冠径、等;灌木植物需记录名称、

  高度、冠径、胸径、枝数等;草本植物需记录名称、丛数、高度、胸径等。

  1、边量取另一个1x1m的样地,即样方二,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重复1中步骤。

  2、取1x2m、2x2m、2x4m等样方。重复以上步骤。样方大小及打样方顺序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法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

  实**结

  此次野外实*,进行了对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综合实*。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观察植被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呈现的水*及垂直变化。黄土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20xx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所以植被分布也就以从森林植被逐渐向草原植被演变。而秦岭山脉气候温和、降雨集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秦岭植被分布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和高山草甸为主。

  通过实*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由于黄土高原在各种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侵蚀黄土高原的同时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的措施,也是智力黄河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这次的实*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的热情。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生态学实*报告15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3)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10篇)

生态学实*报告1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小结;(3)每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2

  1实*目的

  1.1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

  1.2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

  1.3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1.4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了解次生演替在外貌、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特征;

  1.5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

  2、实*内容

  2.1黄土高原生态实*

  2.1.1黄土高原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2.1.2植被分布的非地带性

  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自南向北,自然植被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东部、南部的黄龙山、子午岭、吕梁山、霍山、渭北塬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如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桦树、青杆等)

  中部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为半干旱草原带。其中绥德、米脂、安塞以南地区植物有灌木绣线菊、酸枣、荆条、刺李、铁杆蒿,再向北,则以沙棘、锦**等耐旱灌木为主。

  西北部部分地区地貌逐渐向沙漠演变,以荒漠草原为主。

  2.1.3黄土高原自然植被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史前时期,黄土高原在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发育繁茂的森林,而在黄土高原梁峁和塬面上以草原植被为主。根据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的面积估算,史前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不超过50%。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必须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规律,遵循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自然植被为森林的区域,恢复森林植被,在草原区域恢复草原植被

  2.1.4黄土高原植被保护

  自然修复恢复的植被,最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群落最为稳定。吴旗县的封禁实践和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完全可以依靠自然修复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时间也无须很长,3至5年就可以形成较好的植被覆盖。鉴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重点的高位黄土坡地,目前尚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定人工林草建设的实例及相关营造技术,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现阶段应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

  2.2秦岭生态实*

  2.2.1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2.2.2秦岭自然特征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2.2.3秦岭的植被动物

  太白山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2.2.4秦岭植被地带性

  秦岭植被景观概况植被分布能综合反映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地上表现为水*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秦岭由于地势高,造成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植被景观也不相同,北坡多暖温带类型,南坡则多北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成分,是我国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

  具有多种区系成分并存的丰富多样性,因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2.5秦岭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的.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植被--山麓: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混交带以上是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质.;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丘陵地区,海拔在起伏500米左右,植被: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的垂直变化不大。

  2.3群落演替观察

  2.3.1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2.3.2次生演替

  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

  2.3.3初生演替

  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2.4打样方方法

  2.4.1用尺子量取1x1m的样地,即样方一,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

  2.4.1.1植物样本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乔木灌木植物用高直剪和剪子剪取带有茎叶的植物样本,草本植物需要采集带有根茎叶的样本,系上标签(与该物种的登记序号是相对应的)后,尽量将所有的叶子都展开夹在标本纸中,用标本夹盖好。

  2.4.1.2录物种数、各物种出现的株数以及各物种的详细情况

  乔木植物需记录植物的名称高度、胸径、冠径、等;灌木植物需记录名称、

  高度、冠径、胸径、枝数等;草本植物需记录名称、丛数、高度、胸径等。

  1、边量取另一个1x1m的样地,即样方二,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重复1中步骤。

  2、取1x2m、2x2m、2x4m等样方。重复以上步骤。样方大小及打样方顺序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法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

  实*总结

  此次野外实*,进行了对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综合实*。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观察植被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呈现的水*及垂直变化。黄土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20xx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所以植被分布也就以从森林植被逐渐向草原植被演变。而秦岭山脉气候温和、降雨集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秦岭植被分布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和高山草甸为主。

  通过实*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由于黄土高原在各种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侵蚀黄土高原的同时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的措施,也是智力黄河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这次的实*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的热情。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生态学实*报告3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大**、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4

  实*地点:

  xx生态农业示范园

  实*目的:

  参观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管理和栽培技术;

  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以及蔬菜大棚管理技术。

  实*时间:

  20××年10月27日

  我们在柳教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来到了实*地——夏庄街道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进行实*,期间实*地的郝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下头结合农业生态学的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将此次实*结报告如下:

  一、从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看农业生态环境管理

  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经过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一方面取得投入少产出多,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取得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而这两个方面又是同步进行的,这样就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

  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的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共有蔬菜种植基地21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60栋,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番茄、樱桃番茄和芹菜三个蔬菜产品已经过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申请注册了“好家牌”蔬菜商标。该示范园已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实*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结合生态农业的需要,进行了有效的农业环境管理,其农业生态模式在硬件上的体现有以下几点:

  1、该基地的每座温室均配有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并配套了沼气灯,合理利用自备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沼气为蔬菜增加温度和供给二氧化碳,沼液和沼渣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

  2、为提高灌溉效率和减少温室内空气湿度,每个温室都配套了先进的滴灌设备,既节水又高效;

  3、为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各温室都安装了自动卷帘装置;

  4、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板等物理方式进行诱杀,病害则采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来防治,大大提高了蔬菜的质量与产量,同时又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降到了最小;5、为全面提高基地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基地建设了无公害蔬菜检测室、技术培训室、生产资料服务中心和占地面积1100*方米的智能工厂化育苗温室。

  二、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技术及大棚管理技术

  我们在基地郝经理的指引和带领下参观了各种蔬菜大棚。由于该地位置优越,下有崂山地下水,上有适宜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加上周围*、企业聚集,不用出门,品质良好的蔬菜就已经被订购一空,给生态园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黄瓜的嫁接管理技术

  在金黄一号黄瓜大棚,郝经理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黄瓜与南瓜的嫁接技术。在黄瓜和南瓜生长出3-4片叶子时,用刀片分别在黄瓜和南瓜靠*根部的茎上切一个小口,使两部分结合在一齐,再用夹子夹住,经过嫁接,把黄瓜嫁接到南瓜的根上。大约3-5天伤口愈合,这时剪掉黄瓜的根,由南瓜根供给养料。黄瓜根系不发达,供给养料有限,而南瓜的根系很发达,养料供给充足,这样就弥补了黄瓜根系不发达的缺陷,养料供给得到保障,产量也就大幅提高。

  在管理过程中,8叶以下的瓜要打掉,同时黄瓜须也要打掉,防止他们争营养,保证产量。此种嫁接的好处还有,南瓜不怕重茬,能够连续种植,保证产量。黄瓜的口味在于肥料,此处施用有机肥,既保证了营养,又保证了口味。另外,由于大棚薄膜以及草栅的应用,能够产生较大的温差,利于糖分的积累,黄瓜的口感好,水分多,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番茄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番茄棚中我们主要参观学*了樱桃番茄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

  一般情景下,樱桃番茄可无限生长,但其在地里生长2年,次年由于温差小,而是口感下降,我们多只栽培年前的一茬。定植种苗后,要插架绑蔓,其作用是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进秧、果并旺。搭架多采用人字架、尼龙绳吊挂。一般第一层花序见果时需绑蔓,要松紧适度,为茎生长留有余地。番茄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当温度低于10℃时便停止生长,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控棚内温度。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植株进行整枝打杈,方法是露地生长整枝留主茎,在第一花序下打杈只留1-2侧枝。注意避免在下雨前、下雨时或露水未干时整枝;同时在雨雪天后立刻打药、杀菌,以防染玻生长后期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病果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在植株进入坐果期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薄肥勤施,以满足植株和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果实成熟期的肥水管理,干湿要均匀,以防止裂果。叶腋间极易发生侧枝,必须经常、及时地整枝。一般情景下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一般为3-5公斤,管理良好时,单株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

  3、豆苗的栽培管理技术

  用作芽苗菜生产的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能坚持催芽室具有20℃-25℃,栽培室具有16℃-25℃的温度调控本事;必须有忌避强光的必须光照条件,绿化型产品光照强度一般在三万到四万米烛光以下;必须具有通风设施,能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以坚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具有自来水、贮水罐或备用水箱等水源装置,以满足芽苗菜对水分的需求。此外,异常是棚室内生产,还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豆苗的生产流程是:分选出品质好籽粒饱满的种子,用水浸泡10小时左右;将其播种在事先正好的畦中,同时在其上覆盖1厘米左右的沙土,目的是用于压住豆苗使成苗粗壮,沙土要在不到两天的时间人工撤除;生长期一般为5-6天,这期间要每一天用20米下井水进行喷灌处理,不用施加任何肥料,当豆苗长成即可采收;采收过后要对底土进行挖来源理,将其中的根系筛除后在移入畦中进行新一茬的生产。

  三、心得体会

  经过此次实*,了解了部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技术,学到了很多农业生产和大棚管理知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实践经验;经过对郝家营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真正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农业生态建设充满了信心,极大的增加了对农业生态学的学*进取性和主动性。

生态学实*报告5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0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xx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6

  一、实*时间

  20xx年5月22日

  二、实*地点

  青岛小珠山

  三、实*目的

  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均气温8~14℃,1月*均温度在0℃以下,7月*均温度24~28℃,年*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 t/(hm2·a),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类,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2、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

  (1)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森林的主要组成是树木,树木生长期长,有些树种的寿命很长。在*,千年古树,屡见不鲜。据记载,苹果树能活100~220xx年;梨树能活320xx年;核桃树能活300~420xx年;榆树能活520xx年;桦树能活620xx年;樟树、栎树能活820xx年;松、柏树的寿命可超过1020xx年。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2)维持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据估计,热带森林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至少拥有世界上物种数的一半。这里有野生动物3000种,种子植物55000种。我国西双版纳面积只占全国的千分之二,但据目前所知,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据测定,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和活的植被可使50%~80%的降雨渗入林地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量可达200~400t,每公顷森林所含需的水分比无林地每年至少可多300m3,10000hm2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300万m3的水库,故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强大的根系可把土壤固着在自己的周围,土壤表面都被枯枝落叶所覆盖,提高了水分的渗透,防止土壤被冲刷。

  (4)调节气候

  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量对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气候因子的比较证明,夏季和白天林内的气温均比林外低1~3℃,冬季和夜间则相反。据有关资料表明,1hm2的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70~100t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其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50%,大于土地蒸发量的20%。因此,林区上空的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10%~20%。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吸收大量热量,使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5)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森林通过绿色植物光和作用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衡。1hm2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t CO2释放出0.73t O2,可供1000人呼吸;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林为4.5~16t,温带林为2.7~11.2t,寒带林为1.8~9t。森林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阻滞和吸附作用,同时大量减少空气中各种有毒细菌的传播。此外,森林还可以显著降低噪音,起到较好的隔声和消声作用。

  (6)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害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据林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以减缓风速10%~2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产粮食10%~20%。据各地观测表明,一条10m高的林带,在其背风面150m范围内,风力*均降低50%以上;在250m范围内,降低30%以上。

  (7)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其中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用途。落叶阔叶林中还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树木的枝、皮、花、果和种子有的可供药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森林采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以及利用木材作为能源等。世界上无论少林国家还是多林国家,对森林及其培育都开始重视,并由主要以取得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向,转变为发挥其多种功能的永续利用的经营方向。*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被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的*均水*。各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差异悬殊,较多的有黑龙江、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福建等省,覆被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吉林、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覆被率在20%以上;而面积广阔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宁夏等省区,森林覆被率都不足1%。*森林的生产力较低。全国原始林大部分为成熟林或过熟林,每*方公里*均蓄积量约12900立方米,*天然次生林多属中龄林和幼龄林,每*方公里*均蓄积量仅为4000立方米。目前全国有林地*均净生长率为2.66%,每*方公里年生长量为184立方米。*森林的生长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也说明*现有天然林的生长受经营水*限制,同时也说明*林地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3、青岛建设生态城市

  青岛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风景区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城市,这就提出了比环保模范城市更加全面的要求。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学的概念,体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谐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对能源尤是自然能源的应用在效率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生产上做到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从自然环境、社会基本设施、生活设施等更多的方面更加强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生态城市所包含的人文因素较环保城市要更多;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比目前的居民要高的多。建设生态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经济投入、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着手,就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从改善区域小气候开始,逐渐向外辐射,从而建设半岛生态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实*结

  通过这次实*,让我如此*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生态学实*报告7

  一、实*目的

  经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动员、实*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小结;(3)每一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资料。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一样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五、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坚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六、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经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经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仅巩固了自我的理论知识,并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本事。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并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本事。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十分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十分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经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经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本事。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我的社会实践本事。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午时,我们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并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教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可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可是不明白名字,等到教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明白了如何动手学*,仅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我的本事。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忙,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一样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本事。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2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教师和张教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午时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教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可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到达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教师,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必须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经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教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教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并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教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先教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教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我动手的机会。期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态学实*报告8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实*报告《实*报告(四)》。”

生态学实*报告9

  实*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我们也最终在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

  20xx—11—3,晴。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国家森林公园,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内容

  1、**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衡,并且森林对眼成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组织和吸附作用,净化了空气;通过对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

  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

  (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

  取得实际的资料和数据。评价区生态资源、生态系统结构的条查可采用现场勘察和网络定位采样分析的传统自然资源调查方法。

  5、**国家森林公园实*成果

  通过实*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所了解的概况如下:

  *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小**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心得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小**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大**、铁橛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生态学实*报告10

  1实*目的

  1.1熟悉各种生态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植被的类型及其特点、群落的物理结构;

  1.2熟悉不同生态系统群落的生物结构(包括组成、关键种、优势种等方面的信息);

  1.3实地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的相互关系);

  1.4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现象,了解次生演替在外貌、结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特征;

  1.5实地了解旅游、居住生活等人为因素对森林生物群落堵塞干扰,探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

  2、实*内容

  2.1黄土高原生态实*

  2.1.1黄土高原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2.1.2植被分布的非地带性

  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自南向北,自然植被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东部、南部的黄龙山、子午岭、吕梁山、霍山、渭北塬分布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如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桦树、青杆等)

  中部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为半干旱草原带。其中绥德、米脂、安塞以南地区植物有灌木绣线菊、酸枣、荆条、刺李、铁杆蒿,再向北,则以沙棘、锦**等耐旱灌木为主。

  西北部部分地区地貌逐渐向沙漠演变,以荒漠草原为主。

  2.1.3黄土高原自然植被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史前时期,黄土高原在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发育繁茂的森林,而在黄土高原梁峁和塬面上以草原植被为主。根据土石山区和黄土谷地的面积估算,史前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不超过50%。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必须按照植被的自然分布规律,遵循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自然植被为森林的区域,恢复森林植被,在草原区域恢复草原植被

  2.1.4黄土高原植被保护

  自然修复恢复的植被,最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群落最为稳定。吴旗县的封禁实践和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定位观测表明,完全可以依靠自然修复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时间也无须很长,3至5年就可以形成较好的植被覆盖。鉴于黄土高原植被建设重点的高位黄土坡地,目前尚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稳定人工林草建设的实例及相关营造技术,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现阶段应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段的人工造林。

  2.2秦岭生态实*

  2.2.1秦岭地理特征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2.2.2秦岭自然特征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

  2.2.3秦岭的植被动物

  太白山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2.2.4秦岭植被地带性

  秦岭植被景观概况植被分布能综合反映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地上表现为水*地带性,山地上表现为垂直地带性。秦岭由于地势高,造成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植被景观也不相同,北坡多暖温带类型,南坡则多北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成分,是我国华北、华中、唐古特及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

  具有多种区系成分并存的丰富多样性,因而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2.2.5秦岭植被垂直分布特征

  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的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植被--山麓: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混交带以上是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质.;秦岭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丘陵地区,海拔在起伏500米左右,植被: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的垂直变化不大。

  2.3群落演替观察

  2.3.1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2.3.2次生演替

  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

  2.3.3初生演替

  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2.4打样方方法

  2.4.1用尺子量取1x1m的样地,即样方一,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

  2.4.1.1植物样本的采集与标本制作

  乔木灌木植物用高直剪和剪子剪取带有茎叶的植物样本,草本植物需要采集带有根茎叶的样本,系上标签(与该物种的登记序号是相对应的)后,尽量将所有的叶子都展开夹在标本纸中,用标本夹盖好。

  2.4.1.2录物种数、各物种出现的株数以及各物种的详细情况

  乔木植物需记录植物的名称高度、胸径、冠径、等;灌木植物需记录名称、

  高度、冠径、胸径、枝数等;草本植物需记录名称、丛数、高度、胸径等。

  1、边量取另一个1x1m的样地,即样方二,记录该地出现的植物。重复1中步骤。

  2、取1x2m、2x2m、2x4m等样方。重复以上步骤。样方大小及打样方顺序

  针对不同的群落类型,巢式样方法起始面积和面积扩大的级数有所不同

  实*总结

  此次野外实*,进行了对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的综合实*。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观察植被随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呈现的水*及垂直变化。黄土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20xx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所以植被分布也就以从森林植被逐渐向草原植被演变。而秦岭山脉气候温和、降雨集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秦岭植被分布主要以常绿阔叶林带、温带阔叶林带和高山草甸为主。

  通过实*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由于黄土高原在各种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土质疏松,植被稀疏而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侵蚀黄土高原的同时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的措施,也是智力黄河的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这次的实*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的热情。本次实*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4)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 (菁华6篇)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1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的信心和毅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它是对每一位学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走向社会接受挑战的第一步。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专业: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 在进行了两年的大学学*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学*,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稍许有了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社会实践的过程

  会计是个讲究经验的职业,工作经验是求职时的优势,为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经过亲戚的帮忙,在一乡镇企业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实践期间努力将自己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将*两个月的会计操作工作,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账到编制会计报表都有亲自动手。认真学*了正当而标准的事业单位会计流程,应前辈的教诲还认真学*了《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

  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详细地了解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学*了各类学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掌握了两门财务软件的使用,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会计理论,学*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点:

  1、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及要点;

  2、记账凭证的填写及审核要点;

  3、明细账、总账的登记及对账;

  4、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的编制与申报;

  5、会计档案的装订及保管常识。

  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更让我感到感动的是,阿姨教我初步处理公司的综合事物。例如税务登记的有关事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等等。 在这个学*和联系的过程中,我发现会计是一门实务与理论结合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我学过这门课,但是当我第一次和公司的同事操作具体业务时时,觉得又和书上有些不同,实际工作中的事务是细而杂的,只有多加练*才能牢牢掌握。这次实践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想让自己发觉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公司实际操作的实务区别在哪里,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内部控制如何执行,如何贯彻新的会计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过渡,一些特殊的帐户如何会计处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我在这一个月里用眼睛看,不懂的请教阿姨,让我对实践中的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解答,达到了这次实践的目的。 但是作为一名会计实务人员,通过这次实*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会实践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人在实践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怎会存在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2

  一、基本信息

  实*时间:20xx年6月3日20xx年7月9日。

  实*地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3号教学楼521教室。指导教师:杨文杰、胡频。

  实*目的:会计模拟实*是我们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通过本次会计模拟实*,是为了让我们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让我们了解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让我们更加明确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同时,此次实*会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实*的基本内容

  (一)公司介绍

  公司名称:上海闵浦电机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上海市江川路500号联系电话:021-64xxxx21纳税人登记号:310105xxxx95326

  基本存款账户: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闵行支行032612-0xxx0242

  一般存款户: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0566xxxxxxx402884(税款户)

  (二)开设账户

  1、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3、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设多栏式明细账。

  4、财务费用设多栏式明细账,此次实*设置八栏式明细账,将可以合并的项目合并在一起。

  5、其他科目设置三栏式账簿,所有的科目全部设置总账。6、建账:期初余额沿用11月份的期末余额,摘要栏内注明“期初余额”字样,并在借贷栏注明是“借”或“贷”。损益类账户的明细账和总账,须在12月1日摘要栏内填写“1-11月累计发生额”字样,并将发生额累计数写在“借方”或“贷方”,余额为0。

  (三)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根据经济业务资料的要求和提示,整理填制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

  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并认真审核,将原始凭证附于记账凭证之后。

  (四)登记账簿

  1、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登记各有关明细分类账。逐日结出现金余额、银行存款余额、往来明细账余额。

  2、账簿上的“摘要”应选择记账凭证上的“摘要”或原始凭证的内容,采用简洁的文字表明资料的来龙去脉即可。

  3、根据记账凭证(每10天汇总一次)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此登记总分类账。

  4、月终核对总账、明细账。编制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和余额试算*衡表,进行试算*衡。

  5、月终结账应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在摘要栏注明“本月合计”,并在本月合计数上下端各划一条红线,本月无发生额,则不作合计;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也在下面划一条单红线。年终结账是的“本年合计”下面划双红线,在双红线下一行的摘要里写“结转下年”字样,并将结转下年的余额写在双红线下一行的余额栏内。

  (五)编制会计报表

  1、根据总分类帐、明细分类账、期初资料和1-11月份有关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2、会计报表必须填写单位名称、编报日期。

  3、各种会计报表之间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相互一致,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相互衔接。

  4、各种会计报表中规定的补充资料要填列齐全,不得遗漏。

  5、各种会计报表经审核后要签名盖章。

  (六)会计凭证归档

  1、填好凭证封面,装订凭证。封面填列凭证名称、日期、起止号码等。

  2、将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分别装订,注明账册名称、所属年月、账页编号,并加盖经办人签章。

  三、实*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期初设账时关于损益类账户没写1-11月累计发生额,通过老师指导,自己知道在期初设账时损益类账户没期初余额,但应该写1-11月累计发生额。

  2、做第1笔业务时将债券利息3500元计入了“应收利息”,通过查看书本、和同学讨论得出本笔业务的债券利息应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关于材料入库时,“原材料”和“材料采购”账户哪个计实际成本,哪个计计划成本经常混淆,通过和同学交流,得出“原材料”计计划成本,“材料采购”计实际成本,然后挤出“材料成本差异”。本公司材料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4、第26笔业务中,只写了一张付款凭证,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库存现金,查看课本后了解到供经理使用的房屋租金计入“管理费用-工资”,因此,该笔业务应增加一张转账凭证,借:管理费用-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在第25笔业务中收回已核销坏账时,将贷方科目写成了“资产减值损失”,通过同学的解释,明白应该贷计“坏账准备”。

  6、在第29笔业务中,将办公用品费计入了“管理费用”,仔细查看知道了是装配车将发生的,所以应计入“制造费用”。

  7、在第43笔业务中,将已预收款项计入“预收账款”,未收到货款计入了“应收账款”,通过老师的指导讲解,明白采用预收账款方式方式销售产品时,已预收货款和未收货款均计入“预收账款”账户,待收回款项时再作如下处理: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

  8、做第65笔业务时,看到是销售科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所以计入了“销售费用”,通过查看课本知道了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

  9、做第73笔业务时,将机修车间领用工程物料计入了“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仔细看业务后明白是为了自营工程(仓库),所以应计入“在建工程-自营工程(仓库)”。

  10、在第95笔业务中将非专利技术的摊销计入了“其他业务成本”,查看课本后了解到无形资产摊销一般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11、在第116笔业务中将应交营业税计入了“营业税金及附加”,通过老师讲解、查看课本理解了“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营业税”账户是记录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应交营业税,而本业务中租金收入属于其他业务收入,因此,租金收入应交的营业税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12、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我直接按照有关科目的总账余额来计算的,结果表不*,后来自己反复检查研究,才知道要按明细账余额来计算,即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明细的借方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计算方法与“应收账款”计算方法类似。

  四、实*中的收获与体会

  在这次的实*中我感觉很充实,虽然有点累,但是到最后我们都收获到了很多知识,所以感觉很自豪。

  这次实*是采用全部手工记账,使我体会到了手工记账是有点麻烦的,而且还容易错账,我们应该走向高科技,提倡软件记账,这样更方便快捷,只要刚开始的录入是正确的,以后就不容易有错账的发生。作为一名学生,最终能够很好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功劳,还应该感谢不厌其烦为我们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的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学生的热心帮助!

  五、实*建议与意见

  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我觉得实*是最重要的,因为会计入门比较容易。总是听说有的企业会花钱培训管理人员,但是不会培训会计人员,因为会计重在实践,我们学*的书本知识再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照样什么都不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是希望学校能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到单位去实*,体验真正的会计工作,这样也不至于毕业了以后,作为一个大学生到单位去工作连最简单的知识还老出错,同时我们也能增添更多的实践经验。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3

  一、实*目的

  毕业实*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财会专业的学生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培养处理财务实际业务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财务职业道德,养成敏锐洞察财务改革并迅速做出相应工作调整的好*惯。通过实*,可以检验出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实际动手能力等,让大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知识,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财务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时间

  20xx年3月5日至20xx年5月5日

  三、实*单位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四、实*单位简介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广东省农资总公司)通过股份制改组成立的主营化肥、农药、化工、进出口、仓储物流、种子等业务的广东省供销系统下最大的“三农”服务龙头企业。

  广东天禾注册资本为1。25亿元,计划在两年内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达到3亿元,并通过五年努力,把广东天禾打造成为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大型农资流通龙头企业,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三农服务商”,并力争成为公众公司。目前广东天禾已发展区域配送公司31家、核心门店4000多家,销售网络遍布全省,并在湖南、海南、广西、河南、山东等地建立了农资经营分支机构。

  五、实*内容

  刚到实*单位时,公司的一位实*老师就耐心的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之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多提出的疑难困惑,她都有问必答,尤其是一些会计的基本操作,她都给予细心地指导。

  初到实*公司,实*老师首先让我浏览了公司以前所制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本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认真翻阅了那些会计凭证和账簿。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看完公司以前的会计账簿后,实*老师开始让我尝试着填制凭证。起初我觉得填制会计凭证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按照以前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填制凭证就可以熟料掌握了。但是,事实上填制凭证却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十分地细心。由于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所以我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熟透。凭证填制好后,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之后的记账做好准备。

  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就是我在实*期间所要掌握和熟悉的环节,刚开始接触会计工作时,总认为这项工作很复杂,但是一个多月的实*后,也开始对会计工作产生兴趣,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才可以做好会计。

  六、实*心得体会

  实*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经过这次实*,虽然时间不是很长,可我学到的却是大学四年中都难以学到的东西。就像是如何与同事们相处来说,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所以在实*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与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则从中学*,虚心请教。在工作中,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本部门,还要和别的部门的同事相处好,这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此外,在工作中常常与前辈聊天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

  除了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体会,对于会计工作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实*,我明白了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从行业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刚开始记账的时候,有很多专业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或是因为很少接触实践性的工作,都不知从何下手,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我将之前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重新温*了一遍,并且还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从而加深了对会计这一行业的认识。以前认为会计不就是把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实*后,我才明白会计并不是单纯地记录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它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来规范它。而且还得不断地学*和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法律知识及有关的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会计行业。

  实*是一个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大好机会。以往大学四年学了很多专业课,但都只是理论上的知识。通过实*,我们就可以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真正体会到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也进一步的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过程中,我学会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登记科目汇总表、明细表和日记账,和处理现金收付的程序等,学到了开设公司账户需要哪些资料和手续等。这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此次实*,我锻炼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检验了自己,培养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改正过来。实*开阔了视野,使我们对会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了更多地了解,也对专业术语有了较好的掌握,为今后踏入社会从事财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4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生活又告一段落了,我们肯定学*到了不少学问,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得与失,好好写份实*报告了。那么实*报告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会计学专业实*报告(精选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5

  一、暑期认识实*的目的和效用

  实*是在校大学生暑期的必修课程,它是正常在校学*之外所进行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课程,也是毕业前夕的实地准备工作,其总体效用可概括为如下两点:

  1、帮助在校大学生深刻理解书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基础来学*、理解、分析以及评价会计工作的内涵。

  2、提升在校大学生实践技能,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为毕业后找到满意工作增加相应筹码。

  鉴于暑期实*的良好效用,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知此次实*机会的来之不易和重大意义,实*期间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认真,勤于思考。现对此次实*作如下总结。

  二、实*单位的经济概况

  本次实*,我所在的单位是某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中小型的制药企业,主要生产某某系列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主导产品有健胃消食片、复方丹参片等,销售情况良好。 该单位的经济类型是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公司,投资主体基本上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构成。管理领域,公司设有董事会、股东会、总经理以及分管个项目的副总经理等,拥有较好的管理层次和高效的管理模式。生产领域,公司主体设有销售部、财务部、中成部、生产部、水飞部、后勤部等主要部门,企业分工明确,生产流程清晰。

  三、实*过程的具体内容

  实*前期,主要接触的是该单位的主营业务概况和日常工作概况。通过认真翻阅单位*期的会计账簿和报表,我大致了解了公司的业务情况,主要是从事药品的研发和药品的销售,收入类涉及的总会计科目较为简单,即是我们所常见的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类的科目涉及管理、销售费用等。制药类企业原材料品种繁多,产品规格复杂,鉴于企业自身的这些特点,会计核算中明细科目多为企业自行设置,详细到位,便于日常记录登帐。

  衔接:

  1、书本上所学的会计科目只是大多数企业的主体科目,具体到各类型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形成企业特有的核算科目。

  2、书本上所学的费用划分相对来说是比较死板的,运用到实际的企业,应该学会灵活变通,可以根据费用所在经济业务的类型类划分也可以根据费用的发生归属于那个部门来划分,总之,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实*过程的深入,逐渐接触了该企业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总体来说,企业采用的是品种法来进行成本核算的,即以每种产品为对象,对相应批次的原料,辅料,燃动费,制造费及人工费进行合理分配。由于产品成本核算涉及较多科目,*时的原料入库和发出、包材领用、费用耗用等工作都必须严格把关,记录准确,分配合理,这样才能保证期末成本工作,以及之后的产品定价、利润计算、所得税的上缴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衔接:

  本次实*,使我认识到了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财务工作的关键。成本会计那门课程教会我们更多的是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却缺少了相应的使用范围和利弊分析,致使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真正的进入一个企业不能很快的应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只是学*了品种法下如何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以及会计核算期与成本计算期的差异,却忽略了它的实际应用,这是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中应该注意的。

  四、实*的心得体会

  本次实*,使我亲身体会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流程,较好的衔接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差别,对会计工作有了简单的了解,对以后的专业知识如何学*,怎样学*才能更有效有了初步的打算。

会计学专业实*报告6

  一、实*目的

  毕业实*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是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财会专业的学生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培养处理财务实际业务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财务职业道德,养成敏锐洞察财务改革并迅速做出相应工作调整的好*惯。通过实*,可以检验出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实际动手能力等,让大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知识,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财务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时间

  20XX年3月5日至20XX年5月5日

  三、实*单位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四、实*单位简介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广东省农资总公司)通过股份制改组成立的主营化肥、农药、化工、进出口、仓储物流、种子等业务的广东省供销系统下最大的“三农”服务龙头企业。

  广东天禾注册资本为1。25亿元,计划在两年内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达到3亿元,并通过五年努力,把广东天禾打造成为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大型农资流通龙头企业,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三农服务商”,并力争成为公众公司。目前广东天禾已发展区域配送公司31家、核心门店4000多家,销售网络遍布全省,并在湖南、海南、广西、河南、山东等地建立了农资经营分支机构。

  五、实*内容

  刚到实*单位时,公司的一位实*老师就耐心的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之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多提出的疑难困惑,她都有问必答,尤其是一些会计的基本操作,她都给予细心地指导。

  初到实*公司,实*老师首先让我浏览了公司以前所制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本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认真翻阅了那些会计凭证和账簿。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看完公司以前的会计账簿后,实*老师开始让我尝试着填制凭证。起初我觉得填制会计凭证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按照以前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填制凭证就可以熟料掌握了。但是,事实上填制凭证却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十分地细心。由于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所以我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熟透。凭证填制好后,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之后的记账做好准备。

  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就是我在实*期间所要掌握和熟悉的环节,刚开始接触会计工作时,总认为这项工作很复杂,但是一个多月的实*后,也开始对会计工作产生兴趣,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才可以做好会计。

  六、实*心得体会

  实*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经过这次实*,虽然时间不是很长,可我学到的却是大学四年中都难以学到的东西。就像是如何与同事们相处来说,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入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所以在实*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与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则从中学*,虚心请教。在工作中,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本部门,还要和别的部门的同事相处好,这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此外,在工作中常常与前辈聊天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

  除了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体会,对于会计工作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实*,我明白了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从行业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在刚开始记账的时候,有很多专业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或是因为很少接触实践性的工作,都不知从何下手,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我将之前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重新温*了一遍,并且还获得了一些新的知识,从而加深了对会计这一行业的认识。以前认为会计不就是把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在实*后,我才明白会计并不是单纯地记录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它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来规范它。而且还得不断地学*和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法律知识及有关的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会计行业。

  实*是一个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大好机会。以往大学四年学了很多专业课,但都只是理论上的知识。通过实*,我们就可以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真正体会到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也进一步的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过程中,我学会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登记科目汇总表、明细表和日记账,和处理现金收付的程序等,学到了开设公司账户需要哪些资料和手续等。这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此次实*,我锻炼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检验了自己,培养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改正过来。实*开阔了视野,使我们对会计在现实中的运作有了更多地了解,也对专业术语有了较好的掌握,为今后踏入社会从事财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5)

——栽培学实*报告 (菁华6篇)

栽培学实*报告1

  一、 学*目的与任务

  (一) 学*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次食用菌的实*旨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食用菌栽培学的知识,熟悉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亲自加入生产食用菌的多个环节,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此次的课程实*,进一步脱框我们的视野以及对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对这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

  (二) 实*任务

  1、参加菌种制作的各项操作。

  2、参加食用菌栽培的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 实*时间

  20xx年10月28日至20xx年11月4日。

  三、 实*单位及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 试验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洲各工厂、公司参观学*

  五、实*过程

  具体工作时对集中食用菌的传统生产进行了解和实践;第二阶段是赶赴随州市以及新洲市的各大工厂公司进行参观学*;第三阶段是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菇的最后装袋灭菌工作。 本次实*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

  (一) 栽培实*

  实*期间,我们首先按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 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更合理、更科学、更节省的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再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主要是学*香菇、黑木耳和*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是按比例配样,棉籽壳、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由于三种食用菌所需要的碳氮比不同,所以原料的比例存在着差异。同时,我们还学*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的差别,对于黑木耳和*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撞门的拌料机拌料,而*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在我们亲自实践后便知道拌料机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例如*菇加料是稻草需要先湿润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整但不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我们围着料堆,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试验室有所不同的,我们实*中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达,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因为时间是晚上,所以会有很多人一起去菌种厂,并且买来了红薯、玉米等食品进行烤制,不仅灭了菌更是妹妹的饱餐了一顿。

  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试验室操作基本相似。需要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物均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证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可以说是对这几天实*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 参观学*

  本次实*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了,自从暑假的大别山昆虫之行后,我们一直期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香菇之乡”之称得随州三里岗,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在工作人员代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现代化的仪器,有条不紊的生产线,从技术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这就大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进入采收区域,现代化生产的金针菇尽收眼底,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是达到5-6吨,现代工厂化的生产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动力,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省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早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其后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的先进单位。

  通过了解,我知道,三里岗人民的生活水*的提高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引入密不可分的,现如今,香菇已经是该镇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沿途随处可见的是香菇棚架,地面也常常被菌袋覆盖,不负“香菇之乡”的美誉。据老师说,三里岗的香菇一般是从前一年的9月份开始装袋一支可以出菇到次年的5月,春秋两季大多是普通的香菇,但是在冬季,低温和低湿度时可以产生有更高价值的花菇。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向小康的道路,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农业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优4食用菌研究所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看去,整齐的制服,清洁的环境,繁忙的流水线,无不展示出公司的生产实力,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走到了*食用菌科技发展的前列。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和*菇,还与从未谋面的猪肚菇有了接触。当然,旅途中的小插曲也是不少,误入黄陂收费站,高速路上走岔路也令为们的旅途增添了不少风味,伴随着夜色的降临,我们回到了学校也为此次的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 收尾工作

  外出实*后,我们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最后翻堆、装袋灭菌工作。在大家重新翻堆后,使料堆能够含水量达到双手紧握挤出一至两滴水即含水量达到55%。大家围在一起再次进行装袋工作。此次封口无需盖盖,采用了活扣封装法,在师傅们的教导下,不少同学能够熟练的绑系活扣,有序的分工,使我们很快的完成了此次的工作。最后又例行了灭菌的工作,次日我们为期一周的食用菌实*就这样的结束了。

  六、 心得感悟

  食用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美食,以前只是单纯的认识,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可以亲临生产食用菌的生产基地,亲自动手去培养它,参与它的整个生产流程,甚至是去了解它的培养、生产还有发展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几天的实*,不仅实践了一把,还联系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了食用菌栽培学这个科目。同时,实践还培养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了,并且能够激发我们对食用菌的兴趣,亲身体验是培养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食用菌产业的工厂化生产,不仅带来了美味的食用菌,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它更是科技应用农业发展的一次成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发展高科技农业,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合理化规模化管理 ,发展现代化农业,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老师安排了这样的实*机会,这是大学期间一次很值得纪念的实*,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锻炼了自我,也让我更好的了解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对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栽培学实*报告2

  一、实*目的

  通过这次实*,一方面使我们学*和了解茶树育种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态度;以及实际实*中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茶树育种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的学*、课程巩固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实*,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激发我们向实践学*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提供支撑。

  二、实*意义

  1、通过本次实*,虽然有些汗水,学到一些团结合作的苦中作乐精神

  2、通过本次实*,可以培养科学的良好学*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

  3、在这次实*中,可以深入对茶树的认识,增加对茶树学*、工作的激情

  4、通过本次实*,可以让我们更能充实丰富大学生知识文化的乐趣生活

  5、通过实*可以复*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6、通过实*可以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

  三、实*地点

  四、实*内容

  在我们实*有两周的时间里,实*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锄草、施肥、盖草、修剪、喷农药、整地、扦插。

  1、锄草(第一周星期一至星期三)

  工具:锄头、剪刀

  茶园杂草既与茶树争地、争光、争水、争肥,又是传播茶树病虫害的重要中间寄主。茶园除草为茶园田间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茶园杂草一般*地茶园多于山地茶园;幼龄茶园多于成龄茶园。茶园杂草的共同特点,一是生命

  力强,能耐寒暑、耐干湿、耐酸瘠,适应范围广;二是传播方式多;三是繁殖快,种子数量多;四是寿命长。杂草种子遇到不良条件,能处于休眠状态,待条件成熟后,再发芽生长。

  2、施肥(第一周星期四)

  工具:锄头

  茶园施肥的方法有穴施、沟施、撒施和根外追肥的方法,我们这边使用的是沟施。

  沟施是茶园施肥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沟施方法不同。我们的茶园的施肥方式是追肥。追肥开沟只要有10厘米深即可;坡地茶园施追肥,春季沟开上方,夏季沟开下方,轮换进行;施用追肥后要及时盖土。尽量回复到以前的样子。

  3、盖草(第一周星期五)

  工具:锄头。

  茶园行间复盖稻草是重要的栽培措施,既能防止土壤冲刷,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夏季行间盖草能保蓄土壤水份,稳定土壤湿度,减少杂草滋生。冬季行间复盖稻草可保护地表,防止冻裂,稳定茶园小气候,对有益生物越冬有利。进行实训的月份是十月份,属于秋冬季。

  4、修剪(第二周星期一)

  工具:伸缩式树木高枝修剪工具

  茶树修剪是在茶园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自然条件、树龄、品种生长*性,对茶树树体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转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节,使养分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的一种措施。但必须与肥水管理密切配合,与采留叶相结合,并注意病虫害防治,才能使茶树修剪后恢复快、生长好。

  由于我们的茶园属于幼龄茶树,修剪高度以离地面15~20厘米为宜

  5、整地(第二周星期二)

  工具:锄头

  开垦前先将荒地内的灌木、荆棘、杂草、坟堆、乱石等障碍物清除,柴草晒干后堆积起来。零星的成林林木,可尽量保留作防护林或遮阴树。新垦荒地在茶树种植前,必须进行深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气透水性能,促进土壤熟化,为茶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生荒地一般要进行两次深耕,第一次初垦,要求全面深挖50厘米以上,并将土层内树根、茅草根、竹根、石块等清除干净。初垦时翻起的土块不必打碎,以利风化。在种植前还要进行一次复垦,要求挖深20~30厘米,并将土块打碎、整细耙*。

  6、喷农药(第二周星期三)

  工具:背负式喷雾器。

  我们在喷施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改正前方喷雾为侧前方喷雾。身体正前方“之”字摆动喷雾,缺点是身前布满药液,人在喷过药的环境中前进,容易造成农药中毒。另外,喷洒封闭型除草剂时,容易喷洒不均匀,人为踩踏后会破坏药膜,降低防治效果。手动喷雾器正前方“之”字摆动应改为侧身“之”字摆动。

  2.改大雾滴喷雾为小雾滴喷雾。大雾滴喷雾会使喷雾不均匀,特别是影响触杀性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大雾滴喷雾还易造成药液流失,植株低矮时,浪费更严重,应尽量选用雾化性能好的喷雾器,使用小孔喷片、小雾滴均匀喷雾。

  3.机动喷雾器实施漂移喷雾。手动喷雾器一般可采用直射喷雾,直接喷射“靶标”作物。而机动喷雾器为弥雾型,直射喷雾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充分发挥机动喷雾器雾化好,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4.避免药液流淌滴落。

  5.用药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农药包装物,清洗施药器械。

  7、扦插(第二周星期五)

  工具:修枝剪、木板。

  茶树扦插繁殖是茶树无性繁殖方法之一。特点是培育的茶苗继承了母株的性状和特别.按扦插种类:可归结为:枝插、叶插和根插。我们这里采用的是枝插。

  扦插方法:在扦插当天,在已压*整的苗床上,按茶树品种叶片的长度,用划行器或7-10cm宽的木板滚压出扦插行距的痕迹;然后浇水湿透表面心土层,待泥土稍干不沾手时,开始扦插。扦插时,用姆指和食指夹住插穗

  上端的腋芽和叶柄处,沿行距痕迹将插穗斜插或直插入苗床土中。插穗的短茎约2/3插入土里,露出叶柄和茶芽,防止叶片贴土而闭塞气孔,造成叶片腐烂脱落。边插边用食指或中指将插穗附*的泥土稍加压实,使插穗与泥土紧贴,利于吸收水分并使插穗固定在苗床上,叶片方向应向当季最多的风向,顺风排列,使插穗不会随风动摇。株距以叶片互不遮叠为适度;扦插后,立即充分浇水。

  五、实*结及体会

  二个星期的实训时间弹指一挥间就悄无声息的流逝了,就在此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突然意识到日子的匆匆。我想这将会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的青春留下了精彩而难忘的回忆。实*的两个星期中,我们都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任务,老师统一指挥,来回巡视,及时的指出我们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同时老师也身体力行,给每一组都做了相同或不同的示范,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也增强了我们的技能;同学们明确分工到个人,极大充分的利用劳动力;同学们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我感到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10天中,我们都能遵守纪律,无意外事故发生;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中,我不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巩固和扩大了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成了能力,在实*中增强了对茶树栽培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劳动的光荣感,同时,我们的劳动观、就业观、效益观都得到了改变或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加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父母劳动的艰辛!作为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课本的知识的理解,理论的优势是我们的特色,但是怎样将理论结合实际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而参加这次的实*活动给了我们直观的解读。当然实*中还有着更多的感触,包括学*,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就学*而言,专业实*它更偏重于应用,更加细致,要求也更加严格。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要想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实际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需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做事情更加专注。

  不足之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全,不牢固;不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影响劳动效率;对于任务的分配还不够好;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由于来自城市,所以很多工具都是第一次接触,对工具的使用略显生疏。经过这次实*后对工具的使用更进一步。

栽培学实*报告3

  一、目的意义

  通过实*能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其次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掌握玉米生产上的基本技能。最后是了解基地的玉米种植制度及机械化的应用现状,引发我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二、实*时间与地点

  20xx年6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仁寿试验基地

  三、实*内容

  在实*的过程中王小春老师为我们主要讲解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现代丘陵地区的种植制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互联网管理技术和农业机械化。

  四川多数的丘陵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的原因,在作物生产上是“三熟不足,两熟有余”。“麦-玉-豆”三熟套作的种植模式是杨文钰等教授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做出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种模式下复种指数能够达到250-280,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去探索研究的地方,例如这种种植模式下三种作物为什么不能均达到高产,三种作物种间关系是怎样的,怎样实现最优化种植等等问题。王老师提的一些未来研究方向,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发散开来,非常的有趣,这就是科研的魅力啊。相信通过川农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四川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这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在已达到2100万亩左右,所以搞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将对提高四川省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玉米是大肥大水作物,土壤肥水条件与玉米的种植密度间关系的一般规律为土壤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适当密一些,反之,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应种得稀一些。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种密一些,以密增产。玉米品种的株型大致可分为紧凑型、中间型和*展型三种,紧凑型品种的叶片直立上冲,相互间遮阴少,密植时中下部叶片仍可得到足够的光照,通过光合作用为植株和果穗的生长提供养分。*展型品种恰好相反,叶片*展下垂相互遮阴,如果密植中下部叶片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容易枯黄早衰影响产量,因此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利于密植,株型*展的品种利于稀植。此外。种植密度还和品种的需肥、水特性有关,喜肥水的玉米品种需要较大的单株营养面积,一般利于稀植。耐贫瘠的品种对肥水条件和单株营养面积的需要低,利于密植。需要注意的是川中地区伏旱和夏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一般为了玉米的早产,可适当的进行早播。而四川的一些地区采取覆膜技术以减轻春旱对玉米前期的影响,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玉米一般在幼苗长到3-4 叶期时进行间苗。间苗过早易遭受地下害虫危害产生缺苗,间苗过晚易伤根产生弱苗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玉米地如有缺苗,应在幼苗长到3-4 叶期时进行补苗。补苗不能太晚,并且要求补预先准备的同样大小的 幼苗,否则补上的苗易形成弱苗,一般应坐水移栽补苗。直播应尽量保证一次成苗。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另一重要部分。现在提倡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时期需肥情况施肥,一般分为底肥、苗肥、拔节肥、穗肥。钾肥和钾肥作为底肥施用,氮肥则是四个时期不同量不同类型,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施肥方法我们在理论课上已经了解了很多,王老师也就没有再赘述。玉米生产上还要注意的是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玉米螟要做到的是拔节期初防,大喇叭口期重防,目前比较实用的防治药剂为“康宽”。另外就是玉米纹枯病,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要注意该病害的防治。玉米要高产,最后一步也很关键,那就是适时收获。适时的标准是:苞叶变黄、出现黑层、乳线消失。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玉米生产上的问题,我们感觉收获颇多。

  农业互联网管理技术就是利用互联网对田间农作物实行监控,例如当田间探头探测到作物上有病虫害发生,就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农业工作者,而他们就能及时做出处理,这样利用科技能够很大程度上**劳动力。王老师说现代农业也可以高大上,而我们要懂得与时俱进。以后也许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机给作物施肥、浇水、打药等等,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农业会离我们越来越*的。

  王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玉米生产上的机械化利用。主要介绍了动力系统小四轮的改进完善,小麦、大豆、玉米播种机,玉米、大豆收获机械的研制,小麦收获机的成熟化,玉米播种、施肥、覆膜机一体机以及土地耕整、灌水、喷药等机械,现有机械基本上可以实现丘陵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要完善农业机械化有两个重要工作要做好,即改地和整地。虽然实现我国全面农业机械化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是有基础和热情的,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一定会实现的。

  在走基地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目前四川省玉米的一些主推品种及它们的特征特性,通过参观学生的试验田间布局,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知识理解,也了解了目前玉米科研上的一些方向。

  四、心得体会

  王老师耐心认真的讲解, 让我们在实*中重温了种植制度、选育优良品种、田间管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实*掌握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此外也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 力,增强了我们的学*兴趣,进一步明确了学*目的。同时我们了解到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对于树立“学农、爱农、服务三农”信念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这次短暂的从课堂走向田间的课程实*, 使我切实领悟到农业生产实践的魅力,体验到一个真实的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环境,实现了课堂学*的理性认识与现场学*的感性认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坚定了学农、 识农、 务农、强农的专业思想。我国的现代农业革命已经开始,我们这群热爱农业的人更应该趁现在奋力前进。学好专业知识,把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要做的事要从现在的每件小事做起。

栽培学实*报告4

  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作用,探讨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能量交换的科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备课程。无土栽培学则是现代农业新技术与生物科学、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科学,在无土栽培的学*中也必须重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并掌握土培法和无土栽培之间的异同。所以在上周09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章老师和郜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实*。

  一、实*目的:

  1了解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工作程序。

  2了解复合肥料的配方设计理论及复合肥的生产和应用。

  3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与现代工厂化农业的关系及其实际应用。

  4了解现代化温室大棚中无土栽培设施以及调控原理。

  二、实*时间、地点:

  ______年___月___日下午,大杨店农业园实地观察。

  ______年___月___日上午,丰乐生态园参观学*。

  ______年___月___日上午,中盐红四方集团参观学*。

  三、实*内容:

  大杨店农业园:

  在大杨店农业园里主要的旱作植物有油菜,棉花,小麦等。在农业园中,为了研究土壤以及植物之间的养分关系,进行了实际的试验操作。采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有大田实验及田间小区试验。

  在大田中进行可以进行养分实验,优点:翻耕少,效果比较好;缺点:在大田中试验水流不是单进单出,可能会引起养分的互相流动,可能会引起实验结果上的误差。例如在离农业园正门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油菜田,采用的便是这种大田试验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简便,减少很多人力物力,实际运用价值比较高,可以用来进行肥料养分的效果实验和育种。

  相对于大田,分区较为明显的形状比较规整的试验田便是田间小区,在小区试验中就要注意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以及对误差的控制方法。

  总体上讲,小区的大小,形状,重复数以及实验本身的设计都有可能引起试验误差的产生。在大小和形状上,由于边际效应存在,长边方向应与肥力高低方向一致,进而减少试验误差,可以提高精度,所以可选用正方形,而且在同样边长下,正方形的面积也是最大的,同样兼顾到了小区产量。如果小区面积较小时操作时应该要比较精细,减少试验误差,使可行性>;=95%。在重复数上,应将处理数>;=5,区组间允许存在差异,同时差异可以被消除,但当处理数足够大时区组间的差异排除后可以较为明显的减少误差,提高精度。在实验设计上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收获时应当将这些因素排除,例如缺颗现象,应当将预算中的这部分所可能占用的养分及可能产生的光合量考虑在内,最终得出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例如,农业园中司友斌教授所做的棉花养分试验采用的便是这种小区试验方法,在这种试验方法中,对地形以及小区形状及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要求,比较适用于高校或各研究所进行科研试验及项目开发,在小区中得

  到较好的效果时可以再采用上面所说的大田试验方法做推广实验,从而得到较为使用的效果。

  接下来便到了茶园,茶园看上去还行,可实际走进茶园会发现有较为严重的缺棵现象,而且茶园中茶树长势较差,叶片干枯发黄且校为了了解其长势不好的原因做出以下分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茶树所适宜的生长环境,茶树喜阴好酸,所生长的土壤一般偏酸性,ph4.5—5.5。

  而农业园的土壤为黄棕壤下的黄褐土属,质地较为粘重,且多为中性。土壤中铁、铝含量较少,有机质含量较低,保水保肥能力较弱。又因为灌溉水多为中性,加上施用生理酸性肥料量的减少,对茶树的生长十分不利。为了适应茶树的生长,我们必须改善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对利于茶树生长的因素改良。

  下面是我觉得较为实用且可行的几种方法:

  1、土壤性质上的改良

  土壤性质上的改良包括土壤结构的改良、ph值的调整等,以这两种为例,给出以下建议:在土壤结构上,黄褐土较为粘重,湿时粘着性大,适耕期短,耕性差,湿时成条,干时板结,耕作阻力大,在改良时可以采取浅翻深松相结合,逐步加深耕层,深松耕层以下土层。这样既可以疏松表层、减轻地表侵蚀,又可容蓄较多的降水,增加土壤抗旱能力。在酸碱性上,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致酸离子如铁、铝的含量,使土壤变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2、土壤肥力上的改良:在土壤肥力上,黄褐土养分贫瘠,氮素供应水*低,磷素更少,还缺乏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在改良上应尽量通过合理施肥调节土壤供肥能力,一般旱地重施有机肥,增磷补氮。对于心土层裸露的土壤,更要重点培肥,施磷结合种绿肥作物,不仅可以广积有机肥料,还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外部环境的调控:在灌溉上,可以在资源配置上,应有一个调节灌溉水的水质,例如水的ph,可以改为弱酸性的水,有助于土壤ph的改变,利于土壤条件的改善,同时有利于茶树生长。

  下面是一些茶叶相关的知识以及茶树优良品种的培育方法:春茶而且幼叶较好,秋茶中咖啡碱较多导致茶较苦,夏茶则含较多茶多酚,使其变涩。老叶茶梗等可以做成紧,缩茶,或称苦茶,一般煮茶用,但煮出的茶会将老叶或茶梗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甚至重金属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不宜多饮。对于较好的茶叶品种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将茶树叶或茶根进行培养或者进行移栽,另外茶树的培育也有茶籽,可以进行培育。通过茶叶套袋可以控制自花传粉,去除雄蕊后也可以得到优良品种的保持。

  随后我们到了果园,观察了树的数量、株型、大孝茎部茎杆粗细,了解到在选育时应结合地形,气候,具体季节以及当地资源配置选择树种。同样可以进行肥料养分的试验,应注意误差来源的控制。

  最后我们到了辐照车间,了解到辐照车间是利用钴60作为放射源,其原理是放射性核材料裂变产生能量;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γ射线。主要作用主要有:消毒灭菌,这可能会引发食品核辐射残留问题;辐照化学应用,高分子聚合,如油漆,变性淀粉胶制作;诱变育种;生理辐射效应等。其中γ射线可将某些元素与自然物质相结合,而且不会有残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类似的核利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例如核电站;二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γ射线,如食品生产中的辐射源。

  丰乐生态园:

  丰乐农业生态园是安徽省最大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它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态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园以花卉、瓜果、植物为主题,以水为灵魂,自然环境恬静、优美。园区分为四大功能区:精品花卉瓜果大观园、亲水休闲区、儿童娱乐区、果蔬采摘园。我们主要参观了精品花卉瓜果大观园。

  主要提到了无土栽培技术分类:固体基质培、水培和雾培,栽培的设施设备,光照环境调控设施(如遮阳网),温度环境调控设施(如湿帘),二氧化碳调控设施和空气湿度调控设施,这些保护设施主要是调控栽培作物的光、温、水、气等环境因子。例如在进入大棚的地方“龙门”下的绿色植被的基质主要是固体基质:石棉,加上营养液之后便可以生长植物。在后来的瓜果大观园里又观察到了由珍珠岩颗粒和泥炭基质栽培的转基因西红柿。在花卉等景观物质的观赏中也陆续观察到了一些无土栽培的植物。

  在温室大棚里,尤其是像丰乐生态园这样占地面积很大的现代型温室中,一般都是在日光温室基础上排灌、施肥、光控、温控、湿控、植保等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并实现无污染、全天候、周年连续性生产。在这样的要求下使得投资成本变高,但在结合了无土栽培技术后可以较好的发挥温室设施的生产效能,也是无土栽培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无土栽培中,不用土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在丰乐生态园中主要运用的是基质栽培,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一种方式。它是将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循环而传播。基质栽培缓冲能力强,不存在水分、养分与供o2之间的矛盾,且设备较水培和雾培简单,甚至可不需要动力,所以投资少、成本低,生产中普遍采用。从我国现状出发,基质栽培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方式。在营养液的选用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需求养分的特点来定,用量则需要结合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而定。

  中盐红四方集团:

  1、企业概况:______年___月___日成立红四方集团,在______年三月与中盐签约改名为中盐红四方,8月正式挂牌。集团主要生产农化、盐化和精细化工三大系列产品。主要体现在煤化工,盐化工,以及合成化工上,例如合成氨工艺就属于煤化工,而侯氏制碱法工艺属于盐化工。而且集团得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三项认证。

  2、工艺介绍

  合成氨工艺主要表现为四个步骤:制气、压缩、净化、合成。

  高塔造粒:600℃的尿素溶液被高压泵泵到塔顶,再由塔顶向下喷出,在自上而下有许多窗口而且足够高的造粒塔中接受充分的冷却形成颗粒状。

  3、肥料介绍

  主要是复混肥料,又可继续分为单元肥料、复合肥、复混肥、掺混肥(bb肥)。其中复合肥与复混肥的区别为:复合肥是由化学方法合成,比例较为固定;而复混肥是单纯的机械混合,属物理方法,而且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解。

  复合肥和复混肥主要特点为颗粒较为均匀,每个颗粒中含有各种元素。优点表现为①养分种类多,含量高;②物理性质好;③副成分少;④成本较低。

  掺混肥则是各个颗粒组成与肥料的整体组成不一致,要求每个颗粒成分单一。

  4、肥料生产依据:通过测土配方等方法了解①作物对养分的需求②土壤养分状况③施肥技术要求从而得到较为合理的科学的肥料配方。

  5、肥料生产方法:主要为转鼓团粒法,转鼓氨化造粒/喷浆造粒。

  在听完红四方的负责人说完其公司的基本信息后,我们便跟随工作人员进车间实际观察了生产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发现车间内粉尘很多,而且有比较浓重的化学物质挥发的气味,建议在参观或工作中带上口罩以防粉尘吸入后不良反应,同时车间内有较多的转动的机器,所以尽量不要穿戴比较拖沓的围巾之类的物件,以防对安全造成隐患。

  下面对肥料行业的前景结合所学相关的植物营养学知识及肥料相关知识做出大胆的设想。

  在现在社会中,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土地利用上较为重视农业用地,所以农业在现代社会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农业方面的关注必然也会日益增加,所以农资企业应该更好更快的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在我看来,农业离不开植物,植物离不开养分,所以什么时候有农业,肥料行业便一直存在。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化学肥料生产除继续增加产量外,应朝着高效复合化,并结合施肥机械化、运肥管道化、水肥喷灌仪表化方向发展。液氨、聚磷酸铵、聚磷酸钾等因具有养分浓度高或副成分少等优点,应成为大力发展的主要化肥品种。当然为了配合农业设施中的管道灌溉的应用还可以将肥料制成流体肥料,并在其中掺入微量元素肥料和农药,成为多功能的复合肥料,便于管道运输和施肥灌溉(喷灌、滴灌)的结合,有省工、省水和省肥的优点。随着设施农业(如塑料大棚等)的发展,蔬菜、瓜果对二氧化碳肥料的需求量将逐步增多。

  但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一样不能忽略环境的保护,所以为了保持农业生态*衡,应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以便在满足作物对养分需要的同时避免土壤性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在现在农业条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国家应该结合各高校和土壤研究所等对各地农用田进行普查,将各个地区的农田利用情况、土壤性质,土地肥力特点,种植作物情况等结合土地所在地区的环境(光热条件和灌溉情况等)做出土壤分区统计,并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对地区土壤施肥提出合理建议,并提出合适的应施肥料的氮磷钾比例,做到肥料专供,既避免了肥料的浪费,也提高了土壤肥力的有效性。

  四、实*感想

  在实*过程中发现了各种植物营养及肥料相关方面的人才的培养、科技的推广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担负了重要的历史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但是专业实践课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实验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

  面对这种局面,我认为应当加大教学实验室建设,引进实验器材,切实有效地抓好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生产实*等等,切实提高实*的质量和效益。

栽培学实*报告5

  一、目的意义

  通过实*能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其次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掌握玉米生产上的基本技能。最后是了解基地的'玉米种植制度及机械化的应用现状,引发我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二、实*时间与地点

  20xx年6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仁寿试验基地

  三、实*内容

  在实*的过程中王小春老师为我们主要讲解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现代丘陵地区的种植制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互联网管理技术和农业机械化。

  四川多数的丘陵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的原因,在作物生产上是“三熟不足,两熟有余”。“麦-玉-豆”三熟套作的种植模式是杨文钰等教授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做出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种模式下复种指数能够达到250-280,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但还是有很多值得去探索研究的地方,例如这种种植模式下三种作物为什么不能均达到高产,三种作物种间关系是怎样的,怎样实现最优化种植等等问题。王老师提的一些未来研究方向,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发散开来,非常的有趣,这就是科研的魅力啊。相信通过川农人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四川省的玉米种植面积这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现在已达到2100万亩左右,所以搞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将对提高四川省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玉米是大肥大水作物,土壤肥水条件与玉米的种植密度间关系的一般规律为土壤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适当密一些,反之,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应种得稀一些。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种密一些,以密增产。玉米品种的株型大致可分为紧凑型、中间型和*展型三种,紧凑型品种的叶片直立上冲,相互间遮阴少,密植时中下部叶片仍可得到足够的光照,通过光合作用为植株和果穗的生长提供养分。*展型品种恰好相反,叶片*展下垂相互遮阴,如果密植中下部叶片得不到足够的光照,容易枯黄早衰影响产量,因此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利于密植,株型*展的品种利于稀植。此外。种植密度还和品种的需肥、水特性有关,喜肥水的玉米品种需要较大的单株营养面积,一般利于稀植。耐贫瘠的品种对肥水条件和单株营养面积的需要低,利于密植。需要注意的是川中地区伏旱和夏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一般为了玉米的早产,可适当的进行早播。而四川的一些地区采取覆膜技术以减轻春旱对玉米前期的影响,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玉米一般在幼苗长到3-4 叶期时进行间苗。间苗过早易遭受地下害虫危害产生缺苗,间苗过晚易伤根产生弱苗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玉米地如有缺苗,应在幼苗长到3-4 叶期时进行补苗。补苗不能太晚,并且要求补预先准备的同样大小的 幼苗,否则补上的苗易形成弱苗,一般应坐水移栽补苗。直播应尽量保证一次成苗。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另一重要部分。现在提倡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时期需肥情况施肥,一般分为底肥、苗肥、拔节肥、穗肥。钾肥和钾肥作为底肥施用,氮肥则是四个时期不同量不同类型,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施肥方法我们在理论课上已经了解了很多,王老师也就没有再赘述。玉米生产上还要注意的是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玉米螟要做到的是拔节期初防,大喇叭口期重防,目前比较实用的防治药剂为“康宽”。另外就是玉米纹枯病,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要注意该病害的防治。玉米要高产,最后一步也很关键,那就是适时收获。适时的标准是:苞叶变黄、出现黑层、乳线消失。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玉米生产上的问题,我们感觉收获颇多。

  农业互联网管理技术就是利用互联网对田间农作物实行监控,例如当田间探头探测到作物上有病虫害发生,就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农业工作者,而他们就能及时做出处理,这样利用科技能够很大程度上**劳动力。王老师说现代农业也可以高大上,而我们要懂得与时俱进。以后也许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机给作物施肥、浇水、打药等等,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农业会离我们越来越*的。

  王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玉米生产上的机械化利用。主要介绍了动力系统小四轮的改进完善,小麦、大豆、玉米播种机,玉米、大豆收获机械的研制,小麦收获机的成熟化,玉米播种、施肥、覆膜机一体机以及土地耕整、灌水、喷药等机械,现有机械基本上可以实现丘陵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要完善农业机械化有两个重要工作要做好,即改地和整地。虽然实现我国全面农业机械化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是有基础和热情的,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一定会实现的。

  在走基地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了目前四川省玉米的一些主推品种及它们的特征特性,通过参观学生的试验田间布局,加深了我们对理论知识理解,也了解了目前玉米科研上的一些方向。

  四、心得体会

  王老师耐心认真的讲解, 让我们在实*中重温了种植制度、选育优良品种、田间管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实*掌握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此外也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 力,增强了我们的学*兴趣,进一步明确了学*目的。同时我们了解到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对于树立“学农、爱农、服务三农”信念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这次短暂的从课堂走向田间的课程实*, 使我切实领悟到农业生产实践的魅力,体验到一个真实的现代化农业的生产环境,实现了课堂学*的理性认识与现场学*的感性认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坚定了学农、 识农、 务农、强农的专业思想。我国的现代农业革命已经开始,我们这群热爱农业的人更应该趁现在奋力前进。学好专业知识,把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们要做的事要从现在的每件小事做起。

栽培学实*报告6

  一、 学*目的与任务

  (一) 学*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次食用菌的实*旨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食用菌栽培学的知识,熟悉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亲自加入生产食用菌的多个环节,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的品质。通过此次的课程实*,进一步脱框我们的视野以及对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对这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

  (二) 实*任务

  1、参加菌种制作的各项操作。

  2、参加食用菌栽培的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 实*时间

  20xx年10月28日至20xx年11月4日。

  三、 实*单位及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 试验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洲各工厂、公司参观学*

  五、实*过程

  具体工作时对集中食用菌的传统生产进行了解和实践;第二阶段是赶赴随州市以及新洲市的各大工厂公司进行参观学*;第三阶段是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菇的最后装袋灭菌工作。 本次实*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

  (一) 栽培实*

  实*期间,我们首先按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菌种试验 中心的大致布局,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菌种场的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各生产部门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更合理、更科学、更节省的进行安排。

  然后我们再菌种试验中心的实*主要是学*香菇、黑木耳和*菇的栽培,历时四天,但基本流程一致。首先是按比例配样,棉籽壳、木屑、麦麸和石膏加水并加糖或营养液,但由于三种食用菌所需要的碳氮比不同,所以原料的比例存在着差异。同时,我们还学*了发酵熟料的制作方法,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熟料制作有了很大的差别,对于黑木耳和*菇,由于它们对pH的特别要求,还要加石灰调节。

  拌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两种方法,香菇和黑木耳利用撞门的拌料机拌料,而*菇的拌料则采用原始的铁锹人工搅拌、翻堆。在我们亲自实践后便知道拌料机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传统方法不仅费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很多,例如*菇加料是稻草需要先湿润在拌入料中加水翻堆,最后应将料堆成长城状,使上部*整但不压实,以便料堆内部有足够的空气供给发酵,最后还需加一层薄膜利于升温使微生物生长。

  之后的环节则是每次栽培最热闹的时刻——装袋。我们围着料堆,一人n多袋,揉搓、按压、踏实、套环、插棍、盖盖或是套绳,最后则是等待灭菌。

  灭菌也是与试验室有所不同的,我们实*中采用土灶大锅炉灭菌,时间长,容积达,要同学们在灶旁看火。因为时间是晚上,所以会有很多人一起去菌种厂,并且买来了红薯、玉米等食品进行烤制,不仅灭了菌更是妹妹的饱餐了一顿。

  待灭菌冷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接种了。接种箱较为原始,整个流程与试验室操作基本相似。需要注意的是要杜绝一切杂菌污染,严格进行消毒、搔菌等物均操作,以确保接种的成功。

  最后,我们在真菌楼观看了湖北省蕈菌产业发证的纪录片,熟悉的名字和场景可以说是对这几天实*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同时更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栽培产业光辉灿烂的明天,频频出现的“华中农业大学”,真菌楼,杨新美先生的铜像和边老师的身影更是让我对我校的食用菌栽培和育种专业充满信心。

  (二) 参观学*

  本次实*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为期两天的校外实*了,自从暑假的大别山昆虫之行后,我们一直期待这样的一个机会。

  1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启程奔赴素有“*香菇之乡”之称得随州三里岗,作为首日上午的第一站,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这个现代化的金针菇生产,在工作人员代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参观到规模如此巨大的食用菌的生产线,现代化的仪器,有条不紊的生产线,从技术到生育室,无不展示出我国食用菌加工企业的现代化、工厂化、产业化、规模化。这就大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进入采收区域,现代化生产的金针菇尽收眼底,据介绍,这里每天都可以产出金针菇3-4吨,多是达到5-6吨,现代工厂化的生产技术不仅节省了劳动力,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通过公司总裁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了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说,我们以此窥测到整个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中午匆匆吃过饭后,我们又赶赴湖北省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以及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这些单位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食用菌产业的蓬勃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早就了这样的一个香菇生产基地——地处大洪山怀抱,三里岗地形以低山、丘陵、岗地为主,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土壤深厚,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繁茂,其后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也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的先进单位。

  通过了解,我知道,三里岗人民的生活水*的提高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引入密不可分的,现如今,香菇已经是该镇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沿途随处可见的是香菇棚架,地面也常常被菌袋覆盖,不负“香菇之乡”的美誉。据老师说,三里岗的香菇一般是从前一年的9月份开始装袋一支可以出菇到次年的5月,春秋两季大多是普通的香菇,但是在冬季,低温和低湿度时可以产生有更高价值的花菇。

  从农户经营的散户生产到大规模的集团产业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不仅引领农民走向小康的道路,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一个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当地公司,我们看到工厂化生产香菇的大致流程。在裕国公司的生产线上,我们也和师傅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之前一直以为农业是投入多产出少,经济利益小的行业,但是通过合理化的管理和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农业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

  同时,三里岗*还兴建了大规模的香菇交易市场,这就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加工、储藏的产业链,更好的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对国内,甚至对整个亚洲的香菇产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次日,我们分别参观了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三优4食用菌研究所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以及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走在裕国菇业罐头加工厂全封闭式的参观通道,透过明亮的玻璃往下看去,整齐的制服,清洁的环境,繁忙的流水线,无不展示出公司的生产实力,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食用菌公司。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的大型的灭菌锅不仅工作效率高,更使其走到了*食用菌科技发展的前列。最后参观的两个单位便是生产基地了,在这里不仅见到了地栽双孢菇和*菇,还与从未谋面的猪肚菇有了接触。当然,旅途中的小插曲也是不少,误入黄陂收费站,高速路上走岔路也令为们的旅途增添了不少风味,伴随着夜色的降临,我们回到了学校也为此次的旅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 收尾工作

  外出实*后,我们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最后翻堆、装袋灭菌工作。在大家重新翻堆后,使料堆能够含水量达到双手紧握挤出一至两滴水即含水量达到55%。大家围在一起再次进行装袋工作。此次封口无需盖盖,采用了活扣封装法,在师傅们的教导下,不少同学能够熟练的绑系活扣,有序的分工,使我们很快的完成了此次的工作。最后又例行了灭菌的工作,次日我们为期一周的食用菌实*就这样的结束了。

  六、 心得感悟

  食用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美食,以前只是单纯的认识,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可以亲临生产食用菌的生产基地,亲自动手去培养它,参与它的整个生产流程,甚至是去了解它的培养、生产还有发展等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几天的实*,不仅实践了一把,还联系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理解了食用菌栽培学这个科目。同时,实践还培养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了,并且能够激发我们对食用菌的兴趣,亲身体验是培养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食用菌产业的工厂化生产,不仅带来了美味的食用菌,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它更是科技应用农业发展的一次成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发展高科技农业,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合理化规模化管理 ,发展现代化农业,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老师安排了这样的实*机会,这是大学期间一次很值得纪念的实*,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锻炼了自我,也让我更好的了解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对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6)

——植物学实*报告 (菁华6篇)

植物学实*报告1

  一、实*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才能在实*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更加深入。另外,在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的热情。我们学*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复*,很多实*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内容

  此次实*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经过本次实*,让我懂得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上学来的,还要深入田间,了

  解病害的基本情况。此外,明白了病害的发生不仅局限于病害的发病情况,还与田间管理有关。“书上得来终觉浅,不若田间半日长”,深深地的让我理解了田间了解病情的重要性,只有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理论,以“田间知识”为拓展方向,才能做好植物病害这一大课题,才能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当然,随着植物病害防治的进步,病害也在不断进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彻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而在于将植物病害,充分的、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极高的提高农业产率。*说“一切*派,都是纸老虎”。从农业上来讲,“一切的病虫害,都是纸老虎”。只要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田间知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采取“两手都要抓”,以消灭植物病害为目的,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为基础,争取以植物病害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崇高理想,为*农业做贡献,为老百姓谋农业,彻彻底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块。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为这一理想,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实*在同学和老师们的汗水和勤劳中结束了。作为我们专业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次实*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农安工作者道路的艰辛。

  通过这次实*,使我们将学*和实践联系了起来。让我体会到了一些学以致用的好处。掌握了正确地描述一些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了对一些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了一些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所致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区别,并掌握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诊断的一般方法。通过这次实*,我了解一些预防措施,我们不能根除病害,但我们能认识病害规律后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通过这次实*,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植物病理学的实*主要是采集病害植株,在还没有采集之前,我以为采集植物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病株的采集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我深刻体会到“经验”对于农安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缺乏经验的我们,在经过病害植株的时候,完全视为不见。而老师经过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的发现,当提醒我们它是有病的时候,我们才蜂拥而至地去采集。我经常会将虫害叶子拿给老师帮忙认,她看一眼就知道这是虫害而并非病害。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到,“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只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合格的农安工作者来说是不足的,农安工作是一份重实践的工作,还应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来充实自己,而“经验”就是最好成果和工具。

  实*中,每一个环节,自己都亲身经历过,所以知道每一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长途跋涉的采集过程、操作细致的鉴定步骤、费力繁琐的标本制作,可以说辛苦的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耐力的过程,而当我们见到病株的时候、鉴定到新的病原物的时候,成功的喜悦也是难以言喻的。

  以前在书本学*的知识在这次的实*中得到很极好的验证。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植病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事情。经过这次实*,我意识到在接触病害的时候,特别是没有病征的病害,我们应该把把想象的空间放大,不能单纯以为无病征的就是病毒病害,因为譬如气候等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和病毒的病状非常的相似。

  鉴定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是最难的。挑取病原物是很有讲究的,挑针的力度把握要合适,用力太轻无法挑取病原物,用力过猛不仅挑不到病原物,还有可能连寄主的组织一同破坏掉。针对比较干的叶片,可以在病原物的部分滴少许水,这样可以提高挑取的成功率。另外,制片的时候要保证载玻片上的病原物没有其他病原物的污染。用显微镜的时候,不能急,应该慢慢调试。在参考书籍的选择上不宜选年代过久的鉴定书,因为随着植病的发展,很多属名或者病原物的名称等都有少许的改动,特别是在无性和有性阶段不同上,所产生的名字也是很多的,这给我们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得,但也要求我们要分清其无性和有性阶段。

  压标本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一定要有耐性。标本一定要干,否则就会发霉,可以带标本到日光充足的地方晒,这样可以有效地蒸发水分。不过,最有效的还是换纸,换纸讲究的是一个“勤”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充分体会到水分给标本带来的损害有那么大,所以换纸没有很勤。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标本中,前期的可能有少许的发霉,但后期的标本会有很大的改善。

植物学实*报告2

  一、实*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4。学*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意义

  1、通过实*可以培养学*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对于激发同学们学*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距离接触。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实*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从这几次的实*中,我们收获颇多。

植物学实*报告3

  一、实*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才能在实*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更加深入。另外,在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的热情。我们学*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复*,很多实*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内容

  此次实*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经过本次实*,让我懂得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上学来的,还要深入田间,了

  解病害的基本情况。此外,明白了病害的发生不仅局限于病害的发病情况,还与田间管理有关。“书上得来终觉浅,不若田间半日长”,深深地的让我理解了田间了解病情的重要性,只有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理论,以“田间知识”为拓展方向,才能做好植物病害这一大课题,才能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当然,随着植物病害防治的进步,病害也在不断进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彻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而在于将植物病害,充分的、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极高的提高农业产率。*说“一切*派,都是纸老虎”。从农业上来讲,“一切的病虫害,都是纸老虎”。只要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田间知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采取“两手都要抓”,以消灭植物病害为目的,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为基础,争取以植物病害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崇高理想,为*农业做贡献,为老百姓谋农业,彻彻底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块。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为这一理想,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实*在同学和老师们的汗水和勤劳中结束了。作为我们专业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次实*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农安工作者道路的艰辛。

  通过这次实*,使我们将学*和实践联系了起来。让我体会到了一些学以致用的好处。掌握了正确地描述一些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了对一些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了一些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所致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区别,并掌握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诊断的一般方法。通过这次实*,我了解一些预防措施,我们不能根除病害,但我们能认识病害规律后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通过这次实*,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植物病理学的实*主要是采集病害植株,在还没有采集之前,我以为采集植物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病株的采集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我深刻体会到“经验”对于农安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缺乏经验的我们,在经过病害植株的时候,完全视为不见。而老师经过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的发现,当提醒我们它是有病的时候,我们才蜂拥而至地去采集。我经常会将虫害叶子拿给老师帮忙认,她看一眼就知道这是虫害而并非病害。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到,“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只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合格的农安工作者来说是不足的,农安工作是一份重实践的工作,还应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来充实自己,而“经验”就是最好成果和工具。

  实*中,每一个环节,自己都亲身经历过,所以知道每一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长途跋涉的采集过程、操作细致的鉴定步骤、费力繁琐的标本制作,可以说辛苦的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耐力的过程,而当我们见到病株的时候、鉴定到新的病原物的时候,成功的喜悦也是难以言喻的。

  以前在书本学*的知识在这次的实*中得到很极好的验证。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植病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事情。经过这次实*,我意识到在接触病害的时候,特别是没有病征的病害,我们应该把把想象的空间放大,不能单纯以为无病征的就是病毒病害,因为譬如气候等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和病毒的病状非常的相似。

  鉴定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是最难的。挑取病原物是很有讲究的,挑针的力度把握要合适,用力太轻无法挑取病原物,用力过猛不仅挑不到病原物,还有可能连寄主的组织一同破坏掉。针对比较干的叶片,可以在病原物的部分滴少许水,这样可以提高挑取的成功率。另外,制片的时候要保证载玻片上的病原物没有其他病原物的污染。用显微镜的时候,不能急,应该慢慢调试。在参考书籍的选择上不宜选年代过久的鉴定书,因为随着植病的发展,很多属名或者病原物的名称等都有少许的改动,特别是在无性和有性阶段不同上,所产生的名字也是很多的,这给我们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得,但也要求我们要分清其无性和有性阶段。

  压标本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一定要有耐性。标本一定要干,否则就会发霉,可以带标本到日光充足的地方晒,这样可以有效地蒸发水分。不过,最有效的还是换纸,换纸讲究的是一个“勤”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充分体会到水分给标本带来的损害有那么大,所以换纸没有很勤。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标本中,前期的可能有少许的发霉,但后期的标本会有很大的改善。

植物学实*报告4

  一、实*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才能在实*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更加深入。另外,在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的热情。我们学*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复*,很多实*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内容

  此次实*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经过本次实*,让我懂得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上学来的,还要深入田间,了

  解病害的基本情况。此外,明白了病害的发生不仅局限于病害的发病情况,还与田间管理有关。“书上得来终觉浅,不若田间半日长”,深深地的让我理解了田间了解病情的重要性,只有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理论,以“田间知识”为拓展方向,才能做好植物病害这一大课题,才能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当然,随着植物病害防治的进步,病害也在不断进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彻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而在于将植物病害,充分的、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极高的提高农业产率。*说“一切*派,都是纸老虎”。从农业上来讲,“一切的病虫害,都是纸老虎”。只要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田间知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采取“两手都要抓”,以消灭植物病害为目的,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为基础,争取以植物病害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崇高理想,为*农业做贡献,为老百姓谋农业,彻彻底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块。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为这一理想,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实*在同学和老师们的汗水和勤劳中结束了。作为我们专业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次实*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农安工作者道路的艰辛。

  通过这次实*,使我们将学*和实践联系了起来。让我体会到了一些学以致用的好处。掌握了正确地描述一些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了对一些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了一些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所致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区别,并掌握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诊断的一般方法。通过这次实*,我了解一些预防措施,我们不能根除病害,但我们能认识病害规律后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通过这次实*,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植物病理学的实*主要是采集病害植株,在还没有采集之前,我以为采集植物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病株的采集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我深刻体会到“经验”对于农安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缺乏经验的我们,在经过病害植株的时候,完全视为不见。而老师经过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的发现,当提醒我们它是有病的时候,我们才蜂拥而至地去采集。我经常会将虫害叶子拿给老师帮忙认,她看一眼就知道这是虫害而并非病害。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到,“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只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合格的农安工作者来说是不足的,农安工作是一份重实践的工作,还应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来充实自己,而“经验”就是最好成果和工具。

  实*中,每一个环节,自己都亲身经历过,所以知道每一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长途跋涉的采集过程、操作细致的鉴定步骤、费力繁琐的标本制作,可以说辛苦的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耐力的过程,而当我们见到病株的时候、鉴定到新的病原物的时候,成功的喜悦也是难以言喻的。

  以前在书本学*的知识在这次的实*中得到很极好的验证。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植病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事情。经过这次实*,我意识到在接触病害的时候,特别是没有病征的病害,我们应该把把想象的空间放大,不能单纯以为无病征的就是病毒病害,因为譬如气候等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和病毒的病状非常的相似。

  鉴定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是最难的。挑取病原物是很有讲究的,挑针的力度把握要合适,用力太轻无法挑取病原物,用力过猛不仅挑不到病原物,还有可能连寄主的组织一同破坏掉。针对比较干的叶片,可以在病原物的部分滴少许水,这样可以提高挑取的成功率。另外,制片的时候要保证载玻片上的病原物没有其他病原物的污染。用显微镜的时候,不能急,应该慢慢调试。在参考书籍的选择上不宜选年代过久的鉴定书,因为随着植病的发展,很多属名或者病原物的名称等都有少许的改动,特别是在无性和有性阶段不同上,所产生的名字也是很多的,这给我们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得,但也要求我们要分清其无性和有性阶段。

  压标本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一定要有耐性。标本一定要干,否则就会发霉,可以带标本到日光充足的地方晒,这样可以有效地蒸发水分。不过,最有效的还是换纸,换纸讲究的是一个“勤”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充分体会到水分给标本带来的损害有那么大,所以换纸没有很勤。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标本中,前期的可能有少许的发霉,但后期的标本会有很大的改善。

植物学实*报告5

  一、实*感受

  转眼间,一个星期的植物病理学实*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实*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回忆起来,实*的日子还记忆犹新,而我们也收益颇丰。

  三次的外出实*令我们大开眼界。在教室里永远也学到真正的植物病理,必须要走到田地中去,参加实*,才能在实*中得到真正的充实。而这些外出实*真的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从病害常发生的环境,采集病害的方法,压制植株标本到实验室里的病害的鉴别,还有标本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每一步我们都在亲自实践,每一环节我们也都有不同的体会。而最深的感受就在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必须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实践里面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才会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课本的东西是别人总结的,一种病害它的特征它的危害单靠文字的描述和和几张图片并不能令我们学的真切和深入,而一次外出的实践,自己亲眼的观察,亲自的采摘,亲自的总结,才会令我们印象深刻,令学*更加深入。另外,在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的专业知识很多还不及当地农民,令我们羞愧的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学*的热情。我们学*的任务就是将来要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并不时地去请教老师,请教农民朋友,并使自己做出深入的研究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这次实*我们都感到很充实,但外出的时间并不算太长我们所认识的病害种类也十分有限,这一点我们也感到十分的遗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入山区或其他地方的农田开阔我们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点遗憾并且很惭愧的是在外出实*中发生的一点小意外,坐公交车这件事情也使我们受到了文老师的批评和教导,这使我们十分的惭愧,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行为并没有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将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严重的缺点,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也会牢牢记于心中,今后不会在做出类似鲁莽的行为,在自己今后无论学*还是生活中都会保持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品质。这次实*安排在了各门考试频繁的阶段,大家在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复*,很多实*的时间都用于背书了,希望以后的实*能排在时间宽裕的时候,这样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也会研究的更为深透。

  二、实*内容

  此次实*主要分为:病害植株的采集,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玻片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

  1、病害植株的采集

  这次实*我们共外出三次,分别去:毛庄,森林公园和农大第三生活区。病株的采集让我们亲眼了解了常见病害和发病植株的各种特征。像是去毛庄我们认识最多的便是小麦。文老师更是亲自深入田间并详细的为我们讲解各种病害植株的鉴别。像是小麦赤霉病麦穗上会有粉红色粉状物且麦穗多比正常麦穗发白,这让同学们在找的时候更加容易。大家的积极性也十分高,都分散的去寻找有病害的植株,遇到不懂得都积极的去问老师,而文老师也十分耐心的为大家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

  2、标本的制作及病害的鉴定

  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对于含水量少的标本,我们组采取集随采随压制,保持了标本的原形;对于含水量多的标本,我们等到自然散失一些水分后,再进行了压制;同时,我们对有些标本进行了可适当加工,如标本的茎过粗或叶子过多,先剪掉一部分再压制,防止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而变形。有些全株性的标本,将标本折成适当形状后再压制。在前期标本材料整理过程中,为避免压制的标本变形,并使植物组织中的水分易被标本纸吸收,标本夹好后,我们用绳子将标本夹捆紧,放到干燥通风处。每天勤换标本纸,使标本尽快干燥,以保持原有色泽,并避免发霉变质。干燥后的标本移动时我们始终十分小心,以防破碎。对于茎秆、枝条等粗大标本,我们放在宿舍通风处进行了自然干燥。然后又进行了标本的分类,并利用我们从图书馆借的大量书籍对标本进行了鉴别,共鉴别了34种植物。

  3、玻片的制作

  这是一个十分细致的工作,我们从一些病害比较严重的植株上挑去菌落菌丝及孢子并将其分散在滴有蒸馏水的玻片上。压片是个技术活,经常我们压了几次都还有气泡,后来陶家顺从中找到了技巧,我们一同学*,技术也娴熟起来。封片也算比较难,还好都还做得不错。这个过程全组都认真参与,最终也做出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4、病原物的分离

  这个过程是我们认为最难但最有意思的过程。我们以前的实验中也用到过几次培养基,但做培养基还是第一次,全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一心,成功的做出了NA培养基,看着从最初的一些原料变成了一个个凝胶状的培养基,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再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时,大家更是认真仔细。由于是最后一小组,我们组的成员都认真的观察了前面几组做实验的过程,并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由毛培和韩钊杰在无菌室中进行操作,由于看了多遍实验过程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其中病原物小麦纹枯病的分离可能由于灭菌时间长并没有成功,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做的是玉米斑病,这一次很成功。另外,我们组还额外做了病害植株的保湿,最后也十分成功。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了很多实验的技巧和很多专业的知识,收获十分大。

  经过本次实*,让我懂得知识不仅仅是从课本上学来的,还要深入田间,了

  解病害的基本情况。此外,明白了病害的发生不仅局限于病害的发病情况,还与田间管理有关。“书上得来终觉浅,不若田间半日长”,深深地的让我理解了田间了解病情的重要性,只有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理论,以“田间知识”为拓展方向,才能做好植物病害这一大课题,才能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当然,随着植物病害防治的进步,病害也在不断进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彻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问题,而在于将植物病害,充分的、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极高的提高农业产率。*说“一切*派,都是纸老虎”。从农业上来讲,“一切的病虫害,都是纸老虎”。只要一手抓理论知识,一手抓田间知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采取“两手都要抓”,以消灭植物病害为目的,以有效控制植物病害为基础,争取以植物病害消灭于萌芽状态为崇高理想,为*农业做贡献,为老百姓谋农业,彻彻底底解决植物病害这一块。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为这一理想,这一目标,不懈努力,不懈奋斗!

  实*在同学和老师们的汗水和勤劳中结束了。作为我们专业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次实*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农安工作者道路的艰辛。

  通过这次实*,使我们将学*和实践联系了起来。让我体会到了一些学以致用的好处。掌握了正确地描述一些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了对一些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了一些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病毒、细菌和真菌所致病害的外部症状的区别,并掌握利用这些特征进行诊断的一般方法。通过这次实*,我了解一些预防措施,我们不能根除病害,但我们能认识病害规律后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通过这次实*,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植物病理学的实*主要是采集病害植株,在还没有采集之前,我以为采集植物应该是很容易的,但真正开始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病株的采集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我深刻体会到“经验”对于农安工作的意义所在。对于缺乏经验的我们,在经过病害植株的时候,完全视为不见。而老师经过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的发现,当提醒我们它是有病的时候,我们才蜂拥而至地去采集。我经常会将虫害叶子拿给老师帮忙认,她看一眼就知道这是虫害而并非病害。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到,“经验”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只具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合格的农安工作者来说是不足的,农安工作是一份重实践的工作,还应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来充实自己,而“经验”就是最好成果和工具。

  实*中,每一个环节,自己都亲身经历过,所以知道每一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长途跋涉的采集过程、操作细致的鉴定步骤、费力繁琐的标本制作,可以说辛苦的同时,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耐力的过程,而当我们见到病株的时候、鉴定到新的病原物的时候,成功的喜悦也是难以言喻的。

  以前在书本学*的知识在这次的实*中得到很极好的验证。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植病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事情。经过这次实*,我意识到在接触病害的时候,特别是没有病征的病害,我们应该把把想象的空间放大,不能单纯以为无病征的就是病毒病害,因为譬如气候等造成的非侵染性病害的病状和病毒的病状非常的相似。

  鉴定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是最难的。挑取病原物是很有讲究的,挑针的力度把握要合适,用力太轻无法挑取病原物,用力过猛不仅挑不到病原物,还有可能连寄主的组织一同破坏掉。针对比较干的叶片,可以在病原物的部分滴少许水,这样可以提高挑取的成功率。另外,制片的时候要保证载玻片上的病原物没有其他病原物的污染。用显微镜的时候,不能急,应该慢慢调试。在参考书籍的选择上不宜选年代过久的鉴定书,因为随着植病的发展,很多属名或者病原物的名称等都有少许的改动,特别是在无性和有性阶段不同上,所产生的名字也是很多的,这给我们的鉴定带来一定的难得,但也要求我们要分清其无性和有性阶段。

  压标本是很繁琐的一个过程,一定要有耐性。标本一定要干,否则就会发霉,可以带标本到日光充足的地方晒,这样可以有效地蒸发水分。不过,最有效的还是换纸,换纸讲究的是一个“勤”字。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充分体会到水分给标本带来的损害有那么大,所以换纸没有很勤。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标本中,前期的可能有少许的发霉,但后期的标本会有很大的改善。

植物学实*报告6

  一、实*时间:

  20xx年2月21日至20xx年3月21日

  二、实*地点:

  xxx

  三、实*目的:

  园林植物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植物的分类*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园林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观赏园艺、园林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本次植物学综合实*的重点在于园林苗木的播种繁殖、栽培养育以及销售经营等方面。通过在苗圃场见*一个月,跟随苗圃场工作人员学*一些常见园林苗木的繁殖养育以及销售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苗圃的兴趣,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园林毕业生。

  四、实*主要任务:

  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

  2、黄杨的育苗装袋、扦插

  3、桂花以及细叶榕的移栽

  4、九里香的盆栽春季修剪

  五、实*执行方式:

  以五或六人为以单位,个人为小组进行实*任务。

  六、实*主要内容:

  1、墨兰的上肥、分株、装袋、上盆等

  (1)栽培基质

  我国传统盆栽兰花多用其原产地林下腐殖土当地人称兰花泥种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而无粘着性常呈微酸性栽培兰花优良盆栽用土,在仙湖苗圃,培植墨兰的基质是花生壳和细砾石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置的,淋水腐化之后,是比较优良的培养基质。

  (2)分株与消毒

  分盆时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兰苗基部盆倒置过来并轻轻叩击盆周围使盆与盆土分离再细心土坨轻轻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兰根剪去腐烂根、断根、枯叶及干枯假鳞茎用清水冲洗干净兰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进行消毒杀灭伤口附*病菌,最后就可以进行分株了,分好后妥善保管。

  (3)上盆

  盆选用10#的聚乙烯塑料育苗袋,种植前先盆底排水孔上面盖大片碎瓦片并铺窗纱接着铺上山泥粗粒即放入兰株(兰株根系分布要均匀、舒展勿碰盆壁)往盆内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鳞茎叶基处并泥表面再盖上层白石子或翠云草既美观又保持表土湿润接着用盆底渗水法使土透湿取出用喷壶冲净叶面泥土放置蔽荫处缓苗周转入正常管理。

  (4)上肥

  墨兰施肥宜淡忌浓般春末开始秋末停止施肥时气温18摄氏度—25摄氏度宜阴雨天均宜施肥肥料种类有机肥或无机肥均生长季节每周施肥次秋冬季墨兰生长缓慢应少施肥每20天施次施肥喷少量清水防止肥液沾污叶片施肥必须晴天傍晚进行阴天施肥有烂根危险。

  2、黄杨的育苗装袋、扦插

  黄杨,黄杨科黄杨属。高可达7米。喜光,亦耐半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并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湿润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耐干旱和贫瘠;生长缓慢,耐修剪。主要以扦插方式为主。

  (1)装袋扦插苗培育袋应选择7#—10#的塑料培养袋,土壤选用黄土泥或者菜园泥,清除草根、石块后,即可用来装袋,装袋时注意不要装入过大的石块或者土块,装好袋之后将其均匀放置在整*好的荫棚底下,等待插苗。

  (2)插穗选择

  黄杨用扦插繁殖可随时进行,但以夏季采用当年生长的嫩枝条作插穗成活率高。插条选取当年生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优良枝条。插条采集后,剪截插穗宜在阴凉背风处进行,用的刀剪要锋利。在截剪时,对节间已长出小枝的枝条,沿节上下各0.5厘米处截断,再按小枝的着生位置把茎节剖成两半,分两枝扦插,对未长出小枝的枝条必须留2节,上端在芽的上方1厘米处截成*切面,下端在离芽0.5厘米处截成马耳形或*切。

  3、扦插

  扦插宜浅不宜深,小枝分株扦插*截面向下,深度以母株入土1厘米为宜;大枝扦插的深度为下一茎节插入上中1厘米,插穗与地而成45度左右倾斜,浅插斜插有利于插条提前生根成活。扦插后要把插穗周围的土壤压实并随即浇一次透水,使插穗下部与土壤贴实。扦插的行距一般为16——15厘米,株距6——8厘米。扦插时,插穗上的叶片不宜留得过多,也不宜全部剪除,下部叫叶片可全部连叶柄剪去,上部留2片叶,再根据叶片的大小,每个叶片冉剪上1/2至2/3,减小水分与养分的过多消耗。

  黄杨扦插后,要求搭棚遮荫,以减少蒸腾量和阳光直射苗床。早春或晚秋扦插时,还应加盖薄膜,以防冬害。扦插后还应经常浇水,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以苗床表面土壤不显白为宜。扦插苗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加尿素进行叶面喷施。除草工作要十分细致,不要碰撞插穗。

  3、八月桂的移栽

  (1)整地移栽的八月桂苗的植株比较大,但不论是大小,整地方式都是先全垦、放基肥。八月桂高在10米以上,所以整地是挖坎种植,坎的大小直径在2米,并且开好排灌沟。

  (2)起苗八月桂是在阴天早上起苗,留根长度(主根)约75厘米;带有大土球,土球大小为径级的6至10倍。因为要长途运输,所以起苗后及时用了黄泥浆蘸裸根苗,并用湿润的稻草或薄膜等进行包,并扎紧成捆。起好后八月桂放在了背阳、背风的地方,并用阴网覆盖根部。

  (3)装车运输装车时间是在当天上午10点。八月桂裸根苗采用竖着装,装车时比较注意,没有踩伤树干、树根,带土球的要立放着装车,装好车后,立即给八月桂苗木盖上篷布或阴网,并且及时运到了目的地。

  (4)种植前苗木的处理八月桂苗运到目的地后,立即卸了车并将苗木坚立放在背风、背阳或用遮阳的地方。种植前再一次修剪八月桂的枝叶及根系,所留的枝叶占总枝叶的1/3至1/2,因为土球过大,所以多留了些。

  种植:因为是挖坎种的八月桂苗,所以先在坎底回放少量的松土,把苗立在坎中央,坎面高出苗的根颈部3至5厘米,扶直回填土至坎的1/2左右,稍微提一提苗,然后至坎面2至3厘米处,四周均匀压实并回填土到坎满。如种植时天气干燥,可用黄泥浆加1%的过钙来浆根后种植,还可在坎内拌泥浆种植。种植后应及时浇透水。

  (5)植后管理种好后的八月桂关键在于水分的管理,在第一次浇透水后用稻草覆盖,并保持土壤的湿润,避免过干过湿。培植池垒好后进行后期管理大苗还应用竹材把苗撑牢,以防风吹摇动使苗倒伏或歪斜,影响根与土的粘合。如是秋季种的最好还用稻草包树干,以防裂皮。同时在新种时的天气如果干燥,应进行叶面喷水或树干喷水,苗成活后转为正常生产管理。

  七、实*结与体会

  一个月的实*历程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师傅阿姨们的热心指导,使我受益良多。在各项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苗场不能学到我想要的园林施工技能,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通过几天工作和领导师傅及阿姨的交流加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一线工人请教使自己对苗圃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刚步入工作岗位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在苗圃中,很多工作都是孤燥的,或许千遍一律,比如套苗,把土球8公分的苗套种到25公分的袋子中,然后填土,虽然这也是一个简单的活,只要谁有力气都可以,其实不然,还需要一个人的耐心和细心。刚开始的时候,我也犯了错误,没有把苗种到袋子的居中位置,太过偏移与袋沿,那是不正确的,在师傅的讲解下,终于明白那会影响苗木造型。

  苗场作业也是挺辛苦的,不过,通过一线的实践,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是接触不到的作业操作技巧,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实*工作中,苗圃负责人刘总对我们实*生也诸多照顾,指导我们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还教导我们要尊重一线工作的工人。他说,有时候,在某些方面,资深的工人比自己还懂得多,你们有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只要态度好,师傅们都不会藏私的。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他们公司对刚招聘入职的实*生也是先安排到苗圃工作学*的,为的是让员工对苗木的生长*性也更深一步的认识,在以后实际施工作业中,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一个月前,我怀着对社会、对工作满心憧憬和几分迷惘,离开学校,开始了实*的生活。在这段不算短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为数不多在在校学*生活。有付出就有回报。我是学园林技术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专业知识,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当我真正踏入园林行业,真正搞园林的时候才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这段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的路做准备。

  一个月的实训结束了,真的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自我学*,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如何克服面对一个人在外的不易。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品尝工作中的艰辛和快乐。我认识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学*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做好学*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对园林公司各种制度和业务的学*,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种制度和业务。

  二、以实践带学*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注重学*的同时狠抓实践,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

  三、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中,端正学*态度,以更加积极的学*态度更加热情的作风努力学*。


生态学实*报告 (菁华6篇)(扩展7)

——城市生态学实*报告实用5篇

  城市生态学实*报告 1

  一、实*概况

  1.实*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2.实*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结束。3.实*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岸边处还有垃圾。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三、实*报告

  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的一大收获。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

  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结束。三、分析与讨论注意到这次实*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

  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

  城市生态学实*报告 2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小结;(3)每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xx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城市生态学实*报告 3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xx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

  城市生态学实*报告 4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p灌木�p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p灌木�p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p灌木�p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天要作实*小结;(3)每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内容。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

  (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

  (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

  (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

  (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4、实*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实*主要是运用样方法测量植物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然后,记录植被分布状况,制作物种分布曲线。

  (2)、野外实地调查测量

  第二天是实*的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主要是在霍山脚下做植被调查,选了两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

  六、实*作业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种类: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桦树、美蔷薇、辽东栎、鹅耳枥、槲栎、华北落叶松、油松、连翘等。

  作用:(1)保护生态环境(2)水土保持(3)吸收水分。制造氧气。吸收粉尘和二氧化碳。有温室效应(4)防止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5)经济价值(6)观光价值

  2、霍山常见的物种

  常绿阔叶树种有:落叶松、白桦、桑寄生、辽东栎、黄花柳,紫椴等树种。

  常见的灌木有美蔷薇、黄刺玫、土庄绣线菊、小叶鼠李,山梅花,铁线莲等。

  常见的草本物种有老鹳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七、实*心得

  在本学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地点主要位于霍山兴唐寺。通过本次实*,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霍山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实*,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各种植被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活了如何测量植被各种数据。通过这次霍山的实*,更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各种实践中的技能,锻炼了动手与动脑能力。实*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霍山景区实*,了解认识霍山地区的植被,并了解其药用和经济价值,对霍山景区的实*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有学*了植被的研究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个任务就是测量霍山上乔木�p灌木�p草本植物的各种数据。首先,用皮尺量出一个10�~10的样方测量乔木,5�~5的测量灌木,1�~1测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测量各种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这次实*重要的不是几个干枯的数据,而是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会的是实践的技能。实*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认识霍山地区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的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不仅让我们更形象的了解了植物的形态,而且还切身体会了植被的分布如何去分析。

  在实*当中我个人的感悟很深,因为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即使老师讲的再生动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狗尾巴草,我们在课本上听得耳朵都疼了,但是还是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有些是认识但是不知道名字,等到老师说出名字才恍然大悟,有的是认识却不能和名字联系起来。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如何动手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

  短短五天的实*很快过去了,心中有点舍不得。在实*当中和同学相互帮助,遇到险要的地势我们相互搀扶着上山,在实*中增进了同学的友谊。因为实*需要所有同学的共同合作在测量当中各位同学各自分工,各自负责不同的测量工作,缺少了任何同学都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进行,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团结。总之实*让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理论教学所不能给我的,提高了实践实*能力。

  此次生态学综合实*的野外实*地点位于霍山兴唐寺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2017年六月五日,我们在严明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霍山实*地点,并于当天下午对周围环境做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的一两天首先由老师指导我们认识了霍山地区的代表性植物,并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等植物资源利用价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多个典型的山坡上,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种-面积分析、分布格局分析。在野外实*期间,我们学*了一些生态学的专有名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将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到最好。

  每日野外实*回来,大家开始记录和查阅不认识的'代表植物,并将当天统计的数据,分类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每日心得,记录新认识的植物。

  回到学校后,我们进行统计实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态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此次实*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各种典型样地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城市生态学实*报告 5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咨询、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