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

首页 / 实*报告 / | 实*报告

报社的实*报告1

  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这一个月时间,我在《江南时报》进行我的毕业实*。事实上在我进江南时报报社之前,我没有当过实*记者也没有相关专业的学*。去之前是忐忑不安。这是我第一次正式步入社会。我们的`实*指导老师李晓静是报社很有实力的记者。在我没有进报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听说了。和蔼可亲的李老师在实*期间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和同去报社实*的同学成功地完成了选题南京高校涌动学期革命,并在实*期间采访了明星马伊利、歌星张韶涵和财经作家、管理学者陈惠湘。

  在报社做的第一件事情时我还不是李晓静老师的学生。这是我实*记者生涯的第一次采访。在花园路站台观察87路公交车在一个小时内的车况,并采访87路公交车的乘客了解情况。由于不了解当地的路况,我一时半会没有找到花园路车站,还走了很多冤枉路,发现记者对一个城市的交通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本领。由于胆子比较小,也从来没有采访过,一开始错过了好几次机会。看到一位乘客下车,我在他下车那瞬间就有要采访他的打算,可是我最后都只是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叹息。最后眼看着一个小时就要过去了,我迎着头皮叫下了两位等87路的中年妇女,从87路下来的两位年轻女孩。作了简单的问话。最后回报社写下来的消息被肖军老师改得面目全非,心里怪不好意思的。来报社前可以说没有接触过消息,除了在初中时学*过以外再没有锻炼过了。虽然不少科班出生,但毕竟我是学文的,而且来报社前很久时间也没有好好看看消息怎么写。第一次就出如此战果,羞愧。这是我在报社的第一天,也是我跟肖军老师学*的第一天。

  正式跟随李晓静老师学*是从第一周的选题开始。第一周的选题是南京高校的三学期制度的学期改革。因为是由我们学校的学期改革提案引发的讨论,所以我和我同学就一同被安排去参加了完成选题的工作。我们在自己的学校对很多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一些采访。因为是同学,工作起来就觉得很轻松。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另外,李老师提供了南京几所高校的领导的联系方式,我们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李老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写作和新闻写作方面的不足。当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这片文章发出来以后,我真的是很兴奋。我在网上看到好几个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感受到心情劳动的成果,觉得有点小小的激动,也有了一点点成就感。去报社的时候,孔主任还小小地表扬了一下我们。当我们从报亭买回又我们文章的报纸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开心。那种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次的选题可以说是我实*期间最成功的一件作品。也就是从做这次选题开始,我和我同学正式跳槽到李老师门下。除了做选题,我们就是一名小小的娱乐记者了。相对第一天做新闻记者,当娱乐记者着实要轻松得多,也更有趣。采访紫薇马伊利,采*湾小天后张韶涵。虽然我们并没有能提出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我感受到其他报社的记者在采访中提问的技术,不管是咄咄逼人还是于情于理。只是我并没有那种见到明星的狂热,我不属于追星的那个群体,没有那样的激情。由此我觉得实际上我是不适合当一名娱乐记者。我没有那方面的求知欲,又如何能设计出恰到好处的问题?在观看了张韶涵在非常大明星栏目的现场后,我和同学中途折回南京书城,去采访管理学者、财经作家陈惠湘。

  事实上,我对财经或管理是一窍不通。在座的记者提了很多问题,事实上我除了在书上看到这位作家的大名,和他的经典广告台词外,我没有听闻过这位作家。《突破拐点》这一新作,我们人手一本。但是我找不到重点。只是这个题目让我觉得人生就是如此。也许作家本意也有此。然而在大家都提问的时候,我不得不奋笔疾书。也许这次去的记者大多不是资深的记者,有些问题也提得并不好。我觉得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素养或者积累是无法理处具有深度又具有新闻点的问题。最初的三周,我们的生活很充实。后来的选题我们大多没有插手过,或许我们帮不上什么忙。总之没有再做过选题。期间李老师让我们提议一些好的选题。正值考研发榜,我们便作了提议。只是最终没有什么回音。虽然我们花了力气采访了一些考研失败或者成功同学。期间有一些困难,事实上有的同学考得不好,根本不愿意谈。也有约好了时间同意采访的同学在最后关头变卦。而那些考得好的同学因为最后结果还没有出来都非常保守。我整理了一些采访的内容,但是到最后选题没有被采用,因此准备也就成了无用之物,但是这些是我劳动的成果,不管最终怎样,能写出来我已经很高兴了。在不知不觉中,一个月的实*已经走到了尾声。采访中遇到了困难都已经过去了,艰辛的过程有成果出来就已经不再艰辛了。

  这是我第一次走上社会,体会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或许问题不是专业不对口带来的,也许是兴趣不在此。总觉得自己没有专业素养,一开始觉得辛苦,能感受到的工作乐趣很少,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也出了一点小小的成果。放下实*记者的身份,回头望望我走过的这一个月,我发现我并没有能爱上这个职业。只是我从心底敬佩那些记者,不管是新闻记者还是娱乐记者。*期间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和同去报社实*的同学成功地完成了选题南京高校涌动学期革命,并在实*期间采访了明星马伊利、歌星张韶涵和财经作家、管理学者陈惠湘。

报社的实*报告2

  一、实*动机

  由于对新闻写作、报刊编辑有较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目的

  学*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任务

  学*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实地采访并撰写新闻稿件。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

  2、报社简介:《云南信息报》创刊于198x年,既算一份老报纸,也算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因为从去年下半年与南方报业集团整合之后,全新改版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报社采用南方报业集团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版面布局、版式设计、新闻采编、思想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昆明往事旧闻”、“老房子”等系列的推出,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类报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云南信息报》成为一份品味较高的都市类白领读物。

  五、实*情况

  本人于20xx年x月至x月在云南信息报社时政部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工作。

  本人为时政部实*生,主要跟随本部门记者对昆明市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采写工作。在实*之初,对于新闻采访能力和新闻稿的写作能力均感不足。报社老师让我比较同一天出版的《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哪些有价值的新闻他们做了,我们遗漏;哪些新闻他们没有做,我们做了;哪些新闻,大家都做了,但又是哪家报纸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比较,感性认识新闻报道,直观地学*新闻写作。

  在报社学*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x月2x日,我接到第一个采访任务,跟随报社一位见*记者李德(南开大学20xx级毕业生)一同前往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采访“昆明首届儿童读书节”。由于活动分两个地点进行,我们也是分头行动,最终圆满完成采访工作。并在28日发表《引导孩子阅读高雅经典作品》新闻稿。在练*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报社张晓青老师、吴珊老师、凌剑伊老师的点拨与指导。由于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学*过一般新闻稿、应用文的撰写,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此与新闻强调真实客观的原则向左,受到了老师批评、指导。导语的设置、标题的拟定以及结构上也有不规范的地方,这些在向报社老师的学*过程中不断的纠正,新闻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此及基础上独立发表了《云大创业计划大赛决出金奖》、《“为劳动者歌唱”》等新闻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次记忆犹新的采访经历。

  x月27日下午7时许,我在学校接到报社吴珊老师的电话,得知当晚8点昆明市官渡区一场以“为劳动者歌唱”为题的文艺汇演在前卫镇福德社区大礼堂举行,吴老师要我前往采访。接到采访任务之后,我与0x新闻一位同学带上采访本和相机立即赶赴现场。由于不熟悉路线,加上中途转车,到达福德社区的时候已经是8点过半了。在与现场组织者接上头之后,我们马上分头行动,她负责照相,我负责采访记录。据活动组织者——昆明携手互助社工作者张绍东介绍,本次活动由世界宣明会昆明携手互助社和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共同举办。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是一支由打工者自行发起创办,以文艺的形式为打工群体提供社会公益性演出的民间艺术团体。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和权益宣传活动,受到广大工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次来昆巡演是他们第二张专辑《为劳动者歌唱》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整个礼堂之中座无虚*,台上台下气氛热烈。“我们进城来打工,谁也不比谁高贵……”打工艺术团青年歌手许多吼响了《打工号子》,强劲的打击乐至今会令我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大约9点半之后,终于结束了采访工作。当时报社是这样规定的:下午x点报题,包括标题、篇幅,是否配图;晚上8点就要上传编辑。另外我也担心赶不上末班公交,于是先联系了报社编辑,编辑说明天来不及发稿,只有后天发。这就不必急着赶稿,于是我们马上去赶公交,希望能在宿舍关门之前赶回学校。

  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也面临了一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这就是20xx年“高考进行时”系列报道。在本部门的内部会议上,领导作了工作部署:

  x月x日,考点探营。即对昆明1x个考点情况摸底。

  执行:徐琪艳(西山区)、季婷婷(盘龙区)、徐东明(五华区)、曹胜婷(官渡区)

  本人被安排对五华区x个考点进行“探营”。下午2:30许,到达了昆三十中,这是一个三校生考点,我重点了解了一下它的考场安排,安全医护情况。随即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云大附中、云师大附中、昆八中等学校。由于道路不是很熟悉,加上转乘公交又遇堵车,到下午x时许我离开师大实验中学,整个熟悉考场的时间已经接*尾声,五华区还有昆一中没有到达。而然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在过去。我只得立马回去赶稿子。于是直接回到学校,写完稿子之后再传给报社老师。

  x月7日,考点监控。我的目标是海口云光中学。

  早晨x点起床,早早赶到报社,因为已经事先联系,报社派车送我到海口镇云光中学。从8点半开始直到第一科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为止,我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及时捕捉考生与送考家长的细节。并且主动采访了几位一直在云光中学门前守候的家长。并作了如下采访记录:

  高考第一天

  上午8:00,记者来到昆明西山区云光中学考点。*、交警以及医护人员均已抵达。陆续有考生与家长到达考场,考场只凭考生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校园。其余非考试人员均不得入内。

  8:x0,一位考生从摩托车后坐下来后,他父亲说:“去吧,放松点。”儿子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自己晓得!”说着话匆匆奔入大门。

  大门外几位妈妈目送自己的孩子进入校园,便凑在一块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也不在意别人在说些什么,自己又在说些什么。有一位妈妈紧锁眉头,用略带焦虑的眼神看者自己孩子的背影。另外一位妈妈麻利的翻着自己的拎包,忽然把儿子叫了回来,将手中的手表塞入儿子手中,并催促他快去。记者在她身后招呼了两声,她才反应过来,但表示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8:x2,考场内外都显得十分安静,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偶尔有几位家长站在一旁议论今年的高考,议论全国和云南省的招考比例,分析的头头是道,俨然一副“高考专家”的模样。

  随着考试开始,许多家长陆续回家,只有少数还留在校门外陪考。

  快到11:00的时候,天空漂起了雨丝,渐渐变大,成了雨点。可是在校门的家长撑起雨伞继续等待。

  11:xx,有一位母亲对马路对面的父亲喊道:“你不要在这里看着了。买好了白菜,我买好了鱼……都放在冰箱里头,你赶快回去做了,我在这里等着!”可是老爸似乎并不放心,在校门对面徘徊了几遍,终于向家走去。

  又过了片刻,雨停了。雨后的海口,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家长们相互点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这股清爽之风带入考场,考出一个好成绩。

  11:xx,大门打开,考生们一起出来。

  没有哭泣,也没有欢呼。没有跌宕起伏的场面,挂在考生脸上的只是淡淡的笑容,互相的问候和打趣。这边一个爸爸轻声问左顾右盼的妈妈:“各看见我们家娃娃?”妈妈说:“没有。是不是在前头了?”另外两位家长相互告诫:“出来了,啥都不要问他。他要说自己会说……”

  王同学的父母和哥哥都站门口等候。据了解,他的哥哥已经在昆明某事业单位工作,乘着端午节小长假过来为他弟弟助阵。看来,端午节期间的.高考,还是透出了几分温情。

  11:xx,随着工作人员的撤离,整个考场变得相对的冷清。等待考生的是下午的数学科考试。

  …………

  草草吃过午饭,随即找了一家网吧埋头进去,写完稿子传给报社老师。由于报社不派车来接我,只好自己乘坐巴士回昆明。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7点了。

  六、实*体会

  从我第一次跟随记者进行采访到后来能够独立担当采访任务,令我体会颇深。

  1、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

  2、要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参加社会实*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实*中就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员,接触各种各样的事件,从而增加自己的阅历。

  3、实*不是被动的学*,在实*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例如张晓青老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化专业,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x、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x、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编辑,学*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记得有一次为了一篇稿子的标题,我修改了不下四五遍,还是没有令报社的老师满意。

  七、总结陈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通过这样的实*经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中多想

报社的实*报告3

  序:在大河报实*的30个日日夜夜离我渐行渐远,我对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却愈发清晰可见。怀着对大河报秉持正义的操守,对实*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亦是对自己初入媒体一线的经验总结,感慨良久,怀着万分思绪,记录下在大一这个不甘*凡的暑假实*的收获和教训。

  在大河报为期一个月的实*期间,共发稿50余篇,大到一整版的通讯,小到豆腐块似的消息,可是对于自己这个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发稿量对自己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因为自己明白,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学*,学*“铁肩担道义”的信念,学*“妙笔著文章”的思路,这,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新闻理论的实践和新闻业务能力的提升

  带我的是李晓敏老师,跑卫生线,也就是整天和病人、医院、卫生局、卫生厅打交道的,同时也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线。

  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在*时看报、写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记得老师曾说过:咱们写的是给老百姓看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稿子写出来,服务老百姓。在这里,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趣味性等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很多东西不明摆着说出来,并不代表忽视它的存在。

  记得去采访医院“恶性疟疾救治中心”挂牌仪式,事件本身就是最多就是一篇消息,没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于是,自己写了500来字就完事了,第二天见报时,却是一篇3000字左右的大稿子。老师从采访资料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发现40多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对于不了解这种疾病的老百姓和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漏洞,详细介绍这种疾病以及其治疗、预防措施才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挂牌仪式本身。

  以前曾很鄙视会议新闻,感觉无非就是领导空泛的讲话,底下是冷冰冰的鼓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可是真正实地参加并用心发现之后,才发现其有趣亦有点的新闻。

  省卫生厅召开系统行风评议测评工作动员会,说白了,就是他们系统内部的一个自我检查制度,到现场,发了厚厚一叠相关资料,会议没开完,就回报社写稿了。很纠结的成稿之后,老师说,不行,没有内容。她仔细把资料看完了之后,提出了一些很细微的点,就是和百姓、社会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奶粉检测、职业病防治等等问题。事后,老师说,其实会议新闻是不好写的,比现场稿要难写,但同时也是重要的。会议呢,只是给了记者一个找新闻的机会。

  因为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政策、措施都是在一个个会议上提出的,作为记者,我们需要把好的政策给老百姓说明白,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所以,如何在看似枯燥乏味的会议上发现有价值的点,是需要记者有很强的新闻敏感。

  落地稿,就是国家出台一项政策或是别的媒体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稿子,作为地方媒体,针对自己本地实际情况,把落点放在本地,而写出的稿子。其价值点,就是第二落点的选择角度。

  前几日,国家*门要出台关于规范现榨饮料的文件,那么到了郑州这点,就需要调查郑州市场的现榨饮料的相关情况,看看文件规定的措施,在本地各商家有没有得到落实。必须提出的是,不可否认,几乎每个人都有喝过所谓现榨饮料的经历,所以这个稿子,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

  面对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各异的新闻现场,作为记者,就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仔细认真的态度,否则,搞混了新闻稿中最基本的信息,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

  因为缺乏关于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把一个主任医生的职位错写成了主治医生,搞的医院打电话来质询。粗心的我才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是给自己提了个醒。老师安慰我,错误之后必会进步,出现一个错,下次必定很当心,有时你觉得很细微的东西,无所谓的,可有较真的就会揪着不放。老师还举了她曾犯的一个用字的错误,可能就少了一个字,就会产生别的意思。如此看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惯必须学着养成。

  新闻“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说在部分新闻现场,有提供新闻通稿,详细介绍事件的五要素以及一些其他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资料是靠自己去搜集整理的,因次采访前列好提纲以及采访的艺术和技巧是有为重要的。实*期间,自己独立去现场采访过多次,也通常会遇到省内多家媒体,这时,一些基本的资料大家都会问到,那么如何在你的稿子里出现新的、吸引读者的要素,这就需要你能够问出有水*的问题,而问题则来自你提前列在采访提纲上。

  8月11清早,淅沥小雨,去医院采访好心人给一的哥捐款的事,无意中遇到了坐在楼梯上低头不语的妻子,出于敏感,我简单介绍之后,就坐在了她身边和她闲聊了起来,不出意料,获取了很多媒体不知道的资料。采访中,你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让他从心里信任你,什么话都敢对你说,而不是把刚刚出现在他眼前的你当作“陌生人”,而这时,说话,采访的艺术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名真正专业的记者,是需要触类旁通的,大杂烩型的,拼知识面的。这,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的基础。记得,赵智敏老师告诉我们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之外,还应该多钻研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法学、经济学”。

  而在卫生线上,对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采访医生某一复杂病例,如果需要向读者清楚的介绍,就需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转述,如果你自己就不明白,那么又怎么能向读者说得清楚呢?因此深厚的知识积淀是记者们必须掌握的,而我们,则应该趁年轻,在大学良好的氛围里不断的学*、完善自己。

  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感悟

  记者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者,而且也是推进社会这艘航船沿着正确方向航行的助推器。

  最能使我感受到这句话含义的,是源自对患白血病的小培艺的采访。最初见到她时,孱弱的身体,枯黄的脸蛋,脖子上还有化疗留下的疤痕,插着输液管,让人感觉好可怜。可是她很幸运,经过媒体报道,有家企业捐款帮助她治好了病。那一刻,才真正发现自己身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可是医院大厅里尽是光着头,穿着住院服的病人,上天眷顾了她,所以她得到了救助,可是在这看似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多少心酸、悲楚的故事。那一刻,又感到自己作为记者的渺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或许读者把我们当作无冕之王来看待,可是我们有的,仅仅是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会尽到最大的努力去真实记录,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视记者为救命稻草的人们。更多的时候,社会的进步是需要社会的掌权者们去推动。

  奋斗在新闻战线的第一线,我们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实*期间,无时无刻不被老师们的职业操守和负责精神所感染,每天奔波于新闻现场,回到报社,无论多晚,抓紧写稿,这时,噼里啪啦的敲键盘的声音成了报社最美妙的音符。

  一次去超市做关于奶粉的调查,行至半路,突降暴雨,转瞬之间,全身湿透,路人纷纷避雨,而自己却因为老师赶稿需要自己调查的资料,仍冒雨前行,因为只有一个信念,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借口。待到完成调查,拧出的雨水摊了一地。

  采访遭人冷遇、白眼,行路热得几乎中暑,写稿子熬到深夜,吃饭、休息毫无规律可言,这些都是记者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可是怕吃苦就做不了新闻,不管客观条件如何艰苦,都应按时完成任务,这是真正的新闻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4.实*结束,可是干记者的新闻理想却刚刚萌芽

  一个月短暂的实*之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对新闻、记者、媒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极大满足了自己对新闻最初的追求,像个初生的孩子,放肆而兴奋的哭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新闻行当的信念,时灭时燃的新闻理想火种重新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自身的不足也在真正的新闻一线显露无遗,理性思维能力欠缺,写大稿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自己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对于自身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实践,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自己,能够合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汗水、寂寞、困难面前挺了过来,可是最应该感谢的是带我的李晓敏老师,和王曦辉、王灿老师,感谢她们对我如此的信任,放手让我去独自完成采访任务,感受到了作为优秀的记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为自己树立了榜样的标杆。借此,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老师!

  美好的过去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未知的未来的还等待着自己去书写,而我,还前行在新闻的路上。

报社的实*报告4

  从七月中开始,连续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和另一位同学都在《**日报》实*。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也见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既让我体会到了社会的现实,也让我发现了一群人,他们善良,有理想有激情,是我以后想要成为的一类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我可以更好的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向一个社会人过渡。转变的过程或许是痛苦的,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日报给我这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第一天去报社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以为一进去就可以跟着去跑新闻。而事实上,负责带我的记者只是让我坐着看报纸,不停的看报纸,一个上午过去后依旧没有事情可做,也没什么人理我,说实话有点无聊。下午我就开始观察报社的运作情况了,每天看到的报纸,他们的幕后生活是怎样的呢,那些新闻背后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记者们会不会因为一篇新闻稿件一件不一致而去讨论争辩呢,带着好奇的心情开始了下午。大概三点左右,一个首*记者拿着小本子挨个的问记者"今天有什么稿子?",记者边说他边记,然后首*记者把已经做好的选题告诉总编辑,总编辑斟酌,看看可不可行。总结一下第一天,就是在报社看看他们匆匆离开匆匆回来的忙碌着。

  第二天到报社,心情*静很多,不再那么热血地想去跑新闻,心里一个大二的学生肯定是不会让你去做事情的,既来之则安之,能把报社运行情况搞清楚已经很不错了,要有耐心。所以第二天我还是在看报纸,下午和一个记者聊天,觉得收获颇多。他说有时候也不能写太敏感的东西,不能出叉子,不然宣传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要尽量的把稿子写的软一点,好玩一点。跑新闻的时候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对于跑现场,一定要注意细节。他说他有次和同城好几家媒体去一个现场,一个男的劫持一个女的,男的正拿着刀驾在女的脖子上,形却当初势比较危机。很多同城媒体看见里面有点动静,一窝蜂往狭小的案犯地点冲去。但是他就一直站那里不动,远远望着,因为如果离案发现场很*肯定看不到什么,再加上几个摄影记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不动是为了看到更多其他媒体看不见的景象,比如他看见几个警察进了一辆黄色 的出租车,他知道马上肯定要有行动了,果不其然黄色出租车慢慢靠*罪犯,乘其不备把罪犯制服。他说,如果观察的够细致,报道**营救前的一系列准备,以及一系列的变化,那读者就会觉得新鲜而有看头。你报道罪犯挟持人质,然后**成功解救,那画面感不强,也没有什么亮点。听他绘声绘色的说,真的很有意思。

  就这样过了几天后,我终于被告知有事做了--接热线。部门几位工作人员交代了一些工作细节,我们就开始工作了,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时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因为无法做到边听边记录到电脑上,刚开始都是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据说采访记录也是相似的,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在接电话的空余时间还是看报纸,包括其它几家报刊。旁边的工作者说,看报纸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

  两个星期过的很快,虽然在报社没有固定的老师,也学到了不少。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锻炼了采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工作中如歌跟别人打交道,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人。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报社的实*报告5

  七月在报社实*,一个月时间的付出带来了收获,虽然可能这份感悟并不见得多有深度,但毕竟是经过自己一分一秒投入的工作而得出的,于己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首先,自然是工作的压力。报社的绩效工资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赚的多,自然需要多出去跑,线索多了,才有东西写,而写出来的`东西,又需要得到上级的认可,才能发表。当然,稿件少了,人轻松了,可拿的钱也相应少了。每天我大概早上九点多到办公室,一般办公室里,除了一群实*生之外,正式记者是比较少的。导致我一度以为报社的工作比较轻松,不用早起来上班。后来才渐渐明白,早上的时候其实记者们经常都在外面奔波。下午来了以后工作到比较晚的时候。每天下午我六点兴冲冲地回学校的时候,办公室里人头攒动,似乎都才刚进入工作的高峰。带我的老师每天晚上九点左右才回家,隔壁桌的一个记者,怀孕几个月,晚上有时还要挺着大肚子工作到深夜。后来知晓这些的时候,心里觉得诧异,因为这一切似乎都和原先关于报社的想象太不一样。

  实*结束离开的时候,老师在电梯门口还一直跟我讲,以后要找个好点的工作,不要来报社,对于女孩子来说,实在是太不稳定,压力也太大。不稳定是必然的,因为经常临时接到任务,立即就得出发,不管是在酷暑的中午,还是滂沱的大雨时分。我所实*的部门相对来说还比较轻松,隔壁桌跑现场的部门只要接到电话就马上奔向事发地,为了争取有价值的新闻和时间赛跑。在办公室听他们讲着一个个惊险的故事,固然精彩纷呈,但这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第二,学*的过程中,好的老师和自身的努力相辅相成。办公室里的实*生很多,大家三三两两地挤在一起,有时候交流起来,大家经常会抱怨,自己的老师如何如何,觉得实*的过程中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进来开始实*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抱着要来好好学*的愿望热情地投入工作,可是很快就发现,单调重复的工作很乏味,将本来就不多的热情一下子就消磨掉了,忙碌奔波的记者们也无暇顾及自己,很多实*生就天天坐在那里玩电脑看报纸等下班。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有相似的困惑,但可能我运气要好一些,带我的这个老师是个很活泼也很好相处的姐姐。在报社的一个月里,她的指点下,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怎么规划稿件的内容和吸引人的眼球,怎么收发传真,怎么使用稿件上传系统,看看编辑的修改方向来学着完善自己的文字向编辑的品味靠拢,怎么有技巧地给一些当事人打电话,巧妙地采访。她真的是个很耐心而且很负责的老师,把好多东西慢慢地全部传授给我,充分信任我,在我不懂的时候不厌其烦的讲解。她把饭卡留给了我,让我中午在报社吃饭,不用像周围的好多实*生那样,大热天的中午出去找个遥远的小饭馆吃东西。正是因为遇到这样一个好的老师,让我的实*过程减少了很多阻碍。

  一个好的老师之外,还需要个人的努力。我承认自己的确是很懒,没有自觉主动地去学*更多的东西。本来开始想的是,去报社之后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以及报纸的排版都要学*一点的,但是每天写完稿子之后,我就会堕落地上网瞄一瞄,玩一下小游戏,看一些视频。好吧,我忏悔。个人的努力之上,成果肯定会更丰富多彩,但是有些人,比如我,总是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在手头工作完成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动力继续学*,这种惯性真是要不得,啊呀呀。说到底,还是自己不上进,长叹一口气。

报社的实*报告6

  实践职务: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x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告人 :

  系 别 :

  班 级 :

报社的实*报告7

  作为未毕业之前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实*的经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两个多月的实*,我对基本的新闻采编流程有了大概的掌握,能够初步独立采访,独立发稿。在报社除了*时采访、写稿之外,还被安排去值班接听记录报社的热线,通过电话了解记录爆料人的新闻素材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另外指导老师XXX老师也很耐心的给我讲解做记者的基本素质,修改我所撰写的稿件。两个月下来收获很多。

  首先是通过多读新闻来看一些优秀的稿件,分析作者的逻辑和思路。刚去的几天,X老师就让我看了很多他以前写的稿子。因为他是报社里的调查记者,写的都是比较大型的调查稿件,十分注重调查的细节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往往从寥寥几笔就抓住了事件的核心,从事件的暴露出的问题层层深入,经过对几个关键问题的了解,很快就深入到了现象本后的本质原因。而且,事情的起因都是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问题。例如,《XXXX的系列报道》,从群众的反映,到问题的形成,到施工方的采访,到最后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几个部分的分析调查,最后揭示出问题在于施工方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利益勾连。整个实*过程中,一有时间我就在X老师的指导下看各种稿件,深度的、即时的、系列的、专题的。而且还要看不同报纸对同一事件是如何报道的,这背后就反映出记者整合新闻、呈现新闻、采编新闻的能力。

  其次是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采访确实需要很多技巧,如果不能有效的和被采访人沟通的话,就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素材。尤其是遇到各种纠纷的情况时,当事人往往各说各话,同一个事件呈现出不同的说法,就更考验记者的功力。要经过不止一次的访问,才能把重要的信息采访到。如果纠纷中存在受害方,而且受害方能够明确提供有效的证据的时候,事情会比较好处理,因为受害方会比较配合记者的采访,而对受害方的控诉对象则需要根据事情本身,采取旁敲侧击的迂回策略,来获得关于事实真相的信息。这种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电话采访的时候一定要获知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职务等信息,这是对信源的确定,也是我得到的一个很重大的教训。在关于“XXXXX”的新闻中,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把握好,最终没有得到关于对方的任何有效信息,最后还是由老师出面方才搞定。

  关于调查报道,一定要拿到证据。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事实报道不能空穴来风,有明确的依据。我在调查报道方面得到的教训就是要注重证据,抓住关键,而在最后的稿件中则要呈现能反映问题关键的证据。因为新闻选题的原因,很多采访都要通过电话进行。电话采访的一个取证方式就是录音,再有就是要获得相关照片、视频等材料。在采访“XXXXX”事件中,这一教训得到了清晰的诠释。在X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受害方和相关责任方进行了深入采访。但是,X老师在修改的时候则指出:“为什么不把刚刚电话采访的情况反映上去,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呀!”我就此终于领悟到,调查报道一定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不能简单的归纳或者代替事件当事人说话。

  分析事件、找到现象背后的关键和本质。很多新闻现象,单从表面看感觉没什么,只有经过仔细深入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有一双“火眼金睛”,把所呈现出的新闻碎片和应然的情况进行对比,以此发现问题所在。如在“XXXXX”事件调查中,一名消费者为记者提供了自己的购货单据,问题家具的照片等材料,但是不经过仔细的`分析,就会觉得这些材料除了照片上显示的家具出现裂缝的情况并没有其他问题。但是仔细看了购货单以及其中的每个条款之后,就发现,原来,在购货协议单上早就存在着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如收到货款7-10天发货,这样子商家就有了缓冲的事件,消费者着急需要家具装修就没有办法让商家快速发货。另外,还要求顾客必须盖某章之后才可以退货,而实际上购买是由卖场里的店铺操作的,根本就没有盖这个章。仔细看有一大堆漏洞等着消费者去跳。所以,这就让我学会了去分析新闻,在分析中发现新闻线索。

  热线值班也是一种锻炼。实*期间我觉得比较能学到东西的另外一个地方是热线值班室。每周有两三次热线值班,爆料人会不时打进热线,讲述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值班人员就负责把他们讲述的新闻线索进行记录。我就把这当做是新闻采访,对每一个热线,我都尽量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内容、如何发生、事件当事人等重要信息,写成一个简单的小新闻,因为接触的都是各种类型的人,所以这也是一个有益的提高。

  以上,仅仅是实*过程中最受感触的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通过更多的实践,我会学到更多的新闻生产的基本功。这里对为我提供实*机会的XXX报社表示由衷感谢,对在实*过程中指导我的XXX老师、XX老师和XX老师等表示诚挚感谢!

报社的实*报告8

  二 ○ 一 二届 毕 业 实 * 报

  学 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

  姓 名:刘飞

  学 号:1107080126

  指导教师:竹子

  完成时间:20xx年4月28日 告

  从2XXX年的2月18号到3月20号我在西安商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间虽短,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实*报告总结:

  选择《西安商报》作为实*单位缘于一位认识的中文班的同学的推荐,《西安商报》是有西安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经济生活类报纸,创刊于20xx年。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商报实*是正确的选择,商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实*生都由两位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商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的是商报的李老师和詹老师,李老师在报社工作了将*十年,是一位资深的记者了,詹老师则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但我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大河报》《成都商报》《华商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之余把看报纸当做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第一关。我实*中我认识到好的新闻稿要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实*的第三天李老师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李老师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还有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有一次我们要采访一位高校的教授,可是联系不上,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詹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同学的同学真的.就联系上了教授。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记得有一次我单独去采访,我报了老师的名字,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老师后来批评了我,他要求我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可见对记者而言,交际范围很重要。

  报社李老师一直要求我要学会扩展思维,目光要独特。他经常让我关注财经类的新闻信息,他说,现在很多报社都主打社会新闻,所以社会新闻很多,我们多关注社会新闻以外的东西,没准就能另辟蹊径,写出优秀的稿子来。事实也是这样,不光目光要独特,还要会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阅读就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次詹老师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上面的报道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房价的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记者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老师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老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新闻就在身边。”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老师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实*期间我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才发现记者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得懂,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一次去采访一起交通事故,李老师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到了现场我都吓傻了,现场情况很惨,老师采访交警了解情况,我们躲在旁边不说话,后来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说现场太惨了,都吓傻了,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们,作为记者,连这点是都扛不住怎么行,不管现场怎样,你的采访都得照样进行下去,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后采访就比较主动点了,也能提出一些水*比较高的问题来。

  在报社期间深刻体会了作为记者的艰辛,有的记者一天不停的在跑新闻,晚上工作到很晚加班加点为了第二天报纸能发出最有价值的消息。报社是一个很和睦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之间没有隔阂,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部分职位的高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但这都是为了出精品稿件。我们这些实*生也是耳濡目染,*时有什么想法都及时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放开手独立去做。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商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实*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由于学校离报社较远,每天就得6点起床,往报社那边赶,晚上有时候稿子较多就得加班,回到学校已经是深夜,好几次都遇到没有公交车回不到学校的事情,自己也曾想放弃,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老师也很照顾我们,知道我们路途远,所以尽量让我们每天都早点走,真的是无微不至。实*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

报社的实*报告9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报》实*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大河报西区记者站的主任,是报社人员的老资历了,主要负责绿城新闻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去郑大一附院,采访一个因路况问题摔成重伤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信息,因为写新闻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8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上了,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而后来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七夕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一些百货商场转悠了半天,问了几家家珠宝专柜和一些餐饮店,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报社的实*报告10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

  一)、《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

  《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

一,文摘性的杂志。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

  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 、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二)、《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

  其中主要是有关*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成立、*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实*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具体来说:在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①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②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读报参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

  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

  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凡人身上的不*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凡的人身上的*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1)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

报社的实*报告1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

  一)、《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

  《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

一,文摘性的杂志。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

  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 、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二)、《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

  其中主要是有关*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成立、*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实*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具体来说:在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①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②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读报参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

  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

  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凡人身上的不*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凡的人身上的*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

报社的实*报告2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

  一)、《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

  《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

一,文摘性的杂志。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

  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 、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二)、《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

  其中主要是有关*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成立、*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实*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具体来说:在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①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②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读报参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

  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

  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凡人身上的不*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凡的人身上的*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

报社的实*报告3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暑假报社记者实*报告。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实*报告《暑假报社记者实*报告》。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 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实*报告4

  在学校学了三年的课程,中间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也曾在新闻单位做过短期的实*,只是接触了一些新闻采编而已。从XX年7月大三暑假开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后半年多的时间,作为“全职”实*,收获与以前的短期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半年多,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跑遍大江南北”,这其中有许多人生的机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觉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来想不到的价值。下面就按时间,以实*时不同的单位来做个总结报告,算是对我毕业实*画上一个句号。

  放假前,托人帮忙与东方今报胡杨副总联系好了实*岗位,一放假,我和新闻班的惠万里就到了今报热线部实*。今报的记者都很年轻,大家关系都好相处,带我的杨海霞记者和与我座位相临的孙旭阳记者对我特别好。

  到那后,第一次出去采访是和一位做实*摄影的同学一起跟着杨文哲和摄影记者邱琦去做个车祸稿子。是一位农民开一奔马机动三轮卖菜,可对他们郑州市区是禁止进入的,当在一路**警要将他们拦下时,农民可能心里一慌,车子没控制住就把交警给撞飞了。我们接到线索时,也没有现场,受伤交警被拉往医院,农民正被带往交警队。我们就直接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受伤交警正接受检查,一名女士扶着一名儿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声充满了惊恐。

  第一次见到如此的场景,我吓呆了。哪里还会采访新闻当事人,就跟着他们乱转。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们就离开了。离开时,杨记者问我“你怎么不采访啊?”我说“我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该怎么采访,他们在痛哭啊!”“这算什么啊,以后比这更惨烈的场面多的是!”他有点生气的对我说。接着邱老师也发话了,“你看看你们两个,一个不问一个不拍,以后还这样就不带你们出来了!”我们两个听了,都低着头。

  杨海霞老师让我做的第一个稿子就是个大策划,是“重磅阅读”版上的,主题是探讨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长大了但养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赡养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轻一代)问题。她只把选题告诉我,让我去郑州的都市村庄里去采访寻找这样的案例,她也找案例并且采访有关专家。我就一个人到都市村庄里去找,以租房的名义,边谈房子边和房东老太太们聊他们的儿女,让我庆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较有典型意义,有新闻价值。就这样跑了三个都市村庄,第二天又去了两个街道办事处,问问他们年轻人有多少事业登记,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就这样,光这一个事,跑了4天,写好稿子,等了一个周,稿子终究没有刊登。接着又做了黑龙江某地恢复婚检和大学生可以结婚规定的“重磅阅读”稿,我就一个人去河南财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等校园转悠,采访大学生对可以结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学校就有一名女大学生结婚了,女孩出嫁当天也也经历了。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没事。但等我回去,被杨老师一提问,才发现自己问的好不详细,许多细节都没有问到。稿子写好就刊登了,但没有署我的名。这个虽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还是可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后来得知我们那篇啃老族报道没有刊登是因为采访中心的`领导与我们热线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为我们这个稿子部主任也参与了就以一些理由给拿下了。与此同时,他们刊登了一篇确实很烂的稿子,我很生气,就在内部论坛上发对刊登的这篇稿子的批评意见,讲了些这篇稿子从选题到采写的种种缺陷。后来,又因为一篇模仿杭州《都市快报》风格的稿子被有象征意义的评为a稿而引起极大争议(大家争议的不是能否学*,而是应该如何去学*,不仅仅是只学到外在的形式)。该稿第一部分是群众来信,诉说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经历,说司机态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结尾仅用了100字左右的“记者核实”,说是核实只是打电话,问了问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说若有这样的事,我们一定严肃处理,但他却没有采访当事司机。但由于是所谓的都市快报风格就被评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来到报社要见记者。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规定因负面事件只要见报,司机就被辞退。一篇小小的稿子,却使一名工人失业了。我又在内部论坛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就得到了应该承受的东西——部主任一连两次在办公室里传达上面的指示:实*生不准乱发帖子。又告诉我连在“西祠胡同河南媒体”里也不准我发帖子。我很恼火,不让我在内部论坛上发就算了,为什么外边的网站也不让我发,管制也太严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一到报社,就在内部论坛上发了一些对今报办报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策划,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到的第7天就被采访中心的主任(属于报社领导级别)电话打到办公室给叫了过去“接见”,问了我哪个学校的毕业了没有以后有什么打算如此等等,还鼓励说以后多提意见。回头看看,成也发帖,败也发帖!杨老师就私下对我讲,其实报社里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刚毕业以后别那么冲动了,有些时候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但你却妨碍了别人或损害了别人,那么你就会有麻烦的。以后做人要低调,工作要高调,不差于任何人。孙大哥(我是这样称呼他的)常在请我吃饭的时候给我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对我以后的影响是长远的。

  后来上面又有规定说不让署实*生,只能署通讯员。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时,我见网上

  有“苏中周刊招聘实*生,工资每月500,包住,有福利食堂。而周刊管理团队是由时代商报、现代快报、信息时报等中层领导加盟。”这些条件对我都是极大吸引力的,物质方面的不说,光广州三大报精英加盟,还有*名记者徐祥也准备加盟,就吸引了我,我若可以去的话该能学到多少先进的报纸采编经验啊!但我还是小心的很,怕被骗,于是就上了“*名记徐祥在线”找到他的信箱,给他发了信咨询情况,他说他不去了,但那里面都是他比较好的朋友,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我就投了简历,谁知第二天他们就通知我8月15日到南京或扬州报到,我高兴的很。就向热线部主任和各位老师以及万里告

  了别,只身南下了。走的时候,因为来的时候是告诉*要实*2到3个月的,可我呆了20天就要走,心里没有勇气去见他,给他发了个短信就匆匆地很不好意思到离开了东方今报。

报社的实*报告5

  这个寒假我到《武汉晨报》经济部实*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经济部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主要负责经济民生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参加物价局组织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当天我们参观了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下一些数据信息,写经济新闻数据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5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5分钟不到就把我5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学了将*三年的新闻,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在我单独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情人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大洋百货和王府井百货转悠了半天,问了七、八家珠宝专柜,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去好又多超市采访,从促销员到顾客全都拒绝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很是尴尬。这几次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原来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认识[文章来日*],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啊,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正因为这样让我突然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具有挑战性,很有吸引力,坚定了我要做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决心。

  在这一个月的实*过程中,我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以前在学校老师也要我们写过会议新闻,我当时就觉得这种新闻很难写。老师第一次带我去开的是一个农业工作会议,我很认真的做了记录,可是回报社写稿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写出来的稿子老师说不合格,后来老师告诉我,这种会议新闻一定不能绕着会议写会议,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会议精神。以后去开会的时候就比较留心了,现在写会议新闻已经很得心应手了。

  除了老师交代的一些采访任务之外,我还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新闻,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今天是猪年,我发现花鸟市场居然有一种宠物猪卖的很好,于是自己壮着胆子去做了一次采访,然后写了稿子发给老师,老师说题材可以,不过访问不够详细[文章来日*],让我补充采访。当时听到老师的肯定我很受鼓舞,马上进行了又一次更深入全面的采访。这次从发现新闻到采访到写稿全部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那种成就感真的很好。

  这次实*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报社的实*报告6

  从1月18日开始到现实,已经差不多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的.日子里,见过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这些人和事,都让我体现到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同时也存在那么一群人,他们善良,他们有理想,有激情,他们的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正因为有了这经历,使我逐渐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尽管转变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很感谢学校和报社给我提供了一个到社会中磨练的机会。

  春节前夕,刚刚完成期末考试,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另外三位同学就来到了《深圳晚报》实*,而年级里其它同学都要等三月后才开始实*,我们比他们足足早了一个多月。对于深圳这个大都市,我们四个人都很陌生,尽管我们都生于广东。因为时间紧迫,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匆匆忙忙地来了。那时候,对于哪里能就餐,哪里有住的地方等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都不清楚就赶过来了,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我们义无反顾。

  1月18号那天,我们四个人在上海宾馆下车,把行礼放到一个同学在深圳打工的朋友的宿舍后,下午我们就来到福田区商报路商报大厦19楼报道。刚好在一楼就碰到了晚报综合办公室主任,带我们上去填完表后,我和其中一个同学被分到了社会部,其他两个同学一个在政文部,另一个在文娱部。之后,大概晚上6点,我们开始找房子。来之前对深圳一点都不了解,大家以前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独自租过房子,幸好有一个同学的朋友一直都在帮忙张罗,晚上约9点的时候就找了一个满意的地方。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在那间狭窄的房间住了将*四个月,当时我们全部的家当就只有衣服。

  社会部是报社里最大的、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包括热线组)。正因为我们报的是社会新闻(包括突发新闻),经常要到各个地方跑来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个部门,同时也是最锻炼人的部门,我非常有幸来到这里。1月18日报到的那天是星期五,报社全体员工刚好要在周六、日到东莞开年终大会,部门一位副主任和热线组几位同事交代了关于工作的一些细节后,我们被告知1月19日(即报到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上班——接热线。

  对于我们部门来讲,热线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几乎所有突发新闻都是首先通过市民打热线电话报料,然后对于那些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们再通知记者出去采访。接热线电话看似简单,但其实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这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对以后正式采访都非常有帮助。首先要把报料人所说的事情记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有些报料人自己对事情的经过不是很了解叙述也不祥细,所以我们就要多问,通过报料者我们能了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时候报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我们来说有很大作用,倒如发生了车祸,伤者被送到医院,而报料者就是医院里的医生,那么说明这个料可靠性很高,因为*时我们也会接到一些假的料。我们每天接到的每一条报料都要打进电脑进行统计,开始还不能边听电话边输入,于是就先把关键的地方记在纸上,然后再输进电脑。这跟我们采访时记录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关键部分(关键词)记下来,回去后再根据这些笔记写成文章。

  接电话的同时,在空余时间我们就看报纸,包括《深圳晚报》和深圳其它几家报刊。除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外,还要注意报纸上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别是要注意本报记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实*,以后写文章就要符合本报的风格。因为记者*时都要在外面采访,在报社的时间一般不多,开始时我们都难得见一面。接了几天电话后,终于有机会跟记者出去采访了。

  部门里有个比我们早来半个月的见*记者,因为大家年龄比较相*,于是开始就跟着他到外面采访。记得第一次跟着出去采访是在1月21日,某小区一住户阳台上的玻璃因太阳照射原因会突然碎裂,而楼下刚好就是一个花园休闲区,每天很多老人、小孩都在那里,如果玻璃掉下砸到人后果将很严重。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情况,采访了住户和该小区物业管理,听听双方的说法。采访完后,记者说这个稿让我写,但想到自己才来3天,没什么经验,怕耽误了事情,最后还是没有写。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迈出第一步,从1月24日跟主任、夏老师合写第一篇稿,以后就越写越多了,再后来就有了独立采访和独立写稿的机会。

  跟其它部门不同,我们部门历来都不会给实*按排固定的老师。按排一个记者作为固定的老师或许在*时能给实*生指导和意见,但这样也会使得学生集中写同一类型的稿,因为每个记者都有固定的一条线,并且这些指导和意见也是单一的。但是,作为报社的一个记者,特别是社会部的记者,*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知识面要非常广泛,要有丰富的常识。虽然我们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其实部门里每一个记者都是我的老师,在这四个月中,部门里每一个记者我几乎都试过跟他们出去采访或者完成他(她)们交代的任务,所以也接触了很多东西,去过法院、*、消防局、交警局和司法局,作为记者,“公检法”的稿是必需掌握的;也接触了很多人,上至*官员,下至*民百姓,中至企业老总。除此之外,作为社会部的记者,还要掌握如何采写包括违法建筑、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劳资纠纷、消费*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各样的新闻题材。

  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这里我跟得最多的就是华祥名老师,华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他教会我如何写“公检法”的稿件,后来也把任务交给我,放手让我独立采访、独立写稿。记得在2月21日,我们为了完成关于沉香树被砍的稿子,连续两天去了梧桐山;为了找那些被砍的沉香树,不顾危险,在下雨天去爬超过75度的山坡,最后终于找到了。稿子完成后,也发了一个整版。第一次暗访也是华老师带着我的。2月19日,我们要暗访一个非法的异地违章代理缴费点。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后,我就匆匆忙忙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确认这个非法代缴费点是否还存在。等我们到了那个点后,一进门店主就问我们是否记者。当时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打电话过去确认时我用的是热线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查到。当然,我们都否认是记者,只是要找人代理交费,后来暗访还是成功了。虽然开始有一个很大的失误,但从这件事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错了第一次便不会错第二次。作为记者,首先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其次才是写稿。这是都是华老师教会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

  实*后,才知道媒体工作跟书上的所说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采写工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勤于跑腿多积累经验,要知道每一种文章的风格,要学会写每一种题材的文章。你可以不知道麦克卢汉是谁,但不能不知道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可以不知道什么叫螺旋定律,但不能不知道什么叫故意**,什么叫故意伤害。丰富的知识和常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实*期间,总共发了50多篇稿,其中有跟记者合写的,有写完后让记者改的,有自己改的通稿,也有独立采写的。除特殊情况外,每天几乎在9点半前就到报社,晚上基本上11点后才回去。为了工作,曾经在报社的地板上睡了好几个晚上;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也试过多次饿着肚子一整天。记得在4月20日,因为下雨的缘固全身都被淋湿了,鞋子当然不能幸免。第二天(即4月21日)接到采访任务,就立即跑去采访了。等采访完回来写完稿,发现鞋子已经干了。在生活上,以前除了在学校住宿外从来没到外面住过,来了深圳之后,我们就要自己租房子,交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等,一切都要自己处理。我们同学四个人,就在一间狭窄房间里同甘共苦地居住了四个月。XX年初铺天盖地都是雪灾的信息,这个冬天是几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我们每天却不得不用刺骨的冷水来洗澡,因为根本就没有热水器,也就没有热水,当时我们房子里唯一的家当就是衣服和被子。

  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仅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提高了对新闻的敏感度,还学会了在社会上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并且还炼就了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以后出到社会不管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非常保贵的财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认识了一群亦师亦友的记者,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去玩。他(她)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令我变得更加成熟和优秀。我非常有幸认识这样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朋友。

  当然,在实*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跟别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在实际采访中抓住关注问题,在写作上也要有所提高。倒如在4月5日调查某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问题。因为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在采访一个工作站的站长时大家出现了一些矛盾,并且在接二连三的采访中都没有问到最关键的问题,最后搞到双方有点不和。同时,也因为没有工作证这个问题,对方一开始就怀疑我的身份。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说明我还是没有考虑周全,也缺乏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之前所说的关于暗访非法规章代缴费点那个失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会改正自身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对我以后走出社会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感谢学校和报社给了我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使我终身受益!

报社的实*报告7

  暑假从7月12日到8月22日,总计40天。我的暑假实*分为两大部分,即7月12至7月28在《*改革杂志社》担任《*改革》、《改革内容》发行员、记者,关爱弱势群体互联网功名记者、编辑。

  7月29日至8月20日在陕西省*《各界导报》做实*记者、编辑。整个实*延续了五个周、30余天。在实*期间,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当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都将会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万分感激两个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实*的宝贵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报社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着重从实*见闻,实*体会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实*报告。

  实*见闻

  实*一开始,杂志社曹老师给我介绍了单位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发行员和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一点和后来在《各界导报》的开端大致相似。对于记者的行业,我有着浓厚的兴许个极高的积极性,每次来访或电话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尽快的赶写稿子,有时老师会给你一些机会,让自己协助她编辑稿件,这样我也是首次接触了专业的报纸编排软件——“飞腾”软件。

  我也贴身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和压力,以积极者遍及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自己*时在校学*只是理论课的学*,另外所学专业与新闻传媒相距甚远。所以一进行媒体行业,要学的东西非常多,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但是,指导老师每次带着我采访、编写稿件、修改稿件,学*业务知识、鼓励自己努力寻找新闻线索、这令我的新闻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各界导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各界导报,每周六早上九点召开全体学术研讨总结大会,上到总编下到实*生都非常重视,那是一个遍及经验知识传授,接受社会在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台。另外,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到八点二十进行例行晨会,进行新闻信息、工作心得、生活体会等的交流、汇报。还有一点也令我时感压力所在——“各界导报是党政机关报”、这时报社主编滑战林老师开会时间时向大家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记者们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性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和营销、只要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得心应手。为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为今后的学*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报社总编武老师重点强调:“我们要为最权威的报纸,权威与质量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公共努力。为着这个目标,赵丽老师多次明确告诉我;“我们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做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的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一次正确处理稿件。”我觉得这重质量报纸,应从四方面理解:

报社的实*报告8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XX县《今日邹*》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两个月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的今日邹*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电话,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

  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接下来说一下在实*中我所领悟到的东西。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必须做到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才有新闻的价值。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我还特意打印了份县领导的排名和职位以免出错。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往往30张照片选出1张满意的就不错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是不是都系都拿全,采访本、笔式最基本的了。千万不能忘记拿。我刚开始采访时经常玩记拿采访本,在采访中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受到了老师们的批评。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

  第三要有一个健强的身体。作为新闻工作者,整天风力跑日里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工作。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不错,其实大错特错。我跟着*的领导去我们县比较优秀的企业参观时,开始并没有什么不适,但是到了恩贝集团后,我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同行的**告诉我是饲料的味道,就是这种奇怪的味道,让我有了想吐的感觉,开始在车里还好点,当大家下了参观车到厂房去参观时,我也尾随其后,谁知越往里走味道越大,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从厂房一路小跑跑了下来,谁知我刚跑到路边就“哗”的一声吐了起来。接下来的参观我都是懒懒的呆在车上,因为实在是没有力气下车了。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稿子的质量。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个无形资产。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卖弄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比如我去医院采访的外二科医生槐主任,在采访中他就不停的说着一些医护人员才懂得术语,带我的左老师因为是医生家属听起来就比较容易,对于我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这就提醒我,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多加一步:对于要采访的领域多做些了解,不要在采访中显得比较无知。但这样做只是临时抱佛脚。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时多看点书,扩充以下自己的知识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知识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把真实的新闻传递给大家。针对*几年来的假照片假新闻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有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我在采访中经常遇到数字夸大话的情况。甚至有虚假的新闻,纯粹是编造出来的。这种线索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一概不用。直接pass掉。由于我们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把真实的新闻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发挥报纸的真正作用。

  在报社最大的收获用自己的文章来真正地帮助可以帮助的人。虽然是大学生,但是社会责任感让我确定一点;认真做人、认真学*、认真做文章。感谢所有帮助我的老师,他们是记者,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热情令我敬佩。他们不仅教会我新闻宣传的知识,更让我懂得做一名记者的责任与良知。感谢我们《今日邹*》报社的刘书臣部长、赵总编和李总编,感谢带我的编辑部和记者部的.各位老师。

  如今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无论今后我是否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但我的这次实*经历将令我终生受益: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报社的实*报告9

  一、实*动机

  由于对新闻写作、报刊编辑有较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目的

  学*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任务

  学*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实地采访并撰写新闻稿件。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

  2、报社简介:《云南信息报》创刊于198x年,既算一份老报纸,也算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因为从去年下半年与南方报业集团整合之后,全新改版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报社采用南方报业集团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版面布局、版式设计、新闻采编、思想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昆明往事旧闻”、“老房子”等系列的推出,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类报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云南信息报》成为一份品味较高的都市类白领读物。

  五、实*情况

  本人于20xx年x月至x月在云南信息报社时政部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工作。

  本人为时政部实*生,主要跟随本部门记者对昆明市发生的时事新闻进行采写工作。在实*之初,对于新闻采访能力和新闻稿的写作能力均感不足。报社老师让我比较同一天出版的《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哪些有价值的新闻他们做了,我们遗漏;哪些新闻他们没有做,我们做了;哪些新闻,大家都做了,但又是哪家报纸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比较,感性认识新闻报道,直观地学*新闻写作。

  在报社学*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x月2x日,我接到第一个采访任务,跟随报社一位见*记者李德(南开大学20xx级毕业生)一同前往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采访“昆明首届儿童读书节”。由于活动分两个地点进行,我们也是分头行动,最终圆满完成采访工作。并在28日发表《引导孩子阅读高雅经典作品》新闻稿。在练*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报社张晓青老师、吴珊老师、凌剑伊老师的点拨与指导。由于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学*过一般新闻稿、应用文的撰写,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此与新闻强调真实客观的原则向左,受到了老师批评、指导。导语的设置、标题的拟定以及结构上也有不规范的地方,这些在向报社老师的学*过程中不断的纠正,新闻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此及基础上独立发表了《云大创业计划大赛决出金奖》、《“为劳动者歌唱”》等新闻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次记忆犹新的采访经历。

  x月27日下午7时许,我在学校接到报社吴珊老师的电话,得知当晚8点昆明市官渡区一场以“为劳动者歌唱”为题的文艺汇演在前卫镇福德社区大礼堂举行,吴老师要我前往采访。接到采访任务之后,我与0x新闻一位同学带上采访本和相机立即赶赴现场。由于不熟悉路线,加上中途转车,到达福德社区的时候已经是8点过半了。在与现场组织者接上头之后,我们马上分头行动,她负责照相,我负责采访记录。据活动组织者——昆明携手互助社工作者张绍东介绍,本次活动由世界宣明会昆明携手互助社和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共同举办。北京打工青年艺术团是一支由打工者自行发起创办,以文艺的形式为打工群体提供社会公益性演出的民间艺术团体。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和权益宣传活动,受到广大工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此次来昆巡演是他们第二张专辑《为劳动者歌唱》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整个礼堂之中座无虚*,台上台下气氛热烈。“我们进城来打工,谁也不比谁高贵……”打工艺术团青年歌手许多吼响了《打工号子》,强劲的打击乐至今会令我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大约9点半之后,终于结束了采访工作。当时报社是这样规定的:下午x点报题,包括标题、篇幅,是否配图;晚上8点就要上传编辑。另外我也担心赶不上末班公交,于是先联系了报社编辑,编辑说明天来不及发稿,只有后天发。这就不必急着赶稿,于是我们马上去赶公交,希望能在宿舍关门之前赶回学校。

  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之后,也面临了一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这就是20xx年“高考进行时”系列报道。在本部门的内部会议上,领导作了工作部署:

  x月x日,考点探营。即对昆明1x个考点情况摸底。

  执行:徐琪艳(西山区)、季婷婷(盘龙区)、徐东明(五华区)、曹胜婷(官渡区)

  本人被安排对五华区x个考点进行“探营”。下午2:30许,到达了昆三十中,这是一个三校生考点,我重点了解了一下它的考场安排,安全医护情况。随即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云大附中、云师大附中、昆八中等学校。由于道路不是很熟悉,加上转乘公交又遇堵车,到下午x时许我离开师大实验中学,整个熟悉考场的时间已经接*尾声,五华区还有昆一中没有到达。而然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在过去。我只得立马回去赶稿子。于是直接回到学校,写完稿子之后再传给报社老师。

  x月7日,考点监控。我的目标是海口云光中学。

  早晨x点起床,早早赶到报社,因为已经事先联系,报社派车送我到海口镇云光中学。从8点半开始直到第一科考试结束,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为止,我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及时捕捉考生与送考家长的细节。并且主动采访了几位一直在云光中学门前守候的家长。并作了如下采访记录:

  高考第一天

  上午8:00,记者来到昆明西山区云光中学考点。*、交警以及医护人员均已抵达。陆续有考生与家长到达考场,考场只凭考生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校园。其余非考试人员均不得入内。

  8:x0,一位考生从摩托车后坐下来后,他父亲说:“去吧,放松点。”儿子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自己晓得!”说着话匆匆奔入大门。

  大门外几位妈妈目送自己的孩子进入校园,便凑在一块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也不在意别人在说些什么,自己又在说些什么。有一位妈妈紧锁眉头,用略带焦虑的眼神看者自己孩子的背影。另外一位妈妈麻利的翻着自己的拎包,忽然把儿子叫了回来,将手中的手表塞入儿子手中,并催促他快去。记者在她身后招呼了两声,她才反应过来,但表示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8:x2,考场内外都显得十分安静,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偶尔有几位家长站在一旁议论今年的高考,议论全国和云南省的招考比例,分析的头头是道,俨然一副“高考专家”的模样。

  随着考试开始,许多家长陆续回家,只有少数还留在校门外陪考。

  快到11:00的时候,天空漂起了雨丝,渐渐变大,成了雨点。可是在校门的家长撑起雨伞继续等待。

  11:xx,有一位母亲对马路对面的父亲喊道:“你不要在这里看着了。买好了白菜,我买好了鱼……都放在冰箱里头,你赶快回去做了,我在这里等着!”可是老爸似乎并不放心,在校门对面徘徊了几遍,终于向家走去。

  又过了片刻,雨停了。雨后的海口,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家长们相互点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这股清爽之风带入考场,考出一个好成绩。

  11:xx,大门打开,考生们一起出来。

  没有哭泣,也没有欢呼。没有跌宕起伏的场面,挂在考生脸上的只是淡淡的笑容,互相的问候和打趣。这边一个爸爸轻声问左顾右盼的妈妈:“各看见我们家娃娃?”妈妈说:“没有。是不是在前头了?”另外两位家长相互告诫:“出来了,啥都不要问他。他要说自己会说……”

  王同学的父母和哥哥都站门口等候。据了解,他的哥哥已经在昆明某事业单位工作,乘着端午节小长假过来为他弟弟助阵。看来,端午节期间的高考,还是透出了几分温情。

  11:xx,随着工作人员的撤离,整个考场变得相对的冷清。等待考生的是下午的数学科考试。

  …………

  草草吃过午饭,随即找了一家网吧埋头进去,写完稿子传给报社老师。由于报社不派车来接我,只好自己乘坐巴士回昆明。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7点了。

  六、实*体会

  从我第一次跟随记者进行采访到后来能够独立担当采访任务,令我体会颇深。

  1、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

  2、要多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参加社会实*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在实*中就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员,接触各种各样的事件,从而增加自己的阅历。

  3、实*不是被动的学*,在实*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例如张晓青老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化专业,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x、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x、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编辑,学*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记得有一次为了一篇稿子的标题,我修改了不下四五遍,还是没有令报社的老师满意。

  七、总结陈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生活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通过这样的实*经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中多想

报社的实*报告10

  匆匆来到物流报社实*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当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年*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当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煤炭,这篇稿子后来经过韩主任添彩增色,顺利刊登。

  接下来的《原油绑架全球经济上涨趋势短期不改》,从收集资料到采访,写作,准备了也差不多一周时间。但这一周让我感觉不错的稿件是后来花费不足一个小时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合理吗?》。起先是从田博士的一篇《煤炭价格不应该》约稿而展开的,随后找到各大证券研究所发表的不同观点。经过精心整合,对同一问题的大谈论的报道形式出炉,此稿虽然是一篇综合报道,但是刊发观点鲜明,时机得当,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后来,稿件配发评论及时发表。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2)

——在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2篇)

在报社的实*报告1

  实*时间:

  XX年8月5日——8月27日

  实*地点:

  **省**市**日报报业集团(**晚报)编辑部

  实*目的:

  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晚报的简介

  XX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晚报正式创刊。**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XX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晚报成为**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

  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百姓生活的“**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沟通的桥梁作用。

  由于这几个月来,国家在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因此**市*和晚报编辑部进行合作,有力的改善了各个地区的环境治理。

  自己曾在热线部实*过三天。热线电话是属于一线接触新闻的来源,特别是对于没有出门坐在办公室的记者。通过接听读者的电话,我不仅学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基本概况、理清事件的基本脉络,而且学会了以心*气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的电话。

  生活新闻:每天必定的稿子内容有“生活资讯”(以天气预报、蔬菜肉类价格、生活指数为主)、晚报帮你问。属于实用型和必备型栏目。

  法治新闻

  报社和*纪检部门合作,主要报道刑事案件。一方面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欲,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社会的风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多以特稿的体裁刊登。

  文娱新闻

  针对本市的各种娱乐活动进行报道,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与大型公司合作,举办模特大赛或者各种大型晚会)

  影视新闻

  综合国内流行娱乐事件,与全国影视同步。

  晚报超市

  综合世界的搞笑娱乐事件。多选择新鲜幽默的新闻。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广受好评。

  财经新闻

  针对市内的股票和房价及最新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和本市相结合的报道,多是发布消息。

  世界新闻

  刊载世界大的新闻事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新闻

  概括国内主要新闻,材料主要来自新华社。

  体育新闻

  摘自各大体育新闻网站或大的体育报纸,也会报道市内的体育运动。

  (8月是全民健身月,晚报就每天采访刊登**各个县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还做另一个关于民间高手绝活的系列采访)

  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城市,**晚报也是一个普通的都市报纸,在我国的众多媒体中几乎默默无闻。它的办报内容和稿件质量也需要再次提高,但是对于生活在**的老百姓,它是生活的必备品,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点点欢乐。它的存在也是由众多默默无闻但每天仍然一丝不苟的普通媒体工作者完成的。仍然是一份值得关注的报纸。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有很多和**晚报一样,立足本市进行多年以来长久报道的媒体。我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一步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实*关键词解析

  贫困助学

  这应该是自己在报社最大的收获。

  这是由“**晚报”和“**市团委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助学圆梦工程活动。通过市团委向晚报提供贫困学子的简单档案,再由晚报记者对学子家庭情况进行采访写出报道刊载在报纸上,以获得社会上爱心企业及人士的捐款来帮助贫困学子。

  因为带自己的记者负责这一个项目,自己就有幸参与了这一项活动。从因为远距离只能进行电话采访到随同记者到贫困学子家里进行实地采访,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明白: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无论捐款者捐款的目的如何,活动最后那些贫困学子都受到了资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全部受到资助到至少两千元的资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感受到了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都离自己的大学梦*了一点。

  在电话采访的时候,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采访对象还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提供关于家里的'详细状况。而部分家长也很配合。而之于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在了解学子的基本情况后会适当的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自己的大一一年的经历来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进行交流,挖掘感人故事。而他们自强不熄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定了我做一个新闻人的信心。

  新闻策划

  也许新闻的定义是属于每天发生的新鲜的事件,但是当我们投入到媒体工作时,最难的不是如何写稿和采访,而是怎样做出一系列有创新、有技术含量的策划。任何的工作都必定有一个主题,生活在变,但是生命不变。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熟悉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却一无所知。而媒体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向更多的人进行有益的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新闻策划,做好策划工作,是一切新闻宣传进行的前提。

  生活化写作

  由于自己大一下接触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消息这一体裁。但是在晚报接触的稿子,往往属于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是实效性的要求却没那么高。因此写作时,自己就犯了过于书面呆板、严肃的写作方式,没能写出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

  由于晚报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性报纸。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字要口语化、生活化。不必拘于固定的写作格式。最主要是言简意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愉快的看完报道。

  小结: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实*,让自己对一线媒体有了初步认识。明白做新闻是件很快乐的工作。因为在我国的二级城市,报纸扮演了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普通百姓和*机构的沟通。

  从路边一堆垃圾堆久了没人管到市领导出*某个重要会议,报纸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报道。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作用。也许我认识的只是新闻媒体作用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是这一点足以支持我继续向前。

  自己在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这一句话的分量。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管我们居何位置,默默无闻的记者,兢兢业业的编辑,还是支撑整个报社的老总。作为一个新闻人,没有大新闻小新闻,只有能够真正帮助群众的新闻才是实实在在的好新闻。

在报社的实*报告2

  序:在大河报实*的30个日日夜夜离我渐行渐远,我对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却愈发清晰可见。怀着对大河报秉持正义的操守,对实*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亦是对自己初入媒体一线的经验总结,感慨良久,怀着万分思绪,记录下在大一这个不甘*凡的暑假实*的收获和教训。

  在大河报为期一个月的实*期间,共发稿50余篇,大到一整版的通讯,小到豆腐块似的消息,可是对于自己这个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发稿量对自己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因为自己明白,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学*,学*“铁肩担道义”的信念,学*“妙笔著文章”的思路,这,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新闻理论的实践和新闻业务能力的提升

  带我的是李晓敏老师,跑卫生线,也就是整天和病人、医院、卫生局、卫生厅打交道的,同时也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线。

  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在*时看报、写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记得老师曾说过:咱们写的是给老百姓看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稿子写出来,服务老百姓。在这里,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趣味性等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很多东西不明摆着说出来,并不代表忽视它的存在。

  记得去采访医院“恶性疟疾救治中心”挂牌仪式,事件本身就是最多就是一篇消息,没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于是,自己写了500来字就完事了,第二天见报时,却是一篇3000字左右的大稿子。老师从采访资料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发现40多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对于不了解这种疾病的老百姓和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漏洞,详细介绍这种疾病以及其治疗、预防措施才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挂牌仪式本身。

  以前曾很鄙视会议新闻,感觉无非就是领导空泛的讲话,底下是冷冰冰的鼓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可是真正实地参加并用心发现之后,才发现其有趣亦有点的新闻。

  省卫生厅召开系统行风评议测评工作动员会,说白了,就是他们系统内部的一个自我检查制度,到现场,发了厚厚一叠相关资料,会议没开完,就回报社写稿了。很纠结的成稿之后,老师说,不行,没有内容。她仔细把资料看完了之后,提出了一些很细微的点,就是和百姓、社会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奶粉检测、职业病防治等等问题。事后,老师说,其实会议新闻是不好写的,比现场稿要难写,但同时也是重要的。会议呢,只是给了记者一个找新闻的机会。

  因为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政策、措施都是在一个个会议上提出的,作为记者,我们需要把好的政策给老百姓说明白,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所以,如何在看似枯燥乏味的会议上发现有价值的点,是需要记者有很强的新闻敏感。

  落地稿,就是国家出台一项政策或是别的媒体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稿子,作为地方媒体,针对自己本地实际情况,把落点放在本地,而写出的稿子。其价值点,就是第二落点的选择角度。

  前几日,国家*门要出台关于规范现榨饮料的文件,那么到了郑州这点,就需要调查郑州市场的现榨饮料的相关情况,看看文件规定的措施,在本地各商家有没有得到落实。必须提出的是,不可否认,几乎每个人都有喝过所谓现榨饮料的经历,所以这个稿子,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

  面对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各异的新闻现场,作为记者,就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仔细认真的态度,否则,搞混了新闻稿中最基本的信息,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

  因为缺乏关于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把一个主任医生的职位错写成了主治医生,搞的医院打电话来质询。粗心的我才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是给自己提了个醒。老师安慰我,错误之后必会进步,出现一个错,下次必定很当心,有时你觉得很细微的东西,无所谓的,可有较真的就会揪着不放。老师还举了她曾犯的一个用字的错误,可能就少了一个字,就会产生别的意思。如此看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惯必须学着养成。

  新闻“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说在部分新闻现场,有提供新闻通稿,详细介绍事件的五要素以及一些其他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资料是靠自己去搜集整理的,因次采访前列好提纲以及采访的艺术和技巧是有为重要的。实*期间,自己独立去现场采访过多次,也通常会遇到省内多家媒体,这时,一些基本的资料大家都会问到,那么如何在你的稿子里出现新的、吸引读者的要素,这就需要你能够问出有水*的问题,而问题则来自你提前列在采访提纲上。

  8月11清早,淅沥小雨,去医院采访好心人给一的哥捐款的事,无意中遇到了坐在楼梯上低头不语的妻子,出于敏感,我简单介绍之后,就坐在了她身边和她闲聊了起来,不出意料,获取了很多媒体不知道的资料。采访中,你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让他从心里信任你,什么话都敢对你说,而不是把刚刚出现在他眼前的你当作“陌生人”,而这时,说话,采访的艺术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名真正专业的记者,是需要触类旁通的,大杂烩型的,拼知识面的。这,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的基础。记得,赵智敏老师告诉我们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之外,还应该多钻研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法学、经济学”。

  而在卫生线上,对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采访医生某一复杂病例,如果需要向读者清楚的介绍,就需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转述,如果你自己就不明白,那么又怎么能向读者说得清楚呢?因此深厚的知识积淀是记者们必须掌握的,而我们,则应该趁年轻,在大学良好的氛围里不断的学*、完善自己。

  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感悟

  记者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者,而且也是推进社会这艘航船沿着正确方向航行的助推器。

  最能使我感受到这句话含义的,是源自对患白血病的小培艺的采访。最初见到她时,孱弱的身体,枯黄的脸蛋,脖子上还有化疗留下的疤痕,插着输液管,让人感觉好可怜。可是她很幸运,经过媒体报道,有家企业捐款帮助她治好了病。那一刻,才真正发现自己身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可是医院大厅里尽是光着头,穿着住院服的病人,上天眷顾了她,所以她得到了救助,可是在这看似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多少心酸、悲楚的故事。那一刻,又感到自己作为记者的渺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或许读者把我们当作无冕之王来看待,可是我们有的,仅仅是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会尽到最大的努力去真实记录,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视记者为救命稻草的人们。更多的时候,社会的进步是需要社会的掌权者们去推动。

  奋斗在新闻战线的第一线,我们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实*期间,无时无刻不被老师们的职业操守和负责精神所感染,每天奔波于新闻现场,回到报社,无论多晚,抓紧写稿,这时,噼里啪啦的敲键盘的声音成了报社最美妙的音符。

  一次去超市做关于奶粉的调查,行至半路,突降暴雨,转瞬之间,全身湿透,路人纷纷避雨,而自己却因为老师赶稿需要自己调查的资料,仍冒雨前行,因为只有一个信念,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借口。待到完成调查,拧出的雨水摊了一地。

  采访遭人冷遇、白眼,行路热得几乎中暑,写稿子熬到深夜,吃饭、休息毫无规律可言,这些都是记者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可是怕吃苦就做不了新闻,不管客观条件如何艰苦,都应按时完成任务,这是真正的新闻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4.实*结束,可是干记者的新闻理想却刚刚萌芽

  一个月短暂的实*之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对新闻、记者、媒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极大满足了自己对新闻最初的追求,像个初生的孩子,放肆而兴奋的哭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新闻行当的信念,时灭时燃的新闻理想火种重新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自身的不足也在真正的新闻一线显露无遗,理性思维能力欠缺,写大稿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自己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对于自身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实践,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自己,能够合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汗水、寂寞、困难面前挺了过来,可是最应该感谢的是带我的李晓敏老师,和王曦辉、王灿老师,感谢她们对我如此的信任,放手让我去独自完成采访任务,感受到了作为优秀的记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为自己树立了榜样的`标杆。借此,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老师!

  美好的过去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未知的未来的还等待着自己去书写,而我,还前行在新闻的路上。

在报社的实*报告3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报》实*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大河报西区记者站的主任,是报社人员的老资历了,主要负责绿城新闻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去郑大一附院,采访一个因路况问题摔成重伤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信息,因为写新闻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8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上了,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而后来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七夕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一些百货商场转悠了半天,问了几家家珠宝专柜和一些餐饮店,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报社的实*报告4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

  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致我的观众:

  7月9-8月21,我的40多天的社工实*结束了。收获多多自然是不用说的,但是并不是什么都能真正得说清楚,有些东西,还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其实,当初我说到暑假去阳光社工站实*的时候,的确让不少人觉得有点惊奇,大一,一个专业学*没深入多少的学生,居然像大三学生一样做着实*。这种惊奇也在所难免,其实,与其说这40天的实*是实*,还不如说是一种对社工这种职业的真实体验,不管是从观察角度,还是做的角度,老师多次说过,人在情境中,我就在这种情境中去感受,这也算是实*,不过是体验式的实*。

  实*的大致经历的一些事情,我已经在文章开头列出来了,单凭这些文字,大家几乎看不懂我做到了些什么,也许到了些什么?总结地来说,我得到了以下一些成长和感悟:

  no.1 也许有些事情你可以独自地用最快时间完成,但是用一个合适数量的同事一同组成的小组一起来完成,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和有更大成就感;

  这个感受是源自我对社工站五位同工多次工作的一些情景中有感而发的,或许他们的合作没有那么完美和谐,但是却引发我这种对团队合作的向往,因为一个人能做完的事情,那是他自己和自己的事情在互动,但是当一个人和多个人一起合作的时候,则是人和人,人和事情,人和自己三种互动,交叉就会产生一定量的智慧火花,哪怕带不来真正有益的创造,但是在互动过程中,一些偶尔开玩笑的合作伙伴能让工作变得不那么单调和乏味;因为团队的合作,是有着友谊,共同努力,患难与共的感觉会让你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no.2 什么是专业社工,最根本在于用心,不具备社工的心,不管你有多好的手段,你都不是一个真正的社工;

  香港社工思源在7月14日来访社工站,我也有幸在阳光社工与思源互动中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以上就是我自己认识之后的体会;一个真正社工,关键在于拥有社工心,我觉得用心做和不用心做很不同的;同工胖哥告诉我,如果你事先对这次小组活动充分尊重,不管你做得是否有预期那么好,但是参与者是能感受到你那份对自己工作的尊重,因此他们也会尊重你并认可你,但假如我们本身都蔑视了这次活动,那么我们的结局也会是被人蔑视;这多少有那个道理,人如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no.3 社工不是老好人,社工是智慧的人;

  这是我听到同工嘉超的感想之后我的简略认识,其实老师也曾经说过我们是智慧社工;是的,这也算是我们区别于非社工和社区老大妈的角色,我们不是老好人,我们对待复杂社会情况和很多意外的事情和人的举动时候,我们并不能因为我们是社工,就是要以一种老实,温柔礼貌,苦口婆心,单纯的作风去应对,否则我们不但帮助不了人,还会让自己身陷囹圄。我们讲究的是有策略,有步骤,有侧重,有技巧,有原则地应对我们的案主,我们的意外事件,需要我们强硬就需要强硬,需要技巧就要技巧,只有自己能适应世间,才能对世间有所作为,这里很强调智慧;

  no.4 什么才是专业的社工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能看到的他们现在所做的这些;

  刚刚来到社工站体验时候,以及过去看多一些其他机构社工所做的事情,总是觉得他们做得不那么有专业味道,也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正宗的专业锻炼机会,做的都是专业的工作;其实,我过去的想法是相当不成熟的,只要是和书本说得完全一样的那种专业实*和工作才是我想要的,但是这种纯专业的实*和工作,真的存在吗?在大陆,真的有吗?几乎是没有的,哪怕你去哪里实*,你也会做很多感觉没有多少专业味道的东西,哪怕你真的做了社工,在目前,你多少也会觉得很多时候做得没有多少专业味道。为了找到这种纯专业的活儿来做,那是一种挑剔的,头脑简单的要求,如果固执地这么想,那么我也许永远无法迈出实践的一步。

  但是,书本终归是理论,书本描绘的有些是理想的工作情景,但是在起步中的大陆社工事业,作为拓荒牛的这几代社工人,我们不可能真正从一开始创造出这种理想社工世界,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改善,现在也在不断改善中;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社工,他们做的工作中,不管是否有社工味,那都是大陆社工最真实的反映,什么是专业社工的工作,就是这群专业社工所做的工作,在现在,我们能这样去看待我们的理论与现实差距,会进一步推动我们迈出积极地参与实*,实践,少些埋怨和怀疑,而多些积极与开拓。

  也正如同工胖哥曾经告诉那些来社工站实*的社工学生,他说:“如果我们给你的实*内容就和书本讲得一模一样,那么你们干嘛还来实*,实*就是来发现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实*是真正知道符合国情的社工现状,这才是实*最大意义。”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而在最后,40多天的实*,我觉得社工站存在一些我认为的不足:

  第一, 社工站太小了,缺乏自己独立的个案工作室和小组活动场地,不方便及时或者合理创造一种合适情景让案主和小组活动进行;

  第二, 社工站电脑不太充足,站里社工需要轮流使用,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

  第三, 社工站创立仅仅半年,还属于一个战略推广期,我个人觉得,单凭靠一些小组,团康和个案,很难有效扩大社工站被社区居民认知度,这方面还有待社工站去探索思考;

  时光荏苒,在热电实*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凡的考验和磨砺。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个成长的*台,令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才能。

  这一个多月的实*生活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使我懂得了很多,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关爱,令我明白到人间的温情,在此我向公司的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有你们的帮助才能使我在工作中更快的独立起来。

  通过一个多月的学*,我对项目管理员这个职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工作职责是制定和完成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和监督与项目有关的各项工作,协助工程验收和竣工决算。当然,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手册上面的流程,因为管理手册是公司每个部门员工都要严格执行的,也只有都自觉的按管理手册上面的流程,工作效率才能提高。

  我于20xx年6月底通过招聘到公司项目一部上班。在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凭着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加上刻苦钻研和学*,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上班伊始,我认真学*了《项目管理手册》,并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

  2、认真向公司的老员工学*各种项目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在工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解决。虽然我们在学校学*了不少理论知识,但在工作当中发现光有理论是不够的,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再加上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好。与此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办公软件和autocad画图软件,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摸索和钻研,把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完美。

  3、主动与同事交流,热情帮助他人;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学*,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在等着我,我心里在暗暗的为自己鼓劲。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目光不能只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我也会向其它同事学*,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共同进步,争取更好的工作成绩。在天地互连的实*很快就要结束了,对我而言,这是十分珍贵的机会。一方面,让我亲身体会以一名员工的身份参与工作,熟悉了工作环境,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的锻炼和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检验。所做的具体工作有:

  1. 熟悉ugccnet标准协议;

  2. 在熟悉ugccnet协议的基础上,进行标准文本的英文版翻译只要负责第4章和第5.2节,并进行英文版文本的三轮校对,对文本中所有句子和语法进一步完善;

  3. 熟悉ieee-sa标准模版,并针对ieee标准撰写格式规范,将ieee 1888标准移植到ieee-sa标准模板,并添加工作组相关信息;

  5. 总结归纳ieee投票流程,并在组内进行讨论,使流程条理化,细节更为准确。具体投票流程为:ieee balloting阶段的投票发起,投票组织,draft提交,信息反馈和revcom(评审委员会)审查等规定,在线仔细研读,形成报告材料;

  6. ieee 1888相关材料的准备,讨论和完善。进行ieee 1888投票准备,整理ugccnet q&a的整理,并对ugccnet文本中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进行完善;

  7. 中日绿色it合作项目。项目准备工作,进行自控技术方案和自控设备选型的相关调研;

  8. 公司部门的其他事务。协助部门领导进行中日绿色it合作项目日方来访工作安排。

  回想这短短两个月的实*经历,我每天都学*到很多的新知识充实了自己,结识了新朋友,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收获了很多,非常感谢天地互连对我的指导、包容和帮助,我对这一期间公司给我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衷心祝愿天地互连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祝愿天地互连明天更加美好!

  教育实*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有着教师梦的人来说,教育实*可提高我们各项教师技能。本次教育实*,本人有幸参加学校的混合编队,实*学校是韶关乐昌城关中学。

  一、实*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师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真正的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演练。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更好的提高自己教师技能。

  3、通过实*,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中,更好的学会与人相处,协调自己的各项组织能力,更有团队精神。

  二、实*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教育实*相关文件,学*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阶段:第一周9月20日至9月25日

  (1)听实*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积极与学生们友好相处,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旁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阶段:9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班主任实*、教育调查工作三个方面。

  (一)教学实*: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思想状况、学*兴趣、方法和*惯,特别要了解与本课题的知识、技能教学直接相关的情况。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含时间分配)。并考虑教具的采用、制作,练*的内容和方式,板书的设计及演示程序,布置的作业等。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d、先将自己拟编的教案给指导教师阅读并征求意见,然后修改为正式的教案,在上课前二天送指导教师审批,经签字同意后字后,方可到班上课。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板书、板画要清楚,布局适当。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方言,减少“语病”。板书要清楚、工整、无笔顺、笔画错误,不写错别字。

  e、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讲课中应恰当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应随时使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评价要中肯,指明正误及努力方向。

  f、注意与原任教师和前后上课的实*同学搞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经常听实*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书写规格要求。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要持慎重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评语的书写要正确、规范。

  e、辅导学生时要深入到班级中去,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辅导,如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内容等。?

  f、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自*课辅导、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的工作。

  (二)班主任实*: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现状,学*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办干部会议,找学生谈心,悉心观察。 教育实*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

  一、实*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到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练兵。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

  3、通过实*,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中,由于其他队友的信任,我当选为我们实*队的正队长,在完成个人实*任务的同时,将尽力做好实*队长的各项工作,一来全方位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二来建设一支团结互助,优秀的实*队,收获一份友谊。

  二、实*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教育实*相关文件,学*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阶段:第一周9月20日至9月25日

  (1)听实*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下班跟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阶段:9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班主任实*、教育调查、实*队长工作四个方面。

  (一)教学实*: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思想状况、学*兴趣、方法和*惯。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经常听实*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

  (二)班主任实*: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现状,学*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

  b、做好日常的班级工作,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c、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d、针对各异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

  e、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f、定期开展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方法。

  g、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调查:

  a、搜集浏览调查教育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一些优秀的研究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b、在实*过程中,积极了解城关中学的文化底蕴,教学管理特点,教改经验等;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等。

  c、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做准备。

  (四)实*队长工作:

  a、带领队员积极开展和完成教育实*计划中安排的各项工作。

  b、每周召开一次对会,总结上周情况,计划下周内容。

  c、每周向分片负责老师和实*学校领导汇报一次工作,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d、组织队员队在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a、每位实*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b、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c、按照实*队计划要求,组织好教育实*鉴定工作。做好离校前的各项工作。20xx年7月7日,我们药学专业一行三十人来到了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收获也很多。

  行在福瑞达

  福瑞达在济南共有两个厂区,一个是坐落于山大路南口的老厂区,一个是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我们三十人被分成三个小组,我们组的实*路线是新厂区——老厂区——新厂区。由于新厂区离学校较远而且坐公交车不方便,因此我们每天要先坐公交车到达较*的老厂区,然后再坐二十分钟的公司班车去新厂区。虽然时间有点漫长,但是和同学们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却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一路上总是会有看不完的风景,美轮美奂的奥体中心、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枝叶繁茂的青翠柏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细细观察车窗外的济南,你会发现这座四千年的古城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吃在福瑞达

  要说起在福瑞达实*期间的伙食,岂一个爽字了得!据我所知,我们整个院里也就我们的伙食最好了,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美味可口。去新厂实*的第一天中午,刚进食堂就惊喜于眼前的情景,一排排桌椅整齐的排列着,白色的地面一尘不染,打饭的师傅统一着装,带着白色的口罩和帽子。我不由得感叹:“哇,真是太干净了!”旁边的同学说:“显然啊,人家gmp都能认证上,更别说这区区一个食堂了。“我很认同的使劲点了点头。这个餐厅是半自助式的,每人中午三份菜是限量的,米饭、馒头和汤是不限量的,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里没有一个人会大把大把地浪费粮食,大家都尽量将自己的米饭或馒头吃干净后才倒入收残桶中,这让我不由得感慨福瑞达人的自觉性和高素质。公司的饭菜质量很不错,而且懂得科学搭配,每顿有荤有素,每周有粗有细。在那里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都觉得自己胖了不少。后来我们再到老厂区的时候,由于原食堂搬迁在即,饭菜是由快餐店送过来的,所以不如以前那么可口,但是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虽然现在实*已经结束了,但是福瑞达的美味饭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在福瑞达

  众所周知,按空间中细菌的数量可将药厂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 区级别最高,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工作区域也有不同的着装要求。还没有开始正式实*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实*期间不能穿短裤,不能穿凉鞋、拖鞋,虽然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做出这样的规定似乎有点不*人情,但我们理解这也是为达到生产条件,保障药品质量而要求。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是在外沿区域打扫卫生,因此只需要穿上隔离衣,戴上帽子,穿上鞋套就可以了。后来我们进b区工作时就要按更严格的规定换成专门的无菌衣,从头武装到脚,只能露出两个眼睛,虽说这衣服有透气孔,但整个人被装在里面也是很不舒服的,半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可是他们有些工作人员却要一穿穿一整天,想想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若不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真是撑不下来,由此,我不禁更加佩服他们了。

  学在福瑞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在福瑞达和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安排人员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几次培训,我们对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的历史背景、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有了大概了解,简单的培训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主打产品“润洁”和其他产品的生产线,深入了解了药品从原料的配制到生产出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这让我我不禁感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在参观结束后,车间的盛主任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药品生产设备的原理和具体生产步骤,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知识。除了通过面对面的课堂式传授外,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就拿最简单的打扫卫生来说,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才能最快速、最便捷、最省力的清洁地面,这些看似小的技巧着实让我们省力不少,而且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颇具指导意义。

  这些天在福瑞达的实*,不仅提高了我的科学素质,还提高了我的思想素质。那里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奋忘我、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为我以后的学*和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的热情和蔼友善也时时感染着我,让我少了分忐忑,多了些自信,让我在劳碌的工作中依然乐观向上。

  总而言之,福瑞达的人、福瑞达的厂、福瑞达的文化、福瑞达的管理制度都了我很多的启迪。

  爱在福瑞达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和厂里的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福瑞达人的自豪和对福瑞达的热爱。还依然记得在包装车间工作的秦大叔,总是能从枯燥无味的打包工作中寻找无穷的乐趣,我们在和他一起工作时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点累,快乐和笑容总会溢满脸庞。还有卫生岗位上的张姐,工作之余热情开朗,常和我们聊天,但是一工作起来,那认真劲儿,我们个个都自愧不如。还有车间主任盛主任,温文尔雅,知识扎实,车间里的大小机器的每一个部件他都了如指掌。

  虽然在厂子里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福瑞达,对福瑞达里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待到离开之时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工作,有关人生……

  再见了,福瑞达,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来合肥曼迪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快三个月了,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渐渐适应,回首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成长许多,再结合张主任的要求,写了这份实*结,这份总结主要包括我对公司及部门的认识,对领导及同事的印象,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在网上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时曾登陆过公司的网站,大致地了解了公司的情况,它占地56000多*方米,年销售收入8亿多人民币,员工200多人,还是安医大、安中医的实*基地。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公司的一大特色,支助希望小学,奖励高考中榜的员工子女,组织旅游,举办运动会等等,加强了员工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价值观,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这些种种深深地吸引了我,尝试性地投了简历,最后很荣幸地进入了公司。

  刚来的两周,我在储运部和采调部实*,清楚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情况。储运部主要负责公司药品的收发和保管工作,也是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在刘富俊和李刚部长的领导下,储运部有条不紊的运行,岗位分工明确,员工活力激情,团队和谐合作。而采调部主要就是负责公司经营药品采购调拨工作,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采调部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电话一直不断,客户川流不息,这种繁忙也展现着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公司。

  两周后我真正开始接触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联接和服务各部门的重任,文件的上传下达,人员的进出调动,证照的变更换新,档案的保管,办公用品的领用,车辆的使用等等都是办公室的工作,事物繁琐杂乱也是让我震惊的。但是在张部长的带领下,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为公司其他部门及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

  这两个多月,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和以前接触这个行业不多的缘故,刚来公司时我还是有点迷茫的,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做起,不过在同事们尤其是郭雨姐姐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胜任了基本的工作,比如发放餐券,协助准备变更换证资料,甚至当起了电话维修工等等,渐渐地我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这两个多月来的大致经历,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首先是关于对领导和同事的认识。张部长,我的直属上司,是个很博学的长者,无所不通。参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研究图纸,体现了他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当任董事会秘书,撰写各类文件,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另外张部长的终身学*的思想值得我效仿。他每天都阅读报纸,收藏有价值的版面,思考、分析、研究当前热点、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张部长的绅士风度。去天柱山的漂流过后,大家都*车上等待人员到齐返回合肥,他却慢慢挪下车,原来是到外面去抽烟,这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在这里我也顺便大胆地建议,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希望张部长少抽点烟,还有适当地控制下自己的暴躁脾气。

  郭雨姐姐非常和善漂亮,也教会我很多东西。当我复印出差池时,她手把手教我怎样操作,当我傻傻地坐在桌上吃饭时,她提醒我给张部长敬酒,当我帮张部长打印材料时,她帮我校正修改,我由衷地感谢她。工作上她忙而不乱地处理者繁杂的换证变更,一丝不苟地统计办公用品,沉着稳重地应对领导突发指令,这些都值得我钦佩。生活上她多才多艺,经常代表公司参加活动表演节目,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品,注意保持身材,是个非常可爱的姐姐,刚进公司时我还以为她是二十多岁的同龄人呢。

  接下来是我个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很多旧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人治色彩太浓,企业唯领导人至上,领导人可以随心所欲。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就是规范化经营,制度和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公司就可以获得静态稳定地发展,高层管理的职权就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们公司,车辆是公司集体的财产,它的使用应当会有相关程序制度规定,而不能单纯由高层管理者决定。重大决策的制定(比如与国中医药的股权换置)应该发扬民主精神,毕竟员工有权利知晓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变动。

  公司要设法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状况有很大关系。我感觉公司里很多同事经常会把自己的私人情绪带进工作,对待客户和同事态度都很冷淡,上级对下级缺少人文关怀,耐性不足,专断独行。一个公*、*等工作环境再加上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在公司里有归属感,真正做到以公司为家,肯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此公司可以建立客户评价制度及员工互评制度,再结合公司一贯的上下级互评,而考评的成绩与被考评人的工资及升迁挂钩,这样方能客观公正的反映每个员工。

  再次是公司的工龄工资模式老旧,吸引力不强,我建议制定“抛物线型”工龄工资政策。这种工资模式式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符合员工对企业“抛物线型”贡献规律,体现了“青年员工渐长,中年员工快涨,老年员工慢长”的原则。这种模式将员工总工龄分为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这两部分按合理比例组合来计算工龄工资,但应遵循“企业工龄工资标准高于社会工龄工资标准”、“企业工龄工资标准与员工贡献率挂钩”两项原则。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对后世的预测和操作建议。老师也是一次比一次满意。

  这次的实*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新闻写作上的经验,还有如何与人沟通的能力上,而且还收获了几个很好的老师能为我以后的新闻写作提出建议。这个暑假的实*真的过的很有意义。

在报社的实*报告5

  暑假从7月12日到8月22日,总计40天。我的暑假实*分为两大部分,即7月12至7月28在《*改革杂志社》担任《*改革》、《改革内容》发行员、记者,关爱弱势群体互联网功名记者、编辑。 7月29日至8月20日在陕西省*《各界导报》做实*记者、编辑。整个实*延续了五个周、30余天。在实*期间,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当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都将会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万分感激两个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实*的宝贵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报社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着重从实*见闻,实*体会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实*报告。

  实*见闻

  实*一开始,杂志社曹老师给我介绍了单位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发行员和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一点和后来在《各界导报》的开端大致相似。对于记者的'行业,我有着浓厚的兴许个极高的积极性,每次来访或电话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尽快的赶写稿子,有时老师会给你一些机会,让自己协助她编辑稿件,这样我也是首次接触了专业的报纸编排软件——“飞腾”软件。

  我也贴身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和压力,以积极者遍及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自己*时在校学*只是理论课的学*,另外所学专业与新闻传媒相距甚远。所以一进行媒体行业,要学的东西非常多,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但是,指导老师每次带着我采访、编写稿件、修改稿件,学*业务知识、鼓励自己努力寻找新闻线索、这令我的新闻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各界导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各界导报,每周六早上九点召开全体学术研讨总结大会,上到总编下到实*生都非常重视,那是一个遍及经验知识传授,接受社会在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台。另外,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到八点二十进行例行晨会,进行新闻信息、工作心得、生活体会等的交流、汇报。还有一点也令我时感压力所在——“各界导报是党政机关报”、这时报社主编滑战林老师开会时间时向大家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记者们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性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和营销、只要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得心应手。为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为今后的学*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报社总编武老师重点强调:“我们要为最权威的报纸,权威与质量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公共努力。为着这个目标,赵丽老师多次明确告诉我;“我们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做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的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一次正确处理稿件。”我觉得这重质量报纸,应从四方面理解: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实*体会

  首先,我学会了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比如,新闻的定义,新闻的摄影的拍摄方法,既要多找角度,构图要饱满,照片中讲究新闻元素,考虑到新闻价值大小。其次,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勤奋学*的精神。正如刚开始曹老师所说:“做记者,要勤奋,多观察,多听,多写,这样才有进步。”谷野老师说:“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最后,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接触社会的反方方面面,所以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当然,这为期五周的实*,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的宝贵收获,在此,感谢所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现在我主要从实*见闻,实*中汲取养份。

  总之,我这次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能够让我受益终身。我在实*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努力改正,是自己仅够更好的发展创新,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报社的实*报告6

  报社实*报告怎么写?能去报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笔都比较好,写一份实*报告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我们还是整理出了一份报社实*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从这篇实*报告范文中,找到实*报告写作技巧。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短短的实*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以上是我的实*工作总结。从实*过程中我发现,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在报社的实*报告7

  20xx报社新闻实*报告两个月的实*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牐牨ㄉ绲淖鼙嗍依镉幸痪浠拔矣∠蠛苌睿骸胺⑿辛康谝坏谋讲攀亲詈玫谋健蔽揖醯谜饩浠笆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不然很多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牐牐牐犜谑迪捌诩洌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牐牐犑迪暗恼舛问奔洌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牐牐牻崾了两个月的实*,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2页,[1][2]20xx报社新闻实*报告

在报社的实*报告8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践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

  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践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实践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践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7月大学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告人:

  系 别 :

  班 级:

  暑假报社实*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报社的实*报告9

  实*时间:XX年8月5日——8月27日

  实*地点:**省**市**日报报业集团《**晚报》编辑部

  实*目的: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晚报的简介

  XX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晚报正式创刊。**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XX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晚报成为**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百姓生活的“**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沟通的桥梁作用。

  这几个月来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因此**市*和晚报编辑部进行合作,有力的改善了各个地区的环境治理。

  自己曾在热线部实*过三天。热线电话是属于一线接触新闻的来源,特别是对于没有出门坐在办公室的记者。通过接听读者的电话,我不仅学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基本概况、理清事件的基本脉络,而且学会了以心*气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的电话。

  法治新闻

  报社和*纪检部门合作,主要报道刑事案件。一方面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欲,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社会的风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多以特稿的体裁刊登。

  文娱新闻

  针对本市的各种娱乐活动进行报道,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大型公司合作,举办模特大赛或者各种大型晚会)

  影视新闻

  综合国内流行娱乐事件,与全国影视同步。

  晚报超市

  综合世界的搞笑娱乐事件。多选择新鲜幽默的新闻。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广受好评。

  财经新闻

  针对市内的股票和房价及最新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和本市相结合的报道,多是发布消息。

  世界新闻

  刊载世界大的新闻事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新闻

  概括国内主要新闻,材料主要来自新华社。

  体育新闻

  摘自各大体育新闻网站或大的体育报纸,也会报道市内的体育运动。(8月是全民健身月,晚报就每天采访刊登**各个县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还做另一个关于民间高手绝活的系列采访)

  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城市,**晚报也是一个普通的都市报纸,在我国的众多媒体中几乎默默无闻。它的办报内容和稿件质量也需要再次提高,但是对于生活在**的老百姓,它是生活的必备品,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点点欢乐。它的存在也是由众多默默无闻但每天仍然一丝不苟的普通媒体工作者完成的。仍然是一份值得关注的报纸。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有很多和**晚报一样,立足本市进行多年以来长久报道的媒体。我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一步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实*关键词解析

  贫困助学

  这应该是自己在报社最大的收获。

  这是由“**晚报”和“**市团委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助学圆梦工程活动。通过市团委向晚报提供贫困学子的简单档案,再由晚报记者对学子家庭情况进行采访写出报道刊载在报纸上,以获得社会上爱心企业及人士的捐款来帮助贫困学子。

  因为带自己的记者负责这一个项目,自己就有幸参与了这一项活动。从因为远距离只能进行电话采访到随同记者到贫困学子家里进行实地采访,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明白:

  无论捐款者捐款的目的如何,活动最后那些贫困学子都受到了资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全部受到资助到至少两千元的资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感受到了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都离自己的大学梦*了一点。

  在电话采访的时候,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采访对象还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提供关于家里的详细状况。而部分家长也很配合。而之于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在了解学子的基本情况后会适当的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自己的大一一年的经历来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进行交流,挖掘感人故事。而他们自强不熄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定了我做一个新闻人的信心。

  新闻策划

  生活化写作

  由于自己大一下接触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消息这一体裁。但是在晚报接触的稿子,往往属于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是实效性的要求却没那么高。因此写作时,自己就犯了过于书面呆板、严肃的写作方式,没能写出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

  由于晚报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性报纸。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字要口语化、生活化。不必拘于固定的写作格式。最主要是言简意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愉快的看完报道。

  小结: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实*,让自己对一线媒体有了初步认识。明白做新闻是件很快乐的工作。因为在我国的二级城市,报纸扮演了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普通百姓和*机构的沟通。

  从路边一堆垃圾堆久了没人管到市领导出*某个重要会议,报纸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报道。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作用。也许我认识的只是新闻媒体作用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是这一点足以支持我继续向前。

  自己在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这一句话的分量。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管我们居何位置,默默无闻的记者,兢兢业业的编辑,还是支撑整个报社的老总。作为一个新闻人,没有大新闻小新闻,只有能够真正帮助群众的新闻才是实实在在的好新闻。

在报社的实*报告10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新闻专业,说的明白点就是写文章的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成为了记者,因为去别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很合适,专业也不对口。

  为了以后的工作,我必须要出去实*,因为现在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难题。为了毕业后我至于毕业就失业,我必须要及早打算。在学校里就把自己的专业水*和实际操作水*提高到可以直接工作的水*。

  我决定在暑假里出去实*,地方我已经找好了,是一家不错的报社。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xx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xx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xx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新闻。当当事人拿着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

  实*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通过这一次在报社里的实*,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和水*都提高了一大截。以前写文章,就是没有任何实际的空写,没有任何的可信力,现在我感觉自己写东西就是“下笔如有神”,可以很快的将我要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这都是实*的来的。

  以后我还是会出去实*的,一次实*可是让我提高这么多,那多几次实*那我不就可以提高的更多了,在毕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和任何报社拍板,我写文章很好,实*过几次,工作找起来应该不难。

  同时我也希望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多出来走走,实*一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样毕业以后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迎接自己美好的未来!

在报社的实*报告11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

  从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必须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我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所以,我很感激学院安排这次实*,感激报社众多教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忙。此刻,我把自我的实*情景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之后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教师对我和我们一齐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一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一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忙。

  首先,我先将自我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我的鉴赏力和阅读本事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主要资料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经过信息*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可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一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欢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

  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信息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并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

  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

  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神州好丹青”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资料如下:

  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

  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甘肃各地以及四川泸州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搜集整理四川以及甘肃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

  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我在这段实*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我程度的最好。在本报的实*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可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我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经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进取向别人学*,逐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水*。

  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准备随时在路上。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感觉干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对于新闻媒体这一行业来说,得具备绝对开阔的视野以及丰富的知识面,所以,经过这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我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欠缺的,所以更加激励自我在今后的学*和工作中更加地踏实、努力。

  第三,要认清自我的位置。在实*中,应当把自我定位为一个学生,自我什么都不熟悉,都要进取向其他记者、修改学*,虽然他们或者没有上过大学,或者没有较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出入茅庐的实*生,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进取作为,都值得自我去学*。用业余的知识去做专业的事,这也是一种很伟大的精神。对于一个自我陌生的环境,一边自我要主动去靠自我的力量去熟悉,另一边也要经过熟知的人去了解。他们都给自我供给了这样一个条件。作为实*生,在做新闻时,必须要把自我当成一个正式的工作人员,像他们那样尊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端正自我的态度,争取多学、多看。

  第四,要努力拓展自我的知识面,使自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广泛。在报社工作需要广泛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自我的知识应当有更大的接触面,需要对相关方面知识的全面了解直至熟悉。这就需要自我在以后的学*中多读,多想,多学,为将来投身做更职业的事情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这两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诗书画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必须是新闻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修改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能够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修改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可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仅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实*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教师的帮忙下和自我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但教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并且教师也很照顾,尽量帮忙我们,真的是无微不至。实*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

在报社的实*报告12

  今年暑假我到《大河报》实*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大河报西区记者站的主任,是报社人员的老资历了,主要负责绿城新闻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去郑大一附院,采访一个因路况问题摔成重伤的一位患者。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信息,因为写新闻稿件第一手信息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8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把我8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上了,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而后来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七夕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一些百货商场转悠了半天,问了几家家珠宝专柜和一些餐饮店,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

  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首先就应该帮助被采访者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被采访者自己开口说。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这次实*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3)

——报社实*日记 (菁华10篇)

报社实*日记1

  实*单位:XX日报

  实*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在四个月的实*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对陕西华南虎事件的落地追踪报道、灶王府酒店的案件过程追踪报道和其他一些社会新闻和热线新闻的采写。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

  刚刚进入报社的时候,便遇到了厦门一年一度的新闻高峰期,特别是第十一届厦门九八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会展中心的举办。因为当时没有多大的经验,所以很少随记者出去采访,而是呆在报社看报纸和帮忙一些简单的材料打印和整理。但是在记者到处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义所在。同时在一些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厦门日报的报纸定位是都市性党报。既是都市报,也是党和*的喉舌。这对于我往后采访新闻的时候选取角度有很大的帮助。九八投恰会结束后,我被调往了面对新闻第一线的社会部——也是报社最繁忙的部门。在往后的四个月里,我开始渐入佳境,第一次出去采访就是单独圆满完成任务。此后在记者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的时候,甚至报社领导直接给一个线索,自己就单独一人直接出去采访。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和记者的提醒下开始有了很大的进步。到实*期后半段,已经基本能独立完成采写任务。此后参与的一些新闻采访如《四星酒店群发短信招陪》、《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商家炒作噱头忽视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重大新闻都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奖励。

  实*业务收获:

  在这四个月的实*中,我从一个年轻莽撞的实*生变成一了成熟的实*记者。从一个连路都害羞问而宁愿多走一点的人成长为一个胆大心细,遇事成熟稳重的人。实*不但让我增长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刻的体会到了新闻采写的艰辛,锻炼了自己的新闻素养,更是增长了自己的见闻,锻炼了自我。在新闻的采写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

  新闻采写就像是做一道鱼宴一样,记者就是厨师,读者就是食客。只有食客喜欢吃的鱼才是厨师要做的,也只有读者想要看的新闻才是记者要去做的。这和厦门日报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要做一道丰盛的鱼宴,需要三个方面:线索、采访和写作。

  第一步,食客想要什么样的鱼,什么口味。你就要做什么样的鱼宴。同样的道理,读者喜欢看什么,你就去报道什么。这就和报社的办报理念——传媒力量源于读者一样。当然我们要避免过分的夸大事实,过分地添油加醋,不依照客观实际去编制假新闻。“纸包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厦门日报》是都市性党报。它既有党报所必须的党性,要求有舆论导向,又要贴*群众,深入读者。而我所在的社会部则是最贴*读者群的地方,很多线索除了各记者自己所把关的口子外都是靠热线群众举报所得。厦门日报所举办的各种和群众互动的活动,如:厦门中秋博饼、好书送农家和厦门读者节等都是群众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有去采访,深入读者群,倾听他们对党报的要求,同时也在这些活动的时候获得一些很好的线索。线索是一个报社生存的关键。我们部门领导曾经和我们说过,“有了线索才会有其他,线索是新闻报道的一切根本,在寻找线索、采访和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不是你写出多好的文字,而是你挖到多重大的线索。”根据我所在报社四个多月的观察和了解,报社线索来源一般有几种,除了各部门的线人提供和群众所爆料外,一些隐藏更大线索则是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其他媒体报纸往往都是提供给你的线索之一。报社领导要求记者们,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当天同城的所有报纸和一些网上新闻。《厦门虎咋出现在陕西?》就是在阅读当时网上新闻后根据华南虎原名是厦门虎而做的做的落地新闻。此后这件事在厦门引起读者们的反响,参与讨论的人群很多,报社还派记者前往陕西探查情况。

  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弄到这条你想要的,也是食客想要的鱼。你可以采取钓,也可以网。但是不同的情况你需要不同的方法。这也就强调新闻采访的技巧。怎么样从当事人身上得到你想了解,观众读者想知道的内容。在接到新闻报料以后,对于一些题材比较重大的新闻,往往要了解这个事件的背景:全国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各地关于类似这种事情的讨论。例如在采访SM城市广场因为摸车比赛导致一些参赛选手晕倒,引发家属砸车的事情。虽然是突发的事件,但是我们却一边赶往事发地点,一边和另一路记者商量这件事背后的影响。在找到相关类似此类以重大经济诱惑来损害参赛者的商业活动的事件后。虽然砸车事件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们却把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市民、医生和律师的观点来驳斥这种商业行为。此事引发*部门的关注,市行评代表到现场调查了此事。另外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考虑事件的影响,需要立即赶往现场,这就需要你*时的经验积累。一道现场就知道需要问什么内容,问什么人,最重要的是新闻的五要素必须要齐全。采访技巧还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记者并不仅仅是记者,有的时候也需要扮演各种其他的角色,比如暗访和其他一些情况。由于我所处的部门比较多人反映社会的`黑暗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就出去暗访,经常都要把自己当作是最专业的演员。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语言技巧上,要学会圆滑,说话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譬如,对于一些受到伤害的当事人的亲属,他们本身就已经要承受足够的伤害了,如果这时候你毫不理会,直接了当地询问当时的情况,也许就会遭到拒绝。所以当时的情况你就要体谅到当事人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到新闻的客观性。

  第三步,新鲜的鱼到手了,就看你怎么去做一道丰盛的鱼宴,用什么调料,什么方式,是水煮还是煎炸或者红烧。这也就是把采访所获得的信息组合成一篇文章。新闻不是规规矩距的老套路,也不是按部就班的前因后果。在报社的时候,

  很多记者都和我说过,新闻也是一种文学。好的新闻也是一篇朗朗上口的文章,特别是一些事件的发生。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情况,事件最具魅力特色的东西展现出来,那就是要正确处理报道的标题,特别是一些小标题。现在读者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少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全部内容。所以要把读者最想知道的最容易被吸引的东西放在标题,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有眼球才有经济,当然这还要考虑到不能夸张,不能变成噱头。另外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要学会讲故事的方法、技巧。只是呆板地说,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即使是再好的新闻也不会有人去读,另外还要考虑的新闻的深度,能让读者思考的新闻才算是成功的新闻,因为这是从新闻的社会意义上决定的。

  实*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实*过程中,虽然遇到了挫折,但是在自己的艰苦努力下和在记者老师以及其他实*生的帮助下都渡过难关。特别是一些记者提供建议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所以我也顺便提供一些实*上遇到的教训和经验:

  1、要勤学勤问,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要敢于向记者老师询问。

  2、要多注意和记者老师的关系,特别是相处得好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曾经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

  3、自己要多关心和学*报社的一些评报,我每天都会去看报社内部的评报栏,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

  4、采访之前要自己准备好采访需要提问哪一些问题,这样到了那边才不会慌张。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人物采访还尽量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这样回到报社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得详细,写得客观真实。

  5、要多学*一些写作技巧,在我们报社有一位名记她负责教育这方面的口子,所得到的大多是生硬的数据,但是她随手一改就变成了一篇很顺畅、生动的文章,多学*对于一个新学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6、我虽然身在采访部门,但是也和编辑部的一些老师也有过探讨,编辑是把关新闻的第一道口,可以和编辑了解新闻最需要的东西,这样自己写的东西能适合整个报纸的版面要求。

  7、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社会新闻,因为涉及的社会影响很大,有些则是会干扰法院裁决或者是影响警察办案,这些稿子都没办法出现在报纸上,而是转为内参。有些甚至因为版面问题而无法上报,这样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8、一些社会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往往遇到的压力和阻扰很大。有些还可能受到生命威胁,我们不能硬闯,只能智取。这也是我在实*中所还未能掌握的技巧。

报社实*日记2

  这个星期和张春健一起做了几次稿子,感觉最深的就是记者一定要学会怀疑,以及怎么去怀疑,然后怎么去证实你的这些怀疑。

  怀疑,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千万不要只听一方当事人的话,尤其是当你面对一个利益受到损失的人的时候,他对你陈述他的不幸和愤怒,不能随便就相信他说的一切,然后还带着感情-色彩地去问另一方。我自己的性格来说,我是非常容易相信别人的话的,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我觉得轻信别人是非常危险的。

  然后就是怎么去怀疑?有些要根据自己的采访经验和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发现对方的疑点,有些则需要必要的证据来支持。

  发现疑点,一定要通过各方求证,就是利用一切方式来消除这些疑点。然后把求证到的事情写出来,把失实的部分去掉。

  还有就是在采访中,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方面都采到,有很多方面看似好象不重要,但是仔细思考之后,如果缺失了这些,其实是非常不完整的。比如,我和张春健去采访学校路楼,学生因为怕被狗咬不敢上学。这条狗以前是不咬人的,但是前几天生下小狗后就继续伤人。我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但是我根本没想到我应该给宠物医院的医生打电话,问一下狗突然咬人与它生小狗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问了一以后,才知道这是有必然联系的。这样稿子也就完整了。然后就是在求证中,一定要把所有的要素记清楚,比如给网通客服打电话咨询,就应该记住是多少号接线员回答的问题。这样的事情看似好象很小,但很多时候应该会避免纠纷吧。

  所以,我感觉采访中很多事情看似很小,似乎无关紧要,但是绝对不能疏忽,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去对待。

报社实*日记3

  今年假我第一次走进公司开始了我的实*生活.我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工作之前李主任就给了我一些有关公司情况的资料让我回去先了解一下.还有一些助理人员应该必备的素质.

  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单位熟悉一下环境然后了解一下公司的作息安排.之后的几天开始我就需要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工作生活了.每天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就要到单位,整理这一天经理的工作.然后检查一下卫生员有没有按要求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我还要负责接电话,在经理不在的时候,把这些电话记录下来.每天我还要把办公室和总公司的文件复印然后送到各个部门的主管那里.

  在那里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别人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溶入了工作者很多的热情,单单一个助理的工作其实你就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做好,比如你要会接发传真,我是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才学会的,这件小小的事情却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开车,有一次司机去送客户了不在,而我们经理又赶着要出去,我就当了一回司机的角色,一年前我拿了驾照*时放假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出门或是当爸爸的司机来锻炼自己的技术.这会就有了可以用的地方.还要会有好的写作水*,因为当助理我需要给经理写一些发言稿,只有了解了公司和事件本身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写出好的稿子……

  实*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注意提高我的自身素质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竞争力才可以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报社实*日记4

  跨出第一步

  今天是我来到《重庆日报》的第一天。

  早上七点半我就坐公交出发了,看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行人与车辆,我满载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始在这个大城市里寻找一种快节奏的音律。

  对我来说,报社驻地——较场口,是完全陌生的,只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听说过“较场口惨案”。一路上,我仔细地听着售票员报站。同时,今天也是重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第二天,车子在暴雨中一步步朝着终点站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到了**碑,然后在十几个路人的指点下,终于来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下。我微笑着,开始了自己一天的新生活。

  蔷老师扔下一摞报纸就抛下我不管了,我觉得莫名其妙,也很失望,觉得这就是*文人自古清高的具体表现。

  下午六点我便乘车回去了,我有些担心我是否能继续呆在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报社了。

  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

  今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报社,开始了实际的工作。有的时候,帮着老师传送稿子,时而选稿,改稿,很*常也很*淡,我告诉自己:也许做编辑就是这个样子吧。

  上午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候,编辑老师都不会来,我便可以自由地上网,或是选稿,或是聊qq,最多的时候是登陆新浪读书网查阅资料。

  在十二点左右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小邵,今天特别热,你把我抽屉里的饭卡拿到食堂去吃吧”。短短的十几个字,我却像是看了很久,眼里盈满了泪水,自己仿佛被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所包裹着,恰似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凉的风。

  也有泪水

  每天的日子都千篇一律,似乎很是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从点滴的积累中慢慢地成长起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集小成以至大成”吧。

  夏天的暴雨是那样的.令人措手不及,就算是再晴朗的天空也会有乌云密布的时候;人生的旅途也不会这样一帆风顺,也会有泥泞有荆棘。

  “小邵,你看看!你怎么把这个句号改成了逗号,还把这个句子弄得这么长!”蒋主任冲我吼道,“你今天做的这些简直是白做!”

  听到他这些不堪入耳的训话,我委屈极了,心中有万千苦语却无处诉说,我很想同他理论:书本上就是这样规范的,你们才是错误的。这个时候我深深地理解到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凄苦与辛酸以及她的“小性儿”。我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椅子,把头抬得老高,以阻止快要溢出的泪水,我不愿别人看见我落泪,不愿别人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当成弱者。

  晚上,一个人躺在僵硬的木床上,望着从窗外斜射进来的斑驳的月光,静静地思考着这半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想起以前一位师兄说过的话:不要迷信书本。在社会上,有些东西是约定俗成的,是令很多freshman匪夷所思的。

  也许是吧。

  尾声

  一个月的实*就这样结束了,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回想刚来时那个蹑手蹑脚的我,连坐电梯都害怕会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的我;而现在,我能够很好的与编辑老师交流谈笑,与他们聊一些私事。最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蔷老师对雯老师的一句话:小雯,小邵走了,我们怎么办呢?小邵,放假一定又要来哟。

  在这里,也许我并没有学到一些实质上的东西,但是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满足编辑老师的审美心理,更为高兴的是能有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见诸报端;每天中午的看报,让我在无形之中也变得更为深刻了。

报社实*日记5

  今年假我第一次走进公司开始了我的实*生活.我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工作之前李主任就给了我一些有关公司情况的资料让我回去先了解一下.还有一些助理人员应该必备的素质.

  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单位熟悉一下环境然后了解一下公司的作息安排.之后的几天开始我就需要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工作生活了.每天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就要到单位,整理这一天经理的工作.然后检查一下卫生员有没有按要求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我还要负责接电话,在经理不在的时候,把这些电话记录下来.每天我还要把办公室和总公司的文件复印然后送到各个部门的主管那里.

  在那里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别人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溶入了工作者很多的`热情,单单一个助理的工作其实你就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做好,比如你要会接发传真,我是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才学会的,这件小小的事情却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开车,有一次司机去送客户了不在,而我们经理又赶着要出去,我就当了一回司机的角色,一年前我拿了驾照*时放假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出门或是当爸爸的司机来锻炼自己的技术.这会就有了可以用的地方.还要会有好的写作水*,因为当助理我需要给经理写一些发言稿,只有了解了公司和事件本身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写出好的稿子……

  实*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注意提高我的自身素质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竞争力才可以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报社实*日记。

  今年寒假我在市的晚报社进行一个月的实*,主任为了让我们几个大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新闻采访工作的全貌,把我们安排到了新闻最多的热线部,在这里我受益非浅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第一天就是早晨七点的采访任务,冬天的寒风并没有阻挡我实*的热情,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对社会知识的了解还很欠缺。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写新闻首先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社会大众说话,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我想这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其次通过这次实*,我得到了深刻的锻炼,使自己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所加强,在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方面也有了提高。同时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最后在报社老师的身上,我还学会了对工作的热情,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一项工作。

  一个月下来我发表 了六篇稿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成果。

  年寒假放假后没有立即回家,想想自己也该实践一下了。于是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娱乐信报人力资源部实*。虽然没有跟记者去跑抢新闻,但是毕竟也真正感受了一下报社气氛,感觉自己对新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在这里进行了将*两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报社实*日记6

  第一周周记

  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真正实*生活的开始,是汇报在学校学*成果的开始,是步入社会大展宏图的开始。

  我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对我自己充满自信参加了多场的招聘会、面试了多家的报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快把我刚丛那学校里出来的一腔热情磨灭了,自己好回念当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光,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根本就无法回到过去,每天拖这沉重的脚步穿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就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时间是那样的残酷,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成功的收获,有的只是失败与无奈。

  第二周周记

  地球总是在转的,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而我还是在为工作的事在发愁,天天去面试,去网吧上网投简历,重复的做同一样事情,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身上的钱花了差不多,这时候的我跟是万分的焦急,又不怎么好意思在开口往家里的人要。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一分工作。

  来到报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让我感觉有点拘谨,努力让自己的微笑减少言语上的笨拙。第一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人事经理带我们熟悉报社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事。大家似乎都很忙,可能现在是业务的旺季吧。

  第三周周记

  经过一周的实*,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过,但是在接触到新的事务不再不知所措,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懂得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事情的发那个发,而且从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大家刚开始实*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整理文档等的“杂活”,因为刚开始对于报社的工作内容、流程还不了解,所以做“杂活”成了实*工作必做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所以说事情是不分大小,只要积极学*积极办事,做好份内事,勤学、勤问、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周周记

  在经历了一周的打杂工作,让我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以及业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这一周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小变化,除了进行简单的技术资料整理, 还有就是如何去做好这个产品方面的设计,我本来以为就要将具体的尺寸用工具测量出来,然后通过autocad画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总是叫我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画的图是否还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检查,我开始感觉到一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有些疲倦,整天面对着电脑,看着那枯燥无谓的图形,我有点开始厌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做着,细心的检查着。就这样我熬过了枯燥的一个星期。

  第五周周记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又是一个星期的开始,早上起来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来到厂里开始新的工作,将上个星期的零件图把他装配起来,我以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过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个弄荤了,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比如说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尺寸的不一样,出现很大的间隙等等其他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看出许多的毛病和错误,只好在次慢慢的修改,寻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奋斗,修改和检查这个工作快临*尾声了,我总是在希望我的图不要在出现其他的错误。这个星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地方值得我去学*的,真的是不易乐呼

  第六周周记

  图是弄好了,接下来是开始进行生产,调试。真是毛病重重,错误多多啊!产品刚出来进行调试微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后来才清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学到不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原来在设计绘图,这个零件是考虑的并不单单是把图绘出来,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价格,一些常用的毛坯,怎么做起来才方便简洁,如何把他设计成又好又方便的产品。还要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还有一些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不想到这些结果会是难以想象的,浪费时间上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报社经济的损失。

  第七周周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虽然对报社不是那么的太了解,但是多少不等也有所了解。天天做着一样的事,感觉得无比的枯燥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一整天,只有电脑从早到晚的陪者我,觉得好孤独,没有了以前在学校的那种欢声笑语,没有在学校的那种轻松悠闲自在了,有的只是空虚和寂寞。有些时候闲下来就坐在电脑面前发呆,不知道做什么。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耗着,感觉除了工作以外,自己的生活中就没有其他的新鲜的事情,或者是值得人去回忆,留念的了,没有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的工作有些时候都有点冲动想不干了,去换换别的工作,想给累积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但是想了想还没有那么的冲动,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老实的呆着。

  第八周周记

  虽然时间是过的那么的艰苦,但是还是有快乐的时光的,那天我和师傅出去吃饭了,在饭桌上,师傅没有以前那一脸的严肃,让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就象兄弟一样,并没有那么的陌生。在吃饭的时候叫我注意一些细节方面,并不象在学校大家在一起吃饭那么的随便,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礼数。叫我如何去喝酒,虽然我不会喝,他们就让我少喝点,意思一下,叫怎么在这里结交新朋友,也好为自己以后在社会混多一条路,多见见世面。那天我们吃的很高兴,也很开心,我第一次感觉这样无拘无束。回到厂里的宿舍,呼吸着外面的空气,感觉到无比的舒畅,来到厂里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放松,心理觉得乐滋滋的。

  第九周周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又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进行新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匆匆忙碌后,终于有了可以闲下来的一点时间。可以稍微的偷懒一下,好好的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快乐。在这以后才上体验生活那种家庭生活的开始,开始我的新的工作:学*怎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细事,比如说说是挖排水沟,看似一件简单事,但是实际哂纳感做起来就显得的非常的棘手,对于我们刚步入社会的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虽然我并不知道怎么去弄,更不知道如何弄好,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努力的学*,领悟其中的心得。这些活原来在家里并要自己去做,但我在这里能够亲身的体验到家人的`辛苦与劳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

  第十周周记

  上一周的劳累与辛苦使我牢记心理,不过这一周又学到新的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很容易出

  错,我和我一个师傅去浇水泥板,在浇焊一块铁架子,放在里面来增加的它的强度,以防被什么大型机器从上面走的时候压坏了,我看着师傅做,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做成和扳子一样大的架子呢?师傅起初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后来和他一起浇的时候才发现,如果和它弄成一样大的话结果就放不进去,或者说以后弄出来,边上就会不*齐,不仅外观上面不怎么好看,而且有些时候不注意的话,他人从它旁边经过的会弄伤其他人。这个虽然简单,也许在书上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但你一旦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想不到,只有实践了,才能更深的体会。第十一周周记

  锻炼远不止这些,丛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又有一件事情是我记忆犹新,那天天阴着,风吹着,冷极了。老板叫我们去刷树,这些简单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没做过,不怎么会做。我都不怎么情愿去做,老板说了不得不做,正所谓在别人的屋檐下吃饭,不得不低头。硬着头皮拿着家伙干了起来,起初上一脸不愿意,慢慢做起来觉得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学问,比如说一般树干要刷多高,才能达到保护树的最佳效果,书皮上面一般刷成什么样子才能最好,怎么样刷才能使多有的白色在同意高度,怎么样刷才能让人看上去更加的美观舒服等等,从臆见小的事情上就能学到很多,只是有些时候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已。 第十二周周记

  学*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报社是搞二手摊铺机的维修,这一次家里来个大家伙,要进行大修,这下好了一忙就大伙给忙坏了,大家一天到晚就开始为着这个大家伙弄来弄去,开始

  天天加班。一天从早到晚都干个不停,晚上还要加班,那几天真是一个尽的叫累啊!恨不得一下就过去,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一天又一天在忙碌中度过。回头想想这几个星期感觉自己尝到人间的酸甜苦辣,感觉时光是度日如年,十分的难熬。有些时候整个人早上都不怎么想起来,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放假休息一下,好好的放松个一天两天,终于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劳累生活,回过头在想想这个星期的点点滴滴,不禁的笑了起来。

  第十三周周记

  时间过的真是快啊!不知不觉的将*两个多月了。对于刚出学校的我来说生活的点滴都是一个学*的过程,比如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学校出来了,什么都要靠自己,刚来厂里的时候,自己连做饭都不怎么会,有些时候都煮的不熟,正所谓在家里过惯了那中衣来伸手,反来张口的生活。开始几次都没做好,不过后来慢慢的适应了,越做越好了,同时自己也开始慢慢的学*做菜了,虽然做的不怎么好,但是自己还是每天坚持的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好的,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信总有一天会弄好的。离开了学校,怎么样去搞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只要你去用心。

  第十四周周记

  到了这一周说说我的感想最深刻的还是交际方面的。象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确实不容易。俗话说的好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出来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而看准人,看好人,交好人是更重要的,在结交新朋友之前要考虑好。

报社实*日记7

  第一周周记

  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真正实*生活的开始,是汇报在学校学*成果的开始,是步入社会大展宏图的开始。

  我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对我自己充满自信参加了多场的招聘会、面试了多家的报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快把我刚丛那学校里出来的一腔热情磨灭了,自己好回念当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光,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根本就无法回到过去,每天拖这沉重的脚步穿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就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时间是那样的残酷,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成功的收获,有的只是失败与无奈。

  第二周周记

  地球总是在转的,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而我还是在为工作的事在发愁,天天去面试,去网吧上网投简历,重复的做同一样事情,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身上的钱花了差不多,这时候的我跟是万分的焦急,又不怎么好意思在开口往家里的人要。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一分工作。

  来到报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让我感觉有点拘谨,努力让自己的微笑减少言语上的笨拙。第一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人事经理带我们熟悉报社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事。大家似乎都很忙,可能现在是业务的旺季吧。

  第三周周记

  经过一周的实*,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过,但是在接触到新的事务不再不知所措,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懂得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事情的发那个发,而且从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大家刚开始实*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整理文档等的“杂活”,因为刚开始对于报社的工作内容、流程还不了解,所以做“杂活”成了实*工作必做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所以说事情是不分大小,只要积极学*积极办事,做好份内事,勤学、勤问、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周周记

  在经历了一周的打杂工作,让我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以及业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这一周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小变化,除了进行简单的技术资料整理,还有就是如何去做好这个产品方面的设计,我本来以为就要将具体的尺寸用工具测量出来,然后通过autocad画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总是叫我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画的图是否还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检查,我开始感觉到一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有些疲倦,整天面对着电脑,看着那枯燥无谓的图形,我有点开始厌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做着,细心的检查着。就这样我熬过了枯燥的一个星期。

  第五周周记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又是一个星期的开始,早上起来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来到厂里开始新的工作,将上个星期的零件图把他装配起来,我以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过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个弄荤了,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比如说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尺寸的不一样,出现很大的间隙等等其他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看出许多的毛病和错误,只好在次慢慢的修改,寻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奋斗,修改和检查这个工作快临*尾声了,我总是在希望我的图不要在出现其他的错误。这个星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地方值得我去学*的,真的是不易乐呼

  第六周周记

  图是弄好了,接下来是开始进行生产,调试。真是毛病重重,错误多多啊!产品刚出来进行调试微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后来才清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学到不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原来在设计绘图,这个零件是考虑的并不单单是把图绘出来,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价格,一些常用的毛坯,怎么做起来才方便简洁,如何把他设计成又好又方便的产品。还要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还有一些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不想到这些结果会是难以想象的,浪费时间上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报社经济的损失。

  第七周周记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虽然对报社不是那么的太了解,但是多少不等也有所了解。天天做着一样的事,感觉得无比的枯燥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面前一整天,只有电脑从早到晚的陪者我,觉得好孤独,没有了以前在学校的那种欢声笑语,没有在学校的那种轻松悠闲自在了,有的只是空虚和寂寞。有些时候闲下来就坐在电脑面前发呆,不知道做什么。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耗着,感觉除了工作以外,自己的生活中就没有其他的新鲜的事情,或者是值得人去回忆,留念的了,没有了色彩斑斓的生活,有的只是枯燥的工作有些时候都有点冲动想不干了,去换换别的工作,想给累积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但是想了想还没有那么的冲动,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老实的呆着。

  第八周周记

  虽然时间是过的那么的艰苦,但是还是有快乐的时光的,那天我和师傅出去吃饭了,在饭桌上,师傅没有以前那一脸的严肃,让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就象兄弟一样,并没有那么的陌生。在吃饭的时候叫我注意一些细节方面,并不象在学校大家在一起吃饭那么的随便,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礼数。叫我如何去喝酒,虽然我不会喝,他们就让我少喝点,意思一下,叫怎么在这里结交新朋友,也好为自己以后在社会混多一条路,多见见世面。那天我们吃的很高兴,也很开心,我第一次感觉这样无拘无束。回到厂里的宿舍,呼吸着外面的空气,感觉到无比的舒畅,来到厂里终于有了一次真正的放松,心理觉得乐滋滋的。

  第九周周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又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进行新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匆匆忙碌后,终于有了可以闲下来的一点时间。可以稍微的偷懒一下,好好的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快乐。在这以后才上体验生活那种家庭生活的开始,开始我的新的工作:学*怎么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细事,比如说说是挖排水沟,看似一件简单事,但是实际哂纳感做起来就显得的非常的棘手,对于我们刚步入社会的新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虽然我并不知道怎么去弄,更不知道如何弄好,但是我还是在其中努力的学*,领悟其中的心得。这些活原来在家里并要自己去做,但我在这里能够亲身的体验到家人的辛苦与劳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

  第十周周记

  上一周的劳累与辛苦使我牢记心理,不过这一周又学到新的东西,虽然简单但是也很容易出错,我和我一个师傅去浇水泥板,在浇焊一块铁架子,放在里面来增加的它的强度,以防被什么大型机器从上面走的时候压坏了,我看着师傅做,便好奇的问你为什么不做成和扳子一样大的架子呢?师傅起初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后来和他一起浇的时候才发现,如果和它弄成一样大的话结果就放不进去,或者说以后弄出来,边上就会不*齐,不仅外观上面不怎么好看,而且有些时候不注意的话,他人从它旁边经过的会弄伤其他人。这个虽然简单,也许在书上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但你一旦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想不到,只有实践了,才能更深的体会。

  第十一周周记

  锻炼远不止这些,丛中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又有一件事情是我记忆犹新,那天天阴着,风吹着,冷极了。老板叫我们去刷树,这些简单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没做过,不怎么会做。我都不怎么情愿去做,老板说了不得不做,正所谓在别人的屋檐下吃饭,不得不低头。硬着头皮拿着家伙干了起来,起初上一脸不愿意,慢慢做起来觉得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学问,比如说一般树干要刷多高,才能达到保护树的最佳效果,书皮上面一般刷成什么样子才能最好,怎么样刷才能使多有的白色在同意高度,怎么样刷才能让人看上去更加的美观舒服等等,从臆见小的事情上就能学到很多,只是有些时候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已。

  第十二周周记

  学*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报社是搞二手摊铺机的维修,这一次家里来个大家伙,要进行大修,这下好了一忙就大伙给忙坏了,大家一天到晚就开始为着这个大家伙弄来弄去,开始天天加班。一天从早到晚都干个不停,晚上还要加班,那几天真是一个尽的叫累啊!恨不得一下就过去,事实是不可能的,只能一天又一天在忙碌中度过。回头想想这几个星期感觉自己尝到人间的酸甜苦辣,感觉时光是度日如年,十分的难熬。有些时候整个人早上都不怎么想起来,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够放假休息一下,好好的放松个一天两天,终于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劳累生活,回过头在想想这个星期的点点滴滴,不禁的笑了起来。

  第十三周周记

  时间过的真是快啊!不知不觉的将*两个多月了。对于刚出学校的我来说生活的点滴都是一个学*的过程,比如说自己的日常生活,从学校出来了,什么都要靠自己,刚来厂里的时候,自己连做饭都不怎么会,有些时候都煮的不熟,正所谓在家里过惯了那中衣来伸手,反来张口的生活。开始几次都没做好,不过后来慢慢的适应了,越做越好了,同时自己也开始慢慢的学*做菜了,虽然做的不怎么好,但是自己还是每天坚持的去做,相信总有一天会做好的,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坚信总有一天会弄好的。离开了学校,怎么样去搞好自己的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去学*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学*,只要你去用心。

  第十四周周记

  到了这一周说说我的感想最深刻的还是交际方面的。象我一个人在外面,生活确实不容易。俗话说的好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出来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而看准人,看好人,交好人是更重要的,在结交新朋友之前要考虑好。

报社实*日记8

  第一周周记

  临*毕业的最后一年,是我们真正实*生活的开始,是汇报在学校学*成果的开始,是步入社会大展宏图的开始。

  我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对我自己充满自信参加了多场的招聘会、面试了多家的报社、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快把我刚丛那学校里出来的一腔热情磨灭了,自己好回念当时在学校读书的时光,但是时间是不可能倒流根本就无法回到过去,每天拖这沉重的脚步穿梭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就象一个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目标更没有方向,时间是那样的残酷,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没什么成功的收获,有的只是失败与无奈。

  第二周周记

  地球总是在转的,时间在一秒一秒的过去,而我还是在为工作的事在发愁,天天去面试,去网吧上网投简历,重复的做同一样事情,结果都是一样。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寻找符合自己的工作,身上的钱花了差不多,这时候的我跟是万分的焦急,又不怎么好意思在开口往家里的人要。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一分工作。

  来到报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和事,让我感觉有点拘谨,努力让自己的微笑减少言语上的'笨拙。第一天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由人事经理带我们熟悉报社的环境,结识新的同事。大家似乎都很忙,可能现在是业务的旺季吧。

  第三周周记

  经过一周的实*,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过,但是在接触到新的事务不再不知所措,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懂得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事情的发那个发,而且从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出击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大家刚开始实*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整理文档等的“杂活”,因为刚开始对于报社的工作内容、流程还不了解,所以做“杂活”成了实*工作必做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东西。所以说事情是不分大小,只要积极学*积极办事,做好份内事,勤学、勤问、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周周记

  在经历了一周的打杂工作,让我对报社的运作流程以及业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这一周我们的工作内容也有了一个小变化,除了进行简单的技术资料整理, 还有就是如何去做好这个产品方面的设计,我本来以为就要将具体的尺寸用工具测量出来,然后通过autocad画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结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老板总是叫我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画的图是否还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检查,我开始感觉到一整天坐在电脑面前开始有些疲倦,整天面对着电脑,看着那枯燥无谓的图形,我有点开始厌倦了,但是我还是坚持着做着,细心的检查着。就这样我熬过了枯燥的一个星期。

  第五周周记

  俗话说的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又是一个星期的开始,早上起来呼吸着窗外的新鲜空气,来到厂里开始新的工作,将上个星期的零件图把他装配起来,我以为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不过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的简单,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下可把我个弄荤了,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比如说在装配的过程中出现尺寸的不一样,出现很大的间隙等等其他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看出许多的毛病和错误,只好在次慢慢的修改,寻找还有没有其他的错误。经过几天的奋斗,修改和检查这个工作快临*尾声了,我总是在希望我的图不要在出现其他的错误。这个星期虽然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地方值得我去学*的,真的是不易乐呼

  第六周周记

  图是弄好了,接下来是开始进行生产,调试。真是毛病重重,错误多多啊!产品刚出来进行调试微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后来才清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学到不少在学校所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原来在设计绘图,这个零件是考虑的并不单单是把图绘出来,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市场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价格,一些常用的毛坯,怎么做起来才方便简洁,如何把他设计成又好又方便的产品。还要考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还有一些热处理方面的知识等等。如果不想到这些结果会是难以想象的,浪费时间上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报社经济的损失。

报社实*日记9

  哥,许久未见,你已不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这些日子,你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清楚明白。第一次看见你的憔悴模样,我不忍心多问。

  你我都逃不过长辈似是而非的关心,凡是有一丁半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可能你我早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不懂事的晚辈”。他们口中流传着我们多么多么地不懂事,呵呵,谁让我们偏偏生在一个这样“恪守规矩”、人丁众多的家庭呢?半年以来,你生活得怎么样?我。……不太相信他们口中的传闻,也讨厌他们矫揉做作的神态讲究着……着实浮夸得很,一句话不知流传到哪儿就变了一大截味儿。

  而偏偏身旁多得是这样的人,我不愿通过耳朵去了解什么。我只知道他们口中的你和真正的你是大相径庭的。每年过年你都会回老家走上一遭。每次你回来都要接受几次亲戚们的轮流口水杖。但你还是很开心,宁愿他们在背后说你的不如意。我知道你很累,从小到大,我最羡慕的就是你。无论多么累,都会挤个笑脸给那些外人看。

  一直学*成绩优异,优异得出乎天际。今年,你很少回家了,家人们担心你,尤其是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但愿,你过得很开心。

报社实*日记10

  今年假我第一次走进公司开始了我的实*生活。我的工作是总经理助理。工作之前李主任就给了我一些有关公司情况的资料让我回去先了解一下。还有一些助理人员应该必备的素质。

  第一天上班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单位熟悉一下环境然后了解一下公司的作息安排。之后的几天开始我就需要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工作生活了。每天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就要到单位,整理这一天经理的工作。然后检查一下卫生员有没有按要求把办公室打扫干净。我还要负责接电话,在经理不在的时候,把这些电话记录下来。每天我还要把办公室和总公司的文件复印然后送到各个部门的主管那里。

  在那里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很充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别人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溶入了工作者很多的热情,单单一个助理的工作其实你就必须学会很多才可以做好,比如你要会接发传真,我是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才学会的,这件小小的事情却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比如开车,有一次司机去送客户了不在,而我们经理又赶着要出去,我就当了一回司机的角色,一年前我拿了驾照*时放假的时候就经常开车出门或是当爸爸的司机来锻炼自己的技术。这会就有了可以用的地方。还要会有好的写作水*,因为当助理我需要给经理写一些发言稿,只有了解了公司和事件本身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写作功底才能写出好的稿子……

  实*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不仅要努力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注意提高我的自身素质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具有竞争力才可以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今年寒假我在市的晚报社进行一个月的实*,主任为了让我们几个大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新闻采访工作的全貌,把我们安排到了新闻最多的热线部,在这里我受益非浅学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第一天就是早晨七点的采访任务,冬天的寒风并没有阻挡我实*的热情,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我们*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对社会知识的了解还很欠缺。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写新闻首先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社会大众说话,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我想这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其次通过这次实*,我得到了深刻的锻炼,使自己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所加强,在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方面也有了提高。同时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最后在报社老师的身上,我还学会了对工作的热情,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一项工作。

  一个月下来我发表 了六篇稿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成果。

  年寒假放假后没有立即回家,想想自己也该实践一下了。于是经人介绍来到了北京娱乐信报人力资源部实*。虽然没有跟记者去跑抢新闻,但是毕竟也真正感受了一下报社气氛,感觉自己对新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在这里进行了将*两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由于自己才是个大二学生,无论从知识还是经验方面都很欠缺,所以起初就被安排接听热线电话。本以为不就是接电话吗,很简单的。可是真正一天要接很多热线,面对不同人要怎样同他们交流,怎样组织语言,这都是考验。因为这时候我的一句话可能就关乎报社荣誉问题了,才开始听见电话想真的还会紧张,主任鼓励我说没问题,后来接的热线多了慢慢也知道了该怎样去跟各种各样的人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到了第二周,在报社渐渐熟悉了些,主任安排我去了新闻网。在新闻网的第一天,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在实*结束的前一天,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实*生们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使我们对网络新闻的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这两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记者与编辑不仅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而且社会知识与经验也很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4)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6篇)

报社的实*报告1

  一、实*单位简介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主打“多媒体互动·受众媒体互动”,尽心制造,全新改版,发行量冲破10万份

  全方位独家发布各大卫视院线电影等影视资讯,精选明星音信、文娱时髦和生活任职形式;与武汉广电网、武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共建多媒体*台,告竣捧报阅读、上网点击、电视搜索三线合一。

  周报分为三个板块:影视文娱形式包括冲击波、视听界、大盘货、大解码、风向标、数字电视、一周导视、都市院线;时势热点形式包括一周回眸、广角镜、网络评弹、时势评弹、万分档案

  生活任职形式包括衣食住行时髦生活系列(专题)、多媒体销品在线、部门专版(理财、楼市)。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为武汉播送影视局主办,武汉广电数字网络公司协办的一份周报。受众面广,简直*卷了武汉播送数字电视的所有用户。在三网协调的趋向下,周报还与武汉广电网、武汉数字电视资讯频道等多种媒体互动,富强发财前景十分广阔。

  二、实*部门

  《武汉播送影视周报》社美编室(照排室)及编辑部

  三、实*情况概述

  关于周报的运转机制,大致如下:编辑将手中的稿子整顿成word文档发送至公共邮箱。周一至周三,从组稿到做版,雠校一直陪同其中;一校由版面编辑点窜,二校由特定教师雠校,三校由李炳钦主任、程小萍主任过目,由程主任审批;周二、周三早晨通常加班到深夜直至报纸三校完全定上去;周四报纸面向市场发行;周五上午十点半在七楼会议室召开编前会,相互相易,影视资讯。商讨选题;之后一周的事情又开展起来。

  (一)编辑部

  在编辑部,我们主要有劲帮教师举办校稿、找材料、编辑稿件等。面对周报社实*生人满为患的气象,我们条件反射的绷紧了身上的弦。由于周一至周三是编辑部最忙的时间,所以我们也很认真地应付手头的事情。《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社个人实*结。从错别字、标点到逻辑等,我将所学过的《音信采访与写作》《音信编辑与评论》中的相关常识以及《逻辑学》中的观念都运用到了实际事情当中,体会到了触类旁通的快乐。

  当然,我们的一校还得拿给版面编辑审核定夺,有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毛病编辑能马上分离进去,有些我们以为的“毛病”不适合周报的实际情况,教师举办了指正。在校稿的进程中,我们及时发现了常识上的欠缺(例如雠校符号),于是重新进修了一番,圆满了自身常识组织。

  记得以前上《音信编辑与评论》的时间,教师讲改稿的举座方法有雠校、紧缩、增补、改写、分篇、分析等,其时只是机械的回忆,乃至觉得没多大用途。但当前看来,这些方法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例如由于版面的限制,周报。《时髦生活——情感》版通常就要先从紧缩字数发轫,从3000字删至1500字,从20xx 字删至1000字,有时间发现真的不能再删了的时间,想想教师曾经讲过的方法,遵照文章思绪、条理、轻重、主次来删,就容易多了。

  《一周导视》通常须要寻找适当字数的剧情先容,这就是我们的功课了。找剧情是不难,但是要是想要高效率高收效的完成,那还得想点格式。我们通过精选关键字、快速增删、敏捷键老到操作,撙节了不少时间,取得了教师的必然。

  通过和教师之间建造万分亲善的联系,教师们也对我们越来越信任,通常会向我们约稿。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需呈现出让他们较量满意的作品。事实证明,我们还是能够较量好的完成任务的。就拿第35期的“更生大学游”专题来说,教师让我们哄骗双休的时间写湖北经济学院及其周边好玩的好吃的东西,于是我发轫动用各方面的资源寻找材料,乃至还在山水藏龙BBS上发帖搜集,你知道《武汉广播影视周报》社个人实*结。末了终于和周媛君所有组成一篇稿件《湖北经济学院:游遍经院意犹未尽》。其后发刊的时间,发现我们的作品和华师、地大宣告在同一个版面上,立时觉得特别骄气!

  对于学音信专业的我们来说,事实上影视。看报纸是选修课。从第一天过去王倩教师让我们看报纸谙*周报发轫,每期报纸我们都万分认真的阅读,越来越谙*每个版面的风致和特色,简直能够一眼分离。以前有听学姐说过看报纸没什么意思,但当前我觉得看报纸是一件万分有趣的事情。也许你刚发轫只会眷注你所感意思的形式,但当你第二次翻开报纸的时间,你会自发不自发的将注意力召集到其他形式上,壮健版指点你照拂好自身的身体,旅游版通知你哪儿好玩奈何玩,电影新闻。万分档案把明星成名史做成了小深度,都市院线第一时间宣告国际外大片……个中味道,唯有自身技能体会。

  我总算知道创造出一个好标题是多么不容易了!我其时在写《世博通知你 系列(5)——他日穿什么,世博通知你》的时间,将小标题取为《衣服变身贴身空调》,《衣服不是做的,是喷的》,固然这两个小标我自身感受优越,但到了版面编辑、主任编辑那儿却无法通过。影视资讯。其后经过几番猛烈商讨,终于将标题改为《穿件空调服清冷度夏》和《喷一身皇帝的新衣》,理由是它特别吸收人,而且能让人发作联想,适合做封面导读。

  (二)美编室(照排室)

  实*第一天,我们就到照排室举办了相关交接。张伟教师对我们之前在学校以小组为单位排的大盘货做了点评,给出了“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排的好,但整体感不好”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相关细节(如颜色、字体等)做了阐述。美编室的郭月教师、叶宝妹教师对我们举办了第一轮专业培训,先容了美编室的事情流程分为网络来稿、通读稿件、据文配图、排版四个部门。两位教师分别根据自身的事情经验和心得与我们举办了相易,使我们获益匪浅。听听影视资讯。影视资讯。教师希望我们先从《节目表》发轫做起,谙*排版的根本操作,之后再看情况试做《万分档案》。

  第二周,张伟教师对我们举办了排版体系培训(相当于是第二次专业培训),包括先容方正高潮、PS、CorelDRAW的常用文件及其根本特性;区别位图和矢量图;讲明版面基础概念;好坏灰颜色定义及在立体设计中的运用;XYZ轴的概念;相关盼望等。温木子教师亲身演示了一遍《节目表》的排版进程,并和我们所有分享了《万分档案》的排版心得。面对木子教师老到而迅速的操作,我心里感到绝后的重要,缓慢的记下她的排版要点和敏捷键,回去之后认真复*。终究这是一个簇新的界限。以前在学校固然有学过方正高潮,但那只是对工具的运用,只消老到操作就可以了;而面对排版,并没有专业的教师教。以是,我们努力地摄取教师教学的每一点养分,争取让实际武装头脑,实际指导实际。

  第一次实*作业——7月22日《一周导视》和《万分档案》如期完成,张教师对我们的作品做了详尽的评析。由于节目表是个详尽活儿,有很多须要注意的住址(如图片大小、灰度收拾、字体、字距、行距等),而我们都不同水*的“疏忽”了,对于影视资讯。这是很大的失误!幸而教师全部给我们指进去了,让我们有蹊径可寻,这样就不至于和以前在学校一样自身寻求各处碰鼻了。

  第三周,我通过查找材料自身琢磨了好坏灰颜色及其运用的相关案例,认识打听了运用的根本准则和秩序。同时较量了异样一个音信事项发生后,各大报纸在标题、排版上的*似和不同之处,特别明白每个报纸不同的排版风致。固然我的版还是保存很多题目,但我还是很果断的在不休的修正,让自身做到更好。

  第周围,我们疾苦的在武汉各大书店寻找教师举荐的《英国立体设计基础教程05版》,末了终于在迢遥的武汉理工大阁下的二手书店觅到了这本书,感受大喜过望。闲静时间,遵照张教师说的,我们很认真的看书上的相关概念,廓清了以前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也许会有人说“排版很简单,陈列组合一下就行了!”而我一点也不这么觉得。我想说:其实它很难,个人。尤其是当你依然跨入了这个门槛。

  本周我排了三个版,从来拿给教师看之前还挺得意餍足的,影视资讯。但是,当听过教师的点评之后,我再一次把头繁重地垂下。题目屡见不鲜……不过我不会泄气!在听过教师的倡导后,我回去又举办了点窜,总结了许多方法,争取下次能够用的上。

  第五周,木子教师稳重地将《万分档案》形式交给我们排版。我清晰的记得那天我们两个一直折腾到拂晓,十分纠结。其后木子教师针对我们的作品举办了点窜,我在一旁重要地记下教师的主张,一边目不转睛地看教师如何操作。末了木子教师将我们的作品举办了分析。张教师和木子教师为我们翻开了排版的门,可是这条路,到底有多长,我们也不清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下而求索。

  第六周,听说影视资讯。为防止我们排版走火入魔,张教师摆设我们看《电影海报馆》。其实报纸排版和海报设计有着相通的道理。做版得无形式,还得找一个合适的形式表达进去。这里的形式即指一个合适的发挥阐发方式。从版面改革的大趋向看,清晰、易读、节俭、悦目越来越遭到业内人士和巨大读者的认可。好版面要用心规划。做美术也一样,都是在做好“主要元素”的前提下做加法,点窜则是做减法(去掉多余元素)。

  排版就是为了阅读。这才是排版的最终方针。不要把排版看得多崇高,也不要将它看的一文不值。要是通常的受众能够看得懂,那标榜生活化的报纸就依然离告捷更*了一步。让读者能够流通地读完,是排版最最少的央求,至多对于我们这样的老手来说是这样。所有的弱化和卓绝、对比和烘托、主要和主要都是为了读者阅读。

  美编不止要懂设计,还要吸取各方面的常识。你看广播。有人说,有的学建筑的人写文章很好,但会写文章的人不一定会搞建筑,就是这个道理。这就央求美编完全较量殷?的分析能力,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之所以每次排版之前都要阅读稿件形式,是为了能够特别合理地摆设稿件。准确控制编辑部妄图是做好版面的根本保证。要分清重点,有全局观念,切不可为了版面的美,弱化了音信性极强的版面主打稿件。

  要养成切确的考察方法,多转换一些角度,但不是肆意而为。从这么多期排版来看,我觉得自身真的天禀不够灵敏,悟性不高,付出了努力,可是结果不一定能让自身、让教师满意。但是我信托,这只是一个进程,一个阶段,我不会消极,听说总结。只消我继续僵持走上去,终有一天,我会设计出让各人现时一亮的作品的!

  四、实*收效显现

  1、《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0期(7月22日)

  生活任职版C27:《世博通知你 系列(5)他日穿什么,世博通知你》,文:罗曼/周媛君。

  2、《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0期(7月22日)

  生活任职版C27:《名誉卡分期购物得先打打小算盘》,事实上影视资讯。文:罗曼

  3、《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1期(7月29日)

  生活任职版C29:《细菌滋生的淡季 谨防手足藓》,整顿:罗曼

  4、《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2期(8月12日)

  时势热点版B24——万分档案,实*美编:罗曼/周媛君

  5、《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1期(8月12日)

  生活任职版C31——心灵午时茶《当爱情像天外一样洁白》,文:罗曼

  6、《武汉播送影视周报》影视前沿 20xx年第35期(8月26日)

  生活任职版C33——时髦生活《湖北经济学院:游遍经院意犹未尽》,文:罗曼/周媛君

  五、今后打算

  我很光荣有了这样一次珍奇的实*时机和难忘的实*经过。固然在有些人看来大二实*会有点早,但我永远觉得要是有实*的时机,我会尽一切能够的去控制。当前看来,我的采取是明智的。实*之后,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才知道,在这样一个逐鹿如此猛烈的环境下,电影新闻。我们须要武装的还有很多很多……

  (一)关于专业课程

  实*的时间,我特地把《音信学概论》《音信采访与写作》《音信编辑与评论》的笔记举办了重新整顿,方针是梳理自身学过的形式,并联系实际指导履行。我想通过这次实*,我往后上课的心态都会发生调度。以前的我上课能够会不够同心,但当前,我依然懂得了逐鹿的猛烈和惨酷,不会再去轻易地糟塌我的时间。我会充盈哄骗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联系自身有过的履行情况,和书本中的形式举办“沟通”,真正掌握所要学的形式。希望自身往后临*期末考试不须要抱佛脚都能够应付裕如。

  (二)关于排版

  我不会罢休对排版的爱戴。我不论自身天禀多么迂曲,我还是会自始自终的僵持上去。我会多眷注国际外几个排的.较量好的报刊,学*武汉。例如《南边都市报》《南都周刊》,吸其精彩,总结经验。多进修,多感悟,想知道电影新闻。多琢磨,我信托我的水*还是会上新台阶的。

  (三)关于软件操作

  有事没事的时间放一本工具书在身边,谙*一些软件的效力操作,游刃不足,尽量在12月份以前把高潮、PS、CorelDRAW玩熟。好忘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做做笔记,简单联想回忆。

  (四)关于小我富强发财

  10月份我会买单反相机,你看影视资讯。所以在接上去的时间里,我得花很大一部门时间在摄影下面。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双手拍出有思想有价值的照片。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音信,尽能够多的宣告自身的作品。

  在音信业务这一方面,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履行的*台。所以暑假实*推断会研讨向时效性较强的日报社去实*

  把根本功练结壮,教育脚力,为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信事情者打下优越的基础。充盈哄骗课余时间阅读书籍,让自身的羽翼变得饱满起来。末了,要自信!信托自身,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可以告竣自身的音信抱负!

报社的实*报告2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

  从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

  主要内容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通过短信*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短信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而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神州好丹青”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内容如下: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甘肃各地以及四川泸州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搜集整理四川以及甘肃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段实*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最好。在本报的实*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但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

报社的实*报告3

  20xx报社新闻实*报告两个月的实*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牐牨ㄉ绲淖鼙嗍依镉幸痪浠拔矣∠蠛苌睿骸胺⑿辛康谝坏谋讲攀亲詈玫谋健蔽揖醯谜饩浠笆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不然很多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牐牐牐犜谑迪捌诩洌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牐牐犑迪暗恼舛问奔洌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牐牐牻崾了两个月的实*,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2页,[1][2]20xx报社新闻实*报告

报社的实*报告4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

  一)、《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

  《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

一,文摘性的杂志。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

  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 、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二)、《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

  其中主要是有关*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成立、*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实*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具体来说:在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①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②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读报参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

  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

  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凡人身上的不*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凡的人身上的*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

报社的实*报告5

  大学四年,我始终在为记者是什么而抓狂,在报纸上,在老师的教学中,陆陆续续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人问起,学新闻这个专业具体能干些什么,我有点萌的感觉,说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报社实*报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闻是什么,我为什么喜爱新闻?我为什么有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是我进入报社实*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实*概况

  我于7月15日到8月26日在连云港日报社实*,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报实*,分别被分配在民生新闻部门、社会新闻部。实*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看报纸,网络搜索,接听热线电话等方式查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安排采访,做笔录,收集资料并进行写稿,跟随老师跑广告业务,并对内刊的广告刊登进行排版等,采访的内容有了解社区人们的生活的基本形态,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活,调查火车退票费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地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际解决老百姓问题为目的,是记者的基本工作。

  实*单位介绍

  《连云港日报》是*连云港市委机关报,以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开放性、立足于开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报业发展为办报宗旨。1958年创刊,50年来,成长为拥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手机报》、《连云港新闻网》《苍梧晚报网》《今日报业》“三报两网一刊”的强势传媒。在市委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报的职责,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的决策部署,为团结引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促进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实*岗位概述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具体新闻事实的反映,来传达社会主流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所以其题材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这些都是社会新闻报道的范畴。通过对新闻时间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实*获得的成绩

  在连云港实*的一个半月中,共有新闻采写稿件35篇,刊载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独自采写的稿件达10篇以上。采访的内容深入基层,了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采访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对于社会上的坑门拐骗,欺诈售假等行为进行深度有效的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受众谨防受骗。除采写稿件之外,还分别在报社的印刷部门,编辑部门以及广告部门分别待了一周,知道了报纸从有新闻线索开始到报纸出刊并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期间还参与到报纸排版,拉广告,拍摄图片。在西安晚报实*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外地来西安打工的老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他们衣着朴素,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每天行走于各种劳务市场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论薪水多少,他们都愿意干,实*报告《报社实*报告》。不像80后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被所面临的就业,房子,孩子上学或被留守等问题那种困惑与无助。80后的农民工,强迫自己在大都市里靠给别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来养家,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家,还为了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在西安这个大都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面对生活的坦然,为成就以后的自己而苦苦挣扎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华都市中,他们的未来在那里》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此次采访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农民工,时刻关注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对其进行的有力报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廉价房措施的实行不失为对生活在城市中农民工良好的政策。

  实*体会:

  “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人,将是美联社的记者。”许多年后,圣雄甘地的这段说辞,时刻鼓舞着我。虽说只是个实*,但是我已把自己当作追逐新闻的记者,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

  心态方面:

  在连云港日报实*期间,刚去的时候,老师把我安排在资料室里,让我阅读有关民生的新闻,并让我对其进行分析,两天过去了,老师对我不闻不问,那时的我心急如焚,看书只是做个样子,知识不再进入大脑。我打电话给我老师,老师说采访沉稳的心态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书。一周后,老师出去采访带上了我,同时我为不再资料室看书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后来我在采访中才发现,如果不是待在资料室看报纸,我还真是不知道面对老百姓我该采访什么,而且我觉得所学的知识真是少之又少,匮乏的不行。之后只要不出去采访,我都在资料室里看书。

  在采访中,有3次经历,让我对社会以及记者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知。7月25日,我作为现代快报的实*生被邀请参加市里采访,为期一周,几乎江苏的省级报社和省级电视台都有记者参加,因被采访的人住在开山岛上,需要坐船3个小时才可到达。早上四点时候,我们就开车出发,原本晴朗的天气,在我们到达岛上的时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没有什么防御措施,我们个个被淋的想落汤鸡,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风吹起,击打着岸边的岩石,但是采访工作并未被终止,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把衣服脱下来把摄影机包住,只露出镜头对准被采访人,*面媒体记者刷刷的用笔记者被采访人说的话,丝毫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这场暴雨好像对他们而言似是温和细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没有人身上的衣服是干的,但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没有怒意,只是在那兴奋的说着采访的内容,有的已经敲打着键盘,把文字输入了电脑之中。就是记者这种忘我的精神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无冕之王”。

  8月5日,采访加盟打火机诈骗案,用电话给售假公司经理打电话询问情况时,经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说需要钱,他们就掏钱给我,何况是自愿的,我又没有逼迫他们,怎么是诈骗呢,况且我想怎样就怎样,管你们X事,如果你们管这档子事,别怪我找人砸你饭碗等。这件事虽然在报纸上曝了光,但是因为武汉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别强,导致这一事件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为有钱而嚣张跋扈的嘴脸,深刻的体会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应该深入内部调查,彻底解决问题。

  8月15日。我独自到海州区的红旗社区采访,因本身采访对象不是很了解,去之前也就没有什么准备,到采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因为被采访人的妹妹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长期遭**神分裂症的困扰,其骨瘦如柴,脸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钟,其姐姐叫了我几次,我都没反应。后来采访他姐姐实在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先行离开,最后还是用电话完成了此次的采访。这件事对我以后采访做了警钟。第一,采访之前,要对被采访人有所了解,并写采访提纲。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静、不慌张。第三,与人沟通方面的加强。

  在西安晚报实*期间,因为实*老师没多少采访,我得以空闲看了新闻学专业课本,也到基层作有关城市中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城市中艰苦的生活,以及对城市的贡献,被他们的不懈努力与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在对西安地铁运行期间,对西安上班族、学生等不同人群的采访,深深感受到作为西安人拥有地铁的骄傲。与此同时,国家火车票退票费用的降低不失为减轻人们出行不便的一种策略。与人的不断交流,使得我在与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专业方面:记者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写作方面的技能。还需要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和敏感度。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面的。再说新闻无处不在,涉及的范围广,所要求的知识面也很广。我在社会新闻部实*,社会新闻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都是社会新闻的范畴,这就要我们学*如法律,经济,政治,文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的,但是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在我一次有关一位女士买了一包发霉的月饼采访写作中,我就没有提到我国宪法规定的假一赔十的'相关条列,老师说:没有这条新闻信息,其新闻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了,还有一次是有关四胞胎的采访,因其家庭贫困,希望*能给予家庭补贴,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地方*是给与贫困家庭生多胎儿补贴的,当时打电话告知其父,后来才知道,国家规定里是不给与补贴的,是有些地方*破例给补贴,那是其他的城市。每个省的有些规定是不一样的,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给了当事人错误的信息,这是作为记者很难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知识不足惹的祸。记者拥有的不只是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通晓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用很细致,大概知道就行。这就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处于一种学*的状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在记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远。

  人际关系方面:

  把人际关系搞好是记者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了人际关系,记者所获得新闻线索也就多,所采写的稿件也多。认识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学*他们的优点,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还会在社会

报社的实*报告6

  教育实*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有着教师梦的人来说,教育实*可提高我们各项教师技能。本次教育实*,本人有幸参加学校的混合编队,实*学校是韶关乐昌城关中学。

  一、实*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师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真正的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演练。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更好的提高自己教师技能。

  3、通过实*,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中,更好的学会与人相处,协调自己的各项组织能力,更有团队精神。

  二、实*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教育实*相关文件,学*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阶段:第一周9月20日至9月25日

  (1)听实*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积极与学生们友好相处,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旁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阶段:9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班主任实*、教育调查工作三个方面。

  (一)教学实*: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思想状况、学*兴趣、方法和*惯,特别要了解与本课题的知识、技能教学直接相关的情况。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含时间分配)。并考虑教具的采用、制作,练*的`内容和方式,板书的设计及演示程序,布置的作业等。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d、先将自己拟编的教案给指导教师阅读并征求意见,然后修改为正式的教案,在上课前二天送指导教师审批,经签字同意后字后,方可到班上课。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板书、板画要清楚,布局适当。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方言,减少“语病”。板书要清楚、工整、无笔顺、笔画错误,不写错别字。

  e、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讲课中应恰当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应随时使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评价要中肯,指明正误及努力方向。

  f、注意与原任教师和前后上课的实*同学搞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经常听实*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书写规格要求。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要持慎重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评语的书写要正确、规范。

  e、辅导学生时要深入到班级中去,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辅导,如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内容等。?

  f、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自*课辅导、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的工作。

  (二)班主任实*: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现状,学*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办干部会议,找学生谈心,悉心观察。 教育实*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

  一、实*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到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练兵。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

  3、通过实*,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中,由于其他队友的信任,我当选为我们实*队的正队长,在完成个人实*任务的同时,将尽力做好实*队长的各项工作,一来全方位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二来建设一支团结互助,优秀的实*队,收获一份友谊。

  二、实*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教育实*相关文件,学*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阶段:第一周9月20日至9月25日

  (1)听实*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下班跟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阶段:9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班主任实*、教育调查、实*队长工作四个方面。

  (一)教学实*: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思想状况、学*兴趣、方法和*惯。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经常听实*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

  (二)班主任实*: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现状,学*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

  b、做好日常的班级工作,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c、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d、针对各异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

  e、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f、定期开展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和方法。

  g、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调查:

  a、搜集浏览调查教育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一些优秀的研究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b、在实*过程中,积极了解城关中学的文化底蕴,教学管理特点,教改经验等;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等。

  c、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做准备。

  (四)实*队长工作:

  a、带领队员积极开展和完成教育实*计划中安排的各项工作。

  b、每周召开一次对会,总结上周情况,计划下周内容。

  c、每周向分片负责老师和实*学校领导汇报一次工作,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d、组织队员队在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a、每位实*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b、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c、按照实*队计划要求,组织好教育实*鉴定工作。做好离校前的各项工作。


报社的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5)

——在报社的实*报告范本20份

  在报社的实*报告 1

  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

  报告内容:

  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

  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

  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报告:

  一、《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

  一) . 历史:

  成立时间:

  《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

  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

  《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

  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

  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

  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

  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

  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现状:

  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

  《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

  二 . 实*的具体内容:

  一 ). 市场调查:

  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火车站附*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

  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①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② *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③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④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

  二) . 实*阶段的主要内容:

  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

  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

  2 、在实*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

  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

  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

  一)、《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

  《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

一,文摘性的杂志。

  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

  同时,《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

  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

  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

  3 、专业知识领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

  二)、《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①政策性强的内容;②*期重大问题事件;③海外事件;④历史回忆性内容。

  其中主要是有关*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实*体会:

  一)、经过几周的实*,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

  具体来说:在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①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观察与思考”、“热点透视”、“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②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读报参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通过实*,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

  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

  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

  3 、通过实*,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

  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

  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

  4 、在实*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凡人身上的不*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凡的人身上的*凡的事”。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

  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谢谢!

  在报社的实*报告 2

  从二月二十八日到四月二十八日我在邹*县《今日邹*》报社的记者部进行了将*两个月的实*,报社记者实*报告。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此,感谢报社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我实*期间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

  我所实*的今日邹*报社,是我们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党报,实施发挥着党和**的喉舌,传播党的声音的作用。能够在报社实*是我莫大的荣幸。

  在这两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第一,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我们开设的《文书写作》课基本上把各种文体都介绍到了。因为是党报,**会议都要报道,所以关于**会议的新闻每天都有,这种新闻的写法也是最简单的,掌握好领导人,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简单组织下语言就可以写出一篇会议报道。我跟会的机会也是比较多(每天的会其实很多,天天都有,五个记者有时候每人跟好几个会),这方面锻炼的也比较多。其实这种新闻根我们学校的网站上新闻很相像。我相信,在咱们学校网站上经常发新闻稿的同学们土过去做记者肯定会更有优势!所以,在学校还是多参加下活动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将来肯定都会有用,有些尽管当时看着没有,但是在工作中各个方面肯定会有用的,实*报告《报社记者实*报告》。社会新闻算是比较难写的,首先素材的来源就很艰难,有的是靠自己去找去搜集,有些是靠群众拨打热线电话,还有些是个单位、各乡镇的宣传员给我们提供。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管哪一种提供方式我们都要亲自去现场,亲自采访。比如我曾经跟着我们记者下乡镇,到农村去采访专业养殖户,那是个养狐狸的,一进养殖场,我就差点被狐狸的'那股臊气给熏倒,但是为了完成采访,还是在里面泡了一上午。通过自信的观摩,我们才完成一篇出色的稿子。再比如我们到急救室去采访一生的工作,因为急救室是晚上最忙,我们就24小时蹲点,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6点,救护车一共出诊了16次,看到血淋淋的场面我的腿都软了,但是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场,我强忍着一直坚持到最后,也体会到了做记者的艰辛。也只有这样写出的稿子才会真实生动。人物采访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我们县城最*玩空竹的人们越来越多,我和吴老师抓住这一现象采访了一位玩空竹的高手。在采访的时候,一般的普通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首先我们就帮助这位高手减轻恐惧,就跟拉家常一样,让他慢慢放松,然后一步一步切入正题。采访过程中,也是采用各种手法让这位高手自己开口说(以下会提到采访上的技巧),最终,我们完成了一篇不错的人物采访报道。第二,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同样,面对不同的人群也才要选择正确的沟通的渠道。在实际的实*中,我用到了好多《商务沟通》课上的知识。比如,当采访对象为县领导时,首先服装的选择就很重要,不能太学生样,也不能太职业化(会形成一种比较紧张的气氛),其次语言要组织好,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要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便,由于零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语言也要干炼,不能废话连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明明白白的简单表达出来。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激发被采访人主动提供新闻,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最后要注意礼仪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使个人形象的问题,也是代表着整个报社,特别是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和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也感谢我的商务礼仪老师,交给我的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握手的原则,饭桌上的原则等等。在我的采访中给我了莫大的帮助。第三,不出去采访的时候一般就在办公室写稿子,在办公室要注意维护办公室的环境,这时,谭书旺老师的《办公室管理》和《秘书文档》就派上了用途。报社的报纸特别多,由于人员多报纸总是很乱,我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每天都及时分类放好,这样就整齐的多了。办公室的环境我也是按照课本上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金莲调制到最佳,让大家用最饱满的精神去健康的工作。

  在报社的实*报告 3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苏老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记者,写作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动,写一些策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两次的活动虽然很累,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以前都觉得搞一次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经过这次的锻炼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写的策划不止一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在发生突**况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关系到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场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经过几次三番的思考后得出来的。我们的策划也是经过了一改再改。

  在活动结束后,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两篇稿子也由周报刊登了出来。

  实**结

  两个月的实*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两个月中收获很大,明白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自己还欠缺许多东西,像采访时候问题的准备,对待不同的采访者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还有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采访结束后资料的整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明白了还需要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对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一点,对时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会失去许多的机会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采访者。

  作为一个实*生,你的姿态也必须是谦虚、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有时候毛遂自荐需要的一股勇气,它可以帮你争取到一些锻炼的机会,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一定要向那些资深的记者请教,而且在办公室的时候也要表现的活泼点,多与那些记者聊聊天,向他们咨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话题。

  实*期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但实*生之间的较量也别有风趣,大家会各自表现自己,希望可以争取到去采访的机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这样的比赛、较量也让我明白了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在实*生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如此这般,若是真正的面对岗位的竞争时,我们的压力将会是现在的几倍。而我们的素质、学历等等就是我们进入社会时的资本。我们真的必须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

  在报社的实*报告 4

  实*时间:XX年8月5日——8月27日

  实*地点:xx省xx市xx日报报业集团《xx晚报》编辑部

  实*目的: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xx晚报的简介

  XX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xx晚报正式创刊。xx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xx,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XX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xx晚报成为xx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xx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xx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中国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xx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xx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xx百姓生活的“xx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xx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xx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xx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沟通的桥梁作用。

  这几个月来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因此xx市**和晚报编辑部进行合作,有力的改善了各个地区的环境治理。

  自己曾在热线部实*过三天。热线电话是属于一线接触新闻的来源,特别是对于没有出门坐在办公室的记者。通过接听读者的电话,我不仅学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基本概况、理清事件的基本脉络,而且学会了以心*气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的电话。

  法治新闻

  报社和**纪检部门合作,主要报道刑事案件。一方面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欲,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社会的风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多以特稿的体裁刊登。

  文娱新闻

  针对本市的各种娱乐活动进行报道,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大型公司合作,举办模特大赛或者各种大型晚会)

  影视新闻

  综合国内流行娱乐事件,与全国影视同步。

  晚报超市

  综合世界的搞笑娱乐事件。多选择新鲜幽默的新闻。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广受好评。

  财经新闻

  针对市内的股票和房价及最新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和本市相结合的报道,多是发布消息。

  世界新闻

  刊载世界大的新闻事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中国新闻

  概括国内主要新闻,材料主要来自新华社。

  体育新闻

  摘自各大体育新闻网站或大的体育报纸,也会报道市内的体育运动。(8月是全民健身月,晚报就每天采访刊登xx各个县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还做另一个关于民间高手绝活的系列采访)

  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城市,xx晚报也是一个普通的都市报纸,在我国的众多媒体中几乎默默无闻。它的办报内容和稿件质量也需要再次提高,但是对于生活在xx的老百姓,它是生活的必备品,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点点欢乐。它的存在也是由众多默默无闻但每天仍然一丝不苟的普通媒体工作者完成的。仍然是一份值得关注的报纸。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有很多和xx晚报一样,立足本市进行多年以来长久报道的媒体。我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一步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实*关键词解析

  贫困助学

  这应该是自己在报社最大的收获。

  这是由“xx晚报”和“xx市团委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助学圆梦工程活动。通过市团委向晚报提供贫困学子的简单档案,再由晚报记者对学子家庭情况进行采访写出报道刊载在报纸上,以获得社会上爱心企业及人士的捐款来帮助贫困学子。

  因为带自己的记者负责这一个项目,自己就有幸参与了这一项活动。从因为远距离只能进行电话采访到随同记者到贫困学子家里进行实地采访,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明白:

  无论捐款者捐款的目的如何,活动最后那些贫困学子都受到了资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全部受到资助到至少两千元的资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感受到了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都离自己的大学梦*了一点。

  在电话采访的时候,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采访对象还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提供关于家里的详细状况。而部分家长也很配合。而之于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在了解学子的基本情况后会适当的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自己的大一一年的经历来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进行交流,挖掘感人故事。而他们自强不熄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定了我做一个新闻人的信心。

  新闻策划

  生活化写作

  由于自己大一下接触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消息这一体裁。但是在晚报接触的稿子,往往属于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是实效性的要求却没那么高。因此写作时,自己就犯了过于书面呆板、严肃的写作方式,没能写出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

  由于晚报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性报纸。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字要口语化、生活化。不必拘于固定的写作格式。最主要是言简意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愉快的看完报道。

  小结: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实*,让自己对一线媒体有了初步认识。明白做新闻是件很快乐的工作。因为在我国的二级城市,报纸扮演了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普通百姓和**机构的沟通。

  从路边一堆垃圾堆久了没人管到市领导出*某个重要会议,报纸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报道。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作用。也许我认识的只是新闻媒体作用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是这一点足以支持我继续向前。

  自己在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这一句话的分量。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管我们居何位置,默默无闻的记者,兢兢业业的编辑,还是支撑整个报社的老总。作为一个新闻人,没有大新闻小新闻,只有能够真正帮助群众的新闻才是实实在在的好新闻。

  在报社的实*报告 5

  20xx报社新闻实*报告两个月的实*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苯才是最好的苯”我觉得这句话史钟械览怼7⑿辛康谝皇且桓龊苣训哪勘辏�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

  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不然很多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在实*期间N易魑�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实*的这段时间3�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结柿肆礁鲈碌氖迪埃�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2页,[1][2]20xx报社新闻实*报告

  在报社的实*报告 6

  这个寒假我到《武汉晨报》经济部实*了一个月,真正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收获颇丰。

  我的指导老师是经济部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主要负责经济民生这个部分。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第一次随老师出去采访是参加物价局组织的“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当天我们参观了农村、社区、学校、医院,一路上,老师提醒我要好好记录下一些数据信息,写经济新闻数据是很重要的。之后回报社,老师要我写500字左右的稿子给她,因为第一次写采访稿件,一时不知如何下笔,一篇稿子我居然写了快一个小时。老师只花了5分钟不到就把我500多字的稿子改的只剩下200多字,改完后老师说,以后写稿要抓重点,不能照着资料全盘照抄,尽量写的通俗易懂一点。当时觉得很惭愧,学了将*三年的新闻,却连这种简单的稿子也写不好,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月里抓住机会好好学*。

  后来跟老师出去采访的时候我都很注意观察,老师经常对我说,当记者是很辛苦的,刚开始别指望别人能给你好脸色看,很多人都不愿意配合记者的采访,但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放弃,要想方设法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刚开始的时候和老师出去还没什么体会,在我单独几次出去采访的时候就真的感受到了记者的`辛苦。情人节那天老师要我去各大商场去搜索一下相关的新闻,我在大洋百货和王府井百货转悠了半天,问了七、八家珠宝专柜,他们全部都拒绝我采访,直接说不想回答我的问题,不想透露之类的,当时我真的觉得很受打击,后来好不容易有一家专柜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才勉强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去好又多超市采访,从促销员到顾客全都拒绝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很是尴尬。这几次的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原来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认识[文章来日中国],我以前觉得记者走到哪里别人都会畏惧三分,毕竟是“无冕之王”啊,是人民群众的发言人。但是现实是现在很多人对记者都存有戒心,有的是怕记者乱写,写负面新闻,有的则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沉默是金。所以记者不光是要会如实的发觉新闻、写新闻,更要学会跟人沟通,学会交际,才能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更多的材料。正因为这样让我突然觉得记者这个职业很具有挑战性,很有吸引力,坚定了我要做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的决心。

  在这一个月的实*过程中,我写的最多的就是会议新闻。以前在学校老师也要我们写过会议新闻,我当时就觉得这种新闻很难写。老师第一次带我去开的是一个农业工作会议,我很认真的做了记录,可是回报社写稿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要写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写出来的稿子老师说不合格,后来老师告诉我,这种会议新闻一定不能绕着会议写会议,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会议精神。以后去开会的时候就比较留心了,现在写会议新闻已经很得心应手了。

  除了老师交代的一些采访任务之外,我还学会了自己去发现新闻,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今天是猪年,我发现花鸟市场居然有一种宠物猪卖的很好,于是自己壮着胆子去做了一次采访,然后写了稿子发给老师,老师说题材可以,不过访问不够详细[文章来日中国],让我补充采访。当时听到老师的肯定我很受鼓舞,马上进行了又一次更深入全面的采访。这次从发现新闻到采访到写稿全部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那种成就感真的很好。

  这次实*虽然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经验却是很宝贵的。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新闻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做一名好记者的不易,每一则新闻里都有这些记者辛苦的汗水。他们的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有时为了跑一个新闻连饭也顾不上吃,正是有了这些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才能每天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发生的事,了解新的资讯。经过这次的实*,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更加肃然起敬,更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在报社的实*报告 7

  引言

  启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诫我,那是一个是非之地,万事要小心,报社实*报告。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门,回望一眼,突然惊觉,此行我是单飞的孤雁,去一个有我的理想但没有保护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圣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报东莞记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总结为五个章回:适应、体味、历练、感悟,中间插叙我采访“卖命少年”的经历。

  

  适应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离感

  6月24日清晨6点,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东莞市火车东站,广场上很多乞讨的儿童,我紧跟在一个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后,以求安全。因为听多了东莞的乱,我必须严加防范。

  戒备森严地走进这座城。

  24号下午我去报社见了站长王海军,他是我们学院的毕业研究生,李贞芳老师帮我联系到这个珍贵的实*机会。王站长和颜悦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轻帅气,我们聊一些学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脑子有点记忆短路,明明昨日才从那个地方走来。我首先要找个地方住下,报社两个职员租了三室一厅,现空了一间房,求合租,我就住进去了。由此认识了三个“靓仔”:刘定国和刘沛,还有一条叫巴萨的大狗。刘定国告诉我:“都是男的,连狗都是个男的。”巴萨是萨摩耶品种,“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很弱小。”这是后来对它的评价,我初见它时我确实很害怕。对狗都很戒备。

  我说要做社会新闻,站长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黄超。一个这么胖居然还挺帅的男记者,很爱笑,像一道阳光似的,我从心底打消了对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带到办公室,把我介绍给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问好后,他说:“这里的电话每一台你都可以随便用。”此后,和黄老师的交往虽然我还是恭恭敬敬,但不会以我惯常的作风:对老师敬而远之,我会跟他讲我的思路、我的困惑,与工作相关的或是无关的,都会直接跟他说,很轻松随意的关系。他也真诚地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体会、采访和写作的技巧,实**结《报社实*报告》。黄老师要我别称呼他为“老师”,他说我们是“互相学*”,我知道这是谦虚,不叫“老师”那我应该叫什么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师。

  第一采访居然是一个独立完成,因为黄老师有别的任务,只能和我分头行动,我答应了,有点忐忑也有点期待,我不知道这个稿子该怎么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这是一个劳资纠纷案子,16个工人因加班费和无故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向公司索赔百万。据说在东莞,这样的纠纷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权益,工厂有工厂的苦衷。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这段时间我是报社唯一的暑期实*生,下班后我就直接回家,有时候做点饭,叫刘沛一起吃,他我能做这么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后聊天,但是吃了饭后他进他的房间,我开始打扫卫生,完了就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有时候会看书,很早就睡觉。半个月,每天就这样过。除了采访的出租车上,我没有想过要看看东莞的风景。

  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生活圈。在进入另一个生活圈之前,只是一个人慢慢地咀嚼孤独。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个新的环境过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决定。我要适应。但是这座城市让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觉,我总是感觉自己是个旅人。

  更需要适应的还是新闻工作。虽然我有一点浅浅的媒体经验,也做过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写法我还是不太适应,看多了内地媒体的四*八稳,南都的“出奇制胜”要求我改变。

  南方都市报,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点大的舞台。我就像一只刚学飞的鸟儿,遇到这么广阔的天空,有点晕眩。我需要熟悉环境,也需要自我调整。

  每天都在鼓励自己。

  

  体味

  南方都市报年轻炙热的气质

  每个星期五,上午10点到12点,是报社的周会时间。每个记者都尽量不错过,虽然上班时间看个人安排很轻松,但是这个会议纪律严明。

  应该说我是有点期待开周会的。会议上大家评报,品读本周新闻,做得好的给以掌声,毫不吝啬的.赞扬,做得不够的,坦诚地给出很多改善意见。我没有发言权,只是静**在一个小角落聆听思想火花碰撞的声音。

  站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很年轻,8成以上的80后,意气风发,锐意进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闻人,没有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虽然也许我这是表面体会,毕竟他们对我这个初涉媒体的大学生当然总是鼓励。

  办公室里每天都有笑料,我刚来时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这里整天的欢声笑语?他们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随意,他们有时会跟我讲大家的共同经历,那种团结和温馨让我很向往。

  实*期间,我对南方都市报“求新求变”的风格深有感触:记者写稿的时候很用心地想新闻最‘新’的地方在哪?最吸引眼球的在哪?不惜一切地向这一点泼墨。而编辑改稿子的时候也是挖空心思地追求新奇,我们的一篇消防演*报道,被冠名《上吊练胆子?》,当时很无语,但是想到编辑同志也是难为了。

  在报社的实*报告 8

  二 ○ 一 二届 毕 业 实 * 报

  学 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

  姓 名:刘飞

  学 号:1107080126

  指导教师:竹子

  完成时间:20xx年4月28日 告

  从2XXX年的2月18号到3月20号我在西安商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时间虽短,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实*报告总结:

  选择《西安商报》作为实*单位缘于一位认识的中文班的同学的推荐,《西安商报》是有西安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经济生活类报纸,创刊于20xx年。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商报实*是正确的选择,商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实*生都由两位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商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的是商报的李老师和詹老师,李老师在报社工作了将*十年,是一位资深的记者了,詹老师则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但我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大河报》《成都商报》《华商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之余把看报纸当做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第一关。我实*中我认识到好的新闻稿要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实*的第三天李老师把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李老师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的第一篇新闻。

  还有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有一次我们要采访一位高校的教授,可是联系不上,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詹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同学的同学真的就联系上了教授。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记得有一次我单独去采访,我报了老师的名字,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老师后来批评了我,他要求我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可见对记者而言,交际范围很重要。

  报社李老师一直要求我要学会扩展思维,目光要独特。他经常让我关注财经类的新闻信息,他说,现在很多报社都主打社会新闻,所以社会新闻很多,我们多关注社会新闻以外的东西,没准就能另辟蹊径,写出优秀的稿子来。事实也是这样,不光目光要独特,还要会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阅读就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次詹老师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上面的报道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房价的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记者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老师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老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新闻就在身边。”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老师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实*期间我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才发现记者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得懂,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一次去采访一起交通事故,李老师带着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到了现场我都吓傻了,现场情况很惨,老师采访交警了解情况,我们躲在旁边不说话,后来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说现场太惨了,都吓傻了,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们,作为记者,连这点是都扛不住怎么行,不管现场怎样,你的采访都得照样进行下去,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后采访就比较主动点了,也能提出一些水*比较高的问题来。

  在报社期间深刻体会了作为记者的艰辛,有的记者一天不停的在跑新闻,晚上工作到很晚加班加点为了第二天报纸能发出最有价值的消息。报社是一个很和睦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之间没有隔阂,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部分职位的高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但这都是为了出精品稿件。我们这些实*生也是耳濡目染,*时有什么想法都及时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放开手独立去做。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商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实*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由于学校离报社较远,每天就得6点起床,往报社那边赶,晚上有时候稿子较多就得加班,回到学校已经是深夜,好几次都遇到没有公交车回不到学校的事情,自己也曾想放弃,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老师也很照顾我们,知道我们路途远,所以尽量让我们每天都早点走,真的是无微不至。实*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

  在报社的实*报告 9

  实*单位:xx画报

  实*时间: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

  从20xx年6月25日-8月25日,我在神州诗书画报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纸媒的人来说,这份工作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难得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也必将对自己以后的实践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很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实*,感谢报社众多老师给我们的辛勤指导和热情帮助。现在,我把自己的实*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选择《xx画报》作为实*单位缘于学校校友会的介绍,《xx画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份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书画类专业周报。神州诗书画报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立足点,以遵循“权威、高端、精品、创新”为办报宗旨,不断发现和推出具有投资潜力和学术价值的书画艺术家。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本报实*是正确的选择,本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尽量让我们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本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刚来报社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实*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们的方方面面,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先将自己在报社的主要工作做一下简要的概括。

  在报社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刚好是周一,报社每周一都开例会,总结上周工作的同时制定新一周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我们刚到的这些实*生就一一做了自我介绍,之后主编皆我们的学姐就给我们发了十期报纸,先让我们学*本报报纸的基本布局,阅读相关的书画类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我觉得自己的鉴赏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纸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有幸参加了本报社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神州好丹青”,这次活动旨在发掘一批功底深厚、技艺精湛、潜心创新的实力型国画家。我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的主要是宣传工作。

  主要内容是:

  1、搜集整理全国各地美协、画院以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料;

  2、向美协、画院、画廊邮寄附有我们“神州好丹青”活动招募启事的本报周刊以做宣传;我们一共发了登有启示的五期周刊;

  3、写信封,在两周时间内,我们一共写了将*五千份信封,并且在写信封的时候还要核对邮寄地址是否准确无误;

  4、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装期刊、粘信封、去邮局寄送整理好的信件;

  5、我们还通过短信*台来宣传我们的活动,由记者部搜集整理国家画院的通信录,之后我们对其发送“神州好丹青”的招募启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虽然做的事情有点琐碎,但是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虽然每天做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我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同时也磨砺了我的意志和耐心,我觉得这些品质是以后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是以后工作所必须具备的。

  完成了前期的宣传工作之后,就进入了工作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有:1、将附有征稿启事的信件以及短信发送出去之后,就有一部分有意向的参加本活动画家打电话来咨询,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听电话,解决来电咨询的问题,而且周六、周天我们也加班帮忙接电话;2、整理来稿人员的信息,并将其电脑存档、信封记录、文件柜保存;3、国家画院的招募启事发出去之后,我们还将各位画家的联系方式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整理、存档;

  除了全程参与“神州好丹青”这个活动外,由于报社前期人员比较缺乏,我们也协助报社的行政人员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内容如下:1、去邮局办理大型业务;2、报社还办了“乡村美术教育计划”,是一个给甘肃各地以及四川泸州中小学免费发送本报社报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的工作是搜集整理四川以及甘肃各中小学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3、给每期的画家打包邮寄每一期的报纸;

  其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段实*期内的感悟、收获以及体会

  在这次实*中,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这来两个月的实*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

  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好,对待工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当作一种艺术来做。做就要争取做到体现自己程度的最好。在本报的实*中,虽然干的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但是却需要百倍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自律自求,要严于律己,通过踏实的工作,尽可能做好每一件事,同时积极向别人学*,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

  在报社的实*报告 10

  从九月13日到十月七日我在海口晚报进行了将*四个周的实*,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报社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机会,感谢报社的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主要从实*见闻、实*体会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实*报告。

  实*见闻

  实*的第一天,李老师给我介绍了报社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事情。对于记者行业,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每每采访回来,紧接着就是忙着赶写稿子了。是的,跟着老师这四个周的实*就是这么忙忙碌碌过来的,虽然十分劳累,但也时常觉得过得很充实。

  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到现场采访,回来后让我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地给我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师一直鼓励我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十分感动。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 8 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感受到了晚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海口晚报历来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制度,就是每周一下午3:00全体召开的学术研讨总结大会。上到总编下至实*生都非常重视这个**,因为那是一个及经验、知识传授,接受社会再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台。记得第一次听会我没带笔记,真是后悔的同时又丢人。报社领导看着我,资深记者们看着我,在场的各位老师看着我,我长得怪吗,不是,因为在场的就我一人没带笔记做记录,当时我真的是无地自容。打那以后,每次开会我都很认真地做笔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觉得内疚,但更是高兴,我已经深深地陶醉于报社的这种浓厚文化中了。另外一点也令我时常感到压力的所在——“海口晚报是党报,她是高级报纸”——这是报社现任总编陈际阳在开会时向大家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记者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为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为自己今后的学*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报社总编陈际阳重点强调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们要办最权威的报纸,权威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共同努力。为着这个目标,陈总编会上多次明确指出:“我们的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做全面深入地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地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以此来正确处理稿件。”听了总编的话后,我是这样理解的。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也是晚报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我联想到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她是从新闻内容上进行了。

  实*体会

  首先我说一下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

  在实*以前,我通过学*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是其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根本不明白。比如新闻的定义、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在跟秦彦学长实地拍摄报道时才彻底领悟。从中我学*到新闻摄影要多找角度,构图要饱满,拍摄照片中要讲究新闻元素,要考虑到照片的新闻价值大小等一些注意问题。

  第二,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记得我刚进报社实*时李老师就给说到,“做记者要勤奋,多观察,多听,多写,这样才有进步。”我在实*中就深刻体会到了做记者是很累的,同时,由于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需要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往往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

  第三,在以后的学*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

  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要做到这个要求,正如李老师所教导的“要在以后的学*中多读,多想,多听,多写。”

  总之,我在这次实*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能够让我受益一生。我在实*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在以后的学*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使自己今后更好地发展创新。

  在报社的实*报告 11

  实*初衷: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拜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有一段话使人印象深刻,“写作是极为重要的学*本事之一,那里的写作单指简捷、质朴、具体、准确的说明性或者说理性文章。”由此可知,语言是思维的存在,文字是语言的工具。

  写作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共享知识或是情感。文字的基本功是具备精确而充分的表述本事,所以镌刻在纸上的文字应当极讲究逻辑严谨、主题鲜明、用语精炼、详略得当、行文流畅、语言*实、资料丰富、情感倾注。读来使人觉得言之有物,而不是废话连篇、空洞无物。

  写作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臻善依靠长期在实践过程中的磨练和反复改善。从事新闻写作就是夯实写作基础的捷径。新闻的定义是传达事实新*的变化,讲究真实、快捷、准确、趣味等多维度要求,能在最短时间内赋予文字以鲜活的生命力。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需躬行。前往新闻报社实*,克服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无病**的浮躁文风,转而扎实下点功夫,接接地气,写些*实朴素的文字,作些读之有物、言之成理的文章,对于个人思维、修养都大为有益。

  再则,长期以来,个人一向只是在学院里、书本中、训诫下学*经典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缺乏有益的实践佐证。理论的可行性、正确性都难以得到证实或证伪的机会,或许走出院门会别有感悟。以上便是我20xx年下半年进入晨报实*的初衷。

  亲*市井:

  刚到报社,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出门采访写作的第一篇稿是关于卫国街居民爆料的“高科技偷猫事件”。卫国街是老长沙的一个弄堂,***在门口标明是不可移动的*代文物,全是砖木结构,天井式构造。弄堂被木栏四四方方的围成了一个小豆腐块。墙壁因多年的烟熏火燎被烤得一片焦黄,烟尘密密麻麻的挂在天花板上。我们赶到时,各家灶台正火光闪闪,烟雾缭绕。伴着锅铲磕绊清脆的响声,东家辣椒炒肉,刚入油锅,西家酸菜豆腐汤,煮的正欢,阵阵香味纵横交错,扑鼻而入。这就是长沙的街井巷弄,普通市民*淡生活,发生在身边切实摸得着,看得见的生活场景。生活,是最好的教师,是写作的源泉,鲜活的素材。

  事件回放:

  爆料的新闻—“盗猫猫事件”说来也挺有意思。卫国街天际是归途。jpg是老城区,老鼠多。当地住户都养猫防鼠,但猫却频频丢失。8.6凌晨四点半,家住街上的王先生下班回家。经过街口时,突然听见猫的惊叫,王先生意识到可能是盗猫贼。王先生大喊一声,随即引来其他住户,当场捉住了正在偷盗的2个盗猫贼。

  盗猫的工具很先进,一辆摩托车上配备了一个可遥控的大铁笼。铁笼中则附带着个小笼。小笼里又放着三只鹦鹉,鹦鹉的嘴巴用胶布粘着,发不出声。盗猫贼选好地点,躲在远处,猫咪清晨出来,一见到上下扑腾着翅膀的鹦鹉便好奇的进入铁笼捕捉。一旦全身而入,盗猫贼立刻从远处按下遥控器,关掉铁笼,而后将猫塞在纤维袋中乘摩托车溜之大吉。回报社,我简单的写了一个题为“遥控笼中笼,好奇害死猫”的本报讯。写完后,记者随即修改。

  报社反馈:

  改动的过程一言蔽之:瘦身。文章本来是800余字,改动之后折了一半的篇幅。写新闻来看,文字的精炼摆在第一位,一句话讲得清楚的事情绝不用两句话说。普通短稿明确新闻要素后,经过场景观察、提炼和重现,要思索怎样恰当的组织材料,突出人物,运用语言,将新闻事实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和叙述。一方面要交待清楚事实、没有遗漏,另一方面要读来生动趣味、余味犹存。

  抽象的理论没有说服力,我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第二天见报的报道《好奇害死猫!偷猫人笼里绑鸟引喵星人上当》。标题就十分吸引人,完整的陈述了所有事实要素,且结构连贯。难能可贵的是极为突出了此篇报道的亮点—趣味。“喵星人上当”,喵星是何星?如何上当?与好奇是什么关系?诙谐的笔墨,拟人的手法,设置的疑问,充分展现了晨报一贯有的故事化文本创作倾向和都市报的休闲风格。

  在报社的实*报告 12

  (一)实*心得

  大学生暑期社会时间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作为大一生活学*的总结,我也参加了社会实*活动。得到了实*单位领导的赞誉,而且在实*活动中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长了才干。

  很快的,署假又过来了,面对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想着刚刚过去的最后一个署假,紧张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脑海里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伴着时间,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不可能从真实的两面去看清它,只是经意不经意的感受着有种东西在过去,也许更适合的只有那句话:时不待我,怎可驻足

  xx工人日报的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没什么人在办公室,以至于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在办公室见过每个人。他们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只有赶稿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办公室,或者说,只是来交稿的时候出现在报社。跟着“来无影,去无踪”的老师们学*,确实有点难度。

  每天上班,办公室是我开门,总是要等很久才有记者来上班。初来的几天,我每天第一个去,坐着看半天报纸,然后上网找料,经常找不到新闻线索,我心里很着急,几乎都是老师给我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就开始出去或者电话采访。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彷徨。

  1、高温系列采访

  才来了一天,也还不认识什么老师,带我的老师又常年不在办公室。史老看我们有点小空,于是,让我和另外一个实*生去外面采访一下高温下的务工人员。我们在九莲社区门口发现了一个缝衣服的阿姨和两兄弟的修鞋铺。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开始和他们聊了起来,虽然他们都不愿意多讲,更不愿意我们把他们写到报纸上去,但最后也勉强地了解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回来努力写稿,直到下午一点多才记得还没吃饭。

  2、稿件不能发

  夏老师常跟我说:“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写的,然后发到我邮箱。”由于我还没有自己的消息网,所以,我经常去论坛找还没被发掘过的消息。突然被我发现了有关移动集团彩铃的帖子——“我的彩铃都被和谐了!”心想着终于找到可写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去了移动的人工服务台,以办业务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写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师就来办公室说这篇稿子不能发,因为报社的领导和移动的老板关系很好。这样的理由我很无语,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种体会。

  3、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是采访中经常会用到的,而最经常用的号码就是114查询台。在这期间,我电话采访过游泳池的水质检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师傅“自来水事件”。电话采访最容易吃闭门羹,打过去不接或者告诉你应该找哪个部门,采用迂回战术是常常碰见的。“康师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去各个公司,比如统一,都只有“嘟嘟”的声音,看来还是要*衡下自己的.情绪。

  4、实*生出差

  据说,我们报社实*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却偷偷地去了,还是代表整个报社,说来心里也挺慌的。我们报社和杭州电台、电视**合主办了一个“和谐中秋”的活动,主要是在全省评选最感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夏老师突然有事,我战战兢兢地一个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鸟,就这样跟着他们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采访了三个人,一切还算顺利。这种处在初级阶段的人,还是在旁边多学*老师们才是对的。

  经过这四个星期的社会实*,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在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处,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说话,怎样处理突发的状况。还有一些是我将要学的知识,比如摄影和新闻写作,这些我都在实*中提早得到了锻炼。社会实*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中看!

  通过实*,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色色,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建议事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

  以后的学*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一定要过硬。

  在实*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在报社的实*报告 13

  序:在大河报实*的30个日日夜夜离我渐行渐远,我对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却愈发清晰可见。怀着对大河报秉持正义的操守,对实*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亦是对自己初入媒体一线的经验总结,感慨良久,怀着万分思绪,记录下在大一这个不甘*凡的暑假实*的收获和教训。

  在大河报为期一个月的实*期间,共发稿50余篇,大到一整版的通讯,小到豆腐块似的消息,可是对于自己这个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发稿量对自己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因为自己明白,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学*,学*“铁肩担道义”的信念,学*“妙笔著文章”的思路,这,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事。

  新闻理论的实践和新闻业务能力的提升

  带我的是李晓敏老师,跑卫生线,也就是整天和病人、医院、卫生局、卫生厅打交道的,同时也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线。

  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在*时看报、写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记得老师曾说过:咱们写的是给老百姓看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稿子写出来,服务老百姓。在这里,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趣味性等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很多东西不明摆着说出来,并不代表忽视它的存在。

  记得去采访医院“恶性疟疾救治中心”挂牌仪式,事件本身就是最多就是一篇消息,没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于是,自己写了500来字就完事了,第二天见报时,却是一篇3000字左右的大稿子。老师从采访资料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发现40多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对于不了解这种疾病的老百姓和医院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漏洞,详细介绍这种疾病以及其治疗、预防措施才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挂牌仪式本身。

  以前曾很鄙视会议新闻,感觉无非就是领导空泛的讲话,底下是冷冰冰的鼓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可是真正实地参加并用心发现之后,才发现其有趣亦有点的新闻。

  省卫生厅召开系统行风评议测评工作动员会,说白了,就是他们系统内部的一个自我检查制度,到现场,发了厚厚一叠相关资料,会议没开完,就回报社写稿了。很纠结的成稿之后,老师说,不行,没有内容。她仔细把资料看完了之后,提出了一些很细微的点,就是和百姓、社会关系密切的现实问题,奶粉检测、职业病防治等等问题。事后,老师说,其实会议新闻是不好写的,比现场稿要难写,但同时也是重要的`。会议呢,只是给了记者一个找新闻的机会。

  因为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政策、措施都是在一个个会议上提出的,作为记者,我们需要把好的政策给老百姓说明白,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所以,如何在看似枯燥乏味的会议上发现有价值的点,是需要记者有很强的新闻敏感。

  落地稿,就是国家出台一项政策或是别的媒体做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稿子,作为地方媒体,针对自己本地实际情况,把落点放在本地,而写出的稿子。其价值点,就是第二落点的选择角度。

  前几日,国家***门要出台关于规范现榨饮料的文件,那么到了郑州这点,就需要调查郑州市场的现榨饮料的相关情况,看看文件规定的措施,在本地各商家有没有得到落实。必须提出的是,不可否认,几乎每个人都有喝过所谓现榨饮料的经历,所以这个稿子,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

  面对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各异的新闻现场,作为记者,就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仔细认真的态度,否则,搞混了新闻稿中最基本的信息,是一件很不应该的事。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

  因为缺乏关于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把一个主任医生的职位错写成了主治医生,搞的医院打电话来质询。粗心的我才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是给自己提了个醒。老师安慰我,错误之后必会进步,出现一个错,下次必定很当心,有时你觉得很细微的东西,无所谓的,可有较真的就会揪着不放。老师还举了她曾犯的一个用字的错误,可能就少了一个字,就会产生别的意思。如此看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惯必须学着养成。

  新闻“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确实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说在部分新闻现场,有提供新闻通稿,详细介绍事件的五要素以及一些其他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资料是靠自己去搜集整理的,因次采访前列好提纲以及采访的艺术和技巧是有为重要的。实*期间,自己独立去现场采访过多次,也通常会遇到省内多家媒体,这时,一些基本的资料大家都会问到,那么如何在你的稿子里出现新的、吸引读者的要素,这就需要你能够问出有水*的问题,而问题则来自你提前列在采访提纲上。

  8月11清早,淅沥小雨,去医院采访好心人给一的哥捐款的事,无意中遇到了坐在楼梯上低头不语的妻子,出于敏感,我简单介绍之后,就坐在了她身边和她闲聊了起来,不出意料,获取了很多媒体不知道的资料。采访中,你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让他从心里信任你,什么话都敢对你说,而不是把刚刚出现在他眼前的你当作“陌生人”,而这时,说话,采访的艺术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名真正专业的记者,是需要触类旁通的,大杂烩型的,拼知识面的。这,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的基础。记得,赵智敏老师告诉我们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之外,还应该多钻研其他专业知识,比如法学、经济学”。

  而在卫生线上,对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采访医生某一复杂病例,如果需要向读者清楚的介绍,就需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转述,如果你自己就不明白,那么又怎么能向读者说得清楚呢?因此深厚的知识积淀是记者们必须掌握的,而我们,则应该趁年轻,在大学良好的氛围里不断的学*、完善自己。

  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感悟

  记者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者,而且也是推进社会这艘航船沿着正确方向航行的助推器。

  最能使我感受到这句话含义的,是源自对患白血病的小培艺的采访。最初见到她时,孱弱的身体,枯黄的脸蛋,脖子上还有化疗留下的疤痕,插着输液管,让人感觉好可怜。可是她很幸运,经过媒体报道,有家企业捐款帮助她治好了病。那一刻,才真正发现自己身上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可是医院大厅里尽是光着头,穿着住院服的病人,上天眷顾了她,所以她得到了救助,可是在这看似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多少心酸、悲楚的故事。那一刻,又感到自己作为记者的渺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或许读者把我们当作无冕之王来看待,可是我们有的,仅仅是一张纸、一支笔,我们会尽到最大的努力去真实记录,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视记者为救命稻草的人们。更多的时候,社会的进步是需要社会的掌权者们去推动。

  奋斗在新闻战线的第一线,我们没有理由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实*期间,无时无刻不被老师们的职业操守和负责精神所感染,每天奔波于新闻现场,回到报社,无论多晚,抓紧写稿,这时,噼里啪啦的敲键盘的声音成了报社最美妙的音符。

  一次去超市做关于奶粉的调查,行至半路,突降暴雨,转瞬之间,全身湿透,路人纷纷避雨,而自己却因为老师赶稿需要自己调查的资料,仍冒雨前行,因为只有一个信念,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任何借口。待到完成调查,拧出的雨水摊了一地。

  采访遭人冷遇、白眼,行路热得几乎中暑,写稿子熬到深夜,吃饭、休息毫无规律可言,这些都是记者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可是怕吃苦就做不了新闻,不管客观条件如何艰苦,都应按时完成任务,这是真正的新闻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4.实*结束,可是干记者的新闻理想却刚刚萌芽

  一个月短暂的实*之于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对新闻、记者、媒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极大满足了自己对新闻最初的追求,像个初生的孩子,放肆而兴奋的哭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新闻行当的信念,时灭时燃的新闻理想火种重新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自身的不足也在真正的新闻一线显露无遗,理性思维能力欠缺,写大稿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自己的发展,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对于自身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实践,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谢自己,能够合格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汗水、寂寞、困难面前挺了过来,可是最应该感谢的是带我的李晓敏老师,和王曦辉、王灿老师,感谢她们对我如此的信任,放手让我去独自完成采访任务,感受到了作为优秀的记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为自己树立了榜样的标杆。借此,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老师!

  美好的过去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未知的未来的还等待着自己去书写,而我,还前行在新闻的路上。

  在报社的实*报告 14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践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

  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践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实践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践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7月大学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在xx报实践时,已有的兴奋感不觉少了好几分。说实话,当初在院报看报纸时,对《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几个团友一块儿来到xx报,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悉报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xx报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东风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让我们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但事情总有不尽人意,在xx报实*的学生较多,有郧医的,有湖南师范大学的等。他们几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我们几个“冒牌货”在新闻专业用语和获取新闻方面都比他们差很多,再加上指导老师考虑到大三的专业师哥师姐们面临着就业问题,*时给他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这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以后的每天早晨,我们提前一小时到报社,主动找指导老师询问有没有采访任务,争取更多的锻炼机会,实在没有,就向教师请教一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问题,同时在阅览室看一些与新闻写作有关的杂志,重要的部分还特意记在采访本上,我们的执着与主动获得了指导老师和主编的好评,我也体会到: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xx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们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黄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们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们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黄前辈的办公室时,我们发现黄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们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们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学文的,更不是学新闻专业的,却有幸在xx报学*,是我的兴趣所投。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告人:

  系 别 :

  班 级:

  暑假报社实*社会实践报告报社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会更好。

  在报社的实*报告 15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报案,我们就是到***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在报社的实*报告 16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苏老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记者,写作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动,写一些策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两次的活动虽然很累,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以前都觉得搞一次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经过这次的锻炼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写的策划不止一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在发生突**况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关系到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场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经过几次三番的思考后得出来的。我们的策划也是经过了一改再改。

  在活动结束后,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两篇稿子也由周报刊登了出来。

  实**结

  两个月的实*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两个月中收获很大,明白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自己还欠缺许多东西,像采访时候问题的准备,对待不同的采访者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还有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采访结束后资料的整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明白了还需要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对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一点,对时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会失去许多的机会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采访者。

  作为一个实*生,你的姿态也必须是谦虚、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有时候毛遂自荐需要的一股勇气,它可以帮你争取到一些锻炼的机会,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一定要向那些资深的记者请教,而且在办公室的时候也要表现的活泼点,多与那些记者聊聊天,向他们咨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话题。

  实*期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但实*生之间的较量也别有风趣,大家会各自表现自己,希望可以争取到去采访的机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这样的比赛、较量也让我明白了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在实*生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如此这般,若是真正的面对岗位的竞争时,我们的压力将会是现在的几倍。而我们的素质、学历等等就是我们进入社会时的资本。我们真的必须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

  在报社的实*报告 17

20xx年7月7日,我们药学专业一行三十人来到了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收获也很多。

  行在福瑞达

  福瑞达在济南共有两个厂区,一个是坐落于山大路南口的老厂区,一个是位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厂区。我们三十人被分成三个小组,我们组的实*路线是新厂区――老厂区――新厂区。由于新厂区离学校较远而且坐公交车不方便,因此我们每天要先坐公交车到达较*的老厂区,然后再坐二十分钟的公司班车去新厂区。虽然时间有点漫长,但是和同学们这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却是美好一天的开始。一路上总是会有看不完的风景,美轮美奂的奥体中心、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枝叶繁茂的青翠柏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细细观察车窗外的济南,你会发现这座四千年的古城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吃在福瑞达

  要说起在福瑞达实*期间的伙食,岂一个爽字了得!据我所知,我们整个院里也就我们的伙食最好了,不但经济实惠而且美味可口。去新厂实*的第一天中午,刚进食堂就惊喜于眼前的情景,一排排桌椅整齐的排列着,白色的地面一尘不染,打饭的师傅统一着装,带着白色的口罩和帽子。我不由得感叹:“哇,真是太干净了!”旁边的同学说:“显然啊,人家gmp都能认证上,更别说这区区一个食堂了。“我很认同的使劲点了点头。这个餐厅是半自助式的,每人中午三份菜是限量的,米饭、馒头和汤是不限量的,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里没有一个人会大把大把地浪费粮食,大家都尽量将自己的米饭或馒头吃干净后才倒入收残桶中,这让我不由得感慨福瑞达人的自觉性和高素质。公司的饭菜质量很不错,而且懂得科学搭配,每顿有荤有素,每周有粗有细。在那里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都觉得自己胖了不少。后来我们再到老厂区的时候,由于原食堂搬迁在即,饭菜是由快餐店送过来的,所以不如以前那么可口,但是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虽然现在实*已经结束了,但是福瑞达的美味饭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在福瑞达

  众所周知,按空间中细菌的数量可将药厂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 区级别最高,因此针对于不同的工作区域也有不同的着装要求。还没有开始正式实*之前,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实*期间不能穿短裤,不能穿凉鞋、拖鞋,虽然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做出这样的规定似乎有点不*人情,但我们理解这也是为达到生产条件,保障药品质量而要求。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是在外沿区域打扫卫生,因此只需要穿上隔离衣,戴上帽子,穿上鞋套就可以了。后来我们进b区工作时就要按更严格的规定换成专门的无菌衣,从头武装到脚,只能露出两个眼睛,虽说这衣服有透气孔,但整个人被装在里面也是很不舒服的,半天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被汗给浸透了。可是他们有些工作人员却要一穿穿一整天,想想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若不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真是撑不下来,由此,我不禁更加佩服他们了。

  学在福瑞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在福瑞达和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公司安排人员专门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通过几次培训,我们对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的历史背景、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有了大概了解,简单的培训之后我们又参观了其主打产品“润洁”和其他产品的生产线,深入了解了药品从原料的配制到生产出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这让我我不禁感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在参观结束后,车间的盛主任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药品生产设备的原理和具体生产步骤,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妙趣横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知识。除了通过面对面的课堂式传授外,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就拿最简单的打扫卫生来说,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才能最快速、最便捷、最省力的清洁地面,这些看似小的技巧着实让我们省力不少,而且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颇具指导意义。

  这些天在福瑞达的实*,不仅提高了我的科学素质,还提高了我的思想素质。那里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勤奋忘我、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时刻激励着我,为我以后的学*和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的热情和蔼友善也时时感染着我,让我少了分忐忑,多了些自信,让我在劳碌的工作中依然乐观向上。

  总而言之,福瑞达的人、福瑞达的厂、福瑞达的文化、福瑞达的管理制度都了我很多的启迪。

  爱在福瑞达

  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和厂里的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一名福瑞达人的自豪和对福瑞达的热爱。还依然记得在包装车间工作的秦大叔,总是能从枯燥无味的打包工作中寻找无穷的乐趣,我们在和他一起工作时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点累,快乐和笑容总会溢满脸庞。还有卫生岗位上的张姐,工作之余热情开朗,常和我们聊天,但是一工作起来,那认真劲儿,我们个个都自愧不如。还有车间主任盛主任,温文尔雅,知识扎实,车间里的大小机器的每一个部件他都了如指掌。

  虽然在厂子里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对福瑞达,对福瑞达里的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待到离开之时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工作,有关人生……

  再见了,福瑞达,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来合肥曼迪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快三个月了,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渐渐适应,回首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成长许多,再结合张主任的要求,写了这份实**结,这份总结主要包括我对公司及部门的认识,对领导及同事的印象,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在网上看到公司的招聘广告时曾登陆过公司的网站,大致地了解了公司

的情况,它占地56000多*方米,年销售收入8亿多人民币,员工200多人,还是安医大、安中医的实*基地。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公司的一大特色,支助希望小学,奖励高考中榜的员工子女,组织旅游,举办运动会等等,加强了员工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价值观,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这些种种深深地吸引了我,尝试性地投了简历,最后很荣幸地进入了公司。

  刚来的两周,我在储运部和采调部实*,清楚了这两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情况。储运部主要负责公司药品的收发和保管工作,也是公司人数最多的部门。在刘富俊和李刚部长的领导下,储运部有条不紊的运行,岗位分工明确,员工活力激情,团队和谐合作。而采调部主要就是负责公司经营药品采购调拨工作,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采调部的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电话一直不断,客户川流不息,这种繁忙也展现着一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公司。

  两周后我真正开始接触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承担着联接和服务各部门的重任,文件的上传下达,人员的进出调动,证照的变更换新,档案的保管,办公用品的领用,车辆的使用等等都是办公室的工作,事物繁琐杂乱也是让我震惊的。但是在张部长的带领下,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紧张有序的进行着,为公司其他部门及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最便捷的服务。

  这两个多月,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刚刚毕业和以前接触这个行业不多的缘故,刚来公司时我还是有点迷茫的,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不知从哪里做起,不过在同事们尤其是郭雨姐姐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胜任了基本的工作,比如发放餐券,协助准备变更换证资料,甚至当起了电话维修工等等,渐渐地我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这两个多月来的大致经历,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首先是关于对领导和同事的认识。张部长,我的直属上司,是个很博学的长者,无所不通。参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研究图纸,体现了他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当任董事会秘书,撰写各类文件,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另外张部长的终身学*的思想值得我效仿。他每天都阅读报纸,收藏有价值的版面,思考、分析、研究当前热点、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张部长的绅士风度。去天柱山的漂流过后,大家都**车上等待人员到齐返回合肥,他却慢慢挪下车,原来是到外面去抽烟,这让我印象深刻。不过在这里我也顺便大胆地建议,为了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希望张部长少抽点烟,还有适当地控制下自己的暴躁脾气。

  郭雨姐姐非常和善漂亮,也教会我很多东西。当我复印出差池时,她手把手教我怎样操作,当我傻傻地坐在桌上吃饭时,她提醒我给张部长敬酒,当我帮张部长打印材料时,她帮我校正修改,我由衷地感谢她。工作上她忙而不乱地处理者繁杂的换证变更,一丝不苟地统计办公用品,沉着稳重地应对领导突发指令,这些都值得我钦佩。生活上她多才多艺,经常代表公司参加活动表演节目,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品,注意保持身材,是个非常可爱的姐姐,刚进公司时我还以为她是二十多岁的同龄人呢。

  接下来是我个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中国很多旧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就是人治色彩太浓,企业唯领导人至上,领导人可以随心所欲。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就是规范化经营,制度和决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公司就可以获得静态稳定地发展,高层管理的职权就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们公司,车辆是公司集体的财产,它的使用应当会有相关程序制度规定,而不能单纯由高层管理者决定。重大决策的制定(比如与国中医药的股权换置)应该发扬民主精神,毕竟员工有权利知晓公司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变动。

  公司要设法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工作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状况有很大关系。我感觉公司里很多同事经常会把自己的私人情绪带进工作,对待客户和同事态度都很冷淡,上级对下级缺少人文关怀,耐性不足,专断独行。一个公*、*等工作环境再加上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员工在公司里有归属感,真正做到以公司为家,肯定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此公司可以建立客户评价制度及员工互评制度,再结合公司一贯的上下级互评,而考评的成绩与被考评人的工资及升迁挂钩,这样方能客观公正的反映每个员工。

  再次是公司的工龄工资模式老旧,吸引力不强,我建议制定“抛物线型”工龄工资政策。这种工资模式式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符合员工对企业“抛物线型”贡献规律,体现了“青年员工渐长,中年员工快涨,老年员工慢长”的原则。这种模式将员工总工龄分为社会工龄和企业工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这两部分按合理比例组合来计算工龄工资,但应遵循“企业工龄工资标准高于社会工龄工资标准”、“企业工龄工资标准与员工贡献率挂钩”两项原则。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实*真的很快,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昨天还在报社里。还记得我第一天去的样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去的路线,好不容易挤上了拥挤的公交车,好不容易找到了报社,又好不容易得找到了老师,不过一切都是顺利的。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进入社会,当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真的很紧张。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当我进去的时候只是礼貌性得看我一眼,好一点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不尴不尬得走到老师面前等候发落。不出意外得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看报纸。

  第二天我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我以为我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可是我想错了。一连几天我都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的,偶尔老师给我一个任务,哪怕是很小的任务我都大动干戈,搞的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一样。

  第一个星期真的如噩梦一般。在办公室里你会感觉自己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人会理你。而且老师们在你面前侃侃而谈,但是任是没有你插嘴的份,第一个星期就在这么浑浑噩噩中度过,当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完了!这个暑假完了,难道每天在这里做空气。那还不如回家。说真的,我真的有想过不干了,回家算了。

  但是所谓绝处逢生,坏到了极点就不可能再坏下去。第二个星期因为报社的活动较多,慢慢得和老师们熟络起来,但是一般来说我还是大气不敢出的那种。说到我的老师那可不得了啊,在我进去以后不久她们三个就组成了太太理财团,有了一档专栏叫太太理财经。在这么强大的老师团里沃的压力可想而知啊。最后还是小l老师开口了:你多看看基金的东西啊。熟了以后可以帮我写基金的文章。听到这个消息真的是煎熬了多年的农民听到了**的消息般振奋人心啊。我终于可以有事情做了!

  但是天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要写文章可以,那必须了解基金的基本常识啊。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耐心,而且那些名词解释解释得又老长老长的。现在我懂了以后看,我觉得它们讲的很多都是废话,明明很简单的意思被他们解释得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几天那个痛苦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的,天天我看得是云里雾里啊。

  忽然有一天,老师问我看得怎么样了啊。我这个人胆子也大了,说:看懂了。结果老师就说:今天要写重点啊,你看看有什么好的题材没有?像我这种对概念都一知半解的人,还让我选题材,一听到老师的问题我就蒙了。我当时说:我们可以写写投资者的后市的操作。现在想起来我一个汗啊。这么烂的题材。楼老师也没有多说我,只是笑了笑说:你跟我来的时候一样一点都不懂。你现在还是要多看看,不要急。那时候我就觉得真的要做好一行真的不容易,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那天其他老师也不在,我就和楼老师聊了起来。聊天后我才知道原来楼老师也是城院毕业的,而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浙大的研究生。经过那个下午的聊天我和楼老师也渐渐熟了起来。我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基金的知识学好,至少不能给城院的人丢脸。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有一些讲座,对基金的大概有了一个把握。至少基金有哪些分类,不同基金之间有哪些区别,我都搞清楚了。

  后面几个星期,我不仅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老师更是把写封底报道这种重大任务交给我。说你慢慢写写看,写得好写不好都没事,我会帮你修改的。第一次写的时候当然是力不从心,非常想写好但是知识面不够。而且整个流程也不清楚,到最后写得我累死但是出来的效果还是不行。我非常不好意思得交给老师,老师看过以后没有批评我,只是说这个重点已经抓的非常好了,就是你的新闻结构和欣慰措辞还有很大的不足,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当时我那个开心啊!没想到我这个没有什么文采的人也受到了表扬。

  以后的每个周五我都会写封底报道,而且越写到后面我越驾轻就熟。收盘后看各个财经网站的收评,然后打电话给各大证券机构采访相关人士关于大盘走势的分析,还有

  在报社的实*报告 18

  20xx年暑假 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 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生 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在报社的实*报告 19

  从7月7号开始到8月1号,*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报案,我们就是到***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虽然他已*惯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现在还会很郁闷。作为一位新闻记者,尤其是社会新闻记者,看到老百姓因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真心感谢你时,你会为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改变现状而高兴。但相反,当你一次次粗鲁的被拒之后,你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单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舆论的无助。

  开心的事也有,记得是实*后才没几天,接到同学电话说在在报纸上看见我人了(我同学表达有些问题,我人是不可能在报纸上看见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顿时一阵窃喜。其实前几天就有我的报道,只不过不知情的人没仔细看。

  杭州虽然是个省会,可带我的老师说,我们这一类记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不,今早我们就为了一通电话风尘仆仆的赶到了会展中心附*的一个农村。

  说简单,这件事真不复杂,就是老头子和儿媳妇之间关系不好,老头跑了,儿媳烦了,最后谁都不管了;可说复杂,还真挺乱人。刚到村里,看见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给了他副破毯子盖着,还家家户户轮着送点吃的。他说儿媳打他骂他,儿子也不敢帮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还真为他难过。可后来一位热心的村民自费打车(离着好远呢,我们坐车走了三十分钟)去找了他的儿子和儿媳,这会悄悄给我们说,这位老人自己行为不好在他的村里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中午的去了他儿子家。敲他儿子家的门没人开,后来我们才知道刚才恶言批评的“邻居”原来就是儿媳。她在那骂时邻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诉我他儿媳*时是对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个儿子,他陪着妻子一起骂自己的父亲,我们苦口婆心的劝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跟我们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领他回来,他爱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这时我豁出去了,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们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谁的错可就说不清了!”这几句话吓了旁边一直说我声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个月来,每天往外面跑。当然跟着报社出去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有时还有奥迪作为自己的座车,待遇很高啊。当然我也总是忙里偷闲,或者干脆先放一下手头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报社每天分给我的报纸,或者某人肚子饿了什么的去送点吃的。说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报社每天送来的所谓的“快餐”,10点半网上订餐,一般都要到12点多才能送来。名副其实的“慢餐”啊。有时候还会少几份快餐送来,而少筷子,那更是经常有的事了。

  在日报社实*的日子长了,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了。最简单的一篇天气新闻的稿件,严格到标点符号都需要审查。还是一篇天气预报的稿件,倘若当天报道有雨而实际上未下雨,便会有读者打进记者部的电话,一顿斥责报社“无能”。每当我接到这个电话,真是心中喊冤啊——这天气预报是杭州市气象台提供的,不是我来预报的啊……

  真的,做什么都不简单,比想象的复杂太多。我们认为的一切轻松的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少了解。做记者写新闻,是一项工作;做一名好记者写一篇好新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不过,还是要说,要做,便是要做当代的普利策!

  在报社的实*报告 20

  实*时间:XX年8月5日――8月27日

  实*地点:**省**市**日报报业集团《**晚报》编辑部

  实*目的:了解和接触当地的媒体发展情况、熟悉一线新闻媒体的工作流程以及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于**晚报的简介

  XX年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晚报正式创刊。**晚报是一张融时政、经济、文化、生活于一体的都市报、市民报,立足**,全国发行。

  办报理念: 大众化、*民化、都市化、时尚化。

  办报方针: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

  XX年1月1日起采用“文迅报刊数字化采编系统”,写、编、组版、校对、审稿实现无纸化办公,彻底告别纸和笔。

  **晚报成为**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目前**版面最多的报纸,信息量最大的报纸,在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成为一张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文化

  在晚报编辑部的走廊上,墙上是用胶卷的样式组合成的各种经典的新闻照片。黑板上每天都有著名报纸的各种优秀新闻评点。

  报社员工工作时,互帮互助。互相提供点子,共同合作,周末也有自发组织的聚会。

  版式

  **要闻 要闻视点 社会新闻 生活新闻 热线新闻法治新闻 文娱新闻 影视新闻 晚报超市 财经新闻 世界新闻 中国新闻 体育新闻

  自我感触

  由于实*时间短暂,对于报纸的出版流程只有简单的了解,不能赘述。我个人感触比较深刻的是而对于《**晚报》现在的版式设置。

  首页是新闻大图配显要新闻的标题。作为**的都市报纸,在二、三版上是贴***百姓生活的“**要闻”和“要闻视点”。新闻消息与新闻评述相结合,紧扣百姓关注的重点。

  其中“社会新闻”、“热线新闻”、“生活新闻”是晚报的主打新闻。晚报的定位就是面向市场,关注社会,服务大众。这三个版块围绕都市生活和服务百姓为目的而进行采写编辑。

  社会新闻

  依靠记者每日早上交的“新闻点子”,根据季节时间和国内重大的主题的变化,来进行类似于“新闻策划”的点子。

  因为建国六十周年的临*,**晚报特别推出了“追寻**红色记忆”的一个主题活动,每一天都报道一个**市三区六县各个地方的**故事或主要人物。

  热线新闻

  主要依靠每天读者打进的各种“报料”电话的新闻线索,然后由热线部主任分派各个记者进行采访调查。由于是贴*百姓生活,并且很多百姓反映的问题在经过晚报的报道后,都能够得到解决。因此广大读者还是比较热衷于反映各种问题。比如,市民打进电话说某某小区垃圾堆积,某某河段电船捕鱼……这些问题在报道后都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使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晚报热线连通的**热线,更好的起到了百姓与**沟通的桥梁作用。

  这几个月来由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因此**市**和晚报编辑部进行合作,有力的改善了各个地区的环境治理。

  自己曾在热线部实*过三天。热线电话是属于一线接触新闻的来源,特别是对于没有出门坐在办公室的记者。通过接听读者的电话,我不仅学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事情基本概况、理清事件的基本脉络,而且学会了以心*气和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不同的读者的电话。

  法治新闻

  报社和**纪检部门合作,主要报道刑事案件。一方面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欲,一方面能够起到引导社会的风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起到警示作用。多以特稿的体裁刊登。

  文娱新闻

  针对本市的各种娱乐活动进行报道,反映我市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大型公司合作,举办模特大赛或者各种大型晚会)

  影视新闻

  综合国内流行娱乐事件,与全国影视同步。

  晚报超市

  综合世界的搞笑娱乐事件。多选择新鲜幽默的新闻。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广受好评。

  财经新闻

  针对市内的股票和房价及最新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和本市相结合的报道,多是发布消息。

  世界新闻

  刊载世界大的新闻事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中国新闻

  概括国内主要新闻,材料主要来自新华社。

  体育新闻

  摘自各大体育新闻网站或大的体育报纸,也会报道市内的体育运动。(8月是全民健身月,晚报就每天采访刊登**各个县市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还做另一个关于民间高手绝活的系列采访)

  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二级城市,**晚报也是一个普通的都市报纸,在我国的众多媒体中几乎默默无闻。它的办报内容和稿件质量也需要再次提高,但是对于生活在**的老百姓,它是生活的必备品,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点点欢乐。它的存在也是由众多默默无闻但每天仍然一丝不苟的普通媒体工作者完成的。仍然是一份值得关注的报纸。而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和地区,也有很多和**晚报一样,立足本市进行多年以来长久报道的媒体。我想,这是我国新闻媒体一步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

  实*关键词解析

  贫困助学

  这应该是自己在报社最大的收获。

  这是由“**晚报”和“**市团委联合”举办的“我要上大学”爱心助学圆梦工程活动。通过市团委向晚报提供贫困学子的简单档案,再由晚报记者对学子家庭情况进行采访写出报道刊载在报纸上,以获得社会上爱心企业及人士的捐款来帮助贫困学子。

  因为带自己的记者负责这一个项目,自己就有幸参与了这一项活动。从因为远距离只能进行电话采访到随同记者到贫困学子家里进行实地采访,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参与这次活动让我明白:

  无论捐款者捐款的目的如何,活动最后那些贫困学子都受到了资助。从四年学费生活费全部受到资助到至少两千元的资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感受到了这一份来自社会的关爱,都离自己的大学梦*了一点。

  在电话采访的时候,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大多数采访对象还是能够比较自然的提供关于家里的详细状况。而部分家长也很配合。而之于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学会了在了解学子的基本情况后会适当的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通过自己的大一一年的经历来和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自然而然的进行交流,挖掘感人故事。而他们自强不熄的故事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坚定了我做一个新闻人的信心。

  新闻策划

  生活化写作

  由于自己大一下接触的写作方式主要是消息这一体裁。但是在晚报接触的稿子,往往属于实用性很强,但是对于是实效性的要求却没那么高。因此写作时,自己就犯了过于书面呆板、严肃的写作方式,没能写出符合晚报要求的文字。

  由于晚报是面向大众的服务性报纸。写作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字要口语化、生活化。不必拘于固定的写作格式。最主要是言简意赅的同时又能让读者轻松愉快的看完报道。

  小结: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实*,让自己对一线媒体有了初步认识。明白做新闻是件很快乐的工作。因为在我国的二级城市,报纸扮演了一个桥梁作用。连接普通百姓和**机构的沟通。

  从路边一堆垃圾堆久了没人管到市领导出*某个重要会议,报纸都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报道。这就是所谓的媒介作用。也许我认识的只是新闻媒体作用中的一个小的部分,但是这一点足以支持我继续向前。

  自己在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的明白了这一句话的分量。

  报道谁都会写,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管我们居何位置,默默无闻的记者,兢兢业业的编辑,还是支撑整个报社的老总。作为一个新闻人,没有大新闻小新闻,只有能够真正帮助群众的新闻才是实实在在的好新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