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

首页 / 诗词 / | 诗词鉴赏

《梅花》诗词鉴赏1

  梅花

  唐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注释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②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

  重(chóng):再次。

  妍(yán):美,如“争妍斗艳”。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溉:灌、浇水。

  花:开花。名词活用为动词。

  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称。这里借指周后。

  简析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梅花》诗词鉴赏2

  ●花犯·梅花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周邦彦词作鉴赏

  起笔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

  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之一中的庭中花照眼句。这里,作者没有具体点明梅花的颜色,略过了花色,只写与粉墙相映照的花光,以光之夺目来显示色之明丽。至于其花色之为红为白,抑或为翠绿,这作者是个人的认知,不必拘泥。下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三句,进一步写出了梅花之所独具的高出于凡花俗艳的格调。它之照眼,并不靠粉施朱,以嫣红姹紫来炫人眼目,而是丽质天成,自然光艳,别有其吸引人视线的风神韵味。这三句本是起二句的延伸和补充,但其间穿插了依然旧风味一句,就使前、后五句所写的既是现时景物又带有旧时色彩,抚今中渗入了思昔的成分,从而二字领起,时间上与前六句明白划界。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两句是对去年之我的追述,自思去年孤倚寒梅、与花共醉的情事: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两句是对去年之花的追念,更爱去年梅花雪中开放的景象。

  这里写的是:梅花为积雪覆盖,一望皓白,形色难辨,而暗香仍阵阵从雪中传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过片领以今年二字,与上片后四句开头的去年二字相对应。上、下片的前半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梅花。如此以来上片粉墙低以下六句是写梅花的形态与风韵;下片今年对花以下五句则是写梅花的情态和愁恨;前者写梅花之盛开,后者写到梅花之凋落。如此以来对花最匆匆句就有两重含意:既是自叹,又是叹花;既叹自身去留匆匆,即将远行,又叹梅花开落匆匆。芳景难驻。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两句,则是以我观物,移情于景,化作者的愁恨为梅花的愁恨,把本是无知无情的寒梅写得似若有知、有情。末尾一个悴字已预示花之将落,紧接着承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二句,则进一步写花的深愁苦恨及其飘零身世。

  接着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空江烟浪里两句,纯从空际落想。上句写梅,但所写的是眼前还不存的事物,是由眼前飞坠的花瓣驰思于青绿脆圆的梅子;下句写人,但所写的是将出现另一时空之内的人,是预计梅子荐新之时,人已远离去年孤倚、今年相逢之地,而正江上的扁舟之中,就这样,作者以出人意料之笔,以今日之感昨日之念跳到了明之思,词境再出新意。结拍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两句,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词人花开之时,对花之地,把词思时间上跳到梅子已熟时,空间上跳到空江烟浪里,再从彼时、彼地又跳回花开时、花开地。

  此词以多变的结构和纡徐反复和笔调,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对梅花各个时期和方面的描绘。今日、昔日、来日间往复盘旅地展开情思。这种跳跃变换、空灵流转。浑化无迹的词笔与词思,确乎令人赞叹不已。

《梅花》诗词鉴赏3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

  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赏析/鉴赏

  《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调”。《天宝遗事》:“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词取以为名。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横”三句。此言大门前的老梅树虬枝*伸似盖,好像把蓝天都打上了皱折。门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没入在茫茫的天际而不见尽头。举目四顾,春的气息已经逼*了江南水乡。一“碧”字,既指蓝天,又点出了春天已经降临。故王安石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碧”,即绿也。“暮寒”一句。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境,将初春的料峭晚风比拟作锋利的剪刀,刺人肌肤。“临溪影”一句,袭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绘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风景画:小溪岸边,梅枝斜插,临水照影,流水清彻。这是从门前的梅树引申开来的。“飞霙”两句,词锋陡转,大处着墨。此言天气转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场鹅毛般的春雪。*明远眺,皑皑白雪铺*了千里原野,但是远处仍旧传来了生命的气息———缕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袭来。“霙”,即雨夹雪。苏轼《雪》“晚雨纤纤变玉霙”句可证之。“端正看”两句,写实。经过词人的仔细观察,发觉眼前这些梅树的品种,都好像在兰昌宫那里见到过似的。“三”,概数,言其多也。又“兰昌”,宫名。“琼树”以下五句,全用薛昭遇云容事。戴华附识:思岩兄云:云容张氏,兰翘刘氏,凤台萧氏,兰昌宫三仙女。“琼艳三枝半夜春”,即薛诗也。那末词人“琼树三枝”句,是直接抄来薛诗用于词中。上片纯是写景,旨在突出题意“梅花”。

  “酥莹”一句,化用李洞诗“半胸酥嫩白云饶”意境。将梅花的洁白喻作女子半露的酥胸,纤纤梅枝拟为女子头上的云鬓,这些都使寒夜增辉,也有了些许暖意。“伴兰翘”两句。“兰翘”,首饰名。“箫凤”,用箫史吹箫引凤的典故,此以通感手法喻梅花的清香。此言梅花瓣好比清瘦的“兰翘”,梅花香又好像是夜空中箫史引凤的箫声,柔软清婉,令人消魂。“冷云”两句,宕开一笔,替梅树设想。言在这严寒的天地中,只有冷云迷雾陪伴着那孤寂的梅树。梅树久久地栖立在幽僻之处,虽是默默无言,但暗中一定也在埋怨着:春天怎么还不来呢?“东风”两句承上。言当春姑娘刚露出“半面”之时,梅树就会像何晏大声地朗读其诗作一样的欢欣鼓舞,并且迫不及待地竞放其花,来宣扬春天的来临。“何郎”三国时魏国人,名晏,尚清谈,开清谈的风气。“欢未阑”两句。此言当梅树兴致勃勃地为春天鼓吹、欢呼还未结束的时候,转瞬间又会到了初夏的梅雨时节。等到那个时候,门前的老梅树将会显得枝茂叶繁,它似盖的虬枝加上繁茂的绿叶形成的树荫儿将会遮蔽了整个庭院与屋舍,使院中室内全处在它的阴影之下。结句呼应首句“门横皱碧”句,以形成首尾相接。下片多处设喻,描述梅树的各种身态。

  全词首尾相接,一气呵成,梦窗可谓善咏梅者也。又杨氏《笺释》云:为冶游之作。此从词中用兰昌宫三仙女之典可证之。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1)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梅花》诗词鉴赏1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古诗简介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翻译/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注释

  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②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③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④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赏析/鉴赏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大大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名利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高潮。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作者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梅花》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译文翻译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注释解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叹息声。

  ③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⑥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⑦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梅花》诗词鉴赏3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古诗简介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翻译/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注释

  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②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③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④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赏析/鉴赏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大大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名利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高潮。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作者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2)

——《永遇乐》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永遇乐》诗词鉴赏1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

  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

  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淡中见工致。

《永遇乐》诗词鉴赏2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按:稼轩一生既积极主战,更强调积极备战。这里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胄。但韩未纳辛言,仓促出兵,导致开禧二年(1206)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1207)的宋金和议。元嘉:宋文帝刘义隆(武帝刘裕之子)的年号。时北方已由拓拔氏统一,建立北魏王朝。元嘉二十七年(450),文帝命王玄谟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又冒险贪功,败归。草草:草率从事。封狼居胥:汉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而还。封:筑台祭天。按:此即指宋文帝北伐事。《宋书·王玄谟传》载文帝谓殷景仁语:“闻玄谟陈说(指陈说北伐之策),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赢得:只落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北伐失败后,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见《南史·宋文帝纪》)。再者,据《宋书·索虏传》,早在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台失守,就写过“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⑦四十三年: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1205)京口任上,正是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自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以来,扬州一带烽火不断。路:宋时行政区域以“路”划分,扬州属淮南东路,并是这一路的首府。

  ⑧“可堪”三句:四十三年来的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对岸佛狸祠下,竟然响起一片祭祀的鼓声。意谓人们苟安太*,抗金意志衰退。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字佛狸。元嘉二十七年,他追击宋军至长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苏*县东南),并建行宫,后即于此建佛狸祠。神鸦社鼓:祭神时鼓声震天,乌鸦闻声而来争食祭品。

  ⑨“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况,谓老去雄心犹在,却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赵国名将,晚年遭人谗害而出奔魏国。后赵王欲起用廉颇,先遣使者询其健壮与否。廉颇当面一饭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马,以示尚能作战。但使臣受贿而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大便三次)矣。”赵王遂罢。

《永遇乐》诗词鉴赏3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按:稼轩一生既积极主战,更强调积极备战。这里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胄。但韩未纳辛言,仓促出兵,导致开禧二年(1206)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1207)的宋金和议。元嘉:宋文帝刘义隆(武帝刘裕之子)的年号。时北方已由拓拔氏统一,建立北魏王朝。元嘉二十七年(450),文帝命王玄谟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又冒险贪功,败归。草草:草率从事。封狼居胥:汉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而还。封:筑台祭天。按:此即指宋文帝北伐事。《宋书·王玄谟传》载文帝谓殷景仁语:“闻玄谟陈说(指陈说北伐之策),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赢得:只落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北伐失败后,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见《南史·宋文帝纪》)。再者,据《宋书·索虏传》,早在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台失守,就写过“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⑦四十三年: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1205)京口任上,正是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自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以来,扬州一带烽火不断。路:宋时行政区域以“路”划分,扬州属淮南东路,并是这一路的首府。

  ⑧“可堪”三句:四十三年来的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对岸佛狸祠下,竟然响起一片祭祀的鼓声。意谓人们苟安太*,抗金意志衰退。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字佛狸。元嘉二十七年,他追击宋军至长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苏*县东南),并建行宫,后即于此建佛狸祠。神鸦社鼓:祭神时鼓声震天,乌鸦闻声而来争食祭品。

  ⑨“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况,谓老去雄心犹在,却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赵国名将,晚年遭人谗害而出奔魏国。后赵王欲起用廉颇,先遣使者询其健壮与否。廉颇当面一饭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马,以示尚能作战。但使臣受贿而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大便三次)矣。”赵王遂罢。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3)

——《相见欢》诗词鉴赏 (菁华3篇)

《相见欢》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译文翻译

  遥远的山峰上飘着一抹微云,冷溶溶的远山,那一抹微云的远山像极了她清晓画的眉形。

  妻子一人孤独凄清的盏着红蜡,盖着青菱被,任那水沉香的香气沉晕。但此时自己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感到凄迟伤感。

  注释解释

  微云一抹:即一片微云。宋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溶溶:宽广温润之意。晏殊《寓意》: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个人:犹言那人,指意中人。此句谓一抹微云的远山恰似那人清晨所画的眉毛。

  画眉:比喻夫妻感情好。出自《汉书·张敞传》,张敞,汉时*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据说,张与妻同村,儿时张顽皮,一次投掷石块,误伤其妻,但当时逃逸了,长大做官后,听家人说起其妻因此一直未能出嫁,便上门提亲,自此,每日为妻画眉,并且画的眉毛很妩媚。后被后人评为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之一,指夫妻恩爱。

  蜡泪:蜡烛燃烧时,油脂熔化,好似泪流,故称蜡泪。

  青绫(líng)被:青色薄布缝制的被子。

  水沉:即水沉香,古时多陈设于闺房。

  黄茅野店:即黄茅驿,此处泛指荒村野店。王彦泓《丁卯首春余辞家薄游》: “明朝独醉黄茅店,更有何人把烛寻。”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有解为是思念妻子的作品,时间尚存争议,但大抵认同创作于边塞。纳兰虽只有三十余年生涯,但可以肯定的是,步过了坎坷的感情经历,他可谓已熟谙人生,对于生涯中美好的悲剧性追忆,成为他词中主旨。

  诗文赏析

  秋色浓郁,远山连绵,一抹淡淡的云彩,笼罩在远山周围。秋气乍起,升起一阵阵凉意。远山、微云,似乎也冷溶溶如水。这般景致,与作者所思恋的那位女子在清早画眉相像。清晨微凉,一派凄美销魂,是那一豆残焰也令蜡烛顾影自怜,起了思念,不然它如何会流下殷红的泪水来,沾湿自己的全身。青色丝被任它不整,也不管它可否盖在身上,沉水香袅绕出浓浓的香烟。这般景致,却如何只我一人独自念想。猛地回头,仍旧独自在这野店茅屋中听得西风一阵紧、一阵严。

  词的上阕借景物起兴,抒发离情。词人在旅途之中见到了那被一抹微云遮掩着的远山,恰似清晨闺中妻子梳妆时所描画出的蛾眉,不由得开始怀念家中的妻子。

  下阕以“红蜡泪”三句描绘想象中妻子孤独凄清的情景。妻子正独守空闺,对着红烛沉香,孤寂难眠;而此时的自己却停宿在这荒村野店中,耳畔西风猎猎,卧听西风,怎能不凄迟伤感,孤清寂寞?寥寥数笔,兼写了妻子和自己的.孤寂之情,哀怨至极。

  这首词意象选用亦颇为着力,词整体的意象“温度”有一番清凉微冷的感觉,情感上则营造了一种悲哀的秋氛。意象呈现方式也是素描与工笔结合。素描如:微云一抹,雾岚菲薄,山如眉黛,斯人独立,黄昏野店,秋叶西风;工笔如:红烛泣泪,青绫不整。意象上,觉出了它“温度”的冷,情思上,读之则感同身受,纳兰词的“真”,其感染力便是如此淋漓痛彻。

《相见欢》诗词鉴赏2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意境。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产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简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4.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5.请体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6.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

《相见欢》诗词鉴赏3

  原文: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

  ①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②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③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④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柳永《甘草子》: “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赏析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细细品读,还不难发现纳兰在作词时确实颇为用心,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之间,他分别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笔笔细腻生动,形象传神。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4)

——《永遇乐》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永遇乐》诗词鉴赏1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鉴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由作诗转为填词,到了辛弃疾时,则更进一步以词代文,表情达意,这首《永遇乐》,就是这一方面的成功之作。茂嘉,辛弃疾的族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十二。稼轩词中有两首送别茂嘉之作,一首《虞美人》,作于茂嘉远谪广西之时。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后为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汉有辛庆忌,一代名将,威震匈奴。成帝时,朱云以丞相张禹巴结外戚,上书请诛之,帝怒,欲杀云,辛庆忌冒死相救。后庆忌子孙亦忠耿,不附王莽,被诛。

  当然,写词不能像修家谱那样纪实,况且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史实,所以词人不多花笔墨,而是别出心裁地与族弟“细参辛字”来了: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以博取一笑吧。于是咬文嚼字起来,仔细体会辛字的含义,有辛苦、辛酸、辛辣等多种内涵,他发表高论了:“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我们辛家门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三句话句句不离“辛”字:“艰辛”“悲辛”“辛酸”“辛苦”。写诗填词向以“同字相犯”为戒,而这里三句“辛”字四见。用得自然,增加了音调的视听效果,并使词情得到充分渲染。更妙的是,形式上是“细参辛字”,内容上又语意双关,含着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牢骚。不是么,上面谈到那位辛庆忌,“艰辛做就”不世的战功。可是,到了他的子孙,就尝到惨遭杀戮的“悲辛滋味”了。联系到稼轩本人,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却将万字*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也是够“辛酸、辛苦”的了!

  总而言之,我们辛家人的命运总离不开一个“辛”字,怎么会这样的呢?原来根子还在这个“辛”字上。辛者,辣也,这是辛字的本来含意,也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性格啊!我们辛家人生成耿介正直的性格,做人行事,刚直泼辣,就如同我们的姓氏一样,火辣辣地不招人喜爱。“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这两句更就辛字“辛辣”这层含义加以发挥,借字说人。北宋曾布有《从驾》诗,押“辛”字韵,苏轼一和再和,有“最后数篇君莫厌,捣残椒桂有余辛”之句,稼轩信手拈来,用得很好。

  下片接“向人辛辣”的话头继续抒发感慨。正因为我们这个姓,世间应有尽有的“芳甘浓美”的东西,都轮不到“吾家门户”了。眼看人家子弟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我们哪儿比得上人家呢!正话反说,无限感慨,嬉笑戏语,隐含牢骚。比不上人家怎么办?争口气呗!于是话儿转到送茂嘉赴调的题目上来:“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谋取*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到了你年老力衰的时候,一定会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的。“对床风雨”,语出韦应物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这两句诗颇为苏轼、苏辙兄弟所欣赏,十分向往风雨之夜、兄弟两人对床共语的境界,并为此相约早日退隐,后遂成为故事。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到头来你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象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永遇乐》诗词鉴赏2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京口: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按:稼轩一生既积极主战,更强调积极备战。这里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胄。但韩未纳辛言,仓促出兵,导致开禧二年(1206)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1207)的宋金和议。元嘉:宋文帝刘义隆(武帝刘裕之子)的年号。时北方已由拓拔氏统一,建立北魏王朝。元嘉二十七年(450),文帝命王玄谟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又冒险贪功,败归。草草:草率从事。封狼居胥:汉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而还。封:筑台祭天。按:此即指宋文帝北伐事。《宋书·王玄谟传》载文帝谓殷景仁语:“闻玄谟陈说(指陈说北伐之策),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赢得:只落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北伐失败后,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见《南史·宋文帝纪》)。再者,据《宋书·索虏传》,早在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因滑台失守,就写过“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⑦四十三年: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1205)京口任上,正是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自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以来,扬州一带烽火不断。路:宋时行政区域以“路”划分,扬州属淮南东路,并是这一路的首府。

  ⑧“可堪”三句:四十三年来的往事不堪回首,今天对岸佛狸祠下,竟然响起一片祭祀的鼓声。意谓人们苟安太*,抗金意志衰退。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字佛狸。元嘉二十七年,他追击宋军至长江北岸瓜步山(今江苏*县东南),并建行宫,后即于此建佛狸祠。神鸦社鼓:祭神时鼓声震天,乌鸦闻声而来争食祭品。

  ⑨“凭谁问”三句:以廉颇自况,谓老去雄心犹在,却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赵国名将,晚年遭人谗害而出奔魏国。后赵王欲起用廉颇,先遣使者询其健壮与否。廉颇当面一饭斗米肉十斤,并披甲上马,以示尚能作战。但使臣受贿而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大便三次)矣。”赵王遂罢。

《永遇乐》诗词鉴赏3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刘辰翁词作鉴赏

  此词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陷,南宋*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考究。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5)

——《浪淘沙》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浪淘沙》诗词鉴赏1

  原文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译文

  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刘禹锡《潇湘神》:“*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8、舜盖二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浪淘沙》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译文翻译

  淅淅沥沥的夜雨,滴答出一个寒秋,也恰好将深深的思念,洒上我心头。你一定要珍重自己,保护好绰约的风姿。你究竟为谁才生了病?又是为谁才如此娇羞?

  珍藏的心意不曾休止,心中的愿望难以实现。我卷起四周的珠帘,且让月光洒满小楼。回想起欢聚的日子,真像一场美梦,纵然是梦,我也要竭力挽留。

  注释解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风流:指美好动人之风韵。前蜀花蕊失人《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

  端的:究竟、到底。

  密意:隐秘的情意。

  珠帘四卷:谓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由于对亡妻的怀念,对友人的牵绊,还有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以及无能为力的无奈,都让词人感到悲哀。于是词人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无边无际的愁绪,写下了这首《浪淘沙》。

  诗文赏析

  上片先写环境氛围,烘托无奈之心境,秋雨袭来,愁上心头,离别之时,互道珍重。究竟是为谁相思成疾,又是为谁害羞?下片写她对离人的深怀眷念,相思之情未曾断绝,只是想见的心愿难以实现。明月升起,将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人世间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明知道无意义,却不得不去做,明明不愿意,又不得不强颜欢笑去做的事情。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藐视,还有对他的仕途的不屑,令纳兰身上别具一番气质,他对轻而易举得到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毫不珍惜,甚至抱着厌恶的心态,他想要抛弃身边的一切,包括他那个富贵的家庭,可是他无法做到,早在他出生的时候,上天就将这些沉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让他无法推卸。

  秋风秋雨愁煞人。深秋时分,最是人心苦闷之时,看到万物凋零,一切都要归于沉寂,心内自然是不好受的。纳兰自幼体弱多病,他一直身患寒疾,总是会因为天气变幻无常。而卧病在床。这样的季节,孱弱的身体,无尽的人生,一切都让纳兰感到万念俱灰。“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一想到秋天,首先想到的便是连绵的细雨,还有早早就降临的夜晚,愁绪重回心头。

  “教他珍重护风流。”看似对友人道珍重,希望朋友能够在今后的岁月中过得更好,但细读之下,似乎又不是。“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思念友人,也不至于会思念成疾,如果是思念恋人,那么这位恋人又会是哪位女子,纵观纳兰生*,似乎捕捉不到和这名女子相关的信息。

  既然没有踪迹可寻,那便姑且当做是纳兰拟人的一种写法吧。在这首词中,纳兰隐秘的情感得以宣泄,他悄声诉说道:“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从未停止过想念,只是这想念无法得以相见,故而遗憾。词人不由追忆往事,回味欢聚的快乐,如梦如真。

  明月当空,对夜色叹息,这就是一场虚无的梦幻,“珠帘四卷月当楼”。楼阁上的珠帘卷起,明月照进来,光线黯淡,更加让这思念变得不真实起来,或许“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这一切都只是纳兰在病中,胡思乱想出来的吧,所谓对伊人的思念,也不过是他胡乱所想的。

《浪淘沙》诗词鉴赏3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宋代:吴文英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译文

  雨中灯火明灭的小船里,因客居他乡而愁思绵绵。船外春草掩映的离亭,由于雨丝的笼罩,仿佛是处在了一重秋烟里。天空中的鸥鹭似乎是与主人公订下山盟海誓的故人,年年总能相遇。

  回想往事不禁泪流满面,不要再经过西园。当年佳人微步西园,香尘缕缕,如今一去不返,香尘三断,地上长满绿苔。燕子不知道春事已改,不时伫立在秋千。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注释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

  离亭: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

  鸥盟:与鸥为盟,指隐居江湖。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凌(líng)波:喻美人步履的飘逸。

  香断:指所恋亡故。

  绿苔(tái)钱:即青苔。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的,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追忆当年的情人。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客思”。

  词人善于以景写情,将情语与景语相勾连。“灯火雨中船”一句先带进词人身处的独特环境中:雨中灯火明灭的小船里,坐着因客居他乡而思绪万千的主人公;船外岸上,那春草掩映着的离亭,由于雨丝的笼罩,仿佛是处在了一重秋烟里。天空中飞着的轻盈展翅的鸥鹭,似乎是与主人公订下山盟海誓的故人,年年总能相遇。然而这一切带给主人公的,决不是旅行的欢愉。

  下片便从追忆往事写起。

  “往事一清然”。虽然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去,令人思念伤怀。“莫过西园”,是因为不忍念起旧事,触景伤情,故意劝阻自己“莫过”。西园,是吴文英与情人寓居的地方,也是当年分别的地方。吴文英在词中多处提到“西园”,如《莺啼序·咏荷》:“残蝉度曲,唱彻西远,也感红怨翠”。接下“淡波香断绿苔钱”句,就是写今日不忍再过“西园”的原因。凌波,代指情人。当年情人微步西园,扬起香怨,如今情人一去不返,香尘三断,地上长满绿苔。这也是哀倾情人世多年的意思,却借西园中长满绿苔的景象委婉写出。“燕予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这句更是哀婉多情。吴文英词中多处提到西园中的秋千。如《青玉案》中“还忆秋千玉葱手”句,《风入松》中“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等句,都表现了词人对情人的痴痴思念。此处,词人见燕子“时立秋千”,又勾起了“往事”,这令人联想到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而感慨“燕子不知春事改”,不仅指“春草又秋烟”的季节变化,而且指词人与情人的欢情不复。燕子已到秋天还痴痴地留恋着秋千,不忍飞去;词人似乎忘记了情人已离开了人间,还痴痴地在西园中徘徊。

  从这首词可以窥探梦窗词构思缜密,情意委婉的特点。上片写羁旅行愁,婉转动人,抒发身*湖的旅怀哀愁。词的下片怀想西园往事,一往情深,缠绵悱恻,抒发思恋去妾的深悲。结构严密,脉络清晰,语言深美,富有艺术魅力。词人运用用典的手法表达了其在往日付出的一份情感再也无法追回而生的深深痛惜。

  《浪淘沙·灯火雨中船》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梅花》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6)

——《虞美人》诗词鉴赏 (菁华3篇)

《虞美人》诗词鉴赏1

  这首词写贫士失职之悲,却巧妙地把一个歌楼商女的飘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衬烘托,笔极曲折,意极凄怨,缠绵悱恻,哀感无端。此词可与白居易诗《琵琶行》并读,两者虽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与沦落商女的情节模式极为相似。

  虞美人

  刘过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料彼此、魂消肠断。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

  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

  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

  但托意焦琴纨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云万叠,寸心远。

  鉴赏:

  此词的写作背景,据张世南《游宦纪闻》称:尝于友人张正子处,见改之(刘过字)亲笔词一卷,云:壬子秋,予求牒四明,尝赋《虞美人》与一老娼。

  至今天下与禁中皆歌之。江西人来,以为邓南秀词,非也。壬子为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当时刘过已三十九岁。这年秋天,他去宁波(四明)参加选拔举人的牒试,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使他们的心接*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虞美人》相赠。

  老去三句,起笔斩绝,将一种黯然的心境,劈头点出,直贯篇末。卓文君慧眼识英才,与司马相如结成美眷,本是文坛的佳话。现在却用来与形容他们的穷途邂逅,除了某种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还是自嘲和悲凉吧。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与酸辛呵。说似犹说与,即与说。同她说到今天的落魄,怎样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闷呢?文士失职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尽现。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虚间实,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忆。

  刘过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离家赴试已快七年,这期间他曾应试求仕,也曾伏阙上书,几年奔走,一事无成。临安都城,留在他记忆里的不过是一身尘垢和在衣袂上的残红而已。香红尚软,借指当年倚红偎翠、秦楼楚馆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艳。可是一经京尘的铺垫,就变得凄艳入骨。句中连用曾、 空、尚三个虚字转折提顿,笔势峭折而意有余悲了。刘过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种名士无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迹青楼,是为了排解和麻痹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痛苦,在红巾翠袖的抚慰中得到些许人生的温暖。

  其实,他何曾有过真正的欢悦呢?彼此句小作馆结,如今一个是应举无成的青衫士子,一个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败者和失意者。此时相对,怎能不令人肠断魂消?一枕四句实情实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内是摇曳的如豆青灯。两个苦命人就这样在一起相濡以沫!

  过片四句紧承前结的词意,将初见时的居处情态用琐笔描出。楼低不放珠帘卷(不放,不让之意),珠帘不卷,恐人窥视也。一个低字见出楼居之寒伧来。晚妆,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对于以色事人的商女来说,更要以此邀宠。可是词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泪痕满面,这不是在风月场中的卖笑,而是在同病相怜时倾诉破碎的心声。人道三句,层层笔势曲折,层层推进。人们说饮酒可以浇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这深重的愁苦。愁深酒浅四字重逾千斤,让人深味那不尽的哀愁。那么,怎么办呢?但托意焦琴纨扇,就是作者为自己所开列的解脱之方。他试图从历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寻取慰藉和超脱。 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毁弃。《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为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其尾犹焦。 纨扇,指恩爱之易断绝。班婕妤被谮,退处长信宫,赋诗以自诉哀衷。中有新裂齐纨素、裁成合欢扇、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语。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自比,生动贴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慨。莫鼓二句从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谪宦九江的青衫司马与沦为商妇的长安故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相遇。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鸣,唤起温柔的怜悯来。

  刘过此时的处境与白相似,这样用典真如天造地设,精当无比。歇拍两句云万叠,寸心远,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异响。这是借万叠之云山,抒寸心之积郁,一种将身许国的壮怀远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会,意象深远,是非常精彩的结笔。真正的志士永远不会屈从于冷酷的现实,他在温柔中得到片刻的抚慰后,将继续奋发前行,去实现他澄清四海、匡复天下的理想。

《虞美人》诗词鉴赏2

  【年代】:

  【作者】:晏几道——《虞美人》

  【内容】: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

  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春离恨懒调弦,

  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怨别之作,词中刻画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态,颇有特色,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读者深入一步体会全词,可能会感受到这首词不仅是写“闺怨”而已,似隐含着作者的身世之感。

《虞美人》诗词鉴赏3

  虞美人·寄公度原文

  作者: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寄公度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

  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虞美人·寄公度赏析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一派苍茫萧索的情调。“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长安,借指京城。“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顺势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是虚写,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用情颇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见其情深而意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