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社会实践 / | 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农村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实践报告主题:

  浙江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

  XX年7月10日至7月24日

  调查地点: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棠村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一、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

  *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水*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污染

  我们村之所以称为棠村,是因为村子里有很多的池塘,前身为“塘村”,池塘主要用来养鱼。在我小的时候,池塘里的水还是很干净的。但是这几年,池塘里的水质污染已经非常 严重,池塘里已经无法再用于养鱼。池塘已经荒废,成为了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场。水面经常发出一阵阵的恶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尤其是这几年,柑橘的价格非常不好,很多人都是直接将一车车的桔子直接倒在池塘里。现在一眼望去,池塘表面都是成堆的烂桔子。还有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对于病死的家禽,小猪等处理办法不好,大多扔在池塘里。于是,路过池塘边的人经常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腐尸味。

  建议:村里相关部门要及时给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清理池塘里的各种垃圾,对往池塘里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罚款。争取早日使水质得到恢复。

  二、白色污染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起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建议:农村要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塑料袋的使用来源。提出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空气污染

  在农村里有一个很不好的*惯,就是把很多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垃圾中通常包括很多塑料制品。因此,若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以及刺激性气味,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有毒物质。长期吸收这样的空气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建议: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要进行回收。对于塑料制品更不能直接焚烧,应当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四、农业污染

  这是一种农村特有的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它们的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一起被带入水环境。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污水灌溉和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是其根本来源。一些不可分解的农药还会随蔬菜等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死家禽,牲畜等的尸体直接丢弃在土壤里,他们携带的病菌,病毒进入水中,土壤中则产生生物污染,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的健康。

  建议: 尽量使用可以分解的农药,不要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对于病死的家禽,牲畜不要随意丢弃。应当统一进行合理的处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自己村子里的环境污染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深受启发: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保护好它,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并且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环境。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 “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

  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尝水果市尝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此刻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明白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取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明白的人数分别占36.59%、17.07%和46.34%,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明白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明白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就应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49%。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齐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就应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取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此刻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但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构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一样而不一样、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95.12%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我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透过以上调查能够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推荐: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部门个性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透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建立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礼貌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构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实践报告主题:

  浙江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

  XX年7月10日至7月24日

  调查地点: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棠村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口头采访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一、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

  *几年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产业水*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没有注意保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污染

  我们村之所以称为棠村,是因为村子里有很多的池塘,前身为“塘村”,池塘主要用来养鱼。在我小的时候,池塘里的水还是很干净的。但是这几年,池塘里的水质污染已经非常 严重,池塘里已经无法再用于养鱼。池塘已经荒废,成为了一个个大型的垃圾场。水面经常发出一阵阵的恶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些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池塘里。尤其是这几年,柑橘的价格非常不好,很多人都是直接将一车车的桔子直接倒在池塘里。现在一眼望去,池塘表面都是成堆的烂桔子。还有个原因就是村民们对于病死的家禽,小猪等处理办法不好,大多扔在池塘里。于是,路过池塘边的人经常可以闻到一股刺鼻的腐尸味。

  建议:村里相关部门要及时给村民们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告诉他们环境污染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清理池塘里的各种垃圾,对往池塘里倾倒垃圾的村民进行罚款。争取早日使水质得到恢复。

  二、白色污染

  在农村里,很多地方还没有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在农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随处可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袋子。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来装食物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一起进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仅如此,由于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几百年的时间。如果它们散落在土壤里,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这些塑料品,还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建议:农村要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塑料袋的使用来源。提出用布袋或篮子购物。对于使用过的塑料袋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空气污染

  在农村里有一个很不好的*惯,就是把很多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垃圾中通常包括很多塑料制品。因此,若直接燃烧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以及刺激性气味,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有毒物质。长期吸收这样的空气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建议: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应当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要进行回收。对于塑料制品更不能直接焚烧,应当统一回收进行处理。

  四、农业污染

  这是一种农村特有的污染,它主要来源于农业措施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它们的残留物被雨水淋溶后随径流进入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一起被带入水环境。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污水灌溉和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是其根本来源。一些不可分解的农药还会随蔬菜等进入人体,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有一些未经处理的死家禽,牲畜等的尸体直接丢弃在土壤里,他们携带的病菌,病毒进入水中,土壤中则产生生物污染,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的健康。

  建议: 尽量使用可以分解的农药,不要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对于病死的家禽,牲畜不要随意丢弃。应当统一进行合理的处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自己村子里的环境污染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我深受启发: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保护好它,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并且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环境。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此刻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明白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取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明白的人数分别占36.59%、17.07%和46.34%,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明白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明白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就应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49%。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齐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就应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取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此刻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但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构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一样而不一样、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95.12%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我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透过以上调查能够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推荐: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部门个性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透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建立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礼貌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构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在县*副*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xx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XX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20XX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

  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

  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

  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

  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xx”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农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选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有的村还遭到阻挠,选址十分困难。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环卫车辆数量较少。

  二是大部分村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保洁人员工资无法落实,只好在上级检查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征收垃圾处理费涉及面广、收费难,收费情况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业和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难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业治理难。一些小造纸厂、小塑料米厂、小化工厂等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对这类企业经常是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如古田、蛟洋15家无证小造纸厂、7家小塑料米厂在去年11月1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大。

  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大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

  三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大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xx”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委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14个乡镇141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201个村全部列入今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四)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20XX~20xx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大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负责实施,村(居)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继续积极争取省、市*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1:1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六)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 》,明确责任,加大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大,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七)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1

  课题名称:关于青少年看电视节目兴趣的调查报告

  课题组组员:于文博智 常安澜,胡雅宣,史雷堃,许伯轩,王天赐

  指导教师:宋茂萃

  摘要:我们拿到任务后,先是经过慎重考虑,一起讨论,最终选择了方便易行的“关于青少年看电视节目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首先,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由胡雅宣同学撰写了开题报告。其次,我们在网上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让许多青少年都参与进来。之后,我们集体制定并打印了100份问卷,并且选择在年级内进行调查,请别的班班主任发放问卷。在历时五天的调查之后,于文博智和常安澜同学统计出了结果。同时,在100份纸质问卷中,有效问卷数量为74份,于是我们将所有结果按照百分比形式统计。通过结果,我们发现,喜欢看娱乐节目,例如《快乐大本营》的同学居多;而喜欢影视剧,动漫节目和体育节目的位居第二。我们根据这个情况,得出了结论:青少年比较喜欢看内容轻松,能够释放压力的节目。通过这个结论,我们了解了青少年的喜好。我们希望向青少年推出一些健康的娱乐节目。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便一起撰写了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由来

  现在,电视已经进入大众视野许多年,电视节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电视节目也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二 、课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我们希望向青少年推荐一些好的电视节目,使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丰富。

  意义: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活动,进一步了解青少年观看电视节目的兴趣,并向青少年推荐好的电视节目。

  三、人员分工

  于文博智:统筹安排调查,制定调查问卷,汇总调查结果,进行调查问卷活动,整理并记录调查结果,跟进小组活动进程,校正结题报告

  常安澜:统筹安排调查,制定调查问卷,汇总调查结果,进行调查问卷活动,整理并记录调查结果,跟进小组活动进程,记录组内讨论情况,校正结题报告

  胡雅宣:撰写结题报告,制定调查问卷,整理组内活动资料,进行文献综述,跟进小组活动进程,打印问卷

  许伯轩:制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活动,打印问卷

  史雷堃:制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活动,打印问卷

  王天赐:制定调查问卷,打印问卷

  四、方法,步骤

  主要方法:校内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

  可行性论证:我们组的所有同学都充满信心,各班班主任也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老师们借给我们电脑,并帮助我们在别的班制作问卷,调查组同学的家属们也都参与进来,帮助我们填写问卷,整理结果。本班同学也帮助我们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我们相信我们会做好本次任务。

  步骤:

  1 讨论并制定研究课题

  2 撰写开题报告

  3 制定并打印调查问卷

  4 年级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在网上发布问卷

  5 整理调查结果

  6 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结果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喜欢看湖南卫视的同学最多,其次是体育频道,由此看来,湖南卫视深受青少年喜爱。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快乐大本营》是中学生普遍最喜欢的节目,差不多是新闻联播喜欢人数的2倍,由此可见《快乐大本营》深得青少年的心。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影视剧和综艺娱乐两大类最受学生喜爱,其次就是体育,动漫和科普。看来,大家喜欢在学*之余看一些轻松愉快的节目,同时也不忘增长一些知识。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内地的电视节目还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

  通过这个问题,印证了好电视节目一般在周末播出。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周末还是大家选择看电视的最佳时间,而周一到周五几乎没有人看电视,这也反映了好电视节目的集中播映时间还是在周末。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大家还是最喜欢在繁忙的学*中来看电视消遣,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希望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选择40至1个小时的学生最多,这说明大家还是会比较理性的观看电视节目,既不会耽误学*,不会累到眼睛,又起到了消遣的作用。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晚间和吃饭时间是大家集中看电视的时间。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大家比较喜欢自己和在网上发现喜欢的节目,也有一部分是别人的推荐看的电视节目。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喜欢的元素是青少年选择电视节目最主要的原因,明星和节目方式也对青少年的影响比较大。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周末大家看电视的时间一般为1-4小时或一小时内,这说明大家还是理性的把看电视当做消遣。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教育,娱乐,新闻,生活四类节目对大家的生活都有帮助,有的让大家增长知识,有的让大家积累常识,还有的会让大家休息一下自己,从而更好的学*。

  五、研究的过程

  活动一: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

  时间:3月20日

  活动成员:于文博智

  完成的任务:发完调查问卷

  活动二:请高二一班和三班班主任在本班发放问卷

  时间:3月24日-3月25日

  活动成员:于文博智,常安澜,许伯轩

  完成的任务:成功回收89份问卷

  活动三:随机请四班同学填写问卷

  时间:3月26日

  活动成员:于文博智,常安澜,胡雅宣,史雷堃,许伯轩

  完成的任务:成功回收剩余问卷,问卷调查结束

  六、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喜欢看综艺娱乐和影视剧的人最多,喜欢看动漫,科普,体育节目的人紧随其后。至于电视节目,喜欢观看快乐大本营的人最多,新闻联播和我是歌手紧随其后,其次是最强大脑和天天向上。至于电视频道,湖南卫视的支持人数最多,喜欢体育频道和电影频道的人其次。总的来说,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数最多。

  七、感受或体会

  在种类繁多的课题中,我们经过挑选讨论,选择了《青少年看电视节目兴趣的调查》这个课题。因这个课题较易可行,所以我们选择了它。在发问卷之前,我们向老师征求意见。至于得出结果之后,我也有颇多体会。关于喜欢看的节目,我们觉得调查结果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例如湖南台《快乐大本营》确实很受青少年的青睐,还有许多同学喜欢看《新闻联播》,我们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很关注国内外新闻事实。通过看电视节目时长等问题的结果,我们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大多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能够做到适度,适量的观看电视。因此,我们希望推荐些较有意义,同时能够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例如CCTV10的《百家讲坛》,湖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都是比较好的节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同学填写问卷不认真,甚至不填写问卷,还有填写字迹不清等问题。不过,我们相信,克服这些问题不是难事,我们会努力做好本次调查。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2

  随着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城市地区对企业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由于面临发展经济的压力,这些地区在放宽招商引资标准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使污染转嫁现象有了可乘之机。于此同时,农民为保护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有些*活动甚至造成了农民与当地企业、*关系的僵化。如何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是在实地考査xx县xx镇xx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当地农民的环境意识,分析当地农民*特点及形成原因,其中着重阐述了农民环境*的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改善*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 污染转嫁 农民 环境意识 *困境

  一、xx村环境转嫁状况

  经过实地走访,我们认为,xx村污染转嫁问题主要体现在鲍邱河的水质污染和外来垃圾污染上。

  (一)鲍邱河的水质污染

  根据调查问卷,村民们认为排在第一位造成鲍邱河水质恶化的原因是“企业污水排放”,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垃圾”,这印证了xx村的环境污染是由污染转嫁引起的。根据学界的通说,污染转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艺和生产线的转移,即将高污染、搞耗能的产业、工艺、设备转移到另一区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被转移地;另一种是废物、危险品的转移,即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将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污染废弃物、含有放射性的废物、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他危险废物转移到另一区域。“企业污水排放”属于工艺和生产线的转移,据村民们介绍,鲍邱河的主要污染源是附*的两家钢铁企业,这两家企业是xx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黑色金属制品业(属于高污染产业)的龙头企业,企业排放的未达标的污水污染了鲍邱河。“生活垃圾”则属于废物、危险品的转移,上游燕郊产生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排入鲍邱河,这些污染废弃物顺着水流到达xx村,造成了当地的河水污染。

  (二)外来垃圾污染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意外的发现了外来垃圾污染,其触目惊心的程度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据村民们介绍,外来垃圾是一些本村村民从附*的北京、廊坊等地运来的,他们把可以卖钱的垃圾回收,其余的直接就地丢弃。村里外来垃圾堆放点的规模令我们乍舌。以一座收废旧的房子为中心,方圆2-3*方公里全是垃圾,特别是房子背后的一眼池塘,塞满了各色各样的垃圾,垃圾发酵后混杂在一起的恶臭让人无法呼吸。

  二、农民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污染转嫁背景下农民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一,农民的环境认知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理性认知意识仍有待加强。随着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农民与外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通过大众媒体对环保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接触,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但由于国家的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市、宣传内容也以城市居民为受众设计,贴*农民的环保宣传少之又少,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的限制,农民的环境认知意识在理性层面仍较欠缺。

  第二,农民有提高环境认知意识的愿望和需求。随着环境污染由城市转向农村,环境污染对于农民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词汇,农民都有了解更多环保信息的愿望。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保信息,例如遭到环境侵权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当地环境质量信息等,成为农民最迫切想得到的环保信息。他们普遍抱着“学以致用”态度对待环保信息,希望掌握这些信息后能更好的解决自身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三,农民的环境*意识有较强的滞后性。只有当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自身生产生活时,农民才会想到*。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xx村村民*始于村里的饮用水受到污染,已无法饮用。在企业污染环境的初期,农民并不知晓,或者虽然知晓,却由于自身没有受到实质损害而未及时*,环保知识的缺乏和权利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农民*意识的滞后。

  第四,农民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狭隘性。农民在环境*中对*有极大的依赖。从环境监管、接受环境投诉、到负责解决环境问题,只要出现了问题,农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与我国传统的“父母官”思想根深蒂固有关。传统*,行*力强大,行*力同时行使了司法权和部分立法权,演变延续至今就成了“只要找*一切问题就能解决”的现象。但在没有分析各种*方式利弊的情况下,盲目依赖*,会使农民*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当找*后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这种对*的严重依赖会转化成对*的严重失望。当然,农民*意识的狭隘性也与其对其他*方式的不了解以及其他*方式的无效性有关。以环境诉讼为例,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对环境诉讼不了解,就更不用说利用诉讼*了,而现阶段环境诉讼本身的缺陷也使其难以进入农民*的视野。

  三、农民*的困境

  为什么农民的*之路如此艰辛?xx村村民在问卷中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结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对农民*的困境也做了一些思考。

  1.国家政策的偏差、*在诸多领域的缺位与农民对*的依赖之间的矛盾

  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都体现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特点,不仅农村经济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环境权的保护也为公共政策所忽略。虽然这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之前的政策偏差有所纠正,但几十年积聚产生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

  此外,*在农村环境保护的诸多领域存在缺位现象,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投放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投资几乎全部用于城市和工业,农村的环保设施投入几乎为零。 这一问题在xx村也存在:村里没有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的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鲍邱河。第二,农村环保机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在以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上的,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当前,最基层的环保系统是县一级环保机构,只有少数乡一级*设有环保办公室、环保助理、环保员等,但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明确,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属于环境监管的空白状态,无法在事前或事中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发生。

  *农村松散的组织结构在集体行动方面的能力很弱,特别是在提供像环境保护这种公共物品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 因而在环境*过程中,农民表现出对*的严重依赖,但国家政策的偏差和*的缺位使得农民无法从*获得其期望的结果。这一矛盾已成为农民*活动中最显著的矛盾。

  2.*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理念之间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本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由于多年来我国奉行“经济指标至上”的发展观念,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在发展过程中“唯经济论”,盲目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哪怕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也在所不顾。引进上述项目之后不但不对其进行环境监管,反而为其污染环境提供种种便利,对触犯环境法律的责任人百般包庇,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先污染、后治理”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理念本应该予以摒弃,但对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使得这一错误观念仍有生存空间。

  3.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与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双重弱势地位之间的矛盾

  农业是最大限度依赖于自然的生产部门,农民的生活资料又很大程度上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如饮用水、燃料、食物等。虽然随着生活水*的提高,农民获得生活资料的途径更加广泛,但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仍是最主要的途径,这使得自然环境对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有更直接的影响。但农民在环境保护中却处于双重弱势地——相对于污染企业的弱势和相对于城市居民的弱势。 相对于污染企业的弱势地位,使农民在与污染企业谈判和抗争中处于劣势;相对于城市居民的弱势地位,使得农民在分配环境保护资源、组织城市污染转嫁等方面处于劣势。这一矛盾使得农民的环境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4.农民环境*能力的薄弱与环境*的复杂性、高成本之间的矛盾

  首先,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缺乏抵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虽然有较强的*意识,但不了解必要的*知识,不知如何*。其次,小农经济在当今农村仍普遍存在,农民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这使得对集体力量依赖性较强的环境*在农村难以开展。再次,基层*的不支持也减弱了农民的环境*能力。有的基层*与污染企业关系密切,甚至包庇、纵容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有的基础*对农民*活动抱有偏见,认为农民是在“胡闹”,为了保持当地社会稳定,对农民的环境*活动进行压制。另外,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环境*能力。

  与此同时,环境*比一般*更复杂、成本也更高。主要表现在:第一,证据收集的难度很大。环境污染损害的滞后性和复杂性使得环境污染案件的因果关系难以认证;另外,环保部门摄于*的压力常常不敢出具鉴定或者不敢出具真实的鉴定。第二,环境*的`成本很高。证据的收集、因果关系的证明等都需要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介入,这必然产生高昂的律师费、鉴定费用,受到自身收入水*的限制,农民无法支付这些*成本。第三,*结果的不确定性。即便农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集证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相关情况,结果并不一定是公正的。污染企业大多是当地*的利税来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环境执法。

  四、建议

  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立法方面的建议,早已引起国家的关注,我们无需“老生常谈”,我们在该部分提出的建议主要结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农民*困境,围绕“如何在实践层面保护农民环境权益”这一主题展开。

  (一)建立农村环保机构,保证环境保护资源的公*分配

  鉴于现实中环保部门往往受制于地方*,无法公正执法,因此应建立一个独立于地方*,直接受环境保护部管辖的环保执法系统。为了弥补*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缺位,*应建立农村环保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提高基层环保执法者的业务能力;明确农村环保机构的职责和执法手段,防止权责不分,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扩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经费充足,环境检测设备齐全,为农村环境执法提供人力、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环境*方面对*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作为沟通*与农民桥梁的村委会无疑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有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责,这其中当然包括代表和维护村民的环境权益。村委会的普遍性和职责的法定性,由村委会代表农民主张环境权益无疑是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但现实中村委会作为代表维护农民权益仍存在不少困难,第一,村委会代表农民维护环境权益没有经费支持。目前村委会的经费很少,假如将本来就少的经费拿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权益的维护,村级财政将更加捉襟见肘。为此,国家可以加大对村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提高村委会的活动能力;还可以赋予村委会为采取环境*行动合理筹措资金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建立监督机制,防止该权利成为村委会谋取私利的手段。第二,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诉讼的资格在法庭上常受到质疑。现实中,法院常以村委会“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为由,拒绝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诉讼,鉴于农民*力量的薄弱性、环境污染的集体危害性、环境*的复杂性等原因,法律应该确定村委会可以以原告的身份代表本村村民提起诉讼。

  (三)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意识

  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提高农民的*意识,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意义重大。首先,应借助社会舆论、媒体等途径,增强广大农民对环保知识、环境*等的认识能力,鼓励农民积极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众媒体在环境信息的传播方面已成为农民的首选,因此社会各界应利用好这个*台,提供更多易于农民接受的环保信息。其次,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目前地方*或者对本地的环境状况不甚了解,或者有所了解但不对农民公开,这些做法是与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相违背的。因此,应尽快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为农民监督当地环境提供条件。再次,支持各种ngo向农民提供环境*服务。这可以有效解决*对农村环境资源供给不足和农民对环境资源需求方面的矛盾。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农民对ngo的了解较少造成农民在遇到环境问题时向ngo寻求帮助的意愿较小,因此,*应该创造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并加强引导,让更多的ngo走进农村和农民,为他们提供相关环境服务。

  (四)扩大法律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

  目前*的法律援助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和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不包括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其原因主要有:一,法律援助要求接受援助的对象“生活困难”,但农民没有固定收入,难以证明自己的收入状况。二,农村贫困面太大。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法律援助机构的力量和资源本身并不充裕,无法满足农村的需要。三,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较窄,农民因环境污染所受到的损失往往不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

  由于*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数目较大,对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应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机制。为了解决法律援助资源紧张的状况,该机制可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一方面,*应充分依托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应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各界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法律帮助。

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3

  随着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城市地区对企业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由于面临发展经济的压力,这些地区在放宽招商引资标准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使污染转嫁现象有了可乘之机。于此同时,农民为保护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有些*活动甚至造成了农民与当地企业、*关系的僵化。如何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是在实地考査xx县xx镇xx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当地农民的环境意识,分析当地农民*特点及形成原因,其中着重阐述了农民环境*的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改善*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 污染转嫁 农民 环境意识 *困境

  一、xx村环境转嫁状况

  经过实地走访,我们认为,xx村污染转嫁问题主要体现在鲍邱河的水质污染和外来垃圾污染上。

  (一)鲍邱河的水质污染

  根据调查问卷,村民们认为排在第一位造成鲍邱河水质恶化的原因是“企业污水排放”,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垃圾”,这印证了xx村的环境污染是由污染转嫁引起的。根据学界的通说,污染转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艺和生产线的转移,即将高污染、搞耗能的产业、工艺、设备转移到另一区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被转移地;另一种是废物、危险品的转移,即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将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污染废弃物、含有放射性的废物、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他危险废物转移到另一区域。“企业污水排放”属于工艺和生产线的转移,据村民们介绍,鲍邱河的主要污染源是附*的两家钢铁企业,这两家企业是xx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黑色金属制品业(属于高污染产业)的龙头企业,企业排放的未达标的污水污染了鲍邱河。“生活垃圾”则属于废物、危险品的转移,上游燕郊产生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排入鲍邱河,这些污染废弃物顺着水流到达xx村,造成了当地的河水污染。

  (二)外来垃圾污染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意外的发现了外来垃圾污染,其触目惊心的程度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据村民们介绍,外来垃圾是一些本村村民从附*的北京、廊坊等地运来的,他们把可以卖钱的垃圾回收,其余的直接就地丢弃。村里外来垃圾堆放点的规模令我们乍舌。以一座收废旧的房子为中心,方圆2-3*方公里全是垃圾,特别是房子背后的一眼池塘,塞满了各色各样的垃圾,垃圾发酵后混杂在一起的恶臭让人无法呼吸。

  二、农民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污染转嫁背景下农民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一,农民的环境认知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理性认知意识仍有待加强。随着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农民与外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通过大众媒体对环保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接触,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但由于国家的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市、宣传内容也以城市居民为受众设计,贴*农民的环保宣传少之又少,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的限制,农民的环境认知意识在理性层面仍较欠缺。

  第二,农民有提高环境认知意识的愿望和需求。随着环境污染由城市转向农村,环境污染对于农民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词汇,农民都有了解更多环保信息的愿望。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保信息,例如遭到环境侵权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当地环境质量信息等,成为农民最迫切想得到的环保信息。他们普遍抱着“学以致用”态度对待环保信息,希望掌握这些信息后能更好的解决自身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三,农民的环境*意识有较强的滞后性。只有当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自身生产生活时,农民才会想到*。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xx村村民*始于村里的饮用水受到污染,已无法饮用。在企业污染环境的初期,农民并不知晓,或者虽然知晓,却由于自身没有受到实质损害而未及时*,环保知识的缺乏和权利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农民*意识的滞后。

  第四,农民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狭隘性。农民在环境*中对*有极大的依赖。从环境监管、接受环境投诉、到负责解决环境问题,只要出现了问题,农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与我国传统的“父母官”思想根深蒂固有关。传统*,行*力强大,行*力同时行使了司法权和部分立法权,演变延续至今就成了“只要找*一切问题就能解决”的现象。但在没有分析各种*方式利弊的情况下,盲目依赖*,会使农民*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当找*后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这种对*的严重依赖会转化成对*的严重失望。当然,农民*意识的狭隘性也与其对其他*方式的'不了解以及其他*方式的无效性有关。以环境诉讼为例,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对环境诉讼不了解,就更不用说利用诉讼*了,而现阶段环境诉讼本身的缺陷也使其难以进入农民*的视野。

  三、农民*的困境

  为什么农民的*之路如此艰辛?xx村村民在问卷中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结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对农民*的困境也做了一些思考。

  1.国家政策的偏差、*在诸多领域的缺位与农民对*的依赖之间的矛盾

  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都体现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特点,不仅农村经济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环境权的保护也为公共政策所忽略。虽然这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之前的政策偏差有所纠正,但几十年积聚产生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

  此外,*在农村环境保护的诸多领域存在缺位现象,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投放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投资几乎全部用于城市和工业,农村的环保设施投入几乎为零。 这一问题在xx村也存在:村里没有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的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鲍邱河。第二,农村环保机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在以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上的,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当前,最基层的环保系统是县一级环保机构,只有少数乡一级*设有环保办公室、环保助理、环保员等,但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明确,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属于环境监管的空白状态,无法在事前或事中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发生。

  *农村松散的组织结构在集体行动方面的能力很弱,特别是在提供像环境保护这种公共物品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 因而在环境*过程中,农民表现出对*的严重依赖,但国家政策的偏差和*的缺位使得农民无法从*获得其期望的结果。这一矛盾已成为农民*活动中最显著的矛盾。

  2.*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理念之间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本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由于多年来我国奉行“经济指标至上”的发展观念,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在发展过程中“唯经济论”,盲目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哪怕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也在所不顾。引进上述项目之后不但不对其进行环境监管,反而为其污染环境提供种种便利,对触犯环境法律的责任人百般包庇,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先污染、后治理”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理念本应该予以摒弃,但对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使得这一错误观念仍有生存空间。

  3.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与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双重弱势地位之间的矛盾

  农业是最大限度依赖于自然的生产部门,农民的生活资料又很大程度上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如饮用水、燃料、食物等。虽然随着生活水*的提高,农民获得生活资料的途径更加广泛,但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仍是最主要的途径,这使得自然环境对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有更直接的影响。但农民在环境保护中却处于双重弱势地——相对于污染企业的弱势和相对于城市居民的弱势。 相对于污染企业的弱势地位,使农民在与污染企业谈判和抗争中处于劣势;相对于城市居民的弱势地位,使得农民在分配环境保护资源、组织城市污染转嫁等方面处于劣势。这一矛盾使得农民的环境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4.农民环境*能力的薄弱与环境*的复杂性、高成本之间的矛盾

  首先,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缺乏抵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虽然有较强的*意识,但不了解必要的*知识,不知如何*。其次,小农经济在当今农村仍普遍存在,农民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这使得对集体力量依赖性较强的环境*在农村难以开展。再次,基层*的不支持也减弱了农民的环境*能力。有的基层*与污染企业关系密切,甚至包庇、纵容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有的基础*对农民*活动抱有偏见,认为农民是在“胡闹”,为了保持当地社会稳定,对农民的环境*活动进行压制。另外,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环境*能力。

  与此同时,环境*比一般*更复杂、成本也更高。主要表现在:第一,证据收集的难度很大。环境污染损害的滞后性和复杂性使得环境污染案件的因果关系难以认证;另外,环保部门摄于*的压力常常不敢出具鉴定或者不敢出具真实的鉴定。第二,环境*的成本很高。证据的收集、因果关系的证明等都需要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介入,这必然产生高昂的律师费、鉴定费用,受到自身收入水*的限制,农民无法支付这些*成本。第三,*结果的不确定性。即便农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集证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相关情况,结果并不一定是公正的。污染企业大多是当地*的利税来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环境执法。

  四、建议

  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立法方面的建议,早已引起国家的关注,我们无需“老生常谈”,我们在该部分提出的建议主要结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农民*困境,围绕“如何在实践层面保护农民环境权益”这一主题展开。

  (一)建立农村环保机构,保证环境保护资源的公*分配

  鉴于现实中环保部门往往受制于地方*,无法公正执法,因此应建立一个独立于地方*,直接受环境保护部管辖的环保执法系统。为了弥补*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缺位,*应建立农村环保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提高基层环保执法者的业务能力;明确农村环保机构的职责和执法手段,防止权责不分,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扩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经费充足,环境检测设备齐全,为农村环境执法提供人力、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环境*方面对*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作为沟通*与农民桥梁的村委会无疑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有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责,这其中当然包括代表和维护村民的环境权益。村委会的普遍性和职责的法定性,由村委会代表农民主张环境权益无疑是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但现实中村委会作为代表维护农民权益仍存在不少困难,第一,村委会代表农民维护环境权益没有经费支持。目前村委会的经费很少,假如将本来就少的经费拿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权益的维护,村级财政将更加捉襟见肘。为此,国家可以加大对村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提高村委会的活动能力;还可以赋予村委会为采取环境*行动合理筹措资金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建立监督机制,防止该权利成为村委会谋取私利的手段。第二,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诉讼的资格在法庭上常受到质疑。现实中,法院常以村委会“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为由,拒绝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诉讼,鉴于农民*力量的薄弱性、环境污染的集体危害性、环境*的复杂性等原因,法律应该确定村委会可以以原告的身份代表本村村民提起诉讼。

  (三)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意识

  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提高农民的*意识,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意义重大。首先,应借助社会舆论、媒体等途径,增强广大农民对环保知识、环境*等的认识能力,鼓励农民积极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众媒体在环境信息的传播方面已成为农民的首选,因此社会各界应利用好这个*台,提供更多易于农民接受的环保信息。其次,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目前地方*或者对本地的环境状况不甚了解,或者有所了解但不对农民公开,这些做法是与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相违背的。因此,应尽快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为农民监督当地环境提供条件。再次,支持各种ngo向农民提供环境*服务。这可以有效解决*对农村环境资源供给不足和农民对环境资源需求方面的矛盾。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农民对ngo的了解较少造成农民在遇到环境问题时向ngo寻求帮助的意愿较小,因此,*应该创造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并加强引导,让更多的ngo走进农村和农民,为他们提供相关环境服务。

  (四)扩大法律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

  目前*的法律援助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和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不包括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其原因主要有:一,法律援助要求接受援助的对象“生活困难”,但农民没有固定收入,难以证明自己的收入状况。二,农村贫困面太大。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法律援助机构的力量和资源本身并不充裕,无法满足农村的需要。三,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较窄,农民因环境污染所受到的损失往往不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

  由于*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数目较大,对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应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机制。为了解决法律援助资源紧张的状况,该机制可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一方面,*应充分依托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应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各界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法律帮助。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菁华10篇)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全世界人民不禁惊叹*的快速发展。但是*几年自然灾害越发频繁,有的土地长期干旱,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有的遇到百年不遇的雪灾。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天灾不得不引起世界人民的注意,思索带来巨大灾难的缘由,因而生态环境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了解农村的经济变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我利用暑假时间农村诸多家不同工厂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走访本村有较大经济收入的工厂进行查看,同时结合居民调查,是以入户调查方式为主展开调查。并通过记录厂房旁的周边环境的变化及工厂的排污情况,并结合老一辈描述的以前的环境进行比较。农村面临的主要污染为水污染、烟尘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造成农村污染的主要有工厂的排污、数目越来越多的汽车尾气排放和日常生活垃圾。

  *于**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城市迅速崛起,快速发展起来。当然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强大,农村也相对的进入了新的'发展路径。虽仍以农业为主体,但农村同样也兴起了其他不同的行业,慢慢的向城市的发展模式前进。工厂慢慢的建起来了,然而农村一直以农业为主体,工业发展相当的慢。当城市以飞一般的速度发展工业的时候,经济也与相应的速度发展着,农村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的相对的落后,而且*几年来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的落后导致工厂无法向前发展,无法进一步完善,更没有可能考虑到环境。也其他资金用来处理污染物,而器械的落后更加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现今,农村工厂虽少,产生的污染物却有增无减。

  *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发展都不成熟,为了解决贫困问题,为了奔小康,为了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主,一切服从经济发展需求。由于早期对环境的不够重视,许多地方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的注意,城市逐渐采取一系列政策控制了环境污染的扩大蔓延。查中我发现,农村由于经济发展需求,且农民还未意识到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任其环境污染逐渐加重,不加以控制,导致污染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农民由于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其他,更何况环境这种虚的东西,也无人还在*时聊天中提及环境。观念上根本就没想过,更由于人的本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大部分农民对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报以漠视。

  人类是自私的,在面临各种利益的诱惑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当面临环境与经济利益时,人们很难抵制金钱的诱惑,更不愿损失自身利益投资到环境中。对于保护环境这个问题,调查中我了解到,保护环境需要个人要拥有较强自觉性。农村欠缺环境方面的教育,上街的时候垃圾一般都是随便乱扔,即使前面不远处有垃圾桶,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多走几步。面对小利益,很多人都不愿错过,更何况工厂面临的是一笔金钱。走访中我发现,工厂是都直接排污。

  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我应该当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完美。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2

  自从我镇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开展以来,我以认真的态度进行了学*,这次按照县委的部署,我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实施二次改水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率达100%,自来水受益率达100%,全镇村村通上水泥路。特别是全镇组织实施“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以来,充分发挥镇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功能与特点,先后重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到20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镇。通过示范镇的创建,各类农业生态模式、农村循环经济得到有益探索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镇村面貌及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水*全面进步和提高。

  目前,我镇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加上经济发展采取了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的现象严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农村环境的制约因素:

  1、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河道淤积与河床抬高,导致水环境调节功能下降,大部分河道淤积严重,镇村河道淤积土方达120万方,*均淤深达0.8米左右,最高达1米以上。

  2、农业面源问题突出。农业的迅猛发展,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种植业复种指数较高,大棚等设施栽培不断扩大,致使“十五”期末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比例仍达30%,使土地板结,有机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对镇域内有机食品的开发与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处理排放水体;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少数农民焚烧秸秆或推入沟河,使河流富营养化程度高。

  3 、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缓慢。农村人均基础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配置不均、经济性差,卫生厕所普及率几乎为零,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基本空白,未建立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缺乏,环境脏乱差,农民行路难、用水难、环境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一、村庄环境综合治理

  全面推动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修建村庄道路、河塘整治、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村舍改造、村庄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落实每村编制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按时序进度,每年完成7个村的整治任务。加快“一池三改"步伐,推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鼓励开发使用太阳能、秸杆制沼气等清洁无污染的节约型能源。

  重点工程:

  1、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与管理机制建设。

  2、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3、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建设

  4、农村户用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5、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创建工程

  二、道路环境建设

  继续完善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镇到村通四级的发展目标,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实现真正的“村村通”。村里主干道要水泥硬质化,道路要实行“户户通”,主干道要按照城镇建设标准,两侧配置路灯。

  重点工程:

  1、农村道路通达工程

  2、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3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4

  在县*副*蓝国富的带领下,县*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重点对旧县、白砂、临城、湖洋、稔田、下都等6个乡镇12个村(居委会)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有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汇报,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按照农村“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工作思路,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县委、县*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机构,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目标管理考评内容,编制了上杭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机制,建立健全了乡镇水质交接断面责任制,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等,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章可循、有效开展。

  (二)宣传造势,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广播电视、散发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提高了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使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20xx年以来,为提高乡(镇)、村两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积极性,县*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对列入县垃圾治理试点村,经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试行标准》要求验收合格以上的每村补助2万元,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村补助5万元。截止XX年10月份,县财政共下拨补助资金约270万元,争取省、市级资金补助500万元。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试点乡(镇)、试点村按照“百户一池、百米一箱、千人一员、每员一车”的标准配备了垃圾收集池、垃圾箱、保洁员和手推车等。XX年,全县78个家园清洁行动试点村设置了22507个垃圾桶,208个垃圾池、78部垃圾清运车,配置了170名保洁员。今年起,对实行垃圾收集收费制度的古田、南阳、蛟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10个乡镇所有行政村,按照800人以下、800—1600人、1600人以上的行政村分别聘请1名、2名、3名保洁员,保洁员工资1万元/人/年,古田、南阳、蛟洋三个乡镇的工资费用按市、县、乡(镇)1:1:1的比例,白砂、临城、才溪、官庄、珊瑚、稔田、步云7个乡镇工资费按县、乡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

  (四)突出重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

  一是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各乡(镇)、村开展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以治理“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为整治重点目标,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道路河道沿线、市场、小溪、集中居住区的房前屋后多年积聚的垃圾进行重点清运。二是加快推进垃圾集中收集、焚烧和填埋。目前,古田镇、白砂镇、旧县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等19个乡镇都建设了垃圾填埋场;古田镇、中都镇、茶地乡、旧县乡、下都乡、才溪镇、蛟洋乡、稔田镇、南阳镇、步云乡、太拔乡、官庄乡等1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焚烧炉;庐丰乡、蓝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各试点乡镇、试点村都按照要求建设了相应的垃圾集中收集池,同时,古田镇金湖村、南阳镇黄坑村、白砂镇军桥村等40个行政村建设了垃圾填埋场,保证了农村垃圾“扫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三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试点村制订了村规民约、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管理公约,实行门前三包和征收垃圾处理费等制度措施,建立了“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巡查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要求反馈整改情况。

  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村容村貌不容乐观。

  一是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现象,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二是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比较突出,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影响了整治效果。三是绿化、美化不到位。大部分村没有一个统一的绿化方案,借用自然绿化,没有体现农村生态特色。四是农村饮用水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五是城乡结合部成为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城乡结合部交接处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二)工作进展不*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从总体看,试点乡(镇)、试点村好于相对偏僻的村,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村级经济薄弱村,村级班子强的村好于班子涣散村。全县已有14个乡镇、141个村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分别占任务数64%、41%。今年计划完成2个乡镇、45个村庄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20个偏远山村的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由于我县的行政村数量多,有342个村(居)委会,目前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庄还未过半,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争取在“xx”期末完成村庄总数的80%,任务还非常艰巨。同时,多数试点村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制度和措施,但有些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有的也没有落实到位,“重治理、重建设,轻管护、轻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然有硬化,但是村内的道路却基本没有硬化,且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备,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农村垃圾填埋难易做到无害化处理,填埋场选址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有的村还遭到阻挠,选址十分困难。大部分村没有垃圾筒,垃圾池也只是开放式没有建成密闭式的垃圾屋,环卫车辆数量较少。二是大部分村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保洁人员工资无法落实,只好在上级检查时组织发动群众突击打扫清理,“垃圾靠风刮,地面借水刷”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征收垃圾处理费涉及面广、收费难,收费情况好的在80%,一般都是在50%左右。

  (四)“五小”、“十五小”企业和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难度大。

  一是“五小”、“十五小”企业治理难。一些小造纸厂、小塑料米厂、小化工厂等小型企业因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偷排工业污水现象,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对这类企业经常是整治后又死灰复燃。如古田、蛟洋15家无证小造纸厂、7家小塑料米厂在去年11月12日经过环保、工商、电力等部门联合执法后,厂主又偷接私拉电线继续违法生产,今年3月26日县*又再次组织联合执法,拆除其供电设施。彻底取缔工作阻力很大。二是养殖业污染治理难。我县生猪养殖业量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大量的散养户及500头以下的猪场,虽建有沼气池,但容量小,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突出,对小河、小溪的污染治理难。猪场环评审批手续程序多,费用高,养殖户有抵触情绪。三是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难。*年来,各乡镇通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何有效实施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困难,极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五)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急需提高。

  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乡两级重视,工作力度大,但有的村组干部积极性不高,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态度,工作敷衍塞责,搞形式,走过程,缺乏主动性;广大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惯难以改变,随意将建筑垃圾堆弃河道、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创卫靠大家”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三、对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目标任务。

  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民谋福利、让民得实惠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的村在“xx”期末要完成村庄总数的80%。目前,全县342个村(居)委会已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有14个乡镇141个村,仍有一半多的村还没有开展。为此建议:县*把目前还未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201个村全部列入今年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并要求村建立一套管理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建设垃圾收集池硬件设施且启动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

  (二)、加快新村规划。

  新村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久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为此建议:

  一是城乡规划建设局要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工作,加快新村规划编制进程。编制新村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我县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及农机具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做到高标准又实用,一村一特色。规划实施时,城乡规划建设局及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新村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对新村规划编制已完成的村,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发展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规划调整完善,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缺失。

  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垃圾焚烧炉、填埋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统筹考虑。每个乡镇的垃圾焚烧炉、填埋场的建设数量要根据人口数量状况而科学设定,并经过充分论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选址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三)、创新运行模式。

  垃圾处理模式要坚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目标,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为此建议:

  一是在县城和县城*郊范围内,可以采用“村收集、乡(镇)清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

  二是在地理位置离城比较远的乡(镇),可以采用“户归集、组(片)建池、村清运、乡(镇)处理”的模式;“户归集”,即农户做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易降解可利用的有机物尽量返田,不易降解的垃圾归集到垃圾池(桶);“组(片)建池”,即以村为主,组(片)或自然村为单位,按人口数量比例,选择适合地点,建固定的垃圾中转池;“村清运”,即村统一安排保洁人员负责村庄内道路、水沟等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并负责将垃圾池(桶)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池;“乡(镇)处理”,即由乡(镇)*确定统一环卫人员,配备运输工具,负责将各村垃圾中转池垃圾清运至焚烧场或填埋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乡(镇),可以中心村为单元,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远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三)健全长效机制。

  机制既是活力、动力的源泉,又是约束的保证。建立和落实长效工作机制是搞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开展“家园清洁行动”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和反弹性的特点,仅靠紧一阵子是根本搞不好的,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工作“不断线”,持续深入有效开展。为此建议:

  一是要建立管理机构。县、乡、村都必须成立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长效管理机构,配备好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引导村(居)民自觉对门前占道及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用料,及时清运保洁。

  二是要加快编制《XX~2020年上杭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上杭县区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并由县人大进行审议通过。

  三是要建立健全联动互动责任体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在持续方面的难题,需要建立“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负责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乡镇*负责实施,村(居)委会具体落实,村民广泛参与”的联动互动责任体系。

  四是各乡镇*要按人口比例配备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的专业保洁员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每天负责对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和运送,监督和劝导村(居)民不乱倒垃圾,不乱堆杂物和乱搭盖。制定《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管理办法》和《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与奖惩措施》。

  五是要强化考核,实行滚动式管理。县对乡、乡对村要层层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动态管理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严格依据“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标准,每年组织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乡(镇)、村采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跟踪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验收考评考核。经过考评考核验收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由县*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对未达到合格要求的乡(镇)、村不得参加各级文明村、卫生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评选,取消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补助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

  六是要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民意调查、检查评议和巡查督察机制,完善“村监督、乡(镇)自查、县月查”的农村垃圾治理分级巡查制度,实行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年协会对保洁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方法,即专人记录保洁情况、群众抽查、村民代表评议、村两委考核,评议结果与保洁员工资奖励挂钩。对于出现垃圾污染严重回潮的,要对乡(镇)、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追究责任领导的责任。

  七是要加强村级“两委会”班子建设,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完善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分级负担资金筹措投入机制,确保“家园清洁行动”持续长效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县*继续积极争取省、市*对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

  二是县*每年在编制财政预算时专门切出一块资金作为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专项资金,继续实行新村规划编制的补助政策,且对所有已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又实行了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制度的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员的工资费用按县、乡1:1比例给予配套补贴。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要按照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标准要求,组织力量对全县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村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根据摸底的情况和各乡(镇)、村财力状况,县财要按比例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运车辆及设备购置给予补贴,做到每户要配置一个垃圾桶,每村设立若干垃圾集中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清运车,使乡(镇)、村垃圾做到集中投放、及时清运、无暴露的垃圾堆。

  三是要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成立民间环保机构,并设立环保专项基金账户,向社会募捐,多方筹措环卫经费,以保障工作运转。

  四是村民委员会要形成合理的环境卫生保洁费筹措机制。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确定每个村民、每间店铺、每家企业每月交纳的环境卫生保洁费标准,使群众自觉参与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县*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上杭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指导性意见》,规范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费的征收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收支公开。

  (五)强化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解决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突出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应持续开展企业、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综合整治工作。为此建议:

  一是要由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卫生、农业、国土、水利以及乡(镇)*等部门紧密配合,对向河道乱倒建筑和生活垃圾的现象,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一抓到底,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将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逐步向清洁生产方式过渡,建设生态文明厂区;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进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 》,明确责任,加大对无证“五小”、“十五小”企业打击治理力度,尤其是在电力供应上实行严厉管控。

  三是畜牧兽医水产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对去年已拆除关闭的猪场加大巡查力度,防止回潮反弹;对禁养区外的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督促场主采取生态立体养殖或施行零排放养殖技术;突出抓好人群集中区域散养户的管理,督促其限制养殖规模,达不到治理标准的,继续组织拆除或关闭。

  四是对辖区江河中的水电站要严格做到最小下泄流量达标要求,以助净化水质。

  五是要进一步明确城乡结合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界限、职责和责任。由于城区在扩大,主次干道在相应增加,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应将管理范围逐步延伸。按照“城区主次干道由县环卫所负责”的规定,应将城南琴岗路、光华路、金鑫路、新塘路、城西丰山溪东和西路等划入县环卫所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

  (六)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家园清洁行动”的工作水*,人的素质是根本。因此,各级*要致力于正面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为此建议:

  第一要以发放宣传单和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生观念;

  第二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要通过开展评选“优秀保洁员”、“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等活动来扩大群众的参与面和受教育面;

  第三把“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纳入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第四要注重树立和推广典型,对在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5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河水清澈见底,溪边小鱼嬉戏,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溪里鱼儿绝迹,臭水沟瘴气难闻,农药包装随处可见,生活垃圾泛滥。最*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导致很多人就*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经过自然的风干,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等,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像电池,充电器等,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堆放,部分焚烧,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些年化肥的使用,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日积月累,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只要是方便,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没有酸雨的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的重要途径,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6

  人类社会进人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热点问题。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更加期望着有一个优美的生存环境及和谐的生产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得到各级*和市民的共同关注,已逐步得到改善, 然而,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却是明显滞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日益受到威胁。*明确提出要改变村容村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面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XX年从7月到11月,我们对袁州区寨下镇的横塘、沙江、大宇、带塘、长乐、新桃、圆岭等行政村进行了多次环境卫生状况调研,这些村庄都是基层行政所在地,都有村支委和村长,最大的村集中居住几千人,如横塘村,小的村庄也集中居住着几百口人,如带塘村。我们发现这些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脏、乱、杂、臭。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赃。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既没有实行分类收集,更谈不上回收利用。走进村庄,不管是大路还是小路,或者是穿村而过的公路,到处都可以看到零星散落的鸡粪、狗便、牛屎等脏臭物;有些较为偏避的路,行走都得多长上一只眼,稍不小心,一脚踏在牛屎上,准让你摔个仰面朝天。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拉极更随意倾倒,微风过处,尘土飞扬,塑料薄膜漫天飞舞,让你无处躲藏。

  2、乱。首先是房屋建筑很乱,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经济收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农村,有了钱当然首先就想盖房。这些新建的住宅,也许是由于各自的宅基地是祖传的,也许是村里缺乏统一规划,总之,就是随意随地,横七竖八,犬牙交错,不分东西南北,杂乱无章。其次就是柴草、猪粪、牛粪的堆放,随意随地,非常散乱,有些柴草紧靠房屋堆放,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碰上小孩玩火,后果不堪设想。猪粪、牛粪作为一种农家肥料,有的就堆放在厨房的窗子下,这就不仅是难看,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3、杂。首先是人畜杂居。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在这些村落基本上都是鸡犬与人同行,它们四处活动,与人争道,随意乱窜,随地拉洒。小孩坐在堂屋吃东西,大人如果不在旁边保护, 鸡和狗就会毫不客气地与他们争吃。孩子急得哇哇大哭,这是极为常见的事。村落鸡鸭屠宰粪便残物,随处可见,小吃摊点更是污染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极为普遍,污染极其严重。环境卫生设施几乎是空白。既没有垃圾池,更没有垃圾桶之类的东西。

  4、臭。如果是在夏天走进村庄,用臭气熏天来描写,是既不过分也非夸张,由于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鸡粪、狗屎、牛便等脏物,经过太阳一晒,臭气满天飞散,其味确实难闻。更甚者,有的农民竟会利用两幢房屋之间的空隙搭建猪圈,而农民往往又*惯把厨房建在自己的房屋后面,于是就常会出现厨房与猪圈紧靠,有些人猪圈内又设有厕所,此地此景此味,不用述说也可想而知了。

  5、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特别严重,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人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四处泛滥,*卷着地面的各种垃圾,形成污染;而这些河流,往往就是我们城市河流的源头。

  二、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过度重视经济指标,忽视了环境保护,因此对农村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城市环境问题得到重视,而农村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对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大量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转移等问题已给农村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由于管理体系不畅、资金来源不足、扶持措施不力、治理模式不适等原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

  1、长期以来,农民*惯于在这种脏、乱、杂、臭的环境中生活,环境卫生意识非常差,领导又只把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忽视了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农民难以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的学*教育,对环保了解甚少,自我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就更差。

  2、乡镇工作重视不够。在乡镇工作中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就目前来看乡镇几乎是无心去关怀农村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在领导的心目中“排不上队,挂不上号”,把它放在经济发展之外。

  3、宣传教育不到位。对农村环境污染宣传教育在乡镇工作中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是空白。我们对相关乡镇领导采访时,他们觉得:一是市县级*经济的划拨大少,即使想治理环境污染也是杯水车薪,无能无力。二是农民的环保意识太差,他们对现有状况*以为常,教育工作太费力。三是乡镇工作太繁,无暇顾及等。对行政村采访时,他们觉得现在的村民很难管,叫他们干点活,就要报酬,而村里的钱又太少,想做也只能是望洋兴叹。采访相关农民,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我们的调查感到疑惑,觉得自己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已经*以为常,不会有什么问题。40-50岁的中年人,对这种状况虽然有不满意的情绪,但也是觉得无能无力。

  三、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分析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其中致使农村环境恶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涉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的公共产品供给几乎是一片空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定会成为制约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管制与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在高度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下,如何处理好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以后开展农村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这对当地*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1、“白色污染”的危害有: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村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地面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现在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4、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可谓是废水、废渣四处奔流,污染环境,污染水源。这就不仅是在污染农村,同时也在污染城市,因为城市的饮水源头都在农村,因为农村河流大多是城市水源地。

  四、农村环境治理措施及设想

  通过调查的我了解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既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一个村庄,一个地方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环境污染是极为普遍地存在广大农村。我们发现*也并不是没有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也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以期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目前来说只是力度不够。不过,我们也相信在*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人的人们,就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尽管考虑不够,但还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2、 *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强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应对农村和规模以上的企业污染治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规模以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

  4、探索科学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不同于城市、工业企业的污染,不能简单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农村,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的投入,特别是财经的划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靠*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青山绿水一定会到来。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7

  在彷徨中走向城市-----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人:李**

  课题背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展开之际,围绕城乡和谐一体发展关注农村环境,为缩小农村发展短板提供可行性视角。

  调查范围:**农村

  调查时间:xx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

  生存环境

  现状:

  生存环境总体优良,但成恶化趋势,随着工业郊区化和农村盲目招商引资,大量高污染企业扎根郊区和农村。以**,**为例,主要交通线路烟囱林立,绿化极不到位。

  植树补贴的刺激不够,森林覆盖率小有上升但质量下降。

  垃圾处理方式不完善,基本靠掩埋焚化,垃圾围村已经小具规模。

  能源来源成低水*多元化,秸秆燃烧没能有效减少。

  水资源逐渐短缺(部分支援城市),喝水难,浇水难,绝大多数河湖干涸,污染严重(以**为甚)。子牙河专项治理不持续,不系统,资金利用率低。

  短板:

  技术短板,技术人员下乡不到位,无监管,无实效,存在吃吃喝喝现象。

  资金短板,财政对农村支持力度不够,某农业大县只给了50台农机购置补贴……现有资金利用不到位。

  政策短板,政策不落实,口惠而实不至。

  交通短板,公路损毁严重,维修滞后。

  人才短板,金凤凰不往回飞。

  前景及对策:

  政策回头看。增强资金可持续性,建立城乡一体发展机制,落实环境审批。

  工业带头走。完善区位规划,引入农产品加工,秸秆建材,农村沼气,集中供暖等惠民项目。

  人才排头走。建立农业大学,农科院等机构与农村合作机制,下乡常态化,完善奖惩制度,鼓励技术员把成绩写在土地上,把荣誉挂在庄稼上。

  发展环境

  现状;

  发展环境总体水*较低,可持续性差。政策指导性差,农村在彷徨中成长。

  发展效益低,增收难,增收慢,城乡差距拉大。

  城市经济辐射不够,发展空间狭小,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急需改革进化。

  农村特色不完善,传统民居和农村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农村面临过度模式化。

  短板:

  宣传短板,有特产没知名度。

  市场短板,华北总体消费水*低,农家乐不成规模。

  文化短板,农民文化素质总体较低(道德素质优良),农村文化站,图书馆未普及。

  工业短板,发展模式水*低,粗放落后,土地利用率低,规划不合理。

  前景及对策:

  城市总体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完善。

  加大宣传力度,广告优惠(cctv7)。

  电影下乡,兴建农村图书馆等文化措施。

  建立文化保护专项制度及资金,维护农村特色。

  联系农业发展银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绿色工业。

  小结

  农业是基础,农村是基本,土地是根本。综合统筹农村发展,走可持续道路是农村的必经之路。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8

  社会实践时间:20xx.1.20-20xx.2.20

  社会实践地点:灵山县伯劳镇那春村

  一、社会实践的背景和地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如今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采取了积极的治理措施,可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至今仍未有过多的关注,农村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我利用寒假的机会对我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伯劳镇那春村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灵山县伯劳镇那春村位于伯劳镇东五公里,全村共85户居民,主要靠种植甘蔗、香蕉和水稻,养殖猪鸭等获得收入。目前村民都已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中,吃得饱穿得暖,均已步入了小康生活的行列。

  本次调查的对象以伯劳镇那春村村民家庭居住环境为主体,以其居住的周围环境为辅。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对当地居民的采访来进行。对当地老一代的居民就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他们都表示*几十年来村里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了。

  二、调查结果及现状

  1、村民居住环境现状

  村民居住环境是与其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但是村民居住环境可谓恶劣。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就像我家,我家的西面、南面、北面都是养猪场,经常飘来阵阵猪屎味,让人恶心。我的卧室的窗外就是一条臭水沟,每当刮风之际,只得关上窗才能免遭其害。每当夏天的时候,臭水沟引来的苍蝇就在我房间里飞来晃去,让人烦心。而很多的村民家中都如我家一样,忍受着这种煎熬,更有甚者已经*以为常,熟不知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很有害的。

  2、村里水污染现状

  据了解流经村落的小河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清澈见底,河里有很多的鱼游来游去,因为河水清澈村里的人都是拿衣服到河里洗,小孩子也经常到河里洗澡。现在因为水体富营养化、倒入垃圾和生活污水、纸厂污水的排入而变得乌烟瘴气,

  恶臭无比。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人们只能打更深的井,才能够水洗衣服。居民的粪便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到河里更加深了村里的水污染。在小河里随处可以见到漂浮的粪便、腐烂的鸡鸭尸体和各种生活垃圾。

  3、 村里土地环境状况

  首先是土地沙化严重,人民砍伐树林,种植甘蔗,使用过多的肥料所致。虽然*已经实施了“退耕还林”等政策,但对大地母亲的伤害,是绝不可能那么快就能够复原的。特别是冬季砍完甘蔗过后,放眼望去,只有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头和一块块光秃秃田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 再者,土地的盐碱化也很严重 。应该另外,一些小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渣等污染物也会造成此影响。土地的质量已经严重下降。

  村里的三大爷跟我说以前他们小时候,经常看到成群的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现在树木没有了,鸟儿也不懂到那里去了。见到的只有垃圾袋在天空飘了,说时,眼里是无限的感伤。

  4、 村里大气污染情况

  *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根据人们的需要,在农村也开了一些制造薯粉之类的小工厂。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气混入了大气中影响了环境质量。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车辆的剧增而导致排放的氮氧化物增多,污染了环境空气。还有修路建房、土地沙化的加剧以及刮风天气的频繁使得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多,影响空气质量。此外,农民焚烧甘蔗叶,水稻秆也使得原本就受到污染的空气中,更是增多了二氧化碳。使得农村空气进一步恶化。每年夏秋两季就会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焚烧时所产生的烟尘,降低了大气环境质量。

  4、 村里噪声污染情况

  为了农村居民的交通方便,*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道路有了,买车的也多了,经常鸣笛,安静的农村不再安静,更有甚者------一些年轻人在车上装上扩音喇叭疾驰而过,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

  村民中打铁户家的打铁声音总是在村里回荡,也对村里造成了噪声的污染。

  5、村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村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xx年,我村化肥使用量80多吨,农药使用量为1吨多。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 分析原因

  1、农村基层组织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治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的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发展。

  2、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员,资金的欠缺,治理的工作走上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目前治理以自主投入为主,*补贴为辅的模式,在基层组织经济更力不强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治理中人员,资金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据我的调查,那春村环境治理投入没有向村民收取一分卫生资,全部由村败政全额投入。与此同时,由于资金的投入上的严重不足,保洁队伍和长效管理几乎难以落实到位,部分居民生活区脏乱差的情况屡见不鲜。

  3、大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冲击了农民转流的生活方式,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结和传统陋*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

  4、*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5、农村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四、建议与措施

  1、*应该加大宣传保护环境的力度,将农村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污队伍确保村通、河道清理保洁的正规化。

  2、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科学合理的处理畜禽粪便,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

  3、合理布局村民的楼房,让人畜分开居住。

  4、建设好农村水利,疏通地下水道,完善农村排污系统。。

  5、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工作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

  6、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公*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机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基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开源渠道,改变环保投机分配机制,逐步形成*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7、依靠科技力量,大力发展新型农业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相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逐步取消关闭小型饲养场,支持创办规模化的畜禽饲养场,采用科学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这样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又带来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总结:

  我们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故萎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当工业文明进入20世纪后它对环境的破坏日益趋严重,对资源的使用灭了滥用,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高度的警惕。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尤其是农村的自然环境,采取了许多措施,环境保护取得了长期的进展,并且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的说就是树立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于子孙后代得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富有重要的责任,而且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担负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9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几年铁矿很多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经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提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本事,就一烧了之,不仅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坚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到达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景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景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提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xx要经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职责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礼貌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我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大家庭”环境。摒弃陋*,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我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xx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xx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进取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进取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进取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xx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贴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xx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坚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经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xx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进取参与。这既贴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0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所以,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向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头,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那里曾是我童年欢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此刻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并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异常是在夏天令人难以理解。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本事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不合理的很多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经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期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立省级礼貌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可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很多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能够的道换新,构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环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很多土地,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包含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经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当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此刻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可是据调查,我们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大家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当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完美的家园。

  [总结]

  经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危害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当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发展上,本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先后推广种植淮山XX亩,果蔗1800亩,法国豆XX多亩。在新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尝到了新甜头。眼下,正是淮山与甘蔗收成的季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田间挖淮山或甘蔗,收获劳动成果。一位村民满怀欣喜地告诉我们,*几年,由于*向农民们推广了新的种植淮山的技术,淮山长势喜人,卖得了好价钱,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种植甘蔗、淮山这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外,本村还大力发展猪养殖业,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另外,还大力发展桂圆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还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鼓励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本村,一条条宽敞*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脚下延伸。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村民们与*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了四级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万硬化了村委至河坝社2.8公里村屯路。这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外销。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工作人员认真学*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在*几年,本村*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干部还告诉我们,今年,本村紧紧围绕*安村屯建设,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做到*工作,成功调解了各种纠纷,如建设高速路时引起的纠纷等,促进了本村的稳定与和谐。另外,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本地方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引起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除村民的这一思想劣根,村*积极大力宣传有关计划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一问题。在*两年,村民的思想觉悟已有较大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民间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等。因此,我们积极地向*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

  实践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

  实践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3日共3天

  xx年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港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调查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对湖北省农村及新农村建设有所了解,并且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首先,对于此次调查要做几点说明:

  1、本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访谈和照片的形式获取信息和资料,有三部分来源:乡村干部访谈、乡村教师访谈和农户访谈。

  2、本次调查由负责访问的大学生进行同步记录,保证原始信息真实可靠。

  3、由于问卷问题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想了解的问题,之后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回答都做了及时的记录。

  4、本次调查中社会实践小分队原计划去十堰市竹山县进行进一步调查,但在小分队到达十堰后,十堰市开始降雨,在当地人的建议下,考虑到安全问题,小分队在竹山县的考察被迫取消。

  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调查人员对湖北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得出几点认识,并且尝试提出必要的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国家好

  全部被调查人员都说国家好,确实有利于农村发展,虽然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无法说出具体有哪些政策,但从最*几年新增补贴和村镇的变化中都可以感受得到政策的好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政策的宣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可能也与目前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国家xx的宣传方式主要以开会、看新闻联播等类似口头的方式比较有效。而有些私下的口头方式的互传容易导致政策的误传,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对此类问题做进一步了解,但感觉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小的隐患。

  第二,家长重视教育,但却有部分学生不想读书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前辈们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爷爷奶奶们没有读过书,但他们从认识的那些读书的朋友们的发展状况也看到了其重要性,所以非常希望下一代、下两代能够好好读书。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现在农村基本没有了不让孩子读书,特别是不让女孩子读书的情况。可以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供给孩子读书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但却有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想读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些简要的调查,调查中发现:

  1、农村家庭中如果有孩子,收入的主要支出便是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家庭的`纯收入都只能是刚好够教育的支出;

  2、考上了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里无论如何困难都会让其读下去;

  3、农村的教育资源及质量相较于城市而言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部分孩子考不起好的学校,而读过书最后辍学的孩子都认为差一点的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认为读书不如打工;

  4、辍学的孩子有的是没考上好的学校后,差的学校读不起,没办法才出去打工,还有一部分是没有认识到学*的重要性,存在读书不如打工的思想;

  5、目前社会上是存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大学生被称之为“蚁族”,这种现象助长了读书不如打工这种思想的成长;

  6、就我们调查的小港村而言,小港村小学教师出现明显的断档,教师高龄化比较严重,全校150名教师,50岁以上接*百人,同时又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教师的断代成为当地小学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而据当地老师说,这并不是一个个例。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浅薄的分析,部分学生不想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己的原因,教育资源缺乏和教学质量偏低,教师的断代,还有家庭负担不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当然面对这个问题,除了向社会呼吁,很多方面都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最为一个大学生我想就教师断档这个问题而言,我们还是有部分解决能力的,我们可以在各地了解情况后,通过学院爱心社,学校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展开定期的支教活动,了解当地的状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终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

  教育决定一个人的观念,新农村要想进一步发展,观念的转变时势在必行的,教育便是观念改变的根基,而全民教育便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将教育列入了阻碍新农村进一步发展重要一环。

  第三,农村农闲时的娱乐方式之我见

  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娱乐活动单一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当我们问到如果有人给你们做好了图书馆、篮球尝健身场地时,你们是愿意去锻炼一下、看下书还是打牌时,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看下书或者出去玩下。可能娱乐方式单一的部分原因在于设施的缺乏;

  第二,部分年纪大些的叔叔阿姨们说自己只想打牌,也只会打牌,就算给他们设施也只会去打牌。我想这就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一直*惯以前的方式,然后就不想有新的发展和改变,娱乐上如此,生活上便更可能如此了。感觉传统的生活方式饿不死自己就满足了。新农村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种观念必须改变,新的机器和技术再多,放着不去使用最后还是一样什么都得不到。

  娱乐方式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也许就能做出更大的成就,而且从娱乐方式中便能看出部分人的观念,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当然娱乐方式的单一也可能是一个风气的问题,如果乡镇干部能够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和能让大家都有所收获的娱乐氛围,新农村应该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实践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有些吹毛求疵地提出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当然就像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的一句话,“总体的还是好的,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国家xx的扶持下,各级乡*还是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要不然我们也无法看到今天的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感觉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吧。

  我们从对农村一点都不了解开始,通过上网查资料,以国家xx为背景,做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卷时经不住考验的,没有人会耐心的回答完那些枯燥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总结,重新删选了问题,做到既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农民朋友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反复实践和多次修改,我们终于选好了这样一份满意的问卷,这便是我第一次感觉到总结和反思在一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感觉自己离社会又进了一步吧。

  虽然很多时间在赶车,虽然很多时间在正中午的烈日下度过,虽然有的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住在异乡的宾馆,虽然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在烧自己父母的钱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过,我们一直相互鼓励着用尽可能节省的方式走完了全程。这便是团队的力量吧,本次社会实践又一次让我看到了团队的伟大。而我们也确实调查出来了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大家的努力也都应此没有白费。回想全部调查历程,我们也是在一直收获着。从不知道怎么开口开始,到有了第一个聊天气氛很好的被采访者;从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开始,到有了一份很完善的调查问卷;从在家很少晒太阳开始,到晒蜕皮然后又有了一身健康的古铜色。一路走下来,我们一直执着调查着;而回首这几天的实践,却突然发现自己成长了好多好多。

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调查人:

  xx大学x院系x专业x班李娟吕晓琳

  调查时间:

  xx.2.10

  调查地点:

  苏州市吴中区新丰村

  调查方式:

  走访村民,问卷调查,拍照等

  1、人口

  劳动力

  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该村人口结构也不太协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

  2.土地

  耕地

  在以前该村经济也主要是靠农业及跟农业相关的副业,但是后来农民的土地都被国家征去了,农民的土地没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农民的自留地。

  荒地/其它土地

  因为荒地一般都不归他们私人所有,所以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划为坟墓的集中划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来盖集中型的商业厂房,现在的拆迁越来越多,就是这个原因、地理位置不错的,也会被用来发展商业,以便提高经济发展。

  3.土地制度

  网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计(农业/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1>农业

  种植业/土地方面的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非农产业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为经济来源的很少。如家里包了大量土地的,这些人中的也多是经济作物。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还会靠自家的自留地,种些粮食作物,维持日常活动和生活。

  养殖业

  有些村民手里有点资金,对养殖比较有兴趣的,就投资搞了养殖业。大多数都投资在了家禽养殖上面,像猪,鸡,鸭……时下这些东西也是比较畅销的,像烤鸡,烤鸭,猪肉从前段时间起就涨价了。而且这些家禽相对而言比较好饲养。不过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几年流感类的疾病频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

  副业

  还有一些有一定手艺的,就靠”本事”吃饭。有些会刺绣的,就会做些绣品,自己到集市上卖或是提供给哪家小型加工厂。还有就是串手链或是一些手工艺品。

  <2>非农产业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数是为了供孩子上学,来钱比较快一点、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个能贴补家用的活干干、顺便照顾家里、

  经商

  现在农村的经商途径有:开个个体经营的店面(因为国际教育园建在了本地,学生很多,所以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几个受手艺人,出外包揽活计,做个小老板。或是几家一起合资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办企业,其中吸纳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农民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从而也促进了本村经济不断发展。

  5、村庄的历史

  一般历史

  新丰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石湖之畔,该村的西面、北面被着名景点上方山所环绕;南临苏州市国际教育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浑厚。村内有一村级公路通往外部。该村历史现已无法考证。但据村里人介绍,他们的祖辈们一直就居住与此;又结合吴中区具有较长的历史,故可推断该村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具体情况不详,还请见谅。


农村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1

  随着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城市地区对企业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企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由于面临发展经济的压力,这些地区在放宽招商引资标准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使污染转嫁现象有了可乘之机。于此同时,农民为保护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有些*活动甚至造成了农民与当地企业、*关系的僵化。如何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实现农村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是在实地考査xx县xx镇xx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当地农民的环境意识,分析当地农民*特点及形成原因,其中着重阐述了农民环境*的困境,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改善*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 污染转嫁 农民 环境意识 *困境

  一、xx村环境转嫁状况

  经过实地走访,我们认为,xx村污染转嫁问题主要体现在鲍邱河的水质污染和外来垃圾污染上。

  (一)鲍邱河的水质污染

  根据调查问卷,村民们认为排在第一位造成鲍邱河水质恶化的原因是“企业污水排放”,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垃圾”,这印证了xx村的环境污染是由污染转嫁引起的。根据学界的通说,污染转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艺和生产线的转移,即将高污染、搞耗能的产业、工艺、设备转移到另一区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被转移地;另一种是废物、危险品的转移,即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将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污染废弃物、含有放射性的废物、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他危险废物转移到另一区域。“企业污水排放”属于工艺和生产线的转移,据村民们介绍,鲍邱河的主要污染源是附*的两家钢铁企业,这两家企业是xx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黑色金属制品业(属于高污染产业)的龙头企业,企业排放的未达标的污水污染了鲍邱河。“生活垃圾”则属于废物、危险品的转移,上游燕郊产生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排入鲍邱河,这些污染废弃物顺着水流到达xx村,造成了当地的河水污染。

  (二)外来垃圾污染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意外的发现了外来垃圾污染,其触目惊心的程度是我们没有料想到的。据村民们介绍,外来垃圾是一些本村村民从附*的北京、廊坊等地运来的,他们把可以卖钱的垃圾回收,其余的直接就地丢弃。村里外来垃圾堆放点的规模令我们乍舌。以一座收废旧的房子为中心,方圆2-3*方公里全是垃圾,特别是房子背后的一眼池塘,塞满了各色各样的垃圾,垃圾发酵后混杂在一起的恶臭让人无法呼吸。

  二、农民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污染转嫁背景下农民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一,农民的环境认知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理性认知意识仍有待加强。随着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在农村的普及,农民与外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通过大众媒体对环保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接触,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但由于国家的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市、宣传内容也以城市居民为受众设计,贴*农民的环保宣传少之又少,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的限制,农民的环境认知意识在理性层面仍较欠缺。

  第二,农民有提高环境认知意识的愿望和需求。随着环境污染由城市转向农村,环境污染对于农民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词汇,农民都有了解更多环保信息的愿望。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保信息,例如遭到环境侵权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当地环境质量信息等,成为农民最迫切想得到的环保信息。他们普遍抱着“学以致用”态度对待环保信息,希望掌握这些信息后能更好的解决自身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三,农民的环境*意识有较强的滞后性。只有当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到自身生产生活时,农民才会想到*。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xx村村民*始于村里的饮用水受到污染,已无法饮用。在企业污染环境的初期,农民并不知晓,或者虽然知晓,却由于自身没有受到实质损害而未及时*,环保知识的缺乏和权利意识的薄弱导致了农民*意识的滞后。

  第四,农民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狭隘性。农民在环境*中对*有极大的依赖。从环境监管、接受环境投诉、到负责解决环境问题,只要出现了问题,农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与我国传统的“父母官”思想根深蒂固有关。传统*,行*力强大,行*力同时行使了司法权和部分立法权,演变延续至今就成了“只要找*一切问题就能解决”的现象。但在没有分析各种*方式利弊的情况下,盲目依赖*,会使农民*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当找*后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时,这种对*的严重依赖会转化成对*的严重失望。当然,农民*意识的狭隘性也与其对其他*方式的不了解以及其他*方式的无效性有关。以环境诉讼为例,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对环境诉讼不了解,就更不用说利用诉讼*了,而现阶段环境诉讼本身的缺陷也使其难以进入农民*的视野。

  三、农民*的困境

  为什么农民的*之路如此艰辛?xx村村民在问卷中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结合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对农民*的困境也做了一些思考。

  1.国家政策的偏差、*在诸多领域的缺位与农民对*的依赖之间的矛盾

  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都体现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特点,不仅农村经济发展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环境权的保护也为公共政策所忽略。虽然这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之前的政策偏差有所纠正,但几十年积聚产生的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

  此外,*在农村环境保护的诸多领域存在缺位现象,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投放严重不足。*环境保护投资几乎全部用于城市和工业,农村的环保设施投入几乎为零。 这一问题在xx村也存在:村里没有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的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鲍邱河。第二,农村环保机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在以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上的,对农村环境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当前,最基层的环保系统是县一级环保机构,只有少数乡一级*设有环保办公室、环保助理、环保员等,但这些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明确,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属于环境监管的空白状态,无法在事前或事中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发生。

  *农村松散的组织结构在集体行动方面的能力很弱,特别是在提供像环境保护这种公共物品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 因而在环境*过程中,农民表现出对*的严重依赖,但国家政策的偏差和*的缺位使得农民无法从*获得其期望的结果。这一矛盾已成为农民*活动中最显著的矛盾。

  2.*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理念之间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本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由于多年来我国奉行“经济指标至上”的发展观念,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在发展过程中“唯经济论”,盲目扩大招商引资规模,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哪怕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也在所不顾。引进上述项目之后不但不对其进行环境监管,反而为其污染环境提供种种便利,对触犯环境法律的责任人百般包庇,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先污染、后治理”这种本末倒置的发展理念本应该予以摒弃,但对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使得这一错误观念仍有生存空间。

  3.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与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双重弱势地位之间的矛盾

  农业是最大限度依赖于自然的生产部门,农民的生活资料又很大程度上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如饮用水、燃料、食物等。虽然随着生活水*的提高,农民获得生活资料的途径更加广泛,但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仍是最主要的途径,这使得自然环境对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有更直接的影响。但农民在环境保护中却处于双重弱势地——相对于污染企业的弱势和相对于城市居民的弱势。 相对于污染企业的弱势地位,使农民在与污染企业谈判和抗争中处于劣势;相对于城市居民的弱势地位,使得农民在分配环境保护资源、组织城市污染转嫁等方面处于劣势。这一矛盾使得农民的环境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4.农民环境*能力的薄弱与环境*的复杂性、高成本之间的矛盾

  首先,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民的环境*意识不强,缺乏抵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虽然有较强的*意识,但不了解必要的*知识,不知如何*。其次,小农经济在当今农村仍普遍存在,农民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这使得对集体力量依赖性较强的环境*在农村难以开展。再次,基层*的不支持也减弱了农民的环境*能力。有的基层*与污染企业关系密切,甚至包庇、纵容污染企业的违法行为;有的基础*对农民*活动抱有偏见,认为农民是在“胡闹”,为了保持当地社会稳定,对农民的环境*活动进行压制。另外,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环境*能力。

  与此同时,环境*比一般*更复杂、成本也更高。主要表现在:第一,证据收集的难度很大。环境污染损害的滞后性和复杂性使得环境污染案件的因果关系难以认证;另外,环保部门摄于*的压力常常不敢出具鉴定或者不敢出具真实的鉴定。第二,环境*的成本很高。证据的收集、因果关系的证明等都需要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介入,这必然产生高昂的律师费、鉴定费用,受到自身收入水*的限制,农民无法支付这些*成本。第三,*结果的不确定性。即便农民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集证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相关情况,结果并不一定是公正的。污染企业大多是当地*的利税来源,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环境执法。

  四、建议

  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立法方面的建议,早已引起国家的关注,我们无需“老生常谈”,我们在该部分提出的建议主要结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农民*困境,围绕“如何在实践层面保护农民环境权益”这一主题展开。

  (一)建立农村环保机构,保证环境保护资源的公*分配

  鉴于现实中环保部门往往受制于地方*,无法公正执法,因此应建立一个独立于地方*,直接受环境保护部管辖的环保执法系统。为了弥补*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缺位,*应建立农村环保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提高基层环保执法者的业务能力;明确农村环保机构的职责和执法手段,防止权责不分,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扩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经费充足,环境检测设备齐全,为农村环境执法提供人力、制度和物质上的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环境*方面对*有严重的依赖性,因此作为沟通*与农民桥梁的村委会无疑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有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责,这其中当然包括代表和维护村民的环境权益。村委会的普遍性和职责的法定性,由村委会代表农民主张环境权益无疑是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但现实中村委会作为代表维护农民权益仍存在不少困难,第一,村委会代表农民维护环境权益没有经费支持。目前村委会的经费很少,假如将本来就少的经费拿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权益的维护,村级财政将更加捉襟见肘。为此,国家可以加大对村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提高村委会的活动能力;还可以赋予村委会为采取环境*行动合理筹措资金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建立监督机制,防止该权利成为村委会谋取私利的手段。第二,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诉讼的资格在法庭上常受到质疑。现实中,法院常以村委会“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为由,拒绝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诉讼,鉴于农民*力量的薄弱性、环境污染的集体危害性、环境*的复杂性等原因,法律应该确定村委会可以以原告的身份代表本村村民提起诉讼。

  (三)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意识

  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提高农民的*意识,对于改善农村环境意义重大。首先,应借助社会舆论、媒体等途径,增强广大农民对环保知识、环境*等的认识能力,鼓励农民积极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众媒体在环境信息的传播方面已成为农民的首选,因此社会各界应利用好这个*台,提供更多易于农民接受的环保信息。其次,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目前地方*或者对本地的环境状况不甚了解,或者有所了解但不对农民公开,这些做法是与我国的信息公开立法相违背的。因此,应尽快建立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为农民监督当地环境提供条件。再次,支持各种ngo向农民提供环境*服务。这可以有效解决*对农村环境资源供给不足和农民对环境资源需求方面的矛盾。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农民对ngo的了解较少造成农民在遇到环境问题时向ngo寻求帮助的意愿较小,因此,*应该创造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并加强引导,让更多的ngo走进农村和农民,为他们提供相关环境服务。

  (四)扩大法律援助制度的适用范围

  目前*的法律援助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和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不包括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其原因主要有:一,法律援助要求接受援助的对象“生活困难”,但农民没有固定收入,难以证明自己的收入状况。二,农村贫困面太大。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法律援助机构的力量和资源本身并不充裕,无法满足农村的需要。三,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较窄,农民因环境污染所受到的损失往往不符合申请法律援助的范围。

  由于*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数目较大,对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应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机制。为了解决法律援助资源紧张的状况,该机制可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一方面,*应充分依托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应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各界为农民提供相关的法律帮助。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2

  前言

  *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与几位好友在寒假期间,组成一个小小的团队,展开了一个以“农村环境问题”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20xx年1月27日、28日、29日,由我与四位好友组成的一个团队,对我镇的8个大队的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上门拜访并填写调查问卷为主,在调查的准备阶段我们也随机访问了几位老乡,帮助我们完善了调查问卷的题目,也得到了老乡的肯定。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其中每个大队10份,调查的范围比较广,而且老乡也比较配合我们的调查,问卷得到了100%的回收率。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镇老乡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在80位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95.3%、96.8%和5.07%,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

  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80个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10.1%、38.1%和51.8%,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80个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5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8.75%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6人回答不正确,在*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23人勾选“不清楚”.10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33人。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33人, “随生活垃圾堆放”的30人,占全省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73.5%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有80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三、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 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

  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人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 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3

  一、基本情况

  全市撤乡并镇后有乡镇89个,有行政村1502个。全市原有农村乡镇卫生院98所(昌图、开原一些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因为所在乡镇撤并而撤销),现实有农村乡镇卫生院76所,解体22所,占22.4%。全市现有农村乡镇预防保健机构(防保站)103个,其中与所在乡镇卫生院合属办公有47个,单独设置、独立办公有56个。

  全市现有村卫生所和在村医疗诊所总计2670家,*均每行政村有1.8家。其中,承担妇幼保健工作的有1285家,占48%,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的有1520家,占57%。全市有174家村卫生所享受所在村预防保健、妇幼保健等报酬补助,占11.4%。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严重滑坡,解体、半解体乡镇卫生院较多,现已经解体22所,名存实亡的有22所,其余乡镇卫生院大都处于亏损运营、举步为艰、难以维持的状态。

  2、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水*和医疗服务功能低下。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现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寥寥无几,有大专学历人员仅占5.9%,有中专学历人员占23.3%。有各类技术职称人员占53.9%。在医疗服务功能上,能够开展下腹部手术的有22所;能够开展产科住院分娩的仅有30所。

  3、房屋破损,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非常严重。现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面积已占50%以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全市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机、b超、手术器械以及常规化验等设备大多数为80年代左右购置,陈旧、老化问题非常严重,现在不少设备已经不能使用,都无力更新。

  4、拖欠职工工资问题非常严重。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据昌图、开原、西丰和调兵山等地目前不完全统计,全市拖欠职工工资5000多万元。拖欠退休职工工资问题也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拖欠退休职工工资*4000万元。目前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多数退休职工工资每人每月仅开30—50—100元不等,绝大多数都达不到社会低保线的工资标准水*,退休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目前已出现了多起退休职工要求增加退休费的群体*事件,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安定隐患。

  5、农村乡镇卫生院职工下岗后没有任何经济补偿。据统计,全市农村乡镇卫生院目前有下岗职工1676名,占职工总数的37.8%。职工下岗后没有任何经济补偿,并且下岗后因为是事业单位职工,受政策等原因限制,下岗后享受不到企业下岗职工所能够享受得到的社会低保待遇。目前全市大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都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6、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目前全市农村乡镇预防保健机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4.5%,无学历人员占57%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占29%以上。多数农村乡镇预防保健机构房屋破损,业务用房面积狭小,办公设备短缺,疫情无法网络上报,冰箱、冰包等冷链设备以及疫区、疫点消毒设备和妇幼保健设备等陈旧、老化问题比较严重。

  当前我市农村卫生工作问题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前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极其严重不足。目前全市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是在80年代中、后期实行财政分级包干时、按当时农村乡镇卫生院全民职工年人均850元、集体职工年人均750元标准核定的基数进行投入并延续至今一直未变。*二十年来,物价水*有了较大提高,职工人数增加,但财政拨款却没有增加。即便如此,多数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拨款还以种。种理由被削减、拖欠,有的还被停拨。多年来,农村乡镇卫生院生存与发展建设实际上是处于无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状态,生存与发展建设遇到了危机。

  2、农村乡镇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建设。应该说90年代初将农村卫生院下放到乡镇主管,当时对调动乡镇办医积极性,增加卫生投入收到一定效果,但随着乡镇财政困难加大,许多卫生院陷入了生存危机,实践证明乡镇管理医院的体制不利于农村乡镇卫生机构的发展和建设。

  3、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转型,管理体制僵化。目前全市农村乡镇卫生机构人员在管理上仍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调配,人员能进不能出,人员进入把关不严,非卫生技术人员较多,人浮于事问题非常严重。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就医流向的变化,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乡镇医院的医疗格局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

  农村乡镇卫生院经营不景气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就医需求。农民群众现需要一般手术、住院分娩和一般中毒抢救以及一些较疑难疾病诊治等都需要到县以上医院去诊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农民群众间接的就医经济负担,从而加重了农民群众看病经济负担,农民群众目前面临着新的"就医难"问题。目前一些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也比较突出。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面对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转型,没有改革农村乡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调整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布局,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的作用,改革滞后是影响我市当前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工作意见

  中央、*于XX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XX]13号)文件,并召开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省委、省*于XX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辽委发〔XX〕21号)文件,并召开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省编委、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辽宁省乡镇卫生机构改革指导意见》(辽编办发[XX]190号)、省财政厅、省*、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辽宁省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辽财社[XX]358号)。面对我市当前农村卫生工作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的意见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村卫生工作要求,改革我市现有农村卫生体制,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以此进一步做好农村各项卫生工作。

  (一)、改革农村卫生体制

  1、调整由*举办乡镇卫生院办医格局,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建设。根据地理区域、交通条件和医疗技术水*等原则,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原则上每10万左右农村人口确定一所,全市重点建设20左右所。偏远乡镇卫生院,全市重点建设10所左右。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提出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初审意见,报请市*批准后组织实施。凡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一律上划到县(市)、区卫生局管理,由县(市)、区*举办,为卫生事业单位,纳入县级财政差额预算管理。

  2、将其余乡镇防保站统一更名为一般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所在乡镇预防保健、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并承担乡镇的公共卫生监督和管理职能;负责对乡村医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农村乡镇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农村乡镇卫生机构体制与布局调整,一并对*举办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大力提高农村卫生资源利用率,充分实现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4

  调查目的:

  通过对家乡环境情况的调查,了解家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希望通过我的调查和宣传,提高家乡农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的现状,把农村建设成子孙后代向往的美丽乐园。

  调查地点:

  我村和周边村。

  调查时间:

  20xx年9月

  调查背景:

  我居住在农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随处可见。可是*几年,池塘的水由清澈变为浑浊泛黄,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泛着农药的恶臭,学校周遍的土地里也是垃圾遍地。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地头号杀手。

  调查过程:

  (一)制定调查表

  (二)走访调查

  (三)实地调查。

  (四)统计分析

  主要是对调查表和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整理,从而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

  一、家乡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活垃圾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露天堆放,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2、大量的生活污水和乡镇工业废水排入自然水域,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严重的化学性污染。

  3、*几年在农村兴起的畜禽养殖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地方消纳畜禽粪便,养殖地点又离人的住所*或者干脆处于同一个院子中,到处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同时也给地表水带来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4、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二、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1、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大部分都没有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恢复不起来的。

  2、农民是被忽视了的环保群体,各种环保宣传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许是人们的眼睛都专注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对于人口相对比较稀疏,面积比较大的农村来讲还没有引起重视。然而谁会知道每天随意丢的一个塑料袋,每次无意的扔一个农药瓶,日积月累,也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呢?

  3、从调查结果看,更让人担心的是,有环保意识的人与拥有环保知识的人由于产生从众心理,别人怎样自己就怎样,所以同样没有任何的行动。比如知道塑料袋危害的占40%左右,但每个人却仍然乱丢,如何让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值得每一个环保人思索。现在农村环境确实不让人乐观,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农村环境调查报告5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几年铁矿很多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经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提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本事,就一烧了之,不仅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坚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到达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景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景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提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xx要经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职责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礼貌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我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大家庭”环境。摒弃陋*,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我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xx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xx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进取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进取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进取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xx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贴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xx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坚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经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xx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进取参与。这既贴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