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

首页 / 论文 / | 论文,薪酬管理,企业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1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显著提升,本文从薪酬管理公*性角度着手,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公*性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着重分析了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薪酬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核心员工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不仅关系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于企业关于员工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加强对薪酬管理公*性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并加强对其关于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进而促使企业制定科学、标准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体系,提高员工绩效,已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企业薪酬管理公*性概述

  薪酬管理公*性即薪酬管理的结果、过程和交往的公*性,其中,结果公*即针对当前薪酬水*和薪酬的增幅情况,员工对其公*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过程公*即企业员工对薪酬管理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过程的公*性进行评价的情况,包括薪酬管理工作前后一致性、准确性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性。交往公*即薪酬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的关于薪酬管理程序的真诚沟通,在这一交往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关注,并针对员工提出的薪酬问题与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进行协商,同时,将相关政策方针传达给员工,做到薪酬信息的公*管理。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

  1、薪酬管理公*性是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满意度与信任度。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薪酬管理的公*与否直接关系着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对企业工作绩效管理产生影响。一方面,公*的薪酬管理体系和方法会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公*、公正与公开性,并了解自身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使其忠于职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另一方面,若薪酬管理缺乏公*性,对同一阶层和相同技术水*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进行薪酬的区别对待,则势必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绩效,甚至会导致员工产生抱怨和离职心理,使得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变为空谈。因此,薪酬管理公*性是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影响

  薪酬管理工作与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密不可分,一方面,具有较高绩效的员工势必会获得较高的薪酬,而绩效较低的员工所获薪酬则相对较低。员工因绩效所获薪酬的高低取决于薪酬管理的标准,而薪酬管理标准则是衡量企业薪酬管理公*性的关键要素。因此,提高薪酬管理的公*性,无疑会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所获得的工作绩效薪酬,从而形成对绩效管理标准制定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薪酬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公*性能够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工作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及其自身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在获取员工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并以其进一步反映出出企业薪酬管理的公*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的影响

  薪酬分配是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岗位价值以及工作绩效。对于企业管理者与核心员工而言,肩负着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诸多责任,是为企业带来直接与潜在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应认识到薪酬管理的公*性而非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薪酬水*予以提高,从根本上调动此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基层员工形成机理,从而促使其提高自身工作绩效,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公*性进行检验阐述,并分别从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和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等方面探究了薪酬管理公*性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确保薪酬管理的公*性,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促使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得以规范,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2

  论文关键词:本文从一个民营企业的案例分析入手,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提出建议,认为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最直接、最有效激励员工的方式就是构建一个合理的薪酬机制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论文提要:

  本文从一个民营企业的案例分析入手,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提出建议,认为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最直接、最有效激励员工的方式就是构建一个合理的薪酬机制。

  一、引言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民营企业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薪酬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成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强有力的工具。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薪酬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所关注。

  正是基于此,笔者从调研的江苏省Y农药企业的薪酬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就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生活水*依然是人们奋斗的主要目标的条件下,满足人们这一基本生理需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构建一个合理的薪酬机制。

  二、案例调研

  Y农药公司位于江苏省北部某市,是一个由原国有性质改制的民营中型企业,资产总额达2亿元,具备年产万吨农药、2万吨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以下是2008年10月对该公司薪酬的调查材料结果。

  1、薪酬总体水*调查。我们对Y农药公司管理层(岗位员工包括中高层领导共117人)的薪酬水*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如下比例关系,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6∶23∶49∶22.工资水*过低是大多数员工的一致看法(注:2007年上半年该市的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1,520元)。

  2、薪酬设计公*性调查。对于现行薪酬体制的公*性,调查结果显示,比较公*∶一般∶不公*∶很不公*=5∶36∶50∶9.这与实际调查的数据相吻合,一般员工每月800元左右的收入与高层领导十几万年薪差距正说明了这一问题,并且这一工资标准已经持续多年没有变动。

  3、福利制度调查。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Y公司的福利状况是:管理岗位职工,每月每人发1~2块香皂和每年的中秋、春节每人200元现金福利;工人岗位只是在管理岗位员工的基础上外加一年两套工作服,其他福利几乎为零。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3∶46∶25∶26.

  4、奖金分配制度调查。Y公司目前管理岗位员工奖金制度实行的是单一的“反向激励”,公司采取职工自评与领导他评的`方式,在满分为10分的条件下享受全额工资,否则,从工资中扣除相应的处罚金,也就是说,一般员工每月可以拿到工资收入全额就是最高的奖励。

  三、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1、领导者缺乏薪酬管理理念。

  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技术、方法的把握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知识。部分民营企业老板认为,“只要我给员工的工资不低于其他企业员工的工资,就可以招收到所要的职工”,这种在薪酬政策的确定上缺乏长期、战略性的规划,并且带有很大随意性的薪酬标准,显然有悖于薪酬决策的科学性,违反薪酬管理的公*原则。

  2、缺乏科学的薪资调整体系。

  与Y农药企业类似,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薪资调整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薪酬体系不能及时跟随企业的经营战略进行动态调整,致使薪酬体系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从而不能有效支撑企业战略;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的不断提高,*年来物价大幅度上涨,很多民营企业连续几年都不对员工薪酬进行调整,或调整幅度很小,加薪的幅度很多时候每年仅仅维持在5%左右,甚至出现连续多年员工待遇保持原地踏步,致使员工特别是工资水*较低的一线员工的薪酬不能满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从而导致员工消极怠工、离职等现象的发生,企业发展严重受阻。

  3、绩效薪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许多民营企业唯恐员工与老板争饭吃,根本就没有规范的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没有设置绩效工资,企业员工的薪酬收入与工作绩效没有挂钩。而一些建立绩效考核的民营企业,要么绩效考评结果不与工资、晋升、奖惩等挂钩,要么绩效考核系统不科学,强调管理忽视激励,重惩罚轻奖励,甚至没有奖励。正如Y企业,在为员工的待遇设置了固定的标准总额以后,别无其他绩效奖励制度,有的只是变相的扣除职工的辛苦钱,这种反向激励的作用只是激励其员工的惰性。

  4、对人力资本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存在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忽视一线员工。管理者往往认为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里,只要出钱就能招到工人。所以不注重一线员工福利待遇改善,导致民营企业基础员工队伍不稳,一线员工频繁进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高薪酬一定可以留住核心人才。民营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率居高不下,如何吸引并留住企业核心员工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民营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只要为核心员工提供高薪水就能够留住人才,事实远非如此。

  5、不注重内在薪酬和福利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员工薪酬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民营企业管理者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外在薪酬,常常会忽略内在的薪酬和福利的作用。民营企业尤其是经营特殊行业的企业,比如Y农药公司,工人一直是处于毒性高、操作环境比较危险的场所工作,其薪酬和待遇要体现这方面的特殊,因此在内在薪酬和福利方面不仅有所体现而且要充分加强,以此来弥补员工因此造成的身体潜在伤害。单一的报酬形式是无法实现对员工的吸引和激励的。

  四、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对策

  1、领导者应高度重视企业薪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员工已成为民营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民营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薪酬管理是吸引和留住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手段。薪酬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吸引和激励人才,但终极目标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民营企业领导者必须学*掌握企业薪酬的有关知识,充分认识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现代薪酬管理理念。

  2、建立稳定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的薪酬制度。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实行不同的薪酬策略。薪酬制度应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变化,使薪酬的调整具备战略导向性。同时,企业薪酬的增长幅度直接关系到员工生活水*的高低。薪酬的增长幅度应超过物价上涨幅度,才能切实保证员工的实际生活水*不降低。民营企业应建立周期性薪资调整机制,使薪资增幅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保证员工生活水*不断提高,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3、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体系。

  约瑟夫.J.马尔托齐奥说:“根据员工的绩效来支付报酬是20世纪美国薪酬的一个里程碑。”只有当企业的薪酬与绩效挂钩时,薪酬的激励性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薪酬,有效的绩效薪酬体系的确立,一方面能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公*竞争的机制氛围,激励员工奋发图强;另一方面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不至于流出企业。

  4、重视核心员工薪酬设计。

  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对人的激励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让人不产生不满意,而激励因素则能直接让人产生满意。高薪酬属于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单一的价值分配无法满足核心员工的需求,在货币性报酬满足的情况下,核心人才更需要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信任、弹性工作时间等激励因素。民营企业应关注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对其实施股票期权和长期利润分享等具有战略导向性的薪酬制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5、重视内在薪酬的作用。

  对大多数员工而言,货币的激励更现实、更普遍,激励效果更明显、更直接,但不能因此忽视内在薪酬的作用。员工在得到货币满足的同时更关注个人职业化生涯的规划,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福利待遇,等等。民营企业应采用将货币性薪酬与非货币性薪酬相结合,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来达到对其最大激励的目的。

  五、结语

  我国民营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不规范与不科学之处,已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薪酬管理是企业吸引和激励员工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手段。民营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实现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目标,并最终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服务。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3

  摘要: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改善企业绩效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薪酬管理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也发现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细化的问题还有改进的余地,不利于薪酬管理整体的水*和整体质量的提升。由此,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这个方向为切入,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薪酬管理的改进策略,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企业改善薪酬水*,提升整体业绩。

  关键词:薪酬管理;企业绩效;问题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提升竞争能力,不得不从有关竞争能力的各个环节入手,着手强化企业的薪酬管理,调动和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改善企业绩效的一种重要方式。一般而言,薪酬管理是员工激励的关键环节,好的薪酬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留住员工。然而尽管薪酬管理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也发现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细化的问题还有改进的余地,不利于薪酬管理整体的水*和整体质量的提升,这样是不利于薪酬管理服务于企业管理的绩效。对企业来说,关注薪酬管理中的问题,从提升薪酬管理水*和薪酬管理质量上入手解决薪酬管理中的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极具意义的。为此,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这个方向为切入,分析企业薪酬管理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薪酬管理的改进策略,以便于更好的推动企业改善薪酬水*,提升整体业绩。

  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就业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整体经济形势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具体的矛盾,化解中小企业具体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具体而言:

  (一)薪酬管理粗放,未能从企业战略层面考量

  从一定程度讲,企业的薪酬是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薪酬管理需要从薪酬发展的具体环节入手,解决薪酬管理中的具体难题。从当前企业薪酬管理看,薪酬管理方式整体过于简单,薪酬管理不能够有效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薪酬管理的突出环节就在于未能够重视企业的战略方向,不注意企业的战略选择,从而把战略管理简简单单的看成是一种简单的方式,不利于薪酬管理达到应有的水*和高度,不利于企业薪酬水*的改善。

  (二)薪酬比例失调,未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控制企业的成本,大多采用的是固定成本的方式,简单的薪资结构,简单的薪酬管理手段,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减少管理成本,也能够控制开支。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就在于不能从全面的视角上看待企业的整体发展,从而使得企业的分析缺乏依据,企业的管理不注意具体问题的解决。从企业长远角度看,只有合理的薪酬结构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薪酬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在薪酬手段上有一定的改善和改进,如果具体的薪酬手段和薪酬结构都不能够合理的解决,自然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薪酬管理缺乏公*性,奖惩制度上执行不严

  薪酬管理的设计应该是让企业员工能够得到合理的薪酬,让努力能够获得应该有的回报,但是这种薪酬管理的问题就在于薪酬管理不能够及时解决企业的问题,忽略了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因素,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上缺乏公*性,不注重整体的绩效和整体水*提升。一般而言,良好的奖惩制度能够有效改善企业整体面貌,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从奖惩方式来说,奖惩方式如果不能够体现员工的工作水*,那么这种方式是缺乏公*性可言的,不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也难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难题。未来企业的发展注定是一个注重薪酬和注重体现个人素养的一个时代,不注重薪酬,不注重体现企业的管理水*,那么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优化措施

  (一)优化薪酬管理方案,将薪酬与企业战略结合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上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薪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挂钩是必然的。现有的水*和条件下,让薪酬管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更好的协调企业薪酬中的相关问题,自然而然能够解决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协调薪酬管理,一方面是为了调动企业的员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更好的解决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关键,需要从总体的角度去协调,从全方位的视角上去审视,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薪酬结构更加合理。

  (二)改善薪酬管理比例结构,更加注重调动员工积极性

  现有中小企业发展中,固定工资比例过高,缺乏奖励资金,使得企业管理上薪酬未能够有比较好的化解方式,在这样背景下,注重改善薪酬的比例结构,能够更加全面和整体的协调薪酬发展方式,能够解决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当前的发展上,企业的薪酬管理应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应该注意改善薪酬管理的结构和薪酬管理的整体构造,固定工资能够员工有一定积极性去协调企业工作,同时,需要通过激励机制进行弥补,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协调企业工作发展实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能够保障企业的发展,调动员工积极性。

  (三)严格执行奖惩制度,维护薪酬体系公*性

  从企业的薪酬管理上看,薪酬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发展水*,更大程度上说是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特别是能够维护比较合理的制度体系,让制度说话,让制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薪酬结构中奖惩制度是维护企业核心利益的保障,是改善企业发展格局,改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法,能够合理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奖惩制度的相关议题。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能够保证薪酬水*在合理有效范围内,这样是一种比较良性的发展流程。企业的发展只有步入良性的轨道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发展水*。

  总体而言,发展中有诸多的问题,发展上有诸多的难题需要解决,协调企业发展薪酬管理,健全薪酬管理方式,才能够更加合理有序的解决薪酬管理上存在的实际难题,才能够保障薪酬管理在合理水*。薪酬管理需要从全面审视才能够更好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1)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1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薪酬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企业的薪酬管理体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薪酬管理,进而对企业薪酬管理问题进行了探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薪酬管理;问题探析;对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已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创造企业价值最重要的驱动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薪酬管理是核心,是企业重塑自我、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薪酬管理概述

  薪酬是指员工在从事劳动、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的酬劳或回报。当今理论界研究和关注较多的是总体薪酬,总体薪酬不仅包括企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性报酬,还包括为员工创造的良好工作环境及工作本身的内在特征、组织特征等所带来的非经济心理效用。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对员工劳动的一种奖励,一种激励和一份回报。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公*交易或交换关系,反映了想得到一些东西的成本。在这种交换关系中,员工为

  得到支付的报酬付出了他们的劳动投入,企业把薪酬作为员工按要求提供的知识和技能的酬劳。

  薪酬管理是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允许范围内,制定、实施薪酬制度的企业微观管理活动过程,包括对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薪酬总额的管理:薪酬总额的管理不仅包括薪酬总额的计划与控制,还包括薪酬总额调整的计划与控制。其次,薪酬水*的管理:薪酬水*的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市场*均水*相比企业整体薪酬水*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的薪酬水*管理。再次,薪酬制度的管理:包括薪酬结构管理和薪酬支付形式管理,前者是指确定不同员工的薪酬构成项目以及各薪酬项目所占的比例。后者是指确定薪酬计算的基础,是按照劳动时间还有按照生产额(量)、销售额(量)计算。最后,薪酬的日常管理:薪酬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开展薪酬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制定薪酬计划,适时计算、统计员工的薪酬及薪酬调整等。

  二、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析

  薪酬的实质是一种交易或者说一种交换,反映了企业与员工的交易关系,是企业吸引、激励以及留住所需人才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薪酬管理的水*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企业薪酬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薪酬结构不合理

  现有企业薪酬体系中一般分为固定工资和变动工资(补贴和奖金),普遍情况下在所有的岗位(高,中,低)中二者的比例几乎都维持着固定的关系。尤其是以生产工人为代表的低端岗位在吸引人才方面矛盾突出,很难找到合适的生产技术人员。在中高端的岗位,尤其是核心部门员工固定工资偏少,吸引力不高,且工资与个人业绩不挂钩,大多与企业效益挂钩;另一方面,固定工资包含太多的元素,这些元素按一定比例分配没有发挥相应的激励效果。由于薪酬制度不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公司就无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更难以从根本上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2.岗位价值不能合理确定

  员工普遍反映薪酬难以体现自身价值,与绩效缺乏必然联系,虽然公司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为每个岗位编制了相应的考核指标,但是整个考核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人为因素太大,考核指标不合理,考核结果不反馈,所以整体实施效果不是很好,也难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此外,由于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除了部门领导外,许多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指标并不清楚,造成岗位价值无法体现。进而由于考评制度的模糊性,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所获报酬。在考核过程中,没有与一线员工进行绩效反馈和沟通,这对于期望通过了解考核指标、改善自身业绩以获取更高报酬的员工是极为不利的。

  3.薪酬缺乏全面性

  薪酬具有全面性并非仅包含经济报酬,广义的薪酬还包括非经济报酬部分,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非经济报酬在调节员工积极性和企业发展中的有益作用。但日常实践中企业往往忽视非经济报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公司在人力资本投入上较少,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员工的工作大都不具有挑战性,一般从事的都是较为机械的工作,对于知识型员工管理比较严格;员工发展的渠道不够畅通,对于员工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于自身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直接后果是员工对前途信心不足。

  三、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引入全面薪酬体系

  公司应将非经济报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在现代条件下,员工越来越讲求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公司应加强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并且相对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给员工搭建一个能拥有愉悦心情和能够尽量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员工在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同时,有一种在为社会做贡献的成就感和崇高感。具体操作主要包括:强化修炼,努力建构学*型组织,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情感关注。

  2.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评价标准

  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体系能充分体现企业中每位员工自身的价值。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评价体系,首先要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注重对员工的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员工的物质鼓励的同时注重精神人文上的关怀,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强调公*和民主,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本身管理体系的创新。要健全岗位分析,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进行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公司应该通过观察法、工作日志法、关键事件法等方法科学编制出各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明确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并列出关键绩效指标,防止不公*现象的发生,从而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评价标准。

  3.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绩效考核,关系到企业长远的发展及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对绩效考核进行量化才能体现工效挂钩的原则。此外,为了保证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考核成绩计算应该分部门成绩和个人成绩两步进行。公司每个员工的考核都要从这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对公司员工的评定先要从其所在的部门开始,结合公司给予所在部门的考核成绩与员工个人的考核成绩就可以评定出综合的成绩,按照这个结果给员工发放奖励,对于员工来说很公*,员工对此不会有很多的看法。同时也可以让公司的团队中员工之间交流和配合更加的融洽。

  四、结束语

  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探析和对策的探讨得出如下结论: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结构不合理、岗位价值不能合理确定等问题阻碍了员工积极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只有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和评价标准,才能有效发挥员工的潜力,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2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显著提升,本文从薪酬管理公*性角度着手,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公*性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着重分析了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薪酬管理;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核心员工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不仅关系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对于企业关于员工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加强对薪酬管理公*性概念的了解和掌握,并加强对其关于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进而促使企业制定科学、标准且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体系,提高员工绩效,已成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一、企业薪酬管理公*性概述

  薪酬管理公*性即薪酬管理的结果、过程和交往的公*性,其中,结果公*即针对当前薪酬水*和薪酬的增幅情况,员工对其公*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过程公*即企业员工对薪酬管理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过程的公*性进行评价的情况,包括薪酬管理工作前后一致性、准确性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道德性。交往公*即薪酬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的关于薪酬管理程序的真诚沟通,在这一交往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关注,并针对员工提出的薪酬问题与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进行协商,同时,将相关政策方针传达给员工,做到薪酬信息的公*管理。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影响

  1、薪酬管理公*性是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满意度与信任度。员工是创造企业价值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企业薪酬管理的公*与否直接关系着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对企业工作绩效管理产生影响。一方面,公*的薪酬管理体系和方法会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公*、公正与公开性,并了解自身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的区别及产生区别的原因,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并使其忠于职守,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另一方面,若薪酬管理缺乏公*性,对同一阶层和相同技术水*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员工进行薪酬的区别对待,则势必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作绩效,甚至会导致员工产生抱怨和离职心理,使得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变为空谈。因此,薪酬管理公*性是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影响

  薪酬管理工作与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密不可分,一方面,具有较高绩效的员工势必会获得较高的薪酬,而绩效较低的员工所获薪酬则相对较低。员工因绩效所获薪酬的高低取决于薪酬管理的标准,而薪酬管理标准则是衡量企业薪酬管理公*性的关键要素。因此,提高薪酬管理的公*性,无疑会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所获得的工作绩效薪酬,从而形成对绩效管理标准制定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薪酬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公*性能够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工作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及其自身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从而使企业在获取员工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并以其进一步反映出出企业薪酬管理的公*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薪酬管理公*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的影响

  薪酬分配是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岗位价值以及工作绩效。对于企业管理者与核心员工而言,肩负着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诸多责任,是为企业带来直接与潜在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应认识到薪酬管理的公*性而非同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相关管理人员和核心员工的薪酬水*予以提高,从根本上调动此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基层员工形成机理,从而促使其提高自身工作绩效,为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通过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公*性进行检验阐述,并分别从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和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效率等方面探究了薪酬管理公*性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确保薪酬管理的公*性,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促使工作绩效管理标准得以规范,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3

  摘要:从基于集团化管控的薪酬管理架构、基于多要素分配的“五元结构”薪酬激励、基于工资总额管控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等三个方面出发,对国有企业集团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新时代国有企业集团薪酬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人力资本价值;薪酬管理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chultz在1960年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系统的阐释了其概念、性质、内容和作用等,人力资本在运营中的使用效能是由多种复杂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激励相容”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和管理实践,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以某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公司实施的基于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薪酬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如何构建驱动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激励机制,以期为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一)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作为承担着新时期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打造大国重器的使命定位,其管理上也面临着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创新,打破传统激励方式,满足员工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效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二)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以网络化、智能制造为特征的“工业4.0”、“*制造2025”掀起了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加速,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从本质来看,最核心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在高科技行业,谁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本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人才队伍,客观上要求国有高科技企业要加大人才激励的力度,提升企业外部竞争力。

  (三)深化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是企业发展、员工和谐的动力源泉,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国有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需要推进以业绩为导向的全员绩效考核、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集团薪酬管理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基于集团化管控的薪酬管理架构

  适应集团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实施的需要,首先组建了“三层两级”薪酬管理架构、薪酬业务“3D架构”和“三级三类”薪酬制度架构,实现薪酬管理的集团化管控。

  1.管理组织架构:组建集团公司薪酬管理委员会、集团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全员业绩考核专门机构,构建“三层两级”考核兑现管理团队。薪酬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全系统薪酬体系建设工作;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主要负责建设集团公司全面经营业绩绩效考核体系;成员单位全员业绩考核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方案。此外建立由集团公司薪酬管理专家、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理论学者、知名咨询机构薪酬专家组成的技术咨询团队,形成内外部结合的薪酬管理和技术咨询队伍,作为薪酬改革的组织保证。

  2.业务支撑架构:构建薪酬管理的业务共享中心、区域合作中心和专家服务团队的3D业务架构:业务共享中心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搭建,负责建立全系统薪酬管理制度、规范标准体系,并指导制度的规范执行和有效运行。专家服务团队由集团公司聘任的内外部专家组成,负责为业务共享中心、区域合作中心提供薪酬管理的专业化和差异化解决方案,解决薪酬改革中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应用。区域分中心以相对集中片区内的成员单位为依托组成,负责片区内各单位薪酬管理工作的沟通与交流,总结分析薪酬改革与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3.制度体系架构:遵循系统设计的理念,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部贯通的绩效、薪酬、福利一体化“三级三类”制度架构。纵向分为国家、集团和成员单位三级,横向分为制度、指引和规范三类。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三级三类”制度体系:为解决集团总部绩效考核的完整性、绩效评价的系统性、激励约束的有效性问题,设计针对集团总部部门的绩效考核兑现办法等。

  (二)基于多要素分配的“五元结构”薪酬管理体系

  1.“五元”薪酬结构:按照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和中长期激励的“五元”规范薪酬结构与标准,形成全系统相对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其中基本工资与当地工资水*、员工学历、企业工龄等要素挂钩;岗位工资是员工履行岗位职责获得的报酬,与岗位职等、员工能力、市场薪酬水*等要素挂钩;绩效工资与部门绩效和个人贡献相挂钩;津补贴遵循国家与地方*有关政策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中长期激励包括员工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及享有的岗位分红权、期权、股权、成果收益分享权等。同时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岗位管理,构建全系统统一的四级岗位体系,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有效奠定全系统的薪酬管理基础。

  2.多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以“要素价值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五要素”参与分配的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采用岗位绩效工资制,实现员工按劳分配;为推进大系统大项目大工程的谋划,探索“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的项目团队收益提成激励和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激励;为激发广大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开展“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岗位分红权激励;为避免管理上的短期行为,采用“管理要素”参与任期激励;为调动核心骨干的积极性,采用“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同时建立“普惠制+激励制”的企业年金制度,解决全系统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基于工资总额管控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薪酬激励

  1.建立工资总额管控机制:构建工资总额预算与企业战略规划、年度经营目标的联动机制。包括“两预算、一调整”联动管控模型和“双挂钩、四对标”薪酬水*核定机制。“两预算、一调整”是指年初工资总额配置预算、年中的预算调整和年度工资总额清算。“双挂钩”就是单位薪酬水*紧密挂钩单位年度经济效益,紧密挂钩单位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和EVA及代表企业经营质量的各项指标。“五对标”就是薪酬水*对标行业薪酬水*、央企薪酬水*、地区工资水*和系统内薪酬水*,使本单位核心人才的薪酬水*匹配人才市场价位,既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又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

  2.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与单位规模、经营难度、同行业水*相关联的岗位序列和岗位工资标准,实现各单位之间薪酬的内部公*;通过建立全面绩效的分类考核“七跑道”,实现薪酬激励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全员覆盖、全过程参与,设计严格的发放过程、公正的程序流程和公开透明的制度体系,实现薪酬激励的过程公*和结果公*,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

  三、薪酬管理体系取得的效果

  (一)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效率整体提升:一是实现了员工差异化激励,激发了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员工绩效薪酬与单位(部门)全面经营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与个人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做到考核“能高能低”和收入“能增能减”。二是提升了企业活力与创新能力,发挥了考核与薪酬的杠杆作用,使优秀的创新人才不断地向技术创新的领域聚集,有效促进了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和创新战略实施。

  (二)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保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大力推进薪酬改革,构建和实践新型的薪酬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广大职工推进集团公司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促进集团公司协同高效运行;企业的集团化管控力明显增强,主营业绩指标实现持续增长,不断向国内卓越、世界一流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三)深化国企分配改革,构建薪酬管理新模式:打破常规思想观念,融合薪酬绩效一体化设计、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分类考核分路发展、指标勾稽责任联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考核与分配理念,成体系的构建了新型激励体系;创新方式方法,采用了“对标管理,分类考核,总分结合,多维矩阵赋值”等多种考核计分方法,形成了与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体系相关联的薪酬激励体系,大幅度提升了企业考核与薪酬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实现薪酬激励的效率优先、兼顾公*,有效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极大促进了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2)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菁华6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

  通过对本学期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使我对“管理”进行更清楚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我们具体了解到,如何领导下属,管理下属,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如何处理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我个人觉得现代企业管理最主要的,包括几个关键字,管理与决策者、企业文化、经营策略与战略,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

  “管理”,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也是管理活动的发起者与执行者。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则必须要有高于下属水*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基本技能及体能素质,同时,具备个人的能力,包括与下属的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企业的核心人物以及精神上的支柱。因此,良好的管理、决策者是相当重要的,就像以创新而文明的品牌iphone,为何提起苹果,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乔布斯,而乔布斯的去世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的响应,从而使我们更加关注苹果呢?Steve jobs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或者就为改变世界。”也许,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同时,即使在金融风暴时,依然一直稳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之首,成为“有魔力的苹果”吧!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者固然重要,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就如一颗种子生长的环境,它决定着你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华为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是狼性文化,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他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跟“大型”动物抢食。

  其次是不穿红舞鞋,在《华为公司基本法》开篇,核心价值观第二条就做了如此描述:“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在任正非眼里,红舞鞋虽然很诱人,就像电讯产品之外的利润,但是企业穿上它就脱不了,只能在它的带动下不停地舞蹈,直至死亡。因此任正非一次告诫下属要经受其他领域丰厚利润的诱惑,专注于公司的现有领域。

  最后是垫子文化,据说在华为创业初期,华为的每个员工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是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时睡觉用。华为就是以这样的文化观念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才能*几年奇迹般的急速崛起,同时在2011年7月最新发布的《财富》全球公司500强中,华为位列第351位,在2010年397位的基础上显著跃升。

  在一个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良好的经营策略与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苹果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1996年.乔布斯重新返苹果公司,1997年出任临时CEO后接手重整苹果公司,将公司蒸菜开发的产品由40种削减到4种。1998年,有着水果色、水滴形状塑料外壳的imac问世,使苹果公司硬件业务得以重振。2000年1月,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操作系统MacOSX,自此实现了苹果公司所有主要产品的彻底革新,2010年,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全球顶尖的财经媒体,都在不约而同地为苹果公司和及其CEO乔布斯高唱赞歌。同时,乔布斯传出任常任CEO。随着ipod一集iphone相继推向市场乔布斯成功的打造了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成为全球业界、消费者的关注热点。苹果公司致力于揽用最优秀的人才打造核心资源,成就了苹果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远远超出竞争者的实力。自从苹果二代获得成功以来,乔布斯开始对产品的工业设计格外重视。苹果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战略:

  通过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和紧凑的供应链。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打造有效的动员了其目标客户群。口碑营销让充满神秘感的苹果产品诱惑无限,引导消费者先夺为快。苹果虽然每年只开发出一二款产品但几乎每款都力求将各种科技发挥到极致,技能让人们吃惊,兴奋又能轻松的使用它,这是口碑营销成功最强的基石。

  苹果的零售店。苹果曾深受大型电子上场的销售人员对其品牌不了解的困扰,无法让顾客了解苹果产品的独特之处,苹果通过开设自己的体验-零售-专卖店,不仅解决了销售人员不够专业的问题也可以让用户充分体验苹果产品。为顾客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苹果的产品和文化。

  多样的产品线。很多用户还没有准备好买一台苹果的电脑,但他们愿意先尝试一下ipod或者iphone。通过这些产品,让用户以低成本加入到苹果阵营中来,而对这些小产品的喜爱和认同会让更多人考虑以后购买苹果电脑产品。

  封闭的系统。一般苹果的系统不能与其他系统兼容。iIunes上的音乐文件有嵌入了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只能在ipod上播放。当用户要更换电脑等产品是多半还是会考虑苹果的产品。 媒体的饲料。媒体,尤其是媒体特别喜欢写关于苹果的东西。因为关于苹果的新动向总是不断,苹果开放的神秘产品,新的零售店,还有乔布斯,这些总是周期性的让媒体的报道达到高潮。

  卓越的产品和设计。苹果了解顾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功能强大而且设计优雅、朴素简单,并且容易使用。是用苹果产品的人能够享受非凡的用户体验。顾客的满意度很高,用户在未来需要时还会很乐意购买苹果的产品。

  从上面我们了解到,对于公司的管理,良好的经营策略与战略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商业模式亦是重要的。成功的商业模式能提供独特价值,这个独特的价值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或者使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利益,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利益,我们从小米公司的发展进程中学*到。

  众所周知,自2011年小米公司推出小米手机以来,小米手机的网络订货量持续高涨,小米手机1第一次网络售卖,5分钟售完30万台,随后又推出小米2,2S以及红米手机,红米手机更是创造了手机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90秒,10万台红米手机售罄。小米公司目前已成为估值过百亿的互联网公司,网上一片沸腾,一时间“互联网第四巨头”的声音传遍微博与论坛。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一家刚刚成立仅三年的互联网公司只推出几部智能手机就能够超越众多传统手机厂商,在产品繁多,巨头林立,已然一片红海的Android手机市场中开拓出一片绿地?小米取胜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被称作“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些都归功于小米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

  迎合大众的定价策略。最初的小米1到最新款的小米手机2s,标准版的定价始终为1999元。从屏幕,处理器,电池容量,操作系统等任何配置方面小米手机都高于当期同价格国外大厂品牌智能手机,但定价却比外国当期同配置的智能手机便宜的多,抢眼的配置+低廉的价格带来强劲的吸引力,小米手机因此成为高性能高性价比手机的代表。低廉的价格定位完全迎合了市场大众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和青年人,这类人群多是手机发烧友且换机频率较高,但经济基础并不雄厚,因此小米手机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非传统的销售渠道模式。小米公司借助网络*台,采用了“电子渠道——小米官网 + 物流合作渠道——凡客物流”的网络直销模式,电子渠道直接节省了实体线下经营的成本,合作物流则节省了自身库存管理和物流网络搭建的成本。网络*台销量约占总销量的70%。另外,小米公司还与运营商合作,将30%的手机作为定制机出售。

  独树一帜的销售手段,“饥饿营销”。小米效仿苹果,结合国内情况,采用了“产品发布——宣布上市日期——等待——限定发售数量——持续宣传——在线抢购——售罄”的销售节奏,结果大多消费者无法立即购得手机,只得持续不断地关注。当然,这种手法也遭到了消费者的质疑与诟病但无论怎样,小米公司还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模式获得了巨大的销量和盈利,在短短两年时间凭借几款手机即成为一家估值过百亿美元的科技企业。在手机销售史上也难得见到如此伟大的成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必然呈现激烈化趋势,如何在商业林立的今天更好的生存,相信是每个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若是有良好的管理与决策者、企业文化、经营策略与战略,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相信企业必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2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归纳出知识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具体从企业知识库、企业产品创新、企业客户管理等几方面说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库 产品创新 客户管理 邓立治版权所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峥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知识作为企业中一种新的资源这种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和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战略性地位,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把它提升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一)知识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管理问题。*年来许多学者和团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定义。比较有代表的有:“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1997)。“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E.Maise,1998)。总之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知识。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新的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三个,如图1所示,它们分别是外化、内化和认知过程。

  (1)外化:外化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中获取对企业现在和未来有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在用知识库储存起来,在用一个文件管理系统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找出其间隐含的联系和关系。(2)内化:指发现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相关的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知识的需求者根据这些知识再进行知识的创新,由此循环。(3)认知:认知是经由前几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

  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的因素

  ● 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 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 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 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 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  所以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二、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一)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性。(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台。(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企业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1)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库藏也比一般信息库更广泛、更丰富。(2) 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其中知识的分类、时事和新闻栏目的开设、生产方法的优选、成功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报道以及员工建议和客户知识的进入知识库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 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组建和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艰苦创业和不断创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积极进取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存共荣的品格风范等,都成为企业知识库成功实践的文化支持和力量源泉。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在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渗透到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各个过程。在这我们可以把产品创新过程分为四部分,即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品创新想法实现的过程、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和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

  (1)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生产品创新的冲动需要一定的动因。而对产品喘息的意识和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化过程已经发生,也就是指相关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已经发生。并且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个人通过对知识的获取、自身经验和与他人交流使产品得到创新。所以产品创新离不开知识的内化过程。

  (2)产品创新想法的实现过程:怎样才能是这个产品创新的想法获得实现呢?最重要的让有关部门和人员能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这也是说要把这个个人的隐性知识进行外化成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并由整个组织的人员对其实现。这样,想法就能够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基于产品的发明。

  (3)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为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首先要做的是要有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这些知识的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非常重要。其次,这些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因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 进行市场研究、制定公司产品策略等,以使新产品的商品化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假如这种产品能被客户所接受而创造出经济价值,就将最终成为创新的产品,最终实现它的商业化过程。

  (4)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在商业化后,总结出新产品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继续提供给相关人员共享。这样,就可以为下一个产品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四)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

  了解客户的知识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企业缺乏详细的客户资料。而在现代化的企业中我们因该不遗余力的去了解客户的知识,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提高他们对本企业的忠诚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比如说:

  (1)在销售人员接触顾客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其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将汇总到企业知识库中,这些信息经过信息提炼与数据挖掘过程形成关于顾客的知识,比如“青年人喜欢休闲服饰”、“学生喜欢购买音像制品”……然后,该知识库根据顾客的信息归纳出该顾客的购买倾向,生成顾客知识,并由此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每次的个性化服务结果都会记入到顾客知识库中去。顾客知识库将尽量保持精简,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保持过旧的纪录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要及时更新并使顾客信息系统化,这样就能及时更换掉数据垃圾,为顾客以后的服务提供知识和信息,提高企业反映顾客需求的速度,缩短为顾客服务的时间,这样对客户的知识管理可以增加顾客服务的满意度。

  (2)在对代理商、销售商的调查和反馈过程中,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最新动态。经过专门人员的处理和归纳可以使其系统化,并纳入企业的知识库中。这样为企业其他不太接触客户的部门人员了解客户和市场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使客户的知识得以共享。这样才能更好得发挥企业人员得主观能动性。

  (3)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能更好的留住客户,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客户,保证企业能够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企业在进行营销时,能够从对客户知识管理中分析出顾客是什么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并且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知识,采取一些好的促销方式,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客户不再转向其竞争对手。所以在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通过客户的知识管理,如何能够有效的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有效的解决企业面对客户的复杂繁琐事务,为企业提供迅速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缩短客户服务时间与流程,增加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其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

  [摘要]论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从现实角度提出了人员、制度有机配合的形式,给企业家管理者提供了灵活的科学经验。

  [关键词]企业管理 激励 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62—01

  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需要“条条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样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软”因素。管理一词有管辖、控制、处理的意思。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通过计划、组织、调节、监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所谓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聪慧、才能和技能。管理艺术是非常微妙的东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它表现管理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

  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提高管理艺术水*,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

  一个企业要想成功,须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战略长远性和适时性的统一。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全局性规划,显然具有长远性特点,同时,企业战略是使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同不断变化的环境之间保持和加强适应性的过程。因此,又具有适时性和应变性的特点。

  2、强有力且团结的领导班子。凡是成功的企业,它的顶层必定有一个业绩优秀的领导班子,这些人相互信任,真诚地怀着共同的理想,同时具有其领域需要的才干。

  3、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款式的竞争,更是无形资产的竞争。

  4、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过*惯论资排辈的*式管理往往伴生*。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员调配,激励政策共同有机配合。

  所谓调配,最简单地说,就是因才配置。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办公室工作,有人也许适于从事推销工作,而有的人在管理岗位上能够发挥其专长;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

  激励,就是为每个职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他个人的需要。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这是企业界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它的效果如何呢,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又将如何呢?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我们必须掌握适度。这一点,从西方管理学百余年的经验中得到了证明。

  早期管理者认为,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有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并以惩罚相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付出适当的努力。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基于这一观点,企业所采取的是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所期望的,员工们付出了“适当的努力”,企业毕竟还是有所收获,但同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对付磨洋工的现象。现如今企业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指挥,接受管理,结果是工人得到实惠即工资增加,而企业主增加了收入,方便了管理。这一观点的提出,无疑是大大的进步。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引导,同时,也不再将工人与管理者摆在完全对立的位置上了。这也是当今*使用最广的激励形式。但这种形式也有致命的问题。之所以在*目前看来很有效,是因为*普遍的收入很低,低水*的生活决定了企业员工们对于收入的重视。但从长远看来,企业员工们总是期待着工资的上涨,只有不断上涨的工资水*才能维持员工的积极性。具体说,当员工第一次增加工资时,会使得员工获得极大的满足,致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使员工产生对下一次增加工资的期望,如果不能再次增加工资,将导致员工的被剥夺感,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如果能够增加工资的话,又有三种情况,或者达到员工的期望值,或者达不到,或者超过。如达不到,当然效率下降,如果达到而没有超过,将会使员工产生理所当然的心态,充其量只能维持当前工作水*,如果超过,则会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但同时也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值。这样就导致一个循环,企业陷入了只能不断扩大盈利的地步,一旦盈利降低,后果可想而知。

  职员的安全需要所追求的是保障职业,防止意外,企业的职业保证、退休金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都是针对此种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是最基本的需要,从双因素理论来看的话,都是属于保健因素,做到这些并不一定能使职工全力以赴地工作,但做不到的话,就一定会使职工不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知社会,认知企业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更多体现在其在企业的尊重程度。

  尊重的需要。职员所追求的不外是地位、名分、权力、责任、与他人薪水的相对高低。企业对此建立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制度、选拔进修制度委员会、参与制度来满足职工需要。信任是满足员工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的重要手段。大多数人都乐意得到管理层的信任,乐意聆听管理层对他们解释各种政策和发展方向。而事实上许多公司的管理层都倾向于尽量不向员工透露公司的情况,尽管其中并没有什么保密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需要。如果能够在职员中树立此种信念,企业将无往而不利。在这一需要的驱使下,职工追求发展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通过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措施来激发和满足职员这一需要。分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领域,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至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则任由员工去选择,去创造。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其斗志,从而积极地工作,而且会了解如何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企业应尽可能激发引导员工高级需要的实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回顾*状况,我国传统的而又有效的管理方法不能丢弃,如企业领导人应有廉洁奉公作风,以身作则,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等,这些源于经验而与现代管理学理论相符的做法,能够使职员工发挥积极性,全力投入到生产中。现实社会新的东西每天都会大量地涌现出来, “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只有那些灵活地适应了这些变化,且在变化中抓住其中蕴含机会的人和组织,才能在这个时代很好地生存下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因循守旧的、僵固不化的东西都将被扫荡一清;只有那些从内心深处渴望变化、视变革为机遇的管理者,他们的职业生命才能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挑战企业的弱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成功并购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4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企业创始者和或经营者倡导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惯性的行为方式。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现代企业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功用也是值得探讨的理由。

  一、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管理一般分为钢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通过一些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职工致自身命运与企业为一体,形成创企业效益就是为自己争创效益。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存活乃至繁荣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对外展现其物质和精神的表现方式。企业管理是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发展中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在企业发展中,继承创造性的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引领指导作用、凝聚力作用、品牌的提升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稳定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在很多的方面相同相似。

  ①二者研究对象基本相同,但是研究企业职工和人与他们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对企业的内部职工关系进行协调,员工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极高的一致性。

  ②二者工作目标相似,都是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二者的共同目标。

  ③二者在策略上相通相似,都强调利用熏陶、激励、启发及教育等办法来激发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进而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④二者工作环境相似,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离不开特定的企业环境。

  虽然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有很多方面相同相似,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①工作范畴不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

  ②职能领域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给员工以全方位的影响,而思想政治工作将员工思想理由的解决视为自己工作的重点。

  ③二者有着不同的主体,群体形象的塑造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主要致力于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利用对群体的要求给与职工的个体行为以影响,重视的是团队精神;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将引导、教育个体视为重点,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开展教育,针对性极强,同时其重视建立个体规范。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异曲同工的,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个性能够提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充实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企业文化却同时包括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这两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实现企业的管理经济活动与其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结合,两张皮的理由也因此得以解决。企业精神与企业意识的一般概括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延伸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的满足了企业发展经营的具体需要,社会主义政治上的要求也得以体现出来。其次,提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而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动方式却能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第三,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观念上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的一般原理有机统一。因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实践给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其有利于政治思想工作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能够综合应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可以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等教育内容内化成企业价值观,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利用创造出的新策略与新形式,解决存在于政治思想工作中的理由,扭转那些过时了的策略与观念,实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其经济活动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企业各方面的稳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企业也不应该忘记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只有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完善,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之地,才能在环境多变的复杂情况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5

  摘要: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现代企业管理水*得到极大的提升。积极采用集成版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打通现代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调障碍、提升协作效果,将能够让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对接变得更加顺利,并帮助现代信息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得到巨大提升。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在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针对国内信息系统集成发展的现状入手,对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关键词:信息系统;集成系统;企业管理;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信息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促进与帮助下,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一时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实现了原有办公模式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升等,为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血液与不竭的动力。并且,随着当代企业对于各项业务及职能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的不断提升,让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化对接与交流的通畅与稳定变得更加重要,从而让信息系统集成化成为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更为全面在各个业务流程及模块中的覆盖范围,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等优质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更为高质量和快捷的传递、流通和应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几点当前的实践应用入手开展研究,以期为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添助力。

  1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案例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当前的XX公司卷烟厂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开展研究。该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的时间已经较长,适合用于开展实践化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研究。当前在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信息化系统为ERP系统、中层信息化系统为MES系统、下层信息化系统为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内拥有了较全面的覆盖,并实现了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每层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拥有着明确的划分,针对上层系统主要面向财务管理、经理分析,针对中层系统主要面对信息管理者,针对下层信息主要针对一线生产作业与运营管理人员。该系统通过集成化运作共实现了下属几个关键应用功能:

  (1)ERP系统从数据层面集合了生产业务领域各项数据及中层分析报告数据,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财务管理,为决策层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可视化的实践数据及其指标分析。该集成化系统设计作为整个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及上层,其主要扮演着流程化与分析者的角色。通过构建ERP系统,充分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对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工作的数据化、自动化及精确化统计,帮助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到优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现有工作效率。

  (2)MES系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管理。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该企业的现代管理内部流程当中,从而为保障中层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信息系统处于ERP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将上层ERP系统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中层,再由中间层信息系统传递到下层,将可以实现对上下层信息的充分沟通与共享,帮助不同管理层级人均可以了解到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信息。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中层管理者更加快捷与高质获取信息。

  (3)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着基层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其通常具有着表单录入、表单储存、表单收发等功能,从而为基层一线生产运营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巨大便利,并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精确化。通过在自动化系统中设计较为规范的格式性条款和录入规范,一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一线信息源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该系统作为下层信息系统,其也能够实现对中层信息的传递与分解,从而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可从成本控制、作业管理等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2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系统集成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型行业及生产制造型行业当中,从而为解决管理效率与质量不高问题带来了巨大帮助。为不断推行这一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作者提出如下两点对策与建议:

  2.1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化设计

  信息系统的非集成化设计及应用将会造成企业信息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逐渐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化系统,将能够在提升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基础上,增加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与管理精确的管控,从而为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巨大帮助。

  2.2提升信息化团队建设

  信息化团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信息化认知,从而使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增加娴熟,并会极具富有创新。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需要人为加以流程设计、产品设计,通过信息化团队建设,将会为这些模块功能性作用的发挥与建设带来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便于企业减少信息化模块的维护成本,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但能够实现多信息系统之间的侨联与沟通,从而打通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以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监管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综合监管,从而帮助信息源得到保护。为此,逐步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研究,从企业管理出发调试信息系统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将能够对现代信息系统的利用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在经过对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实践应用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了完善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应用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6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两只车轮。企业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生产经营质高价低有竞争力的商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人事行为管理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把会计管理真正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根据集约经营的基本要求,考虑会计管理工作。

  一、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价值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增加生产要素的产出能力,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呢?加强会计管理是重要手段,即通过记录反映、规划控制、计算分析、监督评价等方式,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向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方向移动。事前,要通过分析、比较、预测经济发展前景,选择最佳方案,确定经营目标;事中,要以经营目标为标准,适时控制,随时反映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发现差异,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保证经营行为按既定经营目标进行;事后,利用会计信息资料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总结经验,指导未来。可以说,会计不仅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而且是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活动,又是通过对价值管理的形式来进行的。价值管理作为使用价值管理的抽象化概念,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并且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使用价值管理。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的有无和大小要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还表现在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数量表现实际上就是价值运动的增值额。企业财会部门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和聚焦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所需的价值信息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施加影响的。

  二、会计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会计不仅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要使产权清晰,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如果没有会计管理简直不可想象。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勿庸置疑的。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财务会计工作是根据企业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的有关财务报告,向企业外界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外界服务。而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向企业内部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由于科学技术是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庞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家不得不格外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预测与决策,以反映和监督为根本任务的财务会计工作就不能满足需要。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变型,应将会计基本职能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向决策倾斜,全面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它履行着更加广泛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集中表现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三个方面。解析过去即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以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控制现在即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之按决策和预算规定的标准有效地动作。首先,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须先通过决策程序确定最优方案;其次,对所选定的最优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第三,为促进全面预算的实现,需要进行指标分析,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此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第四,各个责任中心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纪录和计量,作出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目标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工作成本;第五,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保证决策所定目标的圆满实现。筹划未来即以预和决策的形式,对企业可供选择的有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以便选出最优方案。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和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预测的内容主要有销售、利润、成本和资金,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3)

——企业管理论文 (菁华5篇)

企业管理论文1

  摘 要:

  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 企业 持续 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xx年起,是苏宁率先在*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xx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xx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xx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xx年底月,九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xx年*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xx年到19xx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xx%以上,甚至超过120%。19xx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xx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xx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xx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企业管理论文2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意识,对企业资金管理的知识了解不够,概念模糊,缺乏成本控制理念,使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有极少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钱是自己赚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致使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企业资金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些集团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这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过于单一的资金管理手段影响企业的资金利用率,降低了企业各项投资的效益,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型的集团企业,由于下属公司较多,因资金管理的不科学,致使资金管理混乱,企业的投资资金与收取资金都难以及时到位,当个别下属企业出现资金不足时,企业资金不能及时调节,无法及时给予资金帮助,致使这部分企业只能通过贷款来周转,变相的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一个企业资金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3.企业资金管理人员业务水*不高

  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但对资金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部分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聘用有“任人唯亲”现象,企业的资金管理人员的数量不够,素质不高,致使企业内部的会计结构失衡。资金管理人员只是应付性处理日常事务,无法学*专业知识及管理理论,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在企业的筹资过程中,不能及时做出合理的选择。甚至有个别的资金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及法律意识,使企业的资金管理面临严重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体制

  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资金的安全流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体制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财务部门职责不明,缺乏监督机制,一些企业中会计与出纳职责分工不清,缺少有效的监督机构与制度,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不规范;内部审批制度不健全,存在着滥批人情款的现象,这些都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5.企业资金管理信息不准、不及时

  资金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很高,但由于企业各部门为了标榜自己的成绩,虚报业绩、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虚假的信息,使资金管理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这些虚假的财务信息还影响了*部门的宏观调控效果。

  6.资金管理效率不高

  企业的.资金审批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审批的流程繁杂,时间冗长,致使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错失投资的大好时机。

  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应对策

  1.提高资金管理意识,重视资金管理人员的培养

  首先企业的经营者要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学*,真正的提高资金管理意识,重视企业资金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打造一支技术先进、素质过硬的资金管理队伍。其次要规范企业管理,完善企业部门的设定,制定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文化,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升职空间,创造有利于实现员工整个职业规划的环境和机会,增强企业员工归属感。

  2.完善资金管理内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使资金的筹集、使用、控制、监督、考核等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特别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和财务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控制度,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并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使企业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出监督的真正作用。

  3.加强信息化建设,更新资金管理方法

  要把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保证资金的运行安全。总之,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更是企业本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只有强化了企业的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企业管理论文3

  1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已然成为现在企业管理层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简而言之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现代企业要树立经济管理的意识。经济管理体现在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企业的类型还是规模的大小,只有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还能够有效的处理生产营销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降低风险。[1]

  2现在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观念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中的管理层都存在对经济管理认识不充分的情况,因为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使得企业只是追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利益,忽略了经济管理的工作。因为缺乏经济管理的意识,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状况百出,从而不能有效的保护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对经济管理不够重视,使得有关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责比较模糊,这样就给经济管理工作的展开造成了阻碍,没有发挥其实际的管理作用,造成企业的经济问题,阻碍企业的长效发展。

  2.2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因为企业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所以使得很多经济管理工作都没有办法正常的开展。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现代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以前的管理制度没有太大的不同,无法适应现在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为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就不能确保企业内部职责的划分是否合理,使得很多企业员工缺少责任观念,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工作效率不高。与此同时,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

  2.3没有创新的管理模式

  现在,因为和很多现代企业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现在的管理模式没有发生重要的改变,而是继续以粗放型管理模式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渐渐被淘汰。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企业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是单纯的借用成功企业的经验,没有自主创新的观念,而且没有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量,使得经济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

  2.4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构成比较落后

  经济管理组织的落后性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中的经济管理组织也要不断的发展,跟随时代的发展。现在经济管理组织落后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企业职能管理还是采取直线式的组织方式,显然已经不能和现在市场相接轨,使得企业和市场出现矛盾,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第二就是因为企业内部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不合理,过程比较复杂,没有进行合理的职权分配,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大大的增加了管理层的管理难度,不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第三就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第四,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管理组织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比较落后导致的。

  2.5人力资源稳定性不强,管理不完善

  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进行,也不能取得较好的工作效率。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有关专业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技能培训,很多职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严重缺乏,很难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抑制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且对于相关问题的问责没有追究到个人,使得人力资源的稳定性比较差,使得人才的发展不能及时的跟上企业的发展脚步,也渐渐的打消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最后出现员工频繁离职的情况,从而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3]

  3我国现代企业强化经济管理的解决措施

  3.1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健全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而且使用创新的方法去处理现代企业内部资源问题,这是所有企业都要高度重视的,也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的基础。而且经济管理制度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代企业就需要在经济管理制度中不断的进行创新。现代企业不仅要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模式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还需要给现代企业添加更多的活力和生机。现代企业还需要设立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不但能够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而且使得企业人员对现代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现代企业还要对经济管理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是很多现代企业必须要拥有的因素,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现代企业设立严格的法制制度,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工作的管理。现代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对工作抱有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的处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3.2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第一要求企业拥有很强的观察力,以及敢于实践的精神,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的掌握社会的发展状况。第二,对技术的创新同样重要,技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技术的创新,才能够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第三,还需要对营销理念进行创新,采取持续营销的方法对企业的库存和积压压力进行减少,有效的积累资源,有利于产品的不断创新。

  3.3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组织,采取组织结构优化的方式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同步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恰当的分工,从而把责任落到实处。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明确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还要对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进行改变,加快信息之间的传播速度,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从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工作的规范。

  3.4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层面来看,要想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就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规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相对于企业来说,人作为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从而真心实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便保证企业的*稳正常发展。然后,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过程能够受到有效的监管,从而减少企业员工怠工的现象,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最后,健全相关的考评体系,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察,把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奖惩的重要标准,根据级别的不同进行物质方面的奖励,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4]

  4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所以现代企业需要不断的强化经济管理,虽然现在的经济管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对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的强化经济管理组织,强化人力资源的投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一步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企业的管理水*,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论文4

  摘要:

  当今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优化我国经济环境的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经济任重而道远。面对诸多挑战,企业管理者就要有开疆拓土的精神,在充分了解当下发展实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和决策分析等方面。不难发现,传统的会计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融入时代元素,创新建设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企业管理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专门有效的会计信息为目标,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整合各种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一种管理方法。面对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进步缓慢的这一事实情况,国家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管理会计提供法律支持;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实现决策者要求与财务会计反映情况相符的目的。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大力发展现代企业是时代所需,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重要决策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所占份额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格局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体系不能再仅局限于反应企业财务状况,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发挥其核算监督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以,当今社会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十分重要的[1]。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速,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2]。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再依靠单一的管理会计体系,而是应该融入新的时代元素。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顺应发展需要,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观念落后,人才匮乏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些思想认识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就是传统观念意识强,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审核意识里,缺少新的应用型理念。一些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到决策中,没有以一个参与者、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另外,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还处于摸索和学*阶段,一些意识和想法还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大环境里好的和坏的理念,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这个时候就要求企业要勇于做出选择,摒弃不好的,学*好的方面。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培养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扩大现代企业管理会计队伍,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5]。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毋庸置疑现在是信息时代,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这个重要载体。会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各项财务信息系统化、规范化处理,将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使用,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控制作用,加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化程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一)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企业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主体,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环境下整合思路,进行科学创新,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4]。要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企业在发展中要积极学*国外的管理模式,意识到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在一个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机制和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推动现代企业发展。

  (二)及时调整财务机构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机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审时度势,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加大进步的步伐。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需要对*门的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专门的部门,做出相关的岗位调整,引入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解决岗位配置问题,由原来的单一发展模式调整为财务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各个部门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交流合作、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财务管理会计体系的改革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三)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发挥ERP系统的作用。ERP又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战略方案服务的管理*台,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具有统领作用。在依照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实现整合各类信息的目的。ERP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整合作用;另一方面,ERP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需要进行控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能不断地与国际先进技术进行交流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5]。相信ERP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避免管理会计工作中一些易出现的问题,将使我国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独具特色。

  (四)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完善的培训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支持相融合,专业人员做好保障才能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具体可以:学*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并应用在实践中,设立专业的指导团队,提高整个会计工作的战斗力;要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交换学*,不断训练与自我提高;采用绩效奖励的形式鼓励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专业性[6]。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工作是当代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机制做指导,优化运用各项会计信息,找出各项利益的契合点,为企业领导层正确决策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协作,学*先进的经验技术,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大管理会计工作的部署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论述,使企业管理者能清醒认识到当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国家体制和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共同改造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8(01):25.

  [2]封毅.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乡镇企业会计,2015,10(01):105-106.

  [3]陈景条.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的思考[J].*总会计师,2015,11(08):70-71.

  [4]尹晓伟.推进电网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会计师,2015,09(21):57-58.

  [5]赵宣华,胡翔,单立.推进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讨——以温州市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6,12(05):49-53.

企业管理论文5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加大,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电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满足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

  【关键词】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建议

  1引言

  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面对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企业要想发展和进步,必须创新内部管理工作[1]。本文简要论述了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和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2电力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充分挖掘和激发人才的创造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电力企业要对人事管理办法进行创新,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建立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队伍,为电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坚持服务市场原则

  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以服务市场为原则,市场是电力企业的导向,电力企业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的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在管理创新过程中,电力企业要调研市场需求,将企业的经营与市场营销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坚持战略目标原则

  战略目标原则即坚持并认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原则。企业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据,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2.4积极进行员工培训

  要想将电力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做到更好,做到更高,只靠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和高层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全面、更稳健的发展,更需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和一线人员的全面提高。作为电力企业的高层和管理层人员,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技术,更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必不可少,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进行提高。员工积极参与课程,积极参与培训,创新能力有提高的员工,可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实现电力企业全面,各个层次的全面发展,实现电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和陈旧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垄断现象,导致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只是放在了安全生产方面。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电力企业自身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电力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水*。

  3.2电力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在*方面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在我国长期处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逐步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结合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

  3.3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面对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电力企业开始加大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和建设力度。但是,由于受到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理念等的影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科学和系统的规划,并且,电力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还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些都导致电力企业的统一化、规范化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导致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3.4考核制度过于陈旧

  首先,考核机制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目前电力企业的考核机制中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其次,缺乏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很多电气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导致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4对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4.1创新电力企业管理理念

  电力企业应该树立先进、科学的知识型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在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同时,要将创新的结果转化成电力企业先进的生产力,建立学*型管理模式。首先,电力企业要培养团队型管理思想,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对电力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增强团队整体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其次,电力企业要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将无形资产,如管理技术、上标、专利等进行增值,从而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的科技优势,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4.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才是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说,人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力企业要不断创新人才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人才,在企业工作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企业岗位安排,让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得到相应岗位;另一方面,企业薪酬改革,每一个人的绩效工资和企业发展相挂钩,让有能力人才薪酬支付高于其他同事,使员工积极性得到最好发挥。

  4.3优化营销管理,树立服务意识

  很多电力企业对市场开发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效率的低下。电力企业为落实管理工作创新,必须开发市场,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优化营销管理,树立市场服务意识,推动电力企业向前发展[4]。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营销管理的重要性,加大研究力度,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经验,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电力营销体系;另一方面,落实公关管理工作,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以市场信息为依据,树立电力企业的形象与品牌。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在电力企业创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梅华.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点探讨[J].*高新技术企业,2016(07):160-161.

  【2】王海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6(03):60-61.

  【3】郑超婧.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17):116-117.

  【4】孔庆*.电力建设企业施工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4)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 (菁华5篇)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1

  摘要:石油是现在人类经济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得到极大的改善,对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也促进了石油企业的发展。然而世界上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石油企业想要取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并始终在同类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监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是通过石油企业会计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提出精细化管理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石油企业;行业竞争力;会计精细化管理;持续发展

  一、我国石油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企业的工作性质较为复杂

  石*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投资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风险系数大,除此之外,生产工期也比较长,对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比如石油的探测和开采、运油管道的建设、石油的提炼与加工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都对管理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石*业这些特有的因素存在成为了我国石油企业管理的重大难题。

  (二)我国石油企业管理技术水*差

  我国石油企业虽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探索,但是很多时候都受到*的管控,自主经营的意识和危机感不强,企业的经营决策基本上都是对应国家的计划安排来实现的,没能够很好的结合市场,我国石油企业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较好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应积极转变管理观念,让民间资本加入到石*业当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同时借鉴一些石油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以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与研究

  (一)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是进行精细化的经营决策,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变化等,这样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保证工作质量的高效性。二是石油企业里面工序过程比较多,必须进行精细化的操作管理,研究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最佳操作步骤和生产工具,制定统一的规范,在整个企业中开展起来。三是进行精细化的控制,包括预算工作的开展、项目的推进工作监督、工作绩效的考核、人员调动等等都要认真的去对待,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二)转变石油企业的管理观念

  在我国以前的石油企业管理过程当中,生产技术设备落后,高素质的人才引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他们认为这样会花费巨大的成本,不利于成本控制,然而我们从现代的角度来比较这个目标就会看到这种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它没有拉动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连最基本的世界石油企业的*均生产效率都没有达到。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必须秉承者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出战略性的经营管理模式。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单位生产效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健全管理体系

  每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成本,费用的支出在每时每刻的消耗着,因此要求企业实行会计精细化管理,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过程当中,把成本控制的任务细分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当中,做到人人有责,在落实之后的同时还要对工作任务进行监督并在月末进行考核。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完成成本控制任务的质量,石油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奖级制度,在规定的任务中,保证质量的同时花最少的时间完成者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也要设立一些惩罚措施,对不遵守工作制度的员工,在工作中粗心大意,玩忽职守的员工给与相应的处罚,以此来健全管理体系。

  三、推进石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现在的世界竞争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石油企业要发挥出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石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建立在以企业为家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不能光是喊口号,要通过调查实践了解企业员工在工作当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他们对工作的要求,根据员工的真实想法进行对症下药,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为石油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石油企业要把运行的全部生产环节通过一种数字清单,并详细注明,把成本控制计划公开让全体员工知晓,然后再通过每一位员工的全力配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尽量寻找到能够进行成本控制的环节,从而完善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对现在的节能损耗措施不完善的地方,如果工作人员的提供的建议比较好,企业管理者应积极采纳并马上落实,并给提供该建议的人给与一定的奖励。企业要在开展成本控制之前,就要让企业全体员工明白成本控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精打细算。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产,并取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关键的是企业的产品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石油企业能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仅仅是靠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所能达到的,石油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石油企业必须严格的管理其产品的质量,让市场能充分接受该产品以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进行市场的开拓,提高占有率,千万不能因为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而影响到产品质量,这是得不偿失的。

  参考文献:

  [1]宋道杰,代元军.浅谈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师,20xx(4).

  [2]杨培智.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陕西科技报,20xx(11).

  [3]阎瑞毅.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浅谈[M].企业文化,20xx(12):45-46.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在此形势下,企业纷纷开始转变管理模式,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制定现代化的管理战略。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其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特点,精确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标准与要求,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提升。所以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分析,对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方法

  (一)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细化目标、标准、任务、流程,实施精确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的一种科学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结合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等手段,制定系统化、细致化的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组织管理运行的精确性、高效性、协同性及可持续性。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经济化的必然要求,具有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三个层次。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是以实现最低的运营成本为基础,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价值为最终目标。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是价值链管理的新发展,有机整合企业成本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将其贯彻到涉及成本控制的企业采购、生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切实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的实效性,促进企业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1.细化。细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做细,任务分解要细化(横向到个人,纵向到时间);布置工作要细化(符合SMART原则);制定计划要细化(符合5W2H原则);指挥、指导要细化(有效沟通原则)。编制实施细则、检查细则、监控细则,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执行。细化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工作任务、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考核激励、操作要领指导以及相关的检查与监控要求等诸多方面,将企业的各项工作细致到各个细节上。

  2.流程化。任何工作的完成都要有自有的流程,流程化管理按照企业项目任务或工作内容实施和发展的先后顺序,合理细分各个相互关联的工作环节,实施工序化流程生产,并科学分析、有序推进、调整优化、闭环控制及整合实施,不断改进和优化关键业务流程,提高结构性效率。

  3.标准化。企业要想实现规范化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就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制定统一、相对稳定的标准,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机械设备管理、产品管理、作业环境、生产流程、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并及时监督、考核、奖惩标准的具体落实情况,根据实施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标准,逐步形成标准化动态管理机制。

  4.量化。量化的管理内容主要有工作目标、布置任务、市场调研、奖惩机制等;绩效衡量标准要量化或行为化,不能量化或行为化的指标不能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5.协同化。工作流程的上下游、工作单元之间的衔接配合要协同,强调为内部客户服务的理念。

  6.模板化。模板化指的是将核心业务流程、产品输出模板化,包括产品输出的文档格式、数据格式、内容结构等都要实现模板化。

  7.实证化。实证化指的是企业的绩效考核要真实、客观公正,结合相应的绩效标准,审核各岗位、各人员的业绩,注重日常数据及事实的收集。

  8.严格化。执行的标准和控制偏差的标准要精细,结果的处理要严肃、要严格。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

  (一)精细化管理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战略,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招纳计划,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降低了人工成本。另外,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还要求企业提高用工制度的规范化,建立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优化工资分配与管理体系,实施量化考核职工的工资收入。

  (二)精细化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与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重点,精细化管理是注重安全管理的内在要求。通过精化发展和细化管理来消除企业管理的不安全因素,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不断优化现有的生产条件与环境,将影响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因素遏杀在摇篮里。同时,精细化管理明确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细化安全隐患的排查与处理,并且利用安全培训和教育,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及环境,以安全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有序发展。

  (三)精细化生产管理。

  精细化生产管理为企业生产的各个步骤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要求,精细化的生产要求在生产任务、生产工艺、生产模式及生产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严格细化,为稳定、有序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外,在量化经营指标和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实现了生产的独立核算与盈亏计算,有利于企业各项生产目标的快速实现。

  三、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为企业增加商品交易数量,拓宽市场范围,所以企业应加强形象的建设。树立以开拓市场环境为目标的企业形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践行优质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企业的整体层面出发,设计企业的形象,转变员工的发展理念,有效协同各个部门,形成一致的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

  (二)强化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高效实施离不开高素质、高水*的管理队伍,所以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应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确保在科学管理观念的指导下,有效实现企业各项管理的细化、规范化,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应结合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尤其是要强化管理队伍的建设,精简工作内容并细化工作流程,突出明确工作职责。此外,管理者应深入生产实践中,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配合度,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全面升级企业的管理。

  (三)细化市场管理。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力来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深入分析市场环境,细化企业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另外,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要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还要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全面协调企业内部工作,优化配置企业各项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益。

  (四)及时反馈总结实施情况。

  组织实施各岗位工作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查找问题、及时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和改进精细化管理考核的新思路、新制度、新方法。各科室要从规范管理入手,着重在岗位职责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方面落实考核管理;同时,结合实际,客观分析存在的管理问题,具体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按照考核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立即整改,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能够细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企业应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发展实力以及企业的综合效益,加大市场占有额,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3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同时也被视为精细化管理的源头。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它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为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引入的一种管理理念,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严格的考核和奖惩、信息化的手段和载体等来尽可能地实现管理占用资源的减少和管理成本的降低,达到企业治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目的,进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企业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除垄断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可谓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面对外部环境的不景气,“向管理要效益”就成为了企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为,精细化管理被管理者积极推崇和广泛应用。但是,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清晰的工作流程。许多企业建立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内容不规范、覆盖面小、不成体系、缺乏实操性,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流程混乱、内控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太低、制度缺乏执行力等方面。

  2.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分工不清晰。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时,往往会存在扯皮和相互推诿的现象,不能依制度和职责自觉主动承担,而是需要领导指定指派。

  3.工作责任心缺乏。对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不精、不细,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致使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达不到,企业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低下。

  4.责任追究不严格。很多企业对于在工作中存在的失职失责行为没有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对于所谓的小问题、小毛病还存在迁就、原谅的现象。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责任追究不严格,导致员工对落实精细化管理心存侥幸、没有敬畏,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削弱了精细化管理的效力。

  5.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抓手少、手段单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已意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是借助传统的纸质表单,采用人盯人的方式来落实管理,管理者在信息获取、管理决策上抓手少、手段单一,大大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的管理触角伸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管理的全覆盖,消除了管理盲区。二是精细化管理将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每一个员工、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职责权限都进行了明确、具体,有效解决了工作中人浮于事、拖延、推诿的问题,提高了执行力和管理效率。三是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管控,强调精细严实,采取精准施策。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精细化管理堵住了管理中的跑冒滴漏,减少了资源占用,降低了管理成本,进而使效益得到提升。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1.建立健全与精细管理相适应的制度和流程。制度和流程是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要求企业中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保证企业管理目的实现的基础,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抓手。制度规定了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流程则规范了如何来推进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使管理者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有据可依。2.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清晰界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明确规定职责内容、尽量量化职责标准,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落地提供基础、创造条件。推行专门的人来做专门的工作,通过分工的专门化来实现工作的精准化。3.以人为本,培育认真专注负责的企业文化。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要靠人来实现管理目的。通过注重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员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台、注意倾听员工在管理中的意见建议;在企业的共性文化中给予员工个性发展的机会等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归宿感,推进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通过培训、宣讲等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都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对每一项细小的工作都认真专注负责。4.严格责任追究和绩效考核。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职失责行为,严格执行有关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在一些细节处和小问题上,更要严肃对待,做到有错必究。根据工作效果来强化绩效考核,并与薪酬挂钩。通过赏罚严明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树立严谨细实的工作态度,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力。5.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升管理水*提供了载体和手段。引入ERP系统、OA协同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借助微博、微信、QQ等媒介手段来实现管理的水*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的采用,使各管理环节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及时传递沟通,数据共享,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撑。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精细化管理更能体现“管理出效益”。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倡导培育认真专注负责的企业文化、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等一系列的途径能有效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卢晓茜.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论,2015(9):29-30.

  [2]杨新宇,董玉,冯奇玲,韩雷,曹慧.有效实施精细化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6(16).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4

  论文摘要:台区电网企业是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它既是问题的放大点,又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通过“五进台区”管理,促进营销精细化管理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论文关键词:五进台区;营销管理;营销精细化

  五进台区是指以台区为单元将营销管理责任和指标进行分解,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位,通过台区的线损管理、电费回收、计量管理、客户停电管理和优质服务等五项工作指标对台区责任人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实现量化考核的目标,从而提升营销精细化管理水*。

  一、实施五进台区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由于历史原因,电网企业存在网架薄弱、基础管理松散、员工责任心不强等管理短板,找出一条能符合电力营销工作特点的工作方法势在必行。只有将管理重心下移,责任延伸到每个员工,拓展到每个岗位,才能打牢企业发展的基础,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应势而生。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选择最小管理单位——台区作为管理切入点,结合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重点,提出了“五进台区”管理,“五进台区”就是赋予新时期电力营销新内容,在台区精细化管理*台上干专业的事。

  二、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

  按照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管在质量的管理理念,我们始终抓住基础管理、指标测算、硬件改造、考核兑现等四个关键环节,在细、精、实、严上做文章,深入推进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

  1.注重基础环节,突出一个细字

  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量大、要求高。为了加快推广台区精细化软件应用,将软件所需的各项基础资料和图表总结成“一图四表”,即:台区低压接线图、低压线路明细表、台区信息表、低压集表箱明细表、低压客户明细表,及时下发各供电单位,有效地避免了现场登录和微机录入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2.注重指标环节,突出一个精字

  工作量指标,按照不同台区、不同供电区域测算台区管理员的基本抄表户数;售电量、售电均价指标,按照*几年用电结构变化情况,结合电量增长点、萎缩点及现行电价测算确定;线损率指标,参照理论线损计算及实地测算,结合年度综合指标进行科学计算、合理下达。

  3.注重改造环节,突出一个实字

  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改造资金,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改造思路,将高损台区改造、计量项目改造、防窃电改造、标准台区建设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首先完成10kV开关、台区总表计量装置改造,满足线损四分考核要求;按照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优先安排三高两低(高电量、高电价、高线损、低电压、低可靠性)项目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改造质量以及效益对比分析,确保改造取得实效。

  4.注重考核环节,突出一个严字

  考核能否按月兑现是推动责任负责制工作常态运作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出台了《绩效考核细则》,与各供电所签订了《绩效考核责任书》,供电所实行月度工作计划制度和月度绩效考核制度。在“成绩论英雄,贡献定绩效”的促动下,极大地激发了全员的内在动力,做到了一线工作目标简洁明了、减压上任、直奔主题,推动管理创新,实现管理到位。

  三、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主要做法

  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工作责任唯一,工作落实到人,绩效考核到人。主要做法有五点。

  1.线损管理进台区

  第一,周密部署、完整实施了台区现场资料的严格采集、营业普查、基础资料的录入、10kV配电线路图和台区客户分布图的绘制、各台区的合理划分等基础工作。第二,建立线损三级分析制度与月度分析例会评价考核机制,强化供电所分析工作,突出基层抓基础。第三,利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对线损异常的线路和台区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实现痕迹化管理。

  2.电费回收进台区

  第一,加强电费回收监管工作,每月发布电费回收公告,对供电所的电费回收和欠费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同时供电所按台区建立电费回收明细表和陈欠电费明细表,并将责任台区当月电费回收率和陈欠电费回收率列入营销精细化考核,公布员工电费回收情况。第二,台区责任人主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网上和移动营业厅缴费、银电互联、自助缴费等方式,拓宽缴费途径,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3.计量管理进台区

  第一,建立计量管理网络,加快台区户表改造进度,完成电能表全电子化覆盖工作,完善计量改造台帐,提升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及防窃电能力,保障供用电双方的合理经济效益。第二,严格执行缺陷处理规定,实行缺陷处理闭环管理。第三,由于海南地处海边,其高温高咸度、潮湿的特点,使得计量装置极易受腐受潮,为此台区责任人每月定期对所管辖的表箱开展清洁工作,保持表箱干净美观,对达到规范要求的计量装置,按要求在表箱贴上“检”字标识。第四,新装客户按《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图集》标准进行安装,做到“线进管,管进箱”,统一计量装置配置,实现计量装置“三个一”目标。第五,加强铅封、客户计量编码管理,设置专人管理,做好领用存记录,抓责任落实,完善表计管理,实现了台区计量规范化管理。

  4.客户停电管理进台区

  第一,利用营销信息化系统对客户停电时间的智能统计功能,实现数据自动化统计,提高数据科学准确性,减少人为统计差错。

  第二,建立客户停电时间统计工作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到对客户停电事件录入率、准确率等指标。

  第三,坚持每月召开停电分析会,查找配网薄弱环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5.优质服务进台区

  第一,创新服务方式,发放服务卡片,一个电话即可找到相关台区负责人,得到相关问题的解释、指导和解决。

  第二,开展安全用电教育进农户、社区宣传等活动;上门服务,对伤残孤寡老人服务到家。

  第三,建立大客户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定期走访大客户,协助客户检测电气设备,帮助客户解决用电难题。

  四、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体会

  1.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提高对台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打破传统,实施台区精细化管理,是新旧管理理念的碰撞,在开展台区精细化管理之初,部分基层人员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一部分人*惯性不想打破原有的“完成指标就是满足,其他不关我的事”的局面。因此,首先从统一思想认识方面入手,向广大基层员工宣传台区精细化管理的优点和意义,同时,采取集体商议、集体讨论的形式,将大家的认识统一到开展台区精细化管理工作上来。

  2.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方案,将台区各项责任指标经过科学的测算,分解到人,落实到人,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切实与员工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一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要抓好台区精细化管理必须持之以恒

  以往有很多管理举措刚开始时轰轰烈烈,但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情况,最终耗费了人力和物力,但显现的成效不大。在六年的台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台区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始终坚持抓必抓紧,抓必抓好,注意克服松散情绪,做到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五、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工作成效

  通过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工作的推进,营销精细化管理水*明显提升,优质服务水*显著改善,营销管理初步实现了一次质的转变。

  1.台区降损工作成效显著

  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存在难度大、涉及专业方面广、人员关系复杂等诸多因素。以五进台区营销精细化管理为契机,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在台区线损管理上推行“三级”分析机制、精益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流程、方法,做到点和面兼顾,使台区线损管理工作成效显著。20xx年数据与20xx年数据比较,10kV线路的综合线损由6.87%下降到5.05%,下降了1.82个百分点;0.4kV线路的综合线损由9.64%下降到7.11%,下降了2.53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台区从56.17%下降到6.52%。

  2.电费管理进台区工作成绩喜人

  通过“五进台区”管理模式,强化抄表、核算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将电费回收任务落实到人,实行指标与绩效工资挂钩,极大调动台区责任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严格执行电价政策,进行电价普查,杜绝“人情电”、“关系电”,实现应收必收,收必收齐。20xx年,实现当年电费回收率100%,其中有2个供电所实现无欠费供电所,电费管理工作取得了*年来最好成绩。

  3.优质服务水*稳步提升

  通过优质服务进台区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台区责任人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电网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4.营销管理水*显著提升

  通过台区精细化工作的推进,营销精细化管理水*明显提升,营销管理初步实现了一次质的转变。

  一是员工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被动工作转变到主动承担责任;

  二是考核由单一粗放转变为科学量化;

  三是营销基础资料从缺失转变为充实;

  四是线损居高不下转变到逐年降低;

  五是从计量管理不规范转变为标准统一、安装规范,实现计量装置“三个一”(箱体一个不坏,铅封一个不少,接线一处不错);

  六是营销过程管理薄弱转变为实时细密监控;

  七是优质服务水*整体不高转变为客户满意度逐年提高。

  六、结束语

  台区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单元,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将其用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抓好台区管理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台区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工作责任唯一,工作落实到人,绩效考核到人。只有台区管理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电网企业才能有良好的经营效益,电网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实现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5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纵观芸芸众生,多数人长时间是在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淡,也许鸡毛蒜皮,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也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商战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惯

  一是我们讲精细,主要是针对工作,而不针对生活。在工作中,按照管理规范的要求,按程序的要求,按岗位的要求,按团队合作的要求,该做的细节必须全面做到,这个不存在太苛刻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谈管理。

  二是我们说的精细化,应该是有规则在先,然后才能强调。这种规则应该是经大家讨论,在民主集中的前提下统一的,不是管理者临时增加的。因此,建立各种规则是开展精细化的基础,所有的规则来源于全体员工的实际工作和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总结、提练、升华,就行成了我们的规则,也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标准。

  三是我们现在开始强调精细,追求完美。在思想境界上,追求完美是一个永久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正确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是管理者自己在企业内部,应比较系统迅速地整理好用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东西。比如岗位职责明晰,流程优化,这是我们管理者要做的事情。你只有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使员工按要求做好事情。

  二是所有的管理者自己要参与并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任何一个岗位,一定有标准,只要是有标准的,就一定可以检查和考核。管理者的行为,对公司提倡精细化管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是通过一些日常的行为训练,来提升全员的细节意识。例如:行为规范、文明办公、*惯、结点思考与总结,定置管理和定时管理等。

  四是在员工训练的过程当中,尽可能让员工学会应用更多的管理操作工具和方法,应该逐渐养成一个*惯,员工训练应该以一般流程的训练、岗位的训练、操作规范的训练,以及安全生产要求的训练为基础。

  五是让员工换位体验,学会换位思考,管理者更应从员工角度去考虑问题,领导的关键在于帮助、指导、协助下属去完成工作。

  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一是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在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的行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之外,更重要的是计划的落实。

  二是一家企业如同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工作环境……这些就是一个企业的气质与修养,一笔笔勾勒着企业的体态,充盈着企业的血脉,描摹出企业的魅力。而企业的管理方式,无疑最能诠释企业独特的精魄!一旦能够将管理的艺术挥洒自如,企业便能从*庸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辉煌!

  三是在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高居不下的成本、日益精明的顾客……让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运作之道。因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是核心,也是全部!

  一种精雕细啄的管理方式――精细管理是在*企业界已经在尝试。《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提出了重视细节的理念,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和热烈反响。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在汪中求看来,精细化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不管是何种行业,不论是哪家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精益管理不是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在于简单的关注细节、片面的注重量化,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抓那些既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环节。精益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有了需求,生产才能应运而生,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有了企业,管理思想开始了不断革新,管理成了一门奥妙的艺术。问渠何得清如许,谓有活水源头来!精益管理思想就是企业不断前行的源头,是企业在汹涌竞争中求生的救生圈!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5)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菁华3篇)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1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纺织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 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 [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PMI Standard Commi*, Project Management Book, PMI, 2000.

  [11]韩力军,张 灿,从管理理论看管理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12] [美] Mike Peterson:《步步为“赢”管理项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

  [13]白思俊主编:《项目管理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美]米尔顿.罗西瑙著:《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邱菀华 杨敏 著:《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2

  [1] 刘建朝,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5。

  [2] 刘金存,高校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扬州大学学报,2002

  [3] 戚安邦,项目成本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周希祥、薛乐群主编,*高等学校基建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5] 高雁,高等院校基本建设管理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赵东,关于高校基建合同管理问题的思考,决策探索,2006

  [7] 陶居福,工程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西部煤矿工程,2006

  [8] 闰光太,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管理,2001(12)

  [9] 刘秋常,建筑项目投资控制,*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10]徐大图、王雪青、易涛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1] 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重庆大学学报,2004 27(6)137-139

  [12] 高志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之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

  [13] 韦敏.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

  [14] 孙忿,肖艳.项目成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5] 曲修山,黄文杰,何佰州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建设监理协会,1999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参考文献3

  [1]邱苑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一9.

  [2]Albert Lesterl.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trol MJ .Butterworth一Heinmam,2002.

  [3](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三版) [M].北京:电子工出版社,2007:7一8.

  [41张友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下册)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7一119.

  [5]Harvey Maylo. Project Management. New York:Prentice Hall,1999.

  [6]郭云.安徽招商引资发展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8一19.

  [7J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2.

  [8]焦媛媛.项目采购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5.

  [9]孟国柱,谭绍军.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45.

  [10]刘天福.外向型技术经济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4.

  [1l]张德等,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发展出版社,2002, 17-18 [12]袁宏明.开发区“二次创业”如何破题[J].*投资,2008,7,30.

  [13]武良玉.浅析我国开发区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5,4,220一221.

  [14]朱丽华.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N]].盘锦日报,2005一12一14(001).

  [15]汪应洛.系统工程(第三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0一57.

  [16]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钱 卫.《人力的资本》,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

  [18]石海城.金融视角下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J].青海金融,2008,7,11一12.

  [19]周达宣,吴新中.重庆市工业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重庆行政,2005,5,71一72.

  [20]刘宏.辽宁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2,192一193.

  [21]李秀峰.扎鲁特旗招商引资工作析论[D].吉林大学,2004:18一21.

  [22]曲云彪,刘晓锋.烟台开发区推出三项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明[J].*劳动,2008,6,28.

  [23]王天华.从招商引资误区看和谐开发区的构建[J].宁波经济,2008,5,42一43.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6)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精选十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1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年来我国各个行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与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有了多种方式,如何优化现代化管理也成为各个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措施

  一、前言

  众所周知,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各个领域也在不断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此种情势下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对管理模式做出改变,否则很难使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更难以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实行现代化管理对于我国企业整体发展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符合企业发展趋势,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已经是势在必行。*年来,我国各个企业也渐渐意识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尝试实施现代化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二、 企业管理模式

  1.家族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并不少见,并且其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历史更为悠久,此种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与一般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主要由家族成员来担任各个部门的要职,此种管理模式并不仅仅存在于我国,世界上很多国家中均普遍存在此种情况。家族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其虽然可以使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拥有很好的凝聚力,从而促使企业快速发展,但对于企业实现开放式管理以及开放式发展来说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民主化管理,这对于当代社会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来说极为不利,因此,家族企业应积极改变此种管理模式。

  2.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模式相较于其他管理模式而言更具现代化管理的特征,因其主要看重人才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难发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由学历、经验转变为全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等,因此,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另外,如今我国企业不断加强信息透明化,旨在使员工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加强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从而起到全面提升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制度化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改变了美国企业的传统管理制度,并在各个国家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国在意识到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后便积极将其引入到我国企业管理中。制度化管理同样是把双刃剑,能够通过订立制度来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提升经济收益等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导致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依然存在差异,因此,管理制度通常只针对企业员工,却并不包含企业高层。此种情况已经严重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情绪,并且使企业高层在企业发展中缺少能够制约其行为的标准,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领导玩忽职守、懈怠工作的状态。

  三、优化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1.在以往企业的发展中,通常采取多层组织的管理模式,此种管理结构虽然曾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其更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企业,因其可以在大量生产产品的同时,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所以受到了各大型企业的青睐。然而,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并不适合,如今我国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企业也渐渐将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化管理,如此一来则弥补了金字塔式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使企业管理更具现代化、时代化、系统化等特点,目前扁*化管理已经在各个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提升网络信息操作能力

  如今已经处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因此若要充分实现现代化管理,则必须加强企业的网络信息能力。在此种管理模式下,企业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使其不仅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并且要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信息保密工作得到充分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应将信息组织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充分与网络世界融合,便于人员开展数据计算等工作。利用此种管理体系,可以高效整合资源,避免人力以及各项资源的浪费,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因此,企业今后应加快网络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若不及时改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则难以保证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会面临倒闭的命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难发现,传统管理模式对于当今企业发展来说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改变管理模式,并充分实现现代化管理,然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尚未实现该目标,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强对现代化管理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志建.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xx,02(05):12-15.

  [2]郑智慧.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xx,01(01):129.

  [3]董韶辉.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财经界(学术版),20xx,07(05):3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2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传统文化至今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学会运用传统文化指导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促进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 创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几千年来,经过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了我们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在这个中西文化不断融合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发扬我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把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1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在中国古代管理活动中,儒家思想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等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直接目的是得民心而兴国,求稳定而国家安宁,即本固邦宁。在《论语》中,孔子在回答弟子子张的提问时曾说,“惠则足以使人”。这就是在说,给民众以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市场经济要求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把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成长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以员工的利益为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个人的充分发展作为企业追求卓越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关心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心声,才能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同企业的目标相结合,使员工最大潜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从而促使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

  2 墨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中拥有的人才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几千年前,墨子就深刻认识到贤能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认为贤能之士乃“国家之珍,社稷之佐也”,必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由此可见,墨子非常注重人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要充分重视人才。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就是一定要会用人,市场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企业的价值说到底就是人才的价值,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定要尊重人才,知人善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人才观,广招贤士,举而用之,充分调动人才为企业奉献的热情,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聪明才智。

  3 老子和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遵循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从客观规律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企业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协调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更要与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每个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企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4 法家思想与现代企业制度

  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主张要严刑厉法,这种法治的思想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仍有深远影响。一个企业必须有严格的制度,这样才能有章可循,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便于上级对下级的有效领导。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一定要有严明的纪律,明确的制度规范,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5 孟子反对**与反对现代企业管理者独裁

  孟子反对统治者**,“暴其民甚,则身弑国灭;不甚,则身危国削。”在一个企业中,如果领导者恃强凌弱,不能注意维护员工的利益,不能为员工考虑,那么员工的注意力就会从努力工作上转移到如何对付领导上,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一定要反对**,反对领导者一人独裁,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6 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创新发展是兴党兴国的第一要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创新。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缺乏核心技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加工业大国,由于技术的落后,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生态*衡遭到破坏,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发生。所以,我们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传统文化虽然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积极指导作用,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守旧思想阻碍企业发展,例如,如老子讲无为,孔子讲中庸等。因此,企业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课题,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并不是要摒弃全部传统文化,而是要在传统文化之上进行创新,企业文化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文化也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并与本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进行创新,对现代企业管理是大有裨益的。学*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管理谋略,对于现代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企业也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然而,发展是相对继承而言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就更无所谓创新,我们要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学*西方科学管理制度,把二者融入到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之中,促进现代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君宝.民族文化与企业文化.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xx.

  [2]李庚其.赢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上海:文淮出版社,20xx.

  [3]陈刚.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理论月刊,20xx,(11).

  [4]韩雪.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商场现代化,20xx,(28).

  [5]李国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当代经济,20xx,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3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优化我国经济环境的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经济任重而道远。面对诸多挑战,企业管理者就要有开疆拓土的精神,在充分了解当下发展实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和决策分析等方面。不难发现,传统的会计体系已经跟不上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融入时代元素,创新建设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企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发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企业管理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专门有效的会计信息为目标,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整合各种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一种管理方法。面对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进步缓慢的这一事实情况,国家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管理会计提供法律支持;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实现决策者要求与财务会计反映情况相符的目的。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大力发展现代企业是时代所需,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重要决策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所占份额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格局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体系不能再仅局限于反应企业财务状况,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发挥其核算监督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以,当今社会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十分重要的[1]。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速,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2]。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再依靠单一的管理会计体系,而是应该融入新的时代元素。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顺应发展需要,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观念落后,人才匮乏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些思想认识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就是传统观念意识强,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审核意识里,缺少新的应用型理念。一些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到决策中,没有以一个参与者、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另外,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还处于摸索和学*阶段,一些意识和想法还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大环境里好的和坏的理念,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这个时候就要求企业要勇于做出选择,摒弃不好的,学*好的方面。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培养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扩大现代企业管理会计队伍,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5]。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毋庸置疑现在是信息时代,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这个重要载体。会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各项财务信息系统化、规范化处理,将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使用,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控制作用,加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化程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一)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企业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主体,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环境下整合思路,进行科学创新,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4]。要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企业在发展中要积极学*国外的管理模式,意识到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在一个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机制和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推动现代企业发展。

  (二)及时调整财务机构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机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审时度势,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加大进步的步伐。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需要对***门的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专门的部门,做出相关的岗位调整,引入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解决岗位配置问题,由原来的单一发展模式调整为财务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各个部门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交流合作、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财务管理会计体系的改革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三)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发挥ERP系统的作用。ERP又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战略方案服务的管理*台,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具有统领作用。在依照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实现整合各类信息的目的。ERP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整合作用;另一方面,ERP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需要进行控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能不断地与国际先进技术进行交流学*,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5]。相信ERP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避免管理会计工作中一些易出现的问题,将使我国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独具特色。

  (四)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完善的培训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支持相融合,专业人员做好保障才能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具体可以:学*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并应用在实践中,设立专业的指导团队,提高整个会计工作的战斗力;要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交换学*,不断训练与自我提高;采用绩效奖励的形式鼓励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专业性[6]。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工作是当代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机制做指导,优化运用各项会计信息,找出各项利益的契合点,为企业领导层正确决策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协作,学*先进的经验技术,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大管理会计工作的部署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论述,使企业管理者能清醒认识到当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国家体制和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共同改造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xx,08(01):25.

  [2]封毅.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10(01):105-106.

  [3]陈景条.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xx,11(08):70-71.

  [4]尹晓伟.推进电网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会计师,20xx,09(21):57-58.

  [5]赵宣华,胡翔,单立.推进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讨——以温州市为例[J].管理工程师,20xx,12(05):49-5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4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从传统学徒制改革发展而来的一种提倡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将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强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进而培养理论和实践综合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人力资源,凸显职业教育的优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职业院校专业体系当中的一个重点,更是需要贯彻执行现代学徒制度的核心专业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学徒制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技能训练方法,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学徒制度的内涵在不断的衍生和发展,并逐步构成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职业院校当中重要的专业构成需要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应用,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以及优势,进而提出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

  在尚未出现学校教育前,人们学*知识以及传承文化主要借助的是传统学徒制,在这样的模式支持之下,学徒要在真实的工作场地对师傅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观察,进而捕捉师傅的知识以及技艺,之后在师傅引导之下完成实践操作,掌握师傅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区别传统学徒制的技能训练模式,不再单一的强调手艺传承,而是在教育形式方面提倡师承,同时现代学徒制还注重革新职业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环境、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从而起到优化人才培养的作用。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份不同。在现代学徒制当中,学徒先要在企业当中获得学徒岗位,并参加企业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接下来才能够拥有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份,并在深度的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发展综合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学*者是学生又是学徒,承担着双重身份。第二,培养模式不同。学生同时受到专业实践和理论教师的教学指导,同时学*场所当中还包括真实的企业生产情景和学校课堂。要想借助现代学徒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有**、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和承担。第三,培养目的不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传统学徒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是一种强调把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培训整合统一的教育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分析

  (一)培训过程方法更为灵活

  在传统学徒制之中,学徒年龄小,需要从小跟在师傅左右学*相关的手艺,通常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出师。而现代学徒制则可以有效改变这样的现状,在这一模式支持之下学生参加学*和培训并没有年龄限制,不必从小开始知识和技艺的学*;培训方法丰富多样,在时间上灵活机动,因而能够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需求,选择学*内容和时间;培训过程灵活性强,除了可以短期脱产学*,还能够选用工学交替模式。

  (二)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方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当前我国的用工荒问题,职业教育需要在**的全力引导之下积极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人才培养当中,进而有效破解用工荒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思想理念就是校企合作,那么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之下现代学徒制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真正步入到快速发展轨道。

  (三)显著缩短人才培养时间

  在利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在企业学*专业技能,而另外的时间则是在校学*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实践学*提供指导,这样的方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节省人才培养的资源。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能够在专业、课程安排、教学等多个方面与企业以及整个行业接轨,因而能够极大程度上缩短课程培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企业来说,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企业战略化发展储存丰富的人才,从而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新生力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工商企业管理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专业之一,为了更好的将现代学徒制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深度整合,高校必须客观全面的分析影响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的因素,尤其是要明确**、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一,**在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当中发挥着根本保障作用,是确保现代学徒制全面贯彻落实的最大保证,在推动劳动力流通以及岗位培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支持之下,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并在特定的岗位上开始实*,但是学生并不是企业员工,所以不一定可以获得相应报酬。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用来保障学校以及学生的切实权益,从而让现代学徒制更加公*公正。第二,学校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根本途径,而学校的各项决策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与发展。所以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设备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等,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学*条件,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第三,企业和学校存在着密切合作的关系,而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企业除了能够在当下获得丰富人才支持之外,还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存丰富的人才资源。而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学徒岗位,积极推进福利报酬建设,从而为学生的权益保护和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第四,学生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对象,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意识到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作用,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过程。

  四、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结合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增多,而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才力量保障,才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水*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就目前而言,工商企业从业者存在着流动性大以及基层员工需求多的特点。而且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要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必须要在基层实践当中积累大量的经验。由此可见,基层一线工作是通向工商管理岗位的基础,而且绝大多数的工商企业也强调员工要从一线当中积累经验,进而逐步过渡到管理岗位。通过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从基层和学徒做起,从而可以让学生快速的适应企业岗位和企业发展建设的需要。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及时为工商企业的发展补充人才资源。那么要想真正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要结合企业的用工需要进行现代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在这其中必须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条件,也就是通过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从而有效提高人才的层次和他们的实用能力,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走向企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现共赢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点以及最终收获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招生招工,所以要想培养出更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确保现代学徒制的贯彻落实,必须将基础关注点放在校企联合上,保证学校和企业在招生和招工方面达到高度共识。这样不仅仅能够明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支持之下学生的双重身份,还可以让学生的工作岗位、工作待遇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实现三方共赢,即企业招工、学校招生以及学生就业的全面统一。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过程当中,学校以及企业必须始终实现全面联合,同时还需要保证企业的全程参与,提高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有效性。第一,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学校和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并依照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最终的招生计划。与此同时,校企还需要共同研究招生招工的各项工作章程,探讨如何有效的做好宣传工作,进而为招生招工的面试做好充足准备。因为学校和企业进行了全面联合,所以学校在录取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录用准员工。第二,在校企联合的招生招工当中需要制定以及全面履行双重标准,也就是结合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从而明确学生准员工身份和相关岗位的待遇。这样,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会有针对性的结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在校企的深度联合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以及知情权,只有当学生,企业以及学校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够保证各方的权益,从而实现各方共赢,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建立。

  (三)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

  当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水*正在逐步提高,而职业教育提倡的是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其中综合实践能力教育是职业教育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台以及提供优质的环境,这是因为企业是最了解他们当下和未来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样培养来的人才才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出需要将实践作为核心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并让企业全程参与到课程体系重构当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课程体系建设当中,职业院校必须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拓展,让通识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拓展教育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重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把控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第二,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如何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共同夯实育人基础,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全面推进实岗育人工作的贯彻落实,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岗位当中实*锻炼的机会。

  (四)构建三级实训基地完善硬件保障

  毋庸置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必须将实践和实训作为核心环节,以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让学生真正将理论贯彻到实训当中,实现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发展。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学校以及企业必须积极推进实训实*基地建设,在校企共建当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持。如果在学生的实训学*当中仅仅设置了单一的企业实岗的话,那么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并不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很难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这样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还会影响到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和企业需要联合起来构建三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拓展能力。其中一级*台是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可以利用校中店和学校内部的商务服务*台岗位让学生完成校内的实训培训。不是可以在集中应用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造一种真实性的企业运营发展环境,奠定学生融入企业岗位的基础。二级*台是校外实训基地,也就是利用企业门店或实岗让学生进行轮岗和顶岗实*,确保由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直接管理和引导,保证学生最大化的了解岗位工作需要受到企业的专业教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级*台是项目式企业以及行业研究中心,通常是将行业、**和学校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建设的研究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理论以及实践知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全面加强职教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教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保证教师队伍的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建设职教教师师资队伍时,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奠定教师队伍培育基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有关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在岗锻炼,同时还需要完善教师的企业实践考核,让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进行彼此的渗透与交流。这样教师之间能够实现互学互教和优势互补,最终共同为职业教育的推进和现代学徒制的落实提供支持。第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在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时,需要将双师素质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同时还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融合起来,确保知识的更新换代以及先进技术、经验的有效积累,以便能够将更加完善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第三,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加大资金支持,有效完善和改进教学器材以及各项实验用具,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外出深造和交流学*的机会,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倡导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师傅教师联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推动人力资源的创新。为了发挥现代学徒制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作用,职业院校需要立足实际,明确意识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人才培养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技能,真正将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联系成一个整体,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人力资源活力。

  参考文献:

  [1]姚燕芬.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xx(1):26-30.

  [2]陈*.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xx(21):306-308.

  [3]尹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专业建设:以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xx(15):72-73.

  [4]谢新芳.初探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xx(7):85-87.

  [5]解瑞卿,武婷婷.现代学徒制“热传递”受阻的原因分析与障碍排除[J].职业技术教育,20xx(6):31-35.

  [6]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xx(7):45-51.

  [7]赵文龙,胡应坤,李立斌,等.现代学徒制管理和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xx(13):90-9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5

  提要:

  随着信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现代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运用与发展越来越广泛。现代企业管理运用电子商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现代企业管理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是决定着企业的成功与否。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在商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电子商务凭借其高效率、低成本、速度快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迅速发展站稳脚跟。

  关键词:

  电子商务;现代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一、现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

  (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随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自身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前的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企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现代企业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企业管理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来共享企业的基本信息,从而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配合,实现各个企业之间商业活动联系与企业自身信息的网络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电子商务势不可挡。

  (二)企业技术革新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群的关注。企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之地,就必须在企业的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而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所以企业的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个是社会的自然法则。

  (三)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企业与管理,就如人与思想。一个人有思想才会有高度,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有管理,才会有以后的发展与前景。企业管理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为企业制订长久的战略目标,还可以合理的划分部门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企业有了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大大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使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更加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管理即思想,人有了好的思想,就会稳步地向前迈进,企业有了好的管理,企业才会向前发展,而电子商务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企业管理只有发展电子商务,才能增加企业内部、部门、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得企业信息的网络化与经济的全球化,让企业能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最终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

  *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标志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仅加快了企业管理思想创新的进程,更是加快了企业全球化的步伐。电子商务打破了现代企业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限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思想要与时俱进,只有创新了企业的管理思想,才能推动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在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管理发展电子商务让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在网络中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企业在做出重要决策时提供准确的论证依据,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身的优势,企业管理思想的升级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给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做出调整改革换新,改变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方法,发展科学的现代管理方式。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让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得到全面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获取最大利益。企业改变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去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的组织无法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企业组织结构不得不也随之而发生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的层次很多而且复杂不够分明,影响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企业间、地域间的界限,让企业的信息全球化,推动着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电子商务对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整个企业的核心,企业与人才,即人与大脑,大脑是人思想行动的指向,而人才是企业的导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企业的运用,企业对于现代管理人才急切需求,求贤如渴,甚至不惜高薪聘用,更有甚者去挖墙脚,由此可看出人才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现代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高水*的人才来管理与建设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占得一*之地,与时俱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应对策略

  (一)进行必要的企业重建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对企业进行必要的重建是必然趋势,处于电子商务的洪流中企业要想获取自身的利益优势,就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对企业进行重建。企业的重建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的业务、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改善企业内部、部门、员工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企业重建,就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为寻求发展作出的应对策略方式。企业内信息交流的网络化使员工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大大地缩短了整个企业内的生产周期,对企业进行必要的重建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二)建立创新型管理的经营理念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原有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脚步,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立新型管理经营理念是必然的,就是运用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企业经营理念进行创新是必要的。

  (三)注重全球战略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企业的经济逐渐全球化,电子商务打破了企业在地域和时间、空间上的界限,面向全球寻求发展。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寻求发展,就要实行全球战略,电子商务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企业不再是与本国国内的企业竞争,而是与全球的企业竞争,虽然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激烈的冲击,但这也是一次机遇与挑战,面向全球实现企业的突破,使得企业更好的发展,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就要注重全球战略,建立完善的全球战略机制,要放眼全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全球的竞争中占得一*之地,推动企业的飞速发展。

  (四)企业管理从产品注重向顾客注重转变

  随着电商的日渐成熟,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传统企业只注重商品,有商品就不怕没人买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选择多样化,使得企业管理必须从产品注重向顾客注重转变,只有生产出顾客满意喜欢的商品,顾客才会选择购买,在商品选择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价格而更注重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就会从商品价格、质量、物流、服务等多个方面选择。所以作为企业必须将顾客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五)注重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必须做出改变,在企业中发展电子商务,而这些都是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眼光,都是企业经营者良好素质的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要勇于接受挑战,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快速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良好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否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立霞.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xx.4.

  [2]赵凤英.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创新[J].中国商贸,20xx.16.

  [3]连玉兰.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J].才智,20xx.25.

  [4]沈初霞,朱翠.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时代金融,20xx.36.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6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时代影响下,不仅需加快企业的发展,也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核心,能够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确保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需不断广泛的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从而确保大力推动现代企业管理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确保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效果与作用。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管理会计;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使目前经济形式逐渐转变为全球化模式,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在极其重要的阶段,通过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会计学相结合所形成管理会计。虽然我国在20世纪就已经逐渐开始应用管理会计方法,但是我国应用管理会计的时间较短,导致管理会计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为确保现代企业能够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需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与合理地运用管理会计,从而确保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效果与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工作人员通过运用一系列的专业方法,加工、整理与报告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与其他资料,能够确保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有效地规划与控制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不仅能够有助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相关的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的决策,也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会计分支。因为管理会计作为极其特殊的会计形式,所以管理会计具有极其显著的特点,能够确保有机的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与企业管理上的决策等管理行为[1]。因此从20xx年开始,我国就大力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建设,不断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广泛的运用管理会计,从而确保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与作用。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管理会计意识较为薄弱

  我国的现代企业与国外的其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存在极其显著的短板,因为我国的现代企业开展时间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开始加强对现代企业进行管理,所以我国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不断向国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学*技术、设备、产品与经营管理模式。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就算已经完成积累相关的技术,也需不断优化与创新管理方面[2]。同时大部分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不够重视运用管理会计,只对企业的基本收支数据的统计进行关注,严重缺少对财会方面的管理,从而导致在企业管理中无法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与效果。

  (二)缺少极其完善的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会计不仅是对收支进行简单的核算,也需对数据进行极其全面的整理,才能够系统化的全面分析数据,从而确保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发展趋势与企业战略转型等方面提出极其合理的建议,以及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管理层与决策层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虽然管理会计需企业的各个部门的配合才能够正常运用,以及管理会计与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才能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与有效性[3]。但是大部分的企业缺少相应的管理体系,经常发生违规建账等情况,从而直接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管理造成影响。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完善企业会计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会计最为主要的核心,搜集的各种数据不仅能够对企业短期的盈利状况进行反映,也直接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企业不断广泛的应用管理会计,不仅确保能够快速的搜集与处理数据,也能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4]。同时快速的分析与处理数据,确保及时发现与解决分析以及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需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体系,确保严格监督管理管理会计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管理会计能够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相符合,以及确保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管理

  由于企业加强建设管理会计,企业需具备良好的内部环境,因此企业需极其重视对内部的财务管理环境与综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同时在企业建设管理会计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与解决存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且为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较高的独立性,需确保更好地融合管理会计建设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其次企业财会中的核心内容为预算,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完好的执行,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建设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不断大力支持管理会计模式的发展,并且现代企业做我国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需不断提升管理会计建设的水*,从而确保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大部分的现代企业不断广泛的应用管理会计,但是应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管理会计发展速度较慢,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现代企业需不断加强管理会计的建设,建立与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对管理会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需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运用管理会计,从而确保充分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与价值,以及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斯超,浅议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xx(17).

  [2]李英赫,浅议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xx(46).

  [3]牛林,浅议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xx(8).

  [4]冯艺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xx(3):170-17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7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裁员、并购及流程再造等各种变革,使得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由此而带来的员工忠诚度,员工工作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进而心理契约管理逐步成为组织变革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本文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心理契约概念,在介绍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为线索表明了如何发挥心理契约的积极作用,及共建心理契约型人力资源文化的实现和意义。

  【关键词】

  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Argyria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构成员工和组织之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管理心理学专家Schein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契约的内涵,即“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最早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本文中,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期望和承诺。

  心理契约理论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除了存在正式劳务合约之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企业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对企业的情感投人度,进而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流动率都和心理契约息息相关。

  一、心理契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突出的原因

  (一)管理方式的变化:人事管理从刚性化到柔性化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阶段,从本质上讲,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另一类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需要的柔性管理。这两类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刚性管理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存在,正是在理性推动下,人类在*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微电子技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风貌以及人的世界观。但是也正因为理性的局限性,在快速发展中,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非理性存在应运而生,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的反应。

  人类的理性追求和非理性追求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中表现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前者以生产为中心,本质是理性的,后者是以人为中心,本质上是情感的。以理性为主导的刚性管理是管理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获得效益和效率的直接手段。但是,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刚性管理缺乏人情味,将人置于与机器设备同样的地位,贬低人性。柔性管理正是为了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一致的,即通过柔性管理手段同样达到刚性管理或甚至刚性管理达不到的目标。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方占有资本与劳动工具,因此可以支配雇员。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情况不同了,原来的强制与命令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劳资双方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变得像“盟约关系”。因此心理契约的特征更被看重: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正是为适应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心理契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所起到的就是柔性管理的作用,是一种凝聚的作用,是一种“无形胜有形”的作用。

  (二)所处环境的变化:员工流动从静态到动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才流动的机制基本形成,打破了对工作单位转换的限制,改变了过去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论感觉如何也要坚持到退休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感觉合适就留,感觉不合适就走,员工和企业有了一种双向选择的权利。这实际上就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硬性的管理制度和有形合同以外,还要有更多无形的东西需要表现出来,如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性格、态度等,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细节之中。

  如果管理不规范,对员工工作和成长环境缺少考虑,或虽有制度但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不人性,仅靠待遇,仅靠正式合同,还不能做到长久留住有用人才,被吸引来的人才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找不到感觉,体现不出个人价值,或看不到希望,或得不到尊重,也会“另谋高就”。

  心理契约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企业能力的较量,是企业管理水*、管理制度、人才机制的较量,是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实力的较量。这里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是彼此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因此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想留住优秀人才,并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价值,实现企业的利益,就必须既要注重有形合同的管理,更要注重无形合同――心理契约的管理,全方位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

  二、心理契约的兑现具有积极影响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纽带,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Schein指出,尽管心理契约是内隐的,但它却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Shore等人认为,心理契约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正式的经济契约不可能涉及雇佣关系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契约可以填补经济契约留下的空白。因此,心理契约的暗含条款能够弥补雇佣关系中正式文本规定的一些不足,降低雇员与组织双方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个人与组织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

  二是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以组织对自己所负的责任来衡量自己对待组织的每一行为,以其作为调节自己行为的标准。员工会将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责任进行权衡,并根据权衡的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是可使员工对发生在组织中的事件产生情感性的反应。Baker指出,心理契约在员工愿望(如角色、社会、经济等)与其绩效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果员工的心理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心理契约得到了兑现,那么就会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满足感,从而员工愿意为组织做出更大的贡献――超出组织期望的投入。同时,员工的流动率的降低、劳资纠纷的减少以及员工生产力的提高,都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绩效,使企业获得高于所花费成本的回报。

  三、发挥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契约作为联系员工和组织的心理纽带,对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减少人力资源风险,企业应当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构建和维护心理契约。

  组织是员工的活动蓝图,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员工来提供特定的活动,这种蓝图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组织的第一个、也许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招聘员工,怎么按照组织需求去培训员工,怎么对员工加以激励来诱导组织期望的行为绩效等一系列活动。

  (一)在招聘过程中传递真实信息以构建牢固的心理契约

  招聘过程是员工与企业的初次接触,也是构建心理契约的重要过程。企业如果不实事求是地向应聘者介绍本企业的相关情况,就会使应聘者对企业和职位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应聘者成为正式员工对企业情况有所了解后,就会感知到心理契约与现实的不一致,产生心理落差,严重时就会导致破坏契约。那么,真实地向应聘者提供有关信息就成为构建牢固心理契约的基础。招聘人员应向应聘者客观介绍组织发展现状、劳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员工的职位和职责等,让员工对企业和所要从事的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准确的估价,降低期望与现实的冲击,从而提高工作忠诚度,降低主动离职意愿。

  另一方面,个人也不能为了获得职位歪曲、编造个人信息,否则,会造成动机和态度与组织要求相隔甚远、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碰撞。结果是员工匆忙到岗后,理想与现实产生了落差,个体本性与组织精神不符合,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给组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且对应聘者职业生涯带来挫折,自然就无法达成组织与个体之间的默契与和谐,更谈不上心理契约的建立。

  (二)在工作调整阶段修正和维护

  心理契约预防危机的产生。当员工处于进入企业和达到正常工作状态之间的调整过程中,开始进入企业时的兴奋、幻想、热情都会慢慢淡化,此时员工会对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进行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面对这样一个惯常的适应过程和心理契约的危机,企业是应该有所准备的。企业可以让一个与新员工职位有关的中间层员工参加面试小组,由他和新员工通过谈判、协商形成更为具体的心理契约。有这样一位对新员工负责的中间层员工的加入,可以及时修正和维护心理契约,使形成的心理契约更加明确合理,从而缩短员工的适应阶段,使其尽快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三)在正常工作阶段加强双方沟通促进心理契约明晰化

  员工与企业对心理契约的认定都是建立在各自的主观感知上,那么就会发生当企业认为已经兑现了所有的承诺,但员工却觉得企业在某些方面食言了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双方对契约的理解不一致。所以企业应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与企业的沟通机会。

  通过双向沟通,一方面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员工的期望和企业存在的问题,听取员工的改善意见;另一方面,员工也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期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企业根据双方的期望与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提供承诺方案,可使员工在受到尊重、增加自信心的同时,使组织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形成融洽的关系。

  (四)建立培训与开发体系来发展心理企业内容

  由于现代企业面临着一个环境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企业组织结构扁*化、虚拟企业、战略兼并重组等组织变革,使得员工与企业传统缔结的长期固定的忠诚和努力工作可换取回报的模式正逐渐被以职业适应力为核心的新型工作模式所取代。那么,在工作调整阶段以及正式工作阶段,企业都应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这是发展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心理契约的关键。

  建立企业培训体系,首先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为基准,以形成全员学*型文化、提高员工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终极目的。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管理层次人员,采用适合的培训方法,注重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体系设计、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的控制,形成符合员工和企业双方需要的提高工作满意度、成就感和忠诚度的心理契约新内容。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实现心理契约的保障

  激励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寻求工作满意感这种需要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如生存需要等可以通过工资、福利等方式加以满足。员工通过签订雇佣合同,可以获得金钱,用以换取生活必需品。然而,在雇佣合同这类正式契约中,很少涉及与较高层次的满足有关的内容。而只有这些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并最大可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这种满足是心理契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企业建立激励机制时,如果对员工的需要、目标、兴趣、职业生涯期望、工作价值观等无动于衷,眼光仅仅停留于员工个人激励方面,或者说仅仅注视企业的条件和*惯做法,自然无法取得恰当的激励效果。在激励机制的构成上,企业应多设计满足心理较高层次需求的方法,如: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倡参与式管理,满足员工心理上被认可信任的需要;设计员工持股或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把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提高忠诚度,降低离职意愿;考虑实行自助餐福利计划,满足不同员工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层次的需要等。

  (六)共建企业心理契约型的人力资源文化

  “心理契约”的无形约定能使企业内员工之间在动态的条件下能不断的保持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充分把自己视为个人价值的主体,将个体的发展充分整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从而创造出永远充满活力的公司文化。也就是说,共建“心理契约”的意义在于它是实现了企业自主的学*与成长,避免企业与员工个人之间由于拥有的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缺失。因此,有意识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是公司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员工虽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但更重要又存在着一种利益“共生”的关系。

  从现代意义上讲,企业是经营管理、员工生活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员工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场所,企业的目标是企业成长和员工发展双重目标的统一。如果一个企业只单纯考虑企业经济利益,而不管员工的成长,那只会是短命的企业,其存在是不可能长久的,优秀的员工迟早会“毁约”,愤然而去。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是一个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是保证员工产出高水*的“内激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作业时间、愿意多干和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

  共建企业的“心理契约”的实现,在于建设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文化。文化作为一个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健康向上的企业人力资源文化能在企业中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

  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文化,指的是现代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能力旋转。这里的能力,特指有益于企业人的合理生存发展、社会职业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其精神实质在于倡导企业员工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为企业多做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与权利交给企业安排,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的代理,企业家能实现他们的预望,能提供与之工作绩效对称的发展。

  否则这种*衡是不能维持的。建设以人的能力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与潜力,无疑给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企业与员工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

  因此,这种企业人力资源文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应为职工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机制、正确的政策和宽松的企业氛围,换言之,它要求建立一个以能力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企业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还要求每个企业员工把能力最大限度地正确发挥作为自己价值追求的主导目标,并积极为此而努力。在这种文化之下,企业领导与员工上下同欲,使经营理念得以落实、共识得以建立、公司使命得以实践,实现人与事的理想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8

  通过对本学期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使我对“管理”进行更清楚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我们具体了解到,如何领导下属,管理下属,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如何处理自己与领导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我个人觉得现代企业管理最主要的,包括几个关键字,管理与决策者、企业文化、经营策略与战略,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

  “管理”,顾名思义,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也是管理活动的发起者与执行者。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则必须要有高于下属水*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基本技能及体能素质,同时,具备个人的能力,包括与下属的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企业的核心人物以及精神上的支柱。因此,良好的管理、决策者是相当重要的,就像以创新而文明的品牌iphone,为何提起苹果,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乔布斯,而乔布斯的去世在世界各地引起广泛的响应,从而使我们更加关注苹果呢?Steve jobs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或者就为改变世界。”也许,正是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同时,即使在金融风暴时,依然一直稳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之首,成为“有魔力的苹果”吧!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者固然重要,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就如一颗种子生长的环境,它决定着你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华为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是狼性文化,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他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跟“大型”动物抢食。

  其次是不穿红舞鞋,在《华为公司基本法》开篇,核心价值观第二条就做了如此描述:“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在任正非眼里,红舞鞋虽然很诱人,就像电讯产品之外的利润,但是企业穿上它就脱不了,只能在它的带动下不停地舞蹈,直至死亡。因此任正非一次告诫下属要经受其他领域丰厚利润的诱惑,专注于公司的现有领域。

  最后是垫子文化,据说在华为创业初期,华为的每个员工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是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时睡觉用。华为就是以这样的文化观念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才能*几年奇迹般的急速崛起,同时在2011年7月最新发布的《财富》全球公司500强中,华为位列第351位,在2010年397位的基础上显著跃升。

  在一个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良好的经营策略与战略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苹果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

  1996年.乔布斯重新返苹果公司,1997年出任临时CEO后接手重整苹果公司,将公司蒸菜开发的产品由40种削减到4种。1998年,有着水果色、水滴形状塑料外壳的imac问世,使苹果公司硬件业务得以重振。2000年1月,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操作系统MacOSX,自此实现了苹果公司所有主要产品的彻底革新,2010年,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全球顶尖的财经媒体,都在不约而同地为苹果公司和及其CEO乔布斯高唱赞歌。同时,乔布斯传出任常任CEO。随着ipod一集iphone相继推向市场乔布斯成功的打造了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成为全球业界、消费者的关注热点。苹果公司致力于揽用最优秀的人才打造核心资源,成就了苹果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远远超出竞争者的实力。自从苹果二代获得成功以来,乔布斯开始对产品的工业设计格外重视。苹果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战略:

  通过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和紧凑的供应链。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打造有效的动员了其目标客户群。口碑营销让充满神秘感的苹果产品诱惑无限,引导消费者先夺为快。苹果虽然每年只开发出一二款产品但几乎每款都力求将各种科技发挥到极致,技能让人们吃惊,兴奋又能轻松的使用它,这是口碑营销成功最强的基石。

  苹果的零售店。苹果曾深受大型电子上场的销售人员对其品牌不了解的困扰,无法让顾客了解苹果产品的独特之处,苹果通过开设自己的体验-零售-专卖店,不仅解决了销售人员不够专业的问题也可以让用户充分体验苹果产品。为顾客提供了一个友好的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苹果的产品和文化。

  多样的产品线。很多用户还没有准备好买一台苹果的电脑,但他们愿意先尝试一下ipod或者iphone。通过这些产品,让用户以低成本加入到苹果阵营中来,而对这些小产品的喜爱和认同会让更多人考虑以后购买苹果电脑产品。

  封闭的系统。一般苹果的系统不能与其他系统兼容。iIunes上的音乐文件有嵌入了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只能在ipod上播放。当用户要更换电脑等产品是多半还是会考虑苹果的产品。 媒体的饲料。媒体,尤其是媒体特别喜欢写关于苹果的东西。因为关于苹果的新动向总是不断,苹果开放的神秘产品,新的零售店,还有乔布斯,这些总是周期性的让媒体的报道达到高潮。

  卓越的产品和设计。苹果了解顾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功能强大而且设计优雅、朴素简单,并且容易使用。是用苹果产品的人能够享受非凡的用户体验。顾客的满意度很高,用户在未来需要时还会很乐意购买苹果的产品。

  从上面我们了解到,对于公司的管理,良好的经营策略与战略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商业模式亦是重要的。成功的商业模式能提供独特价值,这个独特的价值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或者使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利益,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利益,我们从小米公司的发展进程中学*到。

  众所周知,自2011年小米公司推出小米手机以来,小米手机的网络订货量持续高涨,小米手机1第一次网络售卖,5分钟售完30万台,随后又推出小米2,2S以及红米手机,红米手机更是创造了手机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90秒,10万台红米手机售罄。小米公司目前已成为估值过百亿的互联网公司,网上一片沸腾,一时间“互联网第四巨头”的声音传遍微博与论坛。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一家刚刚成立仅三年的互联网公司只推出几部智能手机就能够超越众多传统手机厂商,在产品繁多,巨头林立,已然一片红海的Android手机市场中开拓出一片绿地?小米取胜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被称作“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些都归功于小米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

  迎合大众的定价策略。最初的小米1到最新款的小米手机2s,标准版的定价始终为1999元。从屏幕,处理器,电池容量,操作系统等任何配置方面小米手机都高于当期同价格国外大厂品牌智能手机,但定价却比外国当期同配置的智能手机便宜的多,抢眼的配置+低廉的价格带来强劲的吸引力,小米手机因此成为高性能高性价比手机的代表。低廉的价格定位完全迎合了市场大众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和青年人,这类人群多是手机发烧友且换机频率较高,但经济基础并不雄厚,因此小米手机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非传统的销售渠道模式。小米公司借助网络*台,采用了“电子渠道——小米官网 + 物流合作渠道——凡客物流”的网络直销模式,电子渠道直接节省了实体线下经营的成本,合作物流则节省了自身库存管理和物流网络搭建的成本。网络*台销量约占总销量的70%。另外,小米公司还与运营商合作,将30%的手机作为定制机出售。

  独树一帜的销售手段,“饥饿营销”。小米效仿苹果,结合国内情况,采用了“产品发布——宣布上市日期——等待——限定发售数量——持续宣传——在线抢购——售罄”的销售节奏,结果大多消费者无法立即购得手机,只得持续不断地关注。当然,这种手法也遭到了消费者的质疑与诟病但无论怎样,小米公司还是利用自己独特的模式获得了巨大的销量和盈利,在短短两年时间凭借几款手机即成为一家估值过百亿美元的科技企业。在手机销售史上也难得见到如此伟大的成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必然呈现激烈化趋势,如何在商业林立的今天更好的生存,相信是每个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若是有良好的管理与决策者、企业文化、经营策略与战略,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相信企业必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9

  对于任何现代企业来说,在进行企业发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的稳步提升。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很多现代企业的发展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导致很多现代企业的管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必然导致很多企业注重自身的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的水*。只有通过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逐渐实现组织指挥和全面协调控制,在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健康快速发展。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比较重要的控制环节,而且企业通过有效地合理管理,可以实现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有效地管理,才能够从质量、成本、时间三个方面,实现企业的核心运用和管理。对于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必须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确保在进行企业日常操作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忠实客户,提升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源的使用是具有决定性的,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对于任何管理活动和生产活动来说,都需要考虑劳动的成本,因此成本管理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整体上来说,现代企业的管理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能够影响整个企业发展前景。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一些企业存在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大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发展起来的,但很多企业的建立者都没有较为突出的管理水*。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是从基层做起,开始是事事亲为,后来逐渐让自己的家人或者是朋友等进行企业的基层管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其中的财务、人事、销售和宣传等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是具有亲属关系的一家人,所以导致整个企业成为了家庭企业。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时候,必须要以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为根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水*。但是对于家庭企业来说,由于整个企业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所以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往往受到亲属关系的影响,导致整个企业的发展没有科学的目标。而且在进行企业人才任用的时候,所考虑首要的也不是人才自身的能力,导致很多家庭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使得整个家庭企业出现了发展的无力。

  2.一些企业管理规划不明确,而且管理制度不完善。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规划情况来看,很多现代企业管理规划并不明确,而且管理方式和方法比较老旧,导致整个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每个现代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发展,都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而且这样的管理制度具有独立性。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注重管理制度的建立,一般都是进行随意的抄袭,导致企业自身很多管理制度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再加上一些企业不懂得做合理的长远规划,导致整个企业的发展十分被动。企业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而且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经过长久的发展后,十分容易出现错误的高层决定,这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整个企业管理运行比较差。

  3.企业缺乏高水*的专业性管理人才。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任何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企业自身的高水*专业性管理人才,是确保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也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提出合理性管理建议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很多现代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在加上企业自身的薪酬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高水*的专业管理人员无法获得相对应的薪酬,导致很多管理人才的流失。一些企业甚至肆意挖取其他公司的先进管理人才,导致人才的管理十分困难。另外很多国企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十分不重视,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较大的缺陷,有的甚至都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一般的国企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都是随意的借鉴其他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法,所以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本身就没有相应的归属感,导致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国企都逐渐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开始主动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完善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措施和方法

  1.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模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商品的销售,只有以顾客为中心,进行销售的全面改革,才能够实现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水*的全面提升。我国传统的以产定销的销售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而且很多企业所销售的产品,无法达到顾客的要求,导致整个销售过程比较被动。通过转变销售模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销售模式的转变,才能够确保企业具有较多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自身对于产品的合理定位,提升厂家产品的综合销售水*。对于企业来说,所面对顾客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让态度员工有服务于顾客的态度,所以很多员工可以有更加敏捷的思维,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果,思维赋予更高的创造力,所以能够获得较好的销售结果。对于企业来说,坚持以顾客为主的营销模式,还能够实现消费者思想的获取,提升消费者在消费中的作用,实现企业更好地销售。

  2.企业需要注重知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信息资源。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很多行业和企业都有较为便利的信息获取,并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实现了企业的全面发展调控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获取,实现企业自身发展方向的确定。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很多企业都在不断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这些技术和知识是确保企业自身良好发展的根本,是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发展速度的关键。企业注重知识和信息资源,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实现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3.职业经理人逐渐替代原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所使用的人才都是经过提拔或者是亲属关系的人员,这样的管理方式具有片面性,而且管理起来十分被动,无法实现企业发展的最大经济要求。职业经理人员是目前比较新型的企业管理人员,全面负责企业的`综合经营和管理,并逐渐实现企业的经营权的控制。企业的发展需要领导者有正确的领导,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有较为成熟的思维模式和领导能力。所以职业经理人员的重要作用逐渐的凸显出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重要作用,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道理,提升企业的综合发展水*,确保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4.国际竞争化加剧,注重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的发展受到外资企业的影响,所以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国际竞争的影响。我国的很多企业注意到市场发生的变化,开始通过提升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通过转变原有的经营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发展的契机,但是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确保企业自身拥有较高的企业竞争力,另外在不断的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水*,确保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实现相应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的转型,传统的粗放管理已经不在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要逐步改革和转变,最终达到细致管理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在不断的转变和改革中,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强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的水*。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来说,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实现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发展水*。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10

  摘要:当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企业员工作为生产的主体,如何最大化发挥自身能动性,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从企业员工入手,从员工心理建设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才能优化现代企业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员工;心理建设

  一、背景介绍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组组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员工的发展,被各大企业提上管理议程。众所周知,员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程。然而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员工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不能及时的得到改善,会造成企业员工精神颓废、无所适从,大大削弱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一定程度制约企业长远和谐发展。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员工心理建设。

  二、现代企业加强员工心理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心理会大大影响行为,特别是在企业这个大环境中,各种内外因素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影响,当员工的心理无法得到有效调适,将难以促使员工从心理上同化和顺从,无法朝着企业的旨意和谐健康地进行工作。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实现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化,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目的,企业加强员工心理建设管理势在必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加强员工心理建设,有利于增强员工和企业间的信任与认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心理期望,如果企业能够从员工角度出发,加强对员工真实心理需求的了解,与员工频繁沟通交流,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能让员工看到企业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品德和能力,从而产生极高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用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回报公司。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心理建设能够促使员工高效率的履行企业的规范要求,加快企业目标的实现,也能增强企业对员工工作精神、劳动效率和质量的满意感,提升对员工的信任。其次,加强员工心理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存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员工的心理建设进行情感管理,能促使企业和员工两者的心理获得一定的*衡,从情感和态度上将企业和员工凝聚成共同体,对于提高企业氛围和组织凝聚力意义重大。最后,加强员工心理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员工心理建设是企业心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企业员工的个性化心理需求上,每位员工的出身、经历、技能、价值观等不尽相同,因此对企业的心理需求也各种各样,且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企业进行员工心理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尽可能的以不同员工社会背景以及实际需求为依据,赋予相应的期望值,通过差别心理管理调整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目标的健康有序发展,避免发生有损企业的行为。

  三、员工心理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定期了解企业员工心理,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年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不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深究导致员工跳楼的原因,心理疾病不得不提,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压抑的工作环境下,不少员工的心理诉求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因此出现跳楼悲剧,这给现代企业管理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企业对员工心理的关注。为了做好企业员工心理建设,企业要定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加强对员工心理的了解,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期员工的心理和诉求是不同的。例如:初入企业的员工大多充满工作的激情和憧憬,随着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就会削弱淡化员工的热情,或是遇到一些挫折导致员工情绪低落,这些心理变化都会一定程度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企业应当组织专门的部门收集、了解员工的心理,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改善,及时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控制,最大化的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借助心理建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只有底层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稳定踏实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求发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促进自身成长进步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除了问卷调查外,企业还需要与员工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心理进行充分掌握,了解员工对企业、岗位和工作的满意度,避免员工产生离职意向。随着企业组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也能看到更多企业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进完善,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和质量,推动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2.拓宽员工心理建设渠道,重视员工心理诉求针对目前企业员工常常出现的失望、愤怒、不满等消极情绪,以及具体的工作中如离职、隐性怠工、不思进取、绩效降低、忠诚度受损等问题。企业应当拓展与员工沟通交流的心理建设渠道和*台,重视企业员工的真实心理诉求。一般来说,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了解员工心声的重要*台,企业通过定期的职工代表大会,了解*期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最新心理需求,实现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合理可行的员工建议和意见,企业应当直接采纳或是审议调整,最大化的保障企业员工利益。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也可以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网络*台,从而拓宽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员工间的沟通渠道,循序渐进的开展员工心理建设工作,通过顺畅和谐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疏解员工的不良心理情绪,更能舒心、顺心、安心的积极工作,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当然针对员工的心理建设,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从事员工心理建设相关事项,由专门的心理工作人员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沟通、协调,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心理障碍,缓解不良情绪,避免造成企业人才流失。这也是企业管理者了解掌握员工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理优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全面综合发展。3.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推动员工的发展进步要想推动企业和员工的健康和谐发展,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人本管理。对企业员工而言,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关键因素,能一定程度达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鉴于此,企业要积极为员工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保持工作的热情。不同部门的主管要负责活跃工作氛围,营造员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范围,并健全一定的良性竞争机制,以此鼓励员工,给予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企业也要关注员工的生活,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尽可能给予帮助,缓解员工生活中的心理压力,通过物质和精神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最大化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要为员工创造广阔的发展*台,以推动员工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因地制宜的根据员工特长和优势分配岗位和工作,发挥所长不仅能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提升综合素质,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日常为了提高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还可以订阅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书刊、杂志、光盘等供员工自行阅读,或是开设有关心理知识的宣传专栏,利用内部网络向广大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调压。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运动锻炼活动,在保持员工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来看,员工心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员工心理建设,从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敦颖.管理心理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13):62~63.

  [2]但芳.新员工心理建设[J].现代班组,2015,(11):32~33.

  [3]于凯.浅析心理契约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28):170.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7)

——学生管理论文(5)份

  学生管理论文 1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远远高于高校其他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交的最后一份书面作业。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学生来说,写作毕业论文,是加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过程。对大多数本科学生而言,这可能是一生最后一次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完成一篇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的机会。因为客观地说,本科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能经常会有写工作总结、写心得体会、为领导起草讲话稿、为报刊写文章的机会和任务压给你,但不会再有人像指导老师那样仔细帮你拟订提纲,一遍遍地帮你修改文章,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为你斟酌,找出一个个错别字,订正一个个病句,在花费大量的心血后,师生共同完成一篇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章。工作单位的领导可以对你的文稿做一些修改,可以要求你重写,但不会一字一句帮你修改。所以,可以说,写毕业论文,对于不再读硕士的本科生来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老师严格指导下的能力培训,最后一次从老师身上获取知识。据本人几年来指导毕业论文的经验,现在的`本科生,大部分在大学四年中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论文写作训练。写作毕业论文,掌握撰写论文的程序、技巧,学会查阅资料和运用资料,实在是走上工作岗位前一个必需且必经的步骤。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耐心辅导,严格要求,要切实按大纲要求,用好、用足写作时间(一般是8周到一学期),并充分利用好己有的图书资料,使学生真正掌握写作学术文章的方法、途径和技巧,以为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也要认识到,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机会。当然,大学四年,教师检验学生的学*效果、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毕业论文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生动反映,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综合反馈。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时学*成绩不错,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不一定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这里就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这里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的问题?是否应对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实行分类指导甚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为其人生道路的设计提出某些建议?这些可以说是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一种副产品,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当然,学生的毕业论文对学校来说也是一份财富。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特别优秀的自然是少数,但据本人的经验,每一届学生毕业时,都会留下一部分上乘之作,这些文章可以成为后边学弟学妹的参考,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料。今年上半年,我们系的老师就将过去三届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作了一番整理和加工,以优秀论文集的名义印刷出版,发给每位学生一本,学生都一致赞许,感觉开了眼界,说对写文章很有帮助。

  此外,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写好毕业论文特别是日后能在公开刊物发表,对于启发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人毕业论文写的是中**史题材,毕业不久文章就发表了,自己当时深受鼓舞,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而研究领域就是中**史。此后,自己就一直将研究方向定位于党史,二十年下来,自感在这一领域也小有成就,某些领域还在国内党史界起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毕业论文写作对提高教育质量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提高论文质量就成为永久的话题。这中间论文指导教师起着主要的作用。可以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能力和态度。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对于写学术论文,他们一般还未曾实践过。怎样选择主题,怎样查找资料,怎样组织材料,他们都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甚至手把手地指教。

  但应该说,最*几年,由于高校大幅度扩招,不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年轻教师、低学历教师比例偏大,学生毕业人数远大于教师能指导的学生数,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己成为严峻任务。行政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任务更为艰巨。无奈之下,各学校或二级学院不得不放宽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资格要求,増加每个教师的指导人数。这样一来,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难以保障了。这个问题的解决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经过努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笔者本人作为浙江一所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的负责人,长期担任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的组长和答辩委员会的主任,一直致力于探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经过研究,还是得到了一些心得,在此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提高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在于选好选准指导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并使用好这些资料,通过艰苦的努力写好一篇水*较高的学术论文,这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需要教师自身具备驾驭学术论文的能力。因此,要首先聘任那些学术水*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同时根据可能适当増加其指导的学生数量以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对于年轻老师,可以让他们先做骨干教师的助手,并由老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待掌握了指导工作的规律和基本要求后再让他们独立指导学生。在这里切忌只向他们分配任务,而不对他们进行业务提高,即只布置任务,无落实措施的简单方式。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工作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当然,这一工作在论文答辩阶段就可穿**行。我院这几年,随着毕业生数量不断増加,论文指导需要的教师也越来越多。我们开始规定只有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才有指导资格,现在连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生也在指导论文了,但由于我们一开始就安排他们先做助理,后再独立承担指导任务,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当然,这中间,院系领导和高职称教师还需认真关注年轻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他们指导的论文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在我们学院,这是学院赋予老教师的权力,也是老教师的责任。当然,即使这样,我们的论文指导教师也还是不能满足要求。对此,我们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层次教师,另一方面积极聘请社会各界专家特别是校内专家担任我们的兼职教师,专门指导毕业论文,这大大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矛盾。诚然,优秀教师的引进,不是二级学院所能决定的,但二级学院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与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只从完成任务角度考虑,也许一名助教也完全可以让他去指导论文,但论文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抓毕业论文的质量,还需提高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要督促老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同时又要通过研讨、培训来提高所有教师的指导能力,并鼓励教师通过带学生参加课题研究与教师一起撰写论文,以实现教学相长。

  当然,除去上述条件之外,指导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必须认真负责,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们经常讲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教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需要有对学生、对事业的强烈的爱心,要忠诚于教育事业。而指导毕业论文更是需要教师有这种职业道德。可以说,如果抱着应付、凑合的态度,指导论文也不会是难事,但要真正以高度责任心和对学生的诚挚爱心来对待,则的确是一件比较艰辛的工作。因此,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首先要从教师抓起。对于毕业论文写作,各高校自然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我们学院就规定了五稿(最少四稿)定稿制,对教师的每一次批阅,我们都要求留下文字资料。工作结束,我们要逐一检查,看教师在指导中究竟投入多大的工作量,投入了多大的精力。结合该教师所指导的学生的论文情况,我们对教师的指导工作给出适当评价。对于指导工作不太认真的教师,我们一般在下学年度分配指导任务时,用减少指导学生数的办法予以警示。同时,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事关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培养,各高校历来都十分重视。但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又是一件事关各方面条件的系统工程。这里有学校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等多种因素。作为二级学院,我们负责具体操作,应该说负有第一位的责任,但不管有多少矛盾,我们认为主要矛盾是指导老师的水*、能力和工作态度。抓好这一工作,需要努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指导任务,同时要严格要求教师,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督促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全身心地投入这一工作,兢兢业业地进行指导。这样,毕业论文质量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学生管理论文 2

  本文主要从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谨慎的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最高层次的立法、适用对象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合同制农民工、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考虑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失业保险制度应该包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两个方面、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再就业相联系等,具体请详见。

  一、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法律依据主要为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条例》只是一个行政法规,而立法层次直接决定制度的束力。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最高层次的立法,一方面,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困难。据1998年下半年的统计,全国企业拖欠保险费总额达365亿元;另一方面,导致各种挪用、挤占、截流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层出不穷。从影响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妨碍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就业促进方面的支出。因此,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度的实施需要立法层次的保证,这也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基础。

  二、谨慎的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一)适用对象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合同制农民工。目前我国失业保险主要限于城镇劳动者,而不包括乡镇劳动者和城市农民劳务者。考虑到失业保险的本质特征--普遍性,从理论上讲,所有的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均应包含在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之内。失业保险的对象应包括各种劳动者。

  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之时,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在制订失业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或修改条例时,应适当扩大失业保险的适用对象,将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充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应该允许在城市从事较固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按属地原则加入失业保险。

  (二)考虑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问题。大学生失业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相对存在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因为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根据规定,则刚刚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又是不可能领到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虽然《关于切实做好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将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纳入“低保”范围,但是领取“低保”程序繁杂,条件苛刻。所以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促进再就业,创造财富,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强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功能

  如前所述,失业保险制度应该包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两个方面。相比之下,促进就业更为重要。所谓促进就业是指通过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问题。

  (一)加强职业培训。中国劳动力具有绝对数量多而相对综合素质低的特点,普通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是促进就业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必须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提高再就业培训效果,提高再就业率。有关部门在开展培训前,必须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同时加强对培训对象具体情况的分析,采取个性化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在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等方面,为失业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应该把失业登记部门与劳动部门、职业介绍部门合在一起,在失业人员进行失业人员登记,办理失业金申领程序的同时,进行职业介绍登记,参加劳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再就业率。

  (二)加大基金对再就业的倾斜。加强失业保险的'促进再就业功能,基础便是有资金作保证。对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比例均应显现出倾斜性,以协助失业保险的这一功能的更好发挥,体现失业保险在治理失业方面的主动性。

  1、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

  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结构上,中国偏重单纯的生活保障,在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不能有效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由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用于职业培训项目的基金支出比例,所以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再就业上的资金就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而对再就业支出方面难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再就业的实质性进展受到影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失业保险基金对再就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如德国**使再就业培训经费放在各项失业投入的首位。中国的失业保险法规应扩大保险基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费用的提取比例。在立法上把当前的不确定比例固定下来,明确规定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促进再就业和基本生活方面的法定比例,使再就业方面的支出比例具有刚性。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扩大现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积极加大促进再就业的支持力度。

  2、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再就业相联系

  中国失业保险金的领取与再就业的关联性不大,这种简单发放失业保险金而与促进再就业脱钩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就业,应改进目前的方法,使其与再就业相联系。多数失业保险相对完善的国家对失业者领取失业补贴都有相当严格的制约条件。制定这些限制条件的目的均是为了促进失业人员尽早结束失业状态。如在德国失业保险法中规定,失业者只有努力地寻找工作,接受各方面提供的“合适的”工作机会,才能享受失业补贴;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也规定,如果失业人员在半年内还找不到工作,则取消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可见,西方国家对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均是与再就业行为息息相关的。这种相关联的方式,可以促使失业人员积极寻求就业可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不会给任何惰性创造机会。中国亦应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附加一定条件,而不是只是简单地用时间来约束,具体途径可以包括:对于提前就业者进行补助,补助额为提前时间段内所应领的失业保险金的一定比例,激励失业者寻找就业机会;灵活发放失业保险金,对于有可行创业计划的失业人员,可考虑一次性发放多月的失业保险金,作为其创业资金;对于不积极参加就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可以采用适当减少失业保险金或对于参加失业培训的失业者给予增加失业保险金的方法,鼓励失业人员努力提高技能,尽早就业。

  学生管理论文 3

  摘 要:新一届**强调依法治国,而具体到高校这一社会组织,则应该强调依法治校。本文探讨了法律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希望本文能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法律角度;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

  *来高校涉及法律诉讼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在社会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产生了怀疑。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法律视角看待学生管理问题,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一、明确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权利界定

  在法律视角之下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就必然要明确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范围。高校首先应该明白自身的权责范围,要确保尊重学生的正当权利和义务,高校不能越界行使权力。当前高校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就是无视权利界限“横冲直撞”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正当权利。高校借着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名义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一来就很有可能侵犯学生的权益。所以高校应该明白什么事情是自己的权责范围之内的,又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不应该放手的。因此在有关法律条例之中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权责范围并给予明确的定义划分,重点要对大学生所能享有的正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我们同时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普及,告诉学生他们合法享有的权利,让学生不至于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还毫不知情甚至无动于衷,要帮助学生拿起法律的武器武装自己。另外对于高校方面也要出台相对应的明确系统的法律条文,规定高校法人的地位和高校所能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大部分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而设立的,在行政体系之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其权责范围之内,高校有发放证书、学历证明还有进行惩罚奖励的权利。但是在现行规定的高校权利范围之中有很多都是没有考虑过学生利益的、强制执行的,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公*的,高校在某些方面严重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高校自身有权利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学生在学*结束之后是否能够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等也是由高校自己决定的。不难看出,当前高校是拥有很多的权利的,甚至有很多权利是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的。所以,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应当确定高校的法人地位,让学生在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挽回自己的损失。

  二、积极保证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明确划分高校和学生的权利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积极保证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如果学生的这个权利受到侵害,那么学生应该能够有合法的途径进行申诉。首先,应当在当前法律实行的基础之上扩大其保留原则的适用范围。简单来说就是立法部门应该切实尊重学生的权利,将学生的合法权利放到法律实行范围之内,不能让学生在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连正常申诉的途径都找不到。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确实做出的不正确的事情不能完全由学校一方单独决定,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切实的保护学生权利,要求高校根据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合法的处理。其次,行政诉讼的范围也应该适当的给予扩大。在现行的法律之中我国的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还不能真正做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学生权利方面发生冲突的时候并没有合适的处理手段。最后,是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检查监督体制对高校进行严格的督察,要求学校切实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给予严肃的处理。

  三、严格监督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形成

  除了上述条件之外,我们还应该严格监督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形成,确保高校实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正当权利。在制定的过程之中校长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其沟通联系的作用,通过校长办公室将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还有研究生处等积极的联合起来,按照各自的职责进行任务划分。在进行管理制度规划的过程之中不能是一群人闭门造城,而是要打开门接受学生们的监督,让学生们参加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中来。在制度规划和形成的工作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召开听证会,听取学生代表们的意见。在规划草案形成之后学校应该进行大范围的公示,让学生就自己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提问,同时也要将草案提高上级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查,学生们和上级部门的意见必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还应该进行备份。

  四、保障学生的申诉权利

  法律角度下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在学生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学生要有能够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地方。学校内部需要有学生申诉制度,当问题无法内部解决的时候社会上也要提供合法的渠道让学生进行申诉。所以社会上也应该存在有中立的第三方对学生和高

  学生管理论文 4

  摘 要:

  目前,学校规模扩大,工作繁杂、资料众多,开发一套适合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学生信息是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项数据资源,但其包含的数据量大,涉及的人员面广,而且需要及时更新,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既不易于规范化,管理效率也不高,所以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学生信息管理成为必然的趋势。开发SIMS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而且也加快了查询速度、加强了管理。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使用SQL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使其拥有较大的数据容量和快速的运行机制。而对于后者使用JSP作为开发工具要求应用程序设置用户权限管理,完成信息录入、信息查询、信息修改、信息删除等功能。整个系统在Tomcat5.5服务器上运行,针对不同的用户完成不同的功能。

  关键词: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SP;数据库;信息查询;信息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让工作人员感到头疼,无法及时地更新数据信息,无法获得最快最新的信息,查询效率低下,工作效率下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也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功能模块齐全,用户使用简单。因此,开发这样一套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因此,我们决定利用自己较熟悉的JSP编程,利用SQLServer20xx作后台数据库管理。本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学校学生信息管理处的学生基本信息和详细信息的管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竞赛时操行分奖励分的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

  一、总体设计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块。根据其目前的机构设置,主要有六个模块,分别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操行信息、奖励信息、专业成绩、综合测评及用户信息管理模块。本系统管理员拥有完全的权限管理系统,实现对这些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而学生用户只拥有查询、浏览等操作。

  (一)学生基本信息管理

  为每位在校学生就其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专业、班级、照片、政治面貌、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备案,以同一年入学的学生为单位,部分资料来源于入学档案。并对其信息进行相应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

  (二)学生操行信息管理

  每周定时公布学生*期的早检、查房、查课、卫生、院系表扬、院系批评情况,并对情况恶劣的学生的给予警告,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每月统计总体情况,就每班做一张详细表,其内容包括学生学号、姓名、通报批评和通报表扬等。

  (三)学生奖励信息管理

  统计每位学生参加省级、院级、系级的各种比赛,依照学生手册,及时为学生加上相应的奖励分。至于青年志愿者、拾金不昧者等需加奖励分的,由学工部老师出示证明,并加以公章,然后加其奖励分。

  (四)学生专业成绩管理

  针对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管理员对每个学生的各门成绩进行登记、汇总和上传。该管理完成学生对成绩的查询、浏览、打印等功能,管理员对成绩的各种操作功能。

  (五)学生综合测评管理

  每学期,依据学生专业成绩、操行成绩、奖励成绩,计算出学生综合测评,并对学生进行排名操作。

  (六)用户信息管理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用户的各种权限管理工作,包括登记新用户、老用户找回信息、修改用户密码、修改用户注册信息、删除用户账号等功能,从而方便于用户的管理。

  二、系统模块功能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了对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系统功能描述为:

  (一)登陆功能

  系统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如果谁都能随便登陆系统的话,系统面临的数据将非常的危险,且有可能会受到蓄意破坏者的攻击。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用户必须拥有密码才能登陆到本系统里面。不同的用户其权限也不一样。就想现在网络流行的一种聊天工具一样,分会员和非会员一样,不同的用户享受不同的服务而且权限也不一样,在该系统中把用户权限分成管理员和学生。

  (二)输入功能

  为管理员提供对所有信息的输入功能,便于更好的维护系统。

  (三)查询功能

  为所有用户提供查询的功能,可查询允许范围内的所有信息。

  (四)维护功能

  为学生提供查询,管理员提供对所有信息的修改、删除等功能。

  学生管理论文 5

  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人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奠定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良好基础,学会自我管理,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就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管理好自己,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勃勃生机.创立个性化的班级,使学生共同健康成长。

  一、设立岗位负责制,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班级不仅设有班干职位,还设有许多岗位,如学*组长、作业检查员、读书检查员、班级财物管理员、纪律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等各种各样的管理岗位。有的人管关教室的窗,有的人管关教室的门,有的人管拿粉笔,有的人管宿舍鞋子的摆放,有的人管口盅的放置等,做到每事都有人专管,让班级的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参与班级的管理。每个学生都负责好自己的`岗位,谁做得好就表扬,做不好班级被扣分的就要罚写字背书等。

  多种岗位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一个又一个张扬个性,增长才干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了使每个学生更加丰富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人人一岗位的同时,还实行岗位轮换制,有时一周换一次,有时一个月换一次。让学生体验各种岗位的乐趣,也让学生在工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很好地培养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级,班主任工作就很轻松了。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上中锻炼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各种活动,如讨论会、球类比赛、舞蹈表演,诗文朗诵比赛、画展、出墙报等。学生自定主题,自定活动方式,自定活动方案,自己组织。还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各种活动,每项活动都有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我班学生参加学校篮球比赛,我就由学生选出男女队的队长,然后由队长选出队员参加比赛。开展活动不仅在校内,有时也在校外开展。如利用传统文化节日上街打扫卫生,组织青年志愿者慰问五保户。有时围绕一定的课题,对大自然、社会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激发了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三、打造班级个性,发挥集体的力量,让集体教育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组成成分,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家庭情况等都不一样,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班级的优势,并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发挥这些优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创办班级小报、班级日志,自行设计班歌、班训、班规,体现了班级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了班级精神。创建民主、和谐、理解、支持的班级人际关系。

  在这里,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互动,促使每个人都追求真诚、相信他人,班级的所有成员相互理解、支持和欣赏,形成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最终形成自己的班级个性,班级特色。它能让每一个班级成员在与众不同中产生强烈的班级自豪感,这是班级产生凝聚力的源泉。班级个性特色能让任何班级活动有了保证,让学生有了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一个有个性特色的班级,同学们就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对学生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首先,在班级内开展每月一评。每个月评出学*、体育、卫生、助人、文艺等“明星”。“明星”是这个月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这种评价使班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局面,让受表扬者形成自信,让未受表扬者形成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惯,产生自励。

  其次,是岗位评价,由其他同学对某同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是否满意的评价,如果不满意,其他同学要对他提出更好的建议,帮助他更好地完成他的岗位工作。

  再次,班委会和纪律小组的评价。按照学校操行量化管理的评定细则,每月评一次,综合本月学生的学*、纪律、奖励等情况,评出A、B、C、D、E五个等级,把评定结果上交学校政教处,存到学生的学籍档案里。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人人争上进。

  最后,班主任和家长的评价,由班主任对每个学生一学期来的德、智、体、美、劳作出综合评价,把结果写到学生的报告手册上,向家长汇报。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作出评价后向班主任反馈,共同教育学生。评价视情况对学生及时表彰,自主、全面、及时、富有激励的评价,使学生时刻都受到鼓舞。

  总之,我们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健康成长。


企业薪酬管理论文 (菁华3篇)(扩展8)

——投资管理论文实用五篇

  投资管理论文 1

  公司发展史及其基本情况

  在尽职调查之初,首先应该对企业做最初步的了解,主要需要了解的内容包括: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名称、股东、高管人员、经营业务以及注册资本的变动,深入了解变动的原因,熟悉企业发展史,判断高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分析发生的变动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手续是否齐全,企业实际股东控制人与账面或者企业章程是否一致;企业的下属机构、合资企业、与联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与经营情况;了解企业原股东与高管人员的动向,分析对企业是否存在潜在的影响;了解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其变动,特别关注股权否有纠纷,要判断该纠纷是否可控。在本阶段需要搜集的资料有:企业最新的营业执照;企业最初的验资报告或者资信证明等相关类似文件;企业最初设置的章程、合同以及日后每一次变更的章程、合同;现有股东的营业执照以及其*三到五年的财务报表;最初投资人的账面记录(进账单等证明)、所有增资的账面记录以及企业账面上实收资本的变动情况;其他法律和行政文件,如房产证、专利证、名誉证明、技术鉴定证明以及行政单位办法的其他证书;下属单位、合资单位以及联营企业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文件,如营业执照、房产证明、专利证明等;与该企业有关的所有介绍与宣传资料,如企业标识等。

  公司的财务情况

  财务状况是投资企业最关心的部分,所以调查花费的精力也会较大。

  第一,对企业会计制度与财务状况方面的调查。了解企业现在实行的会计制度,高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相关法规的了解程度,以此判断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合格;了解企业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搜集企业*年来的财务数据与统计数据,比较账面与实际是否相符;分析*年来的财务报表,了解其中的变动,以及是否有不真实数据存在;了解企业的注册资本以及其变动情况,变动是否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第二,对企业主要资产项目情况的调查。了解企业的主要资产项目及其分布情况,账实是否相符,是否有虚增现象;了解企业资产项目权利的完整性,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坏账、土地房屋对价不清、存货偏离实际价值等情况;了解企业是否有资产抵押现象。

  第三,对企业负债和权益项目的调查。了解企业主要的负债和权益项目以及其分布情况,分析账实相符程度,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债务;了解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和有息负债额,根据相关指标判断负债额是否合理,以及利息与负债是否相符;企业清偿债务的能力和情况,支付结算的内部控制有无重大风险;了解企业的长期挂账负债,谨慎评估企业的应付债务增值;是否存在拖欠工资现象。

  第四,纳税方面。了解企业最*几年的纳税情况,是否有税收优惠项目,其是否影响了公司利润;当地的税收政策,以及**对企业的态度和影响。该阶段需要搜集的资料有:企业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及其变动;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以及工作流程安排;公司*几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及税务代理报告;企业*几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息保障倍数;注册资本变更的相关文件以及历次变更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以及相关的验资报告;各项资产的账面余额,以及主要资产的对账清单;固定资产的项目清单和相关证明,如土地使用权、放映租赁协议;财产抵押合同;主要资产的投保情况;主要负债的账面余额;银行贷款、抵押、担保情况,以及利率和金额;公司所纳税种、税率,是否有拖欠行为;是否有纳税优惠项目,优惠金额;企业所在地区**相关部门的联系电话与人员。

  企业主营产品与所处行业

  尽职调查中需要对企业所处行业做调查,但是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在调查中尽量搜集资料,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前景有准确的把握。了解公司所处行业的特点,行业进入门槛,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以及销售利润情况;了解公司在行业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企业的主要经销商和供应商,企业在市场中的讨价能力;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发展前景;其他国家同行业情况;行业内生产、需求变化与未来预测,例如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增长情况;了解主营产品的生产工艺与成本构成,以及市场价格;行业内的竞争情况,以及竞争发展态势;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情况,如名称、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关财务情况和指标、营销策略、竞争优势、股东背景等;竞争对手在竞争中的策略。需要搜集的资料有:国家的相关政策导向,是支持行业还在淘汰产业;行业统计资料,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情况;产品标准与可行性报告等;产品经销商与供应商的名单和分布情况;产品广告文书;*几年的行业内情况的分析指标数据,分析其发展趋势与前景;竞争对手的财务数据、产品情况。

  企业所在地情况

  这一点对于境外企业投资尤其重要,对投资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宗教信仰、观念、对企业的态度等,以判断投资该企业是否会受到当地民众的反对;了解当地的**政策,包括当地**在人力、安全、环境以及水电供应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以及对该企业所处的态度是如何;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分析地理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适合长期投资;企业是否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该阶段所需要搜集的资料比较复杂、不易获得,而且主观性较强,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积极与当地**接洽了解。

  企业的内控情况

  一个企业是否健康,要看企业的内控情况。如企业的“三会”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企业的战略是否清晰,是否可行;组织架构是否合理,相关不相容业务是否分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合理,相关激励政策是否科学。

  企业团队情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首先是负责人是否有做大做强的决心,看负责人是否有与企业共存亡的意志。管理人员要有激情和敢于承担责任的风格。主要科技人员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和必胜的信心。尽职调查中所需要了解的内容不止如此,还需要了解企业的技术情况、销售情况、公司管理情况以及发展规划等,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对外投资之后的风险控制

  投资单位在进行尽职调查之后,若各项实际情况符合要求,会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投资,但是决定投资之后,为了保障投资单位的利益,依然需要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一)对外投资的执行环节

  首先,投资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外投资事宜,不同的对外投资项目应该选择不同的人员负责,负责人员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定期分析对外投资质量,若有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根据需要向被投资企业派驻相关人员,可以包括监督人员、财务人员、其他管理人员等,派驻人员定期提供相关报告,并需要对派驻人员做业绩考评。并且需要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规范其会计制度,保障相关权益证书的安全。最后,被投资单位的财会部门与派驻人员应该定期核对有关投资的账目,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二)对外投资的处置环节

  对外投资的处置环节包括收回、转让与核销,加强对外投资处置环节的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决定对外投资收回、转让或者核销时,应该集体决策,并依照规定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若收回对外投资,应该及时足额的取回。若转让对外投资,应该由相关人员或者第三方机构确定转让价格,并报相关部门批准。若核销对外投资,需要取得核销对外投资原因的书面证明。第二,投资单位的财务部门或者对外投资负责部门应该严格审核与对外投资处置相关的法律文书、清单等,并及时作出会计处理。

  (三)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

  对外投资的监督检查是保证对外投资安全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其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第一,负责对外投资业务的负责人员是否适合该岗位,岗位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第二,监督对外投资业务在授权审批时是否由违规行为发生;第三,对外投资业务的执行情况,考察是否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投资期间所获得的收益是否及时入账,定期检查权益证书和相关凭证;第四,对外投资期间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监督检查部门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并向管理层报告。

  结束语

  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收益、满足经营需要,但是也会相应的带来投资风险。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需要投资单位在投资之前的尽职调查中做好充分的工作,以及加强对投资之后的管理。对外投资的发展日益壮大,若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懂得控制风险。

  投资管理论文 2

  摘要:这里对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提出了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合同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风险识别;风险防范;管理要点

  0引言

  随着建设进程加深,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逐渐与国际接轨。现在我国建设投资呈多元化,国内的外资项目均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合同管理体制是规范市场行为和防范投资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

  1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分析

  工程合同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合同条款中存在的陷阱。在执行合同时,承包方或业主据此提出索赔或反索赔;二是合同本身带来的风险。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业主经常用较苛刻的合同条款把风险转移给承包方或承包方为了取得工程承包权主动提出优惠条件造成风险承担上的不*衡。

  1.1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带来的风险

  固定价格合同用于工期较短、工艺较简单的工程。双方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式,在约定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业主较喜欢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因为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承包方索赔机会少,业主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工程结算简单。这种合同形式,承包方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一是价格风险,例如报价计算错误、漏报项目等。二是工程量风险,因做标期时间太短,投标单位无法具体计算工程量,只能依据经验或简单的数据估算。这使投标单位处于两难境地:算高了,中标的机会不大;算低了,自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亏损。

  1.2合同条款标准不明确带来的风险

  工程项目由于具有单件性、生产和技术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合同的复杂性。合同中涉及许多标准和细节问题。以工程质量为例,若在专用条款中对于“约定标准”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或缺乏可操作性,承包方很可能造成拆除重建的返工损失,反过来说,建设方也可能会造成永久的质量问题,为以后的生产经营造成隐患。

  1.3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所带来的风险

  无论是工程前期的招标和投标、中间过程中的变更,还是工程的洽商,这些方面的书面协议和文件在合同文件中具有最高效力,而且签署在后的高于签署在前的。假如在整个工程合同的执行过程中,签署文件时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现象,而且是不利于自己一方的条款,那么会带来额外的损失。

  1.4工程作业过程中设计变更带来的风险

  在工程作业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的工艺和技术的复杂性,经常涉及工作量及其他方面的变更。这些变更必须经工程师的书面同意,否则,承包方擅自变更,即使是合理的,也要赔偿损失,而且延误工期易导致业主的反索赔。

  1.5工程款支付约定中的风险

  工程价款的支付可分为四个阶段: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最终结算款和保留金。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甲乙双方矛盾存在的焦点,进度款的拖欠或提前支付都会给双方带来一定的风险。此条款若是不明确,会给日后合同的实施带来经济纠纷和困难。

  2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措施

  在合同管理中进行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规避风险,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分析出的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措施,进行针对性防范。

  2.1做好合同签订前的招、投标工作,完善专用条款

  目前国家已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新的计价模式给予了企业发挥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舞台,同时也使其承担着一定的竞争风险。清单计价模式存在的风险有:1)清单有漏项的风险;2)清单项目的特征存在描述不完整或不准确的风险;3)“综合单价”的确定必须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企业若想降低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潜在投资风险,必须分析在此种模式下施工合同履行期间可能碰到的问题并认真进行研究,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渗透于确定合同条款的过程之中,完善专用条款,增加合同的约束力。

  2.2利用专用条款,避免工程结算时的风险

  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工程结算问题:1)工程量的变化设计变更会直接影响工程数量,改变项目的内容,演变出新的清单项目,引起合同价格的变化。2)计费基数的变化分部分项工程量的数量变化引起措施费因计算基数变化而改变。分部分项工程量的数量变化和措施费的变化还会引起规费和税金的改变。3)材料价格的变化在工程合同履行期间,招标人自购材料价格发生变化,或投标人报价中的材料价格发生变化,或遇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工布价格调整等,均会引起承包价格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解决办法。签订合同时,将其列入专用条款,加以约定“合同价款及调整”的变化范围、幅度以及调整的具体办法等,从而避免结算时的损失风险。

  2.3加强索赔管理,把风险损失减少至最低

  索赔源自合同,终于合同在项目管理人员中树立索赔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布满风险的投资市场中,索赔是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是业主方、监理工程师和承包方之间一项正常且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业务,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正当权利要求。2.3.1合同条件对于索赔的重要性索赔的证据:第一是合同,第二是书面证据,第三是双方的关系。合同条件对于索赔十分重要,如事先无明确规定的则依情况酌情处理,这样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工期损失。2.3.2索赔的及时性任何事件的索赔都应在索赔事件发生之时而不是之后向对方进行索赔。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FIDIC合同对许多索赔都有具体的时间范围。例如对工期的索赔,索赔一方应在28d内向对方或其代表提出书面的索赔请求,否则对方有权拒绝索赔要求。2.3.3索赔程序的合理性当索赔事件发生时,当事人必须在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书面的索赔申请。当索赔申请被批准后,提出正式的索赔报告,并附有索赔资料和具体的索赔计算书。2.3.4索赔资料的完整性只有实际发生了经济损失或工期延误,一方才能向另一方提出索赔。提出索赔申请必须有确凿的证据,索赔申请才能获得批准。所以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汇总、分类、保管,以便在索赔事件发生时能提供完整的资料。

  3企业合同管理要点

  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已面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项目竞争价格中包含的利润逐渐减少,合同风险增大。市场竞争越激烈,越要重视合同和合同管理,才能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系统。作为建设单位,必须建立合同专门管理机构,对合同实行系统管理,这个机构等同于企业三总室。各工程项目部也应设立专职合同管理人员,隶属于企业合同专门管理机构,将合同管理系统分为公司级和项目级两级。制定完善可行的合同制度。包括合同的审查批准制度、合同使用登记制度、合同统计考查制度、合同信息管理制度。利用科学方法,利用统计数字反馈合同的谈判成功率、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等,通过这些数据为企业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好合同签订时的管理工作,为履行合同打好基础。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机构复杂,受环境影响大,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这就要求在签订工程合同时,合同内容完整、条款明确严密。合同的三要素是工期、质量、价格,在制定这三大目标值时,要考虑合同签订后企业的履行可行性,减少合同履行的风险系数。

  4小结

  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必须以合同为核心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在合同签订时,每写一个条款都要想到将来的可操作性和其他情况的产生;合同当事人(甲方和乙方)都必须对合同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合理,条款是否完整、清楚、准确,风险是否合理分担等进行全面审查;分析评价每一合同条款执行的法律后果以及隐含的风险,有针对性的地采取保护措施。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条文执行,定期检查合同执行的情况,避免合同管理不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投资管理论文 3

  在国家经济全力转型的大环境下,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特定的社会背景,国家重点选择了高铁、石油、天然气、核电、煤炭清洁利用等作为重要领域来发展,特别是煤炭的综合利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由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能源消费中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面对安全和环保这条红线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效益上都要不断探索前进。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大型投资项目管理中,特别是工艺路线还没有大规模展开应用的项目,要特别加强管理,充分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反复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高度关注外部条件的变化,这些对一个大型投资项目来说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对此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下大型煤化工项目管理的几点启示。

  一、项目组织机构合理设置是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个项目的管理模式决定了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模式,通过几年来摸索和分析可以看出 ,一个项目选取了好的组织机构设置是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国家组织机构在通过改革的方式不断进行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组织框架模式,项目上也应该如此。因此项目在建设初期就要积极选取适合本项目特点组织机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设置机构和部门,达到“政令畅通、各尽其责、相互协作”的目的,使工作快速有效推进。像煤炭高效利用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在上百亿以上的大型项目,它与电厂、铁路这样“短*快”的项目有很大区别,管理上也应该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应根据基建期和生产期侧重点不同,组织机构要及时调整。在基建期要侧重工程管理,怎样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各部门设置是否健全和职能定位是否准确是关键,既要相互监督又要相互促进。我个人认为应该强化工程与计划、工程与质量监督、工程与安全之间的准确定位。工程和计划应该是有机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工程中往往是分离的,建设和结算是“两条路”,这样往往导致的结果是工程造价无法控制,同时结算要滞后于工程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是工程管理很大的一个制约因素。工程质量监督更应该是工程质量的一道有效保障,目前在国内工程监理机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大型投资项目质量监督更应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因此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应该分开设置,并配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目前是当今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 ,因此应该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设在工程管理部门中,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安全管理职能。 当转入生产期后,相关部室应该立即转变职能,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二、抓好前期项目的管理是关键

  项目前期工作针对一个项目而言就好比婴儿在母体中的“十月怀胎”,未来孩子发育的好坏与在母体中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几乎是所有的国企和民企在确定投资一个项目的时候,依托设计院编制可研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拿到环保、国土、林业、消防等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最终获得***的核准之后前期工作就结束,立即转入建设期,使项目能尽快投产达效,这是所有投资者的心态。对于一个技术路线成熟的项目而言,这种理论应该是可行的,但对于煤化工而言,煤化工是高温、高压的高危行业,工艺技术十分复杂,非标设备多,对安全、环保的要求极为严格,在化工行业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五年设计、三年建成、一朝投产”,因此,上煤化工项目一定是该三年就三年,需五载就五载,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前期工作更应该如此。我认为除办理各项前期手续外,前期工作更应该关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工艺路线的选取上要慎之又慎,工艺路线对于煤化工来说是灵魂,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对于煤化工来说应该是国家特定时期“产物”,根据中国富煤的基本国情,要走出一条煤炭高效利用的道路,在十二五期间开始正式大规模建设,可以说是新兴产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国家还在示范阶段,因此要高度重视工艺路线的选取,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论证,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仔细的研究,结合具体工艺一定要有相关的试验数据进行支撑,特别是原料煤的各项指标更是工艺路线选取基石,具备条件时一定要试烧已获得煤种工业化第一手数据。二是要充分考虑到核准的各项数据将来实际生产是否能达标,特别是涉及到安全和环保方案变化以及重要参数,一定要仔细审核后方能上报,否则实际运行达不到批复的要求,将来会给企业环保和安全带来很大压力,企业很难维持稳定运行,经济效益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切记“先核准”、“有问题在工程建设中解决”的思想。三是在前期中要充分考虑到建设周期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在编制可研时都编制比较理想的工期,实际很难与之匹配,特别是建设周期过长的情况下,企业投资增大,风险也会加大很多,因此在编制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要清醒的看到未来工期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投资带来的风险。因此前期工作对一个煤化工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要认真仔细对待前期工作。

  三、企业依法依归建设是保障

  企业依法依规建设是企业取得合法身份的唯一途径。企业从最开始的核准、施工许可到最后试生产、竣工验收、生产许可全部验收通过,才标志着一个企业从前期、基建、试生产到正式投产的合法依归性。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加大对企业依法依规建设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我国正处于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最大的时刻,也不允许企业再有任何超标排放,我们也清楚看到企业超标排放所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认为企业应该抓好依法依归建设问题应该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要高度重视合法依归建设问题,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全面推进合法依归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各个环节有序推进。二是要严格执行批复文件中所涉及的方案和重要参数,如有变更立即向相关部门备案。三是要加快环保和安全设施建设,确保环保项目“三同时”,因为这是取得相关手续的前提,这是很多企业所疏忽的地方,最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四是重点关注目前国家对环保政策的变化,如国家要求锅炉脱销在20xx年7月1日前全部改造完成,这种强制性条例必须提前实施,否则无法合法生产。

  四、强化工程进度管理 严控工程造价

  工程建设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这是一门很有内涵的学科,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工程建设进度要科学合理把握,真正做到“主体装置和辅助设施同步、投资计划与节点进度同步、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同步、生产经营与经济效益同步”,才能体现工程进度管理的内涵,同时也能真正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投资在最合理的时间段内能有效降低财务费用。

  另外要千方百计保证投资不能超概算,企业上项目时,往往需要通过科学测算,制定概算。项目的投资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自然是越少越好,一旦项目投资超过这个界,日后会因折旧和利息负担过大,产品难以消化,项目将很难盈利。因此企业要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的发展理念,严格控制造价。

  综上所述,这是我在大型煤化工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几点启示,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短缺,用量增幅较大时期,煤炭高效利用是符合能源结构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也符合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国情,但安全和环保这条红线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目前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污染给大气环境带来的后果,因此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能逾越“红线”,要对企业的未来各项指标进行仔细的论证和研究,加强企业管理,确保企业合法依规生产,获得企业的最大效益,为煤化工的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投资管理论文 4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的风险投资实践,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运作中的管理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风险控制。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 管理风险 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投资管理论文 5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和财务风险特点,结合现阶段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期在理论层面对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起到借鉴意义,提高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水*。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国有投资公司以国有资本为营运对象,通过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参股、控股及债权投资等形式,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以及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国有投资公司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往往会给投资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经成为国有投资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策略之一。加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公司有效实现各种风险规避,减少不可预测因素对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不利影响,促使公司稳序、健康运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国有公司建立高效的内控机制,增强公司创新发展能力。国有投资公司为了更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和产业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二、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类型和特点

  (一)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财务风险指的是在企业开展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具有其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撤资风险。

  1筹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正确方式、通过适当筹资渠道取得投资资金。在筹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资本结构失衡,过高的负债比率、利率导致债务到期无力偿还,产生财务风险。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资金,以及银行借款,筹资渠道比较少,负债筹资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通过财务杠杆放大公司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带来的预期效益难以预料,投资过程中的损失,都将对公司形成风险。国有投资公司投资阶段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部分投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未按照标准进行全面详尽、实地的尽职调查,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是国有投资公司面对的主要投资风险。

  3.撤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在参与项目投资后,资本的退出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审批,涉及程序较为繁琐。国有投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时,由于股权投资的周期较长,撤资机制也不完善,国有投资公司准备撤资的时候,会出现资金难以回收的情况,不能及时使货币资金回笼,往往会形成公司的撤资风险。

  (二)国有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的特点

  1.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产权关系复杂。国有投资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投资,在公司实际经营中往往会形式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控股的形式,交叉控股增加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2.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综合性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主要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手段方式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实施管理,涉及面广,只要涉及到资金运营都属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国有投资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发生的风险损失最终都会有财务风险来显示,都会造成公司的财务困境和财务风险,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强。

  3.国有投资公司投资领域广。国有投资公司投资经营的业务领域广泛,多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产业同时投资,投资领域涉及范围较广。在投资形式上,国有投资公司多采用股权投资,投资客体较多,往往都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加上投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变化,导致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

  三、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控制有待提高。由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和渠道相对稳定,创新性不强,加上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管理层乃至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进而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较弱,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异常时,公司往往对风险威胁的反应滞后,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失。

  (二)筹资来源单一,资本结构存在风险。目前,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融资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投资项目缺乏专业性管理,对投资过程中的资金缺口主要是通过自己向银行进行临时贷款,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时,投资扩张所需要的资金无法通过自有资金满足,一般会通过发债或者通过贷款来进行筹资,增加公司的负债,当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差,或者偿还债款的能力受到限制,国有投资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容易出现经营受困和财务偿还危机,加大财务风险。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风险控制薄弱。现阶段国有投资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家作为国有投资公司的所有者,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其财务风险控制薄弱。同时国有投资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成为子公司的重要股东,以委派财务总监监事、董事对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当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时,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就不能有效行使权利,监督机制也会失效,导致国有投资公司掌握子公司信息严重不对称,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公司经营信息,财务风险控制会薄弱无力。

  (四)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手段落后,管理效率较低。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业务较多,投资项目、控参股公司的数据量较大,财务数据分析比较复杂,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效率低,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风险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欠缺,风险管理VAR法、压力测试方法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法在企业中很少应用,对于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风险事件的预判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加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部管控能力。财务风险存在于国有投资公司的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中,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国有投资公司在经营与管理中,应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始终,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各自的职责内作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国有投资公司要在公司内部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观念,培育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使之成为公司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遍布于公司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而不是只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进行风险管理。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国有投资公司要不断学*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内部控制手段,认真消化吸收,切实将其运用并融入到自身企业的管理中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格局,形成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让其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

  (三)明确投资定位、拓展筹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国有投资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投资的产业、方向和目标。在需要投资时,应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即将投资的项目,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下一步的决策。加强对项目投资后的管理,针对投资后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一定应对。在筹资风险管理中,以既定方案的投资预期回报率为依据,选择恰当、合理、最优的筹资方式和渠道,确定融资结构和资金成本,避免因为筹资困难而产生财务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管理效率。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获取公司内部投资交易及子公司治理各方信息,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发生,降低财务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收集所投资子公司的数据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有效财务指标。在投资经营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置控制点,根据公司及行业特点和标准划分风险的等级,分析数据库中的信息对融资、投资以及资金的运营做出风险预警,做出防范措施,确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对国有投资公司来讲,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国有投资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深入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目标,为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