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

首页 / 礼仪 / | 礼仪

*传统礼仪小故事1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一生的成就,与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是一位集慈爱、严格、智慧于一身的伟大的母亲,早在孟子幼年时候,便位后人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孟子成年娶妻后,孟母仍不断利用处理家庭生活的琐事等去启发、教育他,帮助他从各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格。

  有一次,孟子的妻子在房间里休息,因为是独自一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将两腿**坐着。这时,孟子推门进来,一看见妻子这样坐着,非常生气。

  原来,古人称这种双腿向前**坐为箕踞,箕踞向人是非常不礼貌的。孟子一声不吭就走出去,看到孟母,便说:“我要把妻子休回娘家去。”孟母问他:“这是为什么?”孟子说:“她既不懂礼貌,又没有仪态。”孟母又问:“因为什么而认为她没礼貌呢?”,“她双腿**坐着,箕踞向人,”孟子回道:“所以要休她。”“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呢?”孟母问。

  孟子便把刚才的一幕说给孟母听,孟母听完后说:“那么没礼貌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妻子。难道你忘了《礼记》上是怎么教人的?进屋前,要先问一下里面是谁;上厅堂时,要高声说话;为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进房后,眼睛应向下看。你想想,卧室是休息的地方,你不出声、不低头就闯了进去,已经先失了礼,怎么能责备别人没礼貌呢?没礼貌的人是你自己呀!”

  一*话说得孟子心服口服,再也没提什么休妻子回娘家的话了。

*传统礼仪小故事2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传统礼仪小故事3

  *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孝传五世”的故事。

  故事是说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这则古代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希望自己的儿女孝顺自己,那么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孝敬长辈,做好榜样作用,这样一家人不仅和睦,而且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能够得到传承。

*传统礼仪小故事4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传统礼仪小故事5

  “曾子避*”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子上站起来,走到*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是一种非常礼貌的举动,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


*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1)

——职场礼仪小故事

职场礼仪小故事

职场礼仪小故事1

  老虎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职场礼仪小故事2

  职场礼仪的小故事一:注重细节

  陈小姐在宾馆开电梯。有位中年男子乘电梯时,经常会抱着一大堆书报,有时在电梯里难免掉了几份书报,陈小姐每次见状总不厌其烦地为中年男子捡起书报。有趣的是,她从没问及中年男子从事何种职业。彼此每次顶多是“谢谢你”和“不客气”的情形。

  一次,中年男子说完“谢谢你”时,陈就说:”你不必每次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中年男子依然表明自己的观点:“你的工作只要开好电梯就行了,却每次不声不响地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当然要说‘谢谢’才合乎情理。”日复一日,陈一如既往为中年男子捡起掉落在电梯里的书报,依旧没问中年男子的身份。

  职场礼仪的小故事二:

  一天,那位中年男子突然对陈小姐说:“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陈小姐笑道:“叫我小陈就可以了。”中年男子又说:“你怎么一直不问我是做什么的?”陈小姐若有所思地说:“反正你在这座宾馆上面办公嘛。”

  这天早上,中年男子发现陈小姐不在电梯里了。大厅的清洁工告诉中年男子:“宾馆效益下滑,上层研究后决定将电梯小姐辞退。”中年男子通过宾馆人事部找到了陈的住址:“陈小姐,我们商务公司要招聘两名接待员,就是接接电话或者给客人倒倒开水的工作,你的为人告诉我你能胜任这份差使。”这时,陈小姐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务公司的副总。上面这则有关职场礼仪的小故事中,就是小陈每天一个小小的动作,体现了她比较专业的职场礼仪,也正是这细小的职场礼仪为她赢得了这家商务公司副总的青睐,也给自己赢得了工作的机会。

  有的时候,注重礼仪细节使你通向成功之道。

  求职礼仪小故事二:面试之际有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都知道,面试是决定求职者前途命运的竞技场,大多数求职者都会急于用充分的表达来展现自已,甚至惟恐言之不尽。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无言”也是一种表现的方式,就像美术中的“留白”一样,同样达到实现让对方认可的效果。

  许多求职者仗着聪明,往往不等招聘考官把话问完,就中途插嘴,因此常发生错误,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损失,不只是弄错了问话的意图,中途打断对方,插嘴回答,也有失礼貌。

  有关职场礼仪的小故事

  不知道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倾听者,面试考察自然会败北。耐心听完主考官的问题,弄清楚他要你回答的究竟是什么?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唯唯诺诺,仿佛都听进去了,等别人说完,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些什么?”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时的心不在焉,听漏了重点,对说话的人来说却是件很失礼的事。

  所以参加面试,一定要集中精神,细心地听完对方讲话,倾听对方说话的神情也很重要,听主考官说话时,眼睛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张,呆呆地听,甚至重复发问好几次,都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有人常会轻率地问:“刚才这个问题,能解释一下吗?”或者说:“我不太明白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这些对面试的你都是不利的。你宁可聪明一点地表示:“据我听到的,你的意思是否是这样?”即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

职场礼仪小故事3

  【辞职】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职场礼仪:决定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而职场礼仪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怎样把客户服务放在首位,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窗口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做好服务工作,不仅需要职业技能,更需要懂得礼仪规范:热情周到的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灵活、规范的事件处理能力。掌握必要的职业礼仪必定会让人在职场中更上一层楼。

  我们生活在重形象、讲礼仪的商业时代,形象专业,是外秀,礼节得体,是内慧,仪礼并重,所谓:“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商务的礼仪,从专业形象设计开始,它与身材和美貌无关, “简单的修饰+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仪态=专业的形象。”现代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但交际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着实不易。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于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一般在15秒内形成。那么,那些15秒的礼仪你做到了吗?你在适当的时候微笑了吗?你的微笑是真诚的吗?你的身体姿势适当吗?你是否注意不交叉双臂没有摆出防卫姿势?你是否注意将身体倾向讲话者而不是后仰了?你的声音是否充满了热情?你表示出对别人讲话的兴趣了吗?你是否做到在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里眼睛在看着讲话者?你有没有不停地转移视线或死死盯住讲话的人?你是否做到过一段时间就点点头或露出赞同的表情?

  职场礼仪的重要性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所以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

  1、 仪表端庄,仪容整洁

  无论是男职员还是女职员,上班时应着职业装。有些企业要求统一着装,以体现严谨、高效率的工作作风,加深客人对企业的视觉印象。有些企业虽然没有统一服装,但都对上班时的服装提出明确的要求。

  男士上班应穿白衬衣或西服,扎领带。衬衣的下摆一定要扎入裤腰里。应穿深色的皮鞋。服装必须干净、*整,不应穿花衬衣、拖鞋、运动服上班。不留胡须、不留长发,头发梳理要美观大方,才能衬托出本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对工作的责任感。

  女士上班应着西服套裙或连衣裙,颜色不要太鲜艳、太花梢。上班不宜穿太暴露、过透、太紧身的服装或超短裙,也不能穿奇装异服、休闲装、运动装、牛仔装等。应穿皮鞋上班,皮鞋的颜色要比服装的颜色深。应穿透明的长筒丝袜,袜口不能露在裙口下,不能有钩破的洞。不应穿凉鞋和旅游鞋上班。佩戴首饰要适当,符合规范。发型以保守为佳,不能新潮。最好化淡妆上班,以体现女性端庄、文雅、自尊自重的形象。

  2、 言语友善,举止优雅

  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站坐行走,举手投足,目光表情,都能折射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管理水*。

  真诚微笑是一般社交场合最佳心态的表现。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对他人的宽宏和友善,是稳重成熟的表现。微笑是自信、是真诚、是自尊、是魅力的体现。上班时与同事、领导微笑问好,下班微笑道别。接待人物、邀请、致谢都应有真诚的微笑。不要把喜怒哀乐都流露于脸上,否则会让人感到你不够成熟、自制力不强。

  在办公室讲话时话语要谦和,声音要轻,不要在办公室、过道上大声呼唤同事和上级。无论是对同事、上级还是来访者,都应使用文盟用语。在办公室里,说话不要刻薄,与同事开玩笑要适度,不能挖苦别人、恶语伤人,更不要在背后议论领导和同事。

  体态优雅的公司职员行为举止应稳重、自然、大方、有风度。走路时身体挺直,步速适中、稳重、抬头挺胸,给人以正直、积极、自信的好印象。不要风风火火、慌慌张张,让人感到你缺乏工作能力。坐姿要优美,腰挺直,头正,不要趴在办公桌上,歪靠在椅子上。有人来访时,应点头或鞠躬致意,不能不理不睬。工作期间不能吃东西、剪指甲、唱歌、化妆,与同事追追打打有失体面。谈话时手势要适度,不要手舞足蹈,过于做作。

  3、恪守职责,高效稳妥

  公司职员应树立敬业爱岗的精神,努力使自己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开创性地干好自己的的本职工作。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讲究效率,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领导交给任务时,应该愉快接受,做好记录,确保准确。然后认真办理,及时汇报,恪尽职守,严守机密。

职场礼仪小故事4

  一只火鸡和一头公牛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树顶上去,”火鸡叹口气道,“但是我没有那份力气。”“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吃点我的粪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一团牛粪,发现它真的使自己有力气到达树的第一个分叉处。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粪以后,火鸡到达了树的第二个分叉处。最终,两星期后,火鸡非常骄傲地站在了树的顶端。但不幸的是,没多久,它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并且农夫非常利索地就将火鸡射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牛粪(狗屎运)也许能使你抵达顶峰,但它不能使你永远呆在那儿。

职场礼仪小故事5

  表演大师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职场礼仪小故事6

  辞职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职场礼仪小故事7

  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

  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

  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

  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启示录:与团队格格不入,问题来自于自己!有些人会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是认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无法理解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

  像这样的人,必须试着认清自己,试着认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

  而一个组织也没必要为了失掉这样一只“鸽子”而遗憾。

  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领导能力不是天生的,人们完全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获得这种能力。

  因此,领导者要想成功地改变员工,首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领导特质。

  对领导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

  领导者拥有这种管理能力,不是为了控制和命令员工,而是为了支持、帮助员工的发展与成长。

  在这变幻莫测的全球竞争时代,公司高层与其苦苦追寻“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不如将眼光放远,锁定员工的才智与热情,这是公司取之不尽的宝藏,公司必须找到适当的途径将他们释放出来。

  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管理从控制员工,转向为相信员工潜力、鼓舞员工热情。

职场礼仪小故事8

  懂得适可而止

  那天,一个同志问我:"金教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我跟他开玩笑,我说:"挣得跟别的教授差不多。"

  所答非所问,就是不想跟你深入探讨。

  没想到他很认真地追问:"那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

  我说:"国家给多少就是多少。"

  他又再接再厉:"国家到底给你多少?"

  分析:在有效沟通环节上出了问题,过于好奇或者过于关心都会给别人带来难堪,最终招致别人反感。

职场礼仪小故事9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启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职场礼仪小故事10

维修机器

  某公司招聘一名维修部主管,在经过几轮残酷的淘汰考核之后,应聘人数从几十人减到最后两人,他们分别是小张和小李。

  最后一轮考核总经理亲自出场,给了他们每人一部残旧不堪的坏机器,然后叫他们修理。

  小张把机器拆开,仔细地检查内部的每个零件,不一会儿,他皱起了眉头。总经理看了笑着问:“可以修好吗?”小张犹豫片刻,自信地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一定能修好的,请放心好了。”

  总经理又看了看小李这边,他也是把机器拆了个“粉碎”,仔细地检查,过了一会儿,也皱起了眉头。总经理又问:“可以修好吗?”小李笑了笑:“对不起,这部机器实在是修不好,很抱歉。”

  最后应聘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是小李。小张不解地望着总经理,想寻找答案。总经理笑了笑:“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部机器是无法修好的,无论你下的功夫有多深,针是无论如何也磨不成铁棒的。”

  职场专家有话说:

  相当赞同总经理的选择,如果是招聘维修员,我可能会选择努力而执着的小张,因为基层员工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执行,听话而执着的员工,至少是一种不坏的选择。但是招聘维修主管,总经理选择小李相当明智,因为主管的职责不仅仅是执行,更重要的是选择。

  上个世纪,一位老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不但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个老人就是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

职场礼仪小故事11

  20多年前,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想要招聘一名助理。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一时间,应征者云集。经过严格的初选、复试、面试,总经理最终挑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青年。

  副总经理对于他的决定有些不理解,于是问他:那个青年胜在哪里呢?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受任何人的推荐,而且毫无经验。

  总经理告诉他:的确,他没带来介绍信,刚刚从大学毕业,一点经验也没有。但他有很多东西更可贵。他进来的时候在门口蹭掉了脚下带的土,进门后又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身体上有些残疾的面试者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也是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

  总经理顿了顿,接着说:面试之前,我在地板上扔了本书,其他所有人都从书上迈了过去,而这个青年却把它捡起来了,并放回桌子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在我看来,这些细节就是最好的介绍信,这些修养是一个人最最要的品牌形象。

职场礼仪小故事12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启示

  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将头脑扩大一毫米

  美国有一间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部雀跃万分。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及第十二年时,则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部对此三年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部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要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5万元。是否过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年轻经理。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mm。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倍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启示

  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当我们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或新创意时,千万别将脑袋密封,置之于后,应该将脑袋打开1mm,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也许一个新的创见,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不少启示,从而改进业绩,改善生活。

  v 水上漂功夫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启示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型的团队。

  职场礼仪的细节守则

  职场礼仪看上去似乎并不会对你的职业生涯带来直接损失,但是,如果不能给予重视,则会大幅度降低你的专业形象和个人信赖度,疏远你的人际关系,让成功与你失之交臂!现在就来看看还有哪些礼仪细节被你忽视了。

  守则1

  即便是接一个普通的电话,也要用令人愉快的声音,并且快速响应对方!拿起电话的时后,你永远都要记得主动问好,一句愉快的问候语往往让沟通更为顺畅。当结束的电话时候,同样不要忘记说声“Thank you!”

  永远保持自己专业态度和形象很重要!

  守则2

  避免噪音和干扰!任何时候,无论是讲话,还是接电话,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要控制自己讲话的音量!

  你要注意,声音会严重影响到办公环境,当心不经意的行为影响到周围同事对你的态度!

  守则3

  永远不要嘴里一边塞满食物,一边还在滔滔不绝,大声说笑。这些都被视为职场上不专业的行为。

  不要小看餐桌礼仪,它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守则4

  在公司规定午餐时间里用餐,如果有同事或者客户在你的办公室里,最好不要在办公桌前用餐。虽然何时何地用餐是你的自由,但在规定的午餐时间里,如果没有十分迫切的工作,最好和同事一道用餐,顺便交流沟通。否则,大家都用餐回来,你却在外用餐,一旦有人找你,或者客户来电,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切记,你的成功取决于你为自己建立的形象!

  守则5

  不要将一些个人坏*惯和下意识的动作带到职场上!许多个人*惯你也许不以为然,比如说,咬指甲,抠鼻子。但办公室是一个公共场合,这些不雅的行为往往让你专业形象大打折扣。

  摒弃那些恼人的坏*惯吧!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折腾你的面部。

  守则6

  要避免*惯性拖拉作风,工作时好好表现十分重要!

  请牢记,拖拉作风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更可能会让你错失职业生涯发展的良机!

  守则7

  职场上,尽量避免谈论和分享有关你的职业抱负和目标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会让同事和公司怀疑你的职业忠诚度,影响你的发展前程。此外,还有许多话题属于职场禁忌的范畴,包括个人隐私、宗教、健康等话题。不要将工作和个人生活混为一谈,要清楚它们之间的界限。

  注意你的用语,远离忌讳话题,会让你的工作更加容易和轻松。

  守则8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良好坐姿也会提升你的自信!想象一下,你的同事是否会对一个坐在电脑前,缩着脖子,弓着腰的人留下好印象?

职场礼仪小故事13

  表演大师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职场礼仪小故事14

  骆驼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不去沙漠远足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一个好的心态+一本成功的教材+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

  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职场礼仪小故事15

  经过一场笔试之后,已经有一拨人被淘汰了。第二场笔试之后,剩下的报名者又少了一批。终于进入第三场的面试时只剩下五个报名者。这是某家外贸公司聘请董事长助理的层层筛选,不仅考智力,还考情商。今天考什么,大家心里也都没底,自己网络上找找有关于这公司的材料,再搜搜有没有关于这公司之前招人的消息,哪怕是一点儿的经验分享也好。搜个半天也没见有什么有效的信息,于是也就洗洗睡了,养好精神。

  今儿五个人都起早,是最后的一场面试,大家都不想在面试中被淘汰,要知道这份工作的待遇很好,休息时间多、假期的福利还好、工资也高啊,那是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面挤的呢!

  他们一个个都在门口坐着,彼此尴尬,也就说说话,互相也都当探探底。“五位,这边请。”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五个人把注意力放在那边,原来是面试时间到了,这次居然是五个人同时面试。跟着秘书小姐上了电梯,他是最后一各进去的,所以靠在离电梯口最*的地方。电梯上到3楼的时候进来了位衣着朴素的女性,他看到便问了句,“请问,你要上几楼,我帮你按吧?”“谢谢,我要去九楼。”比他们要去的面试楼层高一层。到了八楼他们便一个个地下了电梯,还是秘书小姐在前面引路,通道边有个清洁工在打扫卫生,扫帚和畚斗倒在地上,看来清洁工忙不过来,这边没关注到。秘书小姐看也不看一眼地走了过去,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四个面试者也都走了过去,他经过的时候也想过去,可是心里不舒服啊,还是停了下来把扫帚和畚斗拾了起来,放在里头通道靠边的地方,并跟清洁工说了两句就赶紧追上他们。

  对,最后被选进去的就是他。他的礼貌举动让董事长欣赏,那个朴素的女性便是。这是家外贸公司,每天接见的国外来访者更是不计其数,如果让他们看到公司在环境卫生上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怎么会信任这个公司,更谈不上合作。没有多余的原因,就是他在礼仪上做得漂亮。


*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2)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通用五篇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1

  “曾子避*”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子上站起来,走到*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是一种非常礼貌的举动,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2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3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4

  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孝传五世”的故事。

  故事是说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这则古代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希望自己的儿女孝顺自己,那么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孝敬长辈,做好榜样作用,这样一家人不仅和睦,而且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能够得到传承。

  中国传统礼仪小故事 5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3)

——古代礼仪小故事 (菁华3篇)

古代礼仪小故事1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古代礼仪小故事2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礼仪小故事3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4)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范本5份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1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2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曾子避*

  “曾子避*”出自《孝经》,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子上站起来,走到*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 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4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 5

  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传统礼仪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5)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精选5篇)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2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3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4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中国文明礼仪小故事 5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