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

  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子中间只用小手一拉就把两位男生拉动了)

  二.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

  【演示实验】在墙上固定一个松紧绳(带有两个细绳套),教师用一个力把它拉到一个确定点,然后请两个学生合作把它拉到确定点。

  得出“力的分解”的定义

  三.探究“力的分解”方法:

  探究一:力的分解遵循什么定则?

  结合伽利略探究的思路:

  问题-猜想-逻辑(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请学生猜想

  请学生逻辑推理: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所以它们遵从同样的规律

  请学生实验验证(思考:如何验证?)

  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的器材,请一位同学用一个绳套把结点拉到一定点O,记下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另一位同学用两个力把结点也拉到O,记下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验证*行四边形定则。

  得出结论:力的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探究二: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请学生思考: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怎样的两个力?分解的结果是否唯一?有多少种可能性?(根据一条对角线可以做无数个*行四边形,所以有无数解)

  请学生思考: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呢?

  通过课堂一开始的实验启发学生: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拉动两个人,她的一个力从效果上来说可以分解成两个沿着绳子的拉力从而把两个人拉动。因此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已知力。

  探究三: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实例1、在斜面上的物块所受的重力的分解

  学生猜想:斜面上物体的重力会有哪些效果?

  实验验证:用海绵铺在斜面上和挡板侧面,把比较重的物块压在上面可以明显看到海绵发生的形变,这就是重力作用的效果

  根据实验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就可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根据*行四边形定则通过计算可以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总结:力分解的步骤:

  1、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向)

  3、用*行四边形定则定分力的大小;(把力F作为对角线,画*行四边形得分力)

  拓展引申:为什么高大的桥要建造引桥,为什么公园的溜溜板要倾角很大?

  实例2、三角支架上的力的分解

  学生猜想:物体对绳的拉力会有什么效果?

  实验验证:

  实验一:用橡皮筋、铅笔、绳套、钩码为器材做学生实验自己体会(学生每人一套器材,人人动手实验)

  实验二:两名同学相互合作,一人一手叉腰,另一同学在肘部用力下拉去体会力的效果,然后两人互换

  实验三:观看视频(在支架与竖直墙相连处用橡皮膜展示力的效果)

  拓展引申:如果上方细绳与水*杆的夹角变小,两个分力大小如何变?

  学生猜想:

  实验验证:(自制教具:用一个拐杖,没有拐的一端系上很宽的橡皮筋,同时那一端掉着一个3千克的铅球,有拐的一端让学生顶在腰间,慢慢减小橡皮筋与拐杖之间的夹角,会发现学生手臂上越来越吃力,同时腰间感觉越来越难受,)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去体会。

  探究四:合力一定,两个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变化如何变化?

  学生猜想:

  实验验证:用一根绳中间吊一铅球,然后把两个绳的端点距离逐渐拉大,最后会发现绳子拉断,说明分力是逐渐变大的。请学生上讲台亲自实践,其他同学观察分析。

  请同学解释一开始的实验,为什么“四两可以拨千斤”?

  拓展引申: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自己可不可以自制一个专门用来测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一个仪器呢?应该如何制造?

  课后探究:一个已知力分解成两个力,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结果有多少种?

  教学反思:

  执教完该课节后感到最大的成功就是如何围绕体验性探究实验做好了精心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任务的推进,更主要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分化起到了有效的化解。这就让学生明白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要自己创造条件去探究物理世界中很多未知的奇妙的东西。真正明白了物理就在生活中,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觉得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些实验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亲历那设计的过程,这样就更加有意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加有益。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

  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就来学*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

  1、楞次定律

  教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利用CAI课件,屏幕上打出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

  (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

  (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

  磁铁运动情况N极下插N极上拔S极下插S极上拔磁铁产生磁场方向线圈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教师:N极向下插入线圈中,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

  教师:再把该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

  教师: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情况怎样呢?

  教师:再把S极从线圈中拔出时,情况如何?

  教师: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说法都正确。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投影]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师生共同活动: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1)“阻碍”并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要知道原磁场是主动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是被动的,原磁通仍要发生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只是起阻碍变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义。

  教师: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恒。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发现:感应电流在闭合电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体靠*(或远离)线圈过程中,都要克服电磁力做功,克服电磁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电磁感应中,矛盾双方即条形磁铁的磁场(B原)和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矛盾,在回路中对立统一,正是“阻碍”的形成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2、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师:[投影]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对例题的分析,熟悉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同时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辨认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锻炼使用极限思维。

  (3)通过对*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分辨,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本节课的学*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后,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按照探究性学*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行学*;

  (2)学生在学*过程中自我调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学生学*动机由兴趣支撑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5)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速度”的学*,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接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个基础里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接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达到一个新的认知*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积累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认识,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区分。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由*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衡。

  教学过程:

  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测验3道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产生冲突。

  (一)速度

  “速度”的引入:运动会上,要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相同的位移比较时间的长短。若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我们可以根据位移的大小来比较。如果运动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呢?

  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定义:位移Δx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m/s或m·s—1,其他单位:km/h等

  3、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改变,根据求得的则表示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均快慢程度,称为*均速度。

  (二)*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均速度

  ⑴公式:

  ⑵*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均速度一般并不相同,求*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⑶求*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过渡:*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时间Δt取得非常小,接*于零,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应该是物体在这一瞬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

  ⑴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的速度。

  ⑵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速度”这一概念并不一定明确指出是“*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我们应根据上下文去判断。“*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

  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例:课本P16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三)*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与“*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例1: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速率就是*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均速度都相等

  例2:一辆汽车沿*直的公路行驶,⑴若前一半位移的*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均速度;⑵若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的*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均速度。

  总结:*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均值,应严格按照定义来计算。

  例3:人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人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将人送上楼去需用30s。若扶梯不动,某人沿扶梯走到楼上需20s。试计算这个人在扶梯开动的情况下仍以原来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12s)

  作业:

  必做:p18—1、2、3、4

  选做:新新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

  教学用具

  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复*: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

  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XX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学生:同时落下。

  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

  现象:同时落地。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1、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5

  一、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的一节,内容是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教材主要安排了“科学真是迷人”、“计算天体质量”和“发现未知天体”三个标题性内容。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一方面对万有引力的应用有所熟悉,另一方面通过卡文迪许“称量地球的质量”和海王星的发现,促进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学*,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

  2、教学过程概述

  本节课从宇宙中具有共同特点的几幅图片入手,对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进行了复*引入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有什么应用呢?接下来,通过“假设你成为了一名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发现前方未知天体”,围绕“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该天体的质量吗”全面展开教学。密度的计算以及海王星的发现自然过渡和涉及。在教材的处理上,既立足于教材,但不被教科书所限制,除了介绍教科书中重要的基本内容外,关注科技新进展和我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时代气息浓厚,反映课改精神,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 “计算天体质量”的学*,学会估算中数据的*似处理办法,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2)通过“发现未知天体”,“成功预测彗星的回归”等内容的学*,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体验运用万有引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发现未知天体”、“成功预测彗星的回归”的学*,体会科学定律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了解我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的兴趣,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2、“称量地球的质量”和海王星的发现,加强物理学史的教学。

  五、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PPT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复*引入

  通过几张宇宙图片的欣赏,学生体验宇宙中螺旋的共同特点,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天体都遵循的规律。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的学*。

  (二)、创设情境 解决中心问题

  情境创设:假如你成为了一名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航行在宇宙深处,突然,前方一美丽的天体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先关闭了宇宙的发动机,然后飞船刚好绕美丽天体做了完美的圆周运动,绕行一周后,飞船就*稳的降落在了星球上。

  合作讨论: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得这一神秘天体的质量吗?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形成自己本组的意见,由小组选出的代表来向全班展示自己思考的结果。)

  小组代表讲解展示:

  思路一:测出宇宙飞船绕行一周的时间和轨道半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从而得出星球(中心天体)的质量。

  思路二:根据宇航员降落在星球表面上后,重力*似等于万有引力,即: 得出在思路二完成之后,紧接着问题:如何测得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呢?

  (学生讨论回答,现场教师展示借助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通过现代技术“传感器”现场完成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设计说明:

  1、通过“学生成为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发现未知天体”的情境创设,围绕”如何测得星球的质量?”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学生的讨论活动,在让学生觉得有趣味的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来促使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解决本节课的中心问题。

  2、多媒体和现代测量方法——传感器让学生感受技术带来的便捷。

  (三)、物理学史 展现人文魅力

  启示:一旦测出了引力常量G,那么就可以利用公式 得到地球的质量了。

  1798年,卡文迪许通过自己设计的扭秤实验,成功得到了引力常量的值。因此卡文迪许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是不无道理的。

  而正是这段故事,让一个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的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

  (四)、课堂延伸——如何得到这一天体的密度?

  设计说明:在这一问题中,老师提示了球体的体积公式,然后就把时间交给学生了。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演算,可得到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带有半径的,而另一种则是把半径约分掉的 。“为什么半径可以约掉呢?”这一问题又再一次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这也保证了课堂的开放性。

  (五)、发现未知天体

  视频:“海王星的发现”,——展现科学发现的足迹,注重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情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冯劳厄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牛顿引力理论对行星轨道的计算那样,如此有力的树立起人们对年轻物理学的尊敬。从此以后,这门自然科学成了巨大的精神王国……”

  (六)、课堂小结与反馈 简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一、 图片欣赏,引入新课

  二、 测中心天体的质量

  三、 卡文迪许——人文魅力

  四、 应用

  1、测天体密度

  2、发现未知天体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学生成为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发现未知天体”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极大的趣味中完成了本节中心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学*过程脉络清晰。物理学家的人文魅力学生也有一定的感知。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教学设计--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二章 第一节动能的改变 2、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的初步研究,是学*整章内容的重要的前期准备,这部分知识的学*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开始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相互联系的角度定量分析解决力学问题。所以本节要求学生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情况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另外,通过“必修1”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等相关知识

  三、设计思想:

  “课堂探究教学”并不在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研究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惯。

  本课时采用“问题—讨论—分组实验—交流归纳”的教学过程。从生活中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进而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建立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全课教学流程如下:

  四、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掌握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恒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数值关系。初步认识动能定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主要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与他人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为理论推导动能定理奠定实验基础。

  难点:实验探究外力(重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六、教学方法 :

  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对动能定理有个初步的认识。

  七、主要教学过程:

  1、建立场景,导入学*。

  生活实例演示:让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问(1):小球的速度如何变化?动能如何变化?

  生活实例:列车离站加速行驶时,速度越来越大,即动能越来越大:汽车刹车后,速度越来越小,即动能越来越小。

  问(2):什么原因导致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重力做功)

  [这个简单的小实验调动学生,复*巩固动能定义,同时从情境中引入问题,比较符合高一学生认识过程,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 提出问题

  为了研究方便,以自由落体运动中的重力做功为例,研究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你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这种关系作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3、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关键,学生能做好这一环节,后面的探究就顺理成章了,所以教师在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的同时,应该适时的给他们一定的指导和点拨。最后讨论出的方案可能有好几个,现列举两个最容易讨论出,并行之有效的方案]

  方案A:研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这个方案比较简单,学生在前面生活实例演示和根据“必修1”的学*,已经经历并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很容易想到,实验装置图如下:(教师事先备用,直接展示。)

  方案B:课本上介绍的方案这个方案,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确保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恒定的外力作用(实验条件)?怎样*衡小车在斜面上所受的摩擦力,使小车只受拉力的恒力作用(判断*衡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排出难点。(这里我们就让学生明白:教材上给出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简单的)

  [使学生易于对实验方案的优劣进行理解,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开拓思路,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案。学生的探究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指导,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体现出学生是学*的让人。]

  结合讨论后的方案,确定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

  小车、电火花计时器、刻度尺、纸带、细绳、木板、砝码、定滑轮、铁架台、夹子等。

  4、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

  根据之前的讨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建议每个方案都要有人)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给与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学生通过自己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现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明确在课题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应如何逐步通过实验对课题研究。]

  不论选择哪一方案,实验数据处理都是对纸带分析,在纸带上取两个合适的点(如上图中纸带上的 B点和D点),用刻度尺测出这两点间的距离SBD,用求*均速度的方法求出打点计时器打B、E两点时,重锤的速度VB和VD,(提示学生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时刻的速度教学设计--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力F/N位移S/m功W=FS(J)B点速度VB(m/s)D点速度VD(m/s)动能的变化ΔEK(J)第1次第2次

  由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恒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变化的大小。

  [这时,教师呈现各代表小组的表格,要求学生分析总结,结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这样有助于加深印象,教师只是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规范其文字的表述。]

  5、评估与交流

  小组间相互交流,了解其他组的实验情况,在实验结果上和其它组是否一致?试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对实验过程中好的方面和不妥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评估。先让每个小组推荐一两个代表对自己小组进行评估、总结,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言前设置下面几个问题:

  (1)、在实验结论数据中,功W和动能的改变ΔEK是否一致?

  (2)、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认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是什么?又如何减少实验过程误差的?

  (3)、实验装置可有改进的地方?

  [培养学生虚心向他人学*,正确听取、采纳他人意见的好*惯,达到相互学*,共同促进的作用。]

  教师归纳:大量更为精确实验表明,能量转化可以用做功来量度。如合外力做总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八、课后作业

  1、用数学表达式描述恒力做功和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2、理论推导:请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从理论上推导动能定理。

  九、 教学反思

  “物理课堂实验探究课”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动能定理的实验研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这就是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恒力(重力)做功数量,进一步分析物体动能的改变数值,从而建立功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感受到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各项综合本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是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学生得到的不仅有知识,还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独立思考的认知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1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本文立足于新课程形势下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些初步探讨。

  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内涵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的*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方式,拓展学生学*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方式,研究性学*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综合探究”;*几年,都有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第二、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途径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和合作学*的*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

  思,至关重要。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

  首先,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其次多关注每年的物理高考题以及科学前沿关于物理学的知识。另外,如果能有机会到高校继续深造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尤其是公开课,因为有很多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从他们的诸多建议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比如,有一次在听课“摩擦力”中,我记录了老师与学生的一小段对话:

  师:人为什么会走路?

  生:因为人有脚。

  师:不对,是因为有摩擦力。

  生:(无言、一头雾水)

  …

  课后我经过反思,教师提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同时也要与生活相联系,要有相关的引领。

  能否做这样的改进:

  “假如你走路时,踩到香蕉皮,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接着再追问,“为什么?”

  “假如大扫除后,走在刚冲完水的地面上,又会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

  这时再讲摩擦力、或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同时也不至于只停留在“人有脚”的表面问题上。通过反思会促进和提高我们今后的教学效率。

  3.坚持写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一个实验,该以什么形式展示给学生,是以探究的形式,还是以验证的形式,是以分组,还是以个人演示的形式,这些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反思的。

  例如我在讲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总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虽然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清楚,还用动画展示讲解过,也再三强调了,但学生总是难以理解。经过课后的教学反思,我认为,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直观实物实验的展示;二是学生没有经历一个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到找出规律的过程。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尽量用实物实验,它既直观又令人信服,并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物理现象到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

  大多数学生认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为此,我要学生举例说明,学生也举了很多例子,比如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字(滑动),木箱在地面上滑动等。我不但没有加以否认,而是帮他们再举一些实例支持他们的观点。

  接着,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扫动。

  实物演示1、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向右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右扫动,毛扫相对地面也向右运动,

  -----毛扫的毛向左倒,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实物演示2、我托着一块木板在讲台上向右走动,另一只手拿着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左扫动,但毛扫相对地面也向右运动,

  -----毛扫的毛向右倒,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矛盾!

  进一步分析:

  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右扫动,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

  毛扫在板上相对板向左扫动,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

  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方向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对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但能很好地记忆,也能很好地理解,如对“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他们也可以举出例子,用实物演示出来。

  无论是课后小结,还是反思随笔,在*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就可以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很大的帮助,就可以提升其作为教师的专业生活品质。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学得失、教学机智、教育偶得还是学*所悟,只要能够记录自己的教学事实,梳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或特别有感悟的事件,就是一个重新认识并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就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有教师真诚的投入与深刻的反省与思考,就是成功的研究,我们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就会不断得以提升。

  总之,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反思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汝明《“美国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探究学*──兼论研究性学*的几个问题》

  2.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7期

  4.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5.陈欧《*科技信息》20xx年第12期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2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要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自学或复*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的能力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3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学*中不断反思,从而找寻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正需要这种反思精神。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抛弃原来“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下文就从这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

  1.教学手段的反思

  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复杂困难的物理知识,有以下手段可供选择:

  (1)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避免理论课堂的死板,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除了演示理论知识以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仿真、视频、实例动画等改变教学方式,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备课件时应该避免大量文字,以简洁易懂的提纲和表格为主,以此来说明问题。

  (2)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学*小组,通过自主讨论解决部分知识难点。学生可事先查阅书籍和资料得出相关结论,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查阅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四川部分学校可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改善学生自主学*能力。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网站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观念的反思

  一般教师的观念都为非主动,没有自己的思想,通常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抄袭,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学*相关新课程,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在深层面上更新和改变四川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四川高中物理新课标在对物理知识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和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培养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其相关方面的教学。相关课堂教学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3.教学过程的反思

  四川高中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了解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途径。在物理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人生、了解社会、关心底层人士,积累相关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法。教师应以*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一起探究学*,在学*的同时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做总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讨论过程上,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另外,“探究式学*”也可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4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而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内容、学*动机和学*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内容的变化,学*动机的发展和学*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并能引起他们的学*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间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

  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杰罗姆·s·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实践的改革提高创造了条件。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迅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5

  物理作为一门在*常应用较为广泛的基础科学,受到各高中学校的密切关注。在过去的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升学为目的采取题海式方法传授物理知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而不能理解物理在实践中的巨大价值。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进行,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得到了反思,教学活动开始以物理为载体来拓展学生新思维和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学宗旨转换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般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条教学公式就很好地说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就要很好地利用这一公式,只有对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反思,才能取得进步和长远发展。这不仅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向学生传输正确的物理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各高校要不断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反思,向当前研究性学*不断靠拢,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学*中不断反思,从而找寻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正需要这种反思精神。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抛弃原来“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下文就从这几方面具体分析了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途径。

  1.教学手段的反思

  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复杂困难的物理知识,有以下手段可供选择:

  (1)教师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避免理论课堂的死板,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除了演示理论知识以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仿真、视频、实例动画等改变教学方式,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备课件时应该避免大量文字,以简洁易懂的提纲和表格为主,以此来说明问题。

  (2)学校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组织学生建立学*小组,通过自主讨论解决部分知识难点。学生可事先查阅书籍和资料得出相关结论,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查阅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四川部分学校可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改善学生自主学*能力。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网站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观念的反思

  一般教师的观念都为非主动,没有自己的思想,通常都是简单的重复和抄袭,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必须学*相关新课程,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在深层面上更新和改变四川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四川高中物理新课标在对物理知识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和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培养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其相关方面的教学。相关课堂教学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3.教学过程的反思

  四川高中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了解问题的发生和解决途径。在物理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人生、了解社会、关心底层人士,积累相关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比如,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且相互交流讨论,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和解决方法。教师应以*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一起探究学*,在学*的同时和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做总结时,应该把重点放在讨论过程上,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另外,“探究式学*”也可以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融入社会。

  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四川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深一步进行自我调节,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川省相关教育部门也可以回顾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进取,丰富专业知识和开阔理论视野,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四川省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国家培育出一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伟大建设作出贡献。在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促使高中物理教学在新时期得到长远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6

  自由落体运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例,在方法上渗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个必修一的教学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其规律的应用,而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则要向学生介绍一种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灵活应用其规律解决问题。

  现就我所讲的《自由落体运动》一课,谈谈自己的课后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新课,二是分析论证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

  一.成功之处

  1.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让学生能切实的体会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单凭演示实验,学生很难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因此,让学生通过手中的课本和几张纸分别进行两次实验(两物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纸两次分别是展开、团紧),观察下落的快慢。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并分析出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大胆猜想若排除此因素,结果会怎样?然后用&ldqu;牛顿管&rdqu;实验验证。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并敢于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点要比教师单纯生硬的直接给出定义效果要好的多。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新知识

  在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ldqu;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rdqu;前 ,引导学生复*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后,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认真分析(有发现△x是定值的,有求解并证明加速度是定值的),最后归纳总结,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在学*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先引导学生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推导出其规律。温故知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ldqu;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rdqu;时,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教会了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提问不能顾及大多数同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提问,但涉及的人数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有别,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按要求完成实验,自然就无法回答问题了,有的学生不会组织语言,还有一些羞于发言的学生,于是课堂提问覆盖面不够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2.课堂时间有点紧张

  这节课学生实验多,为了达到实验效果,所用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课堂教学有点仓促,没有同时做到课堂的开放与高效两不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加尝试。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 (菁华6篇)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1

  对于刚进三中的我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于是我积极调整心态,适用学校的一切。本学期我担高一(7)班和高一(11)的物理教学工作,半年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回顾这半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寄望明天工作的更好。

  一、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再听课,先复*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

  二、处理好个人与同事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人的发展,而我个人发展又离不开学校。

  坚持听课,注意学*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三、加强理论学*,提高业务水*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的社会,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懂得的东西太多,要学*的东西更多。我每天坚持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教育是一种爱心的奉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育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因为我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一群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生命给予我们的只有一次,既然选择了,就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2

  这个学期,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认真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学*研究新的《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有的放矢地备课、教学。新的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考试范围、考试重点、命题形式均有所变化,我们都细心研究,全体备课组的老师都认真学*新课标,学*新教材,与旧教材、旧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本备课小组这个学期开展了的工作如下:

  一、认真备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尽量能够具体备课,遇到一些难题时大家能一起讨论,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各位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学生情况,适当增减,形成自己的教案。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统一测验考试。由于使用新教材备课组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备课组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备课组这一个学期以来,每周都定期召开备课组活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讨论教学教法,分享前一段时间的教学体会,拟定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还在一起研究教材,理解教学大纲,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还讨论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兴趣地去学*。

  具体安排如下:

  第3—第6周第八章动量主备:翟璠

  第7—第9周第九章机械振动主备:张敬岗

  第10—第13周第十章机械波主备:赵彩清

  第14—第15周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主备:翟璠

  第16—第19周第十二章电场主备:张敬岗

  第20—第22周第十三章欧姆定律主备:赵彩清

  二、积极做好资料、信息收集工作。

  我们手头上有关新教材的复*资料少,有关新高考的信息不多,所以注意到了收集、积累,用以或指导或补充我们的高二的学*。大家分工去收集和查找资料,然后整理出一些练*再印发给学生去做。学生只有多做练*,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才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本学期开展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指导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为了新教材的素材资料,我们高二备课组在每测验一章知识后都及时把试题上传到本年级的课件收集文件夹中,每个科任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把使用过的物理课件和物理图片等有关的新教材素材,都及时上传到本年级课件收集文件夹内自己设立的个人文件夹中。

  四、落实教学工作制度。

  期中和期末联合教务处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等等。

  五、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六、公开课开展顺利。

  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地安排上公开课的老师,并有序地进行公开课。对上公开课的老师要事先写好教学计划,进行说课,然后把教案打印出来。备课组认真组织老师去听课,听完课后大家能在一起讨论这节课的优缺点,在自己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让授课老师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七、备课组对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安排老师出好题目,并打印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看哪些地方要进行修改,然后再经过调整才上交到学校统一印刷。

  每一次考完试后,大家能及时按时,认真地批改试卷,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写出试卷分析。

  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备课组尚需在以往层面上深入展开教科研、更深入开展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的交流、研究。我们坚信,抓好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今后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去做。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七、八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能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团结同事,态度端正,在自己本职岗位上敬业爱岗,认真学*,为人师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积极参加学校和组内组织的一切教研教学活动。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在备课方面

  坚持每周参加集体备课,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统一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备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备教法。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在教学教法上

  在教学中,我尽量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尽量精讲,节省出时间给学生精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掌握,一是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二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上课效率,有时效性。另外适时的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深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递进式教学。

  本学学期的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点多但对知识点的应用的要求并不高。结合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调整了教学方法,重难点突出,有一些要求记忆的规律和公式强调学生掌握,使学生学*效率更高。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以及严谨的学*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业务学*和自身成长

  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新信息,尝试新方法、吸收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为己所用。

  总之本学期本人顺利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今后还将继续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4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和他们一起评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学生。*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备课深入细致,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请教老教师,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任务。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还加强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1、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再听课,先复*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惯。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4、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5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我负责高三72班,高一96、9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高三教学在完成新课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第一轮总复*。高一教学重点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思维模式的转变,物理模型的建立上。

  二、成绩和缺点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效益

  (1)重三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超重、失重》一节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我布置学生课外站在磅秤上亲自实验,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物理过程的理解。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延伸。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设法将难懂的知识通俗化,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在学*《波的传播》中我把问题口诀化:“上下坡反向”、“向右看齐”等。

  (2)重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以及严谨的学*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对一道*题,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题,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2、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高一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积极性、培养大家学*。我把四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组成员。我和四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的共同进步。让学*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大家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自然而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错题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质量,我还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感想。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比较好的得5分,有一些错或不整齐的给4分,错的较多的给3分,数量较少的给2分。对这样的措施,学生一开始还比较重视,时间一长就疲塌了,错题仍然错,不见长进。

  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对错题集整理比较好,符合要求的打个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只用红笔勾出错处。由于有些章节题目较难,多数做不好,只有少数几个得5分,也有时题目比较容易,多数能得5分。这样,学*好、整理认真的学生经常得5分,学*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得5分,学生的错题集上只出现5分,不出现其它的分数。一学期下来,我发现错题集比原来整齐多了。每次错题集一发下来,学生都翻开看看,有的自言自语的说:真好,又得了一个5分。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5分,却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可以转化成继续努力的愿望。虽然我不再做更多的工作,无形中作业质量也提上去了,错误率明显下降了。

  三、方法和措施

  (1)坚持课堂随时练

  在*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复*的好*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

  我每周都要抽一节晚自*,让学生对本周所学

  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

  (3)坚持章节单元练

  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巩固。我精选*题,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我在周报上给予公布,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

  在高三教学中,我又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由一个中等偏上的同学精心挑选一道*题,抄在后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找15名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月考后,开边缘生动员会。我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会,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并激励他们,你们有一个好的前途,很有希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一定要仔细分析原因,相信你们会更优秀!也有些学生入学基础差,但我并不因此而忽视他们。除了*时主动接*他们,和他们谈话之外,还专门为他们开激励会。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方。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探究与实践共行,汗水与心血同伴。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奋斗、去探索。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中去,为我校建成示范性中学而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6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作为物理教师,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各方面做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我负责高一206,207,208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高一教学完成必修一,教学重点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思维模式的转变,物理模型的建立上。

  二、成绩和缺点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1)重三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让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超重、失重》一节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物理情景,我布置学生课外站在磅秤上亲自实验,从而加深了对这一物理过程的理解。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延伸。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设法将难懂的知识通俗化,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2)重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以及严谨的学*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运动学时,对一道*题,我用“图象法”“公式法”“实际演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另外,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些力所能及的*题,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2、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高一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积极性、培养大家学*。我把三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组成员。我和三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的共同进步。让学*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大家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成绩自然而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3、错题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质量,我还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感想。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比较好的得5分,有一些错或不整齐的给4分,错的较多的给3分,数量较少的给2分。对这样的措施,学生一开始还比较重视,时间一长就疲塌了,错题仍然错,不见长进。后来,我改变了做法,对错题集整理比较好,符合要求的打个5分,其他情况不得分,只用红笔勾出错处。由于有些章节题目较难,多数做不好,只有少数几个得5分,也有时题目比较容易,多数能得5分。这样,学*好、整理认真的学生经常得5分,学*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得5分,学生的错题集上只出现5分,不出现其它的分数。一学期下来,我发现错题集比原来整齐多了。每次错题集一发下来,学生都翻开看看,有的自言自语的说:真好,又得了一个5分。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5分,却使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可以转化成继续努力的愿望。虽然我不再做更多的工作,无形中作业质量也提上去了,错误率明显下降了。

  三、方法和措施

  (1)坚持课堂随时练

  在*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复*的好*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

  我每周都要抽一节晚自*,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

  (3)坚持章节单元练

  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巩固。我精选*题,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我在周报上给予公布,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

  在高一教学中,我又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由一个中等偏上的同学精心挑选一道*题,抄在后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找15名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一些同学很有潜力,但往往考试不尽如人意。我坚持每次考后,开边缘生动员会。我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开会,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并激励他们,你们有一个好的前途,很有希望,但考试成绩不理想,一定要仔细分析原因,相信你们会更优秀!也有些学生入学基础差,但我并不因此而忽视他们。除了*时主动接*他们,和他们谈话之外,还专门为他们开激励会。告诉他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现在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成功就在不远方。

  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探究与实践共行,汗水与心血同伴。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去奋斗、去探索。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在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的投入工作中去。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 (菁华9篇)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鲁科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五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力与*衡、力与运动)。

  必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好高二和高考作好辅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如下: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别的*行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生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究性学*,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活动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物理的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本人的教科研水*。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新备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互相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5、在本学期开好一节公开课,通过在评课中得到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导,并在教学中不断得以改进突破。

  在教学中重视积累,争取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六、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台多听讲座,多学*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钻研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

  20xx-20xx年度上学期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单元授课内容备注

  18月31日—9月6日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0、绪论(1)1.1、1.2

  29月7日—9月13日 1.3、1.4

  39月14日—9月20日 1.4、1.5

  49月21日—9月27日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6、2.1

  59月28日—10月4日 2.2、2.3

  610月5日—10月11日 2.4包含国庆放假

  710月12日—10月18日 2.5、2.6

  810月19日—10月25日 2.7及测试

  910月26日—11月1日 3.1、3.2

  1011月2日—11月8日 第三章 相互作用3.3、3.4

  1110月26日—11月1日 期中考试复*及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三天

  1211月2日—11月8日 第四章 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3.5、3.6

  1311月9日—11月15日 3.6及测试

  1411月16日—11月22日 4.1、4.2

  1511月23日—11月29日 4.3、4.4

  1611月30日—12月6日 4.5、4.6

  1712月7日—12月13日 总复*

  1812月14—12月21 期末复*

  20xx月22日12月29日 期末考试

  20xx月30—1月6 期末考试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2

  一、学科要求背景分析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领域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只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学*有助于学生继续学*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观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认识领域。学*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应用。

  2操作领域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意领域方面。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地位,掌握实验的技能会使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用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概念,规律的学*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应用,作用;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过程,努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养成自主学*的能力;参加实践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自己解释;具有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国内外的科技发展现状。

  三、教学内容

  1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2具体内容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3各章节课时安排表

  四、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刚上高中,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还不怎么清楚,从整体来看我所交的三个班里有两个班是尖子班,他们的入学成绩还可以,可是物理成绩基础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学*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和加强,对物理的概念理解方面多加强,多练多做。另外的一个*行班将会做一些调整讲的会稍微慢一点。

  总的来说,三个班都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去了解学生,从而制定适合的学*计划。

  五、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学*目标和计划,首先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上课时结合世纪金榜,讲解优化组合。

  2.及时反馈

  课中及时提问抓紧时间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后作业及时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分层教学

  对会考水*知识的掌握要求,对文科,理科的要求按一定要求分层教学。

  4.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对那些学生要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保证会考过关。对他们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态度。

  5.教学反思

  由于刚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所以在很多方面我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教学反思是我要做的一项常规工作,要多听课多总结,多让老师听我的课多提意见,来促进我的提高!

  6.作业的要求

  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最主要就是课后作业练*和教辅资料的作业,期间还会针对一些易错点,组织练*题进行加深巩固。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3

  一、教学要求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大纲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学*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时数为:

  第一章 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 6课时

  第二章 直线运动 9课时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6课时

  第四章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6课时

  期复*与练*

  第五章 物体的*衡 4课时

  第六章 圆周运动 6课时

  第七章 万有引力 6课时

  第八章 功 动能定理 5课时

  学生实验 7课时

  期末复*与练*

  三、几点说明:

  1.建议期中练*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四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惯。

  三、主要教研活动

  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对新大纲的学*和落实,特别是最*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刚开始在高中任教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全体的教材教法分析与介绍,一般每月一次,对新高一教师则准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经验介绍、研究课等。具体活动安排见每月的《进修活动日程安排表》。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4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可相应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数学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为高二的学测夯实基础等。

  3、教法、学法分析:

  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争取教师少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学进度、*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题,做到知识点与*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预*案的批改。通过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小组,开展研究性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绪论1

  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二周

  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周

  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四周

  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检测

  第五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检测

  国庆放假

  第六周

  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七周

  第二章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第八周

  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第九周

  第二章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检测

  第十周

  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第十二周

  第三章第二节弹力

  第三章第二节弹力

  第十三周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

  第十四周

  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检测

  第十五周

  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十六周

  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七周

  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第十八周

  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十九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检测

  第二十周

  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做曲线运动第二节*抛运动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5

  一、教学简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期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全书分为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2、学生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可相应降低要求,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外,对大多数学生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为高二的学测夯实基础等。

  3、教法、学法分析:

  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变成学*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争取教师少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任务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主动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归纳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学*和掌握有关规律,同时着重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验能力,以及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处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先由上一周安排的每一节教学内容的主备人向全组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等,然后由全组教师研讨、质疑、确认,形成共案。全组老师要*学进度、*学规范。

  2、制定教学进度。在认真分析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确定课时安排。为实现给全体学生奠定一个扎实的物理基础提供合理的时间保证。必修物理将突出文科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以便保证全年级在学业水*测试中获得满意成绩。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细化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要求,明确课时分配及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作更深入的分析、探讨,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尤其是探究课。

  4、精选*题。针对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精心选择典型*题,做到知识点与*题的对应。分类编排课堂例题、课外巩固*题、小练检测题、章节复*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

  5、强化预*案的批改。通过批改督促学生端正课外学*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规范学生的答题。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精选*题过程中,选题与审题分工合作;对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突破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能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利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提高教学容量与效果。

  8、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立学*小组,开展研究性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举行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讲座,介绍物理学前沿与物理学家生*,让学生明白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绪论1

  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二周

  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周

  第一章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四周

  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检测

  第五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检测

  国庆放假

  第六周

  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七周

  第二章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第八周

  第二章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第九周

  第二章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检测

  第十周

  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

  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第十二周

  第三章第二节弹力

  第三章第二节弹力

  第十三周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

  第十四周

  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检测

  第十五周

  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十六周

  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第十七周

  第四章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第十八周

  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十九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检测

  第二十周

  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做曲线运动第二节*抛运动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 一 年学生的基础相对说比较差, 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的积极性也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 多,至少他们肯学。

  二、教材与教辅分析

  必 修1这本书是新教材,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

  注重基础。

  1、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学*欲望;

  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 探究能力;

  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 会考 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衡、 牛顿三大 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而质 点、位移、加 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 理 1 解起来又比较费劲, 但是这些概念是学*运动学部分的关键, 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三、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打下良好基础, 为进一 步学好高 二和高考作好辅垫。

  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 积极主动地学*, 能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把握好重点。并在学 好基础之上,有意识让学 生接触到往年的高考题,拓展他们的 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 在*时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解 题*惯,规范解题的格式和步骤。坚持 小测并保证质量,加强 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为此,具体要求 如下:单元考、 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相对 别的*行 班级稳步提高。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材施教,精讲精练,及时巩固,改进不足,争取每位学 生 都有所突破。

  2、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特别是分组实验,要保证学生 都 能独立地完成,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 问题的.能 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课 外活动,进行物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进行研 究性学*, 给学生以充分的课外研究探索的舞台,使学生的课外物理 活动 丰富多彩,真正成为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阵地。

  4、 在教学 中可以理论联系生活, 让学生体验到学*物理的有用, 从而激 2 发他们的学*热情。

  五、教学研究的计划

  1、加强校本课程的 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 高本人的教科研水 *。

  2、每上完一节课后进行教案的整理以及进行教学反思,重 新备 课,同时对一些典型的*题、例子、素材加以搜集和整理, 为本校有 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应该做的工作。

  3、坚持 每周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体备课,针对教学 中的重 难点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4、坚持每周听一节同行 的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探讨交流, 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 足,互相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 学水*。

  5、继续教育的计划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远程教育* 台多听讲座,多学*现代教 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 教学中的应用。

  6、深入钻研高中新课 程理念,以先进理念推进高 中新课程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和教学水*。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7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高三96班、97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力争20xx年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下学期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常规教学方面

  1、备课方面

  由于这届是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而在之前,我对高二选修课程内容不是太清楚,所以在暑假期间的空闲时间,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分析、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了解各省市有关课改实施的一些情况,做到精通教材、驾奴教材,为上课这个环节做好了的准备。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第一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由于这届学生是新接触的学生,所以这点为显得重要。第二,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注意和学生沟通。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或自主学*的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和性格,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财务工作总结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备课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上课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

  教学形式上,我充分结合我校课堂自主教学模式,以导学稿为载体,小步子、低台阶,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高三第一轮复*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学*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班级,仍需根据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日记,注意下次上课时修正不妥的地方。总体上看,这学期在上课方面的收获很大,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仍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和提高。

  3、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各个课改省市的高考、模拟试卷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每天布置一道高考中常考的试型,提前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于尖子生的辅导,重在解题方法的引导、总结,以及他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为了提高尖子生本学科的成绩,我经常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在以前学*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并针对这些劣势,在知识结构上进行修复充电。高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高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对于复*过程中的重点、高考的考点,我会根据尖子生的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直到他们彻底的掌握。同时,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也会将知识分门别类,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他们对这部分知识有更生层次的理解。

  二、自我提高方面

  1、认真研究了宁夏省课改以来四年的高考题,更好地把握了新课改高考的特点和方向,使复*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均使用力量。

  2、大量做题,高三复*资料《高考领航》,高二年级的《导学案》,及高考《五年真题》。

  3、努力向我校优秀教师学*,每月听课八节以上,撰写教学随笔3篇。

  4、赴太原学*《2011年山西省新课程高考研讨会》,至师大实验中学参加了《新课程课堂改革教学研讨会》,并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5、参加2010—2011年我校课堂自主教学模式大奖赛,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使自己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复*教学工作

  1、复*策略

  (1)全面复*,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物理考试考查得比较难,题目也比较新,基本上是领导讲话稿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在高三复*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但不能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2、复*要点

  (1)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2)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特别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如:

  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物理符号等,这些问题都要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做而丢分的现象。

  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原子物理学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

  ④一模后进入第二轮复*,不完全以做模拟题代替复*,适当进行一些专题复*,注意知识、规律、方法总结,加强横向的比较。

  ⑤重视实验复*。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出实验复*的导学稿,发给学生自学,然后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检测。二是进行重点复*,强化仪表,读数,测量工具的使用,数据处理等,电学的实验注意设计能力的培养。三是强化训练,一般伴随模拟训练同步进行。

  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切实做好备课组工作

  俗话说:众人拾材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备课组的老师扎实做好每一项学校交给的工作,勤勤肯肯。特别是组里每一位成员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把每项分配到的事做得有声有色,我也从同组其他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认识到了很多、理解了很多。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8

  一、学科要求背景分析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领域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只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学*有助于学生继续学*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观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认识领域。学*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应用。

  2、操作领域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意领域方面。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地位,掌握实验的技能会使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用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概念,规律的学*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应用,作用;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过程,努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养成自主学*的能力;参加实践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自己解释;具有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国内外的科技发展现状。

  三、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刚上高中,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还不怎么清楚,从整体来看我所交的三个班里有两个班是尖子班,他们的入学成绩还可以,可是物理成绩基础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学*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和加强,对物理的概念理解方面多加强,多练多做。另外的一个*行班将会做一些调整讲的会稍微慢一点。

  总的来说,三个班都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去了解学生,从而制定适合的学*计划。

  四、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学*目标和计划,首先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上课时结合世纪金榜,讲解优化组合。

  2、及时反馈

  课中及时提问抓紧时间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后作业及时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分层教学

  对会考水*知识的掌握要求,对文科,理科的要求按一定要求分层教学。

  4、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对那些学生要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保证会考过关。对他们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态度。

  5、教学反思

  由于刚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所以在很多方面我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教学反思是我要做的一项常规工作,要多听课多总结,多让老师听我的课多提意见,来促进我的提高!

  6、作业的要求

  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最主要就是课后作业练*和教辅资料的作业,期间还会针对一些易错点,组织练*题进行加深巩固。

高中物理教学计划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众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正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再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认真探讨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势在必行的。下面主要阐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目前实行的高中物理教师定量工作制中未考虑实验这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任务,消弱了实验这一环节。由此而引发了某些教师“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高中物理教学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提高自身实验素质的目的,从而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避免因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而引出新的问题。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先进的教学手段,迷恋于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动手实际操作,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做法只能造成学生记实验、背实验,使学生失去了锻炼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并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实验中的有趣现象,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展示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三、改革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

  大胆改革不适应新形势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只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

  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学方法,实验技巧等。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紧密结合。

  四、遵循“问题实验”的教学原则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内容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这些物理问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实验中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惯。如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对学生提出分析问题所提供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等具体要求,并给学生以适当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菁华6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1

  一、磁化和退磁

  说明:缝衣针、螺丝刀等钢铁物体,与磁铁接触后就会显示出磁性,我们把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称之为磁化

  说明:原来有磁性的物体,经过高温、剧烈震动或者逐渐减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就会失去磁性,这种现象叫做退磁

  说明: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其他物质强得多,这些物质叫做铁磁性物质,也叫强磁性物质

  二、磁性材料的发展

  阅读

  三、磁记录

  阅读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阅读

  五、磁性材料

  一.磁化和退磁

  1、磁化:钢性材料与磁铁接触后显示出磁性的现象

  2、退磁:原来有磁性的物体,经过高温、剧烈震动或者逐渐减弱的交变磁场的作用,就会失去磁性

  3、铁磁性物质(强磁性物质):铁、钴、镍以及它们的合金.还有一些氧化物,磁化后的磁性比较强

  4、磁化和退磁解释: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这就相当于一个小磁体,称之为磁畴,磁化前,各个磁畴的磁化方向不同,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各个磁畴的作用在宏观上互相抵消,物体对外不显磁性。磁化过程中,由于外磁场的影响,磁畴的磁化方向有规律地排列起来,使得磁场大大加强。这个过程就是磁化的过程,高温下,磁性材料的磁畴会被破坏.在受到剧烈震动时,磁畴的排列会被打乱,这些悄况下材料都会产生退磁现象

  5、硬磁性材料:磁化后撤去外磁场,物体具有很强的剩磁

  软磁性材料:磁化后磁畴的磁化的方向又变得杂乱,物体没有明显的剩磁

  二.磁性材料的发展

  三.磁记录

  四.地球磁场留下的记录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

  1、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运动,一定具有。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这个问题。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点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点的*均速度来*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似越精确,如时间趋*于零,那么AB见的*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实验1:在光滑的水*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学生实验

  结论: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2:在光滑的水*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的正前方或正后方放一条形

  磁铁,小球将如何运动?学生实验

  结论:小球讲做加速直线运动或者减速直线运动。

  实验3:在光滑的水*面上具有某一初速度的小球,在运动方向一侧放一条形磁铁,小球将如何运动?学生实验

  结论:小球将改变轨迹而做曲线运动。

  总结论:曲线运动的条件是,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四、曲线运动的性质

  问题: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引导:

  速度是(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也就具有,因此曲线运动是。结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课堂小结

  1.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速度的有可能变化,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

  2.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所

  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也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3

  课前预*学案

  一、预*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二、预*内容

  (一)自感现象

  1、自感电动势总要阻碍导体中,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增大时,自感电动势与原电流方向,当导体中的电流在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注意:阻碍不是阻止,电流还是在变化的。

  2、线圈的自感系数与线圈的、、等因素有关。线圈越粗、越长、匝数越密,它的自感系数就越。除此之外,线圈加入铁芯后,其自感系数就会。

  3、自感系数的单位:,有1mH=H,1H=H。

  4、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率成正比。

  (二)自感现象的应用

  1、有利应用:

  a、日光灯的镇流器;

  b、电磁波的发射。

  2、有害避免:

  a、拉闸产生的电弧;

  b、双线绕法制造精密电阻。

  3、日光灯原理(学生阅读课本)

  (1)日光灯构造:

  (2)日光灯工作原理:

  (三)互感现象、互感器

  1、互感现象现象应用了原理。

  2、互感器有,。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学*过程

  (一)复*旧课,引入新课

  1、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

  1、互感现象

  问题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自感现象

  问题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四、学情分析

  在技能方面是练*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10)、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预*检查、总结疑惑

  ①我们学过的电学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③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当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学案上。

  这部分问题学生以前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提问:电压增大,电流也随着增大,但是你知道电流增大了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电流I、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学生大胆猜想。

  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同时可将所有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这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

  一、设计实验

  让学生阐述自己进行实验的初步构想。

  ①器材。

  ②电路。

  ③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

  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学生按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二、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

  三、分析论证

  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到结论。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评估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

  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学生补充表格。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个练*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

  这一道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归纳。

  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6

  一、引入

  1、什么叫波的衍射?

  2、产生明显的衍射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答: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只有缝、孔的宽度和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教师:波的衍射研究的是一个波源发出波的情况,那么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二、新课教学

  (一)波的叠加原理

  设问把两块石子在不同的地方投入池塘的水中,就有两列波在水面上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都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呢?

  演示取一根长绳,两位同学在这根水*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叙述现象

  现象一:抖动一下后,看到有两个凸起状态在绳上相向传播。

  现象二: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波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跟相遇前一样。

  教师总结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都像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原来的波形,继续向前传播,这是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前和相遇后的波形

  教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列波在相遇前后,它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那么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情况又如何呢?

  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区的情况

  教师总结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当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振动时,这两种位移的矢量和简化为代数和,这叫做波的叠加原理。

  强化训练两列振动方向相同和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振幅如何变化?振动加强还是减弱?

  学生讨论后得到: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两列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二)波的干涉

  实物投影演示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金属丝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观察在两列波相遇重叠的区域里出现的现象。

  教师说明由于这两列波是由同一个振动片引起的,所以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

  学生叙述现象在振动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

  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会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相互间隔的现象,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在干涉现象中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由于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加强处总是加强,振动减弱处总是减弱,所以出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水波的干涉图样及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结合课本图10—30进行分析:

  对于图中的a点:

  设波源S1、S2在质点a引起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以图中a点波峰与波峰相遇时刻计时,波源S1、S2分别引起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当两列波重叠后,质点a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合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对于a点,在t=0时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遇,也就是说:在a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幅都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点始终是振动加强点。

  那么,振动减弱的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波源S1、S2分别将波峰、波谷传给减弱点b时刻开始计时,波源S1、S2分别引起质点b振动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当两列波重叠后,质点a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合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

  在b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遇,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合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说明的几个问题:

  (三)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

  对比投影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发波水槽,用同一振动片带动两个振针振动,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二: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发波水槽,用二个振针分别激起两列水波,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叙述现象

  现象一:看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实验一)

  现象二:实验二中,得到的干涉图样是不稳定的。

  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说明:

  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而选项B是正确的;在振动减弱的区域里,只是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也不可能各质点都处于波谷,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振动的最激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这些点始终是振动着的,因而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所以本题应选B、D。

  强调:不论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位移仍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小结

  1、什么是波的独立性?什么是波的叠加原理?

  2、什么是波的干涉?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什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6篇)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参照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借鉴*三年高考试卷、借鉴往届复*迎考的成功经验、依托《三维设计》复*用书,回归课本,科学安排、扎实推进、高效做好高三物理高考总复*工作。通过物理总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磨练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体会归纳题型—方法。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

  二、复*进度、阶段要求与方法

  (一)第一轮:20xx年8月5日—20xx年1月15日(预计单科质检)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这一阶段,渗透一些小综合,对复*过的内容进行滚动。本轮复*侧重于“双基”复*。刚进入复*时,学生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个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分析能力更为欠缺。本着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的出发点,复*中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复*难度适度,撒密网,步子稳。

  在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建立知识树。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收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有效提高学*的效率。

  三、复*策略

  (一)学*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年新课程高考试卷,把握好复*的范围、复*的深度和广度。继续学*研究市高三物理培训的内容信息、要求和建议,向上届高三取经交流,结合本届情况,备课组教师认真研讨,科学策划高三物理总复*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深入备课,分章节对《考试说明》各个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以《考试说明》的要求为教学的核心,以高考试题为范例,使教学更加接*高考要求,提高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重视复*的渐进性

  第一轮复*切忌一步到位,要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这才符合认识规律。围绕复*内容,我们可以从理解概念入手,解剖典型例题找感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式进行,这样基础才能夯得更实。要做到渐进性,就得认真选题,由易到难的排列进行训练,可以先看(例题)后做(*题)再探究,不断强化提高。要做到渐进性,采取先个别后整体的策略,即先单元后专题再模拟的复*模式。

  (三)突出主干,夯实核心知识。

  复*备考既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所有必考的知识点,更要突出主干,夯实核心知识。落实对主要物理现象、过程的认识,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对重要物理定律的掌握和应用。不能*均使用力量,要处理好轻重缓急关系、把力用在刀刃上。

  (四)复*基础知识与训练学科能力并重。

  通过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并进一步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在这些概率、规律的应用中加深对他们的理解,训练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归纳问题类型及解题方法,形成方法能力认知结构。但要注意,只有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在复*过程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加强信息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训练审题分析、物理建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五)做好导优辅差,分类推进工作。

  分类推进,可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梯队,本一梯队(中上生)、本二梯队(中下等生)、本三梯队(少数落后生),根据他们的学*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跟踪落实,抓实效。让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收获、有信心、有干劲。

  (六)关注非智力因素,优化学*状态。

  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课前自主学*、课堂积极参与,课后落实过关。多和学生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帮助他们及时树立信心,在复*中保持最佳的状态。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

  本学期新课程正式启动,本着创新与继承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原则,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物理组学年高一新课程实施计划如下:

  一、积极开展物理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改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是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在合适的物理课堂教学上实施探究式教学;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各种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开设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研讨。

  2、集体备课:确定有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集体探讨教学过程,撰写教学设计,搜集教学资源,准备实验。

  3、教学实施和评议。为了做好模式实施的反馈工作,同一备课组老师相互听课,了解教学效果,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进。

  二、及时推进学科资料系统化建设

  对学科资料(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试卷和*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快地熟悉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强力地推动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我们决定与新课教学同步进行物理学科资料系统化建设。具体如下:

  1、编撰《物理新课程同步练*》一套,供教学过程中使用,并在使用中加以修改完善。

  2、编撰完整的检测试题(包括单元检测,期中试题和期末试题)一套。

  3、初步完成每节课的Powerpoint课件。

  4、收集教学情况反馈信息,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并将利用假期完成对部分典型课的教学

  三、如何让高一新同学适应高中学*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到了高中以后,因为对自己的对手比初中的强大和优秀了,会要对自己产生促进的作用。当学生信心不足的时候,要教育学生学会纵向的对比。帮助学生订立目标,经过半个学期达到什么水*,期末达到什么水*,让学生发现自己其实是进步的。当学生横向比较时候,会发现别人可能进步更快。这时,就要教育学生找到这样的一种感觉:我永远自信,永远不松懈。

  在我们中学生当中我觉得有一种常见的通病,就是自我的期望值过高。而对自己的评价又往往过低。也就是说,有些学生志向是很高的,心气也很大,说起自己的条件就觉得自己不行。这种过高或过低的反差就会产生消极的意识。这种反差的形成主要是横向和别人比较形成的我觉得我给学生讲的时候,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做到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来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去比。只要是有一点的进步就是成功。尤其到了重点高中,只要你有一点点进步就感觉有成功的感觉,积少成多,慢慢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还是挺快的。这样去想就会产生一些新奇,自信心就有了。无论是学*还是日常的生活,就会有意义得多,就会进步得多。

  第二个适应就是到了高中以后适应新的学*要求。到了高中以后有些学生很快发现课堂上有时竟然有听不懂的。在初中没有这个问题,老师讲什么,甚至没有讲的都特别清楚。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感觉把握性低了。课下作业的完成也不象过去那么轻松了。高中的知识不论广度还是深度比初中是增加了不少,老师的教学方法比初中也有些不同了。高中的老师和初中的老师因为对知识的变化,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也在变化。初中的老师反反复复地讲,到了高中以后老师讲一下例题给了答案就不再讲了。教学方法可能和初中不同了,在学*方法上就要调整,注意预*,知识的扩充,规律的总结,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学*。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在学*上尤其是学*方法上一定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多参与讨论。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而众多的物理概念、规律正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再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认真探讨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势在必行的。下面主要阐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目前实行的高中物理教师定量工作制中未考虑实验这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任务,消弱了实验这一环节。由此而引发了某些教师“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这一现象严重妨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高中物理教学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提高自身实验素质的目的,从而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给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避免因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而引出新的问题。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先进的教学手段,迷恋于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动手实际操作,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做法只能造成学生记实验、背实验,使学生失去了锻炼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并贯穿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实验中的有趣现象,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展示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三、改革陈旧的实验教学模式

  大胆改革不适应新形势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只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

  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学方法,实验技巧等。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紧密结合。

  四、遵循“问题实验”的教学原则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内容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这些物理问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实验中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惯。如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对学生提出分析问题所提供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等具体要求,并给学生以适当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

  1.指导思想

  本学期备课组工作围绕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展开,立足课堂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与学,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2.工作目标

  本学期高二物理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理科班完成高中物理选修3-1及3-2第一章的教学任务;文科班完成高中物理选修1-1教学并进行一轮学业水*考试的复*工作。理科班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深入思考问题的*惯;文科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和复*,尤其是注意薄弱学生的学*管理,减少掉队人群。

  2.重点工作

  2.1、组内活动

  备课组每单周五上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教学体会,探讨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方法,隔周进行一次推礳听课,课后及时进行评议,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每周进行一次学*效果评测,包括对典型错误的滚动训练,每章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及时发现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继的教学中加以纠正。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虚心学*外校、外地的经验。

  2.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入手

  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认真学*《物理课程改革标准》,认真参加区教研活动,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交流体会,并将理论学*的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明确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认真编写导学案,并组织研讨修改,注意做到每节课针对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侧重点,注意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

  理科班的导学案由预*案、探究案、训练案构成,课前预*时间15分钟,课后练*时间30分钟。课堂探究中注重问题逻辑与思维训练,例题尽可能有变式训练,课堂反馈与课后练*适当降低难度。

  文科班的导学案以填充、选择简单计算几种形式出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及重点公式与规律和应用训练。

  2.3、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精讲精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2.4、进一步做好分层次教学工作。

  对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一定程度的教学难度及深度,同时也做好辅差工作,对学*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并安排必要的个别辅导。

  2.5、加强课堂的管理,每节课都能顾及听课的所有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潜能与热情,以学生参与为主形式,充分展现物理学的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方法。

  2.6、组织物理学科课外学*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应用物理知识的学*活动,激发学*的学*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5

  一、物理教学总体思路

  1)认真学*新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思维*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的不良学**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中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台。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物理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学好新教材:经过新教材和课改理念的学*,结合新教材的使用,明确新的教学理念,按照新的教学理念上课。不单单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注意到学生自主学*地位的培养,注意到交流合作。切实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数,指导有法。

  2)探索新教法:在课改理念引导下,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要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猜想、

  实验、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对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另外,还要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丰富了教学方法,总之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注重过程教学:通过课改理念及教学评价的学*,教师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重视过程的教学,并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现物理过程;运用学生分析讨论的方法。普遍加强物理过程的教学。

  三、抓好每次考试前的复*工作

  1)全面系统地复*学科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夯实基础,构建系统知识网络,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科科学素养。

  2)查漏补缺,重组知识,进行专题复*,加强对于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3)整合知识,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与模拟训练,加强对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要加强实验复*,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加强薄弱环节训练、规范解题训练、培养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独立推理判断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6

  一、 指导思想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二、 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高潮。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xx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效率,争取在xx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 。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