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尝试练*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

  2、出示:(课件出示)

  和风细雨夕阳朝霞方圆

  鸟语花香严寒酷暑古今

  练*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

  师讲解:(课件出示)

  (1)对子词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2)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

  同类词:晨——暮雪——霜柳——杨桃——李(板书:同类词)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和风)(细雨)(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

  2、学*第一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是两组反义词。“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这也是两组反义词。“严寒”写的是冬天,“酷暑”写的是夏天,“春暖”写的是春天,“秋凉”写的是秋天,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3、学*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1)这一小节是一些什么词组成的对子歌?

  (其中晨——暮雪——霜是一组同类词,“和风与细雨”是近义词,“朝霞与夕阳”是反义词。)

  (2)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对子,向我们展示了白云、雾气弥漫,雪霜连天的洁白世界。)

  4、学*第四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为同类词组成的对子歌。)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句把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三、练*朗读

  1、师生对读。

  2、生生对读。

  3、同桌玩拍手对对子游戏。

  4、男女生对读全文。

  四、拓展练*

  1、分组自编对子。

  2、交流反馈。

  五、实践活动。

《古对今》教学设计5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古对今》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古对今)

  二.自主学*,尝试练*

  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9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五、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 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

  (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

  圆--( )

  暖--( )

  四、学*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香( )

  ( )

  ( )语( )

  ( )

  ( )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李杨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古对今》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1、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五、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 ),左——( ),粗——( ),黑——( ),快——( )

  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 )

  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

  b.不带拼音认读,

  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a.严寒,酷暑,

  “严寒”就是很冷很冷,

  “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

  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

  b.暮,和风

  “暮”就是太阳下山了,

  “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

  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

  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

  c.学*第三小节

  什么是“莺歌燕舞”?

  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

  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五、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李”“香”

  1、观察

  2、范写指导,生书空。

  3、生仿写。

  4、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设计9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情况。

  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

  1.连线搭配词语,练*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 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

  (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

  圆--( )

  暖--( )

  四、学*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香( )

  ( )

  ( )语( )

  ( )

  ( )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李杨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识字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1、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六.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古对今)

  二.自主学*,尝试练*

  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2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

  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

  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

  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

  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

  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

  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出示词卡读)

  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四、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小节:(预设)

  1.理解词意:

  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师:“寒”是个会意字。瞧,这是它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

  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五、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六、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七、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

  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古对今教学设计1

  一、活动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说一个字,同学们要说出和它意思相对的字,例如老师说“我说上”,同学们就要说“我对下”,你们明白了吗?

  师:我说上。生:我对下。

  师:我说左。生:我对右。

  师:我说长。生:我对短。

  师:简单吗?(简单)那我要加大难度了,准备好了吗?

  师:我说云。生:我对雨。

  师:我说雪。生:我对风。

  师:我说山青。生:我对水秀。

  师:我说柳绿。生:我对桃红。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就是对对子。

  课件出示“对子”解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对子歌,课题是《6、对子歌》(板书课题),学生气度课题两遍。

  二、初度课文

  1、同学们,这篇韵文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你们想读吗?(想)但是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求助生字头上的拼音、请教同桌或老师)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大屏出示韵文,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整体感知生字

  1、大屏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带拼音的生字。看来生字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了。学生自由读生字。

  2、选三名小老师领读生字,一人领读一行,期间,教师对个别生字正音、强调,进行评价。(晨是前鼻音)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想一想),最后提出字谜:十月十日,猜一个今天要学的生字。(朝)

  4、它也是一个多音字,预*的时候发现了吗?大屏出示多音字“朝”的两个读音和组词,学生读。

  5、去掉生字宝宝头上的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开火车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6、同学们,这么多生字宝宝,让人眼花缭乱,谁有好办法给它们排排队、分分类呢?用什么方法分类呢?(按照结构分类)

  7、学生汇报,教师大屏出示“独体字、全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四、学写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里有两个是今天我们要学写的生字,你发现了吗?(凉和细)

  2、出示“凉”,学生组词,观察“凉”在田字格的位置并汇报。

  3、教师范写“凉”,学生仔细观察。

  4、出示“细”,学生组词,观察“细”在田字格的位置并汇报。

  5、教师范写“细”,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在书上描红一遍写两遍。

  7、学生自主评价同桌的字。(同桌的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篇韵文的题目是《古对今》,它是一首对子歌,对子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感很强,谁有好办法让我们读出它的节奏感呢?(拍手读)

  2、那就让我们试试一边拍手一边读吧!(师生一起拍手读)

  3、这篇韵文给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我们下节课再进入到课文,细细品味吧!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对今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1、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六.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

  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

  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

  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

  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

  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

  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出示词卡读)

  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四、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小节:(预设)

  1.理解词意:

  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师:“寒”是个会意字。瞧,这是它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

  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五、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六、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七、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

  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

  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

  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

  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

  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

  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出示词卡读)

  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四、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小节:(预设)

  1.理解词意:

  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师:“寒”是个会意字。瞧,这是它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

  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五、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六、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七、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

  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5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5)

——古对今教学反思菁选

古对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对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对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反思2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学*生字。其间,*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写、*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本课是识字教材,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复*学过的对韵歌引入,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为新课的学*做好铺垫。在揭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分散识字。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暑、晨、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随文识字环节,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认“寒、夕、暮”的字形,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表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在书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突破写字的难点。

古对今教学反思3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爱好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这首对子歌的爱好。

  2自主学*,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疏忽了句的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的爱好,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4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5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7

  周四上午第一节课,我在7班上了一堂复*课公开课——弹力、重力、摩擦力综合复*课。在我准备这节课时,因为在7班,学生程度也不好,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困难比较大,心里就有些没底,不知所措。所以我就提前开始着手,认真选题、编写导学案。

  1、选题时,认真阅读考纲,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把这三节的知识框架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板书到了黑板上,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对照黑板进行提问,并标注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其次我针对7版小组的特点:1——4组基础薄弱,分派归他们的任务较简单,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实际和应用,激发其积极性。5——8组程度较好,负责展示一些有难度的题,尤其是8组分派了2道题。再次,针对每个重点题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点拨提升链接一道中考题加以对知识的应用提高。针对考点我设计了课堂检测,再次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利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和学生说:1——4组对抗比赛,5——8组对抗比赛选出优胜组进行实物奖励。

  通过实际的操作,确实在讲课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到。并且还有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和以前相比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课后同学们反映也很好。通过重点讲解某个*题而带动类似的一串*题,即讲了知识又给学生课后发挥的余地。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讲完评课的过程中各位老师也都肯定了这次公开课很成功,学生确实积极性高,个个都精神饱满。但是我自己也感觉到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喻有些小的细节没有讲到,作图时应规范的利用直尺板演,进而提高学生作图的规范性。中考的考点最好在课件上呈现使学生对中考考点更加明确。

古对今教学反思8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9

  学*课文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给自己留下了哪些印象深刻,使人感动的事情?有的说“我感冒发烧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冒着寒冷,冒着风雨蹒 跚来到医院,我无意发现妈妈流下了滴滴泪水,这就是母爱啊!”有的说“每天下午放学后,妈妈虽然唠叨着叫我写作业,虽然内心有点‘烦’,但都是爱的表现, 应该感恩母亲!”有的说“我的书包旧了,叫妈妈买个新书包,妈妈却说还能用,要学会朴素地生活,不能铺张浪费。妈妈的教育,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惯, 多好的妈妈呀!”

  语文教学,既是生活的品味,又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一学一得。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写作:写一篇作文《我的妈妈》,要求用二三件事来反映自己受到的`感动,反映妈妈的美好品质。

  通 过学*课文、练*写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受到了一次感恩的教育。但是,对于中下层生难于下笔的情形,正好说明了这 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的实践,缺少生活的素材,缺少母爱的教育,也值得我反思。我想,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在家里要多督促,多与 孩子交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学*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让老师能及时地辅导孩子学*,促使其不断地进步。

古对今教学反思10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家信集,《傅雷家书两则》是作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出现的。信中流露着父子之情,有对艺术的理解与感 悟,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精读的重点放在哪里,就是我们在备课时,需要思考的。 通过对《傅雷家书两则》的研读,我把课文的切入点放在了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从傅雷与傅聪两个角度来研读课文。研读的目的在于:阅读本文,引导学生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1、体会书信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从傅聪的角度:第一封信中反映了傅聪遇到了生活上,感情上的创伤,在前信中向父母倾诉与发泄,然后又写信表示不应该为了自己生活感情上的事情而让父母感到不安。可见,傅聪是爱父母,体谅父母的,父子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第二封信写于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向父母传达自己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

  从傅雷角度:首先,傅雷是傅聪的父亲,父子之情是主要的,在这两则书信中,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宽慰和理解,为儿子取得成功而表现出的无比喜悦之情,这些都是真情流露,是最真挚的爱。但是更重要的是,傅雷家书与一般家书不同之点在于,作为文艺评论家的傅雷,在艺术上给儿子以引导:鼓励儿子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不畏孤独,保持心灵的纯洁,达到艺术的高峰;期望儿子的演奏,能表现出中国的黎明,响遍每个人的心,能表现出中华文明,有气吞斗牛的气势,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也有对儿子人生的指导: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敢于正视现实,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要谦卑,要坚强,要不怕孤独。

  2、把两则书信放在一起研读,体会语言的魅力。

  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方面的指导,对我们都很有启发意义。作为语文课,我们更要重视对语言的学*,在品味中,在思考中加深对文章的认识,总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理解其中的意义。如对儿子生活方面的引导时,用了比喻,用阳光雨水的猛烈,对植物的伤害来解释人不能够总是处于高潮期,安慰儿子正确看待高潮与低潮。如对儿子艺术方面的指导时,希望儿子能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要有中华文化的传统作为积淀,表现出气吞斗牛的气势,感染听众。这段意思的表述中,语言相当有特色,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用无边落木萧萧下形象的说明,文雅又生动。

  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教学的'设想与具体实施总存在着差距,我本想在初步感知内容后,让学生走进傅雷,以不同的身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这一人物,进而水到渠成地走到理解品味“赤子之心”的那段议论上,可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没把握好,前面介绍作者的时间太长,而后面的难点上时间太短,只是一名同学粗浅地谈了自己的认识而草草结束,没能达到全体同学都能攻克掉这一难点。另外,导学案是教师将教材内容按学生的学*需要编写成“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学后,教师再点拨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若学生都能做到认真自学独立完成,不失为一件乐事,课堂上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用自己独到的理解来阐述问题,而是读教材全解中得答案,使我产生了困惑,这种方式真正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吗?可能这种模式的初衷是好的,可实施中有什么措施能保证每名学生都是自我独立理解后的真切体验,真实情感的表露呢?

  3、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

  通过本文的学*,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精神空间。九年级学生虽然只有14、15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

  4、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5、语文的学*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

  课堂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古对今教学反思11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12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让孩子们学*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写字方面我进行“李、香”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结构和占位,通过希沃白板的.一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部件的长短宽窄布局,以便于正确书写生字。并在指导写字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唤醒学生对词语内容的感知,在对韵歌的朗读指导时,采用了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在朗读时兴趣盎然。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镂空关键字、图片引导回忆等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第一小节。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配乐朗诵,视频拓展,写字魔法棒运用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识字环节应该多向外拓展,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给生字组词等方法识字。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并且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朗读部分时间不够充分,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应设计让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和线条,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受,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小组合作学*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

古对今教学反思13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6)

——《古对今》教学设计菁选

《古对今》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对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对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

  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训练

  1.听写:中间池水欢乐上网

  2.反义词对子歌,自由读,师生对读。

  3.出示一年级上册《对韵歌》,生齐读。

  师:瞧,像这样的对韵歌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景物,知道两两相对的词语,而且读起来很有节奏,真有趣!

  二、揭示课题,学写“古”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提醒:“古”是今天要写的生字,横要写得长一些,下面的“口”应注意上宽下窄)。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古”就是古时候,“今”就是现在。“古对今”意思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

  三、初读课文,归类识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三个小节,并标上序号。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相机正音,评价。

  4.师生合作读。

  5.男女生合作读。

  6.发现字形特点,理解字意。

  师: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再来试试自己的眼力。

  ⑴出示三幅图,观察:图中同时出现了什么景物?(太阳)

  这个秘密也藏在了“暑、晨、朝”三个生字宝宝里,你们发现了吗?(课件把“暑、晨、朝”三个字里面的“日”点红。)

  ⑵理解字意:

  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到了七八月份那时候我们就放“暑假”。大热天晒太阳会“中暑”。(出示图片,出示词卡读)

  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贴词卡。

  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早晨”也可以叫做“清晨”,早晨的阳光叫“晨光”。(出示词卡读)

  ③板书“朝”的金文字体:是指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没消失。

  朝:早晨也称“朝”,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天边的红云叫“朝霞”。

  ⑶开火车读词卡,巩固生字。

  四、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一)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横线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二)适时点拨,解决疑难

  第一小节:(预设)

  1.理解词意:

  ①严寒:(先让学生自己解决)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

  (课件出示“寒”的金文字形)

  师:“寒”是个会意字。瞧,这是它的甲骨文。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一个人待在一间屋子里,光着脚站在两块冰上。尽管旁边横七竖八地放了很多柴火取暖,但还是很冷。

  ②“严寒”和“酷暑”两个词经常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贴词卡:严寒酷暑)

  ③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词。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无论严寒酷暑,爷爷都坚持锻(duàn)炼(liàn)身体。

  不论严寒酷暑,护旗手总是让***与太阳一同升起。

  ④让我们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意思相反的词)

  小结:发现得很好,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组成对子。

  第二小节:(预设)

  1.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课件点击)

  2.霜: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汽被冻结了,像洁白的粉,就叫白霜。(出示图片)

  3.出示:“和风细雨”

  ①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所以这两个词语也经常手拉手在一起。(板书:和风细雨)

  ③这个词可以怎么读?(读得轻柔一些)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

  讲解“夕”的字源:“夕”与“月”本来是意思相*。甲骨文、金文,将“月”的字形减去一短竖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意思是月亮刚刚显露的黄昏。太阳刚出来为“朝”;月亮刚出来为“夕”;月亮升到高空为“夜”。

  5.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4.引导发现: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是同类事物)

  第三小节:(预设)

  1.莺歌对燕舞:知道莺和燕是什么动物吗?(黄莺和燕子)

  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黄莺的叫声很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在跳着轻快的舞蹈。这就叫做——莺歌燕舞。(贴词)

  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高兴欢快的语气。

  3.看动态图片,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多美啊!”

  生: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

  说得真好!你们所描绘的画面就叫做——鸟语花香。(贴词)

  4.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5.引导发现:第三小节的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五、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

  六、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组织学生做“踩地雷”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读黑板上贴的词卡,巩固字词。)

  七、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李、香”,它们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下结构)

  交流:为什么“李”是木字头,“香”是禾字头?(李树是一种树,所以偏旁是木字头;而“香”表示享用五谷粮食时所体验到的好闻气味,粮食是农作物,跟禾苗有关,所以是禾字头。)

  2.师范写,提示木子头和禾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写得偏长一点,包住下边;中间的树要短,留出空间给下半部分。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古对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简介什么是“对子”。

  4、齐读课题,学*“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课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说我们要学*课文,有一个小动物也来了(猴子),跟他打个招呼吧。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几个游戏,第一个游戏叫“火眼金睛”。

  2、打开课本翻到56页,提出自读要求: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3、这些词中藏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你会读吗,先自由拼读一下。

  4、具有火眼金睛的你想提醒大家哪个生字容易读错,带着大家读一读。(指名带读:如:我要提醒大家“凉”字,请跟我读)

  5、全班齐读生字。

  6、小猴子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几千年前的文字“朝”,出示甲骨文“朝”,看一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表示什么呢?你能给它组一个词吗?学*多音字“朝”。

  7、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生字,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1)加一加:圆、凉、朝、暑、晨

  (2)减一减:夕

  (3)换一换:杨、霞、

  (4)猜字谜:

  细:田边种丝瓜。

  朝:十日十月。

  严:亚字长个小尾巴

  8、齐读识字方法。

  9、小猴子给我们带来第二个游戏:“摘苹果”。

  10、出示词语开火车检查认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1、引问:小猴子说你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好,能不能也把课文读给它听听呢?第三个游戏是:我是小巧嘴(自由读)谁来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你能找出文中有几组反义词吗?请你动手圈一圈,再读一读。

  3、汇报: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朝霞和夕阳。除了是反义词有6对,不是反义词的是哪几组?虽然他们不是反义词,但这些词语之间都有关联。

  由此我们得出:是反义词的一定是对子,但是,是对子的不一定就是反义词,如文中的“鸟语花香”不是反义词但他们是对子。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台。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5、齐读课文第1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春、夏、秋、冬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暖、酷暑、秋凉、严寒准确地概括了四个季节的特点。)

  出示猜字谜让学生猜:

  严:亚字长个小尾巴;

  酷:酉时告诉你

  6、第2小节**提到了哪些自然景物?逐个词的理解,再齐读第二节。第三节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齐读第三节。

  7、看看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那些字?(是“方”“凉”“霜”“阳”“杨”和“香”)指名汇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为“ng”,这样的形式就叫“押韵”。韵脚就是句末押韵的字。如“方”“凉”“霜”“阳”“杨”和“香”就是韵脚,他们押的是ang的韵。

  8、同桌合作:同桌互读对子歌,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四、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小猴子要在我们班上评选几名诵读大王,看谁声音洪亮,读得又好听就可以获得这个称号,有信心吗?

  1、师生对读,游戏中再认。(我读古,我对今……)

  2、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3、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4、评选诵读大王。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对子歌的内容包含得很多,有天文、地理、时令、自然等方面。今天我们学*的就包含有反义词的、时令、自然现象方面的。你会试着编一两句吗?

  2、出示对子齐读:寒对暑,早对晚。日月对星辰。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千百年。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远对*,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

  3、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了课文,大家表现都非常棒,下节课我们继续书写剩余的生字。作业要求: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古对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 ǔ暑 l凉

  ch晨āo朝x霞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今——( )

  圆——( )

  暖——( )

  四、学*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香( )

  语()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我会说。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圆严寒春暖

  今方酷暑秋凉晨雪和风朝霞

  暮霜细雨夕阳桃柳莺歌鸟语

  李杨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尝试练*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教学设计6

  教材来源: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识字二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于口语交际

  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本课把对子集中在三幅不同的图画之中,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兼顾间架结构,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对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还需提高。

  (2)基于阅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但是部分学生读书不够流利,会有多字、漏字的现象。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讲普通话,并养成讲普通话的*惯。但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还不能达到。个别学生没有表达的`自信心,不能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教学目标

  1.归类认识12“圆、杨”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构字的特点,培养多样识字的能力。

  2.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尽量做到工整、规范、。

  3.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

  评价任务

  任务一:能正确认读“圆、杨”等12个生字。

  任务二:能正确书写“古、夕”两个生字。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句子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5’)

  复*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背《对韵歌》,导入《古对今》。

  能正确背诵《对韵歌》,规范书写“古”字。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板书课题,学写“古”字。

  (完成目标二)

  环节二(25’)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活动一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完成目标三)

  能正确朗读课文,不多字、漏字。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识字写字:

  1、借助拼音自读生词。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4、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情况。5、书写生字:夕

  (完成目标一、二)

  能正确读出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10’)

  再读课文

  读通句子

  活动一

  1、自读课文,能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小结,其他同学做评委,及时指出朗读中的错误。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生思考哪些词语是一对对子。

  (完成目标三)

  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

  课中练*

  1.连线搭配词语,练*对子。

  莺歌花香严寒细语

  鸟语燕舞和风酷暑

  2.教师口头说文中词语,学生对对子。

  古圆春暖杨桃

  学生能正确连线,正确对出对子。

《古对今》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酉”。

  2、正确朗读课文。

  学*重点:

  正确书写7个字;认识偏旁“酉”,朗读课文。

  学*难点:

  正确识读12个生字。

  学*准备:

  课件、课本、卡片

  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始比赛,请听老师提的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一人一句,以学困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学生练读一一同桌互相检测,再指名读。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

  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再齐读两遍。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字音大家能读准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能流利朗读课文。先给你们2分钟练读时间,待会我们继续比赛。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自由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男生的声音响亮,女生的声音优美,如果合起来读相信会更好的。来齐读一遍。

  3、齐读课文

  课文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利。最后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会写字写得正确、规范。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上台临摹。

  ②指名上台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

  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了解“对子”含义,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2、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重点:

  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难点:

  了解“对子”含义,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学*准备:

  课件、课本。

  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6古对今》。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

  3、加入动作,自由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

  严寒

  朝霞

  古今

  酷暑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古对今》教学设计8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生字,做字卡。(学生)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古对今》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1、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六.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10

  【摘要】对韵歌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关键词】对韵歌 识字 诵读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旨在以对韵的形式识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已有初步了解。《古对今》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识字密度较高。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新增加的一篇课文,它既是识字教学的材料,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R字,调动学生对对韵的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对韵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这值得思考和研究。笔者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整体诵读,正音知韵

  对韵歌句式整齐、*仄相和、音调和谐,学生在初学课文时需整体诵读韵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其韵律美。

  (一)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教师需在学生诵读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注意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重读。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音,还可以在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中进入对韵的情境,感知韵味。

  教学《古对今》时,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字音和朗读特点。范读后,学生自主交流生字读音,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暑”“晨”“朝”的读音。最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韵文,巩固生字的读音,感受对韵歌的特点。

  (二)自主练读,体悟韵味

  尾字押韵是对韵歌的一大特点,学生如能发现这一现象,在诵读时就能更好地感受到韵文的韵律美。

  《古对今》这课中,每一小节的第二行和最后一行的尾字分别是“方”“凉”“霜”“阳”“杨”和“香”。学生自主练读后,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句诵读,顺势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位学生读的对子中,尾字韵母都为“ng”,从而水到渠成地渗透“押韵”这一概念。找到韵脚后,学生再读韵文,就能更好地感受韵味。

  二、深入诵读,记形明义

  对韵歌不同于普通儿歌,形式上虽短小精练,但是内容上却藏古纳今,包罗万象,每个字都有其意义指向,所以在读中体会生字的意思也是对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将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教学。

  (一)图文结合,读音记形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直观的'图像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抽象的汉字时插入相应的图画,做到图文结合来理解字义,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学*效率。

  例如,《古对今》这首对韵歌中的第二个对子为“圆对方”,一些语感较好的学生读“圆”时,声音饱满圆润。教师就把一个圆形图和“圆”字同时呈现在一张幻灯片中,请学生找一找圆圈和“圆”字的关系。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就发现“圆”的国字框就是由圆形演变而来的,再读“圆”时,大部分学生就能借助圆形图的提示,张大嘴巴,将字音读得饱满。

  (二)追溯字理,读音解义

  中国的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时,适度地借助字理来教学,通过观察字形,追溯字理,就能帮助学生从造字原理上理解字义。

  如“严寒”一词,发音短促,与它表示“天气寒冷,限制人的行为”这一意思不无关系。教学这个词时,教师先出示“寒”的小篆体“”,接着出示“严” “寒”两个字,让学生猜测对应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纷纷发现“寒”下面的两点和小篆体下面的两横很像,宝盖则像小篆体上面的房顶,而小篆体的里面部分可以猜测是一个人和若干没有树叶的干枝,由此判断为“寒”。教师则进行小结提升,“寒”的本义就是天冷了,地上结了冰,人都躲到房子里面烧柴火取暖。最后,请学生看着小篆体和词语“严寒”,带上自己的感受,“开火车”读“严寒”。

  三、变式诵读,温故知新

  一年级的学生学*知识时遗忘得较快,所以,识字教学不但要重视生字的初现,还要重视生字的复现,在不断的复现中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学*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变换诵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的学*。

  (一)语境对读,游戏中再认

  “找朋友”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操作简单,参与度很高。对韵歌中“对”字前后的两个生字或词语往往是相对或相同事物的名称,非常适合学生通过“找朋友”来巩固。

  在《古对今》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如下“找朋友”的游戏。

  1.准备生字卡片

  教师事先准备好两组生字卡片,第一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方”“严”“寒”“暖”四字,教师手持第一组卡片。第二组生字卡片上分别写有“圆”“酷”“暑”“凉”四字,每位学生分得第二组卡片。

  2.举卡“找朋友”

  游戏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张生字卡片“方”,并问“方对――”学生迅速地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圆”后举高,大声对答“圆”。之后,通过同桌合作、男女生合作等方式来“找朋友”。

  3.看卡齐对读

  举卡“找朋友”后,师生再看着生字卡片把对子大声诵读一遍,再一次对生字进行复*。

  简单的“找朋友”游戏大大地提高了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轻松地巩固生字。

  (二)拍手乐读,律动中再认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之间,课堂上适当地增加课中操,让学生动动手或动动脚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精神上的疲劳,提高学*效率。拍手读儿歌,操作简单,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课中操。对韵歌节奏感很强,适宜拍手诵读,在诵读中让识字复*和韵文背诵有机结合。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背诵《古对今》这首对韵歌,设计了“重重拍手我来记”环节。教师先把“对”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标成红色,引导学生看着幻灯片拍手齐读。当读到红色的字词时,小手重重拍。最后,去掉红色部分的字词,只保留“对”字,让学生再拍手背诵,背到括号中需要补充的部分就重重拍手背。学生拍手背,教师相机将空缺的字词复现,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背诵成果。

  (三)听音趣读,变奏中再认

  低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听到韵律感强的儿歌就会不自觉地跟读。对韵歌是由字组词,再串词成句的,含有非常微妙的语言节奏,读起来可快可慢。教师可以把快慢不一的基本鼓点作为背景,让学生听不同节奏的鼓点,跟读对韵歌。

  例如,在引导学生巩固积累“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这一小节的对子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基本鼓点,让学生跟着鼓点节奏读,接着又播放一段慢节奏的基本鼓点,学生听到节奏变化后也自觉改变了自己的诵读节奏。等学生完全听懂鼓点节奏后,教师又随机播放了两组,学生在快慢节奏的交替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本身的乐趣,更好地把生字的音、形、义融合于记忆,进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语言的学*和发展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微妙过程。学生在一次次形式不同的诵读中多次巩固识字,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也能更好地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会对韵的文理逻辑关系。

  对韵歌由一组组短小精练的对子组成,易读易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极佳文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生识字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同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对韵歌并不只是简单的识字教材。教师在依托这类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汉字的韵律美,感受韵文语言的魅力,传承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古对今》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古、凉、细、夕、李、语、香

  2.出示:(课件出示)

  和风细雨 夕阳 朝霞 方圆

  鸟语花香 严寒 酷暑 古今

  练*朗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对子吗?

  师讲解:(课件出示)

  (1)对子词一般对仗工整,琅琅上口,字数都相等,断句一致,音调和谐。

  (2)一般有以下词语组成:

  同类词:晨——暮 雪——霜 柳——杨 桃——李(板书:同类词)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 (和风)(细雨) (山清)(水秀)(板书:近义词)

  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分开:(朝霞)(夕阳)(板书:反义词)

  2.学*第一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是两组反义词。“古今”是一组时间方面的相对反义词,“圆方”是形状方面的相对反义词。)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这也是两组反义词。“严寒”写的是冬天,“酷暑”写的是夏天,“春暖”写的是春天,“秋凉”写的是秋天,两组对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

  3.学*第三小节。(课件出示)

  (1)这一小节是一些什么词组成的对子歌?

  (其中晨——暮 雪——霜 是一组同类词,“和风与细雨”是近义词,“朝霞与夕阳”是反义词。)

  (2)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

  (从自然现象方面介绍对子,向我们展示了白云、雾气弥漫,雪霜连天的洁白世界。)

  4.学*第四小节.(课件出示)

  (1)第一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桃、李”都是水果,“柳、杨”都是树木,为同类词组成的对子歌。)

  (2)第二句对子词是两组什么词?

  (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则是两个四字词语,这句把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拆开相对,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三、练*朗读

  1.师生对读。

  2.生生对读。

  3.同桌玩拍手对对子游戏。

  4.男女生对读全文。

  四、拓展练*

  1.分组自编对子。

  2﹒交流反馈。

  五、实践活动。


《古对今》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7)

——《古对今》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古对今》教学反思 1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 3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古对今》教学反思 4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 5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 6

  《古对今》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古对今》教学反思 7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 8

  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时接触的不多,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调动对孩子学*这首对子歌的兴趣。

  2、自主学*,提高能力

  初读课文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得自学的方法。交流识字方法时,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

  3、自主评价,相互借鉴

  写字评价环节,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哪里写的好,哪里写的不好,通过这样相互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4、节奏朗读,整体感知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

  反思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节奏前松后紧,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

  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训练,疏忽了句的训练。

  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疏于对课堂的组织。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的兴趣,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 9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 10

  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上台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