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1

  教师:听说大家都喜欢漫画,今天来欣赏一下。

  (欣赏丰子恺人物漫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有趣)

  教师:这几幅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一、漫画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这些都是丰子恺的作品。介绍丰子恺:著名作家、漫画家。以前学过的《白鹅》。揭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最喜欢的一个手指的主要特点,写在练*纸的表格中。

  2、交流反馈:

  同学们都完成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位同学是怎样填写的。请你来读一读,认真听,仔细看,评一评他所写的词句有没有概括了这个手指的特点。(学生交流评议,教师即时用红笔修正)

  出示部分学生的作业。

  请生补充;教师引导概括。

  3、学生修改自己的表格内容。

  三、介绍五指,感受语言。

  1、教师: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笑。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2、第一次介绍:

  屏幕出示要求: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大声读一读相关段落,用笔画一画重点的词语,记一记生动的句子。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第二次介绍: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看看自己填写的表格,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

  4、第三次介绍:请学生来介绍,认真听,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学生的介绍比较概括、理性,干巴巴。没能运用生动的语言。)

  (1)教师:他把中指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有条理,清楚。

  教师现场采访介绍同学:你为什么把中指的这个特点介绍的这样具体?

  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品味语言。

  教师: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教师小结:用上趣味性的句子,可以把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2)介绍食指

  徐老师发现他在介绍的时候声音清楚响亮,落落大方,介绍的时候就就应该这样。

  (3)介绍小指、无名指。

  学生:舞蹈演员。(请学生演示舞蹈中的兰花指。)

  学生评议:他介绍的非常具体,而且说出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5、第四次介绍:有条理、有趣味,落落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请学生上台介绍。

  学生评议:说出了优缺点。用上了自己的语言。

  6、小结:五个手指各有所长,正所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练*仿写,学会运用。

  1、教师:

  (图片出示身上的五官)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看,老师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提出要求: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我们学着幽默风趣的语言,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一写。出示要求:仿照文中的一指,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我们的五官。

  2、交流:

  介绍鼻子: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学生评价:特点介绍出来了;语言幽默风趣。)

  介绍眼睛: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作片段。

  3、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了不起。

  同学们,真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常常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4、推荐阅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小学生丰子恺读本》送给班子的图书角,大家可以轮阅。感受丰子恺漫画的而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5、课外作业:学*课文的写法,完成*作《五官》

  板书:

  手指

  有条理有趣味落落大方

  幽默传神

  今天我们学*《手指》一文。我先把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列出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老师适当微调,然后分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组:

  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短处和长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第二组:

  题目: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食指:……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麦粒、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用的是设问的句式。

  第三组:

  题目: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题目是“手指”。来,伸出你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2、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3、师: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我国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他们,并且把他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不信?请看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看插图,)有趣吗?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描述一下他们吗?(学生描述教师点评)其实,不仅插图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将屏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大屏幕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晰,首先——(大屏幕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这样的写作顺序属于总——分——总,使整篇文章清晰严谨,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运用。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找到了吗?来,让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话。(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师: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师:下面,老师找一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来。

  2、全班交流。(大屏幕出示表格)谁来说说大拇指的短处是什么,长处是什么(随机填写表格:形状不美最肯吃苦)

  3、感悟写法。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短处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引导:

  (大屏幕出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大家注意“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

  (生说)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有趣吗?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

  (生读)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

  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引导:

  (大屏幕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2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书设计】:

  5、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的五根手指( ), 各有不同的姿态, 渺小:形容貌小。

  然后分别具体写( ), 各具不同的性格, 附庸:泛指依附其他事物存在的事物

  最后总结写( )。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 优点 不足

  大拇指 矮小、头大而肥 肯吃苦 不会讨好生活

  团结一致 食 指 强硬的曲线 工作复杂、机敏

  中 指 最高、曲线优美 参加并不出力

  根根有力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根根美丽 小 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1

  教师:听说大家都喜欢漫画,今天来欣赏一下。

  (欣赏丰子恺人物漫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有趣)

  教师:这几幅漫画幽默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看见忍不住就想笑。

  一、漫画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这些都是丰子恺的作品。介绍丰子恺:著名作家、漫画家。以前学过的《白鹅》。揭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词句概括最喜欢的一个手指的主要特点,写在练*纸的表格中。

  2、交流反馈:

  同学们都完成了,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位同学是怎样填写的。请你来读一读,认真听,仔细看,评一评他所写的词句有没有概括了这个手指的特点。(学生交流评议,教师即时用红笔修正)

  出示部分学生的作业。

  请生补充;教师引导概括。

  3、学生修改自己的表格内容。

  三、介绍五指,感受语言。

  1、教师: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笑。今天我们要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2、第一次介绍:

  屏幕出示要求: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大声读一读相关段落,用笔画一画重点的词语,记一记生动的句子。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第二次介绍: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看看自己填写的表格,可以用上自己的语言。

  4、第三次介绍:请学生来介绍,认真听,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学生的介绍比较概括、理性,干巴巴。没能运用生动的语言。)

  (1)教师:他把中指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有条理,清楚。

  教师现场采访介绍同学:你为什么把中指的这个特点介绍的这样具体?

  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品味语言。

  教师:关公和周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教师小结:用上趣味性的句子,可以把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2)介绍食指

  徐老师发现他在介绍的时候声音清楚响亮,落落大方,介绍的时候就就应该这样。

  (3)介绍小指、无名指。

  学生:舞蹈演员。(请学生演示舞蹈中的兰花指。)

  学生评议:他介绍的非常具体,而且说出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5、第四次介绍:有条理、有趣味,落落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请学生上台介绍。

  学生评议:说出了优缺点。用上了自己的语言。

  6、小结:五个手指各有所长,正所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练*仿写,学会运用。

  1、教师:

  (图片出示身上的五官)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看,老师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提出要求: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我们学着幽默风趣的语言,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一写。出示要求:仿照文中的一指,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我们的五官。

  2、交流:

  介绍鼻子:让我们生存,让我们呼吸的第一高手,我看非鼻子莫属。他是由两个双胞胎兄弟组合而成,或矮矮的,扁扁的??

  (学生评价:特点介绍出来了;语言幽默风趣。)

  介绍眼睛:眼睛位于五官的最上方,是非常忙碌的器官。这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靠他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

  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作片段。

  3、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通过介绍手指再一次领略了丰子恺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而且还学着进行了创作,了不起。

  同学们,真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常常会让我们有所启发。

  4、推荐阅读: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小学生丰子恺读本》送给班子的图书角,大家可以轮阅。感受丰子恺漫画的而幽默和他漫画般简练传神的语言风格。

  5、课外作业:学*课文的写法,完成*作《五官》

  板书:

  手指

  有条理有趣味落落大方

  幽默传神

  今天我们学*《手指》一文。我先把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列出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老师适当微调,然后分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组:

  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短处和长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第二组:

  题目: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食指:……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麦粒、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用的是设问的句式。

  第三组:

  题目: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题目是“手指”。来,伸出你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2、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3、师: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他们,我国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他们,并且把他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不信?请看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看插图,)有趣吗?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描述一下他们吗?(学生描述教师点评)其实,不仅插图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文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都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将屏幕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大屏幕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晰,首先——(大屏幕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这样的写作顺序属于总——分——总,使整篇文章清晰严谨,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运用。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找到了吗?来,让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话。(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师: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师:下面,老师找一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来。

  2、全班交流。(大屏幕出示表格)谁来说说大拇指的短处是什么,长处是什么(随机填写表格:形状不美最肯吃苦)

  3、感悟写法。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短处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引导:

  (大屏幕出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大家注意“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

  (生说)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有趣吗?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

  (生读)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

  师: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重点引导:

  (大屏幕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

  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 优点 不足

  大拇指 矮小、头大而肥 肯吃苦 不会讨好生活

  团结一致 食 指 强硬的曲线 工作复杂、机敏

  中 指 最高、曲线优美 参加并不出力

  根根有力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根根美丽 小 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课题】: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书设计】:

  5、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的五根手指( ), 各有不同的姿态, 渺小:形容貌小。

  然后分别具体写( ), 各具不同的性格, 附庸:泛指依附其他事物存在的事物

  最后总结写( )。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教学本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学*内容,然后再转入本课的学*,做到温故而知新。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方法,依靠自己的努力,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总结本单元学*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学*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优 点

  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交流汇报、感情朗读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有感情地把课文2~5朗读两遍。

  4、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读第1、第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组课文表达感悟的方法。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4、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阅读一首小诗

  手

  把手张开

  是一朵鲜花

  人的一生

  注定为美挥洒

  把手合拢

  是一枚果实

  含辛茹苦

  收藏天地精华

  背诵小诗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丰子恺的作品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 优点 不足

  大拇指 矮小、头大而肥 肯吃苦 不会讨好生活

  团结一致 食 指 强硬的曲线 工作复杂、机敏

  中 指 最高、曲线优美 参加并不出力

  根根有力 无名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根根美丽 小 指 体态秀丽 能力薄弱

《手指》名师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维、馆、亢、委、婉、缝、继、凉、芬、伟”;能在老师的指导描写并记忆“馆、亢、委、凉、芬、伟”。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就。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 “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小朋友们闭目欣赏一段交响音乐。

  2、交流: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引出句子: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读词:“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听音辨别“高亢激昂”、“委婉深沉”;指导读句。)

  4、引出第一节(读词:“维也纳”、“简陋”、“旅馆”)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过渡: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故事。

  2、交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随机板书:疑惑、赞叹

  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旅客为什么而感到疑惑呢?

  1、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节,找找答案。

  2、交流并板书: 渗水

  3、指导读句

  (二)旅客又为什么而“赞叹”呢?

  1、轻轻读读课文3、4、5小节,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并随机出示:

  (1)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

  ①给“全神贯注”找个近义词朋友?(换上“聚精会神”读句。)

  ②指导读句

  (2)他不时地把手在水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

  ①师引读句子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③指导读句

  (3)“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①旅客为什么会睁大眼睛?

  ②指导读句

  3、师引读3、4、5节

  四、总结课文,课后探究

  1、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

  2、 简介贝多芬:谁知道他曾谱写过哪些音乐作品?

  3、 布置探究作业:课后收集有关名人苦练的小故事。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手指》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手指》的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第5课《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

  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

  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

  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互相帮助等。

  (3)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板书设计

  13手指

  各有所能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根根有力

《手指》的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

  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这篇课文吧!

  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

  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

  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b.社会职业分工情况:既要有教师、医生、科学家,也要有工人、农民、清洁工,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c.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

  五、开放性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具的争吵等。)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的教学设计3

  【教学课题】:

  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手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2、能力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

  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总结该单元——学*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

  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

  断手指的国王

  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

  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

  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

  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

  丞相回答:“好,很好!”

  “为什么呢?”国王问。

  “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

  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

  【作业要求和指导】:

  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

  2、以*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哲理的短文。

  【板书设计】:

  5、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的五根手指( ), 各有不同的姿态, 渺小:形容貌小。

  然后分别具体写( ), 各具不同的性格, 附庸:泛指依附其他事物存在的事物。

  最后总结写( )。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清*乐村居》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清*乐村居》片段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清*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

  (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莲蓬”的“蓬”我们*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乐·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乐·村居》。

《清*乐村居》片段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清*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

  板书: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归纳朗读好词的标题要点:词牌和题目之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不要太快。)

  3、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读好词的节奏

  1、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划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节奏,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诗词节奏划分的一把规律。

  2、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重点指向节奏的把握。)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4、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的结果。)

  (五)、读出感悟,体验词境

  1、默读全词,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词眼“醉”。

  2、齐读带“醉”所在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问题:翁媪为什么会陶醉呢?

  4、学生读、思、交流。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板书:一醉人和睦。)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人物的对话)。还原的过程就是大体理解诗意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

  (5)、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风景的美。(板书:二醉风景美。)

  (6)、给村居图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不去描写抗金的将士,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静谧美好的村居生活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所谓入境入情。)

  (六)、吟诵、背诵

  1、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村居图,陶醉的不仅是翁媪,是作者,还有我们,大家想不想把这首词读得更好?

  2、回忆电视中吟诵的镜头,师生小结吟诵的特点:有节奏,有韵味,摇头晃脑。

  3、学生吟诵展示并进行吟诵接力。

  4、学生自由背诵。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让学生看着插图,将插图还原为词。(背诵)

  6、全班一起背诵。

  (设计理念: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快慢缓急、抑扬顿挫,吟诵就是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读,这种形式能充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特点。)

  (七)、小结全文,拓展迁移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五口之间,一道欣赏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村居图。

  2、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辛弃疾的词更是宋词中的精品,下课后我们要从网上找辛弃疾的词来读。

  推荐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作业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

  (1)、改写《清*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延伸诗人其他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或者新的任务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任务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也是学*的延续。)

《清*乐村居》片段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清*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

  (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莲蓬”的“蓬”我们*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乐·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乐·村居》。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丰子恺作文 (菁华3篇)

丰子恺作文1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翠绿的柳枝在空中飘舞,像一位小姑娘在梳理自己的长发。鹅黄色的瓦屋窗户上,蹲着一只毛色如雪的小猫,它乖巧地蹲在那里,好像正在等待着孩子们唱歌呢。

  一位老师带领一群孩子们,围坐在房子前。老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吧!”同学们顿时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有的人要赞美翠绿的柳树,有的人要赞美和煦的春风,有的人要赞美默默无闻的小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快活极了。老师说:“那我们就来唱一首歌吧。”孩子们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如同山中的涓涓流水;时而激情澎湃,如同大海的滚滚浪花。那翠绿的柳枝仿佛也听见了歌声,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小猫蹲在窗户上“喵喵”叫着,好像在给孩子们的歌声伴奏呢。小草听见了,在春风中摇来摇去;小花听见了,绽放出了自己最美的花朵;小鸟听见了,在树枝上拍了拍翅膀,又叽叽喳喳叫了几声,好像在说:“你们的歌声真美妙啊!”

  朱自清对丰子恺的漫画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我们读丰先生的画,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回味无穷。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这幅《春风杨柳唱歌声》描绘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令人回味无穷。

丰子恺作文2

  作为我国*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丰子恺以其风格简易、意境朴实、含蓄隽永的漫画在*美术发展史中一枝独秀。他的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儿童题材,被认为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丰子恺自小被家人的疼爱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也使得漫画在他的笔下一改讽刺幽默的单一面貌,变成了*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被人们称为“诗意漫画”。俞*伯评丰子恺的作品是“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丰子恺作品中简单的线条、朴素的画风、单纯的色彩、朴实的画意,表现了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从他的画中总能读出画外之意,感受到文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成就了“诗意漫画”。在*画的传统创作观念中,自然而普遍地存在的“诗意”的概念,在丰子恺这里以别具一格的样貌出现。传统诗意画重视深远主题、超然精神的血脉得以有创新的被继承,促进了“诗意”作为*画基本精神的继续传播。

  丰子恺在作画的时候也经常会在作品中描画一些古诗词,文学家夏丏尊把丰子恺的这类作品称作“翻译”。但在笔者看来,丰子恺的作品中但凡是涉及到诗意题材的,都不仅仅是对诗词的简单翻译,而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诗与画的内面的结合”,简单的几笔便能将诗词的主旨表现得很有韵味。如他的作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几人相忆在江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等都是对古诗词中的某些情景作了一番描述。丰子恺并非纯粹是将古文“翻译”过来,而是借古人之意以抒一己之情,虽然创作立意借鉴自古人诗词,但却彻头彻尾的是自己的创作。

  除了古典诗词题材之外,丰子恺的作品更多的是描绘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颇具人情世故和趣味。对两位古代诗人陶渊明、白居易的欣赏也促进了他清新自然风格的形成,寥寥数笔却生动再现生活最真实的状态,人生百态尽在画中。在《漫画创作廿年》中,丰子恺形容自己的创作“感觉同写随笔一样”。其作品《挖耳朵》,这本是街头巷尾百姓生活中常见的一幕,一般情况下文人雅士都不会作为创作素材,丰子恺却自有艺术主张,将这个生活中看似琐碎且难登大雅之堂的场景描绘的生动有致。

  丰子恺作品喜闻乐见的诗意营造不仅因为其古典诗词或者贴*百姓生活的创作题材的选择,更在其创作方法的使用。人们常用“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来描述他画作的特点。陈星认为,其创作的特点是“意到笔不到”。在笔者看来丰子恺这种对意境的追求非常类似于*传统的写意画,崇尚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意境营造的最佳状态;崇尚“以形写神”,讲究“气韵生动”。在《村学校的音乐课》这一作品中,作者不施色彩,寥寥数笔的描绘,人物的形态便跃然纸上。“画中一个个张着大嘴唱歌的乡村学校的孩子,虽然没有一个个被画上眼睛、鼻子,但稍有艺术想象力的读者都会体会出,这里每一个孩子都透出天真的活泼的神气”,整个画面的布局和形象塑造给观者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作品的观赏变得更加富有趣味。丰子恺谓“作画意在笔先,只要意到,笔不妨不到,有时笔到了反而累赘”,这种用笔的简洁营造了画面中的“含蓄美”,观众自然可以从画面中体会到更多“意蕴”。

  丰子恺在《艺术漫谈》中曾形象地将艺术比作“米”、“麦”,认为艺术应当大众化,为大众所欣赏,如同家家户户每天能吃到的米、麦一样普及,不应当是那种只供少数人享用的山珍海味。“纵观丰子恺的一生,其艺术思想尽管比较复杂,但我们只要结合他具体的创作实践进行考察,则不难发现,对大众化和现实化的追求始终是最重要的两点。”丰子恺本人在这两方面的论述也是很多的,比如他说“在杂志上发表大众美术的画,其实只给少数的知识阶级的人看,大众是看不到的,大众看到的画,只有街头的广告画和新年里的‘花纸’。可惜这种花纸画,形式内容都贫乏,这应该改良。提倡大众艺术,应该走出杂志,到花纸上来提倡。”他这并不是片面的追求艺术的通俗易懂,而是同时也十分注重艺术格调的完美。

  正因为丰子恺的漫画立足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所以他的创作题材可以很广,只要是见到的对他有所启发的事物,他都能画成颇有意趣的画作。仔细欣赏丰子恺的作品,会发现其画作中人物大多是儿童。丰子恺自己也说“我作漫画由被动的创作而进入自动的创作,最初是描写家里的儿童生活相”。也曾表白过自己向往“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爱,互相助,其乐共生活”的理想社会。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促使他以一颗率真的童心去观察、描绘儿童。经典之作《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便是一例;另外还有《阿宝赤膊》、《瞻瞻的车》等也是上等之作。这些作品的出现正是因为丰子恺作为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素材敏锐的感知能力,善于感动、善于发现、善于创造。从艺术接受的角度来理解,当时*正处于经济困乏时期,人们生理需求的不满足需要精神需求来填充,以思想精神的“食粮”去填补生理条件的匮乏,以对抗饥饿与寒冷。丰子恺的漫画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情景将读者们带进快乐的、美好的世界,燃起人们对新世界的希望,成为大众苦难中的糖果。

  在常人看来可能再*常不过的场景,而丰子恺却能够完成“诗与画的内面的结合”,画面中的一切变得协调而生动,为人们展现一种深入而微妙的境地。这里的诗意不再是依靠“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来表现的超凡脱俗,也不是借助“山水云气”等固有场景来抒发的悠闲淡泊,而是以诗意来点化的最*凡最世俗的题材,却让所有观看的人都看到了生活最本真的状态,看到了生命的永恒本质。

丰子恺作文3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渐渐长大,我看了很多描述丰子恺这个散文家、漫画家、翻译家的书籍,也看过他的散文和漫画。每看一次我都有深深的体会和感悟,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看,常常一爱一不释手。

  我对丰子恺的《儿童漫画》非常着迷程度与我的年龄同步增长,我感觉他的眼睛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他的手是一双善于记录美的妙手,看到儿童的傻气,无知、幼稚,描绘出儿童任一性一的执着和不退缩。就如《兴味》中的那个织一毛一衣的女孩,他就将那女孩的心绪描绘得淋一漓尽致。

  我对丰子恺的散文的感觉是很自然“朴而不俗”,从中透露了他的内心世界,每篇文章没用华丽辞藻,都是一些直白的话语。可是又毫不显得粗俗,而是清新可喜的,让人如沐春风。就如他这样写一把从前用来描绘油画的调色板刀,“它也许曾经跟随名贵的画家,指挥高价的油画颜料,制作出一等奖的作品来搏得沸腾的荣誉。现在用它切芋艿削萝卜,真是委屈了它,但芋艿、萝卜中所含的人生的滋味,也许比油画中更为丰富,让它尝尝吧。”

  他这样的写作方法足以看出他的心是多么的纯朴、直率、自然啊!也不是不显幽默感吧?我看了他文章总会想是不是他具备了与美好生活相和谐的美好品一性一呢?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地发现美,在不完全美好的世界上,保持了美好的心境呢?

  我想,他对生活是有这种慧心,也是值得我们学*的榜样,希望我们也能学会。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丰子恺最经典的散文 (菁华3篇)

丰子恺最经典的散文1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便的,空洞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有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到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丰子恺最经典的散文2

  避寇西窜,流亡十年,终于有一天,我的脚重新踏到了上海的土地。我从京沪火车上跨到月台上的时候,第一脚特别踏得重些,好比同它握手。北站除了电车轨道照旧之外,其余的都已不可复识了。

  我率眷投奔朋友家。预先函洽的一个楼面,空着等我们去息足。息了几天,我们就搭沪杭火车,在长安站下车,坐小舟到石门湾去探望故里。

  我的故乡石门湾,位在运河旁边。运河北通嘉兴,南达杭州,在这里打一个弯,因此地名石门湾。石门湾属于石门县(即崇德县),其繁盛却在县城之上。抗战前,这地方船舶麇集,商贾辐辏。每日上午,你如果想通过最热闹的寺弄,必须与人摩肩接踵,又难免被人踏脱鞋子。因此石门湾有一句专用的俗语,形容拥挤,叫做“同寺弄里一样”。

  当我的小舟停泊到石门湾南皋桥堍的埠头上的时候,我举头一望,疑心是弄错了地方。因为这全非石门湾,竟是另一地方。只除运河的湾没有变直,其他一切都改样了。这是我呱呱堕地的地方。但我十年归来,第一脚踏上故乡的土地的时候,感觉并不比上海亲切。因为十年以来,它不断地装着旧时的姿态而入我的客梦;而如今我所踏到的,并不是客梦中所惯见的故乡!

  我沿着运河走向寺弄。沿路都是草棚、废墟,以及许多不相识的'人。他们都用惊奇的眼光对我看,我觉得自己好像伊尔文SketchBook中的RipVanWinkle,我感情兴奋,旁若无人地与家人谈话:“这里就是杨家米店,”“这里大约是殷家弄了!”“喏喏喏,那石埠头还存在!”旁边不相识的人,看见我们这一群陌生客操着道地的石门湾土白谈话,更显得惊奇起来。其中有几位父老,向我们注视了一回,和旁人切切私语,于是注目我们的更多,我从耳朵背后隐约听见低低的话声:“丰子恺,”“丰子恺回来了。”但我走到了寺弄口,竟无一个认识的人。因为这些人在十年前大都是孩子,或少年,现在都已变成**,代替了他们的父亲。我若要认识他们,只有问他的父亲叫什么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诗从前是读读而已,想不到自己会做诗中的主角!

  “石门湾的南京路”的寺弄,也尽是草棚。“石门湾的市中心”的接待寺,已经全部不见。只凭寺前的几块石板,可以追忆昔日的繁荣。在寺前,忽然有人招呼我。一看,一位白须老翁,我认识是张兰墀。他是当地一大米店的老主人,在我的缘缘堂建筑之先,他也造一所房子。如今米店早已化为乌有,房子侥幸没有被烧掉。他老人家抗战至今,十年来并未离开故乡,只是在附*东躲西避,苟全性命。石门湾是游击区,房屋十分之八九变成焦土,住民大半流离死亡。像这老人,能保留一所劫余的房屋和一掬健康的白胡须,而与我重相见面,实在难得之至,这可说是战后的石门湾的骄子了。这石门湾的骄子定要拉我去吃夜饭。我尚未凭吊缘缘堂废墟,约他次日再见。

  从寺弄转进下西弄,也尽是茅屋或废墟,但凭方向与距离,走到了我家染坊店旁的木场桥。这原来是石桥。我生长在桥边,每块石板的形状和色彩我都熟悉。但如今已变成**的木桥,上有木栏,好像公路上的小桥。桥堍一片荒草地,染坊店与缘缘堂不知去向了。根据河边石岸上一块突出的石头,我确定了染坊店墙界。这石岸上原来筑着晒布用的很高的木架子。染坊司务站在这块突出的石头上,用长竹竿把蓝布挑到架上去晒的。我做儿童时,这块石头被我们儿童视为危险地带。只有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身体好,胆量大,敢站到这石头上,而且做个“金鸡独立”。我是不敢站上去的。有一次我央另一个人拉住了手,上去站了一回,下临河水,胆战心惊。终被店里的人看见,叫我回来,并且告诉母亲,母亲警戒我以后不准再站。如今百事皆非,而这块石头依然如故。这一带地方的盛衰沧桑,染坊店、缘缘堂的兴废,以及我童年时的事,这块石头一一亲眼看到,详细知道。我很想请它讲一点给我听。但它默默不语,管自突出在石岸上。只有一排墙脚石,肯指示我缘缘堂所在之处。我由墙脚石按距离推测,在荒草地上约略认定了我的书斋的地址。一株野生树木,立在我的书桌的地方,比我的身体高到一倍。许多荆棘,生在书斋的窗的地方。这里曾有十扇长窗,四十块玻璃。石门湾沦陷前几日,日本兵在金山卫登陆,用两架飞机来炸十八里外的石门县,这十扇玻璃窗都震怒,发出愤怒的叫声。接着就来炸石门湾,一个炸弹落在书斋窗外五丈的地方,这些窗曾大声咆哮。我躲在窗内,幸免于难。这些回忆,在这时候一一浮出脑际。我再请墙脚石引导,探寻我们的灶间的地址。约略找到了,但见一片荒地,草长过膝。抗战后一年,民国二十七年,我在桂林得到我的老姑母的信,说缘缘堂虽毁,烟囱还是屹立。这是“烟火不断”之象。老人对后辈的慰藉与祝福,使我诚心感动。如今烟囱已不知去向。而我家的烟火的确不断。我带了六个孩子(二男四女)逃出去,带回来时变了六个**,又添了一个八岁的抗战儿子。倘使缘缘堂存在,它当日放出六个小的,今朝收进六个大的,又加一个小的作利息,这笔生意着实不错!它应该大开正门,欢迎我们这一群人的归来。可惜它和老姑母一样作古,如今只剩一片蔓草荒烟,只能招待我们站立片时而已!大儿华瞻,想找一点缘缘堂的遗物,带到北*去作纪念。寻来寻去,只有蔓草荒烟,遗物了不可得。后来用器物发掘草地,在尺来深的地方,掘得了一块焦木头。依地点推测大约是门槛或堂窗的遗骸。他髫龄的时候,曾同它们共数晨夕。如今他收拾它们的残骸,藏在火柴匣里,带它们到北*去,也算是不忘旧交,对得起故人了。这一晚我们到一个同族人家去投宿。他们买了无量的酒来慰劳我,我痛饮数十钟,酣然入睡,梦也不做一个。次日就离开这销魂的地方,到杭州去觅我的新巢了。

丰子恺最经典的散文3

  我的年岁上冠用了“三十”二字,至今已两年了。不解达观的我,从这两个字上受到了不少的暗示与影响。虽然明明觉得自己的体格与精力比二十九岁时全然没有什么差异,但“三十”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实际,我两年来的心情与秋最容易调和而融合。这情形与从前不同。在往年,我只慕春天。我最欢喜杨柳与燕子。尤其欢喜初染鹅黄的嫩柳。我曾经名自己的寓居为“小杨柳屋”,曾经画了许多杨柳燕子的画,又曾经摘取秀长的柳叶,在厚纸上裱成各种风调的眉,想象这等眉的所有者的颜貌,而在其下面添描出眼鼻与口。那时候我每逢早春时节,正月二月之交,看见杨柳枝的线条上挂了细珠,带了隐隐的青色而“遥看*却无”的时候,我心中便充满了一种狂喜,这狂喜又立刻变成焦虑,似乎常常在说:“春来了!不要放过!赶快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我读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句,曾经真心地感动。以为古人都太息一春的虚度。前车可鉴!到我手里决不放它空过了。最是逢到了古人惋惜最深的寒食清明,我心中的焦灼便更甚。那一天我总想有一种足以充分酬偿这佳节的举行。我准拟作诗,作画,或痛饮,漫游。虽然大多不被实行;或实行而全无效果,反而中了酒,闹了事,换得了不快的回忆;但我总不灰心,总觉得春的可恋。我心中似乎只有知道春,别的三季在我都当作春的预备,或待春的休息时间,全然不曾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与意义。而对于秋,尤无感觉: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自从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然而情形与前不同:并不是在秋日感到像昔日的狂喜与焦灼。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直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而对于春,又并非像昔日对于秋的无感觉。我现在对于春非常厌恶。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等到处争先恐后地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痴,无过于此了!尤其是在青春的时候,看到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最使我觉得可笑又可怜。我想唤醒一个花蕊来对它说:“啊!你也来反覆这老调了!我眼看见你的无数的祖先,个个同你一样地出世,个个努力发展,争荣竞秀;不久没有一个不憔悴而化泥尘。你何苦也来反覆这老调呢?如今你已长了这孽根,将来看你弄娇弄艳,装笑装颦,招致了蹂躏,摧残,攀折之苦,而步你的祖先们的后尘!”

  实际,迎送了三十几次的春来春去的人,对于花事早已看得厌倦,感觉已经麻木,热情已经冷却,决不会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地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有无之理。过去的历史昭然地证明着这一点,无须我们再说。古来无数的诗人千遍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假如要我对于世间的生荣死灭费一点词,我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对于死者的贪婪,愚昧,与怯弱,后者的态度何等谦逊,悟达,而伟大!我对于春与秋的舍取,也是为了这一点。

  夏目漱石三十岁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我现在对于这话也深抱同感;有时又觉得三十的特征不止这一端,其更特殊的是对于死的体感。青年们恋爱不遂的时候惯说生生死死,然而这不过是知有“死”的一回事而已,不是体感。犹之在饮冰挥扇的夏日,不能体感到围炉拥衾的冬夜的滋味。就是我们阅历了三十几度寒暑的人,在前几天的炎阳之下也无论如何感不到浴日的滋味。围炉,拥衾,浴日等事,在夏天的人的心中只是一种空虚的知识,不过晓得将来须有这些事而已,但是不能体感它们的滋味。须得入了秋天,炎阳逞尽了威势而渐渐退却,汗水浸胖了的肌肤渐渐收缩,身穿单衣似乎要打寒噤,而手触法郎绒觉得快适的时候,于是围炉、拥衾,浴日等知识方能渐渐融入体验界中而化为体感。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覆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我正要搁笔,忽然西窗外黑云弥漫,天际闪出一道电光,发出隐隐的雷声,骤然洒下一阵夹着冰雹的秋雨。啊!原来立秋过得不多天,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不免还有这种不调和的现象,可怕哉!


丰子恺手指片段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手指》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手指》教学设计1

  课文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

  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学弈》告诉我们学*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

  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见幻灯片)

  (四)、玩游戏,说道理

  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

  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手指》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双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身体部位,不管在生活中还是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双手的应用,另外在《指南》的健康领域特别强调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本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手指游戏,拟人化地认识手指及其基本特点,并且配上韵律感强的儿歌,促进幼儿手口协调、手眼协调等多方面的发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拟人化角色了解五个手指的大致特点。

  2.能根据儿歌做出对应的手指动作。

  3.体验用手指表演儿歌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问好导入

  利用手指上的小人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认识手指

  利用拟人化的角色逐个和小朋友问好,了解五个手指的大致特点

  3.小结

  两只手一起温*一遍五个手指的名称及大致特点

  4.教师手部展示

  教师展示双手部分的完整手指游戏

  5.详细讲解

  教师逐个讲解动作及儿歌内容

  6.完整展示

  教师读儿歌完整做一遍手指游戏

  7.幼儿展示

  幼儿和教师一起完整做出手指游戏

  8.总结

  9.结束

  三、活动延伸

  1.区角游戏:在表演区投放手指人偶,戴上手偶进行表演游戏。

  2.日常活动:可作为其他教学活动的准备活动,餐前活动等。

《手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并能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 学*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领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老园丁形象。

  本课的语言描写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对老奶奶美好品质的赞美暗藏在字里行间,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奶奶语言、行动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为了理想,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追求、探索的美好情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绿手指不仅是指园丁技艺出众,更是指精神的可嘉。

《手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

  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学弈》告诉我们学*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

  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见幻灯片)

  (四)、玩游戏,说道理

  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

  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