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努力创设情境,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中实际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倡导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同时让学生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必要与快乐。

  4、注重算法多样化,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

  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重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个老师?多少个学生吗?你能用多或少描述教师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多少关系吗?

  师:仔细观察周围还有哪些数量可以用多或少来描述?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金鱼图(第一缸是48条红金鱼,第二缸15条花金鱼,第三缸10条黑金鱼)

  1、估一估

  a估计第一缸中有几条红金鱼

  b教给估测的方法

  即: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c正确数出鱼缸中的金鱼条数

  2、选择任意两缸金鱼作比较,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生:黑金鱼比红金鱼少。

  生:红金鱼比花金鱼多

  、、、、、、

  3、教学多得多、多一些

  a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红金鱼比黑金鱼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这多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得再清楚些?

  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同样是多,但我们还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可以说: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

  c同桌互说

  4、教学少得多、少一些

  a师: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反过来该怎么说呢?

  引导说出: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b同桌互说

  5、小结: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参观水族馆

  出示乌贼图、虾、螃蟹图(乌贼图16只、虾76只、螃蟹图60只)

  师:你能用我们刚学过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虾比乌贼多得多 虾比螃蟹多一些 乌贼比虾少得多 螃蟹比虾多一些。

  (三)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一物体和物体数量之间也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说一说。

  三、应用、拓展

  1、猜一猜

  (1)有两个小朋友做口算题,一个小朋友说:我已经做了35题。另一个小朋友说:我做的比你少一些,你们猜第二个小朋友做了几题?

  a 40题 b30题 c5题

  (2)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65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的年龄

  a小得多 b大一些 c大得多

  2、做一做

  P书中第40页的`做一做

  31朵红玫瑰 25朵黄玫瑰 78朵白玫瑰 15朵紫玫瑰

  (1)根据玫瑰的枝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2)枝数少于30枝的玫瑰有几瓶?多于30枝的有几瓶?

  (3) <

  3、游戏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棒!老师奖励大家来做个游戏。

  (1)师――生互动

  游戏的规则:师先想好一个数写在白纸上,让学生猜,根据学生猜的情况,教师提示:这个数比你猜的多得多、少得多或者少一些、多一些。

  (2)生――生互动

  游戏的规则:让一个学生自己想好一个数,然后写在白纸上,请其他学生猜,根据猜的情况,作恰当的提示:这个数比你猜的多得多、少得多或者少一些、多一些。

  四、小结

  师:今天你又有了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比多少》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课件、小猪图片、小兔图片、木头图片、砖块图片、苹果图片、梨图片、圆片、三角形等。

  学具:

  学生的学具盒、小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1、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

  2、老师讲故事。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比多少......

  同学们,图上画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节,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并及时抓住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数学

  1、学*“同样多”。

  (1)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砖的?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兔图片和砖块图片,并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圆片表示小兔,用小长方形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数到摆的过程。

  师:1只小兔搬1块砖,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有没有多余的砖块?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你摆的是不是一个小圆片对着一个小长方形。

  老师巡视,纠正指导没有一一对应摆放的同学。

  (2)老师说明:

  1只小兔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正好一一对上,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老师同时板书:“同样多”。

  请学生模仿老师说一遍。

  然后,请学生伸出双手,让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个对一个,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进一步说明这就是一一对应。

  (3)师: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是同样多的呢?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为什么?

  (小猪的只数和苹果的个数同样多,小兔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说,看老师连线,让学生明确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为学*“比多”“比少”做好铺垫。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桌合作,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

  2、学*“多”“少”

  师:我们学会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比较别的物体。

  (1)师: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猪图片和木头图片,并把小猪和木头的图片分两排擺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猪,用小棒表示木头。

  师: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2)同学交流,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多、少。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也可以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请学生模仿老师再说一遍。

  (3)认真看图,你还能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一说。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多与少的含义,理解多、少是对比着说的。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第3、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练*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况。】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摆的和他同样多。

  (2)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用看动画,听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兴趣,调动他们的视、听觉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课堂学*中。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多少》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课件、小猪图片、小兔图片、木头图片、砖块图片、苹果图片、梨图片、圆片、三角形等。

  学具:

  学生的学具盒、小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1、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

  2、老师讲故事。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比多少......

  同学们,图上画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节,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并及时抓住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数学

  1、学*“同样多”。

  (1)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砖的?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兔图片和砖块图片,并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圆片表示小兔,用小长方形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数到摆的过程。

  师:1只小兔搬1块砖,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有没有多余的砖块?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你摆的是不是一个小圆片对着一个小长方形。

  老师巡视,纠正指导没有一一对应摆放的同学。

  (2)老师说明:

  1只小兔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正好一一对上,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老师同时板书:“同样多”。

  请学生模仿老师说一遍。

  然后,请学生伸出双手,让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个对一个,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进一步说明这就是一一对应。

  (3)师: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是同样多的呢?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为什么?

  (小猪的只数和苹果的个数同样多,小兔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说,看老师连线,让学生明确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为学*“比多”“比少”做好铺垫。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桌合作,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

  2、学*“多”“少”

  师:我们学会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比较别的物体。

  (1)师: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猪图片和木头图片,并把小猪和木头的图片分两排擺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猪,用小棒表示木头。

  师: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2)同学交流,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多、少。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也可以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请学生模仿老师再说一遍。

  (3)认真看图,你还能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一说。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多与少的含义,理解多、少是对比着说的。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第3、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练*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况。】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摆的和他同样多。

  (2)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用看动画,听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兴趣,调动他们的视、听觉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课堂学*中。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比多少》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比多少》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比多少是学生会用关系符号“>”、“=”或“<”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的基础上的深入学*,让学生在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的同时,还会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材还渗透了学生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者特征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着力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学*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五、教学资源

  实验(演示)教具

  小树卡片、八张绿色卡纸、小棍、投影仪

  教学支持资源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情景导入:将学生分成八组让学生在绿色卡纸上用小数卡片上植树,各组进行比赛,评选“优秀植树小组。”

  教学活动2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解决问题1】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全班研讨将优秀的解决方法进行板书,给予表扬(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在教学口算25+3=?时,提供自主思考学*的机会。)

  【小练*】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21+8=------ 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解决问题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组内交流讨论

  【小练*】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45+30=---- 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通过多样的练*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

  教学活动3 三、课堂练*: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

  (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教学活动4 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

  七、教学评价

  本节内容通过激趣--学生常见的植树问题引出了教学内容,通过质疑--学生观察植树活动的场景,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继而通过探究---学生互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巩固,达到聊预期的效果。

  八、教学反思

  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算出。而评价的标准也很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

《比多少》优秀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用对应和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多一些、少一些、一样多的含义。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操作卷,操作卡

  2.教学准备:PPT;小兔子头饰4个,小萝卜头饰3个,碗5个,勺子4个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幼儿在线上站好,练*1-10唱数,用集体说数

  2、集体活动。

  (1) 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游戏活动一:小兔子找萝卜游戏引出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请幼儿比一比它们谁多一些,谁少一些,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2)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多少

  游戏活动二:请小朋友上前做客吃饭,准备勺子和碗,引导幼儿用重叠摆放的方法比较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3)出示PPT,比一比物品谁多谁少

  PPT1:杯子和板凳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2、萝卜和茄子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PPT3、白菜和蘑菇谁多谁少(幼儿回答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操作“白菜和蘑菇”,“萝卜和茄子”“椅子和杯子”,比较多与少。

  第二组:做操作卷。

  教师轮流指导,并问幼儿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延伸:

  (1)小猪和鸭子比谁多谁少,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2)幼儿操作册比谁多谁少的方法讲解

《比多少》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40例9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探究。

  1、(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韩国,日本得金牌记录统计图)

  (1)*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韩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2)*,韩国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怎样?日本比韩国怎样?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谈话揭示课题。

  (5)选一个合适的词,说明*与韩国的大小关系。

  二、合作学*,升华提高。

  1、出示课本第40面的金鱼图。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随便选两种比一比,用上今天学得词,说一说。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题。

  三、游戏巩固新知。(猜数玩区间套游戏)

  四、举例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

  《比多少》教学反思

  1、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与日本,韩国与日本“比金牌”中让学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日本与*比怎样,日本与韩国比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很好的为课堂目标服务。

  2、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3、自主学*,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4、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不是很好,使得课堂节奏放慢,因此举例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还未能得以很好的落实。在*时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比多少》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努力创设情境,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化,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中实际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倡导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同时让学生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必要与快乐。

  4、注重算法多样化,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

  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重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个老师?多少个学生吗?你能用多或少描述教师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多少关系吗?

  师:仔细观察周围还有哪些数量可以用多或少来描述?

  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金鱼图(第一缸是48条红金鱼,第二缸15条花金鱼,第三缸10条黑金鱼)

  1、估一估

  a估计第一缸中有几条红金鱼

  b教给估测的方法

  即: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c正确数出鱼缸中的金鱼条数

  2、选择任意两缸金鱼作比较,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生:黑金鱼比红金鱼少。

  生:红金鱼比花金鱼多

  、、、、、、

  3、教学多得多、多一些

  a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问:红金鱼比黑金鱼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这多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得再清楚些?

  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同样是多,但我们还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可以说: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

  c同桌互说

  4、教学少得多、少一些

  a师: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反过来该怎么说呢?

  引导说出: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b同桌互说

  5、小结: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参观水族馆

  出示乌贼图、虾、螃蟹图(乌贼图16只、虾76只、螃蟹图60只)

  师:你能用我们刚学过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虾比乌贼多得多 虾比螃蟹多一些 乌贼比虾少得多 螃蟹比虾多一些。

  (三)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一物体和物体数量之间也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说一说。

  三、应用、拓展

  1、猜一猜

  (1)有两个小朋友做口算题,一个小朋友说:我已经做了35题。另一个小朋友说:我做的比你少一些,你们猜第二个小朋友做了几题?

  a 40题 b30题 c5题

  (2)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65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的年龄

  a小得多 b大一些 c大得多

  2、做一做

  P书中第40页的`做一做

  31朵红玫瑰 25朵黄玫瑰 78朵白玫瑰 15朵紫玫瑰

  (1)根据玫瑰的枝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2)枝数少于30枝的玫瑰有几瓶?多于30枝的有几瓶?

  (3) <

  3、游戏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棒!老师奖励大家来做个游戏。

  (1)师――生互动

  游戏的规则:师先想好一个数写在白纸上,让学生猜,根据学生猜的情况,教师提示:这个数比你猜的多得多、少得多或者少一些、多一些。

  (2)生――生互动

  游戏的规则:让一个学生自己想好一个数,然后写在白纸上,请其他学生猜,根据猜的情况,作恰当的提示:这个数比你猜的多得多、少得多或者少一些、多一些。

  四、小结

  师:今天你又有了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比多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

  4、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小组研讨,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3、理解新知

  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小兔:

  小猪: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3大于号

  3<4小于号

  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

  小结

  三、巩固就用,深化拓展

  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

  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

  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

  考考你的眼力:

  4、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

《比多少》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课件、小猪图片、小兔图片、木头图片、砖块图片、苹果图片、梨图片、圆片、三角形等。

  学具:

  学生的学具盒、小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1、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

  2、老师讲故事。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比多少......

  同学们,图上画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节,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并及时抓住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数学

  1、学*“同样多”。

  (1)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砖的?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兔图片和砖块图片,并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圆片表示小兔,用小长方形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数到摆的过程。

  师:1只小兔搬1块砖,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有没有多余的砖块?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你摆的是不是一个小圆片对着一个小长方形。

  老师巡视,纠正指导没有一一对应摆放的同学。

  (2)老师说明:

  1只小兔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正好一一对上,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老师同时板书:“同样多”。

  请学生模仿老师说一遍。

  然后,请学生伸出双手,让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个对一个,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进一步说明这就是一一对应。

  (3)师: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是同样多的呢?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为什么?

  (小猪的只数和苹果的个数同样多,小兔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说,看老师连线,让学生明确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为学*“比多”“比少”做好铺垫。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桌合作,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

  2、学*“多”“少”

  师:我们学会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比较别的物体。

  (1)师: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猪图片和木头图片,并把小猪和木头的图片分两排擺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猪,用小棒表示木头。

  师: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2)同学交流,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多、少。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也可以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请学生模仿老师再说一遍。

  (3)认真看图,你还能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一说。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多与少的含义,理解多、少是对比着说的。

  三、巩固练*,运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第3、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练*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况。】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摆的和他同样多。

  (2)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用看动画,听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兴趣,调动他们的视、听觉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课堂学*中。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 (菁华5篇)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1

  【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我会讲故事》幼儿用书第18-19页。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用书第18-19页,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椅子的数量。请幼儿猜猜图中的椅子可以坐多少只小猪。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两名幼儿合用一本书(第18-19页),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2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学*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插卡板块;硬纸皮做的红、蓝花各六朵;1-8数字套;大骰子个;场地布置:红、绿两个大圆圈;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红蓝胶花各六个,小骰子个共五套;1-8的纸牌五套。

  活动过程:

  1、数数游戏:1-30。

  2、游戏:滚骰子

  两个幼儿为组,每个幼儿六朵胶花。游戏开始,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凭输赢幼儿先后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取出相应数量的胶花,比比谁多?谁少?

  3、游戏:翻纸牌

  两个幼儿为组。游戏开始,把1-8的纸牌反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凭输赢幼儿先后翻张纸牌,比比谁多?谁少?

  4、游戏:占圈

  每次请8-10名幼儿游戏。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绕着地上的两个圆圈走,音乐停,马上站到圈里(引导幼儿分别站到两个圈里),比比哪个圆圈的幼儿多?哪个圆圈的幼儿少?

  活动反思:

  每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3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对应有两种方法,种是重叠,另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组物体应放成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定间隔距离的排积木,让幼儿用另种颜色的积木做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5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学*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插卡板一块;硬纸皮做的红、蓝花各六朵;1―8数字一套;大骰子一个;场地布置:红、绿两个大圆圈;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红蓝胶花各六个,小骰子一个共五套;1―8的纸牌五套。

  活动过程:

  1、数数游戏:1―30。

  2、游戏:滚骰子

  两个幼儿为一组,每个幼儿六朵胶花。游戏开始,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凭输赢幼儿先后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取出相应数量的胶花,比一比谁多?谁少?

  3、游戏:翻纸牌

  两个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把1―8的纸牌反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凭输赢幼儿先后翻一张纸牌,比一比谁多?谁少?

  4、游戏:占圈

  每次请8―10名幼儿游戏。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绕着地上的两个圆圈走,音乐一停,马上站到圈里(引导幼儿分别站到两个圈里),比一比哪个圆圈的幼儿多?哪个圆圈的幼儿少?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比多少》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比多少》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优点

  1、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直观的摆学具的过程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会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课堂。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问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题目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同志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但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两点需要改进。

  1、学生汇报环节只关注了正确答案,巡视时候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提出一起解决。在练*时,有的学生思考方式出现问题时,我只是私下与个别学生沟通,没有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解决,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中一些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学*本就是不断出错,不断纠错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提出来纠正,因为学生犯的错很多时候是共性问题,如果提出来一起解决,相信效果会更好。

  2、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到位。课堂时间的把控,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一节课。本次教学,由于没有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下课铃响的时候,最后一道练*题还没讲完,导致最后老师对整节课的总结和学生谈收获环节草草结束。这节课虽然教学环节都完成了,但是慌忙的结尾却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以后再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备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把控好自己的课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整地完成。

  《比多少》教学反思 2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优点

  1、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直观的摆学具的过程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会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课堂。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问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题目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同志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但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两点需要改进。

  1、学生汇报环节只关注了正确答案,巡视时候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提出一起解决。在练*时,有的学生思考方式出现问题时,我只是私下与个别学生沟通,没有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解决,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中一些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学*本就是不断出错,不断纠错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提出来纠正,因为学生犯的错很多时候是共性问题,如果提出来一起解决,相信效果会更好。

  2、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到位。课堂时间的把控,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一节课。本次教学,由于没有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下课铃响的时候,最后一道练*题还没讲完,导致最后老师对整节课的总结和学生谈收获环节草草结束。这节课虽然教学环节都完成了,但是慌忙的结尾却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以后再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备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把控好自己的课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整地完成。

  《比多少》教学反思 3

  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本节课较好地创设了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使本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任务。上课一开始,通过观察、口答,然后讨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部分可以分为哪两部分”,引导学生将说理与减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确定算法,达到了分析、综合、理解的目的。

  2.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印象更深。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相对数的概念有一定感性经验,可能马上会说出用减法解答,但对于其中的道理,却没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把握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对较大数的组成有清晰的认识。

  3.注重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任务。如,在学生摆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明确“看小数、分大数,多的部分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而在表述思考的过程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

  《比多少》教学反思 4

  面对一年级的教材,我真有点不知怎么教。数学《比多少》一课的内容太简单了,而且孩子们在幼儿园大班学过这些内容,该教些什么呢?比谁多谁少是没问题,可是为什么5比4多呢?对,就将重点定为“通过例题,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算理。 为了训练孩子们说话有理有据,我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开始,几乎大部分学生几乎都说不好,我不厌其烦地指导着孩子们说。一个说不好,继续找第二个孩子、第三个……慢慢地,做过了几道题之后,孩子们大部分都会用因为所以说算理了。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也许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也许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样回答,但我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数学,不能只培养做题的机器,既要知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慢慢地,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比多少》教学反思 5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优点

  1、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直观的摆学具的过程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会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课堂。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问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题目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同志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但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两点需要改进。

  1、学生汇报环节只关注了正确答案,巡视时候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提出一起解决。在练*时,有的学生思考方式出现问题时,我只是私下与个别学生沟通,没有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解决,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中一些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学*本就是不断出错,不断纠错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提出来纠正,因为学生犯的错很多时候是共性问题,如果提出来一起解决,相信效果会更好。

  2、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到位。课堂时间的把控,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一节课。本次教学,由于没有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下课铃响的时候,最后一道练*题还没讲完,导致最后老师对整节课的总结和学生谈收获环节草草结束。这节课虽然教学环节都完成了,但是慌忙的结尾却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以后再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备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把控好自己的课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整地完成。

  《比多少》教学反思 6

  在备这节课的教学时,考虑学生的学情,我们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题的层次上做了改进。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题的设计,课堂的练*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道*题(做一做和8页的3,4题),都是围绕着“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展开的。针对性很好,但是层次的设计略有不足。上完课后,我想如果能把*题的呈现方式改成以下的设计就更好了。

  做一做,在多的后面画对号。让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蜜蜂和小花谁多,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可以先出示两只小蜜蜂,让学生说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先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理解图以及提问题的能力。

  《比多少》教学反思 7

  《比多少》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数一数”,对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入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的。学生虽然对“同样多”“多”“少”并不是很陌生,但对比较的方法却不是很清楚,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产生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地去把数学学好。因此我把课本中小猪、小兔盖房子的主题图做成动画片来播放,这样极富儿童情趣的故事情节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直观的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兔子和砖都没有剩余,那么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一只小猪扛一根木头,还剩下一根木头,那就说明木头多,小猪少。学生在满怀兴致地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这一知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理解和掌握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经验。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

  合作摆学具卡片,并让学生说出,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真正是在学中玩,玩中学。

  《比多少》教学反思 8

  在备这节课的教学时,考虑学生的学情,我们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题的层次上做了改进: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题的设计,课堂的练*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道*题(做一做和8页的3,4题),都是围绕着“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展开的。针对性很好,但是层次的设计略有不足。上完课后,我想如果能把*题的呈现方式改成以下的设计就更好了:1、做一做。在多的后面画对号。让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蜜蜂和小花谁多,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可以先出示两只小蜜蜂,让学生说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先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理解图以及提问题的能力。

  《比多少》教学反思 9

  《比多少》这一课是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有趣的童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种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资源。

  首先,课的一开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优罚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更好的开展教学做好内容上的铺垫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课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区感悟“多”“少”“同样多”。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

  课的结束部分通过小结比多少的方法和各种练*,让学生做到学中有用,用中促学。同时鼓励学生解法多样化,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节课要注意有些学生会根据以往经验: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

  《比多少》教学反思 10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所

  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多” “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比多少》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 1

  教学完比多少后,我认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下面把我在本节课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讨论和指教。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给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极丰富,对物体的轻重已有自己的概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会简单比较物体的重量。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猜一猜一枝铅笔和一枝钢笔谁轻谁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是根据长短,有的根据大小,有的根据材料的质地来猜,我没有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掂一掂,亲自来体验一下谁轻谁重,但是在两个物体的重量很接*时,还是很难掂出他们到底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这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法:用天*称一称就能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来推断一个苹果比一个橘子重。在三个比轻重时,由于限制学生用天*不能超过两次,促使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惯。

  二、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本课教学中,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并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猜测、实践、辨析的'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学*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在猜盒子的活动中,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的应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以达到一定目标。猜盒子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 2

  2、本课设计时因考虑到“两个数比较大小”和“用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大小”这两节课的内容较简单,因此改革了教材的原来编排顺序,创造性的设计了教案。

  3、能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使学生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思想,不仅要**老师的思想,还要**学生的思想。老师和学生都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即减少生——师之间的一一对话,而增加一个学生和全体学生之间的对话。

  5、要让学生区分“数”和“数字”的区别。

  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 3

  课一开始,我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更好的开展教学做好内容上的铺垫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互相帮助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一对应”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正确比较多少,有的学生显然不是通过“一一对应”得到的,而是根据已经具备的“数的大小”知识基础得到的,学生在学前,对于5以内数的大小几乎都知道,所以很多学生的潜在思维是先“数数”,然后迅速判断数的大小,再得出“多少”的结论。学生的这种思维,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明显不同----因为教材是在认识了“1-5”后,再安排的“比大小”,而且是以“比多少”的知识为基础的。

  《新课标》中强调体验学*的重要性。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用体验的方法来学*数学,才能牢固的掌握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方法,通过观察感悟“多”“少”“同样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过去,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图来进行比较。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兴趣高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操作是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学生玩起学具来,就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忘记了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随心所欲地玩起别的花样来。在没有用到小棒时,怎么安放小棒,什么时候放在哪里等细节都要注意到,和学生清楚明确的说明白。还有,在摆小棒时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体验也是消除小棒的诱惑力的最有效的保障。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学,并有始有终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是今后教学中训练的重点。

  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 4

  过去,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说的图来进行比较。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在这里教材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绪,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兴趣高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小组合作,探究学*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学*的快乐及学*的创新能力。

  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 5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课前,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提供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资源。在教学中,我重点利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教材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书上什么意思,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另外在学*“同样多”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两棵大树和水中的鱼儿同样多,桥和房子同样多。接着学*“比多少”,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小猪比木头少,也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当我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时,学生活跃起来了,个个等着发言,“苹果比萝卜少,椅子比苹果多,小兔比苹果多……。”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动手画一画什么比什么少时,如:什么比什么少2个,有些学生就画2个,什么比什么少3个就画3个,少1个就画1个。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运用,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