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段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构思奇特,可谓古今之绝唱。

  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大自然之奇美,是围绕单元主题所选的精心之作。

  学情简析:

  随着“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对于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或停留在表面。学生很少接触过瀑布面对与瀑布的壮美不容易体会。

  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贯穿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标准》对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一条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这一目标,我们体会到在低年级古诗的教学要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开展想象,理解诗意,领悟内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诗体图画,声效启迪,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领悟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味。通过教师一次次的引导及指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诗”意,使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妙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等三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查找李白资料,积累李杜诗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积累读,导入揭示诗题。

  1、课前活动:我会背古诗。(学生展示会背的古诗。)

  2、了解诗人,解题读题。(相机认识生字“庐”“瀑”)

  3、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媒体使用:播放庐山风景画卷,师配乐解说: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长江,山青水秀,景色泛胜。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问:你能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庐山?

  过渡:庐山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画卷,是大自然造物的杰作,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展示背诵,开始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开启诗题,在媒体的音画效果中,走进庐山身临其境,情景交融为本诗学*做好准备。)

  二、初试读,识字读通诗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2、学*生字,交流方法成果。指导写字“炉”字。

  3、展示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4、范读引领:让我们来仔细听听播音员的朗读吧。

  【媒体使用:出示本课的生字,形式多样,直观丰富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读顺全诗之后,播放范读音频,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供示范引领。】

  (设计意图:第一次初读过程中,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这一环节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完成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在此基础上,学生达到正确、通顺地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三、细研读,入境理解诗意。

  1、自学解诗:合作交流,相互讨论,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3、画中悟诗情。

  (在情境理解中,教师简笔成画。难点教学预设如下:)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笼罩,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

  相机理解“生紫烟”、“遥看”、“挂前川”这些词。

  小结:这短短的七个字就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美景。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故意将瀑布画成弯的。问:老师吧瀑布画得漂亮吗?

  生:提出质疑,引出“飞流直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急、很快。

  师继续作画,抓“直”,我该画多长呢?(三千尺)

  师:瀑布真的是从三千尺的地方落下来吗?我们这一层楼房大约有十尺,这样计算,三千尺也该有三百多层吧,这世界第一高楼也没这么高呢?那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引导理解:“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也是李白诗歌的风格。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如“挑花潭水深千尺”等加以理解。

  小结: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阿!他的笔下才会出现这么奇丽的夸张啊!让我们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朗读,体会瀑布之壮美。

  4、诵读小结。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通过诗画结合,入情入境,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使这一层次的研读能达到感情表现的要求和提升。)

  四、品味读,想象领悟诗韵。

  1、配乐诵读,创境想象。

  2、观看瀑布,激发联想:此刻你就站在这样的瀑布前,陶醉在这样壮美的大自然中:

  你好像看到了—— 你似乎听到了——

  你仿佛感觉到—— 你在内心赞叹到——

  3、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媒体使用:优美的古筝音乐,使学生的吟诵更富韵味。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播放瀑布图片。让学生的想象转化为现实,避免以课件画面先入为主而失却文本体验的遗憾,这样,更好的使多媒体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既体会到诗词之风韵,又领略自然之壮美。】

  (设计意图:欣赏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配乐朗读,感受景美诗美情美,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突破难点,巧妙结旨,用心诵读,熟读成诵。)

  五、拓展读,升华激发诗情。

  1、教师小结全诗。

  在精练的28个字当中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红日、青峰、紫烟和白瀑,色泽鲜明,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2、拓展阅读李白名句,进一步了解这位浪漫主义大诗人。

  3、拓展实践。

  ①、自学预*:总结古诗学法,引导学生用本课积累的“读-说-画-背”的方法学*另一首古诗《绝句》。

  ②、推荐阅读:登录洋县教育资源网,阅读其余文人墨客描写庐山的诗作。

  【媒体使用:出示李白的诗句进行拓展阅读,感受杜甫诗中的李白,再次感知李白夸张豪放的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诵读经典的热情。】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惯,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走出课堂,却走进诗的宝库,走进大自然的广阔中。)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读—说—画—背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2

  教材:语文人教新课标

  年级:小学二年

  课题:《望庐山瀑布》

  学校:XXXXX

  执教者:XXX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3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描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 指名读全诗。

  (2) 同学评议。

  (3) 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 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 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 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 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 全班交流评议。

  (4) 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 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 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描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体会美

  唐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它短小、精悍、工整,兼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因此,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诗文读流利、通顺、有感情。让学生感知读、深究读,品味读和赛读,让学生读出味儿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诗文的语言美和诗中所描绘的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画中亲历美

  在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基础上,把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画出来,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画成一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画面。通过画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的画面可能不一样,学生通过画面的交流,相互促进,对庐山的美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溶合的综合性学*方式。

  三、说中体会美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与精神共同建构、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本设计中,借助说把情感引向深入。在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心在体验庐山的美,体验文章表达的精彩,使他们深深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壮观的景象之中。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会认“庐”等4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瀑布吗?我来读一首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 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你们觉得瀑布美吗?自己读读吧。

  古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随机识记“庐、炉、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泛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把握朗读古诗的节奏美。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试着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3、谁想读给大家听?(读后学生自评)

  4、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好节奏。

  5、自由读。

  三、精读古诗,培养美感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评价的也很到位。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要是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其中美妙的画面那该多好啊!这就需要大家细细的去读读诗句,如果再读中遇到困难,可以参看老师给出的智慧囊。

  2、出示相关词语注释,请同学读一下。

  3、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给出的智慧囊,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大胆的去学*,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描绘得最美。

  4、请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说多少。

  5、接下来,老师来描述,你们猜老师说的是那句古诗?

  6、通过刚才的描述,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全诗的意思了,接下来咱们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诗中那几个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7、学生个人静静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惯)

  8、全班交流讨论,结合李白的其它诗句如:“白发三千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再读古诗,体悟美感

  1、经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可见诗人把这首诗写绝了,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美。请你带着这种美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2、师生赛读。

  3、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庐山的瀑布。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 瀑布 香炉 疑问 紫烟 流水 银河 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七、积累运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香炉 生 紫烟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下 千尺

  银河 落 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1)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菁华9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

  教材:语文人教新课标

  年级:小学二年

  课题:《望庐山瀑布》

  学校:XXXXX

  执教者:XXX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三、学情简析:

  随着班级“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班级学生均可以背诵50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四、设计思路: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背诵古诗,拓展新诗,增加学生的积累。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六、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七、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说说在哪见过,瀑布什么样?

  2、看图片。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漂亮的瀑布图片,都是我国著名的瀑布景观,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幻灯片)

  3、引出新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李白去观赏一下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4、读课题、解课题。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了解“望”的意思。

  二、简介作者

  师:对于作者李白,我们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李白的什么情况?

  生简单介绍、背李白的诗作。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文读流利。

  3、检查读诗情况,。(1)指名读,正音。

  (2)投影出示诗文,认学生字,让学生说出怎样记住生字并组词。

  (3)再读诗文。同桌互相检查读诗。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1、借助老师给出的注释,小组合作读诗,理解大概意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投影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指名读诗句,说出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汇报中,适时出示图片、瀑布流淌的视频。)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诗句

  4、适时拓展其他古诗中的诗句,帮助理解作者夸张的写法、丰富的想象力。

  5、带感情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五背诵诗文,情感升华

  1、总结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给你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师板书。

  2、学生练*背诵古诗

  3、检查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六、拓展延伸

  出示叶圣陶新诗《瀑布》,教师朗读,鼓励学生积累。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4

  教材:语文人教新课标

  年级:小学二年

  课题:《望庐山瀑布》

  学校:XXXXX

  执教者:XXX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5

  指导思想: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的自*,使学生主动学*,善于学*,会学*,培养自主创新性学*的能力,为其终身学*打下基础。

  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3)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二)学生质疑:

  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

  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五、学*白的另一首诗〈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一)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学生自备投影片,把诗中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七、作业:

  1、预*《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2)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⑴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读准字音。

  ⑵识记生字。

  ⑶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指名读。

  ⑵比读。

  ⑶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紫烟

  见瀑布前川雄壮而美丽

  飞流三千尺

  感银河落九天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及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段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构思奇特,可谓古今之绝唱。

  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大自然之奇美,是围绕单元主题所选的精心之作。

  学情简析:

  随着“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对于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或停留在表面。学生很少接触过瀑布面对与瀑布的壮美不容易体会。

  设计理念

  *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贯穿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标准》对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一条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这一目标,我们体会到在低年级古诗的教学要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开展想象,理解诗意,领悟内蕴。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诗体图画,声效启迪,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领悟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味。通过教师一次次的引导及指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诗”意,使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妙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等三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查找李白资料,积累李杜诗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积累读,导入揭示诗题。

  1、课前活动:我会背古诗。(学生展示会背的古诗。)

  2、了解诗人,解题读题。(相机认识生字“庐”“瀑”)

  3、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媒体使用:播放庐山风景画卷,师配乐解说: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长江,山青水秀,景色泛胜。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问:你能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庐山?

  过渡:庐山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画卷,是大自然造物的杰作,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展示背诵,开始新课。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开启诗题,在媒体的音画效果中,走进庐山身临其境,情景交融为本诗学*做好准备。)

  二、初试读,识字读通诗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2、学*生字,交流方法成果。指导写字“炉”字。

  3、展示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4、范读引领:让我们来仔细听听播音员的朗读吧。

  【媒体使用:出示本课的生字,形式多样,直观丰富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读顺全诗之后,播放范读音频,为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供示范引领。】

  (设计意图:第一次初读过程中,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这一环节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完成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一。在此基础上,学生达到正确、通顺地朗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三、细研读,入境理解诗意。

  1、自学解诗:合作交流,相互讨论,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3、画中悟诗情。

  (在情境理解中,教师简笔成画。难点教学预设如下:)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笼罩,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

  相机理解“生紫烟”、“遥看”、“挂前川”这些词。

  小结:这短短的七个字就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美景。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故意将瀑布画成弯的。问:老师吧瀑布画得漂亮吗?

  生:提出质疑,引出“飞流直下”出瀑布水流速度很急、很快。

  师继续作画,抓“直”,我该画多长呢?(三千尺)

  师:瀑布真的是从三千尺的地方落下来吗?我们这一层楼房大约有十尺,这样计算,三千尺也该有三百多层吧,这世界第一高楼也没这么高呢?那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引导理解:“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也是李白诗歌的风格。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如“挑花潭水深千尺”等加以理解。

  小结: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阿!他的笔下才会出现这么奇丽的夸张啊!让我们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朗读,体会瀑布之壮美。

  4、诵读小结。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通过诗画结合,入情入境,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使这一层次的研读能达到感情表现的要求和提升。)

  四、品味读,想象领悟诗韵。

  1、配乐诵读,创境想象。

  2、观看瀑布,激发联想:此刻你就站在这样的瀑布前,陶醉在这样壮美的大自然中:

  你好像看到了—— 你似乎听到了——

  你仿佛感觉到—— 你在内心赞叹到——

  3、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媒体使用:优美的古筝音乐,使学生的吟诵更富韵味。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播放瀑布图片。让学生的想象转化为现实,避免以课件画面先入为主而失却文本体验的遗憾,这样,更好的使多媒体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既体会到诗词之风韵,又领略自然之壮美。】

  (设计意图:欣赏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配乐朗读,感受景美诗美情美,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突破难点,巧妙结旨,用心诵读,熟读成诵。)

  五、拓展读,升华激发诗情。

  1、教师小结全诗。

  在精练的28个字当中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红日、青峰、紫烟和白瀑,色泽鲜明,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2、拓展阅读李白名句,进一步了解这位浪漫主义大诗人。

  3、拓展实践。

  ①、自学预*:总结古诗学法,引导学生用本课积累的“读-说-画-背”的方法学*另一首古诗《绝句》。

  ②、推荐阅读:登录洋县教育资源网,阅读其余文人墨客描写庐山的诗作。

  【媒体使用:出示李白的诗句进行拓展阅读,感受杜甫诗中的李白,再次感知李白夸张豪放的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诵读经典的热情。】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惯,激发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走出课堂,却走进诗的宝库,走进大自然的广阔中。)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读—说—画—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9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2)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五)份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1

  目标

  1、会认"庐,瀑"等生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准备:课件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

  二,学*古诗

  1,读古诗,知作者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

  (2)简介作者

  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

  (2)交流点拨

  (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

  (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点拨

  疑:怀疑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

  (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

  ——齐读古诗

  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

  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

  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

  (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

  5,五读诗,背诵吟

  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

  ——生齐读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

  ——生齐读古诗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

  ——生齐读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

  ——生齐背古诗

  6,拓展诗,升华情

  (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2)学生交流背诵。

  7,小结

  8,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中国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庐山瀑布录像)、幻灯片(词语、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日照香炉生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山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大局部学生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赏析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推荐,先提出疑问互相解答,再说说诗的意思。

  3、学生为录像配解说词。先练*再指名说。

  (直观形象的画面,将笼统变为形象,减缓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的坡度,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助,练*朗读古诗,读出李白惊奇、赞叹的情感。

  2、指名读,评议。

  3、齐读古诗。

  4、看录像练*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六、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推荐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飞流 三千尺

  银河 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3)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看,这首诗中,李白是*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后记:最*很累,分摊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欢愿意的。所以因为抵触情绪,一直不想备课,最后在20日讲课那天凌晨4点才爬起来写出了文字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环节的过渡语都在仓促之间不够熟悉,自己首先没有进入状态,再加上二年级小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自我感觉课上效果不太好。反思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再不情愿也该按时行动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比较情绪化,这一点很需要改进。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4

  一、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准备

  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

  2、你知道李白生*的什么事情?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

  写。

  2、出示小组学*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四)比较图画,畅谈感受。

  1、分别上网查看五彩池、大海、瀑布的图。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对它们的感受。

  2、再次朗读感受瀑布的壮丽、势不可挡的气势。

  (五)欣赏瀑布组诗。

  1、谈话:

  瀑布的气势如虹给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以浪漫的艺术情怀,夸张神奇的想象,为世人留下一曲瀑布的千古绝唱。其实,对瀑布情有独钟的还有许多作家,同学们可以到"瀑布组诗"栏目中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去欣赏去读。

  2、学生欣赏瀑布组诗(每首诗配图)。

  3、生汇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六)欣赏不同风格的瀑布,写下"小李白的诗"。

  1、学生在网页浏览,欣赏黄果树、尼加拉瓜等瀑布。

  2、在"小李白的诗"栏目中留下赞美的诗句。

  3、共同评价,欣赏同学的作品,看谁的想象丰富、神奇,看谁能展现瀑布"一泄千里"的英姿。

  (七)欣赏瀑布曲。

  (八)总结:

  你们喜欢瀑布吗?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希望你们通过上网,看书报,甚至亲身去旅游,来与大自然亲*,这会让你们心胸更开阔,生活更美好,说不准还会写下美好的作品与亲朋、师友共享。

  课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5

  教材简介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设计理念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故事导入:出示挂图

  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白的这首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师:写 读)

  师:望,庐山什么意思?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板书:李白

  2、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那些了解?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李白这位大诗人的事情。那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抽学生读生字。大屏出示。

  3、学生多次试读。

  4、教师示范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在古诗里,每一个字都用的非常巧妙,往往一个字就包含着许多具体、深刻的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首古诗。

  1、大屏出示自学自学小建议:

  2、汇报交流。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大屏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诗人情感。

  师: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六、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雄伟壮观的瀑布前,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就像诗人李白一样,把这首诗读出来,好吗?

  七、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师:诗人李白写出了他们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象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现象着这美景,再有感情地把它背下来。

  八、课外拓展

  师: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笔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现代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大屏出示。

  九、欣赏瀑布图片

  总结

  十、选择性作业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4)

——《望庐山瀑布》教学 (菁华3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1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象、声音、文字相结合,紧扣词句品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先紧扣词句品意境,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字词: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我创设情境(配图,配乐),让学生反复吟诵。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全班同学读)。再着,我继续引读:如果你们觉得站着读不足以表达你们的情感,那就加上动作读读吧!看着这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2

  《望庐山瀑布》多媒体教学例谈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3、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真切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我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播放了录音,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有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那么学生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

  撷取诗词佳句,创设教学情境

  名言佳句,是每首古诗词最亮丽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诗的眼睛,明亮发光,也有人把它比作皇冠上的宝石,它们语意隽永,千古流传。教材入选的诗歌,其中的佳句比比皆是,不妨撷取一二,打上银幕,直接切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芬芳的诗苑。

  教《望庐山瀑布》,拎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再打出以下的问题:诗人认为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长,真的吗?看到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抓住诗眼,沿全诗溯源而上,一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旧程序,又激发学生逆向思考,探究全诗,起到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功效。

  动态资料,生动形象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为当代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作者、理解作者。

  学杜甫的《绝句》,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奸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社会现实。亲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教师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久盼和*,战乱与饥荒不断,使得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到四川成都定居草堂。终于到了战事消散的一天,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感觉。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抓住画面指导朗读

  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学得枯燥没劲,效果也不理想。针对小学生的爱美心理特征。我在教学时,抓住画面指导朗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我自制投影片,但画面上缺少色彩。学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就让一名学生上前涂颜色,其余学生在自备纸上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汇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画,展现在师生面前,有的学生顿时惊叹:真美啊!;真是美极了!我又适时介绍杜甫写下《绝句》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定了,杜甫的朋友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因此从樟州回到了成都。学生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加上色彩明亮的画,朗读这首诗句时,把诗人喜悦之情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诗。(板书课题)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兴趣。)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点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点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生:李白《清*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点评: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的范围。)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放瀑布的录象

  (点评: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点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读。)

  生:老师,他站的位置不对。李白是望庐山瀑布,他离瀑布那么*,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点评: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乐曲吟唱古诗,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美,唱起来更美。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点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能力,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扩大了信息量。)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总评:

  汤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由庐山风光的短篇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同桌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古诗。

  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老师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现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5)

——望庐山瀑布赏析(精选10篇)

  望庐山瀑布赏析 1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原文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

  【其一】

  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欻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潈⑧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其一的解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⑽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⑾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⑿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其二的解释: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名句释义: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①歘(xū):同欻。欻忽,如电火光之一现,言其迅速。 ②隐:隐约。

  这两句是说,瀑布从山上迅速坠落,欻忽一现,如飞电之光自天而下;隐隐约约,又像是白虹起自天空。诗句将瀑布飞落的形象写得形象、传神、逼真,美不胜收。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①空:明净。

  这两句是说,瀑布任海风劲吹也不能吹断,在江月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形容瀑布喷流不断及明净清澈之状态,措词形象、传神。

  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赏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第一首五古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第二首七绝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历史评价

  古人曾对《望庐山瀑布水二首》的第二首七言绝句作出极高的评价:“入乎其内,发乎其外。想落天外,形神兼备。”

  望庐山瀑布赏析 2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①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②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④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⑤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⑥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⑦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⑧遥:从远处看。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 ”,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 ”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望庐山瀑布赏析 3

  1、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着重体会“疑”的精妙之处。孩子们的解答让我惊叹不已。请看实录:

  师:同学们,“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

  生:怀疑是银河从很高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好像是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师:你说得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不用“像”而用“疑”,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像”是好像的意思,“疑”是误以为的意思。

  生:“像”说明作者知道不是银河,只不过是像银河。而“疑”说明作者还没有肯定是不是银河,可能是银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作者还没有弄明白,因为瀑布太壮观了。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壮观,会让人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有气势,看上去还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个“疑”就让我们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多么精妙的一个字啊!这就是大诗人的出色之处。

  2、且看教学这首诗的导入颇有气势。自我臭美。

  师:盛唐时期,一位天才诗人横空出世,他就是李白。看看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是怎样赞美他的?{出示诗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读

  师: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白也诗无敌”是说李白写诗是无敌的。

  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说李白写诗时,下笔就惊动风雨,写成以后读起来让鬼神都哭泣。

  师: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还是从他的诗中去寻找理由吧!

  3、李白的诗用什么来惊风雨、泣鬼神?用的就是夸张的想象、磅礴的气势。不信,我们再来从他的另一首诗中寻找吧!出示:《望庐山五老峰》

  生:我从“青天削出金芙蓉”中体会到了,因为他把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来的金芙蓉。

  生:我从“吾将此地巢云松”体会到了,他说要用白云和松树做巢,真是不可思议。

  师:没有什么,他看上去就不是个人。

  生:他是个神,是仙。

  生:怪不得人们称他为“诗仙”。

  望庐山瀑布赏析 4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赏析 5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

  试从所描写的景色、表达的情趣或用字的繁简的角度,分析比较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诗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

  (2)繁简不同,别具一格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诗的描写角度多,笔墨铺展,基本属于繁的一类。此诗多角度描绘庐山瀑布水的远景,既写瀑布之高远,又现其多彩,状其声威等。从听觉、视觉等角度写,诗形象鲜明。繁而得当,毫无繁冗之弊。

  李诗描写角度单一,笔墨浓缩。基本属于简的一类。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庐山瀑布的高和长,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简而有方,以简见丰,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吟咏的是庐山瀑布同一景点,而描写角度不同,繁简有别,情趣相异,别具一格,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第一点结合诗人背景,诗人性格答,意思对即可。第二点答工笔和白描的手法也可。要点各占2分,解析各占2分。语言不顺畅适当减分。)

  详解:

  位于鄱阳湖、长江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山上奇景颇多,瀑布便是其中之一。据周景式《庐山记》①记载,此瀑布在黄龙南数里,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于林,出峰表,望之若悬索。如此胜景,极易触发诗人的灵感,为之欣然命笔。上录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一作《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便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庐山瀑布的力作。这两首诗,皆写庐山瀑布,且皆着眼于远望,但二者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诗是以抒发诗人的情感为主的,所谓诗缘情而绮靡②,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③。抒情诗自不必说,即便是山水诗,在模山范水时也往往抒发出诗人的感情。当然,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便是如此。这两首诗歌咏的是同一种对象庐山瀑布,但由于诗人的地位、个性、心境等不同,诗中所蕴含的情趣也相异。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他伫立于鄱阳湖口,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

  谪仙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自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无怪宋代大文豪苏轼针对徐凝的《庐山瀑布》诗④评述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苏轼的评语虽未免过分,徐凝之作称不上恶诗,但徐作不如李白之诗思绪飞逸是确实的。李白与张九龄的咏瀑布诗情趣相异也是不言而喻的。

  2.繁简不同,别具一格

  此处所谓繁,系指诗的描写角度多,笔墨铺展,而简则指描写角度单一,笔墨浓缩。二者倘若都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并无优劣之分,正如明代谢榛所说:作诗繁简各有其宜,譬诸众星丽天,孤霞捧日,无不可观⑤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基本属于繁的一类。此诗多角度描绘庐山瀑布水的远景,既写瀑布之高远,又现其多彩,状其声威等。诗人将瀑布置身于阳光照耀下的多秀色的灵山这一背景里加以描绘,以万丈与迢迢明言其高远,以杂树与重云衬托其高远,状其非凡的气势如在目前;以红泉与紫氛相映衬,凸现其多彩,并以日照虹霓似新颖的比喻既状其形,又绘其色,使阳光照耀下的多彩瀑布更为具体可感,从而,见其瑰丽的风采;以天清风雨闻状写其声威晴空万里,遥望瀑布,似可听到其风雨交加的声响,其中的闻字颇为切合望之特点,正如明代钟惺评论此句所说:惟望瀑布,故闻字用得妙。若观瀑,则境*矣,又何必说闻字?⑥此诗状写瀑布,繁而得当,毫无繁冗之弊。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显然属于简的一类。此诗描写庐山瀑布,紧扣其雄奇壮丽下笔。首句巧借香炉峰的山势和峰名,将高耸的山峦比喻为天然的香炉,把盘旋在山巅的雾霭云气比喻为起自炉中的袅袅轻烟。此句看似与写瀑布关系不大,实则颇为有关,这是以庐山胜景之一的香炉峰交代诗中所写系庐山瀑布,而非其他地方的瀑布。次句以遥看瀑布点明诗题,以挂前川状写瀑布之状。后两句续写之,先以动态感极强的词语飞流、直下与数量短语三千尺直接状写奔腾直下、不可抵挡的瀑布,再以新奇的比喻兼夸张的笔法疑是银河落九天活现出香炉峰前飞流直下的瀑布的神态。诗中,三千尺与九天写足了瀑布的长与高,而飞流直下的瀑布与香炉峰飘渺轻盈的紫色云气相映衬,则使庐山瀑布更显得雄奇壮丽。此诗状写庐山瀑布,简而有方,以简见丰,耐人咀嚼。

  一言以蔽之,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吟咏的是庐山瀑布同一景点,而描写角度不同,繁简有别,情趣相异,别具一格,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望庐山瀑布赏析 6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在祖国960万*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绝名作《望庐山瀑布》,就是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在庐山隐居过一段时间。这首诗,写的便是庐山的香炉峰瀑布。

  起句用渐引法,未写瀑布,先写瀑布所处的.环境。香炉峰,因山峰尖圆,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炉而得名。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白色的山岚被染成了紫色。由于句格的限制,无法照实直说“日照香炉峰”,只能略去“峰”字。但一字之省,却获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的作用下,一尊硕大无朋的“香炉”竟冉冉升腾起缕缕紫色的烟气!紫烟、紫气,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气,是瑞气,何等壮丽,何等祥和!落笔不凡,先声夺人。而这紫烟、紫气,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汽所构成。因此,虽未直接写瀑布,而瀑布已隐于其中。

  次句步入正题。“遥看”缴出题中那个“望”字。“挂前川”,有人直译为“挂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应该说瀑布“挂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对。于是又有人演绎为“挂在前方的山川间”。但原诗只说“前川”,并未提到“前山”!因此,这两种理解都不合适。笔者以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读,它是典型的诗的语言,应解读为前方的瀑布是“挂”着的“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岩,悬河注壑”,称“瀑布”为“悬河”,“悬”者“挂”也,“河”者“川”也,可见李白诗实有所本。一“挂”字炼得极好,再没有第二个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

  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瀑布的速度、力量与气势,真神来之笔!“三千尺”是文学夸张,极言其高其长。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条瀑布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落差;但在文学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为壮观,震撼读者。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末句驰骋想象,将瀑布比作从天而降的银河。“银河”不是河,是无数星辰因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一条光带。但古人既拟之以“河”,正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作形象思维: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头了。“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故称。当我们还沉醉在那壮美的诗境里流连忘返,诗人已为他的杰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李白之前,对于瀑布的文学描写,还从来没有过这样梦幻般的艺术构思!身在人间,想落天外。其诗每每能凭藉天才的创造力,沟通天人两界,李太白真不愧为“诗仙”!

  望庐山瀑布赏析 7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翻译

  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注释

  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天清:天气清朗。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赏析

  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庐山有景如此,无怪乎自古就赢得”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了。

  第三联意在描绘飞瀑在阳光照耀下呈现来的奇幻风采,“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转写瀑布的色彩和声响。瀑布本如素练,但在晴日阳光的照射下,却幻化出虹霓般七彩缤纷的颜色,绚丽瑰奇;天清气朗之时,本无风雨,但万丈洪泉直泻而下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却使人有急风骤雨杂沓的听觉感受。诗人绘声绘色,以自己独到的感受营造出那亦真亦幻、瑰丽迷人的美妙画面。在湖口远望庐山瀑布,是否真能听到它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并不重要,关键是诗人从万丈洪泉直泻而下的气势中,仿佛听到了风狂雨骤般的杂沓声响。句末的“闻”字与上句的“似”字对举互文,本身就包含了“似闻”的意蕴。这是一种似真似幻的听觉感受,其传神处正在亦真亦幻之间。若认定“闻”字是几十里外清晰听到瀑布的巨响,反而拘泥而失语妙。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最后一联以山水总括之笔收束全篇。诗人喜爱庐山之毓秀钟灵,故以“灵山”称谓之。“空水”一句由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一诗化用而来。谢诗云:”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意指空气和水色都清澄新鲜,诗人此处易“澄鲜”一词为“氤氲”,重在凸显庐山水瀑雾气缭绕、与晴空漫成一片的融融气象。“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易经·系辞》),庐山水正是乾坤交合而孕育出来的人间胜境。

  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诗人遭遇和情怀,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相对于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而言,张九龄的这首五律有着四十字的篇幅,其铺展才思的空间更大。诗人善于运用繁笔,其言瀑布之雄险,以巍峨“灵山”为背景。先直抒“万丈”“迢迢”之豪叹,后辅以“杂树”“重云”为衬托;其言瀑布之绚丽,先描绘“洪泉”“紫氛”的真实所见,后生发出“虹霓”隐隐约约的奇妙幻觉;不仅如此,诗人还以“天清风雨闻”壮其声威,以”空水共氤氲”显其浑然。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繁冗,正是诗人技法娴熟的体现。

  作为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这首诗表面上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但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时。唐玄宗开元十一四年,诗人被贬。旋即,又迁为冀州刺史,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张九龄因获玄宗恩遇对朝廷感恩戴德,因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获得皇帝的肯定而壮志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张九龄写下了这首诗。

  望庐山瀑布赏析 8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在祖国960万*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着各种神奇美丽的景观。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热情的诗笔描绘她们,讴歌她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吟咏祖国名山胜水的文学瑰宝。我们热爱祖国的深情,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这些精彩的诗篇唤起和强化了的。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七绝名作《望庐山瀑布》,就是这样一首千古绝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在庐山隐居过一段时间。这首诗,写的便是庐山的香炉峰瀑布。

  起句用渐引法,未写瀑布,先写瀑布所处的环境。香炉峰,因山峰尖圆,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炉而得名。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白色的山岚被染成了紫色。由于句格的限制,无法照实直说“日照香炉峰”,只能略去“峰”字。但一字之省,却获得了奇特的艺术效果:在阳光的作用下,一尊硕大无朋的“香炉”竟冉冉升腾起缕缕紫色的烟气!紫烟、紫气,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气,是瑞气,何等壮丽,何等祥和!落笔不凡,先声夺人。而这紫烟、紫气,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汽所构成。因此,虽未直接写瀑布,而瀑布已隐于其中。

  次句步入正题。“遥看”缴出题中那个“望”字。“挂前川”,有人直译为“挂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应该说瀑布“挂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对。于是又有人演绎为“挂在前方的山川间”。但原诗只说“前川”,并未提到“前山”!因此,这两种理解都不合适。笔者以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读,它是典型的诗的语言,应解读为前方的瀑布是“挂”着的“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岩,悬河注壑”,称“瀑布”为“悬河”,“悬”者“挂”也,“河”者“川”也,可见李白诗实有所本。一“挂”字炼得极好,再没有第二个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动,更贴切!

  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瀑布的速度、力量与气势,真神来之笔!“三千尺”是文学夸张,极言其高其长。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条瀑布都不可能有这样大的落差;但在文学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为壮观,震撼读者。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末句驰骋想象,将瀑布比作从天而降的银河。“银河”不是河,是无数星辰因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一条光带。但古人既拟之以“河”,正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作形象思维: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头了。“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故称。当我们还沉醉在那壮美的诗境里流连忘返,诗人已为他的杰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李白之前,对于瀑布的文学描写,还从来没有过这样梦幻般的艺术构思!身在人间,想落天外。其诗每每能凭藉天才的创造力,沟通天人两界,李太白真不愧为“诗仙”!

  望庐山瀑布赏析 9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①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②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④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⑤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⑥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⑦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⑧遥:从远处看。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 ”,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 ”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望庐山瀑布赏析 10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原文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译文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鉴赏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颈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尾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凸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此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诗歌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始兴(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石头塘村)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6)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教材简介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设计理念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故事导入:出示挂图

  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白的这首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师:写 读)

  师:望,庐山什么意思?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板书:李白

  2、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那些了解?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李白这位大诗人的事情。那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抽学生读生字。大屏出示。

  3、学生多次试读。

  4、教师示范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在古诗里,每一个字都用的非常巧妙,往往一个字就包含着许多具体、深刻的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首古诗。

  1、大屏出示自学自学小建议:

  2、汇报交流。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大屏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诗人情感。

  师: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六、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雄伟壮观的瀑布前,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就像诗人李白一样,把这首诗读出来,好吗?

  七、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师:诗人李白写出了他们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象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现象着这美景,再有感情地把它背下来。

  八、课外拓展

  师: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笔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现代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大屏出示。

  九、欣赏瀑布图片

  总结

  十、选择性作业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2

  一、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对瀑布及大自然产生向往之情。

  4、借助字典、注释、插图,在自主学*的基础上与小组同学合作学懂古诗。

  5、培养信息搜索、加工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准备

  1、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李白的生*、诗作的背景资料。

  2、从课外书籍、网络收集瀑布的视频、图片、诗歌、文章。

  四、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李白。

  1、这节课我们要去游山玩水,欣赏瀑布飞流直写的壮观景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示图)看,这为仙风道骨的是谁?(李白)

  2、你知道李白生*的什么事情?

  (二)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行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山,观看香炉峰顶留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生观看。

  3、学生各抒己见: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什么样?

  4、面对如此美景,李白情不自禁,吟诵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自由读几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三)填散文诗,理解诗意。

  1、老师读了李白的诗歌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散文诗,但有些词语需要你们帮忙填

  写。

  2、出示小组学*要求,并齐读。

  <1>讨论预*中不明白的词或诗句,借助字典、插图、注释、扩词、换词等方法理解诗意。

  红日升起,照在高高的香炉峰上,(  )紫烟,我远远地望着你--瀑布,你如(  )挂在山前,那可是嫦娥舞落人间的银纱?当我站在你的山脚下,才发现那不是银纱,是天水从几千尺高空(  ),这真让我怀疑是银河从(  )流到人间。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填法,有时可比较哪个填法好。

  a多种方式美美地读,感受李白心情的变化。

  b四人小组设计朗读,读出李白的情绪变化。

  c小组表演读,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四)比较图画,畅谈感受。

  1、分别上网查看五彩池、大海、瀑布的图。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对它们的感受。

  2、再次朗读感受瀑布的壮丽、势不可挡的气势。

  (五)欣赏瀑布组诗。

  1、谈话:

  瀑布的气势如虹给李白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以浪漫的艺术情怀,夸张神奇的想象,为世人留下一曲瀑布的千古绝唱。其实,对瀑布情有独钟的还有许多作家,同学们可以到"瀑布组诗"栏目中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去欣赏去读。

  2、学生欣赏瀑布组诗(每首诗配图)。

  3、生汇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六)欣赏不同风格的瀑布,写下"小李白的诗"。

  1、学生在网页浏览,欣赏黄果树、尼加拉瓜等瀑布。

  2、在"小李白的诗"栏目中留下赞美的诗句。

  3、共同评价,欣赏同学的作品,看谁的想象丰富、神奇,看谁能展现瀑布"一泄千里"的英姿。

  (七)欣赏瀑布曲。

  (八)总结:

  你们喜欢瀑布吗?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希望你们通过上网,看书报,甚至亲身去旅游,来与大自然亲*,这会让你们心胸更开阔,生活更美好,说不准还会写下美好的作品与亲朋、师友共享。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和小组学*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词句,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明确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演播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让学生领略瀑布之美。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欣赏世界著名的一些瀑布的景观,请大家看电视屏幕。

  2、教师随机导入课题。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壮丽的瀑布,充满了神奇,充满了诱惑。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飞花碎玉,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他笔下庐山瀑布别样的美姿。

  请大家将书打到第113页,我们今天来一起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并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学*生字“庐”、“瀑”。

  3、了解作者

  你们知道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吗?你还掌握他的什么资料?师生交流关于李白的资料,出示课件补充。(他还被人们称为什么?和被称为“诗圣”的谁齐名?)

  二、欣赏古诗

  1、下面,让我们走进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一起去感受他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出示《望庐山瀑布》的无朗读画面,教师范读。

  2、多美的意境啊,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画面,再一次领略瀑布壮丽的景色,并小声的朗读。

  三、诵读古诗

  1、自读。

  你觉得这首诗应该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打开书,读读看,好吗?

  2、听读。

  刚才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么,如何读的更好呢?让咱们听听播音员的朗读。下面老师再读一遍,请同学们划出诗的节奏,并找出重音,在书上标出来。请再听一遍,看看自己标对了没有。

  3、跟读。

  我们一起跟着读一下,好吗?

  4、诵读。

  大家读得很好,请你边读边做一些动作,表达出你读诗时的感受,看谁做得更好。

  四、理解古诗

  1、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现在,咱们做一个游戏,请你举起自己的右拳。老师要求你们同桌合作学*,共同探究每句诗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理解了几句,就用几个手指表示出来。

  2、交流汇报。

  现在请同学们坐好,共同交流一下你们都理解了哪些诗句。(每句诗的重点词、写法、修辞等都要引导学生理解,同时,教师要对诗句的意思进行总结发言。)

  3、整体感知诗意。

  大家已经理解了每句诗的意思,谁愿意将整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比比看。再读诗。你们觉得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出示诗词大意的课件。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去欣赏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观吧。多美的瀑布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吧!

  五、唱诗

  1、播放唱读动画课件。

  这首诗写得多美啊,让我们用歌声将它表达出来,好吧?你听:

  2、再播放唱读动画课件。

  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边唱边拍手,当然,你可以加上一些适当的动作,把你学了这首诗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六、作业

  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 瀑布 香炉 疑问 紫烟 流水 银河 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七、积累运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香炉 生 紫烟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下 千尺

  银河 落 九天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精选五篇)(扩展7)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优选【五】篇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收获,结束教学;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中国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 3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 4

  目标

  1,会认"庐,瀑"等生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

  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准备:课件

  时间: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师:宋代诗人苏轼漫游庐山时曾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向我们展示了庐山的神奇秀美。今天,我们再跟随唐代诗人李白,去领略庐山的迷人风光。

  二,学*古诗

  1,读古诗,知作者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读

  (2)简介作者

  2,二读诗,划节奏(诗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划出节奏

  (2)交流点拨

  (3)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读诗,明诗意(诗的美,更在于它的意境美……)

  (1)默读,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点拨

  疑:怀疑

  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补(添),换(调换词序)

  (4)是的,一峰一瀑就如此的神奇,引人无限遐想,难怪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庐山称赞不绝!让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吧!

  ——齐读古诗

  4,四读诗,悟意境(诗的美,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凝练)

  过渡:诗的美,美在语言优美,诗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请闭上眼睛想象,听朗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1)范读古诗(配乐),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3)出示庐山风光片(图片),生欣赏

  让我们欣赏一下庐山是不是想象中如此美丽。

  (4)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配乐)

  5,五读诗,背诵吟

  庐山的美,在于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在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

  ——生齐读古诗

  唐代诗人李白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让我们深为庐山景色的美丽,壮观折服

  ——生齐读古诗

  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们怎能不去庐山走一遭呢

  ——生齐读古诗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词句去赞美她!今天,就让我们以庐山为起点,去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如画的江山吧!

  ——生齐背古诗

  6,拓展诗,升华情

  (1)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2)学生交流背诵。

  7,小结

  8,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搜集更多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积累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