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

  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2、师: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3、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在题卡上画一画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正面:课件演示(*移情况)

  上面、右面,(说说怎么想,怎么画的)

  (设计意图:由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不在同一*面上的2个面的画法点拨出来,帮助扫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识障碍)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

  2、先观察:难在哪了?

  A认识数量上增多了:(原来是几个,现在是几个?)

  师:大家数数是5个吗?(教师鼠标点)指指被谁挡住啦?

  (认识到有被遮挡的,课件显示)

  师:如果把遮挡的这些立体块变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挡的就能看见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到的立方块透明,感受被遮挡的立方块与其他立方块之间的位置关系。)

  B、数量增多,为什么就难了?(教师演示)

  (数量上的增多,会引起(带来)形状上的更多变化,就难了)

  师:现在是5个,如果是6个,7个,或者摆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复杂了,这节课我们就只研究用5个小立方块来搭物体(揭示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难“这一切入口,激发学生认清新知的生长点(即增加了一个立体块),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想象,感受到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

  3、师;现在难度增加了,还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摆来帮助我们),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画一画。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4、汇报:

  师:你看见的每个面是什么样的?怎么画的,把它摆在黑板上。

  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移后在同一个*面上的形状。

  上面:师:谁看到了他在观察的时候和刚才那个同学有个不一样的动作?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

  师:A我们可以调整观察的角度,使你正对着要观察的面。

  B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转动这个物体,让要观察的面对着你。

  左面:学生先说,师:结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帮助你丰富你的想象。看来摆也很重要。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一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5、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6、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都做对的举手)

  7、师:老师也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画出来吗?自己动手画,汇报: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没有通过摆,直接画出来的,没摆怎么就能画出来?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摆帮助画出来,只有通过不断的摆加强印象,才能最终不用摆靠想象就能画出来。

  (设计意图:3个练*,各有侧重点,5是通过大量的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6是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的多,还要画的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7是逐步由直观—抽象,不通过摆而是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实物,调整你的观察位置或是转动实物来观察,不能转动的图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画出3个面的形状,也就只由立体图形—*面图形,那么给你立体图形3个面的情况,你能知道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出示学生画的3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汇报:(指名到前面边摆边说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他是从正面先摆的,有没有摆的方法和他不一样的。也就是先从哪个面入手摆出基本图形都可以,)

  (设计意图: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组,师:再来摆一个,试试,行不。

  师:还有和他摆的过程不一样的吗?比比,哪个简单?

  (先摆数量多的,需要调整的就少,比较简单)

  这个呢,数量相同的,自己试试。

  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别的途径知道的吗?(你真了不起)

  先摆上面看见的,也就是底层肯定不动,只是在上面进行调整)

  (数量上相同的,先摆上面看见的)

  (设计意图:优化摆的方法,比较怎么摆简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师:给2个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自己尝试,汇报

  3、出示例题;判断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样的?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看来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发现新问题,结束全课。新课开始是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再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数学课堂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阵地。另外设计中,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

  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6-57页 例1 例2

  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探索的能力。

  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会使用圆规画圆。

  难点:会使用圆规画圆。

  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一)复*导入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的*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面图形?(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今天,老师就再次带领大家走入我们的*面图形世界,并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圆。

  (二)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三)出示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1.找圆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2.感受圆的曲线特性

  (课件出示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

  观察,比较圆和其他*面图形的异同点。

  3.用物体画圆

  利用含圆的小物体在之上画圆,并用剪刀剪下来。

  活动(二)

  1.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A.认识圆心

  a.( 将剪好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圆心的概念

  B.认识直径

  a.( 用彩色笔将其中一条折痕描出来)

  让学生观察所描出来的线段,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直径的概念

  C.认识半径

  (在圆上任取一点,并与圆心连接)

  教师介绍半径,并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一条半径。

  (2)认识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小组讨论:在同一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B.反馈交流结果,并归纳总结。

  活动(三)

  1.用圆规画圆

  (1)师介绍圆规并示范画圆。

  (2)学生尝试画圆。

  (3)交流画圆的方法和经验。

  (4)思考:圆的位置由什么确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适时点拨

  (1)圆心的概念:将圆反复对折,所有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 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径的概念: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直径的概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4)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

  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同一个圆内)

  (5)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脚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把装有铅笔芯的一

  脚旋转一周,就能画出一个圆。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四、测评训练

  1.填一填。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

  (2)()叫做半径,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径,用字母()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有( )条直径。

  (5)()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2.画一画.。

  分别用圆规画出半径为2厘米,4厘米的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把你的收获和同学说一说,好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赛道的结构,学会确定塞到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赛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关于100米和400米比赛的视频,学生认真观察,想想两种比赛规则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将100米和400米比赛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联系生活,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相同:都在各自的跑道上。

  不同:100米为直道,400米为弯道,且400米赛道运动员的起跑线不同。

  师:为什么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却不同?(可追加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在400米跑中你会选择哪条赛道?)

  (出示图片“赛道”)

  生:在外圈的吃亏,外圈比内圈长。

  生:内圈的起跑线向前移动一些,终点不变,这样比赛就公*了。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时间)

  师:同学的思维非常的敏锐,而且超出了老师的想想。那么外圈的起跑线究竟要向前移动多少,比赛才相对的公*呢?

  (设计意图: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新知奠定基础。)

  师:所以为了解决比赛公*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分析赛道

  师讲解跑道结构:400米标准运动场一般有8条赛道,最里面的为第一道,依次为第二道,第三道……,每条赛道有内外两条线组成,每条跑道的长度指这条赛道中内测线的长度。那么(课件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400米运动场指的是那条赛道的长度?

  (2)每条赛道由几部分组成?

  (3)如何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设计意图:第二、三问题直接点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且难度适中,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以此来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

  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你的观点,看看谁的观点更准确,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生:400米运动场指的是第一条赛道的长度。

  生:由4部分组成,其中有两条直道和两条弯道,两条弯道可以组成以一个圆。

  生: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2、收集数据

  师:利用刚才讨论的结果,计算各赛道的长度,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到信息采集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空乏的纸上谈兵。)

  3、分析数据

  师:如何计算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

  生:分别把每条跑道的程度计算出来,也就是计算两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在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

  师:谁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么?

  生: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

  师: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

  4、形成结论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结论)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只要知道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知识拓展:

  200米、800米、1500米比赛的起跑线该如何确定?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为了使比赛公*,外圈跑道的起跑线要向前移动。

  生:向前移动的距离是两个相邻跑道的差。

  生:两个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只与跑道的宽度有关。

  生:我知道400米跑相邻跑道的差的计算方法是

  相邻赛道差=赛道宽×2×π

  四、板书设计:

  每条赛道的长度=两个直道的长度+圆的周长

  400米跑相邻赛道的差=跑道宽×2×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 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讲解: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规定:用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再用另一个数表示第几行,那么,小军的位置就用两个数来表示就够了。你能知道是哪两个数吗?(4和3)*惯上,我们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 完成教材第15页的“练一练”。

  (1) 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 (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说明: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小明、小丽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三、 巩固练*,发展智慧

  1. 完成练*三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 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比比谁的反应快。

  (3) 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 完成练*三第2题。

  出示题目。

  (1) 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 课件出示练*三第3题。

  出示题目。

  (1) 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 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 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 “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砖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类似于数对的一组字母和数找相应的汉字——“我们爱数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四、 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神舟六号”返回地球画面的回放,引发学生思考: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这样做既为下节课进一步用数对确定位置打下伏笔,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建立圆面积的概念,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公式以及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并引入课题。

  1、口算:2π 9。42÷π 12。56÷π

  2、已知圆的半径是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2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说出*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出示场景图: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你们会计算吗?

  课题引入:我们已经学会的圆周长的有关计算,这节课我们要学*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圆的面积的含义。

  问题:同学们还记得面积所指的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前学过长方形面积的含义是指长方形所围成*面的大小。那么,圆的面积的是指什么?(圆所围成*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提出办法,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问题:我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度量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仿照求*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也就是割补法,把圆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怎样分割呢?(教师出示场景图)问题:这三位同学是怎样分割的?你知道他们的做法吗?(学生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教师拿出圆的面积教具进行演示:

  先把一个圆*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个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个*似等腰三角形,并写上号数,然后把这16份拼成一个*似的*行四边形。(学生试操作,把学具圆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再把第1份*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来的半份)移到*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拼成一个*似长方形。

  强调: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图形就越接*长方形。

  问题: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圆的半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这样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总结:我们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面积的大小就是:再次强调:

  (1)拼成的图形*似于什么图形?

  (2)原来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3)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的长?

  (4)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哪部分?

  (5)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可以写成:S=πr2

  3、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师:我们回头看刚才的问题,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这个花坛占地多少*方米?

  学生读题,问:这里要求圆形花坛的面积,条件是否具备?我们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教师板演计算过程。

  出示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cm,它的面积是多少?

  问题:你能利用内圆好外圆的面积求出环形的面积吗?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圆环的面积我们可以怎么办?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选代表

  回答问题,在黑板上演示计算方法,集体纠错。)

  三、巩固练*。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半径2分米。

  直径10厘米。

  (1)先提问:题目只告诉圆的直径,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算?)

  (2)强调书写格式,运算顺序与单位名称。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如果题目只告诉直径也就先求出半径再按公式S=πr2计算。

  四、课堂小结

  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化地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杯子的横截面为什么是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另外,我们在前面也学*了如何求圆的周长,需要注意的是: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前者是二维的概念,而后者是一维的概念。

  (2)求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卡片

  教学过程

  1复*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随堂练*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练*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板书

  例2解答步骤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出示复*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3/10 + 3/10 + 3/10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 ×3)

  (3)3/10 +3/10+ 3/10=9,那么3/10 + 3/10 + 3/10= 3/10 ×3,

  所以3/ 10 ×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10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 ”,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

  (列式:2/11×3 = 6/11)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练*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二第1、2、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4、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 小组内进行交流.

  3、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5、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十四的第1题

  课后*题

  练*十四的第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阅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学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时,应将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1、复*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未知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扣、纳税、利息。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问:什么等于折扣?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问:应纳税额等于什么?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xx年买了20xx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综合练*: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 ”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问:出勤率等于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意义 互化 应用 找准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计算)

  单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1,做一做和练*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xx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让全*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3)谁能说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交流反馈。

  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位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几列第几行)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4,3)、(3,4)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3,4)、(3,3)、(2,3)、(4,3)、(3,1)、(1,3)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r×r=r2

  齐读公式S=∏r2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3、求下面圆的面积r=3m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十六2.4题.

  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一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兔子知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来学*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A、先确定好*面图的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向,距离是()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距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学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时,应将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1、复*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未知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扣、纳税、利息。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问:什么等于折扣?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问:应纳税额等于什么?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xx年买了20xx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综合练*: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 ”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问:出勤率等于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意义 互化 应用 找准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计算)

  单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赛道的结构,学会确定塞到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赛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关于100米和400米比赛的视频,学生认真观察,想想两种比赛规则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将100米和400米比赛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联系生活,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相同:都在各自的跑道上。

  不同:100米为直道,400米为弯道,且400米赛道运动员的起跑线不同。

  师:为什么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却不同?(可追加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在400米跑中你会选择哪条赛道?)

  (出示图片“赛道”)

  生:在外圈的吃亏,外圈比内圈长。

  生:内圈的起跑线向前移动一些,终点不变,这样比赛就公*了。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时间)

  师:同学的思维非常的敏锐,而且超出了老师的想想。那么外圈的起跑线究竟要向前移动多少,比赛才相对的公*呢?

  (设计意图: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新知奠定基础。)

  师:所以为了解决比赛公*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分析赛道

  师讲解跑道结构:400米标准运动场一般有8条赛道,最里面的为第一道,依次为第二道,第三道……,每条赛道有内外两条线组成,每条跑道的长度指这条赛道中内测线的长度。那么(课件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400米运动场指的是那条赛道的长度?

  (2)每条赛道由几部分组成?

  (3)如何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设计意图:第二、三问题直接点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且难度适中,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以此来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

  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你的观点,看看谁的观点更准确,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生:400米运动场指的是第一条赛道的长度。

  生:由4部分组成,其中有两条直道和两条弯道,两条弯道可以组成以一个圆。

  生: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2、收集数据

  师:利用刚才讨论的结果,计算各赛道的长度,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到信息采集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空乏的纸上谈兵。)

  3、分析数据

  师:如何计算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

  生:分别把每条跑道的程度计算出来,也就是计算两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在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

  师:谁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么?

  生: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

  师: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

  4、形成结论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结论)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只要知道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知识拓展:

  200米、800米、1500米比赛的起跑线该如何确定?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为了使比赛公*,外圈跑道的起跑线要向前移动。

  生:向前移动的距离是两个相邻跑道的差。

  生:两个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只与跑道的宽度有关。

  生:我知道400米跑相邻跑道的差的计算方法是

  相邻赛道差=赛道宽×2×π

  四、板书设计:

  每条赛道的长度=两个直道的长度+圆的周长

  400米跑相邻赛道的差=跑道宽×2×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 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讲解: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规定:用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再用另一个数表示第几行,那么,小军的位置就用两个数来表示就够了。你能知道是哪两个数吗?(4和3)*惯上,我们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 完成教材第15页的“练一练”。

  (1) 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 (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说明: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小明、小丽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三、 巩固练*,发展智慧

  1. 完成练*三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 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比比谁的反应快。

  (3) 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 完成练*三第2题。

  出示题目。

  (1) 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 课件出示练*三第3题。

  出示题目。

  (1) 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 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 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 “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砖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个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中的后一个数相同等,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类似于数对的一组字母和数找相应的汉字——“我们爱数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四、 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神舟六号”返回地球画面的回放,引发学生思考: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这样做既为下节课进一步用数对确定位置打下伏笔,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出示复*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3/10+3/10=

  3/10+3/10+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3/10+3/10+3/10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3)

  (3)3/10+3/10+3/10=9,那么3/10+3/10+3/10=3/10×3,

  所以3/10×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10×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

  (列式:2/11×3=6/11)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练*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二第1、2、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 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4、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 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 小组内进行交流.

  3、 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 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 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要绘制的图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绘制的步骤:

  5、 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6、 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 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 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A、 学生表现

  B、 作品优点、缺点

  C、 需要改进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六、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美丽的图案?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感兴趣的画下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 自主活动,认识比

  1. 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 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千克,共6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 ∶ 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这里的6 ∶ 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3. 理解比的意义。

  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 自学课本。

  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

  (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小结:(略)

  三、 巩固练*,深化理解

  1.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学生完成填空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所表示的意思。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改写后,再读一读,并分别指出每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

  3. 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

  出示: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 173厘米。写出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

  学生练*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不能写成1 ∶ 173。

  4. 糖水的甜度。

  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质量的比,第一杯是1 ∶ 20,第二杯是1 ∶ 25。

  提问:你知道哪杯水甜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杯中糖4克,水100克。

  谈话: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提问: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 ∶ 20,你能说出第一杯中糖和糖水质量的比吗?

  四、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学*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 课外延伸

  出示课始的三幅画,谈话:还记得我们一开始出示的三幅画吗?为什么大家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你能算出这幅画长和宽的比值吗?(学生算出长和宽的比值大约是0.618)其实呀,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奥秘呢,同学们想了解吗?

  课件播放短片,介绍黄金比。

  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黄金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的比,等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课后再去研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赛道的结构,学会确定塞到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赛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关于100米和400米比赛的视频,学生认真观察,想想两种比赛规则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将100米和400米比赛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联系生活,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相同:都在各自的跑道上。

  不同:100米为直道,400米为弯道,且400米赛道运动员的起跑线不同。

  师:为什么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却不同?(可追加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在400米跑中你会选择哪条赛道?)

  (出示图片“赛道”)

  生:在外圈的吃亏,外圈比内圈长。

  生:内圈的起跑线向前移动一些,终点不变,这样比赛就公*了。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时间)

  师:同学的思维非常的敏锐,而且超出了老师的想想。那么外圈的起跑线究竟要向前移动多少,比赛才相对的公*呢?

  (设计意图: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新知奠定基础。)

  师:所以为了解决比赛公*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分析赛道

  师讲解跑道结构:400米标准运动场一般有8条赛道,最里面的为第一道,依次为第二道,第三道……,每条赛道有内外两条线组成,每条跑道的长度指这条赛道中内测线的长度。那么(课件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400米运动场指的是那条赛道的长度?

  (2)每条赛道由几部分组成?

  (3)如何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设计意图:第二、三问题直接点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且难度适中,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以此来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

  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你的观点,看看谁的观点更准确,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生:400米运动场指的是第一条赛道的长度。

  生:由4部分组成,其中有两条直道和两条弯道,两条弯道可以组成以一个圆。

  生: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2、收集数据

  师:利用刚才讨论的结果,计算各赛道的长度,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到信息采集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空乏的纸上谈兵。)

  3、分析数据

  师:如何计算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

  生:分别把每条跑道的程度计算出来,也就是计算两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在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

  师:谁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么?

  生: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

  师: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

  4、形成结论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结论)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只要知道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知识拓展:

  200米、800米、1500米比赛的起跑线该如何确定?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为了使比赛公*,外圈跑道的起跑线要向前移动。

  生:向前移动的距离是两个相邻跑道的差。

  生:两个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只与跑道的宽度有关。

  生:我知道400米跑相邻跑道的差的计算方法是

  相邻赛道差=赛道宽×2×π

  四、板书设计:

  每条赛道的长度=两个直道的长度+圆的周长

  400米跑相邻赛道的差=跑道宽×2×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3)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5】篇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

  (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

  (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

  (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二十三的第6、9题。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西师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54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一次,熊大和熊二来到水果店,它们各出了10元,买回8个苹果,它们商量着*分这八个苹果。熊大和熊二可高兴了。

  师:孩子们想想它们这样分合理吗?为什么?

  生:它们给的钱一样多。

  师:看来分苹果时关注的是它们出的钱。谁能告诉我,它们给出的钱的比是。

  生:它们给出的钱的比是1:1。

  师:那它们分得苹果的比也是

  师:证明它们分得苹果个数的比与它们出的钱的比是(一样的)。

  2、接着,请看:

  后来,它俩又来到文具店,文具店正在搞优惠活动,于是熊大拿出6元,熊二拿出4元,它们合起来买了15个笔记本,熊二说咱俩又*分吧!熊大瞪大了双眼。孩子们猜猜,熊大会怎么说?

  生:它俩感情好,不会计较!

  师: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会照顾弟弟妹妹,能礼让别人。

  生:这样分不公*。

  师:那我们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就来研究合理分配内容之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生答:多出钱要多分,少出钱要少分。

  师:看来我们也要关注它们出的钱。

  师:那它们分得本子个数的比与钱的比有什么关系呢?

  生答:钱的比就是分得本子的比。

  师:那我们能据它们的关系解决刚才的这个问题吗?

  ①生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②反馈学生的分法。

  ③抽小组上台板演,并解释步骤。

  ④师:同意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师:刚才呀同学都开动了脑筋。一共想出了3种方法,那么哪一种才是我们今天学的按比例分配呢?

  5、怎样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可以用两种方法检验:

  ①把求得的熊大和熊二应分到的本数相加,看是否等于15本笔记本。

  ②把求得的熊大和熊二应分到的钱数写成比并化简,看是否等于3:2.

  6、同学们经过了刚才的计算,那想一想:什么叫按比例分配呢?(课件:什么叫按比例分配)

  7、生: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8、师:(课件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齐读。师:例题中是把哪个数量拿来分配?(课件:15本笔记本)按几比几进行分配?(课件3:2)

  9、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你能说一说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吗?

  课件出示:完善板书:用分数的方法:

  (1)找出各部分量比,并化简。

  (2)算出总份数。

  (3)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4)用总量乘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量。

  三、巩固练*

  师:孩子们,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与按比例分配有关的知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1.把180本课外书按4:5借给五六两个年级。两个年级各借多少本书?

  2.张阿姨和李阿姨去年合伙做生意,张阿姨出资10万元,李阿姨出资30万元。年底赚取了36万元利润。两人各应分得多少利润?

  3.拓展延伸:长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U2,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四、总结延伸

  师: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太多了,我们一定要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这一内容的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让学生用它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使学生感知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汽车由远及*行驶时司机所看到的建筑物的变化、路灯下的影子、小老鼠的安全活动范围等引发学生讨论。学生通过验证,明确了“观察的范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了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说一说,你在不同楼层的窗口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楼层越高,看到的景物越多。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预设生:楼层高,看到的范围变大了。

  师:也就是观察的范围变大了。我们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范围是怎样变化的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一只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墙内张望。

  师:看,小猴爬到了这个位置(A处),它能看到地上全部的桃子吗?猜一猜小猴能看到多少个桃子?[课件出示情境图(如下图)]

  学生猜测各异。

  师:看来,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准确找到小猴看到多少个桃子呢?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熟悉的环境作用下,学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所以情境引入教学就是为了能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数学成为他们自愿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独立思考。

  师: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同学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画一画。

  2.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2)全班交流:哪位同学能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

  ①在A点时,我们把小猴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观察点)

  ②阻碍小猴观察视线的是墙,我们把阻碍视线的这个墙的顶点叫“阻碍点”。

  (板书:阻碍点)

  ③将“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这条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小猴能看到的离墙最*的点。这条线实际就是小猴的视线。

  A′点右面的部分是小猴在A处时能看到的范围,A′点和墙之间的部分是小猴在A处时看不到的范围,也就是观察的盲区(如上图)。

  (3)师提问:小猴想看到更多桃子,该怎么办?

  生:根据我们在不同楼层看到的景物,我觉得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看到的桃子就越多。

  (4)师追问: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点、C点,你能找到墙内离墙最*的点吗?(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思考,画一画。

  (5)反馈:结合学生的想法,观察课件动画,帮助理解。

  3.建立模型。

  (1)师生小结: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的范围。

  师:我们把三次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说明小猴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师:可见,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板书: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到的范围越大)

  (2)联系古诗: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吗?(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三)反馈练*。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十四的第1题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行的规则。能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面图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提问: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

  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

  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

  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说明: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描述小军的座位,使学生体会到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小军的位置,由于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从而引起学*和探索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 认识列、行,理解数对

  1. 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讲解:(出示教材第15页的座位示意图)*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小军就坐在第4列第3行的位置上。(板书:第4列第3行)

  提问:(在示意图的第2列第4行的位置上,点出小明)小明坐在这个位置,他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第2列第4行)

  提问:小丽坐在第5列第2行,你能在图中找出小丽的位置吗?(学生指出小丽的位置,并板书:第5列第2行)

  自己在图中找一个点,并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这个点的位置,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反馈: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这样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了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并且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既然大家约定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来表达物体的位置,就不会引起误解。那能不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表达呢?(学生可能会想用字母分别表示列和行)

  讲解:大家想出的办法很好。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规定:用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再用另一个数表示第几行,那么,小军的位置就用两个数来表示就够了。你能知道是哪两个数吗?(4和3)*惯上,我们用一个数对来表示:(4,3)。

  提问:数对前面的一个数4表示什么?3呢?

  提问: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吗?(学生用数对表示,并说明每一个数对的含义)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指出位置,另一人说说这个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并且用数对表示出来。

  3. 完成教材第15页的“练一练”。

  (1) 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找到后,在图中用笔涂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2) (6,5)这个数对在图中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说明: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与确定列、行的规则,再通过确定小明、小丽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为数对的引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从列和行的规定,到用数对来表示,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又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对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整个环节的设计,层次鲜明,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三、 巩固练*,发展智慧

  1. 完成练*三第1题。

  出示教室座位图,并标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 说一说: 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或同学的位置,并组织交流。

  (2) 比一比:同桌合作,在图上指出某个同学的位置,让同桌尽快用数对表示出这个同学的位置。比比谁的反应快。

  (3) 猜一猜:用数对表示出自己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猜出这个同学是谁。

  2. 完成练*三第2题。

  出示题目。

  (1) 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确定位置。请看,小明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瓷砖,请用数对表示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讨论:你发现表示这四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吗?(前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列;后一个数相同,说明两块瓷砖在同一行)

  3. 课件出示练*三第3题。

  出示题目。

  (1) 说位置:这是学校会议室的地面图,同座位的同学相互说说每块花色地砖的位置。(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

  (2) 写数对: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吗?(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

  (3) 找规律:观察这几块花色地砖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全班交流。

  4. 拓展应用。

  出示右图。

  谈话:如图,“光”字的位置可以用(C,2)来表示。说出下面类似于数对的每组字母和数各表示什么汉字,并连起来读一读:(B,3)、(A,5)、(C,4)、(E,2)、(D,1)。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并齐读: “我们爱数学”。

  提问:你爱数学吗?为什么?

  四、 自主总结,生成问题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课后去探究?

  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谈话:“神舟六号”之所以能顺利地返回,也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地球这么大,怎样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菁华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

  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反思: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认真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是十分有用的。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比如,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班59名学生中,学*中下者将*占一半,所以“抓差补缺”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经济基础、邻里关系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再就是通过兵教兵,让学*优秀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学生容易接受,通过一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本学期学校安排了青年教师赛讲课,有的教师干脆、精炼;有的幽默风趣;有的激情飞扬、抑扬顿挫,有的深入简出,学生易于接受。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好方法,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值得我们学*的闪光点。

  七、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书香校园为我们提供了学*环境与学*氛围,我们每天都在不停的学*,阅读书籍。同读一本书,答一份试题,写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见解,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扩宽知识面。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在下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2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学工作力争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在本学期教学工作开始之际,我仔细地分析了教材,确定本册教材的教学、编写思路和教材的主要特点:教材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为日后的英语学*打好语音、语调、阅读和书写等方面的基础;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得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提供多媒体的配套材料,把知识学*与意识、情感培养结合在一起,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环保意识等情感。经过这一系列分析后,结合本学期的毕业自查准备工作拟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并根据教学计划逐步实施教学工作。在本册教材教学过程中,根据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风格与兴趣爱好,选择了一些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法、歌曲法、表演法、交际法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特别是这个学期我校举行了“教师全员培训人人行动”的教研活动,从中我收获不浅,教学能力有所提升。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本学期作业*惯较差的学生有:李勤凯、翁启育、吴开志等,对于这些同学我及时检查,适当讲评,效果不错。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认真搞好期末总复*。本学期的复*,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先拟定了复*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题,让学生练*,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数学学科*均分为良,合格率达到了70%的好成绩。尖子生参加中心校举行的学科比赛,也取得了不错成绩,其中翁启尧和林丹阳同学获得了全镇的三等奖。存在的不足是,高分生不多,优秀生源少。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与家长的联系不够,缺乏沟通。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本学期工作圆满结束,总的来说,在其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远远不够,教学是漫无边际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我教学六(3)数学兼班主任,一个班50人,有部分人的学**惯比较好,学*比较用心,但也有部分人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惯问题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数学计算的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二、工作总结:

  1、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特别是六年级的很多内容都比较容易混淆,如分数的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所以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认真上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鼓励学*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如六年级的《圆的周长》我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虽然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收益良好。

  3、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另外,针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事实,我从基础的练*开始抓起,每天都布置一些基础练*和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如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另外还有分数与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

  4、不足之处。没有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自发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学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时,应将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1、复*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未知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扣、纳税、利息。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问:什么等于折扣?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问:应纳税额等于什么?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xx年买了20xx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综合练*: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 ”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问:出勤率等于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意义 互化 应用 找准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计算)

  单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1,做一做和练*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xx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让全*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1)、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

  (2)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转换为座位示意图

  师:哪位同学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

  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

  教师小结: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前往后数。

  (3)谁能说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交流反馈。

  刚才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同学的位置,那么在书面上应该怎样记录位置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吧。

  2、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位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第几列第几行)

  师:其实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为(X,Y),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小结:用一个括号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我们把物体的位置用这个简单的方法表示,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

  那么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2)请同学们在练*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3)数对闯关活动。

  第一关:下面两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

  (4,3)、(3,4)

  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

  第二关:谁能给这些数对分类。

  (3,4)、(3,3)、(2,3)、(4,3)、(3,1)、(1,3)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3、确定方格中的位置。

  师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

  2、现在同学门应该知道科学家们怎样迅速的找到反回舱了吧,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监测出“神舟五号的降落的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们快速的找到英雄杨利伟叔叔了。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r×r=r2

  齐读公式S=∏r2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3、求下面圆的面积r=3m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十六2.4题.

  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一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兔子知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来学*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A、先确定好*面图的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向,距离是()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距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学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时,应将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1、复*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未知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扣、纳税、利息。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问:什么等于折扣?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问:应纳税额等于什么?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xx年买了20xx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综合练*: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 ”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问:出勤率等于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整理与复*

  意义 互化 应用 找准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计算)

  单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赛道的结构,学会确定塞到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赛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关于100米和400米比赛的视频,学生认真观察,想想两种比赛规则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将100米和400米比赛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联系生活,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相同:都在各自的跑道上。

  不同:100米为直道,400米为弯道,且400米赛道运动员的起跑线不同。

  师:为什么100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却不同?(可追加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在400米跑中你会选择哪条赛道?)

  (出示图片“赛道”)

  生:在外圈的吃亏,外圈比内圈长。

  生:内圈的起跑线向前移动一些,终点不变,这样比赛就公*了。

  (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时间)

  师:同学的思维非常的敏锐,而且超出了老师的想想。那么外圈的起跑线究竟要向前移动多少,比赛才相对的公*呢?

  (设计意图: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为下面学*新知奠定基础。)

  师:所以为了解决比赛公*的问题,我们共同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1、分析赛道

  师讲解跑道结构:400米标准运动场一般有8条赛道,最里面的为第一道,依次为第二道,第三道……,每条赛道有内外两条线组成,每条跑道的长度指这条赛道中内测线的长度。那么(课件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400米运动场指的是那条赛道的长度?

  (2)每条赛道由几部分组成?

  (3)如何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设计意图:第二、三问题直接点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且难度适中,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合理的结论,以此来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小组讨论

  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你的观点,看看谁的观点更准确,方法更简便。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生:400米运动场指的是第一条赛道的长度。

  生:由4部分组成,其中有两条直道和两条弯道,两条弯道可以组成以一个圆。

  生: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2、收集数据

  师:利用刚才讨论的结果,计算各赛道的长度,并把所得的数据填到信息采集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和实际结合,不空乏的纸上谈兵。)

  3、分析数据

  师:如何计算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

  生:分别把每条跑道的程度计算出来,也就是计算两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在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

  师:谁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么?

  生: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

  师: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我们有什么发现?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

  4、形成结论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师:(结论)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只要知道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知识拓展:

  200米、800米、1500米比赛的起跑线该如何确定?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为了使比赛公*,外圈跑道的起跑线要向前移动。

  生:向前移动的距离是两个相邻跑道的差。

  生:两个相邻跑道的长度差,只与跑道的宽度有关。

  生:我知道400米跑相邻跑道的差的计算方法是

  相邻赛道差=赛道宽×2×π

  四、板书设计:

  每条赛道的长度=两个直道的长度+圆的周长

  400米跑相邻赛道的差=跑道宽×2×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优选【10】份(扩展6)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汇总10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1

  一学期已经过去,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三、提高业务水*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培养学生的学**惯。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有个别同学学**惯还未养成,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成绩,书写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组开展了学*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风气。为他们定下学*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再多样化一些,在教学水*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2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二)班数学教学工作,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的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学堂村小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对学困生的帮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改进,教学成绩还有待于提高。

  七、今后整改措施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好学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学校教学各项工作,使我的教学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3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接*了尾声。本学期,我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为了使教学更加有序,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感,教学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及时进行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以便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

  二、注重课堂教学。

  我注重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学*能力各有不同,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后进生通常有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力求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布置就要有检查,因此我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有一些是因为一直以来学**惯差,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使孩子长期以来自由懒散惯了,形成了不良的*惯。作业写的非常马虎,更严重的是经常少写、不写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不放弃进行个别教育,及时督促。

  五、树立良好的学风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老师批评,学*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不对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这样学生在学*中有难题知道来问老师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差生了解原因,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目标,时时督促和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进步,但是还有反复,我就不断地进行教育和疏导,要允许学生在行为上有反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教师们的帮助下,本学期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而言,这学期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对于“得”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对于“失”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去改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4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教学能力,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时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惯。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七、认真搞好期末总复*。

  本学期的复*,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先拟定了复*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题,让学生练*,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数学学科*均分为优,合格率达到了80%的好成绩。存在的不足是,高分生不多,优秀生源少。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与家长的联系不够,缺乏沟通。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5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我教学 六(2 )数学兼班主任,一个班 37人,这个班是我从二年级带上来的,上课是自己带上来的班级好上,因为学生生会与你配合,有部分人的学**惯比较好,学*比较用心,但也有部分人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惯问题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数学计算的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二、成绩分析 :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因此,对学*成绩的要求会更高。在数学成绩方面,六(2)班的数学成绩比较好,通过前面的总结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从而创造良好的学*环境,使教和学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耐心的辅导,加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 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三、工作总结: 对于本人来说是第一次接任毕业班的课,所以有点不大适应,感觉学生的高分出不来,低分比较多,所以我有迷茫过,但很快调整过来了,现总结如下:

  1、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特别是六年级的很多内容都比较容易混淆,如分数的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所以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认真上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

  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 体验成功等。鼓励学*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从 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的主人。

  如六年级的《圆的周长》我让学 生充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虽然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兴 趣很高,课堂收益良好。

  3、 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 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 面讲解,出错率在 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另外,针对六年 级即将毕业的事实,我从基础的练*开始抓起,每天都布置一些基础练*和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如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另外还有分数与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

  4、不足之处。没有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自发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6

  本学期,我担任的还是六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班主任,由于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开始一手带起来的,所以我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很了解,且六年级本学期处于小升初的重要时期,因此我本着“用自己的良心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而且备学生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的难点和易错点,并归纳成集记录在备课本中,以备后用。

  二、认真批改作业,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布置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后进生外,课后还采用“兵帮兵”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教学。自从本学期多媒体设备进入我区各个教室以后我注意利用电脑进行教学。在上课前善于从网上搜集各种教学信息,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看了好多网上发表的教学设计、课件、说课,还看了网上的示范课录象,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我的教案、课件。课上学生兴趣很高,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并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注意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五、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新课标的学*不够深入,学*兴趣培养得不够好;对于小组合作学*应用得还是不够得体,在*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但收效甚微,可能是我组织的不得体,使得自己处于被动局面,是小组学*没有真正起到应用的价值;同时新课标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但现实是在我教学中,会提问题的同学很少,总有学生表现不够主动,致使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冷场”现象,大部分的课堂还是老师在唱主角。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加强学*,多听课,从别人的好课中汲取养料,反思自己教学中的课堂评价,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失败的课堂教学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教学机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力争取得更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7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会运用百分数表达生活中一些数学现象。

  2、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3、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基础上,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4、学会把分数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百分数,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在实际教学中,五个解决问题里面,我认为没有解决好的就是例5,从学生的数学总结中也得到证实,很多学生表示没有掌握例5,他们希望老师能重新讲解。学生没有掌握好,首先反思的是老师,那个点没有讲解清晰。

  我的问题在于:1、夸大了题目的难度。和可能和小时候上学不喜欢或者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有关系,尽管当了老师,更多的对于数学的畏惧性依然存在,甚至无措的情况也有。所以在教学中夸大题目的难度,也给学生带来一定暗示:这个题目很难,你不会掌握它。

  (措施:自己一定要练*,不仅能做对题目,还有学会找出题目中的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关键点的方法。在做练*后,我会和答案对比,差异在哪里,实际上我更多的是看结果,先看结果是否一致,结果一致时再对比列式的不同。通过反复练*,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及如何去突破关键点,当我熟练掌握时才发现,心中的信念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难度性已经不存在了。)

  2、仓促上课。在自己没有清晰掌握的时候就给学生讲解,势必是讲不清楚的。要赶进度,重视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措施:重新为学生讲解。学生感到单位1的变化是一个难点,他们找不准单位1,实际问题是单位1的变化,单位1变成了什么,他们不清晰。他们仍能准确的找到单位1,但不会使用单位1,有些时候单位1中具体的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清晰。)

  找到了我的问题所在和学生的问题所在,就需要我去帮助他们理顺思路,班上优秀的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的,例5的教学实在差劲,老师就没有表述清晰。非常感谢可爱的学生,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看他们也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重新讲解,我将题目进行细化。

  首先练*的是填空题:()比20多20% ()比8少25%

  20比()多20% 8比()少25%

  让学生列式解答,在这四道练*题中,前两道的单位1是知道的,分别是20和8,,用乘法,列式20×(1+20%)和8×(1-25%),后两道不知道单位1,所以用除法:20÷(1+20%),8÷(1-25%)学生列式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列式的原因。接下来就是重新出示例5,细化

  4月份比3月份减少20%,变成填空题是(四月份)比1少20%(3月份是单位1 ,假设为1),求出四月份为0.8

  5月份比四月份增长20%,改填空题为(五月份)比0.8多20%(四月份是单位1,具体数值是0.8),学生很容易求出五月份,接下来学生就能比较5月份和3月份。

  接下来的练*中,我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题目的关键点,然后进行转化和细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清楚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就是用这种细化加转化的方法,学生顺利掌握,依然有几个学生没有掌握,课下有针对性的补*。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8

  转眼间,寒假将至,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已*尾声。这个学期对小学生来说是个关键时期,孩子们马上就要步入初中,面临新的学*环境,因此在这个学期中我一刻也没有松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敢于突破教材。设计教学时,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除了课前要准备充足,课后更进行深刻的反思。

  二、认真上课。

  本学期我把“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与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特别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数学,运用数学;鼓励学*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的主人。

  三、认真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综合性,又要突出层次性。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做到了全批全改。对于出错情况我认真作出分析,或进行集体订正或进行个别辅导。

  四、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

  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不足,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和探讨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上等方面。今后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更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9

  为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和教学能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认真搞好期末总复*。本学期的复*,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先拟定了复*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题,让学生练*,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10

  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回顾一年来的点滴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古人云:教师是蜡烛是春蚕;今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不辱没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下面就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为教育,为师生服务,向德艺双馨的教师迈进。

  一、思想政治学*,师德修养方面

  一年来,我端正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重视政治学*,积极涌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学*,通过学*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服从工作安排。

  二、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暴力、**的言论。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及学*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三、努力做好工会工作喝安全工作

  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职工们到户外活动,四、五月份组织老师们排球比赛,丰富来师门的业余生活。

  同时协助学校搞好安全工作,加强校园巡逻,督促值周教师认真管理学生,经常与班主任沟通,杜绝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与校医配合,共同做好学校的疾病预防工作。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知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些成绩只会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我将不断追求,用似火的青春,赤诚的心灵,辛勤地耕耘,不断地成长,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