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表示()

  5×4读作(),表示()

  2×7读作(),表示()

  4、我最棒。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表示()

  5×4读作(),表示()

  2×7读作(),表示()

  4、我最棒。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

  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起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么读?(读“乘”)

  4、2×4还可以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己问: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么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么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来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只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这里这么多电脑,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接着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乐园走一走,你们想去吗?(课件出示“动物乐园”的场景)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景回答。

  师:你能根据看到的情景提数学问题吗?

  生: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公鸡共有多少只?(教师最好能引导学生说出:大树共有几棵?)

  师:算式该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2=6 3+3+3+3=12 2+1=3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引导学生说出3个2、4个3)教师板书:3个2 4个3

  师:说得真好,你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说出来了。

  2、师:动物乐园的墙角边,一些美丽的花儿开放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列式?(课件出示花)

  引导学生横着看,根据回答板书:5+5+5=15 3个5

  3+3+3+3+3=15 5个3

  3、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算式,得出有的算式都是相同的加数连加,有的算式的加数是不同的。)对啊,你们很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探索新知

  1、师:走进动物乐园管理员叔叔的办公室,看到了什么啊?(课件出示电脑)算算这里共有多少台电脑啊? 怎么算?(教师板书:2+2+2+2=8 4个2连加)

  2、(课件出示100台电脑)师:要是有这么多电脑,我们该怎么算呢?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

  (1) 学生直接说出“乘法”,教师表扬,然后问:乘法该怎么写呢?

  (2) 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好多个2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教师说:我们就先来研究2+2+2+2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2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4×2。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指名读)

  3、认识乘号

  认识这个符号吗?(乘号)我们一起来写乘号。教师带领学生书空乘号。

  乘号该怎么读?(读“乘”)

  4、2×4还可以写成——教师板书:4×2,指名读算式。

  5、对于这个加法算式和这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自己问:老师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加法算式里都是2,怎么乘法算式中有一个4呢?4是怎么来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原来4是指2的个数。

  6、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

  先指名一位学生把2+2+2改成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改写其他的加法算式。

  反馈,教师板书。板书的同时提问:5×3表示什么?

  师:2+1这个算式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只有求相同加数的和的时候才能直接用乘法算。)

  教师指着课件上显示的若干台电脑,问:这里这么多电脑,该怎么写乘法算式呢?

  指名学生列式后,问:大家想想,是用加法算简单呢,还是用乘法算简单?(再次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 巩固拓展

  1、我们接着再去动物乐园瞧一瞧,看还有谁在?你们看,那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跳绳呢。你能算出他们的人数吗?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4×5=20)或(5×4=20)

  2、想想说说。

  (1)一共有( )个2枝(课件出示钢笔图:每盒2枝,有3盒)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一共有( )个5朵(课件出示花朵图:每束5朵,有2束)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听听,写写。

  教师说学生写算式。4个2相加;7个8相加。

  反馈:有的学生可能写乘法算式,有的学生可能写加法算式。教师把两种答案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写乘法算式比较简单。)

  4、游戏。

  游戏规则:生:老狼,老狼,几点了?师:2点了。学生就要两个两个地抱在一起。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做游戏,其他学生在下面喊,然后根据上面学生抱的人数写出乘法算式。

  5、听到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一只狐狸也出来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道聪明题,想考考我们。

  你有办法将下列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2+2+2+2+1+1;3+2+4;6+3+3+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全班交流。

  四、 小结,畅谈收获

  我们参观动物乐园的行程结束了,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题。

  学情分析 :

  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若干 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4+4+4+4+4=20 同意吗?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 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 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 “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 4 ) 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 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 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 ×4 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 + 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 “/”,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 表示5个4相加 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 ×5表示 4 ×5=20 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本上改写

  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 巩固乘法

  1、基础练*: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 读作:5 乘4等于20 4+1+4+1+4

  4×5=20 读作:4 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2+2+2+2+2+2+2=12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避免了集中练*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学生圈完后教师在课件的上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教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教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教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有的组写乱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吗?(这是5个3相加。)

  教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板书如下:)

  3+3+3+3+3=15

  (3)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的特征,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了吗?(加数相同,都是3。)

  教师:你能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板书如下。)

  3+3+3+3+3=15

  5个3

  (三)自主尝试,强化认识

  教师出示下图(课件)。

  教师: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得也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每节小火车里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每节小火车里面都坐了6个人。)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在上图中将每个车厢的6个人圈起来。

  教师: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大家,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4个6相加。)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个算式:6+6+6+6=24。

  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都相同。)

  (四)加强体验,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

  (1)借助现实情境,激发学*需求。

  教师(出示下图):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教师: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这是几个几?

  教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7个2连加的算式,如下。

  2+2+2+2+2+2+2=14

  7个2

  教师:谁能说说自己在写这个算式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2)借助想象,进一步激发学*需求。

  教师: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想象一下,如果这列过山车再长一些,需要10个2相加呢?20个2相加呢??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呢?你有什么需要吗?

  (五)明确乘法的意义,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师:7个2连加确实写起来比较麻烦,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教师用课件播放小精灵的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避免了集中练*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智慧总动员

  (观察课件)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图2一共有多少太阳?(3+3+3+3+3+3或6+6+6)

  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老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二、智慧大闯关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面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A×B或B×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

  (课件出示)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6=18或6×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3=30或3×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板书算式

  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这样写下去些到什么时候啊?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引导认识乘号,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摆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检测案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学?(见课件)

  2、做一做(见书的46页)

  课堂小结

  四、智慧大盘点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这节课中举了几次手?在今后的学*中你准备怎样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P47-48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时间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学*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和几个数连加之后安排的。本节课从生活出发,从生活问题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并且其中暗示着一组组数量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数相加来解决。相同数相加中的加数是几和几个相同的加数是认识乘法的基础,即算式表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材第46页的一幅主题图,呈现了小火车、小飞机等情境图。图中蕴含着许多“相同加数”的因素,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了印象,这就为引入乘法做了准备。例1是通过学生计算主题图中各项娱乐设施里面的人数,引出了加法计算,为引出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通过观察加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像这样的加数,加数必须相同,积累了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础,渗透了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认识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学生亲自动手把其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能够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号意识 模型思想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一起玩耍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游乐场。小火车、小飞机等)

  那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能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飞机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3.过山车上有多少人?

  其他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计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师:那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乘法

  创设情景,借助学生们喜欢的游乐设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几个几相加”是学*乘法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乘法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师:大家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几连加?

  (这几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做乘号,乘号的写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5+5+5=15

  5×3=15

  3×5=15

  乘数乘数积

  师:怎样写乘法算式呢?我们以

  3+3+3+3+3=15为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

  相同加数是3,就写在乘号的前面。

  再数一数,是几个3连加?

  把相同加数的个数5写在乘号的后面

  3×5表示5个3连加,5个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读作3乘5等于15。或者也可以写成5×3=15,读作5乘3等于15。你们能把另外两个加法写成乘法算式吗?谁可以读一读?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

  1.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几,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订正。

  2.判断对错,错的更正,为什么?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第一题,让学生在*题中巩固课堂学*内容,由几个几,引出加法,再变为乘法。

  第二题,强调只有相同加数,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叫做积。

  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 ),表示( )

  5×4读作( ),表示( )

  2×7读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4×3=12读作:4乘3等于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9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玩呀!

  生:喜欢。

  师:那今天你们愿不愿意跟蔡老师去公园里的游乐场看看呢?

  生:愿意。

  师:瞧,他们玩的多开心呀!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

  师:你能根据你所说的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瞧;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生1: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2: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3.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呢?

  (1)算一算:(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122+2+2+2+2+2+2=124+4+4+4+4=20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3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③把写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巩固。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导入新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的意义。

  2、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只要是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在应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激发学*乘法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法和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准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前面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学*的乘法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前面学*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

  二、基础练*,巩固意义

  补充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读题,独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第一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3,有4个这样的3,所以可以写成4×3或者3×4;第二个加法算式是2个5相加,相同加数是5,有2个,所以可以写成2×5或5×2。

  三、综合练*,整体提升

  1.练*一第5题。

  (1)第(1)小题。

  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采用什么方法?

  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题。

  仔细观察,将信息填在括号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面包?采用什么方法?看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得出乘法算式的?

  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受:两个因数,其中一个为1,另一个因数为5,最后的积是5。

  (3)第(3)小题。

  有多少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所以是几个几?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练*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第1幅图中,是几个几相加?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第2幅图中,可以填几个几呢?怎么列式呢?(4×6或6×4)为什么用乘法算式呢?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完成练*一第7题

  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再集体评议。

  4个6相加,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和是多少?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2×3=()+()+()=()+()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第一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3个)所以2×3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第二个加法算式,有几个相同的加数?(2个)所以可以看成几个几相加。

  4.练*一第8题。

  仔细读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朋友?

  分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几个朋友?熊猫呢?……

  四、拓展练*,发展提高

  1.完成练*一第9题。

  先观察这幅图。

  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再集体交流: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2.补充题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一共有几条边?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3条)。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每一个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条边?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1)第一个图形有3个三角形,一共有3+3+3=9条边,因为是3个3,所以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个图形有4个三角形,包含了4个3,一共有4×3=12条边。

  (3)第三个图形有5个三角形,包含了5个3,一共有3×5=15条边。

  五、全课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题。

  学情分析:

  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更加热爱数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若干练*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孩子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过游乐园吧,那里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这些聪明的孩子去逛一逛。大家看这里都有什么呀?

  学生可能说:小火车、过山车、摩天轮、小桌子等等。

  师:①摩天轮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4+4+4+4=20同意吗?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每组有4个人,一共有5组)有几个4相加?

  ②过山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2+2+2+2+2=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2人,一共有6组)有几个2相加?

  ③小火车上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3+3+3=12

  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一组有3人,一共有4组)有几个3相加?

  好,那咱们一起看看,他们这样列式你们同意吗?(同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P45摆小棒的情境图

  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课件出示P45的情境图)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师: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

  (雨伞,菱形,房子,树,三角形,五角星)

  小明摆的是什么?摆了几把雨伞?每把雨伞用了多少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分别观察每个同学摆的图形,请同学说一说摆的是什么?摆几个?每个用几根小棒?一共用多少根?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相同加数的算式写左边,不同加数的算式写右边)

  (2)分类。

  师:仔细观察左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左边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加法算式,加数都一样

  师:再仔细观察右边的算式,默默地读一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和左边的算式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加数都不相同

  师:那这样看来,黑板上这些算式就可以分为两类,是哪两类?

  生:

  师:对!一类是加数不相同的,另一类是加数都相同的。左边每个算式加数是都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黑板左边的算式,感知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师:这么长的算式读时或写时方便吗?麻烦吗?(麻烦)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生:想)300多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想出了用乘法计算,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认识乘法、乘号

  观察黑板左边第一个算式4+4+4+4+4=20

  师:在这个算式中加数是几?(板书4)有几个相同加数?(板书5)这个算是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5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

  5×45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4是什么?相同加数

  乘号

  这个符号×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地方?

  师: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加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加号,乘法算式里的这个符号叫什么?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乘号像什么?乘号在写的时候,先写“/”,再写“﹨”,学生书空。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个算式读作:5乘4等于20表示5个4相加5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式4×5表示4×5=20读作:4乘5等于20

  你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吗?下面几个加法算式请你自己在练*本上改写,写完后投影展示交流

  (4)摆小棒

  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捆小棒,你觉得用3根小棒可以摆什么图形?三角形

  老师计时,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摆的多,开始!

  学生摆图形,师:摆好了吗?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摆了几个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把加法算式写到题卡上,再改写成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

  1、基础练*:

  ①、改写加法算式

  ②、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③、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请同学写乘法算式。

  ④、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古诗中的字数)、(药片数)、(小组人数)等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写成乘法特别的简便。我们以后还会学*许多有关乘法的知识,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战胜每一次挑战,学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能不能做到?

  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205×4=20读作:5乘4等于204+1+4+1+4

  4×5=20读作:4乘5等于20

  2+2+2+2+2+2=12

  3+3+3+3=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初步感知

  在准备阶段,我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矛盾引出乘法,认识乘法。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老师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

  4、改写算式,应用比较。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

  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突破重难点会更容易一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盆花?)

  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

  (2)认识因数。

  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2.课堂活动第2题。

  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

  3.课堂活动第3题。

  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拍手游戏

  师:课前,我们一起来玩拍手游戏。老师拍完后,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再拍一次。

  师:老师拍的节奏是每组几下?一共拍了几组?

  也就是几个几?

  2、三组拍手动作总结:像这样每个算式里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我们叫做相同加数。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文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说说游乐园里都有什么项目?哪些项目跟我们刚才做的游戏是相同的情况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

  2、小飞机项目。

  师: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几个人呢?你能圈一圈吗?是几个几?一共有几个人玩旋转飞机呢?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3、火车和过山车项目。

  师:你能像这样接着回答小火车和过山车的问题吗?请完成学*单中的1—3题。

  学生汇报。

  4、乘法的认识教学

  (1)揭示课题。

  师:过山车的加法算式好写吗?(不好写,太长了)那想不想用简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刚刚的这个加法算式就可以写成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认识乘号及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这个符号叫做乘号。

  师介绍乘号的由来。

  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计算出的结果叫做积。

  师:在刚刚的加法算式中并没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么呢?那2呢?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两道题吗?

  师:请你观察这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5、小练*。

  完成数学书第48页第1、2题。

  三、巩固练*。

  师:刚刚我们参观了游乐园,你们想不想一起进去玩啊?管理员叔叔说了,你们每玩一个项目都得先通过考验才行!我们开始行动吧!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新课教学

  (一)检查学生预*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有3个2相加),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么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视)

  (1)看图说说怎么摆?摆了几个3?(师板书:4个3)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写的?

  (4)师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题。

  四、巩固练*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5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你知道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3)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4月27日,春雨细细,清风**,于华静老师来到我们钦村小学,参与了我们钦村小学低年级数学组的集体教研与磨课活动。本次磨课活动中,由我执教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对这节课进行了评点。于老师、耿老师和全体教研组老师的精彩点评,像窗外的丝丝细雨,润人心田,催人奋进。

  一、“生成”,需要“水到渠成”。

  本节课中,我利用了课本中的变魔术的情境,当魔术师变出8串葫芦,让学生动手写算式,来体会写加法算式的麻烦,从而让学生动脑思考,去创造一种新的写法,既能看出是8个5相加,写起来有比较简单。可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写出8个5相加并不觉得非常的麻烦,因此,学生并没有产生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的需要。所以,这个环节可以加上一句话:“如果魔术师变出了20串呢?变出100串呢?你还想用加法来表示吗?”当这个问题出现,孩子的脑海里自然会想象出算式写起来会有多麻烦,从而产生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的必要性。

  二、“生涩”,教师引领当做“润滑油”。

  乘法的意义在本节课以至在整个乘法的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触乘法时,感受、了解乘法的意义是必须的。所以我设计了当出现用乘法算式5×8表示8个5相加时,让孩子联系着上面的连加算式说一说乘法算式的8是从哪来的?5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很多孩子心里还是很明白的,5就是加数,8就是加数的个数,但是孩子并不会说的特别规范,只能说出大致的意思。今天上课有个小姑娘起来说5就是上面加起来的数,8是8个5,当孩子说完,我没有及时给与评价,而是希望有说的更好的孩子能说,导致和这个孩子想法相同的孩子不知道怯场了,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了,出现了冷场。于老师告诉我,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孩子肯定的评价,让其他孩子知道这样的理解就是正确的,并且老师的语言规范的示范一遍,下面再找孩子说的时候就比较顺利了。

  三、“比较”,需要去同存异。

  到底什么样的算式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也是一个值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右边加法算式的共同特点,去发现什么样的算式能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智力水*有限,孩子们看到一堆不同的算式在一起,很难通过表面看本质,看出来这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但是让孩子找不同就比较简单了。所以本环节修改为在孩子把一些相同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后,加上一道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这时候孩子就有了疑惑,从而质疑,产生认知上的矛盾,这时候再去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就比较容易回答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教学上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学,去用。在这条路上,钻研就是进步的金钥匙,思考就是进步的催化剂,用心教学,用心思考,总有一天,也能桃李满天下!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避免了集中练*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本课是“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由于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前面的教案设计已经考虑到了这点,所以采用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拼摆小棒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然而,课上下来以后,有几点觉得还有待改进:

  1、尊重学生的认知水*。

  教学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通过上课以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偏差。原来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这样的拼摆活动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来,所以,课中,学生一般都没有连续地摆出相同的图形,他们都摆出了很复杂的、别人没有摆过的图形,而我想通过学生摆图形进而出现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的情况落空了。鉴于此,我觉得,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相同加数相加的设计是好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好学生拼摆图形呢?我觉得应该和上学期所学的找规律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摆出富有规律的图形来,这样,学生一定会充分开动脑筋,从各种各样的图形排列中也一定会出现加数都相等的算式的图形排列。

  2、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

  在学生没学这课以前,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乘法已有知晓,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诀了,所以,在教学时,不能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置于不顾,教师一味地讲解给学生听,而应该先让学生来说说看,象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更简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学生知道的话,那就要请他来介绍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以请全班学生开动脑筋来试着写写看,最后再公布正确的写法。

  3、要重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对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触后,可以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这些素材作为数学研究材料,使得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4)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过程中,获得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任务,从学生的学*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x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x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x”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x4=12。

  (4)认识“x”号。

  “x”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x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x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x4=12,也可以写成4x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7)请同学们将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

  (8)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

  2、玩游戏。

  (1)同学们喜欢用小棒摆图案吗?现在我们就和图中小朋友们一起摆一摆图案,比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说一说摆出了什么图案?

  (4)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

  A、组织学生交流(教学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B、让学生仔细观察,将板书的算式进行分类。

  C、引导学生发现上面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一边加数相同,一边加数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不能改写,只有加数相同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这两个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成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九第1、2、3、4题。

  3、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x3读作(),表示()

  5x4读作(),表示()

  2x7读作(),表示()

  4、我最棒。

  ()+()+()+()+()=()x()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重、难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

  课件;

  学案;

  导案。

  一、智慧总动员

  (观察课件)

  1、你能看图写算式吗?

  ①图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图2一共有多少太阳?(3+3+3+3+3+3或6+6+6)

  ③图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什么?(如:4个2相加和有2个4相加是一样的;6个3相加和3个6相加是一样的。)

  3、如果我说5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会想到哪个算式?

  3、老师报算式你能算一算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10个5相加;20个2相加等。)

  4、报100个50相加?(学生可能面露难色)

  二、智慧大闯关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学45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①你自学到了什么知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②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请将黑板上的一些连加算式改写乘乘法算式并说一说:

  ①他们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

  ②体会像上面一样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AxB或BxA)

  ③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智慧小能手

  (课件出示)

  以所摆的小伞、三角形和五角星为例进一步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①试着用乘法算式3x6=18或6x3=18算一算所摆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读出所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及:6个3相加等于18、

  ③用乘法算式10x3=30或3x10=10算一算所摆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组内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意义:3个10相加等于30、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看!

  报算式,表扬写3个10,2个20等相加的。

  这样写下去些到什么时候啊?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计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引导认识乘号,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摆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简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学?(见课件)

  2、做一做(见书的46页)

  四、智慧大盘点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这节课中举了几次手?在今后的学*中你准备怎样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前,我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动手操作摆小棒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今天的这节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欲望。本课中动手操作摆小棒情景导入,使学生立刻进入学*状态,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所摆小棒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列算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乘法口诀,学生暂时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摆小棒,写算式中对比强烈的情景,从“2个4”到“4个2”再到“3个3”甚至到“50个3”,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练*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有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目的,又是为老师准确诊断课堂教学效果,矫正和调节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堂有层次的设计是有效练*的重要基础,能有效贯彻“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在练*的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不仅有基础性知识,而且有提升性知识。适合所有孩子!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后面的练*来不及做。其次在试教的时候,几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我对学生“放”得不够,老是把学生束缚住,在这节课里,还是能看到我暴露出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很多细节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周全,比如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忘记了教学过程,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些种种的不足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因此,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我在备课时,注意到新教材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有了变化。本节教材通过四个主题图来实现教学目标:游乐园的情境图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作准备;例1猜一猜活动引出加法算式,再由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这种编排不符合我的学生实情,知识点的衔接不连贯、不流畅、于是我对教材资源进行了调整、删减和补充。

  具体做法是:直接用游乐园的情境图和补充的题目,在一节课内完成本小节所有知识点。

  首先我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帮我安排秋游的分组设计,在计算每个游乐项目游玩人数时,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点,得出“相同加数”和“几个几”的概念,为乘法的引入作准备;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两个这样的'加法算式,算式能写多长就写多长。我选择了两个学生写的,一个算式是20个3连加,一个是42个7连加,我把字写大些,学生发现这些算式写起来算起来都不方便,如果再多一些加数边黑板都不够写怎么办?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省略号、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但没有体会数学的简单美,这时引出乘法算式,并用童化语言说“把加号扭一下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种说法让学生知道乘法是从加法来的,感受到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接着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这样一小节知识点一气呵成。

  最后让学生把其余的连加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改写一个,都要复*“相同加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各部分名称等知识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4.练*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达到此目的,王老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产生学*新知的欲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老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 ?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不足之处: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老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 总之,听完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是学生进一步学*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前,我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动手操作摆小棒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今天的这节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欲望。本课中动手操作摆小棒情景导入,使学生立刻进入学*状态,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所摆小棒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列算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乘法口诀,学生暂时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摆小棒,写算式中对比强烈的情景,从“2个4”到“4个2”再到“3个3”甚至到“50个3”,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练*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有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目的,又是为老师准确诊断课堂教学效果,矫正和调节课堂的重要环节。因此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堂有层次的设计是有效练*的重要基础,能有效贯彻“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在练*的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性。不仅有基础性知识,而且有提升性知识。适合所有孩子!

  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于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另外由于教师个人的问题,如有时说话不太简练,也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这节课后面的练*来不及做。其次在试教的时候,几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我对学生“放”得不够,老是把学生束缚住,在这节课里,还是能看到我暴露出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很多细节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周全,比如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忘记了教学过程,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些种种的不足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6)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 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血学*乘法口诀的基础,这对于孩子以后学*表内乘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至关重要。

  对于教师方面,本节课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乘法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解决几个几的和的问题。所以围绕乘法的本质,为了突出几个几相加的教学,我从两个层次出发:

  第一层是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几相加的表象。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多个几个几相加的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获取的信息来实现。例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跳啦啦操的一共有多少人?”时,当学生说出“5+5+5+5+5=15”时,我有连续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是5个3相加?”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说出“每组3人,共有这样的3组,所以是5个3相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几相加。

  第二层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例如:在解决完三个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及在整节课课中我不断的在反复追问“这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或文字信息来说一说,让学生对几个几相加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改写乘法算式时,帮助学生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之间建立几个几相加的桥梁,并让学生说一说一个乘法算式的表示什么?在改写乘法算式时需要找到谁和谁?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在对这三个情境问题的处理我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四能”。例如:让学生来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给自己的同桌出一道题目并批改等等。

  在巩固练*环节,设计了三道层层递进的常规题目和一道拓然题目,通过常规题目的练*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通过拓然题目的延伸,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学*和发展空间。

  在本课的授课后,反思自己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有,语言邋遢、课堂氛围不够高涨、教师评价语过于单一、未能合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教师板书和示范动作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的主要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为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例如,语言不够简练、精准;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自身的亲和力还不够,不能声情并茂的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技能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时的捕捉和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同过本课,也可以看出在*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仍需加强;课堂驾驭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及时的照顾到个别学生;教师的示范和板书能力仍需规范等等。通过反思,让我知道了自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也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学*和提升的方向。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 2

  1、初步感知

  通过学生动手摆学具,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由于学生喜好不同,摆出的堆

  数个数都不相同,由此引出“相同加数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着“相同加数的和”的数学问题,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2、引导探究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切身体会

  设计教学时让学生真正体验乘法的优越——简便.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

  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其实不然,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

  ①偏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学生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书写时,师如果巧设障碍,忘了该写几个6;

  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4、自主学*

  建构主义学*观认为,学*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时是由我自己教学生,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得出.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当时能让一位好学生来介绍乘法算式,教师进行鼓励,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虽然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深思和挖掘的问题,但这些更深、更全面的思考将会改进未来的教学.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 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是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 4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反思 5

  认识“几个几”,是认识乘法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解决“几个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认识“几个几”对于乘法学*十分重要,也影响以后的除法学*。但在学生的认识和经验里,对“几个几”的概念基本没有或十分缺乏,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里很少接触或注意过这种“几个几”的具体情境,这是学生建立乘法概念和解决乘法简单实际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创设的情境里让学生观察兔有几个2只,鸡有几个3只,接着边指图边依次数一数,具体感受“几个几”,对于认识“几个几”就有了重要的支点。接着,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有“几个几”,把直观认识的“几个几”抽象成同数连加算式。所以认识乘法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数“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相加”得多少的'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乘法概念的建立和以后乘法应用的学*。

  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几个几”和“几个几相加”;让学生看,再说说怎样列算式,强化“几个几”的表象,深化认识,感受它们的特点,使接下来的认识乘法具有知识与经验的支撑。

  最后在认识乘法的设计中,我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行了对比,使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乘法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让孩子们讨论“加法和乘法,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通过讨论,孩子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用乘法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确实比加法快,想学*乘法的热情就会自然地迸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数学的有效性,让孩子对乘法的感受更深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