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提示: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他在说——多好啊?

  (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第一处“多好啊”学*方法。

  7、学*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精神。

  9、学*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以及“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意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词句的品读,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今天,在孩子们看来,每天享受灯光的光明与温暖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甚至不以为然。他们很难将今天明亮的灯光与战斗中那微弱的火光相联系,也很难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无数战士们的牺牲相对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咀嚼体味,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情感,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前准备:学生预*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课文,查找**战争的相关资料,弄清“交通沟、胸墙”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检查预*。

  1.揭示课题。

  2.检查预*,认读词语。

  第一组:电钮 爆炸 沙柳林 凑到耳边 夹着烟卷

  第二组:焦急 憧憬 暴露 围歼战 千钧一发

  3. 师:预*了课文,词语读得不错。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上第二组的五个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战斗前: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郝副营长话语的句子。

  2、反馈交流

  (1) 解读第一个“多好啊!”课件出示:多好呀!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点灯吗?”

  教师:什么多好呀?你从这短短的三个字中读出了什么?郝副营长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学法:学生齐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解读第二个“多好啊!”课件出示:“赶明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

  教师:透过这三个字,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法:自由读文,谈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3 )口语训练

  选择身份说句子:让( )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 )多好啊!

  (4 )理解词语“憧憬”

  战斗中:

  1、教师在情境中范读: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守敌的围墙被……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2、指导理解词语“千钧一发”。

  3、继续读文,文中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4、交流反馈。

  (1)学生读句子后出示幻灯片:后来才知道……被敌人的机枪打中。

  (2)教师指导朗读。

  (3 ) 注视着郝副营长,倾听着枪炮声,透过这微弱的火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引导学生第二层次朗读。)

  (4)出示郝副营长的图片,直面郝副营长,改用第二人称朗读。(学生进行第三层次的朗读)

  (5)个别读,再画横线的地方,老师重复读。(师生合作朗读,进行第四层次的朗读,升华主题)

  今天:

  1、播放***璀璨灯光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出示幻灯片,分层次引读重点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教师引读,升华主题。(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我( )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 )。

  4、感受这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想对这位可敬可爱的战友说些什么?(音乐伴奏

  5、写完后交流。

  (三) 谈写法。

  (四)布置作业。

  板书: 灯 光

  生命之光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3

  一、 整体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迅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作者在***看到灯光,听到赞叹,回忆起1947年,在沙土集围歼战中,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的事。)

  二、 研读课文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读感悟。

  同学们,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出示课件(1)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划出重点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二) 明确线索,初步感悟***前的灯光。

  1.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因为文章是以“灯光”为线索的。)

  2. 课文是怎样以“灯光”为线索来记叙的呢?按顺序谈一谈你的感悟。

  3.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2):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抓住“光明”、“温暖”,从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的舒适与宁静。抓住“千万盏灯”从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壮观与自豪。学生抓住“静静地照耀”,从中体会到舒适与宁静。)

  师板书:千万盏灯

  (三) 感悟郝副营长看灯光时的沉思。

  1.过渡:作者也喜爱***广场上的灯光,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有什么感悟?

  2.师出示课件(3):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抓住 “注视”从中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看得认真、投入。)

  师板书:吊着的电灯

  3.“沉思”是什么意思?

  (深思的意思)

  4.他在沉思什么呢?

  出示课件(4):

  郝副营长在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沉思当时穷苦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只有战胜了敌人才能换来和*,才能……

  他在沉思让人民用上电灯。)

  指名读。

  (四)感悟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

  1.过渡:此时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他想的是中国的孩子们也用上电灯该“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地说。沉思过后,突然,他凑到作者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作者是怎么说的?郝副营长又说了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请一位同学来读第6、7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5):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体会到来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该多好啊!”是说什么好?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是说有灯光好)

  师板书:憧憬中的电灯

  4.“憧憬”是什么意思?

  (向往)

  5.他还会憧憬什么?

  出示课件(6):

  郝副营长憧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穷苦人过上幸福生活,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6.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段。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感悟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的英雄行为。

  1.过渡: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沉思的是只有打败敌人,才能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于是他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好啊!”郝副营长这样憧憬是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那么,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又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书描写战斗的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7):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抓住“一星火光”从中体会火光的作用大)

  师板书:一星火光

  出示课件(8):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2.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

  生接读: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3.这一段作者在描写郝副营长的动作时,是怎样写的?

  (这一段运用了划、点、举三个动词描写了郝副营长的动作。这样描写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这样描写使郝副营长的动作更连贯,再现了当时的情境。)

  4.齐读这句。

  5.引读: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使突击连的战友不至全军覆没郝副营长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为了让这场围歼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郝副营长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郝副营长为了赶明儿胜利了,让孩子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宁愿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6.同学们看书,文中写郝副营长的行为是第10自然段的,如果我们把文章改动一下,看看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出示课件(9):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围墙。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原来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自己读,感悟区别。)

  7.指名两个同学来对比读一读。

  一个学生读文章的第9、10两个自然段,一个学生读改过的出示课件(9)。

  (书上保持了叙事的完整性。

  当时大家不知道是谁点的。

  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情节更加生动,引发人想象。)

  8.引读: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9.师出示课件(10):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0.自由读读

  11.引读:

  郝副营长仅仅22岁,但(女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一见电灯,但(男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是著名的战斗英雄,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全班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2.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13.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前的璀璨华灯。

  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出示课件(11):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14.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15.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6、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1.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1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请两个学生读两句。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3.师总结归纳完成板书:本文以***前千万盏灯引出回忆,通过描写郝副营长注视图上的吊灯陷入沉思,他想只有打败敌人,穷苦人的孩子才能够见到他憧憬的灯光。他在战斗中点燃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却为部队指明了胜利的方向。而他也像无数革命先辈一样,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前璀璨的华灯。文章是以这样的线索来结构全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我们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作业

  仿照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篇记事文章。

  板书: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本课生字、新词。

  3、练*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第一段。

  二、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

  1、指导读“思考 练*”第六题,明确练*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下一课《月光曲》。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语言。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引导学身体会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读进去悟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回报祖国。

  2、让学生体会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击突破

  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

  理解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的'写法。

  教学突破

  针对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时理解和感悟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课下自学。

  到图书室借来有关革命、历史人物的书籍,人手一册阅读并能讲一讲。

  教学过程

  一、 简短的**声中,以英雄人物和为话题导入课文。

  课前一分钟,老师通过手机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简短播放后停止,跟学生交流《**》唱的是谁。接着以人物的姓名和标题性革命事迹为主,跟学

  生谈革命人物,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无名英雄——郝副营长。

  板书课题——灯光。

  简单介绍作者——王愿坚。

  二、展示自学效果,直接进入合作探究。

  1、全体起立读书,用我们满腔的学*热情读出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点明:结束的坐下,默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认字、积词。

  先是学生互相交流字音、字形,接着是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适当交流后,班长领着同学画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短语。

  3、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疑问。

  写作方法。

  4、班级合作探究,读进去悟出来,感受文章思想情感。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疑问。

  写作方法。

  以上四个目标,第二、三个是合作探究的重点。

  简单交流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紧接着复述,提高概括能力。

  第二个问题:“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

  利用第一个“多好啊!”引出“现实”和“回忆”为后面的写作方法做提示(分段和倒叙)。

  板书: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进入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直击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读进去悟出来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阵地

  “看到了什么?”

  a、火光下,书上的小孩子在灯下读书。

  b、漆黑的夜空。

  “想到了什么?”

  a、对未来的憧憬——自己在灯下读书,幸福的孩子们在灯下读书。

  “结果呢?”生命换取。

  在一片遗憾声中,借题发挥,谈体会升华思想。

  板书: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质疑。针对同学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展开适当的交流,教师恰当总结。

  写作方法。这一项主要是在领会全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突出两点:

  a文章的结构层次——1、2自然段/中间段落/最后一段。

  b、文章的写作顺序——倒

  叙,关于倒叙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学过的课文。

  三、讲革命故事,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结束本课。

  四、板书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提示: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他在说——多好啊?

  (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第一处“多好啊”学*方法。

  7、学*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精神。

  9、学*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学*本课生字、新词。

  3、练*缩写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怎样把课文分成三?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4)请三名同学分三层朗读课文。

  四、深入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指导理解第一层。

  (1)指名朗读率一层。

  (2)通过杳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挺进、豫皖苏、围歼战。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内容。(在围歼战开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中的插图,看得那样入神,火柴划了一根又一根。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和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4)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想什么呢?(革命胜利以后,劳动人民将有可能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而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而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这一层再朗读一遍。

  2、指导理解第二、三层。

  (1)指名朗读。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后续部队、千钧一发、整编师。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层的内容。(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可能失败,情况非常危急。人们望着黑

  的围 ,万分焦急。就在这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藏了他的遗体。)

  (4)课文中说“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表现了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5)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把“战斗打响后”和“战斗胜利后”这两层再朗读一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第二段。

  2、预*课文的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朗读上一堂课学的课文。

  2、作者是怎样想起这段往事的?我们来学*第一段。

  二、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理解下列词语:漫步、清明节、(漫步是没有目的的悠闲地走。清明节是节气之一,在四月四、五或六日,民间*惯在这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想起革命先烈。)

  3、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再朗读课文的这一部分。

  三、学*结尾部分

  1、学生通过查字典,弄清“璀璨”“华灯”的意思。

  2、“我”怎么会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一是见到***前璀璨的华灯,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二是听见游人发出的“多好啊”的赞叹,因为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

  3、教师小结:这个结尾部分和开头都写的是现在,相互照应。“我”在***广场璀璨的华灯下回忆往事,包含着不忘不过去,应该把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四、练*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准备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照耀 漫步 挺进 微弱 双膝 漆黑 憧憬 千钧一发 豫皖苏

  二、指导作缩写练*

  1、指导读“思考 练*”第六题,明确练*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这一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非曲直947年初秋;二是那一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三、学生做缩写练*,教师检查了解缩写情况。

  四、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预*下一课《月光曲》。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提示: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他在说——多好啊?

  (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第一处“多好啊”学*方法。

  7、学*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精神。

  9、学*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9

  一、 整体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迅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

  (作者在***看到灯光,听到赞叹,回忆起1947年,在沙土集围歼战中,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了自己的事。)

  二、 研读课文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读感悟。

  同学们,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出示课件(1)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划出重点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二) 明确线索,初步感悟***前的灯光。

  1.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因为文章是以“灯光”为线索的。)

  2. 课文是怎样以“灯光”为线索来记叙的呢?按顺序谈一谈你的感悟。

  3.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出示课件(2):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抓住“光明”、“温暖”,从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的舒适与宁静。抓住“千万盏灯”从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壮观与自豪。学生抓住“静静地照耀”,从中体会到舒适与宁静。)

  师板书:千万盏灯

  (三) 感悟郝副营长看灯光时的沉思。

  1.过渡:作者也喜爱***广场上的灯光,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作者沉入了深深的回忆。这句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有什么感悟?

  2.师出示课件(3):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抓住 “注视”从中我体会到郝副营长看得认真、投入。)

  师板书:吊着的电灯

  3.“沉思”是什么意思?

  (深思的意思)

  4.他在沉思什么呢?

  出示课件(4):

  郝副营长在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沉思当时穷苦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只有战胜了敌人才能换来和*,才能……

  他在沉思让人民用上电灯。)

  指名读。

  (四)感悟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

  1.过渡:此时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他想的是中国的孩子们也用上电灯该“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地说。沉思过后,突然,他凑到作者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作者是怎么说的?郝副营长又说了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请一位同学来读第6、7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5):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体会到来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该多好啊!”是说什么好?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是说有灯光好)

  师板书:憧憬中的电灯

  4.“憧憬”是什么意思?

  (向往)

  5.他还会憧憬什么?

  出示课件(6):

  郝副营长憧憬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穷苦人过上幸福生活,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6.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段。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感悟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的英雄行为。

  1.过渡:郝副营长注视着图上的吊灯,沉思的是只有打败敌人,才能能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于是他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多好啊!”郝副营长这样憧憬是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那么,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又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书描写战斗的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7):

  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抓住“一星火光”从中体会火光的作用大)

  师板书:一星火光

  出示课件(8):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2.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

  生接读: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3.这一段作者在描写郝副营长的动作时,是怎样写的?

  (这一段运用了划、点、举三个动词描写了郝副营长的动作。这样描写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这样描写使郝副营长的动作更连贯,再现了当时的情境。)

  4.齐读这句。

  5.引读: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使突击连的战友不至全军覆没郝副营长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为了让这场围歼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郝副营长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郝副营长为了赶明儿胜利了,让孩子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宁愿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毅然

  (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6.同学们看书,文中写郝副营长的行为是第10自然段的,如果我们把文章改动一下,看看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出示课件(9):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围墙。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原来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自己读,感悟区别。)

  7.指名两个同学来对比读一读。

  一个学生读文章的第9、10两个自然段,一个学生读改过的出示课件(9)。

  (书上保持了叙事的完整性。

  当时大家不知道是谁点的。

  设置了悬念,使文章情节更加生动,引发人想象。)

  8.引读: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9.师出示课件(10):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0.自由读读

  11.引读:

  郝副营长仅仅22岁,但(女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一见电灯,但(男生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郝副营长是著名的战斗英雄,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全班接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2.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13.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前的璀璨华灯。

  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出示课件(11):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14.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15.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6、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1.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12):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请两个学生读两句。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3.师总结归纳完成板书:本文以***前千万盏灯引出回忆,通过描写郝副营长注视图上的吊灯陷入沉思,他想只有打败敌人,穷苦人的孩子才能够见到他憧憬的灯光。他在战斗中点燃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却为部队指明了胜利的方向。而他也像无数革命先辈一样,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前璀璨的华灯。文章是以这样的线索来结构全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我们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作业

  仿照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篇记事文章。

  板书: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5、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1)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1

  【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在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时都不注意。然而,我们今天学*的《灯光》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

  灯光

  简介作者。

  二、布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3、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⑴课文讲了有件什么事?

  ⑵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说出你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的事?

  2、再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五、细读课文

  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

  1、仔细读课文,写上批注,同桌进行交流。

  2、集体讨论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文中三处出现“多好啊!”句子的段落。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八、作业设计

  1、知识积累:

  抄写优美词句。

  2、读拼音写词。

  3、读了《灯光》一课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看到:千万盏灯

  引起回忆听到:多好啊

  来到郝副营长身边

  对未来无限憧憬

  灯光回忆往事高举点燃的书照明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2

  (一)导入

  1、清晨,我们睁开朦胧的双眼,便看见电灯的亮光。踏进教室,我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学*;夜晚,霓虹闪烁,灯光为我们驱逐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同学们,当我们在享受灯光为我们带来的诸多好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为让这灯光一直明亮,有多少人为之无私地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学*《灯光》

  2、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

  漆黑的夜空黑魆魆黑暗微弱的亮光

  千万盏灯璀璨的花灯光明温暖

  2、抽生读第一组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抽生读第二排词语,谈自己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排词语的朗读,旨在让学生初步体会灯光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精神

  1、学生默读课文,勾出“多好啊!”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

  想:于是,他,说:“多好啊!”

  2、全班交流汇报。

  (1)组织学生依次汇报人物在三次说“多好啊!”,看到的、想到的,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郝副连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决心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

  (2)学生汇报第三次“多好啊”,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读8、9、10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连长为了换来后代的幸福生活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精神。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战友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2)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优选【5】篇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1

  一、导入新课。(2分)。

  1、读单元题目导入:今天学*七单元课文《灯光。》。

  同学们通过预*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王愿坚)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著名的作家?

  2、出示 ***的夜景图:孩子们看,这是——?

  ***的灯带给你什么感受?

  3、作家王愿坚每次晚上漫步 ***广场又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们打开书p80,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雄伟的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老师过渡:让我们心头也带着这种温暖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交流资料。(10分)

  1、这一课有好几个词都容易读错,在学*新课之前我要检查大家有没有和他们交上朋友。孩子们有信心没有?强调“围歼战、夹着、划着、倚着、华灯、璀璨、憧憬”。

  2、现在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灯光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a、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板书:1947、郝副营长、英勇牺牲。

  b、哪些自然段在回忆1947年发生的事?

  老师小结:3到11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我看见有孩子在做记号了。

  c、老师过渡:1947年,那时国家还没有**,因为常年战争,人民非常贫穷。通过语文天地的学*我们了解到那时的人们用马灯、煤油灯、烛台灯照明。

  出示各种灯的图:请孩子们看,这些灯发出的光看起来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昏暗)

  三、细品课文。

  老师过渡:孩子们,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让我们的思绪随着明亮的灯光一起回到1947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初秋。

  默读第二部分,用“——”勾出写郝副营长的句子,体会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边读一边根据自己的*惯做不同的笔记,或勾勾画画,或圈圈点点。(战斗英雄、亲爱的战友、爱学*、年轻的)

  同桌先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一)汇报四自然段。(8分钟)

  1、你了解到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学*第一句。(板书:喜爱学*、英勇善战)

  a、学*第四句,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喜欢学*?重点理解“微弱的、破旧的”。引读“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什么样的光看什么样的书?”再读这句。对这句话还有补充的吗?

  b、学*第三句。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读书?老师引读:“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一手——,一手——。

  c看图理解“交通沟”。孩子们看,这就是交通沟。就在战前的一会儿休息时间里,在战场的交通沟里郝副营长划着火柴却不是点烟,而是看书。多么爱学*的郝副营长啊!

  2、训练朗读。这么热爱学*、英勇善战的年轻的战斗英雄,我们应该——尊敬他。那谁能带着这种尊敬读读这几句话,赶快练*练*。请学生读这两句话。

  老师小结表扬:你抓住动词读,让老师感觉郝副营长就在眼前一样。

  3、多么爱学*的郝副营长,引读“他注视着——”

  孩子们想想他也许在默默地思考什么?(要是咱们也能用上电灯,多好啊!”)

  你是怎么知道他是这样想的?(七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

  老师过渡:联系上下文真好,能让人茅塞顿开。

  4、难怪他自言自语地说——(引读)“多好啊!”

  自言自语、情不自禁地说该怎么读?训练朗读,老师激情:读出了向往,读出了对电灯的渴望……

  5、其实啊,郝副营长的想法他已经说出来了,孩子们读读下文就知道了,赶快读读在第几自然段?

  6、引导小结自读方法,学*《金钥匙》:刚才孩子们体会得真好,那你们在读书时都做了什么笔记?学生汇报,老师总结介绍课文后的“金钥匙”,让学生学*在自读时根据自己的*惯和不同文体做不同的笔记。

  (二)汇报七自然段。(6分钟)

  1、请学生继续汇报写郝副营长说话的句子,谈体会。

  2、训练深情的朗读说的话。郝副营长深情地说什么?女生读。什么多好啊?一起读书。

  3、当时22岁的郝副营长还没有见过电灯,其实,这是他对未来的——(希望、愿望、憧憬)文中也有一个词,找出来。

  憧憬就是——向往。

  4、怎么憧憬的?我请一个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余孩子一边听一边用“。”点出他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想想从这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喜欢憧憬)

  讨论:点出了哪些词?同桌交流交流。联系上下文想两次划着火柴是为了什么,理解“又划着、又望、深情”。

  5、多么深情的憧憬啊!拥有电灯让孩子们读书,那是郝副营长最大的愿望。孩子们看这段话,你能给“深情”换个词吗?自己读读想想,然后和同桌交流。

  学生补充句子:他又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能在那样明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一边填空一边训练朗读: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由衷、感动、动情、向往、满怀激情、含情脉脉)拿着书齐读这句话。

  6、说完,他把头——引读。质疑:孩子们,读到这,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他还憧憬了什么?

  老师过渡激情:是啊,他还憧憬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郝副营长的理想世界,让我们的思绪飘啊飘,和郝副营长一起去憧憬。在那战争的年代,国家非常贫穷,郝副营长多么渴望能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那他还憧憬着有什么样的生活呢?学生汇报。

  (三)学*十自然段。(8分钟)

  1、你还了解到郝副营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知道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聪明机智)

  a、学生汇报十自然段,理解“千钧一发”。

  b、战场上,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在千钧一发之时,郝副营长怎么做的,从这你又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引读10自然段。(聪明机智)

  老师引导:他当时犹豫过吗?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他想起了这样的好方法,毫不犹豫地点燃了书本,从这你体会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她晚几分钟再点燃书本或没想到要点燃书本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c、读到这里,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训练朗读。(悲伤、悲愤、自豪)多么机智聪明、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郝副营长,我们为他伤心而又为他自豪,男生一起读10自然段。

  2、看书上的图,郝副营长正在做什么?

  3、他点燃书的火光什么样的?用书中的话回答。

  这灯光,一闪,又一闪,是那样微弱,可却为后续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你用什么词来形容郝副营长点燃的火光?为什么?(生命之火、希望之光)

  (四)升华主题。(6分)

  1、是啊,正是这希望之光,生命之火,点燃了部队胜利的希望,照亮了部队前进的路,减少了部队无数人的牺牲。

  2、填空。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了和同桌小声交流。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因为郝副营长_______,所以这一仗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取得了胜利;因为________,所以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牺牲了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还因为________,所以今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除了郝副营长,你还知道有哪些英雄曾经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生命?

  4、老师小结:是无数像好副营长一样的人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明亮的灯光下学*的好时光。这灯光来之不易啊!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啊!板书:来之不易。

  那现在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板书:现在、我们、珍惜生活,感念。

  老师小结:是啊,因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但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要感念像郝副营长一样的无数先烈。(放音乐。板书:不但……而且……)

  5、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无数先烈们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一起朗读11自然段。

  6、师叙述: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难怪文章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学生读开头)老师过渡:原来作者心头温暖是因为想起了郝副营长。

  7、难怪文章的结尾作者又这样写道——(学生读结尾)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 ***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了什么样的战友?再读。

  四、作业。

  1、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品悟文中开头结尾句的深刻含义和作者这样安排的写作深意。

  2、查找其他英雄的故事来读读。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

  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生读题,再读学*提示:看看学*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 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 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广场美丽的景色时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板书:千万盏灯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板书:吊着的电灯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 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 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 板书:憧憬中的灯

  (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 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

  么事情了呢?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回答问题。

  ①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②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③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②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生:比喻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师:对!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 .这位战斗英雄这样做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用他的生命换来灯光。)

  4.是啊,是英雄的牺牲换来了今天***前的璀璨华灯。

  师出示课件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板书:璀璨的华灯

  你们从中感受了什么?。 (体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

  这璀璨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这灯光象征着他们的革命精神,幸福生活。)

  5.感悟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1.课文在开头、结尾都写到***前的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2.学生读句子。

  (体会开头结尾相呼应的写法,象征着幸福的生活是无数英雄的牺牲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

  四、课堂总结

  播放《**》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等的勇气,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需要何种的信仰,我们的革命先辈们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清明时节来临之际,站在他们的墓碑前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板书

  千万盏灯

  吊着的电灯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灯光 憧憬中的灯 首尾呼应 一星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璀璨的华灯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3

  设计思想:

  《灯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来之不易。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次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根据教材内容及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并结合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现状,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的机会还给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表达顺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线索“多好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品读文本,品味“注视”、“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句,走进郝副营长的内心,理解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既读进去,又走出来”是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中,通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补充与“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的说话训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整堂课圆润丰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课文,搜集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想象画面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11课《灯光》。请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的感觉会更好。请再读课题。

  3、读着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

  4、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

  二、理清脉络,感悟方法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以“灯光”

  为题写了一件什么事?开始吧。(自由读文)

  2、交流读后的收获:

  ①读了课文,你从课文的结构上有什么发现?(开头、结尾写现实,中间写回忆部分。首尾呼应、倒叙)

  ②课文以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味“多好啊”,体会美好憧憬

  1、课文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呢?(板书:多好啊)

  2、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找找“多好啊”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心里又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浏览要求)

  3、汇报交流:(注意说清楚每一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

  ①(出示***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广场上的灯光。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②看到这璀璨的华灯,难怪游人会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多好啊!此刻,游人可能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③作者由这一声赞叹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

  第二次

  ①当时郝副营长看到了什么?一幅怎样的插图?(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②郝副营长当时是怎样看的?“注视”是什么意思?还有哪

  个词也是这个意思?你从“注视”和“沉思”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是啊,等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底下读书,那该多好啊!

  第三次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憧憬”是什么意思?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除了电灯,他还憧憬什么?

  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郝副营长的美好憧憬读出来。

  引读:郝副营长是在憧憬明亮的灯光,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郝副营长是在憧憬幸福与光明,于是,他深情地说:(生读郝副营长的话)

  ④如今,他的美好心愿实现了吗?是的,此时的灯光已不再是“灯光”了,还是指幸福与光明。请再读课题,这是幸福与光明的象征。

  四、走*人物,体会献身精神

  1、为了这句深情的“多好啊”,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光明,郝副营长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课件出示课文第10自然段)

  2、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刻(一起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了这段文字,哪个词语涌现在你脑海里?

  3、说说你对“千钧一发”的理解,它在文中指什么时刻?

  4、课件出示老师改动后的句子: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是您划着了火柴,

  点燃了那本书,

  举得高高的,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

  火光暴露了您自己,

  您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师引读:让我们一起把目光定格在那一刻,记住他的英勇壮举吧。)

  5、出示第11自然段

  引读:是啊,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电灯下学*,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为了后人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生读)。

  6、孩子们,学到这,你想对这位伟大的战士说些什么

  7、让我们再次读课题,记住这位英雄!

  五、说先烈故事,拓展升华

  1、(音乐起,播放温馨幸福的画面)当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当我们和爸爸妈妈手牵手在广场上漫步时,谁又会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呢?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曾为今天的幸福而献身的先烈们呢?你还知道哪些先烈的英雄事迹呢?(生说)

  2、补充:董荐瑞、黄继光的故事(课件出示图文资料)

  3、今天的幸福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此,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4、是的,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是对先烈们最好的慰藉。对我们来说,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祖国真的需要我们时,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能勇敢地站出来呢?就像郝副营长、董荐瑞一样呢?(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六、作业超市

  1、电影广角:观看一部爱国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

  2、课外书屋: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刘胡兰》等革命英雄故事,也可以找来王愿坚的其它作品,如《七根火柴》、《党费》等读读。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生读题,再读学*提示:看看学*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出示课件,检查预*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2、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五、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六、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一)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那张什么的脸?(*静而慈祥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设计理念:从“火光”引伸开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先烈的事迹来谈)

  (二)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三)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灯光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关心下一代

  灯光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六年级语文《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方法:

  读、思、讲、议、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事物——看(灯)

  灯光联想——往事

  事物——想念战友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3)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规划】

  教学时可以“灯光”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学反思2

  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六年级下册语文灯光教学反思3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1、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4)

——六年级语文《灯光》评课稿 (菁华3篇)

六年级语文《灯光》评课稿1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

  教学本课,赖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赖老师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理解: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

  2、郝副营长两次发出“多好啊!”“该多好啊!”的赞叹,一样吗?不一样的是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

  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在文章重点段10段中,“千钧一发”这个词语学生都能理解意义,可是深沉的含义就体会不到了,所以赖老师引导学生,问:“如果没有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星灯光,后果会怎么样?你能从上文看看具体情形到底如何?”学生们读书很认真,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融入了课文情景。

六年级语文《灯光》评课稿2

  《灯光》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在这节课中,赖老师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状态,经常以**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

  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这节课中赖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大多数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节课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细腻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灯光》评课稿3

  《灯光》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因此在这节课中,赖老师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状态,经常以**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这节课中赖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大多数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这节课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细腻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5)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1

  《灯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上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合作探究。我在课堂上抓住了“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阅读“导语”,并通过“导语”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这些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我就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又适时地为学生介绍了当时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2、激励导向评价,注重人文关怀。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因此,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动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永远追求。

  (1)在学生课前感知灯光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我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评价道:“你一定是个爱学*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灯一样懂得默默奉献……”老师充满赏识和鼓励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

  (2)在学生初读感知过后,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指导他们运用一定的学*方法展开阅读,我的评价是:“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受,你们已经走进了课文。但只知道课文的这些内容还不够,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还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这些评价语言,充分发挥了激励导向的功能,帮助学生深入学*,让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惯。

  (3)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的评价有:“你们都很会读书,因为你们已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你们的想法就是郝副营长会的想法。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在以上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中,我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赞赏,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但为了让学生在品尝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我在评价时有不乏给他们一些方法的渗透。这才真正地使评价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2

  一、抓文眼,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灯光》一课,我围绕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看看三次“多好啊”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能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

  二、深入阅读,铭记英雄形象

  在教学中通过“读”将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联系起来;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指导学生学*、运用阅读的方法、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并且,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

  三、训练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3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战斗故事,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逐字逐句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讲故事的内容不能清楚完整地概括。大概是由于这个故事稍微有点复杂,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的缘故吧。于是我在此我为学生进行了提示,战斗前,郝副营长( ),战斗中,郝副营长(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 )。这样,难度降低了,学生基本上没什么障碍。

  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哪句话出现了多次?每次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想到了什么?本来我打算让学生分小组学*,但是我觉得小组学*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一部分学生的确是积极参与了自学,但是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只听不动脑,更有甚者,他们连听都免了,趁着这个机会偷玩!

  于是我在这里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出笔在书上批注,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想,课堂上,应该给足学生自由朗读,静静思考的时间。学生貌似聚精会神地在自学。

  我特意走到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身边,问他第一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呢?他随口回答,“郝副营长!”我急!你读读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自然段,读给我听听。学生读了。“这时你认为是谁说的呢?”“记者!”我更晕。“别急,你把这个自然段反复读几遍后再回答我!学生在我的注视下开始朗读了!最后他终于回答:“是背后的人说的!”终于对了,我舒了口气!接着我让他展开想象,背后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呢?这个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丰富的,他说可能是广场上散步的人,可能是参观*的游客,也有可能是专门到*广场上观灯的人说的!然后我继续引导他,你说此时他站在*璀璨的华灯下可能看见了什么?……就这样,我用了将*15分钟的时间引导他学*了第一次出现“多好啊!”

  这篇课文虽然是阅读课文,但是我用了两个课时才引导学生把课文学完。

  通过走*这个学生的自学我发现,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自学*惯。一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少数学生的惰性,他们从没有利用自学的时间仔细读书,认真思考!

  课堂上就应该提供每个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机会。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实在是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课结束了,但是,这个问题久久在心头萦绕!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4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然后我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灯光”,要求学生由一处灯光产生联想,写一个片段。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5

  《灯光》一课讲完了,可我的心并没有*静,因为这一课让我思索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不知从何下笔谈起,就想到哪写到哪吧!

  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三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反思6

  回顾《十六年的回忆》一文的写作方法,今天学的课文《灯光》在写法上和《十六年前的回忆》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来比较中学*。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与《十六年前的回忆》表达相似之处。交流中学生能准确说出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写法。

  写法相同,但课文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交流中体会到郝副营长一颗火红的心——革命胜利了,孩子们可以在灯光下学*了。在这颗火红心的驱使下,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他才会-----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点燃的书本发出的火光,灯光有什么联系呢?有了革命的火光,斗争的火光,胜利的火光,才有了灯光,光明的灯光,幸福温暖的灯光。探究出灯光的含义,灯光是郝副营长对革命胜利的憧憬,是革命的信念和理想,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在内容情感积淀到一定时,学生交流喷发出对灯光的理解。

  又是一位多么好的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勇于牺牲,我们深深地缅怀他,自由展示读句,说句子表达心情和情感。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6)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1

  一、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及研修心得。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学情分析: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4、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性,学*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性。

  教学难点: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师:认真研读教材;查阅麋鹿的资料,更多地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性,传奇经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结构化预*课文,搜集有关麋鹿的资料。

  《麋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发言。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课题:17麋鹿3、学生齐读课题。

  4、阅读了导学单上的关于麋鹿的资料,你想说什么?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感知内容。

  1、这篇课文生字很多,通过预*,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检查吗?

  2、我把课文的生字都结合在屏幕上的这段文字里边了,请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按照自己的速度响亮地读一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传说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常在水中觅食。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3、结合以上这段文字,指导理解“颠沛流离”“跋涉”等词语。并相机指导描红重点生字。

  4、老师在黑板写出词语,请学生读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外形特点、生活*性、传奇经历)

  5、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小结:有时候要把课文读长,有时候也要把课文读短,短到这样的程度,有助于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性和传奇经历。

  (二)检查读文,读出情感。

  1、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2、指名读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情体验。

  三、辨别麋鹿,了解外形。

  1、多媒体出示一头鹿,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麋鹿

  2、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3、表扬学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地记录一条。

  4、小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5、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

  角——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6、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麋鹿图)

  7、同桌先合作练*,再请同学上台介绍其外形特点。

  四、高级讲解,了解*性

  1、提出更高要求:高级讲解员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应付游客的提问。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2、您能告诉我麋鹿为什么就能适应沼泽生活呢?

  3、您能告诉我麋鹿有哪些特点,可以用“最”字概括给我们听吗?

  4、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5、指导朗读。

  6、小结,进行写法指导。

  五、总结质疑,布置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传奇经历。

  3、当一个小讲解员向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性。

  4、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17、麋鹿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奇特角尖、尾巴、毛色、蹄子

  生活*性独特

  传奇经历

  教学反思:麋鹿》是一篇说明文,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我觉得要让说明文教学多点儿童味。学生不喜欢上说明文,关键是我们的方法出现了问题。说明文教学我们要善于创设一个个巧妙的情境,“诱”孩子去亲*文本、表达文本、超越文本,让教学变得妙趣横生,那么有谁不爱学说明文呢?

  在这节课例研修课上,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我的课堂语言比起以前精炼多了。我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修改,更加科学了。关于描红则听取同事的建议,相机重点抓住两个字示范指导,果然效果更好。

  研修心得:麋鹿》第一课时是我本学期的校内语文公开课。这是一篇说明文,一不小心就会上成科学课,语言没有抒情类文章优美,学生读之无味,我也觉得无从下手。如何将说明文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查阅大量资料,特别拜读了浙**年名师蒋军晶执教的《麋鹿》,不禁为其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他的课让我深深感到:只要引导得法,说明文也能教出浓浓的语文味。

  为此,我选定了这篇课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请教研组长为我的教学设计做指导,又进行反复修改。这样,前后修改了三遍,反复备课,使自己理清了教学思路。由于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的踊跃参与,更是让我感到欣慰。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毕竟为了这节课付出了很多,*时,是没法让每节课都这样精心准备的。

  在评课中,同事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其中,这节课的亮点是随文识字,没有把生字从文中抽出来学*,而是放在学*主要内容时以填空的方式出现。采用了以“义”寻“词”、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此,既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接着又板书概括段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段落并思考出示的整段话和这篇文章的关系。这样,将概括介绍麋鹿的文字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识字、释义、感知文本,概括大意。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课堂的评价体系完善,学生评价能力强。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我的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感染力,教学时显得有些紧张。指导朗读缺乏层次性,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太多,显得突兀。指导描红安排的时机不太适合,可以重点抓住一两个字示范指导。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因此,这次课例研修我还是选择这一课,我又重新撰写教学设计,请傅主任、李老师给我的教学设计作指导和修改。在修改、完善后,我在二班上了这节课,请傅主任、李老师观察我的课堂教学,给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再结合他们的意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撰写出更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设计来。这样下来,虽然显得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浅。与以往的教研活动相比,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有帮助。以前,只是上一节课,大家观观议议,并不会把这节课再去上一遍,若谈教训,只是很多课文的共性问题,或者等到若干年以后再去上这一课,或许会有一些改进,但天知道会在哪一年,又或是早已换版本了。这样,教学水*又如何能有较大提高呢?我有幸参加了国培,经过这一阶段的学*,我真的感触很多,收获也很丰硕。这次网络培训,在安排上真可谓独具匠心。有了这个网络学*的*台,我一边学*一边与自己的实践、自己的研究进行对比,几个月下来我确有“豁然开朗”之感。在*台上,在班级群里,我学到了很多我根本没意识到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我会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2

  一、 复*导入

  1、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24课,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了解了王冕的哪些事情?

  (相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读书、刻苦学画)

  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细细品读文字,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 品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要求:

  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用“——”划出王冕孝敬母亲的句子,用“ ”划出他勤奋读书的句子,用“ ”划出他刻苦学画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写写批注

  (二)全班交流

  1、你找到哪些句子描写了王冕孝敬母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感悟

  (1)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出示)

  A、你读的听起来很轻松,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这份轻松(闷得慌、快活些)

  B、再请一位同学大声的,轻松的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王冕是真的不想去学堂读书了吗?

  C、交流要点:安慰母亲,体谅母亲,不想让母亲为难、伤心、难过

  师:是呀,这份孝顺正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呀!

  D、(出示母亲的一段话)母亲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

  交流要点:万般无奈,不忍心,有心却无能为力

  从哪些词语读懂的?(不是、只靠、实在、只好)抓住这些词通过朗读表现母亲的心情

  请2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读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师:看,刻画人物语言描写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

  (2)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出示)

  A、 他是怎么答应母亲的,可以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要点:母亲放心吧,一定听你的话,处处小心,每天早出晚归,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用为我担心

  B、(理理衣服、含着眼泪)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母亲的什么心情?

  要点:对孩子的关怀和疼爱,伤心、难过、不忍心、无可奈何

  这种伤心和不忍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呀!

  把母亲的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是呀,刻画人物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从此,王冕白天……陪伴母亲。

  即使再累也要陪母亲,多孝顺呀!

  (4)遇上秦家煮些……回家孝敬母亲。

  是呀,好吃的都留给母亲,多懂事呀!把“总舍不得”读的慢点、

  重点就能读好(读)

  (5)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心中总是挂念着母亲,真是体贴呀!

  (6)春光明媚的时候……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对,为母亲解闷散心,真是孝顺呀!

  过渡:王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的确是孝敬母亲呀!

  2、同时,他读书也很勤奋,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每天给的点心钱……买几本旧书。

  从哪里体会到他勤奋的?(也舍不得)

  是呀,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书读,多爱学*呀!

  大家请注意“旧书“,一个旧字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旧书便宜,可以省下一些钱贴补家用——多懂事,多孝顺!

  旧书便宜,可以多买几本读——多读书,好学呀!

  抓住这两个词读出王冕的勤奋和孝顺!(读)

  (2)白天牛吃饱了……柳树阴下看书。

  一有空就看书,真是勤学呀!

  (3)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

  长大后还是每天读,多勤奋呀!有句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呀!

  (4)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对,书是最好的老师,从中能学到很多道理!几年中他读的`书可真多呀!(读)

  3、过渡:王冕不仅孝敬母亲,他还勤奋读书,多么好学呀!他学画更

  是刻苦,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自此以后……学着画荷花。

  一个“攒“你读懂了什么?(不容易,懂事)

  是呀,再难也要学,多好学呀!(读)

  (2)起初画的不好……没有一处不象真的。

  (起初、三个月、大有长进)读读这几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短,进步大)

  有怎样的进步?用哪些词语形容他画的荷花?(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同学们,从不会画到大有长进,他靠的是什么?(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勇往直前,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对呀,这些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看图,他还靠的是什么?

  (细致的观察,耐心的练*,对荷花的喜爱)

  抓住这些词,读出他学画的刻苦!

  是呀,他眼中有荷花,心中有荷花,才能把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画的如此传神!他的刻苦勤奋终于使他成为一位画荷高手,他的作品也受到人们的青睐。

  (3)过渡:同学们,他怎么会从放牛娃成为一个画家呢?其实这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A、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配乐范读

  B、 交流:雨后景色,很美

  C、 美在哪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读,选择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读一读,比比谁读的最美

  D、 比赛读,边体会(指导朗读的方法)

  (欣赏荷花图)

  (瞧,花苞上雨水点点,在阳光的照耀下,伸展着婀娜的身姿,抖开了美丽的霓装,如含笑的少女,如顽皮的孩童,如穿着粉装的仙子,冰清玉洁,妩媚娇艳,真是“花中君子来哪方,亭亭玉立展娇容”

  再看,那碧绿的大圆盘上,颗颗水珠晶莹透亮,水晶似的闪动着灵气,如颗颗珍珠,光彩夺目,真是“暖日和风香不尽,伸展枝叶碧无穷”呀)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师生汇报交流。

  2、师:学*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理解重点句。

  2.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教学重点】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

  里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出示图片:列夫·托尔斯泰

  问:这个名字熟悉吗?谁来介绍有关他的一些情况?

  3.我还知道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通过预*,你知道课文讲了哪些人物?请你按照主次依次说一说?(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围绕这三个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1.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出穷人的“穷”。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什么事演讲词的特点。

  2.课件出示***题词:为人民服务3.介绍***和张思德。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思考:演讲的听众是谁?***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

  分五层讲;意思分别是:

  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2.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三句。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并列关系。

  三、学*第二段。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四、学*第三段。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五、学*第四段。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各层层意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六、学*第六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为人民服务(***)

  演讲人:***

  听众:根据地军民

  背景:张思德为革命牺牲,送葬的追悼会。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6

  一、教材说明:

  六年级第十一册 P13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学生特点: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五、教学理念: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在现行的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这些文言文虽然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但却是小学生认识、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引导小学生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以读为本,让学生读、悟,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读出语感。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受古文形式美。

  1、欣赏“伯牙鼓琴图”,揭示课题。

  2、课件出示竖排全文,感受古文形式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古文音乐美。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教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指名读。

  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

  (一)理解大意。

  1、解题,相机总结学*方法:联系资料、借助注释以及要灵活变通地理解古文。

  2、文中有哪些文言词是你在以往的古诗文学*中已经理解了的?

  3、还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1)学生交流学*方法。

  推荐合同范本:

  (2)自渎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全班汇报交流,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

  在理解“哉”字时,引导学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兴了(乐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二)感悟深情。

  1、得遇知音之喜。

  从哪儿可以读出他们是知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的想法、心声,你的朋友都能懂得,这是古今多少人向往的美好境界啊!这样的朋友就叫做——知音。让我们走*这对千古知音:焚一炉香,伯牙*地坐于瑶琴之前,子期凝望着远方,思潮起伏。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那善听的子期,让我们用心来聆听这动听的琴声吧! (播放音乐)

  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随琴声飞向了那峨峨的高山之颠,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流淌而出,子期,此时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美哉、妙哉、壮哉……巍巍兮、浩浩兮、滔滔兮……)

  伯牙得遇子期这位知音,他内心会发出怎样的感慨?(板书:知音得遇,喜哉)

  2、痛失知音之悲。

  现实常常是那样残酷,子期先伯牙而去了。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再也没有人会说——志在流水时,也再没有人会说——(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子期已归,伯牙来到墓前,以琴声悼念子期。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这样写道: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闻:听]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万般的滋味化作一句话——(板书:子期已归,悲哉!)

  (播放广播剧剪辑)反复感情引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激发学生情感。

  四、回味诵读。

  随着那一声“破琴绝弦”的砰然巨响,伯牙的琴声消逝了,只有这段友谊的绝唱千古流传,让我们把这动人的故事永远铭记在心。

  五、教学反思:

  1.以读为本,在逐层深入的读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古文的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带领学生投入到了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古文独有的韵味,领略到了古文那博大深厚的内涵。

  2.以文言教文言,课堂处处飘溢着浓厚的古文化气息。老师的导语、评价语充满古韵与诗情画意,这样的语言不知不觉地感染着学生,学生的语言也富有诗意起来。

  3.合理运用课外资源。无论是音乐、绘画、广播剧,还是拓展阅读的课外文本,都极为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完全忘我的境界,从而更加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感悟其中深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7

  一、 复*导入

  1、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24课,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了解了王冕的哪些事情?

  (相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读书、刻苦学画)

  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细细品读文字,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 品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要求:

  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用“——”划出王冕孝敬母亲的句子,用“ ”划出他勤奋读书的句子,用“ ”划出他刻苦学画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写写批注

  (二)全班交流

  1、你找到哪些句子描写了王冕孝敬母亲,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感悟

  (1)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出示)

  A、你读的听起来很轻松,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这份轻松(闷得慌、快活些)

  B、再请一位同学大声的,轻松的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王冕是真的不想去学堂读书了吗?

  C、交流要点:安慰母亲,体谅母亲,不想让母亲为难、伤心、难过

  师:是呀,这份孝顺正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呀!

  D、(出示母亲的一段话)母亲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

  交流要点:万般无奈,不忍心,有心却无能为力

  从哪些词语读懂的?(不是、只靠、实在、只好)抓住这些词通过朗读表现母亲的心情

  请2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读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师:看,刻画人物语言描写是最直白的表达方式

  (2)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出示)

  A、 他是怎么答应母亲的,可以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要点:母亲放心吧,一定听你的话,处处小心,每天早出晚归,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用为我担心

  B、(理理衣服、含着眼泪)从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母亲的什么心情?

  要点:对孩子的关怀和疼爱,伤心、难过、不忍心、无可奈何

  这种伤心和不忍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呀!

  把母亲的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是呀,刻画人物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从此,王冕白天……陪伴母亲。

  即使再累也要陪母亲,多孝顺呀!

  (4)遇上秦家煮些……回家孝敬母亲。

  是呀,好吃的都留给母亲,多懂事呀!把“总舍不得”读的慢点、

  重点就能读好(读)

  (5)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心中总是挂念着母亲,真是体贴呀!

  (6)春光明媚的时候……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对,为母亲解闷散心,真是孝顺呀!

  过渡:王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的确是孝敬母亲呀!

  2、同时,他读书也很勤奋,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每天给的点心钱……买几本旧书。

  从哪里体会到他勤奋的?(也舍不得)

  是呀,宁愿饿肚子也要买书读,多爱学*呀!

  大家请注意“旧书“,一个旧字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旧书便宜,可以省下一些钱贴补家用——多懂事,多孝顺!

  旧书便宜,可以多买几本读——多读书,好学呀!

  抓住这两个词读出王冕的勤奋和孝顺!(读)

  (2)白天牛吃饱了……柳树阴下看书。

  一有空就看书,真是勤学呀!

  (3)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

  长大后还是每天读,多勤奋呀!有句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呀!

  (4)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对,书是最好的老师,从中能学到很多道理!几年中他读的书可真多呀!(读)

  3、过渡:王冕不仅孝敬母亲,他还勤奋读书,多么好学呀!他学画更

  是刻苦,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自此以后……学着画荷花。

  一个“攒“你读懂了什么?(不容易,懂事)

  是呀,再难也要学,多好学呀!(读)

  (2)起初画的不好……没有一处不象真的。

  (起初、三个月、大有长进)读读这几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

  (时间短,进步大)

  有怎样的进步?用哪些词语形容他画的荷花?(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同学们,从不会画到大有长进,他靠的是什么?(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勇往直前,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对呀,这些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看图,他还靠的是什么?

  (细致的观察,耐心的练*,对荷花的喜爱)

  抓住这些词,读出他学画的刻苦!

  是呀,他眼中有荷花,心中有荷花,才能把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画的如此传神!他的刻苦勤奋终于使他成为一位画荷高手,他的作品也受到人们的青睐。

  (3)过渡:同学们,他怎么会从放牛娃成为一个画家呢?其实这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A、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师配乐范读

  B、 交流:雨后景色,很美

  C、 美在哪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读,选择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读一读,比比谁读的最美

  D、 比赛读,边体会(指导朗读的方法)

  (欣赏荷花图)

  (瞧,花苞上雨水点点,在阳光的照耀下,伸展着婀娜的身姿,抖开了美丽的霓装,如含笑的少女,如顽皮的孩童,如穿着粉装的仙子,冰清玉洁,妩媚娇艳,真是“花中君子来哪方,亭亭玉立展娇容”

  再看,那碧绿的大圆盘上,颗颗水珠晶莹透亮,水晶似的闪动着灵气,如颗颗珍珠,光彩夺目,真是“暖日和风香不尽,伸展枝叶碧无穷”呀)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8

  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学懂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2、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相互探究解决。

  3、能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学*难点

  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一)课前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二)学生认真听歌,说说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像园丁,默默耕耘着这片神圣的乐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写老师的课文《老师领进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一)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课文。

  要求:

  我是学*小能手: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正确,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40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的情景和深藏在内心的感激之情;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阅读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要求叙述简洁、有条理。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三、拓展延伸,表达运用。

  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现代作家刘绍棠。

  介绍作者在文学上创作取得成就,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青少年时代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山楂的歌声》、《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后有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等40余部和《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系列》等出版。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十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奖,多部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让学生自由读)

  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见到了当年的`小学老师,思绪万千,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

  1、我是小才人

  小才人: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受,可以写,也可以找同学演演这个动人的情景。)

  2、齐读第8小节。问:刘绍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恭恭敬敬地行礼”是怎样行的?读好这段话。

  四、深入理解题意

  因为老师在他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所以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课题怎么解释?(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五、转换角色,走进文本

  那么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看一个例子,课件出示诗

  (一)我是小老师:假如你是文中的田老师,你将如何给学生念小诗或讲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练练。

  (二)交流汇报

  1、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模拟的诵读;

  2、请学生评价:像不像田老师?(评价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展开,先以肯定为主);

  3、请学生思考:在朗读中还有什么地方改进?

  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田老师是怎么教的?(指名学生读文)

  田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田老师教的这个故事妙在哪里?绝在哪里?(育人、1—10)

  (田老师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自然巧妙地将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了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真是“寓教于乐”啊!)、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教师板书,你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理解含义)(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谈体会、朗读指导

  语言的迁移运用:请学生选择“身临其境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对田老师说几句话。(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真切感受到田老师是一位文笔和口才都很好的、充满爱心的老师。)

  六、最后一段师读并出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作者之所以能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上课那么的生动,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指名读、齐读)

  2、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师小结并板书: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齐读

  七、做个小作家

  我们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毕业生了,马上就要离开母校,离开培养教育了我们五年的老师,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请你用最真诚的心向我们敬爱的老师写几句赞美、感激、祝贺的话。(放音乐)反馈

  八、全体起立向所有的老师敬礼

  最后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心中的感激之情,好吗?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九、课外阅读

  鲁迅《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徐特立》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附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田老师身临其境刘绍棠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桃李情深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抱怨、裹住、忧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环境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和环境去品读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这个世界需要爱心,有爱心才会充满温暖。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品质,学*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阅读法、抓关键句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请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穷”字是本课的生字,上下结构,注意写的时候穴宝盖下面的两点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力在穴下意为穷,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描写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思考:这是的穷人。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这是(贫穷但善良)的穷人。

  4.出示本课重点词语:呼啸、抱怨、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倒霉、严肃

  (1)各种形式读词语。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汹涌澎湃: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6.学*多音字:作:zuō(作坊)zuò(作业);强:qiáng(强大)qiǎng(勉强)jiàng(倔强)。

  7.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伟大的俄国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想法不谋而合。

  (二)了解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一家和邻居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了解背景:《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三)品读人物,学*写法。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桑娜和丈夫勤劳、淳朴善良、爱帮助人……

  3.师小结:他们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桑娜夫妇这些品质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5.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温暖而舒适、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3)其实西蒙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母亲,找出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的句子。(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6.交流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在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桑娜一家生活困难,但桑娜对丈夫和这个家充满了爱。)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桑娜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么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这样只会给家庭带来更重的负担,但孩子实在可怜。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3)生合理想象省略号处的内容,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7.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师总结: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4)同桌再次分角色读。

  (5)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6)(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7)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四)拓展延伸。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并感受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了课文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五、课堂练*

  1.在括号里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桑拿(虽然)生活得很贫苦,(但是)还是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放弃收养西蒙的孩子。

  (因为)他认真学*(所以)他的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顾惜——(爱惜)担心——(担忧)

  张罗——(料理)倾听——(聆听)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具体事例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7)

——灯光六年级作文(精选10篇)

  灯光六年级作文 1

  深夜十一点了,房间里静悄悄的。燕子拿起被子,身子一躺,睡了。妈妈是位老师,看到女儿睡后,就拿出一大叠学生的作业,改了起来。

  妈妈改着改着,轻咳了几声,又聚精会神地改起作业来。这下可吵醒了燕子。她揉了揉眼睛,摇了几下头,算是醒了。燕子看看妈妈,又看看时钟,在心里嘀咕:都11点了,妈妈还在改作业,妈妈好辛苦啊!

  燕子又睡了。妈妈弯弯眉毛,嘴角微微上扬,脸上的皱纹也似乎少了不少。原来是改到优生的作业了,她边迅速地打着大大的红勾,边不时地点头说:“好好!”下一个好像是差生的作业,只见妈妈的表情和刚才恰恰相反。她的眉头又皱了下去,嘴角撇了撇,还轻轻地叨念一声:“唉,还需加油啊!”改完放在一旁,又拿起一本作业改起来。这时妈妈的脸色一下子缓和了不少,也不时地出现笑容,手中的红笔勾勾叉叉,像是改到中等生的作业了。

  “唉——”妈妈叹了口气,轻轻地放下笔,用力地甩了甩手腕,昂了昂脖子,伸伸懒腰,“啊——呜!”妈妈打了个哈欠,缓缓地站起身子,看了一眼女儿燕子,把手一挥,打开了卧室的门,又关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杯子,走到饮水机前,按下开关,“哗哗哗”的水声从耳边响起。“咕——”妈妈打了个嗝,又回去改起作业来。大约一点钟,妈妈才改完作业钻进暖和的被窝里睡觉,燕子也翻了个身,睡熟了。

  伴随着“呼哧,呼哧”的鼾声,燕子和妈妈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好一位敬业的母亲啊!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

  灯光六年级作文 2

  夜幕降临,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当最后一缕阳光从天边消失时,夜晚就来临了。

  晚上,夜深人静,小区里静悄悄的。我通过窗户看去,好几间房里透出了灯光。灯光的颜色很多,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有一家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哦,原来是窗帘拉上了。于是,我继续观赏这夜景。

  天上黑乎乎的,没有一点亮光。黑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更黑了,院子更静了,有几户人家的灯已经熄灭了。仅存的一点亮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也为晚归的人们照亮了回家的路。

  我静静地趴在窗边,看着窗外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忽然,有一户人家的灯闪了几下,随即又失去了光芒。过了一会儿,再往窗外一看,唉,黑暗中又失去了几分光彩。灯的命运就是如此,开了关,关了又开,在无限的开关中渐渐地逝去它的生命,但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也会认为自己的一生很有价值

  忽然听见楼下有人说话。是谁,打破了这寂静的夜晚?窗外,黑得看不见楼房,不见花草树木,只有仅剩的一点灯光,为这黑夜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一点点安心。

  多么美丽的夜啊,在灯光的星星点缀下,显得更加美丽了,我爱这夜色,也爱这夜晚的灯光。

  灯光六年级作文 3

  我读一至三年级时,班主任是陈老师,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个子并不是很高,头发黑中掺白,带着一副小金丝眼镜,总穿着一套风衣,拽拽地到教室里上课来了。

  陈老师上课很搞笑,说着一嘴诸暨吐话,时不时会蹦一句不标准的普通话。所以,他的课听起来也比较麻烦,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小鬼听不懂,自然学不好。

  大家虽然听不懂陈老师的地方话,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老陈。因为在他的课上,互相说话交流是没有事的,陈老师看见也不会骂,大概是自己说学生听不懂话,心里很愧疚吧!所以大家都喜欢上老陈的课。

  一天晚上下着雨,风哗哗的吹,很冷,我去买一块橡皮,顺手抄起一把雨伞出去了。我的头随便一晃,看见学校的校舍里闪着一抹不太引人注目的灯光,这天气这么差,我心里很害怕,但好奇心终究战胜了恐惧,我溜进了学校。

  校舍里,我找到了那抹灯光的主人,就是老陈。老陈手里拿着一张纸,我清晰的看到那纸上写着几个大字“普通话学*”。老陈那苍老僵硬的手指指着纸上的字一个一个读下去,在灯光的照耀下,他的手变得柔和起来。老陈的脸很白,校舍很冷,没有暖气,在灯光的照射中,他的脸上多添了几分神采。他的头发仿佛全变白了,好像一夜便苍老许多似的,他脸上的英气丝毫不减,坚挺的手指指着字一个一个读了下去……

  过了好久,有一天上午,老陈来上语文课,他讲着一口略带僵硬的普通话,眼神闪出骄傲的神色,让我回想起了那抹灯光。

  我曾经千万次路过那,那抹灯光总亮着,老陈的梦想实现了,我的梦想主要坚持下去,也可以实现……

  灯光六年级作文 4

  在一片漆黑的夜晚,你会看到一盏明亮的灯。灯光多一些我们的生活中的黑暗就会少一些。那一束束照亮我们生活的灯光,正是我们的爸爸给我们的`父爱。

  爱深夜我们家的灯依然开着。我的爸爸经常辅导我,一直陪伴着我做完作业,那时已经是深夜11点、12点了。我洗洗睡后,这时爸爸依然挑灯奋战。给我检查作业。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使是一个得数错了他也要勾画出来,让我第二天改过来。每次爸爸检查过的作业百分之百得一百分,你说是什么让爸爸这么细心呢?是父爱,是父爱让他这么对我无微不至。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那天作业非常多,我一做到12:30。但爸爸依旧陪伴着我,在明亮的灯光下,他那一张慈祥的面孔出现在饿哦的脑海里,一条条细细的皱纹显现在了他的笑脸上。几年来,一直是爸爸鼓励着我不断的前进、奋斗。

  爸爸谢谢你的爱,我一定会努力学*的。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是由一个敬职的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我们的父母也同样伟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颗关心下一代的心。

  灯光六年级作文 5

  月亮渐渐西坠,月光柔和的照在老师窗前,好象在告诉老师,夜很深了,该休息了。

  我从梦中醒来,揉揉睡得迷迷糊糊的眼睛,老师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想此时此刻张老师一定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或备她明天的课。她白天劳累,晚上还要这样苦干,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我们能顺利的上中学,将来报效祖国。你看张老师手中紧紧地握着笔,在灯光的陪伴下,为我们批改作业。她在作业本上写着,画着。她有时眉头紧皱,有时又微笑的点着头。作业本上,一个个鲜红的钩与叉,把纸都映红了。是啊,那是老师的心血,怎么能不红呢?,老师把自己的心血都放在了我们身上,白天,同学们陪她度过,晚上,还是那明亮的灯光陪着她啊。每天深夜,如果没有灯光,老师又怎能为我们批改作业呢?在灯光的照耀下,老师不知疲倦的工作。她那双眸子里不能看到困倦,看到的是知识的流淌。

  灯光六年级作文 6

  从桥上下来时,天已经黑了,更何况回家的道路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水洼泥泞难行,我和母亲只得拎着刚修好的靴子,向上提着裤脚,在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手机微弱的灯光犹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仅靠一只萤火虫来照明。“要是带手电就好了。”一句感慨,如飘在天空中的哈气一样,很轻。

  母亲并没有太在意,而我却思考起来。走到了一户人家前面,从屋子里透出乳白色的灯光,我脑袋里一丝光过,脱口而出:“装一靴子灯光给母亲。”“你说什么?”母亲问,虽然是黑夜,但仍能感觉到母亲那双亲切温和的眼睛注视着我,同时嘴角向上翘着。“没,没什么,不过是瞎说而已。”我应付了过去。

  一路上,我几乎无语。

  联想到了小学三年级时看到的一篇文章,很美,写了一个小女孩和妈妈的谈话:“我喜欢停电。”“为什么?”“因为你说我端着蜡烛走路的样子,像天使。”一颗童心,幼稚想法不免令人发笑,但里面所表达出来的幼稚中还有让人细细品味的天真美好。

  这——也仅仅是天真而已,不可能装一靴子灯光给母亲,但,我想在母亲的人生道路上,撒满光明,撒满热心,还撒满了——爱的炉火。

  住*房的人家都知道,冬天要烧炉子,不然会冷,而妈妈上班早出晚归,回家后再生炉子热气上不来,于是,烧火这个重担便落在了我肩上。我每天比妈妈早到家,便掏灰引火,时间长了把握住规律,我把屋里总是烧得热乎乎的,有时我也亲自下厨,做几样母亲爱吃的小菜,期待着母亲嘴角上扬的那一刹那,是那么开心!

  在那个冬天,我燃起了母亲心中爱的炉火。

  在那个黑夜,我装一靴子灯光给母亲。

  灯光六年级作文 7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灯光》。看到了这个题目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在一节晚自*课上,老师正在讲课时,“啪”地一声,停电了。我们刚要叹气,只听谁说了一句:“不如我们趁着停电时,玩一些小游戏吧!”老师也说了一声:“好!”可是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老师用手机的微弱的灯光照着我们,说:“我们先聚在一块儿,这样我们就都能看得见了。”说完,我们便聚集在一起了。

  老师把手机放在了我们中间。我们借着手机微弱的光,都看见了对方的脸。老师宣布:“班会现在开始!”第一个游戏环节是“成语接龙”。我是第一个,我说:“聚精会神。”“神清气爽”孙梦婷说。“爽,爽什么呢?谁知道啊?”只见李辰慧愁眉苦脸地发起了愁。这时包桂存说:“爽歪歪”我们都笑了起来。

  第二局开始了,老师说:“我说一个词语,你们谁来造句,可以吗?”“可以!”我们大声地说。老师说:“用小狗造一个句子。”李辰慧说:“王大爷家的.小狗很乖巧,从来不乱咬人。”我说:“天气太热了,热的小狗吐出了舌头。”常浩然说:“李大明每次吃完饭都喜欢用舌头舔嘴唇,跟小狗吃食一样”“哈哈哈……”这句太搞笑了,笑的我肚子都疼了。

  正准备玩下一个游戏时,灯“唰”地一声亮了!来电了!我们意犹未尽,虽然在那一刻停电带来了不便,但是我们借着手机的灯光上了一节有趣的晚自*。

  灯光六年级作文 8

  爱,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一声叮咛、一个眼神、一句问候……这都是爱。爱,就表现在*凡普通的小事中。

  记得那一次,我骨折恢复后回到学校,因为要补上落下的作业,所以需要一晚上听写三个单元。我一直写到十二点,终于听写完了大约三分之二。正准备接着往下写时,因为太累了,我的手一松,钢笔摔到了地上。我捡起来一看,呀!笔尖摔坏了!怎么办?家里没有其他的钢笔,作业又不能用别的笔写。我急得就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当这时,妈妈来了。她问清原由后,让我先去床上睡一会儿,她来修钢笔。妈妈坐在椅子上,拿起我的钢笔,认真地修着。柔和的灯光轻轻洒在妈妈的身上,我望着妈妈,第一次发现她的头上生出了几根白发,额头上多出了几条皱纹。望着妈妈灯光下的背影,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一股暖流流入我的心里……

  爱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如太阳般温暖灿烂。正是有爱,地球上才有希望。爱能让绝望的人重获信心,让孤独的人感到幸福。那灯光下的背影,就是爱的表现!

  灯光六年级作文 9

  漆黑的夜晚,繁星点点,寒风凛冽地刮着。夜晚的道路死一般的寂静,使人看上去望而生怯。

  真倒霉,今天被老师留下来听写单词,所以回家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寒冬的夜晚,街上已没有了行人,因为害怕,我使劲蹬着自行车飞快地穿梭于街道,即使是这样的寒夜,我头上豆大的汗珠也流了下来,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尽管十分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一个劲儿地蹬着车子,只想尽快离开这个漆黑的道路。

  远处出现了一处亮光,昏黄的灯光照耀下一个卖夜宵的老爷爷,映入我的视线,他穿着一件又破又旧的棉衣,黝黑而又粗糙的皮肤上布满数条皱纹,好像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一双长满茧子的手在忙碌着摆弄摊上的碗筷,我心想:这个老头怎么在这儿卖饭,就他这形象,唉……

  路过他的摊子前,只见摊位上热气腾腾的锅里不停的冒着白气,慢慢地飘在了老爷爷苍白的脸上。我一个劲儿地蹬着车子,一边大声的喊着:大爷,还不回么?”一边在风的怒吼中继续骑着自行车。

  老爷爷不紧不慢地抬起头,那布满皱纹的脸绽开了像菊花一样的笑容,接着用他那粗哑的声音说:“就回啊!就回啊!”再等等,天黑路不好走……那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竟让人无比的温暖,使原本害怕的我感觉极为亲切。我更用力地蹬着那脚踏,每蹬一次都用自己全身的力气,好像有千斤重的东西背在我身上。

  突然我感觉身后有一道金光撒在背上,同时也照亮了前行的路,瞬时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惬意!这温暖好似妈妈宽大的拥抱,好似……

  寂静的夜晚,原来他只是为了等待那些晚归的人们,只是为了为他们点上一盏回家的灯!

  那晚,我仿佛看到了老爷爷那身后金色的光芒,他那身后的金色耀眼无比,金光闪闪……

  灯光六年级作文 10

  每个傍晚,总有一团温暖的灯光,照在床前。那是妈妈陪我读书的灯光。

  从我不识字起,妈妈就坚持每晚在这温暖的灯光下给我读书听。妈妈朗读很好,她的声音好像真的来自于那个故事,夹带着丰富的感情,总能把我融入到那团暖暖的灯光中。

  渐渐地,我识字了,会读课文了。妈妈让我和她分工,一人读一段。妈妈说,我还没有娴熟的阅读技巧,完全自己读,如果读不好,慢慢会失去读书的兴趣。

  现在我上三年级了,可以完全自己读书了。我独自读了很多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小说。但妈妈还会在那团温暖的灯光下,给我读书听。她说:“鲁迅的作品非常精彩,语言正处在半文言半现代的转换时期,你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我读给你听,能帮助你理解。”我出奇地爱听,甚至有时爸爸也被吸引过来。在温暖的灯光下,幸福的一家人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与温馨。

  在这团温暖的灯光中,我认识了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赞赏过“聪明的野牛”,批评过“古代英雄的石像”;我还认识了鲁迅笔下可怜悲惨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华小栓……

  你们肯定也能猜到以后的事,温暖的灯光永远会照在我傍晚的床前,照在我成长的路上,点灯的人就是我最爱的妈妈!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8)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设计 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生词意思,用“争夺”“争持”各造一个句子。

  (三)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体会课文先概述后具体,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以及京张铁路的修筑历史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通过上篇课文的学*,我们认识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华夏名人——詹天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研究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直奔中心句

  1、提示: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他是什么人,哪一句?

  2、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哪两个,什么意思?

  3、为什么称他为杰出爱国的工程师,他对我国铁路事业有何贡献?(学*第一段

  2、3句和第二段第一句。)

  4、交流资料,加强对詹天佑的认识

  对于他的生*资料你还了解哪些?告知学生:他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代工程之父”

  (三)理清脉络

  1、通过预*,你知道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达“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中心的?

  2、自由朗读全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想一想共写了几件事。

  3、学生交流,理清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段(1—-3):讲清**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的情况下,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第二段(4---6):重点叙述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第三段(7):讲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回击,詹天佑为中国人民争了气。

  4、如果我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的话,文章内容会更清楚

  学生说师板书:

  接受任命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四)检查生字词

  1、个别读生字,正音翘舌音“嘲”和“岔”前鼻音“宾”

  2、检查读生词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培养语感

  (1)清**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2)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通过反复读句子,理解“争夺”与“争持”两个词的差别,重点在后一个字上,再指导学生造句

  (五)练*读课文

  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中心的句段进行个别练读

  (六)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

  2、完成*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2、

  3、

  4、5段,深入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体会课文先概述后具体,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以及京张铁路的修筑历史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节课让我们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这个中心。

  2、记得课文讲了关于詹天佑的几件事吗?首先来学第一件

  (二)学*接受任命部分

  1、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文中有一句话

  2、第四段首句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读前半句,问修筑京张铁路有什么困难?

  第三段第五句扣“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讲修筑铁路遇到的地形方面的困难.

  4、帝国主义者怎样嘲笑中国工程师?

  有一家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让学说说出这句话的含义,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本段:

  这一段讲詹天佑在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的要挟下,在他们的嘲笑和蔑视下,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下,顶着很大的压力,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三)学*勘测线路部分

  1、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中哪部分概括了本段内容?

  2、勘测线路部分也集中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细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再分析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引读:“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不光严格地要求工作人员,而且带着学生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去做,用个成语说就是——“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过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读到这句我们不得不说詹天佑是一位爱国的工程师。

  3、这一段写詹天佑勘测线路写得非常有条理,请按照“勘测线路的决心、詹天佑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把这段分为四层。

  4、练*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我们还应学*这段的写作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里活动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学*开凿隧道部分

  1、读第5段第一句

  不改变意思把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

  这句话在这段中有什么用?(总述)这是一个什么段?(总分段)

  把这段分为两层。

  2、这段中从哪儿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根据课文描述,你能用示意图画出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吗?

  4、在书上各找出一个字来概括这两个隧道的艰巨。(“高”“长”)

  各采用了什么样的开凿方法?对照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想一想,从这段了解到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师?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6段,总结课文,再次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引导学生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体会课文先概述后具体,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以及京张铁路的修筑历史

  四、教学过程:

  (一)学*“设计‘人’字形线路部分

  1、读中心句引起本段教学

  2、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呢?

  3、理解第一句的过渡、引起下文的作用。

  4、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演示给同学们看

  5、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二)学*课文最后一段

  1、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是,引读“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有力的回击。”

  为什么铁路比原计划提早两年竣工?这件事指哪件事?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建成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帝国主义者曾怎样讥笑中国工程师?

  2、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成功在我国铁路史上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3、在数万人的竣工典礼上,詹天佑会说些什么,人们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

  4、我们应带着什么语气课文的最后两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全文学完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詹天佑的“爱国”、“杰出”表现在拿些地方吗?

  2、拓展像詹天佑这样杰出的名人你还知道谁?

  (茅以升贝聿铭袁隆*等)

  (四)作业

  1、小练笔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2、搜集阅读名人故事资料

  五、板书设计:

  20詹天佑

  接受任命毅然

  勘测线路一丝不苟、作风严谨爱国杰出

  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开凿隧道

  八达岭中部凿井法

  设计“人”字形线路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精神”的主体课文。本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一,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自读能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但对“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方面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突破这一难点,可采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图,并上台讲解火车在“人”字形线路处爬坡的情景,这样既能突破难点,又能进一步突出“杰出”“爱国”这一中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3、能过画图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新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个人物,他就是——詹天佑,我们巳经了解詹天佑不怕任何困难,不怕任何嘲笑,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施工现场去看看,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的?

  二、品读课文,了解人物

  (一)研读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和科学态度

  1、请学生细读第4自然段,勾画詹天佑想、说、做的句子并做标注。

  2、重点交流:

  (1)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自然环境:学生从文章里边找一找,说一说。社会环境:教师补充材料。)

  (2)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詹天佑总是想什么?师指导朗读,生反复读。你从中感受到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爱国主义)

  (3)我们了解了詹天佑的做法和想法,那他还怎么说?他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科学态度严谨)

  (二)研读第5、6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造才能

  1、默读第5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用箭头表示。

  2、交流反馈所画图,同样的隧道,不同的山岭,采取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深入实际、因地制宜)

  3、同桌配合,一人读第6自然段,一人借助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演示火车爬陡坡的方法。

  4、请一两对同桌上台来边演示边解说。

  5、从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中,你感受到什么?(杰出的创造才能)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第7自然段,总结课文。

  2、想象说话:站在青龙桥车站的詹天佑铜像下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交流一些名人伟人的突出事迹,学*他们的科学精神。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设计 3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展现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崇高形象。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2、3小节对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背景介绍,反映出其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4—6小节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选取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内容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继续学*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表达方式,本文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专业素养,同时能够学*文章在写作上的两个特点——“先概括后具体”、“围绕中心选材”;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将采取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适当补充资料、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法来降低和化解学生学*上的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二、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掌握“庸、藐、蔑、毅”等字的音、形;理解“要挟、毅然”等词语的意思。

  2.学*根据课文的线索和找重点句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文中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悟人物当时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自主识字、解词、默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1.深入解读文本:查阅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资料、詹天佑的为人、事迹及成就。

  2.设计配套的课件:教学课件、人字形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反馈、初识人物。

  1.默写“要挟、嘲笑、毅然、有力回击”等词语,正音,解词。

  2.从板书出发,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揭示课题。

  板书:詹天佑(工程师)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交流作者描写詹天佑这个人物时,所选取的材料,并概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或小节的开头进行有效概括。

  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3.引出本节课学*的重点——关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导品读1、2小节,了解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体会其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1)借助板书,体会“毅然”一词的本意及在文中的.意思。

  (2)找到“毅然”一词所在的句子,了解詹天佑在怎样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3)借助课文的1、2两个小节,了解詹天佑遭遇的困难和嘲笑,体会这“毅然”背后的不易和决心。

  困难一:地势险峻

  ①简介“京张铁路”得名缘由。

  ②从“艰巨”一词出发,体会修筑铁路的艰难。

  困难二:帝国主义的要挟与嘲笑

  ①由“要挟”一词的本意出发,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清帝国主义以什么为要挟,目的何在?

  ②联系上下文读懂帝国主义“嘲笑”背后的含义。

  ③用上“要挟、嘲笑、毅然”等词,简要说说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这个任务的,重点体会詹天佑在接受任务时的内心感受。

  ④总结:心理活动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得以体现,这样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隐形的,需要我们认真体会,还有一种心理活动的描写为直接描写。

  2.学*4-6小节,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具体事例,重点体会其在修筑铁路时所表现出的杰出才能:

  学*第四小节: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为切入点,体会詹天佑在勘测路线时所表现出的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

  (1)读课文,找出第四节中直接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借助停顿线,读好句子。

  ②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詹天佑对待工作时的严谨。

  (2)从詹天佑的言行中再体会人物当时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①从“周密”一词出发,感受詹天佑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板书:精密

  ②关注詹天佑的语言,明白其中的含义。

  ③读好描写詹天佑语言的句子,感受他当时的所想所思。

  ④通过学*描写詹天佑所作所为的句子,感受其凡事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作风,感悟这言、行背后所隐含的爱国心。

  ⑤关注本节的环境描写,指导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此处的作用——凸显人物的品质。

  ⑥以“每一个与詹天佑共事过的人们都会对他交口称赞,因为……”的句式将第四小节的内容整理、归并。

  ⑦总结: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严谨和周到,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决心,不仅给了同伴信心,还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学*五、六小节:自主学*课文的5、6两个小节,通过描写感受詹天佑的内心活动?

  1.学*第5小节:

  ①读5、6小节,交流没有读懂的内容。

  ②画简易图,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隧道名称。重点指导“居庸关”中“庸”字的字形。

  ③读课文的相关内容,用箭头简单表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向。

  ④交流反馈。

  ⑤思考:詹天佑为什么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他是怎么想的?

  ⑥总结:詹天佑的想法精妙绝伦、面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巧妙的开凿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巧妙

  ⑦由詹天佑开凿隧道的过程,体会其在修筑铁路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

  2.学*第6小节:

  (1)教师读课文相关内容补白,媒体演示何为“人字形”的路线。

  (2)指出此路线设计是詹天佑的首创,并引导学生理解设计“人字形路线”的目的。

  (3)补充资料,帮助理解这样的设计模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受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的专业和创新。

  板书:创新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詹天佑和他的同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期间攻克了无数道技术难关,克服了众多意料中乃至意料外的困难,终于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的惊人速度完成了这条由中国人自行参与设计的京张铁路。又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联系上下文,以“这条铁路的成功修筑也向世人宣告……”为开头练*说话,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杰出的专业技能。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材料来体现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

  板书:杰出

  爱国

  4.关注文章的开头,指出在写人的文章中,所选择的事例必须围绕人物的特点展开。

  5.布置作业:运用板书上的四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要挟 毅然接受 37. 詹天佑 勘测线路 (精密)

  嘲笑 有力回击 (工程师) 开凿隧道 (巧妙)

  (杰出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 (创新)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

  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 20x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

  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

  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施工现场。(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 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

  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

  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

  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

  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

  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

  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

  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

  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三)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

  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静

  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5.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2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3组织交流。

  4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下课!

  六年级语文《詹天佑》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

  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 20xx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10月15日,张家口市文化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暨大型文艺演出。

  10月15日上午,张家口火车南站举行詹天佑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0月期间,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电视专题片,在河北、北京等省市电视台播放;

  10月12日开始,“詹天佑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演周”将在张家口市大众电影院拉开帷幕;

  10月13日,发行1000套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邮品。

  4.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5.同学们,老师看了这些资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一条铁路的诞生,为什么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纪念它呢?就让我们到《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

  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

  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施工现场。(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 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

  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

  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以下只是预设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

  师: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

  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二: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学生练读)

  2.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你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

  你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

  你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你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句子回答。教师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

  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

  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指名读──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5.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

  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朗读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上台讲解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

  师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话筒当火车,在老师画的“人”字形线路上表演火

  车是怎么上山的,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三)孩子们,詹天佑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有感触的事情,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肃然起敬。

  研读:回眸百年沧桑

  1.请大家用心地读读2.3自然段,联系詹天佑修筑

  铁路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想一想:这两段话的哪些地方,让你的心难以*静?(默读,画出让自己心里不*静的句子)。

  2.孩子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回顾那段岁月,我们的心情肯定是难以*静

  的,谁来读读有关句子?(交流感受,朗读体会──抓住以下内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国人的殷切期望,面对高山深涧,我们可以想象詹天佑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

  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5.引读: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来自哪里呢?学生接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6.继续引读: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7.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这艰辛的辉煌!(齐读最后一段。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此后的几年里,詹天佑一直为祖国的铁路事业,四处奔走,呕心沥血。在极度紧张的工作中,他病倒了,而且,病势逐渐加重。他拖着重病之身,登上长城,面对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想起祖国的坎坷命运,壮志未酬的詹天佑深情地说:“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粤汉路没有修通,南北大干线无法建成,初建全国铁路网的梦想破灭,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憾事。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师一字一顿地)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面对着将自己的生命化为铁轨的詹天佑,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适当借助于课文中的词句来表达你的情感。(音乐《沉思曲》渐起……)

  2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3组织交流。

  4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回顾课始的提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条铁路的动工而举行隆重的纪念?(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是啊,纪念一条铁路,是为了缅怀一个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语重心长地)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下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