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句》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绝句》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学*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绝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句》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绝句》教学设计9

  一、设计理念、汲幽露以揉濯。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

  二、活动目的,积水成渊蛟龙生。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背景等各种介绍,汲取*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

  三、课前准备,挖掘源头活水。

  课前分成小组,发给各小组《唐诗三百首》等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准备时间二周)

  教师准备:课件(配乐、烟花掌声等)

  四、教学过程,任凭百舸争流。

  (一)、以《绝句》为引子,激发兴趣。

  1、播放部分诗作,设疑:是谁写的?写了什么?谁能背诵?全班抢答。

  2、教师小结:*文学博文精读诗词,语言洗练优美,乃是精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的世界,看看谁能够当上当代的诗仙、诗圣。

  (二)、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

  课件按钮内容:诗海畅游、我的眼睛、智力冲浪、写一写、评一评。

  诗海畅游:

  1、背诗(并向学生讲解,本诗的精妙之处,也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读诗(读出情感)

  我的眼睛:

  学生谈自己对某一诗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智力冲浪:

  看谁记得又快又多。(课件辅助)(现场)

  写一写:

  鼓励学生试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学生深刻体悟到自己所学的卑微,决心努力。

  评一评:

  以评比为契机,激励学*,又学生推选出本节课的诗仙与诗圣。

  五、课后延伸,涓涓细流入江海。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快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许多诗,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请同学们课后,多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中华诗词知多少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绝句》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 、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总结上节课的学*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 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 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 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看着课文插图,此时,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诗来——《绝句》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1)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

《绝句》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行háng xíng)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 窗对门 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 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绝句》教学设计2

  一、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绝句》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结合诗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词语。

  3、会背诵、默写《绝句》。

  4、初步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2)揭题,板书:古诗二首

  (3)教师范读。

  思考:这两首诗写哪个季节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学《绝句》。

  1、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有的古诗按诗的内容列题目,这首诗就用旧诗体裁做题目。

  2、介绍作者:杜甫,唐代诗人。这是他重返成都时写的。他自幼好学,七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很有名。

  3、初读古诗。

  (1)自由读,拼读生字音节,观察插图,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读懂。

  (2)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读古诗,说说哪些地方学懂了。

  4、再读古诗,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问:“鸣”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鸣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黄鹂,鸟的名称,又叫黄鹂,这句的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丛中一唱一和地叫着。

  (2)理解第2句。

  问:“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样理解?

  回答后教师小结:白鹭是一种颈和腿都很长的白色水鸟。青天:蓝色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群白鹭在蓝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飞翔。

  (3)理解第3句。

  问:“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窗含,从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着。也就是窗柜里围着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这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可以看见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

  (4)理解第4句。

  问:“泊”是什么意思?“万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师小结:“泊”是船在岸边停靠的意思。“东吴”是指古代吴国所在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我国东部。这句的意思是:门外江边停靠着远航东吴,行程万里的船只。

  5、自由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6、指名朗读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背诵。

  四、默写《绝句》,完成《作业本》第6题。

  五、完成《作业本》第2、3、5题。

  课后反思:

  在古诗的教学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读古诗——理解古诗中一些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整首诗。往往忽视了课文中插图的作用。课文中的插图我仔细观察和古诗的意思是有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再理解。发现有些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时千万别忘记插图的作用。

《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第四句诗

  (1)诗人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学*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学*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7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绝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

  生交流:项羽

  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3、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

  生:思

  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

  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个“不肯过江东”!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

  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课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

  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

  三、融会贯通感情升华

  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哪位爱国志士不想收复?陆游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系国家,他这样写:示儿(课件展示《示儿》,生齐读);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他异常愤慨地写道:题临安邸(课件展示《题临安邸》,生齐读);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报国初衷,他写道:满江红(课件展示《满江红》,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绝句》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定很熟悉诗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写的哪些诗句呢?你们知道吗?杜甫的家乡风景秀丽,你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风景啊?请同学们看屏幕:(揭题齐读)引导学生解题,介绍杜甫和古诗资料。(学生思考,了解古诗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感受,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可借助认字表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3、出示词语卡片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小组检查认读生字情况,做好“汉字银行”统计。

  6、生字回归课文,再读古诗。

  7、自由背诵古诗。

  三、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形声字,绝唱、杜绝。

  鸣:左右结构,形声字,鸣叫、鸣笛。

  含:上下结构,会意字,包含、含义。

  令:上下结构,司令、命令。

  岭:左右结构,形声字,山岭、群岭。

  吴:上下结构,姓吴、吴国。

  船:上下结构,学*“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学生找出关键笔画,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

  2、学生先描写书上虚宫格内的生字,然后再书写在虚宫本上。

  3、教师可把播放音乐作为对学生认真书写的奖励,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学生互评,然后展示。

  5、再写。

  四、处理课后*题。

  1、读一读,写一写。

  2、找一找,说一说。

  3、找出诗中意思相对的词语,说一说。

  4、背一背对子歌。自己说一说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对的事物。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巩固生字。

  3、编个对子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在学*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画吟诗,吟诗想画。

  孩子们,我们已经会很多古诗,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我们就来个看画想诗。看到这幅画,你会吟哪句诗?(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能看画吟诗。古代的诗人更了不起,读着他们的古诗,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画。这就是诗中有画,。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去,去欣赏诗中美丽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复*生字。

  (出示整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一首绝句,这可是由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哦。

  1.学生自读古诗。请你至少读3遍。第一遍读时,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第二遍读注意把诗读通顺,第三遍读,要求更高一些,要注意诗的节奏,开始吧。

  2.复*生字。(1)读生字。你看,可爱的黄鹂鸟带着生字宝宝来了,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逐一认读)。(2)读词:白鹭 包含东吴 西岭 停泊 漂泊 泊车泊船(把后面的四个词再读一读)猜一猜,你知道这里的“泊”是什么意思吗?

  3.指名读诗:老师很想听你们读诗,你们能读给我听吗?(四人读,一人读一行——个别读——集体读。及时评价)。

  4.认识诗人。你知道杜甫吗?(生介绍杜甫。)

  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一千多年前,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加上草堂周围景色很美,他的心情特别好。一个阳春三月的一天,他看到了草堂附*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再读古诗,绘幅彩画。

  杜甫究竟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在脑子里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看谁看到的画面最美,好吗?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草堂。(老师配乐朗诵。)师:孩子们,你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黄鹂在叫。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喜欢的话就读一读这句诗吧!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白鹭怎样飞上蓝天?说说白鹭飞翔时的样子。想象一下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快活地飞翔,飞过——飞过——飞向蔚蓝色的天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白鹭,你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是怎样的?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可提问:雪在哪?哪是怎样的雪?出示了西岭(岷山)的图片,让孩子们比较:“这座山与大家*时见到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因势利导: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积雪终年不化,所以杜甫将它称之为“千秋雪。”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是啊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诗人把看到的景色当作了画框中的一样。所以就称“窗含西岭千秋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别样的美!谁来读?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可提问:你知道船是停着的还是行驶的?船准备到哪里去?东吴离四川有多远?)

  师:孩子们,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了杜甫草堂(音乐)那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不经意中又抬头看到了——这一切多么富有情趣,富有诗情画意啊!正当作者想着怎么写诗,他的目光又投向更遥远的地方,看到了——低头又瞧见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不禁诗兴大发,高声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谁想当小诗人,再来吟诵吟诵,配上动作更好。(指导读)

  四.拓展阅读。

  师:透过杜甫这首绝句,我们欣赏了诗中的画,感受了诗中的情。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杜甫写的一首五首绝句。(出示〈迟山江山丽〉自己读一读吧。

  1.朗读古诗。(自由读)谁会读?你就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小老师领读——齐读)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向旁边的同学请教一下。

  2.质疑问难。(预设一:“迟日”的意思:《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预设二:“融”什么意思?泥土湿润。)

  3.理解诗意。展开你的想象,如果给你一支画笔,你准备画什么?

  随机提问:你怎么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老师总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有兴趣的小朋友把这首诗里藏着的画画下来。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绝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春日》

  1.学生按学*《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2)

——三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三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位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个谜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我们一时猜不出来。你们想不想也来猜一猜?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总结上节课的学*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引读:看着课文插图,此时,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看到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诗来——《绝句》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

三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大自然美景图,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同学们,看了这些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

  1、学*“绝”字。

  齐读课题。

  师指“绝”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1:分析字的结构。

  生2:猜字谜。

  生3:扩词(包括成语)、造句。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于是“绝”说:“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那好吧,今儿高兴,就把老底也揭给你吧。”

  “瞧,这是刚出生时的我(甲骨文);渐渐地我长大了,变成了这样……”(课件:分析“绝”的字理图。)

  2、区分“绝”和“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决”,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

  (课件:出示“绝”和“决”的对比练*。)

  (1)任何事情都不是对的,只要下定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定,去谱写自己妙的人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绝”字我们认识的如此深刻,现在你想听一听这首优美的古诗吗?(想)

  师范读。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真美,让我们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大自然的美景,好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鹂”、“鸣”、“翠”。

  如:(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图。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男孩们,用你的豪放,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学生记字)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认识“令”字,说“令”字。)

  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也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千年不化的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站在操场上看到的天很大,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看到的天只是一小块儿。)

  师:这就是含着的美,这就是“含”的妙用。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1、仰起头,一行洁白的鹭鸟划过天际,低下头,诗人又会看到什么?(万里船)

  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它的偏旁“舟”,仔细观察,你发现“舟”在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吗?(“横”变成“提”)

  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想象诗句,吟诵诗句,感受美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还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那就让我们再一次印记这种美,想像这种美,吟诵这种美吧!(课件:出示整首诗,配乐读,感受意境)

  五、小结,诗的背景,

  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六、巩固识字

  师:杜甫可说是唐代诗中有名的才子,但经过了一年多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个个都是小才子小才女,那一会儿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才子才女对对碰”的填诗活动。可是稍有难度,所以现在需要你做的就是把今天我们要认的这几个生字宝宝的字音、字形、字义再和同桌回忆、分享一遍。

  1、同桌互认字卡。

  2、练*。才子才女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柳丝丝,黄悠。一行白,志向青天。雪窗,别具一格。泊万里,驶之东。千古佳句,万世称。)

  七、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三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行hángxíng)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窗对门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3)

——《绝句》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绝句》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大自然美景图,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同学们,看了这些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

  1、学*“绝”字。

  齐读课题。

  师指“绝”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1:分析字的结构。

  生2:猜字谜。

  生3:扩词(包括成语)、造句。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于是“绝”说:“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那好吧,今儿高兴,就把老底也揭给你吧。”

  “瞧,这是刚出生时的我(甲骨文);渐渐地我长大了,变成了这样……”(课件:分析“绝”的字理图。)

  2、区分“绝”和“决”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决”,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

  (课件:出示“绝”和“决”的对比练*。)

  (1)任何事情都不是对的,只要下定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定,去谱写自己妙的人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绝”字我们认识的如此深刻,现在你想听一听这首优美的古诗吗?(想)

  师范读。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齐读。

  师:读得真好,真美,让我们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大自然的美景,好吗?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鹂”、“鸣”、“翠”。

  如:(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图。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男孩们,用你的豪放,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学生记字)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认识“令”字,说“令”字。)

  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也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千年不化的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

  (站在操场上看到的天很大,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看到的天只是一小块儿。)

  师:这就是含着的美,这就是“含”的妙用。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1、仰起头,一行洁白的鹭鸟划过天际,低下头,诗人又会看到什么?(万里船)

  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它的偏旁“舟”,仔细观察,你发现“舟”在做偏旁时有什么变化吗?(“横”变成“提”)

  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想象诗句,吟诵诗句,感受美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还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那就让我们再一次印记这种美,想像这种美,吟诵这种美吧!(课件:出示整首诗,配乐读,感受意境)

  五、小结,诗的背景

  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六、巩固识字

  师:杜甫可说是唐代诗中有名的才子,但经过了一年多的相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个个都是小才子小才女,那一会儿我们就要进行一个“才子才女对对碰”的填诗活动。可是稍有难度,所以现在需要你做的就是把今天我们要认的这几个生字宝宝的字音、字形、字义再和同桌回忆、分享一遍。

  1、同桌互认字卡。

  2、练*。才子才女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柳丝丝,黄悠。一行白,志向青天。雪窗,别具一格。泊万里,驶之东。千古佳句,万世称。)

  七、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附:此节课教学设计已经被长春市电化教育馆选入长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示范课例,为模式四示范课例。

《绝句》优秀的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定了,天下太*,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做铺垫。

  2、按古诗学*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古诗,积累古诗学*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以学生独立学*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一首古诗的*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句》优秀的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 窗对门 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 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4)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9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境,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我们以前曾学过杜甫的诗,你们给大家背一首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1、师范读古诗,听字音,听语调和停顿。

  2、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诗,听听谁读得好。

  4、再读。

  5、指名读,分行读,齐读。

  6、看图上的景物,结合诗句,想想古诗的意境。

  7、说说每一行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处教师点拨指导。

  8、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体会意境美。

  9、认读生字,介绍“舟”字旁,指读生字,开火车读,扩词。

  三、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希望有一天同学们能走出去,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大好河山壮美。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思:思念不肯过江东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绝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一、导入

  1、杜甫是我国唐代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他写的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他写的──

  2、齐读诗题《绝句》。

  二、自由读诗

  要求:

  1、坐姿端正,注意保护眼睛。

  2、想办法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三、检查读诗情况

  1、指名读,生评价。

  2、再指名读。

  3、男生读、女生读。

  4、齐读。

  四、学*生字

  1、诗句中的生字宝宝都会读了吗?

  ⑴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⑵开火车读。

  ⑶齐读。

  ⑷组词。

  2、学写生字:

  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中有两个生字长得非常像,是谁呀?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指导学写:含、岭。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字宝宝读好了,古诗是不是会读得更好呢?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

  3、齐读。

  4、我们已经反反复复将这首诗读了好几遍了,不知小朋友读懂了些什么?

  5、自由汇报:

  随机指导读好第一、二句。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多么美的色彩、多么美的画面啊!谁来读读这两句。再齐读。

  6、小朋友,这首诗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学生质疑、借助图画突破难点。)

  ⑴千秋雪:

  (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西岭(岷山),你们觉得它与别的山有什么不一样?对,这座山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杜甫称它为──千秋雪。

  ⑵窗含:

  请小朋友看课文插图,诗人这时候是在哪里看皑皑白雪呀?是啊,诗人这时候坐在窗前,远望西岭上那千年不化的积雪。请大家读──窗含西岭千秋雪。

  ⑶东吴:

  东吴是一个地名,它离诗人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可远了,你看,(指图)好像有一万里。所以说是万里船。

  ⑷齐读: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⑸再读:

  窗含西岭千秋雪,泊东吴万里船。

  7、诗句的意思理解了,我们读古诗一定会更棒的!齐读。

  六、体会意境

  1、通过画面理解竟境:

  ⑴师配乐朗诵:

  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像,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⑵学生自由汇报。

  ⑶从这你可以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⑷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

  2、师:(配乐)是的,诗人杜甫出生在战乱时期,生活漂泊不定。直到48岁来到草堂的这段时间,生活才比较安定,心情也格外舒畅。阳春三月的一天,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他循声望去,看到了树枝上嬉戏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这是一幅多么和谐优美的图画呀,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齐读。(动态课件)

  3、让我们再一次与杜甫大诗人的心情融合到一块,拿起书来大声地读读这首诗吧。

  七、背诵古诗

  1、指名背。

  2、齐背。

  八、拓展

  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篇。希望小朋友课后去找一找,读一读,背一背。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5)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实用5篇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古诗文的兴趣。)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古诗文的兴趣。)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

  生交流:项羽

  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3、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

  生:思

  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

  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个“不肯过江东”!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

  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课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

  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

  三、融会贯通感情升华

  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哪位爱国志士不想收复?陆游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系国家,他这样写:示儿(课件展示《示儿》,生齐读);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他异常愤慨地写道:题临安邸(课件展示《题临安邸》,生齐读);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报国初衷,他写道:满江红(课件展示《满江红》,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

  生交流:项羽

  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3、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

  生:思,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

  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个“不肯过江东”!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

  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课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

  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

  三、融会贯通感情升华

  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哪位爱国志士不想收复?陆游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系国家,他这样写:示儿(课件展示《示儿》,生齐读);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他异愤慨地写道:题临安邸(课件展示《题临安邸》,生齐读);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报国初衷,他写道:满江红(课件展示《满江红》,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古诗文的兴趣。)


《绝句》教学设计 (菁华10篇)(扩展6)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优选【5】份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2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意境,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3、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古诗有很多,比如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就会想到(李白的就《静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这首《绝句》。

  二、解诗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古诗的题目,绝句其实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话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那你数一数,这首古诗应该属于哪一种?

  三、认识作者

  师:那大家对杜甫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再来补充一些杜甫的相关知识吧!(补充诗圣诗仙诗豪等知识)

  四.精析古诗

  1、读通古诗,纠正易错字

  重点纠正“独”“鸳”“鸯”三个字

  2.读出节奏

  先由学生自己划分节奏,教师纠正,学生自由

  练*。

  3.分析大意

  (1)从“迟日江山丽”这句诗中你看到了什么?“迟日”是什么意思?“丽”是什么意思?

  (2)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闻到什么?气味是谁送来的?春风是什么感觉?

  (3)美丽的春天还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是谁呢?它们在干什么?

  4.总结感情

  作者都对春天什么感情?(喜爱、赞美)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学*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

  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

  的意思。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

  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活动

  创新发展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学生说说春天的发现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杜甫的资料

  自由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检查生字预*情况,并給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开火车读词语。

  先读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回报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活动

  创新发展

  板书设计:绝句

  (唐)杜甫

  情: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彩画:黄翠白青

  动画:鸣上

  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