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2-27 00:00:00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懂得看问题要全面。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3.渗透学法顺序学*法。

  4.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悟出事与事有联系,句子与句子有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六张小葫芦图。

  2.一张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芦字在本文中读轻声。

  2.邻是后鼻音,要读准字音。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爱葫芦,希望葫芦快快长大?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画出描写小葫芦的词语。

  第二节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

  请六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摘一个葫芦,看一看背后的字,在黑板上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第九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9

  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弄清课题在第几小段?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范读

  全文有几小段?(四小段)

  挂板先写什么?

  葫芦开始长的怎样在第几小段?(第一小段)

  读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

  请学生读一句,说一句。

  读第一句

  什么意思?(种葫芦的人,先搭一个架子)

  板书贴葫芦架子

  读第二句

  什么意思?(细长的藤上长满了叶子。)

  长满什么意思?(特别多,茂盛。)

  板书贴叶子

  读第三句

  什么意思?(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板书贴葫芦

  读第四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喜欢小葫芦。)

  读第五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板书贴人

  我们知道这五句话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长满绿叶挂小葫芦

  (叶子)(果实)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因为藤上长满了绿叶,所以藤上挂了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板书看

  种葫芦的人每天去看什么?(去看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可爱?

  师问

  1.架上爬了什么样的藤?

  2.藤长满了什么样的叶子?

  3.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4.小葫芦长得这么好,你喜欢吗?

  导读把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种葫芦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芦,得到了吗?

  挂板再写什么?

  后来小葫芦有什么变化,在第几小段?

  读二、三段

  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板书生虫

  种葫芦的人怎么想?

  板书怕什么盯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种葫芦人的表现说明什么?(不懂叶子果实的关系。)

  师讲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果实好。

  这时候,谁来告诉种葫芦人这个道理?

  板书贴邻居

  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怎么说的`?

  板书还用治要

  还用治什么意思?(根本不用治。)

  种葫芦的人这种说法,说明什么?

  (不懂叶子的重要,不听别人的劝告。)

  说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导读分角色读二、三小段

  由于种葫芦的人错了,还不听劝告结果如何呢?

  挂板最后写什么?

  结果如何,在第几段?读第四段:

  结果如何呢?

  板书变黄落了贴图

  说话:

  用因为所以说出结果如何

  (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全落了。)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以后再种葫芦怎么办呢?(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既要葫芦又要叶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读全文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事与事之间有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联系。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读生字卡片

  葫芦慢慢治

  邻居变黄自言自语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来记忆。

  芦加部首方法。户加一个草字头念l*

  组词:葫芦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个尸字头念j&

  组词:邻居

  葫形声字记忆法。草字头形旁表义,胡声旁表音。

  组词:葫芦

  治换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换成三点水念zh@。

  组词:不用治

  言部首字组词:自言自语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邻左右结构,右耳刀旁。左边容易写今。要与岭、

  领加以区分。

  组词:邻居

  慢左右结构,竖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组词:慢慢

  变又字底。注意中间两个点的写法。

  组词:变黄

  四、课后作业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可爱图上画的小葫芦真可爱。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花自言自语地()

  ()葫芦藤一个一个都()

  ()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

  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本课: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了生字新词。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是否记住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 咱们开火车读,好吗?(出示生字词卡片)

  葫芦 自言自语 挂在 慢慢地 奇怪 好哇 盯着 瓜藤

  3、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我们先来看看两幅图,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5、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着第一幅图,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2、哪两句话是描写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来。

  3、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多好哇!谁再来读一读?板书:长满了绿叶

  5、可爱的小葫芦

  6、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

  7、说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会用“可爱”说一句话?

  8、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真是太喜欢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什么意思?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那么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吗?你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二)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咱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吗?(板书:变黄都落了)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当叶子上岗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书上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语句?

  3、大家来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出示小黑板)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老师认为带“!”的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不强调学生表达的跟老师总结的一个样,只要能体会出两句话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就可以了。)

  4、种葫芦的人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只在乎葫芦,他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读得真不错!咱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

  5、当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老师认为带“?”的反问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更好一些。

  7、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8、种葫芦的人真是太糊涂了!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很替他着急,就来劝他。咱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9、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0、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人和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坐井观天》,认识青蛙的错误,明确本单元学*重点,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复*旧知,回顾从小白兔种白菜,小松鼠找花生,棉花姑娘的故事里,积累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懂得植物生长的过程 播种 生根 长叶开花 结果。叶子和根为植物输送养分等。叶子和果有关系。为学*本课最好准备。

  完成填空练*;农民伯伯把谷子种在地里,他们想要的是谷子;果农伯伯把果树种下,他们想要的是果子;农民把棉花种在地里,他们要的是棉花……

  一位读书人,把葫芦种在地里,他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认读葫芦,指导读好课题。

  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各自介绍对葫芦的了解。课前,季涵毅同学很有心,特意带来了三个家里收获的三个小葫芦给老师做教具。

  正好请季涵毅介绍自己种的葫芦,和葫芦的作用。种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啦,师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葫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字

  重点学*“芦”加一加,比一比,并扩词 指导读好轻声词 葫芦

  学* 哇 换一换 ,用上“哇”说一句话。

  比一比 挂 结合学过的课文“茄子高高挂灯笼”“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等体会其中“挂”的轻盈和生动。为学文体会小葫芦的可爱做铺垫。

  盯的读音和字音,比较 盯和看的区别,积累表示看的词语。

  邻 的读音,组词 邻居,结合文本,预先做铺垫 相机借助学生组词 邻里之间左邻右舍 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是好邻居,如能和睦相处的,关心对方的,热心帮助的……

  3、自由读文,画出重点词句识字。

  4、指名读文,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每天

  一些蚜虫 自言自语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 很奇怪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5、指名根据刚才学*的词语和句子,大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课文,品析词句,感悟文本内涵受到启发

  1、看图,仔细观察葫芦长的怎样?从种葫芦人的表情感受他的内心。

  从细长的葫芦藤 油油的绿叶 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满脸的喜悦,感受葫芦长势喜人。激发学生想象,这棵葫芦在清晨,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下,在夕阳余晖中的茁壮成长的美丽姿态,感受种葫芦人的喜悦自得的心情,想象这个种葫芦人对这些挂在藤上的小葫芦的极度喜爱之情。

  对照学*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和图对应的词语。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葫芦长势喜人和葫芦的可爱,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生长密切相关。

  采用“夸一夸我的.葫芦”的形式,让学生扮读演种葫芦,读好词语“细长”“长满”“雪白”“挂”“小葫芦”“多么可爱”来夸赞葫芦长得好,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师生互动,师说我也来夸夸我种的葫芦,巧妙地给生做了示范指导。

  抓住词语“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看几次”,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一心想要葫芦的人,最后收获到大大的葫芦了吗?

  2、图文对照学*第四小节

  指导看图,看看这棵葫芦发生了哪些变化?种葫芦的人表情怎样,从他对葫芦极端喜爱中体会他的失望难过遗憾的心情。

  读文,从词语“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体会种葫芦人的奇怪,吃惊,遗憾的心情,角色体验,有感情朗读。

  种葫芦人结果什么也没收获到,他所有的辛劳都白费了,这就叫————徒劳无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犯了什么错导致他徒劳无功。

  3、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从种葫芦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不及时消灭蚜虫,却想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还“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畅想葫芦快快长大。角色体验,指名表演读。

  设计采访环节,理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你的意思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同怕。

  体会意思相同,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对比读感悟感叹句和陈述句的语气,并能拓展运用。

  结合各自积累的植物生长的资料,劝告种葫芦人。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事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和那只井底之蛙一样,这个种葫芦人还犯了什么错呢?

  学*第三小节。结合学*词语“邻居”,学会关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

  分角色朗读,师扮演种葫芦的人拿起一只小葫芦盯着葫芦,生扮演邻居,劝告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故意盯着葫芦,奇怪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继续劝告,慢慢体会邻居着急关心,责备的语气,师一遍遍应对“什么?……”感受种葫芦人的固执,愚蠢。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讨论种葫芦的人又犯了什么错?不听劝告,不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谈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从这个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作业

  1、抄写重点词句

  2、写话 续写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5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7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读通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具有善于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所以我主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以及主人公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趣味中学*本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2.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2.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法学法]

  变序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1.收集葫芦的图片和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能把你知道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吗?

  2.教师简介: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指导“芦”的读音。(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2)识记生字

  “藤、慢”结合同学名字中的字记忆。

  “挂、哇”归类识字法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一)学*第一段和第四段

  1.仔细观察这两副图,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你们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3.学*第一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2)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很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可爱)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3)指导朗读:哪个同学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读评议,齐读。

  (4)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说出小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5)仿写句子:仿照第一段的结构,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4.学*第四段

  (1)过渡: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种葫芦的人应该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可是事与愿违,最后小葫芦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惋惜吧。(男生女生比赛读)

  (4)质疑: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5.开始小葫芦长的好好的,可现在都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学*第二、三自然段

  1.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学*第二段

  (1)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出示:)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比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a.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

  b.齐读

  (4)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a.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b.“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c.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5)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3.学*第三段

  (1)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a.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b.再读读这两句。

  (3)齐读二、三段,分角色朗读表演。

  4.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

  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5.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生可自由发言。)

  6.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7.小结: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三、续编故事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xxx,于是,他赶紧xxx。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四、指导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观察生字的结构。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件的字:挂、哇

  (3)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老师范写字指导。

  言——第一横长,二三横短且一样长。

  每——指导写笔顺。

  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慢——右边中间是四字旁。

  4.学生练写。

  5.展示评议。

  五、作业

  1.写生字和组词。

  2.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一)学*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生字。

  1、教学“每”。

  (1)读一读拼音m7i。

  (2)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个字,说说“每”的笔顺。

  (3)请同学们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写写这个字。

  (4)指导书写:

  师:第五笔要写在横虚线上,两点写在竖虚线上。

  中间一笔横最宽。

  生:在练*本上练一练。

  2、教学满、谢、变。

  (1)分析字形。

  如:“变”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六”字加两竖,

  下边是“又”,合起来就是变。

  (2)“满”是什么结构,哪容易写错?

  如:“满”容易写成上下结构。

  (3)写“谢”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如:中间的“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4)“变”的点撇像什么?

  如:“变”的点撇像八字。

  (5)正确地书写这3个字。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葫、芦、言、治、慢”几个字。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葫芦是植物,用草字头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声合起来就是“葫”。

  (2)“芦”也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3)“言”用加四笔方法记,口字上面上一点和三横。

  这三横是一长,两短对整齐。

  (4)“治”用加偏旁方法记,“台”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治”。

  (5)“慢”用结构方法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组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这一组园的单元主题是通过词语和故事使学生受到启发。这篇寓言故事重点围绕葫芦,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由带拼音词语到去拼音、再到单个生字认读,逐层递进。在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实现了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的目标,体现了小组合作。字词教学应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做“盯”的动作,让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联系,并让学生扩展目字旁的字有哪些,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薄 『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葫芦。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讲述: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

  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看谁先读懂课文

  (1)同学们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先长满了绿叶。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3、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①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用笔画出关键词。

  ②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③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说

  ④齐读这一段课文。

  4、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过渡:是啊,同学们,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起来找找答案。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怪、慢、哇、挂)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人和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坐井观天》,认识青蛙的错误,明确本单元学*重点,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复*旧知,回顾从小白兔种白菜,小松鼠找花生,棉花姑娘的故事里,积累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懂得植物生长的过程 播种 生根 长叶开花 结果。叶子和根为植物输送养分等。叶子和果有关系。为学*本课最好准备。

  完成填空练*;农民伯伯把谷子种在地里,他们想要的是谷子;果农伯伯把果树种下,他们想要的是果子;农民把棉花种在地里,他们要的是棉花……

  一位读书人,把葫芦种在地里,他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认读葫芦,指导读好课题。

  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各自介绍对葫芦的了解。课前,季涵毅同学很有心,特意带来了三个家里收获的三个小葫芦给老师做教具。

  正好请季涵毅介绍自己种的葫芦,和葫芦的作用。种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啦,师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葫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字

  重点学*“芦”加一加,比一比,并扩词 指导读好轻声词 葫芦

  学* 哇 换一换 ,用上“哇”说一句话。

  比一比 挂 结合学过的课文“茄子高高挂灯笼”“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等体会其中“挂”的轻盈和生动。为学文体会小葫芦的可爱做铺垫。

  盯的读音和字音,比较 盯和看的区别,积累表示看的词语。

  邻 的读音,组词 邻居,结合文本,预先做铺垫 相机借助学生组词 邻里之间左邻右舍 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是好邻居,如能和睦相处的.,关心对方的,热心帮助的……

  3、自由读文,画出重点词句识字。

  4、指名读文,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每天

  一些蚜虫 自言自语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 很奇怪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5、指名根据刚才学*的词语和句子,大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课文,品析词句,感悟文本内涵受到启发

  1、看图,仔细观察葫芦长的怎样?从种葫芦人的表情感受他的内心。

  从细长的葫芦藤 油油的绿叶 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满脸的喜悦,感受葫芦长势喜人。激发学生想象,这棵葫芦在清晨,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下,在夕阳余晖中的茁壮成长的美丽姿态,感受种葫芦人的喜悦自得的心情,想象这个种葫芦人对这些挂在藤上的小葫芦的极度喜爱之情。

  对照学*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和图对应的词语。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葫芦长势喜人和葫芦的可爱,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生长密切相关。

  采用“夸一夸我的葫芦”的形式,让学生扮读演种葫芦,读好词语“细长”“长满”“雪白”“挂”“小葫芦”“多么可爱”来夸赞葫芦长得好,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师生互动,师说我也来夸夸我种的葫芦,巧妙地给生做了示范指导。

  抓住词语“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看几次”,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一心想要葫芦的人,最后收获到大大的葫芦了吗?

  2、图文对照学*第四小节

  指导看图,看看这棵葫芦发生了哪些变化?种葫芦的人表情怎样,从他对葫芦极端喜爱中体会他的失望难过遗憾的心情。

  读文,从词语“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体会种葫芦人的奇怪,吃惊,遗憾的心情,角色体验,有感情朗读。

  种葫芦人结果什么也没收获到,他所有的辛劳都白费了,这就叫————徒劳无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犯了什么错导致他徒劳无功。

  3、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从种葫芦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不及时消灭蚜虫,却想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还“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畅想葫芦快快长大。角色体验,指名表演读。

  设计采访环节,理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你的意思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同怕。

  体会意思相同,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对比读感悟感叹句和陈述句的语气,并能拓展运用。

  结合各自积累的植物生长的资料,劝告种葫芦人。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事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和那只井底之蛙一样,这个种葫芦人还犯了什么错呢?

  学*第三小节。结合学*词语“邻居”,学会关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

  分角色朗读,师扮演种葫芦的人拿起一只小葫芦盯着葫芦,生扮演邻居,劝告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故意盯着葫芦,奇怪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继续劝告,慢慢体会邻居着急关心,责备的语气,师一遍遍应对“什么?……”感受种葫芦人的固执,愚蠢。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讨论种葫芦的人又犯了什么错?不听劝告,不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谈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从这个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作业

  1、抄写重点词句

  2、写话 续写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本课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学*“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范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背诵——齐背——点名背)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三、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四、练*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我会读”

  五、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

  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本课: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了生字新词。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是否记住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 咱们开火车读,好吗?(出示生字词卡片)

  葫芦 自言自语 挂在 慢慢地 奇怪 好哇 盯着 瓜藤

  3、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我们先来看看两幅图,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5、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着第一幅图,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2、哪两句话是描写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来。

  3、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多好哇!谁再来读一读?板书:长满了绿叶

  5、可爱的小葫芦

  6、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

  7、说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会用“可爱”说一句话?

  8、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真是太喜欢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什么意思?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那么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吗?你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二)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咱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吗?(板书:变黄都落了)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当叶子上岗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书上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语句?

  3、大家来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出示小黑板)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老师认为带“!”的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不强调学生表达的跟老师总结的一个样,只要能体会出两句话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就可以了。)

  4、种葫芦的人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只在乎葫芦,他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读得真不错!咱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

  5、当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老师认为带“?”的反问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更好一些。

  7、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8、种葫芦的人真是太糊涂了!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很替他着急,就来劝他。咱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9、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0、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课文第1至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这个词谁会念?

  húlu

  葫芦

  葫芦的“芦”单个字读第二声,可以组词“芦苇、芦花”,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

  2.你们认识葫芦吗?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作补充,如葫芦嫩时可以用来做菜;老了之后掏空内部,可以作为容器来装东西,如制作成酒葫芦用来装酒;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乐器等。

  3.认识“葫芦藤”。

  课件中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教师指着葫芦藤)这是葫芦的什么?提醒学生读好“藤”字。

  4.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和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突出“我要的是——葫芦”。

  5.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要的是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谢/蚜/盯/啊/赛/感/怪/慢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生汇报识字效果时,教师相机激励,并鼓励他们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

  (1)“蚜”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盯”是目字旁,和眼睛有关,演演这个动作。“怪、慢”是竖心旁。“感”是心字底,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2)“赛”与“寒”进行比较识记。

  (3)“啊、谢”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再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5.反馈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抓住首尾,变序研读。

  1.学*第1自然段的第1~3句。

  (1)课件出示课文第1~3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葫芦图(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动笔画出短语并课件出示: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样。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课件出示:

  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2.学*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四、抓住尾段,了解结局。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课件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五、指导书写,练*写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其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包括5个左窄右宽,1个左右等宽。另外1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独体字。

  (2)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其中“邻”左右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范写“谢”字,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棵”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盯”字横画间距均匀,“丁”的横较长。“治”左窄右宽,下部的“口”稍扁。“怪”左边宜窄长,右边“又”横撇、捺盖住下部。

  (3)练*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范写“想”,学写“言”。

  (1)教师范写“想”字,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写时注意“左点卧钩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言”字第一笔的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一笔最长,要写得长而*正,盖住下面的笔画。

  (3)学生练*书写,教师辅导。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不同语气。

  3.学*课文第2、3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复*导入。

  1.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老朋友,你能准确又亲切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你能找来恰当的词语跟它们做朋友吗?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小结:美好的语言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把你对这棵葫芦喜爱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二、探究原因,朗读感悟。

  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为什么会落了呢?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吧!请你把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4.“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朗读第1句话。

  4.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盯”?(睁大眼睛,一直看着一个地方,比“看”更进一步。)

  他盯着小葫芦,在想什么?(有蚜虫,关小葫芦什么事啊!小葫芦,快点长吧!)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声音能读高吗?

  练读句子。(自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邻居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

  6.面对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想的?(感到很奇怪)

  (1)“感、怪”都是生字,我们常常说“感觉”,是哪里感受到的?(心)“奇怪”呢,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心)所以“感、怪”都跟心有关,种葫芦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课件出示句子:

  7.组织讨论:他想的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全班发表观点,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播放光合作用的视频。

  8.小结

  9.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归纳。(课件出示)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10.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说服他呢?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

  3.学生交流评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薄 『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一)学*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生字。

  1、教学“每”。

  (1)读一读拼音m7i。

  (2)同学们看老师写这个字,说说“每”的笔顺。

  (3)请同学们用手指在自己的小手心里写写这个字。

  (4)指导书写:

  师:第五笔要写在横虚线上,两点写在竖虚线上。

  中间一笔横最宽。

  生:在练*本上练一练。

  2、教学满、谢、变。

  (1)分析字形。

  如:“变”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六”字加两竖,

  下边是“又”,合起来就是变。

  (2)“满”是什么结构,哪容易写错?

  如:“满”容易写成上下结构。

  (3)写“谢”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如:中间的“身”最后一笔不出头。

  (4)“变”的点撇像什么?

  如:“变”的点撇像八字。

  (5)正确地书写这3个字。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葫、芦、言、治、慢”几个字。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字形的?

  如:

  (1)“葫”我用形声字方法来记,葫芦是植物,用草字头表示,

  “胡”表音,上形下声合起来就是“葫”。

  (2)“芦”也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

  (3)“言”用加四笔方法记,口字上面上一点和三横。

  这三横是一长,两短对整齐。

  (4)“治”用加偏旁方法记,“台”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治”。

  (5)“慢”用结构方法记,左边是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芦藤哇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说一说。

  3、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

  一、复*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3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正确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写“哇、挂”两个汉字。

  2、 学*课文的第一,第四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葫芦的可爱及葫芦枯萎的样子。

  3、 初步了解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重点:生字词、感情朗读葫芦可爱的样子和枯萎的样子;

  教学难点: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葫芦(hu lu),指名读,注意轻声

  2、 你认识葫芦吗?(出示图片,认识)

  3、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长得如何呢?咱们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朋友。

  2、 检查反馈

  分组出示:

  (1)葫芦藤(teng) 盯(ding) 邻(lin)居 哇(wa)

  ①自读,指名读,②理解意思

  (2)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了绿叶 ,慢慢地变黄

  ①自读,展示读;②感情读

  3、 过渡:这个人种的葫芦到底长得如何呢?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找出来读一读。

  三、学*课文一、四段

  (1)1、 指名读第一段,(正确、流利)

  2、从哪看出长得很好?(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学生说到了就请她上台板画,教师帮助)

  3、出示这段文字,长得多么好的一棵葫芦啊!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吗?

  学生练读,展示读,齐读

  4、 过渡:我们大家这么喜欢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他喜欢吗?从哪看出?

  5、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①理解“每天”,即天天

  ②天天都去看,而且一天还看好几次呢!

  太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了!(出示插图)

  ③他每天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你们说,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6、 过渡:可是有一天,他再去看小葫芦时,哎呀!你们看————

  (2)1、(出示枯萎的葫芦)怎么了?

  2、学生说:叶子上有蚜虫,叶子变黄,葫芦也变黄落地

  3、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指名读

  4、出示这段文字,看到这发黄的叶子,落在地上的小葫芦,这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感情朗读

  5、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观察表情)

  过渡:是啊,为什么那可爱的小葫芦会变黄落地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再学*。

  四、指导写字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的小葫芦 ——————?——————变黄、落

  这篇课文是二上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则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然后分别学*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准备第二课时再探究其缘由,学*二、三两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上下来了,我的收获很多。作为一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1、要努力在语境中落实字词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本课的几个生字,我做到了词不离句,但是却一味地由老师自己在运用着这些字词,学生呢,会运用了吗?没有。可以说,在字词教学中,我剥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的权利。

  2、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本课教学中,我以前后两段为切入口,并以两幅插图为辅助,形成鲜明的对比。应该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感兴趣的`,可是课堂中,学生对这么美的葫芦藤,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是难以入情,追其原因,是我对第一段的教学浮在了表面,那么美的描述,我没有引导学生好好的结合画面感受,因此,朗读起来的情感也是那样苍白无力,学生根本就没有体会到葫芦的可爱。以致到后面的葫芦变黄、落地也没那么大的惊奇与不解,因此也就难以体会种葫芦人那惊讶的表情,朗读自然也提不起来了。

  3、细节之处要时刻注意。本节课的教学中,有部分细节自己非常疏忽,不该犯的错误还是又出现了,比如说词语的出示,比如说对“邻居”这个词的理解,比如说对课题的引出等,小小的一个环节,却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着一个老师对一节课的把握与解读,折射着一个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驾驭与周密的考虑。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ú lu ,“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课件显示微笑的葫芦和加上拼音的葫芦二字。)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叫出来吧。(师板书葫芦图)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颗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 藤上 细长 邻居

  蚜虫 盯着 奇怪 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播放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如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水乡歌》教学设计(2课时)及反思《狼和小羊》教学设计《木兰从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册语文《可爱的娃娃》教案17 歌唱二小放牛郎《蜗牛的奖杯》说课《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黑板跑了》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6、齐读,把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7、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个别读。

  8、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9、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3、男生女生比赛读。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葫芦为什么会掉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二三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小提示:

  1)我会读: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我会说:同桌分角色练*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2、用句话说说葫芦会掉落的原因。(生答师板书葫芦叶子图。)

  3、出示课件勾画的句子,学生对照是否勾画正确。

  4、看到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请生个别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在句子前面加上语气词“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再读。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着)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7、他又是怎样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8、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9、在他的热切盼望中,小葫芦慢慢变黄了,掉落了,邻居看在眼泪,急在心里,谁读读邻居的话。用焦急的语气读。用诚恳的语气读。

  10、听到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纳闷了,说了一句什么话?个别读。分组读。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认真练*“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机灵:哎呀,不好,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啦!

  小糊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抽同学上台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头饰。

  4、采访活动: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5、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板书:联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小的不相关的的事物,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事情?

  2、“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作业: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六、板书设计:

  葫芦图------联系-----葫芦叶子图

  七、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若干葫芦贴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葫芦叶图

  《我要的是葫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懂得看问题要全面。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3.渗透学法顺序学*法。

  4.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悟出事与事有联系,句子与句子有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六张小葫芦图。

  2.一张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芦字在本文中读轻声。

  2.邻是后鼻音,要读准字音。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爱葫芦,希望葫芦快快长大?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画出描写小葫芦的词语。

  第二节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

  请六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摘一个葫芦,看一看背后的字,在黑板上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第九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9

  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弄清课题在第几小段?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范读

  全文有几小段?(四小段)

  挂板先写什么?

  葫芦开始长的怎样在第几小段?(第一小段)

  读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

  请学生读一句,说一句。

  读第一句

  什么意思?(种葫芦的人,先搭一个架子)

  板书贴葫芦架子

  读第二句

  什么意思?(细长的藤上长满了叶子。)

  长满什么意思?(特别多,茂盛。)

  板书贴叶子

  读第三句

  什么意思?(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板书贴葫芦

  读第四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喜欢小葫芦。)

  读第五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板书贴人

  我们知道这五句话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长满绿叶挂小葫芦

  (叶子)(果实)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因为藤上长满了绿叶,所以藤上挂了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板书看

  种葫芦的人每天去看什么?(去看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可爱?

  师问

  1.架上爬了什么样的藤?

  2.藤长满了什么样的叶子?

  3.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4.小葫芦长得这么好,你喜欢吗?

  导读把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种葫芦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芦,得到了吗?

  挂板再写什么?

  后来小葫芦有什么变化,在第几小段?

  读二、三段

  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板书生虫

  种葫芦的人怎么想?

  板书怕什么盯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种葫芦人的表现说明什么?(不懂叶子果实的关系。)

  师讲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果实好。

  这时候,谁来告诉种葫芦人这个道理?

  板书贴邻居

  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怎么说的?

  板书还用治要

  还用治什么意思?(根本不用治。)

  种葫芦的人这种说法,说明什么?

  (不懂叶子的重要,不听别人的劝告。)

  说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导读分角色读二、三小段

  由于种葫芦的人错了,还不听劝告结果如何呢?

  挂板最后写什么?

  结果如何,在第几段?读第四段:

  结果如何呢?

  板书变黄落了贴图

  说话:

  用因为所以说出结果如何

  (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全落了。)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以后再种葫芦怎么办呢?(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既要葫芦又要叶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读全文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事与事之间有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联系。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读生字卡片

  葫芦慢慢治

  邻居变黄自言自语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来记忆。

  芦加部首方法。户加一个草字头念l*

  组词:葫芦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个尸字头念j&

  组词:邻居

  葫形声字记忆法。草字头形旁表义,胡声旁表音。

  组词:葫芦

  治换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换成三点水念zh@。

  组词:不用治

  言部首字组词:自言自语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邻左右结构,右耳刀旁。左边容易写今。要与岭、

  领加以区分。

  组词:邻居

  慢左右结构,竖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组词:慢慢

  变又字底。注意中间两个点的写法。

  组词:变黄

  四、课后作业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可爱图上画的小葫芦真可爱。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花自言自语地()

  ()葫芦藤一个一个都()

  ()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4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

  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

  (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孩子们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二、复*生字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的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他不治,后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精读课文

  <一>、一自然段

  1.师:孩子们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生:长得很好。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6.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7.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9.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10.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4.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句)

  5.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练*.(生汇报)

  6.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7.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8. 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

  10.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11.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咱们*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生:声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12.(学生练读后汇报)

  师: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

  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四〉、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他还有谁看见了?(邻居)

  2.(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3.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课件)

  4.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5.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8.孩子们,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9.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0.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

  11.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12.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说话,总结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汇报。)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15.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该要怎样?

  五、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朋友,老师们听!

  下课,孩子们再见!

  附板书: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芦

  蚜虫

  叶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范版二年级一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段一:

  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生汇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师: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师: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师: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很大很大;

  生;长得塞过大南瓜;

  生:长得塞国大西瓜;

  生: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在这个片段中,我以文本为主,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描写葫芦的地方,先从文本中体会葫芦的可爱,训练学生的朗读,读出葫芦的可爱。再观察图片,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孩子们的朗读情绪高涨,然后进行填句子,为达到诵读的目的做铺垫。在这个片段中,我从文本到图片,从抽象到形象,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葫芦的可爱,在喜爱的情绪中展开诵读,从而也达到了积累这些优美词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那个种葫芦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开心;

  生:很兴奋;

  生:急于心切;

  我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感受来读这个句子。这样孩子们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语,又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我这一堂课中所不足的。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和朗读的氛围都很浓,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学和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个性评价,没有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即时的肯定和赞美。但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5

  一、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1.观察看图:“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观察图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学生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揭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给文中生字做上记号,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一说,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

  2.用多种形式(如卡片、抢读、轮读)检查生字读音情况,重点检查和纠正“葫”、“藤”、“盯”、“赛”、“邻”、“治”的读音。

  3.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4.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要注意鼓励学生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道理

  1.图文结合,说说开始时小葫芦长得怎样。(要反复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小葫芦开始时长得很可爱。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喜悦心情。)

  2.图文结合,说说后来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了。

  3.为什么后来小葫芦都变黄了,都落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想的话,他自言自语说的话,以及邻居劝他治虫,他不以为然回答的话,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具体环境中感悟语言。)

  4.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象,拓展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练*说话,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最后展开评价,看谁的故事编得好。

  参考资料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经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蚜虫:是一种昆虫,身体很小,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食植物的汁液,是农业害虫。种类很多,如棉蚜、烟蚜。通称腻虫。有的'地区叫蜜虫。

  ★绕口令:

  葫芦架,挂葫芦,大虎二虎一起数,

  大虎二虎抬头数。大葫芦,小葫芦。

  大虎数数有三个,一、二、三、四、五,

  二虎数数有两个。葫芦架上挂着五个小葫芦。

  ★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在那又细又长的藤上,长着许许多多嫩绿的叶子,不久开出一些雪白的小花,慢慢地花谢以后,又长出了一些小葫芦,真是可爱极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看小葫芦。有一天,他看见小葫芦长大了,可高兴了!他一边摸着小葫芦,一边说:“小葫芦呀,小葫芦,快快长,可千万别再像去年那样落了!”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有几个小葫芦颜色有点黄,仔细一看,发现叶子上长了几只蚜虫。他生气地说:“就是你们这些小坏蛋,害得我去年没有收成葫芦。今年又来了,看我怎么治你们!”于是他拿来农药,喷洒在叶子上。过了一天,当他再去看葫芦的时候,蚜虫全没有了,那几个葫芦的颜色也不黄了。风儿一吹,小葫芦摇晃着小脑袋,像在对他点头,他笑了。

  没过多久,葫芦藤上挂满了又大又嫩的葫芦。后来,他收了满满一筐葫芦,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

  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本课: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了生字新词。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是否记住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 咱们开火车读,好吗?(出示生字词卡片)

  葫芦 自言自语 挂在 慢慢地 奇怪 好哇 盯着 瓜藤

  3、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我们先来看看两幅图,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5、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着第一幅图,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2、哪两句话是描写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来。

  3、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多好哇!谁再来读一读?板书:长满了绿叶

  5、可爱的小葫芦

  6、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

  7、说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会用“可爱”说一句话?

  8、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真是太喜欢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什么意思?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那么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吗?你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二)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咱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吗?(板书:变黄都落了)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当叶子上岗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书上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语句?

  3、大家来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出示小黑板)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老师认为带“!”的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不强调学生表达的跟老师总结的一个样,只要能体会出两句话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就可以了。)

  4、种葫芦的人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只在乎葫芦,他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读得真不错!咱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

  5、当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老师认为带“?”的反问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更好一些。

  7、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8、种葫芦的人真是太糊涂了!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很替他着急,就来劝他。咱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9、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0、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8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师:小葫芦挂在藤上,风一吹,小葫芦轻轻地摇动起来,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

  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

  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

  这样(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

  6、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你会给句子排排队吗?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

  可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最后一段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情怎样?对照课文插图(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怎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在社区的植物园里或自家的花园里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学生们美好憧憬中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过渡到学*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还可以缓解学*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本课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学*“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范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背诵——齐背——点名背)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三、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四、练*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我会读”

  五、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葫芦。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讲述: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

  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看谁先读懂课文

  (1)同学们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先长满了绿叶。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3、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①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用笔画出关键词。

  ②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③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说

  ④齐读这一段课文。

  4、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过渡:是啊,同学们,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起来找找答案。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怪、慢、哇、挂)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3

  一、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准备

  1、实物:葫芦、葫芦种

  2、生字卡片

  3、动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神秘的朋友。先看它是谁?(出示葫芦)你看它,圆圆的身子细细的腰,多可爱呀!你认识这位朋友吗?(出示葫芦种)你知道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怎样结出葫芦吗?(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3、有一个人也种了一棵葫芦,可他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我要的是葫芦》

  4、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随机强调“芦”的读音

  二、 检查预*

  1、老师已经让你们提前预*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预*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齐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三、 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1、真不错,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

  2、(出示两幅插图)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吗?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4、请同学们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读课文。

  四、 学*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最后怎么样了?

  2、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3、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语句写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4、交流

  5、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呀。我们怎样读出可惜的语气呢?指读。

  五、 学*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我们从2、3自然段里面找找答案。

  2、自读,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3、全班交流。

  4、指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邻居劝他治蚜虫,他是怎么说的?

  5、交流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最后是什么标点符号?叹号该怎样读?指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句话该怎样读?

  (3)、男、女生合作完整的读。

  (4)、你认为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随机穿插叶子作用的知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这是一个反问句,我们该怎样读?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谁能把他说的话完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5)、大家说叶子上的虫需要治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怎样劝他?

  6、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7、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8、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9、小结:同学们,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不但植物是这样,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会避免犯错。

  六、 续编故事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 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蚜虫又不会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只是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咱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或者眼睛盯着大屏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可以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可是罪魁祸首。记得咱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咱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 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男生读上面的,女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咱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居。咱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可以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可以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可以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汇报)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本课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学*“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范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背诵——齐背——点名背)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三、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四、练*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我会读”

  五、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中混入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

  1、出示实物。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注意:葫芦的“芦”单独成字读第二声,但和“葫”组词时念轻声,齐读三遍。

  3、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齐读课题

  4、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复*回顾引入学文

  师: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葫芦、瓜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语、治病、每天。

  师: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咱们还要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内容学*表达

  师:这棵葫芦开始时长什么样子?(停顿)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勾出相关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一颗葫芦有这么多部分,有(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咱们一起来把这棵葫芦种起来吧。

  我们种好了一棵葫芦,也结出了像老师手中这样的小葫芦。所以那个人赞叹说-----(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生齐读。

  我们再来赞叹赞叹!男生读、女生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们对于葫芦的喜爱

  师: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会做些什么?

  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特别是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这足以说明他喜欢葫芦。所以我们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读出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度、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师:同学们,这个人他眼里只盯着葫芦,一心只盼着葫芦快长大。可是,我们再看看后来,葫芦怎么了?

  生:“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原本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生:有蚜虫

  师:种葫芦的人和邻居都看到了蚜虫,他们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读出他对虫子的满不在乎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从“盯着”这个词,我们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人的眼中只有葫芦。

  师:所以他才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们盯着大屏幕观察“盯”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评价目标一)

  现在你就是那个人,他是怎么自言自语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找几名)

  师:邻居看到蚜虫又是什么反应?

  师: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多找几名说)

  师:同学们看,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师:对了,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所以我们要读出这种语气,自己试着读出每组句子不同的语气来。展示

  师: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师:此时,看到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是什么心情?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那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真应该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我真应该快点治一治。

  师: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

  师:是啊,植物的果实和叶子是有联系的。当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毕竟一个葫芦只是一颗葫芦上的一部分。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果实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以后再遇到问题应该多听听别人说的话。

  师:是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应该呵护好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评价目标三)

  作业: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葫芦。.。.。.”根据想象,自己编写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教材说明: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二年级上P63页的一篇课文。(教材附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正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本课选自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生字和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特点: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具有初步识字、朗读和合作学*的能力,但对于学*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需要老师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尤其是认识的字特别容易混淆,很快反生。而本课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板书:葫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2、那么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呢?有个人他就种了一棵葫芦,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吧!

  二、随文识字

  1、读完后谁来说一说这小葫芦长在什么上面?(板书:葫芦藤)其中“藤”字是后鼻音,指导读准。知道葫芦藤长什么样吗?瞧,老师这就有一(棵)葫芦。(课件演示“一棵葫芦”的图片,引导:“棵”是木字旁,表示的是植物)再出示一个小葫芦,同学们这能说是一棵葫芦吗?对,这是一个葫芦。

  2、学生自由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的这棵葫芦它有着怎样的葫芦藤,怎样的叶子和小花?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的葫芦藤、()的叶子、()的小花。

  3、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葫芦的?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4、是啊!这葫芦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真有意思。(点击:“挂”)老师这也有个小葫芦,谁能帮帮我把它挂上去呢?其他小朋友注意他的动作。(引导“挂”要用手,所以“挂”字是提手旁)这个字你还会记吗?(引出:哇、蛙、洼……)师相机板书。

  5、“哇”,这是个语气助词。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语气助词吗?(啊、呀、吧、呢……)相机板书。

  6、小结:咱们能想到这么多字,可真了不起。以后我们也要多多观察,善于积累,这对我们日后的学*很有帮助。

  7、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从课文中哪句感觉到的?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个“每”字你在哪见过?如果给它加个偏旁它会变成什么字?(引出:霉、海、梅、莓……)指导读该句。

  8、还有哪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呢?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从哪个字、词或句感受到了他十分喜爱这些小葫芦?

  A、“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大南瓜有多大?学生比划一下。那赛过大南瓜又有多大呢?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可加上动作。

  B、“快长啊,快长啊!”

  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C、“盯”字。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演一演,该怎么看这个小葫芦才叫“盯”?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其他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盯着这葫芦看,并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引出:要用上眼睛所以这个字是目字旁)再次齐读该句。

  9、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10、现在你们就是那种葫芦的人,自己和自己小声地说一说吧!接着,老师读该句的旁白,同学们边盯着这葫芦边自言自语的说。

  11、(播放课件:蚜虫的图片)糟糕,叶子上开始生蚜虫了,那些可怕的蚜虫顺着藤慢慢地爬了上去,而且越来越多。这些可怜的绿叶就这样被蚜虫一口一口的撕咬着,在他们的身体上已逐渐形成了多少千疮百孔!而这种葫芦的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当他起先看到叶子上出现一些蚜虫时他的反应如何?(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2、看到这样,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者你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焦急吗?那你会怎么说或者怎么做呢?同桌之间互演。之后汇报练*成果。

  13、书上也有一个好心人来劝说他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这个好心人是谁呀?(课件出示:邻居)如果把“邻”字的偏旁去掉是个“令”字,这个基本字它还可以跟其他哪些偏旁交朋友?(随机出示字卡:令、零、铃、玲、领……)这个基本字和大多数偏旁加在一起组成新字后他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咦,这和邻居的邻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它是前鼻音)齐读词语三遍:邻居。

  14、邻居是什么意思?(住处附*的人家)这位同学就坐在他旁边的位置。这叫……(邻座),隔壁班叫(邻班),在我们附*的国家叫(邻国)

  15、对于邻居好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谁能给他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齐读这两句话。

  16、叶子上的虫就真的不用治吗?(课件出示:文中两副插图,形成对比)你发现了有些什么变化?学生自由说。

  17、为什么这些长得好好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学生自由说。

  观看动画:养分传送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葫芦的生长和它的根、叶是密不可分的,它要靠根、叶给它传送养分)所以叶子都被蚜虫吃掉了,小葫芦还能长得成吗?

  18、当种葫芦的人看到那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全都落了,他的心情会怎样,你能感受到吗?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时如果叶子上又出现了蚜虫,他会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语文这个基础,而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但是面对繁重的识字任务、繁琐的识字,怎样省时高效地使学生掌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再如:教学生字“邻”时,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换哪些偏旁,学生回答有“领、零……”然后通过字卡演示出他们的读音。很快他们就发现“令”这个基本字和大部分偏旁交朋友时都是后鼻音,而邻居的“邻”却是前鼻音。当学生对该字的特殊读音有了认识后,再通过扩词“邻座、邻国”等来加深对义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部分生字还可以让学生多组词从而加深对义的理解。而且在教学中,学生随时都可能有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好。我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磨练,并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课文第1至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这个词谁会念?

  húlu

  葫芦

  葫芦的“芦”单个字读第二声,可以组词“芦苇、芦花”,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

  2.你们认识葫芦吗?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作补充,如葫芦嫩时可以用来做菜;老了之后掏空内部,可以作为容器来装东西,如制作成酒葫芦用来装酒;还可以制作成工艺品、乐器等。

  3.认识“葫芦藤”。

  课件中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教师指着葫芦藤)这是葫芦的什么?提醒学生读好“藤”字。

  4.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和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突出“我要的是——葫芦”。

  5.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谁要的是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下列生字,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谢/蚜/盯/啊/赛/感/怪/慢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生汇报识字效果时,教师相机激励,并鼓励他们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

  (1)“蚜”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盯”是目字旁,和眼睛有关,演演这个动作。“怪、慢”是竖心旁。“感”是心字底,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2)“赛”与“寒”进行比较识记。

  (3)“啊、谢”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再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5.反馈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抓住首尾,变序研读。

  1.学*第1自然段的第1~3句。

  (1)课件出示课文第1~3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葫芦图(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动笔画出短语并课件出示: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样。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课件出示:

  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2.学*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四、抓住尾段,了解结局。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课件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五、指导书写,练*写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其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包括5个左窄右宽,1个左右等宽。另外1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独体字。

  (2)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其中“邻”左右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范写“谢”字,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棵”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盯”字横画间距均匀,“丁”的横较长。“治”左窄右宽,下部的“口”稍扁。“怪”左边宜窄长,右边“又”横撇、捺盖住下部。

  (3)练*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范写“想”,学写“言”。

  (1)教师范写“想”字,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写时注意“左点卧钩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言”字第一笔的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一笔最长,要写得长而*正,盖住下面的笔画。

  (3)学生练*书写,教师辅导。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不同语气。

  3.学*课文第2、3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复*导入。

  1.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老朋友,你能准确又亲切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你能找来恰当的词语跟它们做朋友吗?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小结:美好的'语言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把你对这棵葫芦喜爱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二、探究原因,朗读感悟。

  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为什么会落了呢?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吧!请你把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4.“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朗读第1句话。

  4.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盯”?(睁大眼睛,一直看着一个地方,比“看”更进一步。)

  他盯着小葫芦,在想什么?(有蚜虫,关小葫芦什么事啊!小葫芦,快点长吧!)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声音能读高吗?

  练读句子。(自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邻居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

  6.面对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想的?(感到很奇怪)

  (1)“感、怪”都是生字,我们常常说“感觉”,是哪里感受到的?(心)“奇怪”呢,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心)所以“感、怪”都跟心有关,种葫芦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课件出示句子:

  7.组织讨论:他想的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全班发表观点,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播放光合作用的视频。

  8.小结

  9.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归纳。(课件出示)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10.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说服他呢?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

  3.学生交流评价。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说话: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那个人喜欢他的小

  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读。他为什么喜欢?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10、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说说你觉得他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四、扩展理解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

  一、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准备

  1、实物:葫芦、葫芦种

  2、生字卡片

  3、动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神秘的朋友。先看它是谁?(出示葫芦)你看它,圆圆的身子细细的`腰,多可爱呀!你认识这位朋友吗?(出示葫芦种)你知道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怎样结出葫芦吗?(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3、有一个人也种了一棵葫芦,可他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我要的是葫芦》

  4、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随机强调“芦”的读音

  二、 检查预*

  1、老师已经让你们提前预*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预*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齐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三、 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1、真不错,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

  2、(出示两幅插图)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吗?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4、请同学们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读课文。

  四、 学*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最后怎么样了?

  2、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3、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语句写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4、交流

  5、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呀。我们怎样读出可惜的语气呢?指读。

  五、 学*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我们从2、3自然段里面找找答案。

  2、自读,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3、全班交流。

  4、指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邻居劝他治蚜虫,他是怎么说的?

  5、交流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最后是什么标点符号?叹号该怎样读?指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句话该怎样读?

  (3)、男、女生合作完整的读。

  (4)、你认为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随机穿插叶子作用的知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这是一个反问句,我们该怎样读?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谁能把他说的话完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5)、大家说叶子上的虫需要治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怎样劝他?

  6、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7、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8、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9、小结:同学们,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不但植物是这样,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会避免犯错。

  六、 续编故事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学──发现与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自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初衷是想在*淡中学文、悟理,同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来组织教学。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处:

  一、虽然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了蚜虫,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对学*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课堂上当展示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资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资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这可能是低年级的缘故吧。今后在资料的查找筛选上该怎样指导呢?值得思考。

  二、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花的时间多了,挖的太细,后面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和拓展续编时显得时间不够,草草收场。今后教学时在时间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学生的朗读有点拖沓,不知是否是因为换了环境的缘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1、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语句)

  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师范读后,

  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就必须要能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会读:

  第二关、会演:

  第三关、会说:

  2、第一关小组学*后交流。

  (1)第一关:哪一组来读读“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

  (2)勾对的举手。

  (3)小组分角色读

  (4)不读叙述性语言之解读对话能行吗?

  (5)我有几个句子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大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

  3第二关:会演,小组演了后交流。

  (1)刚才各个小组都演得很热烈,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假如你是叶子,你有什么话要对种葫芦的人说?

  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

  4、第三关、会说。小组讨论后交流。

  (1)葫芦为什么会掉呢?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说:“ ”

  三、小结

  是呀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联系的,比如()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想象拓展。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

  │ │

  ↓联系↓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ú lu,“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课件显示微笑的葫芦和加上拼音的葫芦二字。)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叫出来吧。(师板书葫芦图)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颗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藤上细长邻居

  蚜虫盯着奇怪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播放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如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水乡歌》教学设计(2课时)及反思《狼和小羊》教学设计《木兰从军》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册语文《可爱的娃娃》教案17歌唱二小放牛郎《蜗牛的奖杯》说课《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黑板跑了》教学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6、齐读,把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7、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个别读。

  8、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9、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3、男生女生比赛读。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葫芦为什么会掉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二三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小提示:

  1)我会读: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我会说:同桌分角色练*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2、用句话说说葫芦会掉落的原因。(生答师板书葫芦叶子图。)

  3、出示课件勾画的句子,学生对照是否勾画正确。

  4、看到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请生个别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在句子前面加上语气词“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再读。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着)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7、他又是怎样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8、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9、在他的热切盼望中,小葫芦慢慢变黄了,掉落了,邻居看在眼泪,急在心里,谁读读邻居的话。用焦急的语气读。用诚恳的语气读。

  10、听到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纳闷了,说了一句什么话?个别读。分组读。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认真练*“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机灵:哎呀,不好,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啦!

  小糊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抽同学上台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头饰。

  4、采访活动: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5、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板书:联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小的不相关的的事物,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事情?

  2、“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作业: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六、板书设计:

  葫芦图------联系-----葫芦叶子图

  七、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学*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1、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课件出示语句)

  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师范读后,

  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就必须要能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会读:

  第二关、会演:

  第三关、会说:

  2、第一关小组学*后交流。

  (1)第一关:哪一组来读读“种葫芦的人” 所想所说的句子。

  (2)勾对的举手。

  (3)小组分角色读

  (4)不读叙述性语言之解读对话能行吗?

  (5)我有几个句子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大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

  3 第二关:会演,小组演了后交流。

  (1)刚才各个小组都演得很热烈,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假如你是叶子,你有什么话要对种葫芦的人说?

  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

  4、第三关、会说。小组讨论后交流。

  (1)葫芦为什么会掉呢?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说:“ ”

  三、小结

  是呀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联系的,比如( )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想象拓展。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 妈听。

  板书设计:

  叶子 葫芦

  │ │

  ↓ 联系 ↓

  长虫────→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

  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本课: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了生字新词。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是否记住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 咱们开火车读,好吗?(出示生字词卡片)

  葫芦 自言自语 挂在 慢慢地 奇怪 好哇 盯着 瓜藤

  3、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我们先来看看两幅图,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5、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着第一幅图,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2、哪两句话是描写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来。

  3、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多好哇!谁再来读一读?板书:长满了绿叶

  5、可爱的小葫芦

  6、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

  7、说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会用“可爱”说一句话?

  8、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真是太喜欢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什么意思?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那么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吗?你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二)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咱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吗?(板书:变黄都落了)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当叶子上岗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书上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语句?

  3、大家来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出示小黑板)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老师认为带“!”的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不强调学生表达的跟老师总结的一个样,只要能体会出两句话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就可以了。)

  4、种葫芦的人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只在乎葫芦,他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读得真不错!咱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

  5、当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老师认为带“?”的反问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更好一些。

  7、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8、种葫芦的人真是太糊涂了!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很替他着急,就来劝他。咱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9、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0、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6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

  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

  (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孩子们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二、复*生字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的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他不治,后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精读课文

  <一>、一自然段

  1.师:孩子们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生:长得很好。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6.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7.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9.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10.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4.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句)

  5.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练*.(生汇报)

  6.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7.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8. 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

  10.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11.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咱们*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生:声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12.(学生练读后汇报)

  师: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

  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四〉、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他还有谁看见了?(邻居)

  2.(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3.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课件)

  4.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5.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8.孩子们,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9.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0.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

  11.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12.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说话,总结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汇报。)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15.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该要怎样?

  五、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朋友,老师们听!

  下课,孩子们再见!

  附板书: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芦

  蚜虫

  叶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范版二年级一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段一:

  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生汇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师: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师: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师: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很大很大;

  生;长得塞过大南瓜;

  生:长得塞国大西瓜;

  生: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在这个片段中,我以文本为主,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描写葫芦的地方,先从文本中体会葫芦的可爱,训练学生的朗读,读出葫芦的可爱。再观察图片,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孩子们的朗读情绪高涨,然后进行填句子,为达到诵读的目的做铺垫。在这个片段中,我从文本到图片,从抽象到形象,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葫芦的可爱,在喜爱的情绪中展开诵读,从而也达到了积累这些优美词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那个种葫芦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开心;

  生:很兴奋;

  生:急于心切;

  我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感受来读这个句子。这样孩子们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语,又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我这一堂课中所不足的。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和朗读的氛围都很浓,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学和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个性评价,没有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即时的肯定和赞美。但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说一说。

  3、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

  一、复*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的小葫芦()地说

  ()的小花()地变

  ()蚜虫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9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2.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后来葫芦的叶子上(),这个人不去(),最后葫芦都()。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不治↘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0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1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出示两幅图,比较,学生说话。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

  学生读书,指名说出自己找到的。

  1、学*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

  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

  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四、课堂小结:

  师: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 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蚜虫又不会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只是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咱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或者眼睛盯着大屏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可以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可是罪魁祸首。记得咱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咱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男生读上面的,女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咱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居。咱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可以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可以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可以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懂得看问题要全面。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3.渗透学法顺序学*法。

  4.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悟出事与事有联系,句子与句子有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六张小葫芦图。

  2.一张教学用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芦字在本文中读轻声。

  2.邻是后鼻音,要读准字音。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后来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爱葫芦,希望葫芦快快长大?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画出描写小葫芦的词语。

  第二节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

  请六位同学到前面来,每人摘一个葫芦,看一看背后的字,在黑板上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第九课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9

  我要的是葫芦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弄清课题在第几小段?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范读

  全文有几小段?(四小段)

  挂板先写什么?

  葫芦开始长的怎样在第几小段?(第一小段)

  读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什么意思?

  请学生读一句,说一句。

  读第一句

  什么意思?(种葫芦的人,先搭一个架子)

  板书贴葫芦架子

  读第二句

  什么意思?(细长的藤上长满了叶子。)

  长满什么意思?(特别多,茂盛。)

  板书贴叶子

  读第三句

  什么意思?(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板书贴葫芦

  读第四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喜欢小葫芦。)

  读第五句

  什么意思?(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板书贴人

  我们知道这五句话的意思,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长满绿叶挂小葫芦

  (叶子)(果实)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说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因为藤上长满了绿叶,所以藤上挂了小葫芦。)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板书看

  种葫芦的人每天去看什么?(去看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怎么可爱?

  师问

  1.架上爬了什么样的藤?

  2.藤长满了什么样的叶子?

  3.开出什么颜色的花?

  4.小葫芦长得这么好,你喜欢吗?

  导读把喜欢的心情读出来。

  种葫芦的人一心想得到葫芦,得到了吗?

  挂板再写什么?

  后来小葫芦有什么变化,在第几小段?

  读二、三段

  小葫芦有什么变化?

  板书生虫

  种葫芦的人怎么想?

  板书怕什么盯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种葫芦人的表现说明什么?(不懂叶子果实的关系。)

  师讲

  植物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果实好。

  这时候,谁来告诉种葫芦人这个道理?

  板书贴邻居

  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怎么说的?

  板书还用治要

  还用治什么意思?(根本不用治。)

  种葫芦的人这种说法,说明什么?

  (不懂叶子的重要,不听别人的劝告。)

  说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导读分角色读二、三小段

  由于种葫芦的人错了,还不听劝告结果如何呢?

  挂板最后写什么?

  结果如何,在第几段?读第四段:

  结果如何呢?

  板书变黄落了贴图

  说话:

  用因为所以说出结果如何

  (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所以小葫芦变黄,全落了。)

  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以后再种葫芦怎么办呢?(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既要葫芦又要叶子。)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读全文

  小结:通过课文的学*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生活中事与事之间有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有联系。

  三、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读生字卡片

  葫芦慢慢治

  邻居变黄自言自语

  二、找出哪些字可以用学过的方法来记忆。

  芦加部首方法。户加一个草字头念l*

  组词:葫芦

  居加部首方法。古加一个尸字头念j&

  组词:邻居

  葫形声字记忆法。草字头形旁表义,胡声旁表音。

  组词:葫芦

  治换部首方法。抬提手旁,换成三点水念zh@。

  组词:不用治

  言部首字组词:自言自语

  三、找出易错难写的字邻左右结构,右耳刀旁。左边容易写今。要与岭、

  领加以区分。

  组词:邻居

  慢左右结构,竖心旁。右中象四不是四。

  组词:慢慢

  变又字底。注意中间两个点的写法。

  组词:变黄

  四、课后作业

  1.造句

  每天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可爱图上画的小葫芦真可爱。

  2、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花自言自语地()

  ()葫芦藤一个一个都()

  ()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lu(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ulutengxiezhi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adingsaili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葫芦剧团"

  20xx—11—4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出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板书:小葫芦图叶子图

  恭喜大家2

  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

  B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

  (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师:什么、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

  (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师:"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我错了。(摸脑袋、低下了头。)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生:他错在只顾葫芦、不管叶子。

  生:他不明白葫芦和叶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板书:联系)

  生: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葫芦是互相联系的。我以后要多看书、多听别人劝告……

  师掌声)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

  师小结。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lu(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ulutengxiezhi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adingsaili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葫芦剧团"

  20xx—11—4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团长、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出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板书:小葫芦图叶子图

  恭喜大家2

  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

  B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

  (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师:什么、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

  (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师:"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我错了。(摸脑袋、低下了头。)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生:他错在只顾葫芦、不管叶子。

  生:他不明白葫芦和叶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板书:联系)

  生: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葫芦是互相联系的'。我以后要多看书、多听别人劝告……

  师掌声)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

  师小结。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1、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课件出示语句)

  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师范读后,

  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就必须要能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会读:

  第二关、会演:

  第三关、会说:

  2、第一关小组学*后交流。

  (1)第一关:哪一组来读读“种葫芦的人” 所想所说的句子。

  (2)勾对的举手。

  (3)小组分角色读

  (4)不读叙述性语言之解读对话能行吗?

  (5)我有几个句子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大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

  3、第二关:会演,小组演了后交流。

  (1)刚才各个小组都演得很热烈,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假如你是叶子,你有什么话要对种葫芦的人说?

  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

  4、第三关、会说。小组讨论后交流。

  (1)葫芦为什么会掉呢?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说:“ ”

  三、小结

  是呀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联系的,比如( )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想象拓展。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 妈听。

  板书设计:

  叶子 葫芦

  │ │

  ↓ 联系 ↓

  长虫────→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字词教学要扎实

  1、识字方式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前提。对于识字教学,有的生字可以跟学*课文相结合。如在学*“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有的用猜字谜的形式巩固识字,如“邻”、“盯”。最后的生字教学环节比较有新意,学生在全面回顾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后自然引出写字教学,教学过程显得比较自然。

  2、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读的层次,读通——读懂——读透。读通就是要求学生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读懂就是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去读,并能边读边思考,读透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片段读,加深课文理解,体会语言文字优美之处,并且读的形式多样。

  我一共设计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读:1、第一次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向遍,第二次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2、指名读出葫芦样子的句子,边读边想。3、指名读,读后师生一起进行评价。4、同桌互读,读出喜爱的事情,5、默读课文,思考:种葫芦人的最后得到了吗?6自由读,读出伤心,7、齐读课文。读好后,我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这样使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主动学*,积极接受;在教学中我还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好句子、好词语积累,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这条线。《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多处采用情境创设法:

  1、想象法创设情境

  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可爱”“挂”等词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生:我看到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他的小葫芦。

  生:我看到了藤上长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小葫芦很可爱?

  生:我从“挂”字看出小葫芦很可爱,因为“挂”字让我感觉葫芦好像在风中摇动,一蹦一跳,十分可爱。

  通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

  2、角色体验创设情境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拿出一个小葫芦)那个人是怎样看着他的小葫芦的?

  生:(做出一动不动的样子)看着小葫芦。

  师:你为什么这样看呢?

  生:书上说那个人盯着小葫芦,所以要一动不动地看。“盯”就是一动不动地看。

  师:是啊,上课时,同学们都盯着黑板。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葫芦,谁来表演一下?

  生:(盯着小葫芦)说……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急,希望我的小葫芦快快长大。

  师:那么你会怎样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

  师: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对谁说的?

  生:对葫芦说的。

  生:对自己说的。

  师:你从哪知道的呢?……

  师: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我们称为“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在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抓住描写葫芦前后变化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识字教学在整个课时中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朗读、理解比较急,比较浅。在读的指导过程中,老师没有尊重的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体会向处心情的地方,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老师迁强地让孩子去达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去探究,让孩子“我口表我意会更好。由于前面的识字教学时间花得过多,导致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流于形式,不够落实;朗读对象狭窄,没有让大多数同学得到锻炼;

  总之,很多不足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正与完善,还需不断学*,争取进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2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但用“挂”比“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十分集中地看,用“盯”突出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种葫芦的人盯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给叶子治病,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段与第四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顾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教学过程中,我试图通过“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师确定学*的内容和进度,让学生自己学,对学生的学给予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根本性地位。

  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预*:学*生字,通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感受语言的朴实,用词的准确。会写八个生字。

  第二课时:结合课文插图继续学*课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事物的变化。理解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与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心得与经验。

  做得较成功的地方有:教案设计符合孩子的学*特点与学*规律,脉络清晰,容易操作,让人感觉语文就是要这样简简单单地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表现得很从容,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之上。因为整结课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学生推向“舞台”,因此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效果很好,小组成员敢说敢评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整个学*过程中,我也将小组学*作为训练重点,通过各种互动,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学生的小组展示还是要移到台前,那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小培养从容淡定的说话*惯。小组合作时各组员的职责还需要更细化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中,不放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在学*中还可以更放手一些,充分信任学生,并为其创设更和谐的学*环境。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3

  本课学*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在于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观察法、范读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插图入手学*第一自然段,然后导出第四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在第2课时再学*二、三两段,探究其缘由“葫芦为什么落了”。这篇寓言,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孩子们喜爱。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对比插图,产生疑问。

  1.谁能用刚才读过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借助第一幅图,回忆一下,这棵葫芦是什么样的?2.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看第二幅图)3.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资源,结合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抓住题目,探究原因。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似乎已经明白: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但是在后面的学*中,我发现学生心中有一个疑惑——“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因为孩子们和那个种葫芦的人一样不懂植物的果实和叶子之间的关系,这恰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中重要词句,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以读悟文,品析词句。本课学*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同时,我还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间包含着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结尾通过编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性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5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主要是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今天我用两节课的时间把这一课讲完。两节课下来,我对自己的教学很满意。主要亮点有:

  一、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长”“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并告诉孩子们在今后的写话中要努力去运用这些积累的词语。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学生在初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我问他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我朗读最后一段,导出“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既然喜欢葫芦,葫芦却落了,那个人在做什么?”通过师生质疑,引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让学生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得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人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然后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想象自己就在跟自己说,“快治一治”读出邻居劝告时很着急,“奇怪”读出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孩子们在理解了意思后,读的有声有色,尤其是表情,很丰富,语调也很到位。

  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让孩子们想象说话。如:“当看到葫芦都落了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生字的认识,只要靠小组内死记,多读的方法,还不能做到让孩子们轻松认字的目标,还需要多加磨练,多多汲取其他老师好的做法。教与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希望经过努力,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这个灵动而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6

  一节课下来,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字词的落实,朗读的提升,还有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字词方面,应该说还是挺扎实的,落实的也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方面,创设一个悬念,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理清思路;包括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都还是比较有实效性的。但就从这堂课而言,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评价,包括师对生、生对生的评价。比如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的时候,指名分自然段来朗读,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读的好一些,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就像读第二段的那位学生,读的时候一字一字顿开,且有拖音现象,以至班上其他的同学都在取笑他的朗读。但是实际上,这个孩子在读的过程当中,虽然是一字一顿,可他的字音都读的非常准,假如此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这一点,自己来做评价,鼓励说:“你看这个小朋友读的多努力,他非常努力的想把这一段读好,老师发现,虽然他有些字读的中断了,但是他每个字音都读的非常准,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相信教师这样的引导也能为其他学生启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不要老把眼睛盯着别人的短处,尽挑缺点,而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别人的长处,发现他人的优点。教师始终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我们检查读文的目的不是随意找几个人把每个自然段读一遍下来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读正确、读熟练,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应该马上就停下,也不要急着读第二句,而是应该先把其他的放一放,让学生再练着去读一读。因为是第一课时,完全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练*时间。比如难读的这一段可以让学生再读一读,读了之后教师再请几个孩子读,或者就刚才的这个孩子再读一读,也可以我读一句你读一句的大家一起练着读一读等等。只要能让这个孩子的朗读有个很明显的提高,从不会读,通过教师的启发,会读了,读好了,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精彩之处。

  二、朗读,尤其是指导朗读中所采用的策略和形式。比如在检查生字词这一环节中,教师小黑板出示带拼音词语:(长满了??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自言自语)其他简单的词语孩子们读的都挺不错,但其中“葫芦藤”这个词语比较难读,不少小朋友都把“葫芦藤”读成了“葫芦——藤”,一点也不连贯。我通过课件展示葫芦藤,并且代入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中再去读一读,这样就一定可以把这个词语读正确,读熟了,也就把后来学生在读文时遇到的困难提前解决了。而这也正体现了我们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词不离句”,再比如词语“自言自语”,就可以代入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中去,理解“盯着”,读出“自言自语”,像这样不是孤立的去学*词语,而是把词语放到句子里去读,先把带这个词语的句子读通了,再去读文章,那么相信后面的朗读效果会更好。因为,孩子并不是词读好了,一个句子就能读的好的,还需要连在一起多读,多练。再比如这堂课的整个设计中,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两幅图,自己发现有什么不懂或者不一样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找到描写这两幅图的句子读一读。首尾对比,造成悬念。再让学生去研究课文,结合课文,让他们去读,但在读的过程中,朗读的策略显得有些单调,不够丰富。本课教学中教师是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一些中点词语,让学生自己把他读出来,让大家去感受。但是有时候对于低年纪的学生,教师可以更明确些,比如在学*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时,教师可以直接读成“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了小花”,这时,肯定会有学生指正老师读错了,于是师生共同探讨老师哪里读的和课文中不一样呢?细长的,把葫芦藤的样子读出来了,长满了绿叶,写出了整个葫芦藤满满的都是绿叶,多漂亮多美啊!

  绿叶的葫芦叶中还点缀着雪白雪白的小花,多美啊!像这样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指导让学生自己圈一圈,画与画,并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或者,教师故意把这句话错读漏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你们把哪个词语圈出来,再把这个词语去掉来读读这个句子,和原来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自己去说。这是朗读教学中的一重策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不仅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还要想象人物的心理。教师可以用一些语言来渲染,如:“细长葫芦藤长满了绿叶,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多么漂亮多么美丽啊!看,这时,种葫芦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再如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的学*中,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句子的语言现象。文中连用了两个“快长啊快长啊”和“我的小葫芦”,这里就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语气,文中为什么连用两个快长,快长啊?他当时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学生一定会说“他着急啊”,是啊,他非常急切的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恨不得巴不得小葫芦怎么样?学生马上就会接“巴不得马上长大,马上吃掉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是啊,简直迫不及待,简直都等不及了,把这种感觉说出来。这样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读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任务语言及人物当时的心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学生发现了的,我们就要引着学生去探究,学生没有发现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充分的感悟体会,真正使朗读得到提升,使朗读到位。再者,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更加的抑扬顿挫,比如该夸张的地方就应该夸张,“快长啊快长啊”这一句,教师就应该用范读去体现,他是多么的希望小葫芦能够快长,巴不得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到小葫芦长的象大南瓜一样,恨不得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所以,在朗读上,教师还应该更下功夫,不仅注重朗读,也注重策略,使朗读指导更上一层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7

  《我要的是葫芦》主要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因没有及时医治叶子上的蚜虫,导致他种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对这篇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以及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我运用谜语导入,为使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识字环节创设一个“葫芦园摘葫芦”的情景,自由识字并口头组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识字组词并领读,个别学生分析字形,之后就读词语,在这里应该渗透识字方法,归类识字:比如“葫、芦、藤”三个字,都带有草字头,你还能说出带有草字头的字吗?再比如“邻”字组词时,同学们说“铃铛”一词,我只是在读音上作了区分,没有在字形上作辨别。写字指导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字写得太小。在“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问题中,对孩子要求过高,应该是课件出示一个特定的格式。语文课要有读书声,而在这堂课学生读的少,这样也很难充分感悟,教师也应该示范读,传授更多的朗读技巧。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积极性很高,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养成*惯。还有就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学语言的再精炼,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一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一些。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8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一读再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因我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所以孩子们在课堂上学*气氛活跃,灵感不断迸现,教学活动是相互的,教师与学生的活跃思维相互感染,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9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14课,这是一篇寓言性质、趣味地介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懂得葫芦的生长规律,一味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新课标强调,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本课要写的生字比较有规律,因此,我引导学生对本课要写的子进行仔细观察。比如:观察生字的'结构。相同偏旁的字:怪、慢;相同部件的字:挂、哇;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然后再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进行练写、评议。

  同时,还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让学生逐步品味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到学生,“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错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到(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

  改进之处,教学评价还要继续到位,有时为了赶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地评价,不利于课堂问题的生成,应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引导学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10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怎样在开头就抓住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葫芦吗?

  生:见过!

  师:那你们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生:我在农村农民伯伯的.菜园里见过的!

  生:我通过看动画片《葫芦兄弟》知道的。

  生:我在百科全书里看到过。

  生:… …

  师:哪位小朋友能把你见过的葫芦画到黑板上呢?

  (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老师请了其中一位画一画。)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葫芦吧!(稍停)当你们看到葫芦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生:我会想到酒,因为古代的人经常用它来装酒的!

  师:你懂的可真多呀!

  生:我会想到小提琴,因为它的形状和小提琴很像。

  师:你真注意观察,不错!

  生:老师,我看到它我能马上想到《葫芦兄弟》里怎么演的,嘿嘿!

  生:… …

  师:那这么可爱的葫芦你想要吗?

  生:要!

  师:不光小朋友们喜欢这葫芦,还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他就说:“我要的是葫芦。”

  (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吧!(齐读)小朋友们,我有一地方要考考大家,这“葫芦”应该怎么读啊?

  生:应该读轻声。

  师:真谢谢你,我知道了这里“葫芦”应该念轻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吧!

  生:葫芦。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一次吧!(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我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呢?

  生: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生:… …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 …

  教学反思: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一个好的开头是非常必需的,一堂课也是如此。如果在导课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想听下去的欲望,那你的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请他们画葫芦,动静结合,让他们觉得课堂有意思;鼓励学生质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课文,更有目标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11

  《14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结果小葫芦掉光了。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一、抓关键词,注重积累

  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细长”“长满””、“绿”“几朵”“雪白”“挂”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以读品文,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三、依托文本,启发想象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几个情景:在教学“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情景时,心里会想什么?”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设计用“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这样的句式来说。最后,设计了一个语言拓展训练:“第二年春天,那个年轻人又种了一棵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依托文本,发挥想象,都能有话说,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12

  新学期的工作刚步上正轨,教研课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在经过一轮教研课的研讨后,我想,究竟怎样才能使我们二年级语文组的研讨更具实效,更有价值呢?田才老师点醒了我,她说:“不如我们来同课异构,或两个人上一篇完整的课文吧,这样也许我们的研讨会更有意义哦!”于是,和刘婷满老师商量共同完成《我要的是葫芦》的两个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光了。在反复研读教材之后,我和刘老师商定好两个课时分别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她负责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1、4自然段,学*这两段中要认的字,会写“每”、“棵”、“挂”、“哇”四个字,通过朗读体会明白葫芦开始长什么样,结果怎么样,并留下悬念:为什么会这样。而我的第二课时则接着刘老师的悬念展开,引导学生带着“葫芦为什么都落了?”这个问题进入第2、3自然段的学*,认识这两段中会认的字,会写“言”、“治”、“怪”、“慢”,并通过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堂上我始终以尊重孩子,激发孩子个性思维为基准,以读代讲,将识字写字巧妙地融入在学生的读与悟中。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很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我很鼓励孩子对文本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所想所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人的无知与不听忠告,导致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这时候,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读,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让孩子的思维也就得到发展,在此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然后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指导朗读。

  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仍在识字写字、词句中,我在设计如何将要认要写的字融入情境、不脱离文本时是动了一些脑筋的,而对“盯着”、“自言自语”、“奇怪”等词的突破也花了心思,再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突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感受文本,也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所以,当我拿出葫芦道具,孩子们便情不自禁地做出动作、表情,甚至略显激动夸张的语气,实质上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关于生字的书写,我本堂课要书写的四个生字中,“言”、“治”都是比较简单的,“怪”也不难,最需要细致指导的是“慢”,然而,因为时间把控得不够好,“慢”的教学没有完成,在即将教“慢”字的书写时,下课铃响了,考虑到“慢”是本课中最难写最易错的字,为了让孩子们第一印象深刻,我果断放弃了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仓促完成的想法,对孩子们说:“慢这个字很重要,老师要留着慢慢教。”此外,我们班小组合作学*实际上已经像模像样了,但我却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上台展示。我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精炼,问题的指向性要更明确,语言的目标性要更明了。

  一堂课总会或多或少有些遗憾,但我仍非常高兴,因为孩子们的表现太棒了。*日里一贯优秀,发言积极的孩子自然不必说,始终是主力军,最令我欣喜和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时调皮捣蛋,听课不怎么认真的孩子,*时从不发言,性格内向,很少出声,缺乏自信的孩子都举起了他们的小手,并有精彩的课堂生成,他们也融进了课堂,融入了文本,这让我兴奋了很久。

  感谢孩子们,也感谢我办公室的同事们,她们给我宝贵的意见,下班后陪伴我做课件,不断地鼓励我,教育路上,我们和孩子们一样,都在不断成长,成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13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言自语”,这个学生由于预*不够充分,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于是我就拿出一个小葫芦,对这个学生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吧?”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做出盯着小葫芦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做出了一动不动的样子,但没有做出自言自语的样子,表现种葫芦的人着急的心情,然后我顺势指导他们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这句话,然后我再问那位学生,“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在对谁说的?”学生们纷纷说:“对葫芦说的”“对自己说的”,在其他学生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现出了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在学生的掌声中走下了台。我就抓紧机会说:“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

  “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学生对自言自语这个词语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理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表演,不但这个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14

  聋校语文教学目的是力图通过音、字、词、句、文等内容的学*,培养聋生听(专指有残余听力的聋生)、看(看话)、读、写、理解与表达语言的能力。而聋童由于听力缺陷以及语言能力的未适时开发,导致其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有相当的难度,同时制约了他对周边人、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影响了自身个性的健康、常态发展。在*几年的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尝试把普通学校新课改中所提倡的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在参与、活动和体验中,活泼、积极、主动地学*的理念融合在我和孩子们的语文课堂中,让聋哑孩子在快乐中学*语言,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在参与中培养主动学*的精神。

  下面,我以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第17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聋校课改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种了一颗葫芦,只想着葫芦快快长大,却不懂得要勤于管理,最后葫芦都脱落了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聋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以此理解和把握故事所折射出的深刻的寓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逐字逐句的讲,学生逐字逐句的啃,字句的意思容易明白,故事的内容也不难掌握。但是,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

  被动,孩子们缺乏主动学*的愿望,文章理解得支离破碎,不能够走进人物内心,更难以理解文章寓意。在这篇课文的处理中,我采用“把教室变成剧场,让大家成为导演和演员,师生共同讲、读、导、演”的教与学的方法来突破。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的生字词语,也自己尝试着阅读了课文,现在谁能够把课文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课的开始,首先给孩子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一个主动参与的态度投入课堂。)”

  生:轮流开火车读。

  (读完之后,师生共同指正、评价、肯定。把评价的权利也交给孩子,让他在给别人指出错误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知识点的强化。)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在读的时候,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年轻人种葫芦;葫芦很好玩,我喜欢;葫芦最后都落了…… (请孩子们自由表达,各抒己见,老师则同其他同学一起,及时肯定和欣赏每一位同学的见解。)

  师:你们都读得很用心,想的也非常好。那谁能告诉我,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最后都落了?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年轻人的庭院吧!

  (同学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大致情节。老师再把关键性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孩子们的兴趣进入下一个环节。)

  接下来,老师随手在教室的`地板上画了一幅图:一个古代的小庭院,一个葫芦架,挂满了可爱的小葫芦。老师则摇身变成了一个手拿香扇、悠闲懒散的古代书生。

  生:全都哈哈哈地乐了,马上把教室变成了古代的小庭院,把自己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而且跃跃欲试。

  (这幅图不是画在纸上,也不是画在黑板上的,而是画在教室的地板上,这样营造出的就是一幅立体的场景:一个小院落,一架可爱的小葫芦,一个悠闲的古代年轻人。聋哑孩子由于听觉能力的丧失,促成了视觉捕捉和感受能力的敏锐,还有手及其他肢体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所以说,他们对于“表演”这种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来表达内心和思想的方式尤为擅长,尤为喜爱。一幅画营造出了一个小剧场,孩子们学*的主动性和求知的欲望立刻凸现出来。)

  师:指地上的图,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是谁种的?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一定都长成大葫芦了吧?噢,没有,那发生了什么事?还是让我们到故事中寻找答案吧!师生共同读黑板上的大字课文。

  生:孩子们都站在“葫芦架”边,和老师一起读课文,有的同学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始摇头晃脑的模仿年轻人的神态和动作。

  (这个环节开始后,课桌、讲桌已经拖到一边,教室已经变成了“庭院”,孩子们则成为了故事中的“年轻人”。)

  师:葫芦开始的时候长得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都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而且不自觉地读起来。

  师:嫩绿的枝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看着真叫人喜欢。怎么来表现这种喜欢的感情呢?

  生:孩子们脸上、眼睛里都做出有些夸张的喜爱的神情,有的同学干脆边说边表演:一天看好多次,喜欢的不得了。

  师:这位同学表演的真好,让我们大家都带着这种喜爱的感情来“表演读”这一段,好吗?

  (讲读课文的环节开始了,我们的“剧本表演”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是在刻意的学*,他们表现的欲望才刚刚开始。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善于控制课堂的节奏,要能牵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收放自如,要在表演中体会,在“玩”中“学”。)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并没有长成大葫芦,为什么?我们继续来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生:发现虫子了!

  师:发现虫子怎么办?

  生:用手捉掉虫子;是害虫,应该消灭它;妈妈都是撒上药,杀死虫子的;抓一只螳螂放上,捉虫子……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可是为什么要杀灭害虫呢?因为植物要通过根和叶子来吸收水分、阳光和其他营养才能生长,就像同学们要天天吃饭、喝水、呼吸新鲜空气才能健康成长一样。植物上生了虫子,虫子就会慢慢地吃掉植物的叶子,啃坏它的根和茎,它就没法吸收营养了,当然也就结不出果实了,甚至还会干枯掉。

  (因为我班的聋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于爸爸妈妈消灭庄稼害虫的事情见得挺多,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明白。老师不限制孩子的思维,先让他们自由发挥,再给他们深入浅出的讲明道理。孩子们通过小伙伴和老师的讲述,对这件事情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反衬出课文中年轻人的无知,从而理解文章的寓意所在。在这个环节里面,老师已经把孩子们的角色定位拉回来,是课堂中一个相对静态的独立思考和接受新知的时段。当然,也为理解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把握文章的深刻寓意作了厚实的铺垫。)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植物上生了虫子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可是有一个人却不知道,他是谁?

  生:又都乐呵呵的,笑指课文中的年轻人。

  师:好吧,我们看看这个年轻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看课文接下来的两段。

  生:孩子们又都做回了“年轻人”的角色,一边读课文,一边摇头晃脑的表演。

  (“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当邻居劝他赶快治蚜虫时,他感到奇怪,还反问道: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等词句把年轻人既无知懒惰、又不听劝告的满不在乎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老师和同学反复通读这两段,并请每一位同学都来读一读,演一演。然后,互相评价,共同讨论:如何来表现这个年轻人的心态,怎么表演最恰如其分,谁哪里有问题,谁表演得最好。在这里,学*的过程由词句到表演,再由表演

  到词句;每个人的角色从“演”到“导”,再从“导”到“演”,实质上已经完成了共同讨论、主动探究的过程。)

  师:正因为年轻人的无知,最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同学们从这里想到了什么?

  生:葫芦都落了,年轻人很失望;年轻人懒,不爱劳动;他很笨,不明白道理;他还不听劝告;我们不要这样做……

  (孩子们通过发自内心的“演”和“导”的体验,很轻松地就掌握了文章的主题,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出的寓意。)

  一堂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表演中结束了,孩子们没有中规中矩的坐在硬板凳上,嚼着与他们相隔千里万里的语言文字,而是放松自己的手脚和身体,飞扬着他们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同来到古代的庭院,现代的大都市,草原的蒙古包、乡村的田野,还有好玩的动物园,有趣的童话小屋??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活泼的 身影,愉快地笑脸,雀跃的精神。我想,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快快乐乐学*、健健康康成长的一个起点吧。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首先是复*导入。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学*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课文第一幅插图来引入课文第一段的学*的,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葫芦是怎么样子的,让学生先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 描述葫芦样子,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小黑板出示并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句子和他们自己的描述哪个好,好在哪?抓住“细长” 、“长满”、“雪白”等词语感悟语句优美,体会出小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接着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合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出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

  第三个教学环节学*二、三自然段。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来学*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第二、三段,找小葫芦落的原因。接着老师指名学生汇报,并结合回答板书。结合板书提问: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直到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语气为止。然后通过学*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本来要使

  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可是引导没有做好造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领悟好。

  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找出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本来安排学生说出叶子与葫芦生长密切相关,再引导他们想想:其实葫芦的生长除了离不开叶子,还离不开很多东西,你知道吗?(根、阳光、水??)接着引导:不仅植物的身上有这么联系,动物也有,最后:其实不仅是动植物,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结果由于太紧张,这一环节没有做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2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在第二课时我主要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较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三个训练重点:

  (1)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和邻居着急的心情。

  (2)句式的训练。通过朗读比较两组句子不同的语气并体会每组的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通过练*巩固。

  (3)补白策略的训练。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5、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3

  首先,这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结果小葫芦掉光了、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这篇课文的语言很丰富,语言点很多,加之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情态描写,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变化及应用、如何能够在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中掌握这些语言点,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设制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那个种葫芦的人,从种葫芦人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活动,神态、并能够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之中。

  课堂的整体气氛及效果都还不错,对语言点的落实及把握也能够落实到位、但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导语及过渡语有点生硬,不够童趣,没有考虑到二年级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像在强调反句语“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的朗读时,为了突出反句语语气,我问他们,这个种葫芦的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没关系,不可怕,不用怕、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有些人说要不当一会事,有些人说,他不把蚜虫放在眼里、其实这样已经够了,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结果我总结了一下“要读出不屑的语气”,他们不理解“不屑”的意义,反而不知所措。

  课程在细节上的处理有些不足之处,比如由葫芦的图片导入课文,让孩子看图来说说葫芦的样子、意图第一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第二为了强调细节描写,怎样把物体描写得更具体,更生动、第三为了引入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葫芦是什么样子的、再一次强调对事物的细节描写、但在操作上出现了问题,课文中描写葫芦的语言是一句话,而我为了能让孩子说出葫芦的样子,给孩子的语言提示也是一句话,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还说,难度有点高、许多孩子说不出来、如果当时给出的语言提示是词语,比如()的葫芦藤()的葫芦叶……他们回答的积极性也就会更高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4

  我上小学时就有这篇课文了,也就是至少12年前就存在了(我20xx年小学毕业)。为什么她的生命力如此强盛,重编教材都要把她保留下来。她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含义以至于打动了大家的心。我读了几遍,并没有觉出什么高深的含义来。那个读书人只要葫芦不管葫芦叶生命的作法是错误的。小孩子们都知道没有葫芦叶也就没有葫芦的道理,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这篇课文是不是太幼稚了呢?

  况且,当我第二次和学生一块学*这篇课文时,还是一头雾水,不懂这个寓言的寓意,第二课时,我们进入了课文评价阶段,你认为这个种葫芦的人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意见自然一致,“不对,没有叶子葫芦就死了。”我觉得课文似乎已经不用再进行下去了,我没什么可引导的了。我就讲了一些生物知识:我们来总结一下植物生长的规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为什么不是最后才结果呢?你认为叶子对植物来说有什么作用?叶子对于树木相当于人类身上的哪一种器官呢?是像树木的眼睛、还是耳朵、还是嘴巴?叶子是用来吸收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所以就像是植物的鼻子和嘴巴一样,(当然,植物的根系也是嘴巴的功能)你想想,若果没有这些鼻子和嘴巴,植物还能生长吗?植物一旦不能生长,植物上的果实更没法存活了。植物虽然能在冬天寒冷的时候不用叶子,但是她却不能一年或几年不用叶子,那样的话,她会饿死的。所以说,叶子跟果实是有关系的。葫芦叶跟葫芦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也是存在紧密联系的。比如说,我们每个学生都想要双百分,想要高分数,但是你却从没想过要上课认真听讲、没想过认真完成作业、完成老师的要求,你没有认识到这些事情跟你想要的高分数的紧密联系,如果你做不好认真听讲和做作业,你就不会考高分数。就好像你不治葫芦叶上的蚜虫就得不到葫芦一样。这时候,李佳辉开始说他的盼头了:我爸爸说如果这次考试能考95分,就给我买一百多元的遥控飞机,姑姑还给我美好几百元的东西呢!简直就是洋洋得意!我马上结合他的表现说事:但是,李佳辉,你看你现在的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你觉得这样做能考到高分数吗?他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看来我的引导还是很有针对性的。我真会胡拉乱扯。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5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这堂课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

  而语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下,针对性地多读是很重要的、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和技能、不足之处是:

  1、提问多了些,散了些,学生回答的面不够广,有些话老师带学生回答了,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

  2、让学生用“自言自语”练*说话时,学生只注重说:我自言自语的说,老师并没有及时训练学生“他自言自语的说”,这样的话,就对课文中种葫芦的人的语气体会的不是特别的到位。

  3、对反问句变陈述句的句子指导的不够到位,以至于在老师说出的几个句子时,学生没能理解其意思,说的也不明白。

  在以后的教学中,虚心向他人请教,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多聆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取长补短。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6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教完这节课,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怦然心跳的感觉,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7

  从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级的语文,对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感到十分陌生,拿过一篇课文常常感到无处下手,生字该怎么教、什么时候教、生字在课堂教学中占多长时间,我感到特别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时,教研中心开展了这次课例教研活动,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次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疑团,这次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两个多星期以来,我们教研组认真准备模拟课、评课、实课、评课,每一个环节中我都在认真体味着,倾听着,领悟着,收获着……可以说这次课例教研活动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

  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一些经历和感受:

  接到学校的通知,我就认真地研读这篇课文,积极地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准备,我翻阅杂志和上网,查找了许多本课的教学设计,反复地斟酌、比较、筛选、思考,终于把教学各环节确定好,又去准备这节课需要的课件,然后又针对教案进行精细加工,字斟句酌,还在家里让女儿、对象当学生一遍遍地练*,边讲边修改,直至熟记课堂中要说的每一句话为止。在对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的处理上我主要是采用图文结合学*课文,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课课文时,出示课件那个人种的小葫芦图片,请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对应的自然段,然后读第一自然段,先请小朋友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葫芦的可爱。那么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结果怎样,学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带着伤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找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此时学生就会产生新的疑问: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他们对下面的学*就更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并且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我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上,在我对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组的教师给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这节课我始终没有渗透识字、写字的教学,我曾经给自己找了个较为充足的理由说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以前没接触低年级,对识字、写字教学可以说是心中无数,是我不敢涉及识字、写字教学呀。后来听了张晓红老师的课以及参加了网上教研活动之后,让我了解了更多教师对本节课的生字教学的看法和见解,通过阅读教师们的发言,我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像张晓红老师所说的“随文识字”的识字教学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为“随文识字”迎合了儿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学生带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兴趣,达到在愉快氛围中识字。还有像孙新爱老师特别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王老师以自己做示范,展示了一个坐姿端正,认真书写的好榜样。我觉得这种直观形象的示范要远远胜过电脑课件的展示。教师端正的坐姿、正确的执笔姿势、一笔一画的书写、美观大方的字迹,本身就是极好的教育资源。

  本次课例教研活动虽然只是把一节课进行了精雕细琢,但由这节课我却收获了许多,自我感觉认识水*、理论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适应了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8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9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句。并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在语文课上“我能说”、“我能演”、“我能做”,使他们真正成了学*的主人。例如:请同学上台来挂葫芦,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挂”要靠手,所以是提手旁。然后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哇、畦、洼”等生字,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并使以前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努力抓住一条主线:引导孩子们顺其自然地识字,并在识字活动的基础上渗透汉字文化及人文教育。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想象说话的环节。如:“当看到那么多蚜虫时,如果你是种葫芦人的'朋友或者只是个过路的人你会说些什么?”以及最后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种了葫芦,当再次生了蚜虫时他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大胆想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培养。

  此外,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们展示了葫芦的可爱,蚜虫的可怕等,从而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

  本堂课学生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学*热情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谈话法、观察法、范读法和课件演示法来教学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我在*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今天的课上学生的自主学*主要表现在:(1)能自主发现关键词句(2)能自主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比如:在教学“那个人不明白为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要治”时,学生能结课前的预*说出充分的理由,而且语言完整。这就给课堂一个激情的火花,适时的点评,激发学生用这种方法继续学*,达到了学生学*兴趣的高峰。这样,既引导了学生要带问题读书,想办法解决读书中的问题,还体现了预*的重要性,一举两得。

  本课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能力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情景时,心里会想什么?”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设计用“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之前让同学小组交流讨论,建立同学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师的参与,便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情绪学*思考,体会集体的力量。这一环节还锻练了学生说完整话,让学生的说话有了依托,又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更是一举两得。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加深的问题,如果明年你也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你会怎么办呢?由前面学生高涨的学*情绪,这里学生说得很好,让我不由自主地想给他鼓掌。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叶子和果实关系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不足,在感受小葫芦的可爱时,应该让充分读“多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就会自然地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朗读“葫芦的样子”时,应该讲读“雪白”的花并板书,再挂实物,这里我忘记了。所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这棵葫芦到底有多好。如果这里充分的朗读,全面和邻居的对话就会有了很感情基调,学生就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充分备课,争取做得更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1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到达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透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主角读、齐读、选取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到达“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这条线。《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透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透过这种变化比较,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能够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用心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多处采用情境创设法:

  1、想象法创设情境

  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可爱”“挂”等词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一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生:我看到了那个人每一天都要去看他的小葫芦。

  生:我看到了藤上长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小葫芦很可爱?

  生:我从“挂”字看出小葫芦很可爱,因为“挂”字让我感觉葫芦好像在风中摇动,一蹦一跳,十分可爱。

  透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

  2、主角体验创设情境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拿出一个小葫芦)那个人是怎样看着他的小葫芦的?

  生:(做出一动不动的样貌)看着小葫芦。

  师:你为什么这样看呢?

  生:书上说那个人盯着小葫芦,所以要一动不动地看。“盯”就是一动不动地看。

  师:是啊,上课时,同学们都盯着黑板。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葫芦,谁来表演一下?

  生:(盯着小葫芦)说……

  师:你此刻的情绪怎样?

  生:我很急,期望我的小葫芦快快长大。

  师:那么你会怎样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

  师: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对谁说的?

  生:对葫芦说的。

  生:对自己说的。

  师:你从哪明白的呢?……

  师: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我们称为“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样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透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也强了,学*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2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一类字二类字一共12个生字。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葫、芦”,读好轻声。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生字,然后向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有的学生汇报:“邻”字读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读成了前鼻音,同伴教会了我“哇”字怎么组词。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我也就知道这些生字是他们难以掌握的生字了。

  我再把这几个生字当做重点,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

  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

  2.组与组之间比赛读

  3、男女比赛读

  4、开火车读。经过趣味性的强化记忆,学生最终掌握地比较好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效果使我自己很满意。

  当学生和文本接触之后,我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

  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采用角色换位学*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我抓住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教学。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加以品析。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我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掌握的,另外也让学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注意做事情的过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3

  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于是当叶子上长了蚜虫,他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后来当邻居劝说时他也是漫不经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这个故事教育了孩子们如果小病不去治,也会造成大损失.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课后拓展,让学生在课文的插图处进得补白。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力,不仅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读写结合,促进了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真正学好了吗?这是留给我深深地思索。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4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要经历一个过程,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读到小葫芦很可爱时,我问学生 “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在体会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自己的葫芦时,我又提问:“你猜那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去看自己的小葫芦?”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学*采用角色换位获得情感体验。“你如果也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有的说的慢条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语气来劝告书中种葫芦的人,有的`以叶子和葫芦的关系来用科学道理讲给书中种葫芦的人听。这样的角色换位体验学*法,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识字方式多样化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前提。对于识字教学。如在学*“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有的用猜字谜的形式巩固识字,如“邻”、“盯”。在教学其他几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再安排他们同伴互助学*生字,然 后向 老师汇报,得到同学帮助的生字是哪几个?这样经过学生一汇报,多种形式反复地读,例如:1.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着读,同时表扬“小老师,你真棒!”,2.组与组之间比赛读,3、男女比赛读,4、开火车读。经过趣味性的强化记忆,学生最终掌握地比较好了。这样的生字教学效果使我自己很满意。

  三、教学中的不足

  识字教学在整个课时中占据了比较多的时间,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朗读、理解比较急,比较浅。导致朗读时间不够充分,朗读流于形式,不够落实;朗读对象狭窄,没有让大多数同学得到锻炼。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词语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学生会改变过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是灵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在教学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需要我不断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

  本次公共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这是我讲课中的一次尝试。虽然,*常每一课的第一课时都有识字教学,但看过教学参考书后,总感觉讲的不够细致。这次尝试过后有如下感受:

  一、识字教学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集中识字有利于学生归类识记。再教学中学生能找出带有草字头的字:“葫、芦、藤”竖心旁的字“怪、慢”,并且还知道了这些字分别与植物有关,和内心的感受有关;还能找出“盯、啊、葫、芦、蚜”等形声字,这种教学方法太高了教学效率。

  随文识字降低难度。随文识字,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认读生字,识记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在配上背景中出示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如“藤”字形复杂,学*“细长的葫芦藤”时,让学生借助图片识记并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进一步了解葫芦藤的特点。再如生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谢了的意思。采用查字典选择义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又如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的看,比看更进一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白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抓住词句,注重积累。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细长,长满绿叶,几朵雪白的小花”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这些词语把葫芦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和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找突破口,变序阅读。当学生和文本接触之后,提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乱呢?涉及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是有密切联系的。

  四、写字。在写字这一环节,我采用让学生归类书写的办法提高了效率。“棵、盯、怪、治”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学生从结构、占格、关键笔画三方面进行观察,书写,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学会了识记方法、提高了书写效率。

  教学设计环节完整,也注重了细节,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读书有了感情,但是声音过小。

  2.学生的书写还需要有歪的现象,在*常的教学中还要纠正学生的书写*惯。

  3.自己在教学中缺少对识记方法系统的总结,课上只做了口头上的说明,要是打出来学生读一读,该多好哇!

  4.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语,学生不敢发言。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菁选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

  《我要的是葫芦》主要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因没有及时医治叶子上的蚜虫,导致他种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对这篇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以及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我运用谜语导入,为使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识字环节创设一个“葫芦园摘葫芦”的.情景,自由识字并口头组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识字组词并领读,个别学生分析字形,之后就读词语,在这里应该渗透识字方法,归类识字:比如“葫、芦、藤”三个字,都带有草字头,你还能说出带有草字头的字吗?

  再比如“邻”字组词时,同学们说“铃铛”一词,我只是在读音上作了区分,没有在字形上作辨别。写字指导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字写得太小。在“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问题中,对孩子要求过高,应该是课件出示一个特定的格式。语文课要有读书声,而在这堂课学生读的少,这样也很难充分感悟,教师也应该示范读,传授更多的朗读技巧。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积极性很高,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养成*惯。还有就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学语言的再精炼,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一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一些。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2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我再顺势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个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芦,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芦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教完这节课,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怦然心跳的感觉,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3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这堂课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语言感受。

  而语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读”。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下,针对性地多读是很重要的。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实物“葫芦”让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学*兴趣。同时,利用课文形象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观察听说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和技能。

  不足之处是:

  1、提问多了些,散了些,学生回答的面不够广,有些话老师带学生回答了,以后要在优化提问上下功夫。

  2、让学生用“自言自语”练*说话时,学生只注重说:我自言自语的说,老师并没有及时训练学生“他自言自语的说”,这样的话,就对课文中种葫芦的人的语气体会的不是特别的到位。

  3、对反问句变陈述句的句子指导的不够到位,以至于在老师说出的几个句子时,学生没能理解其意思,说的也不明白。

  在以后的教学中,虚心向他人请教,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多聆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取长补短。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4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上完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

  整堂课,我起先设计的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因为在学*了两篇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点寓言故事的学*方法。而这篇课文拿来练*方法的使用是最合适不过的课。但是我可能高估他们了。当我发现我不提问,他们就冷场了。于是,迫于无奈,我还是继续提问。但整堂课仍然是我点拨,学生读说练。

  这节课做得最好的我想应该是朗读这一块。上课伊始,我用谜语导入,学生们似乎早就已经猜到了答案。而学生初读前,我播放了课文录音。接着,进入了课文的学*。而我通过自由读,再到个别朗读。总体感知学生预*情况。在朗读方面,我重点指导了以下几句话。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这句话重点指导学生付出种葫芦的人的喜爱之情。

  2.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有的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惊喜,读完我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心里会怎么想?那该怎么读呢?

  学生回答说希望葫芦快点长大,应该读出焦急的情感,读出渴望葫芦快点长大,早点丰收的心情。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在这一段话的朗读中,我抓住了两个反问句,提醒学生注意这是什么句子?为什么连用两个这样的句子,它该怎么读?学生们有开始了新的一轮抢读的环节。而我们班朱邵祺和吴子韩读得最好,然后我抓住契机,问学生,你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种葫芦的人认为葫芦上的蚜虫不用治,而邻居劝他赶紧治。

  我接着问,谁说得对呢?学生马上回答。邻居。他没有治蚜虫,结果怎么了?我再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读,读完后,同学说,这个种葫芦的人肯定后悔了,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寒号鸟,不听别人劝告。

  紧接着我说,从这个种葫芦的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很多人回答,要听别人的劝告。

  而我又提问,那这个叶子和果实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班的汪永晟说:“我认真。叶子就像传输员,把水分和养分输送给果实。”这句话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而后,我播放了光合作用的短片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我接着问,那叶子和果实到底什么关系?有同学总结出来,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接着问。仅仅是叶子和果实密不可分吗?还有别的事情密不可分吗?学生举了很多例子。最后总结:本课告诉我们要听从别人的劝告,还要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同学们可以读得绘声绘色了,这节课我才用了以读促悟,以读促思。

  而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忽略学困生的引导

  当老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时候,才发现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要从学生的学*需要出发。要看一堂识字教学是否成功,重点要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下层面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的基础上有没有多大新的'收获。

  二、方法不够灵活

  在第一课时,为了完成6个会认的二类和8个会写的生字的学*任务,担心课堂的时间不够,指导学生记字时,忽略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忽略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记字方法记字,导致学生说出的记字方法比较*凡不创新。因此,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我在思考,要克服不足之处,必须扎根以下理念:

  1巧设情境,激发童趣

  语文老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者。特别是低年段语文老师,更要“有耐心引导他们掌握学*方法”。我们的教材是立足于儿童的情趣、思维,结合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的经验编写的。很多内容让孩子的心弦为之拨动。我们一定要抓住儿童的特征展开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认字效果,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的、深刻的印象……

  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复现,力求做到要认的字当堂学生都能认得准。要及时复*巩固”。同时运用多种手段突出识字重点,突破识字难点。教学中我们能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就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本课的生字编到新的文段中认读巩固,既巩固了生字,又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5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张老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还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6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篇寓言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分别学*课文第一、四两个自然段,了解现象及结果的基础上探究原因,学*二、三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方法,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课文。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施教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随时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促进学生,今后还有待提高。其次,语言过于生硬,不够儿童化。这点在试教过程中反映尤为明显。在师傅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正式上课时进步不少。例如将呆板的介绍蚜虫,转变为教师模仿蚜虫的语气进行自我介绍,调动了课堂氛围,增添了不少乐趣。最后,希望教学语言能够再精炼一些,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语言的目标性要更明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继续努力,继续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7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8

  《14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讲一个种葫芦的人十分喜爱小葫芦,但葫芦叶上生虫了,他认为叶子上的虫子和他要的葫芦没有关系。结果小葫芦掉光了。这则寓言说明,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正确全面地看问题。

  一、抓关键词,注重积累

  这篇课文比较短,但是好词好句还是挺多的。如“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细长”“长满””、“绿”“几朵”“雪白”“挂”等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以读品文,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三、依托文本,启发想象

  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中去。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几个情景:在教学“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情景时,心里会想什么?”这一环节时,我给学生设计用“那个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 )地说:“( )”这样的句式来说。最后,设计了一个语言拓展训练:“第二年春天,那个年轻人又种了一棵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依托文本,发挥想象,都能有话说,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9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0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篇寓言故事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和低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把握了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内容设计实施教学。同时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插图分别学*第一、四两段,感受葫芦开始长得很可爱及后来葫芦都落了,再探究其缘由学*二、三两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2、识字能力是学*能力的基础,还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为了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我就引导学生看图激趣揭题质疑中引导学生利用葫芦图及形声字的特点自主发现学会认“葫、芦、藤”,再在检查预*指名学生读词中学*另三个生字,并随机示范指导学生学写“哇、挂”。这样识字既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抓住重难点,还拓宽了识字途径,培养了识字能力。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

  3、本节课上我还特别重视阅读指导。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先读题质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学*课文,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学*用词、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再读课文中描写小葫芦的样子的句子,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了喜爱之情,然后朗读时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又如在品读第二、三自然段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同时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进行分角色朗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1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在第二课时我主要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思路清晰,重点较突出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三个训练重点:(1)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要葫芦和邻居着急的心情。(2)句式的训练。通过朗读比较两组句子不同的语气并体会每组的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并通过练*巩固。(3)补白策略的训练。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如果你就是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做?请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书设计和教学内容不同步。

  2、学生做了讲学稿上的练*没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课了没有小结

  4、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5、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来表达出情感。

  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下面一个教学片段: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们眼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等。

  师:谁愿意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生: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师:你读的真不错!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挂”读重音呢?

  生:我喜欢“挂”这个字因为我每次读到“挂”时我仿佛看见有几只小葫芦挂在藤上随风飘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所以我读时重读“挂”觉得张衡说这些话时相信自己说的是对的,很有自信。所以我就把“就”读成重音。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哪位同学也来读一读呢?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雪白的”读成重音,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因为我要让别人知道葫芦花的颜色是白色的……

  师:你们理解的都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大家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教学反思:

  在此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学所表达的意思,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在朗读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学生在朗读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文章的内容是由语言表情达意,其意境是读出来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在生活中他才能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3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该文内容浅显易懂,但隐含的寓意学生一时难以领悟。这节课的设计以求达到目标,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教学重点:是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学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就简单来说一说。

  教学过程:

  1、 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3、汇报观察结果

  a 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b 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c 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4、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5、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一观察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二以读促悟。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当然在指导朗读上,教师或许可以适当地进行范读,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4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

  开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强队伍、精管理、优课堂、兴科研、重人文、铸品牌”内涵发展的要求。

  当“精品课程建设”的春风*卷而来时,我校语文低年段根据本年段的实际情况,确立精品课程研究的课题。从科研的专项研究、理论学*、课堂试验几个方面来看,精品课程研究初见成效。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课例,对课题研究小结如下:

  一、专家指导,深入学*

  自确立研究课题后,我校领导多次组织科组里的成员深入学*精品课程的有关理论,并分别邀请镇教办肖主任、沅校长莅临指导,使教师们更深入地了解“精品课程”的意义、内涵和研究的方法,让我们加快了推进精品课进程研究的脚步。

  二、扎实推进,初见成果

  ①、有效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它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精品课程的研究更是离不开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因此,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把教学的反思放在研究的首位,希望通过有效反思来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②着力打造精品课。为了更好地落实精品课程研究,9月份进行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比赛中,教师们不断创新,想方设法创设轻松和谐的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③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识字量。《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我们开展了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做读书卡,写读书心得,当读书之星。10月初还进行了《识字竞赛》,从各种活动来看,学生们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量也相应得到增加。11月份进行青年教师精品课研讨,并让陈老师的课例作为研究,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能力有所提高。随着精品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们教学的方式方法日趋新颖,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①识字教学定位偏。从老师的课例来看,还存在着对教材把握教材不透的情况,所展示的课例既不像阅读课,也不像识字课。

  ②识字课忽视对汉字的运用,片面追求会读、会认、会写;写字环节要从实际出发,应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描红、仿写中落实写字训练,而且写字的时间不够充足,有点像走过墙的感觉。

  ③没有把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放在首位。语文课的教学始终要把语言的学*、体会、感悟作为重点,要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表现个人的感受。

  ④课堂上学生读得比较多,但感悟比较少,很多时候学生是漫无目的地读。有经验的老师会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训练语感,丰富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在读中渐入佳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四、困惑

  1、识字教学该如何定位?

  2、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精”就意味着“少而精”,因而,精品课程研究要走“删繁就简”的路,才能形成“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语文教学新局面。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菁选(扩展9)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写 “怪”、“慢”2个字,会用“每天”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懂得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初步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叶子和果实是密切联系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直接导入

  ⑴课件出示:青青藤儿爬满架,藤儿遍身开白花。8字果儿藤上挂,老君装药用上它。

  ⑵猜谜并讲一讲理由。

  ⑶揭谜底,引出新课《我要的是葫芦》

  ⑷板书课题:14、我要是葫芦

  二、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⑴先学文,再看图(学*第一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线划出来。

  2、 重点句子:

  A、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可以知道葫芦藤是又细又长的,绿叶长得很密很多,葫芦花是白色的)

  B、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象小葫芦在干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C、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用每天说一句话)

  3、带着自己的感觉再完整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⑵对比观察图片二,设疑激趣(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观察图二,说一说葫芦有什么变化。找出书中写这张图的段落。

  (讲完后,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慢慢地)你来读读。板书:黄了,落了

  1、 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小葫芦却都黄了、落了,猜猜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怎么才几天,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就都掉了呢?

  生:小葫芦怎么都掉了,真奇怪啊!

  ⑶讨论交流没收获葫芦的原因(学*二、三自然段)

  ⑴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

  ⑵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重点句子:

  A、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他心里想什么?(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分析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指导从朗读中知道这两句话的语气不一样,前一句更能体现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

  B、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我们也来读一读。

  ②理解自言自语,指导朗读这句时要小声一点,试一试。

  ③从句话中,你还能读懂什么?指导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

  C、 第三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①叶子上生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朗读邻居的话

  ②谁也来劝一劝!咱们再来劝一劝。

  ③那个人听了有什么反应?(奇怪,你来读一读)

  ④男生来奇怪地说一说;女生读一读。

  ⑤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⑥分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⑦比较着读,并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强。

  ⑧两个句子总起讲一讲,读一读,增强感受。

  ⑨他要的是葫芦,而什么是不需要的?

  ⑩但事实上行吗?为什么?

  ⑷教师小结:

  是啊,叶子和果实是有密切联系的,叶子给果实送去营养,果实才能长得好。

  三、启发想象,拓展说话

  ⑴师:当种葫芦人看到心爱的小葫芦黄了,落了,他感到怎么样?(伤心、难过)

  ⑵仅仅是伤心、难过吗?

  ⑶当他终于明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的原因。

  (课件出示:他可能会地说:要是_______。)

  ⑷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书上的字也是有联系的,让我们一起去写写吧!

  四、快乐写字,交流经验

  ⑴先观察一下第56面最后2个字的字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怪、慢都是竖心旁)

  ⑵说一说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⑶教师范写,并着重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⑷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⑸展评学生作品,交流写字经验,给予适当鼓励。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黄了、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一)质疑

  课件出示:葫芦落了

  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生: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生:葫芦是怎么落的呢?

  板:葫芦落了?

  (二)探究

  1、读、思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

  2、原因一:不怕虫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课件出示。

  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

  齐读两句,从读中体会第二句语气更强烈。

  3、原因二:不听劝告

  (1)邻居

  A、生读出邻居说的话。课件展示

  B、生试读抽生读,生评价注意语气的急切齐读

  (2)种葫芦的人

  A、奇怪-------抽生读,引导读出奇怪的语气------加表情齐读

  B、3自然段,分角色读表演读

  C、他为什么感到奇怪?生说说课件出示

  (三)悟出道理

  1、分角色读2、3自然段

  生同方交流葫芦掉落的原因------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3、板书叶子生了蚜虫

  四、惋惜4自然段

  听到葫芦都落了这个消息,你是怎样的心情?齐读

  五、分角色齐读课文

  六、拓展训练

  我会说,课件出示:“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生自由编故事,同方讲故事,抽生讲故事。

  教学反思

  寓言、童话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六单元的课文,都是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其中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让小朋友初步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好的词语描写,可作为写话的示范。

  一、好句子、好词语积累。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细”“满””、“绿”“几朵”“雪白”词语,让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加上这些词语把葫芦藤的形状、叶子的茂盛、花的颜色、大小都描绘了出来。为写话中加修饰词语作一个准备。不足的是在指导阅读时,什么读出来比较*淡,没有引导生对重点词的指导读。

  二、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

  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

  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

  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

  三、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以抓重点词来理解,指导朗读,如“自言自语”说话就要小声,在读这句话时要想象自己这时就在跟自己说,“快”邻居的劝告很急,“奇怪”种葫的人无知又不听劝告的语气等。不足,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几点思考:

  教师的提问欠精。

  有时提的问题,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方向,如“哪句话写出了葫芦的可爱?”“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后对问题的设计还需再细推敲。模棱两可的提问使问题繁杂,不成体系,又浪费了课堂的时间。

  朗读的指导欠方法。

  当每种情绪分析出来后,学生还是读不出感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引导?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评价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5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动作、字源等多种方法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圈画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图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生动具体,初步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形容词的好处。

  难点:通过圈划关键词、学看流程图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葫芦的生机与可爱。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思维导图。

  六、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块一:看图猜词,激趣导入

  1、看图猜词: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个看图猜词的游戏,必须要与草字头有关。(出示“荷花”“蘑菇”“葡萄”“菠萝”等图片)

  2、复*“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为后**铺垫。

  3、出示葫芦图片,学*“葫芦”读音。

  (1)在词语葫芦中“芦”要读轻声,请生读。(词卡,开火车)

  (2)单独读“芦”第二声,学生拼读,拓展“芦苇”“芦荟”。

  4、揭题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葫芦有关,一起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2)指导读课题:的字后面停顿,“的”要读得又轻又短。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学*活动一:

  (1)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想:边读边想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1、读好生字词: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我们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

  第一组:

  葫芦藤

  蚜虫

  盯着

  慢慢地

  第二组:

  花谢

  比赛

  感到

  奇怪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每一组请小老师读: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3)思考发现:第一组标红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都是形声字。(左边偏旁表义,右边声旁表音)

  2、深入学*形声字“藤”和“盯”

  (1)藤:借助图片指认,拓展“西瓜藤”和“葡萄藤”。

  (2)盯:借助动作演示理解“盯”:集中注意力看。

  3、借助字源学*生字“谢”和“赛”

  (1)谢:字源演变,根据字典解释理解“花谢”含义。

  (2)赛:字源演变,通过与形*字“寒”对比、识记。

  4、摘葫芦游戏。

  板块三:再读课文,厘清故事内容

  1、询问:那个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

  2、指名读最后一段。

  3、方法指导——圈出关键词:引导学生圈出“没过多久”“小葫芦”“都落了”,组合在一起就是故事的结果。

  学*活动二:

  (1)圈:听课文朗读,同桌合作圈出关键词句理清主要内容,完成板书。

  (2)说: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反馈,板贴黑板,形成故事的流程图(鱼骨图)。

  5、借助黑板板贴,学生自由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

  1、引出“种葫芦”片段:这个人可太想要这个葫芦了。为了这个葫芦,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你看(出示第一段),他为了得到葫芦干了什么呢?自由朗读,去寻找答案。

  2、指导“棵”:“一棵葫芦”指的是“葫芦苗”。

  3、出示课文插图,询问:这棵葫芦苗发生了什么变化?

  (1)出示词条: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指导短语的朗读:“的”读得轻短,“长满了”读得长一点。)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3)继续观察图片变化,指导朗读:花谢了、几个小葫芦。(图文对照,朗读短句)

  4、根据词条,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5、对比朗读,感受差异(形容词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几朵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6、怪不得那个人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7、完成《作业本》P49第三题第一列。

  8、思考: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他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板块五: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棵”“盯”,引导学生“一看结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等);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星级):

  (1)坐姿端正得1星;

  (2)书写正确得1星;

  (3)书写美观不用橡皮擦得1星。

  5、学生修改。

  作业:画一画葫芦生长图,并和爸爸妈妈介绍一下葫芦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长满了绿叶

  雪白的小花

  花谢了

  几个小葫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