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课进课进课课

  1解决问题4

  2除法的初步认识4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5图形与变换4

  6用7、8、9的口诀求商4

  7解决问题4

  8整理和复*4

  9万以内数的认识4

  10万以内数的认识4

  11克和千克4

  12五一放假4

  1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整理和复*4

  18总复*(一)4

  19总复*(二)4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共67人,其中甲班34人,乙班3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有的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期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用数学解决问题。

  2、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1)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况分析

  (一)在 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学**惯要加强 。 在我执教的二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一班同学的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班同学的缺点: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学会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本题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中,认真学*《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在同层次的*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xx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内 容 备注

  1 2/19~22 一、复*与提高 小复*②;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①;机动①。

  2 25~3/3 相差多少②;练*①;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

  3 4~10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④。

  4 11~15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数射线(千)①;位值图上的游戏①;练*①。

  5 18~22 机动②;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时、分、秒②。

  6 25~29 时、分、秒②;小练*(1)①;机动①;

  7 4/1~3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①;三位数加减一位数①;三位数的加法②。

  8 7~12 三位数的加法②;练*②。三位数的减法④。

  9 15~19 练*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②。

  10 22~28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①;小练*(2)①;机动②。五、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 轻与重③;

  11 5/2~3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①;机动①。

  12 6~10 六、几何小实践 东南西北②;角②。

  13 13~17 三角形与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分类②。

  14 20~24 机动②;七、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②。

  15 27~31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②;解决问题①。

  16 6/3~7 解决问题②;巧算(2)②。

  17 10~14 练*①;数学广场:列表枚举①;七巧板①;流程图(1)①。

  18 17~21 期终复*

  19 23~28 考查与质量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况分析

  (一)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方法。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2)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六、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7)班学生54人,(8)班学生53人,通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对待,课堂上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上较为主动,形成了按时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良好的学**惯,但个别学生在学*中,思想上松懈,行动上被动,学*比较吃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2、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3、图形的运动结合学生的生活景仰学*新知,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4、表内除法与原义务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组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5、万以内数的认识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能力。

  6、克和千克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7、万以内的加减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8、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9、找规律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4、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6、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8、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想法:

  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今年奋斗目标:及格率96%,高分率90%,特忧率80%

  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 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课时

  一、 除法 ——6课时

  二、 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三、 生活中的大数 ——8课时

  四、测量 ——5课时

  五、 加与减(一) ——16课时

  六、 认识图形 ——7课时

  七、 时分秒 ——8课时

  九、 调查与记录 ——5课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现状分析 :

  本班共有学生26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 :

  详见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3)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2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0人.对于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历适应小学课堂教学,但仍有大部分同学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为了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激发学生学*欲望,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成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有解决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图形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一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简单的统计、找规律等。

  三、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良好的计算*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良好的计算*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后练*,练*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惯。

  训练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重视每堂课的口算5分钟。

  在每天的数学学*中,利用刚上课的5分钟进行口算练*,利用好小考条,小卡片,开火车或限时的形式进行训练。在练*中要注意强化口算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持之以恒,口算速度自然提高。

  (二)、利用《口算练*册》进行计算训练。

  1、在每天的作业中,利用《口算练*册》进行口算练*。指定统一的内容,统一要求。要求家长签字、计时,我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

  2、组织好口算月检测

  每月月末口算比赛的模式进行口算检测,在口算比赛时,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让学生互换试题,集体批阅,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批阅试题的工作压力。达到满分的就发一张“口算明星”小奖状。此外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哪些类型出错较多,哪些孩子能力下降了,并督促学困生的学*,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进度、寻找正确的辅导方法、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掌握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水*。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1——8页

  第二周9——16页

  第三周17——24页

  第四周25——32页

  第五周33——41页

  第六周42——49页

  第七周50——57页

  第八周58——63页

  第九周64——70页

  第十周71——77页

  第十一周78——85页

  第十二周86——93页

  第十三周94——101页

  第十四周102——110页

  第十五周111——119页

  第十六周120——127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4)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况分析

  (一)在 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学**惯要加强 。 在我执教的二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一班同学的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班同学的缺点: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学会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二(1)、二(2)这两个班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较好,口算、笔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尤其是解决问题,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总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7、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别旋转和*移。

  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和换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中去。

  2.加强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5)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旧知,为学*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单,根据学*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单,根据学*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单上*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复*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1 图2

  3.如图3,直线 、 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行吗?

  图3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上节课所学*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三)班和二(四)班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三班是走读班共57人,四班是寄宿班共个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学生的学**惯、学*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缺乏学*积极性,不能坚持,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寄宿生在校时间多而且集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均衡辅导教育,逐步提高寄宿生的整体水*。

  二、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使得评价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

  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况分析

  (一)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方法。

  (二)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本学期课程目标的设定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他们要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详细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学生在数学学*中必须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主动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生活中还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学*方式要探索,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概况

  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好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二、时分秒4课时三、认识方向4课时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五、分米和毫米3课时六、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4课时九、期末复*4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2。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四、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实实在在的*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3.在*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

  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3.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4.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5.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6.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7.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过程中逐步优化。

  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4.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难点。

  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9.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1.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量。

  3.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图形和表格。

  4.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

  5.分析数据的方法:极值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

  6.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

  【了解你的好朋友(综合与实践)】

  1.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通过回顾反思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

  五、提优补差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多了2人。设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多2人且男——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做好铺垫。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2

  这学期经来,我担任了二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前半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做好下半学期的工作,特作如下的总结。

  一、完成前半学期的教学工作。

  前半学期的教学资料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资料本人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备、辅、批、记,到目前为止经全面完成半学期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学*状况的分析

  半学期来本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能按时完成各种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和综合运算,但就对应用题的分析还存在必须的问题,有个别同学在计算过程中不写单位,。苏延章、申宁昌、申鑫昌、等同学不安时完成作业,申宏昌、苏延祯进步较快,刘于莲、苏延清由于基础较差,学*上比较困难。

  三、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这学期以来,教师始终坚持做好教学常规的管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认真学*教学大纲,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学*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学*上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透过这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以申寅昌、申大鑫、张海涛、苏彩凤等为代表的学*尖子。对学*困难生的辅导工作采取了一帮一的措施,基本上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

  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使他们从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期五、待人,教育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学,最终建立和谐、礼貌、团结、*等的师生关系。

  五、考试成绩分析

  透过这次考试,学生考的成绩不理想,总分是1678,均分是57、862,最高分是88、5,最低分是10,及格人数是12人,80分以上的是3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的,透过本人认真的分析,主要原因是教师*时要求不严,对知识的应用没有拓宽到必须的程度,对学*困难生的辅导不彻底,在加上这次考试的范围的扩大,透过试卷分析期中考试以后的资料要占19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学*对应用题的.分析和解决掌握的不牢固,在这期考试中失分较大。这次考试对自己是一次严重的警告,教师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学生常规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大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做好备、授、辅、批、记等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完成学期初初制定的天文学奋斗目标。

  总之,透过半学期的工作,教学中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法的计设还不合理,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对学*困难生的辅导力度不够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完成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 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年共有学生52人,其中劣等生占三分之一。学生在学*了2~6的口诀的基础上,学*本课,简单而又异于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法: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小组合作学*。

  六、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一

  2、口算。

  12÷6=()36 ÷6=()

  30 ÷5=()24 ÷6=()

  18 ÷6=()8 ÷2=()

  3 ÷1=() 12 ÷4=()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 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均每行几面?”“*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 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 (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中将会继续学*。

  3、巩固练*

  (1) 练*: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3)小鸟回家(课件11)

  师:哎呀,时间不早了,小鸟排练完“六一”的节目它们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小鸟送回家吧。

  四、交流

  过度:刚才同学们帮森林里的小动物解决了那么多的难题,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挑战吗?

  1、出示课件:根据口诀改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六八四十八 七九六十三

  2、讨论:观察每组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出示课件:做一根跳绳要3米,老师这有27米绳,可以做几个跳绳?做一根跳绳剪一次,共需要剪几次?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今天的学*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总结了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相信今天的学*会为以后的除法奠定更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口诀:(七)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有解决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图形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一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简单的统计、找规律等。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良好的计算*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良好的计算*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后练*,练*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惯。

  训练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重视每堂课的口算5分钟。

  在每天的数学学*中,利用刚上课的5分钟进行口算练*,利用好小考条,小卡片,开火车或限时的形式进行训练。在练*中要注意强化口算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持之以恒,口算速度自然提高。

  (二)、利用《口算练*册》进行计算训练。

  1、在每天的作业中,利用《口算练*册》进行口算练*。指定统一的内容,统一要求。要求家长签字、计时,我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

  2、组织好口算月检测

  每月月末口算比赛的模式进行口算检测,在口算比赛时,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让学生互换试题,集体批阅,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批阅试题的工作压力。达到满分的就发一张“口算明星”小奖状。此外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哪些类型出错较多,哪些孩子能力下降了,并督促学困生的学*,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进度、寻找正确的辅导方法、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掌握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水*。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

  五、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6)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集锦1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

  三、教学重点:

  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第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本题题满分8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k1>0)与一次函数相交于A、B两点,AC⊥x轴于点C.若△OAC的面积为1,且tan∠AOC=2.

  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教学中,认真学*《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在同层次的*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和课程资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减负提质的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复*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1.如图1所示,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图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图1 图2

  3.如图3,直线 、 被直线 所截.(1)如果 ,那么 ,为什么?

  (2)如果 ,那么 ,为什么?

  4.如图4,一个弯形管道 的拐角 , ,这时管道 、 *行吗?

  图3 图4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板书]∵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以备后面推导判定定理使用.)

  【教法说明】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是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所以通过第1、2两题复*上节课所学*行线判定的两个方法,使学生明确,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行.第3题是为推导本节到定定理做铺垫,即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可以推出同位角相等,也可以推出内错角相等,为定理的推理论证,分散了难点.

  师:第4题是一个实际问题,题目中已知的两个角是什么位置关系角?

  学生活动:同分内角.

  师: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互补.

  师:这个问题就是知道同分内角互补了,那么两条直线是不是*行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2.5(2)

  师:请同学们看复*提问中的第3题,我们知道了 与 互补,那么 ,由此你还可以推出什么?根据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推出 ,这个推理的全过程就是:

  ∵ (已知), (邻补角定义),

  (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教师再加上这一步即可).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索后回答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行(学生语言不规范,注意纠正).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得到了一种方法,我们把它简单说成:

  [板书]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教法说明】由于复*引入第3题为定理的推导做好了铺垫,所以学生并不难接受推理过程,放手由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另外在叙述判定方法时,训练学生用准确、规范的几何语言.

  师:请同学们思考,刚才我们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导两条直线*行,除了上面的推理过程,有没有其他途径?怎样写推理格式?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对照复*提问第3题的第2问很快地找到另一种途径,并在练*本上写出推理格式,找一个学生在原来黑板上的板书基础上完成.

  【教法说明】通过使用不同种方法的推理,不仅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推理,从而使学生掌握推理格式的书写.

  尝试反过,巩固练*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1、指导思想

  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牢固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校长室、教导处提出的教学工作意见,立足课堂,成长师生。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以学论教”,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快乐学,幸福教”为追求,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工作思路。

  (1)教学工作。

  ①备课。组长要做好各个单元的备课安排,组织全组教师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个性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参与研究教学策略,在集体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有个性特色的能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②优化课堂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把新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用评价的语言贯穿于课堂,努力创设学生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生成,从而形成知识在课堂上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确保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全组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③课后反思:倡导进行“二次”备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写好教后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

  ④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1)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拓展,对优生应引导他们进行课外学*探索,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带动学生学*成绩的整体提高。

  (3)加强每个班数学质量监控, 监控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⑤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数学活动(如课前口算、计算题训练。)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教研工作。

  ①加强理论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和实践能力。我们年级组依据实际教学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组员的作用,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专题学*,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

  ②组织老师上好示范课。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示范课,教研活动以“上课——说课(含课后反思)——评课——互动”等形式进行,总结完善一些好的教法以便大家借鉴。

  ③进行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以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形式。

  3、教研组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组工作计划。

  (2) 第一次教学研讨:二年级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3) **老师执教校数学教研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 第二次教学研讨:认识万以内数。

  (5) 完成三月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心得交流,并观看教育新时空,加强理论学*。

  (2)第三次教学研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完成四月份教学反思。

  五月份

  (1)第四次教学研讨:角的初步认识。

  (2)杨晓燕 老师执教《解决问题》。

  (2)组织开展期中数学质量研讨会。

  (3)进行理论学*,完成五月份反思。

  六、七月份

  (1)准备校数学口算比赛。

  (2)第五次教学研讨:统计。

  (3)撰写数学论文或案例。

  (4)完成六月份反思。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7)班学生54人,(8)班学生53人,通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形成了一定的口算能力。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学*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对待,课堂上也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上较为主动,形成了按时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良好的学**惯,但个别学生在学*中,思想上松懈,行动上被动,学*比较吃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并解决解决问题,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2、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3、图形的运动结合学生的生活景仰学*新知,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4、表内除法与原义务教材相比,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分3小组编排,而是集中编排,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5、万以内数的认识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能力。

  6、克和千克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7、万以内的加减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8、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

  9、找规律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4、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5、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6、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8、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认识*似数。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时、分、秒。

  4、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混合运算。

  B、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进行拼组。

  2、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C、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分项统计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万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万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解决问题

  1、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与代数、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现状分析 :

  本班共有学生26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有解决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图形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一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简单的统计、找规律等。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良好的计算*惯,发展学生的数感。

  良好的计算*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后练*,练*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惯。

  训练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重视每堂课的口算5分钟。

  在每天的数学学*中,利用刚上课的5分钟进行口算练*,利用好小考条,小卡片,开火车或限时的形式进行训练。在练*中要注意强化口算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持之以恒,口算速度自然提高。

  (二)、利用《口算练*册》进行计算训练。

  1、在每天的作业中,利用《口算练*册》进行口算练*。指定统一的内容,统一要求。要求家长签字、计时,我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

  2、组织好口算月检测

  每月月末口算比赛的模式进行口算检测,在口算比赛时,可以灵活机动地进行,让学生互换试题,集体批阅,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又减轻了教师批阅试题的工作压力。达到满分的就发一张“口算明星”小奖状。此外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哪些类型出错较多,哪些孩子能力下降了,并督促学困生的学*,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进度、寻找正确的辅导方法、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掌握学生在校的学*情况,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水*。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1——8页

  第二周9——16页

  第三周17——24页

  第四周25——32页

  第五周33——41页

  第六周42——49页

  第七周50——57页

  第八周58——63页

  第九周64——70页

  第十周71——77页

  第十一周78——85页

  第十二周86——93页

  第十三周94——101页

  第十四周102——110页

  第十五周111——119页

  第十六周120——127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1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0人.对于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历适应小学课堂教学,但仍有大部分同学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为了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激发学生学*欲望,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成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 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20xx年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20xx年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4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5

  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xx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内 容 备注

  1 2/19~22 一、复*与提高 小复*②;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①;机动①。

  2 25~3/3 相差多少②;练*①;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

  3 4~10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④。

  4 11~15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数射线(千)①;位值图上的游戏①;练*①。

  5 18~22 机动②;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 时、分、秒②。

  6 25~29 时、分、秒②;小练*(1)①;机动①;

  7 4/1~3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①;三位数加减一位数①;三位数的加法②。

  8 7~12 三位数的加法②;练*②。三位数的减法④。

  9 15~19 练*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②。

  10 22~28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①;小练*(2)①;机动②。五、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 轻与重③;

  11 5/2~3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①;机动①。

  12 6~10 六、几何小实践 东南西北②;角②。

  13 13~17 三角形与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分类②。

  14 20~24 机动②;七、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②。

  15 27~31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②;解决问题①。

  16 6/3~7 解决问题②;巧算(2)②。

  17 10~14 练*①;数学广场:列表枚举①;七巧板①;流程图(1)①。

  18 17~21 期终复*

  19 23~28 考查与质量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7)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选【10】份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信念和学*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 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B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2016年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2016年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三)班和二(四)班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三班是走读班共57人,四班是寄宿班共个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学生的学**惯、学*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缺乏学*积极性,不能坚持,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寄宿生在校时间多而且集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均衡辅导教育,逐步提高寄宿生的整体水*。

  二、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使得评价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

  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略。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4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5

  1、指导思想

  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牢固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校长室、教导处提出的教学工作意见,立足课堂,成长师生。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以学论教”,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快乐学,幸福教”为追求,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2、工作思路。

  (1)教学工作。

  ①备课。组长要做好各个单元的备课安排,组织全组教师钻研教材,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个性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参与研究教学策略,在集体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形成有个性特色的能切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②优化课堂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四基,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把新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用评价的语言贯穿于课堂,努力创设学生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同时要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生成,从而形成知识在课堂上碰撞,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确保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全组每位教师都要立足课堂,用新课标的理念改进教法,树立只有统一的教学理念,没有统一的教法模式,要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③课后反思:倡导进行“二次”备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写好教后反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

  ④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

  (1)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拓展,对优生应引导他们进行课外学*探索,使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带动学生学*成绩的整体提高。

  (3)加强每个班数学质量监控, 监控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⑤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数学活动(如课前口算、计算题训练。)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教研工作。

  ①加强理论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和实践能力。我们年级组依据实际教学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组员的作用,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专题学*,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力争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及时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

  ②组织老师上好示范课。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示范课,教研活动以“上课――说课(含课后反思)――评课――互动”等形式进行,总结完善一些好的教法以便大家借鉴。

  ③进行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以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形式。

  3、教研组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研组工作计划。

  (2) 第一次教学研讨:二年级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3) **老师执教校数学教研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 第二次教学研讨:认识万以内数。

  (5) 完成三月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心得交流,并观看教育新时空,加强理论学*。

  (2)第三次教学研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3)完成四月份教学反思。

  五月份

  (1)第四次教学研讨:角的初步认识。

  (2)杨晓燕 老师执教《解决问题》。

  (2)组织开展期中数学质量研讨会。

  (3)进行理论学*,完成五月份反思。

  六、七月份

  (1)准备校数学口算比赛。

  (2)第五次教学研讨:统计。

  (3)撰写数学论文或案例。

  (4)完成六月份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6

  一、上学期学生学*本课程基本情况分析

  (一)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

  二年(2)班:优等生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问题。口算能力要加强。

  二年(3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二)情感方面

  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二年(2)班缺点:个别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年(3)班缺点: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二、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本学期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2、知*移、旋转现象。3、画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现在是所有的乘法口诀学完之后,再学*用口诀求商,所以表内除法(二)的编排和以往不同,只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前是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

  单元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

  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百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统计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第九单元、找规律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另附加: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之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发挥个别学生的特长,培养数学能力。

  4、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6、了解学生,注意评价多样化。重视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7、对学*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三)班和二(四)班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三班是走读班共57人,四班是寄宿班共个51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学生的学**惯、学*品质、思维品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部分学生缺乏学*积极性,不能坚持,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充分寄宿生在校时间多而且集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均衡辅导教育,逐步提高寄宿生的整体水*。

  二、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使得评价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8

  一、教学想法:

  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今年奋斗目标:及格率96%,高分率90%,特忧率80%

  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 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

  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课时

  一、 除法 6课时

  二、 方向与位置 4课时

  三、 生活中的大数 8课时

  四、测量 5课时

  五、 加与减(一) 16课时

  六、 认识图形 7课时

  七、 时分秒 8课时

  九、 调查与记录 5课时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9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的数学教学工作。这两个班整体情况是学生基础较差,优秀生少,后进生站每个班的40%左右。少数学生学*积极性高,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大部分学生学*不够认真,上课听讲、作业完成总是应付,不能够主动学*,所以造成基础掌握不扎实。要在本学期获得进步,则必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查漏补缺,打好基础;同时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2、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通过变式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函数一章,利用数形结合,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能力,

  3、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及时查缺补漏。

  4、成立一帮一互助学*小组,辅导后进生,同时促进优生,共同进步。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三环六步的各个环节。

  2、上课时定向要明确,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弄清疑难。点难拨疑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

  3、作业布置要分层,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批改要认真、及时,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

  四、教研工作

  积极参加教科室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结合学校的双思三环六步讨论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交流体会。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并及时发布。通过教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五、学困生转化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析选好学困生,做好辅导计划。为其以后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道路。

  小学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2人,优秀生5人,中等生21人,学*有困难的学生有6人。大部分学生学*态度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只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较为潦草。本班学生比较活跃,自制能力差,教师在抓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学*。大部分学生在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具体分析:

  1、认知方面

  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方法。学生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

  2、情感方面

  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表现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存在以下缺点:

  个别学生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些学生学**惯较差,上课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完成。

  二、学期课程目标

  (一)认知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情感方面

  1、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扩展8)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精选五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3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简单介绍天*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秀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 “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课后练*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某某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 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 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5-3=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学生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五、板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