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四班共有学生34人,男生22人,女生12人,他们学*认真、积极上进,成绩较好。他们也好玩好动,有时注意力不够专注,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使他们养成专注、认真的良好*惯,在新学期里有更大的进步。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本册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减法重点教学三、四位数笔算加减法。在这一阶段结合,学生掌握了三、四位数加减法,以后遇到数位更多的加减法,就可以类推。

  乘除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乘法表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教学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是在巩固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初步教学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教学中初步给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市、分、秒。

  在几何图形方面,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解应用题方面,在前册的基础上适当扩展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并使学生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册同前几册一样,一方面在教学新知识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良好的学**惯。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会计算四位数加、减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惯。

  2、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并且能较熟练的进行笔算。会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

  4、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5、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7、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材重、难点:三、四、位数的笔算加、减法;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任教班级情况:

  本学期任教二年级2个班,二(1)班(39位)、二(2)班(38位)。经过一年多的学*,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2个班的学生同时都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使二(1)班、二(2)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2、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认识*似数。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时、分、秒。

  4、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混合运算。

  B、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进行拼组。

  2、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C、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分项统计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万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万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解决问题

  1、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与代数、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是二(1)班的数学,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小学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测定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了解你的好朋友,期末复*,共9个单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 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30人.对于学生来讲,虽然已经历适应小学课堂教学,但仍有大部分同学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为了逐步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激发学生学*欲望,从兴趣入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成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学内容:表内除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争取在本学期使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97%。

  五、培优辅差。

  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所以教师应深入细致地做好辅导工作,既包括精心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又包括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耐心帮助学困生的转化。只有心中装满全体学生。认真细致的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让班集体永保积极向前的活力。

  六、特长生培养。

  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其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其学生全面发展。如画画,发挥其特长,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兴趣。

  七、渗透德育目标。

  (一)养成良好的学**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其能力,逐步形成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八、具体措施。

  (一)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目的,端正学*态度,树立学*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

  (二)讲练结合,改进教法,坚持读写结合原则,一课一练,一单元一测试。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补救有效措施。

  (三)注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四)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努力做到学新、温故和补漏结合。

  (五)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六)发挥家长配合作用,互通情报,有目的的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七)树立学*标兵,以好帮差,在扶好优生的同时,重点培养中等生,辅导好差等生(学困生)。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是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是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七、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通过数概念教学培养数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的最直接途径。

  3、教学表内除法计算,应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的培养。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有步骤的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学困生辅导措施:

  1、分析每个学生,指出缺点,使其明确不足在哪,同时发现优点,树立信心和上进心。

  2、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如学*态度、学*方法、当天必须完成的学*作业量等。

  3、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多关注学困生,视当堂的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水*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课后多加以督促,利用空余时间对课堂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加以辅导。对于自控力差,不够主动、自觉的学生要求定时、定量完成。

  5、发动小组内同学还有小老师的力量。

  6、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一起来监督孩子的学*,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学校的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组工作计划为依据,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作为重要的组合*台,突出实施新课程这个重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一)加强质量监控

  *时重视学生的作业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学*品质。实行阶段性单元测试,检测学*效果;紧扣单元教学重点,抓住知识点,制定评定标准,统计班级的等级率,把单元测试的重点放在质量分析上,夯实基础,不留大的知识漏洞。经常反思,随时调整教学步骤,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把好质量关。

  (二)继续做好培优扶困工作

  本着“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优补差。进一步做好数学学困生的防止和转化工作,每位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况,课上要多巡视,作业要堂堂清,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辅导和补差,不讽刺、挖苦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加强家校联系,让防差和转差工作真正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把这项工作渗透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一种教学*惯。

  (三)认真学*并观看名师视频(农远光盘)一个月一次集中在多媒体教师观看。

  (四)重视管理

  本学期,备课组长配合学校领导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集体备课效益”为突破口,做好教学的各项常规工作。

  ①备课:以集体备课活动为抓手,加强交流研讨,突出个性修改,切实提高质量。

  ②上课:围绕集体备课教案,扎实组织课堂教学;继续关注学生“双基”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成长;关注教师教学水*地提升。

  ③改作: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规范作业格式和教师批改行为,确保一课一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采用“分工协作、交流修改”的组织形式。

  成员名单及分工:

  z1 《数一数与乘法》、 《分一分与除法》 《统计与猜测》

  z2 《乘法口诀》、 《方向与位置》 《除法》

  z3 《观察物体》 《时、分、秒》、 《乘法口诀(二)》

  时间:每月第一周 地点: 二年级办公室

  三、本组教师组内公开课上课安排:

  九月份 z1 十月份 z2十二月份 z3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1 9、1~ 3 数一数与乘法 5

  2 9. 6 ~ 9.10 乘法口诀 5

  3 9.13~ 9.17 乘法口诀 5

  4 9.20 ~ 9.24 口诀、观察物体 5

  5 9.27~10.1 观察物体、除法 5

  6 10.4 ~ 10.8 国庆放假

  7 10.11~ 10.15 分一分与除法 5

  8 10.18~ 10.22 分一分与除法 5

  9 10.25 ~ 10.29 方向与位置 5

  1 0 11.1~11.5 时、分、秒 5

  11 11.8 ~ 11.12 乘法口诀(二) 5

  12 11.15~ 11.19 乘法口诀(二) 5

  13 11.22 ~11.26 除法 5

  14 11.29~12.3 除法 5

  15 12.6 ~ 12 .10 统计与猜测 5

  16 12.13 ~ 12.17 总复* 5

  17 11.20 ~ 11.24 复* 5

  18 12.27~12.31 复* 5

  19 1.3 ~ 1.7 复* 5

  20 1.10—1.14 复* 5

  21 1.17—1.21 复* 5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

  周次 活 动 内 容 安 排

  20xx-2014常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备课组计划提要:本着“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优补差。进一步做好数学学困生的防止和转化工作

  1 制定备课组计划

  2 讨论电子备课格式和作业内容。

  3 z老师执教《做家务》,其他老师听课和评课。

  4 理论学*

  5 视频学*

  6 了解最新教学资讯,共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7 集体备课:

  8 理论学*

  9 z老师执教《我们赢了》,其他老师听课和评课

  10 本学期教学难点:时间认识方面的集体备课。

  11 集体备课

  12 视频学*

  13 集体备课

  14 理论学*

  15 集体备课

  16 z老师执教《生日》,其他老师听课和评课

  17 制定期末复*计划。

  18 期末备课组学期总结会议,每位老师就本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进行经验交流。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了解你的好朋友 、 9、期末复*。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共计62课时, 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时、分、秒------------------ --8课时

  3、认识方向-------------———— -2课时

  、测定方向-----------------——1课时

  4、认识万以内的数--------------- -7课时

  5、分米和毫米--------------- ——-3课时

  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2课时

  7、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11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 1课时

  9、期末复*-----------------————--10时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1)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新学期伊始,为了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确保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此学科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0多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

  (九)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培优辅差

  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所以教师应深入细致地做好辅导工作,既包括精心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又包括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耐心帮助学困生的转化。只有心中装满全体学生。认真细致的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让班集体永保积极向前的活力。

  四、特长生培养

  观察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其学生的特长发展,使其学生全面发展。如画画,发挥其特长,创造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兴趣。

  五、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是二(1)班的数学,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小学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测定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了解你的好朋友,期末复*,共9个单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是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共32人,我班同学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理想;完成作业情况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为十一个单元,包括:一、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二、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四、做鸟巢(图形与拼组)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六、去姥姥家(混合运算)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八、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九、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十、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十一、奥运在我心中(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3.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5.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突破重点难点采取的措施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学*。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景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每个学生和注意力,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有余数除法、100以内、万以内的加减的口算可采用每天抽查或小组长检查的形式,也可以每天留出5分钟进行练*,并且定期进行口算大比拼。

  3.开展合理评价,本学期将继续结合每一单元最后的“丰收园”和本学期的学*内容建立我是闪闪小金星评价栏,用智慧星对学生会问、会想、会用、合作、积极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情景串,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学*。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串,让学生在布满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愉快的学*,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信息窗中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周次

  一、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1-2周

  二、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3-4周

  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5-6周

  四、做鸟巢(图形与拼组)7-8周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9周

  期中复*考试10-11

  六、去姥姥家(混合运算)12周

  七、我锻炼我健康(统计)13周

  八、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4周

  九、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15周

  十、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16周

  十一、奥运在我心中(总复*)17周

  总复*期末考试18-20周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是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左右)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左右

  2、练*一…………………………………………………1课时左右

  (二)、表内除法(一)(12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左右)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左右

  2、*移和旋转………………………………………………1课时左右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左右

  4、练*七……………………………………………………1课时左右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左右)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五)、混合运算(7课时左右)

  1、混合运算…………………………………………………4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六)、有余数的除法(9课时左右)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4、小小设计师………………………………………………1课时左右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左右)

  1、10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左右

  2、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4课时左右)

  1、认识克…………………………………………………1课时左右

  2、认识千克…………………………………………………1课时左右

  3、解决问题…………………………………………………1课时左右

  4、练*二十…………………………………………………1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推理(2课时左右)

  (十)、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任教班级情况:

  本学期任教二年级2个班,二(1)班(39位)、二(2)班(38位)。经过一年多的学*,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2个班的学生同时都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使二(1)班、二(2)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2、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是二(1)班的数学,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小学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还要继续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测定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了解你的好朋友,期末复*,共9个单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左右)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左右

  2、练*一…………………………………………………1课时左右

  (二)、表内除法(一)(12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左右)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左右

  2、*移和旋转………………………………………………1课时左右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左右

  4、练*七……………………………………………………1课时左右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左右)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五)、混合运算(7课时左右)

  1、混合运算…………………………………………………4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六)、有余数的除法(9课时左右)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4、小小设计师………………………………………………1课时左右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左右)

  1、10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左右

  2、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八)、克和千克(4课时左右)

  1、认识克…………………………………………………1课时左右

  2、认识千克…………………………………………………1课时左右

  3、解决问题…………………………………………………1课时左右

  4、练*二十…………………………………………………1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推理(2课时左右)

  (十)、总复*(4课时左右)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2)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有收获也有遗憾,感触颇深。下面对该年度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思想认识和师德方面

  在本年度,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和业务水*。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师德更是严格遵守郑州市教师师德标准的要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或侮辱学生,把爱灌注在*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家长亲切交流,以诚待人。始终把教师形象和学校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作为一个教学十几年的教师,在运用以前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努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创新课堂,坚持做到课前二次备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恰当、合理的课件,把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有机整合。坚持每节课后认真反思,同时与同年级有经验的邢老师积极探讨教学方法,避免闭门造车、固执己见。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 本学期我从事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看了很多录像,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抓住低年级孩子好动的特点,课堂上设计很多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合作学*等,还贯穿着律动,面向每一个学生,不但教数学,更培养孩子说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这样,学生才对数学有兴趣,才更喜欢上数学课。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当发现孩子的作业有错误时要及时指出以便改正。工作之余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和家长谈话时要大方、自信,不但指出孩子的优点,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使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在教学工作中,还注重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根据学校开展的微笑服务工作,把微笑带到课堂中,不但面带微笑,更重要的要发自内心的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孩子喜欢自己,才能使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和生活。

  三、考勤、日常工作、业绩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时完成学校需要上交的各种材料以及各项任务,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本学期虽然在课题、论文方面没有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在本学期尽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撰写读书心得、业务笔记、政治笔记各50页。五、存在问题。

  1、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时注重了学*,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水*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总之,在以上的工作基础上努力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师,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更加努力,牢记责任,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向教科研要质量,坚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本册教材学*的内容与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结合“数一数”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相同数連加的算式引入乘法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了解乘法的现实背景,体会乘法的意义。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结合大量“分一分”操作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了解除法的现实背景,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学会应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结合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对多”的问题,探索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值对应规律,掌握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4.第六单元“时、分、秒”。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1.通过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最喜欢哪些图书等实例,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2.通过一些操作与猜测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提高质量的措施:

  1、教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3、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5、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多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随意去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练*的快慢不可能一致,不要采取一题一评的反馈方式把练*时间搞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自主作业的进程。要给做得快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学*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有事做。对全班练*的反馈,最好的方法是提示来自学生的不同的思路、方法或答案,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判断、选择,去识别优劣和正误,不能只关注结果的对或错。对口算的练*,从第三单元的教学开始,就应该化整为零、常抓不懈,只是要善于变化练*的形式,不让学生疲而生厌。把口算练*结合在游戏之中的很多素材和范例,要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乘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课时安排: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表内乘法(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二);四、测量长度;五、表内除法;六、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的是二(1)班数学教学。在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

  五、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

  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xx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惯上,听课*惯、作业*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进度

  1、第一大周(8。31—9。13)长度单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2、第二大周(9。18—9。30)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第三大周(10。9—10。19)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角的初步认识蜗牛在线|学*者家园

  4、第四大周(10。23—11。2)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

  5、第五大周(11。6—11。16)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

  6、第六大周(11。20—11。30)6的乘法口诀观察物体"

  7、第七大周(12。4—12。14)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8、第八大周(12。18—12。28)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G"`:k+I+s!b,j9、第九大周(01。2—01。11)统计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总复*

  11、第十一大周(01。29)复*迎考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在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部分学生们自觉性仍然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计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班中智利水*较好的学生有:吕榕、魏昀展、路顺吉、王旌华、孙奇昕、靳瑞瑶等,对于这部分智利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学*任务完成比较轻松,在这个基础上,我将引导他们多了解课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认识。班级中思维和反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有很多,大概占到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而在这一学期中,让学优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将是我工作的难点。教材的变动,知识的压缩,使学生在学*上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毕竟这批学生在学前的数学基础并不乐观。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继续学*,我会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以减少这一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争取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使他们在原有的水*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树立起学*的信心。但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方法。

  二、教学目标要求

  第一单元:继续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初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初步了解0和1乘法的意义。

  第二单元: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1—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知道个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会用指教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单元: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作用,学会6—9的乘法口诀,会灵活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乘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关于0的除法,能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结合现实生活,学会四个方向,或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认从正、侧、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第七单元: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八单元:结合现实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相关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第九单元: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借助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概念。第十单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会和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运算的技能;能用四则运算发现、提出、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四则运算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数学学*的兴趣。

  第十一单元:总复*,加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能灵活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3)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二(1)、二(2)这两个班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较好,口算、笔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尤其是解决问题,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总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5、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6、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7、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区别旋转和*移。

  教学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和换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中去。

  2.加强学*,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方法、学*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7.练*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数学。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9.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10.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2、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 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略)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05财会(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题),复*问题和复*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05财会(3)班是我刚接手的班级,因而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熟悉。从总体上看,该班的学*中坚力量主要在一小部分的女生,其他学生学*积极性较差。在要学*的学生当中,普遍表现出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对以往知识的缺漏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补遗、查漏补缺尤为重要。知识引入环节我设置旧知识补遗,先回顾新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角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学生,男生23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0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单元序号单元内容课时数周次

  一、有余数的除法81—2

  二、时、分、秒83—4

  三、认识方向85—6

  测定方向47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88—9

  期中检测410

  五、分米和毫米811—12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813—14

  七、角的初步认识415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16

  了解你的好朋友417

  九、期末复*818—19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4)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学生对学*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具备了学*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二、教材分析

  (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数与代数方面:表内乘法(一)、(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产生兴趣。

  2、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措施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惯的养成,课前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四、教学进度

  第1、2周: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第3、4周: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

  第5、6周 :表内乘法(二)信息窗2、3、4

  第7周: 国庆放假

  第8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2

  第9、10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3、4,整理与复*

  第11、12周 :认识方向、表内除法信息窗1

  第13、14周 :表内除法信息窗2、3、相关链接

  第15、16周 : 观察物体、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第17、18周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解决问题信息窗1

  第19、20周:解决问题信息窗2

  第21周 期末复*

  第22周 期末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6

  教学计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书,供大家参考。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行四“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

  (一) 、认识除法、口诀求商

  (二) 、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

  6、初步建立1厘米和 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五班共有48人,经过一学年的数学学*,学生对学*数学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具备了学*数学的能力。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

  二、教材分析

  (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数与代数方面:表内乘法(一)、(二),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方向、观察物体;

  3、实践与综合应用:神奇的小棒、我喜欢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产生兴趣。

  2、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三、教学措施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经验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二)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四)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比如:微课程、一起作业网、博客思维体操训练、制作乘法口诀表等等。

  (五)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六)关注学生良好*惯的养成,课前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四、教学进度

  第1、2周: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第3、4周: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信息窗1

  第5、6周 :表内乘法(二)信息窗2、3、4

  第7周: 国庆放假

  第8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2

  第9、10周: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3、4,整理与复*

  第11、12周 :认识方向、表内除法信息窗1

  第13、14周 :表内除法信息窗2、3、相关链接

  第15、16周 : 观察物体、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第17、18周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解决问题信息窗1

  第19、20周:解决问题信息窗2

  第21周 期末复*

  第22周 期末复*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9

  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 以下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的兴趣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学会学*的方法。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中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进步。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扩展5)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

  任教班级情况:

  本学期任教二年级2个班,二(1)班(39位)、二(2)班(38位)。经过一年多的学*,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2个班的学生同时都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使二(1)班、二(2)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2、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

  二年级四班有学生45人,一年半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乘法口诀九九表背的很熟。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认识*似数。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时、分、秒。

  4、在现实情境中,学会混合运算。

  B、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进行拼组。

  2、认识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C、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分项统计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万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万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四)解决问题

  1、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五)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与代数、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性。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是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运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七、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通过数概念教学培养数感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的最直接途径。

  3、教学表内除法计算,应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的培养。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有步骤的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学困生辅导措施:

  1、分析每个学生,指出缺点,使其明确不足在哪,同时发现优点,树立信心和上进心。

  2、在日常的教学中,提出严格、明确的要求,如学*态度、学*方法、当天必须完成的学*作业量等。

  3、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多关注学困生,视当堂的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水*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课后多加以督促,利用空余时间对课堂所学内容查漏补缺、加以辅导。对于自控力差,不够主动、自觉的学生要求定时、定量完成。

  5、发动小组内同学还有小老师的力量。

  6、与家长保持联系,交流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一起来监督孩子的学*,共同帮助孩子进步。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5人。通过上学期的数学教学,我们能懂得学*数学的乐趣,在大家共同交流的情况下学的更加有趣,从课堂人数少到多,从而中点增加了教学无形中的一种资源那就是人数增多,这是与原来的优势,优势在于可以进行交流学*,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学*,最后达到在共同的交流中学好本学期的知识,是每一位学生快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是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快,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的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任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生35人。通过上学期的数学教学,我们能懂得学*数学的乐趣,在大家共同交流的情况下学的更加有趣,从课堂人数少到多,从而中点增加了教学无形中的一种资源那就是人数增多,这是与原来的优势,优势在于可以进行交流学*,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学*,最后达到在共同的交流中学好本学期的知识,是每一位学生快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是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快,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的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任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数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