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能力,接下来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 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年共有学生52人,其中劣等生占三分之一。学生在学*了2~6的口诀的基础上,学*本课,简单而又异于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法: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小组合作学*。

  六、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一

  2.口算。

  12÷6=()36 ÷6=()

  30 ÷5=()24 ÷6=()

  18 ÷6=()8 ÷2=()

  3 ÷1=() 12 ÷4=()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 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均每行几面?”“*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 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 (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中将会继续学*。

  3、巩固练*

  (1) 练*: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3)小鸟回家(课件11)

  师:哎呀,时间不早了,小鸟排练完“六一”的节目它们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小鸟送回家吧。

  四、交流

  过度:刚才同学们帮森林里的小动物解决了那么多的难题,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挑战吗?

  1、出示课件:根据口诀改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六八四十八 七九六十三

  2、讨论:观察每组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出示课件:做一根跳绳要3米,老师这有27米绳,可以做几个跳绳?做一根跳绳剪一次,共需要剪几次?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今天的学*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总结了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相信今天的学*会为以后的除法奠定更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口诀:(七)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进步,考试顺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13—2.19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0—2.26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2.27—3.5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6—3.12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3—3.19

  2.*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剪一剪

  1

  4.练*七

  1

  6

  3.20—3.26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27—4.2

  3.整理和复*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3—4.9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0—4.16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17—4.23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4—4.3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2—5.7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8—5.14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5—5.21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2—5.28

  3.整理和复*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二十

  1

  16

  5.29—*

  第九单元

  1.猜一猜(一)

  1

  1.猜一猜(二)

  1

  第十单元

  1.复*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5—6.11

  3.复*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

  18

  6.12—6.18

  19

  6.19—6.25

  20

  6.26—

  学期结束工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39名,在上学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科书重点。读写数中数位表和涉及“0”的读写比较难。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身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

  (二)千米的认识3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四)认识图形4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

  (七)收集与整理5

  (八)总复*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5课时

  2、认数-------------------8课时

  3、分米和毫米-------------2课时

  4、加法-------------------7课时

  5、认识方向---------------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估算的方法,学*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因此有以下几点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课时

  12.18-20开学注册

  22.21-2.27解决问题(1-4)

  4课时

  32.28-3.6*均分

  除法(1-2)2课时

  2课时

  43.7-3.1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4课时

  53.14-3.20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7)

  整理和复*3课时

  1课时

  63.21-3.27图形与变换4课时

  73.28-4.3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

  巩固练*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2课时

  2课时

  84.4-4.10巩固练*

  解决问题2课时

  2课时

  94.11-4.17整理和复*

  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104.18-4.24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114.25-5.1期中复*、检测

  4课时

  125.2-5.8克和千克

  巩固练*2课时

  2课时

  135.9-5.15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1-4)

  4课时

  145.16-5.22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有多重3课时

  1课时

  155.23-5.29巩固练*

  统计1课时

  3课时

  165.30-6.5找规律4课时

  176.6-6.12总复*(一)

  186.13-6.19总复*(二)

  196.20-6.26期末考试

  206.27-7.4期末考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除法,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与克,四边形和加减法九个单元。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名,其中女生26人,男生2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 3600 650 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

  2、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师:五一期间,桦南家电商场搞促销活动。我队的王大爷,买了一台电视机花1000元,一台电冰箱花20xx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xx=

  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xx=3000.

  3、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0.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本上。

  2、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略 )

  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减)

  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对应的减法算式,利用这个规律,能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四、巩固拓展

  1、做书中的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后请起立,然后集体核对。全对者请坐下,有错者说说为什么错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几组算式好朋友出场了,小朋友们赶快算一算。

  670-600 670-60

  4000+200 4000+20xx

  1800+20xx 1800+200

  700-500 700-50

  算好的同学思考:这几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将上题左右两个算式比较大小

  为什么有些同学填得那么快?通过观察比较,不用计算即可填写。

  4、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老师出示图片:略)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仓库装了700袋麦子;第二仓库装了800袋麦子;第三个仓库装的是稻谷,1000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第三仓库装的是稻谷,不是麦子。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师:请同学们在练*纸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适时肯定。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图片)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最棒!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冰箱图 电视图 1000+20xx=3000

  20xx-1000=1000

  80+50=130

  130-50=80

  以上即是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十数加减法教学计划,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1、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步练*第页第题。

  直角( ) 锐角( ) 钝角( )

  2、开火车游戏。出示活动角,让学生指出是是什么角?下面请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反之,也可以。

  3、师:朋友,老师这里有三兄弟在吵架了,都吵着要做大哥,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帮他们分出大小?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109 height=105 alt=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用直角三角板去验证他们的大小。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教师适时指导:运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比它小就是是锐角,比它大是钝角。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比直角小的角---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钝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惯、行为*惯不太好,影响了学*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 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 ⑥时、分、秒; ⑦乘法口诀(二); 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 ⑩总复*。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在本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 乘法口诀(一)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 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 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略)

  第四篇: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概况

  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好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二、时分秒4课时三、认识方向4课时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五、分米和毫米3课时六、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4课时九、期末复*4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2。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四、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实实在在的*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3.在*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

  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3.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4.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5.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6.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7.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过程中逐步优化。

  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4.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难点。

  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9.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1.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量。

  3.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图形和表格。

  4.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

  5.分析数据的方法:极值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

  6.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

  【了解你的好朋友(综合与实践)】

  1.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通过回顾反思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

  五、提优补差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教学内容:

  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

  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们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惯、行为*惯不太好,影响了学*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 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 ⑥时、分、秒; ⑦乘法口诀(二); 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 ⑩总复*。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在本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 乘法口诀(一)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 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 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略)

  第四篇: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7、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8、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观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分析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好。又如在探索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交流,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

  5、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8、经历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

  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

  1、合理确定认数教学内容。以往教材中的认数教学都是从百以内的数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感受较大数的现实素材。本册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就降低了学生认数学*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的数与其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起联系,形成数感。

  2、本册教材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估算,有些计算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3、本册教材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见的线路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

  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如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本册教科书继续教学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5、注意结合有关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着重让学生利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在植树场景中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测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测定校园里主要景物所在位置。“游览美丽的海滨”是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你能跳多远?”是使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立定跳远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6、教材为学生的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一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余数概念的基础是*均分时有“剩余现象”。教材让学生*均分10枝铅笔,并把分的情况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在*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刚好都分完,有时还剩下几枝不够再分给一个人或者不够每人再分一枝,这就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在学*活动中积累经验。教材在加、减法计算时教学了验算方法,并通过“找错、改错”练*,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现在共有学生240人。从学生的年龄结构看,分为两个年龄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刚刚从外校转过来的,转学生大部分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没有学,因此学生的基础层次差了一些其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应尽量将他们缺失的知识补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另外从去年的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基础较扎实。但还是有少数学生的听课*惯、行为*惯不太好,影响了学*成绩,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①数一数与乘法;②乘法口诀(一);③观察物体; ④分一分与除法;

  ⑤方向与位置; ⑥时、分、秒; ⑦乘法口诀(二); ⑧除法;

  ⑨统计与猜测; ⑩总复*。

  三、主要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在本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 乘法口诀(一) 第七单元 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八单元 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 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或*题中,至少安排了11项实践活动: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2、把100根小棒*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么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4、站在不同的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5、在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

  6、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

  7、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1分。

  8、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时间。

  9、1分你大约能跑多少米?

  10、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11、调查你们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不到10时、达到10时)。

  经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3、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8、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9、作业除了基础统一之外,要分层次留作业,多留研究实践性作业。

  10、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七.全册教时安排(略)

  第四篇: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概况

  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好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二、时分秒4课时三、认识方向4课时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五、分米和毫米3课时六、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4课时九、期末复*4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2。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四、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实实在在的*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3.在*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

  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3.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4.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5.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6.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7.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过程中逐步优化。

  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4.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难点。

  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9.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1.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量。

  3.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图形和表格。

  4.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

  5.分析数据的方法:极值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

  6.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

  【了解你的好朋友(综合与实践)】

  1.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通过回顾反思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

  五、提优补差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

  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一、 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2.22-2.29)

  二、表内除法(一) 10课时 (3.1-3.20)

  三、图形的运动(一) 4课时 (3.21-4.3)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4.7-4.17)

  五、混合运算7课时 (4.20-4.30)

  六、有余数的除法 8课时 (5.4-5.19)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20-6.5)

  八、克和千克2课时 (6.8-6.12)

  九、数学广角3课时 (6.15-6.19)

  十、总复* 4课时 (6.23-6.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重点检测第一至四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注重过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表现在: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六个大题:大体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的题有10分,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分析:

  二(2)班*均分是85.9分,二(1)班*均分是82.6。二(2)班:90-100分的有35个,80-90分的有12个,70-80分的有2个,60-70分的有2个,不及格1个。即优秀率为64.8%,及格率为98%。二(1)班:90-100分的有24个,80-90分的有15个,70-80分的有7个,60-70分的有4个,不及格3个。即优秀率为45.3%,及格率为94%。总体来说成绩不是很理想。

  三、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试卷题型:一、填空题(21分);二、选择题(5分);三、量一量(10分);四、算一算(40分);五、解决问题(24分);六、想一想(附加10分)

  2、典型错例:

  (1)第一填空题

  A、23厘米+77厘米=()米。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其一考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没掌握牢固,导致算错变成90,有部分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得出100,却没能将单位进行转化。所以这题的考察需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

  (2)第二选择题。

  A、与4x5计算结果不相等的算式是()

  A.4+4+4+4+4 B.4+5

  C.5+5+5+5 D.10+10

  这个题目错在读不懂题意。题目要求我们选出“不相等”的算式,而很多小朋友一看到有答案就恨开心,选A项的很多。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不强。*时需要多加强训练,先读题思考再下笔。

  B、如果三角形表示5,那么三个正方形表示()

  A.15 B.20 C.25 D.30

  很多学生对这个题目表示束手无策。因为试卷上擦来擦去的铅笔影子可以看得出来,学生们很难抉择到底选哪一个。其实这个考察的是5的乘法口诀,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思考。其实这个题目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解决。只要小朋友们在正方形里面画一画,答案就恨明显了。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遇到难题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样性。*时需要多加强训练。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

  (3)第六解决实际问题。

  A、小马虎做减法,错把减数26写成29,结果得13。那么正确的差是()。

  这个题目需要学生考虑两个步骤。一先算出29+13的被减数。因为虽然减数错了,但是被减数是没变的,因此第一步要先算出被减数。一旦算出被减数,在有减数的情况下,差就简单了。可是学生很难想到这一层。因此错误率很高。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度不够强大。

  四、从本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大部分小朋友都有所进步。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7、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惯。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即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佳玉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

  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辅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 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三、高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 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性进步,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我所教学生是八年级,共60名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成绩还可以。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学情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47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8人。外宿34人,内宿生28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我任教的二年(1)班有学生34人,二年(2)班有学生37人,两个班各有插班生3人。经过3个学期的学*,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学**惯、学*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学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学生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时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 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方法,学**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一学期里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以便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乘法的初步认识;6以内的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混合运算。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1~6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4、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5、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6、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7、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在现实情景中辨认方位。

  四、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教育,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

  2、珍惜时间做把握时间的小主人。

  3、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统计和可能性、混合运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目标:

  争取达到的目标是,优秀率达到35%,及格率达到90%,总成绩在乡统考中达到中游以上水*。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将认真学*《课程标准》。阅读有关参考书,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教学任务,弄清双基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单元、章节和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知识的全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深广度,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搞好课堂教学:

  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一环,上课时按教案进行,并随机应变。严格按教学计划上课,并视情况适当调整,

  ⑵、遵循“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的教学思想,重视结论获取过程的教学,建立“目标-探索-结论-训练”的知识点教学的基本程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主动学*,主动发展,实现学生“学”与教师导的最佳结合,优化训练的材料、时机,通过训练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当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⑶、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能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有效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定要实用,不要过分追求时髦。

  ⑷、教学手段先进实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改善改善视听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投影、录相机、录音机、多媒体等。并自制简易教具,研究开发教学课件。

  ⑸、建立新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⑹、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把学*变**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方*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学*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⑺、作业设计符合“四性”:目的性、科学性、量力性、计划性。精心设计练*和作业。认真批阅作业,并进行讲评。

  ⑻、加强调后辅导,重点是学困生。要把功夫花在学困生的提高上,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学生,使优生更优,使全体学生都能弥补自己的学*缺陷。

  3、教育理论学*及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本年度理论学*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有关教研报刊,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浏览有关教育网站,随时关注教改动态。

  八、教学进度:

  参照市教研室的进度表进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3)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经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明白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确定。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经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明白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明白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明白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一样的标准分类。

  明白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确定、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经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本事,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本事。经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资料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一样角度、用不一样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经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本事,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本事,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取尝试从不一样角度、用不一样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进取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资料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忙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资料。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一样的问题选择不一样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学校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提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经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异常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我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景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一样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一样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资料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资料。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资料。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应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构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所以,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经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经过自我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我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一样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经过自我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一样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供给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确定,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进取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本事。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进取思考,进取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资料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可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景,仅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所以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光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本事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学*贯彻学校工作要点,在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继续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对新教材、新课程的了解和探索,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性,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教改就将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才能指导*常的教学工作。

  2、提高课堂质量,争取及格率为百分之百、

  3、针对年级段的特点,使学生的学*方式有所改变。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学*,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努力改进研究活动的形式,注重提高教研实效,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正常的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

  4、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本学期要对教学方式、学*方式作深层次地探索与研究。每位教师在*时要注意资料的搜集,并进行阅读和理解,交流心得体会,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和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可撰写文章,文章围绕本教研组课题展开体现研究动向。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

  5、坚持我校教研的一贯要求,落实听课、上课、学*心得、教学随感、教学论文的指标。继续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逐步提高活动档次,增强精品意识。

  6、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具体计划如下:

  二月份:

  1、二年级教材分析;

  2、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上学期工作,撰写本学期计划;

  3、学*有关教学理论,促进素质提升;

  4、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三月份:

  1、上教研课(中心小学老师听课);

  2、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

  3、撰写20xx年课题方案;

  4、熟悉教材内容,交流思想,集体备课;

  5、继续素质提升。

  四月份:

  1、组织二年级期中检测;

  2、教案、作业批改自查;

  3、二年级参加期中后教材分析;

  4、二年级数学口算竞赛;

  5、组织教师互相听课。

  五月份:

  1、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学学科论文撰写;

  3、素质提升作业交流。

  六月份:

  1、学期考试、考查、教学质量抽测与评价;

  2、教案、作业批改自查;

  3、20xx课题结题;

  4、收交各种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期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与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与*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与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与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同学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同学,二年级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同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同学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同学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同学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同学的学*负担。

  2、要尊重同学,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同学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同学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同学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同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同学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同学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同学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4、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同学情况分析:

  本年级同学23人,家庭学*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同学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同学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同学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同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同学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惯上,听课*惯、作业*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同学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同学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同学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同学,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同学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六、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左右)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及减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约4分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出示:主题图)

  (2)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美丽的云南吗?

  你知道云南的哪些地方呢?

  (3)师:今年暑假,育英小学的小伙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美丽的云南组织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让我们也随着他们一起到美丽的云南去看一看吧!

  (4)简单介绍:美丽的云南有三大著名景点。

  昆明的石林:是由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的森林。

  大理的三塔寺:由三座塔而得名。

  丽江的玉龙雪山:山峰终年积雪。

  (5)师:(指导学生看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看看他们的旅行路线。他们从什么地方出发?(昆明)

  准备怎样走?(先经过大理再到丽江)

  他们一共要行多少路程?

  他们现在到达了哪里?(大理)已经走了多远呢?

  (6)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到丽江还有多远?)

  (7)师:我们把他们的行程路线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了,谁能再说说这个线段图它表示的意思。(指名讲解)

  (8)师: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517-348=

  2、提出学*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让学生说一说)

  (2)、出示学*目标:a、知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约24分钟)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p22-23页的例1和“做一做”。

  师:用竖式计算前,可先估一估,判定它的值大约是多少?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要求学生先说估算值,再说计算方法)

  生1:517-348= 我是这样算的`,个位上的7减8不够,向十位借1,合成17减8等于9;十位的数不够减,就找百位借1,合成10减4等于4;百位上被借走1个,剩下4减3等于1,结果是169。

  生2:我知道哪一位不够减就找前一位借,再进行计算。

  ……

  (2)错例展示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可能是:

  ①在退位减法计算中,被借走后,忘了减1。

  ②有的学生在连续多位计算时,会将两数相减做成加的。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位不够就向前一位借1。)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反馈练*:先估一估,再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32-157= 386-198=

  2、今天我当小医生。

  8 2 4 3 1 6 5 6 7

  - 6 4 7 - 1 7 8 - 4 8

  ————— ————— —————

  1 8 7 2 4 8 1 2 7

  3、小游戏:花儿朵朵(略)

  要求:先把绿叶上的两个数相减,再与花朵上的得数配在一起。

  4、拓展思维:填数

  (1)(3)5 6

  - 7 2 (8)

  ————————

  6(2) 8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今后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39名,在上学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科书重点。读写数中数位表和涉及“0”的读写比较难。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身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

  (二)千米的认识3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四)认识图形4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

  (七)收集与整理5

  (八)总复*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十二班的数学,经过半学期的学*与教学,对班里各个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针对性教学,学*数学要培养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单元总复*。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开学教育;解决问题4课时

  第二周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3课时

  第三周除法3课时

  第四周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第五周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4课时

  第六周图形与变换

  剪一剪4课时

  第七周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第八周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4课时

  第九周整理和复*2课时

  第十周五一放假4课时

  第十一周整理和复*,期中检测4课时

  第十二周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克和千克的认识;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4课时

  第十五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二)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统计4课时

  第十八周找规律4课时

  第十九周总复*4课时

  第二十周整理和复*,期终检测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万以的加法和减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五: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尖子生吃饱,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优中求精;中等生吃好,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中难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差生回答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兴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与灵活。采取好待差的做法,让尖子生带学困生,培养尖子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学生情况简析:

  本学期我继续二年级数学教学。经过了一年半的学*,这个班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学**惯都比较良好,大部分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兴趣,学*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但个别学生观察能力、审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失误多,而且不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比如:周慧同学、杜燕同学、王保龙同学等。

  二、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

  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的

  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三、教学总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①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②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④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⑤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⑥通过有效的学*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⑦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⑧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会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收集整理表格,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⑩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表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①运用千以内的数、已经掌握的运算或简单的图表描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在这些活动中继续发展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②通过观察物体和观察生活环境丰富对图形和现实空间的认识,继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③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收集有意义的信息并适当归类整理等活动,体验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继续发展统计观念。

  ④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①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社会货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②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地通过各种思维活动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③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反思和评价。

  ④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增强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初步具有愿意接*数学的态度,学*数学的愿望,学好数学的信息。

  ②经历数学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5、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六认真工作,主动学*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情况,做到课后及时辅导。

  3、创设丰富多彩的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的态度。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情况。

  六、教学方向:

  (1)提优:在本册教材新知识的基础上学*带有思考性的奥数类的数学知识。

  途径和方法:尽量每周出一、两道思考练*题,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放学后集中辅导。

  (2)补差:有余数的除法;认识10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大小比较和加减法的计算,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途径和方法:课堂上能优先提问,练*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放学后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奋斗目标:经过本学期的学*,争取将及格率提高到100%,优秀率8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探究——万以内的数位及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读数和写数

  模块二:深化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估计策略及万以内的口算

  模块三:应用探究——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提升应用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说出各数位名称、顺序,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万以内的数。

  2、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能用词语和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3、初步认识*似数,能结合实际,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4、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流程

  模块一 基础探究

  探究活动:奇妙的计数器

  一、千、万的'认识

  1、探究一千是多少?

  (1)一千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千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百是一千、100个十是一千、1000个一是一千。

  2、探究一万是多少?

  (1)一万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万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10000个一是一万。

  3、拨珠游戏

  同桌再次用计数器播出不同的一千、一万,并相互描述一千、一万是多少。

  设计说明:借助学生爱玩的计数器拨出一千、一万有利于学生建立千、万所表示的意义,由充分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让其自我推理得出一千、一万所表示的丰富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数位与计数单位

  1、辨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位

  (1)举例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数位”是什么,借助实物、计数器建立充分的表象。

  (2)掌握它们之间的顺序。

  2、辨析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

  (1)借助实物、计数器能知道“计数单位”是什么,建立充分表象认识。

  3、描述大数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1)结合实例,尝试说出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借助计数器,组内练*相互说出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三、写数

  1、尝试写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写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写数,相互拨数、写数。

  (2)小组内交流写数时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写数的方法,同桌再次交流如何正确地写数,尤其是0的写法。

  四、读数

  1、尝试读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读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读数,相互拨数、读数。

  (2)小组内解决读数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读数的方法,同桌或小组充分交流如何正确地读数,关键0的读法。

  五、古老的算盘

  教师通过算盘实物让学生了解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让学生尝试借助算盘来拨数并且进行读数、写数练*。

  设计说明:以上环节的设置,都要重视学生的充分形象感知和学生的自我探究:怎样写数、读数;0的写法和读法等都要重视学生在实践练*中的体验。借助算盘表示多位数,并且能够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这也是进一步让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进一步的感知了解。

  模块二 深化探究

  探究活动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

  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拨珠练*

  同桌两人在计数器上各自拨出一个万以内的数,之后进行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样多数的大小比较

  (2)位数同样多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对在拨珠练*中所出现的上面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比较方法。

  2、自主比较

  小组内拨珠比较大小

  设计说明:组织拨珠练*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各自所拨的数进行比较时要关注分类和总结,还要关注到学生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所拨数的大小关系。

  二、万以内数的*似数

  1、自学质疑

  (1)自学接*整百数、整千数的*似数。

  (2)教师设计相应的指导方案,点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组内讨论

  怎样写出一个多位数(接*整百、整千)的*似数。

  3、交流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学具进一步演示一个多位数(接*整百、整千)的*似数的正确写法。

  设计说明:探究多位数(接*整百、整千)的*似数建立在学生对整百、整千的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具,通过实践反复操作练*建立起的估计意识,为后续加减法的估算、乘除法的估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做好铺垫。

  探究活动二:估计的策略

  一、尝试估计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2、尝试估计

  学生自主估计,初步发展自我估计意识。

  二、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计的情况,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2、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汇报,倾听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和过程。

  三、总结方法,提炼估计策略

  师生共同总结估计的策略方法:切块、分组等等。

  设计说明:估计的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估计的意识,能够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应给予肯定。估计意识的培养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具体情境才可使估计意识的培养有意义。

  探究活动三: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解答。

  三、汇报交流口算方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的方法,再在全班内进行汇报总结。

  设计说明: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可以借鉴于学具完成,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对计数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再有直观操作转化到抽象的口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教学内容:

  在这册教材*分十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包括:1、有余数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4、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5、万以内加减法(二)。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3、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6、对称7、图形与拼组9、时分秒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包括:8、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包括:“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

  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本册内容的重点: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一、野营——有余数除法 ………………………………………………5课时

  二、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一) …………………………… …11课时

  三、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1课时

  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9课时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6课时

  六、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2课时

  七、去姥姥家---混合运算………………………………………………7课时

  八、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3课时

  九、我锻炼我健康--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户外活动…………………………………………… 1课时

  十、奥运在我心中---总复*……………………………………………5课时

  教学进度

  1 2.14—2.19 野营——有余数除法

  2 2.20—2.26 有余数除法复* 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3 2.27—3.4 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4 3.5—3.11 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5 3.12—3.18 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6 3.19—3.25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7 3.26—4.1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8 4.2—4.8 清明放假

  9 4.9—4.15 期中复*

  10 4.16—4.22 国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11 4.23—4.29 国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12 4.30—5.6 劳动节

  13 5.7—5.13 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14 5.14—5.20 去姥姥家—混合运算

  15 5.21—5.27 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

  16 5.28—6.3 我锻炼我健康

  17 *—6.10 奥运在我心中

  18 6.11—6.17 回顾整理

  19 6.18—6.24 回顾整理

  20 6.25—7.1 总复*

  21 7.2—7.8 总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同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同学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同学的学*兴趣,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同学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同学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同学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同学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 使同学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同学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同学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同学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同学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同学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同学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同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同学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

  3. 引导同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同学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同学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同学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同学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同学的想法,鼓励同学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概述

  【研究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课。

  (二)《克和千克》课程规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这部分内容主要学*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材提供的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着重帮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

  【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

  1. 生活经验:克和千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糊的、直观的、片面的。

  2. 技能基础:学生所必须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二年级学生都有点基础了,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二)学*动力源:

  1. 目的:学生通过预*可以明确本课知识学*目标,但通过此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还不甚理解,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渗透能力培养。

  2. 兴趣:通过课堂内外的学*,让学生参与调查、讨论、操作、比较、游戏等活动来学*知识,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可以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兴趣很浓。

  (三)*惯和能力培养:

  学**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已经具备了初级水*的学*能力,学*能力参差不齐是老师应该面对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课。

  【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关键:

  利用主体实践体验活动,采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脑等多种感观,让学生全方位反复感知质量单位。

  新课教学之后,学校开展“克和千克体验活动”,直观、立体式的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让数学再回归生活,这种浓浓的数学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兴趣。

  教法、学法设计:

  教育家说:“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通过体验活动,自己去感觉发现,比知识灌输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秘密,让学生在你说出来之前先去猜,尽量让他们自己找出来。”因此,活动体验教学法为主,知识灌输为辅,寓教于乐,进行教学。这样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运用“体验—交流—再体验—类比—巩固—应用”的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发思维、长能力、展特长,达到知识能力双丰收。

  巩固练*设计: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练*设计有层次性、趣味性、参与性、开放性为一体。课后安排看一看、问一问、称一称的调查活动,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项目研究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本单元共2个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课。

  我们的特色是学*和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活动育人。通过“克和千克体验活动”使学生更立体、直观、有效的认识克和千克。

  我们的优势在于把知识形成体系,构建校本课程,以校园网为展示*台,牵手网络,资源共享,博众所长,使单元知识系统化、数字化、特色化。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突破单一的教学方式,以有趣有效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类比比较、大胆猜测,实验推理,合作交流,积极思考,逐步建立学生的质量概念以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形成了“克和千克”低年段教学三步走的教学模式,突显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体验、操作

  情境导学——演绎归纳 推理、验证——实践应用

  交流、归纳

  实践证明,运用三步走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通过问卷调查和水*测试抽样分析,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学生方面,质量观念得到提升,思维变得开阔,敢于创新,善于变通;教师方面,通过研究学*,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对专业成长促进较大。在研究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及时反思与建议,形成了一种开拓进取、团结奋进的教育教研新风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四、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五、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39名,在上学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数位表和涉及“0”的读写比较难。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

  (二)千米的认识3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四)认识图形4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

  (七)收集与整理5

  (八)总复*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概况

  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好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基础薄弱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二、时分秒4课时三、认识方向4课时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11课时五、分米和毫米3课时六、两位数、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七、角的初步认识3课时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4课时九、期末复*4课时

  三、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2。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四、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实实在在的*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

  3.在*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

  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

  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3.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4.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5.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6.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

  7.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过程中逐步优化。

  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4.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难点。

  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9.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1.突出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

  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测量。

  3.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有文字、符号、图形和表格。

  4.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分类、汇总、分组和排序。

  5.分析数据的方法:极值数据→特定数据→分布情况→整体水*。

  6.从不同范围获得的数据存在关联,但也有区别。

  【了解你的好朋友(综合与实践)】

  1.重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通过回顾反思明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

  五、提优补差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万以的加法和减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五: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尖子生吃饱,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优中求精;中等生吃好,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中难的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差生回答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兴趣,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与灵活。采取好待差的做法,让尖子生带学困生,培养尖子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

  六、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0篇)(扩展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基本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其次,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第三,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四,安排了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似数的教学,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第五,结合实际安排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例题,使学生对万以内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验。第六,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示多种算法和估算等。这样,在上述丰富具体的素材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1)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实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乘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均分”以及计算*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准备。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均分”的含义及*均分的方法。“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这样通过这一节的学*,学生关于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第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探索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学*除法计算的同时就体会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学*除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和图形变换应用的素材。其次,教材为每一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教材提供的学*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2)许多内容的教学都注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教材继续注意提供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在学*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与求知欲 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题设计分为;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信息,搞好学*评价,教会学生学*,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班内情况分析

  班内共有28人,基础比较扎实,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但自觉性不高,在计算方面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欠缺。本学期在坚持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对知识的灵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培优辅差方面下功夫。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

  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七、教学课时

  1.除法----------------------------------------------------------6课时

  2.方向与位置---------------------------------------------------4课时

  3.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4.测量---------------------------------------------------------5课时

  5.加与减(一)------------------------------------------------16课时

  6.认识图形-----------------------------------------------------7课时

  7.时分秒--------------------------------------------------------8课时

  8.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5课时

  八、教学进度安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培优辅差措施

  1.不歧视学*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兴趣,树立对学*的信心。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5.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6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经验,学困生加以学*。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差的状况,提高学*成绩。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李丽、武晴晴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戈亚萍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李丽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武晴晴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李丽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武晴晴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李丽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武晴晴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李丽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武晴晴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戈亚萍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戈亚萍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

  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

  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8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计 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二)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一、 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2.22-2.29)

  二、表内除法(一) 10课时 (3.1-3.20)

  三、图形的运动(一) 4课时 (3.21-4.3)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4.7-4.17)

  五、混合运算7课时 (4.20-4.30)

  六、有余数的除法 8课时 (5.4-5.19)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20-6.5)

  八、克和千克2课时 (6.8-6.12)

  九、数学广角3课时 (6.15-6.19)

  十、总复* 4课时 (6.23-6.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化、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笔算与学*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

  表内除法练*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学**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表等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 4课时

  (二)、表内除法 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 2课时左右

  除法 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奋斗目标

  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

  2、学期具体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

  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养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

  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养成双优生。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3、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9、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5课时

  2、认数-------------------8课时

  3、分米和毫米-------------2课时

  4、加法-------------------7课时

  5、认识方向---------------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同学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同学,二年级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同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同学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同学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同学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同学的学*负担。

  2、要尊重同学,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同学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同学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同学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同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同学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同学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同学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形式,也为以后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

  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到第二学段,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所以,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面图形的学*经验。

  ③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使学生在学*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使学生在用学*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惯。

  ④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四、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0xx年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开学教育;解决问题4课时

  第二周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3课时

  第三周除法3课时

  第四周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第五周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7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二年(1)班有学生34人,二年(2)班有学生37人,两个班各有插班生3人。经过3个学期的学*,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学**惯、学*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学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学生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时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解决问题(4课时)

  2、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3、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4、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6、克和千克(2课时)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8、统计(3课时)

  9、找规律(4课时)

  10、总复*(4课时)

  四、具体措施

  1、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5、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8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

  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

  一、 除法…………………………………… 7课时

  二、 混合运算…………………………………6课时

  三、 方向与路线………………………………3课时

  四、 生活中的大数…………………………………7课时

  五、测量…………………………………3课时

  整理与复*(一)………………………2课时

  走进乡村………………………………… 2课时

  六、 加与减(一)…………………………………12课时

  七、 认识图形…………………………………6课时

  八、 加与减(二)…………………………………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2课时

  九、 统计…………………………………4课时

  总复*………………………………… 5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9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十一单元总复*。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41名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万以内数的.认识,使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一)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树立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树立学*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

  (二)讲练结合,改进教法,坚持读写结合原则,一课一练,一单元一测试。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补救有效措施。

  (三)注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四)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努力做到学新、温故和补漏结合。

  (五)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六)发挥家长配合作用,互通情报,有目的的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七)树立学*标兵,以好帮差,在扶好优生的同时,重点培养中等生,辅导好学困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估算的方法,学*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