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数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还是带一(6)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53人,实到52人,其中女生×人,男生是×人,老生有×人,新生是×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6%,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通过期末复*,系统整理一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数学思维的训练。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两班学生共有68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均分为94分,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学期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性、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这学期我将和孩子们更加愉快地学*数学,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喜笑颜开,时常产生思维的碰撞。

  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利因素:如个别学生基础和能力都较差,难以完成学*任务;另外,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学生的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划分,备注

  第一周,2.12—2.18,1始业教育,2认识图形,1课时,3课时

  第二周,2.19—2.25,20以内的退位减法,5课时

  第三周,2.26—3.4,20以内的退位减法,4课时

  第四周,3.5—3.11,20以内的退位减法,4课时

  第五周,3.12——3.18,分类与整理,3课时

  第六周,3.19—3.25,100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

  第七周,3.26—4.1,1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第八周,4.2—4.8,认识人民币,4课时

  第九周,4.9—4.15,认识人民币,1课时

  第十周,4.16—4.2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第十一周,4.23—4.29,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期中复*,3课时,2课时

  第十二周,4.30—5.6,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5.7—5.1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第十四周,5.14—5.2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

  第十五周,5.21—5.2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第十六周,5.28—6.3,整理与复*,3课时

  第十七周,*—6.10,找规律,4课时

  第十八周,6.11—6.17,总复*,4课时

  第十九周,6.18—6.24,期末复*

  第二十周,6.25—7.1,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景分析:

  一(5)班现有的学生50人,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必须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本事;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必须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惯。大部分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目标,对学*数学产生了必须兴趣,能较进取主动参与学*活动。异常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资料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十分梦想,但从学**惯、学*态度以及参与学*的兴趣等方面能够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的真实状况。所以,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构成的兴趣坚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进取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的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本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的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的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的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的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的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资料的学*,不仅仅使的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且有利于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的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的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我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本事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的学生的计算本事。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本事。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的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的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分扣子和填数游戏)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 3课时

  五、 加与减(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 加与减(三)………………………………… 11课时

  总复*…………………………………………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5)的数学。全班79人,其中有4人是刚转学来的。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纪律不大理想,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口算部分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

  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

  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

  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

  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单元练* 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8个单元:

  1、位置。

  2、认识钟表。

  3、100以内数认识。

  4、认识人民币。

  5、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一)。

  6、认识图形。

  7、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二)。

  8、探索乐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钟表。

  2、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6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七、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认识钟表12课时

  3、1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4、认识人民币;4课时

  5、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一);15课时

  6、认识图形;4课时

  7、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二);15课时

  8、探索乐园;6课时

  9、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这学期还是带一(1)、一(2)班,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各班里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学生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学生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一班许多学生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学*,送到托管所去托管,但学*效果不佳,成绩也没提高,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学困生有付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由于父母做生意无人监管,放到托管所托教,作业虽能完成,但成绩不升反而降。二班学困生有付佳浩、肖程文、刘玉婷等,前两人上课不听,下课不做作业,似乎智力有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均成绩。

  三、采用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学生学*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五、本册总的目标和要求。

  (一)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概况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内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

  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意识和合作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面图形是恰当的。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重点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41名同学,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指导思想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

  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

  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六、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教学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例如: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的学*方式和民主的学*气氛。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又如数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策略和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八、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 3课时

  第十七周 *—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教学安排:

  二月:第五章 三月:第六、七章 四月:第八章

  五月:第九章 六月: 第十章 七月:总复*

  四.复*考试

  好的耕耘,好的收获。教学工作有喜有乐也有苦。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本学期教学工作有进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

  3课时

  第十七周

  *—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的内容有《整式的乘除》、《*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的综合与与实践。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整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理解整式的乘除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行线的讨论是*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行线的条件和*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 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 实上,*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一章,在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的概率 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顾及好、中、差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一)、数与代数。在“生活中的数”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学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购物”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在“观察与测量”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有趣的图形”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在 “统计”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教材概况: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知识现状简析:

  本期一年级共有学生15名,分为两个学*小组。从年龄上来说,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学*自觉性较差,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地学**惯,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最终的学*目标。全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主动探索学*数学的学生不多,学生对经历、体验数学缺少经验,本期有待进一步提高。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重视让学生体验数学生学*的过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2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3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4、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

  4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学区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5月

  1、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作业月查。

  3观看教学录像。

  6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四、预期效果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同学创建自主合作学*的契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

  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30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

  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方向,尊重学生的差异,探索发展性学*评价机制,关注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励、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作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终身学*有价值的、公*的、客观的评价。一年级数学课程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状况,激励学生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力求做到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学生学*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学**惯、合作意识、数学反思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的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学生的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基础,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同伴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互相学*;让家长也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历程,并从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我们一年级学生虽小,但个个见多识广,有目的的动手动脑的*惯与思考却很少做的好,因此在活动中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捕捉了一幅幅令孩子们心动的画面,挑选一个个在他们身边的、为他们感兴趣和乐于思考、乐于接受的学*素材,以引发他们的学*动机。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不管是在知识、方法或能力等各个方面,只要有收获就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有些准备活动要与家长有机的联手,使孩子都能重视活动,并附诸行动,而不要流于形式。

  七、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水*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2)班,学生人数是36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 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5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餐厅里的数学问题8课时

  第二单元: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14课时

  第三单元:市场里的数9课时

  第四单元:商店里的计算12课时

  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5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6课时

  课时数共54课时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本册教材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6、用划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涂色等活动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4、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九班和一年级十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认识*面图形、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找规律”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1、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法、操作实践活动

  五、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去体验获取知识。

  六、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10、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11、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1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13、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1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1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1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认真审题。

  八、教具、学具准备

  1、计数器

  2、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4、钟面

  5、口算练*卡片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教具和学具以外,还可把教材上的一些练*形式制成教具,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l元=l0角。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看一看,想一想。

  师:刚才小朋友说课余时间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画画……知道老师工作了一天后回家最喜欢干什么吗?(让学生猜)

  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老师最喜欢通过看好看的动画片来休息休息了,小朋友们喜不喜欢?

  生(齐声):我们也喜欢看动画片。

  师: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好吗?

  生:好。

  (课件演示“猪猪侠”的动画故事:猪猪侠先到超市买食品,交钱;又去药店买药,交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进储蓄罐。)

  师:看完刚才的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惯。老师还听蓝猫说了一句话:“生活中用钱的地方可真多呀!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钱吗?

  [设计意途:”猪猪侠“是所有小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卡通形象。把日常生活中买食品、买药、乘车等经常用钱的事情用一定的故事情节串连起来,把蓝猫作为故事的主角制成动画课件,一上课就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精神高度兴奋状态下,动画课件的故事情节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人民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处处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人的生活、学*不可缺少的。小学生不仅要认识人民币,还要会用人民币,养成节俭的好*惯。]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让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同学帮忙,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多,认得准。人民币就在桌子上的钱包里,小组长负责倒在桌子上。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途: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认识人民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同时,每一小组一袋人民币,学生既可以独立认一认、看一看,不认识的又可以和同伴商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不失为培养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机。]

  2.分一分,理一理。

  让学生整理好桌子上的人民币。

  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老师觉得这些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

  师:行,咱们就按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整齐地整理到你们的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给整理快的小组奖励一个”笑脸“。)

  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个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做得最好的这一小组上来吧!

  (指名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设计意途:要整理好本组的钱包,就要对人民币进行仔细、全面的辨认、区分和归类。在这里归类整理是手段,进一步辨析、区别各种人民币是目的。教师正是通过整理钱包这一常见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自主地、情不自禁地对人民币又一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每一种人民币的直观印象,而且在潜意识里感悟到了各种人民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硬币与纸币)的区别,是对人民币的再认识,是对这部分知识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师:小朋友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惯。

  (教师出示新版的5元和5角)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种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谁认识呀?

  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真棒。这是20xx年11月18日*人民银行发行的第 5套新版的5元纸币和5角硬币,小朋友可要看清楚了,以后再见到能认识吗?

  [设计意途:第5套新版5元和5角人民币是本节课前刚刚发行的,教材中没有涉及。在这里,联系实际及时把这一知识介绍给学生,这是教师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突出体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要有意义等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师(小结):这一次老师发现这一小组的同学不仅说得好,而且还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一组得一朵小花。通过整理钱包,我发现小朋友能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可真了不起,那你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吗?

  师: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的本领最大。

  3.猜一猜,摆一摆。

  (1)出示一枝铅笔。

  师:请你来猜猜它的价格,只猜三次,看谁猜得最准或最接*。

  师;每个小朋友用人民币学具摆出铅笔的价格,摆在老师发的纸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摆法多。

  (学生活动,摆价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2)出示转笔刀。

  (学生猜价格)

  师:老师是这样摆的(出示1个5角),你能摆出和老师不一样的人民币吗?

  (学生活动)

  (3)出示铅笔盒。

  猜价格、摆价格同上。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3个:1个1元、2个 5角、10个1角)

  师:老师刚才让小朋友摆的是1元的,他们摆的都对吗?为什么?

  小结:1元和 10角是一样多的。(板书1元=10角,齐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4课时

  (一)数一数4课时

  (二)比一比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1———5的认识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

  (五)分类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期中检查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8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八)认识钟表6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22课时)

  1、9加几8课时

  2、8、7、6加几8课时

  3、5、4、3、2加几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单元检查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十)总复*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理解本事也就不一样,学*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经过*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是为了在*3周的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教学资料简析:

  本册教学资料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资料,结合本版实际情景,教学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资料: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明白1时=60分,明白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我的学*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谈谈自我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欢乐中教学,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教学的方法。

  5、改善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本事,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景,结合教学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教学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7、认识时间………………………………1课时

  8、找规律、统计…………………………1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经过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本事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的主要资料

  1.“100以内的数”的教学。

  着重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资料。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教学,它是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够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资料。这些资料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必须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资料集中安排教学,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比较练*,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能够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大纲》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时,能够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能够分小组讨论,这些题能够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能够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教学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3.“元、角、分”的教学。

  本学期在学*“元、角、分”时,主要经过很多的操作、活动帮忙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能够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忙学生思考。

  4.“几时几分”的教学。

  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教材中只要求学生能看着钟面说是几时几分就能够了。教学时,能够让学生说一说应当怎样看钟面,也能够让学生讨论一下自我是怎样看的。可能每个人看钟的*惯不一样,但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说正确即可。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惯,即看钟面时,如果一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能够说一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实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5.“位置和图形”的教学。

  教学时,一方面,要结合教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描述时,要异常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教师还能够根据本班具体情景,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到达全面教学的目的。

  6.“统计”的教学。

  教学时,能够根据教材中供给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能够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景,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景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教学一遍。

  7.教学的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

  8教学的难点:时分、人民币的认识。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经过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本事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我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3、经过总教学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4、经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进取性,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5、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忙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一样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我的学*过程和收获。能够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资料,哪些资料最趣味,觉得哪些资料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资料,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能够引导学生设想自我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我的学*情景,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景,为有针对性地教学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教学。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教学,在教学中玩,在玩与教学相结合中发展。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教学,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能够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够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并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教学。

  五、总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补充课本第99页第7题)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加减法(课本第98页第1、2、3、4、5、6题,补充。)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时、分的认识(课本第99页8题,100页9题,补充。)

  第四课时:位置与图形、统计(课本第100页第10、11题,第101页,第105页)。

  第五课时:总教学(课本第102页第1、2、3、4、5、6、题,第103页、第104页)。

  练*测试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

  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

  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30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

  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遵照数学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把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方向,尊重学生的差异,探索发展性学*评价机制,关注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激励、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作出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终身学*有价值的、公*的、客观的评价。一年级数学课程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状况,激励学生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力求做到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学生学*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学**惯、合作意识、数学反思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和创造性。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的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学生的自主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基础,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同伴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互相学*;让家长也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历程,并从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我们一年级学生虽小,但个个见多识广,有目的的动手动脑的*惯与思考却很少做的好,因此在活动中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捕捉了一幅幅令孩子们心动的画面,挑选一个个在他们身边的、为他们感兴趣和乐于思考、乐于接受的学*素材,以引发他们的学*动机。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不管是在知识、方法或能力等各个方面,只要有收获就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有些准备活动要与家长有机的联手,使孩子都能重视活动,并附诸行动,而不要流于形式。

  七、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水**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5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xx——20xx)下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教材学*后,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但学生的课堂常规还不算好,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惯。

  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有趣的图、 购物、 统计等知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有: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本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教法及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4、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5、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8、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六、教学具体措施

  1、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3

  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6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孩子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孩子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孩子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孩子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孩子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孩子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孩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寻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孩子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孩子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孩子交谈,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孩子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培养孩子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引导导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孩子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7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7名,其中女生5人,男生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七单元“加与减

  (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水**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4)班共有学生85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

  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9

  一、教学班级学生学*情况的分析

  这学期我还上一(1)节和一(2)节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已经对每个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刚进入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并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经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和欢笑。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的目的,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参加学*活动。然而,一班的许多学生被送到托管地,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学*。但是他们的学*效果不好,成绩没有提高,这也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学期更要注意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逐渐引导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经验的乐趣。

  二、学*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班有傅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同学。这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的精神,总是想偷懒。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做生意时不受监督,所以他们被置于托管之下。虽然他们的作业可以完成,但他们的成绩会下降而不是上升。还有傅家豪、小文成、刘玉婷等。前两个学生上课不听,课后不做作业。好像智力有问题,严重影响全班*均成绩。

  三、采取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况,利用棍棒、图片等教学(学*)工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结合生活实际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漫画等来创造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理念: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游戏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照顾中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学*。

  四、教学进度

  (略)

  五、本卷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思想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总结现行九年制义务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历,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和环境。同时,也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好经验和有效措施

  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1.以《标准》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知识。

  2.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设计活动和学*材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发展尽可能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6.提供更丰富的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内容和材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组装、100以内数的理解、人民币的理解、100以内加减(1)、时间的理解、求规律、统计、数学练*。

  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数识,人民币识,100以内的加减(1),时间识,找规律,统计,数学练*。本教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字的基础上,将识别数字的范围扩大到100,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字的读写,找出100以内数字的构成和大小,用这些数字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字感。100以内的加减分为口算和笔算。这本教材出现的是口算,也就是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整十位。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好好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应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学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He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第一周(6课时):位置

  (二)、第二周至第四周(18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第五周(4课时):图形的拼组

  (四)、第五周至第七周(15课时):100以内数加减法,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五)、第八周(5课时):认识人民币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七)、第十四周(6课时):认识时间

  (八)、第十五周(6课时):找规律)

(九)、第十六周(6课时):统计

(十)、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10课时):总复*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1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餐厅里的数学问题 8课时

  第二单元: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 14课时

  第三单元:市场里的数 9课时

  第四单元:商店里的计算 12课时

  第五单元:教室里的测量 5课时

  第六单元:总复* 6课时

  课时数共54课时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本册教材目标分析 :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

  6.用划正的方法整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格中,通过涂色等活动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熟记1~4的30句乘法口诀。

  2.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熟练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 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4、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兴趣的愿望。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7、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

  六、课时安排

  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授课内容

  课时

  1

  2.9—2.13

  餐厅里的数学问题、20以内退位减法(一)

  5课时

  2

  2.16—2.20

  20以内退位减法(二)、练一练一、练一练二

  5课时

  3

  2.23—2.27

  加法和减法、练一练三、整理与应用一、智慧乐园

  5课时

  4

  3.2—3.6

  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认识乘法、2的乘法口诀、练一练四

  5课时

  5

  3.9—3.13

  100以内的数(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一练五、3的乘法口诀

  5课时

  6

  3.16—3.20

  4的乘法口诀、练一练六、练一练七、乘加

  5课时

  7

  3.23—3.27

  练一练八、整理与应用二、智慧乐园二认识、100与整十数

  5课时

  8

  3.30—4.3

  100以内的数(二)、找规律填数、比较数的大小、练一练九

  5课时

  9

  4.6—4.10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练一练十、整理与应用三、

  5课时

  10

  4.13—4.17

  商店里的计算、认识人民币、几元几角、进位加法(一)

  5课时

  11

  4.20—4.24

  练一练十一、练一练十二、退位减法(一)、练一练十三

  5课时

  12

  4.27—5.1

  练一练十四、乘减、练一练十五

  5课时

  13

  5.4—5.8

  整理与应用四、智慧乐园三、教室里的测量

  5课时

  14

  5.11—5.15

  认识厘米、量长度、认识米、练一练十六

  5课时

  15

  5.18—5.22

  智慧乐园四、总复*

  5课时

  16

  5.25—5.29

  总复*

  5课时

  17

  6.1—6.5

  总复*

  5课时

  18

  6.8—6.12

  期末复*

  5课时

  19

  6.15—6.19

  期末复*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2

  一、教材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期末复*。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面图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数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3

  一、情况分析

  (一)、同学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同学们,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们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们的方法,比如建立同学们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同学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同学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同学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4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5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4、用数学。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约60课时)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十几减九……………………………………3课时左右

  十几减几……………………………………4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左右

  简单的计算…………………………………2课时左右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注明篇目或具体章节) 重点/难点 附注

  1 2.13—2.17 开学典礼,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

  2 2.20—2.24 第一单元位置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

  3 2.27—3.2 第二单元第一节 十几减九 拆十法算十几减九

  4 3.5—3.9 第二单元第二节 十几减几 拆十法算十几减几

  5 3.12—3.16 第二单元第三节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6 3.19—3.23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单元检测 图形的拼组

  7 3.26—3.30 第四单元第一节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数的组成 读数 写数

  8 4.2—4.6 第四单元第二节 数的顺序、比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清明放假一天

  9 4.9—4.13 第四单元 第三节 摆一摆 想一想

  10 4.16—4.20 第五单元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和简单计算

  11 4.23—4.27 第六单元第一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2 4.30—5.4 第六单元第二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一放假1天

  13 5.7—5.11 第六单元第三节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4 5.14—5.18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非整时或半时的时间认识

  15 5.21—5.25 第八单元 找规律 图形列或数字列规律寻找 端午放假一天

  16 5.28—6.2 第九单元 统计 每格代表1的单式统计图 儿童节放假一天

  17 6.4—6.8 总复* 单元复*

  18 6.11—6.15 总复* 查漏补缺

  19 6.18—6.22 总复* 综合卷练*

  20 6.25—6.29 期末检测 期末检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9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班级学生学*情况的分析

  这学期我还上一(1)节和一(2)节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已经对每个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刚进入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并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经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和欢笑。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的目的,对学*数学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参加学*活动。然而,一班的许多学生被送到托管地,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学*。但是他们的学*效果不好,成绩没有提高,这也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学期更要注意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逐渐引导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经验的乐趣。

  二、学*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班有傅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同学。这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的精神,总是想偷懒。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做生意时不受监督,所以他们被置于托管之下。虽然他们的作业可以完成,但他们的成绩会下降而不是上升。还有傅家豪、小文成、刘玉婷等。前两个学生上课不听,课后不做作业。好像智力有问题,严重影响全班*均成绩。

  三、采取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况,利用棍棒、图片等教学(学*)工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结合生活实际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漫画等来创造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理念: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游戏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照顾中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学*。

  四、教学进度

  (略)

  五、本卷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1)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思想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总结现行九年制义务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以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历,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和环境。同时,也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好经验和有效措施

  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1.以《标准》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知识。

  2.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设计活动和学*材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发展尽可能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6.提供更丰富的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内容和材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组装、100以内数的理解、人民币的理解、100以内加减(1)、时间的理解、求规律、统计、数学练*。

  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数识,人民币识,100以内的加减(1),时间识,找规律,统计,数学练*。本教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字的基础上,将识别数字的范围扩大到100,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字的读写,找出100以内数字的构成和大小,用这些数字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字感。100以内的加减分为口算和笔算。这本教材出现的是口算,也就是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整十位。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好好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应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学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孩子自主探寻的能力。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孩子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孩子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孩子。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8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生活中的数…………………………5课时

  观察与测量…………………………4课时

  加与减(一)………………………10课时

  有趣的图形…………………………8课时

  加与减(二)………………………15课时

  购物…………………………………5课时

  加与减(三)………………………6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6、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如“你说我讲”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页的“你说我讲”,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

  二、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逛公园——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II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III解决问题

  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IV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逛公园------------------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 3课时

  单元练* 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练*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 1课时

  单元练* 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与复* 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菁华3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概述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共有学生56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一学期多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分类、会认物体、简单统计、认识钟表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我所教的这个班,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后进生基础太差,如张雨鑫、童佳敏这两位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差,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一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施压,并化压力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2

  本学期在一年级各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回顾过去,终于可以静静地想一下,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里,自己干了些什么?有何收获?有何遗憾?又有何感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学**惯。

  孩子刚刚进入学校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这是重中之重,如按时到校,上课积极参与学*,按时完成作业等。同时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惯。如让孩子做业自己检查,看清题目,认真书写、计算等,这对以后的教学非常有益。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惯。教师在上课时即使精力充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会在某些时候有疏忽,因此孩子的是否专心听讲、思想集中的程度尤其重要。

  二、改变了师生的角色。

  做为老师,注重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如:在集合排队时,总是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不听指挥,甚至在打闹追逐,每次都要一遍遍喊他们的名字,才不慌不忙的走到队列中来。继续这样下去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纪律,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可要想想办法。在一次做题中,让我惊奇的是那几个不会站队的人作业写得又快又好,我就借此机会,站队时我特意表扬了他们,并说他们都很聪明、很厉害,不但上课做题进步了,而且今天的站姿也是咱们大家学*的榜样。他们都笑着点点头,果真有很好的效果,现在他们都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也学会督促其他同学站队对立。现在集合站队打闹,拖拖拉拉的现象不复存在了。

  三、换种形式上课

  有一段时间,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很听话,课堂纪律很好,但就是课堂气氛有时活跃有时不活跃。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一节复*课上,我将复*内容都以题目的形式出现,每一种题型都有四道题,而且难度相当,将全班分成四组,请每组同学上黑板擂台赛,当然,这其中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知识水*,例如,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做较难题,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做简单、基础题,总之,根据学生的能力选叫不同的学生,以便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调到最高,同时又大大培养了他们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在部分同学在黑板上板演的同时下面各组同学先完成自己组内题,(可以讨论)。快的学生继续完成别组的题目,然后请下面学生交换批改黑板上的别组题目,并给予评分,我来做记录,交换批改的目的很明显,达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学生积极性很高,连以前从来都不主动回应老师问话的同学也积极主动上黑板做题,一节课下来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了做题或回答的机会,同时给那些成绩较差或不积极的同学更多的机会。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转眼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我也觉得很轻松,很开心。这样一节课的效果明显比以往复*方法好,因此,我得到了这样一个启示:真正的备课是要备学生,而不是一、两本教学参考书所能解决的,将教材备得再完美、再详尽,没有备学生也是枉然。只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主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如果老师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学*的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无形中对抗,酿成种种悲剧。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学*,健康成长。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

  "相信学生会成功,肯定学生每一次获得的成功。"谁都渴望成功,大人如此,小孩也如此,作为教师要有一颗信任之心,才能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我想这些快乐不仅要善于发现,也需要去创造。这种创造不仅需要真诚,理解,关爱,有时候有些细小的事情也有很大作用。

  看着孩子的点滴进步,点滴成长,深感欣慰。同时,教学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向其他老师吸取经验,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另外,在纪律方面还有待加强,给自己多点耐心,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方便今后教学工作管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

  教改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喜人的变化。教师教得舒畅,学生学得快乐,我们在探索中求取课改的真谛。

  一、观念的探索——求新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确立,潜能能否得到充分的挖掘,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都将关系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让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入教师的体内,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促进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在课改实践中,我重点抓了“实现两个转变”“创设氛围”。“实现两个转变”是: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注重数学知识技能为关注学生学*情感和学*态度。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教育观。“创设四个氛围”是:民主和谐的氛围,生活数学的氛围,大胆创新的氛围,理论联系实际的氛围。观念的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幸福是伴随着阵痛而来的。我在一次次碰撞中醒悟,一次次受伤中站起来,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了,路也越走越宽了。

  二、课堂教学的探索——求活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观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三、评价的探索——求发展

  评价是对课改成效的最终检查,也是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学生的学*成绩如何评价?我也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评价方式多样。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以前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为多种评价方式。除常用的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口试(如讲数学故事等)、操作实践(整理书桌等)、学科活动(数学迷宫等)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多种评价方式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才能,

  2、评价结果形式多种。每月对每位学生本月的学*情况进行一次定量和定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以分数和评语的方式同时呈现。分数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评语是对学生学*数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原则是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护学生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以等级和口头评价等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四、课改成果扫描

  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学生情感在变化——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他们不必整天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题。图文并茂的数学书、生动而又贴*生活的情境、多种多样的数学游戏、以及象朋友般亲切的老师深深吸引着他们。他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参与实践的无穷乐趣。课堂氛围在变化——“XX加油,XX加油!”课堂上学生兴奋地喊着。那是在上数学课吗?两位学生戴着小猫小狗的头饰在比赛扔乒乓球,从而学*“谁比谁多(少)”的数学问题。全班学生都在认认真真、有条有理地整理着自己的书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上班会课呢,原来是他们在上数学课《整理书包》……大量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入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贴*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难怪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 复*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

  复*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

  复*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宗旨:在第一阶段复*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抓好

  专题复*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安排

  (见教参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

  课时安排

  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学期数学学*,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2课时

  (二)比一比 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

  1、1---5的认识 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八)认识钟表 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6课时

  1、9加几 5课时

  2、8、7、6加几 6课时

  3、5、4、3、2加几 5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6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和生活*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 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置关系。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 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 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 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 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 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 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五、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1课时

  三. 分一分1课时

  四. 认位置1课时

  五.认数(一)10课时

  六.认识物体2课时

  七.分与合6课时

  八.加法和减法21课时

  九.统计1课时

  十.认数(二)5课时

  十一.认识钟表1课时

  十二.加法5

  十三.期末复*4课时

  数学, 国标, 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4)班数学课。这些学生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是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14人,总共37人。

  二.教学理念

  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四.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有综合练*,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计划及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

  2、位置(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5认识(6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4、认识图形(一)(2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7、认识钟表(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9、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1)班41人、一(2)班40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如果想获取更多的有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的资料。请关注我们。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會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會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會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會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會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會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會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 数数

  2、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 远*、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 找规律

  3、数学广场 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 --总复*

  二、教学目标:

  1、 数与代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难点:统计

  四、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3课时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 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5课时

  五、具体教学措施:

  1、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41名同学,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指导思想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材梳理

  (一)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六、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教学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例如: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的学*方式和民主的学*气氛。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又如数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策略和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八、教学进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陈鑫隆、江涛、黄旭钦、黄一涯、李尹越、廖祖峰、舒灵*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需求

  二、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教学安排

  二月:第五章

  三月:第六、七章

  四月:第八章

  五月:第九章

  六月:第十章

  七月:总复*

  四、复*考试

  好的耕耘,好的收获。教学工作有喜有乐也有苦。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原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本学期教学工作有进步。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初中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性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四班数学,学生人数93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态度及*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

  “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

  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

  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合与分”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爱好。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 ,也不会学*;有些同学学*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的*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学生入学后的起始学*内容,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刚入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学*需要。数与代数领域。包括联系实际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另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无疑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

  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全册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美丽的田园》。旨在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其他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七、课程进度表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5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一)…………………………… 1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5课时

  七、 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二)…………………………… 2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周 9.79.13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约2课时

  1.2 有理数 约4课时

  第二周 9.149.20

  1.3 有理数的加减 约4课时

  第三周 9.219.27

  1.4 有理数的乘除 约4课时

  第四周 9.2810.11

  1.5 有理数的乘方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五周 10.1210.18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约2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 约2课时

  第六周 10.19 10.25

  2.2 整式的加减 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七周 10.2611.1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约4课时

  第八周 11.211.8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约4课时

  第九周 11.911.15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约4课时

  第十周 11.1611.22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约4课时

  第十一周11.2311.29

  复*、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3012.6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约4课时

  第十三周12.712.13

  4.2直线、射线、线段 约2课时

  第十四周12.1412.20

  4.3角的度量 约3课时

  第十五周12.2112.27

  4.4角的比较与运算 约3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2课时

  第十六周12.281.3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约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 调查举例 约3课时

  第十七周1.41.10 4.3课题学* 约2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约1课时

  第十八、十九、二十周1.112.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羊口镇卧铺小学一年级总计144人,学生因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四、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七、教学进度表:(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41名同学,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指导思想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

  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

  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六、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教学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例如: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的学*方式和民主的学*气氛。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又如数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策略和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八、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共分七个单元,教学内容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二);认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元、角、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期末复*。

  教学内容根据20xx年版课标的修订,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领域: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5个单元。 内容包括: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100以内数的认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本册中100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要求在钉子板上围*面图形,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或在方格纸上画*面图形。用折、剪、拼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四、七单元里,《我们认识的数》用100以内的数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述、估计、交流,《小小商店》简单的购物,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探索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能很快说出100以内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初步理解并学会解答求被减数、求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面图形。直观认识并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应用加、减法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数相差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休会数学抽象的意义,感受简单推理的价值。

  (5)在探索和交流简单的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从事物的数量、物体的形状、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等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2)初步学会利用生活经验和直观手段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建立联系,并运用学过的数计算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简单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实际问题的分析过程,积累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认数、认识人民币和认识图形等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对事物的数量及其大小、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数和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等活动中,体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100以内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的特点和价值。

  (4)知道在数学学*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学会在交流中接受正确的观点;知道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三、教学建议

  1.精心选取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

  现代数学教学提倡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师主要可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游戏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素材,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如可用猴子卖桃引出十几减 9的计算,可用搭积木的场景引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认识,用两人抓花片比多少的情境引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出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等等。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学*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感。

  2.注重呈现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数学学*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如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可以提出“你想怎样算”“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等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机会。例题和*题的呈现多可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利于学生展开学*活动。

  3.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计算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层次,在知识沟通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感兴趣、贴*学生生活的情境入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方法。总之,计算教学要妥善地处理好情境创设与复*辅垫、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解决问题和技能形成的关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不仅以计算技能为基础,还与计算*惯的养成密切相关,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有序地思考表述、规范地书写。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等数学意识

  数感、空间观念等所涉及的数学意识,是学生对学*对象带有感情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策略。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形成技能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数感、空间观念等数学意识。如教师在教学“认数”和加、减计算时,要多利用实物、图形等,结合现实情境,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加深对数序、数的大小的理解,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预测、监控和检验;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

  5.充分尊重学生多样的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策略

  学生学*数学的过程是他们探索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他们“做数学”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解决问题,以帮助他们不断积累学*数学的方法,逐步形成有效的、多样化的学*策略。对于教材中呈现的不同算法,不同解法,教师不能立足于全部“教”给学生,更不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果教材中呈现的某种方法学生没有提到,教师没有必要再去追问“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到了教材中没有的方法,只要是正确、合理的,教师都应肯定,不正确的教师要予以引导,帮助辨析、交流、比较,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努力把它学好。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因材施教,千万不能“一刀切”,使学生学*方式、学*策略单一化、模式化。

  6.注重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在引导学生对新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时,安排了很多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动的处理教材,适当的更改、调整、增删都是可以的,目的在于使练*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贴*学生,增加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从而有助于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主动求异的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目标,对学*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惯、学*态度以及参与学*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8)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提要

  课时

  1

  2.17—2.13

  始业教育

  0

  2

  2.14—2.20

  上、下

  1

  前、后

  1

  左、右

  1

  位置

  1

  单元练*

  1

  3

  2.21—2.27

  十几减9

  1

  十几减9练*

  1

  十几减几

  2

  十几减几练*

  1

  4

  2.28—3.06

  十几减几练*

  1

  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练*

  2

  整理复*

  1

  5

  3.07—3.13

  整理复*

  2

  解决问题练*

  2

  单元练*

  1

  6

  3.14—3.20

  单元练*

  1

  图形拼组

  2

  单元练*

  2

  7

  3.21—3.27

  数数

  1

  100以内数的组成

  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

  1

  8

  3.28—4.03

  比较大小

  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

  摆一摆,想一想

  1

  单元练*

  1

  9

  4.04—4.10

  单元练*

  1

  认识人民币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

  10

  4.11—4.17

  人民币的练*

  1

  单元练*

  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11

  4.18—4.2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

  12

  4.25—5.0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

  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

  13

  5.02—5.08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如坤,莉,铨,粤。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4)班共有学生85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

  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

  3课时

  第十七周

  ***—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均每班有85左右学生,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认真审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1位置

  综合练*4课时

  1课时

  2十几减9

  十几减几2课时

  3课时

  3应用题

  巩固练*3课时

  2课时

  4整理和复*

  单元测试3课时

  2课时

  5图形的拼组

  巩固练*3课时

  2课时

  6100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

  710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练*

  单元测试2课时

  3课时

  8认识人民币

  期中考试3课时

  2课时

  9五一长假

  1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2课时

  3课时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课时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整理与复*

  单元测试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3认识时间

  巩固练*4课时

  1课时

  14找规律

  巩固练*3课时

  2课时

  15统计

  单元测试3课时

  2课时

  16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He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第一周(6课时):位置

  (二)、第二周至第四周(18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第五周(4课时):图形的拼组

  (四)、第五周至第七周(15课时):100以内数加减法,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五)、第八周(5课时):认识人民币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七)、第十四周(6课时):认识时间

  (八)、第十五周(6课时):找规律)

(九)、第十六周(6课时):统计

(十)、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10课时):总复*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学情分析

  我是从上学期10月份开始教一年级一班的数学,从上学期的教学和其他方面了解得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们个个长得非常可爱,很讨人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较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部分同学头脑灵活,课堂上回答问题总能说到点上。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是特别好,上课时比较好动,不能维持一堂课认真听讲,没有养成较好的学**惯,作业写字较马虎,需要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由老师加以关注,及时引导,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后,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较扎实,孩子们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数学学*活动中去。低年级的孩子对一些需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

  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口算及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

  的训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约59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 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二、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

  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1)班现有学生xx人, 一(4)班现有xx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三、本学期重点及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目标,对学*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惯、学*态度以及参与学*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

  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

  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内 容

  1、位置

  2、位置

  3、20以内退位减法

  4、20以内退位减法

  5、图形的拼组、数的组成

  6、读数、写数、数的顺序

  7、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摆一摆

  8、认识人民币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3、整理复*

  14认识时间

  15、找规律

  16、统计

  17、总复*

  18、总复*

  19、总复*

  20、期末考试、放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孩子自主探寻的能力。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孩子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孩子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孩子。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菁华15篇)(扩展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小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一)、总复*(包括期中阶段的一个数学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小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小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小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小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小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小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小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小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为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兴趣,打好基础,现制定关于一年级数学方面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x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7名,其中女生5人,男生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七单元“加与减

  (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水**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从上期*常学*和期末考试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兴趣,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牢固,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是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

  本册教科书在空间与图形安排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本册教科书的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一种新的统计形式。学*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有三个: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

  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0、在学*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三)、教材主要特点:

  1、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

  3、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5、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

  在学*中,教材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七)耐心辅导学*有困难的学生。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多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帮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

  (一)分数(14课时)

  分数的意义3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约分2课时

  通分2课时

  小数与分数2课时

  整理与复*1课时

  (二)长方体、正方体(14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体积与体积单位4课时

  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整理与复*1课时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1课时

  (三)分数加减法(6课时)

  分数加减法5课时综合应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1课时

  (四)方程(18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4课时等式3方程2解方程3解决问题4整理与复*2

  (五)折线统计图(5课时)

  折线统计图4综合应用:发豆芽1

  (六)总复*(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经过了一学期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智力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情况来看,本班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兴趣,并且已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年龄偏小,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3、学生家教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教学,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学*比较重视,能够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但也有不少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错误较多。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目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2、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另外还包括两个智慧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3)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2)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三、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6、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8、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9、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0、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1、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3课时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3课时

  趣味拼摆1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10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5智慧广场1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6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1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2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5

  课时

  课时左右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左右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5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五、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准备课、认识图形(二)5

  2 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分类与整理,单元测试

  5 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 5

  6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5

  7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5

  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

  9 摆一摆,想一想,整理和复* 5

  10 劳动节 5

  11 单元测试 5

  12 认识人民币,单元测试 5

  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5

  14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1、2 5

  1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3、例4、 例5 5

  16 整理和复*,单元测试 5

  17 找规律 5

  18 总复*1 5

  19总复*2 5

  20 期末复*、期末考试 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下册,包括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面向量》。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第四章教学需要36个课时(不包含考试与测验的时间);第五章的教学需要22个课时,共计需要58个课时。本学期有两次月考和五一长假,实际授课时间为18周,按每周6课时计算,数学课时达到110课时左右,时间相当充足。这为我们数学组全面贯彻低切入、慢节奏的教学方针提供了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水*的又一次极好的机会。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预计在4月14号至4月17号进行)涵盖的内容为第四章的前9节,由于课时量充足,第10节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第11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将在上半学期讲授,这样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为30个课时。

  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的思索、充分的讨论,将期中考试前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3课时

  4.2弧度制3课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4课时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4课时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课时

  复*课(*题课)

  4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7课时

  *题课3课时

  4.7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4课时

  *题课2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8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课时

  *题课2课时

  4.9函数的图象4课时总计授课53课时,余下课时可安排期中复*。

  期中考试后的授课计划: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课时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4课时

  *题课2课时

  第四章复*4课时

  第五章

  (一单元)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1课时

  5.2向量的加减法2课时

  5.3实数与向量的积3课时

  5.4*面向量的坐标计算3课时

  5.5线段的定比分点2课时

  5.6*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3课时

  5.7*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课时

  5.8*移 2课时

  *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2课时

  5.9正弦、余弦定理5课时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课时

  实*与研究性课题4课时

  *题课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的内容有《整式的乘除》、《*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的综合与与实践。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整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理解整式的乘除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行线的讨论是*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行线的条件和*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 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 实上,*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一章,在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的概率 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学*的快乐,享受学*。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顾及好、中、差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道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过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可以顺利进行等。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可以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可以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孩子自主探寻的能力。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孩子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孩子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孩子。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二)…………………………… 2课时

  总复*………………………………… 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同学现状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同学26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大部分同学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同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同学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同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小同学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同学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同学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同学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同学,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 逛公园——20以内退位减法

  2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3、丰收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

  4 、牧童 —— 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 —— 趣味拼摆

  5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6、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7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 —— 智慧广场

  8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9 、我换牙了 —— 统计

  10 、儿童乐园 —— 总复*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20、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重难点:

  20以内退位减法、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厘米、米的认识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同学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同学能力,努力激发同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同学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

  好的*惯使同学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同学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同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同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教学具准备:

  计算器、图形、挂图、小棒、图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

  3课时

  第十七周

  ***—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准备课、认识图形(二) 5

  2 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

  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类与整理,单元测试 5

  5 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 5

  6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5

  7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解决问题 5

  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

  9 摆一摆,想一想,整理和复* 5

  10 劳动节 5

  11 单元测试 5

  12 认识人民币,单元测试 5

  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5

  14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1、2 5

  1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3、例4、 例5 5

  16 整理和复*,单元测试 5

  17 找规律 5

  18 总复*1 5

  19 总复*2 5

  20 期末复*、期末考试 5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