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除法,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与克,四边形和加减法九个单元。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8名,其中女生26人,男生2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数认识千以内的数;认识质量和质量单位千克、克;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和千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经历观察几何体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图形;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图描述和表示一些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1000以内的数,千克与克,四边形。

  教学难点:表内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认识千克与克,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3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5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 *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 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 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 5

  17 6.9-6.15 总复* 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6

  一、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最重要的是本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几个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作业速度快。大部分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个别后进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积极动脑思考,愿意搞小动作,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写作业也就拖拖拉拉。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一)1、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求学*惯。在课堂上做到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辩论。

  2、采取积分制,激励学生做好作业,让学生能主动学*,独立思考作业中的问题,不懂的能主动向家长、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书写和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与学生交谈,鼓励他们自信的看待自己,自信地面对学*,着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

  评价具体实施方法:采用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教师要综合学生各项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记入学生操行评价手册中。其中随堂测试占10%,单元测试占10%,月考占10%,期中测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7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课后认真练*巩固的良好学**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1)有学生50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因此有以下几点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内容课时

  12.18-20开学注册

  22.21-2.27解决问题(1-4)

  4课时

  32.28-3.6*均分

  除法(1-2)2课时

  2课时

  43.7-3.1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4)4课时

  53.14-3.20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7)

  整理和复*3课时

  1课时

  63.21-3.27图形与变换4课时

  73.28-4.3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

  巩固练*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2课时

  2课时

  84.4-4.10巩固练*

  解决问题2课时

  2课时

  94.11-4.17整理和复*

  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104.18-4.24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114.25-5.1期中复*、检测

  4课时

  125.2-5.8克和千克

  巩固练*2课时

  2课时

  135.9-5.15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1-4)

  4课时

  145.16-5.22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

  有多重3课时

  1课时

  155.23-5.29巩固练*

  统计1课时

  3课时

  165.30-6.5找规律4课时

  176.6-6.12总复*(一)

  186.13-6.19总复*(二)

  196.20-6.26期末考试

  206.27-7.4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二年级学生共有学生4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必然算法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1)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菁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

  学生学业情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本班有学生x人,经过努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学**惯,上课时能思考,会发言,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惯、学*态度差,势必会影响学*进度,影响整体水*的提高,所以,尽可能转化潜能生是本学期工作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认识几时几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教学难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争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4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五)观察物体(3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4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4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4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有将*一半学生学*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积极性很高,还有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和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了解,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方法和*惯仍未养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课程掌握的不够,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4课时左右)

  六、方法与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妥将及时予以修改。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奋斗目标

  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

  2、学期具体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

  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养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

  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养成双优生。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3、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9、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7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探究——万以内的数位及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读数和写数

  模块二:深化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估计策略及万以内的口算

  模块三:应用探究——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提升应用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说出各数位名称、顺序,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万以内的数。

  2、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能用词语和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3、初步认识*似数,能结合实际,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4、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流程

  模块一 基础探究

  探究活动:奇妙的计数器

  一、千、万的认识

  1、探究一千是多少?

  (1)一千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千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百是一千、100个十是一千、1000个一是一千。

  2、探究一万是多少?

  (1)一万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万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10000个一是一万。

  3、拨珠游戏

  同桌再次用计数器播出不同的一千、一万,并相互描述一千、一万是多少。

  设计说明:借助学生爱玩的计数器拨出一千、一万有利于学生建立千、万所表示的意义,由充分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让其自我推理得出一千、一万所表示的丰富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数位与计数单位

  1、辨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位

  (1)举例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数位”是什么,借助实物、计数器建立充分的表象。

  (2)掌握它们之间的顺序。

  2、辨析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

  (1)借助实物、计数器能知道“计数单位”是什么,建立充分表象认识。

  3、描述大数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1)结合实例,尝试说出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借助计数器,组内练*相互说出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三、写数

  1、尝试写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写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写数,相互拨数、写数。

  (2)小组内交流写数时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写数的方法,同桌再次交流如何正确地写数,尤其是0的写法。

  四、读数

  1、尝试读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读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读数,相互拨数、读数。

  (2)小组内解决读数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读数的方法,同桌或小组充分交流如何正确地读数,关键0的读法。

  五、古老的算盘

  教师通过算盘实物让学生了解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让学生尝试借助算盘来拨数并且进行读数、写数练*。

  设计说明:以上环节的设置,都要重视学生的充分形象感知和学生的自我探究:怎样写数、读数;0的写法和读法等都要重视学生在实践练*中的体验。借助算盘表示多位数,并且能够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这也是进一步让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进一步的感知了解。

  模块二 深化探究

  探究活动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

  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拨珠练*

  同桌两人在计数器上各自拨出一个万以内的数,之后进行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样多数的大小比较

  (2)位数同样多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对在拨珠练*中所出现的上面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比较方法。

  2、自主比较

  小组内拨珠比较大小

  设计说明:组织拨珠练*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各自所拨的数进行比较时要关注分类和总结,还要关注到学生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所拨数的大小关系。

  二、万以内数的*似数

  1、自学质疑

  (1)自学接*整百数、整千数的*似数。

  (2)教师设计相应的指导方案,点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组内讨论

  怎样写出一个多位数(接*整百、整千)的*似数。

  3、交流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学具进一步演示一个多位数(接*整百、整千)的*似数的正确写法。

  设计说明:探究多位数(接*整百、整千)的*似数建立在学生对整百、整千的`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具,通过实践反复操作练*建立起的估计意识,为后续加减法的估算、乘除法的估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做好铺垫。

  探究活动二:估计的策略

  一、尝试估计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2、尝试估计

  学生自主估计,初步发展自我估计意识。

  二、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计的情况,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2、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汇报,倾听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和过程。

  三、总结方法,提炼估计策略

  师生共同总结估计的策略方法:切块、分组等等。

  设计说明:估计的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估计的意识,能够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应给予肯定。估计意识的培养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具体情境才可使估计意识的培养有意义。

  探究活动三: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解答。

  三、汇报交流口算方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的方法,再在全班内进行汇报总结。

  设计说明: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可以借鉴于学具完成,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对计数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再有直观操作转化到抽象的口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8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

  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 *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 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 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执行

  情况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

  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

  *;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 5

  17 6.9-6.15 总复* 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

  期末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9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3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1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五班和二年六班的教学任务,现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主动的发展,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好*惯。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爱于学*的科学精神,并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团结合作能力。

  5、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五章,分别是第十六章 分式、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十九章 四边形与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其中教学任务的重点是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有关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一元一次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掌握*等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掌握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算权*均数、极差和方差,会用样本*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均数方差。

  教学资源除了教材、教师用书,还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制作具,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六班学生大多数可以做到课上认真学*,课后完成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溜号或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学*气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主动学*,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利用分组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检查学生的预*情况,适当加分扣分,培养学生认真预*的*惯;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上前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认真阅读思考、大胆发言、记笔记的好*惯。

  3、认真设计课前引言、课中引导用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惯。

  4、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验改错的好*惯。

  5、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教具,例如:挂图、多媒体、网络,及即将安装的班班通。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 时间 课题 课时

  一 2.29-3.2 16.1 分式 3课时

  二 3.3-3.9 16.2 分式的`运算 6课时

  三 3.10-3.13 16.3 分式方程 3课时

  3.14 数学活动 1课时

  3.15 小结 1课时

  四 3.16-3.22 单元复* 4课时

  五 3.23-3.27 17.1反比例函数 3课时

  六 3.28-3.31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

  七 4.5 数学活动 1课时

  4.6 小结 1课时

  八 4.9-4.12 单元复* 4课时

  九 4.13-4.18 18.1勾股定理 4课时

  4.19-23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十 4.24 数学活动 1课时

  4.25 小结 1课时

  4.26-5.2 单元复* 4课时

  十一 5.3-5.10 19.1*行四边形 6课时

  十二 5.11-5.18 19.2特殊的*行四边形 6课时

  十三 5.21-5.22 19.3梯形 2课时

  5.23-5.24 19.4课题学*:重心 2课时

  十四 5.25 数学活动 1课时

  5.28 小结 1课时

  十五 5.29-6.5 单元复* 6课时

  十六 6.6-6.12 20.1数据的代表 5课时

  十七 6.13-6.19 20.2数据的波动 5课时

  6.20-6.21 20.3课题学* 2课时

  十八 6.25 数学活动 1课时

  6.26 小结 1课时

  十九 6.27-7.2 单元复* 4课时

  二十 7.3-期末 总复* 约8课时

  六、教学评价方案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品行表现、校园活动参与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学生互评、上课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预*情况,课堂测试情况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全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七、好*惯养成

  1、培养学生认真预*的*惯;

  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惯;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的*惯;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惯;

  5、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惯;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惯。

  7、认真审题的*惯;

  8、认真书写的*惯;

  9、检验改错的*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2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优等生辅导措施: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后进生辅导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课堂上提问时,对后进生的问题要基础性知识。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家长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情况和作业情况,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3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补*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课本第11章至第20章的10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12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0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4、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5、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1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表内乘法

  (一);

  一、除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

  三、表内乘法

  (二);

  四、测量长度;

  五、表内除法;

  六、总复*。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实用20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工整的*惯。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3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四班,三班共有学生49人,四班共有学生45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6、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7、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8、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74人,大部分家住龙湖花园。家庭学*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5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49%。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惯上,听课*惯、作业*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6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7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8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兴趣,学*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0

  一、学*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认知方面,经过一年半的学*,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学*方法。在我执教的一班:优等生比较多,但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学**惯要加强。二班:学*成绩比较*均,尖子生较少,学*困难生比较多。在学生的情感方面,两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上课的时候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个别学生对待学*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得到快乐,发展思维。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二(5)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22名。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了解,以下是几个在数学学*上存在困难的(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学期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 教学理念、方法、过程方面】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8.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 帮差方面】

  针对班级中后进生教多的实际,采取的教学措施以改正不良学**惯、提高学*成绩为首要考虑。

  1.增加激励、表扬后进生的机会,感受自己的进步。

  2.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端正学*态度。 对每次作业、订正都严格要求,不放松。

  3.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中午、放学等时间给他们个别指导,并且随时鼓励他们,上课时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4.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5.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6.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解题思路展现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让他们跟上同学们的学*脚步。

  7.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最大限度地让家长支持教师和班级的工作,同抓共管,不断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案的学*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台。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八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学*目标:

  1、继续复*、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惯。

  7、学*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使用本册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材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在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做好准备。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强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

  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

  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

  四、教学要点及措施:

  第一组:本组教材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第二组: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爱,在本组教材里就像那一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流进我们的心里。因此,在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从而自发地收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它们,主动地背诵它们,积极地参加故事会、朗读会等活动。再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第三组: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这组教材的学*,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学*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第四组:本组教材中的四个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学*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作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人做过的事再做做,一边做一边想,看看有什么感受或者新的发现。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动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

  第五组: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使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本组课文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并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六组: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教学中不要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要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第七组: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来组织课文的。通过学*,使学生感受到:“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的*惯,同时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八组:本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本组的生字多而偏难。教学时可以把生字的学*融入理解课文之中,教师自己也融入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情趣。如,学*《数星星的孩子,》可以把生字融入课文的“天空”,引导孩子们去摘星星;学*《阿德的梦》,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走进阿德的梦,感受美好的科幻梦境,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做做美梦”,再畅谈“美梦”。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15——17 课时。

  第二单元13——15课时。

  第三单元15——18课时。

  第四单元15——18课时。

  第五单元15——18课时。

  第六单元14——16课时。

  第七单元15——18课时。

  第八单元15——18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54人,九班共有学生49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升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5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上学期语文期考*均分95分,及格率66%,优秀率85%。经过一年半的学*,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借助工具书识字;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偏旁,学会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分析等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有一定的听话、说话、写话和朗读、背诵的能力;有较浓厚的读书兴趣,能阅读浅显的课外书,扩大识字量,积累词语。纵观全班,不足之处表现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不够牢固,*、翘舌音和前后鼻音不能很好区分,普通话语欠规范,同音字、音*或形*的生字常常混淆;没有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好*惯;朗读课文时停顿不恰当,未能读出感情色彩,有的至今还有指读、唱读的不良*惯。

  三、本期教学目标

  在语文学*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继续复*、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惯。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写日记。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会写30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认识400个常用字,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难点:

  提高识字能力,巩固识字,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培养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继续学*写日记。

  五、教学措施

  (一)教学常规方面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注意同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好每一节课。

  上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举手发言,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做到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后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在不断地总结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多听多学,从别人的课堂中学*吸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二)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疲劳,要分散写字,注意质量。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关于阅读教学

  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业和学校作业展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培养合作能力,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关于写话教学

  灵活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在“展示台”将自己收集的词句或写的日记展示出来。

  (三)学**惯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思维。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优差生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等形式,以达到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和行为*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5人,男生27人,女生28人。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第九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观察物体;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图形与拼组;解决问题;数据的手机与整理(一);总复*。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7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统计;第九单元总复*。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以学生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本学期我任教教二年级一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8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9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期末复*”单元。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内容变动情况

  虽然在表内乘、除法阶段安排乘、除法竖式的教学,可以丰富乘、除法计算的练*形式,也为以后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但由于上册乘除法都是用口诀计算,引入乘、除法竖式,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迫切性,况且除法竖式的结构又比较特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把除法竖式安排到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单元,把乘法竖式安排到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

  把“时、分、秒”单元后移到本册。由于时间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不够厚实,在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间单位,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把这部分内容适当后移,更利于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时间观念。把原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与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合并为一个单元,安排在第三单元,删去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内容。

  一方面,由于标准降低了第一学段认识方向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把这部分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另一方面,实验教材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置的内容,主要是为第二学段学*数对做准备,但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到第二学段,学生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新知的学*。所以,在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教学内容。

  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学具,多了一种直观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算盘,可以体会历史文明;让学生在算盘上表示数,可以增强学*兴趣、强化数的概念。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第四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标准在第一学段删去了“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统计教学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为此,本套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设计,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同时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使学生联系对数的已有认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通过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面图形的学*经验。

  ③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①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② 使学生在学*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③ 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④ 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⑤ 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解决问题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 使学生在用学*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③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④ 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 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 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惯。

  ④ 在经历将显示问题数学化,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同学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兴趣,学*态度认真,对他们继续学*数学是个有利条件。上学期,有两个同学成绩不及格,这和他们不良*惯和智力有关,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养成良好*惯。总之,要使所有的同学喜欢学数学,使他们在原有的水*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树立起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等。本册的教学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本册的教学难点是: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4、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5、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3)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合集10篇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1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2

  通过兴趣小组的学*,提高同学们的学*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再进行学*,并且通过上学期的组织我们很快认识到办兴趣小组的必要性,下面就是我本学期为兴趣小组指定的计划:

  一、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他们的学*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过程中丰富语文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兴趣。

  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我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兴趣兴趣。

  五、活动时间安排:

  周次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第1次

  每周星期三、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按规律填数

  第2次

  数数图形

  第3次

  间隔趣谈

  第4次

  年龄问题

  第5次

  植树问题

  第6次

  数字游戏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第11次

  第12次

  简单推理

  同样多问题

  简便计算

  排队问题

  时钟问题

  合理安排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以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存在问题: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一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比较粗心、马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不敢大胆表现;有几个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比较拖拉。

  四、教学具体措施:

  为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一些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月休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跟生活联系的需要实践调查之类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9、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多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和潜能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二周 1.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 3课时

  第三周 除法 3课时

  第四周 2.用2~4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五周 用4~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课时

  第六周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4课时

  第七周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4课时

  第八周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课时

  第九周 整理和复* 2课时

  第十周 五一放假 4课时

  第十一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第十二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三周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四周 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4课时

  第十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4课时

  第十六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有多重:称一称; 4课时

  第十七周 统计 4课时

  第十八周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九周 总复* 4课时

  第二十周 整理和复*,期中检测 4课时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39名,在上学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数位表和涉及“0”的读写比较难。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

  (二)千米的认识3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

  (四)认识图形4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

  (七)收集与整理5

  (八)总复*5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6

  一、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7~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分、秒的认识;*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班级情况简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三、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均分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编7~9的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会写乘、除法算式,会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初步理解加减法竖式的算理和计算要领,能正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和(差)是几十多,初步体会估计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时、分、秒,初步具有1小时之内时间长短的观念,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说出并会记录钟面上的时间。

  5、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利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6、认识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等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种物体。

  7、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8、会用方块统计图表达统计的结果,会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9、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7

  一、学情分析

  201班41名学生,202班41名学生,接手这两个班级已有一个学期,除极个别学生外,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除了爱玩的天性之余,都能具备一些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觉性,学*数学的积极性较高;几乎所有学生口算都能达到基本标准,部分学生计算速度强,少数学生在计算速度、正确性上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新教材对于解决问题要求较高,所有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解决较复杂问题能力的不足,希望还是从培养学生学*兴趣入手,慢慢培养能力。本学期重点还是放在对于学生优秀学**惯的培养与养成,另外兼顾书写质量,为中段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第一单元),表内除法(第二、四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克和千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知道除法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的'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5、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6、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7、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除法和混合运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进度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一、数据收集整理

  数据收集整理

  3+1

  二、表内除法(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5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3、整理和复*

  1+1

  三、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2、*移和旋转

  2

  3、练*七

  1

  四、表内除法(二)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3、整理和复*

  1+1

  五、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

  5

  2、解决问题

  3

  3、整理和复*

  1+1

  六、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5

  2、解决问题

  3

  3、整理和复*

  1+1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

  4

  2、万以内数的认识

  7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4、整理和复*

  1+1

  八、克和千克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2

  九、数学广角—推理

  1、推理

  3

  机动

  1

  十、总复*

  总复*

  15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8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受*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二年级一班共有47人,二年级二班共有46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在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部分学生们自觉性仍然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计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班中智利水*较好的学生有:吕榕、魏昀展、路顺吉、王旌华、孙奇昕、靳瑞瑶等,对于这部分智利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学*任务完成比较轻松,在这个基础上,我将引导他们多了解课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认识。

  班级中思维和反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有很多,大概占到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而在这一学期中,让学优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将是我工作的难点。教材的变动,知识的压缩,使学生在学*上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毕竟这批学生在学前的数学基础并不乐观。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继续学*,我会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以减少这一问题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争取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使他们在原有的水*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树立起学*的信心。但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的意识、*惯、方法。

  二、教学目标要求

  第一单元:继续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初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初步了解0和1乘法的意义。

  第二单元: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1—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知道个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会用指教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单元: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作用,学会6—9的乘法口诀,会灵活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乘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关于0的除法,能利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结合现实生活,学会四个方向,或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认从正、侧、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第七单元: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八单元:结合现实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能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相关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教二(5)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22名。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了解,以下是几个在数学学*上存在困难的(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学期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 教学理念、方法、过程方面】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8、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 帮差方面】

  针对班级中后进生教多的实际,采取的教学措施以改正不良学**惯、提高学*成绩为首要考虑。

  1、增加激励、表扬后进生的机会,感受自己的进步。

  2、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端正学*态度。 对每次作业、订正都严格要求,不放松。

  3、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中午、放学等时间给他们个别指导,并且随时鼓励他们,上课时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4、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5、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6、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让他们解题思路展现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让他们跟上同学们的学*脚步。

  7、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最大限度地让家长支持教师和班级的工作,同抓共管,不断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3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测量长度、表内除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结合现实情景,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经历编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识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1-9的乘法。

  3、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4、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抽象、概括以及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增加自主学*的意识,感受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钝角。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8、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体会厘米、米的含义,建立1 cm,1 m的实际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要测量的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10、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均分”的意义。

  1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2、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13、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14、会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倍的知识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1、表内乘法(一) 12课时 第1—4周

  2、角的初步认识 6课时 第5—6周

  3、表内乘法(二) 5课时 第6—7周

  4、测量长度 10课时 第8—9周

  5、表内除法 6课时 第10—11周

  6、总复* 5课时 第17—18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惯和学*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 一)、 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左右

  量一量 比一比 ………………………………………………………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8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我任教的二年(1)班有学生34人,二年(2)班有学生37人,两个班各有插班生3人。经过3个学期的学*,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学**惯、学*方法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读、写多位数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

  解学问题是在学*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学生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时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五、教学进度。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4课时

  七、表内除法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3课时

  九、混合运算4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此刻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明白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资料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状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思考,用心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到达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透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决定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好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构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应对称。这些资料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资料是在——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好处,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决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好处,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8、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潜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估算的方法,学*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四班,三班共有学生49人,四班共有学生45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惯例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分一分”活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6、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7、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8、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6)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学**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奋斗目标

  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

  2、学期具体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

  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养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

  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养成双优生。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3、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9、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估算的方法,学*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经结束。在新学期中我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对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直线和线段

  ⑤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以上这些是我本学期将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他们多种综合能力。同时我会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估算的方法,学*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检测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课后认真练*巩固的良好学**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计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七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第九单元《统计》,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首先从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表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安排。

  一、除法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苹果实物、盘子、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8道题。三、小结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用竖式计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由于学生口诀掌握的不错,所以学*起来没有多大的障碍,只是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以后在学生理解能力方面要多加训练。

  ←

  课题:分橘子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2.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熊家里来了4位小客人,好客的小熊拿出14个橘子来招待小伙伴们,每人分到几个橘子?

  二、动手操作

  1、用你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可以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我们组分给每位客人3个橘子,还剩2个。)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均分之后还要剩余的情况,谁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可以找两个同学说一说。)

  把14个橘子*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分到3个,还剩2个,我们可以用算式14÷4=3(个)??2(个)来表示。

  4、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来表示除法,那么像这样的有余数除法,怎样用竖式来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动手写一写,然后小组内交流。)

  5、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每一步表示什么?介绍余数的名称和商的位置。6、我们怎样来检查刚才的计算结果呢?

  每人分3个,4人共分到12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正好是14个,算对了。

  三、探究规律

  完成第4页“算一算,想一想”中的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逐一检查学生的书写格式。

  四、拓展练*

  1、4页第1题。2、5页第2题。3.用竖式计算

  9÷421÷514÷3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板书设计

  14÷4=3(个)??2(个)

  余数

  答:每人分到3个,还剩下2个。

  教学反思:本课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由于上学期我们加强乘法算式中填最大的数的练*,所以学*起来没有多大的障碍,只是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对余数的理解,所以我运用实物操作分一分,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余数的意义,效果显著。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7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

  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通过有效的学*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园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新的内容。

  2.努力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均分有剩余的情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本册教材安排的2次实践活动,特别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通过在实验中记录、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知识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1) 认数和计算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教材把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来教学,并相应安排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如果在认识百以内数以后直接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认识百以后先认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认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认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

  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安排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安排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索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知识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估算的方法,学*乘法时一并探索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times;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认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该怎样笔算。学生练*计算时经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 空间与图形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安排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注意提供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认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经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根据相应的方向观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具体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知识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线,看懂和识别路线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认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重从对实物上角的观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认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注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具体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

  (3) 统计的安排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统计应该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具体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推测。如果学生在学*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安排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根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教材还注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

  (4) 教学的内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观察生活的*惯,认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知识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经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作了精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情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方向从观察学校周围的建筑物和公园*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

  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里安排了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例如,让学生联系具体背景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供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判断,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积极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10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9

  一、 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 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五、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三、图形的运动(6)

  4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3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五、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五、混合运算

  4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4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七、万以内的认识(10)

  4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八、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7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课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咱们来试一试。1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

  生1X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师:很好!就这样,那么2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辆呢?……9辆呢?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学生可能会说: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 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咱们学过“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 的乘法口诀

  1x3=3 一三得三 2x3=6 二三得六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三四十二 3x5=15 三五十五 3x6=18 三六十八 3x7=21 三七二十一 3x8=24 三八二十四 3x9=27 三九二十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学*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

  课件、主题图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做两页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意义

  小鸭是小猴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8÷2=4

  教后随记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实用10篇(扩展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1)班学生共有69人,从这学期数学学*上看,总体上较好。差距不是太大。这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集体。在学*新知识和复*阶段,我认真整合复*教材,认真指定切实可行的*题练*,着重对班级的后进生的辅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惯等学**惯,并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由于家长非常配合学校工作,90%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各项数学活动,为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以及学**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目标,因此学*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目标,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认真学*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中来,体验到参与学*,获得成功的欢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数是107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良好的学**惯,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减负。

  6、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重视学困生的帮辅工作。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教学检测:通过*时的作业检查与每章的单元考试试卷相结合,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学*情况的检测,能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况,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统计的意义,学*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竖直方向*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略)

  【范文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兴趣和学*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略)

  【范文三: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3)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4人,插入3人。二(4)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2人。通过一年级的学*,孩子们已基本适应了北师大版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活。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两个班合格率均为100%,但是优生率还有待提高。两个班的孩子的学**惯都比较好。2、4班的学*成绩相对同年级几个班比较薄弱,个别孩子如耿瑞天、赖恩培、许耀月等,还需要重点加强基础的辅导。2、3班整体情况比较好,但也有个别的如郭轲辰、付豪等,基础比较薄弱。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惯的养成和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的学*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够熟记乘法口诀表,并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2、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熟记乘法口诀表,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中,重点采取学生下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对班级孩子进行分工,负责班级的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的收发。

  2、注重学生倾听*惯的培养。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做足课前的准备,创造生动情境、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5、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掘身边的数学信息,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6、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能力。

  7、加强家校合作和培优辅弱工作。

  【范文四: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

  (六)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