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3-14 00:00:0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1)班现有学生xx人, 一(4)班现有xx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三、本学期重点及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中积累了一定的学*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二班数学,学生人数32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态度及*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王佳宇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杨帅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李晓雪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五、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经过了半年的学*,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小客人” 4课时

  2、“下雨了” 2课时

  3、“农夫与牧童” 4课时

  4、“绿色行动” 8课时

  5、“小小存钱罐” 4课时

  6、“大海边” 10课时

  7、“阿福的新衣” 4课时

  8、“我们的鞋码” 2课时

  9、总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目标,对学*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惯、学*态度以及参与学*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期末复*。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面图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数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通过*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2、25—3、1 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 3、4—3、8 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3 3、11—3、15 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4 3、18—3、22 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5 3、25—3、29 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6 4、1—4、5 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清明节休息1天

  7 4、8—4、12 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8 4、15—4、19 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9 4、22—4、26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0 4、29—5、3 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五一休息1天

  11 5、6—5、10 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

  4、学情评估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2 5、13—5、17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13 5、20—5、24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课时 5课时

  14 5、27—5、31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15 6、3—6、7 6、整理和复*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16 6、10—6、14 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端午节休息1天

  17 6、17—6、21 总复* 5课时 5课时

  18 6、24—6、28 总复* 1课时 1课时

  全期共 82节,其中实授课 76节,复*课 6 节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2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3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4、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

  4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学区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5月

  1、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作业月查。

  3观看教学录像。

  6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 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二、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

  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4)班共有学生85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

  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5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渗透*惯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提要

  课时

  1

  2.17—2.13

  始业教育

  0

  2

  2.14—2.20

  上、下

  1

  前、后

  1

  左、右

  1

  位置

  1

  单元练*

  1

  3

  2.21—2.27

  十几减9

  1

  十几减9练*

  1

  十几减几

  2

  十几减几练*

  1

  4

  2.28—3.06

  十几减几练*

  1

  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练*

  2

  整理复*

  1

  5

  3.07—3.13

  整理复*

  2

  解决问题练*

  2

  单元练*

  1

  6

  3.14—3.20

  单元练*

  1

  图形拼组

  2

  单元练*

  2

  7

  3.21—3.27

  数数

  1

  100以内数的组成

  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

  1

  8

  3.28—4.03

  比较大小

  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

  摆一摆,想一想

  1

  单元练*

  1

  9

  4.04—4.10

  单元练*

  1

  认识人民币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

  10

  4.11—4.17

  人民币的练*

  1

  单元练*

  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11

  4.18—4.2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

  12

  4.25—5.0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

  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

  13

  5.02—5.08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

  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

  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内 容

  1、位置

  2、位置

  3、20以内退位减法

  4、20以内退位减法

  5、图形的拼组、数的组成

  6、读数、写数、数的顺序

  7、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摆一摆

  8、认识人民币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3、整理复*

  14认识时间

  15、找规律

  16、统计

  17、总复*

  18、总复*

  19、总复*

  20、期末考试、放假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57名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达到学*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期末统考成绩位居全镇同年级前列。但也存在者一些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课的*惯。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二、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进度

  (一)、位置 6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6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6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2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10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4课时

  (七)、认识时间 8课时

  (八)、找规律 10课时

  (九)、统计 6课时

  (十)、总复* 10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 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二、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

  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通过*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2、25—3、1 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 3、4—3、8 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3 3、11—3、15 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4 3、18—3、22 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5 3、25—3、29 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6 4、1—4、5 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清明节休息1天

  7 4、8—4、12 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8 4、15—4、19 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9 4、22—4、26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0 4、29—5、3 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五一休息1天

  11 5、6—5、10 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

  4、学情评估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2 5、13—5、17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13 5、20—5、24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课时 5课时

  14 5、27—5、31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15 6、3—6、7 6、整理和复*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16 6、10—6、14 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端午节休息1天

  17 6、17—6、21 总复* 5课时 5课时

  18 6、24—6、28 总复* 1课时 1课时

  全期共 82节,其中实授课 76节,复*课 6 节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2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3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4、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

  4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学区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5月

  1、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作业月查。

  3观看教学录像。

  6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计划。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二班数学,学生人数32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态度及*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王佳宇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杨帅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李晓雪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五、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做准备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xx——20xx)下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教材学*后,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但学生的课堂常规还不算好,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惯。

  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有趣的图、 购物、 统计等知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有: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本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教法及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4、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5、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8、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六、教学具体措施

  1、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3

  七、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

  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

  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内 容

  1、位置

  2、位置

  3、20以内退位减法

  4、20以内退位减法

  5、图形的拼组、数的组成

  6、读数、写数、数的顺序

  7、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摆一摆

  8、认识人民币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3、整理复*

  14认识时间

  15、找规律

  16、统计

  17、总复*

  18、总复*

  19、总复*

  20、期末考试、放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中积累了一定的学*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通过*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2、25—3、1 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 3、4—3、8 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3 3、11—3、15 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4 3、18—3、22 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5 3、25—3、29 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6 4、1—4、5 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清明节休息1天

  7 4、8—4、12 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8 4、15—4、19 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9 4、22—4、26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0 4、29—5、3 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五一休息1天

  11 5、6—5、10 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

  4、学情评估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2 5、13—5、17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13 5、20—5、24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课时 5课时

  14 5、27—5、31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15 6、3—6、7 6、整理和复*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16 6、10—6、14 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端午节休息1天

  17 6、17—6、21 总复* 5课时 5课时

  18 6、24—6、28 总复* 1课时 1课时

  全期共 82节,其中实授课 76节,复*课 6 节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学情分析

  我是从上学期10月份开始教一年级一班的数学,从上学期的教学和其他方面了解得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们个个长得非常可爱,很讨人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较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部分同学头脑灵活,课堂上回答问题总能说到点上。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是特别好,上课时比较好动,不能维持一堂课认真听讲,没有养成较好的学**惯,作业写字较马虎,需要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由老师加以关注,及时引导,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后,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较扎实,孩子们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数学学*活动中去。低年级的孩子对一些需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

  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口算及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

  的训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约59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智力因素等原因,学*成绩较差,缺少学*的积极性,有时课堂提问即使知道问题答案也不敢举手回答,这些方面需要我在今后加以注意,这学期我在数学方面重点就是抓好这部分“后进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本学期我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我要想办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我们班有不少家长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指导孩子学*方面的确有不少问题,我要加大与他们的联系,本学期我要走进孩子们的家里,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掘家长的“潜力”。

  5、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书写工整等良好*惯,并在数学学*中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3课时六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一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二 下雨了——学看钟表……………………2课时

  三 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4课时

  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1课时

  四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2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17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1课时

  数学广场………………………………………1课时

  七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八 我们的鞋码——统计………………………2课时

  九 儿童乐园——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1)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经过了半年的学*,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小客人” 4课时

  2、“下雨了” 2课时

  3、“农夫与牧童” 4课时

  4、“绿色行动” 8课时

  5、“小小存钱罐” 4课时

  6、“大海边” 10课时

  7、“阿福的新衣” 4课时

  8、“我们的鞋码” 2课时

  9、总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2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3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4、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

  4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学区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5月

  1、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作业月查。

  3观看教学录像。

  6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 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1)班现有学生xx人, 一(4)班现有xx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三、本学期重点及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中积累了一定的学*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二班数学,学生人数32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态度及*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王佳宇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杨帅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李晓雪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五、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经过了半年的学*,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小客人” 4课时

  2、“下雨了” 2课时

  3、“农夫与牧童” 4课时

  4、“绿色行动” 8课时

  5、“小小存钱罐” 4课时

  6、“大海边” 10课时

  7、“阿福的新衣” 4课时

  8、“我们的鞋码” 2课时

  9、总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目标,对学*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惯、学*态度以及参与学*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期末复*。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面图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数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通过*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2、25—3、1 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 3、4—3、8 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3 3、11—3、15 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4 3、18—3、22 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5 3、25—3、29 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6 4、1—4、5 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清明节休息1天

  7 4、8—4、12 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8 4、15—4、19 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9 4、22—4、26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0 4、29—5、3 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五一休息1天

  11 5、6—5、10 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

  4、学情评估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2 5、13—5、17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13 5、20—5、24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课时 5课时

  14 5、27—5、31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15 6、3—6、7 6、整理和复*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16 6、10—6、14 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端午节休息1天

  17 6、17—6、21 总复* 5课时 5课时

  18 6、24—6、28 总复* 1课时 1课时

  全期共 82节,其中实授课 76节,复*课 6 节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2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3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4、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

  4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学区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5月

  1、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作业月查。

  3观看教学录像。

  6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 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二、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

  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4)班共有学生85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

  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6、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中积累了一定的学*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

  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数数、写数、读数4大小比较2较大数的估计1 整理与复*2

  二、千米的认识3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加减法的估算2三位数的加法3三位数的减法3探索规律5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解决问题3 整理与复*2

  四、认识图形4*行四边形2拼组图形1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认识钟表3解决问题3

  七、收集与整理 5

  八、总复*5复*训练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小孩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者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小孩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者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者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者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者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者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者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小孩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小孩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者,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者,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者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情况分析

  (一)、同学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同学们,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们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们的方法,比如建立同学们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同学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同学们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同学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

  二、教学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

  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三、教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的美。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

  四、教学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3.1——3.2 1、认识图形例1、例2

  第二周3.5——3.9 练*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练*二例2n

  第三周3.12——3.1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3练*三

  第四周3.19——3.2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4练*四

  第五周3.26——3.3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四例5

  第六周4.2——4.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6练*五清明节放假3天

  第七周4.9——4.13整理和复*练*六

  第八周4.16——4.20 3、分类和整理例2州庆放假

  第九周4.23——4.27 3、分类和整理练*七练*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周4.30——5.4 数数数的组成做一做P36例3五一节放假

  第十一周5.7——5.11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例5例6

  第十二周5.14——5.18 练*九例7练*十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加法例8

  第十三周5.21——5.25 练*十一认识人民币练*十二简单的计算练*十三

  第十四周5.28——6.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练*十四练*十五练*十六练*十七

  第十五周***——6.8 练*十八整理和复*找规律

  第十六周6.11——6.15 练*二十总复*

  第十七周6.18——6.22 进行期末复*

  第十八周6.25——6.29 进行期末复*

  第十九周7.2——7.6 进行期末复*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与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与“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

  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四、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们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们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们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5班与6班本学期学生共有122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惯。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进一步帮学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但是,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利因素:如有个别学生的基础和能力都较差,难以完成学*任务;另外,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特点:

  1、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4、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不过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可以顺利进行等。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可以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可以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41名同学,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指导思想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

  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六、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教学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惯。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例如:实践活动小小商店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的学*方式和民主的学*气氛。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又如数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策略和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动力,以“减负”精神为宗旨,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有114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学生的行为*惯、学**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惯、学**惯跟不上,导致学*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个、

  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能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变为生活。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和理解。

  5、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进步和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资料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可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景,仅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所以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必须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我怎样快怎样算,可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经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经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一样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趣味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此刻*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能够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我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趣味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一样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本事、逻辑思维本事和观察本事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此刻,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经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一样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

  (2)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所以,应当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必须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本事。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5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二、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同学,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同学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同学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同学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同学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同学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同学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同学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同学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同学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同学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同学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了解同学的学*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同学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同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同学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一(1)班有学生47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

  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

  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 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 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 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 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 *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二)…………………………… 2课时

  总复*………………………………… 4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衔接内容

  1、乘法公式:①两个数的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②两个数的和与差的完全立方公式。

  2、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与十字相乘法,三种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5、绝对值不等式|a-b|c与|a-b|0,ab0)。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8课时。

  2、上述五个内容的要求,分别为对四个乘法公式不仅能认清它们的结构而且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三种因式分解法要重点突出公式法与十字相乘法能够灵活应用;对韦达定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两类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要求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

  3、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两类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为是提前教学内容,所以只需介绍其解法,而不要涉及程序框图。

  4、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此时不要过多地与其它两个二次纠缠,更不要涉及参数问题!关于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以及含参问题到模块必修5中的第三章不等式中重点教学。

  (二)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对于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难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定义,不要求对集合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和特征进行讨论,不要求严格讨论是不是集合等理论较深的问题;②对较复杂的集合不要求从理论上严格证明两个集合相等③只要求了解教材中给出的集合运算的最基本性质,不要求补充集合运算的其它基本性质及其证明。

  3、对于函数部分:①函数值域的讨论不宜过难,或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后续内容再逐步加难;

  ②本章函数的教学应基于具体的函数,有关抽象函数(指不给出具体的对应法则,只给出抽象的符号f(x)的函数)内容不宜引入;

  ③复合函数也不宜过多引申;

  ④对分段函数只是通过一些简单实例了解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即可;

  ⑤对有关求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数基本性质应局限于具体的简单的函数,不要求讨论有关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⑦对,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不要求作严格证明。

  (三)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有关根式的运算和化简不宜过繁过难。

  3、关于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分段函数问题的讨论不宜过繁过难。

  4、对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简单介绍指数与对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发现发展历史,提高对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理解;

  6、可以简单讨论函数y=X+ 的一点性质,不要求系统讨论,主要是从中体验讨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

  7、不要求在一般的幂函数上作引申推广。

  8、注意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让学生感受基本初等函数的演变过程,把握难度和标高,不要刻意追求讨论抽象的理论问题以及盲目引申过多过难的内容。

  (四)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对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方法,只要求直观理解和简单应用,不需要给出证明,但要告诉学生仅是直观理解而不是严格证明。

  3、在实际应用和学*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要把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意识作为重点。

  4、体会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研究数学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五)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20课时。

  2、关于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随着后续内容的学*他们会逐步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对弧长公式,也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进行求值计算,教学中不必作太多地拓展、补充。

  4、突出三角函数的工具性,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5、注意新旧教材的差异及课标内容的变化,突出函数味道

  6、注意重点解决好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性;

  二是利用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类比学*,加强教学的思想性;

  三是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加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四是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五是把握教材要求,不搞复杂的技巧性强的三角变换训练。

  (六)必修4 第二章 *面向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向量的线性表示应控制在基本要求的范围内,不宜作太多的扩充。

  3、对于运算只要求会用即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介绍证明方法。

  4、*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严格的证明。

  5、*面向量的应用主要在*面几何和简单的物理学这两个方面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准确把握教学尺度。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光线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义;

  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线法、数乘运算的几何意义,光线向量的含义,共线条件的坐标表示,*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向量垂直、*行的主要条件,*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夹角公式。

  7、注意突出向量的实际背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8、 注意突出向量的工具性,增强学生自觉应用向量意识向量的重要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量的语言功能,二是向量的应用功能:向量不但是刻画物**置、物理 量、几何图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刻画代数中量与量关系的主要工具,因此向量具有几何,代数双重语言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语言,在用向量解决实际问 题时,必须实现向量语言和其它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消除学生对向量语言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向量的应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决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问题,处理几何中的*行或垂直关系,在立几中尤为广泛。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

  9、突出向量数形的双重性,有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应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所体现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对性,能对角进行合理正确的拆分,但要控制拆分的难度。

  ③了解公式特点能进行逆用、变用、活用。

  ④了解变换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为练*,不要求记忆。

  4、把握新老教材的异同。

  从知识内容看基本相同

  从数学变换角度看有同有异

  从思想方法层面看新教材更多体现多种思想方法

  从教学方式看新教材更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从顺序上看新教材安排在三角函数,向量之后仍作为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后续内容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握本章的关键点公式C-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八)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不必增加立体情况下求解三角形的问题,这类问题可在立几学*中适当拓展,此时过早。

  3、应用问题应限制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上。

  4、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杂或繁锁。

  5、要注意体现例题的教学功能。

  6、要突出问题性和探究性。

  7、要重视实*作业。

  二、高一年级20xx年春季学期教学内容与建议

  (一)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6课时

  2、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

  3、已知数列前n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题不必太难。

  4、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应重点加强。

  5、重视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推导方法,能利用这些公式以及求证方法求一些特殊的组合数列的前n项和。

  6、理解Sn与an的关系,会处理与之相关的问题。

  7、重视学生自主性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8、重视探究题、练*题、阅读与思考等内容的学*。

  9、重视纵横联系,既突出数列的个性特点,又要体现数列的函数特征。

  10、控制难度,淡化特技。

  (二)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加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加强从具体到抽象地呈现内容。

  4、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思想性。

  ①本章内容虽在代数变换上的要求有所减弱,也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过多展开,但在知识的联系和思想性方面有较多的加强。

  ②突出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强调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5、不等式的学*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后续内容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中不断推进与加深,因此,本模块对不等式的推理与证明要求不高,有关含参问题,不要过分展开,只要达到最基本要求即可,不要在用最基本不等式证明上加大要求,也不要在等号成立条件等细节上过分纠缠。

  6、有关线性规划的教学要求

  ①了解抽象模型的过程,会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要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使学生掌握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有关概念:线性约来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

  ③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几何意义,理解边界的概念及实路虚线边界的含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面区域,能画出*面区域。

  ④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抽象模型画可行域数学化解析化具体化图解法

  ⑤不必将后续内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提前。

  7、关于基本不等式的教学,重点突出用此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必推广到三个变量以上的情形。

  (三)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感性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4、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5、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6、关注新旧教材的三个变化。

  ①内容的变化:三个角安排在选修2-1中,多面体及欧拉定理安排在选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视图。

  几何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课标教材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②教学要求的变化:

  (Ⅰ)《大纲》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课标》教材要求认识柱、锥、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象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Ⅱ)对知识发生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处理方法的变化

  《课标》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柱、锥、台、球点、线、面

  大纲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

  (四)必修2 第二章 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4课时。

  2、课堂教学要求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

  教学中应认长方体模型中的点、线、面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关系。

  3、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化,这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着力点。

  4、关于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了解: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二面角及其*面角的概念。③线面距。④面面距。

  理解:①线面角。

  对于这些角与距离的度量问题,只要求在长方体模型中进行说明即可,具体计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关于*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①有关性质定理要求证明和掌握并会用,而有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

  ③两条*行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及有关概念不作要求。

  6、有关课本中例题,*题的结论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为解题中推理的依据!

  (五)必修2 第三章 直线和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1课时。

  2、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五部曲:建系:坐标表示建立几何关系直译:几何问题代数化化简:通过代数运算简化方程形式翻译: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坐标法应贯穿始终、数形结合要不断体会,感受运动变化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善于用好方程这一工具来定量。

  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应突出数与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斜率。

  5、关于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①要求掌握点斜式、斜截式(特别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几何意义),两点式并能熟练运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义,能将其它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为了解,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对应关系要求了解。

  6、两条*行线的距离公式不必记忆。

  7、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借助信息技术探求轨迹的形状等等。

  (六)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继续贯穿坐标法思想。

  3、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其应用价值。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圆与代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的联系,并且了解这一联系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圆上任意点与直线上任意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圆与直线对称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体会解析法思想。

  6、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重点应放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意义会表示,会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建立空间坐标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如正三棱柱)。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26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

  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第二周玩具-文具

  第三周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比高矮

  第四周比轻重-第三单元:有几辆车

  第五周国庆节

  第六周摘果子-跳绳

  第七周可爱的企鹅-乘车

  第八周整理与复*-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第五单元

  第十周 期中考试、第六单元

  第十一周第七单元: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第十二周有几棵树-买铅笔

  第十三周飞行表演-美丽的田园 第十四周 整理与复*和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复*

  第十六周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七周期末总复*

  第十八周期末总复*

  第十九周期末总复*

  第二十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一周期末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新的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2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2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惯还不规范,导致学*水*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后做作业的好*惯。课后注意及时复*巩固以及经常复*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根据学校教务处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高一分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高一新生的数学学*能力。特制订高中数学教学计划(高一分部)。

  一、教学内容

  高中必修1及必修2的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掌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思想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高中教学内容深,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学*有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优待差,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抓好三类生的教学,促进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扶好下等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衔接教学。

  三、方法措施

  1、本学期我继续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四点------学知识点、抓重点、找疑点、攻难点。

  学知识点-----学会本节课应该学会的知识点、本单元的知识点、本册的知识点。熟知应掌握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

  抓重点--------抓住本节课本单元本册的的重点。并灵活地运用其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等学以致用,会做相应的*题,特别是重点*题。

  找疑点--------每节课都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疑点,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解疑化难。

  攻难点-------对于本节课,本单元的难点及重点,教师要集中精力对学生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反复练*,形成数学能力,化解难点。

  2、总结学*方法。针对学生接受知识困难、又非常容易遗忘的特点,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总结好学*方法。只有总结好了方法才会学有所获。

  3、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成绩。

  4、照顾全体学生,提高尖子生;带好中等生;抓住后进生。以优带差,共同提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快乐地学*。

  5、教师千方百计想出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课程讲明白,直到学生弄明白为止。多使用直观简捷的教学方法,注重兴趣教学。

  6、根据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要及时有效地搞好复*。课前提问抓住重点,每周的自*课搞好一周的复*巩固,做好每个单元的训练。

  7、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相信学生会学好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

  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孝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

  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

  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孝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

  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认识位置;总复*。

  准备单元:数数。正确的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这一内容的设计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数数,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后面的系统学*做准备。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也是学*“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重要意义。因此,教材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的。它是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本单元是学*“空间”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它是学*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阶段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得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这,应用很广泛。在开始阶段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和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第八单元:总复*。本单元是全册学*内容的总复*,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

  (3) 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简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基本思路: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实践活动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时 间 内 容

  1 。。。。。。。 数一数 比一比

  2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3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6 。。。。。。。。。 分类

  7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 。。。。。。。。 期中复*

  9 。。。。。。。 期中复*以及期中测试

  10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2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4 。。。。 1120各数的认识

  15 。。。。 认识钟表 17 。。。。。。。 期末复*

  18 。。。。。。。。期末复*

  19 。。。。。 期末测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主要存在的问题:

  1、代数部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根据上期末口算比赛分析),有7位孩子没有达到每分钟10题的要求,占8.2%。他们是邱舒瑶、李淼、黄钰、周裕娜、熊作伟、潘乐儿、尹路。

  2、解决问题部分:没理解解决的问题,不懂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上学期期末水*测试出现下面的问题:

  得分率只有88%,陈家俊、吴树楷、潘何许、潘铭杰、潘泳琳、熊作伟、尹路、周裕娜这几个孩子都做错。因此在本学期要加强理解加减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步骤:读、找、算、查、答;明白根据信息解决问题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口算要求:

  内容

  单元结束

  期末

  *均错误率

  速度

  (绝大多数达到)

  *均错误率

  速度

  (绝大多数达到)

  20以内加减

  10%

  8题/分

  7%

  10题/分

  100以内的

  加减口算

  12%

  3题/分

  10%

  4题/分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上下、前后以确定物体的具**置。

  教学重点:

  一个物体在什么位置,都是相对的,常常与别的物体有关,如:小明、小青、小兰三人排队,小明排在小青的前面,小兰排在小青的后面书本在课桌的上面,椅子在课桌的下面……

  教学难点:

  物**置的相对性,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典型例题:

  想一想,画一画:○在◎的上面,△在◎的前面,※的前面是◎,☆的上面是△。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以◎为基准,○在◎的上面,△在◎的前面,※的前面是◎,也就是说※在◎的后面,☆的上面是A,也就是说☆在A的`下面。

  解答:

  1.5的前面是();10的后面是();12的前面是().后面是();20前面的4个数是()、()、()、().

  2.想一想,写一写.

  3.想一想,该怎么画。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

  1.它们各是谁?三只小花狗一起向前走,欢欢在喜喜前面,乐乐在喜喜后面.谁是欢欢,谁是乐乐,谁是喜喜?

  思路点拨:三只小花狗是排成一队向前走的,因为欢欢在喜喜的前面,乐乐在喜喜的后面,可以确定中间的是喜喜,第一个就是欢欢,第三个就是乐乐了。

  解答:1号是欢欢,2号是喜喜,3号是乐乐。

  2.用“→"帮它们找到家.

  小鸟说:“我家住在小猫家右边."

  小猫说:“我家住在小兔家右边,小鸟家左边."

  小免说:“我家住在小猴家右边,小猫家左边."

  小猴说:“我家住在小熊家右边,小兔家左边."

  小熊说:“我家住在小猴家左边.”

  3.一幢楼有三层,每层两户,小明家在小娟家下一层,小华住在小明家右边,小勇住在小梅家上一层,小伟住在小勇家的左边,请把小明家的窗户涂成绿色,把小梅家的窗户涂成黄色.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lt;”“gt;”,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四、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约4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学生40名,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先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必须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可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必须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必须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往。异常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资料都比较感爱好。可是在碰到思考有必须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所以本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总温*。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一样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资料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明白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忆、类比和有条理思考的思维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逐步构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合作交流、互动、学*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回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公道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一样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加强培优辅差,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第1—4周

  2、位置5课时第5—6周

  3、认识图形5课时第7—8周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课时第9—10周

  5、认识人民币3课时第11周

  6、认识钟表4课时第12周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7课时第13—16周

  8、分类与整理2课时第17周

  9、总复*5课时第18—19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7)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 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3)(4)班共有学生85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 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

  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2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备注:每周5课时,此进度仅供教师参考 法定节假日未安排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钟表,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厘米、米的认识,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44人,二班42人。经过了一学期数学学*,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让每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3、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5、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8、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9、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10、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五、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1、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逛公园 (共计8课时)

  第二单元 下雨了 (共计3课时)

  第三单元 丰收了 智慧广场(共计7课时 )

  第四单元 农夫与牧童 趣味拼摆(共计3课时)

  第五单元 绿色行动 (共计10课时)

  第六单元 小小存钱罐 (共计3课时)

  第七单元 大海边 智慧广场(共计15课时)

  第八单元 阿福的新衣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共计5课时)

  第九单元 我换牙了 (共计3课时)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 (共计8课时)

  2、教学进度

  第1周3.5——3.620以内的退位减法P2-5

  第2周3.9——3.1320以内的退位减法P6-13

  第3周3.16——3.2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钟表P14-22

  第4周3.23——3.27100以内数的认识P23-31

  第5周3.30——4.3100以内数的认识智慧广场单元检测P32-36

  第6周4.7——4.10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减法一P37-43

  第7周4.13——4.17100以内加减法一P44-51

  第8周4.20——4.24100以内加减法一、单元检测P52-56

  第9周4.27——4.30人民币的认识 P57-62

  第10周5.4——5.8期中检测、100以内加减法二P63-67

  第11周5.11——5.15100以内加减法二P68-75

  第12周5.18——5.22100以内加减法二P76-83

  第13周5.25——5.29100以内加减法二、智慧广场、单元检测P84-92

  第14周6.1——6.5厘米、米的认识P93-101

  第15周6.8——6.12统计、单元检测P102-105

  第16周6.15——6.19 总复*P106-113

  第17周6.23——6.26 总复*P114-115

  第18周6.29——7.3期末质量检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

  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9数数、写数、读数4大小比较2较大数的估计1 整理与复*2

  二、千米的认识3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18加减法的估算2三位数的加法3三位数的减法3探索规律5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解决问题3 整理与复*2

  四、认识图形4*行四边形2拼组图形1七巧板(数学文化)1

  五、有余数的除法4

  六、时分秒6认识钟表3解决问题3

  七、收集与整理 5

  八、总复*5复*训练6

  以上安排,若与学校安排相冲突,以学校安排为准调整并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在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新的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课........................1课时

  3.十几减8、7、6..........................2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课........................2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28名,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学期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本班学生的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惯。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进度

  一、位置 6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6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6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2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10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七、认识时间 8课时

  八、找规律 10课时

  九、统计 6课时

  十、总复* 10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学情分析

  我是从上学期10月份开始教一年级一班的数学,从上学期的教学和其他方面了解得知,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们个个长得非常可爱,很讨人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较强,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不错;部分同学头脑灵活,课堂上回答问题总能说到点上。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是特别好,上课时比较好动,不能维持一堂课认真听讲,没有养成较好的学**惯,作业写字较马虎,需要在本学期的学*过程中由老师加以关注,及时引导,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学*后,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较扎实,孩子们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数学学*活动中去。低年级的孩子对一些需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

  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口算及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

  的训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约59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一)……………………………1课时

  五、加与减(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孩子自主探寻的能力。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寻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孩子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孩子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孩子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孩子。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教学的主要资料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我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经过总教学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经过形式多样化的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进取性,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忙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一样程度的发展。

  三、教学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我的学*过程和收获。能够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资料,哪些资料最趣味,觉得哪些资料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资料等等。也能够引导学生设想自我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我的学*情景,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景,为有针对性地教学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教学。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教学,在教学中玩,在玩与教学相结合中发展。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教学,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能够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够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并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能够使教学的资料综合化,创设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我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教学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本事,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教学。实践操作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之一。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进取性,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景,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提高。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状态,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

  1、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1课时

  2、加与减(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有小括号的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4、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分类与整理(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6、找规律1课时

  7、综合练*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教学理念: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惯,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上好课的欲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上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学基础比较好。多数同学能理解所学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较差,学*起来也比较困难。学生做题时也比较粗心。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坚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图形,并从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寻找简单*面图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领域

  1、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学*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辩认方向和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

  3、能用100以内的数、位置和方向、*面图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材编写特点:

  重视学生经验,选择贴*学生实际的学*内容。

  提供探索的空间,重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学*内容。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操作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用数学文化拓展学*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5、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8、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9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但是口算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部分学生的思维还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口算能力、学生小组合作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和总复*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整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4、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化。

  5、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了,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爱护人民币。

  6、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在动态中学会看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知道珍惜时间。

  7、通过操作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例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班级孩子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和生活*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教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孩子发展的需求。

  (二)、 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孩子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孩子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孩子学*。它不仅让孩子学*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孩子学*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孩子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孩子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孩子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孩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孩子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孩子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选取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孩子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孩子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孩子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以激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孩子学*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孩子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孩子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孩子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学*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孩子通过比较,学*"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孩子学*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孩子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孩子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 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孩子的学*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孩子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孩子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孩子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孩子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孩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孩子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孩子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孩子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孩子的学*活动,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孩子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孩子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孩子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孩子合作学*,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孩子自己得出,然后让孩子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孩子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则让孩子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孩子学*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孩子学*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孩子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孩子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孩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孩子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孩子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孩子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孩子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一些,还是离1*一些",通过游戏让孩子猜数,要求孩子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孩子"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孩子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孩子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孩子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孩子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孩子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2准备课2/2

  29/5~9/9数一数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认位置1/1机动1/2

  39/12~9/16机动1/2认数(一)4/10

  49/19~9/23认数(一)5/10

  59/26~9/30认数(一)1/10机动2/2认物体2/2

  610/3~10/7国庆放假

  710/8~10/14机动2/2分与合6/6机动1/2

  810/17~10/21机动1/2加和减4/21

  910/24~10/28加和减5/21

  1010/31~11/4加和减5/21

  1111/7~11/11加和减5/21

  1211/14~11/18加和减2/21机动2/2期中考试1/1

  1311/21~11/25统计1/1认数(二)4/5

  1411/28~12/2认数(二)1/5认钟表1/1机动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机动1/2

  1712/26~12/30机动1/2期末复* 4/4

  1812/26~12/30综合练*5/8

  191/2~1/6综合练*3/8(元旦放假)

  201/9~1/13小学期末测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一(1)班有学生47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应该加强班本身的业务素质水*,提升自己的育人艺术,强化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倾听、质疑等方面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的通过一学期的学*在知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要点

  1、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

  1.*惯的培养。

  (1)游戏:跟我做、举手等。

  (2)对对歌:进教室、抬头挺胸、从端正。

  (3)手指操。

  (4)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等。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

  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

  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4.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③.针对行为*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开学初计划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惯。

  ④.开展“帮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班主任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对数学学*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

  3课时

  第十七周

  ***—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及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形成,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使用这几和第些符号和语言表示10以几的区内两个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惯。别。

  6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让学生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通过观教学挂图体。察,直观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认识长小黑板的活动中,感受*面和方体、正认识6六图形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方体、圆相关图形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柱和球,教具、卡2较、方法,培养初步的观体会这片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些形体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的特征。

  7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重点:通历2、3、4、5各数分过合作、与合的学*过程,体会操作让教学挂图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学生自3、4、5各数的一种分主探究小黑板发。出各数的分与相关口算卡片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合。7至8七分与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难点:10能力。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8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重点: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学生动解决实际问题。手操作自主探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索,合作卡片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交流。10以内9加至13和减法法的过程。难点:教学挂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理解相小黑板25力,推理能力。应的加、减法之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间的联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系培养学*兴趣和信心。

  9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的过程重点:中产生兴趣。会读、会写11—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20各教学挂图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数。认14至15识八11—20各数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难点:小黑板培养初步的估算意是否知卡片7用,识发展数感。道20以内数的3、重点知道“个位”顺序。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0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重点:计景中,了解20以内的算20以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内的进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位加法,程度。正确进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行口算,卡片20以内16的至19位加法十进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达到一实际问题。定熟练教学挂图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程度。逐步养成难点:在小黑板15学*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惯,参与数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学学*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过程中,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七、各单元分析

  各单元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我校一年级小学生进入一年级学*之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幼儿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一、全册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空间与图形: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统计与概率: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愉快的周末。

  二、全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的相应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并能正确识别;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3)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

  2、数学思想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

  (2)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况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分析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总是的过程与结果。

  (2)能对简单的几休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况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学会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

  (3)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 复*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

  复*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

  复*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宗旨:在第一阶段复*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抓好

  专题复*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一)、数与代数。在“生活中的数”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学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 “购物”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在“观察与测量”的学*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有趣的图形”的学*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在 “统计”的学*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教材概况: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知识现状简析:

  本期一年级共有学生15名,分为两个学*小组。从年龄上来说,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学*自觉性较差,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地学**惯,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最终的学*目标。全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主动探索学*数学的学生不多,学生对经历、体验数学缺少经验,本期有待进一步提高。

  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重视让学生体验数学生学*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3)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6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和生活*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 实际问题。认、写20以内的数,读、会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计方法。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单实际问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整时的和接*整时的时刻。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轻重。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置关系。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3)联系具体情境,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复一些简单的问题。能根据物体的用途、颜色、形状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能根据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的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 安排两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 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 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 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 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 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五、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1课时

  三. 分一分1课时

  四. 认位置1课时

  五.认数(一)10课时

  六.认识物体2课时

  七.分与合6课时

  八.加法和减法21课时

  九.统计1课时

  十.认数(二)5课时

  十一.认识钟表1课时

  十二.加法5

  十三.期末复*4课时

  数学, 国标, 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5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一、减法 8课时

  二、认识图形 3课时

  三、认数 10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 1课时

  四、加法和减法(一) 12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2课时

  小小商店 1课时

  六、加法和减法(二) 8课时

  假日小队 1课时

  七、统计 2课时

  八、期末复* 4课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