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3-03-11 00:00:0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2)班、(4)班共有学生(89 )人,男生有( 46)人,女生有(43 )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学前班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学前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常规知识还得加强训练,他们还像在学前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行为与*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基础低和学**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xx镇小一(2)班

田x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应该加强班本身的业务素质水*,提升自己的育人艺术,强化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倾听、质疑等方面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的通过一学期的学*在知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要点

  1、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

  1.*惯的培养。

  (1)游戏:跟我做、举手等。

  (2)对对歌:进教室、抬头挺胸、从端正。

  (3)手指操。

  (4)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4.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③.针对行为*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开学初计划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惯。

  ④.开展“帮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班主任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因此他们的学*积极性还很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0~15分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不少本地的学生都上过幼儿园;而许多外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已期更好地完成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数,比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读写20以内的数 , 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为学生学*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总目标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四班五班共有学生100余人。由于学生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通过几个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掌握数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5、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6、掌握数数的方法

  7、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不能有序地进行数数。

  8、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物体的多少。数字歌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实践操作法多媒体课件

  第二单元

  (位置)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左”“右“及其相对性xKb1.Com数学常识“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际体验法多媒体课件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用“>”“<”和“=”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

  2、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3、5以内数的组成。

  4、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计算。根据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5、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6、0加几,仍等于几;0减几,仍等于几;0加0等于0,0减0等于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还是0。

  7、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8、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9、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10、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1、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2、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13、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14、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1、“>”和<”

  记住比较大小的时候开口对准大数。

  16、“几个”和“第几”含义的混淆。加号的来历

  “0“的来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比较法

  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4、初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6、初步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圆柱的判断。趣味知识:聪明的小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认真观察的好*惯。观察法

  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惯。

  9、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0、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1、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2、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13、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14、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15、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6、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7、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8、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9、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20、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1、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趣味知识:跷跷板上的数学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比较法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5、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正确书写11——20各数。

  7、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8、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9、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0、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1、正确书写11——20各数。

  12、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3、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14、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趣味知识:奇妙的数字“2”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演示法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5、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惯。

  6、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7、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惯。区分时针和分针钟表的由来养成守时、惜时的好*惯。观察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确计算9加几。

  5、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6、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7、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9、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0、正确计算9加几。

  11、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12、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5、数位对齐

  16、进位的方法及熟练掌握。

  趣味知识:聪明的高斯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际操作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7、青蛙写诗8、雨点儿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六9、明天要远足10、大还是小11、项链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重点: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在课文故事里学会观察,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9----12.23

  12.26----12.3017周\18周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13、乌鸦喝水14、小蜗牛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语文园地八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能从课文故事里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6

  (初九)19周期末复*查漏补缺(课时数:16)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XX~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7日)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8日-14日)

  教学内容:mfdtnl复*一

  3周(9月15日-21日)

  教学内容:gkhjqxzcs

  4周(9月22日-28日)

  教学内容:zh,ch,sh,r,复*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9日-30日)

  教学内容:ieueer

  庆祝国庆

  6周(10月8日-XX日)

  教学内容:复*三

  8周(10月13日-19日)

  教学内容:aneninun,angengingong复*四

  9周(10月20日-26日)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10周(10月27日-XX月2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期中考试

  XX周(XX月3日-XX月10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XX周(XX月XX日-XX月17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13周(XX月18日-XX月24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周(XX月25日-XX月1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5周(XX月2日-XX月8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6(XX月9日-XX月15日)

  教学内容:**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7周(XX月16日-XX月22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18周(XX月23日-XX月29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19周(XX月30日-1月6日)

  20至完周期终复*考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

  学生中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能迅速识记,也有的学生认字都有难度。学生刚进入一年级,从主要玩为主的状态进入学校,纪律性不够强,注意力不集中。

  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生字的笔顺、拼音是重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不可避免,在此基础上,朗读、背诵应做好指导。理解词、句子在课文中的含义,培养语感,在教学中还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一年级一定不能让学生掉队,这是楼房的地基。

  二、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惯和书写*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用品的方法。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拼读音节

  (3)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认字、写字:

  (1)准确读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100个。

  (2)说出基本笔画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

  4、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然后学*汉语拼音部分,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备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

  在特点上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广泛适用性。教材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开展朗读比赛,培养朗读兴趣,以读带写。

  2、把好学生写这一关,在写的基础上提高书写速度。

  3、建立学*小组,学*好的同学帮助学*差的开展一帮一活动。

  4、认真上好说话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

  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六、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

  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利用教材形象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10、重视学生写字*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

  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教时

  第1周入学教育2课时

  第2周1、aoe2课时2、Iuv3课时3、bpmf3课时机动课1课时

  第3周4、dtni3课时复*一3课时5、gkh3课时

  第4周6、jqx3课时7、zcs3课时8、zhchshr3课时

  第5周复*二9、aieiui10、aoouiu11、ieueer2课时3课时2课时2课时

  第6周复*三12、aneninunun13、angengingong机动课2课时3课时3课时1课时

  第7周复*四拼音总复*拼音部分测试并讲评3课时3课时3课时

  第8周1、一去二三里2、口耳目3、在家里4、操场上2课时3课时3课时2课时

  第9周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单元复*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

  第10周期中考试复*期中考试

  第11周1、画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4、哪座房子最漂亮2课时2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2周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单元复*测试及讲评2课时2课时1课时3课时

  第13周6、静夜思7、小小的船8、阳光9、影子10、比尾巴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第14周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单元复*及检测讲评1、比一比2课时1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5周2、自选商场3、菜园里4、日月明5、语文园地四6、我会拼图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

  第16周单元复*及检测讲评11、我多想去看看12、雨点儿3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7周13、**搭积木14、自己去吧、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单元复*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

  第18周16、小松鼠找花生17、雪地里的小画家18、借生日3课时2课时3课时

  第19周19、雪孩子20、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3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

  第20周期终复*9课时第21周期终考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0

  认识田字格

  教学目标:

  1、认识田字格。

  2、能够在田字格内观察汉字的书写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在田字格内观察汉字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出示范字:

  一、十、二、小、米

  4.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6.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7.小结:想写好汉字,田字格的作用可大了,今后我们要将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三、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5日-11日)bpmfdtnl复*一

  3周(9月12日-18日)gkhjqxzcs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复*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6日-30日)ieueer复*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aneninun,angengingong

  8周(10月17日-23日)复*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我多想去看看,雨点**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期终考试

  五、学情分析:

  全班33人,其中女生8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幼儿教育,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不但会读拼音,还会写简单的汉字,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可有些学生不但不会读,而且经常哭闹,不肯上学。因此,各种能力、各种*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把工作做实、做细,那么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定可以赢在起跑线上。把学生培养成才是最大的目标。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六、教材内容: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入学教育,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在学*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全册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每个识字单元、课文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七、辅导计划: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

  2.识字和写字教学辅导计划: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和学*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态度和学*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辅导计划: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4.口语交际教学辅导计划: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计划: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

  教师应在分析学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落实优、辅中、转困的具体措施,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讲求实效,做好可内外辅导。

  根据学生爱好,统筹安排,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八、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2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启蒙阶段,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学*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任务、要求。

  本册语文共有六个单元,暗含八个主题,充分考虑了儿童母语*得和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兴趣。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全册识字384个,其中会写字140个。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识字写字分两步走,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2、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会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分散到四个单元进行学*,降低了学*难度。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独立识字。

  5、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7、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8、有的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同学互相探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拼音、识字、写字、朗读。

  学生学*方法的引导和学**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生与别人能大胆、自信地交流。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拼音学*采取在情境图中学,通过看图读儿歌,读文等多种形式,随学文学字学拼音,互相配合,力求生动有趣,降低了学*难度。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3、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4、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5、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 、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4)班、(5)班的数学教学。其中一(4)班有40名学生,男生21人,女生19人 ,一(5)班 有42人,男生 人,女生 人。

  1、知识掌握情况:两个班的学生对10以内的数数都掌握地挺好,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数100以内的数,知识方面可能对他们来说不会存在太大困难。但两个班还是存在一部分后进生,如一(4)班的金翔,范晨刚等。

  2、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除了简单的计算能力、数数,其它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上没有,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述,由于年龄的关系,没有任何的表述能力。

  3、学*态度和学**惯: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刚跨入小学,对数学课堂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和努力,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并让学生的学*兴趣得到有效地提高。

  两个班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及素质都会得到更好地提高。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共十个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三)教材编排特点: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单元教学要点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

  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五、综合实践活动:

  1、内容: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具体安排

  “数学乐园”是安排在第10周。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我们的校园”安排在第 周,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

  一是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意义。

  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

  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融为一个过程。

  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2周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 3 周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第 4 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5 周 国庆放假

  第6——8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戏

  第10——11周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第13——15周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乐园——总复*

  第18——19周 期末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个班共有68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

  二单元比一比2课时

  三单元1至5的认识3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单元分类2课时

  六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单元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

  九单元9加几3课时

  九单元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

  十单元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2、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6—10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与凑10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教材分析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难点

  1、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2、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惯。

  课时安排

  约2课时

  分类(单一标准)……………1课时

  分类(不同的标准)…………1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惯。

  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学*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重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和行为*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9.2 — 9.3《数一数》1课时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认识》4课时39.12—9.16《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49.19—9.2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59.26—9.30《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4课时610.4—10.7《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710.11—10.14 《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810.17—10.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10.31—11.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4课时

  1111.7—11.11《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4课时

  12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4课时

  1311.21—11.25《9加几》、《8、7、6加几》4课时1411.28—12.2《8、7、6加几》、《5、4、3、2、加几》4课时1512.5—12.9《5、4、3、2、加几》、《整理和复*》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4课时

  1612.19—12.23《总复*》、期末复*4课时1712.26—12.30期末复*4课时

  181.2--1.6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 班级情况简析:

  这学期执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并担任一(1)班的班主任。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一(1)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一(2)班男生29人,女生20人。他们大多都接受过学前教育,94%来自区外。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其父母几乎都是来温打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水*普遍都较低,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无暇顾及,作为数学老师真有点感觉人单力薄。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这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一比是学*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

  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新颖的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6、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如“你说我讲”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页的“你说我讲”,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

  二、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逛公园——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解决问题:

  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逛公园------------------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4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

  (一)准备课 1、数一数 2、比多少。

  (二)位置 1、上下、左右、前后。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 2、比大小3、第几 4、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

  (四)认识图形。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法。

  (六)11-20各数的认识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七)认识钟表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九)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73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目的要求: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四、教学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4、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6、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和家长积极沟通,做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系统化。

  五、教学时间周安排

  周、次、时间、内容

  第一周、9月1日—9月7日、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第二周、9月10日—9月14日、玩具-文具

  第三周、9月17日—9月21日、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比高矮

  第四周、9月24日—9月29日、比轻重-第三单元:有几辆车

  第五周、9月30日—10月7日、国庆节

  第六周、10月8日—10月12日、摘果子-跳绳

  第七周、10月15日—10月19日、可爱的企鹅-乘车

  第八周、10月22日—10月26日、整理与复*-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10月29日—11月2日、第五单元

  第十周、11月5日—11月9日、期中考试、第六单元

  第十一周、11月12日—11月16日、第七单元: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第十二周、11月19日—11月23日、有几棵树-买铅笔

  第十三周、11月26日—11月30日、飞行表演-美丽的田园

  第十四周、12月3日—12月7日、整理与复*和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12月10日—12月14日、第九单元:统计

  第十六周、12月17日—12月21日、期末总复*

  第十七周、12月24日—12月28日

  第十八周、12月31日—1月4日

  第十九周、1月7日—1月11日

  第二十周、1月14日—1月18日、期末考试、期末工作

  第二十一周、1月21日—1月25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1课时

  3、分一分1课时

  4、认位置1课时

  5、认识10以内的数 10课时

  6、认识图形(一) 2课时

  7、分与合 7课时

  8、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0课时

  9、认识1120各数 4课时

  10、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1、期末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非常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惯和学**惯在一年级显得尤为重要。一年级的学生都是活泼可爱的,对任何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新学期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真正感兴趣,喜欢学数学,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共2个单元)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减法(共5个单元)第四单元——合与分;第五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第八单元——20以内的加法;第九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十单元——探索乐园(加减计算中的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一);第六单元——分类。?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会比较大小、长短、轻重、高矮。

  2、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个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五、教学进度计划表

  本册教科书各单元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周

  9.2

  前后左右

  9.3

  数一数

  9.4

  1.1

  高矮、长短比一比

  9.5

  1.2

  大小、轻重比一比

  9.6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周

  9.9

  试卷讲评

  9.10

  2.1

  1-5各数的认识

  9.11

  2.2

  6-9各数的认识

  9.12

  2.3

  多些、少些、同样多

  9.13

  2.4

  认识

  >、<

  和

  =

  第三周

  9.16

  2.5

  0的认识

  9.17

  2.6

  10的认识

  9.18

  2.7

  认识几个和第几个

  9.19

  2.8

  10以内数的顺序

  9.20

  第二单元测试

  第四周

  9.22

  试卷分析

  9.23

  3.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9.24

  3.2

  搭积木

  9.25

  第三单元测试

  9.26

  试卷分析

  第五周

  9.27

  4.1

  2-6各数的合

  9.28

  4.2

  7、8、9的合与分

  9.29

  4.3

  10的合与分

  9.30

  第四单元测试

  第六周

  10.8

  试卷分析

  10.9

  复*1—4单元

  10.10

  月考

  10.11

  试卷分析

  10.12

  月考

  第七周

  10.14

  试卷分析

  10.15

  5.1

  加法的初步认识

  10.16

  5.2

  5以内的加法

  10.17

  5.3

  减法的初步认识以及5以内的减法

  10.18

  5.4

  6、7的加减法

  第八周

  10.21

  5.5

  8、9的加减法

  10.22

  5.6

  10的加减法

  10.23

  5.7

  0的加减法

  10.24

  5.8

  动物乐园

  10.25

  5.9

  第九周

  10.28

  5.10

  10.29

  5.11

  有趣的数字

  10.30

  第五单元测试

  10.31

  试卷分析

  第十周

  11.4

  6.1

  分类的初步认识和按给定的标准分类

  11.5

  6.2

  按不同标准分类

  11.6

  第六单元测试

  11.7

  试卷分析

  11.8

  7.1

  认识11-20各数

  第十一周

  11.11

  7.2

  认识计数单位“十”、11-20各数的组成

  11.12

  7.3

  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并比较大小

  11.13

  第七单元测试

  11.14

  试卷分析

  11.15

  复*5—7单元

  第十二周

  11.18

  期中测试

  11.19

  试卷分析

  11.20

  8.1

  不进位加法

  11.21

  8.2

  9加几

  11.22

  8.3

  8加几

  第十三周

  11.25

  8.4

  7加几、6加几

  11.26

  8.5

  连加

  11.27

  8.6

  整理和复*

  11.28

  第八单元测试

  11.29

  试卷分析

  第十四周

  12.2

  9.1

  不退位减法

  12.3

  9.2

  11减几

  12.4

  9.3

  12减几

  12.5

  9.4

  13、14减几

  第十五周

  12.9

  9.5

  15-17减几

  12.10

  9.6

  连减

  12.11

  9.7

  加减混合

  12.12

  9.8

  整理与复*

  12.13

  9.9

  玩扑克

  做数学

  第十六周

  12.16

  第九单元测试

  12.17

  试卷分析

  12.18

  10.1

  简单事物中的规律

  12.19

  10.2

  加减计算中的规律

  12.20

  第十单元测试

  第十七周

  12.23

  试卷分析

  12.24

  z.1

  认识20以内的数

  12.25

  z.2

  12.26

  z.2

  12.27

  z.3

  比一比、认识图形、分类

  第十八周

  12.30

  12.31

  试卷分析

  1.2

  1.3

  试卷分析

  1.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23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 方方面面都要俱到。 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六、课时安排

  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应该加强班本身的业务素质水*,提升自己的育人艺术,强化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倾听、质疑等方面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的通过一学期的学*在知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要点

  1、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

  1.*惯的培养。

  (1)游戏:跟我做、举手等。

  (2)对对歌:进教室、抬头挺胸、从端正。

  (3)手指操。

  (4)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4.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③.针对行为*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开学初计划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惯。

  ④.开展“帮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班主任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 复*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

  复*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

  复*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宗旨:在第一阶段复*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抓好

  专题复*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

  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而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

  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

  引导学*思路(如P71第11题);

  激发学*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台(如P17第9题);

  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为学*行为与学*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让学生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

  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课堂活动

  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

  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贴*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

  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

  ——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认真听讲,课堂练*、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方式。

  6. 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的重要资源;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响……

  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本册两个数学文化:P58“分类”和P80“***数字的由来”)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 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

  一是选取了贴*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意义。

  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

  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融为一个过程。

  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解决问题: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措施: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2周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 3 周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第 4 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5 周 国庆放假

  第6——8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戏

  第10——11周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第13——15周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乐园——总复*

  第18——19周 期末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概况

  一年级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卡片;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④数的组成练*卡片;⑤计数器;⑥绒板;⑦钟面;⑧方木块;⑨小棒;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本文由方案库为您搜集.整理,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准备课2课时 第一周

  2、位置 3课时 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图形(一) 3课时 第六至七周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十四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1课时 第十五周

  7、认识钟表 2课时 第十六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9、总复* 4课时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个班共有68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

  二单元比一比2课时

  三单元1至5的认识3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单元分类2课时

  六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单元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

  九单元9加几3课时

  九单元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

  十单元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

  20xx-08-01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通过几个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掌握数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5、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6、掌握数数的方法

  7、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不能有序地进行数数。

  8、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物体的多少。数字歌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实践操作法多媒体课件

  第二单元

  (位置)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左”“右“及其相对性xKb1.Com数学常识“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际体验法多媒体课件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用“>”“<”和“=”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

  2、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3、5以内数的组成。

  4、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计算。根据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5、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6、0加几,仍等于几;0减几,仍等于几;0加0等于0,0减0等于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还是0。

  7、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8、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9、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10、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1、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2、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13、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14、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1、“>”和<”

  记住比较大小的时候开口对准大数。

  16、“几个”和“第几”含义的混淆。加号的来历

  “0“的来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比较法

  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4、初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6、初步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圆柱的判断。趣味知识:聪明的小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认真观察的好*惯。观察法

  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惯。

  9、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0、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1、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2、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13、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14、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15、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6、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7、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8、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9、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20、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1、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趣味知识:跷跷板上的数学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比较法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5、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正确书写11——20各数。

  7、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8、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9、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0、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1、正确书写11——20各数。

  12、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3、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14、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趣味知识:奇妙的数字“2”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演示法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5、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惯。

  6、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7、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惯。区分时针和分针钟表的由来养成守时、惜时的好*惯。观察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确计算9加几。

  5、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6、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7、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9、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0、正确计算9加几。

  11、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12、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5、数位对齐

  16、进位的方法及熟练掌握。

  趣味知识:聪明的高斯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际操作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3)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是学生学*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指导。学*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方式,学*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的价值。小学生学*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方式。结合不同的学*内容和学*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数据统计

  姓名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16

  张小华13

  吴力军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 16

  张小华20 13

  吴力军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 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 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 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 体现数学方法的开放性 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五、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个五角星。

  五、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启智”教育为目标,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月日)

  章节

  课题教材分析

  重难点

  教具准备

  8月30日至9月3日9月4日至9月12日适应周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写字规范和写字练*!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1、按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3、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品分类;4、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上课课件需备课老师自己准备。以下只提供参考学戏剧与教育)挂图、10根小棒、学具盒9月13日至9月30日

  第五节第六节认数(一)认识物体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1、熟练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叙述呢个识别这些物体,能体会*面和曲面。学具盒、直尺图、投影仪、水彩笔、积木、实物模型10月9日至11月27日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分与合加法与减法统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1、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2、熟练口算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3、指导学生象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投影仪、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学具盒、加法和减法表、书中附页的图片11月28日至12月28日

  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认数(二)认识钟表加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1、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钟表面上接*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3、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直尺、钟面教具、小棒、数字卡片、实物投影仪12月29日至放假第十三节期末复*教材通过多所学内容全面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复*20以内加法计算;复*数的概念及组成;提高计算速度。加法、减法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 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 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4课时

  总结: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教学上有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 复*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

  复*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

  复*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宗旨:在第一阶段复*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抓好

  专题复*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7、青蛙写诗8、雨点儿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六9、明天要远足10、大还是小11、项链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重点: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在课文故事里学会观察,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9----12.23

  12.26----12.3017周\18周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13、乌鸦喝水14、小蜗牛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语文园地八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能从课文故事里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6

  (初九)19周期末复*查漏补缺(课时数:16)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XX~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7日)

  教学内容: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8日-14日)

  教学内容:mfdtnl复*一

  3周(9月15日-21日)

  教学内容:gkhjqxzcs

  4周(9月22日-28日)

  教学内容:zh,ch,sh,r,复*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9日-30日)

  教学内容:ieueer

  庆祝国庆

  6周(10月8日-XX日)

  教学内容:复*三

  8周(10月13日-19日)

  教学内容:aneninun,angengingong复*四

  9周(10月20日-26日)

  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10周(10月27日-XX月2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期中考试

  XX周(XX月3日-XX月10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XX周(XX月XX日-XX月17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13周(XX月18日-XX月24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周(XX月25日-XX月1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5周(XX月2日-XX月8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6(XX月9日-XX月15日)

  教学内容:**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7周(XX月16日-XX月22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18周(XX月23日-XX月29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19周(XX月30日-1月6日)

  20至完周期终复*考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

  学生中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能迅速识记,也有的学生认字都有难度。学生刚进入一年级,从主要玩为主的状态进入学校,纪律性不够强,注意力不集中。

  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生字的笔顺、拼音是重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不可避免,在此基础上,朗读、背诵应做好指导。理解词、句子在课文中的含义,培养语感,在教学中还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一年级一定不能让学生掉队,这是楼房的地基。

  二、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的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惯和书写*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用品的方法。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拼读音节

  (3)认识四线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认字、写字:

  (1)准确读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100个。

  (2)说出基本笔画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

  4、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然后学*汉语拼音部分,而后是识字

  (一)、10篇课文,识字

  (二)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备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

  在特点上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广泛适用性。教材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开展朗读比赛,培养朗读兴趣,以读带写。

  2、把好学生写这一关,在写的基础上提高书写速度。

  3、建立学*小组,学*好的同学帮助学*差的开展一帮一活动。

  4、认真上好说话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分析:

  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需要老师耐心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首先编排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接下来是识字(二)、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1-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

  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六、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

  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利用教材形象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变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的灵活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体地运用教材,并力求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整单元备课,在备课时注重单元内每个教点的联系。

  9、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10、重视学生写字*惯的培养,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

  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愧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教时

  第1周入学教育2课时

  第2周1、aoe2课时2、Iuv3课时3、bpmf3课时机动课1课时

  第3周4、dtni3课时复*一3课时5、gkh3课时

  第4周6、jqx3课时7、zcs3课时8、zhchshr3课时

  第5周复*二9、aieiui10、aoouiu11、ieueer2课时3课时2课时2课时

  第6周复*三12、aneninunun13、angengingong机动课2课时3课时3课时1课时

  第7周复*四拼音总复*拼音部分测试并讲评3课时3课时3课时

  第8周1、一去二三里2、口耳目3、在家里4、操场上2课时3课时3课时2课时

  第9周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单元复*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1课时2课时3课时

  第10周期中考试复*期中考试

  第11周1、画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4、哪座房子最漂亮2课时2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2周5、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单元复*测试及讲评2课时2课时1课时3课时

  第13周6、静夜思7、小小的船8、阳光9、影子10、比尾巴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

  第14周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单元复*及检测讲评1、比一比2课时1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5周2、自选商场3、菜园里4、日月明5、语文园地四6、我会拼图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

  第16周单元复*及检测讲评11、我多想去看看12、雨点儿3课时3课时2课时

  第17周13、**搭积木14、自己去吧、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单元复*2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

  第18周16、小松鼠找花生17、雪地里的小画家18、借生日3课时2课时3课时

  第19周19、雪孩子20、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3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

  第20周期终复*9课时第21周期终考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0

  认识田字格

  教学目标:

  1、认识田字格。

  2、能够在田字格内观察汉字的书写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在田字格内观察汉字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出示范字:

  一、十、二、小、米

  4.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6.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7.小结:想写好汉字,田字格的作用可大了,今后我们要将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三、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入学教育aoeIuyw

  2周(9月5日-11日)bpmfdtnl复*一

  3周(9月12日-18日)gkhjqxzcs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复*二,ai,ei,uiao,ouiu

  5周(9月26日-30日)ieueer复*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aneninun,angengingong

  8周(10月17日-23日)复*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我多想去看看,雨点**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期终考试

  五、学情分析:

  全班33人,其中女生8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幼儿教育,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不但会读拼音,还会写简单的汉字,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可有些学生不但不会读,而且经常哭闹,不肯上学。因此,各种能力、各种*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把工作做实、做细,那么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定可以赢在起跑线上。把学生培养成才是最大的目标。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至于其他学*成绩还有待于在今后去了解。

  六、教材内容:

  教材的编排,首先是入学教育,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在学*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全册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每个识字单元、课文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七、辅导计划: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

  2.识字和写字教学辅导计划: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和学*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态度和学*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辅导计划: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4.口语交际教学辅导计划: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计划: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

  教师应在分析学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落实优、辅中、转困的具体措施,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讲求实效,做好可内外辅导。

  根据学生爱好,统筹安排,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八、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汉语拼音是学生学*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3、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2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年级孩子处于学*启蒙阶段,经过学前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与交往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发展。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学*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培养孩子们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任务、要求。

  本册语文共有六个单元,暗含八个主题,充分考虑了儿童母语*得和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兴趣。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全册识字384个,其中会写字140个。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识字写字分两步走,先认后写,多认少写。

  2、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学会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分散到四个单元进行学*,降低了学*难度。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独立识字。

  5、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6、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7、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8、有的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同学互相探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拼音、识字、写字、朗读。

  学生学*方法的引导和学**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生与别人能大胆、自信地交流。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拼音学*采取在情境图中学,通过看图读儿歌,读文等多种形式,随学文学字学拼音,互相配合,力求生动有趣,降低了学*难度。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3、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4、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5、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6、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 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别是55人和45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数比较多,管理起来相对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个人,半托占了三分之二,全托占了三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学生,其中男生38人,女生12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

  为此本学期计划特定如下: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进行渗透。

  5.《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 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5、分类…………………………………………………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8、认识钟表……………………………………………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2课时

  10、总复*………………………………………………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教学中,我将在全面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思想,大胆创新,探索适合于新时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并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教材建设作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10以内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

  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坚持放假前半小时安全教育,上午一分钟的认真清点学生到校情况和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坚持天天讲,力争做到零事故。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相应的法律法规,力争做到每月一次。

  五、教学进度安排

  1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出个数10以内的物或人,初在10以小黑板步学会用1~10各数内的物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或人数。教学挂图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了解分一、数1一一数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类数数从数的感受角度的方法1方法,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认识长教学挂图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短、高矮轻重。和轻重小黑板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的含义,二、比1二一比活动,初步建立长短、体会比相关实物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较的一教具判断和般方法,2养初步的观察、推理的能力。初步学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会比较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物体的养学生对数学学*的长短、高积极情感。重视比矮和轻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重。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3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让学生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在观察中初步应用。和分一教学挂图分的活动中认小黑板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识分类三、分2三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相关实物培养初步的分感受分教具、图1的思想,类能力。类的作片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挂图小黑板2、使学生能按上下、指导学认2四位置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生分清相关实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的图片2系,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位置关会使用上下、前后、左系。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数数、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认数、读教学挂图写数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数、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和数的小黑板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大小比卡片2至6五五、认数15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较。少,理解“同样多”和“多”2、认识“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使用这几和第些符号和语言表示10以几的区内两个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惯。别。

  6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让学生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通过观教学挂图体。察,直观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认识长小黑板的活动中,感受*面和方体、正认识6六图形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方体、圆相关图形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柱和球,教具、卡2较、方法,培养初步的观体会这片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些形体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的特征。

  7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重点:通历2、3、4、5各数分过合作、与合的学*过程,体会操作让教学挂图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学生自3、4、5各数的一种分主探究小黑板发。出各数的分与相关口算卡片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合。7至8七分与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难点:10能力。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8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重点: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学生动解决实际问题。手操作自主探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索,合作卡片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交流。10以内9加至13和减法法的过程。难点:教学挂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理解相小黑板25力,推理能力。应的加、减法之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间的联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系培养学*兴趣和信心。

  9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的过程重点:中产生兴趣。会读、会写11—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20各教学挂图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数。认14至15识八11—20各数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难点:小黑板培养初步的估算意是否知卡片7用,识发展数感。道20以内数的3、重点知道“个位”顺序。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0

  周次单课题元教教学目的要求时重难点教学准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重点:计景中,了解20以内的算20以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内的进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位加法,程度。正确进相关口算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行口算,卡片20以内16的至19位加法十进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达到一实际问题。定熟练教学挂图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程度。逐步养成难点:在小黑板15学*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惯,参与数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学学*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过程中,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6、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7、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8、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

  9、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学生情况:

  两个班级各有学生56名,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惯、学*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教学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五、教学难点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七、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2课时

  (二)比一比4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6课时

  1、1———5的认识5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

  (五)分类4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6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

  (八)认识钟表4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6课时

  1、9加几5课时

  2、8、7、6加几6课时

  3、5、4、3、2加几5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十)总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份析

  本学期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熟悉未几,学生的学*行为与*惯都还没有构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基础低和学**惯还没有构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一);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数学乐园;熟悉钟表;20之内进位加法;总温*。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熟悉立体图形,和初步熟悉钟面,使学生取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利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目在20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辨别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把握10之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熟悉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题目。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进步学*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之内的加法和20之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份内容和20之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熟悉数的计算的开始。在*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利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毕生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把握。

  五、改进教法进步教学质量的假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进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换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纵、归纳、类比、猜想、交换、反思等活动,取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惟能力,激起学生的学*爱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适学生发展的教学进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步教学效益。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约4课时

  20以内的数.......................................1课时

  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1课时

  认识图形、认识钟表...........................1课时

  用数学.............................................1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我得好好把握,但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水*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2、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6—10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与凑10法。

  三、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6、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8、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第88-89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三、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

  (复*)

  1 、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说得数:9+( )=10 9+1+2=? 9+1+6=? 9+1+4=? 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学*例1. 1.

  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

  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2)该怎样列式呢?

  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4=13 [ 多媒体出示牛奶凑10法图] 演示凑10法转换过程法{从外面拿一盒放到箱子里,把箱子里凑成十盒;加上外面的三盒就等于13盒}(演示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凑十法

  ②在白板上画图,让一孩子上台圈一圈,加深理解“凑十”。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来计算的9加几的方法在数学中就叫“凑十法”,也就是把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算。(9加几→10加几)

  (3)巩固“凑十法”;

  (4) 出示“凑十法”法则 ;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会读;

  (二)利用身边的资源学*几加9(跟例1调换加数的位置,明确分出来的1要和9在同一边)

  师:同学们,老师星期六写了5封表扬信,星期天写了9封表扬信。这两天一共写了多少封表扬信呢?(板书:5+9=)

  ⑴5+9等于多少?

  (2)探讨:5+9的计算方法.

  (3)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4)规范格式。强调:分出来的1一定要和9在同一边。

  (三)巩固

  课本89页做“做一做” 在书本上完成,抽查展示,并作讲评。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分1给9凑成10) 9+4=13 5 + 9 =14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 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个普通班级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别是55人和45人。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成行。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数比较多,管理起来相对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个人,半托占了三分之二,全托占了三分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要注意加强学生在校写完作业的效率。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学*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了解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了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0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和行为*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9.2 — 9.3《数一数》1课时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认识》4课时39.12—9.16《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49.19—9.2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59.26—9.30《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4课时610.4—10.7《分类》、《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710.11—10.14 《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810.17—10.21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10.31—11.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4课时

  1111.7—11.11《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4课时

  12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4课时

  1311.21—11.25《9加几》、《8、7、6加几》4课时1411.28—12.2《8、7、6加几》、《5、4、3、2、加几》4课时1512.5—12.9《5、4、3、2、加几》、《整理和复*》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4课时

  1612.19—12.23《总复*》、期末复*4课时1712.26—12.30期末复*4课时

  181.2--1.6期末复*4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新颖的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6、多样化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如“你说我讲”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页的“你说我讲”,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

  二、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逛公园——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解决问题:

  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逛公园------------------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3

  教学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会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

  一个实物钟面、课件、水果钟面、时间的小卡片。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钟、每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卡片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同学们听过谜语 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

  (课件展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2、逛钟表超市

  师:同学们真不错,都猜出了谜底,钟表超市里的钟表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逛逛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外型美观的钟表。

  3、导入新课

  师:钟表有这么大的作用,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么咱们就看看它长什么样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合作学*,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出示实物钟面)这是一个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

  师小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还有线段那是刻度线,每个数之间有小格。追问:钟面上的2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时针 短 粗

  分针 长 细

  (2)生认学具钟的.时针和分针

  (3)我们知道时间爷爷是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所以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不会停止!那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哪根针快哪根针慢?

  生:朝着同一方向走,最慢的是时针,其次是分针。

  (课件演示)师补充:最快的是他们的秒针弟弟。时针每天走两圈,分针每天要走好多圈。

  2、补钟面(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破损的钟面,有些没时针和分针,还有些没数字。

  行动起来!用你们灵巧的小手把钟面补好,看哪组同学速度最快,表现最好,最先完成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3、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三个钟面,指导认整时。

  指名回答钟面表示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所以它们分别表示8时、3时、6时。

  (2)生用学具钟练*拨7时、11时。

  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拨的结果。

  (3)(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拨。

  4、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可以用汉字“时”表示。生回答师点击电脑,钟面下分别出现8时、3时、6时。

  (2)用数字表示法

  点击电脑出现8:00,引导学生观察两点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3)生动手写3:00、6:00

  (4)点击电脑出示3:00、6:00,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三、参与游戏,巩固练*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随着《找朋友》活泼的音乐,生进行游戏。出现“12”时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全体同学用学具钟拨12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12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重合。

  2、(课件出示)P92页

  小军一天的时间安排图。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

  四、引导回顾,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2、时间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着。一节课又要结束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支配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

  3、点击电脑欣赏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五、课后延伸,生活调查

  (课件出示):太阳刚升起的画面;太阳刚落下的画面。

  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画面的时间记下来,下次再讨论、交流。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一(1)班现有学生xx人, 一(4)班现有xx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三、本学期重点及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 复*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

  复*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

  复*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宗旨:在第一阶段复*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抓好

  专题复*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惯。但一年级孩子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 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 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9.1-9.2 新生开学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数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数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数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数

  六 10.8-10.10 比较

  七 10.12-10.16 比较

  八 10.19-10.23 加减法(一)

  九 10.26-10.30 加减法(一)

  十 11.2-11.6 加减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中考试

  十二 11.16-11.20 分类

  十三 11.23-11.27 位置与顺序

  十四 11.30-12.4 认识图形

  十五 12.7-12.11 加减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减法(二)

  十七 12.21-12.25 认识钟表

  十八 12.28-12.31 总复*

  十九 1.4-1.8 总复*

  二十 1.11-1.15 总复*

  二十一 1.18-1.22 复*

  二十二 1.25-1.29 复*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A、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

  B、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C、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A、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B、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和“曲面”。

  C、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A、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的重要方法。

  B、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关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和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书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精选了与学生的发展、与今后继续学*数学有密切关系的数学知识为教学内容。除了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外,适当选择常见的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内容教学。

  2、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

  本册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教材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3、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

  教材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教材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学*方法和数学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而知识与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引导学*思路(如P71第11题);激发学*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台(如P17第9题);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把合作交流作为学*行为与学*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让学生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课堂活动: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活动的联系与区别;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贴*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均每班有85左右学生,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均错误率速度*均错误率速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认真审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1位置

  综合练*4课时

  1课时

  2十几减9

  十几减几2课时

  3课时

  3应用题

  巩固练*3课时

  2课时

  4整理和复*

  单元测试3课时

  2课时

  5图形的拼组

  巩固练*3课时

  2课时

  6100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

  710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练*

  单元测试2课时

  3课时

  8认识人民币

  期中考试3课时

  2课时

  9五一长假

  1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2课时

  3课时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课时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整理与复*

  单元测试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3认识时间

  巩固练*4课时

  1课时

  14找规律

  巩固练*3课时

  2课时

  15统计

  单元测试3课时

  2课时

  16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 、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意识和合作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

  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

  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面图形是恰当的。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w W w .x K b 1.c o M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通过几个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掌握数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5、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6、掌握数数的方法

  7、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不能有序地进行数数。

  8、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物体的多少。数字歌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实践操作法多媒体课件

  第二单元

  (位置)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正确辨别“左”“右“及其相对性xKb1.Com数学常识“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实际体验法多媒体课件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读、写1——5各数,认识“>”“<”和“=”,用“>”“<”和“=”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

  2、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3、5以内数的组成。

  4、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计算。根据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5、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6、0加几,仍等于几;0减几,仍等于几;0加0等于0,0减0等于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还是0。

  7、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8、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9、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10、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1、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2、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13、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14、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1、“>”和<”

  记住比较大小的时候开口对准大数。

  16、“几个”和“第几”含义的混淆。加号的来历

  “0“的来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比较法

  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4、初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6、初步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圆柱的判断。趣味知识:聪明的小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认真观察的好*惯。观察法

  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惯。

  9、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0、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1、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2、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13、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14、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15、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16、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17、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18、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19、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20、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1、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趣味知识:跷跷板上的数学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比较法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5、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6、正确书写11——20各数。

  7、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8、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9、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10、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1、正确书写11——20各数。

  12、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3、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14、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趣味知识:奇妙的数字“2”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演示法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5、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惯。

  6、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7、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惯。区分时针和分针钟表的由来养成守时、惜时的好*惯。观察法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学*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确计算9加几。

  5、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6、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7、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9、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0、正确计算9加几。

  11、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12、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4、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5、数位对齐

  16、进位的方法及熟练掌握。

  趣味知识:聪明的高斯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际操作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应该加强班本身的业务素质水*,提升自己的育人艺术,强化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倾听、质疑等方面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的通过一学期的学*在知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要点

  1、学生各种学**惯的`培养。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

  1.*惯的培养。

  (1)游戏:跟我做、举手等。

  (2)对对歌:进教室、抬头挺胸、从端正。

  (3)手指操。

  (4)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4.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③.针对行为*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开学初计划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惯。

  ④.开展“帮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班主任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6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数学学*有很高的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好,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班中部分学生的听讲*惯不是很好,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走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上册教科书一共编排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大致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依次是“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分别让学生在具体情境里数物体的个数,比物体的长短(高矮)或轻重,把若干物体按比较明显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三个单元是小学生学*数学的起步,之所以编排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头,主要原因有三个:①“数”“比”“分”都是学生在幼儿时期进行过的活动,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前教育时往往要进行这些活动,已经有了最初步的活动经验。把“数”“比”“分”等活动作为教材的起始内容,有利于数学学*和幼儿活动的衔接,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过渡。②观察、计数、比较、分类是数学教学经常开展的活动,是学生主动学*数学的常用方法。学生具有这些活动的经验与能力,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产生长远的影响。把这些活动编排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初,是开发并积累学*资源,有利于主动、积极的学*方式的形成。③在这三个单元里没有需要记忆的数学知识,没有读、写、算的练*任务,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有趣的学*活动之中,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数学,有利于形成学*数学的热情。第二部分是第四单元到第十单元,本学期要新授的数学知识都在其中。在“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2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初步教学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在“统计和概率”领域教学简单的分类,包括分类的作用和方法。在“综合和实践”领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次活动。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单元,在期末有重点地整理一学期所教学的数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复*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要求: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与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感受并认识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能判断一些常见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简单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具体的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物,并进行交流;能用长短、大小、轻重说明和交流一些简单物体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分析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4、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描述某些现象,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和与他人合作、交流中,体会学*数学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初步萌发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能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经历发现和改正数学活动中错误的过程,愿意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教学重点: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感受并认识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能判断一些常见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2、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简单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具体的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物,并进行交流;能用长短、大小、轻重说明和交流一些简单物体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分析或计算的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实际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措施:

  1、吸引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注意联系实际理解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和用数交流信息,鼓励学生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学*活动,把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看作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的积极感情。

  六、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1课时

  三、分一分……………………………1课时

  四、认位置……………………………1课时

  五、认识10以内的数…………………10课时

  六、认识图形(一)……………………1课时

  有趣的拼搭………………………………1课时

  七、分与合………………………………7课时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9课时

  丰收的果园………………………………1课时

  九、认识11~20各数……………………4课时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十一、期末复*…………………………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惯都没有形成,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xx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xx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xx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xx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xx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xx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xx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xx以内的加法和xx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xx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教学内容:

  8、7、6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表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为下面的学*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那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多少个小朋友吗?

  (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买公园门票,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学生,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 、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菁选(扩展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菁选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借鉴的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这学期负责一(2)班的数学,本班总数是36人,实到3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是6人,老生有30人,新生是6人,新生学*大部分学*都不怎么好。上学期我们班的合格率达到98%,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同学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同学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同学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这个学期我会加油的!

  【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 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同学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同学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同学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同学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同学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同学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同学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同学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同学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同学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同学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同学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同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同学交谈,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同学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同学良好的行为,培养同学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同学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同学的独立思考,引导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同学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同学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同学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同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同学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 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 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16课时

  七、认识时间 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 4课时

  九、统计 5课时

  十、总复* 5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新授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练*课教学策略:(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二)分层练*,强化提高(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复*课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教学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的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采用的相关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的认识10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6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找规律间表4课时

  九、统计5课时

  十、总复*5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渗透*惯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 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提要

  课时

  1

  2.17—2.13

  始业教育

  0

  2

  2.14—2.20

  上、下

  1

  前、后

  1

  左、右

  1

  位置

  1

  单元练*

  1

  3

  2.21—2.27

  十几减9

  1

  十几减9练*

  1

  十几减几

  2

  十几减几练*

  1

  4

  2.28—3.06

  十几减几练*

  1

  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练*

  2

  整理复*

  1

  5

  3.07—3.13

  整理复*

  2

  解决问题练*

  2

  单元练*

  1

  6

  3.14—3.20

  单元练*

  1

  图形拼组

  2

  单元练*

  2

  7

  3.21—3.27

  数数

  1

  100以内数的组成

  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

  1

  8

  3.28—4.03

  比较大小

  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

  摆一摆,想一想

  1

  单元练*

  1

  9

  4.04—4.10

  单元练*

  1

  认识人民币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

  10

  4.11—4.17

  人民币的练*

  1

  单元练*

  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11

  4.18—4.2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

  12

  4.25—5.0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

  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

  13

  5.02—5.08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

  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

  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

  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次内 容

  1、位置

  2、位置

  3、20以内退位减法

  4、20以内退位减法

  5、图形的拼组、数的组成

  6、读数、写数、数的顺序

  7、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摆一摆

  8、认识人民币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3、整理复*

  14认识时间

  15、找规律

  16、统计

  17、总复*

  18、总复*

  19、总复*

  20、期末考试、放假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惯。

  良好的学**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认真的学*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数学。真正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能力的练*。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写数的机会,在学*“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同时还在练*一和练*二中适当增加了*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57名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达到学*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比较感兴趣,期末统考成绩位居全镇同年级前列。但也存在者一些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课的*惯。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二、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进度

  (一)、位置 6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6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 6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2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 10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4课时

  (七)、认识时间 8课时

  (八)、找规律 10课时

  (九)、统计 6课时

  (十)、总复* 10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 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任务。

  二、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从立体到*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面图形的过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三) 在整理与复*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

  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

  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及时进行学*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

  方法。

  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的良好*惯

  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

  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进度安排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 8课时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十几减9..........................................3课时

  十几减8、7、6..........................................4课时

  十几减5、4、3、2..........................................2课时

  综合应用.......................................................4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分类、整理..........................................1课时

  统计表..........................................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5课时)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县教育局和学校教学计划为遵旨、领会其精髓,贯彻其精神,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认真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民族学生44人,实行双语教学。经过上一学期的学*,通过*时和期终的检测,大部分学生的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较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与此同时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特别是口算能力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培优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的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1、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换算。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远程资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9、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进步快。

  10、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1 2、25—3、1 1、学生报到

  2、课堂常规教育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2)

  1、认识常见的*面图形

  2、拼一拼

  3、认识图形练*课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2 3、4—3、8 4、第一单元学情评估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8、7、6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3 3、11—3、15 3、十几减8、7、6

  4、十几减5、4、3、2

  5、解决问题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4 3、18—3、22 5、解决问题

  6、第二单元整理和复* 2课时

  3课时 5课时

  5 3、25—3、29 7、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分类与整理

  2、分类与整理

  3、整理与复*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6 4、1—4、5 4、学情评估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 数的组成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清明节休息1天

  7 4、8—4、12 2、读数和写数

  3、数的顺序

  4、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8 4、15—4、19 4、数的大小比较

  5、多些、少些

  6、解决问题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5课时

  9 4、22—4、26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8、摆一摆、想一想

  9、整理和复*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0 4、29—5、3 10、学情评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五一休息1天

  11 5、6—5、10 2、简单的计算

  3、整理和复*

  4、学情评估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5课时

  12 5、13—5、17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13 5、20—5、24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课时 5课时

  14 5、27—5、31 4、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5、整理和复* 3课时

  2课时 5课时

  15 6、3—6、7 6、整理和复*

  6、学情评估

  第七单元、找规律

  1、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简单的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5课时

  16 6、10—6、14 3、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4、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6、学情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4课时 端午节休息1天

  17 6、17—6、21 总复* 5课时 5课时

  18 6、24—6、28 总复* 1课时 1课时

  全期共 82节,其中实授课 76节,复*课 6 节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

  3、配合学区教研室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学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学区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做好单元基础达标测试,打好基础在学区抽测中取得好成绩,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0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

  (3)创设学*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四、各月活动安排:

  2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3、检查备课。

  3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4、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

  4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学区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5月

  1、开展教研活动。

  2、学生作业月查。

  3观看教学录像。

  6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计划。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二班数学,学生人数32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态度及*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练*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提高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王佳宇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杨帅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李晓雪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得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的大背景,将数学学*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五、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

  教学计划对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进行有指导作用,通过我们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使教学有序的进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