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首页 / 教学计划 / | 2022-11-06 00:00:00 [db:标签-标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教材简析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负责。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学生现状分析

  一(2)班共有学生36人,男生20人,女生16人。大部分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教学总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及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科研究

  (小课题)

  课题名称

  合作人员名单

  单元

  整组训练的主要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惯

  第三单元爱心行动

  第四单元火热的夏天

  本单元**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负责。

  本单元**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并非单纯讲授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

  本单元**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本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本单元**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在衣食住行中感知夏季,在观察和经历夏天中学*科学、学会生活。

  教学进度表

  单元

  课时

  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总复*

  1、我的一家2课时

  2、我是家中小成员2课时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课时

  4、过家家2课时

  5、我掉了一颗牙2课时

  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2课时

  7、喝水的学问2课时

  8、在餐桌上2课时

  9、关心老人2课时

  10、他们需要关爱2课时

  11、小手拉小手2课时

  12、别把花草弄疼了

  2课时

  13、雷雨来了2课时

  14、夏天的小虫2课时

  15、怎样才凉快2课时

  16、过好暑假2课时

  期末复*4课时

  3月1日3月26日

  3月29日~4月23日

  4月26日~5月20日

  5月21日~6月10日

  6月11日~6月22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第二单元(第5~8课)春姐姐的脚步;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的兴趣爱好;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长大了。

  二、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2、能在**的帮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

  3、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乐于帮助他人。

  6、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7、初步认识规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

  8、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4、爱护花草树木。

  5、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6、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7、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

  8、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按时作息,做事用心。

  2、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6、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7、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8、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运用。

  9、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重点、难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5、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6、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7、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人和残疾人。

  8、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重点、难点: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本学期课时安排

  周次

  课 题

  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

  1、 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

  2、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

  3、 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 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

  1家里来了客

  2我随爸爸去做客

  3我跟妈妈看演出

  4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

  5春天在哪里

  6春天的种植

  7我和春天一起玩

  8我心中的春天

  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0游戏快乐多

  11我与小动物

  12我最爱读的书

  13做事不拖拉

  14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

  15成长记录袋

  16更上一层楼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也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同时,又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的教科书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祝你生日快乐 快乐的国庆节 过去的故事 红领巾的生日

  本单元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愈来愈感。

  第二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秋天到了 秋游回味 巧手剪秋天 中秋与重阳

  本单元共有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使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保护自己。喜欢和同学、教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第三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我来试试看 我不胆小 我不任性 我的好*惯

  本单元有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共安排了四个主题活动:走进聪明屋 我也能研究 生活中的小创造

  让校园更美好

  本单元有4个主题活动以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为主线,它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主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目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教学目标

  重点及难点

  教具准备

  备注

  1

  准备周

  熟悉教材

  2—5

  第一单元

  生日快乐

  1.祝你生日快乐

  2.快乐的国庆节

  3.过去的故事

  4.红领巾的生日

  8

  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孝敬自己的父母,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1.从生日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体验,更加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2.在欢度国庆的活动中,激发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

  1.《生日快乐》录音磁带;

  2.收集新中国诞生的故事;

  3.搜集有关小英雄的故事;

  4.队歌和儿童歌曲。

  6—9

  第二单元

  走进秋天

  5.秋天到了

  6.秋游回味

  7.巧手剪秋天

  8.中秋与重阳

  8

  在萧瑟的秋风中捡起一片黄叶去感知“秋天到了”;在栽种浇灌和采摘过程中体验秋收的快乐;秋游之后,回味无穷;摆动小手,巧“剪”秋色;尝一口月饼,品出生活的甜蜜,捧一盆菊花,表达对老人的爱心,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和“秋天”进行“零距离”接*,从而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去探索自然,探究科学,探求知识。

  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之情,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奥秘,使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1.准备故事《天气凉了》;

  2.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3.收集小制作的原料;

  4.收集关于中秋的传说和关于描写月亮的诗文。

  10

  期中复*

  11—14

  第三单元

  成长乐园

  9.我来试试看

  10.我不胆小

  11.我不任性

  12.我的好*惯

  8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线索,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逐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让儿童品尝到勇于尝试带来的快乐;引导体味成长的快乐。

  1.歌曲《做小树苗》的磁带;

  2.整理玩具到课堂;

  3印制“好*惯监督员”的聘书。

  15—18

  第四单元

  金点子行动

  13.走进聪明屋

  14.我也能研究

  15.生活中的小创造

  16.让校园更美好

  8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索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2.收集班级中有发明创意的学生作品;

  3. “校园小调查”的调查表。

  19

  期终复*

  期终检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 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一部分同学上进心和求知欲较强,追求新鲜,但听得不够专心和认真,喜欢游离课堂,做自己的事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大体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4课)学做文明人;

  第二单元(5—8课)春姐姐的脚步;

  第三单元(9—12课)我的兴趣爱好;

  第四单元(13—16课)我长大了.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2、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性表演等活动,诱发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他们乐于交往、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举止文明、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态度。

  4、体验打电话、看电视的乐趣,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以积极良好的心态与外界交流合作。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5、通过指导学生做事不拖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要从抓紧时间开始,培养学生珍爱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

  6、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安排一天的生活,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己,争做时间小主人的思想感情。

  7、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

  8、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起就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活的态度。

  行为与*惯:

  1、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尊敬和热爱人民领袖。

  2、敬佩小英雄,学*小英雄热爱祖国的精神。具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感和行动。

  3、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按老师提出的正确要求去做。

  4、遇事要和父母讲道理,不任性,不发脾气,不惹父母生气。

  5、对长辈说话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

  6、和同学在一起能想到别人,不只顾自己。

  7、在集体生活中能心想集体,心想大家,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增添光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8、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不争吵,不打架。同学有困难能关心、帮助。

  知识与技能:

  1、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

  2、学会做客的基本礼节,在叫门、问候、用餐、谈话和道别时,做到有礼貌,做一名文明小客人。

  3、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规则,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能自觉劝阻不文明行为。

  4、了解打电话的一般常识,初步知道看电视的利与弊,掌握看电视的常识,不做“小电视迷”。

  5、使学生了解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要做到玩要玩得痛痛快快,学要学的认认真真。

  6、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学*并掌握合理安排一天生活的技巧。

  7、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认识自己,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的长处。

  8、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和动手能力,勇于掌握学*生活的各种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的快乐和别人愉快相处的*惯。

  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

  五、教学措施:

  1、 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2、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遵守秩序的好处。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4、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

  5、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抓紧时间的快乐,学会珍惜时间。

  6、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7、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成长比赛。认识周围的人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

  8、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情况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上册编排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每周上两课时,共计28课时,其余课时留给学校安排本课程或其他有关的教学活动。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绝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惯,活泼开朗,积极学*,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兴地学,做事有了一定的责任心,认真、有耐心,与同伴相处,学会关心和帮助,对自然、学*生活有一定的兴趣,乐于探究,所有这些都是好的表现和开端,本学期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达到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

  2、让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使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使学生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能在**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已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亲*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能遵守社会规范。

  4、培养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三、教学重点:

  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学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他人,有爱心,维护集体荣誉,认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重点,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使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教材的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和思考。在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出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需求。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持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同时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促使他们成长为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础。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三、学期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家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呼劳动技能。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并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

  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内容来自]

  5、以直接学*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

  6、重视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对于点点滴滴进步时时给予关注。教给学生各种学*的方法,如课堂内各种形式的讨论,使学生有机会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指导下,进行多种渠道的资料调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讲故事,用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五、教学安排

  周次内容

  第一、二周《我背上了新书包》

  第三周《我们的校园》

  第四周《新朋友新伙伴》

  第五周《校园铃声》

  第六、七周《*安回家》

  第八周《我们的国庆节》

  第九周《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十一周《和钟姐姐交朋友》

  第十二周《我很整洁》

  第十三周《我会好好地吃》

  第十四、五周《我自己会整理》

  第十六周《看我多精神》

  第十七周《新年好》

  第十八周《欢欢喜喜过春节》

  第十九周《我家大团圆》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人们终学身*的观念不断形成,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不被社会沃淘汰。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有如下特点: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提示主题文字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有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5.在教材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注重了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衔接,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相互配合。

  二、学情分析

  本级两个班已经打交道一个学期,对学生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活泼可爱,上进心、求知欲、对生活、学*兴趣都充满了激情,学生的主题作用能充分发挥,学*比较投入,师生配合默契,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培养,共同形成和谐、积极、热烈的学*氛围。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

  三、工作理念

  工作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热爱生活。

  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实现生命最优化教学。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活动化,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

  四、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自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会等有关的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初步掌握独立的学*和合作学*的基本方法,共同探索认识新事物的胁作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6.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

  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3课时

  五、教研小课题

  1、新课程科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新课型的探索与尝试。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课程总目标。

  1.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和生活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一、学期课程总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孩子们的和*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惯。

  5.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鼓励他们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的六年级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学*比较认真,求知欲较强,对世界充满好奇,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但也有个别同学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不良*惯,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四.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

  1.综合性。

  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

  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

  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4.形式活泼。

  教材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富有亲切感。

  五.教学措施。

  1. 积极转变观念。

  (1)、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4)、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注意整体把握。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减负提质措施。

  1.为了让孩子们轻松而又愉快的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

  2.不布置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报、上网查资料、做社会小调查等,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惯、生活*惯和行为*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八.评价措施。

  本学期将采取*时评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结合,而不是靠一张试卷定成绩,而且重在*时的学*情况及完成作业、处理问题的情况。再结合家长及同学们的评价情况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评价。

  九. 环境教育。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环保行为和*惯。

  十. 教学安排。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简介

  202班,班主任zz老师。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该班是z老师从一年级直接带上来的一个班级,*时,肖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非常认真。所以该班学风好,班风正,学生纪律性强,学*自觉性强。从第一周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能积极动脑,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个别学生小动作比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课。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共三课。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共三课。第四单元:你好,祖国妈妈,共三课。第五单元:愉快的收获,共三课。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帮帮有困难的人的积极情感;在大自然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能力;热爱祖国和人民英雄的积极情感;体会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使学生在伴随年龄的增长的同时,能力,情感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材编写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让学生自己看书后,从中获得知识,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书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并附以文字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帮助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品德行为实际,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离开品德课教学的初衷,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实践法、个案剖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以学生自读悟理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行为的变化。(编辑:http:///)

  3、搞好组织教学,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5、作业以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情况为重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至三周:第一单元

  第四至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单元

  第十至十二周:第四单元

  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五单元

  第十六至十八周:复*

  第十九周:质量检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知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51人,男生23人,女生28人。通过一年的学*,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的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和培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活动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加强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

  3、加强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结合班队活动进行教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七班、六年级八班品社课下册的教学工作。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几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展开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工作计划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

  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永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审核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相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懂得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创造;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认得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文学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主要价值。

  5、知道实际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教学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学生,活泼可爱,自尊心很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积极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上认真,能及时完成各项作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我在集体中成长;第二单元(第5~8课)金色的秋天;第三单元(第9~12课)我们真棒。

  三、本学期主要教改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课外结合的主要德育活动

  1、结合各门学科渗透思想教育

  2、结合班队活动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明辨是非。

  3、结合晨会、夕会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结合家庭、社会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摆正行为。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学生,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一.上学真快乐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二、了解我们的学校

  1.了解学校的设施及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表现、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1、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

  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

  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

  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崇敬之情。

  2、认识**、**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

  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

  1、学*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惯。

  2、学*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

  1、体验传统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就。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

  1、学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断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

  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

  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

  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己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惯。

  3、学*策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阅读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1)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

  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工作计划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XX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 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 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 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 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 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 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2、收获中的学*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生活与卫生*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有六个班,我教一至四班。经过一学年的学*,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纪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身体保健和安全知识,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护眼、护耳、护牙*惯和饮食*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等。

  2、愉快、积极地生活——在活动中体验学*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为过去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与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探索的兴趣,能用小实验、比较、调查等方法学*知识,并能与教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四、教学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第一单元:我爱我的身体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机器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身体特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第二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

  引导学生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有助于儿童在与父母、教师、同学等沟通的基础上,认识到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危害,逐步养成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分辨是非的能力第三单元:收获中的学*与发现

  引导儿童在收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了解各种收获物的主要特征,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初步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并通过了解各种农产品的产地、用途、价格等,初步尝试社会调查的方法。第四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儿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的感情。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第六单元:怎样做好事

  引导儿童学*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务远,并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不为名不为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开开心心每一天 8课时

  第二单元 让我的身体更棒 8课时

  第三单元 我会照顾自己 8课时

  第四单元 我生活的地方 8课时

  第五单元 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8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道德学*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我的生日、共和国的生日、少先队的生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共和国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部分良好的*惯。在学*方面,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文明*惯方面,能坚持讲普通话,使用文明语言,与同学团结相处,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卫生方面,热爱劳动,不随地扔垃圾。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我们班级的生日、我的生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3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4个主题活动带头学生走进动、植物王国中,使学生知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四、具体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3、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4、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5、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6、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及可是安排:

  单元主题课时安排

  一、生日的祝福1.我们班一岁了2课时

  2.我的生日4课时日3.共和国的生日3课时日4.少先队的生日2课时

  二、美丽的秋天

  5.秋天到了3课时

  6.秋天里的传统节日3课时

  7.秋季运动2课时会8.健健康康过秋天4课时

  三、动手动脑更聪明

  9.玩中有窍门2课时

  10.做有心人2课时

  11.做中学,我快乐2课时

  四、你好人类的朋友

  12.亲密的朋友2课时

  13.我喜爱的动植物2课时

  14.可爱的生命2课时

  15.爱护我们的朋友3课时

  机动课时6课时

  整理与考评4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惯。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进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

  “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力。

  “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

  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

  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提高学*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从问题开始

  2 创造的快乐

  3 让田野告诉你

  4 走进车间

  5 插上科技的翅膀

  6 坐在家里看世界

  7 沟通无极限

  8 我的信息生活

  9 灿烂的古代文明

  10 伟大的科学成就

  11 绚丽的文学艺术

  12 文明遗产知多少

  13 地球有多大

  14 飞越太*洋

  15 和非洲朋友共舞

  16 迷人的欧洲风情

  17 世界真奇妙

  18 期末总复*

  19 期末总复*

  19 期末考试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

  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

  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一次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14 《我爱秋天》 1 课 时

  机动1 课时

  15 《秋天的保健》 1 课 时

  《送别秋天》 1 课 时

  16 我就是我》 2 课 时

  17 《你真棒》 2 课 时

  18 《如果我是他》 2 课 时

  19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2 课 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2)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班共有学生

  人,整体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大致可分为: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诚实友爱,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4、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学会关心和爱护同伴,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二)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2)尊重学生的选择。(3)尊重学生的人格。(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1)师生信息互动。(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家乡山和水——2课时

  第2课——家乡的物产多又多——1课时

  第3课——我家门前心事多——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大地妈妈——2课时

  第2课——美化家园——2课时

  第3课——花草树木天偷笑——2课时

  第4课——我和动物交朋友——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鲜艳的红领巾——2课时

  第2课——红领巾胸前票——3课时

  第3课——快乐的"六·一"——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暑假生活我安排——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简要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战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本册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每周上两课时。其余课时各校自己安排。

  二、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本班共有57人,通过一学年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总的要求

  1、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生日的喜悦,回忆新*诞生的艰辛,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孝敬自己父母,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个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2、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带着儿童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山川之美,分享收获之乐。让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之情,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奥秘,使美丽的起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3、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逐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4、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的课程理论,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学*《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1)儿童观。教师要珍视儿童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2)教师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成长。

  (3)教材观。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3、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8课时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8课时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8课时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8课时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我爱蓝天8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2、收获中的学*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生活与卫生*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感受、欣赏春天的美好,引导儿童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生机和多彩,学*有关春天的自然常识,倡导一种愉快积极、富有创意的生活。单元各课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让儿童尝试进行“当家”的实践活动。单元在设计上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人手,通过小调查、小实践、小评判、小擂台、小讨论、小制作、小剧场等各种方式,引导儿童参与家庭生活,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劳动成果”;“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第三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学会在班集体中和谐快乐地生活。学生在自身学校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布置摄影展、做游戏、诵读儿歌、动手实践、听讲故事、讨论等各种活动方式,感受班集体的快乐,并主动、积极地为班集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形成开朗向上、负责进取的生活态度,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第四单元是围绕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学*生活而设计的。学*是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强调终身学*的今天,从小养成爱学*的*惯,掌握学*的方法,将为孩子成功地走向社会,幸福地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在设计上以学*兴趣为中心,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

  三、教材特点

  1、 体现综合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的呈现,各科知识的罗列、拼盘,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综合了小学原有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课程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但是,各方面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统整地呈现为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或事件。它淡化学科界限,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供良好的途径。

  2、突出生活性 以儿童生活为起点的品德教育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注意选择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资料与情境,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中理解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根据这一理念,本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今天我当家”这一单元,安排了上超市、进厨房、有人生病时、当好小主人,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熟悉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3、注重实践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是以儿童自主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靠教师讲解来达成的,而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 ( 调查、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制作、游戏等方式 ) 使儿童产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以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教材中设计制作班级备忘录,画画我的小伙伴、画画我的老师、画画我的同学等活动,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

  4、关注过程 儿童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体验的过程。所以这种学*活动,不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得,也不过于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的是活动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和探究体验等意识和行为。让学生在关注自己及周围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5、强调自主 这门课程的宗旨是使儿童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所以,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主题展开的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突出的显性状态 , 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指导来实现的。

  四、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3、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五、教学措施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创设情景,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2、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引导儿童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学*做人。

  4、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达到教学效果。

  5、注重德育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6、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序号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月1日—3月7日

  一

  1、春天说了什么

  2

  2

  3月8日—3月14日

  一

  2、和小树一起长大

  2

  3

  3月15日—3月21日

  一

  3、快乐的春游

  2

  4

  3月22日—3月28日

  二

  1、上超市

  2

  5

  3月29日—4月4日

  二

  2、进厨房

  2

  6

  4月5日—4月11日

  二

  3、有人生病时

  2

  7

  4月12日—4月18日

  二

  4、当好小主人

  2

  8

  4月19日—4月25日

  三

  1、我们分享,我们快乐

  2

  9

  4月26日—5月2日

  三

  2、我帮你,你帮我

  2

  10

  5月3日—5月9日

  三

  3、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

  2

  11

  5月10日—5月16日

  三

  4、我们共庆六一节

  2

  12

  5月17日—5月23日

  四

  1、我爱学*

  2

  13

  5月24日—5月30日

  四

  2、我会学*

  2

  14

  5月31日—6月6日

  四

  3、兴趣与坚持

  2

  15

  6月7日—6月13日

  四

  4、多彩的课余生活

  2

  16

  6月14日—6月20日

  期末考核

  2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3)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菁选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想学*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XX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 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 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 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 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 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 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和爱国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惯。

  二、基本情况:

  全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5人,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在各方面都存在不良的行为*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是件不容易的事。为顺利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特定如下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包括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主题,其中第四单元有四个主题。

  2、教学要求:

  ①知道生活学*中常常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

  ②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和良好的卫生*惯;

  ③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

  ④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⑤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

  ②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③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健康安全常识,引导孩子学会生活,保护自我;

  ④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形成关注家乡,为建设家乡做好准备;

  ⑤让学生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能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电、纸张等资源;

  ⑥初步养成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

  ⑦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教材的编排特点

  ①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材内容的主要源泉;

  ②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

  ③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发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

  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景仰,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的愉快。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对父母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重,体会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行为和*惯: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能主动认识教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有正确的做、立、行、走姿势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能感受新学校的美好。积极参与行为练*,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过程,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知道教师节,能参加升旗仪式,了解基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能联系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惯。认识自己的班级和全般同学及老师。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刚刚迈进小学大门,他们以一种既新奇又充满希望的目光注视着学校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入了学就感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也开始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学*任务了。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递进,他们的思想、行为*惯、适应能力等并没有一夜之间走向成熟。他们一方面聪明上进,单纯活泼;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及教材重难点。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讨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1)我背上了新书包;

  第二周(2)我们的校园

  第三周(3)新朋友新伙伴

  第四周(4)校园铃声

  第五周(5)*安回家。

  第六周(6)我们的国庆节

  第七周(7)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第八周(8)和钟姐姐交朋友;

  第九周(9)我很整洁;

  第十周(10)我会好好地吃;

  第十一周(11)我会整理;

  第十二周(12)看我多精神。

  第十三周:(13)新年好

  第十四周(14)欢欢喜喜过春节;

  第十五周(15)我家大团圆。

  第十六周机动

  第十七周复*迎考

  第十八周复*迎考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七班、六年级八班品社课下册的教学工作。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几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展开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工作计划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

  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永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审核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相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懂得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创造;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认得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文学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主要价值。

  5、知道实际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共有六个班,我教一至四班。经过一学年的学*,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身体保健和安全知识,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护眼、护耳、护牙*惯和饮食*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等。

  2、愉快、积极地生活——在活动中体验学*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为过去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与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探索的兴趣,能用小实验、比较、调查等方法学*知识,并能与教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四、教学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第一单元:我爱我的身体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结构机器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身体特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第二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

  引导学生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有助于儿童在与父母、教师、同学等沟通的基础上,认识到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危害,逐步养成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分辨是非的能力第三单元:收获中的'学*与发现

  引导儿童在收获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了解各种收获物的主要特征,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特征,初步认识植物生长的规律,并通过了解各种农产品的产地、用途、价格等,初步尝试社会调查的方法。第四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

  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儿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的感情。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第六单元:怎样做好事

  引导儿童学*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务远,并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不为名不为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

  道德学*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

  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二)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2)尊重学生的选择。(3)尊重学生的人格。(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1)师生信息互动。(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有学生136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勤思考、善思考方面表现不够。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尚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的安排思路是: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的认识水*和能力为依据,用综合主题方式编排了爱学*、爱祖国、爱自己和遵守规范的活动内容。安排了“新学年开始了”、“我爱祖国”、“注意安全”、“我和大家一起成长”、“遵守社会规范”等5个单元,共17个主题活动。

  内容安排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和思考。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空间。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珍爱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

  3、自信,性格开朗,积极进取。

  (二)、行为与*惯

  1、初步养成学*、做事有计划、有始有终的好*惯。

  2、遵守社会基本的规范,爱护公物。

  3、乐于参与班级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学*需要的基本方法。

  2、了解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注意安全的一些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知道一些爱国小英雄的事迹。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与信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5、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6、当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7、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8、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6、能发现学*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生活的爱与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方法,了解丰富的学*途径。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59人,其中男34生人,女25生人。这些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可塑性又强的小学生因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学**惯的小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教科书的结构是以学*主题的形式构建的。第一单元《温暖的家》:我的家、我的事情我来做、我为家庭添欢乐;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春天在哪里、我和小树交朋友、和风在一起、种养一棵花;第三单元《快乐的星期天》:我们去游泳、爸爸带我去做客、看电视;第四单元《火热的季节》:互相提个醒、学会看天气、迎接暑假生活。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活动的安排:

  1、说说我的家。

  2、该我做的事。

  3、我能行。

  4、寻找春天。

  5、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6、风车转转。

  7、我做小客人。

  六、教学业务的学*:

  认真学*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认真学*相关刊物及先进经验,结合本学期学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改。努力适应当前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发展和提高。

  七、教学进度表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职责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务必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务必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理解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忙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群众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生活、无可选取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资料。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带给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带给能够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资料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校园、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此刻是应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资料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期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资料,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透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资料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好处。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群众、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惯:

  (1)初步培养学生构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礼貌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透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转成有血有肉的、能够探究、能够学*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用心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透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校园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群众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群众意识,让儿童“明白自己是群众的一员,认真完成群众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透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完美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完美”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忙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潜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潜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主角。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贴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资料标准”中的某一资料或几个资料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状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忙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构成、知识和潜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忙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用心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决定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资料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资料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好处的资料,或与儿童合作选取资料,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取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资料,可根据具体目标、资料、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是单一的,也能够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资料,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1

  一、具体目标

  1、体验自主筹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身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一起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二内容重点

  1、健康、*安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的生活常识,能区分好的和不好的生活*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身。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的乐趣和自主筹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身的生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充溢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身生活服务的人充溢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同学的责任,并乐于去承当。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资料来丰富自身的生活和活动。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整》为依据,依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七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图标、主题,有表示主题活动的画面,还有贯穿全书的“东北虎”,提示活动要点。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括若干主题活动:

  单元名称

  主题内容

  单元一《学校就是我的家》

  主题一《嗨,你好》

  主题二《请跟我来》

  主题三《学校生活真愉快》

  单元二《早起》

  主题一《我的小秘密》

  主题二《早起一次》

  主题三《你早》

  单元三《开心游戏》

  主题一《开心十分钟》

  主题二《玩的学问》

  主题三《好玩游戏自身编》

  单元四《搜集种子过冬天》

  主题一《神奇的种子》

  主题二《搜集种子》

  主题三《种子朋友》

  单元五《学会交流》

  主题一《猜谜竞赛》

  主题二《无声的扮演》

  主题三《挑战一笔画》

  主题四《感受他人的困难》

  单元六《下雪啦》

  主题一《玩雪》

  主题二《雪花雪花我问你》

  主题三《雪中生活》

  主题四《可爱的小雪花》

  单元七《迎新年》

  主题一《话说新年》

  主题二《新年的礼物》

  主题三《新年联欢会》

  四、同学分析

  绝大多数同学活泼好动,好表示自身,爱听老师褒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同学已养成一些良好的*惯。课间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小朋友在家里是小皇帝,待人接物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虽然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抓反复,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五、采取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

  3、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六、教学进度布置

  略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本教材以六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惯。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从小学创造、从田野到车间、走进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足迹、我们去环球旅行。

  “从小学创造”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初步认识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力。

  “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教育学生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认识日用农产品及生活用品,探究这些用品的生产过程,知道农业、工业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感受工农业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快乐、幸福。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走进信息时代”这个单元教育学生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人类文明的足迹”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

  要价值。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我们去环球旅行”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

  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世界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提高学*兴趣。

  4、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

  5、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种课程资源。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从问题开始

  2 创造的快乐

  3 让田野告诉你

  4 走进车间

  5 插上科技的翅膀

  6 坐在家里看世界

  7 沟通无极限

  8 我的信息生活

  9 灿烂的古代文明

  10 伟大的科学成就

  11 绚丽的文学艺术

  12 文明遗产知多少

  13 地球有多大

  14 飞越太*洋

  15 和非洲朋友共舞

  16 迷人的欧洲风情

  17 世界真奇妙

  18 期末总复*

  19 期末总复*

  19 期末考试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分析:

  此次担任5个班的品德教学任务,本年级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4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道德学*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2、收获中的学*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生活与卫生*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4)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10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二)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2)尊重学生的选择。(3)尊重学生的人格。(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1)师生信息互动。(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需从他们发展的实际和可能动身。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需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小朋友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示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示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获主题,也提倡儿童自身从生活实际动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观察,用自身的心灵去感受,用自身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发明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动身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出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自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掌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维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生长。教师充沛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规范第三局部“内容规范”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身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布置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布置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效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生长档案——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二、教学理念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总目标和分目标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内容重难点: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逐个单元分别是:今天吃什么……、我得手儿巧……、我有许多好朋友……、快乐的小问号……、我爱美丽的生命。在这五个单元中又将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组,这这其中包括:萝卜白菜我都爱、我设计的午餐、小心,病从口入、我有两件宝、做个小玩艺儿、打扮我的小天地、谁的朋友多、你真行、我们一起成长、你留心了吗、我的问题卡片、到哪找答案、让我走进你、美丽的生命、我能做什么。

  五、教学难点: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养成搜集所需要的资料的好*惯。

  2.对学生进行美育,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

  3.指导学生通过对各种事情的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对的好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归类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2、收获中的学*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一些劳动技能。

  3、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4、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

  5、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6、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

  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

  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

  3.了解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

  第二周保护我的身体

  1。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对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观察、探究兴趣。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形成良好的学*、生活与卫生*惯,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姿势。

  3。知道身体部位的特点、功能,获得保护身体健康的知识。

  第三周 收获的感觉真好

  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能积极参加收获劳动,体验收获的喜悦。

  2、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人们进行各种收获的劳动。

  3、认识和了解春种秋收农作物的特征及生长规律。

  第四周粮食来得容易

  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通过了解水稻、小麦等粮食的生长过程,知道庄稼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3、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第五周植物生长的秘密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

  2、了解本地区有关农作物的知识。

  3、了解水稻、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

  第六周 我们这里的农品

  1、对本地区生产的农作物进行调查,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2、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有什么作用的社会调查。

  3、知道本地的粮食作物达的作用和用途。

  第七周诚实故事会

  1、积极参加故事会的交流、表演、能感受诚实带来的美好体验。知道说谎害处大,能初步分辨是非。

  2、介绍和交流自己了解的诚实故事。

  3、学会收集、表演故事,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力。

  第八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1、体验坦诚沟通带来的快乐几对诚实行为的积极认同感。

  2、能够较全面、客观的2看待自己和别人说谎的现象几原因,并领悟一些诚实做人的道理。

  3、增强说实话、不说谎的诚实意识。

  第九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1、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2、了解内、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3、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社区的美丽。

  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第十周我们生活的饿地方真方便

  1、了解、体验社区环境、公共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功用设施机构。

  3、学会利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

  第十一周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

  1、体验在小区(乡村)里生活的温暖,对为社区服务的劳动者的感激。

  2、学会关心和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人,用实际行动向为我们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和尊敬。

  3、了解社区里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懂得有许多人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第十二周 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环境的*惯。

  2、能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社区的环境状况。

  3、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三周 我们的生活里不开水

  1、感受水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激发爱水的情感。

  2、了解水的重要作用,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水

  1、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究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2、在探究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

  3、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

  第十五周 保护水,节约水

  1、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个*惯。

  2、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

  3、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第十六周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愿意并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

  2、知道乐于助人是一种高尚品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做好事的好*惯。

  3、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初步的做好事的基本能力。

  第十七周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1、培养愿意为别人、为集体服务的情感,在做好事后能获得给别人带来快乐时,自己也快乐的体验。

  2、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的道理,做到校内外表现一个样,培养诚实的好品德。

  3、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人会有不同的困难或难处,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

  4、要学会友善的帮助别人。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简要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战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本册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每周上两课时。其余课时各校自己安排。

  二、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本班共有57人,通过一学年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总的要求

  1、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生日的喜悦,回忆新*诞生的艰辛,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孝敬自己父母,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个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2、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带着儿童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山川之美,分享收获之乐。让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之情,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奥秘,使美丽的起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3、以儿童生活为主线,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在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互作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逐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4、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新的课程理论,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学*《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1)儿童观。教师要珍视儿童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2)教师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成长。

  (3)教材观。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的好*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并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1)萝卜白菜我都爱(2)我设计的午餐(3)小心,病从口入

  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1)我有两件宝(2)做个小玩意儿(3)打扮我的小天地

  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1)绥德朋友多(2)你真行(3)我们一起成长

  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1)你留心了吗(2)我的问题卡片(3)到哪儿找答案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1)让我走*你(2)美丽的生命(3)我能做什么

  三、全册教学要求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全册教材重点、难点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三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三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三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三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三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三、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20人,男生5人,女生15人。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特点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二教室里的悄悄话2

  三班级也是我的家2

  四班级小公约2

  五春天在哪里2

  六打扮春姑娘2

  七和春姑娘一起玩2

  八春天里的保健2

  九我们多么幸福2

  十期中考试

  十一手拉手过“六一”2

  十二快乐的一天2

  十三我的身体2

  十四我们进步了2

  十五我的成长记录2

  十六炎热的夏天2

  十七夏天里的科学2

  十八健康安全过夏天2

  十九放暑假了2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0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班共有学生

  人,整体来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28课时,大致可分为: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

  三、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有应付挑战的勇气,诚实友爱,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

  4、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学会关心和爱护同伴,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5、初步了解牙齿和眼睛保护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6、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行为*惯。

  四、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惯的形成。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5)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将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惯、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情感与态度: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饶的物产,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变化,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惯:

  培养与人合作的*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及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做记录,形成一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锻炼与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

  情感与态度: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惯: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惯。

  知识与*惯: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周围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观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第三单元:我进步,我快乐

  情感与态度

  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变化,并为之感到高兴。对学*、生活充满自信,愿意向身边的榜样学*。体验到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行为与*惯

  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并能天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计划,虚心好学。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惯。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开始,学*自我认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玩游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讨论交流、对比思考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初步掌握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单元炎热的夏天

  情感与态度

  养成亲*自然、热爱夏天的情感,能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成长的快乐。

  行为与*惯

  养成较好的假期生活*惯,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天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动植物、人的活动的关系,具有观察、记录动植物变化的能力。了解夏季防止雷击、消暑降温、游泳安全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讨、交流等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科学常识,乐于实践,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第二单元:

  1、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2、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3、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5、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6、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亲*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四单元: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2、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能在**指导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紧急救助和自救办法。

  3、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知识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能力、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动手动脑等能力的培养。因为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教学措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为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教学活动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讲故事、讲授等。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8人,大部分学生年龄都在6—7岁之间。初入学的小学生,对小学生活一无所知,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他们就像一张一尘不染的白纸,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这洁白无暇的白纸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全册教学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任务,团结友爱,爱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三、全册教学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

  四、具体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周一、上学真快乐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和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与同学、老师热情、礼貌地交往,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解集体生活的知识和有关知识。

  3、自我介绍、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二周二、了解我们的学校1、了解学校的设施及其功能、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自然环境。

  3、表现、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技能。

  第三周

  三、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1、作为小学生的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纪律。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生活自理的技能;为集体服务的初步技能。

  第四周四、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1、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周

  五、祖国真美丽1、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和代表性的风景名胜。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2、初步认识长江、黄河、喜马拉雅山等祖国名山大川。

  第六周

  六、欢度国庆1、感受、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体验对人民应小脑感的崇敬之情。

  2、认识**、**等国家的标志,了解有关国庆节的常识;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

  第七周

  七、我爱秋天1、感受的大自然的美,体验在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

  2、了解秋天与人民生活的关系,了解秋天的特征和有关种子的知识。

  第八周

  八、和秋天一起玩1、学*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感受探索、创作的快乐,初步形成乐于探索、创作的*惯。

  2、学*制作植物标本、蔬菜印章等。

  第九周

  九、中秋节1、体验传统佳节的温馨和家庭团圆、祖国统一的美好情感。

  2、初步了解关于月亮的科学常识和人类探索月球的成就。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第十周

  十、我的家1、学会关心父母,尊敬老人,体验亲情;与家庭交流、沟通的知识。

  2、人际交往几与家庭成员交往的技能。

  第十一周

  十一、我是家里主人

  1、培爱劳动,不断增强独立性、自立性。

  2、学会礼貌用语几与不同人交往的知识。

  第十二周

  十二、好玩的冬天1、体验冬季的愉悦,感受冬天生活的快乐;敢于迎接寒冷的考验。

  2、了解冬季生活和运动的常识,获得必要的动机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动机生活。

  第十三周

  十三、奇妙的冬天1、冬季物候特点的快乐;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兴趣。

  2、了解冬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懂得合作学*的有关知识。

  第十四周

  十四、新年到了1、对新一年的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体验集体过节日的快乐,尽自己的所能为活动出力。

  2、了解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过新年的风俗*惯。

  3、学*策划、准备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新升二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有良好的生活*惯和劳动*惯。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部分学生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感情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热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发的。由于他们的经历很有限,内心时间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四、教材分析: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1、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天天气凉了,要添加衣服;

  (2)(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2、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个小小保结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亲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4、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一)目标的多维性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二)活动的有效性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儿童是学*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五、教学重点:重难点:

  1、教育学生注意坐、立、走姿势正确。

  2、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惯。

  3、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教会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惯,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2)尊重学生的选择。(3)尊重学生的人格。(4)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4.体现四个互动(1)师生信息互动。(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他具有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活动性、(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等基本特性。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二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非常肤浅,要求教师利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

  “自己拿主意”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献出我们的爱”这个单元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我们去发现”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你好,祖国妈妈”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尊敬**、**,会唱**,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愉快的收获”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 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四、 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五、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1 让我想想 9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0 可爱的祖国

  3 学*、生活有计划 11 ****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2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3 我在长大

  6 帮帮残疾人 14 努力才会有收获 7 我发现 15 丰收会 8 我也做研究 16 期末复* 17 期末测评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71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惯。课间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外来民工子女,许多小朋友不懂礼貌,待人接物不太清楚,他们有的没有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二、单元教 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三、主要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活动中把握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顺应低年级儿童的学*特点,遵循低年级儿童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做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展活动。

  3、教学活动之后, 利用儿童尚存疑问之处或再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引导儿童把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做好教学活动的后记工作,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教学活动主题的变更、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儿童的表现等进行记录、分析。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七班、六年级八班品社课下册的教学工作。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几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展开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工作计划

  3、引导学生自主学*: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

  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永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审核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相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创造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懂得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能创造;勇于尝试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

  2、了解工业、农业生产与认得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与智慧,尊重工人和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科学技术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3、感受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与人们生存的关系;了解现代通信和现代传媒的种类与方式。

  4、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文学作品等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主要价值。

  5、知道实际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知道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风情,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成果。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男生31人,女生13人。绝大多数学生学*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老师呼应。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掌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理解能力、学*能力、感受能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一定距离。所以我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让这群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对儿童文明行为*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归,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学*方式多样,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愈合时间的活动方式,注重教师教学和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惯。

  4、突出了综合性,强调了活动性。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判断和选择。

  三、教学内容:

  第三册教材按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国庆节认识祖国开始,安排了“我在集体中成长”、“金色的秋天”、“我们真棒”、3个主题单元。

  第一个活动主题:我在集体中成长“”,教材安排了“我升入了二年级”、“我们班里故事多”、“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好书大家看”4个课题。

  第二个活动主题:“金色的秋天”,教材安排了“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秋游去”“中秋与重阳”4个课题。

  第三个活动主题:“我们真棒”,教材安排了“我棒你也棒”、“学做小雄鹰”、“做个快乐鸟”、3个课题。

  四、教学措施:

  1、紧密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掌握必备的知识。

  2、针对教学目标灵活设计贴*学生生活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悟,生成良好的情感,并且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班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8课时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4课时第三单元、我们真棒4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9

  一、教材简析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融科学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于一体,构建现代大德育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材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龄初期儿童接触外部世界,适应校园生活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生命感与鲜活力的内容,回归儿童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帮助儿童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活动中,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初步掌握科学生活常识与道德伦理知识、获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友爱待人,敬于处事,善于律己,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验童年的快乐,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成为个体幸福成长之需要。

  2.以自主探索性学*,构筑开放性教材系统

  道德学*的全息性,使得课堂只是儿童道德学*的一个缩影。因而,本课程增强教材的拓展性,使教材成为学生道德学*中的一个文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生活资源背景,建立课堂学*向家庭生活与社区文化辐射的立体网。构筑课内外、校内外贯通的开放性、生成式课程内容系统,同时,教材的设计也要给师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

  3.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体悟式学*

  传统思品课的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实现的。新课程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淡化教师的道德权威,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一方面,在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中体验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有爱心负责心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追求有创意的、高质量的生活。

  4.增强品德教育的时代感与全球意识

  以国际社会的广阔视野,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引领德育内容的全球化与现代化演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珍爱生命、关怀自然、智慧生活,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并注意根据未来社会环境、价值观、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调整德育内容,尽可能反映新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从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

  二、教材主要特点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支持随机进入教学,以直接学*为主、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并逐渐向间接学*过渡的多种学*方式结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6)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6篇)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的基本知识,知道*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学*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给予人类的无限生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目标。

  2、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具体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快乐的学*生活》在设计上以学*兴趣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观,侧重对儿童进行愉快积极、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用心”,“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高兴地学”,“养成探究的*惯,学*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学*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知识,能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综合的观察、绘画、朗诵能力,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与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好,积极参与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现学*生活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对学*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中通过寻找校园内、生活中的有趣丰富的学*活动,体验学*的快乐。了解多渠道的学*方法,了解丰富的学*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时间:

  34课时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共有 学生104人, 其中男生54人,女50人。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爱听老师表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学生已养成一些良好的*惯。课间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小朋友在家里是小皇帝,待人接物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虽然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二、具体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整》为依据,在与上册教材衔接的基础上,同样按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即从新年新学期开始,经历春天、儿童节,一直到期末准备上二年级,迎接暑假生活的到来。五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图标、主题,有表现主题活动的画面,还有贯穿全书的“小精灵”,提示活动要点。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单元一《新学期,你好》主题一 《寒假生活交流会》

  主题二 《春节知多少》

  主题三 《新的学期新的我》

  单元二《春天来了》主题一 《春天在哪里》

  主题二 《我们播种春天》

  主题三 《和春风一起玩》

  主题四 《春天的盛会》

  单元三《欢乐总动员》主题一 《“六一”大策划》

  主题二 《“六一”大行动》

  主题三 《开心“六一”》

  单元四 《我要上二年级了》主题一 《我的这一年》

  主题二 《二年级生活怎么样》

  单元五 《暑假来了》主题一 《怎样过暑假》

  主题二 《健康、安全要牢记》

  附页 《废旧物品用处大》废瓶、空罐、废纸、塑料泡沫、

  废纸盒等的利用

  四、采取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新学期,你好 6课时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7课时

  第三单元 欢乐总动员 6课时

  第四单元 我要上二年级了 4课时

  第五单元 暑假来了 4课时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为准则,根据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班级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X人,男生XX人,女生XX人。他们分别来自梧田街村、大堡底村、老殿后等几个施教区。经过一个学*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已能适应小学生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孩子未能脱离幼儿园时的*惯,如上课坐不端正、不能专心听讲、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作业、不能按时按要求值日等。值得一提的是毛逸浩和曹博涵两位小朋友,他们的学*欲望不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效率低,须需要加强引导。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活》一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四个单元:我爱我家;我的生活好*惯;爱心行动;火热的夏天。分16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负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

  本册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我爱我家"单元*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安排7课时教学。4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沟通,学会负责。

  2、开放性。

  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教材内容从自身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空间可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如:《爱心行动》单元充分体现了儿童个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其中的4个主题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通过开放时空的方式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3、活动性。

  教材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如:《我的生活好*惯》单元中的《喝水的学问》和《在餐桌上》并非单纯讲授"吃,喝"的学问,更多是引导儿童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感悟其中的科学道理,体验文明用餐的乐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或解决问题,"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更深。"当然具备活动特点的主题活动还有:《过家家》,《喝水的学问》,《他们需要关爱》等等。

  四、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及早适应学校生活。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3、重视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x*。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我的一家2

  2我是家中小成员2

  3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2

  4过家家2

  5我掉了一颗牙2

  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2

  7喝水的学问2

  8在餐桌上2

  9关心老人2

  10他们需要关爱2

  11小手拉小手2

  12别把花草弄疼了2

  13雷雨来了2

  14夏天的小虫2

  15怎样才凉快2

  16过好暑假2

  17机动2

  18机动2

  19考试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提高。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会唱**,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部分内容,均为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扩展7)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状态和学*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为自己是*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3.用实际行动迎国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

  4.学*收集有关资料。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1.引导学生在亲*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惯。通过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欢度国庆

  第八周我爱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中秋节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我的.家

  第十三周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周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周新年到了

  第十七周过新年

  第十八周送给新年的礼物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 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

  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

  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安排

  1 预备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 课 时

  3 《暑假的一次外出》 2 课 时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 课 时

  5 《夸夸我的假期生活》 2 课 时

  6 国庆节放假

  7 《中秋节》 2课 时

  8 《国庆节》 2 课 时

  9 继《国庆节》 1 课 时

  机动 1 课时

  10 《我爱您,祖国》 2 课时

  11 《*升起的地方》 2 课 时

  12 《炎黄子孙》 2 课 时

  13 《我爱秋天》 2 课 时

  14 《我爱秋天》 1 课 时

  机动1 课时

  15 《秋天的保健》 1 课 时

  《送别秋天》 1 课 时

  16 我就是我》 2 课 时

  17 《你真棒》 2 课 时

  18 《如果我是他》 2 课 时

  19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2 课 时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拉拉手 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行为目标: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惯。

  3、知识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 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

  要一起学*,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媒体动画片)

  (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

  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6、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课间活动:学生边唱边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动(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游戏1:找朋友

  刚才,大家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欢做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2:网小鱼

  先学儿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

  活动(三)红黄蓝绿大行动,相同兴趣的同学在一起加深认识。

  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得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

  小组活动。

  每个小队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小组的活动情况。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知识。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51人,男生23人,女生28人。通过一年的学*,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的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和培养。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2、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教材各单元编排思路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四、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惯得到养成。

  7、提倡生活化的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活动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加强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

  3、加强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结合班队活动进行教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5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第一单元“难忘的假期”共4课,以学生假期生活的回顾为线索组织主题,一方面从假期生活中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每一天的意义,体悟“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有效地稳定学生开学初的情绪;另一方面从经验教训中归纳总结,为新学期的学*生活提供丰富的引导与借鉴。同时,对学生专门的安全教育,与这一阶段儿童独立活动空间扩大、时间延长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单元“我是*人”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我们的祖国,以中秋节、国庆节为中介,将学生融入祖国大家庭,融入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过度之中。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解祖国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并激发热爱生活之情。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是继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秋天的独特魅力,初步领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单元“你·我·他”的教学肢体是群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了解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这四个单元从儿童生活的学校、家庭、社区等主要空间出发并向祖国、世界延伸,在教学主题上分别侧重重新课标所确立的生活的四个维度:健康安全(“难忘的假期”);愉快积极、负责人有爱心(“我是*人”“你·我·他”);动脑筋有创意(“金色的秋天”),并同时进行其他射干货主题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1、态度与情感

  体会快乐可以由自己创造,并愿意创造快乐。学会从不同的事件中认识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义。能积极地预防、应对外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和激动,增进亲人间的感情。能积极加入到节日的活动中去,体会节日的色彩与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国,增进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并喜爱秋天的独特魅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悦纳自己,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能真诚地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独特价值。

  2、行为和*惯

  会初步评价自己的生活。能发现并能自己设想外出活动是的麻烦,能处理常见的困难,并对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养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灾害的良好*惯。积极参加小组合作活动。养成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的学**惯,自觉遵守升**时的基本礼仪。积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选择生活和学*物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能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虚心向别人学*。

  3、过程和方法

  在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学*自我评点,学*发现生活的意义。在模拟外出、面对灾害的过程中,学会应对麻烦的方法,学会一定的防灾方法。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出、面对灾害时可能面对的麻烦。能发现并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灾知识与能力。熟悉校园及居住环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假期生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从不同途径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能描述秋天的特征、了解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和种子成长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识。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知道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学会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重点:

  1、珍爱生命,名队灾害胆大心细。能从成果的展示中发现自己的收获。乐意向别人展现自我。

  2、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学*小组中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类探究活动中学*提问题、探索问题及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与他人交流合作中学*表达自我的方法,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学*赞赏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知道做人当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初步意识到他人的情感

  难点:

  1、极参与实验、观赏等活动,学会简单的技能。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主动为别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关技能。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提高*

  (1)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蕴含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主体意识:儿童是学*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3)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4)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的反馈。

  2、做到四个尊重

  (1)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做人、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的体验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2)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目标,并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宽松、更开放的学*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气氛,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3)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太注意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这点请老师们注意。

  (4)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实现四个转变

  (1)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过去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给学生什么?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地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道德行为*惯。

  4、体现四个互动

  (1)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材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现实的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学生生活。

  (3)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与儿童间合作的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六、教学时间

  按规定时间进行教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