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时间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新一轮“课改”要求要有新的教学观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过去接受性、机械性学*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氛围,拉*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中编入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操作,《认识钟表》就是其中之一。本次《认识钟表》将以前的半时取消了,只认识整时并渗透接*整时的*题,渗透一天有24时、渗透一天有两个9时。这些属于准备性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要学*的时、分、秒,三年级要学*的24时计时法做铺垫。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才能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直观、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结合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学*,注重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谜语的形式引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在听、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再根据一些精美的钟表吸引学生去研究它,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又非常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日常生活,利用小红的一天生活作息情境学会看整时,并将特殊时刻12时和6时作为一个点详细讲解。我将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订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我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

  重点。同时还让学生感知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认识钟表的过程我安排了大量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钟面,会看整时的教学目标。同时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

  *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我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低年级学生小,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3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的数,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也有不足。

  1、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11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3、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4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并借助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实物钟表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手中的大钟表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我采用了拨钟练*,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即巩固练*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参与学*,贴*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数学。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进行巩固练*时,有几名后进生对钟表内1至12这些数与外圈5分5分数出来的数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圈的数,什么时候用内圈的12个数。这说明我在课堂上没能很好的关注后进生,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5

  认识时间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一年级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钟面,让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在练*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回忆上课情形,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

  一、没有着重强调几时多时针一定是要过几,而不能指着几。

  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视这块知识。

  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1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3、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接着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

  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

  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3

  前天听了我校荆睿老师的数学课,感受颇深,荆睿老师是我校今年新进的数学老师,他高高的个子,帅帅的,是一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阳光男孩,荆老师的汇报课讲的是《认识时间》,整节课,他不紧不慢,脸上始终面带微笑,从其课堂上可以看出荆老师是一位性格温和、亲和力极强的老师。

  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1、借助课件教学,能把抽象的时间教学变的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2、学生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准备的有自己动手制作的小钟表,我看到有很多学生制作的小钟表形式多样,很漂亮,借助于制作的学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积极性将会更大。

  当然由于荆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特提出以下几点,共同学*:

  1、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特别重要,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少,或者说学生不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没有响应的尴尬局面。

  2、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逻辑性、严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说的太深奥、学生听不懂,说的既准确又浅显易懂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时应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这将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今后荆老师在师傅的带领下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重点是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和正确写出几时几分,难点是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特别是快接*下一时刻的时间认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从学生最后的掌握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也是相当不错。通过这次听课让我懂得了无论怎么难的知识点,只要我们教师不着急让孩子们自己慢慢地来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来理清,这样所到达的效果远远超出教师直接教给孩子们。

  《认识时间》评课稿《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刺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如认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观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三、课堂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程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明了,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外面的数字给分看的,里面的数字给时看的,不过外面的数没有标,要小朋友自己去记”“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针,一个大格就是一个5分。”等,这些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四、建议

  学生上来板书时,书写比较随意,中间两个小圆点没有写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开,两个小圆点也写成两条小斜线。这里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学*、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会读几时几分。

  三、教学过程:

  一)谜导入新课

  1、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走不停,叫我学*和休息,你们猜猜它是谁?

  2、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3、(课件)你能说出图上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

  1、(课件)要想准确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看还有什么?

  2、认识分

  1)教师指着钟说:看时针是用来计时的,时针从12走到1是多长时间?时针从1走到2呢?谁还能说一说?

  2)分针是用来记什么的?分针走多少是1分?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为什么?

  3)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小组学*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从12走到2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几分,——

  4)学生汇报,教师出课件。

  5)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感知1分钟(课件计时)

  1)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经过的时间是2分。分针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2)想不想知道1分钟内能干些什么?

  学生:跳绳、拍球、夹球、仰卧起坐

  3)1分钟后学生汇报。

  小结:一分钟跳绳()下、拍球()下、夹球()个、仰卧起坐()个。课下老师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一分钟能写15个生字,20道口算题,打字员阿姨能打200个字等等。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

  4、时、分的关系

  在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

  1)钟面,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课件)在同一时间里时针从几走到几?分针从几走到几?

  再观察一次,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时?(板书:1时)

  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多少分?

  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板书:=)学生读1时=60分

  三)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1、有时时钟不正好指着几时。

  2、像这样(出示课件教师演示)

  看钟面时针不是正好指着8时,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8时多了,那到底多多少呢?还要看分针。现在分针指向几,(指向1)分针走了多少分?因此表示的时间是8时05分。(板书)由学生写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四)巩固练*

  1、读出下面钟面的时间。83页1题

  2、拨表练*。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

  2)小组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组内互查)

  3、找朋友。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到了生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生活化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由于时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回忆上学期钟表的一些知识,从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来引入课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课上,我告诉学生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认真观察的学生才会发现。当我用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但在嘀嗒声中却走得一快一慢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了。在巩固练*中做找朋友一题时,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二、在实践中体验的价值。

  学*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设计中不仅注重了练*的优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知道1分钟就是分针走了一小格,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此我为学生们设计了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在一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来了解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把以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在实际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练*,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如:拨表练*。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参与实践的质量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及时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从观念到行为都要努力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新课程来。<

《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5

  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通过一年级的学*,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1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并借助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实物钟表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手中的大钟表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我采用了拨钟练*,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即巩固练*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参与学*,贴*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数学。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进行巩固练*时,有几名后进生对钟表内1至12这些数与外圈5分5分数出来的数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圈的数,什么时候用内圈的12个数。这说明我在课堂上没能很好的关注后进生,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2

  新一轮教材改革之后,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有了较大的调整,人教版第一册安排了认识正点半点,第二册继续学*了几时几分。抽象的时间概念给学生的学*带来很大的困扰。

  上完了第一课时认识几时5分之后,学生掌握得不尽理想。从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离整点缺5分或10分的钟面最难识别。总是要多看一个小时。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上课,我就一脸严肃。告知本节课的任务后,就打算开始题海战术了。

  我出示了一个钟面模型,拨到7:55,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用水彩笔记录在白纸上。尽管我苦口婆心提醒他们慎重,看清钟面再写。大部分孩子还是不假思索地举了起来。我一看。失望!全班47人,正确的不到20人。

  唉!怎么办?公布答案,然后再反反复复的让他们陈述先看时针超过几再说几点多了吗?有用吗?看看那些错误的孩子的表情,他们浑然不知自己错了,还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我忽然心念一转。何不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对!就来个正反两方辩论赛吧!看看这群小不点怎么强词夺理,自圆其说。

  我在黑板上贴了两张学生的答案纸7:55和8:55。“咱们来举手表决吧。同意7:55的小朋友举左手,同意8:55的小朋友举右手。”这时,孩子们兴奋的出手了。我特意关注了一下趋势:一向比较自信张扬的孩子在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了手;一些成绩中等*时不常发言的孩子环顾了一下四周才举起来,很明显他们在求得同伴的赞同;而那些*时老是出错的孩子呢,把目光集中到了班中最活跃的学生身上,*时他们总是随波逐流的一群,总相信别人多于相信自己。而今天他们犯难了,因为那些他们公认的尖子生们各持两派。所以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一片混乱之后,正反两方小辩手上台了。我客串主持,首先让反方先阐述观点。

  反方一号辩手是班中思维最活跃的女孩沈怡婷,伶牙俐齿,就是比较马大哈。她的`发言振振有辞:我们早就知道看时间要先看时针走到哪里了,这里走到8就是8点到了,再看分针走到11就是55分了,连起来就是8:55分了!”

  下面好多学生听了点头,那些支持者们更是兴奋的鼓掌。正方辩手显得很激动,头摇的象拨浪鼓,连说不是这样的。我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开口了,“现在听听正方有什么理由吧!”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正方一号是班长顾维,*时说话很有权威:“不对的,现在8点还没到,你看时针是在8那里,可你要仔细看,其实它还没到8,要分针到12,它才会真的到8点,所以现在是7:55。你们说对吧?”

  (很有煽动色彩。可今天的话有点虚,下面的学生不以为然。关键时刻还真不卖她的帐)

  正方二号甜甜急了,拉开顾维,上前一步,指着钟面说:“喏,你们看,我们说的7:55就是快到8点了,这个钟面就是快8点了。如果是8:55的话,那就是快9点了,这里到9点了吗?不是啊。差远了!”

  (嘿!真行!居然还能用这一招!)再看下面众人的反应,有的认真的点头,还拿起笔改了,有的还是无动于衷。)

  这时反方一号直盯着钟面不说话,好象在进行着一番思想斗争,而二号陈雷明,一个很稳重很执着的男孩还不肯认输,“我觉得还是我们对,因为老师说过,时针在7和8中间才是7点多,可这里已经到8了,所以应该是8点55分。”

  这时,正方一号顾维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忽然,她一个箭步冲到自己的座位上拿了自己的学具小闹钟然后又飞跑回来,大声喊道:“你们看着,我拨给你们看好了!”

  她用稚嫩的小手用力的转动后面的发条,把时间转到了7点“你们看,现在是7点对吧,我让分针转下去转下去就到7点半了,然后再转上来上来就到11这里了,现在就是7点55分了,再过5分才到8点。”

  这时,我激动地一一去看孩子们的表情,反方的小女孩在咬手指,嘴里在说“我看错了”,陈雷明涨红了脸难为情的看着我。再看下面,那群胜利者们比刚才多了一份骄傲,其他的人也心无城府得叫着:“7点55,7点55!”

  我颤抖着嗓子宣布:“今天的4个辩手都很精彩!辩论的结果是:7点55分的为胜!”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顾维和甜甜激动的拥抱在一起。

  ………

  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震撼。许多的话语和行动让我汗颜。从来不知道他们还有这样理智成熟的一面。一个响亮的声音在说:“相信学生!他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静下来反思,那天的行为从理论的角度说,是在延长学生自我调整过程。由此,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自我调整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应包含“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方面目标是有机结合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同时“知识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认识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难点,产生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站在**的立场去思考,以教师的传授代替学生的经历,缺了学生*得的过程,其结果一定是机械死板、缺乏生命活力的。本堂课经历了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原因、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钟面从7点到7点55分的动态过程从而正确揭示钟面显示时间的表面现象所隐藏的本质规律,学生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形成了主动的建构,真正内化了知识,才有了最后寻得真理的欢呼雀跃。体现了“过程”的价值。虽然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我相信学生内化了方法,就会顺利的辨认“1:55”、“2:55”等等诸如此类的时间了。

  二、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生生互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被大力推崇的今天,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方式,然而,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切磋、自学探究的过程。这是构建在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课中,教师把交流、讨论、质疑、论证的权利和空间毫不吝啬的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战线,齐心协力为驳倒对方而出谋划策,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这样的过程对正确的一方就是一个知识的巩固加深的过程;而对反方就是经历了一个解剖自己、对知识重新建构的体验。这种体验又是在学生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是同伴们亲切的、容易理解的,因此比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说服力。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也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石与石的碰撞,能产金色的火花”,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论,在争论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越辩越成功。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3

  二年级“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它是在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几时半的基础上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随着电子钟表的广泛使用,很多学生*时很少被父母赋予认钟的使命,对以前学过的有关钟面的知识有所忘记,因此对于认读钟面时刻,学生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为此,我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复*以往旧知的环节: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钟面上共有几个大格,并复*整时、几时半,在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后教学几时几分的认读。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复*整时和半时的时候,借助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新闻联播。后边练*读时间的时候也是结合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场景。

  在学*钟面上12个数字对应的分钟数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了数数方法的引导,5个5个的数,更快的方法是借助于5的乘法口诀。怎样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时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先出示了三个钟面,只显示了时针,把分针隐藏了,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让孩子们发现时针都是在4和我之间,为了便于观察把时针延长,发现都是4时多,到底是4时多多少了,让孩子们先估计,再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在探究前我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导致学生问题不明确,所以孩子探究的不够深入具体,很遗憾。

  当钟面时刻刚过几时或几时不到一点点时,先 想接*几时,是几时多还是几时不到,然后正确地读出分针所指的刻度……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的点评和补充,最后总结出读时间的方法: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这一节课是我们整个二年级的数学老师经过,课前最初的研讨,经历了两次试课的打磨,最后整合成的这么一节课,融入了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思考点,教学设计上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菁选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能感受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依据时间来做事情。但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我们教孩子学会从钟表看时间,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主要教孩子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

  我设立的目标是:

  1、教幼儿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并用数字标出时间。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鼓励孩子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小朋友。

  本活动的重点是:教幼儿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难点是:教幼儿准确地认识半点。由于孩子在大班有认识钟表的经历,孩子认识整点比较准确。在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孩子没有能掌握半点。于是我换了一下教学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第一次,我引导幼儿观察整点,让他们知道无论几点整,分针都对着十二,时针对着相应的数字。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时针和分针,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时针是长的,分针是短的。

  第二次我让幼儿观察半点,请幼儿注意半点的分针指着六,时针走在两个数字中间,两个数字以小的数字为几点。在小朋友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小朋友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点半,我就让幼儿学时针滴答走,让幼儿知道时针走过两数之间的小数,并没有走到大数。启发幼儿几点半,时针以小的数字为准。

  第三次,我让幼儿同时观察一个正点和半点,比如:8点和8点半,10点和10点半等,使幼儿通过比较,很好地掌握时间。

  本活动幼儿的学*兴趣浓,达到先前设立的教学目标。教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看时间,要节约时间,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

  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内容:

  《时钟》

  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惯。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3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分析不够深刻,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菁选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分析不够深刻,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

  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内容:

  《时钟》

  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惯。

中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3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能感受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依据时间来做事情。但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我们教孩子学会从钟表看时间,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主要教孩子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

  我设立的目标是:

  1、教幼儿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并用数字标出时间。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鼓励孩子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小朋友。

  本活动的重点是:教幼儿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难点是:教幼儿准确地认识半点。由于孩子在大班有认识钟表的经历,孩子认识整点比较准确。在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孩子没有能掌握半点。于是我换了一下教学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第一次,我引导幼儿观察整点,让他们知道无论几点整,分针都对着十二,时针对着相应的数字。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时针和分针,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时针是长的,分针是短的。

  第二次我让幼儿观察半点,请幼儿注意半点的分针指着六,时针走在两个数字中间,两个数字以小的数字为几点。在小朋友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小朋友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点半,我就让幼儿学时针滴答走,让幼儿知道时针走过两数之间的小数,并没有走到大数。启发幼儿几点半,时针以小的数字为准。

  第三次,我让幼儿同时观察一个正点和半点,比如:8点和8点半,10点和10点半等,使幼儿通过比较,很好地掌握时间。

  本活动幼儿的学*兴趣浓,达到先前设立的教学目标。教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看时间,要节约时间,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优选【十】篇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1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5分5分的认读时间,知道1时=60分。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值得我总结的地方,有成功也有不足。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设计的过程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铺垫。而后出示上课画面和8时15分的钟面,让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并就此引入课题。

  2。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功能。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3。探究怎么读、写时间。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8时05分写时为什么要用0点位。学生在讨论中说出“因为写8时要两个0”“5分的十位是0”,我觉得学生的见解真有独到之处。

  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对旧知识忘得干净,分不清时针和分针;二是上半节课想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到认读时间时,学生的智力已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分散,而我组织教学又乏术,导致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效果较差;三是在认读时间中,由于心态较急,对于认读方法没有详细小结和强化,而设计的练*梯度较大,没有循序渐进(认读9时25分后就跳到认读2时45分)。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4、从学生课后练*完成情况看,当出现几时45分、几时50分、几时55分时,学生对于时针的确定容易出错。这有什么好办法吗?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2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3

  《认识时间》这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学*的,进一步认识分和几时几分,并能够借助钟表模型掌握几时几分的正确读、写法。在教学中,我用音乐导入让学生感受时间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读出例题中的时间,老师质疑,像这样的时间你会读吗?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之后的学*中,一步一步的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钟面有更多的了解,认识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先一分一分的拨,在5分5分的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老师提问5大格是几分钟,10大格是几分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分和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认识了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时和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多媒体课件演示分针转一圈时针刚好走一大格的变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拨一拨、动一动形象生动地感受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在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或者走了几大格的时间就是几个5。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预想过高,学生在认读7:56、4:45、9:55……这样接*整时的时间时错误较多,不能灵活地运动时和分的知识认读时间。老师在练*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在认读几时几分时,先看时针指向的区域在数字几和几之间就是几时,在看分针指向数字几,就用几乘以5。在书写时间时,掌握普通计时法和电子计时法,注意8时5分的电子计时法书写格式,在分钟少于10分时,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中错误也比较多,书写时总是忘了写0。

  通过教学,我发现在授课中,学生在拨一拨的活动,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评价,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学*,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比较抽象难以掌握,老师课堂中对学生的松懈,使学生在练*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节省更多的时间启发学困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环境,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4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数学。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5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俗话说:“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本节课我采用了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在学生会认读几时几分以后,我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即巩固练*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参与学*的主动性更强了,热情更高了。

  整个教学过程我按照“发现生活问题――提炼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着愉悦,充满着成功的体验。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6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活动中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7

  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认识时间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本次的数学活动内容为认识了时钟上的整点与半点,知道了整点与半点时分针与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中,在设制目标时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整点与半点,并能准备地说出时间,我把活动的难点定为了让孩子知道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那么在活动开始时,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我在引题的时候引用了游戏“起床了,上学了”,让孩子在我出示的图片中说一说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几点钟,接下来我引出了时钟,让幼儿认一认时钟的结构,并且找一找钟面上整点与半点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有错误之处请幼儿帮助改正,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使幼儿又一次巩固认识了整点与半点,而且在游戏上学*幼儿的兴趣也很浓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要来引出今天活动的难点,让孩子掌握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所以在活动中,我出示了一个时钟,让幼儿通过实物来掌握所学的知识。首先我先让幼儿了解了在钟面上时针是哪一根,分针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钟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从而引出后面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得出结论,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时。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个别幼儿对于整点半点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学*过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之后,再来说一说整点半点,让孩子了解在半点时,分针走到数字6时,时针也是在走动的。也为下面幼儿的操作部分打下基础。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学*shizhong的兴趣浓厚。但是我觉得在活动结束之后也可以加上一个游戏活动来呼应前面部分,那么结束时用游戏活动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巩固本次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这样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报出的时间亲自动手拨动,也能更好的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8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9

  新一轮教材改革之后,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有了较大的调整,人教版第一册安排了认识正点半点,第二册继续学*了几时几分。抽象的时间概念给学生的学*带来很大的困扰。

  上完了第一课时认识几时5分之后,学生掌握得不尽理想。从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离整点缺5分或10分的钟面最难识别。总是要多看一个小时。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上课,我就一脸严肃。告知本节课的任务后,就打算开始题海战术了。

  我出示了一个钟面模型,拨到7:55,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用水彩笔记录在白纸上。尽管我苦口婆心提醒他们慎重,看清钟面再写。大部分孩子还是不假思索地举了起来。我一看。失望!全班47人,正确的不到20人。

  唉!怎么办?公布答案,然后再反反复复的让他们陈述先看时针超过几再说几点多了吗?有用吗?看看那些错误的孩子的表情,他们浑然不知自己错了,还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我忽然心念一转。何不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对!就来个正反两方辩论赛吧!看看这群小不点怎么强词夺理,自圆其说。

  我在黑板上贴了两张学生的答案纸7:55和8:55。“咱们来举手表决吧。同意7:55的小朋友举左手,同意8:55的小朋友举右手。”这时,孩子们兴奋的出手了。我特意关注了一下趋势:一向比较自信张扬的孩子在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了手;一些成绩中等*时不常发言的孩子环顾了一下四周才举起来,很明显他们在求得同伴的赞同;而那些*时老是出错的孩子呢,把目光集中到了班中最活跃的学生身上,*时他们总是随波逐流的一群,总相信别人多于相信自己。而今天他们犯难了,因为那些他们公认的尖子生们各持两派。所以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一片混乱之后,正反两方小辩手上台了。我客串主持,首先让反方先阐述观点。

  反方一号辩手是班中思维最活跃的女孩沈怡婷,伶牙俐齿,就是比较马大哈。她的发言振振有辞:我们早就知道看时间要先看时针走到哪里了,这里走到8就是8点到了,再看分针走到11就是55分了,连起来就是8:55分了!”

  下面好多学生听了点头,那些支持者们更是兴奋的鼓掌。正方辩手显得很激动,头摇的象拨浪鼓,连说不是这样的。我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开口了,“现在听听正方有什么理由吧!”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正方一号是班长顾维,*时说话很有权威:“不对的,现在8点还没到,你看时针是在8那里,可你要仔细看,其实它还没到8,要分针到12,它才会真的到8点,所以现在是7:55。你们说对吧?”

  (很有煽动色彩。可今天的话有点虚,下面的学生不以为然。关键时刻还真不卖她的帐)

  正方二号甜甜急了,拉开顾维,上前一步,指着钟面说:“喏,你们看,我们说的7:55就是快到8点了,这个钟面就是快8点了。如果是8:55的话,那就是快9点了,这里到9点了吗?不是啊。差远了!”

  (嘿!真行!居然还能用这一招!)再看下面众人的反应,有的认真的点头,还拿起笔改了,有的还是无动于衷。)

  这时反方一号直盯着钟面不说话,好象在进行着一番思想斗争,而二号陈雷明,一个很稳重很执着的男孩还不肯认输,“我觉得还是我们对,因为老师说过,时针在7和8中间才是7点多,可这里已经到8了,所以应该是8点55分。”

  这时,正方一号顾维在一旁急得直跺脚,忽然,她一个箭步冲到自己的座位上拿了自己的学具小闹钟然后又飞跑回来,大声喊道:“你们看着,我拨给你们看好了!”

  她用稚嫩的小手用力的转动后面的发条,把时间转到了7点“你们看,现在是7点对吧,我让分针转下去转下去就到7点半了,然后再转上来上来就到11这里了,现在就是7点55分了,再过5分才到8点。”

  这时,我激动地一一去看孩子们的表情,反方的小女孩在咬手指,嘴里在说“我看错了”,陈雷明涨红了脸难为情的看着我。再看下面,那群胜利者们比刚才多了一份骄傲,其他的人也心无城府得叫着:“7点55,7点55!”

  我颤抖着嗓子宣布:“今天的4个辩手都很精彩!辩论的结果是:7点55分的为胜!”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顾维和甜甜激动的拥抱在一起。

  ………

  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震撼。许多的话语和行动让我汗颜。从来不知道他们还有这样理智成熟的一面。一个响亮的声音在说:“相信学生!他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静下来反思,那天的行为从理论的角度说,是在延长学生自我调整过程。由此,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自我调整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应包含“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方面目标是有机结合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同时“知识技能”的学*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认识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难点,产生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站在**的立场去思考,以教师的传授代替学生的经历,缺了学生*得的过程,其结果一定是机械死板、缺乏生命活力的。本堂课经历了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原因、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钟面从7点到7点55分的动态过程从而正确揭示钟面显示时间的表面现象所隐藏的本质规律,学生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形成了主动的建构,真正内化了知识,才有了最后寻得真理的欢呼雀跃。体现了“过程”的价值。虽然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我相信学生内化了方法,就会顺利的辨认“1:55”、“2:55”等等诸如此类的时间了。

  二、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生生互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被大力推崇的今天,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方式,然而,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切磋、自学探究的过程。这是构建在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课中,教师把交流、讨论、质疑、论证的权利和空间毫不吝啬的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战线,齐心协力为驳倒对方而出谋划策,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这样的过程对正确的一方就是一个知识的巩固加深的过程;而对反方就是经历了一个解剖自己、对知识重新建构的体验。这种体验又是在学生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是同伴们亲切的、容易理解的,因此比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说服力。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也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石与石的碰撞,能产金色的火花”,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论,在争论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越辩越成功。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10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今天齐老师的以猜谜的方式引出时钟,再根据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齐老师制作了一个非常适合低段学生的课件,,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颜色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这样会较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注意倾听学生谈话,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认识35分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较简便的方法,学生发现了时针指向6是30分,那么指到7就是35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时,齐老师充分给学生说的权利,几乎每个时间出来后都请学生说说看是怎么看出来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说说时间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他们的印象。学生的课堂上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特色,从小朋友出色的.表达能力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在*时的课堂教学上是很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

  课堂中我觉得较为遗憾的是在教学时,教师的课件上有很多时钟的时针指向是不准确的,虽说一年级的学生看不出来也不懂, 但是数学的严谨性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应该更细致一点。在教学9时55分,学生已经能够判断出分针指着11是55分了,是不是应该重点去解决时针的具体问题呢?

  这里我也有一个思考,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一堂齐老师的课了,所以知道其实这一堂课很多练*是没有完成的。之前的那堂课,齐老师留给学生说的时间并不多,也是因为学生很多表达上有困难老师就帮助说了,后来留下的练*时间是增大了,但基础知识好想落实的不太到位。这一次,齐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表达,知识落实的扎实了点,但是练*巩固就缺少了一些。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怎么样处理好呢?是完成课的完整性还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讲到哪算哪里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