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2、3、5倍数的特征我设计的是一节课,但上完这节课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时间用到2、5倍数上的较多。以至于对3的倍数特征探究不到位。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伊始,我设计了抢“30”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找到3的倍数,但我发现这个游戏没让学生部明白要求没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意义不到。数学学*过程中应该是观察、发现、验证、结论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首先让学生独圈出写出100以内2、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的.特征,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太过于复杂零碎。以至于用的时间过多。比如说2、5倍数与其他数位的关系,着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觉得我们班小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说学生的之一能力倾听能等等还需进一步训练。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阶段我复*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就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与拓展。这样的探究学*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在最后的拓展练*上,由于自己事先练*下水没有做足,所以误导了学生。题目如下:“从3、0、4、5这四个数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学生问要写几个时,我回答如果数量很多至少写3个。呵呵,其实此题不需要如此考虑,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有限。

  希望以后自己的教学会更扎实起来。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3的倍数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我是从教学环节维度进行观课的,本节课有五个环节包括:一、复*旧知,直接导入。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三、总结提升,共同验证。四、运用结论,巩固训练。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合理。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赵老师先复*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为这节课的学*打下了基础。赵老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二、亲身经历,探索规律。

  本节课教师努力尝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继续利用小棒摆一摆,进而发现不止是3根、6根小棒能摆出3的倍数,9根也能“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将“动手摆小棒”升级为“脑中拨计数器”,将“直观性思维”升华为“理性思维”,通过小组交流、集体验证,学生的探索发现离“3的倍数的特征”只有咫尺之遥。整节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三、精心选题,巩固新知。

  *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3道练*题。在巩固练*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题,教师努力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志趣。

  四、回顾梳理,举一反。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注意“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历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4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一、猜想

  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二、验证:

  先让学生在百数图中找找看,显然像13、16、19等等的数不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三、探究: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百数图中找出3的倍数的数,如果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15→5118→8124→4227→72

  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5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学*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虽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采用了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本课主要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用的是复*导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一下

  2、5的倍数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呢?接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卡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起来,然后观察小组讨论汇报。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像

  2、5的倍数特征一样,看一个数的末尾了,引导学生是不是要看这个数其它的数位上的数呢?学生发现也不是很难。教材中有提示,学生回家预*后也会清楚叙述出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刚开始我们先采用课本上百数表来研究,结果在一个班实践后认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数太多,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的这些数时,并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结果,很多同学找了与本节课毫无关系的东西,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又讨论是不是找一些数代表百数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并观察这些数,这些数的个位分别从0到9都有,让学生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跟数的个位没有关系,然后从中又把像45和54,75和57,123和321等特殊的数单独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规律。结果我又重新上了这节课,效果比上节课要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练*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最佳的效果。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6

  《3的倍数特征》进行了两次教学授课,第一次是新授,第二次是录课重复授课。下面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进行如下反思:第一次上课,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提前给学生编号,根据编号做游戏。由于每个学生的编号不一样,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游戏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设置游戏的目的是复*2或5倍数的特征,同时,对3的倍数特征的学*产生求知欲。接下来是采用提出猜想,举出个例否定猜想来过渡。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依据2或5的倍数特征的思想已经行不通了,从而开始新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借助“百数表”,让学生独立地圈出3的倍数,圈完后互相交流3的倍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再次否定了之前的思维定式。由于个位上没有特点,所以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学生能想到横着观察、竖着观察,但对于斜着观察不能很好的发现,所以本节课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思考困境,引导学生从斜着观察的角度思考探索。当学生斜着观察时能发现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加1,适时提出“什么是没有变的?”问题一提出,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没有变!顺其自然的知道了3的倍数具有这样规律。经过研究每一斜行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不变,都是3的倍数。知道了这个规律后,下面开始延伸这个规律。一方面:验证百数表内其他不是3的倍数是否具有这个规律?另一方面:比100大的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等是否具有这个规律?通过两方面的验证,再次强调了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这时3的倍数特征已经归结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通过练*巩固加强,练*的设计是三道题,这三道题设计为不同的层次,第一题是基础题,第二题是拔高题,第三题是解决问题。通过做题发现学生本节课掌握得不错。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延伸,通过出示课本第13页“你知道吗?”,让学生明白为什么2或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就可以了,而3的倍数特征需要看所有数位。从而达到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最终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较好的达成。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上的过渡应该更加的自然。另外,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多关注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指导。基于第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第二次的授课即录课。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了过本节课,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已经是旧知识。要把旧知识重新来讲,如果照搬之前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如何更改,这给我提出来一个新的问题。为此,这节课我做了适当的调整。本节课我更多关注的是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其中体现在:

  1、学生在举例验证猜想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反例的作用,如果有一个反例的存在,就说明猜想的结论是错误的。

  2、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对于100以内3的倍数,应如何着手验证,怎么选取数来验证,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研究规律的时候,优先选择数比较多的这一组,让学生明白如果有规律更容易探索和发现。

  3、在拓展规律的时候,采用举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规律的普遍存在,让学生体会规律的适用范围。

  4、在做练*的时候,第2小题,关注学生思考问题是否全面,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5、练*的第3小题,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通过让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之后,再思考。这一道题学生展示了多种的做题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本节课中的不足,练*中第3题学生的做法没有完全的在黑板上板书,另外,本节课中学生会超前说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得教师略显失措,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备学生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自己的不足。我将更深入地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设计出学生更能接受和喜欢的课。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阅读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1)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采用书本上画圈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依次写出100以内2的倍数,并且要求学生思考:怎样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听节约的,密密麻麻地写了几行,只有3位同学每行写10个,而且上下依次对齐。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一些同学说出了无关紧要的,我又提示学生观察个位上的数,发现都是0、2、4、6、8,于是就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对于5的倍数的特征,就简单了许多,在刚才这些2的倍数中留下5的倍数,然后在补充各位是5的数,从而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得出规律。

  整堂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想想做做”没有来得及在课上全部完成,课后想了以下,写100以内2和5的倍数应该让学生在预*的时候就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新授的时间,就能即使得到巩固练*了。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中所提出的“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数*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节目交谊舞、圆圈舞叠罗汉舞选人数,学生发现人数必须是2、5、3的倍数,激发探究欲望。再结合导学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5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或5,从而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型,数的倍数的特征首先应看个位。通过验证,发现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另外,本节里,总结出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身也是一个数学模型。学生利用模型,认识奇数偶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其实,每堂数学课均可以形成一个核心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师生进行探究的结果,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阶段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构建出的数学认知结构。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建模是建立一个什么数学模型。课堂上构建出一个简洁、清晰、应用性强的数学模型,会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作为一线教师,理清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研究好每堂课中所应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的设计好整个建模过程,让学生真切的体验数学的魅力。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这堂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孩子经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总结及概括能力,初步体会“不完全推理”的一般方法。在课前独立研究前,我首先布置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在百数图中独立的找出100以内2和5的所有倍数。这样孩子很自然的想到“找几个2的倍数来看看”,孩子就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百数图上找2的倍数,找到这些数之后,也会自发地去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征,而不会像牵线的木偶任我们摆布。在预*作业中我还布置了另两个问题:自学书本,弄清偶数和奇数的含义;思考能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课始,我问学生,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将会研究什么问题吗?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两个班中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研究偶数和奇数”,有同学在位置上窃笑,我没有立即否定,接着问,那你知道什么叫偶数和奇数吗?(我的本意是在让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再顺势而导,偶数和奇数都是与哪个数有关,哪我们这节课只是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吗?让他自己发现回答的不全面)可没想到的是又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2 的倍数是偶数,5的倍数是奇数。既然学生的预*效果如此不理想,我决定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跳出“学程导航”的模式,重新用老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再一次经历探索的过程。但是从课堂的练*看,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于是我就有些困惑,究竟是我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还是在预*作业的布置中语言的交代上不够清楚呢?我们虽然主张“先学后教”,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提倡整体预*。但我还是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还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而一味盲目地让孩子独立研究,而老师又不在旁边加以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而在认知形成的初始阶段,一旦在认识上有偏差产生错误的结论,再想反它纠正过来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现在强调课前预*我并不反对,毕竟学*目标的指向性更明确了,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方法肯定会得到提高,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上有些弱化,另外,缺少了在具体的情景下学*,总觉得知识的*得过于直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数学预*应因学*内容而宜,因年级而宜。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2)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1、找准知识冲突激发探索愿望。

  找准备知识中冲纷激发探索,在第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复*2.5的倍数特征并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而后我们“谁来猜测一下3的倍数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由于学生刚刚复*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激发学*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找准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而我从孩子们的学号为入重点,让孩子们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是3的倍数,并再次探究3的倍数特征,并且发现3的倍数和数字排列顺序的有关系。但和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有关。使之所探究的问题是渐渐完整而清晰,而后我又组织孩子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究和验证,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法,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3、课后反思使之完美。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点选了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老练*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判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氛围好,课堂不是同步,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采用书本上画圈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依次写出100以内2的倍数,并且要求学生思考:怎样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听节约的,密密麻麻地写了几行,只有3位同学每行写10个,而且上下依次对齐。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一些同学说出了无关紧要的,我又提示学生观察个位上的数,发现都是0、2、4、6、8,于是就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对于5的倍数的特征,就简单了许多,在刚才这些2的倍数中留下5的倍数,然后在补充各位是5的数,从而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得出规律。

  整堂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想想做做”没有来得及在课上全部完成,课后想了以下,写100以内2和5的倍数应该让学生在预*的时候就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新授的时间,就能即使得到巩固练*了。

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

  这一周我和学生一起学*了《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中,体验了探索的成功乐趣,也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对学*3的倍数打下了基础。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的课,但我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力争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也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倍数的特征。这还有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巩固中改变。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方法,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的。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3)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菁华3篇)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学生在已经学*“2,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学*3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我紧紧抓住猜想→观察→举证→归纳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学*过程。

  基于以上想法,本课设计以下两个大环节:

  探究深化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

  这个部分,我为学生提供了四个探究*台:

  (1)猜想

  复*:2和5的倍数特征。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2)观察

  在百数表中找出所有3的倍数,通过观察否定猜想。

  借助计数器,在百数表中任意选一个3的倍数,用计数器将它拨出来,并记录下拨这个数用了几颗数珠。再观察记录表,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很快能发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困难时,借助计数器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直观地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使得所学新知更贴*学生的“最*发展区”。

  如果给你3颗数珠,那你猜一猜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以内的数会是3的倍数吗?给出4颗、5颗…….,自己拨一拨,发现了什么?

  经过研究,学生发现100以内是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而不是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不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100以内的数,如果在计数器上拨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举证

  我们之前的研究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吗?学生马上会提出研究比100更大的数。

  小组合作:随意想出多个大于100的数,先用计算器算一下,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用计数器拨一拨看有什么发现?

  经过合作探讨,交流汇报,学生发现在这些较大的数当中,之前的研究结论依然适用。

  所研究的对象范围越广,代表性越强,研究结论就越可靠。本环节通过“更大的数”和“随意想”两方面,让研究对象范围更广,培养了学生缜密思考的意识和*惯。

  (4)归纳

  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数,不做除法,你怎样快速地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呢?咦!我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用计数器也判断对了,还很快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会说所用数珠的颗数其实就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这种稍复杂的表述方式,由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归纳得出,突出了学生探究学*的自主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深化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从0到9的十张卡片,在游戏中解决以下问题:

  (1)你能任意选3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吗?用你选的这3张卡片,还能摆出不同的3的倍数吗?一共能摆出几个?

  (2)随意抽取3张卡片,在它的基础上加卡片,使摆出的数还是3的倍数。如果加一张怎样加?加两张呢?三张?……你最多能用到几张?

  (3)当十张卡片全部用上时,我们就得到了比较大的3的倍数,你能快速去掉一些卡片,让这个数依然是3的倍数吗?

  如果要去掉一张卡片,你怎么做?如果要去掉两张?三张?……

  刚才的练*有没有给你什么启发?

  用你们的方法判断下面的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96969336,1827457874。

  判断数位多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运用常规方法比较麻烦。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这一系列的卡片游戏,学生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地摸索出解题的捷径,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拓展。

  各位老师,刚才我描述的这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不但为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积淀了基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逐步领悟到猜想、观察、举证、归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谢谢!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3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3的倍数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再观察,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三、练一练:

  第2题:

  让学生准备几张卡片:3、0、4、5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2)30、54(3)30、45(4)30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运用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去研究9的倍数。让学生经历涂、画、想等过程,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中。先独立思考,想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二: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三: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4)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菁华6篇)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身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微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想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人手一张。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同学利用p18的表。在同学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交流,并出现同学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论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测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假如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同学先自身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2

  设计说明

  1.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动力源泉。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兴趣,形成最佳的学*心理状态,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说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以此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学*的方法。

  本设计在教学3的倍数时,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初步的猜想。再由猜想与验证的不一致,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接着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记录表

  学生准备 百数表 计数器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用5,6,7组成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使这个数是2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

  师:能组成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需观察这个数的个位即可。那么你们能通过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新知。

  探究新知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即可,那么你们能猜出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吗?

  (学生可能会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大家同意他的猜想吗?他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百数表。

  师:在百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3的倍数个位上是哪些数?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想正确吗?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

  2.观察百数表中圈出的3的倍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学生找不到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斜着看,先看第一斜行的3,12,21。

  学生分组讨论这3个数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第一斜行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相加,和是3。

  (3)第二斜行是否也有这一特征呢?第三斜行呢?第四斜行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第一斜行开始思考3的倍数的特征,能使教学难点化整为零,易于逐个突破。

  3.操作验证。

  (1)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几个3的倍数:12,42,45,75,87,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拨出3的倍数,并填写记录表。

  总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思考:观察这些3的倍数,它们十位与个位上的数的和与3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理解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探究的条理性,培养严谨的学*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4、比一比。请学生任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

  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就来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

  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认识。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探索: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问题启发:

  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

  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验证结论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现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1)尝试验证。(生写数,然后判断、交流、得出结论。)

  (2)集体交流。

  教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一个更大的数。4870599,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5、巩固提高。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进一步学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组数:5、6、14、18、25、27、36、41、90,问学生:谁能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数,估计学生通过口算很快就能判断出来)

  教师再写出几个数:1540、2856、3075,再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教师说:我能很快地说出这几个数当中,2856和3075都是3的倍数。

  谈话:你们会想这是老师预先算好的。你们可以考考老师,不管你报一个什么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来,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报数,教师很快地回答,并把是3的倍数的数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谈话:你们一定在想:老师你有什么窍门吗?有啊!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

  1.先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2.根据学生猜测的结果,讨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吗?

  3.当学生得出3的倍数与个位上的数没有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里用计数器拨几个3的倍数,看每次用了几颗算珠?

  如:84、51、27、90、123、2856、3075,它们用的算珠颗数分别是:8+4—12;5+1—6;2+7—9;9+0—9;1+2+3—6;2+8+5+6—21;3+O+7+5—15。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用的算珠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5.提问:这些数所用算珠的颗数跟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6.进一步验证。

  (1)同桌之间互相报数,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

  (2)用1、2、6可以写成126,还可以组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数上的数的和有关系。

  7.试一试: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

  在小组里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归纳: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运用结论。巩固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提问:你是怎么判断出67不是3的倍数,84是3的倍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每一题有没有余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谈话:在没有余数的算式下边画横线,看谁做得快。指名报结果,共同评议。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交流: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填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涂完后,指名回答: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组数,并把组成的数记下来。

  指名报答案,全班学生评议。

  6.补充题。

  提问:你今年几岁?再过几年你的岁数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3、通过归纳、类比猜测等学*数学的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又会有什么特征呢?(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出示1~100数字表格

  2、找出3的倍数,并做出记号

  3、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生认为没有什么规律,师再引导观察)

  ⑴任意选择几个3的倍数。如42、87、93。

  ⑵板书在黑板上

  ⑶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24、78、39。

  ⑷判断这三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⑸想一想:交换数位前后的两个数中什么不变?(给足充分的讨论时间)生得到:交换前后两个数字的和不变。

  ⑹引导提问:3的倍数的特征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关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⑺分析、猜测。生从这几个数字的和,可以看出它们又刚好是3的倍数(6、15、12)

  ⑻验证、归纳

  ①让生随意再找几个3的倍数,利用同样方法,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进行验证。

  ②发现规律,进行归纳

  ⑼尝试检验:

  ①出示84、92、102、315。

  ②利用规律进行检验。

  ③小结:这个规律对三位数一样成立。

  三、巩固练*

  第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把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正好是3的倍数。

  五、课后反思:

  略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6

  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三的第3~6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3×5=15 3×6=18

  3×7=21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

  143545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作业设计】

  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数学, 教师, 能力。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5)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1

  心理学原理表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学*的兴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巩固练*:

  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学生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一下子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时我接着说:“我们来一场老师、学生打擂台怎么样?看谁说的3的倍数的数最多,我们看谁能考倒老师。”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出题来考老师。

  生:42

  师:111

  生:78

  师:57

  生:81

  师:20xx

  生:6891

  …………

  这时师故意出错:369041

  学生马上发现了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师问:“你能不能改一改其中的某个数字使它成为3的倍数。”

  生:“可以将1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8。”

  生:“可以将4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8”

  学生回答完后,我及时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改其中的3、6、9和0呢?”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因为0、6、3、9每一个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改4和1这两个数就行了。”这时我及时指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用筛选法来判断,在各数位的数字中先筛去3的倍数或和为3的倍数的数字,若余下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原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这时我逐渐地出示下列这组数要求学生马上判断是否3的倍数。

  56

  561

  5617

  56178

  561784

  5617849

  …………

  这个巩固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起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学*、主动探索,带来了内心的满足感。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我先复*了2、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进行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到自主学*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学生的学*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最大的缺憾之处,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而练*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3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与2、5倍数的特征难度上有不同,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从表面去判断,因而我特设以下环节突破重难点预*题。

  1、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先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以上的3的倍数进行思考:

  (1)、3的倍数与它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

  (2)、 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

  新课时让学生从上面的`练*中去发现了什么,从而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然后再让每个同学任意写一个3的倍数,再看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和思路。

  经过以上这些活动后学生都能对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进行简单的判断。特别是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判断大多数的学生能先求出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再进行判断,效果很好。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4

  今天我教学了3的倍数的特征,我首先复*2、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我出示了几个不同的四位数,问生: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些是3的倍数?想知道有什么窍门吗?这们引入课题很顺当,学生也很有兴趣。下面,我先让学生写出50以内3的倍数,再观察: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一时很难发现,仍从个位上的'数去观察,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当时我心里有点担心怎么看不来呢?,我启发学生再看看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通过交流后,在部分学生马上发现把每个数的数字加起来的和除以3都是正好除的,我让学生用这个发现对书上第76页的表格100以内的数进行验证一下,学生验证后我又让学生从100以外的数来验证。从而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再通过用1、2、6可以写成哪些三位数?这些三位数是3的倍数吗?由此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一步明白3的倍数跟数字的位置没有关系,只跟各位上数的和有关系。这样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思考时就不会漏写了。最后,通过后面的练*,我觉得在教学某些知识时,最好老师不要轻易下结论,只有让他们自己在反复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5

  《3 的倍数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我是从教学环节维度进行观课的,本节课有五个环节包括:一、复*旧知,直接导入。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三、总结提升,共同验证。四、运用结论,巩固训练。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合理。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赵老师先复*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为这节课的学*打下了基础。赵老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二、亲身经历,探索规律。

  本节课教师努力尝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继续利用小棒摆一摆,进而发现不止是3根、6根小棒能摆出3的倍数,9根也能“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将“动手摆小棒”升级为“脑中拨计数器”,将“直观性思维”升华为“理性思维”,通过小组交流、集体验证,学生的探索发现离“3的倍数的特征”只有咫尺之遥。整节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三、精心选题,巩固新知。

  *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3道练*题。在巩固练*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题,教师努力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志趣。

  四、回顾梳理,举一反。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注意“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历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菁华6篇)(扩展6)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汇总5篇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1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了倍数,谁能说几个2的倍数?(只要是对,学生们随便说)谁能说几个5的倍数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我安排了“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的练*,以及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这些练*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看了“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

  2、5的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既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下功夫较多,由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方法。再到5的倍数特征时,何不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让学生通过做课本上的*题总结结论,而是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的学号,谁是2的倍数,谁是5的倍数,然后自然的追问一句:“为什么有的同学举了两次手?”全体学生幡然醒悟,原来这几个同学的学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我感觉这一个环节的设计非常自然,贴*学生实际。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

  当时我是这样引导的:2的倍数有哪些?学生说:有2、4、6、8、10都是双数,有无数个?我接着问:既然有无数个,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不能全部找出来,接着我又问:5的倍数能不能全找出来。学生说:也不能全找出来。“既然它们的倍数都找不全哪怎么去研究?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接着就有学生说:可以选择一个范围来研究。

  这样学生就有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当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自然数中都使用?还需要验证。在这样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特征,通过共同的验证,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4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采用书本上画圈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依次写出100以内2的倍数,并且要求学生思考:怎样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听节约的,密密麻麻地写了几行,只有3位同学每行写10个,而且上下依次对齐。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一些同学说出了无关紧要的,我又提示学生观察个位上的数,发现都是0、2、4、6、8,于是就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对于5的倍数的特征,就简单了许多,在刚才这些2的倍数中留下5的倍数,然后在补充各位是5的数,从而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得出规律。

  整堂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想想做做”没有来得及在课上全部完成,课后想了以下,写100以内2和5的倍数应该让学生在预*的时候就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新授的时间,就能即使得到巩固练*了。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5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接着我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