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我从事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要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如,20xx年3月,我爱人犯了重病在区医院治疗,用了十三万多元。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们知道后,纷纷以电话、短信、来人看望等形式慰问。同时,全校师生还为我爱人捐款将*上万元。特别是已毕业的学生,他们有的在读高中,有的在上大学,有的出来工作已十多年,他们得知这一情况后,自发组织捐款送到我家中。这一幕幕,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让我得到巨大的安慰。因为他们懂得了做人——尊师!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就能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30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他们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刚刚接触,没啥经验。鉴于这些现象,我除了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外,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一、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认识存在误区。

  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学*主动性不够强,学*效率不高。这从学生的作业、上课回答问题、课堂抽测、月考、期中试卷作答上都有所体现。最大的误区就是认思想品德课和小学思想品德课一样,可有可无,考前读读背背就能考高分,*时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再就是认为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打开书就能抄上答案,没必要记忆基础知识,只要在书上画画重点,考场上翻翻书就行了。因此*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敷衍了事,对于老师所讲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也不以为然

  二、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不透彻。

  很多学生*时学*也很认真、用功,所布置的识记任务也能如期完成,作业也做得很认真,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一到考试成绩总是很不理想,老师和家长着急,学生自己也很苦闷,甚至对学好思想品德课丧失了信心。其实,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单靠识记课本知识,简单地照抄照搬答案,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灵活,开放性很强,答案多元化,不唯一,单纯的知识考查题目越来越少,就算是选择题也是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依据教材知识结构来命题的,单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也很难得分,更别说“辨析题”“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题”了。只是“题目在书外(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背景材料设问)答案在书内(答案来自教材中的观点)如果对教材知识结构不熟悉,对课本知识理解不透彻,对重要观点不会活学活用,答题就会不得要领,很难把一些简单的题目解答出来。

  三、学生不会审题,审题不清。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对所做题目的要求不认真阅读,或者靠想当然,就匆匆落笔,草草答卷,往往造成答案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比如在做选择题中,学生总是*惯于正向思维,当遇到让选择错误选项时,只要看到一个正确的选项就入选了;题目要 求回答“怎么去做”?而学生却会答成“为什么要去做”?

  四、学生不会分析思考,解题能力差。

  现在的思想品德课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更加注重对理论联系

  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出题人多从社会热点问题和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或教训出发来命题。学生抓不住解决各种题型的方法,遇到老师课上没有讲过的新的时事、案例等问题时就傻眼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会把社会热点与教材观点、原理联系在起来作答,而是自己信口开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题论题,答案缺少组织性,缺乏条理性,不分要点,不分主次,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自然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一学期来,我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勤学上进,为搞好政治教研教学工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虚心学*,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提高专业理论水*。*时注重再学*,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同时辅助差生。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这些手段展示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就会一目了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要点。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系统。每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按我掌握的观点,我懂得的道理,我还存在的疑问的思路进行总结,达到知行的统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惯,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获得了明显的学*效果。

  6、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所带班级多,再加上学科的局限性,致使与学生交流不多,认识学生有限,对学生关注不够,影响了师生关系。

  2、作业单一,本学期我在培养学生自学、复*结方面能力增强了,但却忽视了学生专业术语和答题技巧方面的训练。

  3、在作业批改方面,我在大面积鼓励学生的同时,对特优生的培养忽视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在学*中、作业中暴露的问题。

  4、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总是以教学任务重为借口,逃避研究,也没有深入进行分析,更不要说形成文字了,因而教研力度不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将教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搞教研,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以教研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教研。

  2、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交流形式多样化,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师生关系和谐,人人乐学、爱学。

  3、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惯。

  4、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前准备得越细,课堂教学就越自如,学生就越容易学懂,课堂效率就越高。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有法,但无定法。努力学*,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教会学生如何学*,把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坚持不懈地去摸索和总结,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一、教师适时改变角色,建立民主、*等的师生关系,让德育像春雨般进入孩子们的心田 基础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强**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和*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两对关系:学与教、师与生。我认为学与教强调后面隐藏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用教师的“爱“来培养学生的“爱”;要用教师的“情”激发学生的“情”;要用教师的“会”来发展学生的“会”;要用教师的“活”来引导学生的“活”。在教学《春季保健》一课时,教师及时改变角色,扮演身体不舒服的状态,并说“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这几天嘴唇干燥起火。”等等。引发学生讨论:“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注意些什么?大家能给我点建议吗?”由于角色的转变,不仅使师生自然融合进行*等对话,还为生生对话搭建舞台。在师生、生生*等的对话中,调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体悟到春季怎样保健?怎样关心别人和照顾自己?由此,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把学*变成一个“共同体”,把教室变成一个“学*场”,把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园”,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有态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惯的养成,有道德的浸润。

  二、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在《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课程形态,或者说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一种整合课程的形态。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此,我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经常结合学*内容,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儿童获取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的体验和经验、知识。如《*安回家》一课,进行“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让学生用手势指挥交通,并向大家介绍交通知识。在这一课中,由于我们的孩子在农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挥交通的场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车辆停止、车辆通行、左转弯的指挥动作,让每名学生学*指挥动作,人人争做“文明小交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借此,我发问:“在我们*时生活中,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要右侧通行。”“那么如果在市里看见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说:“走人行横道。”我又做了补充,揭示一个小常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可以通行但请注意安全。然后再请学生说一说在今后上学的路上,大家应该怎么做?学生各抒已见:遵守交通规则、右侧通行、不并排走、在路上不打闹,等等。最后布置了课后延伸,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监督,一个月评选出三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标兵”。这一活动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及时纠正其他学生的错误。我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把书本上的一些抽象的道理和知识变得越来越具体、生动,使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断加深。

  三、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年级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你》这一主题活动,安排了《我的小伙伴》《我眼中的教师》《我眼中的家长》三部分内容,目的让学生了解同学的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了解老师、父母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情况,能用自己的方式爱老师,爱父母,主动为老师和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为,我这样设计了《我的爸爸妈妈》一课:首先是激情导人,让学生欣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再谈一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介绍收集的资料,说说父母一天的工作,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小朋友就会想到父母早起做饭、*时洗衣服、辅导自己学*等等,进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我还让学生带来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让孩子们回忆一下生活中父母的感人事例,然后说一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丁然小朋友说:他一次生病了,妈妈背着他去诊所看病,从妈妈的背上他就下定决心,努力学*,长大报答父母;于东治小朋友说:一天下雨,雨很大,他没有带雨伞,爸爸顶雨来接他,他看见爸爸的裤子都湿了,他哭了,爸爸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一定要好好学*,报答父母,等等。

  最后让每位学生回忆自己父母在家里经常做的事情,以彩笔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全班展示作品进行交流,课后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父母。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懂得了关心父母。据课后调查,有95%以上的学生在家里能够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自20年至今,我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有5个年头了。反思过去的五年,良多感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资料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到达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我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当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本事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给自我“充电”才能使自我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所以,仅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可是,应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我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理解。有学生对我说过:“教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一样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敢于反思。教师不仅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应对和改善自我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本事,这就要求教师进取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我本节课思考几分钟,甚至写上那么几句,并坚持一周一次认真反思,构成反思集。仅有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我,本节课学生反映情景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教师,您以后能把课堂资料讲得更生动些吗?”原先我上课时,备课的资料较为简略,所找案例较少,关键在于我准备不够充分。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我,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我还是能够的。

  3.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一样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我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忙我改正,同时,我本人也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我的不足。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上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明白是谁,但我说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要紧,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我话刚说完不到半分钟,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欣慰,不是因为明白了哪一个学生犯错,而是我觉得自我没去一个个查,导致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却能让学生认识自我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我的错误。

  4.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应当的,但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有的教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我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活动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我做法欠妥当,也不敢应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所以刻中考思想品德科是开卷考试,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明白我一般情景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资料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

  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教师要坚持乐观心态、豁达的胸怀。仅有教师的简便欢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教师乐于理解教育,才能感染学生欢乐情愫。当然,教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坚持欢乐的心态好难,可有的教师却把情绪带进课堂,加之于学生,细想那是多么的不应当。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应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我的情绪,坚持好心境,把微笑带给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就应有豁达的胸怀,包容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且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教室里闹哄哄的,几分钟都难以安静下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一会儿就安静了。这时有个学生就说,教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我又在自我的本子上划了几笔。总之,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所以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对我满意度打的分,还是挺高的。

  二、认真对待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善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一样教学资料,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到达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所以,每学完一节资料,只要是与学生活学*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我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对中学的学*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新天地”的资料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情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忙学生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结合社会实践,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访问自我的父母或长辈,听听当年他们上学之艰难。让他们感受以前农村学生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激发学生对学*的求知欲。

  仅有不断的反思,才有更多的收获;仅有不断的总结,才会使自我不断提高。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仅有做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师,才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欢乐教师就是教育教学的欢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欢乐。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倡导的,对此,我深知自我做得远远不够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我的业务素质和水*。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接*十年。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我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进取调动学生的学*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有重点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到达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

  1、深刻把握教材,依据课本设计问题;

  2、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本事;

  3、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课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课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我做到了:

  1、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

  2、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学*、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资料,深刻领会课本,读懂课本;

  3、及时供给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理解,将课本纳入心中;

  4、展示必须数量、质量上乘的练*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我,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本事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一样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一样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课;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一样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本事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工作,建立学*备忘录,全程监控,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学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教学设计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内容上正确理解和把握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相关教育资源。所选课例都是贴*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这些材料,具有说服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贯彻了“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的原则,以社会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坚持了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实现了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设计问题时,呈现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充分发挥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整个课堂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从教学效果来看:体现出了尊重学生个性,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本学期以来我班实施了小组合作学*,效果不错。小组合作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学*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以发挥,个性都得以张扬。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形式。

  然而,我们又不难发现,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有些小组合作学*课,当教师布置了任务后,学生几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地开始了讨论研究。乍一看起来课堂上气氛非常热闹、学生非常活跃,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参与。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一部分学生说的、做的都与老师的要求无关并且没有切切实实的功效。而讨论后真正进行交流的又仅仅是班级的几个“好”学生,大多数学生还在那里静静旁观。频繁的讨论让小组合作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使学科化学*淡化,另外我们又遗憾地发现,当小组合作学*出现问题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未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反而成了一个旁观者,没有参与其中,导致小组合作学*出现混乱现象,处于无序状态。

  针对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一现象,我校思品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采用小组合作学*要选好时机。

  有的教师往往不考虑必要与否,动不动就采用小组讨论,且讨论的内容不讲层次,使学生没有独立学*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却实如一盘散沙。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究竟在什么场合下采用小组合作学*,要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所涉及问题的性质等诸多因素而定。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面对疑难,我们就会发现,中上等程度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等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也就会渐渐明朗开来。这样就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的好时机。这时,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意见由不统一走向统一,或者走向多元并存,这不仅是一个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小组合作、多方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疑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比如: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中的苦与乐》这一课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学*苦大于乐”和“学*乐大于苦”这两种不同意见,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讨论和辩论。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学*是苦乐组合的,先苦后甜,苦中有乐,学*中有苦更有乐,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潜能,就能获得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3、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

  一、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

  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探究性学*,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思维方式,掌握学*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 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1)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自20xx年至今,我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有5个年头了。反思过去的五年,良多感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敢于反思。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思考几分钟,甚至写上那么几句,并坚持一周一次认真反思,形成反思集。只有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课堂内容讲得更生动些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较为简略,所找案例较少,关键在于我准备不够充分。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

  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

  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同时,我本人也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上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要紧,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我话刚说完不到半分钟,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欣慰,不是因为知道了哪一个学生犯错,而是我觉得自己没去一个个查,导致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却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活动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科是开卷考试,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乐观心态、豁达的胸怀。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可有的教师却把情绪带进课堂,加之于学生,细想那是多么的不应该。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就应有豁达的胸怀,包容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且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教室里闹哄哄的,几分钟都难以安静下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一会儿就安静了。这时有个学生就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我又在自己的本子上划了几笔。总之,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对我满意度打的分,还是挺高的。

  二、认真对待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对中学的学*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结合社会实践,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访问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听听当年他们上学之艰难。让他们感受以前农村学生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激发学生对学*的求知欲。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有更多的收获;只有不断的总结,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做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倡导的,对此,我深知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科学技术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科技和教育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是时代的选择,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这些,从而更加努力的学*。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应从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养成文明的行为*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低年级,结合生动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低年级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明辨是非能力差,对某些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激,可能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事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危害。在教学中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引导,显得至关重要。联系自己多年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中谈几点看法及感受。

  一、把握住《思想品德》教材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正确的学*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根据他们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要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心理,能感受在班队集体*同学*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在学*中乐学好学,克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榜样力量

  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一般他们都十分崇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作为自己追求、模仿、学*的楷模。真正的英雄人物本身往往就是有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识观的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渗透。从一些小故事中让他们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自觉的受到感染,从而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联系实际,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做感情方面的渗透,感悟人世间的真情。让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珍惜时间等一些优良品质,在他们头脑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影响日常生活行动,成为行动的指南。从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家庭生活的温暖。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知道父母之爱是是人世间最纯结、最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让他们也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心中充满爱。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承受搓折、历经失败后,也不会做出一些让人易想不到的事,不会出现过激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善于开掘榜样人物的心里动态,激起学生的共鸣。

  2、紧扣生活实践

  低年级小学生刚步入学校学*,开始完成各种学*任务,学*各种实践技能,学*创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奋,不断进取,增强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会使他退缩、害怕困难,产生自卑,产生厌学及其它行为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全面推进,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体现了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育活动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如同小学的体魄要在锻炼中得到增强,文化素质要在实践得到提高,道德素质要在道德行为中发展一样,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的心理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更需要重视在生活实践中训练道德行为能力,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效果。注意观察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教育。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从中受到教育。比如让他们种几棵小树,栽几株花,喂养一些小动物。这样他们在植树、种花、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做事耐心、负责、有爱心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增长了很多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培养了一种兴趣和爱好。可以进一步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联系*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气侯变暖以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小学生对各方面问题的兴趣,培养讲卫生,保护环境,从而为保护环境自觉行动起来,做个“环保小卫士”。

  3、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呢?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课的综合知识和小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小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体特点,比较好奇、喜欢探究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学*心理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环境,为每一位小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小学生以游戏的方法体验或表演自己的心理和行动。常让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些生活小品、小故事,比如《小红帽的故事》,《狼和狐狸的故事》等等。小学生在课下都很认真地准备,在课下自行组织练*、表演,从而,在表演中去领悟、体会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小学生们尽最大的能力模仿人物角色,体验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特点,感悟丰富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融于故事中。因此我经常把一些喜闻乐见的小品、竞猜、竞赛、抢答、辩论等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来。引导小学生课后继续去进行探索、探讨、交流有关信息。这样既可以获的多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优秀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成为学*的小主人,从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从而也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务必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教学资料与生活实际结合,到达教学目的,浅谈几点反思。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自身素质,一是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潜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1.坚持学*。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知识,务必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我的认识适应发展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丰富知识,跟上时代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理解。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要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应对和改善自我的偏差、错误,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潜力,这就要求老师用心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我,本节课学生反映状况怎样?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务必以高尚师德为学生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一样看法,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天经地义,但老师也应尊重学生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我是为学生好,常常忽略学生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课间活动时光、随便把学生活动课或课外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老师尊重了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持续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简单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理解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烦恼和不如意,要持续快乐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工作,在应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情绪,持续好情绪,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必须融洽。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务必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改善教法、创设良好课堂环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形式多样,应根据不一样资料,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一样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到达传授知识,提高理论水*,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资料,只要与学生活有关,都要学生反省自我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结合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实际,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认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生动活泼,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向在思考:学生在不一样的状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一样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忙,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透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应对此刻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仅是时光、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齐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务必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必须会被学生所承认,必须会受学生爱戴。这必须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务必着眼于自我教学行为的改善,透过自我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到达或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向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贴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构成自我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时我还十分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我的课进行比较。透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就应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资料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本学期我任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回想这学期来的备课、上课情境,一些体会和反思也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备课上课的选例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每课都有大量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些例子很多是名人名家,缺乏凡人凡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远,特别是我们乡下学生,由于缺乏图书资料以及有效的阅读引导,学生对许多名人的事迹不甚了解,因此教材中的例子不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情感熏陶时,应该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凡人凡事来加以分析引导,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我尝试着去努力,觉得效果不错。当然,我也会尽量引导学生仰视名人,欣赏名人的风采。

  二、对于讨论交流问题的引导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自由开放。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如开展辩论、讨论、体验交流等方式。就讨论活动来说吧,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做好认真设计,精心安排,对学生讨论、辩论以及体验交流要给以积极引导,有效组织讨论,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讨论记录,组织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要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结束时要给以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道理和观点给你,形成正确的观念,也就是说要把握好组织讨论的度,不可以浅尝则止,为讨论而讨论,也不可以漫无目的,不知收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教材的利用问题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师生教学对话的文本,因此,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在使用教材上要进行自主开发、创造使用,积极整合重组,让它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多,我们就不能完全按课本来讲,要进行整合、重组,才能讲透,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课本的编排注重联系实际,弱化了理论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理解和掌握,从体验中悟出道理、观点,而不应该强硬的归纳出理论要点,让学生不知所然。

  五、教学机智问题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缺乏教学机智,必然使本来应该出彩的地方**淡淡。例如我在讲“考试的心情”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以前考试紧张吗?”我就灵机一动,用我的经历来做蓝本,讲了考试前、考试中以及考试后的种种心情,还告诉学生当时我是怎样做的,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亲历的考试心情,并交流,很快就使学生理解了考试时出现的种种心情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很顺利的就达到了。

  总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机智、灵活的采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以来,从事思品课教学的教师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思品课教学长期因循“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透过“讲授---板书---讲授”*呼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等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挫伤了学生的用心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带给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如何在思品课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能够变苦学为乐学,便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一样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2、透过多媒体能够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3、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果。

  在思品课中,有很多重点难点问题是教师难以凭口舌解释清楚的,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优点,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取,精心选取,合理解释和演示,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说清楚,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

  4、增强时代气息和可信度。

  透过多媒体能够把一些新闻报道、记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政治可的资料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信息总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资料,而且用事实说话,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大大提高政治课教育的可信度。

  5、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一主动提出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齐。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学生会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发动起来了。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带给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到达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潜力的目的。另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回归学*的主体地位。

  总之,透过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班级比不使用的班级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使用的班级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十分深刻,知识面扩大,用心地思考,回答问题并能问题,创新潜力大大增强。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假期给学生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是一件头痛的事。于其说是不想布置,不如是不敢布置,要明白好多学生要查他的作业是需要勇气的。或者更不如不会布置,布置作业是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该同样是需要认真思考了对待的。

  有什么的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作业。我们进行的是应试的教育,作业也当然不例外。

  在假期里看电视说美国四年的小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看完40本书,很吃惊,有些半信半疑。四十本书!这家庭作业比我们这儿的重多了。

  都说我们国家学生的学*负担重,多年来一向在减,规定小学生在家的作业时间。想来是不是得换个角度解决问题了。有种学*状态叫学而不厌,有种工作方式叫乐此不疲,如真如此的话,四十本书是没问题的。如果学*如同上网这样容易上隐,学*也该能够和上网一样可上隐。

  教育这般较劲,算是冤家路窄了,学*、教学、学生、教师、甚至孩子、家长,互不顺眼。就作业布置困扰了多年的问题,本身是要反思的。作业时间应当不是主要问题,不能揪着这个小可怜不放显示所谓的正能量。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品德与社会》学科,经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仅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品德教学反思。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贴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此刻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团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团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团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团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本事。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现在九年级复*已经进入第二轮的专题复*了,学生的学*也进入了僵持的阶段。如何上好复*课,对这段时间的复*课进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明确的、适宜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本次复*课正是围绕着各单元相对应的目标,特别是基础性目标去设计的。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味地“赶时间”把复*内容硬塞给学生,可能只能勉强完成教师的“复*任务”,却达不到实际的“复*效果”。复*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实现,那么这个课堂也是无效的,教师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于是,我没有按照一节课复*整个单元的进度,而是采用了一节课复*其中一课的复*方式。只有学生真真正正在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该掌握的主干知识掌握好,该做的练*做了而且都释疑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对复*备考的分析:

  山西省的中考,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还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研究性学*都有重要的考查。估计这次备考能激励一部分困难学生有信心学*品德课,至于中上程度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更严格、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现在的复*,我以为还是要过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备考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过好基础关,该背的东西必须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次前提下,训练和培养各种学科能力,如识记能力——包括再认能力(了解或识别),再现能力(记住并正确表述);理解能力——包括描述或说明,分析、比较、辨别,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合理推论等;应用能够能力——包括认识、判断、分析实际问题,在新情境中谈感受、体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建议或行为要求等。

  因此,这一阶段节复*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对九年级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梳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练*,学生能巩固知识点,并了解考察知识点的基本题型

  ②通过讲练结合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掌握一些开卷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分析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明确务实基础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课堂学*提高对学好思想品德学科的信心

  而这一节复*课的重点和难点设定为:

  (1)教学重点: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梳理,并通过练*巩固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一些开卷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分析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3、对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要兼顾六科文化课的学*,在时间分配上肯定会有所侧重,很难要求学生花很多课余时间在思想品德这一科上,所以要求在45分钟的有效课堂上出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也更乐意接受不占用其课外时间的学科(老师)。

  在设计问题及练*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心理氛围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注意了适切性(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域内),即在设计时,多数的问题和练*都是能够回答的,都是“伸一下手就可以摘到桃子”的,可操作性较强。

  4、设计特色:

  (1)讲练结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有效性。讲解时,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做到做一题,学一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练——讲——总结方法——练”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大体思路。立足40分钟的课堂教学,确保有20分钟左右的练*、讲评时间。

  (2)明确教学目标后,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力求围绕教学目标去实施的。

  活动一的“知识梳理”,通过“知识树”进行归纳概括,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形成网络化,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明确第一单元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作答更加清晰、系统、全面。

  活动二的“熟悉页数”是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所在页数的熟悉程度,目的就是提醒学生在考试中若能熟练“翻书”便能节约答题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活动三的“精做闭卷”,选取了第一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在讲评时,更注意了抓住这些典型试题,老题新做、一提多讲,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活动四的“巧做开卷”,选取了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材料题,通过先“例题示范”再“活学活用”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懂得“审题,抓住关键字词:①找出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确保不偏题,能得分。②但凡题目有“结合材料”要求,必须紧扣材料来组织答案,从而得高分,得满分。”

  活动五的“小结成果”设计了“本节课我们复*了哪些内容?该课共有多少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闭卷和开卷的练*和巩固,我们复*了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开卷练*中,你认为老师说的“巧做开卷”的“巧”在什么地方?“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和任务,以及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六的“拓展成果”是本节复*课的延伸,希望学生能在练*册、练*卷中找出相对应的题目,以及学生自己出题来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更加明确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1、值得肯定的地方:

  (1)能按照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可操性较强。

  (2)能想方设法克服异地教学的困难,在课堂开始时以“爱的鼓励”这一团康技巧来“融冰”,有亲和力。

  (3)教学过程有序、充分,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引导得法,环节流畅。

  (4)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2、今后改进的地方:

  (1)由于时间关系,所以在“备学生”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细致,例如在“知识梳理”环节时,我所提出的22个知识点,有些学生对该知识点对应的内容比较模糊,但是我没有及时在堂上进行梳理。

  (2)教学设计一共有五个活动环节,但是一节课下来,只完成到“活动四”,所以今后在教学节奏方面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3)在“活动四”中,有一个小环节是学生讨论,说出“上述两道例题给你的启示”,但是为了“赶进度”,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也没请学生自己说出,而是老师直接说出来了。今后在如何体现学生学*主动性方面还应该多花心思和落实到位。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积极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承担责任,将承担责任作为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人。本目设置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说明每个人承担责任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付出,所以承担责任就需要勇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第二层次“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从对个人、社会的影响角度认识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对个人而言,不负责任就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触犯法律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提高承担责任的自觉性。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也有积极的意义,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目的学*,学生对责任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观念中还存在“承担责任吃亏”

  “承担责任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等一些错误认识。对于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积极意义认识不够全面,学*、生活中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2、由于认知水*所限,学生对于承担责任对个人的影响较容易理解,但对他人、社会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承担责任的会付出代价,同时又能获得回报;不承担责任会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从而明白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拥有当面对责任冲突时寻求可选择的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意识和勇气,敢于担负责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是难点。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一、学情分析:

  现在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

  (一)播放儿歌,导入课题;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儿歌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引入,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总结,提高。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等的,能够*等待人;

  (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0)懂得以*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维护社会公*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等意识;

  (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

  (6)学*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正确对待学*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的意义,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懂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正确认识从众心理,自觉抵制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初步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感性化材料,在充分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初步认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同时结合教材提供的新词汇变迁——小组活动来认识社会的发展,接着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认识社会的意义,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方法;其次为了突破重难点,对社会复杂性、从众心理这两个理论性较强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案例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集体的发展:

  本节课我所选视频为学生所熟知且和历史教材有联系视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还原历史、探究知识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学生的兴趣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讨论热烈积极回答的答案除了教材涉及知识点外还有拓展和延伸。例如面对集体安排我们要牺牲个人利益人多不一定就是力量大等。另外本节课所选视频题材内容积极向上很好的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的要求学生在学*的同时情感得以升华思想得到提高。

  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我意识,有自尊心,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有自主性、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以强烈的自我意识,对教育内容、方法甚至老师都能作出反映和选择,一旦认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时,他们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将教育要求变为自我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而不是忽视和压抑。没有学生学*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本保证,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中的学生,它使初中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课堂上要”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起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讲《我和父母》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同学们

  1、热烈的讨论,很自然的便找出了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试图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二是从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养勤动脑的好*惯。从这堂思品课中笔者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材教学的内容贴*生活实际

  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中发展,在发展中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改变以往全靠老师收集资料的模式,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再进行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就学*方法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学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学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材内容与时事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在讲《珍爱生命》这一课时,结合*期发生有关时事例:2008年5月汶川地震、醉酒驾车、吸毒*等时政热点事例,然后,

  2、我分别从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人为因素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的道理。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由此,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加深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此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学*,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材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研究、摘编、分析新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认清方向、研究对策,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思想品德课,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强调要求我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重在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在社会风气下降,人们追逐物质利益,轻视精神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引导学生摈弃不良*气,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更应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科学技术再发达,如果没有正确的人来操纵,那将对人类构成最大的威胁。我们教师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并引导学生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等的,能够*等待人;

  (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0)懂得以*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维护社会公*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等意识;

  (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

  (6)学*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正确对待学*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体现新课程考试要求方面,本次课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通过设置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请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写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维护正义,遵守规则,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适应未来中考的要求,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整体来看,效果良好。

  公*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是一个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体现。关注弱势群体,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这样简单的社会环境之中,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已经不满足于感性的了解。他们渴望对自己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正确看法,引导他们懂得与人合作,学会通过沟通与对话,去了解社会各种群体的生活处境,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适应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实际,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不公*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等的,能够*等待人;

  (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0)懂得以*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维护社会公*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等意识;

  (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

  (6)学*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正确对待学*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我先对初一教材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新课标》指出,不一样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学*潜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一样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一样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且此刻新教材的可读性强,知识点较少,还增加了一些漫画和相关图片,教材以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门课。因此,我们初一的备课组对每节课的教学都花费了超多的精力,力求精心设置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用心性,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惯。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就能够使教学资料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简单愉快的心境下持续旺盛的学*热情。例如在上“礼貌交往”一课中,我根据教学资料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时根据教学资料,还可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透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的撑握知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主角扮演等。透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养成良好学**惯”一课中,我选取我国“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透过多媒体把相关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时生活水*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使学生用心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到上课的气氛中,我就经常用一些诗歌、音乐、故事、事例等导入新课,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立刻就完成了状态的转换,从而使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比如,播放歌曲《我是女生》,每个人都懂得男生和女生之间是有诸多的不一样,而且之间的相处也要注意很多礼节,那么男生女生到底怎样交往才算正常、合乎礼节呢?从而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引用“一封情书”的案例来引出――青春期的男女生应如何解决对异性产生的好感。等等。

  听过有经验的老师上的课,不由得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同样的材料,类似的材料,课堂的引导和把握就不一样,效果大不一样。听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由衷赞叹。一堂高质量的课,准备的工作量真的很大,真期望随着新教材的逐步推广,各校教师能透过这个网络*台进行交流,共同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当然,我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也发现自我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的衔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时光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不断反思,发挥自我的优势来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到达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政治的用心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用心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此刻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资料,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的自*。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到达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此刻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超多的政治知识。他们明白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明白当今*“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潜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政治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政治教学过程就应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政治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政治贴*学生,贴*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政治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能够先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透过温*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政治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能够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政治也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和用心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能够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能够提高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决定的潜力,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潜力。也能够帮忙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能够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政治信息。能够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能够巩固旧知识;甚至能够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光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政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

  3、老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

  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

  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

  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等的,能够*等待人;

  (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0)懂得以*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维护社会公*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等意识;

  (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

  (6)学*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正确对待学*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对于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更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50分,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对中学的学*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激发学生对学*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在上周三和周四的思想品德研讨会上,我上了两节研讨课,在教研室董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真诚用心指导帮助下,收获很大。特别是听取了三中吉老师、四中夏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与她们这些优秀教师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尤其是操作电脑、制作课件方面,需好好跟她们学*。

  事非经过不知难,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才会发现更多的不足。无论是典型材料的选取,还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

  周三那节课,由于两个视频播放时间太长,学生互助交流时间不紧凑,导致课堂前松后紧,前三个任务项就用了35分钟,关键的后三个任务项只剩10分钟,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觉特对不住听课老师。

  周四的课上,缩短了播放视频的时间,组长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进度,基本上达成教学效果。立法、执法、环保基本原则前三个任务项用了15分钟,个人为环保做贡献后三个任务项用了3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互助交流比较充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落脚点,实施环保关键在行动。不足的是,在播放视频时,由于课件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几分钟。

  下面把这次讲课的收获(重点是不足)总结如下:

  ①包括播放视频,导入新课不能超过5分钟。相同的错误这是第二次犯,真不应该!

  ②视频播放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学生冷场;学生互助交流时间要打紧,这需要组长把握好。如果这几方面拖延时间,处理不合理,课堂就会前松后紧,该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课。

  ③在周四的课上,因组内加分的原因,出现了两个同学争着读材料的不和谐现象。教师应提醒学生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荣誉利益面前主动做出谦让。贯彻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养“人人为师、互助共勉”的情义文化。

  ④一上课,哪块是自己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对于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视频的插入与播放,不是很熟练。具体说,是很不熟练。经过这段时间的备课、上课,终于下定决心,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电脑操作能力。

  ⑤本来打算播放单个视频,这个*时还是比较熟练的。这次为了方便,好朋友给做了个ppt课件。麻烦来了。因电脑课件知识知之甚少,自作主张把包里的内容复制到桌面上,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更方便些。结果,一旦挪动,视频就打不开!吃一堑,长一智,教训太深刻了!

  ⑥尽量创设一种愉悦的、宽松的、民主的学*氛围,让师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享受学*的愉悦和幸福。借助讨论活动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知识梳理、观点碰撞、思想表达能力提高等目的。促进教学的课内外有机衔接,学生知与行的协调统一。实现课堂讨论的生命化、科学化、体验化和实践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要到达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中,我对思想品德教学也有了一些自我的认识。

  (一)发挥个人优势,分工协作。

  在开学初我与马老师两个人在一齐协商,就制定了详细的复*计划,稳步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分工协作构成合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这个方面马老师贡献更大一些,因为马老师她历经初三毕业班比较多,积累的材料会更多,经验也更丰富,而我就需要多学*,多借鉴。

  (二)进行感情投资,调动学*用心性。

  这一届的学生是我从初一年带上来的,所以不管哪个班的学生能够说都有必须的感情基础。这对我来说就应是一种优势。因为我们都明白,到了最后的阶段,有些同学个性是后进生是读感情书的。举个例子,我们年段有一对很公开的情侣,两个同学是同班,男同学就对女同学说:我们班主任的那一科必须要读好,其它科能够随便一点。所以说跟他的感情好,谁就占优势个性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各科的作业都十分多,同学先做哪一科,那真的跟着感情走。可能是我的性格的原因,这些学生跟我的感情都还挺好,有些同学其它科不爱上,会来找我聊天,帮我做事,这些同学做起政治作业来也个性的用心。

  (三)狠抓落实,奖罚分明。

  在落实这一方面,很多老师是比较困惑的,个性是我们这种技能科,没有优势。但我发现会奖罚结合的方法还是挺管用的。三年的时光,学生对我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说出去的话必须会执行的,学生没完成作业,我会罚他们抄课文的,而且有点“狠”。而做得好的同学可能得到奖励,可能是一本本子,个性是到了最后,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非选取题能够注明第几页第几段就行,这对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四)加强后进生辅导,做好最后的冲刺。

  在质检过后,个性是在中考前这一阶段,在考试方向比较明朗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必须的分层教学,下午第四节,对个别后进生有专门的辅导。虽然说政治课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时光是比较少的,但我们的效率及落实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能够把这些学生用过的练*重新组合,让学生反复的练*,每次就一张,做完了让我检查,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他们做起来还是快的,而且为了避免返工,他们也会提早去看,很多同学早早的就会来问,这天做哪方面的练*,提早去准备。

  然而我总觉得有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好:如我们偏重于中上等生的辅导,有一点忽略了优等生的引导,结果有个别优等生在月考中的成绩不是个性理想;对于题目偏重于非选取题的辅导,而忽略了选取题的加强,结果选取题没能发挥优势;等。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 一门遗憾的艺术”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不追求**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 就是这个道理。*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 病历” ,并且对这些“ 病理” 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 病理” 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外出交流学*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另辟蹊径” 、“ 独出心裁”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反思就是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教育认识的进步与升华。

  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下来写反思的老师,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

  通过接触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学生学*、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往往符合这一规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为例,展示教学的全过程。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知耻自爱 自尊自强 尊重他人 赢得尊严个体尊严 国之兴衰 责无旁贷保护他尊 欣赏他人

  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围绕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展开,首先,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孟子的话,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耻自爱,自尊自强,二要尊重他人,保护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内心接纳他人;最后,个人尊严,我们还要为国家、民族争光添彩,国之荣辱,我辈有责。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我先对初一教材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新课标》指出,不一样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学*潜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一样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一样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且此刻新教材的可读性强,知识点较少,还增加了一些漫画和相关图片,教材以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都比较喜欢这门课。因此,我们初一的备课组对每节课的教学都花费了超多的精力,力求精心设置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用心性,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惯。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就能够使教学资料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简单愉快的心境下持续旺盛的学*热情。例如在上“礼貌交往”一课中,我根据教学资料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活动,让学生来表演,切身感受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时根据教学资料,还可创设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透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的撑握知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主角扮演等。透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的用心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养成良好学**惯”一课中,我选取我国“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透过多媒体把相关影像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关注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时生活水*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授课中,使学生用心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上课之前,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到上课的气氛中,我就经常用一些诗歌、音乐、故事、事例等导入新课,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立刻就完成了状态的转换,从而使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比如,播放歌曲《我是女生》,每个人都懂得男生和女生之间是有诸多的不一样,而且之间的相处也要注意很多礼节,那么男生女生到底怎样交往才算正常、合乎礼节呢?从而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引用“一封情书”的案例来引出――青春期的男女生应如何解决对异性产生的好感。等等。

  听过有经验的老师上的课,不由得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同样的材料,类似的材料,课堂的引导和把握就不一样,效果大不一样。听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由衷赞叹。一堂高质量的课,准备的工作量真的很大,真期望随着新教材的逐步推广,各校教师能透过这个网络*台进行交流,共同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当然,我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也发现自我的不足:比如,各个环节的衔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时光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不断反思,发挥自我的优势来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水*,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到达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

  1、从整体上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①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品质的提升。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处理是否全面、科学?师生活动有没有串在内在联系的主线上?

  ②对学情做了分析没有?在上讲台之前,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备教材”和“备老师”,然而在课堂上仍旧遭遇学生的冷淡。这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什么?

  ③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一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④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为抢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吗?是机械训练吗?其实作业是教育观的体现和浓缩,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课堂教学一样,作业是一种学*活动,我们思想品德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反思是否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不要当成口号,理解并落实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

  ①有没有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总以为自己已经联系生活,而学生还是觉得思想品德“假、大、空”,原因就是“我们联系的是谁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的思想。一些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课“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独立的看法和观点,知识掌握缺陷和是非观念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认是思想品德教师偏离学生实际太远的原因。

  ②反思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与融洽,来自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探究去学*,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老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适当总结、点拨和提升。在“人本”、“宽容”的课堂中,学生学*才有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情况。思想品德课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树立“大资源”观念。把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社会问题和时政要闻、多媒体资源、本土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观上特别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根据实际善于挖掘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用善于开发影视资源、音像资源等营造情境问题。课堂信息一定要新,时政资料进课堂是思想品德最起码的要求。更要处理好预设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有机统一。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当然这也要依赖与自己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3.反思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并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又要让学生听的“有滋有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承载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学法:启发法、引导法、自主学*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社会调查法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神情茫然,仿佛做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要“满堂灌”,不要“替蝶破茧”——蝴蝶虽然轻松地从茧中爬出来但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能力。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我们想突破传统课堂重结论轻过程,想证明思想品德课堂不仅仅是“听讲”和“记忆”,还需要智慧和能力。已经证明我们是进步了。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4)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1

  公*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是一个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体现。关注弱势群体,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九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这样简单的社会环境之中,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逐渐进入他们的视野,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已经不满足于感性的了解。他们渴望对自己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问题的正确看法,引导他们懂得与人合作,学会通过沟通与对话,去了解社会各种群体的生活处境,学会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当务之急。为适应这些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系实际,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不公*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2

  知识是求真的,只有有效地知识传递,才能引起情感的变化,情感的内驱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行为倾向的改变。也就是说,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认识,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惯,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育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实施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出发,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创设情景,展开教学;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教学活动,向着不断深化主题、拓展知识、解决问题的逐步提升的层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澄清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等一系列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2、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适当、适量,是指教学中防止活动的形式过多,晃动的频率过快,使学生视、听的画面过杂。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获得新知、做出选择、寻找答案。

  3、找准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我们就要以课程目标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教学活动。脱离了这个目标,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挖掘课程资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这必须要从探究如何开发课程资源中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3

  一、指导思想

  随着“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已经进入我们的课堂。合作型学*小组建立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需要,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学*、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质量;结合班级实际为了使合作学*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的积极性,现提出了“小组合作学*”的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施过程

  1、划分小组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把我班54人分成8人组3个,10人组3个,全班共6个小组。小组自己推荐组长,下设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学科代表等,全组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

  2、各小组要确定自己小组的组名、目标、口号

  3、在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各项班级活动、课堂作业、课堂纪律、课堂学*均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由组长全权负责。当小组内出现问题时,先由组长自行解决,若组长无法处理或处理不了时,交由班主任解决处理。

  4、对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实行小组积分制。如:班级组织的演讲比赛,每组选报1人参加,评定成绩后,按第一名10分,第二名8分,以此类推,记入小组得分,小组内两人得分之和就是本次比赛小组得分。其他活动也相应转换得分记入小组,期末根据小组得分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组长。

  5、在小组内实行帮扶结对,由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一一结成对子,实现小组内的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班长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总结表彰前一天的优秀小组,激励士气;每周评出“合作学*优胜小组”,“积极参与之星”,“进步之星”等,每月评出月度冠军小组,进行表彰。

  3、评价细则

  本据本班的具体情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各项指标均列入小组评价的范围,做为小组合作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1)作业及学案完成

  教师、各科代表、小组间评价导学案完成情况,按要求完成每人记1分,完不成一份减2分。教师评价的作业,获良好以上或点名表扬者记2分,不合格者减1分,缺交者减2分。作业由各小组学科代表收集交班级科代表处。

  (2)小组合作

  同学之间的积极彼此合作、相互启发*同学*,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组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提出质疑,并有一定深度,每次记2分(一节课不重复记分)。

  能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学*成果,记1分(一节课不重复记分)。

  同一小组在同一节课内累计最高加2分。

  以周为单位,小组成员均有展示的小组加5分。

  (3)行为*惯

  自*课等要求安静的课上讨论问题、说闲话,每人次减1分。

  上课迟到或早退,每人次减2分。

  行为举此不文明的现象,每人次减1分。

  其他违纪行为,视情节每人次减1-5分。

  (4)注意事项:

  小组内讨论问题须由一个人发言主讲,其余同学待其讲完后方可补充。(每科的小组中心发言内组内学科代表安排)

  自*课绝对不能发出声音讨论问题(偶尔纸笔交流除外)。

  安排到代表小组上台展示问题的同学首先要依靠小组集体的力量把问题弄清楚,并进行充分准备和必要的演练方可上台。在台上要面对同学们进行讲解,而不是面对黑板。

  当有同学在台上展示时,台下的同学要保持安静,专心听讲。若发现有错误或理解有疑惑应等台上同学讲完,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方可提出,同时一定要遵守“对事不对人”的基本原则。

  因为每一节展示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上台展示的同学要注意精炼语言,抓住重点讲清楚,避免废话、闲话。同时,在前一个小组在进行展示时,下一小组应做好充分准备,且在黑板旁等待。

  当在台上的同学展示完毕,无论展示效果如何,台下都应给予掌声。

  对有违以上注意事项的小组将酌情对小组进行减分!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4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试题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冲突。但是,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对开卷考试后产生的新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对应办法。

  开卷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热情、复*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复*竞赛、让学生来上提问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第七单元初二第八单元和初三第六课都是在讲法律方面的内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探究型学*,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并做好摘记;二是让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社会写真》等节目;三是开展社会小调查,撰写实践报告,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

  最后,在复*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切忌以题海战术反复做题,检查的内容要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要讲求质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5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试题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冲突。但是,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对开卷考试后产生的新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对应办法。

  开卷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热情、复*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复*竞赛、让学生来上提问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第七单元初二第八单元和初三第六课都是在讲法律方面的内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探究型学*,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并做好摘记;二是让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社会写真》等节目;三是开展社会小调查,撰写实践报告,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

  最后,在复*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切忌以题海战术反复做题,检查的内容要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要讲求质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5)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吸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

  3、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

  4、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一、这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存在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因素。如学生学*时间紧张、学生家庭中电脑的配备情况等等。

  2.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这个学期的摸索,我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反思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的'力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品德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的认识、如何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反思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我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

  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

  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③关于不同学*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并不排除接受性学*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巴班斯基是研究“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大师,他的一项调查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确定教学方法感到困难,而在实际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为“大杂烩”、“一锅煮”,或者一味赶“时髦”,破坏了教学方法的最优结合。

  教师应自觉地、有根据地、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至少参照以下几个依据:

  1、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

  3、教材的难度;

  4、班级的学业水*,在教育会诊的基础上做出班级鉴定;

  5、各种教学法的性能及优缺点的对比;

  6、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长处。

  据此选择出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防止教师把一些个别教学方法绝对化,也可防止无根据地拒绝选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学生可以独立钻研,那么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学*是最合适的;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经过学生个人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论题材,特别是教材较复杂或份量较大时宜采用全班教学的形式。

  据此,教师觉得这节课有必要用小组合作学*就用,没必要用就不用,万不可一刀切,认死理,节节合作,课课探究,那会犯教条主义的。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积累是思想品德课学*的重要手段,只有*时注重“量”的积累,才会有学*成绩“质”的提高,在思想品德的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四个积累”。

  一、用笔记积累知识要点、学*心得

  同学们在学*过程中,应善于记笔记。记笔记时注意两点:一是记录知识要点,整理重难点;二是简明扼要、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务求实用,尤其是要记下老师提醒的应注意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一些重要的补充。

  另外,我们还可以随时在笔记本上把自己学*经验、体会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我们分析、改进自己的学*方法,增强学*的科学性。

  二、用卡片积累重大时事、社会热点

  思想品德学科要求我们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但是重大时事、社会热点繁多且错综复杂,只有注重*时积累,复*时才能得心应手。为此,我们不妨按时间顺序或按一定标准分类,用卡片将一些与教材知识有关的重大时事、社会热点记录下来,以备随时查找使用;也可以发挥团队精神,分小组、分版块整理,然后大家共享。

  三、用试卷积累解题思路,总结经验教训

  我们*时在做试卷时,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去做,这样就能养成良好的考试*惯。考试过后,要及时对试卷进行总结。首先,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查找失分原因,反思自己在考前准备、身心调整、考试技巧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其次,认真听老师的讲评,重点把握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规律;最后,及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并整理成错题集,以便日后进行针对性复*。

  四、用文章积累探究成果、成功经验

  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不妨把自己对教材知识、实际问题的理解或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也可以培养自己搜集、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另外我们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哲理的短文,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写点评。写作时,我们应该坚持“精”的原则,宁缺毋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探究性学*,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思维方式,掌握学*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 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教育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通过这几年的政治课教学发现,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这就需要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采用体验教学方法。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

  1、上好“聊天课”。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针对具体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样的课应多上几次。

  2、上好“小品课”。小品是*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偶尔上上小品课,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

  3、上好“辩论课”。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搞过几场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4、上好“讨论课”。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有时,以当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5、指点学生自己上课。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讲前,从选题到组织材料,到讲法,精心指点,讲后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教与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除此之外,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录像片、故事会、角色扮演等等,每个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把握。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总会事半功倍的。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6)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菁选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探究性学*,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思维方式,掌握学*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向导。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现在教学新改革已经开始,她就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瓷都大地。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兴趣的培养。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融入新生活》,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音。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说话,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学生对思品课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因此,思品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导入时结合时事,能引起学生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课堂充满活力。

  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定好位,每一种课型需要有每一种课型的上法。不要太过注重应试能力。

  2、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再长一点。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比较充足,教学工作进行还算顺利,能够完成教学工作。

  九年级的教学完成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时间虽然较紧,压力有些大,(虽然中考成绩还未出来)相信任务完成的也会不错。

  七年级、八年级的教学*稳。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学*没有进行提高训练,学生对政治学*的认知还不够,这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九年级的情况:学生由学期开始的比较认真到学期中间的积极,表明了学生的状态转变非常好。本学期加大了在课堂上的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以填空与熟读为准的基础知识学*使课堂更充实,还有在课前的朗读笔记与课文内容环节,学生的学*效果更明显。学生也认识到要中考了,应该努力点了,至少不应该在这一科落下来。

  八年级的情况:学生的状态还可以,本学期的八年级政治教学内容有些难度,关于法律常识的内容,学生对此内容没有基础,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而且学*方法也没有改变过来,所以使得很多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到了后半段时间,逐渐有所好转,但也不能说有起色。只要学生课后没有时间去看去想就不容易弄懂知识的。

  七年级的情况:学生能基本适应现在的学*内容,但整体上还处于小学理解阶段。但对政治科目的认识还是不够,这就增加了学*的`难度。后半段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学*成绩应该会有所提高。但大部分同学还缺乏答题的技巧,理解分析能力还是不够的。

  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看来,值得肯定的是:

  (1)对资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虽然还不够强烈,但却使部分学生能自觉做些事情了;

  (2)利用笔写代替部分看书熟记的学*方式,让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既可让学生沉下心来也能起到巩固学*知识的效果,尤其是针对九年级的教学;

  (3)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尤其是思路要理的比较顺利。

  学期工作结束后得到的经验:

  (1)除了让学生多动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增加课堂发言的人数,这要求对课堂提问设计要丰富多样;

  (2)对作业的完成与订正应该加强落实,不能仅是改阅,还需要对订正后的作业跟踪检查;

  (3)课堂效率要进一步提高,对部分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与无心学*的同学加强干预力度,进行必要的交流与处罚;

  (4)对期末考试时复*要进一步完善,不能单纯以考、讲、练为主,要与学生一起归纳思考。

  针对学期中出现的现象,自己反思总结,要进一步端正心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充实,需要加强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理论知识。加强对教学思考的文字记载,自己多下功夫揣摩与练*。

  相信,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努力,为了教学,为了提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我们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的指导下,努力营造一种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积极的加以引导,这是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

  一、转换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教师通过导趣、导思、导做、导法,引导学生乐学、活学、善学、会学,学生才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进行“自主学*、自主发展”,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教师在授课时,要多想想学生都在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沟通点、闪光点,才能用“心”施教。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活泼主动地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充分尊重学生,让课堂成为自由学*的天堂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是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领路人。学生的思维犹如白纸,当你在这张白纸上画上过多的东西时,这张白纸的空白处就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挤掉了。只有给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才能产生辽阔无边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独立思考时,才能让创新意识有萌芽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常用“生活既课程”的大教材观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应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调查活动、采访活动等。只有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生活的这本大教材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驰骋的天地,才能激发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毋庸置疑,对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来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民主化的课堂生活是创设愉悦的学*环境的基础,课堂上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的前提。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自然会对学*产生兴趣,他们的全面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

  2、敢于反思。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互相尊重。其实,不了解对方,不宽容对方,是很难以做到*衡的“尊重对方”的。你的敌意,只会迎来敌意,而不会正面帮助。课堂之上,同时是知识与语言,情绪与情感的交流,没有如此明确的任务和结果,互动就是一句假话,教学就毫无效果。故而在上课的时候既要授课,讲完学生应该记下的知识点,还要与学生进心灵的沟通。下课的时候也要多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接受老师,认可老师,进而尊重老师。

  4、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往往要老师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1、从整体上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实效性:

  ①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品质的提升。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处理是否全面、科学?师生活动有没有串在内在联系的主线上?

  ②对学情做了分析没有?在上讲台之前,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备教材”和“备老师”,然而在课堂上仍旧遭遇学生的冷淡。这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什么?

  ③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一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④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为抢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吗?是机械训练吗?其实作业是教育观的体现和浓缩,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课堂教学一样,作业是一种学*活动,我们思想品德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反思是否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不要当成口号,理解并落实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

  ①有没有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总以为自己已经联系生活,而学生还是觉得思想品德“假、大、空”,原因就是“我们联系的是谁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的思想。一些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课“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独立的看法和观点,知识掌握缺陷和是非观念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认是思想品德教师偏离学生实际太远的原因。

  ②反思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与融洽,来自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探究去学*,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老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适当总结、点拨和提升。在“人本”、“宽容”的课堂中,学生学*才有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情况。思想品德课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树立“大资源”观念。把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社会问题和时政要闻、多媒体资源、本土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观上特别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根据实际善于挖掘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用善于开发影视资源、音像资源等营造情境问题。课堂信息一定要新,时政资料进课堂是思想品德最起码的要求。更要处理好预设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有机统一。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当然这也要依赖与自己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3.反思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并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又要让学生听的“有滋有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承载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学法:启发法、引导法、自主学*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社会调查法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神情茫然,仿佛做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要“满堂灌”,不要“替蝶破茧”——蝴蝶虽然轻松地从茧中爬出来但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能力。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我们想突破传统课堂重结论轻过程,想证明思想品德课堂不仅仅是“听讲”和“记忆”,还需要智慧和能力。已经证明我们是进步了。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让社会投给你赞成票》这节课从全国的模范人物、典型事迹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比如让学生通过实例去理解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应担负什么责任;在灾难面前,通过让学生说出自己献爱心的'方式,总结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形式有哪些。注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选取相关教育资源。如利用漫画等材料,不仅具有说明力,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贯彻“三贴*”原则,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整个课堂设计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积极承担责任不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而且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要到达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中,我对思想品德教学也有了一些自我的认识。

  (一)发挥个人优势,分工协作。

  在开学初我与马老师两个人在一齐协商,就制定了详细的复*计划,稳步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分工协作构成合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这个方面马老师贡献更大一些,因为马老师她历经初三毕业班比较多,积累的材料会更多,经验也更丰富,而我就需要多学*,多借鉴。

  (二)进行感情投资,调动学*用心性。

  这一届的学生是我从初一年带上来的,所以不管哪个班的学生能够说都有必须的感情基础。这对我来说就应是一种优势。因为我们都明白,到了最后的阶段,有些同学个性是后进生是读感情书的。举个例子,我们年段有一对很公开的情侣,两个同学是同班,男同学就对女同学说:我们班主任的那一科必须要读好,其它科能够随便一点。所以说跟他的感情好,谁就占优势个性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各科的作业都十分多,同学先做哪一科,那真的跟着感情走。可能是我的性格的原因,这些学生跟我的感情都还挺好,有些同学其它科不爱上,会来找我聊天,帮我做事,这些同学做起政治作业来也个性的用心。

  (三)狠抓落实,奖罚分明。

  在落实这一方面,很多老师是比较困惑的,个性是我们这种技能科,没有优势。但我发现会奖罚结合的`方法还是挺管用的。三年的时光,学生对我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说出去的话必须会执行的,学生没完成作业,我会罚他们抄课文的,而且有点“狠”。而做得好的同学可能得到奖励,可能是一本本子,个性是到了最后,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非选取题能够注明第几页第几段就行,这对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四)加强后进生辅导,做好最后的冲刺。

  在质检过后,个性是在中考前这一阶段,在考试方向比较明朗的时候,我们要进行必须的分层教学,下午第四节,对个别后进生有专门的辅导。虽然说政治课相对于其他科目的时光是比较少的,但我们的效率及落实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能够把这些学生用过的练*重新组合,让学生反复的练*,每次就一张,做完了让我检查,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他们做起来还是快的,而且为了避免返工,他们也会提早去看,很多同学早早的就会来问,这天做哪方面的练*,提早去准备。

  然而我总觉得有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好:如我们偏重于中上等生的辅导,有一点忽略了优等生的引导,结果有个别优等生在月考中的成绩不是个性理想;对于题目偏重于非选取题的辅导,而忽略了选取题的加强,结果选取题没能发挥优势;等。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初中的学生,它使初中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课堂上要”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起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个道理。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讲《我和父母》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去讨论学生和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一个是从父母的角度去讨论,一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讨论。不少学生在发言中都提到”从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们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我们的独立行为往往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断定,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须严加管教,否则后果堪忧。”“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会发生‘爱的冲突’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渴望独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有时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同学们

  1、热烈的讨论,很自然的便找出了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试图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二是从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养勤动脑的好*惯。从这堂思品课中笔者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材教学的内容贴*生活实际

  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中发展,在发展中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改变以往全靠老师收集资料的模式,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同学的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再进行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就学*方法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讨论后得出: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学们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学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材内容与时事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在讲《珍爱生命》这一课时,结合*期发生有关时事例:2008年5月汶川地震、醉酒驾车、吸毒**等时政热点事例,然后,

  2、我分别从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人为因素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让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的道理。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由此,学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加深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此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可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学*,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材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研究、摘编、分析新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认清方向、研究对策,更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思想品德课,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强调要求我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思想品德课重在使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在社会风气下降,人们追逐物质利益,轻视精神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引导学生摈弃不良*气,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更应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科学技术再发达,如果没有正确的人来操纵,那将对人类构成最大的威胁。我们教师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并引导学生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1

  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抛弃过去强迫学生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强调突出学生作为学*主人的主体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新知。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故事案例的方法,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质疑中探索问题,在启发、讨论的活动中脑力激荡,理解新知识;并且注重贴*日常生活的现实,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学*,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理念。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2

  现在九年级复*已经进入第二轮的专题复*了,学生的学*也进入了僵持的阶段。如何上好复*课,对这段时间的复*课进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明确的、适宜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本次复*课正是围绕着各单元相对应的目标,特别是基础性目标去设计的。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味地“赶时间”把复*内容硬塞给学生,可能只能勉强完成教师的“复*任务”,却达不到实际的“复*效果”。复*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实现,那么这个课堂也是无效的,教师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于是,我没有按照一节课复*整个单元的进度,而是采用了一节课复*其中一课的复*方式。只有学生真真正正在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该掌握的主干知识掌握好,该做的练*做了而且都释疑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对复*备考的分析:

  山西省的`中考,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还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研究性学*都有重要的考查。估计这次备考能激励一部分困难学生有信心学***品德课,至于中上程度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更严格、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现在的复*,我以为还是要过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备考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过好基础关,该背的东西必须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次前提下,训练和培养各种学科能力,如识记能力——包括再认能力(了解或识别),再现能力(记住并正确表述);理解能力——包括描述或说明,分析、比较、辨别,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合理推论等;应用能够能力——包括认识、判断、分析实际问题,在新情境中谈感受、体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建议或行为要求等。

  因此,这一阶段节复*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对九年级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梳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练*,学生能巩固知识点,并了解考察知识点的基本题型

  ②通过讲练结合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掌握一些开卷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分析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明确务实基础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课堂学*提高对学好思想品德学科的信心,而这一节复*课的重点和难点设定为:

  (1)教学重点: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梳理,并通过练*巩固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一些开卷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分析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3、对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要兼顾六科文化课的学*,在时间分配上肯定会有所侧重,很难要求学生花很多课余时间在思想品德这一科上,所以要求在45分钟的有效课堂上出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也更乐意接受不占用其课外时间的学科(老师)。

  在设计问题及练*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心理氛围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注意了适切性(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域内),即在设计时,多数的问题和练*都是能够回答的,都是“伸一下手就可以摘到桃子”的,可操作性较强。

  4、设计特色:

  (1)讲练结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有效性。讲解时,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做到做一题,学一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练——讲——总结方法——练”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大体思路。立足40分钟的课堂教学,确保有20分钟左右的练*、讲评时间。

  (2)明确教学目标后,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力求围绕教学目标去实施的。

  活动一的“知识梳理”,通过“知识树”进行归纳概括,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形成网络化,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明确第一单元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作答更加清晰、系统、全面。

  活动二的“熟悉页数”是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所在页数的熟悉程度,目的就是提醒学生在考试中若能熟练“翻书”便能节约答题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活动三的“精做闭卷”,选取了第一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在讲评时,更注意了抓住这些典型试题,老题新做、一提多讲,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活动四的“巧做开卷”,选取了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材料题,通过先“例题示范”再“活学活用”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懂得“审题,抓住关键字词:①找出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确保不偏题,能得分。②但凡题目有“结合材料”要求,必须紧扣材料来组织答案,从而得高分,得满分。”

  活动五的“小结成果”设计了“本节课我们复*了哪些内容?该课共有多少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闭卷和开卷的练*和巩固,我们复*了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开卷练*中,你认为老师说的“巧做开卷”的“巧”在什么地方?“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和任务,以及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六的“拓展成果”是本节复*课的延伸,希望学生能在练*册、练*卷中找出相对应的题目,以及学生自己出题来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更加明确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1、值得肯定的地方:

  (1)能按照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可操性较强。

  (2)能想方设法克服异地教学的困难,在课堂开始时以“爱的鼓励”这一团康技巧来“融冰”,有亲和力。

  (3)教学过程有序、充分,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引导得法,环节流畅。

  (4)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2、今后改进的地方:

  (1)由于时间关系,所以在“备学生”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细致,例如在“知识梳理”环节时,我所提出的22个知识点,有些学生对该知识点对应的内容比较模糊,但是我没有及时在堂上进行梳理。

  (2)教学设计一共有五个活动环节,但是一节课下来,只完成到“活动四”,所以今后在教学节奏方面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3)在“活动四”中,有一个小环节是学生讨论,说出“上述两道例题给你的启示”,但是为了“赶进度”,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也没请学生自己说出,而是老师直接说出来了。今后在如何体现学生学*主动性方面还应该多花心思和落实到位。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一、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师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找身边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进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进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进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二 、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今年大雪灾,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引起学生学*的共鸣。又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在活动三中,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本课的CAI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深刻。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这,是我们每一个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4

  这学年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自主选举班干》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5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试题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冲突。但是,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对开卷考试后产生的新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对应办法。

  开卷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热情、复*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复*竞赛、让学生来上提问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第七单元初二第八单元和初三第六课都是在讲法律方面的内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探究型学*,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并做好摘记;二是让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社会写真》等节目;三是开展社会小调查,撰写实践报告,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

  最后,在复*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切忌以题海战术反复做题,检查的内容要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要讲求质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菁华10篇)(扩展7)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菁选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整节课凸现以下几点:

  一、找准目标,层层深入。

  “我认识他们”这一活动主题以一个孩子的话为切入点,用孩子的眼光看社会,观察在他们身边,有哪些行业的劳动者在为大家辛勤服务。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在悉心钻研了教材和教参后,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活动。课前指导学生们调查、观察、采访身边的劳动者,让学生初步体验。上课时从三个活动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劳动者”中,通过师故事导入示范找身边的劳动者——学生找图片中的劳动者——找身边的劳动者,落实“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这一目标。在活动二“调查中,走进劳动者”中,通过汇报课前调查,了解身边劳动者的苦与乐——游戏中自己体验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落实“初步感知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三“理解中,赞美劳动者”中走进劳动者的心灵,赞美劳动者。课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走进从业者,访谈观察或亲自体验他们的具体工作情况,将话题进行延伸。即是为下一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做好了扎实的铺垫,也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续。

  二 、触及心灵,体验内化。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找准最能触及学生心灵的那个音符。如开课时,巧用今年大雪灾,人们互相关心帮助,尤其是交通、电力、部队等部门发挥了“不能没有他们”的作用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去自己身边许多不曾关注到的人,引起学生学*的共鸣。又如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最确切的情感体验切口,拉*彼此间的距离。再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游戏设计。学生们在感同身受中深深体会到了人们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服务共生共存的关系,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在活动三中,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爱心卡上,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本课的CAI内容,完全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学生学起来轻松,体会起来深刻。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做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贴*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而这,是我们每一个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初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不知还会持续多久。现在教学新改革已经开始,她就象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金都大地。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兴趣的培养。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融入新生活》,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让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志存高远,科教兴国。为我国教育再次创业贡献一份力量吧!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3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这对于一直担任班主任、教了多年数学的我,确实是一种新的体验。

  小学阶段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不一样,教授数学与教授品德与生活不一样。课堂上,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活动,认真完成数学作业。而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知道你又不是班主任,爱动爱说,课堂常规不好,组织教学费劲儿,教学时课堂用语应该使用儿童语言,我还不会说小孩话,这往往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我虚心向一、二年级教师请教,学*低年级组织教学的方法。采取下了措施: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良好*惯。

  针对课堂常规较弱的一些班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惯进行纠正,从握笔、坐姿等基本开始。对学生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说话完整。

  2、让孩子们喜欢思品课。

  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编得很好,非常贴*学生实际生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每节课我都精心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了解、去认识生活、明晰道理。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也拉*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现在,我的思品课好上多了,孩子们学得快乐,老师教得也轻松。但有时候的我,还是不知不觉说起大人话,忘记说小孩的话了。说实在的,要搞好低年级教学,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争取教好思品课。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4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前,总*惯于一言堂的方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国培”所学的知识,以及上网学*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

  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

  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 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

  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5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刚刚接触,没啥经验。鉴于这些现象,我除了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外,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6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回想我教学的《新朋友新伙伴》一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性。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7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应从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养成文明的行为*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低年级,结合生动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低年级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明辨是非能力差,对某些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激,可能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事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危害。在教学中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引导,显得至关重要。联系自己多年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中谈几点看法及感受。

  一、把握住《思想品德》教材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正确的学*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根据他们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要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心理,能感受在班队集体**同学*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在学*中乐学好学,克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榜样力量

  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一般他们都十分崇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作为自己追求、模仿、学*的楷模。真正的英雄人物本身往往就是有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识观的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渗透。从一些小故事中让他们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自觉的受到感染,从而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联系实际,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做感情方面的渗透,感悟人世间的真情。让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珍惜时间等一些优良品质,在他们头脑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影响日常生活行动,成为行动的指南。从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家庭生活的温暖。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知道父母之爱是是人世间最纯结、最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让他们也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心中充满爱。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承受搓折、历经失败后,也不会做出一些让人易想不到的事,不会出现过激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善于开掘榜样人物的心里动态,激起学生的共鸣。

  2.紧扣生活实践

  低年级小学生刚步入学校学*,开始完成各种学*任务,学*各种实践技能,学*创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奋,不断进取,增强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会使他退缩、害怕困难,产生自卑,产生厌学及其它行为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全面推进,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体现了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育活动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如同小学的体魄要在锻炼中得到增强,文化素质要在实践得到提高,道德素质要在道德行为中发展一样,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的心理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更需要重视在生活实践中训练道德行为能力,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效果。注意观察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教育。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从中受到教育。比如让他们种几棵小树,栽几株花,喂养一些小动物。这样他们在植树、种花、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做事耐心、负责、有爱心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增长了很多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培养了一种兴趣和爱好。可以进一步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联系中国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气侯变暖以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小学生对各方面问题的兴趣,培养讲卫生,保护环境,从而为保护环境自觉行动起来,做个“环保小卫士”。

  3.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呢?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课的'综合知识和小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小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体特点,比较好奇、喜欢探究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学*心理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环境,为每一位小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小学生以游戏的方法体验或表演自己的心理和行动。常让小学生自编、自演一些生活小品、小故事,比如《小红帽的故事》,《狼和狐狸的故事》等等。小学生在课下都很认真地准备,在课下自行组织练*、表演,从而,在表演中去领悟、体会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小学生们尽最大的能力模仿人物角色,体验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特点,感悟丰富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融于故事中。因此我经常把一些喜闻乐见的小品、竞猜、竞赛、抢答、辩论等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来。引导小学生课后继续去进行探索、探讨、交流有关信息。这样既可以获的多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优秀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成为学*的小主人,从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从而也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8

  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对各个问题的两面都加以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才有助于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在我执教完“讲卫生的好孩子”一课后,感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体会。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课的知识要求和行为要求,我从知行两方面制定出本课教学目标,目标完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紧紧围绕“怎样做讲卫生的好孩子”展开教学,借助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一系列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中,懂得哪些是讲卫生的行为*惯,树立起要做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情感愿望。这样,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老师的劳动对象,但他们也是一群活泼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课堂上,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语言自然流畅。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回答欠佳处,不责备,不急躁,而是鼓励、引导他们说好。“亲其师、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中没有压力,轻松愉悦。我注重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我给每个孩子充分发言的机会,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举起,跃跃欲试,让我感到他们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中来,更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据统计,本节课学生的.发言率达95%以上。对于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孩子,他们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但我在教学中,没有忽视这些不起眼的角落,给了这些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期待中,同学的鼓励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更激励了孩子们的学*积极性。我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地肯定。他们在课堂上夸奖的良好的卫生*惯,教师及时用自制的“蛋蛋书签”予以奖励,同时提出对每个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学生在赞扬声中树立做讲卫生的好孩子的愿望。

  3、教与学结合,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全教会精神的指引下,本课的学文明理,我让学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大胆地帮助蛋蛋改正不卫生的*惯,这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帮助的目的。辨析导行中,让学生进行自夸和自我批评,树立榜样。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较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问题,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本课教学分为“看故事导入——明理导行——评价总结”三大部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如形象生动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

  轻快活泼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明确了讲卫生的内涵,逐渐树立起讲卫生的愿望,使思品教学的思想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同时也看到,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思品教学的时间尚短,还处在学*探索阶段。因此,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还应加强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钻研,教学的形式还需不断的创新,使之更有利于思品课的教学。这些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总结、提高。

  总之,这节思品课,既有体现思品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之处,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进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师。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有童趣、多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

  一、课堂生活化——融入生活,激活真情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地从教材出发,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命的价值。

  1、融入生活——真心参与

  新教材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层面设置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真情拥抱生活的时空,如《我们的校园》《春天来了》《我们和太阳做游戏》等。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放开手脚,通过考察、调查、访谈、服务等自己乐于参与的方式去熟悉生活环境、体验生活情趣、感受内在价值。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校园、田野找春天——在沟崖迎春的嫩黄中、在山坡清新的草香中、在小河潺潺的流水中、在舒展腰姿的柳条上、在钻出泥土的小芽中,学生闻到了春天、听到了春天、看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他们情不自禁地用欢笑亲吻着大地、用歌声迎接着春天、用画笔描绘着春天……在生活气息浓郁的自然环境中,学生率真无忌地展露着情感、充盈着心灵、飞扬着个性——这就是生活化的'课堂。

  2、影像回放——激活真情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某些生活中完全逼真的场景往往难以迁移到学*中来,如《祖国妈妈的生日》一课中的“开国盛典”“国庆节***广场大阅兵”“各族人民欢庆十一节”等。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形象、动态、多维的声像信息的回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学生“亲临其境”般回到了开国大典和国庆盛典的历史性时刻,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看到了海陆空三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和中华儿女的欢庆振奋以及祖国处处花团锦簇的场景,学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由衷自豪,并纷纷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下面的“我们也来用实际行动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这个环节中来。

  二、教学活动化——超越文本,碰撞生成

  “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台。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冲破“先借助虚构的生活故事的演绎(激情、学文本)来阐释某一道德观念或价值规范(明理),后联系实际并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形来调节并考察行为效应(导行)”的传统的思品课教学模式,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十分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低年级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得”。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0

  从事品德与生活教学已有多年,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四方面的问题:

  1、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工具、资源,课堂教学中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固守教材,教师应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有意义的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思品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如课本第4页介绍自己的家人,只是从家人特定的职业、性格、特长、爱好几个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年级儿童已有知识,经验较少,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举例说明还有哪些情况属于性格、爱好、特长,还可以从家人的年龄、长相、生活*惯、家人的愿望,自己的感受等各个方面来介绍。又如在讲述家人亲情故事时,可整合使用第二、三课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开阔思维。

  2、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惯: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这些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恰当处理和学生的关系:

  要想处理好这个关系我在*日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四、评价要多样化:

  评价对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课堂上除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已,小组等多主体参与评价。多层次多角度去评价所有儿童,鼓励每一个孩子。

  小学思品课的灵活性、多样性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总之我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1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通过*几年来的培训、实践、探索、教研,我们对小学品社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教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表演、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社会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 课、“游戏” 课、“美术”课、“表演”课。我国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

  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学*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都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旗号。

  合作学*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领域和学*主题都要用合作学*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必然有害无益。

相关词条